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神黄昏的影评刚解禁时,外网的一致好评勾起了我这个抖森粉及Loki粉的好奇:毕竟从之前放出的诸多预告片来看,导演Taika似乎是在“酝酿大招”;加之诸神黄昏无论是从漫威漫画的角度而言,还是从北欧神话的角度来看,都是非常不错的题材。于是在澳洲上映之后的第二天,急忙赶完due的我便去了电影院。一刷完的时候,我的感想就是:从爆米花电影的角度来讲,它很“爽”,然而在回家的路上,仔细琢磨其中的情节时,
诸神黄昏的影评刚解禁时,外网的一致好评勾起了我这个抖森粉及Loki粉的好奇:毕竟从之前放出的诸多预告片来看,导演Taika似乎是在“酝酿大招”;加之诸神黄昏无论是从漫威漫画的角度而言,还是从北欧神话的角度来看,都是非常不错的题材。于是在澳洲上映之后的第二天,急忙赶完due的我便去了电影院。一刷完的时候,我的感想就是:从爆米花电影的角度来讲,它很“爽”,然而在回家的路上,仔细琢磨其中的情节时,我却发现了几处疑似“不合逻辑”的地方。抱着确认自己想法和想再多看几次某汤盛世美颜(平心而论,导演Taika太懂得市场营销了,短发的Thor赤裸着上身的场景让无数观众在影院屏住呼吸,而Loki的服装设计也很好地满足了广大迷妹:黑西装,以及紧身裤、长靴)的心理,我又刷了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你问我发现了什么?我的回答是:雷神三的确是一部合格的“爽片”,但是其中与一二两部衔接的情节存在逻辑问题;而作为一部超级英雄电影,很显然,它不是仅仅显得“不够严肃”的问题,而是已经彻底放弃了保有超级英雄电影应有的、再多笑点也不应遮掩的严肃内涵。>>> 关于“逻辑”问题的探讨 <<<一、被一笔勾销的“家庭矛盾”Bruce在sakaar星球上对Thor的话某种程度上一针见血地指出了雷神系列电影的终极和本质问题:家庭矛盾。作为个人而言,雷神三部曲中,论剧本的架构、逻辑的严谨程度和人物的塑造,最好的、也是最被低估的就是Kenneth Branagh执导的雷神一——如果还原了雷神一中的删减片段,我相信雷神一的认同度会更高。雷神一中对Odin、Thor、Loki父子三人之间的关系铺垫得非常到位:不论是透过儿时回忆就能窥见的两个王子迥异的性格;或者是在武库里Loki与Odin那场感情饱满、细节丰富的对手戏(我一直觉得Tom Hiddleston在雷神一中的部分表演,是后来的他没有再达到也没有超越的);以及昔日兄弟在最终之战之前的对话与眼神交流。这三个人之间复杂的感情像是剪不断理还乱的线,想要解开它们,必须需要足够合理的理由才行。铺垫充足,逻辑合理,人物塑造立体——这是我不吝给雷神一好评的主要原因。而反观雷神三,这正是这部“合格的爆米花电影”所欠缺的。从雷神一、到复联一、再到雷神二,Odin、Thor与Loki三人之间的感情可谓越来越复杂。从Loki的角度而言,无论是Odin——这个曾经被他拒绝再认作父亲的九界之王,抑或是Thor——笼罩在他身上千年的阴影,他对他们的感情是爱恨交织。正是因为尊敬Odin、渴望Odin的父爱,小王子Loki才会努力用一切方式来证明自己,甚至不惜想出毁灭自己真正的故乡的偏激方式来证明“He is the right king of Asgard”;而对他的兄弟,他也坦诚自己有过嫉妒的心理,甚至想要杀死这个金发的雷神,然而从他千年来对Thor的默默付出(总是为他收拾烂摊子)可以看出,他也是爱着这个哥哥,甚至可能曾经崇拜过他。而这两个曾经于他而言像是太阳一般的存在,一个两次否认了他(彩虹桥上的“No, Loki”以及金宫审判的“Your birth right was to die”),一个无法理解他的偏激行为、一味要求他做回“好人”,曾经他有多想接近他们、多爱他们,他现在对他们的怨恨就有多无法化开。对于Loki在所谓家庭矛盾中受到的创伤,笔者作为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可以拿出大量的理论进行分析论证,因为冗长,这里就不过多赘述的,总而言之:按照前几部作品的铺垫,Loki心中的心结绝非一时半会儿就能解开。那么在诸神黄昏里,Taika是怎么“解开”Loki的心结,化解这复杂的家庭矛盾呢?答案竟然是Odin的几句话?——“No, I failed you (Thor &amp; Loki)” "I love you, my sons."如此如此。所谓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原来也可以用来化解如此复杂的家庭矛盾?我并不要求编剧对人物关系的描写、对人物心理的探究严格符合心理学的规律,但是至少不要如此经不起推敲?是什么让Odin发生了如此转变?是Frigga的死,还是对命运的无奈?雷神二的结尾Odin和Loki又发生了什么,让曾经的众神之父甘愿被他不认可的小儿子送到地球的养老院?——在我看来,这个恶搞丝毫没有顾及两个人在能力值上的差距,也没有考虑过他们操纵的人物是否真的像他们一样只有娱乐化的调侃。对于Asgard这类国度,大概可以类比中世纪的大小王国,君主专制的统治之下,父子君臣关系是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尤其是涉及到王位的阴谋与较量,因此莎剧风格的雷神一很好地营造出了“王国”的氛围,虽然不能完全地体现与亲缘紧密相连的政治较量的复杂,但至少有些许模样。而到雷神三里,对于这导致一切的根本矛盾,竟然用几句话就一笔勾销?非常荒唐,并且不合逻辑,不是吗?二、Loki——剧情的奴隶雷神三上映之前,Tom在一篇采访之中坦言说自己演了Loki六七年,却到现在也搞不清楚Loki想要干什么,他对此的解释是,Loki是一个善变的人。也是因为抱着这样的期待,我去看雷神三,然而刷过四场之后,我终于明白了Tom为什么说“我到现在还没搞懂他到底想干什么”:——剧本之间的衔接出现了问题,人物形象塑造出现了断层,你能搞得清楚他想干什么才怪了。暂且不提在上面所说的家庭矛盾问题,仅仅从Loki夺得王座之后的作为而言,雷神三中的Loki形象便与一、二中的不符。他曾经在雷神一中怒吼“I have never wanted the throne, I just want to be equal”,在二中不甘心对Odin说“It was my birth right”;他曾经在雷神一、复联一与雷神二展现出阴谋、野心与手段;当年雷神二的结尾,多少人因为Loki现出原形,端坐在王座上的模样屏住呼吸,期待这位邪神下一部里的计划,结果第三部上映时,观众看到的竟然是一个贪图享乐、盲目自我崇拜的Loki?自卑与自负是一枚硬币的两面。不可否认渴望认可的Loki在自卑的同时也存在追求崇拜的心理,然而这种渴求、这种扭曲的自卑被过度放大之后,便成了笑料,成为了一尊让人看了尴尬不已的金色雕像。或者,不提他的贪图享乐,让我们探讨一下在雷神三中Loki的行为动机。帮助Thor“拯救Asgard”可以理解,因为他们要面对共同的敌人Hela,他们是同一根线上的蚂蚱;但结尾过分“温情”,被无数锤基党视为“官方发糖/拉灯”的“I'm here”,让人无法理解。