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454585
  • 壹个空
    2020/3/26 23:49:41
    感觉这个电影有点糙
    镜头很碎,很多镜头没啥意义,并没能服务于电影剧情,不知道是预算少怎么得,美术太糙了,宇航服看着很脆皮,特效也是避重就轻。 导演对于情绪推进的掌控不抓人心,没能让人共鸣出一个女性宇航员飞完后落地后の矛盾和敏感,可能是真的制作预算有限把,一切都省时省力的。 虽然...  (展开)
    镜头很碎,很多镜头没啥意义,并没能服务于电影剧情,不知道是预算少怎么得,美术太糙了,宇航服看着很脆皮,特效也是避重就轻。 导演对于情绪推进的掌控不抓人心,没能让人共鸣出一个女性宇航员飞完后落地后の矛盾和敏感,可能是真的制作预算有限把,一切都省时省力的。 虽然...  (展开)
    【详细】
    12441215
  • 草右
    2016/12/2 21:56:34
    对不起,我少买了九桶爆米花
    一个十年女友还没有熬成婆,在男朋友闪烁其词包括女主在内正常人都能看出态度不妙的时候,闺蜜算了一挂,女主就莫名其妙地同意在闺蜜的婚礼上逼婚了,闺蜜的老公是个外国人,婚礼可以脑补企鹅新闻喜欢坚持不懈向我们的“煤老板女儿出嫁”的消息,可算让我见识到了对外国友人“高端黑”。期间还冒出了完全没有自觉性可言的广告们,作为不明真相的吃爆米花群众,着实给了我一个不小的阴影。故事就这样,匆忙的开始了。
    逼婚的
    一个十年女友还没有熬成婆,在男朋友闪烁其词包括女主在内正常人都能看出态度不妙的时候,闺蜜算了一挂,女主就莫名其妙地同意在闺蜜的婚礼上逼婚了,闺蜜的老公是个外国人,婚礼可以脑补企鹅新闻喜欢坚持不懈向我们的“煤老板女儿出嫁”的消息,可算让我见识到了对外国友人“高端黑”。期间还冒出了完全没有自觉性可言的广告们,作为不明真相的吃爆米花群众,着实给了我一个不小的阴影。故事就这样,匆忙的开始了。
    逼婚的结果很明显,男主酷酷的毫无征兆的说了一句:“我们分手吧。”女主就在极度伤心的情况下,吃了一款电视购物广告上买来的巧克力,哇塞,神奇的事情发生了,女主17岁的灵魂回来了,从开头到现在向观众展示了广告之无限潜力。17岁的女主得知现在是28岁的自己丝毫没有不安紧张等正常情绪,而是显得异常兴奋,一身杀马特就跟着闺蜜去了酒吧,还把我们男主的ipad送给路人甲了。女主和闺蜜一不留神儿闹到警察局,这时候巧克力失效28岁的灵魂又回来了,女主看到前来接自己的男主一把抱住,祈求他不要离开自己,男主就,答,应,了。所以刚才决绝的分手我是看到的鬼么?
    男主追找ipad更是有趣,先是跟着导航找到一个废品收购站,看到一个破袋子不分青红皂白一把抢过来就跑.....大兄弟,有话不能好好说么?破袋子不出所料果然是没有,然后我们的男主又在导航的带领下,在一个卖猪肉的怪蜀黍那里找到自己的pad,怪蜀黍要2500卖给他,他再次不出所料钱不够,然后怪蜀黍拿着杀猪刀照着pad的屏幕给了一下子,终于卖给了男主,于是,导演又给卖猪肉的黑了一把。而且这里我们男主也是想得开呢,明明可以用导航却非要给前女友打电话,你是真不怕尴尬哦。
    17岁的女主对一直想跟自己约一发的男二迷之痴迷不悔,为了多跟男二在一起她翻箱倒柜找神奇巧克力,还自言自语道:“找到就可以跟他去郊游了.....”然后他们就真的去了呢,你看,我们女主不仅会转换灵魂还能未卜先知。女主因为一张地铁人物画就被男主的老板迷之赏识非她不可,一张画就得到了男主卑躬屈膝半辈子想到的东西,也是心疼男主呢。本来前面交代是个非著名广告公司,女主跟他们合作了一回,迷弟老板就给办了个大画展,还引来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女主就这样凭借吃了巧克力17岁会画画的自己,牛X起来了。呵呵。
    故事的最后,男主在大街上裸奔求女主原谅,大兄弟你忘了跟你眉来眼去的小秘书了吗?忘了一本正经跟人家说不回复合了吗?所以这个电影告诉女性朋友,做成功男人背后的好妻子你就活该被甩,而当你事业超过了这个男人,再渣他也会机关算尽来求你?还有最后17岁和28岁两个灵魂在三毛钱特效里的相遇,28岁的女主撞碎玻璃应该是象征冲击桎梏,后来在水里深情相拥,水是人最初的生长环境,应该是想说女主回归单纯无畏状态,看到这里我本来还有所期待,以为导演终于要升华了有想法了,然而,后面除了一碗凉鸡汤啥也没有,观众的情绪,就尴尬在那里了。台词缺陷逻辑失调情节尴尬,导演没有经验可以理解,但最起码要拿出态度来啊。
    只买了一桶爆米花是我的错,吃完了以后只能目光呆滞地坐在那里,很显傻。给两颗星,一颗给倪妮和马苏的演技,这种本子多亏了有好演员吧,另一颗,给我回来买的一份烤冷面,特别好吃。:)
    【详细】
    82061335
  • 云谁之思
    2017/9/11 22:24:53
    少女心

    初中的某一个周日下午,父母都出门去了。我打开电视机,看到了一幕武打的场景,就饶有兴味地看了下去。

    爱看武侠片的习惯,大概是从读幼儿园就自发喜欢上的,无可自拔。最早是追看香港拍的《蜀山奇侠》,后来是台湾80年代拍的《金剑雕翎》,中间还有一些其他的片子。然而这两部我印象最深,至今不可忘怀。

    在电视剧还很寥落的年代,它们是平淡的学生生活中骤现的火光,很容易就点燃敏感而贫瘠的

    初中的某一个周日下午,父母都出门去了。我打开电视机,看到了一幕武打的场景,就饶有兴味地看了下去。

    爱看武侠片的习惯,大概是从读幼儿园就自发喜欢上的,无可自拔。最早是追看香港拍的《蜀山奇侠》,后来是台湾80年代拍的《金剑雕翎》,中间还有一些其他的片子。然而这两部我印象最深,至今不可忘怀。

    在电视剧还很寥落的年代,它们是平淡的学生生活中骤现的火光,很容易就点燃敏感而贫瘠的内心。

    那个星期天下午,我看到的是这部《书剑恩仇录》。那个手持金笛与人相斗的是金笛秀才,而后来出现了短短时间的李沅芷,一下子俘获了我的心。19岁的曹颖水灵清艳,一派自然天真。该娇嗔的时候娇嗔,该机灵的时候灵秀无比,而深情时则凄楚明艳,哀怨动人,然后很快,又还是恢复了聪慧娇嗔的本性。那一两集的时间里,我根本不明白,那个手持金笛的侠客,为何对她如此狠心。我实在太恨他的无情了。

    时间一到,片尾曲响起。我心想:完了,明天开始要上五天的课。我大概再也看不到这部剧了。

    之后,父母回来,买回来了一套崭新的餐桌餐椅。我对此毫无兴趣,只想跟他们诉说我一个下午的奇异感受,却似乎什么也说不清楚。

    后来我大概还是追到了一两集,可里面刚好没有余李两人的身影,我很是惆怅。只有歌词写得异常漂亮整饬的片头曲,略微慰藉了一下我的内心。“红花遇清风,聚散更离别。回首伤心处,正是情太怯。”我拿着纸笔,对着电视上一闪而过的字幕奋笔疾书,终于录下了一份完整的歌词。

    后来,我在父亲的书架上发现了一套《书剑恩仇录》,书页都黄掉了,也不知道他是哪里得来的,其实他自己也并未看过。

    看完才知道“针笛情缘”的始终,而其他人对于我来说,也都不如一个李沅芷刻骨铭心了。作为金庸第一部小说,《书剑恩仇录》情节硬伤太多,男主角智商情商堪忧,处处拎不清,很不讨喜,然而早在这一部里,金庸写情的本事却已展露无遗,只以我关注的写李沅芷的那几段,都令人心下长叹。

    这个女孩子几乎成为我少女时代的偶像,虽然我只看过她可能不到半个小时的戏份。我在书中找到了更完整的她,也更加坚定了我对曹颖所饰演形象的深爱不移。我曾经无数次地幻想,书中所写的那些,在电视剧中会是怎样的呢?我也只能仅凭书中仅有零星与她有关的插图,另作想象了。

    就这样,我度过了我的初中、高中,就是大学之后都不可忘怀。有自己喜欢的人,遇到喜欢自己的人,也许看似一帆风顺,然而兜兜转转,辗转反侧,很多事情,更向何人说。生活不像小说,不像我自小热爱的江湖浩渺,刀光剑影,偶尔想起来,我更忘不了这个明艳少女的深情与不依不挠。

    【详细】
    88091113
  • 炳叔
    2018/2/9 14:24:02
    姐弟恋成功案例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如果你能把婚姻当儿戏,爱情就跟外卖小哥一样,谁叫谁有。 30分钟结婚,60分钟怀孕,90分钟给你一行字幕: “本片原型男女主人公,现在幸福地生活在西安。” 电影《泡芙小姐》给了观众,一个完美的成功案例: 女大五,无房男,闪婚,速孕,真爱,二胎。 什么叫成功案例? 就.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如果你能把婚姻当儿戏,爱情就跟外卖小哥一样,谁叫谁有。 30分钟结婚,60分钟怀孕,90分钟给你一行字幕: “本片原型男女主人公,现在幸福地生活在西安。” 电影《泡芙小姐》给了观众,一个完美的成功案例: 女大五,无房男,闪婚,速孕,真爱,二胎。 什么叫成功案例? 就...  (展开)
    【详细】
    9139259
  • 夜观风
    2022/4/29 9:17:48
    高智商用于犯罪,剩下的用于拍电影

    用一个非洲水资源建设的问题,拒绝八个跨国集团趋之若鹜的招揽,看上去是一个志在救全世界人民于水火的有志青年,结果转身就加入了犯罪集团,被说服的理由就是有一个没人能解的难题放在那里。

    有些东西是经验主义至上的,例如当小偷。即便智商再高,也不会信手拈来。打电话问密码的事情其实更属于这个范畴。为什么会轻易的就把密码说

    用一个非洲水资源建设的问题,拒绝八个跨国集团趋之若鹜的招揽,看上去是一个志在救全世界人民于水火的有志青年,结果转身就加入了犯罪集团,被说服的理由就是有一个没人能解的难题放在那里。

    有些东西是经验主义至上的,例如当小偷。即便智商再高,也不会信手拈来。打电话问密码的事情其实更属于这个范畴。为什么会轻易的就把密码说出来,因为语音信箱密码又不是银行账号,这不是智商扩展,这是经验科学。

    假扮清洁工被识破后,就因为无犯罪记录就没有查出来。那开头那八个跨国公司都是国家威胁,显然他们的搜索引擎要优于和警察有密切合作的国家银行。

    磅秤的事情比较扯淡,原因在于金库就是放钱的,这么大的面积即便是纸钞,空房和装满也重量差别很大。更何况大概率会保存的会是贵金属,再加上搬运进来时候工人来来回回。这种设置根本不现实,除非承载重量是有设置键,并且在搬运的时候可关闭重量感应。如果是这样,试着找出这个控制部分更为简单和稳妥。而他们却退而求其次。

    Thom是个大学生,智商卓越,养尊处优,看上去也不像经常锻炼的人,他必然不会是进银行的最佳人选,甚至是最差人选。这真不是出于道义保护他的安全,而是他会造成其他人的危险。在没人发现的时候,三个人拿个梯子一点一点挪,都差点掉下去的。结果在保安全副武装逼近的时候,在金库扑腾了半天体力严重消耗和精神高度紧张之后,在出水管道明显低于桥面的情况下,居然能在没人察觉的情况下逃出生天,就真真的有些玄幻了。

    最后一个不合理的事情,金币坐标指向英格兰银行。船只失事是在1645年,英格兰银行创办于1694年,即便从金币沉底算也半个世纪了,所以极度不可能是在银行内部保存,八成你得把银行炸了往下挖。

    【详细】
    14365846
  • F...S
    2017/5/22 17:10:32
    星语心愿

    我要控制我自己不会让谁看见我哭泣装作漠不关心你不愿想起你怪自己没勇气心痛得无法呼吸找不到你留下的痕迹眼睁睁的看着你却无能为力任你消失在世界的尽头找不到坚强的理由再也感觉不到你的温柔告诉我星空在那头那里是否有尽头心痛得无法呼吸找不到昨天留下的痕迹眼睁睁的看着你却无能为力任你消失在世界的尽头找不到坚强的理由再也感觉不到你的温柔告诉我星空在那头那里是否有尽头就向流星许个心愿让你知道我爱你

    我要控制我自己不会让谁看见我哭泣装作漠不关心你不愿想起你怪自己没勇气心痛得无法呼吸找不到你留下的痕迹眼睁睁的看着你却无能为力任你消失在世界的尽头找不到坚强的理由再也感觉不到你的温柔告诉我星空在那头那里是否有尽头心痛得无法呼吸找不到昨天留下的痕迹眼睁睁的看着你却无能为力任你消失在世界的尽头找不到坚强的理由再也感觉不到你的温柔告诉我星空在那头那里是否有尽头就向流星许个心愿让你知道我爱你

