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11360
  • yale
    2014/3/29 16:15:11
    毁人不倦得烂尾楼,居然糊个纸屋顶还拿出来卖
              烂就一个字的,问题是还毁掉了一众演员,他们敢把这片子写进他们的作品集吗?
               尤其是伊面,还没轮到耍帅就挂了,敢情这拍片子也得跟上一个资金雄厚的制
              烂就一个字的,问题是还毁掉了一众演员,他们敢把这片子写进他们的作品集吗?
               尤其是伊面,还没轮到耍帅就挂了,敢情这拍片子也得跟上一个资金雄厚的制片人啊,不然也会像房子似的成“烂尾楼”啊,真要是烂尾楼,如早期的烂尾楼占了好位置,新财主接手,照原样盖完了,还能卖个好价钱,而这部“烂尾片”,等不到财主,只是加盖了个纸屋顶就也拿出来卖了,诚意更差!
    【详细】
    6611299
  • ?з?
    2020/2/19 23:29:51
    飞鸟与鱼 悲剧的宿命更刻骨铭心

    最近两天在怀旧,听老歌。lydia这首歌是我小学最无忧无虑时光的美好旋律,很好奇什么样的电视剧会用这首歌作为主题曲,想康康这剧。果然我总是会zqsg地上头很多年前的国产言情剧,这部剧很难得地让本牡丹对爱情有了一定思考。

    “你会看见雾 看见云 看见太阳 你会感受爱 感受恨 感受原谅” ,这是我最喜欢的两句歌词。你可经历世间一切瑰丽传奇,只因爱上一个人。

    爱本就是传奇。

    最近两天在怀旧,听老歌。lydia这首歌是我小学最无忧无虑时光的美好旋律,很好奇什么样的电视剧会用这首歌作为主题曲,想康康这剧。果然我总是会zqsg地上头很多年前的国产言情剧,这部剧很难得地让本牡丹对爱情有了一定思考。

    “你会看见雾 看见云 看见太阳 你会感受爱 感受恨 感受原谅” ,这是我最喜欢的两句歌词。你可经历世间一切瑰丽传奇,只因爱上一个人。

    爱本就是传奇。

    观众总是躲不开为男二流泪的定律,男二这么多年始终如一的爱和默默守护让人动容,所以总有人说如果小燕子爱的是单子就好了。可飞鸟与鱼逃不开悲剧的宿命,过于单纯的小燕子危险迷人的于皓注定会相互吸引。一开始,当发现小燕子和于皓越走越近时,单子曾劝说于皓放手让小燕子去追求自己的梦想,而不要成为她的绊脚石,但于皓不听,只想着爱情价更高,要和她私定终身。单子又让小燕子去看于皓飙车,想让她明白他们不是一个世界的人,可小燕子却更被于皓迷住了。这样来看,单子更加理性,而小燕子和于皓的爱情观更为一致,他们两人都不会很理性地去考虑现实问题,而是完全为爱不顾一切。最后于皓死了,小燕子还是没有接受单子,这是一定的。因为她虽然从小燕子变成了燕子姐,但其实一直是那个专情、可以为爱情飞蛾扑火的单纯女孩,除却巫山不是云,她的心里不可能再会有别人了。

    这是16年前的电视剧,能想象得到,那个年代的女孩子很多都像小燕子一样单纯,对爱情充满不切实际的幻想,甚至能做出和小燕子一样的举动,为爱情几乎抛弃一切,以致最后即使发现爱错人也很难回头。而以我们现在的视角看当年的小燕子和她的爱情观,都可以说她是恋爱脑,又蠢又可怜,怎么能把自己的人生完全托付给一个如此懦弱的男人?

    于皓实在太懦弱了,知道小燕子被qj不先安慰她反而揭她伤疤,只会灌醉自己逃避现实,最后还tm出轨别的女人不敢面对此时内心已是千疮百孔的爱人。他确实愧疚,也爱她,但他实在是个懦夫、莽夫,不敢正视自己的无能,不愿为此发奋图强或者带她离开这个环境,过她真正想过的生活。对比之下,单子安慰小燕子、为她杀人报仇,最后又决定为了她的名誉让自己入狱,希望小燕子能够忘掉痛苦重新开始。唉,果然男二能成为观众心里的白月光。(蓝正龙换部剧这颜值妥妥的男主啊,偏偏郭品超在这剧里达到了帅到令人失语的程度…

