• 野狼防卫战

    全96集
  • 主演:
  • 地区: 英国、美国
  • 年代: 1988
74351132
  • 木易光影
    2015/9/29 17:51:32
    《天眼传奇》中国风的侠士大冒险
    小时候,估计每人都听过神笔马良、哪咤闹海等善良勇敢的神话故事。这些故事,都带着浓厚的中国侠士之风,斩妖除魔、惩恶扬善,还一方百姓安宁。《天眼传奇》故事一开始,就是天庭、神胎,陨石坠落而孕育天生异能的天眼。这样的故事很亲近,有着中国独有的风格。很容易让人想到小时候听到的那些神话故事。
    《天眼传奇》故事来源于蔡志忠的漫画,而更早的来源则是中国非常著名的上古神话《山海经》。主人公小天眼,长着“智慧
    小时候,估计每人都听过神笔马良、哪咤闹海等善良勇敢的神话故事。这些故事,都带着浓厚的中国侠士之风,斩妖除魔、惩恶扬善,还一方百姓安宁。《天眼传奇》故事一开始,就是天庭、神胎,陨石坠落而孕育天生异能的天眼。这样的故事很亲近,有着中国独有的风格。很容易让人想到小时候听到的那些神话故事。
    《天眼传奇》故事来源于蔡志忠的漫画,而更早的来源则是中国非常著名的上古神话《山海经》。主人公小天眼,长着“智慧”之眼,天生力大、与众不同,为磨练意志完善自我,拜师学艺的过程。途中天眼误入了魔幻世界,了解到其内部纷争后挺身而出进行化解,在此过程中领悟到武术的奥秘,习得天下第一剑术,最终打败蓝魔王,帮助恢复三星文明。
    小天眼有着开朗的中国古风格调。让许多观众,带着很多童年回忆。这样的动画片送给现在的小朋友们,是喜羊羊、熊出没之外的惊喜。小朋友喜欢什么样的卡通形象呢?熊猫阿宝,机器人WALL-E,怪物史莱克还是大圣孙悟空......无论东西方小孩,对动画形象的偏爱无一例外的集中在萌趣、憨厚和囧涩上面。而在这一点上,《天眼传奇》的主创团队可谓煞费苦心,小天眼的人物设计,极具中国侠士的英俊洒脱,还带上点天然的呆萌气质,而矮人族精灵又个个颜值爆表,蓝魔王看上去就是十足的坏人,好人怎么看都是心和面善充满正气......无论大人小孩不必揪心于复杂的剧情,只需在快乐中体味难得的亲子时光即可。
    《天眼传奇》有一种浓浓的中国风,无论是人物设定还是配乐风格,有着一种游侠儿的洒脱和自在。而小侠客天眼的的冒险之旅,就伴随着问道和拯救,一路上遇到各种挑战,扫除许多障碍,最终到达了他一直要去往的地方。
    动画电影《天眼传奇》的配乐也是影片的一大亮点。悠扬的笛声让小侠士的大冒险更具诗意。这样一部中国风的动画,与好莱坞英雄电影常常比较注重个人英雄主义的体现,一个人拯救世界不在话下,尽管看的过程中热血沸腾,但是难免有脱离实际的嫌疑。而《天眼传奇》则完美的发挥了超越太空的想象力,既在场面上注重感官刺激,处处透露着好莱坞大片气息,同时人物表现方面又不失东方人特有的内敛气质,团队作战相互协作,个人成长和甜蜜爱情双头并进,甚至一度让人忘记了是在看动画片。
    谈到国产动画片,观众的普遍都会觉得剧情低幼、画风山寨、制作粗糙......似乎动画片就是派给低幼儿童观看的专属品。但是别忘了,儿童观看动画片从来都是在大人的陪同下进行的,如果留不住大人的心,那么动画片在品质上就很难深入人心。《天眼传奇》的制作团队显然深谙此道,于是将想象的空间伸向外太空的三星王国,使得该片魔幻风格十足,而面向的受众也是全龄化。
    【详细】
    76111096
  • 白头豕
    2016/2/8 23:50:37
    <美人鱼>是喜剧还是悲剧?如何理解周星驰电影
    作为周星驰的影迷,一直想着借某他某个新作上映写一篇文章,全方位的解读周星驰电影的风格和精华,也寄寓我对周星驰电影的喜爱。因此大年初一特地去影院观看了《美人鱼》。

    虽然无法让所有人满足,但对我而言,《美人鱼》真是一部好电影。我已经很久没有在电影院如此开怀了。于是想凭着这愉悦的心情,把这篇文章给写出来。

    这篇文章主要想讲一件事:人人都可能喜欢看周星驰电影,但理解周星驰电影并
    作为周星驰的影迷,一直想着借某他某个新作上映写一篇文章,全方位的解读周星驰电影的风格和精华,也寄寓我对周星驰电影的喜爱。因此大年初一特地去影院观看了《美人鱼》。

    虽然无法让所有人满足,但对我而言,《美人鱼》真是一部好电影。我已经很久没有在电影院如此开怀了。于是想凭着这愉悦的心情,把这篇文章给写出来。

    这篇文章主要想讲一件事:人人都可能喜欢看周星驰电影,但理解周星驰电影并不那么容易。我希望写文章帮助人更深层次的欣赏周星驰电影。

    然而我写文章的能力很差,从来都跟不上思路,所以只好把想法拆成一个个问答式的小节来表达。

    先从《美人鱼》本身说起吧。

    1. 问:《美人鱼》好看吗?

    答:《美人鱼》对我而言非常好看,令人意外的是喜剧元素居然特别多,包袱的设计质量较高。单论喜剧部分的好看程度,我认为很自然地超过了《泰囧》,《捉妖记》等片,这是其一。其二 ,《美人鱼》的主题和故事我也特别喜欢 ,有强烈的共鸣。

    对于其他人而言 ,评价《美人鱼》是否好看 ,也要看笑料是否喜欢,主题是否有共鸣 。

    一部分本来笑点超高 ,或不喜欢滑稽喜剧风格的朋友 ,百分之百不会喜欢《美人鱼》 。而有一部分人感觉不到或并不喜欢《美人鱼》的主题 ,评价也会普通 。这两种情况都合情何理 。见仁见智难道还能有错 ?

    电影是否成功,还是取决于它的目标受众是否满意。

    2. 问:为何说《美人鱼》喜剧元素多反而令人意外?

    周星驰电影历来以无厘头的搞笑风格著名 ,按理说喜剧元素多应该是预期之中,甚至是主要的卖点 。持这种观点的朋友,其实并没有搞清楚一个事 ,世上存在两种"周星驰电影"。

    第一类周星驰电影,一言以蔽之:是香港各路喜剧导演王晶,李力持等等,试图充分挖掘喜剧演员周星驰强大的"滑稽表演"能力,拍出观众爱看的滑稽喜剧从而挣大钱 。

    代表作是《赌圣》 ,《整蛊专家》 ,《行运一条龙》 ,《逃学威龙》等等 。在这类电影中 ,周星驰的身份是一名优秀的滑稽演员 。

    严格来说这本来不该是"周星驰电影" 。就好比《万万没想到》不是白客电影 ,而是叫兽的电影 。然而周星驰的表演太有特色 ,作为核心撑起了整个电影的风格 ,对观众而言存在感远远超过了导演 ,所以群众用演员来为电影冠名 。类似高度的喜剧演员还有金凯瑞 ,憨豆等等 ,他们的锋芒太甚 ,都盖过了导演和编剧。

    第一类周星驰电影主要目的还是挣钱 ,而第二类周星驰电影立意上截然不同 。第二类 ,是周星作为一名电影工作者 ,真正把电影当成表达的工具 ,通过优质喜剧故事阐述强烈的人文情怀的电影 。下文所说的周星驰电影,都指第二类周星驰电影 。

    在这类电影中,周星驰有时身份是演员 ,有时是导演 。关键在于他是否主导了电影的主题,叙事和风格 。这类电影才能真正定义周星驰电影 ,因为周星驰的才华远不止于一个"优秀的喜剧演员" 而已,电影不仅是他的表演舞台,还是他的表达工具 。

    周星驰即是一名极优秀的演员 ,又是独有特色的导演 ,这一点上 ,华宇影坛还有一个人和周星驰一样 ,那就是姜文 ,这两人的电影特色在伯仲之间 。徐峥作为后起之秀 ,比他们差距还很大 。

    对于真正的周星驰电影而言 ,喜剧从来不是目的 ,只是一种必要的调味料 。类似于湖南人喜欢吃辣 ,而放多少辣椒 ,还是要看食材需要 。因此周星驰电影会因主题的实际情况 ,情增减喜剧元素 。有时笑料会特别少 ,例如《西游·降魔篇》,反以惊悚为主。

    因此,《美人鱼》喜剧元素多 ,说明它的主题特别需要喜剧元素 ,这一点反而是我观影之前没有想到的。

    3. 问:为何说《美人鱼》的主题需要大量的喜剧元素?

    非常简单 ,因为《美人鱼》 的主题是悲剧 。

    鲁迅先生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悲剧的灵魂 :就是把美好的事物毁灭给人看 。而悲剧的目的 ,其实是通过毁灭让观众更强烈的认识到事物的美好 ,从而领悟悔恨学会珍惜。

    人类这种生物 ,对习以为常的存在是不会懂得珍惜的 ,这在日常生活上是必要的本能 ,排除冗余信息聚焦于重点 。然而涉及长远利益的选择时 ,这种短视屡屡导致致命的错误 。文艺上的悲剧对扩展人们的视野,学会珍惜生命美好之处大有裨益 。

    凡是悲剧,一定要着力刻画事物的美好 。然而毁灭事物容易 ,要把美好表达出来却并不简单 。因为人们总是对越接近的事物越理解 ,越遥远的事物越漠不关心 。

    为了让事物的美好触及人的心灵 ,悲剧慢慢分化出了两种表达路径 。一种是去刻画人们本就熟悉的美好事物 ,例如爱情亲情 。另一种则是通过喜剧手法给观众送去愉悦 ,或者制造强烈的意外感 ,让人强烈地关注一个陌生事物 ,潜移默化地把自己的愉悦体验和事物结合在一起。

    周星驰电影不是喜剧,恰恰相反,他最喜欢探讨悲剧主题。不过在塑造一个行将毁灭的美好事物时,周星驰总是用自己擅长的两种方式:一种是喜剧 ,一种是幻想。

    《美人鱼》有特别多的喜剧元素 ,也就说明它的主题比以往的更悲伤 。

    4. 为何说《美人鱼》是悲剧主题?

    如果以为《美人鱼》的主体是美人鱼 ,就错了 。美人鱼的故事主体是自然生态 ,尤其是海豚 。周星驰创作这部电影 ,显然受到了《海豚湾》的冲击影响,电影中也多次播放了那段大屠杀视频 。很可能《海豚湾》就是周星驰创作《美人鱼》的直接动机。

    《美人鱼》故事发生地,是一个打算填海做房地产开发的海豚聚集区 。然而我们在电影里只看到了因为声呐驱逐而遍体鳞伤的美人鱼 ,我们看到了海豚吗 ? 我们看不到任何一只海豚 ,因为电影里的美人鱼就是海豚的映射 ,是这部幻想题材电影对自然生态的隐喻。

    放到现实中,真正受伤害的是所有的鱼类和海豚 ,并非子虚乌有的美人鱼 。然而人类这个种群愚昧自私 ,历来对自己不了解的事物缺乏同情心 。美人鱼因为有人类本身的情感和智慧 ,又远离人类文明聚居于海洋之中 ,所以特别适合作为隐喻 ,用来映射人类本该对自然生物付出的将心比心。

    《美人鱼》背后的悲剧世界观——人类为了一己私利对自然生态的残酷破坏 ,对野生生物穷凶极恶的伤害——才是周星驰创作这部电影的主题 。

    当然有些人以为搞一个环保主题是迎合"崇高选材" ,其实不然 。人类毕竟不是都残忍的 。一部分人的感受能力更强 ,他们对其它生物都能感同身受 。而大多数普通人 ,只会对与自己生活高度接近的人类 —— 相似阶级地位的 ,相似文化的 ,相似信仰的 ,甚至小到一个家庭 —— 才有丰富的同情感受。

    人类对自然生态的残酷暴行 ,让同情心较强的人来看 ,只会感到无比可耻 ,又为暴行的受害者感到撕心裂肺的痛苦 。描述这种情感有个很好的词 —— "佛性" 。因为佛祖就是一位为众生的不平等而陷入极度痛苦的伟人 ,他创建的哲学专门讨论众生皆苦 ,终身平等的问题。

    从周星驰的许多作品中可以看出,他与其他许多文艺工作者一样,心存悲悯。而那些动辄质疑文艺作品迎合”崇高题材”,其实只为博取名声的人,往往心中只剩下功利这一种逻辑。

    如何让冷漠的人类 ,能将心比心地体会与自己不同的阶级或生物境遇呢? 如何让人类超出自己的阶级,种族甚至物种,理解自己因冷漠而生的暴行,对其他生命造成了多么残酷的伤害呢?这是许多”有佛性”的文艺作品共同的目标 。

    举一些优秀的例子 :《与狼共舞》 ,《阿凡达》 ,《第九区》 ,讲的都是人与人之间的压迫问题 。而讲人与物的作品,与《美人鱼》有些类似,比如日本漫画《寄生兽》 ,又比如富坚义博的《猎人·蚂蚁篇》 。

    这些作品共同点在于,反思人类对异己施加的暴行 。不过传达的目标不尽相同。有的选择抗争 ,有的加以控诉 ,有的抒发悲伤 ,有的唤起良知 。

    至于”美人鱼”这类作品 ,选择的是传达一种换位思考 ,它的目的是寻求和解 。剧中邓超因为良心发现 ,终结了填海工程 ,捐出全部财产搞环保 ,与美人鱼双宿双栖 ,这是人鱼通过爱情而走向和解的童话故事 。作为童话风格的电影,《美人鱼》的立意本来要低一些 。

    然而说美人鱼的主题是悲剧 ,正因为"童话里的故事都是骗人的" 。人类为私利对野生生物的残酷伤害 ,在童话电影外的真实世界随时都在发生 。屠杀鲸鱼 ,海豹 ,海豚的显示悲剧,比人类捕捉美人鱼更惨烈地存在的 。真正善良的人并不会因为电影的童话解决而宽慰 ,而是看到了自己本不熟悉的残酷现实 ,而陷入深深的悲伤 。这恰恰是电影的目的所在。

    5. 为何说《美人鱼》是悲剧 ,它却有个皆大欢喜的结局?