    【详细】
    8556199
  • 做事不能设假设
    2016/3/21 23:44:59
    仿造个名字有屁用。
    仿造个名字有屁用。某些中国动画错认的崛起之路就是将片名改成与《超能陆战队》一字之差的《超能兔战队》,以装疯卖傻为电影唯一的内容填充!这样的路能走多远呢?还有什么赛车X动员。
    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动画片开始了它更为广阔的发展。早在1947年,人民艺术家陈波儿和日本动画专家方明(持永只仁)等创作了新中国第一部木偶片《皇帝梦》和动画片《瓮中捉鳖》。他们在人员不足、设备简陋的艰难条件下完成摄制工作,
    仿造个名字有屁用。某些中国动画错认的崛起之路就是将片名改成与《超能陆战队》一字之差的《超能兔战队》,以装疯卖傻为电影唯一的内容填充!这样的路能走多远呢?还有什么赛车X动员。
    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动画片开始了它更为广阔的发展。早在1947年,人民艺术家陈波儿和日本动画专家方明(持永只仁)等创作了新中国第一部木偶片《皇帝梦》和动画片《瓮中捉鳖》。他们在人员不足、设备简陋的艰难条件下完成摄制工作,为新中国动画片的发展揭开了序幕。 中国的动画片在此后的发展中便自觉开始了民族风格的道路的探寻,这是时代和世界环境使然。
    【详细】
    7821259
  • 是安安啊
    2021/1/27 17:30:15
    喜欢

    就很青春校园很美好没有很虐的部分基本都是甜甜的,每个角色都很nice,演员演技也都很好,像这种蛮清新的校园剧还是很治愈的,演员的颜值也都在线,总体来说还是不错的,无聊的时候可以看一看,就还是蛮治愈的,也体现了那种校园,青春,美好,单纯的那种,还是不错的,就是有的部分删减了,很多剧情就可能有些接不上。总体还是不错的,推荐

    就很青春校园很美好没有很虐的部分基本都是甜甜的,每个角色都很nice,演员演技也都很好,像这种蛮清新的校园剧还是很治愈的,演员的颜值也都在线,总体来说还是不错的,无聊的时候可以看一看,就还是蛮治愈的,也体现了那种校园,青春,美好,单纯的那种,还是不错的,就是有的部分删减了,很多剧情就可能有些接不上。总体还是不错的,推荐

    【详细】
    13169167
  • 苏菲
    2017/10/29 16:43:45
    光影里的中国
    在时间里奔跑的中国,还来不及观察一下留下的轨迹。这个轨迹不是30年的轨迹,也不是100年的轨迹,而是五千年的轨迹。 有光就有影,五千年的光投射在中国每一个地方,就有了这个地方的时空纪录。这,就是中国影像方志。 国有国史,地有方志。中国一向有修志的传统,这个传统早...  (展开)
    在时间里奔跑的中国,还来不及观察一下留下的轨迹。这个轨迹不是30年的轨迹,也不是100年的轨迹,而是五千年的轨迹。 有光就有影,五千年的光投射在中国每一个地方,就有了这个地方的时空纪录。这,就是中国影像方志。 国有国史,地有方志。中国一向有修志的传统,这个传统早...  (展开)
    【详细】
    8892219
  • 洛_洛蓝
    2020/10/3 22:45:39
    深有感触EP3 & EP4
    第三集简直就是不折不扣的美国梦,勤劳踏实肯干的男主角一路走上人生巅峰。第四集对于自我认知和民族文化传统充满了信心和爱的女主角,最终实现了让世界认知和接受她的根源的目标。无论是第三集还是第四集,男女主角的小镇看起来都简陋,却都十分干净整洁有序,看起来非常舒适...  (展开)
    第三集简直就是不折不扣的美国梦,勤劳踏实肯干的男主角一路走上人生巅峰。第四集对于自我认知和民族文化传统充满了信心和爱的女主角,最终实现了让世界认知和接受她的根源的目标。无论是第三集还是第四集,男女主角的小镇看起来都简陋,却都十分干净整洁有序,看起来非常舒适...  (展开)
    【详细】
    12891214
  • Holly
    2021/1/30 17:05:14
    关于《山海情》第十七集学生们在教室唱的《割韭菜》以及《绿韭菜》的意义:颜菜

    大家好,我是一名来自甘肃的学生,从小在山区长大,现在在北京读书。《山海情》这部剧,真的是完美再现了我个人的童年,也展现了家乡的变迁。虽然家乡还没有变得像剧中那样好,但是高铁马上通了,高速已经通了,一切都在变好。

    关于这部剧,我已经看了好几遍了,每次都被不同的细节,不同的理解所感动。

    大家好,我是一名来自甘肃的学生,从小在山区长大,现在在北京读书。《山海情》这部剧,真的是完美再现了我个人的童年,也展现了家乡的变迁。虽然家乡还没有变得像剧中那样好,但是高铁马上通了,高速已经通了,一切都在变好。

    关于这部剧,我已经看了好几遍了,每次都被不同的细节,不同的理解所感动。

    但是,每次看到17集,学生们在教室唱花儿《割韭菜》《绿韭菜》,大家的弹幕总是会跑偏,和股市联系到一起,所以。趁着周六的这个下午,我给大家解释一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以前,西北真的是缺水,大家又都比较穷,仅有的好地都用来种植小麦,玉米,洋芋等口粮以及经济作物。所以,蔬菜,特别是绿叶菜很稀缺。像茄子,豆角,西红柿,油麦菜,白菜真的很少,基本上是过年过节的时候才会买一点。顿顿吃面。天天吃面。但是吃面会腻。你想想,一碗白花花的面条,既不好看,也不好吃。

    于是,韭菜这个神奇的物种出现了。它不用占很多地方,在自家的土院子里随便画出1平方的地就可以种,我们那边叫一就像那个小男孩唱的一样:“院子里的韭菜不要割”。而且韭菜的根系特别发达生命力顽强,超级耐旱,你十天半个月不浇水也不会死,洗手的水随手浇上去也没事。此外,韭菜割了过几天又会长出来,所以基本上家家都会在院子里,地的边边角角种韭菜。每次吃饭的时候,割一点韭菜,洗干净切成小段,放点油一炒。面条下出来,调好盐和醋,再给每个人的碗里挑一撮炒好的韭菜,我们那边叫“颜菜”,一碗白花花的面条,立马就发生了质变。上面飘着淡淡的油花,点缀着星星点点的绿色的韭菜,让人食欲倍增。

    所以,韭菜,对我们西北人来讲,真的是天天见,离不开,同时也有一种不同的心情。即使现在条件好了。可以炒肉、茄子、豆角、西红柿、油麦菜、洋葱、胡萝卜、木耳、蘑菇啥都有,但是,韭菜,大家还是会种一点,去菜店还会买一点,这是刻到骨子里的一种感情。

    所以,我很理解为什么剧中的两个小孩子唱的花为什么都是关于韭菜。那是一种给平淡的生活能带来颜色,也带来味道的美好事物呀。

    谢谢大家。

    【详细】
    131771045
  • saltedcherry
    2016/12/31 22:58:13
    中国式婚姻?电影说的是事实吗

    写在前面:本人妹子,跨年和好朋友(妹子)约了电影,同期没什么可以放松的好片(摆xx你懂的),上豆瓣大致看了下评价还是看了这部。虽说有些评价说很直男癌,我算半个女权,但是觉得也许站在这个角度也是可以看一下的。

    看后观感还是不错的——我是指整部电影包袱的安插,还有我很喜欢的几个演员,乔杉常远艾伦,自带笑点的几个人。电影院里不止一次有全场大笑,单作为喜剧电影来说它是成功的。

    写在前面:本人妹子,跨年和好朋友(妹子)约了电影,同期没什么可以放松的好片(摆xx你懂的),上豆瓣大致看了下评价还是看了这部。虽说有些评价说很直男癌,我算半个女权,但是觉得也许站在这个角度也是可以看一下的。

    看后观感还是不错的——我是指整部电影包袱的安插,还有我很喜欢的几个演员,乔杉常远艾伦,自带笑点的几个人。电影院里不止一次有全场大笑,单作为喜剧电影来说它是成功的。

    那再来讨论所谓三观,也是会预见到的,会和夏洛特烦恼一样迎来两级分化的口碑。

    那么我想问一个问题,中年男人都会想出轨吗?或者客观点来说,一部分的中年男性都会开始嫌恶自己的老婆转而有新的女神,所以结婚的时候难道你娶的不是你喜欢的女人?还是喜欢久了厌倦了?

    我觉得可以用两句看似常理的句子来概括

    中年男人三喜事 升官发财死老婆

    不管男人年龄多大,他们喜欢的都是年轻漂亮的小姑娘。

    这部电影没有给我答案,我不知道最后肖瀚为什么想要回归家庭,是因为发现出轨成本太高,还是因为自己yy了好久的女神其实也不是那么单纯可爱,又或者是突然看开′_>`

    然后我又忍不住站在男主老婆的角度上想,她是不是当时已经发现了老公的不对劲,在大姑家没有被介绍时的强颜欢笑脸,还有出门被老公丢下时和女儿站在一起的样子。

    但她最后选择了原谅。

    这似乎也是中国现在婚姻的状况,男性出轨只要承认错误就是“他只是犯了错!我们家人会一直陪伴他!”,女性出轨则,呵呵。(无特指对象)我不是为出轨者辩白,因为违背了无论感情和婚姻契约在我看来都是没有自控力极为可耻的事情。不要跟我说男主并没有走上这条路,想做这件事并为之付出行动对我而言已经到达了我的容忍限度。

    看完出来和妹子散步,我说,我可能一辈子都不结婚了。她说,到了一定年龄总归是想和一个人在一起的。

    没说出口的是,如果到了中年我开始变得年老色衰没有性吸引力,我的丈夫遇到了yoyo这样年轻漂亮的小姑娘,我要变得歇斯底里疑神疑鬼防着他出轨,活得未免也难看:)

    也许我也会找个人出轨:)

    如果老公很有钱给我钱随便花那你就出轨吧我不care:)

    未来的路还长,谁知道以后会怎么样,且走且看吧,如果真的不幸嫁人遇到这种情况想要妥协,这篇影评也算记录,希望那个时候能回过头来看看现在的自己:)

    【详细】
  • 82651038
  • 马马也
    2014/4/4 13:05:37
    这电影是拍给电影院里的座位看的
    《整容日记》上映之前,炒作白百合的婚姻危机成为了这部电影的最主要的宣传手段。虽然这样下三滥的宣传手段有够脑残和无聊的,但是站在宣传公司的角度一想,若不是这电影乏善可陈到了一定的境界,任何一个有良知的人都不会给人家的幸福婚姻泼脏水。但想要给这部电影找点儿像样的卖点真的是太难了。
       《整容日记》这电影还是有可以赞扬的地方的,那就是片长只有80几分钟,刚好在忍耐力
    《整容日记》上映之前,炒作白百合的婚姻危机成为了这部电影的最主要的宣传手段。虽然这样下三滥的宣传手段有够脑残和无聊的,但是站在宣传公司的角度一想,若不是这电影乏善可陈到了一定的境界,任何一个有良知的人都不会给人家的幸福婚姻泼脏水。但想要给这部电影找点儿像样的卖点真的是太难了。
       《整容日记》这电影还是有可以赞扬的地方的,那就是片长只有80几分钟,刚好在忍耐力到达极限时戛然而止,而本片最好看的镜头是片头陈可辛监制几个大字。剩下的只是一片茫然,加上一声叹息。
    这电影能不看就不看了吧,实在是不值得跑一趟电影院。
    摄影一塌糊涂、剪辑乱七八糟、故事不知所云、演员手足无措。甚至,为了省钱连夜戏里的灯光都能省就剩,这么粗制滥造的电影,请问陈可辛导演,你是监制给电影里的座位看的吗?影片中最普通的双人全景镜头也能拍成两个演员各自的一半身子在画外,不知道是影院的银幕不够宽,还是这就是导演所追求的艺术风格。大而不当的特写和近景镜头,经常一张大脸横跨整个银幕,怎么看怎么惊悚。
       故事水的一塌糊涂,剧情的过渡和衔接基本上全靠白百合的一张嘴,说一说就过去了,想要探讨整容所引发的各种问题,基本上也全都浮于表面。办公室恋情最终演变成了约炮。更不用说各种别扭的台词和完全没有存在意义的过场戏。没看点,没笑点,没泪点,连睡点都没有。
     如果技术层面的粗制滥造尚不是问题,因为国产电影的现状就是这样。但麻烦你能不能讲一个基本上合格的故事,这电影的剧本完全靠各种网络上的段子拼凑而成,别说起承转合,最基本的故事情节都没有。既然你的主题的整容,你就得让女主角丑到人神共愤,丑到非整不可,没有美与丑的对比,整容还有什么意义。
    本应把影片的焦点聚焦在女主角容貌和心态的变化上。但就是这么点要求也很难达到,不知道是片方不愿意花钱请个好的化妆师,还是女主角不愿意扮丑,片中的白百合整容前和整容后基本上差不多,没有任何惊喜。整容前是屌丝,整容后依然还是屌丝。一个整容成功的屌丝有什么可看的,有什么可说的,还至于拍一部电影吗?
    一部以整容为主题的电影,连最基本的容貌都走过场,更不用说怎么看怎么是谐星的男一号了,关于整容的题材既没有美女又没有帅哥,那放点感人至深的爱情戏也算对得起观众,可惜只有约炮,没有爱情。
     观影时,我一直在回想以前看过的各种关于整容的电影,脑海中总是出现郑秀文扮演肥婆的样子,再看看《整容日记》中的白百合,究竟是演员的问题呢?还是制片方没脑子?白百合驾驭各种清纯悲情女主角的功力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套路,可惜《整容日记》中的这个角色并没有让她有过多的发挥空间,基本上就是一个赚钱的行活。
     本来一部谈整容,谈美的电影,你找来白百合和郑中基来搭戏,这两个人确实有整容的余地,让他们变丑很容易,但让他们变得比本尊更加好看,真的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最终的结局只能是烂片一部,负分滚粗!
    【详细】
    66201261
  • 庄小龙也有尾巴
    2018/8/7 0:09:23
    年轻人,就该永不言败啊!