    有人觉得小燕子应该中途移情别恋单子,或者最后应该接受单子。这些都是观众对爱情的想法,而不是小燕子的想法。小燕子的人设就是如此单纯、专情,想必这样的女孩在现实生活中应该已经不多见了。如果我是小燕子,我一定会选单子,因为他理性、有智慧、理解我,而且更有男人的担当和责任感,我们在一起会更合适更顺利。但小燕子就是小燕子啊,她不是我,她不会像我一样分析现实问题。她既然已经爱上了于皓,就爱上了他的全部,包括他有时冲动、懦弱的缺点,就算他们之间存在诸多问题和不合适,她也会为爱情为他想办法解决。其实我很喜欢小燕子的单纯和“恋爱脑”,可能也只有虚构的情节中才有这样可爱的人物吧。

    剧中有一幕是小燕子放弃出国去飙车的地方找于皓,二人深情对视,发誓再不分离。那个旋转拍摄的镜头真的很美,仿佛冥冥中一切自有定数,飞鸟与鱼注定相恋。但也是自此,他们更难以逃离悲剧的宿命。

    虽是飞蛾扑火一般悲剧的宿命,却觉得迷人,有力,且更为刻骨铭心。(不愧是教育片呀??

    【详细】
    122761416
  • 王小民的吐槽
    2018/8/6 23:21:06
    解码游戏|多厚的粉丝滤镜才会觉得不亏呢……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作为一个爱看电影的穷人,小民决定多花半个小时,穿越半个城市,去一个遥远的电影院看《小偷家族》…… 只为省下4块钱。 然而毕竟岁月不饶人,《小偷家族》看完了,还是腰酸背痛不想动,外面又是老大个太阳热死个人,电影院里的空调真是好舒坦。 于是小民决定再在电影院里多赖...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作为一个爱看电影的穷人,小民决定多花半个小时,穿越半个城市,去一个遥远的电影院看《小偷家族》…… 只为省下4块钱。 然而毕竟岁月不饶人,《小偷家族》看完了,还是腰酸背痛不想动,外面又是老大个太阳热死个人,电影院里的空调真是好舒坦。 于是小民决定再在电影院里多赖...  (展开)
    【详细】
    9569254
  • wxyy
    2021/8/25 23:26:53
    电视台,狗仔,人性主题电影

    《独家头条:初露锋芒》这部电影独辟蹊径,不拍爱情,拍摄视角聚焦披着神秘面纱的电视台,狗仔,人性题材,新老演员们的演绎让我这个局外人明白原来聚光灯前璀璨夺目的演员导演们也是凡人,也需要有隐私,让我重新思考娱乐圈的吃瓜群众们究竟能吃哪些瓜,吃到何种程度,结尾的众多悬念让我期待第二部中答案的揭晓!

    《独家头条:初露锋芒》这部电影独辟蹊径,不拍爱情,拍摄视角聚焦披着神秘面纱的电视台,狗仔,人性题材,新老演员们的演绎让我这个局外人明白原来聚光灯前璀璨夺目的演员导演们也是凡人,也需要有隐私,让我重新思考娱乐圈的吃瓜群众们究竟能吃哪些瓜,吃到何种程度,结尾的众多悬念让我期待第二部中答案的揭晓!

    【详细】
    13825153
  • 陆丁甲
    2010/4/24 14:54:35
    违背“范达因准则”的后果
    违背“范达因准则”的后果
    ——对比《东风雨》和《风声》的叙事

    2005年以来,随着电视剧《暗算》、《潜伏》的热播,电影《风声》、《秋喜》以及《东风雨》也登堂入室,影视联手共同掀起一波谍战片热潮。我认为,谍战片其实就是变种的侦探片,把悬疑的元素放置到谍战的背景下,由来自不同阵营的谍报人员去完成推理破案的工作,能否完成任务?主人公最后的命运如何?谁是潜藏的叛徒或者战友?这些悬疑使观
    违背“范达因准则”的后果
    ——对比《东风雨》和《风声》的叙事

