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术神剑影评

13877542
  • songei
    2019/3/31 12:15:07
    作为一名韩国哲学系在读的留学狗看此片给我不下于20次的内心挣扎。拍摄手法令人窒息惊叹。这是我的内心感受。

    我还是很客观的用了一天看完了两季。编剧想表达的东西绝对不止表面那么多。如果编剧在后面不把第一季第二季的伏笔,细节,小坑大坑弥补的话,我真的会失望。

    我相信编剧不会让我失望的。

    疑问?

    1.从第一季主角说自己走了很久很久,对于自己失踪又是支支吾吾。我想知道第一季的女主是第一次穿越吗?0

    Bbabbababababbabbabababababbba

    我还是很客观的用了一天看完了两季。编剧想表达的东西绝对不止表面那么多。如果编剧在后面不把第一季第二季的伏笔,细节,小坑大坑弥补的话,我真的会失望。

    我相信编剧不会让我失望的。

    疑问?

    1.从第一季主角说自己走了很久很久,对于自己失踪又是支支吾吾。我想知道第一季的女主是第一次穿越吗?0

    Bbabbababababbabbabababababbbabababbababbbaabb

    【详细】
    10079220
  • Tru~~san*~
    2016/3/10 14:21:51
    胡歌心中住著梅長蘇,但胡歌也有袁浩的無奈
    琅琊榜,讓我被胡歌徹底粉了。這劇毋庸置疑是年度大戲,胡歌也把這角色發揮得淋漓盡致。這是劇本和胡歌同時造就了梅長蘇。經歷傷痛,鳳凰涅槃的胡歌,能夠真真切切將自己融入梅長蘇,痛梅長蘇所痛,憂梅長蘇所憂。胡歌與梅長蘇的靈魂碰撞中,悟出了更多活下來的意義。

    而袁浩這個角色,完全就是一個被女性包圍,被動的一個男主,再加上婆婆媽媽,狗血般的劇情,與琅琊榜中梅長蘇成了鮮明對比。也讓我們有一種宗主掉
    琅琊榜,讓我被胡歌徹底粉了。這劇毋庸置疑是年度大戲,胡歌也把這角色發揮得淋漓盡致。這是劇本和胡歌同時造就了梅長蘇。經歷傷痛,鳳凰涅槃的胡歌,能夠真真切切將自己融入梅長蘇,痛梅長蘇所痛,憂梅長蘇所憂。胡歌與梅長蘇的靈魂碰撞中,悟出了更多活下來的意義。

    而袁浩這個角色,完全就是一個被女性包圍,被動的一個男主,再加上婆婆媽媽,狗血般的劇情,與琅琊榜中梅長蘇成了鮮明對比。也讓我們有一種宗主掉入婚姻裏智商堪憂無法直視的落差感。

    但,我們必須要將梅長蘇和袁浩這兩個不同定位的角色分開。從演員本身的角度,這兩個角色都給了胡歌啟示。所以,不要說胡歌接戲不長眼,只顧人情不長眼。

    袁浩,一個33歲的被催婚男,一定程度上跟胡歌是相像的,在生活中被催婚的孝順兒子胡歌,我相信他通過這個無奈的角色一定有所共鳴。其實我自己看了王麗萍的這兩出《生活啟示錄》和《大好時光》也對其中的想帶出的主旨產生了共鳴。孝敬而努力順從父母即使他們在催婚;普遍的有心機的女性心理;大齡剩女巴不得把所有準備好就差結婚的心態。雖然有些劇情演技牽強,但一切都是在我們身邊發生的。

    其實生活本來就如此狗血,電視劇只是把所有的狗血事情放在了一起並增加戲劇性。我也看得出角色其實挺像胡歌本人(雖然我說了這句話也許被人噴)。其實,聽了幾個胡歌的訪談,感覺胡歌很可能就是常年被劇本包圍,有時對自己生活感到無能為力,力不從心。他說過:“我在劇中飾演的角色不是智商高就是知識淵博,但殺青後回到自己的住所,就像一個憋了的氣球,不知所從。” 他很多好劇都是太脫俗了,而王丽萍老師這些婆婆媽媽的劇,也許能夠讓他從戲劇的層面了解狗血且俗的生活。

    劇情本身不會太出彩。一來王丽萍老師的劇就那麼個套路;二來很多新演員的拿捏不太好,所以給整部劇是劇減了不少分。但胡歌可以通過這個角色成長,這是肯定的。一個好演員,怎麼可能每一部作品都是很高分的呢?沒有這些各式各樣的角色給演員的啟示,怎麼可能造就一個好演員?

    最後的最後說一句,這劇 不是胡歌 我是絕對絕對不會看的,因為我本來說就很少看內地劇肥皂劇。對了,我是腦殘粉。:)
    【详细】
    7806914
  • 若初
    2015/5/18 11:59:43
    我真的愤!怒!了!
    在21世纪10年代竟然还可以拍出如此三观不正的电视剧!!我,仅代表我自己,对大陆的电视剧感到无尽的羞耻,社会一下子回到解放前!!
    本来这几年中国的青春电影电视剧关于青春的话题不是堕胎就是堕胎就是堕胎,但加起来还没有这部电视剧对我造成伤害的1/5!!!
    残害事小,残害我家里人事大!!
    婆婆知道自己媳妇怀的是女孙而不是男孙的前后反差令人恐惧!!!
    废柴儿子跪着叫老婆打胎的理由是
    在21世纪10年代竟然还可以拍出如此三观不正的电视剧!!我,仅代表我自己,对大陆的电视剧感到无尽的羞耻,社会一下子回到解放前!!
    本来这几年中国的青春电影电视剧关于青春的话题不是堕胎就是堕胎就是堕胎,但加起来还没有这部电视剧对我造成伤害的1/5!!!
    残害事小,残害我家里人事大!!
    婆婆知道自己媳妇怀的是女孙而不是男孙的前后反差令人恐惧!!!
    废柴儿子跪着叫老婆打胎的理由是因为怕自己妈妈令人恐怖!!!
    妈妈为了攀附别人的家庭也拼命叫自己女儿打胎令人作呕!!!!
    最后女儿竟然迫于无奈真的打胎了我深深感到畸形社会的耻辱!!!!
    每个人都觉得理所当然的样子才最叫人寒心!!!
    你可能会说后面的剧情怎样怎样,是反讽社会,是歌颂女权的崛起!!!
    妈蛋,前面这样三观败坏道德沦丧的电视剧还想要我看下去草你大爷!!!?
    就算真是这样,导演编剧的挫劣手法我除了不可磨灭的蛋疼也只有强颜欢笑地呵呵了!!!
    本剧又名《幸福的婆媳》!!?不要吓我!!!我好怕!!
    【详细】
    7475456
  • 晴川阁
    2022/11/12 21:37:31
    看了几集,弃剧