    写在上映前:我太喜欢这部剧的主题了,年轻人永不言败的精神,以及“触底反弹”。我看了黎叔的访谈,他说“年轻人,他的热血他的喜怒哀乐,他的痛他的摸爬滚打,都是澎湃的,激荡人的热血和眼泪的。”我喜欢他的理解,一个导演有这样的觉悟我不信拍不出好作品。现在,这个时代太浮躁,人心太浮躁,很难有人沉得下心去做事,而现在的电视剧,大多是流水账,缺的是核心思想,是主题与内涵。难得看到这样一部剧,我很期待。我也

    写在上映前:我太喜欢这部剧的主题了,年轻人永不言败的精神,以及“触底反弹”。我看了黎叔的访谈,他说“年轻人,他的热血他的喜怒哀乐,他的痛他的摸爬滚打,都是澎湃的,激荡人的热血和眼泪的。”我喜欢他的理解,一个导演有这样的觉悟我不信拍不出好作品。现在,这个时代太浮躁,人心太浮躁,很难有人沉得下心去做事,而现在的电视剧,大多是流水账,缺的是核心思想,是主题与内涵。难得看到这样一部剧,我很期待。我也看了编剧的访谈,我觉得编剧改编的不错,每个人物的形象更加饱满丰富了,她知道自己要做的是什么,这和那些胡乱改的编剧不一样。土豆的原文其实看着很爽,但是人设并没有那么立体,毕竟通篇除了大男主林动其他人都是秒扑,就连大boss林琅天也没出来几场。而剧里不一样,林动他的形象更立体了,他从一个青阳镇的少年变成一个英雄,整部剧更像是他的成长史,他的阅历他的成长他的见识,也可以是我们每一个人的。他不是主动去成为英雄,而且被动的,若是可能,我想他更想做青阳镇那个无忧无虑的少年,和父亲妹妹一起一家人其乐融融吧。可是他别无选择。剧里有句宣传语“成大事者,必艰辛孤苦”。我对这个主题也很感兴趣。看了预告,目前来看颜值可以特效不错场景满分,林动打戏很棒演的活灵活现,期待下正片,希望不要让我失望。————————————

    更新【第一集】

    你们有没有听过五月天的一首歌,“你不是真正的快乐,你的笑只是你穿的保护色”。我想把这首歌送给林动。你看第一集,他在族人们面前的笑浮夸吗?浮夸就对了,那就是导演想要的效果。曾经,他父亲是林家的顶梁柱为人所敬仰,他也是林氏宗族中的小公子衣食无忧,但是他父亲为人所害,害人的还是被他父亲善意相待、被他视为兄长的林琅天。他能不恨吗?恨自己无用、恨当时识人不清。可是他又能怎么样呢?所以,他只能笑,为了不哭大声笑,你们看到的浮夸的笑容都是导演所要表现出来的,他只有在家人面前才会笑的像个孩子。有没有注意到,第一集里面林动在和林氏宗族反驳的时候,他的眼神是忧郁冷静的,那和平时小痞子模样的他并不一样,那才是真实的他。这一段我觉得林动演绎的很好了。你们遇到过农夫与蛇的故事吗?你们体会过过人情冷暖吗?林动在这里说:我笑了几声?三声。第一声笑你们没骨气,第二声笑你们没见识,第三声笑你们没道义。林家只不过是被贬黜,怎么好似被抽了骨气,变成了捧高踩低的势利眼。想当年我爹修入元丹境,人人对他敬佩,待他受了重伤,又恨不得把他扫地出门。至于林琅天,当年除了我爹,谁还把他当人看?想当年我爹一心教林琅天修炼,他却暗下黑手。他违背族规,你们置若罔闻,如今他成了时候,你们又趋之若鹜。我爹受了重伤,你们不闻不问,缺医少药,你们不管不顾,我自己去解决,你们还被吓个半死,还好意思说自己是名门望族。这段话,描述的就是现下某些人的状态啊,捧高踩低不问对错,趋利避害不分黑白。兔死狗烹,谁有用结交谁。黎叔在访谈的时候提到过,无论什么剧都是历史,讲的都是现实。所以,你们说黎叔这次导演失败,我不认可,黎叔还是那个黎叔。

    …………………………………………

    更新

    搬砖狗不配追剧……作为一个书粉最后的倔强就是每个周末看完更新,然而上周看完更新之后没时间写评论了,今天补上。老有人空口说我是水军,我就不高兴了,作为一个书粉的尊严让我不能忍,看来只能甩出书前排我的评论了,这年头看个剧都得自证身份,真难。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作者:尾巴翘到天上了(来自豆瓣)来源:https://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uri=/review/8472431/《武动乾坤1·血池石符》的豆瓣书评:【莫欺少年穷】…全文:https://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uri=/review/8472431/ https://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uri=/review/8472431/言归正传,说一下上周的感受,总结就是四个字:黎叔真牛!我最开始想错了,我最开始想看的是书里的比较爽的剧情,可是看着看着发现不是那么回事,我这才理解了黎叔之前采访时说的话“年轻人,他当时受了挫折跌倒了,再爬起来还是笑的”“年轻人是永不服输的”。剧里面,总是在你觉得柳暗花明的时候来个峰回路转,一切荣耀归于0,当你身处于谷底的时候还要倔强的坚强着,然后绝处逢生,这大概就是人生,这就是在告诉我们“无论在什么时候,都不要放弃,都要坚持;无论在什么时候,只要不是最后一刻,就不要轻敌”。就像是林动,他在塔斗的时候,在自以为对手已经跌下去了自己胜券在握的时候,对手给他当头一击,一切都归于零,这就是在说“不要轻敌”。而当他觉得一切无望的时候,又出现了转机,于是他拼力一搏再次入塔,取得了祖石,这是在说“不要放弃!”这部剧不是我们想象的爽剧,说到底还是黎叔的老路子,披着玄幻的外皮在讲道理,在谈人生。你可以说对书改编的太大你不接受,但是除此之外我觉得没有什么毛病了。就像剧里的人设和书里的人设不一样,这样的改编好吗?我想说,各有各的好。书里面就是图个爽,剧里面的人设都是有所依托的。你看绫清竹清冷无情,识大局懂责任,那是因为她从小没有父亲,背负着不清不楚的身份,就像是“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一样,她没有资格不懂事;你看应欢欢叽叽喳喳公主病,那是因为她有疼她爱她的爹,她在家里被示弱珍宝,所以无忧无虑喜怒形于色;你看林青檀被骗傻的像骂人,那是因为在家里她父亲与哥哥将她保护的太好,她不识人心险恶以为一切都是通话故事;你看林动虽然痞气但是正义有担当,那是因为他有一个光明磊落的爹一直以来对他言传身教。谁都不能否认,一个人的成长环境对他的性格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剧里的一切人设都是有原因有迹可循的。仔细想想就会觉得,他们本该如此。其实看到现在为止,我觉得剧里没有一个特别可憎的人,哪怕是林琅天,我也看到了他的挣扎,他一方面想要成为英雄一方面又顾念旧情。这才是一个正常的现象吧,大部分人都不是完全罪恶的,哪怕再罪恶的灵魂内心深处都有一片净土,他们有着罪恶的一面,同时也有一些良知,令人讨厌却又令人同情,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物本该如此,因为人心就是如此复杂。剧里面最可憎的是谁呢?是异魔,而异魔,是没有心得,所以他们不会挣扎,是完全的黑暗面。剧里面一直在讲的是每个人的成长,我看到了林动从心里只有小家到有大局观,我看到了欢欢从任性妄为变得考虑别人,我看到绫清竹从只有自己的执念到关心林动,所以,每个人都在成长,这才是意义。好了,我继续看更新了,回头补剧评。

    【详细】
    95693075
  • 不聊电影
    2022/8/4 12:45:27
    最后那刀砍向的仅仅是社工吗?

    看了四百多部电影了,虽然比起大佬来不足挂齿,但也算看了一些,曾经超英片爱过,为武侠片痴狂过,被警匪片爽过,但是这部片子,还是让我真的哭成泪人,为之动容,上一次这么哭还是天堂电影院里。

    癫佬正传,看名字还是豆瓣标签都像香港的传统喜剧片,看过才知道,是向我们揭开社会不为人知的角落———精神病人群。怪不得尔冬升的门徒看起来像个戒毒宣传片,原来对社会的关注

    看了四百多部电影了,虽然比起大佬来不足挂齿,但也算看了一些,曾经超英片爱过,为武侠片痴狂过,被警匪片爽过,但是这部片子,还是让我真的哭成泪人,为之动容,上一次这么哭还是天堂电影院里。

    癫佬正传,看名字还是豆瓣标签都像香港的传统喜剧片,看过才知道,是向我们揭开社会不为人知的角落———精神病人群。怪不得尔冬升的门徒看起来像个戒毒宣传片,原来对社会的关注一直是尔导的方向。精神病患者,社会的老症结了,大家总是这么说,可是,从来都没有认真解决过,即使是经济腾飞的80年代香港。这部片子像我们展示了精神病患群体的困境,家人的抛弃,外人的冷眼,医院与政府的不在场,只剩下社工凭着一腔热血苦苦支撑,也是杯水车薪。社工,老师,邻居,孩子,家人,甚至病人自己纷纷惨死,没有人错了,却好像所有人都错了,仿佛进入一个无底洞,让人心碎。

    总是听到某些恃才傲物的人瞧不起港产片,认为就是个娱乐大熔炉。我想说,不要总是把香港电影和商业片一概而论,这么说的人又看了几部香港电影呢?随着研究的深入,我才逐渐了解到即使是最瞧不起的闹剧片,也是一个一个段子精心编排的,火爆的枪战也是一个个镜头设计剪辑的,你可以说香港电影有的人急功近利,但是不能否定很多电影人始终保存着那份电影的初心,这部电影没名气,没票房,却有那么多一线大咖,导演还是尔冬升,怎么说香港电影人也是有情怀的,甚至情怀比大多数地方的电影人还要深。

    电影制作由于需要较大资金,无可避免的牵扯到商业化问题,问题不在商业化,在于人心。商业片也只是个名称,真正好的电影,是不需要用类型来概括的。1986,正是香港片的辉煌,有这么多电影人肯参与这部电影,本身就是对艺术的尊重,对生命的尊重。反观我们,真的做的太少了,只有医事法学课上的一句句口号,全社会都做的不够,唉,我们是不是忘记了什么?

    电影,即使被商业附庸,即使被政治裹挟,它总归是一门艺术,电影不是为了教育谁,也不是为了批评谁,也不是为了赞美谁,它只是让你注视着,感受着生命,思考着人生。我想,这就是我看了那么多烂片后依然爱电影的原因。

    很庆幸,我们有香港,有过香港电影,那么以后呢?

    【详细】
    14554976
  • 广告歌g
    2018/8/19 16:25:39
    第二季

    过15年的《Amabassadors》就很难忘记David Mitchell又萌又丧的典型英国中年危机男子设定长相,加上(相比之下,虽然也秃)老搭档Webb英俊得多的面孔,这一对一张一弛反差力的巨大造成的笑果往往是滴水不漏的,没有爆发式的大众期待的快餐喜剧中的任何套路,而属于当消遣下饭看很难啃下去的那种类型。

    这种独特的类型不得不归功于主创多年的喜剧和脱口秀表演及编剧经验,虽然稍

    过15年的《Amabassadors》就很难忘记David Mitchell又萌又丧的典型英国中年危机男子设定长相,加上(相比之下,虽然也秃)老搭档Webb英俊得多的面孔,这一对一张一弛反差力的巨大造成的笑果往往是滴水不漏的,没有爆发式的大众期待的快餐喜剧中的任何套路,而属于当消遣下饭看很难啃下去的那种类型。

    这种独特的类型不得不归功于主创多年的喜剧和脱口秀表演及编剧经验,虽然稍微知道That Mitchell and Webb Look/Situation的存在,话说十多年前的Webb可真是帅啊浓密的金发美颜盛世,但那时对这两位的萌力还没有支持我去找资源一一补齐。大概一年或者更近以前Upstart Crow S1发布的时候,WB还小火了一阵,大意也是将其归类于极致恶搞的糟糕历史一类,但显然雷声大雨点小,我们的微博少女们一般对这种难啃的骨头都是逐势转发过后食之无味而弃焉,饭圈生态的欧美圈才是她们的心头好啊,咳咳。

    当时扫了一眼匆匆收藏,竟也没意识到这个垫了额头,一颗硕大油光水滑的蛋型脑袋的犹如肖像复制的莎翁,正是David扮演的。S1的海报中他手持鹅毛笔,S2则摆出肖似笔下著名王子的标志动作,只是那面容较之中学课本上被万世美名美颜滤镜一万倍的莎翁油画少了仙风道骨,却多出十足的市侩油滑和自嘲的垂丧之意。

    这一眼没认出,三五月一过,某领导大笔一挥,某站的外剧都销声匿迹,收藏里的小红心也无奈给出页面消失了的荒唐解释(这剧弹幕恐怕会少到堪比单机)。一直到今年暑假看到新剧《Back》,惊喜地认出M&W之余,才开始猛补那时S2一次放出的Crow。

    两剧交叉看,同一男主,真是恍如隔世的字面意义了。

    《Back》的剧情背景设置得极小,两位主角的关系较之

    【详细】
    9602771
  • 卜淋卜铃
    2023/2/1 0:00:52
    看完十集 本月看过最奇怪的剧

    1、本年度最突然电视剧:毫无宣发完全空降,但是主演阵容很高

    2、搞不清楚到底是富还是穷:画面质感、人物打光细腻、服装道具都是土豪级别,制片我问你一句那么多衣服都买了你就差那两个合适的头套吗?

    3、拍摄:配音一塌糊涂,剪辑有时候很乱,但偏偏每一帧都能当壁纸,镜头构

    1、本年度最突然电视剧:毫无宣发完全空降,但是主演阵容很高

    2、搞不清楚到底是富还是穷:画面质感、人物打光细腻、服装道具都是土豪级别,制片我问你一句那么多衣服都买了你就差那两个合适的头套吗?

    3、拍摄:配音一塌糊涂,剪辑有时候很乱,但偏偏每一帧都能当壁纸,镜头构图给足了美感。前三集特写镜头极其非常没有必要的多!

