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黑决战影评

135291747
  • 第一导演
    2021/5/5 18:36:35
    导演吕聿来揭秘《扫黑·决战》诞生始末

    采访、撰文/法兰西胶片

    一开始,听说吕聿来要导演一部犯罪类型片,还是和上级部门合作,我是很难去想象的。

    一个入行16年的演员,

    采访、撰文/法兰西胶片

    一开始,听说吕聿来要导演一部犯罪类型片,还是和上级部门合作,我是很难去想象的。

    一个入行16年的演员,参与的大多是文艺片,怎么转身一变,走上了这么一条路。

    13526416
  • 诚实可靠丁丁哥
    2021/5/5 0:30:50
    剧情老套,根本没有剧情

    失望至极,我对电影的看法可能和别人不一样,这个电影看完,我打两俩分就是给两位主演的演技打分,剧情真是太老套了,县长一出来就知道是坏人,一般人看着剧情应该都知道下一面演什么,而且剧情衔接真是烂,烂透了,就是一个打黑片名糊弄观众,最后的单挑情节真是画蛇添足,看完了没有警匪片刺激,也没有谍战片那种提心吊胆的感觉,更没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就是一个蹭扫黑除恶的热的的烂片,后悔死了、

    失望至极,我对电影的看法可能和别人不一样,这个电影看完,我打两俩分就是给两位主演的演技打分,剧情真是太老套了,县长一出来就知道是坏人,一般人看着剧情应该都知道下一面演什么,而且剧情衔接真是烂,烂透了,就是一个打黑片名糊弄观众,最后的单挑情节真是画蛇添足,看完了没有警匪片刺激,也没有谍战片那种提心吊胆的感觉,更没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就是一个蹭扫黑除恶的热的的烂片,后悔死了、

    居然还有谁这个导演,导的好的,真是烂透了,完全一个网络电影的视角感觉、剧情真是烂死了、无言以对

    【详细】
    13525254
  • Sure
    2021/5/4 19:02:30
    半部好片

    半部好片,优点和缺点都很明显!优点是反派角色很真实,基本都有原型,每当你以为编剧在瞎编的时候,现实总能教你做人,比如100块一根火柴,高官私生子等等;缺点就是说教性太强!正面人物脸谱化,靠是否佩戴党徽就知道这个人是不是好人;总结起来和人民名义类似,指出了一些问题,但是落脚还是在反腐要靠青天大老爷上,有点隔靴搔痒之感!<

    半部好片,优点和缺点都很明显!优点是反派角色很真实,基本都有原型,每当你以为编剧在瞎编的时候,现实总能教你做人,比如100块一根火柴,高官私生子等等;缺点就是说教性太强!正面人物脸谱化,靠是否佩戴党徽就知道这个人是不是好人;总结起来和人民名义类似,指出了一些问题,但是落脚还是在反腐要靠青天大老爷上,有点隔靴搔痒之感!

    整部剧两句话是真正的亮点,曹志远被捕时说,你怎么知道我的下一任是一位好官呢?宋一锐回答:坏一个,抓一个。事实上宋的回答落了下乘,曹的提问基于他对客观现实的理解,他知道在他之后,这个县要么迎来一位清廉的不做不错,但也没什么经济政绩的所谓好官,要么来一位一如他一般的贪官,他们吃肉,老百姓喝汤;这也是他在贪了那么多钱、杀了那么多人之后敢大言不惭的说做官为了百姓的原因。宋其实也知道这个结果,但是他给不出答案,导演、编剧也给不出答案,最后只能给一个近乎悲壮的飞蛾扑火一般的答案。但事实是,这根本不是答案,在他抓到这些贪官之前,会有多少人民的人生被毁掉,又会有多少资产被转移到海外呢?