    真心看不下去了。冲着王志文去的,他不是主角,第一集就嗝屁了,看不下去了。那两个男主是个什么鬼?王的徒弟只会瞪眼??,另一女的还帮半身不遂的病人离开医院,逻辑在哪里?这剧简直是在挑衅观众的智商。整个色调也让人压抑。果断弃剧。老戏骨到是不少,但是两男主太差,整个剧太踏了,没有让观众看下去的欲望。

    真心看不下去了。冲着王志文去的,他不是主角,第一集就嗝屁了,看不下去了。那两个男主是个什么鬼?王的徒弟只会瞪眼??,另一女的还帮半身不遂的病人离开医院,逻辑在哪里?这剧简直是在挑衅观众的智商。整个色调也让人压抑。果断弃剧。老戏骨到是不少,但是两男主太差,整个剧太踏了,没有让观众看下去的欲望。

    【详细】
    14758171
  • 林小路
    2015/5/31 10:40:53
    欲言又止的欢喜
    这种类型的音乐电影约翰?卡尼在2006年就拍过,名字叫《Once》,在豆瓣电影排名中,排在250名的第174位。且不探讨说这个成绩好不好,能够上榜我以为已经是很值得褒奖的了。如果你对音乐类电影的印象停留在《歌舞青春》系列,什么讲话讲到一半就开始唱歌,这种令看惯常规电影的普通人有些“无语”的硬梗完全没有在这两部电影中出现。

    Keira Knightley和Mark Ruffalo是这部
    这种类型的音乐电影约翰?卡尼在2006年就拍过,名字叫《Once》,在豆瓣电影排名中,排在250名的第174位。且不探讨说这个成绩好不好,能够上榜我以为已经是很值得褒奖的了。如果你对音乐类电影的印象停留在《歌舞青春》系列,什么讲话讲到一半就开始唱歌,这种令看惯常规电影的普通人有些“无语”的硬梗完全没有在这两部电影中出现。

    Keira Knightley和Mark Ruffalo是这部电影第一吸引眼球的地方,两位绝好的演员对戏,会是令观众赏心悦目的视觉享受。Keira Knightley几乎是素颜出镜的,简单随性舒适洒脱,活生生的文艺女青年一枚。而Mark Ruffalo爆炸头不修边幅宿醉的邋遢音乐人造型也反映了他落魄的现状和音乐人特质的结合。

    既然是音乐电影,那音乐的好坏就是决胜电影好坏的灵魂。不得不说这部里面的原声都是值得一听再听收藏的好歌,尤其是请来了Adam Levine,他唱的《Lost Stars》首尾呼应,成为了这部剧的中心歌曲,引导了他和Keira Knightley之间的感情纠葛。一开始两个默默无闻心灵相伴的音乐伴侣,徜徉在音乐的海洋里,共同携手追求走过了五年的历程,他们互相鼓励,互相奋斗在音乐的路程中,女方以为彼此是精神和灵魂的双重伴侣,直到男方才华优先被发现后一炮而红,整个人的风格逐渐变化后引发了两个人之间情感的变味。

    这首歌曲是他们处于最平凡底层时候女方送的圣诞节礼物,弹着吉他娓娓道来的小清新大深情,带着属于他们彼此的心有灵犀和恋人间的缱绻,每一句都是爱恋。

    可是随着男方知名度提升后经历了劈腿,留大胡子,恋人分手,再次相遇收录这首歌时,整个曲调已经变成了格格不入的摇滚风。男方的理由是为了迎合观众的需求。当原本只属于两个人之间的秘密暗语变成了通俗大众的机械口水曲后,音乐本身的意义也就丧失了,一切只是为了市场运作和功名利禄。女方最后还是去了男方演唱会的现场,听他用她编的曲唱这首歌,喃喃细语诉说衷肠,熟悉的感觉仿佛又重新回来,只是现在的他是站在台上的巨星,而她则是台下众多粉丝中随时会被埋没的一个。

    从台上到台下的距离,竟然是再也无法抵达的彼岸。后来女方提前离场,男方在台上流下了眼泪。这种无奈和心酸,就是我们所说的过去。所以这首歌中有一句歌词“Turn the page maybe we’ll find a brand new ending.”它和最后女主骑着单车在风中行驶的场景完全符合。只有坚定地放下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然后头也不回地向前奔跑才会从内心的低谷中完全释放出来。

    很多人说可惜了Keira Knightley和Mark Ruffalo最终没有在一起,其实我一开始就觉得他们不会在一起,因为他们的感情浓度还没有达到恋人在一起的那种契合度,他们有音乐的默契,有彼此对彼此的欣赏,但是,仅此而已了。

    我对你心有好感,但是,我还没有决定用生命来承受爱你的重量。喜欢和爱之间,年轻的时候觉得可以划等号,或者轻轻一跃牵起你的手就可以陪你闯天涯,无论发生困难都不会阻挠相爱的彼此;可是等上了一些年纪,有了一定的阅历,经历了一些人和事后,你就知道这完全是两码事。有时候你对一个人有好感,但只是这样而已了,故事就这样戛然而止了。

    你们相会,互相问好,度过愉快的时间,合作了一些事情,然后给彼此一个拥抱,说着珍重的话就告别重新上路,这一别也许就是永远,最后只存在彼此的记忆里回想。

    所以我特别推荐去看一下《Once》,看完它后就可以完全明白为何这部电影是这样的结局安排。这两部电影从本质上说的都是一样的道理,只是前一部更能让人引起共鸣。有些相遇是你意料之外的,你在遇到这个人的时候甚至都没有想过以后会有怎么样的联结,正如Keira Knightley和Mark Ruffalo的偶遇。一个发现相爱五年的男友劈腿,一个刚被制作公司认为才华丧尽解聘的失落音乐人,谁又能料到会有后来一拍即合的On the street album。后来他们彼此的相视一笑充满了理解的含义,我懂你,你也懂我,有些话就不说出来了。

    他们一人一个耳机在路上听音乐的场景,听着听着去club热舞的瞬间,她为他解决和女儿之间的纠纷,他成就她的音乐梦想才华,这些的这些,就是最好最饱满的情感表达。但是听音乐的场景复刻的是18年前和他妻子相爱的曾经,而她心里放不下的前男友也不是简单用新感情就能被救赎的。所以导演安排了彼此的会心,然后分别。让男主角重新回归家庭,和妻子和好,做一个好父亲,成全一个家庭。所以让女主角彻底放下,轻装上阵,通过制作专辑的过程了解了自己,然后重新向前出发去面对未知的未来。这样的安排又何尝不是一种成全?

