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镇夕阳影评

10284927
  • 水脉
    2011/7/10 20:27:33
    带你看看孤岛上发生了什么~
    出发前查了下豆瓣,分数已然掉至3.8,心里一边感叹着好快,一边毅然决然地迈入电影院。没办法,只剩一个月的时间,要抓住最后一次在国内欣赏广电剪刀手下国产玄秘恐怖片的机会~

    一落座正好开演。荒郊野外,穿着朴素面容沧桑的杨幂同学扯着纠结版的《一一》里面的小朋友在逃命,后面一黑影伴随着各种非自然的恐怖音效紧追不舍。然后那黑影倏地一下扑向镜头,我后背竟然从椅背上弹了起来。尴尬、无地自容、羞愧难
    出发前查了下豆瓣,分数已然掉至3.8,心里一边感叹着好快,一边毅然决然地迈入电影院。没办法,只剩一个月的时间,要抓住最后一次在国内欣赏广电剪刀手下国产玄秘恐怖片的机会~

    一落座正好开演。荒郊野外,穿着朴素面容沧桑的杨幂同学扯着纠结版的《一一》里面的小朋友在逃命,后面一黑影伴随着各种非自然的恐怖音效紧追不舍。然后那黑影倏地一下扑向镜头,我后背竟然从椅背上弹了起来。尴尬、无地自容、羞愧难当的我只好安慰自己是因为刚进来没适应而且还坐第二排,然后迅速调整自己进入欢乐找茬看片模式~

    在一一小朋友惊恐回望的目光中,我们知道导演大人的剧情背景交代完毕。画面一转,操着土鳖美语的一比基尼女主持在向我们介绍着勇者比赛的现场情况,收看电视转播的大佬紧盯屏幕,一脸坏笑。当镜头第三次切到一直在坏笑的他时,我们几乎可以确定他就是操控此次比赛,要从中捣鬼作恶或坐收渔利的幕后黑手。哪知!导演安排他出场只为告诉我们,本次活动有大财团鼎力赞助,必然不会走《B区32号》500块骗500万的老路。而此人乃不求名、不求利的陈光标式慈善家,在其疯疯癫癫嚷着不要上岛的老父出场之后,自然没了下文。

    游艇上,几位泳装美女和毫无存在感的男搭档相继亮相后,海面漂来的几片邪门破布竟然撼动船体,单单把我们在船边抚胸做呕吐状的杨幂同学抛了出去,紧随其后的还有一包行李华丽跳水。至于其他人情况怎样,船是撞坏还是沉了,导演认为没必要让我们知道~

    当一名貌似参赛选手的男同胞把杨幂抱上海滩,衣着整洁方寸不乱的其他几位立刻自动出现并围观,大家均表示丢了地图不知道该怎么办,这时我们才恍然大悟,原来所有地图都挤在一包行李里集体跳海自杀!只见杨幂神秘的将陈小春拉到一旁,奇迹般地从胸部内衣里掏出一细长塑料管。果然只有主角的智商及格,知道要随身携带地图并做防水保护。

    聪明美丽的杨幂同学,戏里戏外永远都是众人追逐的焦点。一众人追随着她的脚步,来到了荒岛深处。她和搭档兜了一个圈,正想要甩开众人的时候,没戴隐形眼镜的叶山豪同学眯起双眼,手轻轻一抬,匕首刺中了一百步开外树林里的一只全身涂黑的迷你香猪。正当他趁势向大家进行小香猪乃群居动物的一番科普之时,香猪群很配合地呈现狂暴化形态向众人袭来。只见一只小香猪频频在镜头前红目怒睁,作势扑来。然而除了刺耳的野猪嚎叫由远及近折磨大家的耳朵以外,他们好像并没有认真去追那些四散奔逃的人。但是我们的演员们却并没有因此而松懈,他们敬业的演出贯穿其后的每一分钟,每个人都在自己的逃命路上很有新意地自创一些磕磕绊绊以增加看点,那位美女主持甚至情绪激动地脱下上身仅有的一件背心与一窝马蜂肉搏,这种为了生存敢想敢拼的精神,深深感动了在座的每一位。

    一轮马蜂空袭终了,本来四散在森林各处没有任何联络工具的众人一转眼又聚集在一起,原来下一个任务是向一座破败的标志性建筑物进发。虽然很快忘记了比赛目标,大家对这个阴森荒岛的兴致却依然不减,可见我们参赛选手素质之高、目的之单纯,绝不会因为没了奖金的希望就一哄而散。在内部一番探索过后,由一位熟记台本的眼镜女向大家背诵出了这座麻风院的历史(马蜂是否就是麻风院的门神?我不禁敬佩起编剧的巧思),当讲到以前大陆上的麻风病人会为了消病强迫10个人跟他们做爱做的事时,纯洁的主角一众选择默默忽略假装没听到。

    继续主线剧情,众人发现麻风院里有一处从天花板上垂下很多类似骨灰坛的密封瓦罐,还有人细心地在每个罐子下面标明了所有参赛选手的名字。看了一会儿,我们才发现这是一种高科技的报警器。一旦有一位选手根据剧情需要去死,他的罐子会好心地以自爆的方式进行提醒~ 伴随着一阵口袋妖怪要破壳而出的可爱音效,第一个自爆的是陈小春的罐子。众人对这一超自然现象不置可否,纷纷各自回屋睡觉。同行的摄影记者总爱伴随着夸张音效突然出现,吓唬胆小的美女主持人,害的对方总得用不熟练的英语直呼3遍“You scared me”,同时还要有娇嗔的情绪体现,这对演技是一个有目共睹的挑战。

    午夜,寂寞的杨幂敲开了陈小春的房门,依依不舍地询问对方是否执意离开。陈小春却在此关键时刻遭遇怪力乱神,在地面和门框上来回弹跳数次,随后光速飞向天空,让我们不得不怀疑是否有外星人造访。随后似乎是外星人劫持完毕,我们又目睹了陈小春在另外一处现身,飞速从天空坠入山谷消失。当然,看柯南长大的我们都知道,作为主角的他这么急于消失只能有一个原因... 惊吓之余,众人集合开会,提出了“麻风杀人狂”说、“麻风鬼”说和“内鬼”说三大基本构想。黄又南同学在会上提出,“众人回屋十分钟,内鬼独自还地图”这一提案(他们认为内鬼为了地图加害陈小春),得到众人的一致通过。然而摄像机男似乎执意留在现场盯梢,遭遇鬼怪袭击也就不足为奇了。女主持目睹此事受惊逃走,她经过的墙上有相框不停坠落在地,其毙命的原因似乎只能归结为被莫名其妙的夸张音效吓死。

    众人亦受惊,稀里糊涂地推举出其中一名男选手认定其为内鬼并绑起来,然后又莫名奇妙地认为内鬼有两人,遂外出寻找失踪的眼镜女。又是风吹草动,一番逃命戏码过后,一名女选手华丽地突发奇想说“内鬼也可能是两男一女”。众人思维开放,对任何构想来者不拒,捕快叶山豪只得将偶然撞见的黄又南也抓起来充当凶手处置。

    之后就是一片混乱,每人像中邪一样轮流面带淫笑地看眼镜女找到的一本小黄书,然后去死,小黄书被下一个人发现,再接再厉。要问小黄书里面的具体内容是什么,麻风院现存的负责人,最终Boss,并不愿正面回应,他只表示:“你们一个个都太贪!”听到这样的回答我们不禁要问,这本书到底是谁写的?它是否说明麻风院与某些企业机构之间曾有着不正当的利益勾结?我们期待有关部门迅速做出回应,让真相早日大白。

    值得一提的是,本片的编导在这些角色的死法设置上应该下足了功夫,透彻研究了古今中外很多恐怖片中的非正常死亡案例,取其中的精华十分自然的融合在一起。仅举一例,泰国片《鬼乱5》里面的第一个小故事,如果你看过就一定不会忘记那个主角是怎么死的。本片的编导也一定认为那是个亮点,因此直接拿来移植在本片的眼镜女身上,为影片增加一个小高潮,相信大家也不会有什么异议。

