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

34601177
  • 仁直
    2010/6/22 17:08:26
    《臉》:水月鏡像,無心去來
    “電影有個傳承,是影像的追尋、影像的美學,這個特質是在膠捲裏面,不是故事、不是說話腔調、不是語言,甚至不是表演。……我們的電影學校逐漸變成一個職業學校,教你怎麼從事這個行業,但是,我們離這個媒介卻是越來越遠。”——蔡明亮

    片名:《臉》
    年代:2009年
    導演:蔡明亮
    演員:李康生、馬修?阿馬立克(Mathieu Amalric)、芬妮?阿爾丹(Fanny Ardan
    “電影有個傳承,是影像的追尋、影像的美學,這個特質是在膠捲裏面,不是故事、不是說話腔調、不是語言,甚至不是表演。……我們的電影學校逐漸變成一個職業學校,教你怎麼從事這個行業,但是,我們離這個媒介卻是越來越遠。”——蔡明亮

    片名:《臉》
    年代:2009年
    導演:蔡明亮
    演員:李康生、馬修?阿馬立克(Mathieu Amalric)、芬妮?阿爾丹(Fanny Ardant)
    類型:劇情
    時長:138分鐘
    出品:Rezo Films(法國)
    文/仁直
    水月鏡像,無心去來
    仿似那些溝壑在讓-皮埃爾?利奧德(Jean-Pierre Leaud)臉上的滄桑。蔡明亮的《臉》與李奧的“臉”,並置成一戽意象,一座迷宮、一掬欲望、一點火苗、一汪自溺。頹廢的男女、遊走的惆悵、錯位的時空,宛若一場夢境,浮浮沉沉,飄飄蕩蕩。正如蔡明亮所言,“在這部片中,比起敍事邏輯,我比較需要的是意象的概念成不成立。或者說,我的大前提是,這個電影是以夢的形式在處理敍事。”於是,《青少年哪吒》、《洞》、《你那邊幾點》、《不散》、《黑眼圈》、《沉睡在黑水之上》等諸多蔡明亮電影中的一貫意象,飄然而至。於是,蕾蒂莎˙卡斯塔(Laetitia Casta)飾演的莎樂美(Salome),猶在鏡中,歡唱:“你你、你你、你你,真美麗;我我、我我、我我,太歡喜……”

    一種迴旋與衍生
    《紐約時報》的瓊?杜邦(Joan Dupont)在一篇名為“盧浮宮、花園、鍋爐房,電影裝置”的文章中交代了整部影片的製作密度——影片的原名為《莎樂美》,總共拍攝了六周的時間,大概成本在77.5萬歐元左右。並且,蔡明亮在使用演員和執導方式上,致敬了他所鍾情的導演弗朗索瓦?特呂弗(Francois Truffaut)與羅伯特?布列松(Robert Bresson)。該片服裝由歐洲時尚大師克裏斯琴?拉克瓦(Christian Lacroix)製作,並邀請了法國當代編舞家菲利浦?德庫夫雷(Philippe Decoufle)。

    “整部電影的靈感就是來源於特呂弗,” 讓娜?莫羅(Jeanne Moreau)說道,“讓-皮埃爾?利奧德、芬妮?阿爾丹(Fanny Ardant)、納塔莉?貝伊(Nathalie Baye),包括我,都在影片中扮演我們曾在特呂弗電影出演過的那些經典角色。影片中,我一會是《朱爾與吉姆》Jules and Jim中的‘Catherine’;我一會又是《黑衣新娘》The Bride Wore Black中的‘Julie Kohler’。我穿著白色婚紗,戴著黑白鑲嵌的鑽石。與此同時,讓-皮埃爾?利奧德飾演的則是一位極度想念特呂弗的導演。我們在一起,即興創作,非常快樂。”

    從影片的原名看,《臉》並非完全沒有敍事邏輯。只是,這樣的邏輯被蔡明亮打碎了。水、雪、冰、火,死亡,等諸多自然現象,重新解構並編碼了《臉》的敍事空間。蔡明亮引用王爾德劇本的《聖施洗約翰》St. John the Baptist說道:“莎樂美與約翰之間的人神之爭,有一種吻著頭才嘗到愛的苦味。”從這個意義上講,影片最後李康生與蕾蒂莎˙卡斯塔的那場冰窟戲,正是對於這種“苦味”的衍生詮釋。蔡明亮說道:“《臉》這部電影是利用演員來講電影,然後再用電影來講生命、講人生。講到最後,它是空虛的、空的。可是這個空,其實也是滿的。因為它空,它可以承載東西。”

