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46660
  • 张熊熊
    2019/8/12 23:55:30
    一帧一帧播放的人生,能持续得更久一点吗?

    电影分为两种,一种是观众向的电影,它们或是有架构精巧的剧本,或是有独树一帜的镜头,或是有各种各样能够刺激肾上腺素分泌的劲爆桥段,这些电影像一个个包装得五颜六色的礼物盒子,我们逐个捧在手上摇一摇,迫不及待的想要拆开,去接受幻想世界的馈赠。另一种电影是作者向的,创作者手握着“果”的线团,回溯时间的河流,从回忆里或是童年时代,去追寻潜藏在其中的“因”,而这些线团在舒展的同时也会和观

    电影分为两种,一种是观众向的电影,它们或是有架构精巧的剧本,或是有独树一帜的镜头,或是有各种各样能够刺激肾上腺素分泌的劲爆桥段,这些电影像一个个包装得五颜六色的礼物盒子,我们逐个捧在手上摇一摇,迫不及待的想要拆开,去接受幻想世界的馈赠。另一种电影是作者向的,创作者手握着“果”的线团,回溯时间的河流,从回忆里或是童年时代,去追寻潜藏在其中的“因”,而这些线团在舒展的同时也会和观众的脑神经发生共振,当某些画面和保存在大脑皮质里的回忆重叠时,就是时光隧道打开的时刻。

    同样的,影评也分为两种。一种献给导演和电影,我们分析,我们解剖,我们动用所有理性思维给角色的行为找到相符合的逻辑,犹如解一道方程式,力求环环相扣丝丝分明。而另一种,是写给我们自己的。

    《痛苦与荣耀》这部电影,和我的这篇影评,都是后者。

    看到别人写一篇评论,写什么“在雨天的一个傍晚看完了这部电影,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在黑暗里默默的坐了良久”,觉得嗤之以鼻,心想我来看评论,不是想看你写这么多和电影无关的废话的。后来这样的评论越来越少了,更多的,是分析剧情分析导演甚至分析票房分析奖项,加上大量精美截图或是金句,最后来一个骚气的排版,转手就能投稿公众号了。这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开始有一种趋势,评论者各个都像手持放大镜的福尔摩斯,隐藏在繁多的资讯之后,越来越害怕在行文中暴露自己真实的情感。

    以前读过一本影评集,叫《谋杀电影》,那大概是我看过最好看的影评集了。作者写《辛德勒名单》的时候说,他第一次看这部片子的时候就在想,这么深奥牛逼的片子,全世界大概就只有几个人看过吧。它写的这些跟这部电影有关系吗?当然没有,但你就是会觉得,啊对的,这片子给人感觉的牛逼,就是这样一种遗世独立的牛逼。

    我们从小就被教育不要把工作的情绪带回家,不要把家里的情绪带去上班,不要因为自己的情绪影响朋友、恋人,现在我们举一反三,不要把情绪带到影评里,那不是影评,只是业余的观后感。的确,冷静分析永远中立,永远安全,而暴露情绪,则很危险。可是,如果不是为了抒发情绪,我们又为什么要写影评呢?

    说回电影,阿莫多瓦的关键词是什么?这个问题是有标准答案的:女性、奇情、边缘、色彩。在我看来,《痛苦与荣耀》大概是阿莫多瓦拍过的最“朴素”的一部片子了。剧情一句话就能概括,一个年迈的病痛缠身的导演,通过创作了一个自传性质的剧本,回溯了自己年轻时的一段爱情以及部分童年时代的记忆。几乎可以说是没有剧情。影片开头的一段动画很有意思,“骨骼、肌肉、神经,它们共同维持了我们的身体机能,我们之间唯一的联系,就像人们和希腊诸神的联系一样,就是要通过牺牲的方式”,我们如何感受它们的存在?当然是通过疼痛。

    影片中的导演萨尔瓦多,因为身体上诸多的病痛而无法拍电影,但同时,他又是一个将电影看作是人生全部意义的人。他主动去找旧日的朋友求和,但又忍不住在众人面前出他的丑。因为毒品他和旧爱闹掰,如今他却偷偷摸摸在家吸毒。他把自己曾经的爱情故事改写成剧本一遍遍上演,却又坚定的拒绝了旧爱的示好。萨尔瓦多这个角色是非常非常矛盾的,这让我觉得阿莫多瓦是真的把自己的一部分自我投射到了这个角色身上,尽管他说影片里只有20%的成分是基于真实。