是什么让Loki放弃了趁乱从Asgard流窜到他处的机会,待在Thor的身边,还温顺地问他,“Do you think it's a good idea to bring ME back to the Earth”?“他是一个善变的人”不足以成为他做出如此多“改变”的原因。人物性格的改变必须要有合理的理由。在雷神三中,我看不到在过往几部中他曾经展现出来的智谋、野心,看不见他的矛盾、支离破碎——也是让这个角色更加迷人的特质,看不见他的合理动机。我看见的就是一个几乎没有能力的仙宫法师,可以任意被各人耍的团团转,偶尔抖抖包袱,和他的养兄弟卖个腐,顺便贡献一下颜值。如此而已。雷神三中的Loki,已经彻底沦为了剧情的奴隶。>>> 关于“严肃”的探讨 <<<一、超级英雄电影需要多少搞笑和多少严肃?近十多年来,搞笑元素植入漫威超英电影的成功与DC严肃黑暗向电影的屡屡失败,让许多人开始持有这种观点:超级英雄电影不必是完全严肃的,搞笑元素的加入甚至“成就”一部电影,因此,每当有人在影评中提出“某某超英题材的电影搞笑元素过多时”,总有人在下面评论,“嗨,电影嘛,开心就好,想那么多干什么”,“这毕竟就是一部爆米花电影,看得爽不就行了吗?”从什么时候开始,要求超级英雄电影对英雄、对正义进行严肃深刻的探讨,变成了“过高的要求”?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人们像上了瘾一样,无法戒掉超英电影里的搞笑元素,仿佛没有了搞笑元素,一部超英电影就不值一提,就是“无趣的说教电影”。导演Taika在剪辑电影的时候,因为先前声称的90分钟版剪辑观影效果不好,又加入了长达30分钟的笑料,最终有了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版本——然而,仅仅是后加入的笑料就长达30分钟,令人不禁想问,没加入的笑料还有多少,对于一部超级英雄电影而言,如此多的笑点设置,真的能为电影的主题服务吗?任何的影视作品,从本质上而言都是某种观念的体现,这些观念可以是反应社会的,可以是导演的个人哲理,总之,电影一定要言之有物——诸君在此扪心自问,去掉诸神黄昏中所有的笑点,这部电影最终还剩什么?又传达出了什么能站得住脚的深刻想法吗?——没有。Odin影片临近结尾的“Asgard is not a place, it's our people”毫无铺垫,而Thor在Sakaar星球的一系列挣扎与反抗也未从实质上体现出他说的成长;Hela所提到的Odin的过往,那段血腥征战的历史,原本可以拓展成对战争与和平、对王这一形象的探讨,升华延续了三部之久的王位之争问题,最后都随着Asgard的毁灭化为乌有。这并非是说笑料本身具有原罪,而是雷神三的主题已经迷失在一个又一个拥挤而来的笑点之中。每个人都是笑点的承担者,每次要出现激动人心的场面时,一个笑点像鸟屎一样从空中砸落,直直地甩在你的脸上。你懵了一下,最终还是笑了。超英电影最终会在这日益娱乐至死的社会的引导下变成什么?我们是不是已经太久没有严肃地讨论过何为英雄,何为正义,我们是不是已经失去了能够严肃思考的能力?这让我想起我每一次在雷神三时看到Sakaar星球时的想法。在宇宙中活了那么久的Grandmaster,他理应在长久的岁月中沉淀了智慧,即使是作为暴君,他也应当具有一定的深沉,然而也就是他,把Sakkar建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星球:人们在街上狂欢,迷失在艳俗的色彩中;失去自由的战士成为古罗马斗兽场中的玩物,人们陶醉在血腥带来的快乐之中;Grandmaster不在乎更多的东西,他只想看他的冠军的英姿,然后偶尔玩玩DJ。这不正是Neil Postman在娱乐至死中所说的吗?——“有两种方法可以让文化精神枯萎,一种是奥威尔式的——文化成为一个监狱,另一种是赫胥黎式的——文化成为一场滑稽戏。”还有一些想法没整理完,等这几天五六刷完后持续更新>>> 2017/11/6 五刷后补充内容 <<<一、苍白的否认——“雷神式”的讲道理在雷神一中,Thor被Odin剥夺神力放逐到人间的原因之一就是好战、不谙真正的统治之道,包括在其后,Thor否认Loki的理由之一也在于“武力上的统治无法服众,真正的王应当懂得和平与退让”。可以说,在前几部电影的铺垫之下,对于王、对于统治之道的讨论,是雷神系列电影中的核心话题之一。在雷神三的开头,借Hela之口,我们也可以看见两种统治之道(战争还是和平)导致了她与Odin之间无法弥合的间隙。对于自己曾经征战九界、将王国建立在血腥统治、万千人骨之上的历史,“突然醒悟”的Odin选择缄口不言,并囚禁了依然力求征服九界的Hela。在向神兄弟提及长女的时候,Odin对那段国王只字不提,只是模棱两可地传达出“Hela”是一个灾难这样的信息;而通过仙宫壁画所展现出的真实的血腥历史,并未在影片中得到充分的讨论。导演Taika否认这种统治之道的方式便是通过Thor的几句话(“You are just the worst”)否认了这种统治之道,一如Odin在结尾那几句苍白的箴言。选择战争还是选择和平,怎样的统治之道是“正确”的——这两个问题,在某种意义上也与“英雄”、“正义”两个话题息息相关。一个王应当怎样构筑他的国家,怎样算是为他的人民和王国带来福祉,一如一个超级英雄究竟是为谁而战、与谁对抗、出于什么动机与所谓反派对抗一样,从某种意义上不存在真正的对错。不同的选择所反映出来的迥异的价值观的碰撞,是此类题材永恒不变的主题。如同我在前文所提及的,一部电影应当是某个思想的写照,导演当然不必传达出百分百“政治正确”的思想,然而必须要给他所支持的观念提供令人信服的解释。影片中的情节是循循善诱的说理,如此才能在影片结束的时候,让观众突然意识到这一思想(是不是完全接受无妨,但至少要让观众在情节的铺排展开中感受到思想内涵的传播)。对于统治之道的问题,雷神三只用了寥寥几句台词和过于平面化的镜头来展示对Hela的信念的否认:无论是Hela用公开处刑的方式逼问剑的下落;还是其下属在Asgard中烧杀平民的行为——这些是最苍白的否认。导演可曾记得:Odin过去层长久地信服这种统治之道,却在某个时刻突然决定舍弃这种方式——倘若对Odin的转变进行更多的着墨;倘若设置Thor在目睹了爱戴的父亲曾经的行为之后的挣扎与思考,对统治之道的讨论会更加具有说服力,并且兼顾了人性的复杂与黑暗。而不是作为一个推动情节的齿轮,被淹没在轰轰作响的大场面之中。以常人的角度而言,尊敬Odin、视Odin为仁君的Thor在得知了Odin那段被隐瞒的历史之后,最起码应该有一定程度的怀疑与挣扎:父亲为什么要隐瞒这段过去,为什么可以对自己曾经的姐姐缄口不言、全然抹杀其存在过的痕迹?对于曾经的功臣,这样粗暴的惩罚方式又是否符合一个仁君的作为?——这些绝对不是矫情的纠缠,而是合理的、应当发生的反应。然而为了电影的节奏,为了最后的姐弟之战,导演舍弃了最值得勾勒的骨架,一切都变成了一句轻飘飘的“the worst”,所谓雷神式的苍白否认。从这一角度而言,让Thor——在雷神一、复联一、雷神二、复联二中经历了诸多战争、心智日益成熟的雷神,在此刻无条件接受了Odin的一切,只因为那是他“父亲”所谓的设定,也是对这一人物英雄形象的折辱。一个真正的英雄从来不应该无条件接受他人提出来的合理与正义。简单化重要矛盾,最终会导致英雄人物光辉形象的折损。这就是传说被升华的雷神Thor,一个合格的明君吗?