    就如《Once》的结尾,女主弹着男主送的钢琴,瞭望向窗外的男主正在闯荡的广阔音乐世界,身边是自己的丈夫和女儿和现世的安稳和平淡。

    我们有一瞬间发现了彼此的感应,具备了相爱的冲动,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们踌躇着都不敢再往前一步,最终还是向左走向右走。爱情不是义无反顾地背弃全世界,爱情是即使我们注定要错过,我也会尽全力让回忆变得完美,让我们的相遇变成独一无二。
    【详细】
    74862178
  • 苏玄睿
    2018/7/26 19:15:18
    你对东北喜剧了解多少呢?
    利哥的新电影,之前还有一部拍的特别好的,是《白骨夫人大战狼妖》,是玄幻题材。 这次是东北喜剧题材,刚好是利哥的专长。 很多人可能会说,东北的喜剧太土了,在豆瓣上,肯定是被骂的最凶的,许多人呢,在第一眼,就把一部电影判了死刑,列如这部。 这很正常,若是没有利哥,...  (展开)
    利哥的新电影,之前还有一部拍的特别好的,是《白骨夫人大战狼妖》,是玄幻题材。 这次是东北喜剧题材,刚好是利哥的专长。 很多人可能会说,东北的喜剧太土了,在豆瓣上,肯定是被骂的最凶的,许多人呢,在第一眼,就把一部电影判了死刑,列如这部。 这很正常,若是没有利哥,...  (展开)
    【详细】
    9542216
  • 绿小绿
    2013/5/27 21:47:11
    文字的雕刻者
    写字的人是建筑师,将胸腔里的土运送到纸上,烧制成文字的砖瓦,建房筑屋。有人造得快,有人则慢;有的造得工巧,有的相形便显拙劣。新近看得一部纪录片,叫《寻找背海的人》,得幸与台湾老作家王文兴先生相遇。在我极窄的视野里,老先生是我所知的最严苛的文字建筑师。
    老先生称他写作的小屋作牢房,一是因其小,四四方方似一个豆腐块,仅可立锥;一是因其简陋,一扇窗、一桌一椅,及笔和纸,此外别无他物。每天,他在这个
    写字的人是建筑师,将胸腔里的土运送到纸上,烧制成文字的砖瓦,建房筑屋。有人造得快,有人则慢;有的造得工巧,有的相形便显拙劣。新近看得一部纪录片,叫《寻找背海的人》,得幸与台湾老作家王文兴先生相遇。在我极窄的视野里,老先生是我所知的最严苛的文字建筑师。
    老先生称他写作的小屋作牢房,一是因其小,四四方方似一个豆腐块,仅可立锥;一是因其简陋,一扇窗、一桌一椅,及笔和纸,此外别无他物。每天,他在这个“牢笼”里待大约两小时,这两个小时是他最珍贵的雕刻文字的时光。老先生在语言上极有追求,不肯乱下一字。写作时,他先是构思,即要写什么,将自己今天预备要写的内容以大纲的形式记录于纸上,接着便开始动笔。这动笔,还不是写字,而是画线。他画线是要画出文字的声音效果,到他觉得满意才落笔写字,将符号转换成文字。写完,还要再回过头去重新斟酌。两个小时过去,纸上得三十五个字。一位年轻的女作家,毫不掩其敬意,叹王文兴之写作就像在进行一场仪式。
    “中国语言的一个特点是有‘四声’。‘声之高下’不但造成一种音乐美,而且直接影响到意义。不但写诗,就是写散文,写小说,也要注意语调。语调的构成,和‘四声’是很有关系的”,这是汪曾祺之语。王文兴先生先在纸片上画线,正是为了追求语言之音乐美。
    作家苇岸在他《最后的浪漫主义》一文中,说黑大春作诗,苦心孤诣,十年磨剑得诗作几首,却是字字珠玑。王文兴老先生即是以诗人作诗的态度来对待小说,长篇小说《家变》历时十载;《背海的人》经二十五年辛苦打磨方成。
    普鲁斯特毕二十年之功写就的《追忆似水年华》,成书出来知音甚稀。王文兴的作品似乎也是相同的命运,他的文字以佶屈聱牙、晦涩难懂著称。
    因其在语言上求新求异。
    “写文章最忌平熟,”柯庆明教授说,“就是你的语言跟大家平常讲话语言或平常写的语言一样的话,福如东海、光阴似箭、日月如梭,那个东西就是属于陈腔滥调,所以大家就会匆匆读过去,根本不要花脑筋。可是你假如有一点点不平熟,你要让人家去想,你为什么要用这个字。譬如我我这次看(王文兴)的:‘一天,他的父亲兴奋奋地回来’,在兴奋后面又加一个‘奋’字。‘秋芳—毛毛,我今天遇到一件想也想’应该习惯的话用‘想不到’,结果他用‘想不至的怪事—Hey’这个是英文,‘你们试猜一猜’,他就用‘&*%¥(一串日文)’,是日文里边的‘看’,‘你们试猜一猜&*%¥(看),保定你们没法猜着’。那,我觉得他的美学典范,拿到古文运动来讲是完全合理的‘惟陈言之务去,戛戛乎其难哉’,他是这样一个人。”
    有一位青年问王文兴,为什么在表物事时他好用“牠”,而不是“它”,老先生回答:“如果不用动物的‘牠’就是用宝盖的‘它’,但是宝盖的‘它’,印象里这个字又念‘tuo’,然后这个字形很宽很大。又是念‘tuo’,字形又这样,太强调这个字的重要性。而当我用这个‘牠’的时候,显著性会减弱。”有一册书,老先生是不离身的,那便是唐朝诗人孟东野的诗集,孟郊有“诗囚”之称,因其与身为仇,精思苦吟,为一字一句几要呕出心肝来。又因东野贫士失职而志不平,心中抑郁,故所作之诗内敛深沉。其美学追求与王老先生之心意深为契合。
    字词句是建筑纸上王国的砖瓦,王文兴用他精制的、殊于众人的材料,建筑的王国必也是风景迥异的,随意摘取其小说里的两段话,便可于管中窥得一斑。
    其一是:
    时间过去了有几几及两年之久,是一个父亲仍是还没有回来。然而在范晔现在的家庭里边,他和他之妈妈两个人,简单地共相住在一起生活,似乎是要比他们从前的生活,较比起来仿佛还要更加愉快些。关之乎隔不久,他应该再外去寻索,他的父亲的安排及计划。这一个做儿子的他几乎可以说,都已经就要忘记掉了。
                                                                                                                                                                                                     ——《家变》
    其一是:
    很黑,不仅仅房屋里黑,屋子外头也同样浓厚的黑。那一方像豆腐干大小的透气窗眼,我现阵寻找牠也找不着牠在那向。室内,跟室外,两处地方的界限,全然已分不清在哪地;墙在哪儿觉也都觉得牠不出来。小蜡烛残梗刚刻才灭去。我是这么样一个独特的、异常仇视光线的人。经常在房屋里头的时候,白天时,我都特爱喜房内暗暗的才成。至若是夜暗,则更要特黑特深特好,爷就尤其顶讨厌那半黑则又不黑,说灰却又不灰的夜晚。
                                                                                                                                                                                              ——《背海的人》
    观之这两段,不合文法之句子比比皆是,更不用说与我们平常说话习惯相较比了。正因如此,他的语言才被人批评是佶屈聱牙。若将他的文章放到古板的编辑跟前,批阅出来,必定是满目疮痍。王文兴用他的一支笔,将语言的秩序打得稀乱,正如张诵圣教授所言,秩序打乱会给人造成一种压迫感。这种压迫感恐怕让许多人会感到不适,但我十分认同张教授的说法,她说这种打乱是在“更深刻的一个层次上的颠覆”。汪曾祺先生就曾毫不客气地指出中国文学的语言的问题,说汉语的表达日趋简化,缺乏美感。王文兴先生的文字,在我读来,却是余味悠长的,是可诵可读的。因其遣词造句别出心裁,且音韵优美。
    在锻字炼句之外,王文兴先生于文体上他同样树立起了他自己的美学标杆。他说从前用流利的白话文写作,他对自己总也不满意。直到后来读英语原文的小说,才渐渐悟到一种合自己心意的文体,即以抒情诗、散文诗的写法来创作小说。
    前阵子,于偶然间,读到一篇人大文学院院长孙郁的文章,叫《文体家的小说与小说家的文体》,以木心先生为例来阐述文体之重要性。惜我阅读范围之窄令人汗颜,只于网路上零星拾得木心先生几首小诗和几篇散文,于孙郁先生文章之要义只能有一个很浅层的理解。直至前日观得《寻找背海的人》,再回过头去将文章翻出来重读,心底似乎才能够产生更多一点共鸣。
    木心先生说没有文体的文学家是有缺欠的,“文学”是个形式,内涵是无所谓“文学”的。但是文体,不是一己个性的天然形成,而是辛勤磨砺,十年为期的道行功德,一旦圆熟,片言只语亦彪炳独树,无可取代。
    王文兴先生便是如此,给自己一个很大的自由,在文学的世界里上下求索,几十年如一日,最终形成了一种独属于他自己的文风。如李欧梵教授所言,读他的文字便知这是王文兴的。他语言自出机杼,所以他之文字便与人产生出一种距离感;文体上以抒情诗的笔法来创作小说,故其文蕴藉优美;想必其古文功底也是较深厚的,于字里行间氛氲一股书卷气。
    孙郁说木心是一个以美的精神对抗平庸的行吟者,这句话拿来扣在王文兴的头上,我认为丝毫不嫌过。他书写之内容是平庸琐碎之日常,但却一点也不叫人感到枯燥。姑取他短篇小说《草原底盛夏》为例:
    “荒地上,蒸腾起了一片蒙蒙底灰土,混合在阳光里;隐藏在灰土中底是,许多条慌乱底、奔跑着底人影,他们挺起胸脯、收住了下颚,一动不动底立正站住。那许多条笔直底身躯,在地面上,投下了笔直底黑影。有一阵子,使得那个军官也不能分得清楚,这一群属于他管辖底士兵,是否在一瞬间已变成石人。惊讶,和一种轻微底恐惧,使他发出下一道命令底决心遭到了延搁。未经过多久底困惑,在这尚掺和了灰尘底阳光下—他振作起自我,发出一道命令—于是,好像生命灌注进这些根本没有生命底石柱。他们开始活动,每一个横排乃都一致向右转,向左转,一致抬高脚步,如操练底种马,续续底弯腿运动。”
    其实这一大段话的内容很简单,就是讲一个教官带兵在荒地上进行操练之事,不过是人世百态中一幕极其平常的景象,他却能写得这样灵动饱满。究其原因,一是先前所说文体的创新。一是他观察很深、体味很深。老先生虽年逾古稀,但一颗真心仍保存很好,敏感如孩童。他外出一回,看到鸭子欣喜,看到野花欣喜,目之所及都是美好。老先生的夫人说每回他们出去,站在珠宝店门口名牌服饰店门口张望的不是自己而是他,他喜欢那些物什的设计。平常的物品他若喜欢,就要买回来。他们家浴室挂着一柄汤勺,不知道的人或许会觉得奇怪,其实这就是个装饰,老先生喜欢这把勺子的设计,便买了回来,家里没处挂放摆设了,便只得挂到浴室。此外,他收藏了许多广告纸片,因喜爱上头的图片。在他眼里,或许没有庸常之物之事。他说自己不常出门,因每回出去给他的感受都太多消化不来。
    此外,他写景的文字具有日式动漫的质地,十分叫我喜爱:

    同安街是一条安静底小街,住着不满一百户人家,街底中央微微地收进一点弯曲,尽头通到灰灰底大河那里。其实我从河堤上看下来,同安街上没有几个行人,白底街身,弯弯底走向,其实也是一条小河。这是我十一岁那年底安静相貌。在那个时候底同安街,可以看到花猫,尤在短墙头懒懒底散着步,从一家步到另一家,街中是满眼的翠绿,清芬的花气扑鼻。
                                                                                                                                                                                                  ——《同安街》
    他继续朝右步行,看到一株草上叶面内含沾四五晶莹珍珠。在那边有一株美人蕉,冒出鲜黄的话,像一条罩下的黄手绢!是后他再向前走,见到何其雅悠的河水,(便践上陛石对下方看)但见该河水并不忧伤,而乃清新、闲静。桥在过去之右方,不似白日似打算盘上,横行黑珠滑动着人马。而今都没的,在眠睡中。陡间白日自山背冒升,金芒乱放,照的大地一片金色!
                                                                                                                                                                                                  ——《家变》?
     
    老先生说:“人生必须做一件自己认为可以度过人生的工作。如果没有什么来填补的话,那是空洞的,这个空洞就是寂寞。填补完了以后,作品有什么后果,是正面,是负面,完全不在考虑之列,最重要的是填补这个过程。”可见写作之于他,是一种纯精神层面的需求,不为显耀文坛,也不为换取五斗米,只是为了自己,为了获享一杯创造的快感,如此,方能入于无人之境,充分舒展开自己创作的羽翼去践行自己的美学理想。
    【详细】
    59938448
  • 朝暮雪
    2022/8/19 0:23:16
    《壮志凌云2》你不知道的梗

    视频: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fG4y1a7R5

    《壮志凌云2》开头是飞行员学

    视频: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fG4y1a7R5

    《壮志凌云2》开头是飞行员学校“捍卫战士”(Top Gun)的历史,这段文字和《壮志凌云1》几乎一模一样,唯一的区别是将“men”改为了“men and women”。

    14587454
  • LazyLorna
    2020/4/22 12:03:48
    我愿变成童话里,你爱的那个天使

    青春剧在某种程度上很像童话,有人觉得纯真美好,有人觉得不够现实。而戏剧作品往往是虚构作品,充满幻想和夸张,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样的作品,往往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和广泛性,源于现实生活,也高于现实。生活那么苦,时常需要一点甜。