    2005年以来,随着电视剧《暗算》、《潜伏》的热播,电影《风声》、《秋喜》以及《东风雨》也登堂入室,影视联手共同掀起一波谍战片热潮。我认为,谍战片其实就是变种的侦探片,把悬疑的元素放置到谍战的背景下,由来自不同阵营的谍报人员去完成推理破案的工作,能否完成任务?主人公最后的命运如何?谁是潜藏的叛徒或者战友?这些悬疑使观众参与其中,牢牢地维系着观影兴趣,从而形成了惊悚悬疑的情节奇观效应和重要历史场景复原的视觉奇观效应。一方面满足了新一代青少年的好奇感,另一方面又迎合了中老年人的怀旧感,这就是悬疑谍战片持续“高温”的原因,它迎合了观众喜欢刺激、探求、窥视的观影心理,观众的观看过程也是和主人公一起体会在绝境中人的坚持与选择。此外,谍战片的主人公都坚持信仰,如《潜伏》中余泽成为了革命目标而抛弃了个人的幸福,《风声》中的顾小梦用自己的牺牲来换取情报的安全送出。他们的智慧与勇气得到观众的认同,进一步满足了普通人内心的“英雄主义情节”。
    既然是变种侦探片,这不禁让我想起了侦探小说界那著名的“范?达因准则”。范?达因是美国著名的解密侦探小说家,他的代表作有《格林家命案》、《主教谋杀案》等,他认为侦探小说是一种智力的竞赛,作者和读者斗智,像玩桥牌一样,得循规蹈矩,不能使用欺诈的伎俩。小说的构思要新颖独到,布局要合情合理,要在信息获得上与读者平等起来,这样才能吸引读者,同时使他们输得心服口服。1928年范?达因发表了《侦探小说二十准则》,准则的订立为后世的侦探小说立下了标杆,直到今日看来,依然颇具参考价值。
    杨建和麦家打了这么久的嘴官司之后,也开始埋头做起事情来,看来她想用一部比麦家的《风声》更为NB的片子,来证明自己是超越麦家的,同时可以反证麦家是抄袭过她的。然而很可惜,看完《东风雨》,我感觉杨建对于悬念设置的把握能力明显逊于麦家。《风声》里仅仅是日本人、汪伪、中共三家对立,而《东风雨》中日本人、苏联人、共产国际、76号、军统、中共以及情报掮客等多元力量均粉墨登场,可以说,杨建这个大厨手中的材料要远好于麦家的,更多的势力混杂,将会碰撞出更耐人寻味的故事,遗憾得是,从她最终端出的菜品来看,却要比对方的成果乏味了许多。暴殄天物的原因,正是违反了那道神秘的菜谱——“范?达因准则”
    【不可加入恋爱故事】
    “范?达因准则”第三条:侦探小说不可加入恋爱故事,因为这容易使纯粹的斗智游戏,渗透不纯粹的情绪,以致引起侦探的混乱。侦探小说的主旨在于寻出真凶,而不在谈情说爱。
    《东风雨》中安明与欢颜的爱情戏尤为高调,跑狗场中被混乱人群阻隔的痛楚,雨夜街头同玩“跳房子”的纯真,犹太街巷对饮咖啡的诀别,影片不惜笔墨的描述了一个有关乱世的爱情桥段,这恰恰掉入了范?达因先知先觉的魔咒当中。杨建想通过大段的爱情故事来寻找一个抒情的平台,让自恋的安明说出诸如“炉子和雪”、“兽与鸟”等等不知所谓却又自以为很美的台词,从而让影片包裹上文艺的外壳,以突出这部谍战片不同于其他同类型影片的质感,同时又可以用爱情戏作为掩盖,走出一条“凶手就是身边人”的暗线,以达到出其不意的惊奇效果。可惜她失败了,按范?达因的话说,在纯粹的智力游戏里加入爱情,必然会引起混乱。于是安明混乱了,作为如此重要的情报小组领袖,久经考验的我党特工,谈恋爱之前居然连对方的底细都摸不清楚,相比于初来乍到方阡陌真是效率低下了很多。藤木芳雄也混乱了,他甚至能从难民营的寻人启事中挖出郝碧柔,却在抓捕欢颜后,居然对她的公开情郎不理不睬,轻易的放过了片子里最大的一条大鱼,同时放出了片中最大的BUG。观众们更是混乱,欢颜为了爱情已经基本放弃作为军统特工的功能,她所做的一切均是为了情郎,哪怕情郎属于另一阵营,观众们实在无法预知这对男女会因为情感原因做出别的什么不在常识范围内的事情,于是他们选择放弃进一步参与推理,结果导致整个观影过程变得索然无味。
    相反,《风声》就聪明了许多,裘庄里的五男两女都是平等而对立的关系,没有暧昧不清的情感在其中扰乱,任何人都有可能是对方的敌人或盟友,这大大激发了观众参与推理的热情,因为他们知道,清白的人物关系不会在关键时刻产生不为观众控制的结果。
    【不可依靠无侦探根据的自供】
    “范?达因准则”第五条:凶手必须从逻辑的侦探过程中查出。不可依靠偶然或巧合,以及无侦探根据的自供。