这就是这一人物经过了如此多磨难之后的最终模样吗?二、雷神的美德?——关于Thor与Hulk/Banner对话的思考在诸神黄昏中,Thor与Hulk和变回人类的Banner的“前后矛盾”的谈话为影片贡献了不少笑点。面对自己即将陷落的家乡,Thor可谓使出全身解数,先是在遇见了Hulk之后想办法让其变回好相处的Banner,甚至不惜说出“比起Banner我更喜欢你”,而面对只具有知识储备没有实际战斗力的Banner,Thor又先是哄骗说其实我更喜欢你但是如果你能变成Hulk帮我回去战胜我姐姐就更好了这类话。在令人哭笑不得的同时,笔者不禁认真思考起了Banner博士的那句话:“You don't care about me.”很遗憾,原本应当以美德著称的Thor,他在Sakkar星球上一系列前后矛盾的言行的的确确反映出他并非真正在意他的朋友。面对难以沟通、只一根筋地想smash的Hulk,他便希望对方变回Banner;但是当Banner回来时,他又说在Banner变成Hulk帮他击败了Hela之后愿意送Banner回到地球,并且在Banner几次强调说了自己变成Hulk很可能会面临无法变回本人的情况之下,像个小孩子一样置气,诸如此类——从本质而言,这确乎是一种利用。这并非是对雷神这一人物的攻击,笔者在这里只是想提出:编剧和导演在设置这些笑料的过程中,是否想到这些看看似逗趣的情节是对Thor这一人物形象的贬低?Thor虽然不具有极高的智商,但作为雷神,他是正义的、是善良的、是对朋友十分义气的,即使是面对诸神黄昏这一劫难,他不会也不应当做出如此行为——朋友不是随意可以利用的武器。笔者以为,按照Thor的性格,即使Banner的拒绝让他失落,但他也最终会选择理解,而非扔下一句“fine”就走人。三、关于导演Taika的一些想法毫无疑问,Taika是一个聪明的导演,他深知观众吃哪一套。不仅仅从他后加30分钟笑料以增加影片的可看性这一行为中能看出,从几日前微博上流传的一条被迷妹们津津乐道的段子中也可看出:在最初,雷神三中并没有Thor的裸戏。起初CH拒绝了Taika拍裸戏的要求,说“观众并不想看这个”,Taika却坚持,当CH开玩笑地反问说你把我当什么、一块肉么时,Taika果断地回答,“对啊,快脱”。迷妹的溢美之词充斥着这条微博的转发和评论,纷纷夸奖Taika“太懂了”。不提这些文字背后所折射出的消费演员性吸引力的问题,笔者想只问,难道一部超级英雄电影已经沦落到需要用男演员的肉体来吸引人眼球的地步了吗?不知是从何时开始,肌肉健硕的超级英雄在荧幕上展示他们的身体成为了超英电影的标配,而雷神三也未能逃脱如此套路。仿佛超级英雄展现他们的强大与英俊的方式只有像肉干一样赤裸裸地暴露自己在众人的视线之下这一种,而战斗中的英姿,偶尔一个慢镜头特写出来的紧绷的身体线条,体现其气场的眼神——这些都无法展现他们的“英雄气概”。纵观整部电影,我们不难发现Taika用来取悦观众的镜头无处不在:Loki的黑西装,勾勒其线条的紧身裤与长靴,以及无处不在的锤基“基情”。这些广受欢迎的元素将整部电影堆砌成了一个淋着让人眼花缭乱糖霜的冰淇淋,只是吃过之后,仿佛除了那过度的甜腻,什么都不剩了。导演Taika也许拍出了一部合格的爆米花电影,但这却并不是一部合格的超级英雄电影。作为超级英雄电影而言,它太过媚俗。>>> 一些杂七杂八的碎碎念<<<1、虽然我同时是抖森和Loki的迷妹,但这并不是我不考虑电影具体水平如何盲目给电影打高分的原因。作为我个人,我真的希望那些嚷嚷着“我不管我不管只要有XX(人也好,CP也好)我就要给这个电影五星好评”的迷妹好好想想,这就是你希望看到的吗?如果你只是想看搞基,你甚至可以直接去看GV;看完一部电影下来只记住基情,恕我直言,这是对一部电影最大的侮辱。如果你是喜欢某个演员,我也希望你能仔细考虑一下,你盲目地夸奖他们的电影、甚至对他们胡吹海吹,到底是在帮他们,还是害了他们。在如今的互联网,有一种毁掉一部电影或者一个演员的方式就是:只谈基情,只谈他们的肉体、性吸引力。2、除了研究剧情衔接的问题,支持我多刷的理由大概就是抖森的颜和CB的Hela了。也许对于抖森来说,Loki还是最能让他暂时摆脱他个人气质束缚的一个角色。CB的Hela简直气场太过强大,每一根指头,每一个眼神都是戏,结果这样值得深挖的一个反派竟然就这样不明不白地和另一大反派Surtur同归于尽了,简直太浪费CB的塑造。3、平心而论,每个演员都演得很好。CH的Thor和当年的比,简直进步得不是一点半点。给他的蓝眼睛镜头特写的时候,有一瞬间我突然get到了CH的帅点。4、真的特想和漫威官方好好谈谈,还记得Loki是仙宫第一法师这件事吗?按照能力值的设置来说,Loki和Doctor Strange在许多方面是不相上下的,结果Loki竟然被Doctor Strange搞的在空中下落了半个小时,真的太无语……
>>> 2018/8/28 更新:关于Taika、关于Loki <<<
今天在微博上偶然看见有姑娘整理的导演Taika的言论,看了之后,我所能想到最克制的话就是:我真的非常“遗憾”看到Taika作为导演这样坦诚他对于雷神三的设置,我对于漫威感到非常“遗憾”。
不说有些朋友的观点(“我认为Taika的话仅仅是玩笑而已,为什么要上纲上线,这谈不上对角色的‘侮辱’”)作为一个导演,更广泛地说,作为一个创作者,在构想人物和剧情的时候带入极其强烈的个人色彩与目的性(“我设置这样的情节就是为了让观众有怎样的反应,让他们和我一样去喜欢/讨厌这个角色”)在我看来,已经是严重的失格。
我以为,作者在进行创作的时候,应当秉承着“如果是这个人物,他在这样的节点会做出怎样的反应”而非为了某一剧情,将已经塑造完全的人物强行安排到剧情,“逼迫”人物做出作者希望他做出的反应。在雷神三之前,Thor、Loki等人的性格已经塑造完成,他们的一举一动应该遵循“Thor的逻辑”或者“Loki的逻辑”,仅仅因为“我觉得Loki这个角色太过抢镜”这样的个人主观想法不顾原有情节人设自行“调整”,这样的行为,不是导演失格,又是什么?
在这里引用我在自己LOFTER的一篇文章:
对于对立的双方,刻画出两个人之间势均力敌的状态是非常必要的。这种势均力敌不应该只局限于物理的力量上,更多是心理上、气场上的:一种剑拔弩张、一触即发的紧张感。没有过多羁绊的二者反而不会产生这种势均力敌的感觉——因为这种来自灵魂深处的对峙,必然是建立在双方都啃食过彼此性格特点的基础上的。
从某种角度而言,强行弱化另一方,不给予合适的逻辑来解释对方的变化,是胜之不武的体现。以强行弱化一方心理与物理上能力的方式获取胜利,只能是对另一方的否认:因为曾经被抬到高处、被称颂为高尚的品质——那是长久以来评判双方品质的根基,是不可动摇的原则——在这一刻被打碎了。仅仅是因为作者为了“方便”,急于将他想要肯定的一方送上神坛,便将另一方同样高贵的品格、将对方的骄傲碾于脚下,可谓不聪明也非常悲哀。那样的话,即使主角成为了英雄,他也不过是个蹩脚的英雄。
应该做的是overcome,而且是经历了重重考验之后以令人信服的方式overcome,而非ignore。