    言归正传,主角们死到就剩一个杨幂时,她由于受到了惊吓不停地跑了很远,仍然准确地找到了一处隐蔽的密室,阴森的气氛从未阻挡她进去一探究竟的欲望。然后正如大家所预料的那样,陈小春在杨幂背后高调现身。头戴超拉风的飞行镜,还用蝴蝶结变声器装神弄鬼,表明自己就是长大后的一一小朋友,已经发疯的最终boss。密室里有没交代是什么意思的九个金鼎,两人就围着它们玩你追我赶,还有类似牙科诊所的躺椅,陈小春邪恶地把杨幂按倒在上面一番调戏。

    就在大家以为陈小春别有用心的将我们美丽的女主角留到最后是要上演另一出戏码时,导演迅速掐灭刚冒头的火花,让两人回到疯狂追杀的正轨上完成本剧。陈小春速度换上不停闪烁的LED头灯,杨幂则手持电池严重不足的小手电,两人在漆黑通道里摸爬滚打,同时用镐和木条勇猛地互殴对方的腿。最后杨幂在腿负重伤的情况下歪打正着地顽强逃生,重生一般推门走出噩梦的麻风院。

    此处画面忽然定格5秒,在所有人以为发生严重卡带马上要站起来看看怎么回事之时,传来一声凄厉的尖叫,黑屏,演员字幕缓缓升起...



    好了,全片回顾完毕,相信省去了很多人的几十块钱。我看的那一场观众爆满,全场多数情况下在窃窃私语,听到几次“这是什么烂片”的抱怨,演到三分之一我身后开始响起很规律的鼾声,因为太烂大家无奈地笑场三次,只有一次一个女生在不怎么惊悚的地方发出一声尖叫,估计是为了扑倒旁边的男生...
    【详细】
    50183200
  • 万小小
    2019/4/7 0:54:45
    《调音师》与其他同类悬疑片比有哪些亮点?

    我是一名医学生 我只注意到了一点

    角膜移植不需要配型 这让我怀疑最后的两种结局都是男主的谎言

    1.第一种医生和他经过像肝脏一样的树 没有停 医生说 如果你和女主的配型相符说不定你也会重见光明 但他又说到双杀女的血型为罕见的Rh型 况且角膜移植根本不需要配型 即使男主不知道这一点也会想到他们二人配型是不符的 男主开始意识到医生在骗他 其实也是要将他进行器官专卖

    我是一名医学生 我只注意到了一点

    角膜移植不需要配型 这让我怀疑最后的两种结局都是男主的谎言

    1.第一种医生和他经过像肝脏一样的树 没有停 医生说 如果你和女主的配型相符说不定你也会重见光明 但他又说到双杀女的血型为罕见的Rh型 况且角膜移植根本不需要配型 即使男主不知道这一点也会想到他们二人配型是不符的 男主开始意识到医生在骗他 其实也是要将他进行器官专卖

    2.第二种结局我就不多说了 是男主编的 至于为什么其他帖子也讲的很清楚了

    所以我觉得电影呈现的两种结局都是假的 最可能的结局是男主把医生杀掉了

    【详细】
    10094286
  • ayun
    2022/9/29 17:39:44
    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新闻报道就是民主社会中一股为正义而战的力量”。非常艰难,非常非常了不起。 我是因为一个细节mark的这部纪录片:她们记者四处奔走,用手机拍摄,会因为没电只能几个人几部手机凑在一起轮着拍。主编问“没有充电宝吗”,回答是“我家都还没通电,有充电宝也没用。” 看完纪...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新闻报道就是民主社会中一股为正义而战的力量”。非常艰难,非常非常了不起。 我是因为一个细节mark的这部纪录片:她们记者四处奔走,用手机拍摄,会因为没电只能几个人几部手机凑在一起轮着拍。主编问“没有充电宝吗”,回答是“我家都还没通电,有充电宝也没用。” 看完纪...  (展开)
    【详细】
    14695255
  • byron1993
    2016/4/17 23:12:59
    随心意,做自己,带着家人。。。
    赞一下B站的童鞋。。。在Kickass上等了这么久都没资源,结果B站先有了。。。感动到哭。。。

    本片的完成质量看评分就能略知一二——不算完美,但还算满意。毕竟是导演的处女作,很多场景安排的都不是特别自然,但至少这是我们华人自己的同志电影,涉及的题材也是现在的焦点问题,不管怎么样,都应该为郑伯昱先生的勇气和付出点个赞。。。

    之前看过很多同志电影,各种语言各个国家。。。其实
    赞一下B站的童鞋。。。在Kickass上等了这么久都没资源,结果B站先有了。。。感动到哭。。。

    本片的完成质量看评分就能略知一二——不算完美,但还算满意。毕竟是导演的处女作,很多场景安排的都不是特别自然,但至少这是我们华人自己的同志电影,涉及的题材也是现在的焦点问题,不管怎么样,都应该为郑伯昱先生的勇气和付出点个赞。。。

    之前看过很多同志电影,各种语言各个国家。。。其实看多了之后,慢慢就会觉得其实很多题材都是重复的,作为同志,在每个国家的处境都有太多相似的地方。。。不过有个很明显的差异是,亚洲国家的恐同目前主要表现在传统压制下的冷暴力,而欧美国家包括拉美国家更多的是宗教误导下的人身攻击。。。我们总说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相比现在欧美甚至一些拉美国家进展如火如荼的同志运动,亚洲国家显得异常迟缓。。。其实我们周围已经在涌现一批优秀的同志组织开始在为自己的权益发声,但在集体沉默的背景下,一小撮人的声音总是很快就消散了。。。鲁迅说,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太多人还是在温水煮青蛙式的日子里自我放逐,被动接受传统的束缚。。。

    《满月酒》构建的一幅图景其实并不是什么乌托邦,它展示的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作为同志而言,本来就可以有的图景。作为典型的华人同志,郑伯昱饰演的Danny虽然本人已在美国工作生活,但其与自己台湾的原生家庭仍然并未分离,简单的来说,他是带着传统的枷锁在过自己的同志生活。归亚蕾饰演的母亲一角凝聚着典型的华人家庭传统——生儿育女,传宗接代。 老实说,就这一点,也不能算是亚洲特色。人类作为动物,每一个家庭在发现自己成员里有一个是同性恋后,本能的反应应该是想到生育,其次才是传统和宗教。华人社区里宗教的影响很弱,传统才是我们最强的束缚。Danny有一个很强大的自我,他明白自己想要什么。但是他并不是撇下家人一个人自在逍遥,而是一路带着家人,一点一点慢慢地向家人展示自己的生活和自己应得的权利。。。

    人生是自己的,自己是主角。作为一名同志要承受的反传统压力很大,但这并不是自我放逐的理由。我还是更愿意相信家人如果是真的爱我们,最后一定会接受我们最真实的自己。当然,前提是我们自己知道该怎么去过好自己的生活。踏踏实实地做最真实的自己,对未来做好长远的规划。你想要稳定的生活,组成自己的家庭,那就好好处对象,诚实对待另一半。婚姻不仅仅是那张纸,更重要的是两人相伴一生的彼此承诺。不要因为国家制定的法律不承认同性婚姻就觉得自己低人一等。很多时候,法律承认的那一纸证明,很多时候恰恰是捆绑在两人身上的枷锁。充分利用好当前所有的条件,继承、生育、病房探视、收养、代孕……总有办法解决这些零零总总的问题——关键在于你是不是有足够的勇气和决心。。。