    在我说明原因之前 ,估计大部分观众并没有意识到一个现象 ,周星驰电影历来喜欢搞个突兀的结局 。

    举几个例子 :《大话西游》 结尾 ,孙悟空帮一对长得像至尊宝和紫霞的小情人相好 ,然后像狗一样的离开 ;《喜剧之王》 结尾,突然杜鹃儿陪尹天仇演话剧 ,获得巨大成功 ;《功夫》结尾主角突然变成了两个孩子 ,而之前故事里的各种角色都在过着日常生活 。《长江七号》的结尾 ,七仔带着无数伙伴回归了 。《西游·降魔篇》里 ,孙悟空皈依佛祖 ,接下来就陪文章去取经了。

    这些结尾剧情都在主线剧情的高潮之后突兀地发生,和主线剧情的悲伤韵味有极大的反差,而转变过程没有叙述,颇显生硬。

    如果这个现象只有一次两次 ,可以认为是导演功力偏差 ,不能流畅地从高潮过度到结尾 ,草草收场 。然而出现太多次 ,就应该明白突兀背后别有用意 。这种做法其实是周星驰电影的一贯特色,也是必要环节 。

    因为周星驰本质是一个怀有"赤子之心" ,或者说 "童心" 的人 。所有周星驰电影都在反复咀嚼着周星驰童年时代的真诚和想象力 。虽然周星驰总是把角色的一颗童心放到一个荒诞而残酷的世界中,从而看到这个世界各种令人悲伤的故事 。但同样因为这种童心,他并不忍心把这种残酷坚持到底 ,而是决定最后给人带来希望 。

    这个希望是不符合现实逻辑的,本质上只是对”美好"的一种凭吊 。相对于残酷的真相而言,童话版的希望特别不真实 。

    恰恰因为皆大欢喜的结局是不真实的 ,所以偏要用亦幻亦真的手法来表达 ,偏要塑造一种突兀感。这个叫做魔幻现实主义手法 。即便是许多现实主义的悲剧作品,也喜欢用一个魔幻现实主义的结尾来收束悲剧感。这其实是电影经常出现的手法。

    我在欣赏姜文电影的文章中提过 ,姜文写悲剧时,就特别喜欢插入魔幻现实主义的收尾来隔离残酷感 ,例如《太阳照常升起》里疯妈的死去 。

    再讲一个例子 ,大家就能彻底明白这种手法了 。

    在电影《致命魔术》中 ,反复出现了一个变鸟的魔术 ,魔术师展示一只笼中鸟 ,用黑布遮住笼子 ,然后啪的一巴掌拍平 。当众人惊恐万状时 ,魔术师再伸手变出那只小鸟 ,任它飞走 ,博得大家的喝彩 。这时有一个小男孩大声哭了起来 ,"他把小鸟打死了" 。当魔术师把活着的小鸟给小男孩看时 ,小男孩哭着说着 "这是另一只" 。

    这就是魔术 。对真正的笼中鸟而言 ,它的结局就是被拍得粉身碎骨的刹那 。而对观众而言 ,心满意足的却是最后小鸟安然无恙的幻觉 ,慌张和痛苦被眼前的假象隔离了。

    所以大家要明白 ,按照电影的逻辑走向 ,《美人鱼》真实故事就是在一大串逗比剧情之后 ,人鱼们居然被残忍的人类毫不留强地屠杀了 ,鲜血染红了废船里的乐园 。这是美人鱼隐喻的对象 ,海豚鲸鱼和海豹在显示世界的真实遭遇 。《海豚湾》没有童话般的结局,因为大海仍然被污染 ,海豚和鲸鱼仍然在奔亡中被人类捕杀,剥皮拆骨,鲜血淋漓地堆砌在岸边 。

    周星驰是一个特别喜欢描写"失去"的导演 ,他的故事若没有一个童话式的结局 ,都会对观众特别残忍 。《大话西游》里紫霞仙子其实永远逝去找不回来 ,再也没有后悔的机会。《喜剧之王》里尹天仇越是热爱表演越注定籍籍无名,终不会有出人头地的时候 。《功夫》里即便战胜火云邪神,许多的好人都已经被害了 。《长江七号》的徐娇已经得到父亲,一辈子都等不到挚友七仔回来 。《西游·降魔篇》里的”只争朝夕”,也只是文章毕生的一句悔恨。

    所以徐克才会说 ,周星驰的电影太悲伤 。

    然而周星驰不愿观众也沉浸在悲伤中 ,虽然主线故事已经结束,仍要用一个突兀的结局给观众留下希望。这种手法之所以必要 ,是因为悲剧如果结局太悲惨 ,就会让观众陷入无穷的绝望之中 ,而无法把"美好" 变成一种建设性的动力 ,无法激发人去珍惜 。所以周星驰的电影 ,一定要有一个魔幻现实主义的突兀结局 。

    其它的悲剧作品也会有类似的做法 ,只是各导演的选择各不一样 。姜文为了掩埋悲剧 ,使用的是极其明艳的审美 。例如鬼子来了结尾的彩色 ,不惜通篇都用黑白 ;又比如《太阳照常升起》结尾万花丛中捧出的孩子 。姜文留下的不是"希望" ,而是"甘心" ,是一种接受 。

    不过有的悲剧 ,用什么童话也无法抚平对人造成的精神创伤 。比如《潘神的迷宫》 ,看完给我以精神暴击 ,好久都无法从抑郁中恢复 。相比之下 ,周星驰还是一个挺善良的导演。

    还有一些悲剧电影,明知道观众期待一个自我安慰的结局,仍然毫不留情地贯彻精神暴击,例如《七宗罪》,《老无所依》,这就是它们的特色了,或许是认为戳痛观众远比留有余地更有效吧。

    话说回来,不论电影是否残酷到底 ,我们观众都愿意做睿智的观众吗 ? 你更喜欢《美人鱼》那个长相厮守的结局 ,把它当成一个童话爱情故事 ?还是像《致命魔术》里的小男孩那样看穿电影真相 ,为惨死的海豚而流泪呢?

    6. 周星驰为何创作 《美人鱼》 悲剧主题?

    我个人很喜欢这种悲剧主题 ,也很希望自己有能力阐述这类主题 。比如外星人把人类作为食物 ,类似奶牛场和养鸡场的饲养方式;同时又把一部分人做宠物 ,各种乱伦育种 ,外星穿着打扮 ,令人痛苦的爱抚等等……但没有能力表达。

    周星驰之所以选择了《美人鱼》 ,我觉得很简单 ,因为他真心想表达这个主题 ,有强烈的感受 ,又有能力和才华把这个故事讲好 ,剩下的只是花时间打磨出成品而已 。

    因此《美人鱼》是一部裹着魔幻外衣 ,用童话喜剧的糖衣包裹苦药 ,真诚的生态故事 。与其说目的是环保,不如说是对人类的自省。

    从过去的周星驰电影到《美人鱼》 ,我们看不出周星驰电影选题的内在逻辑 。不像姜文野心勃勃地要搞个民国三部曲啥的 。我认为对周星驰而言并没有一定的选题 ,他才华横溢 ,而现在导演功力和创作欲望又达到了一个新峰值 。在这样的状态下 ,估计周星驰是不乐意郁于一两个商业价值高的旧题材 ,从而浪费自己的创作生命的 。

    7. 为何说《美人鱼》的表演风格是童话喜剧 ?

    最广为流传的美人鱼传说 ,除了恐怖故事之外就是童话 ,大家应该会赞同这一层的童话色彩 。但更多的人会疑惑 ,这部电影的主要角色都是成年人啊 ,还有大量的色情元素 ,为何能说是童话呢 ?

    首先 ,童话本身不是小孩的故事 ,而是符合儿童的思维和节奏的故事 。

    电影开头 ,邓超徐克张雨绮等一干富豪炫富 ,就是那么的不符合成年人的逻辑 。拍卖会上乱举奇怪数字的号牌 ,说话走路都夸张地张狂 ,奉承人起来一脸贱相 ,潮弄人时口沫横飞 ,花起钱来动辄数百万数百亿 。这一段表现得如此浮夸 ,必定有一部分高冷的观众感到这种搞笑表演太弱智 ,硬邦邦地咯吱人 。

    这么想就错了 。这种表演主要的目的不是为了塑造笑果 ,而是为了塑造童话的超现实感 ,是用儿童的视角来塑造超现实感 。小孩摸不清大人世界的规则 ,过家家时的表演就是特别夸张的 。记不记得自己小学跟朋友吹牛长大要挣个几百亿 ? 就是那种感觉 。

    所以整部电影的荒诞性都建筑在故意的童话风格之上 。王大锤去看的那个假博物馆 ,有没有很搞笑 ? 用壁虎干做霸王龙 ,咸鱼加芭比娃娃做美人鱼 ,涂金毛的旺财做老虎 ,有一句话是不是呼之欲出 ——哄小孩呢 !?

    对的 ,就是哄小孩 ,一切笑果都是用儿童元素拼接的 ,刻意要唤醒观众心中只有儿童一面才能领悟的笑点。

    再想想吧 ,人鱼族用可爱的海胆杀人 ,武器是鱼骨头和狼牙棒 ,解毒居然用白酒就行 ,回家踩滑板 ,出门用大弹弓 ,喜欢吃烧鸡 ,坐海盗船 ……哪一样不是儿童元素 ? 你们可曾想到罗志祥还真像墨鱼会吐人一脸墨水然后飞走 ? 就是反复播放射雕英雄传里华山论剑的音乐 ,难道不是八零后共有的儿时记忆 ? 难道我们小时候没有一个人高唱电视剧主题歌 ,另一个人和声伴奏 ,都掐着嗓子装大人的经历 ?

    说到这里 ,应该要问了 ,说美人鱼是童话风格 ,但有那么多色情元素和后面的血腥画面 ,小孩子适合看吗 ?

    小孩子不适合看 ,而且《美人鱼》也不是给小孩看的 。它的童话风格 ,是给我们成年人心中的童心看的呀 !正是为了唤起我们成年观众未泯的童心 ,才刻意塑造了这么多儿童智趣的元素 。找不回童心的观众,就一定不会对这些场景产生共鸣。

    8. 周星驰为何用童话风格来承托 《美人鱼》 的悲剧主题?

    童话风格不是《美人鱼》的特色 ,而是所有典型周星驰电影的特色 。周星驰是一位极罕见的 ,幻想能力特别强又不忘童心 ,还功成名就的大导演 。

    我们知道周星驰是童年怀着电影梦时 ,就拖着梁朝伟和如花拍电影 。他在当时就积累了太多的创作欲望 。自从周星驰掌握了他电影的话语权后 ,就把幻想做为了电影的核心主题之一 ,而不像其它导演执着于搞笑来讨好观众 。之所以周星驰电影能够激起一部分的共鸣 ,因为他的幻想主题与大部分活泼好动的男孩童年幻想是如此的一致 :武侠 ,神怪 ,外星人 ,有思想和性格的玩具……

    幻想在周星驰电影的地位有多高呢 ? 它常常不再是手段 ,而就是目的本身 。比如《少林足球》和《功夫》中的功夫情结 ,《长江七号》中的外星人情结 ,《西游·降魔篇》中的仙怪情结 。所谓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间也 。

    这些情结类似于蒸汽朋克的乐趣在于工业革命 ,高达的乐趣在于机器人 ,哈利波特的乐趣在于魔法。却不像 《仙剑奇侠传》 其实关注的是爱情故事。

    所以看《功夫》 ,《长江七号》 ,《西游·降魔篇》 ,许多观众都觉得没以前好笑了 。他们对搞笑的关注反而遮蔽了双眼 ——

    难道没有看到《功夫》so coooooooool吗 ? 难道没有看到《长江七号》so cuuuuuuuuuuuuuuuute吗 ? 难道没有注意到《西游*降魔篇》里的妖怪和法术soawwwwwwwwwwwesome吗 ?

    《美人鱼》用童话喜剧的风格 ,首先是因为周星驰擅长此道 。然而不像前三作 ,《美人鱼》的童话风格并非核心主题 。它起到了另外两个关键的作用 :

    第一 ,塑造美好 。美人鱼传说本来是海员的恐怖故事 ,但通过童话的广为传播 ,让许多人自孩提起就对她们建立了美好的想象 。流行文化特别适合做隐喻的对象 ,而美人鱼童话 ,在这部电影里就担当了映射海豚等真实海洋生物的责任 。

    电影反复渲染童话元素 ,就是为了用较短的时间成本和较简单的戏剧冲突 ,在观众心中创作出一干蠢得可亲 ,二得可爱的人物 。接下来 ,再毁掉他们

    第二 ,反衬残酷 。从美学角度看 ,残酷是需要对立面来承托的 。而人类最为纯洁的童真也常常用来反衬人类最邪恶的一面 。例如越南战争中奔跑中的裸体孩子照片 ,例如恐怖片里诡异的洋娃娃和人偶 ,例如《只有我不在的街道》中单衣倒在雪地里遍体鳞伤的女孩尸体……

    《美人鱼》反衬的邪恶很明白 ,但并非是作为对象的儿童形象的悲惨遭遇 。他是用毁灭观众心中被唤起的童真 ,来突出人类自身的残酷丑恶 。这才是周星驰极为独特的艺术风格 。

    在《美人鱼》中 ,代入去看的高智商成年观众久违的童心被唤醒 ,看到张雨绮带着全副武装的特种部队去剿灭人鱼时 ,总会自然而然地期待鱼人奋起反抗打败人类 ,或是主角及时赶到英雄救美 ,或是入侵者良心发现 ,最差也是人类武力捕获了所有人鱼 ,押送研究所 。

    大家没有料到 ,片中的人类居然直接*开*枪*了* ,毫不顾忌打伤人鱼带来的经济损失 。而人鱼几乎毫无有效的反抗手段(法力无边的老婆婆居然一直不出场) ,被各种屠杀 ,鲜血和残肢飞溅 。这时我在电影院里清楚听到别的观众"啊"地大叫了起来 ,吃惊不小 。

    美好的鱼人自然是被屠戮了 ,更重要的是观众笑翻全场后的愉悦和童心 ,也被残酷地屠戮了 。甚至显得有些不合理性 。鱼人为何没想办法反抗呢 ? 有法术的婆婆为什么不早出手呢 ? 研究机构为何要像对待牲畜一般对待珍贵的研究样本呢 ?

    答案是 ,美人鱼映射的是海豚啊 ,现实中的海豚 ,就是被一部分人类如此蛮不讲理地屠杀啊 ,不讲道理也无法交涉 ,连威胁都没有就开动屠刀了 。而高智商的海豚对工业化的人类完全没有还手之力 。要把美人鱼对人类的反抗写得跟《阿凡达》一样,你们这些观众,又彻底忘记海豚了。

    周星驰拍《美人鱼》为的就是这一幕 ,他才不在乎铺设细致的逻辑和故事设定呢 ,关键就是让人们错愕地看到屠杀 ,看到鲜血从人鱼尸体里流出来 ,看到女主角几次怀着希望逃脱,遭遇的都是绝望,直到最后被钉上鱼钩 ,在海里拖行,再遍体鳞伤地扔在岸上,任人宰割 。

    演到这一幕 ,电影已经完成了工作 。周星驰特别细腻地描写了屠杀的各个环节,设计得特别残忍和绝望。然而即便如此,也比不上《海豚湾》里大屠杀的万一。这才是周星驰在《美人鱼》中真正投入心血的。

    后面邓超姗姗来迟 ,无非是给部分焦虑难受的观众一个自我救赎的管道罢了。

    我个人非常认同《美人鱼》的这一主题 ,从大屠杀的剧情反转中产生的认同感,还超过了前面精致的童话喜剧 。

    9. 如何看待观众对《美人鱼》众口难调?

    看完美人鱼后 ,有些人感觉失望 ,觉得没有周星驰本人出演搞笑 ;没有《西游·降魔篇》特效那么赞 ,还退步了 ;硬插入了一个环保的情怀 ,感觉别扭 。

    其实周星驰电影任何时候都充满三个要素 :喜剧 ,情怀 ,幻想 ,但三者不可能并重 。这使得评析周星驰电影时 ,需要注意他真正偏重的是哪个主题?

    大部分观众并不会刻意做这些分析 ,因此他们预计周星驰的新作是要延续他上一部作品的风格 ,又或者应该是观众本人熟悉的那部分作品的风格。

    所以对以幻想为主题的《功夫》和《西游·降魔》 ,许多人认为周星驰退步了 ,搞笑水平不行了 。他们因为"搞笑"的预判 ,完全忽视了这两部电影在幻想的表现手法上多么精雕细琢 ,别开生面 有多高的创新成就 。这时的周星驰 ,其实应该和徐克来作比较 ,而不是观众心中的那个喜剧演员。

    《美人鱼》是一个很好的幻想题材 ,喜剧也很到位 ,但显然它的核心是对自然生态的人文关怀 。爱情故事也仅仅是线索 ,关键在于让观众为海豚和更多的海洋生物换位思考 。塑造美好的喜剧部分和鲜血淋漓的悲剧部分才是电影的关键 。这时,许多人却又评价《美人鱼》的特效退步了 。

    所以许多人臧否周星驰电影 ,其实自己根本没有跟得上周星驰的创作转向 ,连审美的角度都没找对 。周星驰才华横溢 ,完全没有被过往的成就束缚住 。当周星驰在挑战一个又一个新主题 ,尽情地发挥才华做他想做的事 ,痛感时间不足的时候 ,许多观众还裹在怀旧的包袱中 ,想重温儿时看到的滑稽表演 ,借周星驰祭奠自己逝去的青春 。这种不合拍的结果自然是买椟还珠 。

    不过这种误解仍然是出自对周星驰电影的喜爱 ,但另外几类人的误会就不那么合适了 。

    有一类笑点特别高的观众 ,总是怀着证明周星驰电影不好笑的目的去影院 。那一个男生去妇产科也生不出孩子 ,总不能怪医生水平差吧 ?