    4、切镜头bug:那么简单的案子用一集分析,切镜头乱七八糟,前一个镜头嘴里有东西下一个镜头除了穿的衣服一样、道具突然没了的情况屡见不止。别的剧需要放大镜找bug添加乐趣,这个没有一个不是

    5、演员演技:开始觉得swl疯了……故意摆烂。jbr估计也是躺平摆烂状态。白瞎两个绝世帅哥好不容易合作

    ——如果只是上面这些 那么它只是烂—————

    —下面讲一下这部剧让我百思不得其解的地方—

    从第五集开始!!!!也就是前面两个案子结束之后。乱七八糟的特写镜头突然消失,多如牛毛的镜头bug突然消失,镜头切换开始流畅!剪辑也对了!配音也对了!甚至swl的表情也对了!再加上本来剧情就挺好的我一口气看到第十集!

    一个演员前后表现差距如此之大,我严重怀疑这是两个导演拍的…

    【详细】
    14954702
  • 冒烟儿
    2023/2/4 1:43:40
    随笔记录

    白噪音远比婚姻故事出色,没想到鲍姆巴赫摆脱了小资情调,对于后现代的某些意识形态和价值观进行了体系性的批判(得益于原著),这一点就强于婚姻故事那种乏味的布尔乔亚吵架戏(不食人间烟火),首先第一场戏(对于人生的一个比喻),就是批判某些文青布尔乔亚的唯体验论和直觉主义(极容易变成享乐主义者),黑人教授故意抹去了暴力电影背后的