    扫黑除恶,扫的掉黑,除的掉恶,但关键还是要铲除黑与恶诞生的土壤,而这却是一个真正的系统性问题。

    在经济学上,一个典型且理想的经济发展模型是这样的:产业要想发展,离不开生产要素的投入,所谓生产要素无外乎三类,人力、技术、土地资源、资本。一个落后的县依靠廉价的土地、人力,吸引外部资本来投资,从而使一个农业县有了工业产业,实现工业化,产业升级,高附加值就业岗位增多,居民收入提高。有了钱的人民,一是会增加消费,消费水平提高,再带动服务第三产业,政府税费增收,科教文卫等民生服务的质量就会提高,接受更好教育、身体更加健康的人民会带来更优质的劳动力和技术创新再反哺到经济里去;有了钱的人民,二是会增加储蓄,存在银行里的钱会被银行以贷款的形式变成新的资本,作为新的生产要素投入到经济增长中去。综合来看,在这个增长模型中土地与资源是不可再生的,人力、技术、资本都是随经济增长不断提高的,从而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改善。

    但现实中,上述这个模型却往往是向相反方向发展的。一个县,因为没有像样的产业,而缺少工作岗位,人口就会外流,低端劳动力去发达地区打工,获得收入基本都是消费在了大城市;高端劳动力,大学生考出去就回不来,回来就当公务员。农村因为人口外流,大量土地被抛荒,不可再生资源被外部资本廉价的掠夺,最终政府财政常年赤字,基础的公共服务都要依赖上级政府的转移支付,留在本地的中产阶级基本要靠政府微薄的薪水活着,发家致富基本靠腐败。最终,人力、技术、资源甚至营商环境全都没有了,就更不可能吸引外部资本来投资,从而陷入经济长期衰退的负反馈中。

    从上述模型正向与反向的演绎,可以看出资本在这个模型中的关键地位。资本与技术的投入会使地方上原有的人力土地资源转化为生产产品的生产要素,从而开启循环发展的进程,而没有资本技术投入的地方,原有的人力土地资源则会被已经发展起来的县市吸引走,变得更加贫穷。中国的大部分基层县市都无法逃脱上述发展的规律,这也是地方政府长期极度重视招商引资的原因。这时候问题来了,中国千千万万个地方县市,资本为何偏偏来你家?除去地方特有的资源与区位优势,一个普普通通的县市如何吸引资本的点金之手呢?改开的早期,做个四通一平就是招商引资的重要凭借,而在基础设施高度发展的今天,新的答案就不同了,现在政策资源很重要,我们特殊的国情决定了,很多事情没有政策办不了,没有政策办不好!他有政策他能干,你不能干;他有政策他干有钱挣,你干赔本赚吆喝。例如特斯拉落户上海,除了上海本身的诸多优势,比之广州,免税、低息贷款、近乎白送的土地和中央特批的全资持股的政策组合拳才是最终原因。股市有个俗语,在美国投资要跟着大资本走,在中国投资要跟着政策,因为资本跟随政策走,说的就是这个道理。那么下一个问题又来了,中国千千万万个地方县市,政策为何偏偏来你家?这就是考验权利含金量的时候了,除去地方特有的资源与区位优势,我们依然能看到很多官场的天命之子,人走到哪里新政就跟到哪里,资本就去到哪里,GDP就涨到哪里,其背后的缘由也就难以言说了。

    看完上面的模型,总的来说地方经济的早期发展非常需要资本的投入,而资本投入又非常看政策的支持,再回到本片,其很大的意义在于指出了地方经济发展中权力、资本、暴力三股力量的苟合。反派曹志远,其父作为曾经的上级领导,虽然已经退休,但多年的经营,门生故吏遍布地方,其儿子曹志远天然的能享受到别的地市享受不到的政策试点与优待,从而吸引资本投资兴业,而资本自然也给以相应的报答,这就是权力与资本的苟合。然而正如我们无法在地上建立天国,任何产业与发展都不可能让每一个人都满意,如何处理这些不能讲道理,收买起来又很贵的人,就是个问题,毕竟小石子能掀翻大车,这个时候暴力的作用就凸显出来了,有的暴力是明面的比如警察,有的暴力是暗地的比如孙志彪。于是一个政策指路,暴力开道,资本点金的三方苟合的模式就达成了。举个例子,以某百强县数量第一的省份来说,这些所谓百强县,很多靠小炼铝、小炼钢、小炼油、纺织等高污染、高耗能、劳动密集且低效率的产业起家,而其产品竞争力,离不开地方政府给以的政策支持,对严重的环境污染和消耗式的用工条件的无视,更有甚者是对其商品走私的包庇,而此时当地风行一时的介于警察与保安之间奇特武装力量也就不足为奇了。

    话到此时,这种权力、资本、暴力的合作带来的似乎还是一个多方共赢的局面,权力完成了政绩,资本实现了利润,人民改善了生活,地方经济开启了循环改善的快车道,看上去这是一颗屎味的巧克力,虽然难闻但是好吃,但事实上这是屎味的毒药,不仅难闻而且有毒!