    十七岁的时候我在日记本里写下:“衰老能来的再快一点吗”,觉得自己特别牛逼。如今快到中年,我还是常常会想象自己的老年时光,当然这就不牛逼了,那些存在于想象里的光景很令人恐惧。人是不是年纪越大,对于从前的回忆就越清晰。二十一二岁的时候,回忆追溯到小学时代就已经极限了,但最近,记忆的边界开始遭遇突破,幼儿园的事情,还住在家里老房子里的事情,一些场景,一些对话,还有当时的情绪会特别特别清晰的猛然间蹦出来。那么对于老人来说,回忆意味着什么呢,大喜大悲肯定是不会再有了,一切都像是罩在冷冷的玻璃罩里面。所以当萨尔瓦多流着泪看到自己的故事变成话剧上演时,我被触动的点在于,当那些往日已经离你很远很远的时候,当你明知道一切都没有办法再重来的时候,你还是会为了这些不再有意义的事情流泪,这泪水里面,该藏着多少的悔恨啊。

    相比起混沌又模糊的老年,更喜欢影片里童年时代的那一条线。永远的晴空万里,永远的家徒四壁,盛夏的阳光是会把人灼伤的,但灼伤人的除了阳光外,还有年轻强健毫无遮掩却没有半分羞耻感的完美肉体。小时候,一切事情都可以很简单。没有床就睡地上,没东西吃就吃面包夹巧克力,袜子破了,就用针线补起来。你不识字,我来教,我会画画,我就画你。见到了我无法承受的绝美之物,我选择晕倒并且就此变弯。在访谈里阿莫多瓦说,如果只拍现在的这一部分,那么整部电影就只有痛苦和绝望了,所以会有童年的这一条线,萨尔瓦多会在每一个意识模糊或是昏厥的时刻让思绪回到童年,也许对于一个不再有未来的人来说,过去就是他的海洛因。

    每一次写东西,我都不知道该怎样结尾,就像生命里的很多次相遇,我都不知道该如何正确的告别, 也许是我不够老,也许是时间不够多。但我觉得已经70岁的阿莫多瓦应该也不知道,他只能在影片的最后一幕中简单粗暴的打破第四面墙,却还是会在杀青的时候因为又一次的割舍不了而流下眼泪。

    104032420
  • 蛮蛮
    2020/4/10 21:12:22
    可能这就是美国人的青春期。

    看老外评价还可以, 可能这就是他们的青春期真实影像,有怀旧感与共鸣。但 对于我来说除了觉得有点酷(比我生活水准高)之外,就没什么了,平平淡淡没做成什么,青春就不过去了,我们跟片中主角一样,曾经有过那么多的想法,有过叛逆,有过疯狂,但最终还是在大人们的关怀与教育下,遵守了底线与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然后现在时不时的还可以回忆一下。哈哈哈哈。。

    看老外评价还可以, 可能这就是他们的青春期真实影像,有怀旧感与共鸣。但 对于我来说除了觉得有点酷(比我生活水准高)之外,就没什么了,平平淡淡没做成什么,青春就不过去了,我们跟片中主角一样,曾经有过那么多的想法,有过叛逆,有过疯狂,但最终还是在大人们的关怀与教育下,遵守了底线与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然后现在时不时的还可以回忆一下。哈哈哈哈。。

    【详细】
    12492177
  • 米噶
    2013/3/5 14:28:13
    杨光的生活离我们太遥远
            本来是对国产影片不感冒的,但是《杨光的快乐生活》是基于电视剧衍生的,又是天津制造,冲着对杨议杨少华的喜爱和对天津影片的支持,还是欣赏了一下这部大才子韩兆编剧的影片。
        怎么说呢,应该还算是超出预期吧。
       &nbs
            本来是对国产影片不感冒的,但是《杨光的快乐生活》是基于电视剧衍生的,又是天津制造,冲着对杨议杨少华的喜爱和对天津影片的支持,还是欣赏了一下这部大才子韩兆编剧的影片。
        怎么说呢,应该还算是超出预期吧。
        剧情编排其实并没有什么出彩的地方,熟悉阳光快乐生活的朋友应该知道,杨光和条子之间深厚的友情,是比任何感情都要强烈的一种依靠。
        但是情节跳跃性真是太大了,看的时候一直在想,如果是一个外地朋友,没有看过电视剧版的《杨光的快乐生活》,能看明白这部影片的内容吗?
        电视剧里还算是比较贴近生活,电影的剧情就有点与现实脱节了,有点不像讲述老百姓身边故事的杨光了。
        如果还有第二部的话,即使小成本,也要更贴近我们的生活吧。
    【详细】
    5800487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