    安明的小组被破坏,自己也受到了上级的怀疑,这一切都是从通讯员被杀开始,是谁杀了通讯员?掐断了安明传递情报的路线?影片的前半部基本就是围绕这个展开的,间或穿插重要胶卷的传递过程。作为“侦探”的安明,理应通过自己的行动和判断,推动情节环环相扣的展开,最终查出“凶手”的真面目。然而,影片中干掉通讯员的“凶手”欢颜却是最终“自投罗网”、“自证其罪”的,其中并没有安明任何的推理和侦查过程。看了前半部以为欢颜是个废棋,结果后半部她突然冒出来操纵一切,这中间没有任何的铺陈,回头望去,几乎没有什么信息暗示点能让一些比较敏锐的观众发现破绽。编剧明显没有把观众放在一个和创作人员平等的推理地位上,故意制造信息的不对称,取消了观众参与情节的可能。欢颜这个角色的功能太多,导致主角安明的作用被弱化得厉害,整部戏里,安明没有起到任何关键作用,情节都是有欢颜的行为进行推动,男主角沦为了一个帮助观众观看的木偶。
    《风声》中营造了一个密室,“侦探”是武田,“真凶”是老鬼。观众随着武田的推理过程,一步步排除了白小年、金生火、李宁玉,最后老枪和老鬼浮出水面,其推理路线明晰,节奏紧凑,惊奇程度远比欢颜那冷不丁的无侦探根据的自供强出许多。
    【不可将凶手定为小角色】
    “范?达因准则”第十条:凶手在故事中,必须是主要人物之一。作者不可将凶手定为与故事毫无瓜葛的局外人或无足轻重的小角色。
    挖出了欢颜这个“凶手”,影片中的主要矛盾便由“谁掐断了情报传递路线”变成了“如何将重要情报传递出去”,于是“侦探”和“凶手”的角色就从安明和欢颜之间,转移到了中国和日本间谍之间,特务机关长藤木芳雄成了破获胶卷的“侦探”,而谁最终能把胶卷传递出去,谁就是“真凶”。按照“范?达因准则”,最终把胶卷传递出去的,只可能是在安明、欢颜等主要人物中出现。因为他们已经被日本人盯死,按照常理分析几乎无法达成目的,只有这样,才能制造出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的惊奇奇观效应,从而令观众在看后为影片的精巧构思而倾倒。遗憾的是,编剧手中居然无中生有的冒出了一个无足轻重的人物——犹太酒保,从找胶卷到把胶卷送出,如此华彩的乐章都由这样一个在情节里毫无分量的小人物完成。犹太酒保的出现,使得《东风雨》后期营造出的密室格局变得漏洞百出,观众对安明与藤木芳雄进行斗智斗勇最终完成任务的期待变成了泡影。整个过程中,我们犹如在一场牌局里被人作弊胜出那般愤怒。也许有人会说,情报最终是因为安明的设计而传递出的,他若不牺牲自己烧掉假胶卷,就不会换来仙乐门的解禁。是这样吗?安明和酒保早在解禁的头天晚上就能大摇大摆的出入仙乐门,找出胶卷并在一张餐桌旁筹划好了一切,他们大可拿着胶卷一走了之,为何还要演出第二天的杀身成仁?
    而《风声》中,老鬼就是老鬼,只会在密室中的男男女女中产生,绝对不会演到最后随便从街头拉来一个阿猫阿狗告诉你他就是老鬼。假设《风声》演到最后,告诉你老鬼其实是门口那个站岗的哨兵的话,你是否要破口大骂?遗憾的是,《东风雨》恰恰就是这么做的。
    【不需要用很长的文学性粉饰】
    “范?达因准则”第十六条:侦探小说不需要用很长的篇幅来描述与故事进展无关的事物。比如文学性的粉饰、完美的写景等。因为读者只想涵泳作品中的智慧。
    我只能说,《东风雨》太想拥有文艺范儿了,把一个并不复杂的剧情拉得漫长无边。自从神父被日军抓走,唱诗班的孩子引吭高歌开始,整部影片就不可救药的文艺起来:安明反复唠念着炉边摸到雪的台词,欢颜边唱边被吊起来还不忘白半兽半鸟的文艺腔,郝碧柔服下剧毒的氰化钾还能叨逼叨一番自我表白,曾江也学着老徐露出他那销魂的背部。也许受了他们感染,特务机关长藤木芳雄同志也成了不折不扣的文艺青年,他热爱钢琴事业,在完全应该挖出安明的时候却学着《钢琴师》里的纳粹军官那样保护了他;他欣赏成海岸的身材,押送他去取回胶卷时还特意安排一辆敞篷卡车以便让他自杀报信;他佩服寓公的气场,和他深情对望相视而笑却让老头儿趁机服下了剧毒;他自信自己的智慧,执意让安明掏出兜里的瓶塞以证明自己的推断却最终等来了一把手枪。《东风雨》用了长长的篇幅来施展着文艺,甚至不惜把水上芭蕾、三岔口的冗长镜头照单全收,这些东西和情节有关系吗?
    《风声》中白小年寥寥几句台词,却比安明通篇的文艺腔要令人印象深刻得多,顾小梦最后点缀的文艺念白,远比欢颜的无数抒情更加打动人心。我媳妇说,一桌宴席,有几道硬菜就够了,满桌大菜搁谁都得腻歪死。
    电影也许天生就是个关于形式的东西,但千万不要忘了,形式一定要为内容服务。如果小胡子没点真内容,里芬斯塔尔把他拍得再高大无比,他估计充其量也就是个三流演员而已。不过公正的讲,《东风雨》的摄影不错,不愧是黄岳泰,尤其是模仿日本行军记者的视角拍摄日军进租界那段,深得我心。