    有一类心智特别成熟的观众 ,总是拿着长者的睿智去批判周星驰电影的不合常理 。电影里的桥段越纯真 ,他们就越感到弱智 。然而老人家嫌吵闹 ,为啥要钻儿童乐园呢 ? 去老人院下棋也行啊 。

    有一类审美特别低级的观众 ,别人嫌周星驰低俗桥段还太多 ,他们却说还不够低俗 ,从良了就别再找我 。善意推断 ,这些人恐怕是拿着隔壁王晶的电影票走错了场 。

    一部电影出来肯定是众口难调的 。作为周星驰的影迷 ,我还是喜欢分享到大家建设性的评论 。比如邓超他们的演技问题 ,笑点的节奏把握 ,视觉特效的瑕疵等等 。

    至于那些看周星驰电影只为证明自己与众不同的人 ,真想让他们知道 ,需要玩命哭喊自己与众不同的人 ,这一点已经足够与众不同了 。

    10. 如何评价林允的表演

    林允本人的演技可以说合格 ,基本完成了她的任务 ,细的部分就不说了 。

    真正让我惊讶的是这个角色的设计 ,有两点:

    第一,这是我第一次看到周星驰导演的电影以女性为主角(徐娇是小孩,没有精神上的性别特征) 。对的 ,邓超戏份虽然多 ,但他不是真主角 。周星驰电影真正的主角是观众亲身代入的那个人 ,类似于相声中的捧哏 。

    在《美人鱼》中 ,观众对主线剧情和主线角色的价值判断 ,都是通过林允的视角 。包括对人鱼恨人类的狂热感到不适 ,对人类的残忍触目惊心 ,对邓超后来的转变加以期待 ,都是以林允的角度来看待 。这种角色通常是周星驰自己出演 ,过去只有《还魂夜》 和 《国产凌凌漆》是女性视角 ,但两个女性都是观众用来看周星驰角色的工具 ,并没有独立的价值判断 。

    第二,这个角色不是周星驰的分身! 周星驰过去的电影里 ,主角要么他自己扮演 ,要么一定是周的分身 。即便是最不周风格的长江七号中 ,外星狗和徐娇也是周星驰童年心境的替身 。然而林允的角色完全没有这些特点 ,她一点都不聪明 ,而且不够自恋 ,没啥想象力 ,更没有举世皆疯我独醒要陪疯子强颜欢笑的荒诞感 。这是一个"单纯的女生" ,却成了观众的代言人 ,真是周星驰电影的第一次 。

    周星驰开始把自己的角色(邓超扮演的富人)解构成对象了 ,而且期待他浪子回头 ,有着浓浓的自省意味。

    11. 如何评价邓超 ,文章 和黄渤

    大家都赞同一点 ,《西游·降魔篇》的文章,黄渤,《美人鱼》的邓超各自继承了周星驰的一部分角色 。可以说他们是替周星驰出演。然而这三个角色是截然不同的 ,恰好代表了周星驰表演风格的三面。

    邓超很好地发扬了他所擅长的霸道总裁加逗比的风格 ,这都是邓超自己在过去作品和综艺节目中培养起来的形象 ,但在《美人鱼》中主要应用于"滑稽"这一面 。所谓滑稽 ,就是用夸张的举动让人发笑 ,但这种夸张之所以会让人发笑 ,是因为它高度符合深层次的内在逻辑。

    在周星驰电影中 ,"滑稽"的本质是浮夸 ,是角色试图迎合的外在形象和他内心强烈矛盾 。为了掩盖这种自卑式的矛盾 ,他会努力表现得无比自恋 。而他越是努力去适应这个外在形象 ,就越是邯郸学步错愕百出 ,从而引人发笑 。

    我认为邓超得到了周星驰极大的提携 ,希望他能有所领悟 。

    邓超自己导演的电影一贯在发扬他自恋和风骚的形象 ,但效果却特别失败 ,挠人胳肢窝到了骚扰的地步 。为何呢? 因为他设计的角色没有一种支撑起"滑稽"的内在逻辑 ,显得毫无必要 ,与剧情格格不入 ,从而让观众出戏。

    《美人鱼》给他设计的角色核心矛盾是"贱癌" ,苦出身致富 ,想要迎合上流社会的腐朽浮华 ,骨子里却怀念父亲捡来的鸡腿 。所以越是霸道就越显得土气 ,贴个胡子装成熟还贴在嘴唇上 ,反而抛开虚荣后反而能享受真诚自然。这显然是苦出身的周星驰给自己设计的角色 ,类似《食神》中的史蒂芬孙周 。

    邓超对这个浮夸把握的不够准确 ,有时候浮夸得太自然 ,于是比起掩盖自卑来更像一个弱智 。邓超要突破还有很远的路要走。

    周星驰给文章的角色 ,才是艺术要求最高的 。这个角色的灵魂是"荒诞" ,总有一种感觉世界都疯了 ,师傅是疯子 ,妖怪太邪恶 ,村民不讲道理 ,降魔师唯利是图 ,女人咄咄逼人 ……只有自己脑经是正常的 ,但太弱小 ,常常被胁迫只能违心地去迎合。

    这是周星驰表演中含金量最高 ,最难以被人理解和复制的精神层次 ,是至尊宝式的角色 。但文章并不足以驾驭他 。

    文章不知道周星驰这种角色的内核是迷惑 。他本该迷惑师傅为何语焉不详 ,妖怪为何残暴 ,自己为何对舒淇产生了爱意 ,善行为何能降妖除魔 ……本该带着迷惑去坚持信念 ,带着迷惑去犯错 ,直到最后顿悟扫清一切迷惑。

    文章自己理解的内核是执着 ,他把角色在任何该迷惑的场景下的心境表现成了无法理解他人而产生愤怒 ,而对自己不合理的坚持又纯纯地不去怀疑 。结果给人一种这个角色情商很低的感觉。

    黄渤的角色接近周星驰现实中本性暴戾的一面 。智商极高 ,隐忍时城府深 ,得势时张狂无限 。黄渤不愧是影帝 ,演得真是特别好 。要说有瑕疵的话 ,就在于这个角色对黄渤而言 ,是靠演技演出来的 ,他本人没有这种暴戾 。我认为黄渤比起文章和邓超,能够更准确地表现前两个角色 ,只可惜颜值并不匹配 。

    13. 如何理解王晶,刘镇伟的无厘头风格喜剧被人诟病 ,而周星驰的却为人接受呢 ?

    如果不做深入剖析 ,有些人可能会以为周星驰喜剧造成了马太效应 ,模仿他的人都思路一条 。其实不然 。

    许多模仿周星驰的喜剧导演 ,问题是功力太浅 ,学外在表现时从来抓不住内在的逻辑 。

    就拿《美人鱼》做例子 。美人鱼最大的戏剧冲突是什么 ? 就是人类文明和美人鱼代表的自然生态格格不入 。这是一切故事的线索 ,但更关键的是 ,这也是核心笑料的线索 。

    所以林允走路很滑稽 ,用海胆做武器很滑稽 ,下毒用酒解很滑稽 ,看不见玻璃很滑稽 ,以为自己是美女很滑稽 ,自称做鸡的也很滑稽 ……而罗志祥在触须被人做菜时还各种隐忍 ,简直滑稽得要笑死人了 。

    这些滑稽都有一致的内在逻辑 ,就是美人鱼不熟悉人类社会 ,又必须伪装自己 ,还试图达成艰难目的,就难免错愕摆出 。同时人类不知道有美人鱼 ,对人鱼伪装的人类一切奇怪举动都会做出符合人类逻辑的误解 。这个戏剧冲突就是一切笑料的总纲 。

    相比之下 ,王晶喜剧的笑料都可以用弱智来形容 ,不值一哂 。

    刘镇伟导演的《情癫大圣》和《越光宝盒》缺点在哪里呢 ? 在于人物的滑稽笑料基本来自人物设定 ,而不是一以贯之的戏剧冲突推动的 。人物设置各种傻白甜蠢呆 ,当观众没有接受这些设定时 ,人物之间搞笑起来就像神经病似的 。

    比如《情癫大圣》里的谢霆锋 ,一出场继承《大话西游》啰嗦的性格 ,在平稳的剧情中废话连篇 。但剧情推进下去人物很快就不啰嗦了 ,因为观众要代入谢霆锋的角色 ,而不是观察这个角色犯傻 。

    《大话西游》中的唐僧啰嗦 ,是作为逗哏啰嗦 ,观众代入的是孙悟空 ,而且唐僧每次啰嗦时都是冲突特别激烈(打观音,牢中救人) ,在急骨眼上还得听他啰嗦 ,简直烦得要死 。这就是戏剧冲突推动 ,不是靠设定。

    更明显的一点 ,王晶和刘镇云对笑料的铺陈浅尝辄止 ,属于段子手水平 。而周星驰却讲究伏笔铺垫 ,讲究人物形象塑造 ,抖包袱时节奏集紧凑 ,大量笑料密集轰炸 ,可以塑造连环炮的效果 。周星驰对喜剧质量的要求远比他们高多了。

    综合而言 ,王晶和刘镇伟的喜剧不再好看 ,根本原因只有一个 ,他们再找不到周星驰那样的滑稽大师 ,帮他们拿捏尺寸 ,评估质量 ,最后用出类拔萃的滑稽功底来掩盖喜剧冲突的破碎和剧情的单薄 。更不用说老喜欢用曾志伟,吴君如做主演的那一票大陆导演硬拍的弱智戏剧了。

    看过刘镇伟的《情癫大圣》和《越光宝盒》 ,再比较《大话西游》和《还魂夜》 ,为认为《大话西游》还是应该贴上周星驰的招牌 ,而不是导演的招牌 。

    14. 如何理解邓超出演自己喜剧失败 ,出演周星驰喜剧能成功呢 ?

    邓超喜剧天赋卓越 ,但悟性有限 ,他太急于创作自己的作品 ,而中国烂电影能有好票房的现实也害他急功近利 ,自省不够 。十亿导演徐峥在《港囧》差评后 ,亲自到知乎写文章自我剖析 。而邓超却在一片骂声中微博转载好评 。这反而是格局和追求不够的表现 。

    邓超的喜剧风格受到了周星驰严重的影响 ,但主要学的是皮毛 ,从来不钻研喜剧艺术角度的节奏和质量把控 ,更不注重戏剧冲突对一切元素的组织作用 。邓超甚至看重肤浅的笑料超过关心主干剧情是否合理 。这使得邓超自己的喜剧总是显得那么白痴 。

    出于对邓超的喜爱 ,希望他能浪子回头 ,电影艺术家的事业可远比综艺节目推崇出来的一时红星重要 。

    15. 如何看待徐峥喜剧和周星驰的喜剧

    徐峥是有艺术追求的演员和导演 ,在作品的精致程度上比周星驰更高 。窃以为徐峥 对喜剧的理解还没到周星驰的深度 。这个差距在笑果质量设计上有一些 ,但更主要存在于戏剧冲突的把控上上 。
    举个例子 ,徐峥一战成名的《泰囧》里 ,主要的戏剧冲突是主角因为功利的事业而忘记亲情 ;最后在山穷水尽之时 ,被王宝强为老年症母亲而旅游拍照的动机所打动 ,放弃了功利,找回了自我,也找回了亲人 。

    这个剧情设计是比较精妙和用心的 。但功力不够的地方在于 ,电影喜剧效果的矛盾和情感主题的矛盾是两件不同的事 。《泰囧》的喜剧效果,十有八九是用徐峥的高级知识分子心态 ,黄渤唯利是图的心态 ,王宝强没文化没脑筋的状态 ,通过巧合碰撞出来的 。

    换句话说 ,王宝强来泰国目的就算单纯是游山玩水 ,两人碰到一起该好笑还是好笑 。为母亲拍照这个净化徐峥的原因 ,是通过故事设定硬加的 。整部电影的主线是情感问题 ,而推动剧情前进却是靠身份和文化差异引发的喜剧效果 ,两套戏剧冲突突各自平行 。于是结尾转折到家庭亲情就颇感生硬。

    周星驰的喜剧好在主干的喜剧效果由最根本的戏剧冲突推动 ,举几个例子 。

    《功夫》的核心戏剧冲突 ,是一个想当英雄的小男孩 ,分不清英雄不是靠夸耀的武力而是靠为他人挺身而出的勇气 。他以为做黑社会就显得有力量像个英雄 ,但内心的善良又使他怯于做坏事 。所以挑衅包租婆和丢飞刀刺杀两次的笑点 ,都在于虚声恫喝却实力不济 。而到了斧头帮主要他拿棍子敲包租公头时 ,他的善良觉醒了 ,可以在包租公面前炫耀武力时他却不这么做了 ,平时实力不济怕普通老百姓 ,现在却有无比勇气拿着棍子殴打黑帮老大和火云邪神了 。角色因善良而做出了伟大的选择 ,再用惨烈的牺牲瞬间升华人格 。前面的笑料其实是塑造主线矛盾的佐料 。

    而《美人鱼》中 ,所有笑料的根源都是人鱼无法适应人类文明 ,而且内心善良纯真 。即便对有深仇大恨的邓超 ,也因为杀人手法太业余而错谬百出 ,却能被邓超浮于表面的甜言蜜语所打动 。所有笑料都是在这个逻辑下推动的 。最后对邓超下不了杀手的林允 ,犯下害死族人的大过错 ,却也没有受到鱼人族的实质惩罚 。和后来人类的大开杀戒相比 ,鱼人的善良与人类的残忍势同水火 。

    正因为周星驰电影 ,笑料和戏剧冲突的高度一致性 ,所以周星驰电影从喜剧到正剧的转折历来是震撼人心的 。相比之下 ,周星驰的喜剧是蛋炒饭 ,每一粒米饭都包着鸡蛋(喜剧)的外衣。而徐峥的喜剧是打卤面 ,笑料是敷盖在主题上的。

    《人在囧途》之后 ,徐峥的创作动机可以想象 :我们做一个公路喜剧吧 ! 再给它配上一个能最后煽情,令人有所领悟的主题 。正因为两个主题的刻意贴合 ,在演技稚嫩不如王宝强的包贝儿接手后 ,喜剧的张力已然无法掩盖剧情的断裂 。人物设定衍生的笑料和主线矛盾格格不入 ,最后 造成了《港囧》的不伦不类 。

    只要做到像周星驰一样把笑点和主题咬在一起 ,徐峥的喜剧就会有很大的突破 。

    其实在这方面做得很像周星驰的是白客和叫兽 。但可惜叫兽太急功近利 ,从第二季开始已经把王大锤作为一个滑稽形象去消费粉丝 ,放弃了对喜剧质量和戏剧冲突的追求 。浪子回头的希望很渺茫。

    15. 如何看待宁浩与周星驰的喜剧 ?

    拿宁浩和周星驰比较,是因为在中国目前的喜剧导演中,宁浩的高度最高。宁浩作为喜剧导演比徐峥更为成熟 。他比肩周星驰的地方很多 ,主要是对包袱质量的追求程度上比较像周星驰 ,看重一炮多响 。

    其实宁浩与周星驰是喜剧风格截然不同的导演 。宁浩有模仿盖里奇的地方 ,特别在意剧情的复杂度 ,在意多条主线的递归效果 。而周星驰电影主线剧情历来非常简单 。宁浩电影里都是写实的人物 ,而周星驰的角色都有强烈的荒诞感 。宁浩的笑点都是人之常情 ,而周星驰的笑点来自滑稽和夸张 。宁浩的电影是现实主义 ,而周星驰从来都是魔幻风格 。

    两者风格迥异 ,就不应该比较高低,爱看的观众也会有所分化 。

    宁浩的喜剧匠气越来越深 ,《无人区》主题"火"的升华行云流水 ,而《心花路放》的设计更是精致 ,到片尾那个影子的镜头出现点题 ,伴随着戏剧冲突的高潮喷薄而出 ,角色也得到灵魂升华 。宁浩电影的工匠美感或许比不上《大话西游》和《喜剧之王》 ,但普遍超过了后期的周星驰电影 。对于宁浩如此精致的喜剧电影而言,徐峥这种演技一流的高手是不可或缺的 。

    周星驰的电影由于每个角色都是自己的分身 ,又要追求漫画和童话的魔幻效果 ,所以越来越多地启用没有偶像包袱,演技平平的普通人 。他提携了无数新人 ,所以自从他的电影里没有了周星驰这个演员 ,就一直给人一种毛糙的感觉 。这些都是周星驰电影渐渐被宁浩电影超越的地方。

    要说周星驰喜剧电影比起宁浩喜剧电影的优点 ,我认为在于对喜剧的真诚程度 。周星驰是喜剧艺术的狂热爱好者 ,把喜剧作为目的;而宁浩只是把喜剧作为一种技巧和手段 。比起充满童真和幻想的周星驰电影 ,宁浩的喜剧反而显得老气横秋 ,我个人更喜欢周星驰的气质 。

    然而真正摆开差距的地方在于 ,看宁浩的电影我只看到了做一部好电影的欲望 ,看周星驰电影却总是看到周星驰强烈想通过电影表达的东西 ,而且这些东西哲学是一以贯之的。从创作艺术背后的哲学动机来看 ,我也赞同周星驰是后现代主义大师 ,而宁浩还在探索属于他的永恒主题。

    尽管周星驰三部新世纪作品都很粗糙 ,但本人作为影迷,对周星驰喜剧的喜爱程度还是超过了对宁浩喜剧的欣赏程度。

    16. 如何理解周星驰喜剧风格中的 "夸张" ,"滑稽" 和 "荒诞" ?

    从这里开始 ,探讨的就是本文最重要的内容 ,如何理解周星驰电影 。也是对上文观点的总结 。

    周星驰电影中 ,角色总是有大量夸张的举动 。这种夸张许多人不明究理 ,给它取了个名字叫"无厘头" 。但周星驰的无厘头能大行其道 ,而模仿无厘头的电影却遍地烂片 ,这是为何呢?