    我一直在努力变成一个Danny那样的人,明白自己想前进的方向,然后一点点往前迈进。带上家人,一点点完成自己的目标。我们对不熟悉的事物都会感到自动恐慌,因为我们对此失去了掌控感,对家里突然冒出来的同志成员也一样。这个时候,同志们应该更努力地向他们展示自己的人生道路与规划,一点一点让他们看到自己生活的前景和未来。我相信,真正爱自己子女的父母,再看到子女未来有规划、有着落后,对子女爱谁也就不会有什么芥蒂了,毕竟,孩子很幸福。。。

    本来想写写影评的,硬生生熬成了鸡汤orz。。。反正楼偏了,也懒得扶了,就这么着吧。。。
    【详细】
    78561432
  • 砸瓦鲁多
    2021/5/25 15:16:09
    有点水

    这一季前面真的是卵都没交代出来,还是第一部结尾那些趣事的续写,比如建交啊和学院生活什么的,完全的乐天派,第一季塑造好的悬念,跟进的一点都不及时。战斗的戏份灌水也太严重,史莱姆对所有敌人都是秒杀,真正让人期待的大场面也没有描绘成功。

    值得肯定的是,中期剧情展开还可以,帝国的迫害,让史莱姆的反击显得尤为关键,是该季剧情高潮,产生了一些有趣的秒杀场景和复仇的爽快感觉,但另一条线米莉姆宣

    这一季前面真的是卵都没交代出来,还是第一部结尾那些趣事的续写,比如建交啊和学院生活什么的,完全的乐天派,第一季塑造好的悬念,跟进的一点都不及时。战斗的戏份灌水也太严重,史莱姆对所有敌人都是秒杀,真正让人期待的大场面也没有描绘成功。

    值得肯定的是,中期剧情展开还可以,帝国的迫害,让史莱姆的反击显得尤为关键,是该季剧情高潮,产生了一些有趣的秒杀场景和复仇的爽快感觉,但另一条线米莉姆宣战的线就显得很一般,克雷曼没有暴露出一点痕迹,难免有第一季结束的感觉,就像一个梗用了两遍一样的感觉,叙事结构有点问题。

    期待第三季有所改观...

    【详细】
    13567282
  • 绿小绿
    2013/5/27 21:47:11
    文字的雕刻者
    写字的人是建筑师,将胸腔里的土运送到纸上,烧制成文字的砖瓦,建房筑屋。有人造得快,有人则慢;有的造得工巧,有的相形便显拙劣。新近看得一部纪录片,叫《寻找背海的人》,得幸与台湾老作家王文兴先生相遇。在我极窄的视野里,老先生是我所知的最严苛的文字建筑师。
    老先生称他写作的小屋作牢房,一是因其小,四四方方似一个豆腐块,仅可立锥;一是因其简陋,一扇窗、一桌一椅,及笔和纸,此外别无他物。每天,他在这个
    写字的人是建筑师,将胸腔里的土运送到纸上,烧制成文字的砖瓦,建房筑屋。有人造得快,有人则慢;有的造得工巧,有的相形便显拙劣。新近看得一部纪录片,叫《寻找背海的人》,得幸与台湾老作家王文兴先生相遇。在我极窄的视野里,老先生是我所知的最严苛的文字建筑师。
    老先生称他写作的小屋作牢房,一是因其小,四四方方似一个豆腐块,仅可立锥;一是因其简陋,一扇窗、一桌一椅,及笔和纸,此外别无他物。每天,他在这个“牢笼”里待大约两小时,这两个小时是他最珍贵的雕刻文字的时光。老先生在语言上极有追求,不肯乱下一字。写作时,他先是构思,即要写什么,将自己今天预备要写的内容以大纲的形式记录于纸上,接着便开始动笔。这动笔,还不是写字,而是画线。他画线是要画出文字的声音效果,到他觉得满意才落笔写字,将符号转换成文字。写完,还要再回过头去重新斟酌。两个小时过去,纸上得三十五个字。一位年轻的女作家,毫不掩其敬意,叹王文兴之写作就像在进行一场仪式。
    “中国语言的一个特点是有‘四声’。‘声之高下’不但造成一种音乐美,而且直接影响到意义。不但写诗,就是写散文,写小说,也要注意语调。语调的构成,和‘四声’是很有关系的”,这是汪曾祺之语。王文兴先生先在纸片上画线,正是为了追求语言之音乐美。
    作家苇岸在他《最后的浪漫主义》一文中,说黑大春作诗,苦心孤诣,十年磨剑得诗作几首,却是字字珠玑。王文兴老先生即是以诗人作诗的态度来对待小说,长篇小说《家变》历时十载;《背海的人》经二十五年辛苦打磨方成。
    普鲁斯特毕二十年之功写就的《追忆似水年华》,成书出来知音甚稀。王文兴的作品似乎也是相同的命运,他的文字以佶屈聱牙、晦涩难懂著称。
    因其在语言上求新求异。
    “写文章最忌平熟,”柯庆明教授说,“就是你的语言跟大家平常讲话语言或平常写的语言一样的话,福如东海、光阴似箭、日月如梭,那个东西就是属于陈腔滥调,所以大家就会匆匆读过去,根本不要花脑筋。可是你假如有一点点不平熟,你要让人家去想,你为什么要用这个字。譬如我我这次看(王文兴)的:‘一天,他的父亲兴奋奋地回来’,在兴奋后面又加一个‘奋’字。‘秋芳—毛毛,我今天遇到一件想也想’应该习惯的话用‘想不到’,结果他用‘想不至的怪事—Hey’这个是英文,‘你们试猜一猜’,他就用‘&*%¥(一串日文)’,是日文里边的‘看’,‘你们试猜一猜&*%¥(看),保定你们没法猜着’。那,我觉得他的美学典范,拿到古文运动来讲是完全合理的‘惟陈言之务去,戛戛乎其难哉’,他是这样一个人。”
    有一位青年问王文兴,为什么在表物事时他好用“牠”,而不是“它”,老先生回答:“如果不用动物的‘牠’就是用宝盖的‘它’,但是宝盖的‘它’,印象里这个字又念‘tuo’,然后这个字形很宽很大。又是念‘tuo’,字形又这样,太强调这个字的重要性。而当我用这个‘牠’的时候,显著性会减弱。”有一册书,老先生是不离身的,那便是唐朝诗人孟东野的诗集,孟郊有“诗囚”之称,因其与身为仇,精思苦吟,为一字一句几要呕出心肝来。又因东野贫士失职而志不平,心中抑郁,故所作之诗内敛深沉。其美学追求与王老先生之心意深为契合。
    字词句是建筑纸上王国的砖瓦,王文兴用他精制的、殊于众人的材料,建筑的王国必也是风景迥异的,随意摘取其小说里的两段话,便可于管中窥得一斑。
    其一是:
    时间过去了有几几及两年之久,是一个父亲仍是还没有回来。然而在范晔现在的家庭里边,他和他之妈妈两个人,简单地共相住在一起生活,似乎是要比他们从前的生活,较比起来仿佛还要更加愉快些。关之乎隔不久,他应该再外去寻索,他的父亲的安排及计划。这一个做儿子的他几乎可以说,都已经就要忘记掉了。
                                                                                                                                                                                                     ——《家变》
    其一是:
    很黑,不仅仅房屋里黑,屋子外头也同样浓厚的黑。那一方像豆腐干大小的透气窗眼,我现阵寻找牠也找不着牠在那向。室内,跟室外,两处地方的界限,全然已分不清在哪地;墙在哪儿觉也都觉得牠不出来。小蜡烛残梗刚刻才灭去。我是这么样一个独特的、异常仇视光线的人。经常在房屋里头的时候,白天时,我都特爱喜房内暗暗的才成。至若是夜暗,则更要特黑特深特好,爷就尤其顶讨厌那半黑则又不黑,说灰却又不灰的夜晚。
                                                                                                                                                                                              ——《背海的人》
    观之这两段,不合文法之句子比比皆是,更不用说与我们平常说话习惯相较比了。正因如此,他的语言才被人批评是佶屈聱牙。若将他的文章放到古板的编辑跟前,批阅出来,必定是满目疮痍。王文兴用他的一支笔,将语言的秩序打得稀乱,正如张诵圣教授所言,秩序打乱会给人造成一种压迫感。这种压迫感恐怕让许多人会感到不适,但我十分认同张教授的说法,她说这种打乱是在“更深刻的一个层次上的颠覆”。汪曾祺先生就曾毫不客气地指出中国文学的语言的问题,说汉语的表达日趋简化,缺乏美感。王文兴先生的文字,在我读来,却是余味悠长的,是可诵可读的。因其遣词造句别出心裁,且音韵优美。
    在锻字炼句之外,王文兴先生于文体上他同样树立起了他自己的美学标杆。他说从前用流利的白话文写作,他对自己总也不满意。直到后来读英语原文的小说,才渐渐悟到一种合自己心意的文体,即以抒情诗、散文诗的写法来创作小说。
    前阵子,于偶然间,读到一篇人大文学院院长孙郁的文章,叫《文体家的小说与小说家的文体》,以木心先生为例来阐述文体之重要性。惜我阅读范围之窄令人汗颜,只于网路上零星拾得木心先生几首小诗和几篇散文,于孙郁先生文章之要义只能有一个很浅层的理解。直至前日观得《寻找背海的人》,再回过头去将文章翻出来重读,心底似乎才能够产生更多一点共鸣。
    木心先生说没有文体的文学家是有缺欠的,“文学”是个形式,内涵是无所谓“文学”的。但是文体,不是一己个性的天然形成,而是辛勤磨砺,十年为期的道行功德,一旦圆熟,片言只语亦彪炳独树,无可取代。
    王文兴先生便是如此,给自己一个很大的自由,在文学的世界里上下求索,几十年如一日,最终形成了一种独属于他自己的文风。如李欧梵教授所言,读他的文字便知这是王文兴的。他语言自出机杼,所以他之文字便与人产生出一种距离感;文体上以抒情诗的笔法来创作小说,故其文蕴藉优美;想必其古文功底也是较深厚的,于字里行间氛氲一股书卷气。
    孙郁说木心是一个以美的精神对抗平庸的行吟者,这句话拿来扣在王文兴的头上,我认为丝毫不嫌过。他书写之内容是平庸琐碎之日常,但却一点也不叫人感到枯燥。姑取他短篇小说《草原底盛夏》为例:
    “荒地上,蒸腾起了一片蒙蒙底灰土,混合在阳光里;隐藏在灰土中底是,许多条慌乱底、奔跑着底人影,他们挺起胸脯、收住了下颚,一动不动底立正站住。那许多条笔直底身躯,在地面上,投下了笔直底黑影。有一阵子,使得那个军官也不能分得清楚,这一群属于他管辖底士兵,是否在一瞬间已变成石人。惊讶,和一种轻微底恐惧,使他发出下一道命令底决心遭到了延搁。未经过多久底困惑,在这尚掺和了灰尘底阳光下—他振作起自我,发出一道命令—于是,好像生命灌注进这些根本没有生命底石柱。他们开始活动,每一个横排乃都一致向右转,向左转,一致抬高脚步,如操练底种马,续续底弯腿运动。”
    其实这一大段话的内容很简单,就是讲一个教官带兵在荒地上进行操练之事,不过是人世百态中一幕极其平常的景象,他却能写得这样灵动饱满。究其原因,一是先前所说文体的创新。一是他观察很深、体味很深。老先生虽年逾古稀,但一颗真心仍保存很好,敏感如孩童。他外出一回,看到鸭子欣喜,看到野花欣喜,目之所及都是美好。老先生的夫人说每回他们出去,站在珠宝店门口名牌服饰店门口张望的不是自己而是他,他喜欢那些物什的设计。平常的物品他若喜欢,就要买回来。他们家浴室挂着一柄汤勺,不知道的人或许会觉得奇怪,其实这就是个装饰,老先生喜欢这把勺子的设计,便买了回来,家里没处挂放摆设了,便只得挂到浴室。此外,他收藏了许多广告纸片,因喜爱上头的图片。在他眼里,或许没有庸常之物之事。他说自己不常出门,因每回出去给他的感受都太多消化不来。
    此外,他写景的文字具有日式动漫的质地,十分叫我喜爱:

    同安街是一条安静底小街,住着不满一百户人家,街底中央微微地收进一点弯曲,尽头通到灰灰底大河那里。其实我从河堤上看下来,同安街上没有几个行人,白底街身,弯弯底走向,其实也是一条小河。这是我十一岁那年底安静相貌。在那个时候底同安街,可以看到花猫,尤在短墙头懒懒底散着步,从一家步到另一家,街中是满眼的翠绿,清芬的花气扑鼻。
                                                                                                                                                                                                  ——《同安街》
    他继续朝右步行,看到一株草上叶面内含沾四五晶莹珍珠。在那边有一株美人蕉,冒出鲜黄的话,像一条罩下的黄手绢!是后他再向前走,见到何其雅悠的河水,(便践上陛石对下方看)但见该河水并不忧伤,而乃清新、闲静。桥在过去之右方,不似白日似打算盘上,横行黑珠滑动着人马。而今都没的,在眠睡中。陡间白日自山背冒升,金芒乱放,照的大地一片金色!
                                                                                                                                                                                                  ——《家变》?
     
    老先生说:“人生必须做一件自己认为可以度过人生的工作。如果没有什么来填补的话,那是空洞的,这个空洞就是寂寞。填补完了以后,作品有什么后果,是正面,是负面,完全不在考虑之列,最重要的是填补这个过程。”可见写作之于他,是一种纯精神层面的需求,不为显耀文坛,也不为换取五斗米,只是为了自己,为了获享一杯创造的快感,如此,方能入于无人之境,充分舒展开自己创作的羽翼去践行自己的美学理想。
    【详细】
    59938448
  • 九尾黑猫
    2008/9/7 20:11:34
    《鹳鸟踟蹰》:让我的生命,启程回到它永恒的家
    一、找寻

      梭罗带着一柄借来的斧头,开始了瓦尔登湖畔两年多的孤独时光。他独居于远离人群的湖滨木屋,享受着漫步于脚下的思想旅程。旅行不仅仅是单纯地游览不同城市的风光,呼吸异国风情混杂陌生植物的空气,将被时间和一成不变的环境冻入麻木土地的思想,放在他乡的暖阳下舒展筋骨。一位旅行作家对于一个城市的描述,绝对与当地的城市专栏作家所见不同。大到城市风貌的变迁,小到街头商贩的叫卖,当地人联想
    一、找寻

      梭罗带着一柄借来的斧头,开始了瓦尔登湖畔两年多的孤独时光。他独居于远离人群的湖滨木屋,享受着漫步于脚下的思想旅程。旅行不仅仅是单纯地游览不同城市的风光,呼吸异国风情混杂陌生植物的空气,将被时间和一成不变的环境冻入麻木土地的思想,放在他乡的暖阳下舒展筋骨。一位旅行作家对于一个城市的描述,绝对与当地的城市专栏作家所见不同。大到城市风貌的变迁,小到街头商贩的叫卖,当地人联想的多是明日上班的路线和下锅的饭菜,偶尔会凭借着经记忆中的图纸将不同时空的街道重合,感慨一番。本雅明认为“假使把现有的城市描写根据作者的出生地分成两组,我们肯定会发现,当地作家对相关城市的描写只占少数。”。当游人赞美伊斯坦布尔的光辉历史遗留下来的断壁残垣,依然矗立的木质房屋和鹅卵石街道,一直居住于此的帕穆克却沉浸在国家贫穷、破败的忧伤中,渴望黑夜吞没代表贫困的街道,等待路灯苍白的影子越拉越长直至夜幕披盖了整座城市。不自觉地,旅行便成为了一种思考,一种对于美的发现。那些熟识的风景在陌生好奇的眼中变成了有着神话意味的美景。