    这部《全世界最好的你》关于青春,也像童话,一部余韵悠长的童话。

    林兮迟和许放是发小,青梅竹马,但他们的爱情却很多曲折。他们一起经历,一起成长

    青春剧在某种程度上很像童话,有人觉得纯真美好,有人觉得不够现实。而戏剧作品往往是虚构作品,充满幻想和夸张,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样的作品,往往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和广泛性,源于现实生活,也高于现实。生活那么苦,时常需要一点甜。

    这部《全世界最好的你》关于青春,也像童话,一部余韵悠长的童话。

    林兮迟和许放是发小,青梅竹马,但他们的爱情却很多曲折。他们一起经历,一起成长。

    1、安全感与亲密关系

    由于父母早年离婚且隐瞒十年,林兮迟的成长过程中,不仅缺席了母亲,也缺少受到父母之爱的呵护,因此缺少安全感。所以她一面热情开朗,一面又有着脆弱的内心。她向往亲密关系,又不敢展露自己的真实情感。她总是小心翼翼的维护着已经破裂的家庭表面上的和谐,这与其说是一种懂事,不如说是一种自我欺骗。

    许放高冷傲娇,但内敛细腻。尤其是对林兮迟,总是默默守护,是温暖的后盾。二人很互补。

    马斯洛需求理论的第二层次是安全需要,第三层次是情感和归属的需要。如果安全需要没有满足,往往在进入更高一层需要的时候也有问题,难以形成稳定持久的亲密关系。

    孩子对于爱的理解往往来自长期的耳濡目染,包括原生家庭和生活环境。当童年没有建立安全感和健康的人生观,对于成年后的人格和性格塑造也有重要的影响。比如容易自卑,容易讨好,容易怯懦,当遇到难题或困境,容易退回自己的安全区,患得患失,顾影自怜。

    林兮迟缺少母爱,跟父亲疏离,又向往温暖。她选择动物医学专业,在某种程度上她也像一只等爱呵护的小动物。她大学考到母亲工作的城市。其实就是想靠近母亲,想拉近父母的距离,虽然是徒劳的。

    在挽救父母关系这件事上,林兮迟还像一个没长大的小孩,她的世界里,父母的关系就是世界的全部。她很渴望亲密关系,但又爱而不得。

    2、面对与逃避

    姐姐林兮迟和弟弟林兮耿,是鲜明的对比,尤其是对待感情的理解和态度,包括恋爱观。

    其实对父母异地生活,两姐弟都很早心存怀疑,但林兮耿很早就面对了现实,知道父母已经离婚。而林兮迟还是选择逃避,心存幻想,幻想用自己的听话和懂事换来家庭的和睦美满,所以她在妈妈面前总是欲言又止。

    由于母亲常年不在家,林兮迟总是把自己架在姐姐的位置上,自称大迟哥,过分大气仗义,其实是弥补了家庭中缺少的部分母亲角色。

    林兮耿就不同,他更早熟也更沉稳,知道照顾姐姐的感受,所以一直没有戳破。后来林兮耿喜欢的学霸女神是师姐何厉阳,更是林兮迟的室友,也说明他超越年龄的稳重。

    著名咨商师克里斯多福?孟在《亲密关系:通往灵魂的桥梁》一书中讲到:对家庭的死忠会让亲密关系无法更上一层楼,因为这种观念会让你执着于固定的行为模式、信念及心态。这些行为模式、信念和心态都是你小时候为了得到归属感而发展出来的。死忠的观念会阻碍你的自发性、灵感、创造力,以及表达真正的自己的机会。然而要破除这种死忠的观念却是很让人害怕的一件事,因为你会觉得你背叛了家人对你的信任。但是如果不摆脱这种观念,你就不能做真正的自己,也使得你的伴侣不能做真正的自己。

    林兮迟的执念,也让她困在童年渴望得到的归属感中。关于爱的表达,缺少良性的沟通方式。当她终于明白自己的心意,也不知道如何跟许放交流。许放因为害怕戳破这层纱后林兮迟的惊慌,总是不敢表白,这大约就是:爱你在心口难开。

    青春剧都是关于爱,关于成长。

    林许二人的双向暗恋,是认识自己、认识对方、走向彼此的过程。

    对于许放来说,跟林兮迟相识了那么久,实则你不知她,她不知你。直到他们敢面对自己的心,靠近彼此,才真的长大了。

    3、那么近,那么远

    遇见一个合适的人,可以走近你的内心,可以放心展露你的喜怒哀乐,所思所想,还有柔弱。

    许放和林兮迟的故事,看似普通,实则非常具有现实意义,尤其在这样人情淡漠、婚恋轻易的时代。

    每位成年人心中,都有一位少年。

    很多女孩会觉得,林兮迟身上有很多自己的影子。很多男孩会觉得自己也像许放一样,想守护属于自己的那个林兮迟。

    每个人都渴望一段真挚的爱情,渴望爱与珍惜,希望爱你一万年。却不知距离那位心上人多远,要如何拉近。

    泰戈尔说,世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 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这部剧最好看的部分,并不只是男女主角的青涩恋爱,还有很多不同类型的爱与感情,而且故事的支线处理的也不错。

    比如林兮迟与林兮耿的姐弟情,比如父母为了维护姐弟俩成长而隐瞒离婚的深情,比如许放与教练的师生情。比如林兮耿被英姿飒爽的何厉阳吸引,比如蒋正旭对聂悦才华的欣赏。正如马斯洛需求理论的第四层需求是尊重,第五层是自我实现。

    自古以来经久不衰的故事,往往都是关于荡气回肠的爱情,往往又因为爱情而升华成更高层面的感情。正因为纯真的爱无比美好,又非常罕有,所以才让所有人一直向往和羡慕。

    所以青春题材经久不衰,也因为每个人都希望永远有爱,永远保持青春。

    全世界最好的你,我的眼里只有你。于是,因为你,我成为了最好的自己。

    总有一天终会逝去的吧,这翠色的青春,就像开了又谢的花瓣一般。——金昌完《青春》

    我愿变成童话里,你爱的那个天使,张开双手,变成翅膀守护你。——光良《童话》

    【详细】
    125302288
  • 亢蒙
    2010/11/4 22:47:55
    孤独之鬼

    彭浩翔可能是香港年轻一代导演里最cult的一位,他的cult不像一般B级片那样为了B级而B级,彭浩翔总是会在电影粗糙又乖张的外表内填充上尖锐讽刺的内核。

    《维多利亚一号》真的是部讲述连环杀人犯为了买楼而杀别人的故事吗?这样认为当然也对,但不得不说,这部电影的另外一层含义其实是经济高压下普通人极端化的个人挣扎和解决问题的极端化

    彭浩翔可能是香港年轻一代导演里最cult的一位,他的cult不像一般B级片那样为了B级而B级,彭浩翔总是会在电影粗糙又乖张的外表内填充上尖锐讽刺的内核。

    《维多利亚一号》真的是部讲述连环杀人犯为了买楼而杀别人的故事吗?这样认为当然也对,但不得不说,这部电影的另外一层含义其实是经济高压下普通人极端化的个人挣扎和解决问题的极端化方式的极端呈现。何超仪在电影中看起来是成功了,但彭浩翔在电影最后告诉了所有人——即便你是个杀人犯,其实你也不过是被经济和经济所代表的更高层玩弄于鼓掌之中。

    你不是明明为了儿时情愫想买个楼而买不到杀了人了吗?你不是买到楼后依然没有改变什么?除了你得到了一栋楼(一间屋子)而已吗?