    关键在于周星驰的夸张是有内在逻辑支撑的 ,这个逻辑就是上文所说的童话式的魔幻 。周星驰的电影都没有离开他内心中的童真 ,为了塑造这种童真 ,人物的言行举止都有更接近儿童智识的夸张程度 ,大量地借鉴了青少年漫画 ,而这种童真是属于成年人的 。因此周星驰电影在大陆最主要的受众 ,乃是八零后一代 ,从初中高中开始看他电影的年轻人 。

    没有这种成年人的童心做支撑 ,还学周星驰式的夸张语汇 ,只会给人一种弱智的各应感 。

    这种成年人的童心并非周星驰独有 ,而是迎合了大多数青年的内心感受 。所以周星驰电影的语言风格 ,支撑了一代青年人的文化觉醒 。在猫扑时代初见锋芒 ,周星驰语录和周氏幽默作为年轻人的旗帜 ,风靡新生的互联网 ,逐渐成为统治网络的主流文化 。在猫扑式微分化之后 ,又在百度贴吧继续自行演进 。从无厘头到BT文化 ,到帝吧的内涵文化 ,到现在的暴漫和万万没想到等网络剧 ,甚至一直到威震天下的表情图大战 ,里面都有周星驰喜剧风格的基因 。

    究其本质 ,就是成年人故意模仿小孩的心智 ,用自嘲和恶搞来解构生活中一本正经 ,貌似崇高 ,伪装严肃但本质荒谬绝伦的现象 。早年解构超级女声的李宇春 ,到解构李毅 ,到解构台独 ,都显示了这种文化的威力 。

    周星驰另一个独特的表演风格是滑稽 。

    金凯瑞有一幕非常著名的滑稽戏 ,他在《大话王》中试图战胜自己的舌头和手 ,对人说出真相 ,从而陷入和自己肢体的鏖战之中 。这种滑稽演出需要极高的喜剧天赋 ,而周星驰可以和金凯瑞相提并论 ,在华语影坛出类拔萃无人能及 。

    举一些例子 ,周星驰用脚趾头吃面 ,舌头舔鼻子 ,大话西游里一直斗鸡眼 ,被人狂踩下体的火 ,长江七号里七仔的各种戏剧化表情 ……这些都是典型的滑稽表演 。罗志祥在《美人鱼》中被厨师切触须 ,林允扔海胆砸到脸 ,也属于滑稽表演 。

    然而周星驰的滑稽水平并非在于演技上 ,而在于对滑稽戏质量的把控上 。滑稽并不是凭空的搞怪 ,本质是人物被迫在高度紧张的情景下 ,虽然身心并不适应 ,却要做一些力所不能及的事情 ,从而错谬百出 。

    为何一个人会产生滑稽表演 ,这背后的情景 ,心态 ,就特别适合来塑造人物 。比如周星驰电影中常见的自恋狂 ,之所以总是自恋得很滑稽 ,是因为他视图迎合一种自己很认同的形象 ,却又不被社会所认可 ,用过度的自负来欺骗自己 ,去隔离内心的自卑感 。邓超在《美人鱼》中就是这样一个角色 。在认为自己独孤求败的时候 ,还需要派人在幕后放音乐来支撑 ,因为别人总把他看做出身低贱的暴发户 。

    所以 ,若没有戏剧冲突和人物的故事作为支撑 ,动不动就拿出一堆滑稽表演 ,只会给人一种纯粹神经病的感觉 。邓超在自己电影里的莫名其妙疯狂 ,就属于导演和演员的自恋 ,不是角色的自恋 ,还不如《少林足球》 里热舞的猪肉荣好笑 。

    然而无论夸张也好 ,滑稽也好 ,周星驰的喜剧灵魂都是"荒诞" ,"荒诞" 才是一切的源泉 。

    17. 如何理解周星驰电影的"荒诞" ?

    荒诞感的本质 ,是对社会的不适应 。这种不适应有两种对立的源泉 ,其一是社会现实颠覆了人的本能 ,对人造成一种强烈的约束感 。其二是一个人特别强烈的追求反不为社会所容 ,让人有强烈的恐惧感 。

    这两种荒诞感贯穿了所有周星驰电影 ,是他的喜剧真正的灵魂 。

    第一种荒诞感 ,在周星驰电影里给人一种所有人都疯了 ,但只有周星驰自己没有疯 ,他必须装疯以不被人发现 。然后心中充满了焦虑 ,紧张 ,迷惑和痛苦 。

    在这种荒诞感下 ,配角们都会极尽所能地表现"夸张"感 ,而反观周星驰 ,却能露出他最为经典的"尴尬的假笑" 。

    石斑鱼配音最经典的"哈哈哈哈" ,本该是这种"尴尬的假笑" ,正因为假 ,所以才会笑得很大声很干 ,其实尴尬到浑身流出汗来了 。现在让石斑鱼大声假笑的商家都没搞明白这一点 。

    这种荒诞感在《大话西游》中表达得最丰富 。许多法力高强的神仙妖怪都把至尊宝当孙悟空 ,但至尊宝完全不了解孙悟空 ,只感觉要被这个强加的身份逼疯了 。以为自己是白晶晶昔日的爱人 ,没想到白晶晶被孙悟空抛弃而满怀杀意 。好不容易遇到了称自己为义弟的牛魔王 ,不料立刻挂上勾引二嫂的罪名 。遇到紫霞仙子更不必说 ,把他当成努力 ,自己一会儿紫霞一会儿青霞 ,一会儿当成真命天子 ,扭脸就一顿殴打 。罗里吧嗦的和尚 ,投怀送抱的大嫂 ,洞察万物的强盗 ,诸如此类 ,每一个陌生人都不可理喻 。

    至尊宝是一个完全无法把握自身命运的人 ,他对社会强加给自己的身份感到强烈的厌恶 ,一直在尴尬地迎合被人看待自己的态度同时 ,拼命逃离这些疯子。

    然而正是在逃离枷锁的过程中 ,至尊宝反而迷失了自我 。他一味反感紫霞仙子的强势 ,同时却难以面对自己内心深处对紫霞的好感 。因为紫霞的强势映衬出至尊宝一直以来因无能为力而生的自卑 ,他更加想挣脱被人控制的感觉 ;却悟不到鼓起勇气去努力追求自己所爱 ,这才是真正的自我 。至尊宝一直在迷惑 ,也一直因为迷惑做出各种错误的选择 。

    等至尊宝明白这个道理时 ,无数人已因他而死 ,荒诞感的雾霾褪去后 ,只留下了残酷无情 ,追悔莫及的现实 。

    其实这个主题在文艺作品中是非常常见的 。比如最近的《夏洛特烦恼》也是这个立意 。而我能想到最经典的抗拒与悔恨则是《EVA》 。

    《大话西游》之所以好看 ,在于把荒诞感放大 ,转化成各种喜剧效果 ,用愉悦打开观众的心门 ,把荒诞感灌入观众的潜意识 ,用这些荒诞感背后的人情冷暖塑造了触及观众心灵的人物 ,再把美好的一切当着我们的面毁掉 。从而产生了无法平复的悲痛感 ,让我们明白逝去的残酷 ,不去珍惜所带来的无边悔恨 ,和追求大爱的代价 。

    文章在《西游*降魔篇》里的精神世界也该如此 。但他虽然滑稽表演很投入 ,但怎么也把握不住荒诞感 。文章对角色的理解只有正直 ,在村民愚昧 ,舒淇倒贴 ,降魔师内讧 ,妖怪的暴戾面前总是表现出各种愤怒愤怒愤怒 ,却没有演绎出因荒诞感而生迷惑 ,没有那种为了压制迷惑而刻意把事情做绝的感觉 。所以结局舒淇死的时候 ,文章演不出那种对迷惑的领悟 ,只有一百八十度转过来的悔恨 。文章的角色本该是认清了自己后承认了对舒淇的爱 ,结果被他演成被舒淇打动后油然而生的爱。

    这就是文章之于周星驰 ,表演背后思想程度的差距 。

    另一种荒诞感来自角色本身强烈的追求不为社会所理解 。当你特别认同一个事情 ,别人都完全不认同时 ,荒诞感就体现在你自己身上了 。这种荒诞的本质和第一种荒诞相同 ,都是人对社会的不适应 。但表面现象正好相反 。

    周星驰电影中对这种荒诞感拿捏的最好的是《喜剧之王》 。在《喜剧之王》中 ,尹天仇极度地热衷表演 。然而他出身卑微 ,而这个时代并不重视真正的表演艺术 ,只在乎工业化的生产 。正因为如此 ,尹天仇的偏执与现实格格不入 ,他学不会按别人的套路出牌 ,从而导致各种错愕 。大多数荒诞都集中在尹天仇周围(包括他调教的四眼仔) ,而其他人却都是周星驰电影中罕见的世俗理性人(且不论达叔了 ,居然连基哥的角色都不逗比) 。

    尹天仇没有做太多滑稽的表演 ,在他身上始终挂着一种讨好人的同时 ,又紧张又恐惧的假笑 。这种假笑在教妓女们演戏一段登峰造极 ,他每次被张柏芝骂死跑龙套的 ,都不免干笑一声 。但他唯一一次表露心声 ,如果一定要叫我跑龙套的 ,能不能麻烦去掉前面的那个死字 ? 你们这些出来卖的 ……话音未落 ,就招来一番痛殴 。

    那种愤怒,焦躁和畏惧交织,尴尬和挣扎相混合的干笑 ,我感觉除了周星驰就黄渤演得最好 。

    《喜剧之王》全剧大部分笑点都与这种逻辑类似 ,只要尹天仇一时按自己的意思办没有谨小慎微 ,就一定因过错引发所有人的愤怒 。

    所有的包袱都被这种荒诞感营造的核心戏剧冲突牵着走 ,一步步走到两个最核心的桥段 :

    尹天仇时时在吹牛夸耀自己对演艺水平的自信 ,骨子里却知道世人的看法 ,无比的自卑 。这种自卑的疮疤在他和柳飘飘共度良宵之后毫不留情地揭开 ,他越是爱慕柳飘飘 ,就越感觉自惭形秽 ,觉得自己不配赢得柳飘飘的爱 ,只能用物质的东西——钱,和自己最珍贵的东西——《论演员的自我修养》 ,去弥补粗鄙弱小的自己对柳飘飘的亏欠 。而柳飘飘误以为这是对自己的嫌弃 ,说了声"谢谢老板"把这定性为一场交易而离去了 。尹天仇与内心的自卑苦苦挣扎了片刻 ,终于像追求表演艺术一样抛开自卑 ,勇敢地冲出去喊出自己真诚的想法 ——"我养你啊" 。接下来的一幕煞是令人感动 。

    大家想一想 ,若没有前面大量的荒诞戏 ,把尹天成的自卑 ,执着 ,为了执着而克服自己的自卑——这样复杂的性格刻画得那么鲜活 ,我们会被尹天仇追出去喊的那句"我养你啊"而感动吗?

    然而人的选择是需要用行动 ,付出代价去正面的 。尹天仇对表演的真诚和执着之所以始终得不到认可 ,是因为没有人尊重他的想法 ;当一个能让人人都尊重他的表演机会摆在面前时 ,满足执着的代价是放弃自己的真诚 ,尹天仇会如何选择 ?

    他选择了当着杜鹃儿的面 ,对柳飘飘再次大喊"我养你啊" ,然后因为坚持了真诚 ,在全剧第一次露出了自然的微笑 ,没有一丝尴尬和勉强 。他为此痛失了主演的良机 ,但反而因坚持真诚赢得了尊严 ,尹天仇不再自卑了 ,他勇敢地找吴孟达要求属于他的那盒鸡腿饭 。

    这 ,就是周星驰电影中的两种荒诞感和喜剧作用 ,所有的夸张和滑稽桥段都根植于荒诞塑造的情境中 ,构成了周星驰电影的灵魂 。

    18. 为何说周星驰是后现代主义大师 ?

    对于周星驰本人而言 ,他对后现代主义大师这个提法毫无自觉 。然而我却非常认同这种说法 。

    周星驰喜剧的灵魂来自于荒诞 ,荒诞又来自什么呢?

    荒诞来自人与社会的格格不入 。这种格格不入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现代社会唯利是图的逻辑 ,对人类 ,尤其是普通人的深刻异化 。普通人被社会当成了工具而非目的 ,依附于生产 ,依附于机器 ,依附于大资本的利益 。人性的普遍扭曲 ,让少数人追逐人类主体性的梦想变得乖张怪异 ,同时屈从于社会的人 ,又会用乖张怪异的行为来强迫其他人一并服从 ,造成为虎作伥的命运式荒诞

    于是我们看到了《大话西游》中滥杀无辜 ,为唐僧肉不择手段的妖怪 ;看到了《少林足球》 中用改造人参赛的大老板 ;看到《食神》里在电梯门口拉屎的马屁精反骨仔 ;看到了《功夫》里的斧头帮 ;看到《西游*降魔篇》里自相残杀的捉妖师 ;看到《美人鱼》里一掷千金却残忍无耻的地产商和邪恶科学家 。

    而周星驰描写的主角 ,总是在社会的最底层 。收垃圾为生的少林俗家弟子 ;黑社会的跑腿小弟 ;夜宵摊贩罩着的落魄打工仔 ;年弱体病却供孩子读贵族学校的农民工鳏夫 ;跟乞丐似的穷和尚降魔师 ;或是大难临头的人鱼 。

    周星驰电影一直离不开底层社会 ,总能从底层社会的生态塑造出荒诞感 。因为这个阶级矛盾锐化的现实社会 ,从来都不乏荒诞感 。用小孩奴工的黑砖厂 ,杀死亲戚骗补偿的黑煤窑 ,开胸验肺的尘肺病工人 ,被jc拗断脖子的讨薪女工 ……

    而与底层生活相对应的 ,则是各种夸耀自己崇高伟大科学进步的社会秩序 ,总在歌颂着富人才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对穷人的邪恶是经济前进的必要代价 。诸如改开几千万工人下岗促进了社会发展 ,劳动法的修订损害了工人利益 ;一边把牛奶倾倒在河里 ,另一边要把过剩的商品房炸掉 ……

    现实如此残酷 ,资本主义在构建现代社会时标榜的文明 ,进步 ,富足就显得尤其虚伪 。冠冕堂皇的话语已经不能解释现实 ,只能一遍遍洗脑成为束缚人心的枷锁 。而人们开各种玩笑 ,就是为了揭露这些精神枷锁的荒诞之处 ,从而解构思想的牢笼 。这一切在文化领域的努力 ,就构成了所谓的后现代主义 。

    周星驰的作品很好地塑造了一个充满荒诞感的世界 ,不但如此 ,还表演了如何去解构它 。他教会我们尴尬的假笑 ,夸张的奉承 ,于是我们成立了魔法师大军 。他教会我们对自己优点的自恋 ,对卑微出身的自嘲 ,于是我们以屌丝为荣 。他用夸张的表情滑稽的举动来迎合不可理喻的现实 ,于是我们手握一万种表情图 ,如握着震撼星辰的核武器 。他为解构那些虚伪的精神枷锁 ,找回真诚的自我贡献了无数精彩表演 ,成为年轻人从精神和言行上武装自己的教科书之一 。周星驰当然配得上后现代主义大师的称号 ,无论他是否自觉。

    周星驰本人已经大富大贵 ,他的内心想法不得而知 ,也许早就是《食神》里史蒂芬孙周那种人了罢 。不过总有人批判周星驰与好友闹翻 ,大多是为工作或利益 ,我却怀疑周星驰是一个"善待士卒而骄士大夫"的人 。媒体渲染他和某个上流社会的恩主闹翻 ,可他却有打电话给电影中的龙套大妈 ,"阿姨 ,你看新闻了么 ,你红了啊! " 这不 ,空虚公子最驾驭不了的那位侍女奶奶 ,又在美人鱼里往罗志祥胸口上射了一箭 ?