      当踏上一段未知的旅程,我们要做的无非是找寻和思考。被无数次开启的心灵之旅,可能缘于吹向奥兹国的一场龙卷风,缘于尼尔斯家中那头突然萌发旅行念头的雄鹅,也可能只是因为格列佛始终无法时来运转的生活。有时候精心策划很久,不如就像“真相大白”(Everything Is Illuminated 2005)中的美籍犹太人乔纳森那样,把两个厚厚的酒瓶子底扣在眼睛上,提个小皮箱,跟着不靠谱的年轻导游,试图寻找祖父在二战中的救命恩人,一路上把各种各样的物品塞进密封袋保存:一个狗都不愿意吃的马铃薯,乌克兰河边的一小撮土,一张几十年前的褪色照片。它们让回味旅程时,一切变得比照片里的凝固画面要真实许多,它们携带着曾经所有者的记忆。谁都知道,乔纳森找到的不只是一望无际的向日葵田,一个照片背后的名字那么简单。

      “鹳鸟踟蹰”开始于电视导演亚历山大到希腊边境摄影取材的一次行程。他的所见所想都纠缠着对比雷埃夫斯港口事件产生的疑惑:亚洲的难民遭到希腊政府的拒绝,无法登陆,最后选择投海自尽。电影一开始就是死亡,直白突兀得让人猝不及防,一时间难以应对。面对死亡,我们总是开始不自然的去寻找继续生活的理由。爱伦坡为了制造忧伤的气息,把美人之死放在诗里,因为“各种忧伤的题材中,基于我们对人类的普遍认识,什么最为忧伤?显然是死亡。”溺毙于海上的人为何选择最为让人忧伤的方式作为一切的结局,是最令亚历山大不解的。低空盘旋的飞机在海上层叠的波浪上吹出圆形的波纹,尸体在海上浮沉。那一刻持续了几秒钟,却凝固了一次旅程的终点和另一次旅程的开始。仿佛他们不再需要逃跑和施舍,终于在浩瀚的海洋上找到了栖息的家园,将整个的世界抛在了身后。把生活的谜团抛给了我们。他们为什么去了?去了哪里?

      那位失踪的政治家就是被谜团包裹的大多数人中的一个,只不过他选择开始全新的旅程去寻找谜底。由马赛洛?马斯楚安尼扮演的政治家,因为其作家的身份在国际上也备受瞩目。他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娶了一位漂亮的法国妻子。在希腊军事政权崩溃后,他一直作为内阁幕僚,在政治界崭露头角。1980年他出版了一本书《世纪末的忧郁》,评价了当时的国际形势,遭到了政党的反对和批评。在之后的一场重要的议事会上,大家都等待着他发表一番精彩的演讲。可是,他站在演讲台上,看了看厚厚的演讲稿,随即塞进了兜里,低下头。整个大厅都回荡着他低沉如黑夜的声音,“有时,在雨声背后,为了能够听到音乐,大家都沉默着什么也不说。”自此,他走出了议事堂,也走出了所有人的视野。虽然不断有人打来电话,告诉他的妻子,他在希腊各地的行踪,但他的妻子仍旧认为他已经死了。他曾经到过火车站,为墓地献过花,在建筑工地上做过工,坐在广场的角落抽过烟。他不停的变换角色、身份,但一直在追求最初让他出走的答案。他在这个电影中是没有名字的。正如他在答录机里的留言,他什么都没有,不停有人夺走他的东西,让他发现自己一无所有。只好借个名字生活。他是谁,叫什么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他一直向北,走向边境,试图找到他所归属的地方。

      当你出生、成长在一个国家,不管你爱它、恨它,仍旧难免成为它的一部分。讲起她的时候,就像在讲自己。讲自己的时候,又像是在叙说国家的遭遇。当拍摄一个发生在国家的事情,不可避免地涉及政治。但政治很少成为安哲的主题,他更多地在讨论生命最基本的一些问题,人类的生存与痛苦。流浪的政治家曾经给一个小男孩讲那个放风筝的故事。在世界的末日,人们开始旅行、迁移,以撒哈拉沙漠为目的。一个小孩扯起了风筝,大人也和他一样,不断拉着线。每个人都带着自己的东西,开始了漫长的旅行。这个故事直到最后都没有讲完,没有人告诉孩子这个旅行何时结束。但这就像是政治家令人费解的旅行的原因。他的世界就像距离太阳太近的星球,原本平静的生活慢慢受到外界的伤害,让他开始燃烧。各种各样的事件冲击着他的价值观,不仅仅是政治,而是发生在身边的所有事情,那些真诚的、虚假的,善意的、恶意的,把他的灵魂放在命运巨大的手中揉搓着。他必须去旅行,去探索,去寻找。

      有时候,找寻的意义不亚于在旅程尽头得到的答案。就像奥尔罕?帕穆克说的:“提问本身就像车子、屋子、渡轮窗外的景色同等重要”。这些风景随着路程的延伸,渐渐成为了在路的尽头最值得回忆的东西。

      二、边界

      大陆与海洋的交界,黑夜与白昼的交替,希腊与阿尔巴尼亚的接壤,心与心的阻隔,生与死的轮回。这些都是存在于生命中的边界,有些我们渴望跨越却难以跨越,有些不应跨越的边界却纵身飞跃了过去。

      (1)国境线

      当飞机越过不同的国家,很难从云层之间发现区别。国境线一直都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这种隐藏的界限就像是每个民族的差异,存在于生活中的每个角落,我们很少去看、去想。而电影则一路把我们拉到那条国境线前,仿佛在说,看看我,听听我。

      希腊与阿尔巴尼亚接壤处只是一条用红白蓝三种色彩的颜料画出来的线,把一座桥分成了两半,很难从外观上判断出两者的区别。也许你可以感受到希腊与阿尔巴尼亚这两片不同土地上的风貌,但是当一切都用一根线来作为划分,总是有些滑稽的,让人想起了儿时与邻桌的同学吵架,她气哼哼的用铅笔划出课桌间的一条线,不许对方越过这条线,以示气愤。带领亚历山大参观的上校站在国境线前,微微抬起右脚,就像一只笨拙的鹳鸟蜷起一条腿准备休息。跨过这条线就不是希腊的土地了。只要踏出一步,就是外国的了。就是死啊——对面的守卫端着机枪,随时准备击毙私自越境的人。一线之间,竟然是生与死的距离。陡然间,这条细线背负的巨大意义令人深感压抑、不安与费解。它似乎一下子包含了文化差异、民族矛盾、生离死别的全部涵义,但是你却很难用言语表达感受到的重量。这个重量直直地压在了每个人的灵魂之上。

      上校作为边境线的守卫者,不仅要看守国境线,还要防止两国的人通过那条分开两国的河流来互通有无。河两岸的人通过长长的线绳,拉着一个小木板在河上穿梭往复,交换着不同土地上的文化,阿尔巴尼亚的音乐,希腊人的音乐,风格迥然不同却都歌唱着爱情。他们渴望交流,渴望无国界的拥抱。同样是一根细线,却成为了连接两国的桥梁。强烈的情感对比,更加加深了人们面对边界的无助感。有些我们努力跨越的东西,却很难实现。

      希腊政府在边境附近划定了一片地方供难民暂时居住,那里远离城镇,被称为等待室。他们在那里等待被允许进入希腊定居。希腊对他们来说比其流传两千多年已久的神话还要遥远。亚历山大拍摄边境素材时,将难民居住的环境纳入镜头——这里有男人、女人、小孩、土耳其人、库尔德人、阿尔巴尼亚人等从遥远国度逃难而来的人都聚集于此。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不同的肤色,好像一幅浓缩的世界图景。他们从被潮气和风雪侵蚀得歪歪斜斜的废弃木质车厢探出身来,渴望着什么。身后狭窄低矮的空间便是他们曾经的国家。背景音乐传来手风琴翩然起舞的音调,开始是轻松的,仿佛享受着画面带来的美感,但随着镜头的移动,生活的惨况渐渐抵消掉了异地风光带来的美感。就像前面说的,游人的赞美有时却是路人的忧伤。

      他们跨越了国境线,却受到了更多的限制。离愁、羞耻、内疚、贫寒、沉默,最令人愁苦的是到底哪里算是家呢?他们跋山涉水,几次面临险境,来到了这里,仍旧住在漆黑阴冷的屋子里。难道一切的努力,就是为了划着破旧摇摆的木船,每天行驶在缓慢的河道上买卖东西换取微薄的收入么?他们曾以为跨越了那条国境线,却没想又面对着另一个难以跨越的鸿沟——文化的差异。他们也许有一天真的多到需要生活到希腊城镇中了,都很难成为这里的一员。

      国境线是凝望中的远方,记忆中的故土,河对岸的花朵,一根永远跨越不过的细线。

      (2)心与心的阻隔

      国家之间的距离是由一条线拉开的。而心与心之间呢?