    白噪音远比婚姻故事出色,没想到鲍姆巴赫摆脱了小资情调,对于后现代的某些意识形态和价值观进行了体系性的批判(得益于原著),这一点就强于婚姻故事那种乏味的布尔乔亚吵架戏(不食人间烟火),首先第一场戏(对于人生的一个比喻),就是批判某些文青布尔乔亚的唯体验论和直觉主义(极容易变成享乐主义者),黑人教授故意抹去了暴力电影背后的符号性背景冲突(感恩节和国庆节),一味强调这些撞车戏是美国乐观主义的象征,但是虽然背景性场域被教授把握成整全,不过他无法看出符号性表象和本体以自身扰动形成的现身纬度的表象之间的二分,直接用整体主义把两种表象合成一种意识流,这种意识流其实是一种无意识流(没有内在深层代码,却想要把一切不符合符号背景性秩序的事物客体化,然后让其承认主体是不是无,其实应该是主体本身就是无,而这些客体也就在那里存在,而且就是在主体意识之外存在,外部世界就这样在主体之外进行了涌现),其中无意识流内在的不一致性(血和碎玻璃)让教授感受到了意识,不过这种体验剥夺了人的主体性(学生面对电影的不同激烈反应,教授解释为美妙的无罪与享乐精神),黑人教授把人生想象成一部放映机,人直接自我投放到电影银幕上,以主角第一人称视角体验快感(聒噪的情绪,庸俗唯我论),可是忽略其中每个环节都有断裂性,首先放映机、银幕、观众、电影院(消逝的场域)要能组成一个四元组完整场,则需要有一个观众第三视角的大他者凝视,其实每一个观众的视线(也是大他者无条件给人的,真正的人是没有视线的)都会有一种剩余性,这种体验感受和电影光线不断呈现的纬度总有一个最小差异(无法重叠),光线(物)会不断怼到人(主体)的视线,但是教授作为一个唯体验者用上述讲到的意识直接通过主体性将暴力虚无化,正确思路应该是客体会不断告诉主体,你是无能的,主体是一个被动的不存在者,而真正的主体性应该是那个最小差异(物的凝视和符号系统的凝视之间作为本体论的冲突),教授相当于白嫖了一种主体性和意识(布尔乔亚符号系统),与此同时教授说暴力表象背后还是一种表象,看似在前进,搜寻表象背后,其实是一种嵌套结构的无限结构,无限的合理化之前的不合理,其背后就是一种受支配,无法建立自己符号系统的自我在那里运转,然后第一场戏波与辐射(场域),男主作为研究希特勒的大学白人中等布尔乔亚教授欺骗妻子看到了有很多大布尔乔亚开station wagon的场景,其实80年代后原本美国布尔乔亚体系流行的旅行车逐渐被SUV取代,所以这个场景其实已经是暗示这个主角有妄想症,他作为中布尔乔亚不愿意接受被大布尔乔亚(骑马外套、格子短裙)阵营所抛弃的这个事实(自已开得还是那辆已经破旧的红色旅行车),同时他也未思考整个布尔乔亚场域是如何诞生(他认为这些人背后的背景性秩序不会衰亡)、秩序是如何铺开的以及假排序的暴力在场和不能排序之间的矛盾(新秩序得以铺设的真正实践性力量),只是抱怨布尔乔亚场域下成为大布尔乔亚的人制定的规则是多么有利于他们,而不有利于中布尔乔亚知识分子(未成为人上人而苦恼,给后面剧情埋下多个伏笔),然后就是他的几个子女出场,小女儿在那里问宇航员为什么能漂浮在半空中(未说真空),大女儿说是比air轻,而大儿子说是there is no air, they can't be lighter than something that isn't there,这两句话能形成某种程度上的一种对照,这两人都没有反思符号系统的背景性场域(无法思考纯无),但是大女儿的场域是闭合的(亚里士多德式的重量比较),而大儿子的场域是开放的(为精神分裂埋下伏笔),大儿子认为本体论框架下不存在air,因此空气无法使自己在场(不存在者不存在),后面母亲岔开主角父亲关于旅行车的看法,直接谈论家里的space很冷,这个space的能指和所指产生了不统一性,女方更加看重阶级的维持(房子带来的安全感),而男方则注重阶级的跃迁(误认为space是指旅行车的space),小女儿却认为space是之前谈论的宇宙(无法进行感知,没有主体性),三者对于场域的看法可以说是具有一致性的,那就是场域不是向自己敞开的,而是有一个完整的场域在那里摆着,我作为个体只是在下面生存而已,这点导演批判得够狠,然后大女儿来一句it is called the sun's corolla,we saw it on the weather network (也是能指和所指发生短路),台词故意把日产和丰田拼在一起来指代家里的旅行车(上下关系),其实也是为了给男主后面的宣讲情节埋下伏笔(原来是日产作为寒门贵族企业,与法西斯贵族有很深瓜葛,而丰田则作为大布尔乔亚企业刚开始的势力范围不如日产,但是随着布尔乔亚体系的形成,上与下的那个界限没有了,这也是一个象征手法,就像日冕(大布尔乔亚)是太阳大气的最外层,作为表象,它是法西斯贵族体系符号体系缝合起来的那层膜,而当表象去表象化,它代表符号体系无法维持自身,它的内核受到前符号学的物质干扰,所以它会在一瞬间出现去表象化的表象,它会回溯地使得整个法西斯贵族体系在被生产关系物质颠覆得一瞬间立刻进行修正,形成新的布尔乔亚体系,即重新回到稳定的符号学体系,历史产生了螺旋性上升性,这也符合weather network的螺旋商标),之后小女儿来了一句I thought corolla was a car(语言的剩余,讽刺后现代解构主义运动,小女儿想谈论宇宙中的太阳,他人却在谈论车子,而小女儿认为他人谈论的不是关于车子,而是关于太阳,所以产生怀疑,每个人都是以没有第一人称主体意识的自我为中心在和别人进行交谈),最后大儿子补充了一句everything is a car(具体的普遍性,原子化家庭),意思是说有场域,但只能是布尔乔亚场域,且每个本体只能被布尔乔亚秩序干扰成布尔乔亚,这几句对话非常精彩,剪辑也恰到好处,儿子之后又精神分裂,模仿象棋里的故事,只是这次有精神分裂症的人不是与贵族紧密联系的大布尔乔亚(反纳粹),而是和黎民有关系的中布尔乔亚(纳粹倾向),大儿子与脑中的敌人(秩序的反抗者)下棋,这段过后是一段关于布尔乔亚爱欲与饥饿的关系,布尔乔亚欲望的目的是为了让欲望再生产,而不以获得对象而满足,所以母亲刻意压制内心不吃垃圾食品的欲望,但同时她又以能违禁大他者禁令而产生爽感,大女儿是因为物的凝视而有膈应感,所以产生要把剩余食物吃掉的欲望,而父亲则把克制欲望本身当成欲望来享受(自律即自由),这三人可以看成是抽象的普遍性(讲究个性的原子化个体),当布尔乔亚体系发出烟雾警报器的声响(大女儿和母亲内心幻想,主角一行人住在工业区,所以他们会有焦虑感,母亲希望是丈夫拯救中产阶级地位,大女儿则认为只是电池没电,装一个新的就行,有更多小布尔乔亚和黎民可以为其供血,而大儿子有不同看法,他认为是接错了线,布尔乔亚和黎民水火不容,导致出现布尔乔亚秩序危机,父亲采取极端态度,把警报器直接换掉,不认为有危机出现,这也体现了他的纳粹性格——伪集体主义,他想躲避阶级矛盾,但他知道纳粹内部不是一个利益共同体,所以还是希望能听到响声),男主和女主上床的戏也拍得不错,男主作为男权代表的象征,所有人都应该服从布尔乔亚性化秩序,没有例外,把第一性征当成菲勒斯,并认为所有人服从这个秩序,认为有了这个第一性质就可以用这个符号系统主人的一份子自居,但他害怕失去它,而女主则认为并非所有人都服从这个秩序,但她不能说在这之外有另一套性秩序,所以只能在否定这个秩序的同时维持这个秩序(继续让男主读黄书,但不读太浅白没有诗意的黄句子,并以此作为享受工具,成为男性共同体的一部分),二者对于死亡的看法也很有意思,男主可以接受沉坠(纳粹式的假深渊),女主无法接受沉坠的同时还有偏斜(阶级滑落,与其他本体论还产生冲撞),二者互相安慰对方(男主忘记了有一个原初道我者,认为妻子就算死,也只是退场成为虚空,布尔乔亚场域还在,且不会有偏斜,并且保证妻子在世之时维持阶级优越性,妻子则说自己下沉的速度会比丈夫慢,因此创伤性更大),不过妻子看出丈夫对于死亡的恐惧甚过孤独的恐惧(没有用死亡驱力支撑生存,相反认为视域和心灵与世界和身体平行,把死亡作为时间轴未来的节点,以此获得大他者对自己的凝视),因此丈夫提出希望二者永生,以此维系家族利益。丈夫被纳粹思想所感召,因此认为每当人孤独和受难的时候,总希望有一个大他者来接管世界(完全不谈当时纳粹内部的阶级矛盾,例如把施陶芬贝格的暗杀描述成一种死亡驱力,认为表象背后是本质,但他恰恰忽略了支撑本质的法规法则才是最具有主体性,本质本身其实没有多大意义,主角本人完全不反思背景性框架,认为由布尔乔亚法规结成的场域与具象化事物之间还存在某种界限,同时他本人不会说德语,因此他只能求助于来到美国的德国小布尔乔亚,只是这个德国布尔乔亚英文说得不好,saying能说成sailing),之后就是超市戏,广播喊出 kleenex softique your truck's blocking the entrance. 本应该在场的卡车司机却被叫成了商品,而且是软货,等于说在布尔乔亚场域内卡车黎民还无法使自己真正在场,butcher也开始被当时工业化生产所取代(当然标语会讨好屠夫布尔乔亚,因为还得取得民心,收割其他韭菜,所以还给了他们一个corner场,让他们能存在),包括后面男主介绍黑人教授时,说他擅长研究living icons,但实际上黑人教授主要研究的是已过世的猫王(原初道我者丧失自己的场域,言语与世界的断裂性被这些教授中布尔乔亚给抹平了),希特勒和猫王作为小布尔乔亚出身,逐渐变成了这些中布尔乔亚的's,本来希特勒是团结各社会阶层的人(但是利益不一致,从贵族到小布尔乔亚),支持种族主义(打压犹太中产),而猫王是反对种族主义(也是假融合,是为了让黑人和能够融入白人小布尔乔亚的政治势力当中,双方也存在分歧),打压嬉皮士地方中产分离势力(加强中央政府权力),男主和黑人中产教授可以回溯性利用这两个形象建构出一套符合当时美国布尔乔亚意识形态的说辞,掩盖实际的阶级矛盾(政治资本,对上可以讨好精英学者,对下可以形成自己的学术权威,暴露自己真正的政治倾向),意义需要符号来呈现,符号看上去无法准确捕捉所有的意义,但实际上就是这种剩余才是矛盾的根本(自我阶级意识的觉醒),解构主义者则认为意义不需要预设(掩盖阶级矛盾),只需要更深层次分析能指,以此抹去符号的遮蔽,来完成布尔乔亚意义上的所指指向(片子当中男主的孩子用cold和hot二词表达感受,认为词不够表达自己,因此他们也成为了词的奴隶,无法实现阶级觉醒),父亲给儿子取名为海因里希也是如此,希望能两边吃(墙头草,政治倾向也是一会儿变成杀伐果断的纳粹,一会儿又变成去暴力本体论的和平主义布尔乔亚),包括后来女主只记得与第二任丈夫生的大女儿Denise的名字(嬉皮白左),而男主可以记得所有人的名字(纳粹涵盖所有布尔乔亚),很多细节也透露出男主和女主曾经离过两次婚(政治倾向不同的隐喻),但最后二者又走到了一起(新自由主义和新保守主义布尔乔亚),但是双方还是有矛盾,且会危及到布尔乔亚体系运转,但过分亲密,其他阶级的人就不干了,这时候这些精英布尔乔亚人会使用洗发水,先安稳小布尔乔亚,至于黎民就完全不在乎,去头屑保头发,即布尔乔亚爱欲属性,但是后现代消费主义的源头就是故意靠打折让布尔乔亚以为自己赚了,从而增长了消费欲望,因此这只是布尔乔亚为了保住体系的某种幻梦,把人当成实验室里的动物,大女儿直接拿这些实验室里的数据类比人的反应,说母亲不应该嚼无糖口香糖,之前还批判母亲要少吃垃圾食品,但现在又转头批评母亲的选择,这是一个矛盾冲突点,不过这句话也是为了讽刺在母亲眼里只有嚼无糖口香糖和有糖口香糖两种选择,即要么自由,要么保守,但还有第三条路选择,糖本身就是布尔乔亚场域扭曲后产生的表象,中间糖的内核本身并非原初,而是外界符号学表象扭曲后的结果,即既不是存在一个没有问题的缝合术,也不是不存在没有问题的缝合术,而是不是所有缝合术都有问题,所以人要去积极介入符号学秩序,干涉政治话语的间隙和扭曲,包括超市内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也是布尔乔亚场域扭曲缝合的表象,生产力的展开是阶级权力斗争后的产物,小女儿那句都没想过不吃口香糖吗,一语道破天机,母亲后来又说我不吃口香糖就要抽烟,也是同样的道理,这种焦虑的感受本身也是场域扭曲所致,即以为要么消耗能量,要么补充能量获得快感,大女儿之后那句你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是吗?以及小女儿那句 unless we are not allowed to because of our age and height是为自由——保守——激进主义这个三元组的最后一环形成自我辩护,肯定布尔乔亚场域存在的必要性,所以这种讽刺表达是具有超前性的,大女儿后来说的两句 just warning on the pack和just useless rodents也是呈现出一种认为表象背后是虚无的错误观念,她预设虚无需要场域,表象不是包裹里面,而是包裹外面,成了一种用于区分,内外关系的栅格,而真正的无是纯无,是尚未场域化的无,而且I'd like to believe she only chews two piece a day, the way she forgets things 也是说明大女儿认为人只有左右两种立场,而忽视其余道路的可能性,从而对所谓的现实产生一种犬儒情绪(需要visor),之后在母亲说出那句what I forget后,象征历史螺旋上升的书架被人为弄倒,即某人提出的历史终结论,这时母亲十分惊讶,这才是母亲所遗忘的真正内容,背后还有人喊叫leo parsley 79,具有复原功效的欧芹只要79美分看似便宜,但那都是整个布尔乔亚场域的功效,快感本身只是加倍的符号,而象征爱欲核的lucky charms、cheerios(圆圈?,欲望无脑循环)其实本质上并不存在,某些布尔乔亚认为只要把爱欲核那层膜给换掉,维持布尔乔亚社会稳定就可以,这些人还是认为爱欲必须有核,但所谓符号表象中间的核就是表象本身的褶皱。而正是这种表象的内在坍缩,让人回溯性地建构出有某种创伤性的核(lucky、cheer、charm),父亲对于非亲生大女儿也是持包容态度(纳粹嬉皮,但是时过境迁,80年代后大女儿的庸俗虚无主义更加符合某些布尔乔亚的价值取向,因此大女儿和小女儿不可能成为真正的朋友,传统保守派布尔乔亚会在一定程度上被庸俗虚无主义布尔乔亚所压制,但是不妨碍二人在某些时候都质疑新自由主义布尔乔亚会回到嬉皮白左年代,这对二者都不利,也无法被二者所容忍,因此她们会和布尔乔亚男权体系内的极端势力合作,例如纳粹布尔乔亚,他们渴望大他者父亲去质疑这个父女共同体内的成员,但是都不愿意承担其中极端化的风险),接下来是一段女主锻炼的场景,女主在一个贴着champ背后的走廊锻炼,太阳看上去升起来,但那只是相对于整个场域而言(嬉皮运动后的安稳),她想和新自由主义精英布尔乔亚交流,但始终因为身材而被阻隔在外,整个场景布置得很有意思,男主为了接女主,他是在那些新自由主义女跑步的操场内(纳粹布尔乔亚既是所有布尔乔亚的敌人,同时也是所有布尔乔亚的朋友),这一段让我想起了岛屿上的煎熬里那个白人政府专员,他只有在以白人座椅维持的布尔乔亚场域内才能自我感伤(夕阳西下,但是最好里面一个人也没有,这样才能体现个人作为白左大布尔乔亚的优越感,因为最后你到底是哪个国家的人已经不重要了,这就有点儿像贵族殖民体系的晚期,到最后只要能维持贵族优势地位,不管是谁都要用,维持场域的稳定更重要,所以不管是少数族裔当中的大布尔乔亚还是小布尔乔亚都要用,把他们训练成高卢鸡以维持法国布尔乔亚场域的稳定,而以像将军为首的法国民族主义大布尔乔亚也只能忽悠底下的法国军人小布尔乔亚和黎民要发动所谓的"战争",因为他本身就是精英布尔乔亚,他不会在伤害布尔乔亚场域的前提下让民粹布尔乔亚和黎民起来,所以就进入一个死循环,左派大布尔乔亚和右派大布尔乔亚都心知肚明这只是一场戏,可是当矛盾无法解决的时候,结尾的红色会不会出现就是一个值得担忧的问题),接下来是一场街上散步的戏,街上都是能团结社会各阶层的商店(洛基恐怖秀、个人英雄主义、匠人精神),可是女主不知道把车停在哪儿,在布尔乔亚体系框架下,女主产生了某种身份障碍认同(不知道打给谁电话以及买什么东西,即对布尔乔亚社会现象的看法,steffie是否=denise,嬉皮白左布尔乔亚与保守派布尔乔亚其实没有差别,同时她认为表象背后是自我,她怀疑大女儿和小女儿和她有矛盾是自己吃的习惯导致的,即吃口香糖,而实际上这个自我也是缺乏主体性,真正的自我应该是具有异己性的,而这个母亲的自我缺乏主体性),父亲质疑母亲的桥段也显示出父亲认为过去决定未来,但实际上应该是未来决定过去,父亲忽视了人的自由意志,把时间想象成是线性的,而母亲则陷入相对主义陷阱(要么,要么句式),可是她希望能维持布尔乔亚优势地位,接下来是大儿子和小女儿的对话,因为儿子是偏纳粹的,小女儿是保守派(登月,对space感兴趣),因此二者也有联合的可能性,他们玩的游戏就是在全球地图上造房子(把世界想象成某种整全,然后我只要在这个场域内干活就可以了),同时他们也谈到母亲其实一直在帮别人放松情绪,可是自己的情绪是最不稳定的(学中产喝咖啡),大儿子也说让人放松的东西是危险的(符合纳粹的伪集体主义意识)。大女儿和父亲的对话也符合其庸俗虚无主义和科学实在论的价值观,即空等于在场(空瓶里必然有药,物必须在特定完整的场域才能是物自身,同时用名字等is来框住个体,其实Dylar药就是布尔乔亚男权社会向女性投放的力比多,而科学书无法把握欲望更深层次的内在逻辑,同时认为市场等布尔乔亚拟制出来的不存在者存在),父亲作为大他者开始不愿意介入冲突(每个人都会吃药,且人人都会忘记一些事,不是特别挺纳粹和不是特别挺新自由主义的中产布尔乔亚会团结在一起扮演某种共同体上帝,用药抑制某些人与实在界的创伤性,无法获得穿越幻想的力量),而大女儿则无法想象表象去感性表象后的本质(原句是为什么你愿意承认事情可能不对劲),父亲希望夫妻有秘密间性,可是言辞的理解需要误解才能产生,所谓的秘密只是双方给各自力比多投放的小客体而已,母亲平时会看一些神秘主义的书,同时她没有参加posture class(影射嬉皮白左布尔乔亚所谓的阶级革命),而是往右转了,变成新自由主义白左,其实这个场景应该是女主电影时间线之前的人物状态,而大女儿却认为这是现在时间线母亲做的事(未加倍异化,害怕母亲继续右转,影响new money的利益,因为这些科学实在论精英布尔乔亚认为自己是代表左派,但实际上这些人只有左右的思考,而没有本体论意义上的思考),当然大女儿和大儿子都是反对共产布尔乔亚(reverse cuban eight,同时把时间和空间二分,电视上放映的是60年代美国冷战初期不利的画面,所以三人的身份注定了他们不愿意回到冷战不利境地),同时大女儿、小女儿、大儿子(成双成对)获得抽象普遍性(某个专家的知识、新闻),因此排斥情景喜剧(具体的普遍性)。