    周星驰电影仍然能体会人间疾苦 ,在天马行空的想象搭建一个魔幻的世界 ,用荒诞感演绎出笑破肚皮的喜剧 ,以反衬出令人肝肠寸断的悲剧主题 ,最后用一个童话故事留给观众希望 。我感受到的周星驰电影,还是未忘初心的 ,从中还能看到那个成长在香港底层社会的穷苦孩子 ,拉着朋友一起自己拍摄电影 ,视图讲述他纯真而热情的心灵 ,对生活的感受和期待 。

    全文完 ,谢谢阅读
    【详细】
    776422780
  • 楚楚绵绵
    2020/11/30 16:03:22
    很甜的一部剧

    很喜欢的一部剧,从剧名就很喜欢,看了这么久果然没失望,天才CP很甜,希望大结局也甜,男女主演技好,希望有第二部,难得的好剧,杨绵绵的演员很喜欢,剧情我也很喜欢,已经安利给小伙伴了,希望导演能拍出更多的好剧

    剧情也十分好,几年前父母因车祸意外离世后,“饿不死活下去”就成了她奋斗目标,她白天上学,晚上在便利店打工来维持生计。可能是父母的离开对当时年幼的她刺激过大,自那时起杨绵

    很喜欢的一部剧,从剧名就很喜欢,看了这么久果然没失望,天才CP很甜,希望大结局也甜,男女主演技好,希望有第二部,难得的好剧,杨绵绵的演员很喜欢,剧情我也很喜欢,已经安利给小伙伴了,希望导演能拍出更多的好剧

    剧情也十分好,几年前父母因车祸意外离世后,“饿不死活下去”就成了她奋斗目标,她白天上学,晚上在便利店打工来维持生计。可能是父母的离开对当时年幼的她刺激过大,自那时起杨绵绵的性格发生剧变,原本热情开朗的她变得孤僻冷漠,仿佛世界毁灭也和她无关,医生说这是精神疾病中的一种,属于精神上的高度自我保护。而这种对于智商情商双高的杨绵绵来说,并不是什么雪上加霜的事——因为,她发现了另外一个奇妙的世界:她可以和身边的万事万物对话交谈!与警察荆楚的相遇,让杨绵绵的生活被卷入到一次次的意外之中,从而不得不发生巨大变化。十几名资深优秀警察都破获不了的案件,都被她轻而易举的解决。 同时,荆楚对杨绵绵也产生了难以觉察的情愫……

    【详细】
    13021424
  • 醉卧浮生
    2021/7/17 10:56:26
    《天下无拐》:不只是美好愿景,更需要重拳出击,硬核好看

    13683172
  • 潇申客
    2019/11/10 0:33:39
    余音缭绕
    1. 影片设计很美。 2. 内容上完全不同于二战其他影片,本片崇善! 3. 几个片段不好:一是男主初次亲吻女主,没有逻辑,似乎只是纯粹的动物本能;二是男女主角亲密发展的过程太少;三是男主女儿完全接受女主的细节太少;四是结尾太俗套,无法理解Lewis的大度! 4. 背景音乐非常...  (
    1. 影片设计很美。 2. 内容上完全不同于二战其他影片,本片崇善! 3. 几个片段不好:一是男主初次亲吻女主,没有逻辑,似乎只是纯粹的动物本能;二是男女主角亲密发展的过程太少;三是男主女儿完全接受女主的细节太少;四是结尾太俗套,无法理解Lewis的大度! 4. 背景音乐非常...  (展开)
    【详细】
    10641224
  • 余小岛
    2017/7/19 11:25:29
    就算差胡金铨一百个徐克,这也是国产电影的希望之光

    三年前,《绣春刀》以一种近乎惊艳的姿态出现在国内院线中。说其“惊艳”倒不是当年的这部电影完成得有多优秀,而是电影从头带尾所透露的一股“诚意”,足够让所有观众感受到。

    我们总说,这是国产电影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好在日渐壮大的电影市场,引得香港、日本、韩国、好莱坞都迫不及待地要来分一杯羹,甚至不惜放下身段,也要对接我们如此不成熟的电影工业体系;

    至于

    三年前,《绣春刀》以一种近乎惊艳的姿态出现在国内院线中。说其“惊艳”倒不是当年的这部电影完成得有多优秀,而是电影从头带尾所透露的一股“诚意”,足够让所有观众感受到。

    我们总说,这是国产电影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好在日渐壮大的电影市场,引得香港、日本、韩国、好莱坞都迫不及待地要来分一杯羹,甚至不惜放下身段,也要对接我们如此不成熟的电影工业体系;

    至于坏也同样如此,市场从来都是盲目的,水涨船高、烂片横行、票房至上。至于是电影创造者还是观众导致这样的现状的,早已说不清楚了。买椟还珠的观众大有人在,鱼目混珠的电影创作者也着实不少。

    8678472
  • ohme
    2010/7/21 20:05:35
    人质情结
          上文化素质课时老师拿来讲里面的音乐,心情很复杂的,以前第一次看时没看下去,只是从国人角度觉得很受伤,这次鼓着很大的勇气在课堂上看完了。
          电影开头就是滚滚黄浦江东逝水,老师的旁白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于是江里面果然很多漂浮着的棺材和死人花圈,疑似是女人唱的
          上文化素质课时老师拿来讲里面的音乐,心情很复杂的,以前第一次看时没看下去,只是从国人角度觉得很受伤,这次鼓着很大的勇气在课堂上看完了。
          电影开头就是滚滚黄浦江东逝水,老师的旁白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于是江里面果然很多漂浮着的棺材和死人花圈,疑似是女人唱的爱尔兰民谣在jimmy第一次出现时惊讶了一次,克里斯汀贝尔的童声这么萌。老师的解说仍在继续“于是日本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恩,我第一次看电影时过了好久才意识到片名的太阳帝国所指的就是挑起太平洋战争得日本,大势已去一如江河日下,最终又不得不在屈辱与不甘交加中投降。太阳帝国故事的背景虽然发生在二战的受害者中国的领土上,但自始至终,不管从小男主人公的感情和潜意识里,他所回忆的遭遇都是有意与中国抽离的,这个故事可以发生在任何地方,无怪乎,电影在日本人,英国人,美国人和中国人中,中国人的刻画最负面符号化,着墨也相当的少,总之要反映小市民的丑恶嘴脸时,中国人就可以上场了。这一点在我看第一遍时造成了很大的心理阴影,一度很仇视这个片子。终于我今天完整地看完了,于是最终的感觉是我很同情主人公
           有这么多从儿童视角反映战争的片子,美丽人生,穿条纹衬衫的男孩,伊凡的童年,太阳帝国里的jimmy凭着一点独树一帜,那就是他肯定有斯德哥摩尔综合症,jimmy的行为好做人质情结的教材了。。。从jimmy被日军俘虏的那一刻起,他就彻彻底底全身心地屈服于对强者的崇拜中,身处集中营,远离前线残酷的战事及司空见怪的对弱者的屠杀,他对战争所有的理解来自于天空,”日本人当然会赢,他们有先进的多的飞机“jimmy的父亲深虑战事将威胁到歌舞升平的租界生活乃至他们自己的生存时,jimmy说的的确是实话。混杂在让人会对世博会心有余悸的庞大中国平民中举家逃难时,天空不留痕迹,一排日本轰炸机已经飞过,jimmy在浩荡的人海中坚持挺立了这么久,他45度仰望,顾影自萌很放大的瞳孔在跟所有观众演示什么叫刹那间即永恒,这个小孩已经迷失了,活该跟母亲失散。他无所谓战争的结果,战争的赢家,但战争的结束却导向童年的死亡,我的童年结束了。我心系一切的零式战斗机在还没有起飞时就爆炸了,占有了我四年自由与本该幼齿天真的童年的太阳帝国,不得不无声地没落和投降于那些投机分子美国佬啊。。。连我也觉得好悲壮啊。太阳帝国的出现以强者的姿态将他从紫醉金迷,一窗车玻璃就能将战火乱世与歌舞升平两两相隔的的天堂中狠狠摔下,施暴者的态度如此的不由分说,命运乃至生存权早已不由自己掌控时,何不屈服于强者,与其共存亡,他将自己的命运紧紧地系在翱翔在天际一轮红日的强者的化身,在试练的零式战斗机面前动容到无法自制,举枪准备毙了他的日本兵近在咫尺,他一副此生圆梦至此无憾的热泪表情向走来的日本飞行员顶礼致敬,(极端肉麻的一段阴影指数6颗星)他不知道这些即将开着飞机鹰击长空的人不是去杀戮就是去赴死,这一切的一切犹如梦中之梦,由一个集中营隔离于战争的本质之外,这里有保守正义却让人生厌英国人,晚上会跑过来偷土豆没出息的中国人,但自私冷酷确小聪明十足的美国人让他着迷,甘愿赴汤蹈火,只为融入那个掌握着更多话语权的圈子,当然为什么不提日本人,因为在日本人主宰的集中营中他们就如同神般存在。电影的高潮是在美国的飞机开进集中营上空,打飞了一个仓库后,小男主人公彻底失控了,他在随时随地有被炸烂的屋顶上发疯,一个慢镜头他可以看到美国飞行员驶过时在向他挥手致意,他封闭式人生,第一次教会他冷酷现实中艰难求生的地方,第一个夺走他童真但犹如人生导师的神一样的存在就此被更为强大的美国人打破,喔唷唷,此时的内心激起的一定是俄狄浦斯王弑父一样的快感,或者他最初失控的狂喜建立在同样作为一架飞机的 p51 的英勇表现上,为强者,为英雄欢呼,但狂喜之后总是犹豫的星期一,当即在英国医生的摇撼中,他突然明白了这个梦终于要结束了,这个自虐式的让他迷失自我四年的太阳帝国顷刻幻灭了,犹如远在广岛长崎的投放的两颗原子弹在这里望去只是地平线上一小点太阳的光辉脉动,璀璨失去视线的一刻后,美好的灵魂独自升天,飘飘然地蒸发在半空中。”我已经不记得父母的长相了“他竟然哭了,是的,以前看过discovery的一个纪录片,被飞机失事重伤不得不困在非洲野外的幸存者在最后回忆被救援直升机带走时这样说”我甚至觉得有点遗憾,惊心动魄地旅程突然结束,我却被留下再次面对乏味的现实“
    【详细】
    34601965
  • 木卫二
    2017/7/13 12:14:04
    他的终点,也是起点

    首发于微信公众号:movie432,文末有二维码噢~

    从《白日焰火》、《

    首发于微信公众号:movie432,文末有二维码噢~

    从《白日焰火》、《百鸟朝凤》到《冈仁波齐》的表现早已证明,以中国观众的接受度和多样性,任何一部有质量有话题的文艺片和艺术片,它都可以有更好的成绩表现,被更多人看到。

    大费周章去分析《冈仁波齐》的火热现象,最重要原因则是张杨同期完成的两部电影:《冈仁波齐》和《皮绳上的魂》,我更偏爱后者。

    《冈仁波齐》固然震撼,提供予我的影迷趣味并不多。它略去了一般电影评价中,最容易被评价提及的演员表演,戏剧冲突,煽情音乐,甚至是故事本身。但可能也因为故事用一句话就能说完,它对目标受众的到达率极高。

    在《塔洛》里,抽了塔洛几记耳光的放羊东家,正是张杨《皮绳上的魂》男主角,他因杀生作恶,走上赎罪之路。演员金巴也凭该角色,获得2016年金马奖最佳新演员提名。类似的影像联想,会像一根皮绳那样子,打上更多的结,串起来更多的电影,提供给观众更多的角度,更深入去了解藏地的历史文化和现实种种。譬如《皮绳上的魂》有护送天珠的关键情节,天珠来自一个朝圣路上倒下的小姑娘,这样的缘起,何尝不就是松太加《》里的童真小姑娘。从张杨的两部电影里,能打开观众对藏地电影的观看欲望,这就是它的成功所在。

    此番《皮绳上的魂》定档上映,一方面是借得《冈仁波齐》的登顶之势,另一方面,之前我认为:张杨拉的绳子,似乎太长了点。这个长度是指电影时长,它是维系电影张力和紧张感的重要条件。我意外发现,公映版本片长从 144 分钟,变成了 129 分钟,相较上海国际电影节等版本,行进节奏有所调整。

    一年之后重看《皮绳上的魂》,我感触最深的,不再是主线的,型男靓女赎罪逃亡故事,而是一心想要诛杀塔贝,抢着替父亲报仇的两兄弟(这是小说中没有的内容)。他们一旦开口,都是不讲废话。兄弟俩人前后几次对话,也是如出一辙。

    总之就是,你回家,我报仇。说要杀你,真的是追到天涯海角,头发斑白都要杀你。放在这部电影里,在悬念揭开的一刹那,整个故事都被打通,力敌千钧。若是其他中国电影,这等台词,如此做派,真的只能变成一类搞笑表情包。

    常见的复仇故事,大抵会渲染主人公的内心痛苦,或者是跋山涉水不得其踪的煎熬惨烈。《皮绳上的魂》隐去了缘起,划掉了中间,藏起两兄弟的几十年人生,借助藏地雪山大湖的气势,把复仇上升到了哲理佛说的高度。

    借助剪切和分线,电影也玩了一个巧妙的障碍法,令人思考这样千里追凶的生死复仇,到底是值得还是不值得。正如穷一生之力到达的终点不是神山,而是冷酷的复仇死神陷阱。那么,这条无处可逃的复仇之路,真是黑暗到极致。

    电影还串起了从约翰·福特《搜索者》到萨姆·佩金帕的《日落黄沙》等美国西部片影子,从造型,配乐,到长时间的静默,包括塔贝身陷在沙漠一幕,《皮绳上的魂》最容易窥见莱昂内的《黄金三镖客》影响。

    西藏地貌之险峻复杂,迥异于东部的风土人情,都大大加重了这个海拔几千米故事的隔空仰望。

    还有追踪塔贝行踪的猎人,他气急败坏的模样,完全是深陷在山迷宫的创作者写照。相信看过阿根廷《杰出公民》的影迷,一定会有更多的魔幻现实体验。更不用说,还有人会想到小李子的《荒野猎人》,或者是派派出演的《赴汤蹈火》。这样的恩怨奇情,需要追踪者,也需要那个洞悉一切却不想道破真相的讲故事的人。

    《皮绳上的魂》改编自西藏作家扎西达娃的同名原著。短篇小说里,有写到了《冈仁波齐》的画面:

    “ 一路上还有些磕等身长头的佛教徒,他们一步一磕,系着厚帆布围裙,胸部和膝部磨穿了,又补了几层厚补钉。

    他们脸上突出的地方全是灰,额头上磕了一个鸡蛋大的肉瘤,血和土粘在一起,手掌上钉铁皮的木板护套在他们身体俯卧的两边地上印出两道深深的擦痕。塔贝和琼没有磕长头,他俩是走路,于是超过了他们。”

    书中还有一些耐人寻味的词句,譬如:

    “你要说的是——在一九八四年,这里来了两个康巴人,一男一女?”

    有人说,时间在西藏是静止的。这就造成了电影院的观众在观看《皮绳上的魂》,一不小心就无法辨识三条线索,居然分指三个时空。它们不仅重叠,而且相互作用。这样的电影手法,在如今的中国电影院,更是罕见的。它不仅不伺候观众,它还在挑战观众。

    正如在片头与结尾,那个没有台词,由四幕画面所组成的序幕故事,也让整部电影,多出了惊鸿一瞥之惊艳,余味绕梁之迷思。

    前世今生,永世轮回的道理,似乎就在一颗天珠的落地之时,变成了这部《皮绳上的魂》。

    《皮绳上的魂》不是想象中的奇情故事,也不是对民俗的无休止猎奇。

    它讲的是佛,是境界,是人活于世的复仇执念与痛苦救赎。

    老生常谈的心灵鸡汤,被我这么一通描述,有人不满要产生逆反——不会又是跟凯歌仁波切那样,一通大道理,却在西湖边上装神弄鬼吧。

    无论藏地还是佛说,那个世界的故事,固然离我们的真实(现实)生活相当遥远。但关于善恶是非恩怨情仇的辩解,可以作成一块落地石头,结结实实。也可以经过文学或艺术处理,用抽象手法去表现命运的神奇和宗教的感化力量。

    《皮绳上的魂》,选择的就是后者。

    我对张扬的前作,褒贬不一。他好像永远处于火候不到跟过犹不及的两难阶段。《飞越老人院》矫情,《无人驾驶》不值得看,《落叶归根》还不错。要说有什么特别期待,其实也讲不上。

    而《皮绳上的魂》,姑且先把它称之为一个追逐一颗无价天珠的犯罪题材,故事性听上去很强。经过一段时间,你会发现,它不是一个写实题材的犯罪类型片,也跟今日西藏风貌没有太大关联。

    它是一个架空的写意世界,繁复庞杂,需要你去自行组合。张扬构建了一个宁浩们所希望拍摄的中国西部片世界,同时又利用跋山涉水的大气象,从俗就简的感情互动,分头并进的任务和视日如年的时间线,让电影成功超脱了类型片的舞刀弄枪,打下无数个结。包括影片结尾在内,有那么一些瞬间,电影的体量和格局,茅塞顿开,拍出了立地成佛的空灵意思,大气磅礴。

    电影开头让人一头雾水。

    四个不同的镜头画面,似乎在讲述一个有内在关联但故意不道破的故事。迟滞缓慢的节奏,沉默如迷的人物,《皮绳上的魂》却撩起了观众的好奇心:掌纹地在哪,天珠会落入谁手,塔贝和琼能走到第几天……说实话,我很害怕讲到一半,张扬就破了功,让人早早猜中他的意图。但《皮绳上的魂》一直沉得住气,没有在神秘莫测或不问西东的行走中,自乱了阵脚。

    频频响起的骨笛声,很容易发现张扬是在偷师或致敬莱昂内的意大利西部片《黄金三镖客》。

    我也不自觉地对号入座,主人公塔贝虽然作恶,但自带主角光环,应该是好人。复仇者滥杀无辜,目无他物,应该是坏人。自带狗的,无视他人的不知名家伙,应该是个丑角,调节气氛。然而,随着追击过程的不断深入,《皮绳上的魂》不断加入了新的人物,像无所不知的小哑巴,像等候多时的匪党,还有见过塔贝但又说根本不知道他是谁的路人们。

    这部电影的人物设定,完全是在下一盘更大的棋。

    尤其是悬念解开的那一刹那,片中人物、创作者和观众都惊奇发现:护送天珠,也是护送自己。塔贝一生浪荡,自我迷失。这趟护送,让他的躯壳多了灵魂的充盈。复仇的两兄弟,他们一直在寻找问题,但问题本身也就是复仇的答案。竞相复仇的过程中,一个放弃了疯狂想法,一个种下了与塔贝无异的恶。至于创作者,他给自己答疑解惑,也让观众享受了听完故事的快感。

    也有人批评,这部电影的藏族演员,长得太现代、太网红了,比如女主角琼。

    我把这个理解为造型感太强(这也是莱昂内的作品风格),他们站在镜头前,就是一张张人物大片,雪山湖泊草原充当了天然的背景。再有,《皮绳上的魂》不是一部以写实为基调的电影,无需苛求一个女演员应该自带高海拔的高原红。

    毕竟,这真不是《图雅的婚事》。

    最后,如果要说《皮绳上的魂》的缺点,我还是觉得,导演拉的这条绳子,依然太长了点。这个长度,固然是维系电影张力和紧张感的重要条件,但这个长度,也容易暴露导演在控制力上的瑕疵。

    86624027
  • 身居梦海
    2017/2/3 14:40:14
    古装剧中女主除了爱情,就没有其它人生追求吗?

