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普罗大众的认知里,小小的下饭菜似乎难登大雅之堂,可最平常的菜式却承载着浓厚的情感。下饭菜,可以是是家乡餐桌上最常见的一道菜。身在异乡城市打拼的年轻人们,最幸福的就是吃上一口家乡的味道,那是对家乡的思念,也是让人更加热爱生活的动力。
纪录片《下饭菜》把镜头对准了寻常市井街巷,对准了普通人家的餐桌。“民以食为天”,在中国,美食
在普罗大众的认知里,小小的下饭菜似乎难登大雅之堂,可最平常的菜式却承载着浓厚的情感。下饭菜,可以是是家乡餐桌上最常见的一道菜。身在异乡城市打拼的年轻人们,最幸福的就是吃上一口家乡的味道,那是对家乡的思念,也是让人更加热爱生活的动力。
纪录片《下饭菜》把镜头对准了寻常市井街巷,对准了普通人家的餐桌。“民以食为天”,在中国,美食的故事就是人的故事,每一道下饭菜都有自己的故事。纪录片以下饭菜作为切入点,深度记录了具有地域特色的生活,通过镜头将风土人情和人文情怀生动地展示给大众。
节目中一次次的“寻味”,同样也是“寻根”的过程,从具有家乡味道的下饭菜,到一家人温馨的生活,再到市井中具有烟火气的日常,让观众更直观地领略到中国丰富的美食地图和民间百态。如此多维度、多方面地展现中国人的美食哲学和地域文化,也更好地呈现了一道家乡下饭菜对每个人的意义,这也是节目最特别和温暖的地方。
每期会呈现两个地方的特色菜,有些是耳熟能详的,比如湖南的农家小炒肉,福建的煎带鱼。
这部以2000年香港为背景的十集单元剧,每一集都有一个主题:单身妈妈,同性恋,婚姻关系,婚外恋,超前消费,炒楼,底层人民生活问题,包括中港两地存在的歧视问题等等,反映的内容很多,今天看来一样不过时。除去每一集的鲜明主题之外,很多细节也十分有趣。
第一集里一夜情意外得子不是什么新鲜梗了,有趣的是邓萃雯扮演的化验员决定做个单身妈妈的动机。虽然她早先和男友分手之后有调侃过,“早知道怀个
这部以2000年香港为背景的十集单元剧,每一集都有一个主题:单身妈妈,同性恋,婚姻关系,婚外恋,超前消费,炒楼,底层人民生活问题,包括中港两地存在的歧视问题等等,反映的内容很多,今天看来一样不过时。除去每一集的鲜明主题之外,很多细节也十分有趣。
第一集里一夜情意外得子不是什么新鲜梗了,有趣的是邓萃雯扮演的化验员决定做个单身妈妈的动机。虽然她早先和男友分手之后有调侃过,“早知道怀个孩子”,但是孩子不是用来套牢男朋友的,因为毕竟“男人会跑,孩子始终是自己的”。不过单身妈妈的剧情真的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时候,她第一反应还是找个“接盘侠”,可见社会固有论调以及对单身母亲的苛责带来的压力还是很难克服的。
不过看见男人靠不住,依旧选择做单身妈妈,还是非常勇敢的。在当前社会生育率每况愈下的情况下,确实也开放了单身女性生育政策,这项政策下生育的女性,又不知道生出多少电视剧一般的故事。
这一集有趣的是,吴启华扮演的飞行员和邓萃雯扮演的化验员,虽然是孩子的亲生父母,但本来处在敌对的状态,二人关系的弥合并不是靠孩子这种血缘关系,而是靠长久的相处和对彼此的责任心。飞行员在家里帮助维护卫生间卫生,谨防孕妇摔倒;化验员在超市也会帮飞行员带啤酒。这让我想起一位豆瓣友邻曾说过“真正的家庭,是靠爱建立起来的,成员间互相关系,互相理解,那么没有法律和血缘联系也可以称之为家庭,而法律和血缘约束下的家庭成员,若是彼此仇恨,那也算不得家庭”。
对家庭关系的观察在第五集里也出现过,吴启华扮演的女婿和薛家燕扮演的母亲建立起深厚的亲子情谊,他对母亲的关心和理解比她的三个亲生子女多很多。母亲的三个子女,反而在母亲生病的时候,没有展现出应有的担当,每个人都是先从自己的利益考虑问题的。这里依靠血缘关系建立起来的家庭反而不如“外人”同母亲建立的联系了。
第五集的主题是母亲的奉献和牺牲,其他的问题一笔带过,不过细想也都是能引人深思的。比如在孩子们长大成人,建立自己的再生家庭或者离家发展的时候,养老的问题应该如何解决。再比如人们对重组家庭的看法,这一集的台词“这个世界真是不公平,男人娶前后取很多老婆就没有什么问题,女人再嫁就会被指指点点”可以说是振聋发聩了,2000年提出的已经存在了几百上千年的问题,如今2019年了,还是没什么变化。
第四集的主题是同性恋,吴启华扮演的学勤在父亲殴打他的同性恋人的时候质问“我们杀人放火了吗”,之后向父亲表明“我知道你在乎别人的看法,我和你不同,我不在意别人的看法,我只在乎你的看法,因为你是我爸爸”。在社会逐渐开放,平权运动愈演愈烈的今天,包括LGBT在内的弱势群体和少数群体,已经能够联合起来抵抗外界的压力,然而最最难抵抗的压力,可能不是社会洪流,毕竟在抵抗社会洪流的时候,是有很多伙伴可以团结的。最难抵抗的,恐怕是来自亲密关系的压力。这种压力不仅在同性恋这个问题上出现,在很多方面都会有反应,比如现在很多女性选择单身或者选择不将就,不仅会被社会称之为“剩女”,还被父母家人不理解,独生女性不需要向空泛的社会解释什么,但是父母可能就不那么好应付了。在这种情况下,父母有没有考虑到,为“为子女好”这种思念,到底应该从子女本身出发,还是应该从固有的社会观念出发呢?