父亲在梦中幻想妻子死去之后会停留在某个叙事场域(大他者凝视),同时害怕死亡是朝向面孔的,面孔不能撕掉,只能淡化,希望面孔没有时间性的在场(哀伤衰老),等丈夫醒来以后发现没有容颜的面孔其实是自己体验濒死时的感受,醒与梦是相对的,对梦进行否定来认识一种醒(精神是头盖骨,哀伤是面皮,死亡最终应该是朝向面孔),但是他没有对做这个梦进行反思(当妻子是背对丈夫睡觉时,丈夫很满意,不愿意回想那一时刻),虽然看上去他醒了,但实际上他还在梦里,因此他就不可能脱离布尔乔亚秩序(还在幻想纯正的倾倒,认为有),倾倒是虚假的,因为说我者的伫立面与死亡向量垂直,倾倒是对倾倒不可能性的遮盖,只存在单向度的死亡,死亡被知性的矛盾卡住停滞了(无法蜕壳,退无可退,只有布尔乔亚一种选择,无法把握有壳之物,因为自己就是壳本身,同时认为身体就是身体的身体,世界就是身体的心灵,把心灵把握为心灵的心灵,因此心灵丧失了身体性,而世界的轮廓丧失了内在切己性,成为身体的轮廓,所以男主角才会认为有someone was here with us,即身体的身体,身体向外把握具身性本身的承载者,something即身体的心灵,具身化事物象征的主导精神秩序)。之后父亲和同事(既得利益者,精英主义的客观主义,预设一个本体论框架,什么存在,什么不应该存在,既当裁判,又当运动员,因此他认为所谓得体和善良的精英布尔乔亚看到那些想要突破存在论框架的人的反应时会表现得非常好奇,其实就是在以一种自然主义的视角来审视"野蛮人",即大灾难,同时认为人脑只能被动接受和思考,无需语言进行调频过程,画面比语言重要,忽略了人的主体性以及脑在阶级意识觉醒过程中起到的作用,单纯把脑想象成生物学意义上的脑),男主为了探寻dylar药物的真相,于是询问女黑人科学家,而男主的同事喜欢把一些布尔乔亚拟制的符号给拟人化,虽然他瞧不起加州精英布尔乔亚,但是他把加州人直接等同于加州精英布尔乔亚,而且希望所有加州人能罪有应得,这体现了欲望的倒错,男主和女黑人科学家之间对话的用词也很有意思,shrewd和brilliant看上去都是指代聪明,但实际上二者都没有探讨本体论(没有新的主体性),男主的主体性是白嫖的,他是依附于布尔乔亚体系,而女主科学家把人给原子化,brilliant直接变成某种浮在云端的词(当然她认为比所谓的见风使舵的人要强),这时男主的同事又插嘴说迷恋电视上的灾难或多或少是一种普遍现象(世俗人文主义,一种是人类的、人文的、文化的现象,另一种是自然的、物质的、生存性的现象,它们之间产生了对立,尽管男主的同事们能够体验到暴力和创伤,但他们不认为需要把它专题化为一种本体论,而会把它消解在认识论里面,消解成自然现象,或是消解成人类文化特有的一种总体主义的缺陷),之后女黑人科学家又说药在哪里,男主说我得去找找,其实事物的自我涌现都是经过主体调和的,药作为物质,其内在的形式就是其本身,空间的敞开需要能量,然后空间扭曲成物质,物质本身可以设立自己的模式,自己运动它自己,不是外部有什么在设定它(分析它的成分),女科学默认有一个场域,而男主认为主体性可以通过整全场域白嫖,实体是主体,而主体不是实体(布尔乔亚和黎民关系的比喻,以及波与辐射的关系),此时男主的同事在强调具体的普遍性以及构成性例外,并以此来炫耀(手指刷牙、在没有坐垫的马桶上厕所、在恶臭的厕所上厕所、Cotsakis的暴露癖、在水池piss、Siskind在美西保守州piss、黑人男同事在加拿大保守氛围浓厚的曼尼托巴和亚伯达piss、自虐癖),其实这些中布尔乔亚把自己的视线与布尔乔亚拟制大他者的视线融为一体(沉默),对违背禁令产生快感),男黑人科学家则希望在某个系里树立猫王研究的权威性(预设有一个场域,在布尔乔亚场域下研究猫王,主任名字叫Alfonse,而对手Cotsakis本身就是猫王身边的保安小布尔乔亚,非常了解猫王,甚至出身也类似,因此作为一个中布尔乔亚且对猫王不了解的黑人德国移民Siskind无法在学术上拔得头筹,所以希望联合有巨大"声望"的美国男主,从而获得名声),接下来男主黑人同事与白人同事的对话探讨原初方向性 naked to (已确定的场域朝向)the waist(非世界) 、from which direction(既定的生存论姿态,黑人认为只有上下,未考虑前后、左右),因此电影之后呈现了一段装有有毒化学品的火车前后、左右前进的角度(火车内的有毒化学品未有自己的主体性内核,火车是实体,它是靠摄像机的转变形成空间化和原初方向性,而不是火车自己向世间存在。时间被空间化,变成一个圆柱体,只有当下某个切面是第一人称明证性的、真实的,过去是消失的,未来是还未发生的。切面就是主体性,然后往后有毒性气体随着火车单向化滑动,形成线性时间观,即过去→当下→未来,这里电影就是把洞作为当下,有毒气体包括银幕外的观众自身也丧失了主体性,无法把握空间性和原初方向性,因为银幕中另一辆装有燃烧气体的卡车也是 to the people,而不是the world,然后观众又看到卡车司机开始扰动方向盘,卡车尾部向观众不断远去以至纵深化,时间逐渐去空间化而被场域化,即把方向镜当成一面镜子,汇集所有光线,获得共时性,同时在镜像表面进行对表活动,反射出整合好的时间化图像,但镜子本身是不是平的,卡车司机无法判断,因此只能预设镜子是平的,主体实践生发出自我的时间,自律产生镜像化的目的论,知觉时间与实践时间的反射过程就是判断,逐渐形成双重时间性,不停地反射,往返运动,最终形成了本体性的镜子,因此作为外部时间的现象镜子与内部时间的本体镜子互相嵌套,形成了时间的去空间化以及纵深化,但这种时间性也存在问题和缺陷,即预设镜子是平的和无偏思的,所以最终卡车和火车相撞) ,时间归根结底是一种回溯性建构,它是一种差额,绝对精神是实体的运动模式,运动本身就是绝对精神,可以把它是孤绝之火焰(卡车当中的易燃物),实体运动基本模式失去实体化的(遮蔽掉自己),实体目的论就是要烧光自己。时间会有是因为烧不光,主体是实体自己焚烧自己的燃烧面,烧出来的灰烬就是剩余,时间是不够的,必定有东西未被符号化,总有东西烧不透,主体的分解能力是肢解实体→荒谬的杂多→精神性火焰烧,烧成表象(新的气体)→烧不完燃料就是灰烬,火焰之所以燃烧是因为有灰烬,就是为了去遮蔽灰烬,符号化的唯一目的就是遮蔽剩余的灰烬,所以要建构一套没来由的豪华秩序(突破布尔乔亚体系,因此新气体即新的主体性产生于大他者对自身不一致性的感受),因此归根结底是没有时间的,只有实体的运动。实体是绝对精神运动的痕迹,实在又是去实体化。电影通过象征手法把庸俗时间观、康德的时间观以及黑格尔关于时间性的看法给拍了出来,非常出色。主角和黑人教授Siskind一开始把希特勒和猫王的成长经历给二元对立起来,虽然二者的母亲都对儿子呵护有加,但是有根本性的不同,猫王这个名称和人生都是回溯性建构的(希特勒的名称不是回溯性建构的,黑人移民犹太教授一味地强调猫王的一生,然后问学生这样的人生会不会把你cut down,这个本质上已经取消了时间的历史性,即此在可以居住在不同的本体论视域中,每一种时间性对应不同的本体论视域,这个是海德格尔意义上的时间性,同时黑人移民教授又把去本体论的法令、法规、神话故事以及我自己当成大他者在那里讲述人的一生),之前从来没有哪个白人布尔乔亚能把乡村保守派布尔乔亚音乐与黑人小布尔乔亚音乐融合得那么好(尽管最初蓝调音乐是黑人奴隶在种植园贵族体系下自我安稳的产物,但是之后蓝调逐渐变成了那些预设有大他者和布尔乔亚场域的黑人布尔乔亚向布尔乔亚场域献媚的工具,这也是伪多元文化的一种象征,猫王某种程度上扮演的不是大他者,而是那个小他者,即小他者是大他者假设的超出自身的,可以把自己降个为一个普通他者的一个更高级的东西,一般的他者说,“我之所以是x,是因为我在所有的大他者里面都是这样,都有这个位置,我之所以是我自己,是因为大他者给我分配了一个位置”。普通的他者之所以能成为它自己,是依靠大他者来做它的保障,大他者则依靠小他者的保障自身地位,这也是猫王悲剧的根源,这一点猫王最新的那部电影交代得很清楚,而黑人教授想扮演大他者,可惜猫王本身是小他者,这二者形成了一个矛盾,所以一开始黑人教授和男主各讲各的,但是当男主讲到死亡驱力的时候,黑人教授也开始听男主演讲,并认可希特勒式的纳粹思想,但是小他者本身也不存在,不是某种实体性的东西,而是大他者符号系统的扭曲。小他者只是符号系统的扭曲,而不是背后的物质,只是引力场域的坍缩——是主体本身在符号系统背后遗失的“自我同一性、存在论的根基”在某个东西上的显现),回到猫王母亲这里,猫王母亲对于猫王持一种控制欲的态势,什么问题都会帮儿子出头,但是希特勒的母亲不是这样,她是放手让希特勒追寻艺术梦(小布尔乔亚内部的左右之分),希特勒成绩不好,她不在意,因为母亲爱他,给了他父亲不能给他的关注,猫王则和他母亲的交流比较多,二者刚开始的状态是一样的,就是母子共同体的状态,陷入大他者当中而不自觉,无法和大他者拉开距离。主体性、自我意识尚未萌生,但二人能感觉到大他者是一个对象性存在的时候,就意味着操作系统已经帮自己把桌面呈现出来了,意味着系统开机了,开机过程有一段时间是黑屏的,黑屏状态就是大他者还尚处于母子共同体状态——这种状态下大他者是暂时一致的,但母子共同体是虚假的、不存在的、回溯性建构的一种梦。婴儿母亲合而为一,没有时间上的感受,但却是时间性的一环。——因为它是整个符号秩序/能指链的一环(实际上它是不在能指链里面的,它是回溯性建构出来、幻想出来的,它能够界定过去),归根结底大他者是不存在的,“存在”是一种先验主体产生的幻觉,它本身无法实体化,上了一定年纪,二人感受到大他者的不一致性,大他者(母子共同体)自己把一个主体甩出来(猫王找女朋友,爱情来临的时候,这个主体在另外一个主体身上看到了他失去的那个小碎片,希特勒写诗,确立存在之为存在,学弹钢琴,培养内时间意识,画museum、villas,museum就是一个场域,但也是预设的,villas谐音菲勒斯,museum相当于布尔乔亚和贵族铺设的公共秩序,而villas则是布尔乔亚和贵族场域下的父权秩序),大他者的自我认识必须通过一个主体认知失败的过程,所以,不存在一个自我认识、自我一致、自我检查、自我保存的全知全能的大他者、操作系统,他必然会分裂出一个主体,但是这个主体一开始他的分裂是不会识别为自我的,大他者有问题,如果它能够指称自己的问题那它就把问题修复掉了。所以永远无法指称自己的问题,但是他又不得不去甩出一个对立面出来,大他者的分裂,会使原初能指分裂为原初能指和空集。这个空集即划掉大他者,空集就是大他者不存在,大他者没有办法找到自己的实体性基础,没有办法找到自己一致性的基础,没有办法在场域里找到一个立足之点——符号系统永远是漂浮在场域之上的——世界背后的源代码、先验主体性、符号系统是不会在世界里面现身的,符号秩序不得不隐匿起来,它必须自己把自己缝合起来,把符号秩序本身的实体性基础缝合到外面去了,找不到指称对象。原初能指就是没有办法指称、符号秩序不存在,符号指向一个虚无、匮乏。 原初能指把一种不在场变成积极地存在——父亲的介入、父亲所代表的符号律令——把这种缺失、不在场、母子共同体分离变成一种积极地存在、权力关系,猫王在这时就进入性化过程——原来这种缺失是可以用一个符号来代替的。原初能指代表父亲的禁令“不得乱伦”——不得重新回到母子共同体,否则猫王的自我就会消失、湮灭掉,猫王在这种大全的状态下要什么有什么,变成一个完全任性的个体,自我就没必要存在了(猫王离开母亲参军),希特勒后来又听母亲话是因为父亲可以满足母亲,而自己不能满足母亲。他会幻想之所以母亲愿意与父亲结合而不愿意与我结合,是因为父亲那里有自己没有的东西——菲勒斯。只要自己有了菲勒斯,自己就可以重新回到母子共同体中去了。这个时候就会对于父亲进行阉割,就会出现“弑父情节”——认为父亲本人扮演的大他者是虚假的、虚张声势的,认为符号学意义上的父亲总是一种“打断温馨”的无能的存在状态,要夺取父亲的菲勒斯——能令母亲快乐的东西、神秘的女性快感。因此之后就会变成虽然父亲在骗我,但是父亲所代表的秩序是真实的,菲勒斯是真实的。整个布尔乔亚符号学秩序告诉男孩子:不得露阴——阴在男孩子那里是积极的存在——把自己的女体崇拜和菲勒斯结合起来。之所以不敢露阴,是因为害怕被阉割——母亲告诉他不得露阴是喜欢他的菲勒斯,父亲告诉他不得露阴是因为他嫉妒他的菲勒斯。阉割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阉割,而是心理学设置一个神经症压抑的机制,在这种恐惧之下你只能一种特定的方式获得快感。处于“害怕阉割”的压抑中,只能通过女体和阳具游戏(国家主义、民族主义、宏大叙事、父权)获得快感,快感被限制在两个维度,因此当希特勒得知母亲生病以后,他主动扮演了那个大他者,陪在母亲身边,对自己感到悔恨,陷入自责当中,把母亲的画像放到了高山上。猫王的母亲因为猫王的离开而感到伤心,因此住院,但是猫王并没有选择近距离地看母亲,而是选择vigil(祈祷,选择寄托在大他者上,而母亲作为曾经自己的小他者出现了大他者无法预知的不稳定因素,即生病,所以当母亲去世以后,猫王崩溃了,是因为他知道自己得接替母亲扮演布尔乔亚符号系统的那个小他者,所以他不得不承担更多家务,爱抚母亲作为小他者的存在,说孩童用语),这时候电影当中的主角和黑人移民犹太教授的距离越来越被拉近,但同时又被拉远了,因为此时希特勒只能通过阳具游戏获得快感,人为设置一个小他者(犹太人),不反思背后的贵族和布尔乔亚拟制出来的场域,而猫王就把他的角色设定在一个小他者身上,但毕竟小他者不存在,它是符号场域自我扭曲的结果,你既可以说小他者是被符号系统包裹,也可以说是符号系统本身的扭曲让自己觉得有一个自我在那,这是生存的欲望的辩证法,可惜两个教授并没有分析这些,而仅是把上述现象看成是庸俗表象,而不是representation(表征)或者appearance(本体自我扰动产生扭曲),这时候研究纳粹的主角主动靠向研究猫王的黑人犹太移民(左耳鸣了,暗示希特勒希望打造伪集体主义的纳粹政权,并向非左派的布尔乔亚们伸出橄榄枝,与贵族合作),黑人移民愣了一下,感受到了压迫,因此此时他画风一转,说猫王不叛逆,履行布尔乔亚公司的合同,但是产生了受虐倾向,举止怪诞(暗示那个保安小布尔乔亚也有受虐倾向),会庸俗自我中心化,电影里面黑人移民教授也是处于舞台的中央,大他者会产生剩余性,社会成员之间互动产生的结果反过来控制了他自己,变成一套符号秩序(意识形态和制度)反过来限制每个个体,让其感到身不由己。需要有主人能指来缝合整个符号系统。不能第一人称化,也不能第二人称化,他者没有积极的存在(大他者也会通过物来凝视你)。大他者的存在就是政治领域存在的明确表现,因此精神病是不理解大他者的,无法把这种剩余的支配性的力量、反过来支配每个个体行为的社会交往产物、符号性的政治领域看成是一个他者、一种异己性的力量,而把它当成属于自己的大他者主体化,变成自己内在的一部分,主动认同为自己的癖好,认为自己真的是国王的那种国王=疯子,把社会交往产生的符号性产物(外在的符号性秩序)认为是自己内在的(自我的一部分),认为自己天生就是国王或者精神病:符号系统本身在肉体上运行的时候,只模拟出了一个半独立的第一人称语音或者视角,却没有顺利模拟出一个独立的具有自反性的虚拟人格。精神病本质是对父之名的排斥,是象征秩序本身,没能接受人格化、中心化之后自己和自己拉出的那一段距离,象征秩序本身在生成一个清醒主体的过程中受阻碍了(贵族还是布尔乔亚,又或者是布尔乔亚还是黎民,希特勒和猫王真正带来的教训,因此之后黑人犹太教授也成为了男主的听众,象征自己不愿意拉开距离),黑人犹太教授本人虽然讲了猫王晚年的悲剧,但同时又肯定了猫王的伟大,为什么?因为猫王没有突破布尔乔亚场域,但是同时他又做到了所谓的“叛逆”,以此希望能吸引新生代学生的目光,猫王的死在他看来是不具有本体论意义上的死,这样的死能维系整个布尔乔亚场域和景观文化,中晚期只能作小他者的猫王居然在80年代初期被黑人犹太教授人为捧成大他者,这是黑人教授把时间给空间化的结果,过去是死,未来也是死,人在这个既定场域内滑动就可以,猫王死去影像的物的凝视和大他者视线的最小差异没有被黑人教授(他的左和猫王的左是两个概念,只注意到左右,没有注意到上下、前后的关系)所把握到,这也是故事想讲述的矛盾点所在,与来回插叙的火车与卡车相撞的情节形成完美呼应。而且黑人教授讲述猫王的方式仅仅停留在家庭叙事和图像层面,无法在原初道我者场域消散后,让世界和言语的视线不产生断裂性,即达成统一,因此男主在方面有优势,配合肢体动作和语言(非言语,因为言语有阶级性)能俘获社会各个阶层和阶级,而且男主也很聪明,他先否定了现在到过去的权威主义,相反肯定了现在到未来的思想——忠于过去,抵达未来,过去被共同体遗忘,未来在它完成了它对于现实的调整之后,它就会被遗忘。它消散于过去了,是一种更高贵的姿态,就像英雄拯救了世界之后,便消隐了不为人所知了,看上去合情合理,但是他(男主要戴墨镜,他也不敢直视死亡的面孔,但他要化身成大他者)也是把时间给空间化,他的死亡驱力不是伴随着人的生存而穿越幻想,相反他是预设了死亡会出现在未来某个节点,然后大他者能够连接上,即我能看到自己的葬礼和死亡模样,而且他也陷入到个人先于集体,还是集体先于个人,他把二者的合题说成是和谐社会(避免孤独),但实际上这也是预设了这个个人是没有被注入意识形态的个人,集体是由没有注入任何意识形态的个人所组成,因此这个合题是错误,真正的合题是个人先于集体(当然也不是指的是布尔乔亚所谓的个人)。当男主接受掌声的时候,象征实体的火车脱轨,各结列车互相堵塞,形成漩涡,内部红色(实体中未被符号化的主体)的液体与象征绝对精神的火焰碰撞产生了新的主体性(不可被符号系统消化和把握的),这时候秩序就会派出他者来探测新的主体性的爆发原理(用僵死的科学符号来把握)。接下来就跳到了第二章,标题起名为airborne toxic event, 这是因为原来火车上写的是toxic chemical,布尔乔亚无法弄清楚toxic chemical和燃烧以后的气体到底是毒气还是不伤害共同体的气(新的主体性萌发,主体不是实体),这时候男主感叹道希望时间没有方向性,空间想自己敞开(四季变化),因此可以判断出所谓的毒气事件,其实是使得男主开始时间性和空间性的体验,不再是布尔乔亚庸俗意义上的时间和空间,因此男主在倒垃圾的时候,不再有方向性,新的主体需要自在自为,可是周围邻居还是以一种无所谓的姿态来面对这场新的变局(邻居玩投球游戏,是单向和线性的),但此时他的儿子按捺不住,他认为广播有所隐瞒,但他注重的焦点不是含有toxic chemical的实体火车被单单说成是油罐车,相反他是关注实体火车不是自我脱轨,而是被撞出去的,一句话你注重的词不一样,产生的效果也就不一样,他儿子因为只是有纳粹倾向(希莱姆最后又变成和平主义者),他无法把握绝对精神,这一点其实儿子的观察角度还不如爸,只不过从后面剧情来看,儿子把无法认知的,甚至无法在场的所谓something(儿子预设场域的存在)给粗暴地用大他者媒体权威的科学术语以及感觉表象来解释,不是自在自为,父亲在儿子的行为干扰上,也开始质疑绝对精神,认为自己可能真的吸收了所谓“毒气”之后产生幻觉了(质疑主体性的萌发,这是一个悲剧故事),儿子(还是没有自我敞开的时间性和空间性)看到了消防车(连康德的时间观还没有把握到,没有产生纵向时间观,这一点可以卡车司机作一个对比,卡车司机一直有一个镜子可以看,而大儿子连镜像阶段还没有度过,所以这是导演对于人物性格来由的一种暗示,it looks to me like they’re not getting too close, 无法被符号系统所把握的剩余铺面向儿子涌入的时候,他怂了,认为烟不利于共同体的发展,但是那个烟能一直出现,恰恰只是表象而已,火焰的燃烧要由灰烬支持,因此火焰燃烧的唯一目的是为了遮蔽不可焚烧的剩余,儿子无法看到灰烬,因为他使用的工具(望远镜,隔岸观火)注定了他无法理解这种激进的绝对性和否定性(要么具有毒性,要么极容易爆炸,这其实也是辩证思想缺乏的体现),一环套一环,剧本写得很好,父亲解释道it won’t come this way,然后儿子问how do you know?,父亲再说 it just won’t,表面看上去父亲无法回答这种现象的来由,但实际上他场域打开了,而儿子看上去精益求精,问从哪儿知道的,实际上他才是场域闭合(之前他是敞开的,而父亲是闭合的,这形成了一种对比),头脑僵化的那个人,这也形成了所指和能指的短路,而且父亲还说到儿子不应该站在斜屋顶上看,因为母亲会担心的,这又形成了能指和所指的短路,母亲会担心儿子,是因为母亲害怕原子倾斜,但父亲之前作为大他者,审视人间发生的这一切的时候,不认为原子会倾斜,而是一直沉坠,父亲这里偷用了母亲的视角,儿子却想要另立山头,既站在大他者视角,又认可人倾斜的力量,但这种倾斜也是一种自恋情绪 ,真正的力量是偏移,而不是倾倒。