    而那保险经纪人在递给何超仪她梦寐以求的支票时露出的笑脸,是那么的轻蔑和高高在上。

    杀死了父亲的何超仪,脸上有伤的何超仪,其实是每一个人心目中,面对无法改变的悲惨现状而内心暗生的孤独之鬼。

    【详细】
    4368496
  • yama
    2022/12/14 21:22:14
    一些杂感
    不太明白导演想讲什么?不赡养母亲的女儿?还是不养育子女、整天只知道鬼混的妈妈?还是火车站抛弃自己双胞胎的妈妈?还是躺在路上招了苍蝇的死猫?难道批判的是社会现象吗?第一次看斯洛伐克电影,看不明白 小女孩用着翻盖手机,小男孩用着好像是智能机 斯洛伐克家里的自来水...  (展开)
    不太明白导演想讲什么?不赡养母亲的女儿?还是不养育子女、整天只知道鬼混的妈妈?还是火车站抛弃自己双胞胎的妈妈?还是躺在路上招了苍蝇的死猫?难道批判的是社会现象吗?第一次看斯洛伐克电影,看不明白 小女孩用着翻盖手机,小男孩用着好像是智能机 斯洛伐克家里的自来水...  (展开)
    【详细】
    14823215
  • 玈火
    2019/4/7 10:27:24
    I am until I'm not
    梅叔的百分比估量贯穿影片,不由联想到屏幕的调节器。黑白电影尚不是非黑即白,何况彩片,更无论生活。 但社会,如任何的人为系统般,规范即要划线,线两边,不同标签。一棒打死本就有失妥当,快时代徒添草率。 生活似混凝土搅拌车,我们大多被迫翻滚,心中善恶两掺,线内外飘...  (展开)
    梅叔的百分比估量贯穿影片,不由联想到屏幕的调节器。黑白电影尚不是非黑即白,何况彩片,更无论生活。 但社会,如任何的人为系统般,规范即要划线,线两边,不同标签。一棒打死本就有失妥当,快时代徒添草率。 生活似混凝土搅拌车,我们大多被迫翻滚,心中善恶两掺,线内外飘...  (展开)
    【详细】
    10095215
  • 课堂留守狮子睡
    2010/4/30 11:11:48
    关于 哭泣游戏
    游戏的真实
    一切都是那么不可靠。
    组织不可靠,性别也不可靠。眼中一切尽是虚假。
    站在这边的战士手中握着的是冰冷的枪支,而不是正义。
    这是人性之间的对话。上帝教会了人爱,人学会了背叛爱。
    还是那个故事,这只是一种本能。耶稣说,我就是爱,我就是生命。我就是道路。
    生命总是在考验我们。这是一个关于生存的奇怪的现实存在。我们不断的被上帝戏弄,同时我们也学会了戏弄自己。这
    游戏的真实
    一切都是那么不可靠。
    组织不可靠,性别也不可靠。眼中一切尽是虚假。
    站在这边的战士手中握着的是冰冷的枪支,而不是正义。
    这是人性之间的对话。上帝教会了人爱,人学会了背叛爱。
    还是那个故事,这只是一种本能。耶稣说,我就是爱,我就是生命。我就是道路。
    生命总是在考验我们。这是一个关于生存的奇怪的现实存在。我们不断的被上帝戏弄,同时我们也学会了戏弄自己。这便是游戏的来源。上帝说,人啊,出现吧。于是大地上出现了人。人说,上帝啊,出现吧!于是出现了上帝。不明白的事情是,我们为什么存在。或者,我们为什么这样的方式存在。上帝说,你们因为我而存在。你们因为自己而这样存在。于是,人说,我们因为自己而存在。好,那么,为什么上帝不因为我而那样存在。人会忽略一个问题,上帝因为他而存在。
    于是,人与人之间的问题因为得不到上帝为什么不因为人而以那样的方式存在。人对自己说,那我就是让自己以自己的方式存在,忘记那个上帝。上帝因我而不在。
    人于是对另外的人说,你们因为二存在,你们必以我决定的方式存在。上帝无辜在消失状态。
    不肯被承认的上帝,依然在流放的路上。
    方式。这里有一个决定权的问题。
    那些忘记上帝和那些没有忘记上帝的人打架了。游戏这样开始了。上帝有了另外的词汇,叫做本能。
    人,有了追寻的姿态,却终究被现实欺骗。
    真实的永远只是本能,因为当一切没有发生。本能潜伏,当一切发生,本能在其中,当一切桎梏,本能完美的体现。
    拯救并不是因为爱,而是爱在证明自己存在。人不拥有爱,人即是爱。
    爱有阵营吗?
    对于同性。有爱,就没有性别问题吗?那么其实这个问题忽略了另外一个问题,爱,就是性吗?必然涉及性爱吗?如果是,那么爱就被堕落在肉体的欲望之中,如果不是那么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问题。所以。不是爱的问题,而是人的问题。爱,有理智吗?有对象吗,有限制吗?都没有!
    这只是一种本能。负责出现,没有负责结果。
    爱必须要有载体。
    正如我们的记忆,总是记住了一些人和事物,那些地点。有一天,当我们相逢而不相识。有一天当我们迷失路途而找不到熟悉的家。有一天,当岁月因为光华磨砺而失去了原本的容颜。我们如何找到?
    不是因为人才有爱?或者是因为有爱才有人?
    这都是问题,没有答案。这都是答案,没有问题。
    如果有错?那不过是游戏本身,有些许无聊的后遗症,便是胡闹。让我们的不知道怎么去爱,怎么实现爱,怎么让世界充满爱。而不是游戏。
    【详细】
    32211066
  • Mathilda
    2020/4/14 0:22:25
    找寻文明更迭后的精神原乡