第四集里面,父亲很不解的问儿子的同性恋人“无儿无女不觉得孤单吗”,对方回答“再好的子女,长大也会离开父母的”。现在大多数催婚催孩家庭,反对同性恋,保住生育率的政策,在这两句简单的台词面前,都显得有点苍白。
关于亲子关系,第七集里也有个有趣的细节,不务正业,天天惦记着投机取巧赚钱的昭仁,害爸妈把钱套在了楼市,自己超前消费欠下一大堆卡债,父母知道他死性难改,所以在他借钱应急之际,果断拒绝了。在消费陷阱遍布,各路网络贷款盛行,不少年轻人又超前消费的今天,对父母们来说,还是蛮有启发意义的。真正的爱孩子,应该“为之计深远”,总是有人在后面收烂摊子,不长进的孩子怎么也长不大的。
第七集里的搞笑台词当数吴启华扮演的昭仁被好朋友骂“你英文也不通,中文也不通,以为长得英俊,就很吃得开吗,好吃懒做,游手好闲,你会懂什么,就会踩大便”,真是对外贸协会的暴击;不过结尾处,英俊的昭仁当街拿个大喇叭叫卖文胸都能引来女人们排队围观,长得帅到底是好还是不好,也是蛮有趣的话题。
以上都是第七集的小细节,第七集最值得关注的还是消费问题和投资问题,2000年发生在香港的故事,今天也一样发生在内地。昭仁的父母和永波夫妻,随着大流疯狂投资房产,昭仁也信誓旦旦,“人人都知香港楼市有涨无跌”,结果一众人血本无归。昭仁自己则是“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朝没酒喝凉水”,透支一张又一张信用卡,挥霍无度,在消费陷阱遍布,楼市狂涨的今天看昭仁的故事,还挺讽刺的。
有些观众可能会觉得,电视剧部分台词涉嫌对内地的歧视,我个人觉得倒是敏感了一点。第三集里面,受气包岳父和女婿被岳母和女儿管得死死的,只能在茶餐厅听人吹牛过瘾。有个食客说自己东莞找的“外室”已经被打入冷宫,新欢哈尔滨人,才4000块一个月。话虽不好听,却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现实,不然90年代末和2000年代初,深圳就不会有颇受关注的“二奶村”了。同样是这一集,百货公司工作的女儿,在公司里和同事抢内地客户抢得不可开交,这一细节反应的同样也是现实,逐渐开放的内陆经济实力飞速提升,人们的购买力自然也猛蹿。这两处小细节可以说比较全面的反映了港陆关系,倒不用对反应负面信息的部分过于敏感。毕竟歧视也确确实实存在,能在电视剧里展现出来,也是一种记录。
《刀背藏身》的主角是我熟悉又陌生的春夏,我們常常笑談,曾經五千塊請春夏演了這一週,現在五十萬或者說五百萬也不一定請得到了吧。《踏血尋梅》沒有能夠在大銀幕上看,《刀背藏身》是第一次在大螢幕看春夏,當然是第一次在大螢幕看春夏做主角,她做配角,有看許鞍華的《明月几时有》。在電影鏡頭中,她的確不算「好看」,但是「獨特風格」。
《刀背藏身》相比於《師父》氣質上的確差一截,調色略顯「美圖秀秀
《刀背藏身》的主角是我熟悉又陌生的春夏,我們常常笑談,曾經五千塊請春夏演了這一週,現在五十萬或者說五百萬也不一定請得到了吧。《踏血尋梅》沒有能夠在大銀幕上看,《刀背藏身》是第一次在大螢幕看春夏,當然是第一次在大螢幕看春夏做主角,她做配角,有看許鞍華的《明月几时有》。在電影鏡頭中,她的確不算「好看」,但是「獨特風格」。
《刀背藏身》相比於《師父》氣質上的確差一截,調色略顯「美圖秀秀」的濾鏡之感。配樂和音效也有一些略顯奇怪,譬如,日本士兵喝酒,穿插電子樂。剪輯也不算流暢,甚至偶爾有點「庸俗」,比如許晴洗澡這一場戲。總之,看起來是徐皓峰的電影,但又不像他的電影。整個片子洋溢著一種怪誕的氣氛。難道是喜劇片?
當然,映後座談見到徐皓峰還是開心的事情。
相比于1975年许冠文版《天才与白痴》,1997年葛民辉,许志安,朱茵主演的这部在豆瓣的评分低了0.7分,但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故事。前者是小人物寻梦求财的故事,后者是白痴变天才再变回白痴的故事。
辉仔是一个很有爱心很善良的白痴,妈妈妙莲再嫁移民去夏威夷,并把他托付给街坊照顾。因为意外,辉仔大脑的肿瘤被摘除后,
相比于1975年许冠文版《天才与白痴》,1997年葛民辉,许志安,朱茵主演的这部在豆瓣的评分低了0.7分,但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故事。前者是小人物寻梦求财的故事,后者是白痴变天才再变回白痴的故事。
辉仔是一个很有爱心很善良的白痴,妈妈妙莲再嫁移民去夏威夷,并把他托付给街坊照顾。因为意外,辉仔大脑的肿瘤被摘除后,IQ超高,成为了炙手可热的神算辉,并逐渐迷失自我,变得唯利是图,忘记以前的事情,甚至认为母亲抛弃自己所以怀恨在心。后来,辉仔又变回了白痴,和妈妈相依,幸福生活到老。
本片采用的是常规性的叙事手法,故事情节也非常的清晰明了。
最喜欢的一台词是雯雯质问变了的阿辉“你喜欢以前的你,还是喜欢现在的你”。阿辉说喜欢现在的自己,什么都有(除了恨他妈妈)。雯雯就觉得以前的她更喜欢以前的阿辉,他无忧无虑,陪伴朋友还会哄人开心。现在的他,只会赚钱,眼里没有亲情,也疏远了朋友。如果是现在生活中,你的朋友如果某一程度上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并且距离自己有点远,不说你有没机会劝说他“改邪归正”,至少我觉得应该是让他选择,而不是道德绑架,我希望你变回以前一事无成,快快乐乐的你。
当然影片是宣扬积极正面的观念,而不是我这种中庸短视的想法,庙街的普罗大众,信命又不认命。呢喃街神童小炳,放弃跳大神工作,跑去跳舞;独立抚养白痴儿子多年的妙莲,远嫁夏威夷;白痴辉无意中成为神算辉,这些抓住机会挣破命运牢笼的人,虽然还是回到了原点,但是争取过努力过,最后更懂得珍惜现有的生活。信命的雯雯,最后也决定好好练唱功,好好照顾身边的人。
在阿辉知道自己会变回白痴时,他找到小柄,让小柄不要化成小丑样子,怕自己认不出他,说自己很害怕。这里的哭戏特别自然真实,每个人在提前知道自己将要失去某样珍贵的东西时都是很脆弱的。90年代的港片演技很好啊,妈妈的戏也很好。
世界在变,人也在变,忘但了初心的人会活得开心吗?
你愿意做孤独的天才还是开心的白痴?
1,笑看风云,人只所以快乐,不是得到的多,而是计较的少。2,家里的产业用的有人来继承,生活是枯燥的,就是这样需要一代代人来干。3,对手就是自己,战胜自己就是战胜一切。4,父母和子女,既是盔甲又是软肋。5,人一定要奋斗,不要想着老了靠子女,靠自己才是王道。我很喜欢《早餐中国》这个系列,看了整整两季了,里面不仅有全中国各地特色的一些早餐小吃、美食,还有每个老板后面的人文故事。人间清醒的人是那些努