    意賅地說,《臉》根本就是蔡明亮式的“迴旋體”作文。問題是,蔡明亮是如何利用影像的意象去解構修辭的意象的呢?《IndieWIRE》的埃裏克?科恩(Eric Kohn)說道:“《臉》以一種抽象的模式,解構了某種神秘的情愫。影片開頭就是一個水的意象,李康生面對瀑布般漏水的灶台,無能為力。這一意象正對應了蔡明亮的第一部電影《青少年哪吒》。”誠然,那片鏡子構成的森林,不正是奧遜?威爾斯(Orson Welles)電影《來自上海的女人》Lady from Shanghai(1947)中的場景嗎?戲中戲的劇情設置,更是直接對應了特呂弗電影《日以繼夜》Day for Night(1973)。影像(兼意象)的脈絡傳承,以一種內裏的張力,在膠片上烙印出迴旋的光芒。

    筆者認為,《臉》最厲害的地方在於,蔡明亮試圖通過這部電影,有意識或無意識地重新梳理,人們對於“電影是什麼?”的觀念。這個問題,已經不單單是一個“作者論”所能承受的了。打個比方,《恐怖遊輪》Triangle是一部“形式即內容”的電影;《駭客帝國》The Matrix是一部“內容大於形式”的電影;《臉》則是一部“形式大於內容”的電影。形式與內容之間的角力,正是電影最本質的設問。因為,對於蔡明亮來說,所謂的影像美學,更接近一種原始的手工作坊的創作。
    【详细】
    33502014
  • GraceViolet
    2010/6/15 14:59:43
    你真是太美丽
    真没怎么看懂,看到封面介绍说和莎乐美有关就很急切的想看。very long scens, patience required.华丽的戏服,最后那个场景我还是没怎么看懂,不过仍有美感。他是怎么死的?为何而死,都是蓄意安排的么?他的死一定和他母亲的去世和他的Gay倾向有关!
    真没怎么看懂,看到封面介绍说和莎乐美有关就很急切的想看。very long scens, patience required.华丽的戏服,最后那个场景我还是没怎么看懂,不过仍有美感。他是怎么死的?为何而死,都是蓄意安排的么?他的死一定和他母亲的去世和他的Gay倾向有关!
    【详细】
    3334135
  • nicoco
    2010/6/7 13:56:49
    一个人的抵抗
    电影于我,是很私人的事情,不做茶余饭后的谈资。实在不是我故作神秘又或是自视甚高,只是喜欢的电影大都上不了台面。试想某天与同事中饭过后闲聊,别人大谈阿凡达、波斯王子之时我拿出蔡明亮回应,结果不仅当即冷场,还会落个文艺青年的酸名。我深知就算再怎么喜欢蔡明亮也不能随便拿出来吓人,毕竟甜的发腻的老歌和呆滞的李康生不是每个人都受得了的。

    越了解蔡明亮,越觉得他是一个很矛盾的人。惧怕身体,连自己
    电影于我,是很私人的事情,不做茶余饭后的谈资。实在不是我故作神秘又或是自视甚高,只是喜欢的电影大都上不了台面。试想某天与同事中饭过后闲聊,别人大谈阿凡达、波斯王子之时我拿出蔡明亮回应,结果不仅当即冷场,还会落个文艺青年的酸名。我深知就算再怎么喜欢蔡明亮也不能随便拿出来吓人,毕竟甜的发腻的老歌和呆滞的李康生不是每个人都受得了的。

    越了解蔡明亮,越觉得他是一个很矛盾的人。惧怕身体,连自己的都不敢看,却总是要让李康生在电影里脱光了走来走去;面对记者采访总是滔滔不绝,意见想法一大堆,拍自己的电影却好像在拍默片。

    越了解蔡明亮,越觉得他是一个偏执狂。偏执地几十年如一日地拍摄李康生,偏执地总是在电影里插播自己热爱的葛兰,偏执地使用长镜头,偏执地用同一个场景拍不同的片子,偏执地对每个采访他的记者说自己有多热爱六零年代,偏执地固守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做着一个人的抵抗。