    权力、资本、暴力三者,开始是相互合作,之后相互交融,最后三位一体。权力从一开始尝到资本的甜味时就会不遗余力的变成资本本身。一方面政府有明面的融资平台,以政府信用背书,从银行融资;另一方面,也要找个好的白手套,一手高息非法融资,另一手高价接政府工程,低价转包从而空手套白狼!这就是剧中曹志远与其情妇的关系。而资本为了能持续获得政策红利,也会迫切的向权力转化,比如某些百强县企业,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后,一方面开始加上人大政协的帽子,生意做的够大,就可以与封疆大吏谈笑风生了,另一方面,则积极渗透基层政府组织,长而久之,这些市县到底是国家的市县,还是某些人的市县也未可知了。而暴力则可以一方面为权力和资本提供非法的享受,同时获得要挟资本与权力的能力,另一方面通过控制非法的市场,如黄赌毒实现资本的原始积累。当权力资本与暴力带来的控制力三者相互结合的时候,也就是中央政府对这一地区彻底失去控制力的时候,就如剧中,调查组来到县里之后,表面上高接远迎,全力配合,背地里却被实时监视,步步紧逼。

    当权力资本与暴力完全结合之时。就是当权者积极收割普通人民财富的时候。而所用之手段。最为有效的无外乎房地产。毕竟大部分市县前期借鸡生蛋借来的企业都是些高耗能高污染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这类产业当政策红利消失之时,就是濒临破产之日。这个既得利益团体为了能够持续赚钱,必然会积极转型。好的就如京东方之于合肥,实现了技术上的升级,从而实现了产业的持续进步。而坏的就进入了房地产的深渊不能自拔,房地产的发展对于地方政府而言是一方面是土地财政,可以获得充足的财政收入,另一方面是获得上级政府政策性转移支付上下其手获利的重要手段,对于资本,对开发商稳赚不赔,银行则获得了低风险高收益的住房贷款。而那些突获巨款的拆迁受益者,又会成为黄赌毒和高利贷的受害者。对于已经完成三位一体的利益集团而言。房地产更是可以做到一地五吃。第1吃,当权者者通过拍卖土地获得土地财政。第2吃,当权者可以在土地规划中收受巨额贿赂。第3吃,当权者通过层层盘剥拆迁补偿款获利。第4吃,通过背后控制的关联企业获得工程承包权。再通过低价转包红利。第5吃,最后下发的拆迁款,和在这个过程中获益的其他利益阶层的收益,又会通过非法集资和黄赌毒高利贷的方式进行最后一轮收割。经过这一轮收割之后,权力资本暴力都获得了足够的收益。而唯有人民,看上去。收入提高了,住房改善了。但其实填进去了未来20年到30年的收入。而中央政府更是最大的输家。这个中间损失的拆迁补偿款来自于以往的税收,是过去的损失。资本和权力的脱实向虚带来的产业空心化是当前的损失。而高企的房价带来的生育率下降,和居民部门的高杠杆带来的消费能力下滑是未来的损失。

    而当中央派下督导组来铁锤落下的那一刻。资本可能早已连人带钱出了境。权力则把妻儿老小和一生的获利送出了国。唯有暴力干了太多的脏活,最终难逃一死。曹志远最后得意的发问。无外乎看透了以上这些逻辑。想要有所作为的权利很难与资本和暴力划清界限。而无欲无求的权利,则又无法给当地的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改变。心系地方GDP的李达康之流,又怎么能真正的能跟高小琴和祁同伟划清界限呢?这才是本剧到最后宋一锐给不出的答案吧。

    【详细】
    135243910
  • 邦德弃用阿灵顿
    2021/5/3 16:12:26
    所以到底是怎么就把黑给扫了呢?