即使是在这样难过的情况下,我依然不得不肯定Taika的天赋,毋庸置疑,他是一个具有天赋的、聪明的导演,但他却不能称之为一个令人尊敬的导演:因为他恣意的言论,他对于角色、对于原作的不尊重,因为他自以为幽默的情节设置。在过去的几个月里,我也曾看到许多人说,“就算你们说Taika侮辱Loki这个角色,但是事实上,雷神三是雷神三部曲中最受好评的一部,大众的评价、影评人的评价足以说明一切”,但是诸君,请牢记一点:大多数人的评价从来不能被当做“正确的标准”、当做真理,即使是所谓的专业从业人员的评论也是如此。不多说“浪潮”的例子,不多说诸多科学定理在历史的潮流中是如何一次次地被推翻了。人们有质疑和提出自己观点的权利。雷神三究竟是怎样的一部作品,且看今后。
再次阐明我的立场:在一部作品中,没有哪个角色活该被作为炮灰,正如在历史、在人类社会中,没有哪个人活该被作为牺牲品。我真的对Taika的言论感到非常遗憾,非常遗憾。
另:有人问我为什么要把雷神三这部被我如此批评的作品看这么多遍,首先,我已经在前文交代过了,笔者平时在澳洲留学,当地的英文电影都是没有字幕的,语言问题(确保所听到的信息是准确的)是第一原因;其次,我以为对一部电影做出评价与分析需要建立在把这部作品琢磨透彻的基础上,如果你看完一部电影觉得“哪里不对劲”,最好的方法就是再一次观看,仔细琢磨每一个衔接点的逻辑;最后,在雷神三上映时,笔者就有预感,Loki可能会在复联三中以潦草的方式告别荧幕,我希望再多看他几眼。
附今天看到的微博链接,言论仅供参考:
https://www.weibo.com/6157743789/GuATLzrpv?type=repost#_rnd1535425649764
2018年,喜剧科幻恐怖电影《 鲨卷风6:最后的鲨卷风 | The Last Sharknado: It's About Time》
没想到这个非常烂的系列可以拍到现在。。这里倒是明确告诉你,这个是最后一部了。。这个已经算是情怀了。。(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这个电影让我想起一部
2018年,喜剧科幻恐怖电影《 鲨卷风6:最后的鲨卷风 | The Last Sharknado: It's About Time》
没想到这个非常烂的系列可以拍到现在。。这里倒是明确告诉你,这个是最后一部了。。这个已经算是情怀了。。(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这个电影让我想起一部非常有情怀和毅力的电影《异形魔怪》系列,当然。。比这个要强不少的说。
真的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剧情已经很傻了,特效简直辣眼睛,逻辑什么的 不存在的。。
物理常识也是迷之设定,牛顿的棺材板根本按不住了。。
在完结之际对这样的国际低成本乱拍的作品还有些不舍。。不过想想 也可以说不会再坑人了。。虽然我也笑了- -
---------我是鲨卷风的分界线----------======================
推荐指数:★★(4/10分),鲨鱼终于不再龙卷。
昨天有幸提前观影了张琪东导演的第一部电影作品《别岁》,感受如下:
1.电影用双线叙事方式,一条线讲述70岁的老知青周树达在春节前夕,接到来自当年下乡支援建设的城市的电话,通知他处理因绑架而遭警察枪击的亲生儿子的后事;另一条线讲述周的儿子陈乐(随母姓)因故意伤人被关八年后刚出狱,遭遇妻子改嫁,并丢给他一个八岁却患有自闭症的儿子,父子相依为命讨生活,终因一系列遭遇纠葛再次为儿子求学一
昨天有幸提前观影了张琪东导演的第一部电影作品《别岁》,感受如下:
1.电影用双线叙事方式,一条线讲述70岁的老知青周树达在春节前夕,接到来自当年下乡支援建设的城市的电话,通知他处理因绑架而遭警察枪击的亲生儿子的后事;另一条线讲述周的儿子陈乐(随母姓)因故意伤人被关八年后刚出狱,遭遇妻子改嫁,并丢给他一个八岁却患有自闭症的儿子,父子相依为命讨生活,终因一系列遭遇纠葛再次为儿子求学一事而绑架校主任终遭枪击。两条时空线交错而叙,色彩为别。陈乐那条线色彩明朗,看似象征出狱后的新生,周树达那条线色彩灰暗,收拾残局般压抑无望。最后时空衔接,新生走向无望。
2.两对父子,爷孙同堂,却是三个孤儿。这是我看完电影后的第一感受。先说第一个孤儿,陈小康。小康不满一岁时,父亲陈乐便因故意伤人而入狱八年。从此跟随唱戏的母亲肖娟为生。而母亲肖娟面对这个自闭不言的儿子,想来也无暇照顾,甚至视为累赘。这点从那句建议陈乐没时间带就把小康送日托班或特殊学校可以推测出。身在学校的小康,时常因为罹患自闭症而与同学老师格格不入,课堂上的异常表现,也被老师视为智障,希望他能转到特殊学校从眼前消失滚蛋。想来他经常遭到同学嘲笑,甚至老师冷暴力式煽动孤立。对年幼的小康来讲,无论是八年前父亲的入狱消失,还是八年后自己被母亲甩锅般踢给父亲,抑或是平时在学校所遭遇的嘲笑和嫌弃,都是一次次的被抛弃。对这个世界来讲,小康就是一个大家避之不及的麻烦。所幸的是,出狱后的陈乐,在别人一次次称小康为智障时挺身而出,不惜大打出手。此时,对这个父亲来讲,小康就是整个世界。
3.第二个孤儿,龚格尔所饰演的陈乐。陈乐四岁时,便被父亲周树达抛弃,母亲早逝,成为名副其实的孤儿。当年父子分离的情景,按照周树达所描述“他就那么看着我,不哭,也不闹,好像从不认识我一样。”在这一刻,在陈乐心里,一如后来他在影片里几次跟强调的“我从小就没父亲”。然后,孤儿陈乐在少年时期因故意伤人而入狱八年。这八年,对陈乐来讲,又是一次被抛弃。出狱后的陈乐,在好友长明帮助下找到一份修理厂的工作,多年与社会脱节,即使是老板的示好相处,也让陈乐拙于应付,更难让他在同事江湖圆滑应对平安无事。
为儿子小康求学一事,陈乐疲于奔命学校老师和主任之间,却次次碰壁遭到拒绝。更因老师歧视儿子为智障而恼怒不已。灰暗的新生里,唯一的亮色是好友长明的不弃与性工作者王雅茹的爱情。多年的监狱生活,陈乐已经被贴上不正常或者异类的标签。我相信他虽然嘴上次次说小康只是不爱说话并非不正常,但其实心里明白小康确实患有自闭症。之所以他偏执般想让儿子进入普通学校求学,拒绝送入特殊学校,潜意识里是想让小康获得正常人的身份,也是让自己获得正常人的身份,避免儿子像自己当年一样,被这世界抛弃。
不幸的是,这世界的回应只有拒绝。最终,被一再拒绝的陈乐精神崩溃,对这个世界予以反击,绑架了主任,换来一声枪响。
4.第三个孤儿,周树达。上世纪七十年代左右,周树达跟当年千万知青一样,响应毛的号召上山下乡,去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对千万知青来讲,其实这是一次被自己所崇拜信仰的对象的抛弃。表面上看起来是大有作为,其实只是一次残酷的卸磨杀驴。当明白这个真相时,年轻的周一腔热血被现实击溃,终于成为后来知情返城大潮中的一员。跟很多知青一样,周在下乡当地与姑娘恋爱生子,面对返城选择抛妻弃子,并重新建立家庭,使得陈乐成为孤儿。
影片开始提到屠格涅夫的《父与子》,想必是主创的有心隐喻,读过这本小说就知道,讲的就是家国父子悲剧。
毛抛弃周,周抛弃陈,陈抛弃康,康自闭于世界,估计连毛是谁都不知道,也算是一种抛弃,因果循环,完美闭环。一国三代,一家三口,无一不孤。
5.写到这里,想起最近的中美贸易战。三十多年前,邓老先生大开国门,拒绝继续与世隔绝,融于世界,并与美国交好,在其帮助下入世贸,承诺按照游戏规则大家一起玩。很不幸的是,三十多年后,我们因不守规则屡遭嫌弃,及至今日中美交恶。中国作为目前世界上拒绝普世价值的唯一大国,又何尝不是这世界的孤儿?更不幸的是,作为十四亿孤儿之一,你还没得选。三十年前对中国来讲,是一次新生;希望别像《别岁》里的陈乐一样,从新生走向无望,换来一声枪响。