    如今的古装剧,尤其是大女主剧正呈井喷之势。

    从《甄嬛传》,《芈月传》,《武媚娘传奇》,《锦绣未央》,再到如今的《大唐荣耀》。

    如今的古装剧,尤其是大女主剧正呈井喷之势。

    从《甄嬛传》,《芈月传》,《武媚娘传奇》,《锦绣未央》,再到如今的《大唐荣耀》。

    8333310
  • 小北
    2021/9/5 22:25:42
    一集十分钟,集集高能反转,《进击的皇后2》打开短剧新形式

    你追剧会开二倍速吗?

    你会觉得影视剧剧情单调没新意吗?

    是否觉得部分影视剧为凑时长注水严重?

    如果出现这些情况,也就说明现如今的影视剧普遍存在问题,以及观众在追剧时的习惯在慢慢改变。

    你追剧会开二倍速吗?

    你会觉得影视剧剧情单调没新意吗?

    是否觉得部分影视剧为凑时长注水严重?

    如果出现这些情况,也就说明现如今的影视剧普遍存在问题,以及观众在追剧时的习惯在慢慢改变。

    13848353
  • 紅隼
    2022/1/2 10:28:25
    三点

    1.三男三女错综复杂的关系跟《火腿,火腿》颇为相似,除了护士是年轻菇凉,其他五个人都上了年纪,有时候还办不成事,少了些荷尔蒙的味道,纯“感情纠葛”,两个男人收拾的整整齐齐在洒满月光的小树林没等到女票??,轻松戏谑,护士不但年轻,还温顺还野,所以教授死在她身上是喜丧??2.从电影考古学的角度????来看,伍迪艾伦的话痨八零年代就出现了,那个时候的昆汀还在混录像厅刷港片,把话痨的历史往前推了整整

    1.三男三女错综复杂的关系跟《火腿,火腿》颇为相似,除了护士是年轻菇凉,其他五个人都上了年纪,有时候还办不成事,少了些荷尔蒙的味道,纯“感情纠葛”,两个男人收拾的整整齐齐在洒满月光的小树林没等到女票??,轻松戏谑,护士不但年轻,还温顺还野,所以教授死在她身上是喜丧??2.从电影考古学的角度????来看,伍迪艾伦的话痨八零年代就出现了,那个时候的昆汀还在混录像厅刷港片,把话痨的历史往前推了整整十年????3.好几分钟英国乡下田园明信片的那一段,就跟《午夜巴黎》片头的风光宣传片一样,让人心驰神往,旅游局应该给丫发个奖。

    【详细】
    14111267
  • 淡淡的烟味
    2022/6/11 21:32:43
    生活就像一面镜子
    一般般,整部电影巨话痨,又说得快,看得累,但又得听他们话痨才能了解剧情。海报也能看出几个人的复杂关系,生活就像一面镜子,而镜子里的你我什么都是相反的,主要表现在一群知识文艺商的家庭情感生活,讨论知识分子眼中的世界。有趣的解构了每个人的双面生活,说着清高的话...  (展开)
    一般般,整部电影巨话痨,又说得快,看得累,但又得听他们话痨才能了解剧情。海报也能看出几个人的复杂关系,生活就像一面镜子,而镜子里的你我什么都是相反的,主要表现在一群知识文艺商的家庭情感生活,讨论知识分子眼中的世界。有趣的解构了每个人的双面生活,说着清高的话...  (展开)
    【详细】
    14450214
  • 玩迷你的4全家
    2022/12/6 19:55:59
    垃圾国耻电影
    sbsbsbsbsbsbsbsbsbsbsbsbsbsbsbsbsbsbsbsbsbsbsbsbsbsbsbsbsbsbsb sbsbsbsbsbsbsbsbsbsbsbsbsbsbsbsbsbsbsbsbsbsbsbsbsbsbsbsbsbsbsb sbsbsbsbsbsbsbsbsbsbsbsbsbsbsbsbsbsbsbsbsbsbsbsb
    sbsbsbsbsbsbsbsbsbsbsbsbsbsbsbsbsbsbsbsbsbsbsbsbsbsbsbsbsbsbsb sbsbsbsbsbsbsbsbsbsbsbsbsbsbsbsbsbsbsbsbsbsbsbsbsbsbsbsbsbsbsb sbsbsbsbsbsbsbsbsbsbsbsbsbsbsbsbsbsbsbsbsbsbsbsbsbsbsbsbsbsbsb  (展开)
    【详细】
    14805271
  • doubankiz
    2018/3/19 20:04:49
    只有小陆掉线╮(╯▽╰)╭
    沉迷兔爷,可惜赛罗警备队没有几个出场戏份,其他奥特兄弟也是打了卡而已……捷德毕竟还是年轻,所以有些刚愎自用,妄自菲薄也是可以理解的……最强的当属剧中女性角色,包括莱姆,╮(╯▽╰)╭!凯和加古拉基友好评,令人表现也不错。PS:小捷德就是超决战电影的小孩,所以才...  (展开)
    沉迷兔爷,可惜赛罗警备队没有几个出场戏份,其他奥特兄弟也是打了卡而已……捷德毕竟还是年轻,所以有些刚愎自用,妄自菲薄也是可以理解的……最强的当属剧中女性角色,包括莱姆,╮(╯▽╰)╭!凯和加古拉基友好评,令人表现也不错。PS:小捷德就是超决战电影的小孩,所以才...  (展开)
    【详细】
    9236216
  • 向生活微笑
    2018/1/28 21:06:49
    一个不励志的励志故事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乔汉娜从小就立志要做一名警察,最后她如愿以偿当上了警察,而且还是一名独一无二的女特警,并且在一次行动中营救了各国首脑,获得了总统颁发的英雄奖章。 要是单独看上面的那段剧情简介,那可能会觉得这就是一部励志电影,可是看了以后发现这根本不是那么回事。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乔汉娜从小就立志要做一名警察,最后她如愿以偿当上了警察,而且还是一名独一无二的女特警,并且在一次行动中营救了各国首脑,获得了总统颁发的英雄奖章。 要是单独看上面的那段剧情简介,那可能会觉得这就是一部励志电影,可是看了以后发现这根本不是那么回事。 ...  (展开)
    【详细】
    9109260
  • KL
    2015/11/2 10:25:44
    关于《绝命海拔》你应该知道的16件事
    1. 2014年4月18日,影片在尼泊尔取景期间,发生在珠穆朗玛峰的一场雪崩夺走了16个登山者的生命,死亡人数超过影片中纪录的96年登山事故(8人)。由于灾难的发生,影片不得不延期上映。

    2. 本片的素材来自亲历者乔恩·克拉考尔(Jon Krakauer)所著的《巅峰》(Into Thin Air)一书,以及其他幸存者的著述采访。乔·卡拉库尔是美国《户外》杂志的记者,也是影片的顾问之
    1. 2014年4月18日,影片在尼泊尔取景期间,发生在珠穆朗玛峰的一场雪崩夺走了16个登山者的生命,死亡人数超过影片中纪录的96年登山事故(8人)。由于灾难的发生,影片不得不延期上映。

    2. 本片的素材来自亲历者乔恩·克拉考尔(Jon Krakauer)所著的《巅峰》(Into Thin Air)一书,以及其他幸存者的著述采访。乔·卡拉库尔是美国《户外》杂志的记者,也是影片的顾问之一。当年幸运逃过一劫后,他将亲身经历写成《巅峰》一书,记述了那次悲剧事件的发生过程。

    3. 影片中的情节和几个风景镜头借用自1998年的IMAX纪录片Everest。

    4. Rob Hall(杰森·克拉克 饰)是第一个五度登上珠穆朗玛峰的非夏尔巴人。他的妻子Jan(凯拉·奈特莉 饰)是继Lydia Bradey后第二个登顶的来自新西兰的女子,原本她也是96年登山队的一员,但因为怀孕而留在新西兰的家中。

    5. 克里斯蒂安·贝尔本来是出演Rob Hall的人选,但后来为了拍摄《法老与众神》而退出本片。在贝尔退出之后,导演Baltasar Kormákur修改了剧本,让Rob Hall原先第一主角的地位下降,戏份分配变得更加平分,变成了群戏结构。

    6. 杰森·克拉科继《终结者:创世纪》后再次接替原定由克里斯蒂安·贝尔出演的角色。

    7. 凯拉·奈特莉的镜头一共仅拍摄了六天。

    8. 这部电影卡司强大,云集了五个奥斯卡提名人:杰克·吉伦哈尔,约翰·浩克斯,凯拉·奈特莉,艾米丽·沃森和乔什·布洛林。

    9. 导演Baltasar Kormákur13岁的儿子在片中饰演Beck Weathers(乔什·布洛林 饰)的儿子Bub。

    10. 1865年,英国人George Everest爵士领导的测量队第一次确定标号为XV峰的高度:29002英尺(现测为8848米),确认该峰为世界最高峰。为纪念Everest的贡献,英国皇家地理学会把这座山峰命名为Everest(埃佛勒斯)。珠峰原本的名字为Chomolungma(珠穆朗玛),藏文珠穆朗玛就是“大地之母”的意思。

    11. 目前珠峰上有超过250具尸体,大部分是因为雪崩或者从山上掉落而死去的。因为山顶的条件非常恶劣,而且氧气稀薄,一般是没有办法把中途死去的人带下山的。

    12. 位于尼泊尔的丹增希拉里机场(电影中用原称“卢克拉机场”)是世界上位置最高的机场之一,也是通往珠穆朗玛峰的大门。由于陡峭倾斜的跑道和险峻的周边环境,它被称为全球最危险机场。自1970年起,卢卡拉机场就发生了一系列骇人听闻的事故。目前,事故次数已达到两位数以上。其中,最为严重的事故是2008年10月8日,一架飞机在着陆时坠毁并着火,致使18名乘客和机组人员死亡。

    13. 1996年5月23日,Rob Hall(杰森·克拉克 饰)的遗体在他死后两周被IMAX考察队发现,Rob的妻子Jan要求把丈夫的遗体留在山上。

    14. 现实中的Beck Weather(乔什·布洛林 饰),因为长时间暴露在严寒暴雪中,受到了严重冻伤。他失去了半只右臂、左手全部手指,还有双腿的一部分。他的鼻子本应被切除,但后来用他耳朵和额头上的皮肤组织修复了。

    15. 正如影片所述,Scott Fischer(杰克·吉伦哈尔 饰)的遗体被他的好友Anatoli Boukreev发现,Anatoli把它移动到登山路线外,以免被拾荒者找到。Anatoli在大约一年后还发现了Yasuko Namba(森尚子 饰)的遗体,他用石头为她建了一个简陋的坟墓。Yasuko的丈夫得知后,资助了一支登山队去找回她的遗体。

    16. Andy 'Harold' Harris(马丁·亨德森 饰)和Doug Hansen(约翰·浩克斯 饰)的遗体从未被发现。


    花絮都是我个人整理翻译的,想看更多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 愚乐大众(ID: everybodyfool) ~~

    最新文章:《星球大战:原力觉醒》彩蛋和花絮总汇→http://movie.douban.com/review/7693987/
    【详细】
    76461874
  • Alien
    2021/8/1 3:16:23
    我觉得挺好看的,因为我已经把脑子卸了

    看这部剧每遇见雷人的地方,我就告诉自己,别认真就当看着玩,忍着忍着,最后终于为莫婉恢复记忆留下眼泪。

    弹幕上好多网友分不清到底是姐姐进入莫婉的体内还是这就是妹妹只是有姐姐的记忆,导致这般模糊的原因,我认为是剧情刚开始没有交代姐妹俩的性格特点,莫婉的出场更是少之又少,没有代入感,还有你妹妹和你交换灵魂,倒在地上了,结果你跑了,还有那两老夫妻为你们死,那莫婉眼泪要掉不掉的,还有监狱里

    看这部剧每遇见雷人的地方,我就告诉自己,别认真就当看着玩,忍着忍着,最后终于为莫婉恢复记忆留下眼泪。

    弹幕上好多网友分不清到底是姐姐进入莫婉的体内还是这就是妹妹只是有姐姐的记忆,导致这般模糊的原因,我认为是剧情刚开始没有交代姐妹俩的性格特点,莫婉的出场更是少之又少,没有代入感,还有你妹妹和你交换灵魂,倒在地上了,结果你跑了,还有那两老夫妻为你们死,那莫婉眼泪要掉不掉的,还有监狱里的犯人吃你的饭死了,啥感想也没有,脑袋里就只有男人,我怀疑剧情和演技多多少少有点问题。

    这个剧里就公主和反派还有夜君清能看,算了看剧图一乐,这种剧情虽博得观众一时快感,却不像仙剑系列电视剧一样经典,过多少时间也能让人津津乐道,凤唳九天这部剧看完就真的完了。

    感情处理得太匆忙了,好像感情事件是刻意安排的一样,还有君清太可怜了,女主太自私了,人设真的差距,要是遇见一个秦始皇一样的皇帝,你不不被搞死,还有说走就走撩别人做什么?