    扫黑,还决战,5分。

    今年还会有个片子叫《古董局中局》吧,按扫黑这个片名的逻辑,古董这个片子可以叫《古董局中局·终局》。《你好,李焕英》可以叫《你好,李焕英·再见》。《泰坦尼克号》可以叫《泰坦尼克号·最后一号》。《侏罗纪公园》可以叫《侏罗纪公园·园灭》。反正加个分隔符,再加个耸动的类似“清仓大甩卖最后两天”的

    扫黑,还决战,5分。

    今年还会有个片子叫《古董局中局》吧,按扫黑这个片名的逻辑,古董这个片子可以叫《古董局中局·终局》。《你好,李焕英》可以叫《你好,李焕英·再见》。《泰坦尼克号》可以叫《泰坦尼克号·最后一号》。《侏罗纪公园》可以叫《侏罗纪公园·园灭》。反正加个分隔符,再加个耸动的类似“清仓大甩卖最后两天”的副标题,就显得牛逼哄哄了。

    整个片子看下来,感觉调查组就是在玩一场剧本杀——反正案子肯定是要破获的,反派肯定是要落马的,你就跟着故事情节走,一定能胜利。

    在观影还不到50%的时候,甚至不到30%吧,就感到张颂文的那个角色在迫不及待地喊着:我其实是反派来的!我要反转了!真的就是悬念的黑洞。

    而就在正派的无为而治和反派的高调跳匪之间,导演怕片子太过平淡,刻意安排了几场貌似大尺度的桥段,让那些要使用“真敢拍”之类标题的媒体,能多少有的放矢一些。然而,几乎每一场大尺度戏的存在,都如同金世佳的表演那样一惊一乍。在本就已经不够连贯的故事之中,又埋藏了无法连贯的情绪。

    这个戏里,究竟是谁,通过什么方式,解决了一个怎样的具体主线事件?是姜武揪出了张颂文吗?是姜武斗败了金世佳吗?有谁和谁之间真正进行过一场完整的博弈吗?全片最大的戏剧冲突并没有发生在正反派的对决上,而是交给了借高利贷的小老板的支线故事上。

    整个故事没有主线,没有递进,没有弧光。只是用一个个猎奇素材包装起来的流水账。

    【详细】
    13521761
  • 大黎
    2021/5/3 13:27:56
    《扫黑决战》:所谓一日夫妻百日恩,在利益面前也如浮云

    作者:大黎

    作者:大黎

    13521252
  • 唐山
    2021/5/1 12:31:11
    “扫黑除恶”:“黑”究竟长什么样?该如何去扫?

    “你敢横行霸道,我必斩草除根。”

    刚开始选择《扫黑·决战》,只因演员姜武(饰宋一锐),觉得这一题材的影片简直是为他量身定制,他的霸气一面将得到充分展现。真正看完影片,姜武的表演果然让人点赞,但同时又被张颂文(饰曹志远)、金世佳(饰孙志彪)、赵毅(饰刘立军)的表演打动。

    任何一部影片,四

    “你敢横行霸道,我必斩草除根。”

    刚开始选择《扫黑·决战》,只因演员姜武(饰宋一锐),觉得这一题材的影片简直是为他量身定制,他的霸气一面将得到充分展现。真正看完影片,姜武的表演果然让人点赞,但同时又被张颂文(饰曹志远)、金世佳(饰孙志彪)、赵毅(饰刘立军)的表演打动。

    任何一部影片,四个角色都能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则毫无疑问是成功之作。而能将四个人的故事精彩地编织在一起,则编剧、导演的功力必嘉。这使一个似乎很难拍好的题材,变成如此好看、如此感人的一部佳作。

    “扫黑”片为什么难拍

    对于主旋律影片,不少观众望而却步。

    一方面,故事已在媒体中被反复报道,在今天,新闻也在讲故事,如果电影只是重复一下新闻讲过的故事,就易给观众雷同、陈旧之感。

    另一方面,相关故事的结果已被公众所熟知,则故事的“悬念挂钩”失去支撑点,那么,靠什么吸引大家进入其中、保持观看呢?

    百姓对“黑恶势力”深恶痛绝,“扫黑除恶”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但在现实生活中,“黑恶势力”往往呈隐发状态,不易引起关注,甚至有些人认为那是“潜规则”,在任何社会中都存在,只要与己无关,没必要太多关注。

    “黑恶势力”之所以存在、难以清除,因为它植根在人性恶上。

    中国有上千年的私民社会传统,在这种社会中,人人只管自己,不考虑普遍公正。结果好则一切好,无视程序正义。太多人觉得:“花钱办事”天经地义;经济上做得好、大家有钱赚,方法上“变通”一点无可厚非;权钱交易是“人情世故”;只要对我有利,其他不归我管……凡此种种,都与现代社会所倡导的公民精神相去甚远,这给《扫黑·决战》带来了接受之难。