自从开心麻花的电影《夏洛特烦恼》取得了非常不错的票房成绩之后,也为开心麻花取得了一个非常不错的好头,以至于后面出现的作品,像什么《羞羞的铁拳》《驴得水》等等电影,更是一路高歌猛进,可时过境迁,我们再来看看现在的开心麻花,尽管,这些年的作品是一个都没有少,票房也还行。
自从开心麻花的电影《夏洛特烦恼》取得了非常不错的票房成绩之后,也为开心麻花取得了一个非常不错的好头,以至于后面出现的作品,像什么《羞羞的铁拳》《驴得水》等等电影,更是一路高歌猛进,可时过境迁,我们再来看看现在的开心麻花,尽管,这些年的作品是一个都没有少,票房也还行。
随着“第十一回 花好月圆 两个枕头成双对;出入平安 一辆小车跑得欢”的标题上升,镜头摇移扭动至拖拉机车底,音乐应时响起——我们最终目睹了刻印在车底的“结婚证”。它的出现标志着整十一回章节叙事的完成,并尤其以“不言说”的方式首次让观众接触到物质性的“证据”(evidence),从而又折返回影片内部,确定了各个叙事话语的可信与不可信: 随着“第十一回 花好月圆 两个枕头成双对;出入平安 一辆小车跑得欢”的标题上升,镜头摇移扭动至拖拉机车底,音乐应时响起——我们最终目睹了刻印在车底的“结婚证”。它的出现标志着整十一回章节叙事的完成,并尤其以“不言说”的方式首次让观众接触到物质性的“证据”(evidence),从而又折返回影片内部,确定了各个叙事话语的可信与不可信:中年马福礼和赵凤霞表姐的话语是可信的,而青年马福礼、屁哥以及领导的话语则是不可信的。因此,是证据赋予话语以真值,而影片在此似乎也就可以尘埃落定。 然而,待片尾制作人员字幕滚动完毕后,在几乎毫无征兆的情况下,电影又突然增加了四个段落。它们从1:49:51延续至1:56:19,共计6分28秒的长度。单从体量上看,这部分已然超出了所谓“片尾彩蛋”的范畴,且距前十一回中最短的章节(第八章)仅差1分15秒,由此具备单独形成一个章节的资质。而更关键的地方在于,这似乎多出来的最后章节从外在于舞台、戏剧及艺术的时代切口重新奠定了之前部分的意义指向;或者更确切地说,“第十二回”不仅位列于章节第十一回之后,更是存在于电影《第十一回》之外——它已不再是戏中戏、甚至任何戏、任何模仿性艺术的一部分,它在某种程度上即是被模仿的那个时代客体、历史客体本身,它即是现实。只不过,这现实不再是赤裸裸的直接显现,而早已被人为的冲刷——话语、体制抑或私念——改变了痕迹。因此,无论就电影来说还是现实来说,“第十二回”都是被掩藏起来的。 于是乎,对“第十二回”的理解过程毋宁说是一种发掘或揭露(disclose)的过程,而对其掩藏方式的觉知或许也就成为开启这一过程的首要步骤。纵观《第十一回》的文本设置,一股“姜文式的气息”鲜明地浮现于其间,尤其本片频繁出现的“——谁? ——我!”的对白几乎就是对姜文《鬼子来了》的直接致敬。实际上,就“第十二回”而言,它也采取了典型的姜文式的“掩藏”方式,即突出体现在《太阳照常升起》里的符号隐喻法(疯母亲、歪脖树、天鹅绒......)。由此,“第十二回”的掩藏方式亦即隐喻式,关键在于为四个段落的能指揭示出被掩藏的恰当所指。 现在这个社会中,女性的压力自然是非常不小。而男权主义者们常把女性对家庭的付出看作是理所应当的。实际上,女性的压力不仅仅来自于家庭,也来自于内心本身。因为女性独特的生理结构导致了独特的心理结构,不同于男性的充满逻辑的毫无感性的思维。加拿大小说家玛丽盖茨基尔曾定义过新哥特现实主义。并在其多部短篇小说中尝试了这种主义的写法。这部电影就是这种小说的一种电影尝试。尽管有的地方处理比较粗糙,但不失为是一 现在这个社会中,女性的压力自然是非常不小。而男权主义者们常把女性对家庭的付出看作是理所应当的。实际上,女性的压力不仅仅来自于家庭,也来自于内心本身。因为女性独特的生理结构导致了独特的心理结构,不同于男性的充满逻辑的毫无感性的思维。加拿大小说家玛丽盖茨基尔曾定义过新哥特现实主义。并在其多部短篇小说中尝试了这种主义的写法。这部电影就是这种小说的一种电影尝试。尽管有的地方处理比较粗糙,但不失为是一种实验。 末日惊悚片。一对小情侣遭遇了机器人觉醒反杀人类的灾难,人类几乎被机器人猎杀殆尽,他们想逃到波士顿寻求庇护,好不容易到达,却只送走了自己的孩子,两个人留下继续面对无望的未来。 男女主一起参加一个派对,派对上的机器人仆人因为一个突发的闪电抑或其它,突然变得暴虐,几乎杀死了派对上所有他抓住的人。男女主好不容易才逃出来,发现满大街机器人都在暴动,于是他们找地方躲了起来。一段时间后,他们听 末日惊悚片。一对小情侣遭遇了机器人觉醒反杀人类的灾难,人类几乎被机器人猎杀殆尽,他们想逃到波士顿寻求庇护,好不容易到达,却只送走了自己的孩子,两个人留下继续面对无望的未来。 男女主一起参加一个派对,派对上的机器人仆人因为一个突发的闪电抑或其它,突然变得暴虐,几乎杀死了派对上所有他抓住的人。男女主好不容易才逃出来,发现满大街机器人都在暴动,于是他们找地方躲了起来。一段时间后,他们听说波士顿可以寻找到庇护,于是就步行前往那里,但是女主发现自己怀孕了。他们在一个地方找到了一个有人居住的要塞,但是因为男主经不起挑衅,和里面的士兵打了一架,要塞的首领赶走了他们。他们找到一处房子暂住,女主想留下,但是男主却找到一辆摩托车准备穿越无人区,逃到码头,送女主和即将出生的孩子前往庇护所。但是在驾车过程中遭遇了机器人的猎杀,男主被抓走,女主侥幸逃脱。正当女主一筹莫展时,突然遇到一个自称是曾经的机器人开发者的“人”,他很热情地帮助女主,还借自己发明的隐身衣给女主去救被抓走的男主。在开发者的帮助下,女主顺利救出了男主,并在开发者的帮助在,逃进了另一处要塞。不想这个自称是开发者的人原来是个机器人卧底,他通过人类的情感认同,混入了要塞,带领其它机器人夺取了要塞。最后女主带着受重伤截肢的男主和他们的孩子好不容易逃到了一个码头,准备出发的接驳船只收留孩子。两个人与孩子作别,然后继续生活。 机器人觉醒暴乱的题材已经不新,前有《终结者》珠玉在前,后又有《西部世界》的旷世奇作,这样清汤寡水的剧作当然讨不到什么好处。加上末日的氛围也是老生常谈,没什么心意。好不容易等到一个人机对决的场面,机器人居然像僵尸一样奔跑,这样的智商和实力,最多也就是一种“野兽”的级别,怎么可能掌控世界。后面那个卧底机器人拥有人类的智慧和情感,但是进入要塞全身检查的要求去哪里了?要是什么紧急情况就随意把人往里放,那还要这样的计策卧底干嘛?直接演一出抢救戏就行了,用得着大动干戈吗?有点不明白。女主面熟,最后的那段给儿子的信很感人,可惜放在这里有点多余。 说实话,这个电影我看了三会,前两回都是看了10多分钟。直到这次看完,我觉得包贝尔这个翻拍没有那么糟。 其实对于写影评的人,评分那么低,我更感觉他们是为了骂人而骂人。作为一个北方人,一个男人对待感情的方式就是这么的笨拙而生硬,就像我媳妇时常说我的一样,你们北方人就不会说句软话吗。我真的能看到很多人的影子。 说实话,这个电影我看了三会,前两回都是看了10多分钟。直到这次看完,我觉得包贝尔这个翻拍没有那么糟。 其实对于写影评的人,评分那么低,我更感觉他们是为了骂人而骂人。作为一个北方人,一个男人对待感情的方式就是这么的笨拙而生硬,就像我媳妇时常说我的一样,你们北方人就不会说句软话吗。我真的能看到很多人的影子。 再说说女主,这种表演我没有觉得不妥,放在这么一个本土化的电影里面,抛开东北文化不谈,真的比韩国、台湾省拍的差吗。我认为是可以的,包贝尔的这部翻拍,至少我觉得是用了心的。乔杉的一句我没弟弟了,我真的没有绷住,那句我差点结婚了,我的胃一下子翻江倒海就绷不住了,让我想起了太多的往事。我没看过韩国、台湾的翻拍,我一个本土的人,看的本土的电影,有了共鸣,没必要说这个不好,抬高我看过的别的电影,舔狗当的自己不自知。 好电影坏电影的区别就是看有没有人能看完,竟然看完了,就请客观一点。就像吃饭一样,都他妈吃完了说难吃,早他妈干啥去了。 很长时间没有因为看了一部电影,想着写一些东西,这部电影虽然没有那么出色,但绝对没有这么糟糕。