                                 刊载于《北京晚报》2010年5月1日
    【详细】
    31974034
  • kimchi
    2022/10/22 12:22:29
    老实说有很多东西都挺出戏的。

    hhh剧情还有人物动机的硬伤就不用聊了,突然来个billie的歌让我脚趾扣地。但花两个小时看一部制作挺精良的小故事就也挺好,里面的哥特,童话,古典,朋克,魔法,善恶等元素也没啥创新和新意,但大杂烩起来的话,喜欢这类题材的人是真挺喜欢。

    总的来说三星中规中矩,里面的演员都很可爱。

    hhh剧情还有人物动机的硬伤就不用聊了,突然来个billie的歌让我脚趾扣地。但花两个小时看一部制作挺精良的小故事就也挺好,里面的哥特,童话,古典,朋克,魔法,善恶等元素也没啥创新和新意,但大杂烩起来的话,喜欢这类题材的人是真挺喜欢。

    总的来说三星中规中矩,里面的演员都很可爱。

    【详细】
    14718188
  • 萧莎
    2007/12/28 0:40:04
    万福玛利亚
    也许你有时会这样设想,设想一个生存的绝境,没有父母,没有家庭,甚至没有可靠的朋友,一个人,两手空空,在漩涡一样的街道上走着,等待被吸入或者被粉碎。事实上我常常这样做。难道悲剧不令人激动人心吗?难道游离不正是心灵的常态吗?影片的最后,黑色的少女玛丽亚没有回黑色的哥伦比亚,她留在了黑色的美国。走私毒品的少女玛丽亚,死去的露西,雄纠纠争辩的胖朋友。真实到没有奇迹出现的电影,第三世界的脆弱心灵,美国美国。
    也许你有时会这样设想,设想一个生存的绝境,没有父母,没有家庭,甚至没有可靠的朋友,一个人,两手空空,在漩涡一样的街道上走着,等待被吸入或者被粉碎。事实上我常常这样做。难道悲剧不令人激动人心吗?难道游离不正是心灵的常态吗?影片的最后,黑色的少女玛丽亚没有回黑色的哥伦比亚,她留在了黑色的美国。走私毒品的少女玛丽亚,死去的露西,雄纠纠争辩的胖朋友。真实到没有奇迹出现的电影,第三世界的脆弱心灵,美国美国。听胎儿心跳的玛丽亚,圣母玛丽亚,我们喊你的名字。喊你黑色的眼眸。
    【详细】
    1268232
  • 乔贰肆
    2015/8/22 20:34:25
    第一次在电影院里看到睡着
     一开始我还是挺满意的,因为美术制作很好,细节也到位,画面很不错。虽然同行的小伙伴觉得很难看=。=不知道有多少人想吐槽王子小时候的身材比例,那得是多牛才能长得这么不协调。吾辈还没看到过哪个胖子有这么长的下半身。。。
    但奈何剧情真是烂到爆。情节太零散,拼凑不起来。仅凭高将军和张天师两个人硬是衔接起王子和108煞,不知道是不是人太多不好叙述?感觉人物刻画不出来,就像是硬要给别人打上一个
     一开始我还是挺满意的,因为美术制作很好,细节也到位,画面很不错。虽然同行的小伙伴觉得很难看=。=不知道有多少人想吐槽王子小时候的身材比例,那得是多牛才能长得这么不协调。吾辈还没看到过哪个胖子有这么长的下半身。。。
    但奈何剧情真是烂到爆。情节太零散,拼凑不起来。仅凭高将军和张天师两个人硬是衔接起王子和108煞,不知道是不是人太多不好叙述?感觉人物刻画不出来,就像是硬要给别人打上一个章一样,流水账一样的情节。原谅我忍不住睡着了,醒来就看到张天师死了那里。不觉得王子小朋友到底在这个故事里起到了什么作用。。。除了给一个借口108煞打进王宫?最后赢得真是莫名其妙=。=准确来讲,整部电影都让人觉得莫名其妙。
    感觉编剧写作就初中水平。之前有说大圣剧情渣什么的,现在看来,与之相比,大圣的剧情真的不能更好了好吗。
    难道是因为是剪得太厉害?那导演也是很厉害了=。=
    一部电影的美术效果再好,剧情烂到这个样子,也是撑不起来。。。
     