      政治家与来自法国的妻子,他们看似幸福美满的生活,被他的不辞而别彻底打碎了。不同的语言,不同的生活环境,都不足以成为他们的障碍。最令妻子感到空虚和绝望的是,丈夫曾经在失踪后回来过,她试图和他重建往日的生活,以弥补议事会后空白的时间,但是他已经成为了另外一个人。不停地把伤痕掩藏起来,不让她看见。就好像是同一个城市的两个人,长相相同,但是却有着不同的追求和经历。当他厌倦了自己的生活,就开始另外一种截然不同的生活。

      就在那个圣诞夜,在那个过去与未来的交界处,他们安静而充满激情地做爱,仿若初识的男女。深夜,他站在窗前凝视着远方,第二天就登上了离去的汽车,变成了另外一个人。所以,妻子并未四处搜寻他,一直和亚历山大说他已经死了。一个人抛弃了过去,抛弃了家庭,抛弃了感情,那么何必再找呢,曾经的作为政治家的他已经死去了。作为妻子的她也该继续新的生活。虽是这么说,每次谈及他,妻子还是满脸哀愁。曾经,“西雅图夜未眠”制造的浪漫来自于距离难以阻挡心灵的贴近。而她和丈夫之间,却永远被拉上了禁止穿越的帷幕,连偷看一眼都不行。在边境的破旧城镇,他们再次相遇,已经仿如隔世。她不肯承认那个是他。那个确实不是他。他们模样相同,却不是同一个人。心的距离也许是比国境线还难跨越的东西。你根本看不到那条界限在哪里。

      亚历山大在小酒馆里遇到了一名阿尔巴尼亚女孩。从一开始,他们就只是凝视着对方,小心翼翼地保持着一定距离,仿佛那条国境线上的河流横渡在了他们中间。屋顶的灯光在雾气与夜色中散发着犹如月亮的光晕,低吟着一首浪漫的歌。油画一样的黑暗中,女孩的卷发像星河一样披散下来,月牙的光辉柔和地俯视着她青春的脸颊,将此中的忧愁也泄露出来。亚历山大的手伸向了她的卷发,画面沉默着戛然而止。再次醒来已经是早晨,餐厅的光线在白昼下失去了神韵,愈发地有些苍白。亚历山大和女孩站在中央,厅堂顶的大灯被店主关上了。近景处一片漆黑,只有远处吧台上的三盏灯亮幽幽地闪亮着,女孩融合在了近景的黑暗中,亚历山大则被远处的灯光照亮。这样的画面,让他们看起来虽然手拉在一起,却被不同的光线隔得很远,就像是她的心在把他推向了远方,将忧伤掩藏在黑暗中。她在昨夜呼唤了其他男人的名字。仿佛她和亚历山大从未靠近,只是将他当成另外一个人。每次她和别的男人靠近,都只是将他们当成心中那个人的影子。她对那个人的爱,成为了阻挡所有人接近的河流。

      (3)生与死的交界

      从影片开始的比雷埃夫斯港口事件,就交织着生与死的疑问。生与死到底相隔多远?只是一条国境线的距离?他们为何要跨越这条界限呢?

      战乱成为了难民离开家园的主要理由。库尔德人的村庄因为受到化学武器的影响,已经不再适合居住,于是他们举家逃亡。一路沿着希腊和土耳其边境的厄沃罗斯河逃出来,他们把死亡抛诸于身后,跌跌撞撞地奔向自由。一个库尔德人说,那是他第一次祈祷希望月亮死掉,因为月光照亮了他逃跑的路线,仿佛指引着一条通向死亡的路径。当生存的希望只在一线之间,人们就开始求助于非自然的力量。严酷的现实,让他们不得不开始变得迷信。不是说就真的相信会有奇迹出现,他们更需要精神上的力量支持他们走下去,不至于在绝望的黑夜中迷失方向。

      当他们最终披荆斩棘地来到了希腊,却又面临着新的考验,面对新的边界线。上校说,“沉默”是这里不成文的法则。每天都是沉默而压抑的日子,以防触及看不见的生死线。不同的信仰和民族,让他们的矛盾一触即发。就像窗外一成不变的冰天雪地。谁也说不准什么时候就开始飘起隆冬的雪花。餐馆中,两个男人争吵起来,内容有关背叛,其中被认为是叛徒的人哭嚎着为自己争辩,使劲用刀片在手腕上割出内心挣扎的伤口。这次争吵由一个人的死亡作为结局。那个曾经指责对方是叛徒的人,被吊车勾住脖子悬在了空中。没有人去追查凶手,谁都知道这不只是一次谋杀,不只是土耳其和库尔德人的矛盾,而是把他们所有人心中不停留血的伤口挂在了半空中。他们的恐惧、孤独与不安。他们逃出了国家,却仍未能逃出生与死的疆界。上帝的无能为力,让这个地方更加渺小。

      三、忧伤

      安哲电影的基调总是忧伤的,这种忧伤不是刻意为之的煽情,这种忧伤来自于生活的激情,以及对于美和生命的探究。安哲的故事里总少不了废墟的身影,这也增加了画面的惆怅之美。废墟之所以美,在于其忧伤,在于其承载着时间与历史滚压而过痕迹。安哲的电影,是诗意的,是美的,是忧伤的,所有的这些都深深地扎根于他的希腊之情,他对希腊对生活的爱与痛。帕穆克用一本书来描述土耳其式的忧伤,这种土耳其语里的“呼愁”,不仅是“由音乐和诗歌唤起的情绪,也是一种看待我们共同生命的方式;不仅是一种精神境界,也是一种思想状态,最后既肯定亦否定人生。”土耳其烟雾弥漫的早晨,冬日里荒芜的公园以及刮风的雨夜,微不足道的生活景象,受人歧视的命运,都构成了城市的忧伤。他们为此痛苦,也因此感受着忧伤带来的喜悦。安哲镜头中希腊的忧伤来源于沉默不语,他用镜头感受生活,感受潮湿阴冷的街道,感受被云朵遮盖的暧昧阳光,感受浓雾中的倒影,他如此投入,才会如此失落。

      有时候,我们为了听到生命的喘息,画面后的忧伤,沉默着什么也不说。“鹳鸟踟蹰”中的政治家是沉默的,面对亚历山大的追问,他只是走进河水的浅滩中,像鹳鸟一样捕捉水底的小鱼。他的生活就在于此,明知也许是徒劳,还要去追寻、打捞、捕捉生活留给他一晃即逝的背影;亚历山大也是沉默的,他喜欢坐在黑暗中,一个人思考。当他深深感受到边境居民的无奈与忧伤后,不知如何表达,只能不停地在黑暗中奔跑,直到被巡逻的人拦住;看守边境的上校和亚历山大谈论着各自的生活,在边境工作的体会,远在伦敦的女儿,服务员手臂上的伤疤。然后,他听着用口琴吹奏的“平安夜”,忽然沉默着潸然泪下。他们都用沉默掩饰自己的忧伤。你若想走近他们的故事,他们的忧伤,只需要看看那幅画面。那些都是不可言说的情愫。