而且儿子还质疑父亲的先验直观性,不过这一段也体现了康德所说的真正的自由是跳脱因果律的束缚,儿子预设了父亲内心不是这么想的,而是母亲是这么想的,因此他会对看透自己制定的因果律而产生快感,因为他的重心放到了是谁上,而不是想的内容,真正的自由意志体现在不管是谁这么想,我都会去做。之后父亲和小女儿有一段对话,小女儿在看free gun 的广告,因为小女儿是保守派布尔乔亚的代言人,因此她也比较在意新的主体性,所以会做新的防护,同时她使用了plume这个词,smoke相当于太一,没有断裂的可能性,而plume这个词体现了某些保守布尔乔亚发现了两个本体,但是无法确定边界(例如贵族和布尔乔亚,以及黎民和布尔乔亚的边界),可惜小女儿也没有分析存在者为何能存在,即把握到场域的概念,所以她也会问出同样的问题,即how do you know,所以父亲只能又说I just know,然后女儿又说了之前学校也有泄露,她用了evacuate排泄(也有撤离的意思)这个词,学校的事件可以和卡车司机的事件作类比,焚烧的界面就是主体性。吃了事物,拉稀了拉掉了,所有东西都不留残渣。主体是分解的力量,一瞬间分开,然后他自己的力量把他聚合,事物是自身运动的(就像火车里面的有毒化学品一样,它是自我流动的),女儿显然也是排斥这种新的主体性(需要撤离),害怕悲剧重演一遍(嬉皮运动),父亲则说道that was inside, this is outside, 说明父亲也有了内外空间感。这时大女儿说这是spill,某种可计量的量,事物的实际名称无法指代,也符合之前她的人设——亚里士多德理解物质的轻重关系,她也谈到了leaf blower,其实这只是大女儿的一个推测,她走的是感性——知性——理性的线性庸俗三段论,但不具备真正意义上的我思和先验想象力,所以作为一个庸俗虚无主义和科学实在论者的大女儿也排斥新的主体性,不相信那个吸收某样无法确定事物的东西能自己确定自己,你能看到的事物,那都是事物的自我涌现,而不需要强行用一个leaf blower抽象概念来直接定义,所以她也不相信先验性,这时父亲说了keep it from bigger,这体现了父亲体悟到了知性作为分解力量的强大(事物可以在不确定某个抽象概念具体边界的情况下自我分解),大女儿接着说if it gets Bigger, it’ll get here with or without a wind, 等于说她还是没有思考存在者如何存在(bigger量的比较),也没思考主体性必须要中介(a wind),然后父亲又说不会,大女儿再问how do you know,父亲说because it just won’t (有点儿类似庄子和惠子的对话,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的辩证法,合题是我知之濠上也),大儿子也下了定义shapeless, growing thing,dark,black breathing thing of smoke,真正落脚点应该是在thing上,而不是知性形式上,正题:感性内容,反题:知性形式,庸俗合题:理性综合,大儿子先把一坨东西用各种形式性的标准给分类好,最后再利用理性把它重新综合起来,实现一个看上去整全、完满、比较新颖的形象和模式,大儿子没有意识到并不是自己在划分这个东西,而是感性内容以儿子的意识平台作为中介进行涌现,在这个过程当中,它把自己新的规定性呈现出来,从而人获得了新的知识,所以大儿子也没有先验观念,媒体会说plume是因为要维持布尔乔亚统治的优越性,我帮你看到某种边界,但这个边界不确定,从而这个人类边界的划分权就牢牢掌控在布尔乔亚手中,而不是掌握在黎民手中(判定谁是不是人,边界的模糊性),小女儿又问why,但这个why本身丧失主体性(庸俗说法:保守是相对的),父亲回答到:时间是宝贵的(人的内在主体性,彻底划分什么样的人时间宝贵,什么样的人时间不宝贵),儿子又把气体直接说成Nyodene Derivative,还把这种新的主体性类比成电影里的毒气,in a movie、in school on toxic waste、videotaped rats未反思在场性和中介者,这里的老鼠也是一个比喻,和之前那些吃了无糖口香糖中毒的实验老鼠形成对比,说明场域的重要性,爱欲核本身也是布尔乔亚场域塌陷的褶皱,而且儿子认为human是一个整体,且场域无条件朝向human,同时儿子也警惕所谓的rats growing urgent lumps,照理说urgent lumps无法指向一种明确性,两个词语并不搭,但是儿子还是这么使用了,因为lump有indefinite的意思,即无边界性,而urgent有限制他人且需要立刻引起公众关注的意思,所以两个词放在一起其实指向的是新主体性,老鼠即黎民获得了自我意识,引发了布尔乔亚世界的恐惧,然后父亲又说那是电影说的(父亲意识到大他者视角和物的凝视之间的最小差异,而儿子没有把握到),这个时候父亲反问一句广播里面怎么说的,儿子回答道:skin irritation and sweaty palms,刺痛皮肤(即表层膜),还是把爱欲把握成核外面要有一层膜,而不是场域关系,sweaty palm指的是新的主体性萌发,所以广播也是要遮蔽主体性,这时候儿子又补充道nausea、vomiting、shortness of breath,指的是主体性越来越多地涌出来,呕吐指的是布尔乔亚物质丧失,呼吸急促指的是布尔乔亚失语(这段有点儿像把悲情三角里的第一幕给抽象化)。父亲还是比较淡定,说it won’t come this way(先验观念,物质是自我运动), 儿子又说到你怎么知道的,it’s calm and still today(感性内容,正确合题,这里的it指的是无法把握的主体性,而不是指的是风)wind at this time of year, it blows that way, not this way(空气作为实体,运动后留下来的痕迹是风,这时候风可被看成是一种剩余,具有主体性,但大女儿提出了质疑,她以为wind指代之前无法被言说的某种实体,而不是空气运动后的痕迹,能指和所指再次发生短路,而真正无法被言说的实体,父亲用it指代,女儿理解错了,所以又问what if it blows this way,这里的it又是指无法言说的事物,用if,无法言说的事物再次被大女儿把握为丧失主体性的事物,而父亲又说it won’t 这里的it指的是wind,父亲也理解错大女儿的意思,这层双嵌套的能指和所指的短路,写得不错),而小女儿也问 what if just this one time? Just被小女儿把握成现在到将来,有主体性的事物将来会到,而父亲说why should it,用should 这种回溯性词语,这里的it指的还是wind,因此再次发生短路,这和之前德国小布尔乔亚教男主学德文的桥段有点儿像,你是更注重tomorrow is Tuesday这句话本身,还是关心背后的所指tomorrow should be Wednesday(不应该使用is,但德国小布尔乔亚刚来美国,英语还不熟练)大儿子接下来说they closed part of the interstate,父亲说they would do that, 父亲用would其实就已经告诉观众这里close part of the interstate是为了应对interstate上的堵塞而做的日常预防性措施(facilitate the movement),而子女又以为父亲说的是无法被把握的且具有主体性的事物引起当地人恐慌而导致堵塞(其实你可以把它理解成maga,然后布尔乔亚往maga上扣纳粹的帽子,他们不去看如何以及是谁之间使用这个词,就着急给本来就存在的事物定义,因此他们陷入了感性——知性——理性的三段论),母亲这时候又说她的朋友知道油罐车(含有toxic chemical)泄露35000 gallon(与燃烧气体融合),然后朋友的女儿也手心出汗,儿子此时也插嘴道,人们应该中毒才会呕吐(根据未被实存所中介,这种普发性的因果链是虚假的,儿子没有给先验主体性留位子,布尔乔亚秩序小分部找大他者,向总部权威施压),而母亲的那个朋友是在weather center的(影射布尔乔亚社会气候),同时她也说plume不对(有边界都不行了),center(总部)强调还是black billowing cloud(整全),父亲希望在家里扮演大他者的角色,所以在被子女一直逼问的情况下,引用了center的话语(其实他还是以为话题是关于wind),母亲又说有air mass会从加拿大南下,父亲也说每年都有air mass南下,不一定是新的具有主体性的事物(他还在讲wind,所以导演有时候会故意让家庭里的人各讲各的话),母亲所说的cloud 和父亲理解的cloud 不是一个东西,因此母亲说我知道我们不想吓孩子,而父亲却说nothing is going to happen,同时父亲还说到these things happen to people who live in exposed area(还是指的是wind所在的地区),society is set up, sadly, in such a way that it’s the poor and uneducated who suffer the main impact of man-made and natural disaster.这句话其实还是暴露了父亲无法反思背景性框架秩序,把自然和人类二分化,他其实就是那个嘲讽加州生活方式的教授的反面,很多时候作为中产布尔乔亚的教授不认为自己会在街道上划船(天灾或者是人灾),认为自己的身份很高贵,他们没有考虑到自然和人类都可以各自加倍异化,对于电话费毫不在意(服务商给用户说话的机会),只关注煤气和电费(物质享乐),丈夫所谓的dinner指的是中饭(自己的时间性),而妻子认为dinner是晚饭 ,妻子继续询问cloud(随便定义,嬉皮白左,害怕自己的优势地位丧失)会不会危险,丈夫说油罐车产生的污染(指的也不是不可把握的主体性事物)长期都存在来回怼,妻子对此也非常生气(鸡块上的那层冰表象需要去掉,但需要油炸形成新的表象,女主就是在嬉皮白左和新自由主义身份之间来回摇摆),儿子这时又说广播也把这个事物叫做black billowing cloud(地方媒介也投靠权威),父亲非常开心,不过当他自己用望远镜看到那坨无法把握的事物变大时,他在倾斜的屋顶上害怕倾倒,展现了恐惧,用it来形容(maga开始扎根),父亲同时也叮嘱大儿子看住穿着美国国旗的小儿子,不要让他进入隔热层(美国梦的比喻),同时他也放下姿态,询问儿子关于这坨东西的信息(退回去了),之后的这段对话,父亲变成之前的儿子,丧失了自由意志,儿子则说道媒体也说不会造成恶心、呕吐和呼吸急促,但会造成palpitation( 世界之夜里可能遭遇预演未来,所以时间不够了,发现涌进的杂多越来越多了)以及dejavu(潜意识是回溯性的建构,之前纳粹嬉皮的经历),影响大脑的false part (获得新的主体性),父亲说自己不相信,这句话为大结局主角和妻子脑颅幻想基督教都是骗人,那为什么还有人信呢,哦那是因为还有其他人会相信的情节作铺垫,这就是布尔乔亚体系的二阶意识形态,即我永远相信有一个人会相信我(没有主体性)不相信的东西,所以结尾男主一家又陷入某种循环(超市里狂欢),这是导演批判的一个点。儿子接着说权威认证这是airborne toxic event,父亲接着说的点是蛮到位,还是批判儿子的庸俗三段论,名字不是关键,地点是关键,即空间性,儿子后面又说到the weather’s about to change(从现在到未来)。之后是吃饭的戏,父亲看到符号系统缝合过的炸鸡,十分开心。女儿则说道我们今天晚饭吃的是不是有点儿早(机械时间观,没有内时间意识),她认为晚饭吃得早是为了防范未来可能发生的问题,这时女儿又吐了(认为自己中毒了,即开始排泄,感受符号系统的不一致性),儿子在那里嘲讽说她出现已经过期的症状,还有一点儿比较好笑的是,吃的是炸鸡,但表征层面还得用高档布尔乔亚餐厅才会使用的餐具,这种表征让自己显得是大布尔乔亚(出现社区布尔乔亚假扮成官方人士,发出警笛声,家庭人员并不知道其中掺杂的事实真相,父亲这时还考虑布尔乔亚爱欲层面的满足——甜点),他们打着的旗号是让居民evacuate (撤离,排泄出身体之身体的毒素)cloud of deadly chemical(即损害布尔乔亚共同体利益的群体出现,不再是单独而战的个体实践,而是有新的阶级意识的产生),母亲表示质疑,她说是强制执行,还是提出建议,儿子说it was a fire captain’s car(产生幻听),其实这个car是队长的私家车,不是消防车,然后父亲说到你应该没有时间注意队长语气的细微特征,儿子这时把幻听听到的内容又给重复了一遍,一家人才准备撤离,这个过程中大女儿说my ski mask,其实女儿一直不爱运动,也没钱去滑雪场,但是还是希望有这个装大布尔乔亚的表征,儿子则走向一个极端,事物不会运动,运动浪费的能量太多了,父亲也说要不要带植物,这段其实也挺好笑的(we are late,内在时间性缺失)。然后就是家庭卡在十字路口的场景(想被符号化,但被卡住了,其实有点儿像嬉皮白左年代,后来全体右转,那原本是大布尔乔亚和中布尔乔亚阶层的人就不会太慌张,因此这时候要产生新的主体性,需要有参照物,而那些无法被符号化的事物则被卡在了洞口无法出来,超市里被困住的人也象征着秩序无法囊括所有人,需要自我符号化),这时候广播里说要待在家里,话语产生冲突,其实也是暗示小布尔乔亚和黎民被抛弃,这时出现了车祸,布尔乔亚符号化的通道堵塞,rain pelt the roof of our station wagon pelt去表象 sycamores 有物质,hedge有屏障(阶级划分,中产布尔乔亚得利,然后在车内观看人间惨剧,和后面剧情联系起来,其实这是一种讽刺,因为真正的本质是表象之表象),这时候男主一家的车快没有油,其实也是暗示布尔乔亚符号化总会产生剩余,车能开也是因为那些未被符号化的事物化成了油来推动整个体系的运作),母亲这时表现得非常冷静,她认为总会有剩余,但那个剩余总不可能是我,当他们在一个加油站加油的时候,屋里面什么人都没有,他们都是未被符号化的小布尔乔亚和黎民(成为了油本身),父亲为了让体系运转,他只能自己加油。加完油,小女儿问父亲为什么没付钱,父亲说没人(那些人其实就是油,只是在布尔乔亚场域内无法现身在场而已),那小女儿又说你为什么不能在前台留钱内,父亲说我在赶时间,自己一定会送支票的(即回溯性建构的老套路),小女儿说你不会做的(纳粹嬉皮),狗和老鼠的比喻(布尔乔亚忠犬以及未有主体性的黎民),老鼠和蟑螂的比喻(害虫还是昆虫,被猎杀者还是哺乳动物,父亲不愿意从抽象的普遍性重现回到具体的普遍性),主角一行人最后来到了camp daffodil(有威尔士与英格兰的关系隐喻),所谓毒云和苏打粉的结合(儿子自我猜想,左翼布尔乔亚的势力下降,没有反思场域,要把有新主体性的事物给原子化,即利益诱导,toxic并非toxic,父亲的纳粹嬉皮思想逐渐不被民粹和纳粹布尔乔亚接受,同时嬉皮白左布尔乔亚也不接受男主思想,因为他和获得主体性的黎民走得近,即皮肤接触到主体性黎民自我符号化的剩余,同时电影讽刺反战嬉皮精英白左只是为了获得国家资金的辅助才反战,把撤离当成一场表演,中止曲线没有获得预期效果,去主体性,主角无法做到比电脑更电脑,即符号学意义上的自我阉割,无法维持抽象普遍性,男主的纳粹嬉皮梦破灭了,他不知道自己是谁,蓝和红没有区别,他和黑人犹太教授见面,临别前黑人教授给了男主一把德国手枪,让他斩断过去),在逃亡之际,男主做了最后的尝试,他不愿意就这么成为布尔乔亚体系无法被符号化的剩余物,因此他想要跟着一个开着路虎的保守派布尔乔亚(反对禁枪),但是由于自己开的只是一辆从嬉皮年代遗留下来的旅行车,结果还是失败,重新会到队伍当中,等着符号化过程(被iron city赶出了,但随着微生物的使用,iron city有好转,这时白左又说欢迎西部即将受难的同胞来这里,民粹布尔乔亚和黎民愤怒了,而男主和他们的身份发生了颠倒,演讲者和演讲对象发生了变化)。第三章DYLARAMA,布尔乔亚市场开始恢复,超市里给了小手工业者一席之地(还是没有人反思场域,还认为死亡和重生有一个中间地带,而且前二章谈的问题非但没有改变,反而愈演愈裂,接下来需要做的是否认一切新的场域,而男主也已经无法继续蜕壳,他想从抽象的普遍性回到具体的普遍性,理科精英主义布尔乔亚的抬头,以及自己理想的破灭,原来x光是大布尔乔亚和贵族的享乐工具,现在男主频繁做x光,是出于对于死亡的恐惧,这形成了一种反差),Dylar象征着爱欲,布尔乔亚认为爱欲需要有层膜,膜不好换层膜就行了,同时留一个小孔,让服用者以为自己有主体性,可以自我投射到这个小孔内,女主认为沉默是思索主体性的方式(假女性主义,希望回到嬉皮白左的年代,最终 试验失败,因为爱欲出现的褶皱本身就是场域塌陷的结果)。男主将死亡主体化,赋予死亡崇高的价值,希望穿越幻想(因为纳粹嬉皮的年代已经远去,他自己反而被希特勒背后所代表的意识形态所束缚,成为了一条狗),认为无意识是绝望的回溯性建构,男主虽然最后破坏了小框架(挑逗他者),但最后却在大框架下进行重复,他在欲望上的让步,导致本该失效的dylar药重新生效,(以为中产不要右,民粹不要右,体系就能进步,没有新的主体性,原来敞开的场域也闭合了,即世俗与形而上的教会进行合作)结尾男主的那番话也是导演想说的(批判),无意识不应该是有意识的背景板(与超市的群魔乱舞形成对照)。纵观全片,导演非常系统地讲了主体性的概念,与当下能形成呼应,不可多得的作品。