1,笑看风云,人只所以快乐,不是得到的多,而是计较的少。2,家里的产业用的有人来继承,生活是枯燥的,就是这样需要一代代人来干。3,对手就是自己,战胜自己就是战胜一切。4,父母和子女,既是盔甲又是软肋。5,人一定要奋斗,不要想着老了靠子女,靠自己才是王道。我很喜欢《早餐中国》这个系列,看了整整两季了,里面不仅有全中国各地特色的一些早餐小吃、美食,还有每个老板后面的人文故事。人间清醒的人是那些努力生活、奋斗的人。日子一天天的总得过,活出个自在快乐来,也对得起自己和周围人。亲人和睦、朋友信之、爱人常伴左右,平凡人的幸福其实很简单。
最近比较关注欧洲电影,原因很简单,“厌倦了好莱坞模式”、“厌倦了好莱坞影星”、“厌倦了好莱坞排场”,所以笔者试图换一种口味,找一些德国、意大利、法国的影片,调节一下状态。
今天推荐的是一部德意志出品的电影《Hot Dog 最近比较关注欧洲电影,原因很简单,“厌倦了好莱坞模式”、“厌倦了好莱坞影星”、“厌倦了好莱坞排场”,所以笔者试图换一种口味,找一些德国、意大利、法国的影片,调节一下状态。 今天推荐的是一部德意志出品的电影《Hot Dog》,让我们一起感受一番德国动作、喜剧片的魅力。 德国电影《热狗》 作品类型:动作、喜剧 主要演员:Til Schweiger、Matthias Schweigh?fer 、Anne Sch?fer 故事概述:讲述钢铁直男Luke(被贬的特警)与弱鸡Theo(警署文职人员)一同寻找被绑架的摩尔多瓦总统女儿(Masha),随着事件的深入,他们发现了案件的蹊跷,原来这一切都是Masha自编自导的一出戏,目的是推翻摩尔多瓦政权(自己当上第一把手),太傲娇了 上映时间:2018年1月18日在德国上映 影评第563话《爱之情照》——两个异地恋故事 爱情片《爱之情照》于2月14日情人节在美首映。 本片讲述了母女两代的两个异地恋故事。 影评第563话《爱之情照》——两个异地恋故事 爱情片《爱之情照》于2月14日情人节在美首映。 本片讲述了母女两代的两个异地恋故事。 心疼、哽咽、流泪,一口气看完了十一集,那发生在甘肃乡村的贫穷落后愚昧的事情,我都见证过。90年代的包办婚姻也是真实存在的,我的两个姑姑就是家里太穷了被嫁给了现在的姑父,听说是家里连煤都没有了,奶奶用大姑换了一车蜂窝煤,不然呢,她们也曾有自由恋爱的机会,某个当老师的年轻男子也曾经试图抓住她们的手。妈妈当年被许配给同村一个教书的,但因为想离娘家远点,才嫁给 心疼、哽咽、流泪,一口气看完了十一集,那发生在甘肃乡村的贫穷落后愚昧的事情,我都见证过。90年代的包办婚姻也是真实存在的,我的两个姑姑就是家里太穷了被嫁给了现在的姑父,听说是家里连煤都没有了,奶奶用大姑换了一车蜂窝煤,不然呢,她们也曾有自由恋爱的机会,某个当老师的年轻男子也曾经试图抓住她们的手。妈妈当年被许配给同村一个教书的,但因为想离娘家远点,才嫁给了别村的我的父亲,没有自由恋爱的说法。我曾经以为自己那贫瘠的生活永远不会有人感兴趣,永远就像晚秋时节,我怎么捡都捡不净的麦粒沉入泥土里。当我成年后,在暗黑的夜里走在坑坑洼洼的土路上,遇见那些老婆子们蹒跚着在她们的门口张望时,我也曾想过为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写些文字,但我没有那份能力,直到我读到贾平凹的《秦腔》,这是第一部让我有百分之六十共鸣的小说,那些鸡零狗碎的生活,嘴上老念叨着“破烦”的人们,让我第一次在脑海里复盘出我的乡亲,这部小说更多带着一种现代化过程中乡村无可避免趋于衰落的哀婉,在某种意义上我不敢去面对,因为总想起那在寒冷天一个人蜷缩在土炕的我的外婆,五六个孩子们都进城了,都有无法悉心陪伴的理由,我感到酸涩。今天一个偶然的机会,遇见了这部比《秦腔》更能引起我触动的电视剧(文艺作品),一口气看到十一集,眼睛里一直憋着泪,那被包办的婚姻,复杂的无法用对错说清楚,这让我想起手艺人的外公当年本要举家迁往新疆去过好日子,却因为一个留守的妹子放弃了脱贫的机会,一辈子留在了甘肃的那个很穷很穷的村子,我常常想,如果外公的故事能拍出一部电视剧,也会是很精彩的。这个电视剧呈现的一部分很美,惨烈的或者是暴力的,都让我看到了故乡的影子:那个被人叫“偏脸”的老婆子,不知道何时在哪里死去,她的比茅草还残破的屋子还停留在桥的那边;小学六年每年的冬天都要轮到两次生火,凌晨四点多,妈妈就背着柴火领我到学校生炉子,星星布满了天空,我只想着让妈妈把火生的旺一些,不要半路灭了,我会遭同学的笑话;周五的下午放学很早,我会带着弟弟去自留地里,看妈妈爸爸挖土豆,那大约是童年最幸福的记忆了,即使是盛夏的八月,天气也微凉;七月的时候,妈妈就跟着一群女人去武威一带当麦客,给人割麦子,七八天就能收入五六百块钱,我跟弟弟在家里做着留守儿童,等妈妈回来时,我们已经认不得她了;永远是马铃薯窖在地里,那是最好的伙食,妈妈给我们改善伙食的时候,总是会炒土豆条,弟弟总是请求妈妈给他的米饭碗里多浇一点“水水”(土豆的汁)。得宝一个人去新疆的那段看的钻心的疼,我想起第一次走出大山是上大学的时候,那天,我一个人跟着高中的同学就走了,20多个小时的硬座,我穿着一件灰色的运动裤,白色的针织衫,就莽撞的踏上了东面的土地。后来的四年,都是一个人,我就这样走出了西北的天空。记得很小的时候,一年级,老师问,你的梦想是什么,我说是“博士”,原因是听到父亲他们谈起隔壁村一个男的考了博士,在中科院当院士,都在称赞他的牛逼,我还纳闷博士(“白事”老家念(bo))?是红白喜事的那个白,那红事是不是更牛逼?这就是我幼稚的愚昧的童年的一部分。看到剧里的女性角色,我总是想起我的母亲,当时因为被邻居劝说放羊很好玩就不念书了,外公给买了一群羊,再后来争取到机会去了县城的地毯厂当女工,然后又回来,嫁人,生孩子,她好像始终都没有把握住本该属于她的机会,但她在我心里,是很厉害的人。她受过的苦,不比水花少。电视剧里还有一些方言听来也很是亲切,“没麻达”,“好着尼”,白校长吃饭的碗我小时候也在用,得福家里的墙围子,跟我们家里的一模一样。一时冲动写了这些,可能还会增加吧,这是我的00年代,我很感动。 整部片子充斥着夸张与荒诞 现在看确实觉得难以接受 不过想想2000年左右的时候,大家就吃这一套 不过即使是大家曾经吃的一套,也不能说他就不是烂片,毕竟主创应该还是能分清好坏的 整部片子充斥着夸张与荒诞 现在看确实觉得难以接受 不过想想2000年左右的时候,大家就吃这一套 不过即使是大家曾经吃的一套,也不能说他就不是烂片,毕竟主创应该还是能分清好坏的 如果觉得老电影是拍的爽到就好了的话,也就没有资格骂战国了 所以烂片就是烂片,帅哥美女也拯救不了 对港片没太了解,不过看过的一些也是正常的样子啊! 不想多说了?? 这种人物传记类影片大多类似,讲述主角如何从一个小人物混到和电影里男主说的那句话‘一个电话就能把事情搞定的大人物’一样。