    【详细】
    7577436
  • 小卫
    2009/4/7 1:47:20
    混沌和爱
    电影节里连日看了多个语言精致的影片,然而说的都是人家的事,,牛郎织女看得开心,虽然明显的声音薄,有些空镜不知所谓,种种种种
    克制。这是见聪明和功力的地方,因为克制而骨骼清奇
    婉转。生命力的强悍以一种柳暗花明的方式被表达出来,所以质地轻盈
    混沌。你可以说混沌就是我们的现实,,你也可以说是感性充沛,理性缺席,,你也可以说,去他的价值观判断,那是男人的无聊小气事。。无论如何,尹丽川爱她
    电影节里连日看了多个语言精致的影片,然而说的都是人家的事,,牛郎织女看得开心,虽然明显的声音薄,有些空镜不知所谓,种种种种
    克制。这是见聪明和功力的地方,因为克制而骨骼清奇
    婉转。生命力的强悍以一种柳暗花明的方式被表达出来,所以质地轻盈
    混沌。你可以说混沌就是我们的现实,,你也可以说是感性充沛,理性缺席,,你也可以说,去他的价值观判断,那是男人的无聊小气事。。无论如何,尹丽川爱她的人物。。。
    三个人的表演也都绝了,吕文艺让人叹为观止,虽然伊不是叙事重心所在,,我怀疑伊的血管里流的不是血,而是清水,,可惜这次错过观瞻伊的机会料。。。
    【详细】
    1950284
  • .
    2020/7/22 21:17:58
    主创:为什么埃斯科巴尔一开始就死定了?

    要是你完全不了解毒品战争,或者压根没关注《毒枭》,以下会有剧透。

    要是你完全不了解毒品战争,或者压根没关注《毒枭》,以下会有剧透。

    【详细】
    1274665
  • 影视口碑榜
    2022/12/26 15:14:12
    杨超越的最后一搏?出演喜剧《家有姐妹》,留给她的机会不多了

    情景喜剧《家有姐妹》于12月23日起,在东方卫视、百视TV、百视通全平台播出。该剧从综艺节目《开播!情景喜剧》衍生而来,讲述了刚大学毕业的方家小女儿方向、面临中年危机的姐姐方红和退休后陷入迷茫的父亲方明一对姐妹与父亲之间的家庭故事。

    <

    情景喜剧《家有姐妹》于12月23日起,在东方卫视、百视TV、百视通全平台播出。该剧从综艺节目《开播!情景喜剧》衍生而来,讲述了刚大学毕业的方家小女儿方向、面临中年危机的姐姐方红和退休后陷入迷茫的父亲方明一对姐妹与父亲之间的家庭故事。

    14845316
  • shiver
    2022/2/1 10:51:23
    即便如蝼蚁
    几个还记得且很喜欢的意象: ?雨里的蚂蚁: -大雨冲刷下,两只蚂蚁在玻璃窗上爬行,而景浩的蜘蛛人工作,擦的是城市的玻璃。影片给了一个从俯瞰到拉远的镜头,对于这个城市来说,他和蚂蚁,很难说有什么不同。 -台风过后,一片狼藉的塑料棚前,集装箱屋檐上有一只蚂蚁沿着边...  (展开)
    几个还记得且很喜欢的意象: ?雨里的蚂蚁: -大雨冲刷下,两只蚂蚁在玻璃窗上爬行,而景浩的蜘蛛人工作,擦的是城市的玻璃。影片给了一个从俯瞰到拉远的镜头,对于这个城市来说,他和蚂蚁,很难说有什么不同。 -台风过后,一片狼藉的塑料棚前,集装箱屋檐上有一只蚂蚁沿着边...  (展开)
    【详细】
    14180216
  • lady?尚娜娜
    2011/6/30 13:42:57
    怀念啊!!
    小时候天天守着看啊,还记得“飞到东来飞到西……”已经记不得具体的情节了,只是记得小时候看的感觉,温馨!
    小时候天天守着看啊,还记得“飞到东来飞到西……”已经记不得具体的情节了,只是记得小时候看的感觉,温馨!
    【详细】
    500651
  • 胡茄十八拍
    2018/1/8 21:02:29
    写给老虎:天堂里没有关宏峰