    作为中国的八零后导演李睿珺,坚持自身的艺术取向,站在坚实大地的寸壤之上,将对于国家文明与百姓家园的思考放置于其作品之中,具有浓郁的现实主义所特有的冷峻风格,这与他艺术追求中所秉持的纯澈温润风格特质相结合,交织成为了这一部内敛深沉的现代启示录。他用两个小男孩回返草原这一故乡母体的旅途作为故事主体,将自身对于家乡不再依旧的现实考量和焦虑心理投射在找寻的过程中,两人所见的茫茫大漠与

    作为中国的八零后导演李睿珺,坚持自身的艺术取向,站在坚实大地的寸壤之上,将对于国家文明与百姓家园的思考放置于其作品之中,具有浓郁的现实主义所特有的冷峻风格,这与他艺术追求中所秉持的纯澈温润风格特质相结合,交织成为了这一部内敛深沉的现代启示录。他用两个小男孩回返草原这一故乡母体的旅途作为故事主体,将自身对于家乡不再依旧的现实考量和焦虑心理投射在找寻的过程中,两人所见的茫茫大漠与干枯草原,结合对于故乡原来模样的怀念,体现了工业文明对自然所带来的冲击之大、之深,一览无余的平地上是创作者深沉的叹息。

    一.创伤叙事的家园书写

    影片的主人公设定为两个小男孩,因为父母的原因,他们从小便分隔两地,分别归父亲与爷爷照料,以至于当哥哥巴特尔被接去与弟弟阿迪特尔同住时,二人的矛盾一度不可调和,处于尴尬的境地。这一家庭背景塑造了整个影片“痛感”的一部分,兄弟两人因父亲的偏心而大吵,甚至在沙漠中大打出手,平时的相处更是难掩对于对方的厌弃之情。作者将影片的叙述者定为两个孩子,给予了他们创痛的家庭背景,又利用他们去学校念书这样的现实情况,将家人从他们的生活中剥离了出去,被迫使二人在母亲与爷爷皆亡,无人领他二人回家时,踏上返乡之旅,去草原找自己的父亲。二人踏上了去草原的路,开始整个电影的寻乡之旅。而在二人征服大漠的途中,沿路皆为干枯的杂草,没有一条河流,只剩一地沙砾,荒凉而破败,呈现出家园覆灭后的苍凉与孤独感。弟弟坐在干枯的水井边,双眼无神地望向眼前的大地,记忆中水草丰茂的家乡已然不是曾经的样子,在幻想中出现的翠绿的青草河岸在一次转身后化为乌有,褪色成这片光秃秃的土地。这一处对于家园的艺术化想象为影片添上了十足的风情,美丽的大草原背后,隐藏的是关于家乡的乌托邦式想象,是失乡者心目中重新构建的诗意化的精神原乡,同二人旅途中所见的荒凉与破败之景分立在话语两侧。被现代工业文明摧残过后的家园呈现出丑陋的一面,也构建起家园叙事文本的异托邦。影片展现了这样一个“去乡”的过程,而留给屏幕另一侧的观者以有关“怀乡”更大意义,剖开创痛的内核。

    二.文明碰撞下的现代焦虑

    影片将叙事背景放置于乡村一方,引入了卡车等象征工业文明的物品,构成了城乡的二元对立结构。这是李睿珺的电影中始终聚焦的一个关注点,立足于乡土大地,展现对于现代工业文明与传统农业文明激烈矛盾的思考和关照。在这种文明的碰撞下,代入了创作上的现代焦虑,将现代语境下的难题抛掷于观者对于影片的感悟之中。由于现代工业文明的强行到来,当地的生态遭受了巨大的浩劫,原先生活在草原的喇嘛也被迫搬离到别的乡镇上,随处可见的废弃工业零件被孩子捡起来当作玩物,卡车拉着一车的羊群,摇晃在驶离的路上,而再想起影片开头巴特尔对爷爷说的想要去草原放羊的简单愿望,此刻也淹没在工业化的浪潮声中,成为话语消散后的一层文明更迭的危机。城市虽然在电影中没有出现,但不论城市是否真正在场,或隐或现的现代工业文明仍然是城乡二元对立中相互关照的文本。影片中两兄弟对于消失的故乡所表现的孤独神情恰好成为了整个电影的基调,用孤独感砌成文化的断层感,当地人投身于淘沙与开矿之中,麻木而辛苦。他们无法意识到自己正加速着故乡的“失去”,而文明碰撞也必然导致家乡的丧失,水草丰茂的地方将只存在于内心,成为以后怀感的精神原乡和陌生化的精神映像。导演用冷静态度旁观这一切,正如李睿珺自己说的:“我当然不会是带有放大镜去观察中国,但也是站在一定的距离之外,希望保持客观冷静的方式呈现转型中的中国的社会形势,供大家思考。”他以此试图唤醒大众,不要总执着于现代化带来了什么,而是用反思的眼光思考我们究竟失去了什么。

    三.主体丧失后的文化寻根

    该片在乡土背景之外,呈现了一种散文诗般的美感。镜头的选取上展开了一个纯澈的人间,而且这种纯澈延伸至主观,便成了巴特尔与阿迪特尔两个儿童的视角选择,导演这样的设计无疑是加重了影片的反思况味,大有更为深刻的思考。儿童的人生阅历不丰富,内心单纯。对于家乡的认识也比较模糊。而就是这样的群体。在面对家园逝去、时代变迁时,恰恰更为可悲,他们就像是故乡的失语者,成了现代文明所无视了的一些人,而由于他们主体认知的不足,又成为了身份界定不清,未来还有无限可能的一群人,而原本处于时代变革浪潮冲击最深的中老年人,则没有过多的展现,原应作为主体的他们成为缺失的一角,而下一代的人生却被冠上生命不能承受之重。片中老喇嘛曾说,草原是父亲,河流是母亲,而他们这些文化的守护人却集体遁逃,同两兄弟无人照看的情况相同,父母在成长过程中缺位,实际上要表达的也正是承担着养育功能的草原的逝去。结尾中二人找到父亲,一同踏上虚渺的未来,从“两个孤儿”变成“三个孤儿”。他们之于精神原乡已失去了主体性,成为了可有可无的一部分,家乡的根毫无疑问走向了毁灭,油绿的草原被工厂取代。故乡在何处?他们注定踏上寻根之旅,也注定寻根无果。这种文化寻根中还有对于传统文明丧失的强烈反思,带有对于失根的绝望。

    伴随现代经济发展的波涛,在眼前的真实中,文明之间不可避免地进行了对抗,而居于文明更迭夹缝中生存的人也被浪潮所抛下。影片使用了“道路母题”,作为叙事主体的兄弟二人旅途中所见体现了文化的寻根与断根,而在结尾,深沉的电影影像也直击观者内心世界,体现了一种文化批评况味,以至于有了作者电影质感,能感受到冷峻的是观者,文化的去向怀乡之感也略有偏差的由“外乡人”体悟。这种人物主体建构的崩塌,成为了创作中的审视态度。在文明更迭后找寻精神原乡的过程,体现了创作者深沉的思考,它或在警示我们应当保护文化多样性,留有一片水草丰茂的地方。

    【详细】
    125032381
  • 玛烈安娜_
    2022/1/30 8:16:42
    瀑布轰隆作响,生活如一个巨大漩涡

    “不要再问我好不好,可以吗?我会努力好起来,和你一起生活下去…”

    静如死水的生活因为突如其来的疫情崩盘,被蓝色防护布覆盖的大楼窗户,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变得透不进一丝光线。曾几何时,爱人还恋着,亲人还相依偎,还是…这一切美好的生活,早已停止在游乐园大门关闭的那一个下午?