从开篇开始,男主各种忍辱负重,妻子的帮助和表弟的同心,被伙伴的欺骗和背叛,直到挖出第一桶金,从而一发不可收拾再到最后的陨落,整体剧本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可惜,导演拍得太快了,整个故事线是比较长的,为了在2小时18分里把故事讲完,导致许多细节都被忽略了,而其中有好几个细节我感觉还 这种人物传记类影片大多类似,讲述主角如何从一个小人物混到和电影里男主说的那句话‘一个电话就能把事情搞定的大人物’一样。从开篇开始,男主各种忍辱负重,妻子的帮助和表弟的同心,被伙伴的欺骗和背叛,直到挖出第一桶金,从而一发不可收拾再到最后的陨落,整体剧本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可惜,导演拍得太快了,整个故事线是比较长的,为了在2小时18分里把故事讲完,导致许多细节都被忽略了,而其中有好几个细节我感觉还是比较重要的,比如一直跟着男主的表弟为什么突然消失了,再出现时成了神经病,甚至还愿意出卖男主,他们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本片出了速度太快之外,另一个缺点就是浪费,好多角色都是一闪而过,没有过多的介绍和铺垫,导致人物苍白,开始和他合作的崔代表,之后他的红颜知己斐斗娜都是,都成了花瓶一样的人物。除了剧情缺陷之外,就是男主的性格不讨喜,搭上斐斗娜之后就无情的抛弃了糟糠之妻,之后对手下和曾经的伙伴都是用完即弃,一心只想着自己。很多人把这部影片和《跛豪》,《雷洛传》,甚至是《教父》拿来比较,此片在其中确实差了许多,如果拍成上下集,慢慢把故事都说清楚,应该会不错的。。 电影前半部分完全就是套路式的叙述,完全尬演啊,无论是动作,还是台词,典型的肥皂喜剧。 后面唯一的出彩,可能就是配乐和故事发散。 电影没有完全停留在所谓的王子和灰姑娘的爱情,能够嵌入了亲情和家庭还有传承,虽然还是略显肤浅,但是陈柏霖算是加分点吧。 作为一部爆米花片也不能要求太多了,迪士尼的这次涉水中国电影,投资不高,应该票房 电影前半部分完全就是套路式的叙述,完全尬演啊,无论是动作,还是台词,典型的肥皂喜剧。 后面唯一的出彩,可能就是配乐和故事发散。 电影没有完全停留在所谓的王子和灰姑娘的爱情,能够嵌入了亲情和家庭还有传承,虽然还是略显肤浅,但是陈柏霖算是加分点吧。 作为一部爆米花片也不能要求太多了,迪士尼的这次涉水中国电影,投资不高,应该票房也难看,但9.9的票价。。。 电影虽然人物都是扁平化,但是我笑了一脸??????,能记住几句台词 你可以给我一个不嫁给天乐的理由吗 你可以给我一个不愿意嫁天乐的理由吗 中央台播的,换台不便强行看了两集。故事有点奇葩,班底不熟悉不过水准有限。看着反正是挺尴尬,男主是实验室的科研单亲爸,女主是港珠澳灯饰行业商界大佬,可能他们谈感情论事业的方式超出了我的认知。有些台词编辑的还行,整体而言根本不具备在央视播出的资格......不推荐年轻人看,有些东西你仔细研究会发现不是太正常和主流。 中央台播的,换台不便强行看了两集。故事有点奇葩,班底不熟悉不过水准有限。看着反正是挺尴尬,男主是实验室的科研单亲爸,女主是港珠澳灯饰行业商界大佬,可能他们谈感情论事业的方式超出了我的认知。有些台词编辑的还行,整体而言根本不具备在央视播出的资格......不推荐年轻人看,有些东西你仔细研究会发现不是太正常和主流。 三个女人,三种悲剧的代表,根源都是印度那种男权至上文化。给五星是因为我挑不出缺点了,很喜欢。这部电影反映的信息很多,一开始个人以为只是单纯反映印度的性文化,但其实关于教育、发展和传宗接代的观念都有涉及,不仅仅是一部解放女权的电影。 ————————剧透分割线———————— 只是有点疑问的是,拉纳对肚皮舞娘的感情到底是真的吗?剧中拉纳说她眼 三个女人,三种悲剧的代表,根源都是印度那种男权至上文化。给五星是因为我挑不出缺点了,很喜欢。这部电影反映的信息很多,一开始个人以为只是单纯反映印度的性文化,但其实关于教育、发展和传宗接代的观念都有涉及,不仅仅是一部解放女权的电影。 ————————剧透分割线———————— 只是有点疑问的是,拉纳对肚皮舞娘的感情到底是真的吗?剧中拉纳说她眼睛很美,她说他是唯一一个不关注于她脖子以下的男人。到这里我以为是真爱了,但后来拉纳却给她钱,说带她去德里重新开始创业(就是做她的皮条客)。所以到底哪个是真的? 我听说“杭州新浪潮”这个说法是在5月初,当时令我有点兴奋。如今终于看到了祝新16年拍的《漫游》,作为土生土长的杭州人尤其感到新鲜有趣。杭州因有山有水而增添不少灵气,片中水的形象十分丰富,带来了温润的氛围。作品的影像质感不错,故事较为隐晦,美院系风格明显。 映后见面时,导演第一句就是“这是一部家庭伦理片,是关于两个家庭的故事。”很多人笑了。因为它更像阿彼察邦的电影,神秘、湿热、魔幻 我听说“杭州新浪潮”这个说法是在5月初,当时令我有点兴奋。如今终于看到了祝新16年拍的《漫游》,作为土生土长的杭州人尤其感到新鲜有趣。杭州因有山有水而增添不少灵气,片中水的形象十分丰富,带来了温润的氛围。作品的影像质感不错,故事较为隐晦,美院系风格明显。 映后见面时,导演第一句就是“这是一部家庭伦理片,是关于两个家庭的故事。”很多人笑了。因为它更像阿彼察邦的电影,神秘、湿热、魔幻,很难用类型片来归类。《地久天长》也是讲述两个家庭的情感纠葛,也是失独,但拍得非常写实,讲究生活的逻辑,开篇就把两家的情感冲突交代清楚了;而《漫游》并不在乎外部生活逻辑,观众必须顺着小女孩的思绪曲曲折折地进行似真似幻的漫游。 首先被开篇第一个电闪雷鸣的远景镜头震到了。接着作品在现实与幻想之间盘旋,一步步暗示,让观众逐渐理清头绪。外部动作缓慢琐碎,内部世界神秘诡谲,用导演的话说就像玩密室逃脱。起先我看到母亲的动作、反应慢得出奇,真的有点不适,直到山洞中另一个叫森林的男孩出现,故事才开始变得有意思起来。许是因为从小女孩的视角出发吧?根据我自身经验理解,在有些青春期的孩子眼里,父母这时开始变得行动迟缓、奇奇怪怪,他们开始对成人世界好奇,会从大人欲言又止的神情中猜测其中暗藏的秘密。 令我感到不足的是,片中大量夹杂小女孩的手写体日记,而且是字幕加旁白,这很不电影化,感觉也并未起到很好的结构作用,显得有点累赘。北京电影学院有一部毕业短片作品叫《明月的暑期日记》,那个作品是日记体的,将现实生活与青春期少女的意识流结合得较好,印象比较深。 导演表示自己的第二部影片会按电影工业标准来制作。导演未来可期,希望能探索出了自己的电影之路。 这集拍的非常好,对于道格在电视上的失态都做了前期铺垫。 先是被门卫拒之门外,他的名字又小又模糊的出现在了女主的名字后面。 然后是没有自己的位置和房间,因为碍事,在后台反复和各种工作人员说着对不起。 