    还有电视剧能不能少搞点误会,就是那种我要误以为不爱你,其实我很爱你的剧情,看得我气不打一处。

    算了,不带脑子看剧挺好的,看这部剧遇见雷的地方就忍一忍,其实真的挺好看的,还追。

    希望能遇见让我折服的剧情,让我开心一阵子,而不是饥不择食。

    【详细】
    13719565
  • 长歌
    2019/5/17 21:50:10
    如何证明自己不“特殊”
    这篇剧评可能有剧透 不得不说,我觉得这部剧的宣传者把重点定错了。这部剧的重点不是gay+脑瘫,而是在麻木的生活中,如何在自己的特殊中认同自己的平凡。(这样一来,世界观就大了很多,可以升华很多(笑))。 莱恩,男主,残疾,同志,依赖母亲初步独立,社交能力几乎为零,还过分要命的自尊,还...
    这篇剧评可能有剧透 不得不说,我觉得这部剧的宣传者把重点定错了。这部剧的重点不是gay+脑瘫,而是在麻木的生活中,如何在自己的特殊中认同自己的平凡。(这样一来,世界观就大了很多,可以升华很多(笑))。 莱恩,男主,残疾,同志,依赖母亲初步独立,社交能力几乎为零,还过分要命的自尊,还...  (展开)
    【详细】
    10186255
  • 清欢。
    2023/1/2 21:55:04
    英雄主义、恐惧、死亡、爱、信任、家人、选择、天真与热烈

    我最喜欢的播客推荐了这部电影,听完就很想去看,后来李松蔚老师也写了一篇影评,所以在元旦假期的最后一天,忍不住去了电影院。

    回来把那期播客又听了一遍,李松蔚老师的那篇影评也又看了一遍。印证了一件很有趣我们也都知道的事,“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果然每个人解读的视角都很有个人特色。

    我最喜欢的播客推荐了这部电影,听完就很想去看,后来李松蔚老师也写了一篇影评,所以在元旦假期的最后一天,忍不住去了电影院。

    回来把那期播客又听了一遍,李松蔚老师的那篇影评也又看了一遍。印证了一件很有趣我们也都知道的事,“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果然每个人解读的视角都很有个人特色。

    但大家都最爱狗狗哈哈哈。

    因为我是听了一些剧透去看的,所以其实容易有一些主播视角的代入。但好在看的时候已经是听了播客的一周后,记得没有那么清楚,所以也有一些自己的视角。

    故事很丰满,我想从题目的几个关键词和人物入手来写吧。我没有看过靴猫1,所以是当做一个新故事来看的。

    靴猫:主角是以屏幕上传统的英雄上场的,边跟boss打架,边“接着奏乐接着舞”,然后在打赢了之后,挂了。不过猫有九条命,它还没死,但是只剩下一条命了。于是提出了第一个课题“死亡”,如果你知道自己有很多资源,你可能不会珍惜,直到你只剩下一条命,死亡与你狭路相逢,于是英雄也有了恐惧,我想这是第二个思考。人很容易被恐惧裹挟,谨小慎微,颤颤巍巍,直到避无可避,你决定直面自己的恐惧,你知道自己可能永远也不会赢,但是不会再逃跑,要战斗到底,像是海明威说“你可以杀了我,但是永远也打不倒我”。我认为这才是真的英雄主义,不是不畏惧死亡,而是即使恐惧也要战斗到底。

    这个故事还很有意思的一个点是很现实向:“到最后你几乎以为主角就要胜利了,但结果还是死神永生。这就是现实,死亡无法打败,迟早卷土重来。但正因为如此才能感知到生命的可贵。死和生是密不可分的一体,正如死神与主角永远如影随形。”

    狗狗:啊,怎么会有人不喜欢狗狗呢,天真的近乎愚蠢,但是大家都好爱他,我也是。

    他看到阿猫难过,他说“摸摸我的肚皮,很治愈的”,阿猫说他原本有一把剑,跟衣服配套的,他就送给了他一把剑“这是你的剑,竹子剑”,Kitty问靴猫这是谁,狗狗说 “哦,我是他最好的朋友”,他说自己的故事时候说“他们很喜欢跟我玩捉迷藏,把我放在箱子里,垃圾桶里,但是我总能找到他们,有一次,他们把我和石子一起放在袜子里,藏到河里,你猜怎么样,我把袜子咬破了,浮到了岸上,可是我没有再找到他们,你看我穿的就是那个袜子”,他没有怨恨也没有难过,他就单纯的好似叙述一个故事,他甚至觉得因此拿到了一件衣服,主播讲到他的时候,有聊到原生家庭,说当代很多人提到原生家庭,并将很多问题归咎于此,这其实是一种推卸责任,自己无法为自己的人生负责。所以看到狗狗,就会发现他其实拥有大多数人没有的智慧。聊到许愿,狗狗说“我已经有两位挚友,还有一件衣服,我没什么愿望可以许了”

    还有一个跟丸籽一样很喜欢的一个设计是:地图指引每个人去往终点的路都是不一样的,即终点一样,到达的路径不一样,每一条路线都体现了本人内心的心境,靴猫的路线是刀山火海,他要战斗才能过去,Kitty的路线是阴森沼泽,看上去很孤独,金的路线是回忆小屋,她一直渴望回家,只有狗狗的路线充满了鸟语花香,花海、轻松河…两只猫看到玫瑰花出现的时候第一反应是战斗,于是花都变成了食人花,狗狗只是去闻了闻,然后就被托了起来,然后轻轻让开了一条路。两只战斗的猫简直觉得不可思议,他们甚至做不到。我想狗狗之所以被这么多人喜欢,就是大家很难做到狗狗一样的心境吧,像许三多,像阿甘。大智若愚。天真且热烈。

    Kitty:Kitty业务能力很强,打架跟靴猫不相上下哈哈,我觉得是很与时俱进的女性角色设定,她的人物成长是她被欺骗过,放弃过,在探险之初,她不信任任何人,但她想要去信任一个人,在一路探险中,她也能再次给出信任,即使是给那个曾经欺骗、放弃过她的那个人以信任。我觉得这是一种莫大的勇气,也是爱。另外她一路上都在救狗狗,没有一次放弃过。

    小金和三只熊:出来的时候以为是反派,可其实只是一个孤儿和三只极为重视家人的熊。陀思妥耶夫斯基有句流传甚广的话“爱具体的人而不是抽象的人”,我觉得可以完美诠释小金,她拥有如此爱她的家人(即使她的家人是熊),可她看不到这些爱,她甚至敷衍、欺骗他们,只是为了想“回家”,找到她的人类亲人。好在一路走来,在最后的最后,面向她即将可以实现的愿望和即将死去的熊弟弟间,她选择了她相伴良久、炙热的真实的家人。她回归了爱身边具体的人。这是小金的成长路线。

    唯一反派:大杰克霍纳,当被问及他变成这样,是因为什么童年原因吗?他说哦,没有,我也就拥有恩爱的父母,健康的家庭,还有一个要继承的蛋糕公司。听上去很凡尔赛,但在这之前播放的是在店面表演期间,被木偶(匹诺曹?)吸引去注意力,他家店前门可罗雀,而木偶收获大家的掌声和喜欢。看上去他拥有一切,只是一次小小的失败而已,可是他不接受,他觉得不够,他要全世界的魔法都属于他,他有一间收集一切魔法的屋子,还不够,他还要更多,在这过程中,他甚至藐视性命。贪心啊,向来是人类的缺点和罪恶。

    彩蛋:蟋蟀,面对把霍纳拦住的那些花时,霍纳从包里拿出这只看上去威风凛凛的小虫子,企图让他席卷这些植物,他说哦我不是蝗虫,我是益虫,我不吃植物,“那你能干什么呢?”,“我能judge you”。。。。>.< 他说“我是你的良心,道德评论家 ”>。<真的觉得就像个彩蛋,笑死??

    ———————————————————以上是我对人物的解读————————

    下面摘录一段李松蔚老师的原文:反复看了几遍,都觉得写的很好,谨以此作为记录,如侵可删。

    ——————————————

    所以上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电影业反而蓬勃发展。人们希望用故事短暂地逃离现实,借助那些神奇的想象制造奇迹,抹平现实中的苦难。出乎意料的是,这个故事居然是现实向的。它说的是,苦难没办法被真正抹平

    这个童话塑造了一个死神的形象,非常有特点。作为整个故事最大的反派,它强大,冰冷,同时又具有某种残忍的温情,他一路逼迫着主角向前走,把他从一个看上去英勇潇洒,无所畏惧的传奇英雄,一步一步地逼向垂暮,逼他面对内心的软弱,再奋起抗争。到最后你几乎以为主角就要胜利了,但结果还是死神永生。这就是现实,死亡无法打败,迟早卷土重来。但正因为如此才能感知到生命的可贵。死和生是密不可分的一体,正如死神与主角永远如影随形。故事就从这样的角度,给予了一种具有现实温度的治愈。

    是清冷当中的温和,但是刚刚好。

    电影有好几组有意思的角色,都是追寻奇迹的同路人,有合作伙伴,也有竞争对手。每个人都执著于找到许愿星的奇迹,重新改写现实。有人想要一个永远都不会背叛自己的爱人,有人想要找回自己的家。愿望都很美好,可是在他们希望通过奇迹改写现实的时候,往往就带有一种否定的,不惜抹去一切现实的怨恨。一个小女孩从小就是孤儿,被几只熊收养了,她对奇迹的向往就是让自己重新回到家里。熊一开始不理解:「我们不就是你的家人吗?」直到他们意识到,自己在小女孩的愿望里根本没有立足之地。对奇迹的孜孜向往,背后是在用另一种方式表达对现实的否定:「这个世界对不起我」。每个人都在怨恨,在互相掠夺和伤害。这段看得我非常窒息。虽然是童话,但这些能量我并不陌生。

    好在故事没有往这个方向开展,它回到了现实。它致力于探讨的不光是生死、归属,还有一个更加心理学的议题,叫做「逃离现实 VS.接受现实」,而它最终提供的答案很白痴,叫做:

    猫狗多么可爱,撸猫/撸狗吧!

    哈哈哈哈哈哈哈。

    当然没有这么简单,具体就不剧透了。严肃点说,面对这种两难问题,如果只能二选一地挑一种方法,那都是无解的。最好的办法是跳出来,走第三条路。既不是满怀怨恨逃离现实,也不是被迫接受现实,而是超越现实之后回到这一刻,拥抱眼前的美好。这是一种天真的智慧。

    天真有时候就是一种答案,当然不是一个最终的解决方案,但这是我们有能力触及的。

    电影里有一只小狗,是我最喜欢的角色。可能是整个故事里经历最惨痛的角色了,但他从一开始就把天真贯彻到底,有时候近乎于「傻」了。他当然知道自己都经历过什么,但他无论如何都坚持相信自己值得被爱,生活是美好的,每天都值得一活。这个角色有一种另类的强大,虽然对主角的冒险不能提供实质性的帮助,但他的存在为这个故事注入了完全不一样的力量。一次次让人回到眼前的,当下的,真实发生的美好。这就是猫狗的魅力:别想那么多啦,谁没有创伤呢,谁又不是面临大限将至呢,但现在还活着不是吗?那就好好活着,好好欣赏眼前的风景吧。

    这是真正的童话。生活中我偶尔也遇到过这样的人,非常难得,他们经历的痛苦让他们有充分的理由度过糟糕的一生,然后声称「都是因为我的童年……」可是他们没有,他们反而尽力让自己活得简单快乐。这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奇迹。

    这当然不是对任何人的要求。作为一个普通人,在经历痛苦之后怨恨,愤怒,希望奇迹发生现实洗牌重来,都是最合理的反应。但如果我们恰好在身边发现了这样一种天真,哪怕在别人身上,我都觉得是一种幸运。我们不一定能做到,但你看到「有人可以」,眼前就会多出一条路来。再怎么惨淡的现实,都并非一种绝对意义上的诅咒,走不通,但我们仍然拥有被祝福的时刻。

    这是一种非常微小的慰藉,不是奇迹,不能解决问题,只能改变一点看待问题的角度。但我觉得,真正能依靠的就是这样一些慰藉:爱你身边的人吧,珍惜你当下拥有的。经历过背叛,你可以选择再次信任;回不去原来的家庭,你可以把新的伙伴变成家人;哪怕死神就在不远处徘徊,也可以想办法拖延到最后的时间。这都是童话,但这是我更喜欢的一类童话。不需要借助幻想,我们的救赎可以发生在真实的生活中。

    【详细】
  • 148604608
  • MOMOJIE
    2018/3/13 21:48:17
    关于口碑差异
    一些暗喻:
    T'Challa:保守派政党
    Erik:激进派政党
    Erik按照传统通过正式挑战战胜T'Challa登基,瓦坎达的人民群情激奋却无可奈何只能认定“新王”:暗讽Trump,即使美国民众对他的反应再激烈,他也是通过正规制度和流程获得总统。从而引发T'Challa关于改革的思考
    M'Baku:北边的加拿大?
    加州奥克兰:主张积极武装自我护卫的黑人平权运动组
    一些暗喻:
    T'Challa:保守派政党
    Erik:激进派政党
    Erik按照传统通过正式挑战战胜T'Challa登基,瓦坎达的人民群情激奋却无可奈何只能认定“新王”:暗讽Trump,即使美国民众对他的反应再激烈,他也是通过正规制度和流程获得总统。从而引发T'Challa关于改革的思考
    M'Baku:北边的加拿大?
    加州奥克兰:主张积极武装自我护卫的黑人平权运动组织“黑豹党”的起源地
    最后T'Challa在联合国分享科技彩蛋:将T'Challa保守派的形象升华为改革派,呼应American Dream

    一些ZZZQ:
    影片中,不管是T'Challa还是Erik,都对瓦坎达这个国家爱得深沉,让他们两个人去诠释对当今世界的理解,也就没有所谓的非黑即白,而更像是保守派和激进派的博弈,T'Challa希望瓦坎达继续富强,但也希望和世界有所连接,而不是闭关锁国,但他一再犹豫,就拿难民议题来说,美国对于接受难民一直犹犹豫豫;Erik何尝不愿意瓦坎达好,他也希望全世界黑人也过得好,它采用了偏激的手段,想用暴力征服世界,像当年白人殖民黑人所做的那样。Erik虽是黑人,但却代表了大航海时代的白人形象,他们当年利用武力和暴力,几乎征服了世界。所以,代表了美国精神的T'Challa必须战胜Erik,也正是讽刺了Trump的未来。

    一些其他:
    影片加入了很多国际形势的议题,比如传统和改革的挑战、责任与能力的冲突,国际难民问题,种族殖民矛盾等等,还有“敌不犯我我不犯人”的基本国策???

    综上:
    黑豹Black Panther在美国大热,不是没有理由的,影片在种族议题和美国精神上都给了美国观众想要的答案,反观国内,毕竟我们没有经历过美国那样的种族问题,也没有那么撕裂的政治局势,而只去看表层故事和特效的话,大家一定觉得赞誉过度了。

    刚看完,想法略有些粗糙,欢迎评论交流。
    【详细】
    9222840
  • 南方与归家
    2018/12/12 13:16:26
    罗尔:有一部电影,让我看到了自己当年可耻的沉默

    作者:罗尔 已获得转载权限)

    有一部电影,让我看到了自己当年可耻的沉默

    1

    前不久,为给深圳下沙村写村史,我参加了一个晚宴。

    晚宴的客人是华侨,一共二十多位,来自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澳大利亚、比利时、荷兰和香港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他们都是下沙村人(或是下沙村的女婿),都是上世纪六七

    作者:罗尔 已获得转载权限)

    有一部电影,让我看到了自己当年可耻的沉默

    1

    前不久,为给深圳下沙村写村史,我参加了一个晚宴。

    晚宴的客人是华侨,一共二十多位,来自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澳大利亚、比利时、荷兰和香港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他们都是下沙村人(或是下沙村的女婿),都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逃港者,为了追求新生活,他们或坐船或走路或游泳,逃到香港,然后,从香港分赴世界各地。

    如今,他们都是五六十岁的人了,想叶落归根回到下沙来,却回不来了。下沙每平米10万元左右,就算买得起,住着也心疼。儿孙辈生长在海外,不会讲中国话不识中国字,不愿意回中国来,而他们又不可能丢下孩子们独自回来。

    深圳当年跑出去很多人,据上世纪七十年代宝安县公安局文件透露,深圳靠近香港的好几个村子,逃港逃成了无人村。下沙村跑出去多少人,没有人统计,统计了也不会告诉我。我只知道,下沙村现在的居民人口为1700多人,而跑出去的人,加上他们繁衍的后代,是4000多人。

    为了让他们有回家的感觉,下沙村董事会决定,每个月组织一次招待会,招待远方归来的游子。

    晚宴的东道主,下沙村董事长黄礼昌先生,也是一位逃港者。他家兄妹六人,他爸和他一个哥两个姐逃去了香港,他妈带着他兄弟三人留在下沙。黄礼昌也想去香港,1979年,他还不满十四岁,就游过深圳湾,去香港找爸爸。因为逃去香港的大多为男人,男女比例严重失调,许多逃过去的男人找不到老婆,爸爸很怕儿子在香港打光棍,见都不见黄礼昌,让他马上回去。于是,黄礼昌被香港警察递解回来了,剃了个光头,在笋岗收容所拘留了七天。黄礼昌为此十年没叫爸爸。

    采访此次晚宴的我,是湖南人,1990年6月,深圳经济特区成立十周年之际,我是没有边防通行证的“三无人员”,我趴在一辆卡车顶棚上,混过南头检查站,闯入深圳,也算是不合时宜之人。

    逃港者、逃港未遂者、闯关来深淘金者,个个都是有故事的人,开始了一场聚会。

    我突然想,这一场晚宴,连同背后的故事,要是被人拍成电影,一定很有意思。

    电影的高潮都是现成的,两个下沙村童年玩伴,一个叫黄建明,一个叫黄伟志,1974年结伴游海逃港,中途被海浪冲散。二人先后抵港,一个去了澳大利亚,一个去了荷兰。彼此牵挂四十几年。今晚,当年的青涩少年,都已头发花白,终于重逢。然后,一屋子半老之人唱起了八十年代的香港流行歌曲《友谊之光》:“……纵有千丛山/相隔两地/朋友啊/你我心相系/我们永远是兄弟……”那场景,任何人把它如实记录下来,都能成为经典镜头。

    可是,这样的敏感题材,谁敢拍?