刚看了一集半,除了任逸帆勉强维持演技不崩(但感觉也少了一些灵气),洛雪戏份不多还没怎么看出来,以外。其他人都什么和什么啊,真的是整段整段的拉垮,演第二部的时候还觉得你们演技进步了,表演感弱了不少,结果现在第三部演的跟大学生文艺汇演一样。
另外,摄影我就不说了,我也不懂。但是化妆师是不是导演家亲戚啊,画的什么鬼,一个个妆容那么
刚看了一集半,除了任逸帆勉强维持演技不崩(但感觉也少了一些灵气),洛雪戏份不多还没怎么看出来,以外。其他人都什么和什么啊,真的是整段整段的拉垮,演第二部的时候还觉得你们演技进步了,表演感弱了不少,结果现在第三部演的跟大学生文艺汇演一样。
另外,摄影我就不说了,我也不懂。但是化妆师是不是导演家亲戚啊,画的什么鬼,一个个妆容那么重,恶心不恶心。
新换上来的男主我还特意去查了年龄,才92年的为什么长的跟中年人一样。路桥川的风格是丧但是奉献感强,所以他的镜头很多但是有时候存在感还会稍显弱化(比如对话的时候小心翼翼的提出看法),现在这个镜头下面拼命想表现演技,怎么让观众代入路桥川这个角色。
只讨论一个问题:主人公Sam,并不觉得他像Sheldon。
就性格来看,Sheldon只是感情缺失,不理解人情。Sheldon对自己相当自信、甚至自负,在提到他们四人组的时候会说“三个博士和霍华德”。Sheldon并不怕见人,多数时候只是觉得没必要或别的理由所以不想见人。当见到生人时,也不会害羞。Sheldon平时都是乐呵呵的,从不关心别人的建议或意见。
Sam明显不
只讨论一个问题:主人公Sam,并不觉得他像Sheldon。
就性格来看,Sheldon只是感情缺失,不理解人情。Sheldon对自己相当自信、甚至自负,在提到他们四人组的时候会说“三个博士和霍华德”。Sheldon并不怕见人,多数时候只是觉得没必要或别的理由所以不想见人。当见到生人时,也不会害羞。Sheldon平时都是乐呵呵的,从不关心别人的建议或意见。
Sam明显不同,他是自闭,因为无法理解别人想法,有时甚至会闹出笑话,所以有点惧怕与人交流。Sam可能永远不会像Sheldon那样乐呵呵地生活。内向的人在人群中会感到不适,在社交活动中更容易疲惫,他们需要独处的时间,而自闭的情况显然比这严重的多。如剧中所说,自闭症是一种精神疾病,可能生来就会如此,已经不是性格的问题了。所以自闭症要严肃得多。
这部剧还没出之前我在看了宣传片的时候还是多多少少有一些期待的,但我真看完这部片子的时候才知道宣传片就是整部剧的高燃部分。
1.背景:这部剧的整体背景是齐天大圣大闹天宫之后妖族凄惨的
这部剧还没出之前我在看了宣传片的时候还是多多少少有一些期待的,但我真看完这部片子的时候才知道宣传片就是整部剧的高燃部分。
1.背景:这部剧的整体背景是齐天大圣大闹天宫之后妖族凄惨的生活和龙族被迫位列仙班之下,齐天大圣为了妖族不受压迫、龙族为了位列仙班和对齐天大圣进行复仇开展的。
2.人物背景(部分): 阿一:这个小女孩是谁,她是什么身份,父母什么原因被龙太子杀了,为什么她的血可以解除如来 的封印。 覆海大圣蛟魔王:他在投靠了龙太子之后做了三件事:看守金箍棒、向龙太子汇报金箍棒没了、抓阿一。之后对蛟魔王对龙太子的背叛也是莫名其妙(死的人太多了,那请问400年不背叛为什么现在才背叛) 龙太子:开局塑造的形象:残忍、暴虐、算计多,全局也都是按照这个形象去发展的,但剧中表现出来的什么效果懂的都懂 玄武天尊:这个人姑且算他是原创人物,名号对应的天尊,天尊在天庭里应该属于第一梯队的,龙王在天庭里面应该是中高层干部,也就是说龙王与天尊都差了n个级别,那龙太子是凭什么与玄武天尊面对面说话的?
3.剧情:这部剧的前半个小时交代了齐天大圣从破除封印和齐天大圣大闹天宫之后的妖族生活,开局两个小妖对齐天大圣的态度也莫名其妙,31分50秒到37分10秒交代了齐天大圣收复妖族并取得人心(全程加速镜头,剧情交代拉跨)后面龙太子为了抓捕阿一,阿一和孙悟空产生矛盾致使阿一落单被抓,再到后面阿一死亡齐天大圣觉醒。(感觉全程的剧情交代僵直,内容拉跨)
4.画面镜头:这部的穿帮镜头简直不要太多,6分41秒的蓝色抹胸到7分钟的时候变成绿色 8分23秒的穿帮镜头 38分42秒的那个转身也是蛮无语的 最后部分天庭的地砖也是一大亮点
5.服化道:服化道这个东西我是真的没想到,各种出戏,该好的地方你是真没一点点给力的,不好的地方也是真的烂,真的就是慢慢的塑料感
总结:这部剧演员的演技部分还是可以的,镜头代入感不强,服化道能不能用心一点(御魂法器一摔就碎......),剧情发展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还有就是咱能不能放过西游这个题材,再好的ip也禁不住这么拍啊.....
作为藏族人,不止一次看过这部影片 它对我有着不一样的意义 毕竟藏族本土的片子实在太少。这只是英国侵藏的部分内容(还有惨绝人寰的吉汝大屠杀等),多么希望当时英雄们能抵挡住侵略者,可惜最后英国占领了拉萨,差不多完全控制了西藏。我看到的更多的是本民族的落后(当时的清政府也可以说是迂腐)“落后就要挨打”体现的淋漓尽致……时至今日,每次见到宗山会不时把当时的情景想象一下 致敬所有英雄。
作为藏族人,不止一次看过这部影片 它对我有着不一样的意义 毕竟藏族本土的片子实在太少。这只是英国侵藏的部分内容(还有惨绝人寰的吉汝大屠杀等),多么希望当时英雄们能抵挡住侵略者,可惜最后英国占领了拉萨,差不多完全控制了西藏。我看到的更多的是本民族的落后(当时的清政府也可以说是迂腐)“落后就要挨打”体现的淋漓尽致……时至今日,每次见到宗山会不时把当时的情景想象一下 致敬所有英雄。 希望祖国昌盛,民族繁荣。
PRAY.
其实刚刚看到这部电视剧的时候,还是被男主萌萌的幽默所吸引,也就是无心,在他遇到月牙开始,一连串啼笑皆非的事,却也透着人生暖暖的情谊。《无心法师》将捉妖、情感、惊悚、悬疑等诸多元素相糅,在剧作结构上细心思量,剧情悬念与笑点兼具,很吸引人也很招人喜欢。就是只有20集,感觉不够看啊。很喜欢韩东君,挺帅的,也很喜欢陈瑶,给人很清秀的感觉,挺喜欢的。最近这几年网剧发展的很不错,继续加油!!!
其实刚刚看到这部电视剧的时候,还是被男主萌萌的幽默所吸引,也就是无心,在他遇到月牙开始,一连串啼笑皆非的事,却也透着人生暖暖的情谊。《无心法师》将捉妖、情感、惊悚、悬疑等诸多元素相糅,在剧作结构上细心思量,剧情悬念与笑点兼具,很吸引人也很招人喜欢。就是只有20集,感觉不够看啊。很喜欢韩东君,挺帅的,也很喜欢陈瑶,给人很清秀的感觉,挺喜欢的。最近这几年网剧发展的很不错,继续加油!!!