    当一部推理作品还是个坑的时候,为剧中人物写任何东西都是危险的。

    拖泥带水地写完了,还絮叨得要死。

    一切都是基于薄冰之上的主观脑洞,扔了就跑。

    当一部推理作品还是个坑的时候,为剧中人物写任何东西都是危险的。

    拖泥带水地写完了,还絮叨得要死。

    一切都是基于薄冰之上的主观脑洞,扔了就跑。


    【详细】
    9055237
  • Wednesday
    2018/8/1 20:08:42
    上岸的鱼,回不去的家

    上岸的鱼,要么是自己跳上来,要么是没力了,被海浪拍上来。不管是哪一种,上岸的鱼基本就是一条死鱼。

    台湾电影《上岸的鱼》表现了有上老下小要照顾、又要为生计工作操心的一对夫妻的困境,就如同“上岸的鱼”一样。影片通过对个人困境的剖析,进而对现代社会中“家”的概念和意义以及繁忙单调的城市化生活提出质疑。

    影片的特别之处在这对夫妻的儿子身上。儿子叫怡

    上岸的鱼,要么是自己跳上来,要么是没力了,被海浪拍上来。不管是哪一种,上岸的鱼基本就是一条死鱼。

    台湾电影《上岸的鱼》表现了有上老下小要照顾、又要为生计工作操心的一对夫妻的困境,就如同“上岸的鱼”一样。影片通过对个人困境的剖析,进而对现代社会中“家”的概念和意义以及繁忙单调的城市化生活提出质疑。

    影片的特别之处在这对夫妻的儿子身上。儿子叫怡安,他竟然说自己有前世,记得自己“以前”的家庭状况。怡安眼中的两个家、两个世界,有着鲜明的对比,他对现状的感受和反应,激发了剧情并带出主题。

    怡安以前的家在海边,在他最后的记忆里,父亲已经去世了,他和母亲、姐姐以及一条叫小花的狗一起生活,还是很幸福。怡安在幼稚园讲自己的家庭,讲的是以前的家,还特别提到了小鸟的故事,表现了和自然亲近的一种状态。

    怡安对以前的家念念不忘,显然是对现在的家感到不满。他身处这个城市中的家,倍感孤独。爷爷身体不好,父亲继承了家里的早餐店但经营状况不是太好,母亲也要出外工作无法专心照顾他。怡安想和以前一样养条狗,但被母亲以无暇照顾拒绝了。

    状况还在恶化。现在的家,因父母为照顾因中风倒下的爷爷的事而吵架甚至分居而“解体”了,母亲一人带他更加辛苦也更加不耐烦,加剧了怡安想“回家”的执念。

    怡安最后找到以前的家,但等待他的是一个几十年没人居住的废墟。怡安以前的家是如何落幕的,影片中没有具体的说明,但在怡安身上有一些暗示。怡安多次提到以前的母亲原来长发后来剪了短发,剪掉长发常常和生病有关,或者是“家变”的一种象征;另外是怡安在幼稚园画的令人不安的画,包括了车祸等内容。不管原因为何,可以肯定的是怡安还没长大就死了,他也失去了他的家。

    怡安对家的怀念和执着,让他在死后以某种形式一直留在原来的家中,看着眼前的海滩,来来往往的人。有一天他看到一对幸福的夫妻在海边拍婚纱照,他们应该会有一个美满的家吧,于是怡安投胎到了这个家庭中。

    怡安还是小孩子,没有体会过成人世界的真实模样,无法预料到后来的发展。一对爱人进入婚姻、进入家庭后,爱情就不是唯一了。生存压力造成了家庭成员的疏离,家的本质意义被遗忘了。怡安的尝试眼看要落空了,但以前的家显然也是回不去的。前世今生比喻的,就是滚滚向前的人类社会发展,尽管伴随着错误和矛盾,但终是不可逆的。

    所以未来是没希望的吗?也不尽然。在影片中,父母亲的关系渐渐缓和了。

    在爷爷的葬礼上,父母亲和好了。一方面,非常现实的一个压力没有了;另一方面两人经由过去一段时间内的分居状态和有关死亡的重大变故,得以重新审视自我、家庭和生活。夫妻俩重拾旧情以及共同面对生活的勇气,生活将继续,但这种积极的状态能维持多久也不好说。

    至少在当下,父母亲对怡安的爱成了生活中的一个重点。关心,信任,陪伴,他们一起去寻找怡安以前的家。最后结果让人失望,但过程仍是有意义的。

    影片的主体是现实的部分,“回家”之旅篇幅不长像是个后记。或许把“回家”之旅当主体来处理,会更有意思。把那些属于记忆的,遗落了的东西具体化,在旅程中去发现和感受;现实的部分用插叙来表现。以表现现实中的缺失为主,对比的效果会更强烈,以“前世”为起点带出的影片的形式和结构也会更具“艺术性”(相比现在比重更大的“现实性”)。

    (首发于个人公号“星期三噪音”noiwed,欢迎关注!)