紧接着误入女作家 这集拍的非常好,对于道格在电视上的失态都做了前期铺垫。 先是被门卫拒之门外,他的名字又小又模糊的出现在了女主的名字后面。 然后是没有自己的位置和房间,因为碍事,在后台反复和各种工作人员说着对不起。 紧接着误入女作家房间,在女作家的恭维诱导下,开始自大的侃侃而谈。 接着被主持人拉上了台,一个底层出身的小人物,一个即使赚了钱也上不了台面,更不被上流社会认可和尊重的人在聚光灯下,失态了。 按他自己的话说,他就是现实版的美国梦,靠自己从底层混出名堂,可是他懂得那些底层社会下作的刀刀见血的游戏规则,却不懂穿着得体的人们会在谈笑间却已经杀人于无形的行事作风,他迷失在虚伪的恭维下。 这拍的太好了。 但是他有一句话对Joyce说的其实没错,就是“这是我的杂志” 他是出钱出人出力,赌上自己家产的那个人。 他是那个慧眼识英雄,愿意给Joyce机会的人。 当然这主要是因为他敏感的商业触觉,他知道赚女人钱的时代来临了,他也想通过Joyce的学识和书卷气来改变他只能出色 情杂志的现况。 而且杂志具有话题性正是因为采纳了他的建议,放上裸男,如果是严肃的女性崛起杂志不会有那么多人去看。 道格是个精明的商人,他同时赚了男同和女人两方面的钱。 他和Joyce其实是互相成全。 而且他的确是一个好老板,他给了Joyce最大的可行性的发挥空间,并且自己也不计代价,付出了各种努力,所以他在摄像机前虽然失态了,可是并不能算作是和之前剽窃Joyce文章同类的人。 而Joyce的伤心更大程度上来自于那个她崇拜了多年的女性作家。 她的偶像对她的否定和不屑一顾,以及问出的那个其实也是她内心一直困扰纠结的问题,才是让她情绪崩溃的真正原因吧。 但这就是成长,这是Joyce需要经历的成长。 女主的亲姐姐,那个养育着三个孩子的家庭主妇,甚至都要比她坚强和坚定得多。 有时候有思想并不代表真正了解这个世界。 Joyce需要历练,需要磨砺,需要不断的思考自己所坚持的信仰,才能变成真正的斗士。 而她和道格一起经历的出版一本杂志要遇到的种种困难就让她明白了很多事情。 她就已经比那些没经历过真正磨砺还处在喊口号阶段的那些女权主义要成熟多了。 就像她看到意大利黑手党家族里一个家庭主妇用了激将法就控制了丈夫的思想一样,女性也许有其他办法降服男性,不一定非要硬碰硬……她之后也是对道格自大的以为是自己摆平了一切不再争辩,反而顺着对方说。但她不是妥协,而是一种不与傻瓜论长短的态度,所以当她走出去之后,道格马上反应过来了,那种懊悔的表情才有意思……(这其实也是一个对于道格性格的铺垫,自大,喜欢被夸耀) 但其实如果是现实中这种千里马不会一直蛰伏在道格这种小马厩里,他们分道扬镳是迟早的事。但是也许美剧会给他们一个彼此互相成就,互相成长的机会。 按照美剧一贯的套路,之后有一集应该是低潮期,最后一集又让观众燃起希望,期待第二季的来临。 此片完全是受虐倾向病人的作品,善良的人可以当观音菩萨,恶人完全是为了作恶而作恶。而且这个完全是在挑战观众朴素的正义感。我妈看了一遍,媳妇看了一遍,这两遍我光是听下来就自闭了。 心灵如何变态的编剧才能写出这样的剧本,如何仇视劳苦大众的心灵状态,才会胡编乱造出这种欺负老实人,老实人还不会逼急的情节。 希望编剧导演美梦成真,跟田小草的遭遇一模一样,体现出自己的真善美!!!! 此片完全是受虐倾向病人的作品,善良的人可以当观音菩萨,恶人完全是为了作恶而作恶。而且这个完全是在挑战观众朴素的正义感。我妈看了一遍,媳妇看了一遍,这两遍我光是听下来就自闭了。 心灵如何变态的编剧才能写出这样的剧本,如何仇视劳苦大众的心灵状态,才会胡编乱造出这种欺负老实人,老实人还不会逼急的情节。 希望编剧导演美梦成真,跟田小草的遭遇一模一样,体现出自己的真善美!!!!
回想2010年看'原来是美男'时的震撼倾倒,到'玛丽外宿中'时的略乏味,至'爱情雨'只有30年代部分有点意思,及'漂亮男人'看到抓狂,没看完就弃剧.我那时真的觉得很失望,还取消了对张根硕的微薄关注.
但这部剧在我
回想2010年看'原来是美男'时的震撼倾倒,到'玛丽外宿中'时的略乏味,至'爱情雨'只有30年代部分有点意思,及'漂亮男人'看到抓狂,没看完就弃剧.我那时真的觉得很失望,还取消了对张根硕的微薄关注.
但这部剧在我不死心的2年后出现了,我的观剧品位成长了,我可以把'太后'弃剧,而对'大发'穷追不舍.张根硕也终于回来了.当看到访谈中导演说:"我开始对他(张根硕)也有偏见,但是现在我觉得他是真的对表演有欲望.他不怎么宣传自己." 我真的由衷为他开心,能从巅峰沉淀下来,静下心重新开始,这是大发的开始. 这部剧也许注定不会像'原来是美男'一样大红,但是这个剧向张根硕自己和他的鳗鱼们证明了他的独特的存在.我想这一次我会默默地看完整部剧,然后等他2年后服完兵役,再等他出新的剧.等待是张根硕一直在做的,他在等合适的剧本,合适的时机.而我在等张根硕的作品,因为相信他的选择.
我来数数这剧的关系链。土匪爱花红,土匪妹妹爱土匪,花红爱马龙,马龙跟女共党假夫妻,女共党喜欢马龙。花红嫁给了烂赌鬼。烂赌鬼弟弟喜欢花红。
我晕。 从目前1-6集,张嘉译才露几次面?完全路人
还有宣传是骗人的,百度百科上也是骗人的,主角不
我来数数这剧的关系链。土匪爱花红,土匪妹妹爱土匪,花红爱马龙,马龙跟女共党假夫妻,女共党喜欢马龙。花红嫁给了烂赌鬼。烂赌鬼弟弟喜欢花红。
我晕。 从目前1-6集,张嘉译才露几次面?完全路人
还有宣传是骗人的,百度百科上也是骗人的,主角不是张嘉译、是另一个叫陈三炮的土匪角色。张嘉译在里面是客串。
这才是校园青春偶像剧该有的样子,拍出了台式偶像剧清新明晰的即视感,拍出了日系校园剧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剧情:简单合理干净】
故事架构方面,没有什么财大气粗的家事背景,大家
这才是校园青春偶像剧该有的样子,拍出了台式偶像剧清新明晰的即视感,拍出了日系校园剧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剧情:简单合理干净】
故事架构方面,没有什么财大气粗的家事背景,大家都是同一起跑线。竞技体育“更高更快更强”的宗旨、“公平公正公开”的准则,给了这部戏最干净的世界。认真努力、天赋热爱、百折不挠、坚韧不拔,都只为了为了争取胜利,成为最强的那个人。
没有那么多成人世界的潜规则,有的只是单纯的追求梦想、努力奋斗,有的只是亲情呵护,最本真的原动力。不是没有看过体育题材的电视剧,跑不了使暗桩、跑不了兴奋剂,大多是都在选手之间为了争胜,是选手的品德出现污点。而旋风少女里的兴奋剂事件,只是源于一个粉丝不能接受自己偶像的失败这种“爱之深”的过失,戏剧性十足。而选手们本身即使有再多的私人恩怨,他们对比赛的认真是纯粹的,对体育精神是骨子里的尊崇。