上周,《THE LAST DANCE 最后之舞》这部以芝加哥公牛队第六冠征程为主线,全面回顾王朝传奇的系列纪录片一经推出,便引起全球热议,影响力堪比NBA总决赛。
本系列的导演杰森·海希尔(Jason Hehir)于近日做客EPSN的“杰伦&雅各比秀(JALEN&JACOBY)”,分享了最初企划、幕后花絮等内容。 上周,《THE LAST DANCE 最后之舞》这部以芝加哥公牛队第六冠征程为主线,全面回顾王朝传奇的系列纪录片一经推出,便引起全球热议,影响力堪比NBA总决赛。 本系列的导演杰森·海希尔(Jason Hehir)于近日做客EPSN的“杰伦&雅各比秀(JALEN&JACOBY)”,分享了最初企划、幕后花絮等内容。本文挑选了与纪录片制作相关的问答,供球迷及纪录片爱好者参考。
Robert和Sophie是那么热爱生活的人,在酒吧一见钟情,男孩给女孩画翅膀,他给她买深夜半价的故事书,没钱坐公交车了就走路来回,一起读哈利波特,热泪盈眶,拥抱着看星星,互相给对方的话打分,美好地接吻。
可终究是阴阳两隔了,Robert的妈妈真的好善良,是天使吧,来补偿男孩受的伤。他脸上的伤还没痊愈,怕自己不好看,在轮椅上慌乱地对妈妈说,我不能这样去见Sophie,真让人心碎啊
Robert和Sophie是那么热爱生活的人,在酒吧一见钟情,男孩给女孩画翅膀,他给她买深夜半价的故事书,没钱坐公交车了就走路来回,一起读哈利波特,热泪盈眶,拥抱着看星星,互相给对方的话打分,美好地接吻。
可终究是阴阳两隔了,Robert的妈妈真的好善良,是天使吧,来补偿男孩受的伤。他脸上的伤还没痊愈,怕自己不好看,在轮椅上慌乱地对妈妈说,我不能这样去见Sophie,真让人心碎啊。
这个世界因为他们的外在表现形式对两个孩子充满恶意,那些不懂道理的败类小孩真的让人窝火,并不能说家教有问题,是他们自己的问题。无期徒刑真的便宜了他们,不过也好,希望他们死前能想明白为什么进去,带着悔恨和自责去死。
我没有很阳光,也没有多宽容,我只想这世道相对公平些,还想善恶真能终有报。我也尖酸,我也刻薄,可我不会第一个做恶人,只想保护好自己,不愿受委屈。
这个不让我发表,一定要140个字,我就只好啰嗦一下啦,我只是想问你们有没有人有台本,我想看台词。
《发现女巫》被誉为“哈利波特”和“暮光之城”的结合之作简直不要太赞,果然是这样的。我觉得这部剧的特色是“欧洲拍摄的古堡奇景”+“贵族气质男女主角”+“吸血鬼女巫题材”+“魔法生物学”。全部在我的审美点上!
里面好像有一句话马修一直在说:“I am craving on
这个不让我发表,一定要140个字,我就只好啰嗦一下啦,我只是想问你们有没有人有台本,我想看台词。
《发现女巫》被誉为“哈利波特”和“暮光之城”的结合之作简直不要太赞,果然是这样的。我觉得这部剧的特色是“欧洲拍摄的古堡奇景”+“贵族气质男女主角”+“吸血鬼女巫题材”+“魔法生物学”。全部在我的审美点上!
里面好像有一句话马修一直在说:“I am craving on you”。还有第二季里Kit说马修好像觉得在遇到戴安娜之前所有的过往都是浪费生命。
好感动,太喜欢剧里的句子了,特别是马修和戴安娜的对话。有剧本的友友们,求分享~
这,不仅是一篇影评。
我第一次如此期待一部电影。
我特别喜欢看推理小说。而东叔是那个把我领进推理世界的人。
看《嫌疑人x的献身》那年,我上高二,我一口气读完小说已经到了深夜,钻进被子之后,我还在发抖。
在这本书的腰封上,东叔说:“这是我能想到最纯粹的爱情,最好的诡计。”
看多了青春校园小说,小打小闹喜欢着别人的我,哪里见过这样的爱情
这,不仅是一篇影评。
我第一次如此期待一部电影。
我特别喜欢看推理小说。而东叔是那个把我领进推理世界的人。
看《嫌疑人x的献身》那年,我上高二,我一口气读完小说已经到了深夜,钻进被子之后,我还在发抖。
在这本书的腰封上,东叔说:“这是我能想到最纯粹的爱情,最好的诡计。”
看多了青春校园小说,小打小闹喜欢着别人的我,哪里见过这样的爱情。
是那种最平凡的暗恋,却用了最伟大的告白方式 ——牺牲。
在网上看到电影拍摄信息的时候,我是开心的,日本和韩国都拍过很多东叔的小说,出于粉丝的小小私心,我一直希望能用中国人自己的方式来诠释东叔笔下的故事。
抱着这样的心情,我看了我人生中的第一次点映。
其实看点映也不稀奇,等不及而已。
下面是认真走心但不专业的胡说八道。
【时间线和叙事顺序】
私以为,一部推理作品,要处理好“行凶动机”(为什么杀人?)、“行凶手法”(怎么样杀人?)和“推理过程”(如何得出前两者的结论)之间的关系,就算处理得不太好,时间线至少要交代清楚。
小说的叙事顺序就是按时间线即事情发展顺序来的,有穿插一些回忆,但都是为了人物性格和感情做铺垫。
而电影里对叙事顺序进行了一定的调整。
故事停在死者傅坚(富樫慎二 )敲门,紧接着马上就是发现尸体,而事情的真相是在电影放映快一半,随着陈婧(靖子)的回忆带出来的。
这样处理多少有照顾没有看过原著的观众的意思,毕竟被剧透的电影不好看。
但这个故事的核心,是石泓(石神)掩盖凶手的手法和为什么要帮忙掩盖的动机。至于凶手是谁,一开始就能猜个大半,也根本不重要。放到中间才阐述这个事件的全过程,并没有在前半程吊起观众的胃口,还使后面的反转少了几分震撼。
我认为这样的处理是不太恰当的。
【情节展现与细节处理】
先说凶杀案这条线,处理得很粗糙,陈婧(靖子)和前夫的过往没有交代和铺垫清楚,冲突来得有点突兀,感觉前夫是强行恶劣,处理得很像正当防卫。(如果是正当防卫的话石泓就没有帮忙的必要了。)(谢谢@CarinaBaby的指正,这里应该是正当防卫,不是过失杀人,之前的意思一直都是正当防卫,写的时候写错了,不好意思。)
天桥下的流浪汉镜头推进太快,完全没有起到伏笔的作用。
推理部分整个照搬原著,特别难得的是小说里的故事发生在刑侦技术不发达的20世纪90年代,电影则是在2016年,石泓帮忙掩盖的方法放在现在也丝毫没有过时。天才真是天才。
再说石泓和唐川(汤川)之间亦敌亦友这条线,总觉得拍得有点太刻意了,石泓和唐川都是克制且内敛的人,他们对彼此那种钦佩又嫉妒的复杂情感,应该是不会轻易表露的,而电影里展现得太赤裸,石泓和唐川看着彼此的时候眼睛都在发亮,我从来不饭男男cp,此情此景,都在脑海里产生了想象。
我不太喜欢这样为了迎合现在越来越喜欢看卖腐的观众的处理。就好好演戏不行吗,明明有一段很震撼的爱情故事作为主线可以处理得更好,非要花那么多时间来特写男主们望向彼此的眼神。
再说了,两个彼此欣赏的男性除了用卖腐的方式展现彼此的感情,难道就没有其他更好的方式了吗?