    一个人的抵抗。有篇文章曾经用这句话来形容韩国导演金基德。现在我引用它来形容台湾导演蔡明亮。他是真的在抵抗。他的抵抗体现在方方面面,他的电影,对他的每次采访及访谈。他利用一切机会抵抗,一开始是悄无声息的,然后是大张旗鼓的。较于他的电影,我甚至更爱看他的访谈,他开口说话时一点也不晦涩,清清楚楚地表达着自己的观点,表达着对这个时代的失望,对过去的向往。这让我想起另一个怀旧狂人黄耀明,同样地热爱老歌,热爱那个年代,热爱顾嘉辉,潘迪华。只是一个将自己落寞的心包装地花里胡哨,成天一副末世狂欢的架势;一个则特地将那颗落寞的心掏出来在放在显微镜下,血管筋脉都丝毫毕现,让你看得清清楚楚没有半点含糊。

    这篇文章写在看了《脸》之后,对于电影其实我真的没有什么可说的,无非将一个孤独清冷的故事从台北搬到了巴黎,再好像洞和天边一朵云一样穿插些艳丽的歌舞。对于一生就拍一种风格的电影导演我总是有种偏爱,像絮絮叨叨的候麦,家长里短的小津和蔡明亮。前面两位都已不在人世,所以对唯一活着的蔡明亮我就特别放纵。只要他拍我就看。虽然他也不问问我们喜不喜欢听葛兰姚莉张露白光,是不是和他一样对小康永不厌倦。

    想想,喜欢蔡明亮还真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不能随便和别人说,怕别人嫌你酸;必须无条件地接受一切导演的个人喜好,并逐渐被这些喜好影响,变得也超级爱听老歌,爱看老电影,爱旧家具旧书,懒得上网,懒得看报,新鲜资讯接收严重滞后,被同事嘲笑为奥特曼。并成天牢骚满腹意见多多。

    但又没办法不喜欢他,谁叫他那么偏执,那么固执,坚持做着一个人的抵抗。上班路上,沙丁鱼罐头般的车厢里,永无止境地工作里,装孙子拍马屁时,想到自己喜欢的导演这么牛B地坚守着自己的理想,仿佛自己也顺势牛B起来。这年头能牛B的机会不多,所以要好好珍惜好好把握!
    【详细】
    33141171
  • cosmicjoker
    2010/5/31 21:01:04
    还好这世上还有法国人
    《脸》看完好几天了,但每当想起影片中的某些画面依然会莫名的激动,似乎就是他拿着一把刀在我的身体上镌刻,呃,我为什么会那么喜欢蔡明亮呢——这个将人生所有的痛苦放在祭坛上任自己肆意妄为的狂人。我很意外他会那样喜欢特吕弗(我原以为他更靠近帕索里尼或法斯宾德),特吕弗是将Jean-Pierre Léaud 越拍越轻的,而他却将小康越拍越沉重,他仿佛始终在寻找一个生命的缺口,然后不断地用死亡,虚无,孤独,情
    《脸》看完好几天了,但每当想起影片中的某些画面依然会莫名的激动,似乎就是他拿着一把刀在我的身体上镌刻,呃,我为什么会那么喜欢蔡明亮呢——这个将人生所有的痛苦放在祭坛上任自己肆意妄为的狂人。我很意外他会那样喜欢特吕弗(我原以为他更靠近帕索里尼或法斯宾德),特吕弗是将Jean-Pierre Léaud 越拍越轻的,而他却将小康越拍越沉重,他仿佛始终在寻找一个生命的缺口,然后不断地用死亡,虚无,孤独,情欲,梦去堵塞,但又永远让你相信这一切的背后存在着美好与光亮,这是一种多么伤感的信念啊。难怪他是一个怀旧的人,总惦记着把你引向逝去的那片时光。

    也许法国电影里总有着那种挥之不去的怀旧气味,那种在优雅的调调里吹出人生荒诞与寂寥的特性吸引了蔡明亮。我相信法国人是世界上最具艺术嗅觉度的民族,你能想象作为第一部罗浮宫的典藏电影(真是蔡导的无上荣誉啊),法国人会给艺术家提供如此自由的自我表达与创作环境,这在我们这里简直是天方夜谭,难怪法兰西土壤会培育出戈达尔,布列松这样坚忍执拗到骨子里了的倔驴,不由得想起伍迪艾伦的一句台词:“还好这世上还有法国人看我的电影”我从不把这句当成讽刺揶揄之词。