    该如何突破接受之难

    要突破这个接受之难,本以为《扫黑·决战》会采取老套路:讲一个充满悬疑的故事,名为主旋律片,其实是娱乐片——面上搞得热热闹闹,完成任务了事。

    出乎意料,《扫黑·决战》竟不避繁难,以扎实的现实主义,对题材进行了深度开掘。体现在:

    ●重在写人,而不是以故事为中心。

    ●诚实面对现实困境。

    ●谈真问题,而不是戏谑。

    ●教育观众,而不是娱乐观众。

    把《扫黑·决战》拍成娱乐剧很容易,破案、悬疑、反面角色等,都足以吊起读者胃口,可几十分钟下来,读者不过是看了一个好玩的故事,无需思考,没有精神收获,这样的影片意义何在?

    《扫黑·决战》则为讲述赋予了意义,体现在两点:

    首先,如果不严打“黑恶势力”,它将嚣张到什么地步,普通人的梦想与生活将怎样被吞噬。

    其次,“黑恶势力”能存在,关键在于其中一些当事人觉得自己行为是正当的,甚至他周边的人也这么看。

    “土皇帝”是这样炼成的

    比如片中黑恶势力的头子曹志远,罪行败露后,他竟坦然称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魏河县(故事发生的背景地)人民”。

    作为县长,曹志远有干劲、有魄力、有能力,甚至初期可能还有过“为人民服务”的意愿。他想加快开发区的建设,客观上符合当地发展的需要。但发展应以人为本,在发展中,总会有利益受损失方,该如何补偿他们、不使他们成为牺牲品,是所有社会都会遭遇的考验。

    在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基层资源少、管理难规范、直接与群众打交道,既要说服大家,又要实现目标,如果缺乏耐心,就很容易养成粗暴、蛮干、刚愎的作风。加上曹志远的父亲就是魏河县的老县委书记,本固根深,所以曹志远的权力基本不受约束,这使他更倾向于成为卡里斯玛式领导者,一切凭个人魅力行事。

    在基层工作中,有不少曹志远式的管理者,因屡屡越线成功,发现自己可以为所欲为,初期尚有公心,后期则夹带私货,到最后,甚至可能发展成“土皇帝”。

    《扫黑·决战》很好地呈现出曹志远既骄傲又胆怯,既有荣誉感又人格卑劣的复杂形象:他对情妇、对弟弟(孙志彪),有情有义;他的个人魅力,甚至足以能骗同事用一死,给他掩盖罪行;可一旦触及他的核心利益,他立刻原形毕露,变得凶恶无比——安排狙击手射杀证人,让孙志彪“摆平”刘立军(其实就是杀人灭口),煽动群众暴力冲击调查组……

    曹志远甚至反问调查组负责人宋一锐:你们换个县长,就能保证他是好县长吗?

    显然,曹志远依然沉浸在自己在“为民做主”的幻觉中,以为离开他,谁来给魏河县人民当父母官呢?没有父母官管着,魏河县不就乱了吗?

    谁向黑恶势力低头,谁就注定被吞噬

    在《扫黑·决战》中,刘立军则是一位悲情人物。

    作为小老板,刘立军事业有成。魏河开建开发区,他知道根本不可能中标,只能从中标方手中接活,而中标方的老板恰好就是曹志远的情妇。因拖欠工程款,刘立军的公司难以维持,在曹志远的情妇介绍下,他不得不向孙志彪的公司借高利贷,而还不上钱、遭遇暴力讨债后,他才后悔莫及。

    刘立军进退两难,发包方与“黑恶势力”有关,贷款方也与“黑恶势力”有关,他哪方都得罪不起,自己只能受夹板气。

    刘立军代表了成千上万想靠自己双手、劳动致富的创业者,他们常年漂泊、放弃了个人生活,人到中年,连孩子都不敢要,带着侥幸心理,刘立军成为曹志远为首的“黑恶势力”的利益链条中一环。他有良知,不愿拖欠工人工资,他又缺乏勇气,初期不愿和专案组充分配合。

    因妻子在暴力讨债中死去,刘立军唯一牵挂也被硬生生扯断,他被逼成劫持人质的匪徒,一句撕心裂肺的“我只想好好做生意,为什么就这么难”,告诉观众:向“黑恶势力”妥协等于自杀,当你让步时,你就注定被它吞噬。