    从《大佛普拉斯》、《阳光普照》、《同学麦娜丝》,再到去年的这部新作《瀑布》,钟孟宏导演依旧在讲他和他

    “不要再问我好不好,可以吗?我会努力好起来,和你一起生活下去…”

    静如死水的生活因为突如其来的疫情崩盘,被蓝色防护布覆盖的大楼窗户,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变得透不进一丝光线。曾几何时,爱人还恋着,亲人还相依偎,还是…这一切美好的生活,早已停止在游乐园大门关闭的那一个下午?

    从《大佛普拉斯》、《阳光普照》、《同学麦娜丝》,再到去年的这部新作《瀑布》,钟孟宏导演依旧在讲他和他朋友们的故事,可我总觉得那么像在讲此刻正发生在我、和我朋友们生活里的事呢?

    小静家墙上悬挂着黑泽明监督的《电车狂》,是导演用彩色来讲黑色的世界,

    14177448
  • KILL ME&BURN ME
    2022/12/28 17:28:08
    的确无法理解麦氏兄弟的权力欲望

    至少从米奇和麦克两兄的嘴里,貌似金斯“市长”,无关金钱,权力仅仅是代表了人民公仆。维护监狱之城的平衡,让 人民,黑帮,罪犯,警察都能在小城“安居乐业”。

    但貌似这个市长,并不是高高在上,只是如同巨星般在城镇无人不识,大部分人来求他办事时,都有淡淡的颐指气使的味道,最后仅仅一句毫无表情的,Thanks Mike

    至少从米奇和麦克两兄的嘴里,貌似金斯“市长”,无关金钱,权力仅仅是代表了人民公仆。维护监狱之城的平衡,让 人民,黑帮,罪犯,警察都能在小城“安居乐业”。

    但貌似这个市长,并不是高高在上,只是如同巨星般在城镇无人不识,大部分人来求他办事时,都有淡淡的颐指气使的味道,最后仅仅一句毫无表情的,Thanks Mike/Michy.

    而且每件事情貌似都是提着脑袋去办的,随时就会被人用枪指着头。完全不是权力者高高在上的样子,也不会有名正言顺权力者拥有的众多保镖。甚至连充当掮客的收入也不必黑帮,可以狮子大开口,而是诉求着想给多少给多少。

    所以不明白麦氏兄弟为什么一定要做这“市长”

    【详细】
    14849383
  • 冉雪only
    2022/12/3 13:30:39
    治愈 成长 热爱生活
    【经典台词】 只要活着,就会丟脸的。 我不会要你做个乖孩子的,乖孩子只是大人捏造的幻想,每个人按照自己的方式活着就好。同样,十全十美的大人也是没有的。所就算你想努力做个很好的大人,那些事情,那些会让人羞耻的事情,一定一定还是会发生的,因此要为那个时候做好准备...  (展开)
    【经典台词】 只要活着,就会丟脸的。 我不会要你做个乖孩子的,乖孩子只是大人捏造的幻想,每个人按照自己的方式活着就好。同样,十全十美的大人也是没有的。所就算你想努力做个很好的大人,那些事情,那些会让人羞耻的事情,一定一定还是会发生的,因此要为那个时候做好准备...  (展开)
    【详细】
    14796215
  • 通叔
    2016/3/27 11:59:58
    人类是控制不了泪腺的,至少,我是不行的。
    当年看on call 36,是因为母亲的眼泪,一康,就是一件头细佬死的时候,我妈哭得天昏地暗...由于母亲有几集无睇,又唔记得系边几集,只好一次性下晒全部比距慢慢再重新煲一次...既然都下载了,我也就顺便看了。基于我有续集必看的古怪逻辑,昨天晚上终于一次性看完on call 36 2...
    说起来on call 36也不过是一部典型而毫无特色的TVB剧而已,第一部如是,第二部亦然。
    当年看on call 36,是因为母亲的眼泪,一康,就是一件头细佬死的时候,我妈哭得天昏地暗...由于母亲有几集无睇,又唔记得系边几集,只好一次性下晒全部比距慢慢再重新煲一次...既然都下载了,我也就顺便看了。基于我有续集必看的古怪逻辑,昨天晚上终于一次性看完on call 36 2...
    说起来on call 36也不过是一部典型而毫无特色的TVB剧而已,第一部如是,第二部亦然。
    一开始男女主角都要有些风波,不断来几个病例,死一个,其余成功,讲一大堆不要放弃啊,生命要开心之类的大道理,然后男女主角在一起(或重归于好),最后五集,两名男女配角终于牵手一起,但命途多舛,死了一个(第一部的一康,第二部的车车),大把大把地赚取观众的眼泪,然后就是男女主角其中一人要做手术,分分钟要见上帝(第一部鱼仔,第二部一件头),另外一个人顶住压力为爱人做手术,最后有病的都好了,该在一起的在一起,一切又是大团圆...
    传统的TVB模式,看一看上述的模式,稍微一改,就成了警察的故事...一开始男女主角都要有些风波,不断来几个“案件”,.....(和上述一样)...,然后男女主角在一起(或重归于好),.....(和上述一样)..., 然后就是男女主角其中一人“被犯人打伤”,分分钟要见上帝(,另外一个人顶住压力为“捉到犯人”,最后有“受伤”的都好了,该在一起的在一起,一切又是大团圆...
    模式相同的东西,我们却一遍又一遍地看着....然后,该被骗的眼泪依然流着...
    人类是控制不了泪腺的,至少,我是不行的。

    又见on call,车车死的时候,依然泪流。
    知道被骗,依然愿意被骗,因为,大概是我或我们,都有流泪的需要,不想思考,只想满足一下生理上哭泣的需要。
    这样哭,来得猛,去得快,不需要酝酿,只需找一个无人打扰的时候,盯着屏幕,看着预料之内的悲惨情节。
    看电视或电影,笑很难,因为好的喜剧很少,哭很容易,因为烂的悲剧,依然能让人哭。
     
    有时候我想,像我这种为哭而哭的人,是不是有点冷血呢?
    眼泪更像是快感,而不是自然的情绪...
    好吧,不写了,我妈又在哭了,她才看到17集啊...
    【详细】
    7829937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