    《脸》无疑会遭到更多的谩骂,误解与漠视,让讨厌蔡明亮的人更讨厌他甚至让原本喜欢他的一部分人困惑地转过头去,但我相信它是一部超越时代的作品,像罗浮宫许多名画也许在当时乏人问津,却一直流传不息。

    还好这世上还有蔡明亮的电影。
    【详细】
    3304626
  • cosmicjoker
    2010/5/30 2:13:49
    走向深处的《脸》 —— 无与伦比!
    毫无疑问的,《脸》是蔡明亮最晦涩最自我沉溺的一次表达,是之前《黑眼圈》延续,是他所有电影的延续更是总结,终于他所有电影汇聚成了一条宛如幽暗梦境的人生长河。死亡,虚无,爱,岁月,救赎轮回的闪现,只是这一次他走向了更远的深处,仿佛在心灵的彼岸眺望自己。《脸》美的令人窒息,也破碎的令人震惊,当最后那个他与小康在广场上召唤迷失小鹿的场景出现时,我竟一时感动的彻夜难寐。

    蔡明亮在访谈时说《脸》
    毫无疑问的,《脸》是蔡明亮最晦涩最自我沉溺的一次表达,是之前《黑眼圈》延续,是他所有电影的延续更是总结,终于他所有电影汇聚成了一条宛如幽暗梦境的人生长河。死亡,虚无,爱,岁月,救赎轮回的闪现,只是这一次他走向了更远的深处,仿佛在心灵的彼岸眺望自己。《脸》美的令人窒息,也破碎的令人震惊,当最后那个他与小康在广场上召唤迷失小鹿的场景出现时,我竟一时感动的彻夜难寐。

    蔡明亮在访谈时说《脸》让他变得更有力量了,是的,这是他最充沛的一次倾诉,是潜入罗浮宫地底迷宫的艺术探险也是潜入自己灵魂世界的诗性独白。甚至感觉超过了我心目中永远的No1《你那边几点》,我很好奇《脸》之后的蔡导将走向何方?因为这是一个将自己一次次袒露的那样残酷的人。
    【详细】
    3301321
  • 吴昊昊
    2010/3/30 14:51:14
    我的脸是你的屁股
    直到最后,我才知道你已经老去,并让我不确定的死去。
    你的脸上充满皱纹,像是老树皮。
    我羞愧于你的脸,我看到我生命中的遗憾,未成展露的屁股。

    Jean-Pierre Léaud 我最爱的男演员,你已经老了。
    戈达尔影片中那个絮絮叨叨爱说话的男孩,你像极了我,是一个王。
    听说你的精神状态不佳。
    本来,我还想用你当我的年轻的男演员。
    蔡明亮,谢谢鹿特丹你
    直到最后,我才知道你已经老去,并让我不确定的死去。
    你的脸上充满皱纹,像是老树皮。
    我羞愧于你的脸,我看到我生命中的遗憾,未成展露的屁股。

    Jean-Pierre Léaud 我最爱的男演员,你已经老了。
    戈达尔影片中那个絮絮叨叨爱说话的男孩,你像极了我,是一个王。
    听说你的精神状态不佳。
    本来,我还想用你当我的年轻的男演员。
    蔡明亮,谢谢鹿特丹你的拥抱。
    kun
    【详细】
    3130211
  • 飞子
    2009/5/28 21:57:57
    你看你看蔡明亮的《脸》
    有多少人真的懂得蔡明亮?在看他的电影的时候有多少人是冲着其中的情欲戏去的?不言自明,但是蔡明亮就是凭着他这股文艺范儿以及他的小康,长期吸引着文艺粉丝们,也是用它们来到了文艺的法国戛纳。当我们看完了《天边一朵云》惊异的说不出话来的时候,是法国观众在为他鼓掌。他说他的电影更加接近欧洲电影,这是真的。

    更多评论在这里有多少人真的懂得蔡明亮?在看他的电影的时候有多少人是冲着其中的情欲戏去的?不言自明,但是蔡明亮就是凭着他这股文艺范儿以及他的小康,长期吸引着文艺粉丝们,也是用它们来到了文艺的法国戛纳。当我们看完了《天边一朵云》惊异的说不出话来的时候,是法国观众在为他鼓掌。他说他的电影更加接近欧洲电影,这是真的。