      将这种沉默的忧伤发挥到极致的场景无疑是阿尔巴尼亚女孩结婚的日子。一年中会有一天,人们冒着生命危险来到河两岸,与亲人相聚。整个过程是宁静的,令人窒息的。人们躲藏在土垛后,等待对岸巡逻的车缓缓开过后,纷纷聚集到了岸边,相互挥手致意。他们都异常小心不发出任何声响,只能听到河水静静流动的声音,和鞋底摩擦土地的“嚓嚓”声。镜头望向了对岸,并试图拉进目所能及的距离,却还是只能依稀看到他们的动作。忽然,人们整齐地向两边退去,一个男人从中间走到了岸边,举起了手中洁白的花束。凭空举着,作为一种召唤与宣誓。今天是他们结婚的日子。仪式在一片沉寂的气氛与渴望的眼神中进行着。仪式的最后,新人把各自的花束都抛向了河流,让日夜奔流的河水保存他们的誓言。新娘和新郎站在岸边,沉默地举着手,悲伤与热情,心的热度就在飞过河流到达彼岸。这是属于希腊的爱情悲剧,利安德尔每晚循着灯光游泳约见希洛,皮剌摩斯和提斯柏只能隔着墙壁亲吻,俄耳普斯还未走出山谷就回头看了妻子的亡魂。河水静静地流淌着,不紧不慢。它们在夜里嚎叫,却在白日里沉默不语。刚刚成为人妻的阿尔巴尼亚女孩,终于忍受不住沉默与距离带来的巨大悲伤,掩面跑走了。

      为什么我们不能假设,这是世纪末的最后一天——1999年12月31日。地球接近了太阳,正在燃烧,人类不得不踏上旅途寻找全新的世界。最后是安哲作品中最为壮美的画面之一:雪后的夕阳变幻着光线,阴冷的灰色渐渐褪去,天空和河岸都染上了蓝紫色的霓虹,在云朵的边缘透射着一点玫瑰色。修电线的人爬上了电线杆,像是鹳鸟,望向远方,准备旅行。像里尔克说的,在生命的开始之前,我们能够包容死亡,又不会拒绝生活下去,继续走到旅程的终点,能找到永恒的家园。这是多么难以言说。

      转载请注明作者:九尾黑猫

    http://www.mtime.com/my/LadyInSatin/blog/1440394/
    【详细】
    14917147
  • 心路飞扬
    2023/2/8 21:39:27
    空难叛乱反杀救援脱险片。一架飞机遭遇恶劣天气紧急迫降在一个不知名的岛屿。岛屿上的叛乱分子抓了飞机上的乘客想要勒索

    空难叛乱反杀救援脱险片。一架飞机遭遇恶劣天气紧急迫降在一个不知名的岛屿。岛屿上的叛乱分子抓了飞机上的乘客想要勒索。机长和飞机上的一个罪犯合力救出了飞机乘客,并在救援小分队的帮助下,驾驶修好的飞机逃出生天。杰拉德巴特勒继续陷落系列,救援救助,就是有点名不副实,飞机没有陷落,而是飞机乘客陷落了而已。

    为了节省航程,在明知道有恶劣天气的情况下,还是继续选择该条线路飞行。飞机遭遇电击在一

    空难叛乱反杀救援脱险片。一架飞机遭遇恶劣天气紧急迫降在一个不知名的岛屿。岛屿上的叛乱分子抓了飞机上的乘客想要勒索。机长和飞机上的一个罪犯合力救出了飞机乘客,并在救援小分队的帮助下,驾驶修好的飞机逃出生天。杰拉德巴特勒继续陷落系列,救援救助,就是有点名不副实,飞机没有陷落,而是飞机乘客陷落了而已。

    为了节省航程,在明知道有恶劣天气的情况下,还是继续选择该条线路飞行。飞机遭遇电击在一个不明岛屿紧急迫降。飞机损坏不能继续驾驶,因为无线电联系等系统出现了问题,没有办法联系。机长让乘客们在飞机附近休息,自己和飞机上的一个罪犯一起去找地方联系总部。他们在一处叛乱分子的房屋里找到一个电话,打出了电话通知了女儿。同时,岛上的叛乱分子找到了迫降的飞机,然后抓走了所有乘客。机长和罪犯看着乘客被带走,抓住两个留下的叛乱,知道了叛乱分子要抓乘客去哪里。然后他和罪犯摸了过去,为了救出乘客,机长自投罗网,去找叛乱分子的头目,结果叛乱分子要当场处决他,被赶来的救援小组救下。然后大家一起逃到飞机附近,叛乱分子也很快赶到,机长准备尝试驾驶飞机逃离。再救援小组和罪犯的掩护下,机长驾驶飞机带着乘客和救援小组飞出了叛乱区。罪犯带着赎金逃跑了。

    一开始以为会有人来营救飞机上的罪犯,让飞机陷落,结果是联合罪犯与叛乱分子大战。整个片子没有什么高潮,感觉还没怎么样就结束了。而且叛乱分子的战力与救援小组相比,相去太远,根本不是对手。甚至是罪犯和机长也是分分钟秒杀叛乱分子,看来也是一些乌合之众。只有狙击枪爆射叛乱分子,很是热血。几个女乘客颜值不错,可惜没有怎么发挥。

    【详细】
    14973687
  • 麓山
    2020/10/24 17:13:01
    文学,介于现实与虚构,只待你去寻觅

    《文学的日常》,一档冷清到我在b站看时,一个弹幕都没有的冷清纪录片~ Nice!

    这部记录当代几位知名作家精神风貌的人文纪录片,通过作家与朋友两天的对谈与走访形式来探寻独属于他们的世界认识体系。

    文学已死?

    也许只

    《文学的日常》,一档冷清到我在b站看时,一个弹幕都没有的冷清纪录片~ Nice!

    这部记录当代几位知名作家精神风貌的人文纪录片,通过作家与朋友两天的对谈与走访形式来探寻独属于他们的世界认识体系。

    文学已死?

    也许只是人们心中文学的火焰暂时熄灭了而已。文学怎么会死去?他一直在你的周围,存活在你的日常生活中。

    天地为棋盘,众生为棋子。

    在这方世界生存,无人可逃脱命运的安排。人们受制于看得见与看不见的秩序规则。不过这些空空泛泛的道理,没什么人会去多想。文学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一些我们未曾意识到的启示,抓住他也许可超脱也说不定。

    真的吗?

    嗯,我编的吧,大概。

    这就是文学呀,介于现实与虚构,只待你去寻觅。

    【详细】
    12932518
  • 杜若烟凉绕指香
    2016/11/21 22:24:27
    来看我滴男神张晓晨并评论第一周剧情
    看完第一集说说我三大惊喜。第一,二晨第一集就出场了好评,没白看。第二,他的头发后面居然绑了个小辫子!!!啊啊我的哥你是有多喜欢你的长发舍不得剪,都带到民国去了,正面居然完全看不出来,服。背影太萌 。第三,居然是张晓晨原声!原声原声原声,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原声太美好,再去把这一分钟看十遍 。我看的二晨第一部原声的剧,二晨又发展了新技能啊.无责任预测一下剧情。第一,这个1936年的飞飞绝对是2016男
    看完第一集说说我三大惊喜。第一,二晨第一集就出场了好评,没白看。第二,他的头发后面居然绑了个小辫子!!!啊啊我的哥你是有多喜欢你的长发舍不得剪,都带到民国去了,正面居然完全看不出来,服。背影太萌 。第三,居然是张晓晨原声!原声原声原声,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原声太美好,再去把这一分钟看十遍 。我看的二晨第一部原声的剧,二晨又发展了新技能啊.无责任预测一下剧情。第一,这个1936年的飞飞绝对是2016男主的奶奶,穿越就是她挖的坑;二,两个男主互穿后一定会穿回来,两个女主无法接受这个事实。最后1936年的女主嫁给了姜世凯.来总结一下某人三四集的戏份,真是无时无刻不在卖萌(1)二.当家的滑动解锁;(2)晨哥原声“一定要找回来”简直吓死我了,果然在黑社会混需要过硬的心理素质,你完全不知道这么软萌的少主什么时候会给你吼一声;(3)在紫雨林的地下仓库里打开了一箱苹果,苹果底下都是枪。少主霸气地走过去拿出了一个苹果,然后冷笑着……咬了一口(4)在老大面前的少主真是个乖宝宝啊,属下铭记在心。我还注意到了读账本儿的儿化音哈哈。
    黄帮二.当家姜世凯
    黄帮二.当家姜世凯
    【详细】
    8188683
  • 野草
    2021/12/13 21:44:34
    关于农村基础建设的思考