剧情方面,有兄弟,有闺蜜,有精神领袖,有剧情小物,这些校园偶像剧的元素都合理出现,贯穿剧情。什么家族世仇、相爱相杀、心计阴谋、你死我活,那些八点档的苦情戏码统统没有,什么车祸世仇失忆血缘之类的狗血的虐梗也没有,水仙基友撕X更是没有。矛盾冲突简单却充分调动了各方人物因素,私生子和疾病的老梗用的纯粹,初原的身世心结和若白的身体问题都是分量十足的虐点,但这两大偶像剧大杀器这一次却是以极其温和的方式出现。
感情线索方面,有霸道追求,有温暖照顾,有苦心栽培,有沉默守护。那白兔一样小心翼翼的懵懂情愫,才是青春期回忆里最动人的部分。你我有多久没有体会过那种小鹿乱撞的无措,屏住呼吸的慌乱;有多久没有看到过绯红的脸,火烧的耳朵,那朵红云正是打动青春期荷尔蒙第一次萌动的导火索。没有浮躁、没有速食、没有一见钟情、没有命中注定,只是比肩并行,长兄如父般的关爱,陪伴才是最长情的告白。
让一个人成长的最好方式,就是让TA勇敢的直面挑战,高标准严要求不护短,给她自信给她勇气,背后的支持和鼓励才是真正的力量。遮风挡雨只能养出温室的花朵,投机取巧也长不出参天大树。
对于如此青春的故事,开放式结局最美。捅破了那一层窗户纸,就框定了人生,他们还太年轻,有无限可能。没有贪心的一次把故事讲完,而是给出了“升级”约战,同时因为若白而手术横在主角面前的巨大变数,给第二季留了足够的吸引力。
【拍摄:分寸拿捏得当】
这部戏是我近年来看到的,尺度把握最好的一部。画面有粉红无香艳,有青涩没腥膻。曾经跟一个日饭聊过,日剧的画面尺度要求相当严格,锁骨以下、膝盖以上部位的裸露基本上是不允许的。韩剧也差不多。反倒是台湾偶像剧的画面尺度近年来越发大胆。《旋风少女》除了开头“偷看帅哥洗澡”的时候用木屋非常技巧的暗示了身体美之外,对画面尺度的拿捏非常“保守”,别说小露香肩了,连领口风光都欠奉,绝不香艳刺激。
一般偶像剧男女主人公谈情说爱所必须的肢体接触,以及“必备”的吻戏床戏,统统没有,最多红着脸拉拉小手,来个鼓励性质的拥抱都能开心好几天,大结局“白兔夫妇”的搂腰靠背已经是放大招了——这在别处就是小儿科。可我偏偏吃这一套啊。
身体接触最多就属“白兔夫妇”,可人家那都是在训练,光明正大,就算有点什么小心思也是各自藏个严实,叫人起了一点旎绮的念头都觉得是冒犯。
画面色彩明丽不妖艳,色调饱满不浓烈。人物造型没有浮夸的妆发,只有简单的日常。除了方家两兄妹因为家庭背景出入装扮明显高级,但也不是名牌满身豪车随便开,都低调得很。更别说道馆的一众是兄弟妹都是清汤素面的道服运动服,不然就牛仔T恤衬衫,唯一扮演活泼角色的女二范晓萤也是走的甜美休闲风,不扎眼,看着就舒服。
台词方面语言流畅,流行热词代入不僵化,基本没有雷句。主角人物金句倒是很有个性。虽说是很言情小说的套路,但胜在恬淡。什么“钢铁侠的心脏”“别人的女朋友,你满意了吧”,若白师兄的经典台词自然是“她不需要知道”,这么直白的台词偏偏就能演出缠绵来。
当然,制作上也不是没有bug。
边拍边播的方式虽然新颖,但国内剧组的掌控度还是不够,剧中不是没有痕迹。外拍场景粗糙小气,剧组始终不敢来真的,一看就出戏了。比赛场地不是正式场地,道馆场景太单一。我不能判断是不是同期收音,但主要演员用了自己的声音这一点很好,可惜演员的台词功力尚属青涩,驾驭声音表情的能力不够,很多地方台词张力不足,力度和节奏上火候拿捏的精准度还要提高。音画相容度还有差距。比如若白发飙的方式选择了疾言厉色,就有些僵硬,以若白的性子,真正发飙的时候可是不会多说的啦。胡亦枫的性格跳脱,声音上倒是没有什么大问题,就是情绪对比弱了些。百草的声音胜在清新,但声音情绪的表现力就还不够。
架空剧情缺少现实对应,显得有些单薄。边拍边播的方式,加上有小说做基础,作者亲自统筹编剧,对于原著里的“点”和“梗”用的比较好,但是在时效话题上的运用就显得不足。开头狗血前期剧情不够紧凑,节奏把握上不够精细。
【播出周期:选好突破口】
《旋风少女》题材特殊未必见得,正能爆棚倒是确凿无误。不仅是故事人物干净,还因为演员干净,没有那么多大腕加盟,没那么多粉丝骂战撕X八卦炒作,没有那么多乌烟瘴气的干扰,纯净的能量自然爆棚。
观众看多了家族企业、社会精英、商业阴谋,政治污点,穿越宫斗,玄幻仙侠,看够了玛丽苏汤姆苏白莲花傻白甜,看腻了霸道总裁屌丝逆袭,看够了大长腿特工戏,突然来这么一发纯爱热血故事,倒是让人想起了《排球女将》《绿水英雄》《灌篮高手》,想起了《流星花园》《花样少年少女》。国剧里终于有一部像样的青春校园偶像剧了,比当初的《一去看流星雨》上了何止一个档次。就像是原著作者的名字“明晓溪”一样,明媚清澈如石上清泉,夏日里的一道清甜的水果沙拉,解暑又消食。
这部戏除了微博话题互动之外似乎也没有什么大的宣传动作,几乎清一色的新面孔,但是瞄准了暑期学生党这个明确定位,利用微博这个最大的开放式互动平台,抓住了观众口味转换的时机。这部戏的收视份额能够以2开头,2.71结尾,期间低潮也在1.7以上,在当日出的剧集中是长胜冠军,算得上黑马。
诚然,《旋风少女》还是有这样那样的bug,不算是大获全胜。但这道夏日清泉不依靠炒作不依靠大牌,就这么干干净净清清淡淡的在暑期档的满汉全席里胜出。能杀出重围,自然是有它的道理。
能够心无旁骛不受干扰的单纯欣赏一个故事,重新体验一把青春期的感觉,近年来的国剧不多见了。我很珍惜,期待来年夏日,继续热血梦想与温馨纯爱。
======================================
首发于”乐扒“app【羡鱼闲语】专栏
比较出名的演员就是李嘉雯,2015年8月,李嘉雯作为女主角参与录制了湖南卫视《快乐大本营》“快乐十八,青春正好”的宣传短片,出演十八年后亭亭玉立的少女,并由此涉足娱乐圈[4] 。同年,李嘉雯首次触电荧幕,出演由高伟伦执导的奇幻爱情网络电影《再见美人鱼》,饰演人鱼公主子萧[2] 。此外,她还出演了青春励志网络电影《我叫陆仁甲》。
比较出名的演员就是李嘉雯,2015年8月,李嘉雯作为女主角参与录制了湖南卫视《快乐大本营》“快乐十八,青春正好”的宣传短片,出演十八年后亭亭玉立的少女,并由此涉足娱乐圈[4] 。同年,李嘉雯首次触电荧幕,出演由高伟伦执导的奇幻爱情网络电影《再见美人鱼》,饰演人鱼公主子萧[2] 。此外,她还出演了青春励志网络电影《我叫陆仁甲》。
《烽火》我之前看过预告片,已经在心里有了预期,因此看片的过程还算愉快。我必须要解释一下的是,这些年我看的好莱坞电影实在太多了,用某些人的话说,我的脑子“已经被门挤扁了”,所以有时候我对《烽火》的感受不能代表少数文艺青年的喜好。
《烽火》毫无疑问是一部具有“闷骚”气质的文艺电影,所以它可以享受到批评的豁免权。即使我用到的某些词看起来有些刻薄,但我决没有批评它的意思。好歹我去电影院花钱买票去看了它,作为一个观众我还能用什么方式表示我的支持呢?