    更多评论在这里
    http://www.gala-china.com/node_9086/node_137804/139557
    【详细】
  • 2044317
  • 大灰狼
    2009/5/8 23:24:44
    62届戛纳电影节入围作品:《脸》(Face)
        戛纳影展在4月23日公布了入围片单,台湾导演蔡明亮的新片《脸》(Face)顺利入围主竞赛单元,将与李安、娄烨、杜琪峰等华人导演一起角逐金棕榈大奖。该片由法国卢浮宫出资邀请拍摄,汇集了欧洲名模蕾蒂莎?卡斯塔以及老牌法国演员芳妮?亚当、让?皮埃尔?利奥德等人,整体预算高达450万欧元,是蔡明亮有史以来投资最高的一部作品。

     &nb
        戛纳影展在4月23日公布了入围片单,台湾导演蔡明亮的新片《脸》(Face)顺利入围主竞赛单元,将与李安、娄烨、杜琪峰等华人导演一起角逐金棕榈大奖。该片由法国卢浮宫出资邀请拍摄,汇集了欧洲名模蕾蒂莎?卡斯塔以及老牌法国演员芳妮?亚当、让?皮埃尔?利奥德等人,整体预算高达450万欧元,是蔡明亮有史以来投资最高的一部作品。

        该片构想源于著名画师达?芬奇的名作《施洗约翰》,这幅藏于卢浮宫的名画取材自基督教的《圣经》中布道者圣约翰为耶稣洗礼的故事。影片情节大致与现实雷同,讲述台湾导演李康生在卢浮宫拍摄影片,中间却屡屡出现状况,致使影片主创在现实和剧情之间混淆了彼此,并造成了荒诞的后果。其中穿插的歌舞场面和情欲戏自然是影片最大的亮点,蕾蒂莎?卡斯塔以古典造型亮相,演绎《圣经》之中著名的“莎乐美七层纱舞”;扮演片中导演的李康生更是与法国演员马修?阿马立克上演了一场10分钟的同性情欲戏,创下了蔡明亮电影中一镜到底的最长记录。

        戛纳影后张曼玉原本是导演蔡明亮钦点的女主角,后来因故无缘合作,主演便敲定了法国名模蕾蒂莎?卡斯塔,她曾在法国ELLE杂志上登载大篇幅的全裸照片,也曾出演王家卫的香水广告片《美人计》。在影片《脸》(Face)中,蕾蒂莎?卡斯塔扮演希律国的公主莎乐美,让?皮埃尔?利奥德和芳妮?亚当则扮演片中的国王、王后。《莎乐美》曾经被英国戏剧家王尔德改编为剧本,描述希律国公主爱上圣徒约翰,求爱不成而又心生怨恨,煽动国王将其处决的故事,莎乐美的“七层纱舞”一直是戏剧界津津乐道的经典,同时也被认为是现代脱衣舞的起源。与以往的歌剧相比,蕾蒂莎?卡斯塔演绎的莎乐美则充满了一定的现代感,舞蹈部分在一个零下五度的冰库里拍摄,让演出人员在低温下受尽了折磨。

        《脸》(Face)是蔡明亮在法国拍摄的第二部戏,与前作《你那边几点》一样,影片之中仍旧散发着致敬法国新浪潮大师弗朗索瓦?特吕弗的气息。参加本片演出的让?皮埃尔?利奥德便是特吕弗名作《四百下》(The 400 Blows)里的安托万,另一位演员让娜?莫罗同样参与了多部新浪潮作品的演出。值得一提的是扮演希律王后的芳妮?亚当正是弗朗索瓦?特吕弗的第二任妻子,早年出演《隔墙花》而成名,近些年也在观众比较熟悉的《云上的日子》、《八美图》等电影里有过亮相。

       影片杀青之后,蔡明亮面对媒体坦陈这部影片“对我来说整个过程是一种脱胎换骨的洗炼”。本片也是卢浮宫第一部典藏的电影作品,从初期筹备、拍摄过程、后期制作都相当引人关注,在影片的艺术表现上,蔡明亮声称要以佛教的教义去重新诠释圣经的故事,并以此展现卢浮宫充满自由挑战的精神。影片将于一周后在法国戛纳公映。

        导演:蔡明亮

        主演:李康生、蕾蒂莎?卡斯塔、芳妮?亚当、让?皮埃尔?利奥德、让娜?莫罗

        导演相关简介:

        蔡明亮于1957年出生于马来西亚,是台湾著名编剧、导演、监制,创作领域横跨电影、电视、儿童节目、纪录片、戏剧等各个方面。他于上世纪90年代异军突起,成为举世瞩目的新生代导演,而他的作品更是以绝望、孤独、都市异化的忧郁沉思,精确的描绘到当代台湾人的精神世界,创造出独具一帜的蔡氏电影风格,成为“台湾新电影二代”之中的领军人物,盛名享誉国际影坛。

        蔡明亮的家庭以做面为生,他自幼在阿公、阿婆的引领下观看了多部“邵氏”和“国泰”的电影,其中尤其以武侠片和时装歌舞片对他影响最大。1977年蔡明亮赴台考入中国文化学院戏剧系,师从赴美归来的著名女导演王小棣,学习了大量电影艺术、技术知识。蔡明亮在大学期间撰写舞台剧脚本及多部单元剧,受到业内关注,后由中影厂长徐立功申请辅导金拍摄个人第一部作品《青少年哪吒》,从此开始跻身国际影展,囊获了两次柏林电影节银熊奖(《河流》1995、《天边一朵云》2004)、一次戛纳电影节费比西奖(《洞》1998)、一次威尼斯金狮大奖(《爱情万岁》1994),是欧洲红毯上不折不扣的“常胜将军”。

        蔡明亮与侯孝贤、杨德昌并称台湾三大导演,个人风格却近乎迥异,蔡明亮电影执着于反映农村过度到城市的后工业时代里社会价值的变异以及家庭生活的瓦解,青年人漂浮于都市里成为孤寂的个体,游走在家庭和社会的边缘。从《青少年哪吒》到《黑眼圈》,这些电影都显示出蔡明亮对台湾社会旁观者般的敏感,它们大多采用实景拍摄,没有过多的故事冲突,也没有多余的台词,而仅靠影像语言表达丰富的内蕴。情欲和畸恋是蔡明亮对现代人精神空虚的一种注解方式,具体表现涉及乱伦与同性恋,但终究要回归于“有性无爱、灵肉分离”的荒诞结局。在手法上,蔡明亮大多立足于简约的白描,多用令人窒息的长镜头,节奏很慢,人物的动作也很缓慢,却能呈现出一种封闭空间下的张力系统。

        台湾电影衰落的90年代,本土导演失去了自己的市场,走“窄门”(海外影展)也成为他们唯一的选择。蔡明亮的电影独树一帜,极具风格化的电影语言让欧洲各大影展的评委们深深触动,蔡明亮的国际影响力也一度盖过自己的前辈侯孝贤、杨德昌,成为全台湾最顶尖的电影导演之一。与此同时的蔡明亮也注重培养新人,一直在他电影中担纲主演的李康生也从2003年开始相继独立执导了《不见》、《帮帮我,爱神》等影片,这些电影让李康生扬名国际,成为新电影四代中的佼佼者。

        他的电影大多成本不高,但都能成为精品,取得不错的社会反响和舆论口碑。目前的台湾电影依旧不景气,每年仅有十余部的产量,唯一还在苦撑的似乎就是类似蔡明亮的这些独立的电影工作者,他们找到了自己擅长的制作方式,建立起自己独有的风格,因此得到了业内的普遍肯定,也延续了自己的生存法则。蔡明亮在2006年宣布与金马奖决裂,立足主打欧洲的战略,然而他的上一部作品《黑眼圈》却令人失望的在威尼斯铩羽而回。

        蔡明亮与戛纳

        蔡明亮是台湾电影界少有的几个“不为投资犯愁”的导演,自他扬名国际之后,吸引了来自法国的制作资金,使蔡明亮的投片目光渐渐由柏林、威尼斯转向了戛纳。1998年蔡明亮携自己的电影《洞》参加51届戛纳影展,最终荣获了影评人费比西奖,影片探讨了末世情结下人物被隔离的一种挣扎与无奈,呈现出都市人流动的欲望、无处归落的浮游。

        2001年蔡明亮的作品《你那边几点》成为一个横跨台北、巴黎的“双城故事”,导演借助陈湘琪、李康生两位主角的去向扯出两条看似平行、实则交合的叙事线。李康生把所有看得见的钟表都倒回了7小时,那既是巴黎的时间,又强调了一种希望“时光倒流”的意念,至于影片中出现的《四百下》(The 400 Blows)的段落,则无疑是个人对弗朗索瓦?特吕弗的一次致敬。影片参加了当年的戛纳电影节,获得最佳技术奖录音项目(杜笃之)。