    曹志远为何力挺“二流子”

    如果说,曹志远多少还在遮遮掩掩,那么,他的弟弟孙志彪则是出无恶不作的恶霸。

    孙志彪是曹志远父亲的私生子,从小无名分,在乡村长大,得不到父爱,形成了反社会人格,一旦权力加持,其病态心理立刻膨胀。孙志彪吸毒、杀人、组织卖淫、暴力讨债,只有通过施暴,他才能找到自己,才能获得快感,才会觉得扬眉吐气。

    在乡村社会中,不乏这样的“二流子”,他们的眼中只有权力。孙志彪能被曹志远接受,一方面来自曹志远父亲的“要多照顾你弟弟”的叮嘱,另一方面是“二流子”好用,他们没有尊严感,可以干脏活。而正是靠这些“盘外招”,曹志远才能上位,才能取得那么多“业绩”。

    《扫黑·决战》精描出“黑恶势力”的整个生态链:在民间靠打手,不断制造血腥恐怖;在基层靠官官相护,以“面子”“乡谊”等名义结合起来,暗通款曲,构成复杂的权力网。

    两张皮互为彼此,合在一起,才能既凶恶又遁形,给治理带来难度。

    不为塑造英雄而塑造英雄

    《扫黑·决战》用大量笔墨去刻画人物,而所有人物都是在与对方的比较中,获得自己。它没有试图呈现一个在黑白分明的世界,而是“黑中有白,白中有黑”,大量灰色人物模糊着黑白边界。魏河县公安局长对宋一锐说:“你走了,我可还要在魏河待着。”既可恨,又可悲。

    事实是,原则动摇正是滋生“黑恶势力”的沃土,在这一背景下,黑白分明反而成了另类,遭到集体排斥。

    《扫黑·决战》高明之处在于,它不只是写坏人有多坏,而且关注了太多好人是如何放弃原则,一步步被“黑恶势力”收编,从而衬托出主角的高度。

    一般来说,主旋律剧必须有英雄,但《扫黑·决战》没有落入“为塑造英雄而塑造英雄”的窠臼中——宋一锐的可贵与缺点合一。他做事太“楞”,不谙人情世故,面对调查组同事,觉得太年轻,便想用交手的方式来验证,反而遭遇挫败。在保护刘立军的过程中,宋一锐也有重大失误。

    宋一锐是有缺陷的英雄,但在不可让渡处,他立场鲜明,提升了人物的感召力。所以宋一锐与孙志彪的生死搏斗才让人紧张。在遭遇刘立军等平庸的好人的失败后,观众太需要强大的好人获胜。

    把“悬念挂钩”挂对地方

    不知为什么,一提到悬念,很多人便误以为它是一般破案剧中,过于复杂的案情,破案者总在埋头吸烟,坏人初期如绝世高人,反而调动破案者……这种靠视角遮蔽而获得的悬念,因不断使用,正变得烂俗。

    相比之下,反不如《扫黑·决战》这样,从故事开头便已经开放所有悬念,一切让观众看得清清楚楚,虽然很早就意识到曹志远是幕后黑手,但他为何这么干、他究竟要追求什么、他只是想赚钱吗……等等,曹志远等人的性格逻辑才是悬念的核心。

    《扫黑·决战》的故事量极大,共有3条故事线,全片竟能做到从容不迫、节奏流畅,正说明,这是正确设置好“悬念挂钩”的红利——坚持用事件推着人物运动、逼着人物展示性格,因此形成一个层层剥洋葱的结构,而剥开每一层,都与上一层不同。

    当然,观众可以从不同角度进入《扫黑·决战》,但出来时,你对“黑恶势力”的认识注定会不同,对“扫黑除恶”的作用有新的认识。而不自觉被说服、被感动,就是现实主义的力量。

    【详细】
    135164740
  • 消亡之人
    2021/4/30 22:21:48
    丈量白色的尺度

    前半段观感很差,完全就普法栏目剧。台词实在太烂,恨不得直接说教。父母官三个字开场不久便被提出,全片所有的正面形象也都围绕这三个字塑造。他们正直积极得一般无二。除了张颂文姜武几位,几乎没有一个人在角色的状态中,僵硬呆板又单薄。比如,一个为亡父伸冤的人首先考量的是人心所向,不忙着倾诉自己的处境,而是说着“再这样下去,我们都会变坏的”。比如,看一群农民工普通话说得比我都好。“你们一定要帮帮我们”,