    片中有几个点我在思考,如果有看到的朋友可以给些答案。首先,电影里最触动我的是一群孩子想要外出打工,年轻劳动力流失过度,这让我思考,农村教育匮乏的原因在于农村基础建设的不足,这种不足,让劳动力无处可去,在自己的家乡无法生存,导致了劳动力的流失。第二,由于年轻劳动力的流失,留守儿童成了最大的问题,而除了学校教育之外,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父母的缺席、祖父

    片中有几个点我在思考,如果有看到的朋友可以给些答案。首先,电影里最触动我的是一群孩子想要外出打工,年轻劳动力流失过度,这让我思考,农村教育匮乏的原因在于农村基础建设的不足,这种不足,让劳动力无处可去,在自己的家乡无法生存,导致了劳动力的流失。第二,由于年轻劳动力的流失,留守儿童成了最大的问题,而除了学校教育之外,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父母的缺席、祖父母的无力教育,导致了新一代的孩子在最初对于人生的认知上就出现了问题,只想打工、只想逃离。之前,我有看李玫瑾和陈丹青老师讨论教育,在一定程度上高考将农村掏空了,通过高考,一些有知识力的孩子离开了农村,到了城市以后,又留不住,农村却又回不去。农村的基础经济建设是一个急需解决的。我很想知道大家有什么看法。恰好在学校的点映活动看了这部片子,引发了这些思考。

    【详细】
    14064379
  • 老克
    2020/3/13 17:15:55
    与其说在批评new money 不如说在怀念逝去的时光
    好几篇影评都有点势利,都觉得伍迪?艾伦在说阶级差异,old money 瞧不起new money,不是一个圈子里的终究混不到一起,同时又暗戳戳地讽刺old money的傲慢、封闭和附庸风雅。要是这么解读电影的话,未免太没意思了。纽约上流阶级富人瞧不起亚利桑那州图桑镇的新贵这种陈词滥... &nbs
    好几篇影评都有点势利,都觉得伍迪?艾伦在说阶级差异,old money 瞧不起new money,不是一个圈子里的终究混不到一起,同时又暗戳戳地讽刺old money的傲慢、封闭和附庸风雅。要是这么解读电影的话,未免太没意思了。纽约上流阶级富人瞧不起亚利桑那州图桑镇的新贵这种陈词滥...  (展开)
    【详细】
    12380227
  • 看电影看到死
    2021/1/16 18:35:13
    亚裔奋斗史!东方移民的文化身份认同
    随着北美颁奖季的如期而至,作为奥斯卡前哨和风向标的各类颁奖活动已经陆续展开,本届奥斯卡的战况越来越明晰。《无依之地》《金属之声》《曼克》《心灵奇旅》等代表了好莱坞各大电影公司的主力公关电影,组成了今年第93届奥斯卡颁奖最为主要的看点。 受疫情直接影响,去年好莱...  (展开)
    随着北美颁奖季的如期而至,作为奥斯卡前哨和风向标的各类颁奖活动已经陆续展开,本届奥斯卡的战况越来越明晰。《无依之地》《金属之声》《曼克》《心灵奇旅》等代表了好莱坞各大电影公司的主力公关电影,组成了今年第93届奥斯卡颁奖最为主要的看点。 受疫情直接影响,去年好莱...  (展开)
    【详细】
    13142216
  • 日谈公园
    2020/6/24 16:10:36
    从老舍小说到梅峰电影,那些不成问题的问题

    最近,一部黑白电影《不成问题的问题》登上院线,静悄悄在文艺爱好者中赢得不凡口碑。有人发文章说,如果“这片票房大卖,那中国电影就真的不成问题了”。

    这部电影是北京电影学院副教授、资深编剧梅峰的导演处女座,改编自老舍1943年发表的同名小说,一年前赢得台湾金马奖最佳剧本改编和最佳男主角两项大奖。

    最近,一部黑白电影《不成问题的问题》登上院线,静悄悄在文艺爱好者中赢得不凡口碑。有人发文章说,如果“这片票房大卖,那中国电影就真的不成问题了”。

    这部电影是北京电影学院副教授、资深编剧梅峰的导演处女座,改编自老舍1943年发表的同名小说,一年前赢得台湾金马奖最佳剧本改编和最佳男主角两项大奖。

    电影中的重庆,虽战火连天,却没有支离破碎,有钱人还在操心自家农场能不能赚钱,农场里还是打牌、卖鸡蛋、办画展,一派悠然。范伟一出场,就精心梳理头发,郑重地戴上眼镜,运筹帷幄却总显得有些无奈。殷桃裹着旗袍,落寞的眉目模糊在黑白间,身体曲线极尽美好,连弯腰提竹篮时都错落有致。著名青衣史依弘出演民国姨太太也是顾盼生辉,举手投足全是精明的妩媚。如此风貌,竟然脱胎于一部只有三个男人和一个“悍妇”,来来回回全围着一座农场打转的小说。

    日谈公园对谈梅峰导演,为我们讲述《不成问题的问题》如何从老舍小说到今天的电影,创作者经历了哪些思索和尝试。

    给小说做加法

    日谈公园:《不成问题的问题》这部电影策划是在2015年,当时国内电影界都在追热门IP,您为什么另辟蹊径,要把这么一篇没多少人知道的老舍小说拍成电影?

    梅峰:当时电影频道为了纪念老舍先生去世50周年,来和我沟通想拍一部电影。其实我当时觉得这是一个不太现实的任务。老舍先生的那些最广为人知的作品都已经被改编成电影或电视剧了,比如《月牙儿》《骆驼祥子》,石挥导演的《我这一辈子》,都是非常精彩,在电影史上极具位置的作品,假如我们今天再去拍一个翻拍片,恐怕够不到人家那个美学高度,所以还是得在没有看过的作品里面去选。当时我就弄了一套人民出版社的《老舍全集》,在没有看过的作品里一篇一篇找。当看到这个小说的时候,我就说:“可以了。就做《不成问题的问题》,其他的也不用看了。”

    126811147
  • 酒仙桥14号
    2020/7/26 16:41:00
    豆瓣9.1,今年最佳纪录片,它必须拥有姓名

    医生是一个怎样的职业?

    前有伤医事件频发,后有新冠疫情来临,这一职业仿佛一直处于风口浪尖,引发大众的情感波澜。

    而褪去救死扶伤的道德光环,医生的日常生活,与他们内心的真实感受又是怎样的呢?

    看过这部纪录片,你可能会更加理解——

    医生是一个怎样的职业?

    前有伤医事件频发,后有新冠疫情来临,这一职业仿佛一直处于风口浪尖,引发大众的情感波澜。

    而褪去救死扶伤的道德光环,医生的日常生活,与他们内心的真实感受又是怎样的呢?

    看过这部纪录片,你可能会更加理解——

    纽约医生日记 第一季

    编剧: Adi Barash / Ruthie Shatz

    主演: John Boockvar / David Langer / MirthaMacri / Amanda Little Richardson

    首播: 2020-06-10(美国)

    12754576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