        2007年戛纳影展邀约了许多电影导演拍摄五分钟的短片,入围的华人导演有张艺谋、陈凯歌、王家卫、侯孝贤和蔡明亮五位,其中蔡明亮导演的一段叫《是梦》,描绘了自己孩提时代跟随阿婆在戏院看电影的情形,由李康生、诺曼、蔡宝珠等人担纲出演,李康生的侄子小奕扮演了童年的蔡明亮,呈现一种浓厚的怀旧味道。

        2009年戛纳电影节蔡明亮依靠《脸》(Face)再度入围主竞赛单元,这是他第四次参加戛纳电影节,也是他第三次入围影展的竞赛单元。该片由法国投资,于法国摄制,早早就吊起了当地影评人的胃口,戛纳选片组更是在影片初剪之时便强烈要求“观摩”,足见主办方和当地媒体对于本片的强烈兴趣。

        《脸》(Face)与金棕榈奖的可能性

        如果我们细数一下历届戛纳的获奖名单,我们会发现真正的大师电影于1998年(安哲罗普洛斯的《永恒的一天》)之后便不再是影展的主角,原因之一是欧洲大师的制作周期延长、产量下降,新一辈的青年电影人层出不穷;原因之二则是戛纳电影节越来越注重商业化的运作,开始了若有若无的妥协,主要表现在展映好莱坞电影、邀请著名影星担任评委。与此同时美国电影在欧洲的影响与日俱增,抢夺的正是泛亚洲的那块蛋糕,戛纳电影节的“美国化”倾向更是其中最严重的,2006年的影展便是以朗?霍华德的《达芬奇密码》作为开幕影片,2003年和2004年的金棕榈大奖则是授予了格斯?范?桑特的《大象》以及迈克尔?摩尔的《华氏911》两部美国电影。

        蔡明亮在之前接受访谈时谈起这一现象,他表示“影展已经成为做买卖、做生意的地方,非常现实,而且无比残酷”。在他眼中,大牌明星担任评委会主席是一件“很不可思议的事情”,不巧的是本届戛纳影展的评审团主席正是法国女星伊莎贝尔?于佩尔,评审团之内还有美国演员詹姆斯?格雷、女演员罗宾?赖特?佩恩、以及台湾女星舒淇,她们在如何看待各种“非主流”电影的态度上仍然很难想象。不过对蔡明亮的新片来说,题材过敏应该不会招致伊莎贝尔?于佩尔的反感,而这位当年凭借情色片《钢琴教师》斩获戛纳影后的女明星也在不同场合表达了自己对《脸》(Face)的兴趣,评委之一的舒淇也是出演过情色片无数,加上不折不扣的“台湾同胞”的身份,应该会给蔡明亮投上一张人情票。

        从最近十年的大奖走势来看,蔡明亮新片的题材仍然占不到任何优势,得将影片里无论是拉斯?冯?特里尔的《黑暗中的舞者》、南尼?莫莱蒂的《儿子的房间》、达内兄弟的《孩子》、格斯?范?桑特的《大象》、克里斯蒂安?蒙吉的《四月三周两天》都立足于反映时下的社会问题,另外几部得奖片如《风吹稻浪》、《钢琴师》、《华氏911》都具有恢弘的历史感,在某种程度上戛纳授奖的第一条潜规则还是“社会意义”,而且这种社会意义的表达更趋于“写实化”,这对蔡明亮极具风格化的新作尤为不利。事实上戛纳影展也从来没有太过看重蔡明亮电影,1998年的《洞》就未曾进入主竞赛单元,2001年的《你那边几点》也仅仅是得到了一个技术奖。

        《脸》(Face)这部电影里出现不少的歌舞、情欲场面,看似是个噱头,实际上很难与观众的思维方式相对口。而蔡明亮的电影一贯吝惜台词、情节晦涩、剧情薄弱,国外观众、影评人能看懂的可能性也是微乎其微,去年威尼斯影展放映蔡明亮监制的《帮帮我,爱神》就遭遇了大量观众退场的囧境,其退场率仅仅低于侯麦的电影《男神与女神的爱情故事》,证明欧洲观众对这类题材并不感冒。对于这部电影来说,芳妮?亚当、让?皮埃尔?利奥德、让娜?莫罗等本土老人的倾力加盟或许会得到当地观众的好感,不过好感并不能换来选票,本片在金棕榈大奖的争夺战中仍然不具备太多优势。文/灰狼
    【详细】
    20174888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