    前半段观感很差,完全就普法栏目剧。台词实在太烂,恨不得直接说教。父母官三个字开场不久便被提出,全片所有的正面形象也都围绕这三个字塑造。他们正直积极得一般无二。除了张颂文姜武几位,几乎没有一个人在角色的状态中,僵硬呆板又单薄。比如,一个为亡父伸冤的人首先考量的是人心所向,不忙着倾诉自己的处境,而是说着“再这样下去,我们都会变坏的”。比如,看一群农民工普通话说得比我都好。“你们一定要帮帮我们”,所有人说的话一个字都不差,实在太别扭。爱情、兄弟情等情感支线毫无意义。然而随着剧情反转,张颂文的角色生长出弧光,触及到派系之中、身不由己的问题,连带着同阵营的几位角色都鲜活起来。其实心里很自然会生出疑问,他如果真这么正直,怎么可能在这地方做上县长呢?而身世曝光后,他的多重矛盾也渐渐浮出水面。他是在愤怒金世佳的行径,还是在恐惧自己会被连累?他是不是想做清官而不能?他的挣扎有多少?很可惜,影片的后半段为了维持类型化的张力,没有深入他的内心,他身上刚刚诞生的复杂人性迅速地湮灭,变回可以对爱人下狠手的完全反派。金世佳的表演一言难尽,但总归他展现出了一种强烈的自毁倾向,甚至在被逮捕时笑了出来,也体现出某种身为反派的挣扎。姜武很可惜,他的角色甚至从没有过一丝胆怯和动摇,纯然正面的模范,没有任何发挥空间。结尾一如既往地像普法教育宣传片。何必呢?可能这正是主旋律电影的某种通病。只有反派会胆怯会矛盾,但恰恰是这些内心挣扎为他们带来了人物弧光,使他们从角色变成人。相比之下,却更显得正派角色们都极其扁平。他们或许是有教育和榜样意义的,但都无非是模板,难以共情。我觉得这部电影没弄明白,我们要的不是“尺度”本身,而是真实和真相。或者说,仅仅有尺度,不贴近现实的尺度,都是没有意义的。展现黑帮的狠戾到底能带给我们什么呢?恐惧?胆怯?感官刺激?对于黑恶势力的厌恶与愤懑?我想大多数观众都和我一样,对这部分没有清晰直接的认识,于是这部分展现只会让我回想起普法栏目剧,唤不起任何对于现实的认知,甚至因而觉得它离我的生活越发遥远。真正应该做的,是把黑帮的嚣张气焰转化为扫黑路上的艰难险阻。但片中扫黑调查组的组长何其敏锐勇武,上级何其英明支持,人证何其机警幸运,堪称天时人和。除了那场当街刺杀的戏,片中有哪里真正称得上惊险呢?但是如果过程这么顺利,贪官来一个抓一个真像说的那么简单,我们又到底为什么感到激动呢?真正应当被展现的尺度,应该是几方势力之间的博弈,把老虎苍蝇连根拔起有多么艰难,必然存在的各式各样的威胁,上级可能的怀疑和不支持……这是我对真实的想象,其实也在本片中有很多映射,但由于种种原因被粗浅地带过了。本片确实有尺度,但全是黑色的尺度。不想去谈有没有夸张,我只是真的不知道,丈量黑帮的恶到底还有什么意义呢?其实我们现在需要的,正是白色的尺度,让我们更了解白色这方的事实。尺度尺度,有了它,我们才能丈量出来善的大小。结果或许比这部简单通俗的宣传片更好呢?

    【详细】
    135141226
  • 20个小明≯
    2021/4/30 18:21:43
    没有背景真心不敢拍

    千呼万唤、千盼万盼,

    五一黄金周,终于来了!

    电影院硝烟四起,十多部影片扎堆来袭!

    群雄争霸,大片云

    千呼万唤、千盼万盼,

    五一黄金周,终于来了!

    电影院硝烟四起,十多部影片扎堆来袭!

    群雄争霸,大片云集,有部新片知难而上。

    作为最后一部空降“史上最挤五一档”的作品,这部电影究竟什么来头?到底哪来的勇气?

    今天就带大家看一看。

    13514534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