然后是关于石泓最后的自我毁灭。
小说里处理得很隐晦,以至于我看完很久都觉得石神(石泓)真的是沉醉于自己的奉献和牺牲才会跟踪靖子(陈婧)并且是真心嫉妒她和别人的发展。
但一个为了保护心爱之人甘愿奉献自己的清白去杀害无辜的人还把事情处理得滴水不漏的男人,怎么可能会拥有如此自私又负面的情绪。直到后来我才意识到这也是石神用来哄骗警方的障眼法。
而电影处理得太过刻意,尤其是添加了石泓偷走唐川办公室的物理仪器攻击唐川这个情节,你会很清楚地意识到石神所做的一切都是在把警方的视线往自己身上引。这样做看起来是更方便观众理解剧情,但相对的,石泓是个研究数学的人,滴水不漏的行事风格怎么可能会做出这样刻意的事,这无疑让最后的反转又少了几分震撼力。
最后是整个故事的中国化。
这点我觉得值得表扬,没什么违和感,一直觉得哈尔滨是个冷色系的城市,哪怕夏天,很适合电影的气氛。
石泓常去的便当屋改成了小吃店,虽然现在已经很少有人会提前买饭留到中午,但当主人公们说出肥牛套餐还有双拼套餐的时候突然觉得不能再中国了,大概改成黄焖鸡感觉更好吧哈哈哈哈哈(这一句是开玩笑的)。
还有陈婧女儿宽大的校服,更是贯穿了每一代学生的中学记忆。
【人物和主线】
提到演员,就不免与日版电影进行比较。日版的成功确实与演员有着很大的关系,堤真一饰演的石神,带着日本宅男特有的神色,疲惫麻木,沉默,脸上写满不被理解的无奈与痛苦。而福山雅治则将汤川作为一个发展顺风顺水的天才天生自带的优雅与自傲展现得淋漓尽致。
但鱼旦叔和凯凯王饰演的,不是堤真一和福山雅治,他们饰演的,是石泓和唐川。
鱼旦叔无疑将石神发挥成了另一种样子,自卑又隐忍,你能看到他眼里那种暗暗藏起来的绝望。
不得不说,鱼旦叔演技真的不错,石泓全程都耷拉着脸,一副极度不自信的样子,但你能感觉到他脸上的肌肉其实是时刻紧绷着的 ——他对这个世界充满了不信任感。唯独面对陈婧母女和唐川时,他脸上会出现那种幸福又放松的表情。
而凯凯王则把汤川演绎成了从小优秀到大的翩翩美少年,成熟稳重又骄傲,骨子里却因为没受过打击,夸张又幼稚。
我很喜欢这样的石泓和唐川。
在我心里,石泓和唐川啊,大概是狭路相逢,棋逢对手。
他们在心里佩服着对方同时也暗自和对方较着劲。
最好的朋友也是最大的敌人。
从他们认识到最后,都没有变过。
解开难题的真相与献身的失败,看起来是唐川赢了,石泓输了。
可其实,他们谁也没有赢。
石泓和唐川都演得很出彩,对手戏却不出彩,前半段刻意且流于表面,后半段渐入佳境,爬山和监狱对峙的桥段更是不能再精彩,但结局很快也来了。
再说陈婧。
心如将陈婧独自持家的疲惫演得很出色,但杀人后的恐惧与在监狱里和石神的对手戏都演得太夸张,让人跳戏。
石泓对陈婧的爱情是整个片子里最震撼人心的地方,但其实出于我的角度,我是很反感石泓这样的爱的,沉重且自私地砸过来,不问当事人的意愿。
所以即使奉献了清白的石泓,也依然不会得到陈婧的爱。
【还原和改编】
电影高度还原小说里的情节,以至于石泓在天桥下跟唐川说:“这些人都是时间里无用的齿轮”时,我觉得话语书面得让我想笑。
改编的部分,前文有提到的就不再赘述。
删去了美里(晓欣)自杀的情节,改成了从警察口中说出她晕倒的消息,总觉得处理得很草率,我一直觉得美里自杀对靖子(陈婧)自首这件事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毕竟靖子当初选择接受石神的帮助,也完全是为了美里。
我鱼旦叔才呕出了一半灵魂,就跳到了下一个镜头。最后还强行升华了一波我也没太理解的价值,什么鬼啊。
很喜欢回忆的部分,记忆镀上了暖黄色的光,是石唐两人一生最难忘的时光。小演员找得很好。
最最喜欢石泓和陈婧母女安静相处的那段时光的改编,那是全片除了回忆外唯一的暖色。石泓、陈婧和晓欣三个人,守着同一个巨大的秘密,这个秘密让他们的心越靠越近,我想,这是石泓这一生,最快乐的时光。
【总结】
一星给鱼旦和凯凯王的演技。
一星给主创人员的诚意和努力。
我是书粉,难免眼光严格。但绝不仅仅因为是书粉,才只给两星。
作为推理电影,节奏把握有失偏颇,细节处理实在是粗糙,故事说完了,但没有说清楚,更不谈说得好不好了。
翻拍原著并不是原汁原味呈现就是好事,《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和《七月与安生》均在原著的基础上做了大幅度改编,而且改编得很成功。可见,ip电影翻拍一味求稳也不是什么好事。
改编的地方我也不太喜欢,中国很多电影都有的通病,情节只服务剧情,却不服务人物性格。
我实在想不通石泓这么滴水不漏的人为什么会公然开着车去袭击唐川,简直败笔。
只给两星并不是批评,而是因为还抱着希望。我在电影里,分明也有看到全体主创人员的诚意和努力。
选择凯凯王和鱼旦叔,而不是那些当红流量小生担纲主演,我能看到苏导的决心与勇气,但一部优秀的电影作品,并不用讨好所有层次的受众,披着推理的外衣,甚至故事核心都是推理,我却依然没有感受到浓重的推理气氛。这部电影,依然是适合阖家观看的商业电影,而不是推理电影。
以上。
接受讨论,但不接受撕逼。
来自3月31日的更新。
我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多人看到我的影评,大概是因为评分太低了,所以显得特别扎眼。
每一位朋友的评论我都有认真看,真的谢谢你们,不管认不认同我的观点,都真的很谢谢你们认真看完。
我是东叔的书迷,还是个推理迷,嫌疑人这本小说更是我心目中推理小说的top3。
所以我是真的真的很期待这部电影的上映,同时希望这部电影能做好的心不亚于任何一个演员粉。
关于给电影打两星的事,看到评论很多朋友说我打分太严格,我还是想再解释一下的。
首先在我心目中,这部电影是不错的商业片,但我是按推理片进行评分的,作为推理片,甚至是讨论一些更深层次的社会层面的片子,真的还不够及格。
国产电影这些年虽然票房一直很不错,但口碑好的真的没多少,我能从电影里能看到苏导的野心和进步,我觉得他能做得更好,可他没有。
我确实不算是个宽容的观众,因为我,是真心实意地希望国产电影能够越来越好。不要做太容易被满足的观众,国产电影需要更加严格的要求才能做得更好。
至于正文最后一句,我没有别的意思,现在的喷子真的太多了。
总之,真的很谢谢大家,谢谢大家标注的喜欢和认真的评论,都留了好长好长啊,这是我第一次在豆瓣写影评,真的很谢谢你们,谢谢。
对于那些给我影评标注没用的朋友们,我只想说,一定是没认真看完我的影评。
今天电影正式上映了,祝票房大卖。
再次谢谢大家,祝大家有愉快的一天,比心。
来自4月2日的更新。
统一回复一下我心目中的top1和2吧,分别是《恶意》和《无人生还》。其实我看过的推理小说也不算多,刚刚入门而已。
其中看的最多的当然是东叔,一开始是看了《白夜行》入了东叔的坑,后来看了《嫌疑人x的献身》和《恶意》就开始对推理小说着迷了,后来陆陆续续也看了一些其他作家的推理作品,我感觉东叔其实也不完全算是推理小说家,更多偏向社会派,他的作品还蛮喜欢探讨人性的,这点我很喜欢。
其他日系推理作家有零星看过一点,像京极夏彦和岛田庄司什么的,最近在看宫部美雪,感觉还挺不错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风格,我看的也不够多,不好做评价,不过喜欢推理的朋友可以尝试一下~也欢迎大家给我推荐好看的推理作品嘻嘻。
其实电影这个东西,本来就是很主观的东西,从导演、编剧到演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作为看客的我们更是如此。我只是出于对推理,对作者和对这本书的热爱写下了我的自己的思考和观点。
最后我只想说,仅凭电影评级而没有自己的思考就决定去不去影院观影的人,大概不是电影需要取悦的对象,与其花时间去劝服打差评的人改变心意,不如花点时间想想怎么样把电影本身做得更好,毕竟高质量才是高分影评的最大说服力。
再次谢谢大家的评论,每一条我都有认真看过,谢谢你们的思考和观点,我感觉自己也充实了不少。
最后也谢谢大家的支持,这几天获得这么多点赞的豆瓣小白真的很开心呀~
最后祝大家小长假玩得愉快~晚安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