    95561708
  • 妖孽丛生
    2017/4/12 21:17:26
    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这片子一直没看,今天才翻出来看的,很多年之前我在天涯上追过熊顿的帖子,还鼓励过她,让她加油,可是,生命真的很脆弱,再坚强再乐观的人在死亡面前都太渺小了,白百何太出彩了,演技朴实自然,让人能量满满,再加上真实故事的悲伤结局,真的挺感动的。

        没有大段渲染悲情,然而是把熊顿的乐观积极展现的淋漓尽致。结尾的几段离别,无需刻意煽情,只是那股最真实
    这片子一直没看,今天才翻出来看的,很多年之前我在天涯上追过熊顿的帖子,还鼓励过她,让她加油,可是,生命真的很脆弱,再坚强再乐观的人在死亡面前都太渺小了,白百何太出彩了,演技朴实自然,让人能量满满,再加上真实故事的悲伤结局,真的挺感动的。

        没有大段渲染悲情,然而是把熊顿的乐观积极展现的淋漓尽致。结尾的几段离别,无需刻意煽情,只是那股最真实最细微的亲情和友情,就直击内心最脆弱的地方。熊顿虽然走了,但她想留给世人的乐观和美好都留下了,导演也用熊顿式的幻想方式表达了珍惜生命、追求梦想的重要。个人认为这是白百合目前为止最好的一部小妞电影。

         “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说的就是笑容如同梵高笔下的向日葵一样灿烂的二十九岁痴女子熊顿。说她痴,是因为她可以那么顽强乐观地活在自己想象的世界里,哪怕面前的对手是死亡。 熊顿走了,可是她留下的笑容和温暖一直都在,就像梵高笔下的向日葵。虽然电影中的故事情节跟真人真事有所出入,但是那种乐观温暖的情绪传达得很好,很感染人。

          熊顿,愿你在天堂也能一直这么开心,愿所有人都能远离病痛!
    【详细】
    8474571
  • 易速利
    2022/1/21 9:40:06
    叫“狄更斯”的酒吧效果如同叫“李清照”的青楼

    缺少父爱的孩子如果有叔叔的爱也不错,或者像电影《温柔酒吧》(The Tender Bar)中的孩子J.R.一样有舅舅的爱,反正英文中叔叔舅舅都是uncle。只要有一个成年男性作为榜样,不伤害童稚,最好能持续给予鼓励就行,而最简单有效的家教就是让孩子沉迷于书堆。

    J.R.只能靠转动收音机的旋钮找到父亲,遗弃妻儿的他是广播DJ,

    缺少父爱的孩子如果有叔叔的爱也不错,或者像电影《温柔酒吧》(The Tender Bar)中的孩子J.R.一样有舅舅的爱,反正英文中叔叔舅舅都是uncle。只要有一个成年男性作为榜样,不伤害童稚,最好能持续给予鼓励就行,而最简单有效的家教就是让孩子沉迷于书堆。

    J.R.只能靠转动收音机的旋钮找到父亲,遗弃妻儿的他是广播DJ,酗酒、家暴无恶不作,声音听着总像是刚刚连续抽完一包骆驼烟,喝完半瓶朗姆酒。好在孩子的舅舅虽然成年后仍住在父母并不宽敞的老房子里,仅靠开小酒吧谋生,但他有很多书,给酒吧起的名字叫“狄更斯”。J.R.在酒吧里长大却远离酗酒,就跟青楼里长大却知道尊重所有不同职业的女性一样,前提是青楼不叫“群芳阁”、“怡红院”,而叫“李清照”、“柳如是”。

    生活粗粝没关系,那一丁点细致的关爱将促成天壤之别,用书去淹没孩子,让他读,让他写。只要这样,单亲、低收入妈妈让儿子上哈佛耶鲁的愿望就不难实现。

    电影里有趣的调侃是如果热爱写作但其实写不好,那就做记者,这是对我从事职业的友善嘲弄。电影由纽约时报、洛杉矶时报记者J.R. Moehringer的回忆录改编而成,他成长在纽约长岛的一个小酒吧,后来上了耶鲁。他是已出版的网球明星阿加西回忆录的合作者,协助哈里王子写作的回忆录即将出版。

    【详细】
    14155625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