据说《烽火》是在有投资后才写的剧本,之前只是一个故事梗概,因此整个故事在因果链上的连续性是有些问题。基本上,这部电影是由不同的状态场景串联起来的,就故事性而言,本片是很沉闷的。但因为每个场景所具有的那种情绪和气场,这种沉闷和乏味还是有区别的,所以我用“闷骚”来形容。
很明显的一点,就是整个故事是由一个概念生发出来的。据说导演是看到一张老照片后才想出的整个故事,所以整个故事的质感和氛围虽然非常微妙或暧昧,但就人物和故事来说,确实有些单薄。这种人物和故事的单薄,导致了影片整体氛围虽然营造的很好,但缺乏支撑,对普通观众来说可能理解上会有点勉强。
女主角正如我之前看到预告片后的感觉一样,她的表演完全支撑不起故事的诉求,因此显得缺乏说服力。对于一个缺乏明显戏剧冲突的故事,这个女主角缺乏内涵的表演,把所有的暧昧和微妙全部表层化了,那种导演努力营造的氛围被她的出现一扫而光,我想这个女演员应该是没有达到导演的要求的。而和她配戏的张涵予,也没有办法用他的表演经验带动女演员,两人之间的所有对手戏都明显缺少火花。
张涵予在片中的表演只能用“稳健”来形容,也就是说正常发挥,没有失常也没有超常。不是我在《集结号》之后当事后诸葛亮,当年张涵予还在演电视剧《动什么别动感情》的时候,我就很看好他(有两个当经纪人的朋友可以作证,哈哈。)他的状态基本上能达到导演所需要的那种微妙暧昧,但也就这样了,因为电影故事也没给他更多的发挥空间。
除了女主角这个明显的缺陷外,《烽火》作为一部处女作还是值得表扬的。尤其是影片的美术,在质感的营造上处理的非常不错。本片美术也是导演杨树鹏兼任的,据说导演杨树鹏是学油画的,因此很多画面的处理可以用“诗意”来形容。
本片号称“小成本影片”,据说成本是三百万人民币,是用胶片拍摄的。对于一部胶片电影来说,三百万真不算多,甚至是捉襟见肘的,因此在画面质感上肯定会受到影响。虽然我上面表扬了美术,但从整体来说,还是有一种“树小墙新画不古”的感觉。考虑到导演表现出来的意识,这种缺陷就应该和投资额有关系了——美术质感的营造是要花钱的。
另外,导演对于利用声音效果塑造画面外空间的意识也是本片的一个亮点。对于国产影片来说,尤其是低成本影片来说,这种塑造电影空间的意识确实是少见而且值得赞扬的。在军官和小寡妇在城墙上溜达的段落里,画面内只有两人在城墙上溜达,但画面外传来了部队集结和操练的声音,一下就把这个原本很局促的空间给无限延展开,给观众留下了丰富的想像空间。类似的处理手法还有好几处,都能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
八卦一下,杨树鹏导演作为《电影传奇》的前任总导演,我在电影里看到至少两个《电影传奇》栏目的工作人员客串。具体是谁大家自己去看吧。哈哈。
先小心翼翼地声明一下,文艺片应该也是可以讨论故事性的,如果不认可这个基本出发点,下面的部分就可以不用看了。
《烽火》的故事以我的口味来说,是很沉闷的。在零碎的人物状态描述下,串联起整部电影的不是故事不是人物不是视觉不是场面,而是导演的小情怀。我觉得整部电影中最能符合导演这种小情怀的场景,就是教堂里那个教书先生慷慨陈词给大家上爱国主义教育课的段落。那段半文半白的台词实在太过拗口,我只看一遍肯定是记不住的,只有依稀的印象。但那种稀薄的气场还是通过这个段落散发了出来,成为萦绕整部电影的一种味道。
艺术片和商业片的最大区别,我以为就是很多艺术片是不讲逻辑的,也就是我前面说的因果链。商业片会刻意地设计很多冲突和矛盾,然后还要把这些冲突和矛盾都解决掉,目的是营造和引导观众的情绪。而艺术片就相对不太在意这些叙事技巧的使用,因为气场和感觉是不需要用这些技巧来传达的(起码这些导演应该是这么认为的),所以艺术片在故事上很多都是跳跃的,段落的,状态的,它们之间未必有很严格的因果链,但在气质上一定是贯通的。
只是对于这些无法用技巧标准来衡量的艺术手段,最后的效果真的只能是看个人感受了。喜欢就是喜欢,不喜欢就是不喜欢,几乎没有变通的渠道。
具体到《烽火》,整部电影几乎就没有在故事性上花功夫。如果以一般的商业片套路来看这部电影的话,90分钟的《烽火》里讲的所有故事合起来也就是15-20分钟的量。那么多出来的时间花在了哪里?
对于好演员来说,这部电影会是一部很爽的戏,因为大量的时间都花在了状态描述上。而这正是一个好演员趁机飙戏的好机会。但对于一个业余演员来说,例如女主角,她就会很茫然,完全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于是大量的时间里,她走来走去,说话,动作,看着很忙碌,但眼神空洞声音发虚。
相比之下,张涵予就很会抢戏。他的每一个小动作,都应该是经过思考和设计的,所以看起来就很有味道,而且耐得住特写镜头的考验。我不知道这是导演要求的还是他自己设计的,但从女主角的表现来看,我觉得军官这个角色应该是经过张涵予自己的思考和演绎的。
可惜剧本也没给张涵予的角色留什么空间。考虑到张涵予扮演的是一个国民党军官,我不知道审查手续对本片有什么影响,如果以我看到的公映版本而言,这个剧本留给张涵予的空间太少了,主要的戏核都放在了女主角身上,而她的表现又带不动故事和人物的发展,所以张涵予在很大程度上被浪费了。
所以说,对文艺片来说,选对女主角是多么重要啊!哈哈哈~~~
最后提一下,我看的这个版本,可能是洗印问题,有两个段落色温有问题,同一个场景中,上一个镜头还是冷调,下一个镜头就变成暖调了。过了一会儿,又直接变回冷调。这应该不是导演的艺术手法吧?因为实在太象技术故障了。
不明白是周美玲的导功瞬间提升了,还是来自于她新收获的感悟
我想起一位朋友
她最深远的一段感情也是发生在某个女孩子身上
但后来,她因为第三个女孩子转身离开了
而第三个女孩子后来也因为第四个女孩子转投男孩子怀抱了
第三个女孩子为那个女孩自杀过一次
也为后来的男友堕胎一次
而
不明白是周美玲的导功瞬间提升了,还是来自于她新收获的感悟
我想起一位朋友
她最深远的一段感情也是发生在某个女孩子身上
但后来,她因为第三个女孩子转身离开了
而第三个女孩子后来也因为第四个女孩子转投男孩子怀抱了
第三个女孩子为那个女孩自杀过一次
也为后来的男友堕胎一次
而我的朋友从纠缠其中再到一路看着这一切发生发展成为过往,10年就过去了
所以我看《漂浪青春》的时候,感觉重点不在于“同”字,在青春二字
可以调查一下,“拉拉”这个称谓在中国究竟出现于何时,还有T和P
应该不超过10年吧
青春呢,青春在你心目中是多长的时间范畴,又或是到老亦有的心态?
所有同性相吸的人们,大抵青春年少
反之则不然且令人哗然,“所有青春年少的人们,大抵同性相吸”
因此我说,G 和 L们,他们是千姿百态的青春之一
他们的爱情当然亦是千姿百态的爱情之一,这是一般和特殊的问题
这是我第一次在电影中见到,把女同生活表述到老死层面。
而一旦谈及殊途同归的“死亡”,所有人无论国界阶层抑或性取向便没有分别了
爱情是不是地老天荒至死不渝,古往今来有千千万万的正方反方
而中国拉拉们的爱情是否长相厮守不离不弃,的确就处在有待检验的时期
因为,恐怕还甚少有人去到天命之年
无论男女,40岁都绝对还有追逐爱情的精气神儿,也绝对有可能轰轰烈烈
但,50岁、60岁呢?