    2

    偶然看到电影《照相师》,迎面就是1978年的逃港镜头,被海浪淹没的人们,被边防军截获的逃港少年倔强的眼神,我吃了一惊,竟然有人敢拍逃港?我想起不久前下沙村的那一场逃港者的晚宴,立刻端坐,认真看起电影来。

    电影以深圳的一家老照相馆为背景,讲述蔡家三代人为生存为本能为理想而挣扎和奋斗的故事,加上外来妹陈文娟,打工仔赵卫民,还有基建工程兵刘北方,他们共同演绎了深圳四十年的发展历程。

    导演张唯野心勃勃,把《照相师》当成史诗来拍,所以,他不回避深圳发展史上的痛点和敏感点,除了逃港,电影还涉及了全国上下讳莫如深的走私问题、让老一辈人瞠目结舌的性开放问题,还有震惊全世界的“8.10风波”。如今,可能没有多少人知道“8.10风波”是怎么回事儿,我在此简单说说当年的所见所闻吧。

    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深圳开始出现股票,大家好奇地看着这资本主义的东西,没人敢碰。1988年底,万科集团副总经理孙路带领员工在蛇口菜市场推销股票,一块钱一股的万科原始股,像隔夜蔬菜一样无人问津。我有个朋友跟孙路很熟,碍于面子,买了10万股,他老婆足足骂了他两年:“好一个败家爷们,你还不如拿去包二奶呢!”

    1991年1月29日,万科股票正式在深圳上市。翻了20倍。我那朋友从此扬眉吐气。

    股票风靡全国。

    越来越疯,有钱也买不到。

    1992年8月6日,深圳市有关部门宣布,年内将发行5亿股公众股,8月9日将发行500万张新股抽签表,每10张抽签表可中一张,中一张可买到1000股新股票。一时之间,全国股民山呼海啸一般朝深圳奔涌而来,黄牛党因此发了一笔小财,把广州至深圳的火车票由30元一张炒到了300元一张。

    500万张新股抽签表,由303个金融网点发售。9号发售抽签表,7号就开始排队了,先是用凳子、席子甚至砖头占位,深圳此前的排队,都是这么排的,很有效,人们尊重凳子和砖头的合理性。但这一次,不行了。从8号早上开始,占位的凳子和砖头被人踢开,只有实打实的人站在那儿一动不动才算数,你走开一会再回来,前后的人就都不认账了。必须站着吃饭,坐着睡觉,上厕所得有人替代。

    只有没多少钱的小股民才亲自排队,有实力的大股民都是请人排队的。100块钱一张抽签表,一个人一次可以用10个人的身份证买10张抽签表,只是排排队,就能赚到1000块钱,排队的人很踊跃,很勇敢。不好意思,我也是替人排队的人。

    9号一大早,303个发售点进入临战状态,排队的人难免发生点小骚乱,于是,维持秩序的治安人员大显神威,对不顺眼的人大声吆喝,甚至拳打脚踢。有些执法者想安排自己人插队,无奈排队者为防止插队,全无男女之别,前后紧紧相抱,泼水不进。一些大胆的执法者就开始挑那好欺负的人,找理由强行拉出一个来,把自己人插进去。

    我亲眼见过治安员如何把一个打工仔模样的小伙子清除出队伍,他先是指着鼻子喝斥,小伙子不做声,只是紧紧地抱住前面一位大妈的腰。小伙子后面的另一个小伙子则紧抱住他的腰。小伙子居然不听话,治安员很没面子,他太生气了,朝小伙子劈面就是一拳,把他的鼻子打出了血。小伙子还是不做声,也不放手出来,任鼻血滴答滴答流在衣襟上。治安员越发愤怒,举起橡胶警棍朝小伙子没头没脑地抽打,一边打一边说“出不出来,出不出来”,小伙子把头埋在前面大妈的腋下,愣是不出来。

    前后左右的排队者、旁观者,从头到尾都不做声,我也没做声,只怕自己因为多管闲事而被清除出队伍。

    小伙子油盐不进,治安员气极,抽出电警棍,闪着蓝色火花,朝小伙子的手臂上捣,一下,两下,捣到第三下,小伙子终于顶不住了,松开手跳出队伍来,大哭:“我日你妈,你太欺负人了,我排了两天两夜啊!”

    排在小伙子前面的大妈,因为惊吓,也可能因为劳累,失去小伙子的抱持后,突然放开前面大叔的腰,瘫倒在地。人群一时有些乱,警察赶紧命令治安员叫救护车,送医院。大妈一听要送她去医院,挣扎着说:“我不去医院啊,没买到股票,我死也不去医院啊!”

    一位管事的警官对大妈说:“大妈,您放心去医院,我保证您能买到抽签表。”

    大妈说:“我,不去,你们警察,我,不相信……”

    警官一听,说:“大妈您给我10张身份证1000块钱,我这就给你买。”

    然后,警官敲开还没开始工作的发售点窗口,要了10张抽签表出来,对大妈说:“大妈您拿好表,放心去医院吧。”

    大妈拿到抽签表,说一声“也有好人啊”,晕了过去。

    据说,类似可歌可泣的故事,那一天发生了许多。

    排了两天两夜队的人们,在经过诸多痛苦和屈辱之后,终于等来了股票抽签表发售的时刻。然而,预计发售两天的抽签表,发售不到半天便宣布售完了。排队者估计150万人,买到抽签表的,不足1/5。

    这中间猫腻太大了。没买到抽签表的人很愤怒,很不甘心。

    当晚,有人打着“我们要公平,我们要股票”的标语,走上了深南大道。响应者越来越多,很快汇集到几万人。

    午夜时分,大喇叭里播出一则通知:为满足广大股民需要,明天再增发500万张新股抽签表,与前500万张抽签表同样有效!

    “增发抽签表”的通知一出,人们迅速散去,连夜到各抽签表发售点门口排队去了。

    这就是深圳的“8.10风波”。

    3

    “8·10风波”后深圳股市曾一度受重创。

    对于“8.10风波”,一直未见详细报道。四个月之后,官方宣布,一批党员干部,科级若干名,处级若干名,在“8.10风波”中有违法乱纪行为,被处分。“8.10风波”至此结案,无人再提及。

    每一个闯深圳的人,应该都可以在《照相师》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在“8.10风波”镜头中,我看到了自己当年可耻的沉默,我流泪了。

    能让我流泪的电影,如今越来越难得一见了。

    【详细】
    98193945
  • 八卦先生
    2022/7/8 11:01:47
    抛开服装“以倭代华”不谈,这部剧真的是比无聊更无聊

    鹅的S级古偶剧《梦华录》刚大结局不久,又来了一部S级古偶剧《星汉灿烂》,由更年轻的演员吴磊和赵露思主演。大家是不是很想知道S级究竟体现在哪里呢?大概是营销阵势上吧。

    鹅的S级古偶剧《梦华录》刚大结局不久,又来了一部S级古偶剧《星汉灿烂》,由更年轻的演员吴磊和赵露思主演。大家是不是很想知道S级究竟体现在哪里呢?大概是营销阵势上吧。

    14500305
  • 降临
    2020/4/2 19:38:40
    马特和大卫的友谊关系探析

    倒数第二季用了整整一集来说明马特,大卫,蒂莉的曾经。人所处的位置就是它的曾经堆叠起来的,这些曾经的烘托像是一个哑谜:我只告诉你他们身上曾经发生过的事和过去,并且这些事情像是一条暗流和他们的此刻(越狱前-越狱后)有所联系,我表现细节,而其中的因果让观众自己来联系。

    马特和大卫在丛林里时,马特明显是个拖油瓶。一方面是他年长体力的原因,而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在事情没有按照原计划发展以后,他

    倒数第二季用了整整一集来说明马特,大卫,蒂莉的曾经。人所处的位置就是它的曾经堆叠起来的,这些曾经的烘托像是一个哑谜:我只告诉你他们身上曾经发生过的事和过去,并且这些事情像是一条暗流和他们的此刻(越狱前-越狱后)有所联系,我表现细节,而其中的因果让观众自己来联系。

    马特和大卫在丛林里时,马特明显是个拖油瓶。一方面是他年长体力的原因,而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在事情没有按照原计划发展以后,他的内心已经崩塌了。人在崩塌前往往还会有求知欲,这就是电影里“对准枪口的人仍然想知道why,让我死个明白,是谁让你来杀的我”这种逻辑。马特的求知欲就是,在这种逃亡的过程中,他深知自己完全发挥不了作用,而大卫会不会背叛他。随着逃亡的日益焦灼和对生的希望的日渐丧失,他的“测试”也越来越深入。他逃亡途中酗酒,开卫星电视看电视,讲那个他12岁时自己小马的故事(从那天起,他关于人性的一切美好的东西都随着那匹马被带走了),最后甚至在警笛大作时弄出声音摘草莓吃,要去做劫警车这样的明显不可为之举。这是马特的第一个特点,将死之时丧失希望之时,自暴自弃式的测试大卫会不会离开他。

    马特的第二个特点是他从不亏待自己。在监狱的时候他用保温杯喝水,接过狱警的酒后也要把酒倒在自己的保温杯里再喝,没有香烟的时候自己凭空做出香烟的动作吸烟,能躺着就不站着,在丛林的时候遇到酒就喝,摘草莓吃,即使是最后时刻警察环伺周围的时候,也不努力忍住自己的咳嗽。对于常人而说忍耐并压抑自身是一种常规,对于马特来说这是没有必要的,所以他下意识的都没有忍耐自己的咳嗽即使是在这么危险的境地。在大卫对马特濒临发飙的时候,马特对大卫说:你总是压抑自己的愤怒,人们就是这样得上癌症的。而事实是大卫在这一点上是一个正常人,马特也正是认定自己关于这点的观念并纵容自己,才做出了一般罪犯不会做出的钢锯这样的事情,他释放了他的愤怒。这甚至可以解释在最后被抓的时候他为什么没有抵抗并奔跑,几乎是束手就擒,因为他从不亏待自己,那样要么会被打成筛子要么也会跑得很累。

    结合第二个特点再结合第三个特点才能看清楚马特是一个怎样的人格特质。第三个特点是他是个懂艺术的人,他擅长画画。马特在丛林里的所作作为不仅仅是由于他想要测试自己的同伴在将死之时弄明白一件事,和,他从不亏待自己和压抑自己即使逃亡也不能这两点,还有第三点就是他看待事物的方式。他不在乎现实的条件附庸,不会因为现实的改变而调整自己,而只在乎自己理想目标的实现,就像画一幅画的过程一样,你不会因为某几笔画错了而改变你要画什么东西,他是个完美主义者。不仅是一个不仅不愿意亏待自己(宁愿伤害并利用别人),也因此是一个造物者。这就是为什么即使他没有做什么但是大卫可以和他逃出生天,因为大卫只有野外生存能力和挖洞的业务能力,但是没有做梦的能力。没有越狱的规划和想法,而马特有。在没有空间的地方创造空间,是先知或诗人。马特喜欢画画,他就创造了这样的理想空间并付诸实际。而完美主义倾向的造梦者一旦知道发现事情没有按照自己预计的发展,就会陷入虚无(对比马特绑架自己老头老板,最后发现他并没有钱的故事)。他不愿意,也不可能根据事情的现实计划而调整改变自己。所以当蒂莉的车没有来接的时候,他已经知道自己完了,他的内心彻底崩裂成碎片,开始行尸走肉一般的逃亡,只抓住一些最后思绪中的稻草,测试并依赖他的同伴大卫,或者怀念他的那匹小马并在死前画下来。而大卫不是这样的,大卫积极逃亡的内心充满了希望,他所认为的现实事物的本质就是一切都充满了不确定性,只要自己加以调整,仍然可以得到一个好的结果。

    至于大卫为什么不杀了或者甩掉马特,或许也可以从他的过去找到。在回忆桥段中,虽没有明说但可以看到大卫可能是被自己的同伴给卖了。他的同伴枪杀了巡警,然后逼迫马特开车压过已经死亡的巡警,以证明为同伙或忠诚。但最后可能他的同伙们统一口供说是大卫杀了巡警。所以在狱中大卫认识马特(被马特所用)以后,尤其是共谋越狱大事经历许多以后,他不愿意做出卖别人的人。

    【详细】
    124651675
  • 云飞扬
    2015/8/31 14:33:57
    用凌厉的刀意劈出民族的生路
    作为重新凝铸中华民族之魂的抗日战争或许是电视剧领域永不褪色的题材,它见证了一个古老民族的艰难现代历史,是我们民族共同的文化记忆,因此在当代电视剧领域抗日剧一直占据着重要的板块。然而,随着抗战题材被无限制的过度开发消费,抗日剧也开始泥沙俱下,很多剧作甚至被调侃为雷剧,横店也成为著名的杀鬼子基地。

    综合来看,抗日剧被不断吐槽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很多作品为了追求故事的传奇性与夸张效果,过分渲
    作为重新凝铸中华民族之魂的抗日战争或许是电视剧领域永不褪色的题材,它见证了一个古老民族的艰难现代历史,是我们民族共同的文化记忆,因此在当代电视剧领域抗日剧一直占据着重要的板块。然而,随着抗战题材被无限制的过度开发消费,抗日剧也开始泥沙俱下,很多剧作甚至被调侃为雷剧,横店也成为著名的杀鬼子基地。

    综合来看,抗日剧被不断吐槽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很多作品为了追求故事的传奇性与夸张效果,过分渲染各种违背生活常理的情节,从而使作品显得过于轻浮,缺乏厚重感与力量感。由北京电视台、唐德影视等联合出品,连奕名执导并主演的《左手劈刀》则击碎了这种庸俗的印象,以一种强悍的力量感冲击着观众的视觉神经。

    相对于大多数抗日剧,《左手劈刀》最大的特点就是它刚烈强悍的爆发力与一往无前的勇气。八年抗战(如果从东北沦陷开始则是十四年)远没有神剧、雷剧所表现的那样写意,敌人也并不是愚蠢无比的小丑,那些八百里外打爆鬼子脑袋的情节与其说是对先烈的褒扬不如说是对真实抗战历史的亵渎。历史是悲壮的,也同样是沉重的,在艰难的抗战中的流血牺牲远非后人所能想象。

    《左手劈刀》一开始就展现了战争的悲壮与残酷,这种残酷不仅体现在对外战争,兄弟阋墙的内争尤其让人痛心,万佛台一战八百红军无一生还的场面让人无声叹息。然而,剧作并没有过分渲染这种惨烈,而是以一种更加强悍的意志来应对残暴与牺牲。面对韩德功(黑子)的黑马团的围攻,处于绝对劣势的龙飞(连奕名)毅然亮刀,用自己凌厉的刀锋与杀意将对方击落马下。

    整个抗日战争就是一场敌强我弱的较量,面对敌人的飞机大炮我们所能依仗的唯有保家卫国的决心与意志。在这方面《左手劈刀》无疑把握的相当到位,在共同的敌人面前国共两党放下彼此的恩怨,共同铸起坚固的民族防线。韩德功与龙飞这一对恩怨纠缠的人物可以说是双方的代表,虽然被对方劈落马下,但韩德功却仍然念念不忘当初的对手,并且最终不计前嫌将其纳入自己麾下。龙飞则也没辜负这份信任,毅然跃马横刀奔赴抗日战场。这是一场男人之间的斗争,双方比拼的不是各自的力量,而是谁能劈杀更多的外敌。

    无论是龙飞还是韩德功,他们所娴熟的武器都是最原始的大刀,这或许就是这场战争的写照,他们必须用手中的大刀从现代化的敌人面前为民族劈出一条生路。连奕名通过极具冲创力的画面为我们展现了先烈们强健的战斗力,面对凶恶的敌人他们毅然挥出手中的刀。《左手劈刀》给人的感觉是一种奔放淋漓的畅快与荡气回肠的倾情,极具动感的马战给人以逼真的战争氛围,从而有效地组织起故事的情境。

    《左手劈刀》是一出悲壮的民族史诗,在战马长嘶枪炮齐鸣的战争中是一个民族逐渐站直的身影。我们在纪念这场逐渐远去的战争时,或许可以通过该剧来重新回顾先烈们不屈的意志与强悍的生命力,正是他们用自己手中的长刀为一个民族劈出一片光明的未来。
    【详细】
    75861198
  • 前后目的地
    2019/7/11 19:04:09
    一点零碎的观后感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1.魔花这个元素的加入和抽离,对人物的粗线条行为不构成影响。这个设计是高明的,置整部作品于一种真正的猜疑腔调之中,从而区别于常见的异类入侵题材。 2.某条短评中提到的的“信息缺失”的处理方式同样也是,如同片中小男孩养的蚂蚁之家,导演截取观察展现的人类生活可以等同...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1.魔花这个元素的加入和抽离,对人物的粗线条行为不构成影响。这个设计是高明的,置整部作品于一种真正的猜疑腔调之中,从而区别于常见的异类入侵题材。 2.某条短评中提到的的“信息缺失”的处理方式同样也是,如同片中小男孩养的蚂蚁之家,导演截取观察展现的人类生活可以等同...  (展开)
    【详细】
    10301255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