作为女孩子,你和你的爱人50岁的时候,面对着彼此,依旧可以谈笑风生,依旧可以出入消费场所吃饭唱歌喝酒打台球
60岁的时候,即便只是每天起床后一起吃早餐看报纸然后出门买菜散步赏花晒太阳聊天,依旧可以出双入对,并且浓情蜜意地笑谈20岁时纠结于彼此之间的、如夏花般绚烂的女孩子们
是这样吗?有可能的。我相信有人可以做到。
可能也有一部分人会说,她们将在27岁或是30岁自杀升天
我有时会想象自己面颊凹陷、皮肤松弛、头发稀疏花白、身体布满老年斑的样子
其实《漂浪青春》里,不过只有水莲这一幕在讲述老年拉拉的境况
妹狗、竹篙、菁菁,她们这些角色就和其它所有关于拉拉的影视作品一样
无非是being以及will be拉拉的青春年华的女孩子们
在现如今,这样的女孩子浩如烟海,还有更庞大的队伍处在不确定的中间地带
可是,会不会有一个“将来完成时”的时间点,这些女孩子终究与旁人无异,只是在她们自己心里,回想过往的青春时,她们会用上一个过去式的“was”。
我说的是现实,而不是电影。
电影里,只有水莲这个老年角色让我们有机会看到从一而终
即便如此,我们看到她从一而终的同时,也必须看到她的爱人先行一步
这是命运之不可控的部分,又或者,是导演无法找到一个可以饰演老年T的人
又或者,当T活到老年,皆不似T?
我们也可以说阿彦也代表了从一而终的G
但与此同时,也不得不看到她那位爱人先生的背叛行径
且,若非把这一切比对现实,艾滋成为某种意义上的代价
若非把这一切比对现实,一位老年痴呆的L和一位被劈腿且患上艾滋的G,因曾经假结婚,而携手陌路……这结局如鲠在喉
人都是这么矛盾和不纯粹的,我、你、周美玲皆是如此
自己是自己最熟悉的陌生人,周美玲清醒之中,也一定有着困惑
她鼓励青春的纵情,同时也用苍老来恐吓我们
放浪形骸或是洁身自好,飞蛾扑火或是谨小慎微,青春再如何千变万化都有意义、都不枉此生、都无需遗憾、都不该怨恨,都是漂亮的一笔
漂浪青春,随波逐流
只是那随过的波、逐过的流,即便绵延至死,也终将是心底的海,只供自己澎湃。
阿瞳和阿陆之间的感觉,是浪漫的一见钟情,换成我自己的说法,就是“一眼定一生”。他们说:“我好象找你很久了。”就是这种感觉,有几个女人不喜欢?
阿瞳开始打拳,我想着他的结局,自己找理由宽慰自己:“这样的生活用死亡来结束,应该是一个解脱,没有了肉体的束缚,他会更开心的……
阿瞳和阿陆之间的感觉,是浪漫的一见钟情,换成我自己的说法,就是“一眼定一生”。他们说:“我好象找你很久了。”就是这种感觉,有几个女人不喜欢?
阿瞳开始打拳,我想着他的结局,自己找理由宽慰自己:“这样的生活用死亡来结束,应该是一个解脱,没有了肉体的束缚,他会更开心的……
如果真的是这样,我想,就算是自己给自己的宽慰,也是可以有点用处的,可是……不是如我预期中一样。阿瞳死的当天晚上,他跟阿陆一起吃饭,跟她说:“我想,这应该是最后一场了,因为我破坏了他们的规矩……”走之前,他跟阿陆说:“等我回来,明天是我的生日……”
我的心开始痛,不是一丝丝的痛,是被撕裂一般的痛,为什么最残酷的结局之前都有这样一个温情美好的前奏?为什么总要是这样强烈的一种反差?是不是没有天堂的美好,就不能体会到地狱的残酷?
阿陆不知道这是她见阿瞳的最后一面,不知道她永远等不回自己最爱的人了,可是我知道,所以她还没有痛,我已经开始痛。作为一个观者,这是情理之中的,可是……我觉得不公平!或者说我觉得残忍!我宁愿自己也是剧中的人,我宁愿自己迟一些知道少一些痛!
阿瞳竭尽全力,将高大的黑人拳手阿里安击倒,比赛本来应该到此为止,可是这场比赛根本不是以谁倒地为结果,而是以死为结果的。他坏了他们的规矩,他们又怎么肯放过他?
那个阿柱的一枪,打断了阿瞳右肩上的韧带,所以,他不能用右手出重拳,这次比赛中,为了击倒对手,他不得已出了拳。拳出的同时,对手倒下,他的肩头有血泉一样的喷出,而左手同样重伤。他胜了,可是他再也没有还手的力量。倒下的黑人拳手再次站起,开始残酷的反攻,带着幸灾乐祸的轻蔑与得意……我看到阿瞳尽力反击,手不能用,他用头,可是……终究是不行的了……
可是更痛的还在后面,那些人不允许人为他收尸,将他的尸扔下山坡,扔到河中……被叫来的阿陆不哭不叫不闹,傻了一样的发呆……
我一早就已经说过的,失去最爱的人已经不是痛,而是一种绝望!我一向不够坚强,所以如果是那样,我能做的也只是徇情的姿势……只能是……连大雁都懂得“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的孤寂与悲哀,作为万物之灵的人又怎么能泰然安然的承受呢?
茫茫夜色中,阿陆向着大海嘶喊:“阿瞳,我真的想跟你一起死啊……”
那一夜夜的缠绵,那四目相对的火热的激情,那一眼定下的缘分,还有那塞满了冰箱的鲜花……这一切的一切,是昔日的美好,却是今日断肠的刀!
可是我不明白的是,就是这样的一份感情,为什么可以在这样短的时间被就被冲出了一条空隙,阿陆的心里怎么就可以再有了另一个人呢?尽管那个人是阿瞳的亲弟弟……
当然,就商业电影而言,《断头谷》的氛围以及视角特效是完全没有问题的,整体阴暗的
当然,就商业电影而言,《断头谷》的氛围以及视角特效是完全没有问题的,整体阴暗的色调,诡异的人头,奇妙的断头骑士及树墓,这些都让观众接受并赞赏。但故事上,此作还是不尽人意。
忘了是谁说过,商业电影就必须在前15分钟紧紧抓住观众的心,吸引观众一直看下去。所以对于片头悬念的制造,大师们有各自的做法。如比利怀尔德则喜欢将结果直接抛给关注,再引导观众去偷窥角色堕落的过程及心理。《断头谷》选择的是谜团及感官刺激,因此一开始断头惨案便得以展现,于是情节推动的过程便在于解谜的过程以及惨案的威胁。
一开始德普的人设还是相当不错的,一个对屈打成招感到不认可的新新警察,会怎样改变这个世界呢?这又成为观众一个重要的关注点。但接下来电影的发展让人失望,首先是德普人设的利用率太低,本来结合片头的铺垫,突出德普的非凡才能,再抽丝剥茧解决问题……而现实中崇信科学的主角,一开始就遇到奇幻现象,身上科学工具丝毫无用,推理能力完全没有,关键时期靠灵光一闪及撞大运解决推理问题……这事实上只能证明,真相大白全靠导演指导,这真的是搞笑吗?
其次,德普作为解决问题的人,去了断头谷本该危险重重。结果死的都是别人,威胁重来就没有降临在主角身上。如此操作,观众又怎么会为主角的命运而担心呢?而没有担心和紧张,又何来有跌宕起伏的情节推动呢?到了最后威胁好歹降临到主角头上,这才有了最后关头的高潮。正当观众期待主角如何解决危险时,反派自己出来送死了……反派这智商实在让人无语,前面不解决主角也就算了,好不容易来了高潮,你就不能让主角好好发挥一下吗?一言而蔽之,主角光环太强,没意思。
所以这样一部主角无能,情节无亮点,全场只能看看砍头的商业电影,真是一点意思都没有。唯一吸引观众看下去,只能靠猎奇的感官刺激了。但我觉得蒂姆伯顿应该有更高的追求,最起码你得让主角学会独立自主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