    【详细】
    1496224202
  • 焚紙樓
    2015/5/7 2:54:16
    高坐道人不作漢語
    「高坐道人不作漢語,或問此意,簡文曰:以簡應對之煩。」(《世說新語?言語》)


    ***
    在電影裏,陳湘琪飾演一位住在高雄的織工。她中年生活的一切突然被逐一得瓦解:公司突如其來的解聘、女兒叛逆不歸、婆婆住院看護,這一切都在層層剝削她生命的活力;於是乎,女工幾乎不再開口了。無語,是因為她活得太累太疲乏。

    《迴光奏鳴曲》作為資深攝影師錢翔首次跨入執導長片的處女航,
    「高坐道人不作漢語,或問此意,簡文曰:以簡應對之煩。」(《世說新語?言語》)


    ***
    在電影裏,陳湘琪飾演一位住在高雄的織工。她中年生活的一切突然被逐一得瓦解:公司突如其來的解聘、女兒叛逆不歸、婆婆住院看護,這一切都在層層剝削她生命的活力;於是乎,女工幾乎不再開口了。無語,是因為她活得太累太疲乏。

    《迴光奏鳴曲》作為資深攝影師錢翔首次跨入執導長片的處女航,卻使用了大膽得不似新手的的拍法:從開演二十分鐘後直至結局,所有演員就幾乎不發一語,以肢體動作與顏面神會來發展所有的劇情。並非無聲,卻很沉默,片中的沉默時刻,都有一種罕見的蒼勁清冷的基調。在鏡頭的異化之下,《迴光奏鳴曲》中的整座高雄都成了水泥牆與腐朽物的棄置場,不自然的慘白色調與舊繡質地,讓高雄無比蒼茫也冰冷,彷彿是都會人們溝通的虛偽,終將自己的住處也累化出了冷漠的市容。切合了沉默這主題,也造成了影像上的奇觀。

    我是去導演場看的片。電影播畢,有觀眾問「為什麼選擇了這種方式來拍電影?」錢翔的回答是「因為我認為言語永遠不夠真實。」為此,《迴光奏鳴曲》選擇了從敘事形式上就徹底丟棄了對話,來逼使觀眾反思對話。

    近乎默片的演出緊扣在單親織工的一切,因為沉默處處充斥在她的生活與生命之中。織工不停與女兒溝通,卻落得女兒有應無答,對比女兒跟男友在電話中的有說有笑,這對親子因多話而失格的關係,是話語不能甚至阻礙溝通的印證。這也是《迴光奏鳴曲》對觀眾擲問的隱題。它在問:「言語是否在不自覺間宰制了我的情感,進而宰制了我們的生活?」

    言語的誠實,其實無時不刻左右著我們情感與生命的真實。人說的話總是太容易夾雜謊言與曖昧,且總不自覺;當我們漸漸相信他人喧嘩中的謊言,也被自己回話中的曖昧催眠時,人與人對彼此的情感也就逐漸麻木,再無溝通的可能。

    這不禁讓我想到《世說新語》裏的一段記載:「高坐道人不作漢語,或問此意,簡文曰:以簡應對之煩。」對於崇尚靜默的南朝文士而言,為了隔絕凡煩的叨擾,偽裝成一個啞巴是一種必然的修道,因為言語能騙眾生,更能騙自己。



    ***
    如果言語是這樣使人性失焦的媒介,《迴光奏鳴曲》的故事則讓我們看見一位凡人因緣際會抹殺了這個媒介後,反而「修得了道」,從麻木中重新發現了自己的人性。

    當織工逼近無望之際,她卻意外從一位暫盲暫啞的傷患身上得到某種牽絆。織工從與傷患手把著手的肌膚之親中,逐漸找回了一種真摯的溝通,也讓她那被現實生活的洪流壓抑無邊的情感世界,終找到了一道洩洪的出口──本片的英文譯名,就是EXIT。織工的生活失業又失落,卻沒有因此失焦,在經濟與肉體的「發聲權」雙雙被剝奪時,她反而因禍得福,成了當今碩果僅存的修道者,她摸索自己的內在,也摸索著人如何能不用說話,也能理解彼此。

    平心而論,作為操作無聲演出的概念型電影而言,《迴光奏鳴曲》玩得只算拆強人意。無聲演出在今日本來就算不上甚麼新鮮的嘗試,每年總不乏些有才導演(自認或公認則自由心證)去挑戰默片。跟幾部默片名作相比,《迴光奏鳴曲》顯得錢翔想拍默片,卻克服不了肢體動作表達有限的難關,只得讓電影耗上三分之一的開場時間才說完了女工失業的「序文」。鋪陳長得令人無奈,而且說得實在太多,顯得默片的「正文」沒那麼沉默,也沒多麼會玩。加以片中有幾段「用牆壁演戲」的調度,實在頗有蔡明亮電影的味道,配上陳湘琪做為蔡明亮御用女演員的身份,也讓錢翔的這份挑戰背後徘徊著蔡氏風格的影子,且晃動得有些勉強。

    但《迴光奏鳴曲》在角色情感上的丰采仍舊是動人的。若說這層「修道」之旅是全片的主題,詮釋這些「道人」的演員們就是首功的龍睛。

    東明相飾演的病患固然是他個人又一回的出色,但貫徹全劇九成的表演能量,都在主人翁陳湘琪豐沛的演出層次上。陳湘琪透過視線的恍神、兩臂的無措與肢體不自主的駝背,讓她飾演的角色女工雖不開口,卻能散發出一股在期期艾艾與支吾其詞間游移的氣息,把這個壓抑極深的情緒醬缸描摩得無懈可擊。全片的情節迭落也全然聯繫在陳湘琪演出的層次變化上,最高潮點的破門大戲,她的演出隨著長鏡頭一氣呵成,醬缸爆裂那瞬間的澎拜,拿下一座金馬影后,實不過分。在《迴光奏鳴曲》這環概念抽象,形式刻意的框架中,兩位演員賦予了作為電影藝術而非禪語真正需要的動人感性,才讓電影強調的真實情感有了服人的一瞬。演員們的出色詮釋,挽救了這部電影差點淪為全然說教的錯棋。

    或許《迴光奏鳴曲》就不該是一部長片。這則授道記該是一小時的特輯甚至短片,表現上會精鍊得多。雖是如此,假如接受了錢翔玩默片形式玩得不夠好的事實,就全片整體的圓融觀之,《迴光奏鳴曲》仍是我在2014年印象最深的臺灣電影之一。
    【详细】
    74651991
  • warton
    2011/10/26 22:20:56
    强烈推荐这部剧
         大家最近都在追穿越剧,还有《法政先锋》,我却真的喜欢这部剧。选题很现实,演员演得都极其到位,个性鲜明非常符合其身份。最让我叫绝的是三国的老婆,哎呀呀典型的扮猪吃老虎的角色,已经看过的几场和二国老婆的斗嘴戏,相当精彩。高飞也不错,这小伙长得不好,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可以尝试这些小角色。唯一的败笔我觉得倒反而是贾乃亮的感情戏,有点小莫名其妙的
         大家最近都在追穿越剧,还有《法政先锋》,我却真的喜欢这部剧。选题很现实,演员演得都极其到位,个性鲜明非常符合其身份。最让我叫绝的是三国的老婆,哎呀呀典型的扮猪吃老虎的角色,已经看过的几场和二国老婆的斗嘴戏,相当精彩。高飞也不错,这小伙长得不好,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可以尝试这些小角色。唯一的败笔我觉得倒反而是贾乃亮的感情戏,有点小莫名其妙的。
        这部戏希望能火,可比那些穿越剧发人深省的多了。演员阿各方面都很用心的。
    【详细】
    5144264
  • //七仔
    2020/11/7 16:13:05
    水瓶视角|剧里的坑——小说原著是这样填的

    一部讲述天才的剧,按理说跟我等凡人没什么关系,看个爽就完了。但,作为一个水瓶,我竟与贝丝产生了共鸣——那种难以与人亲密的生硬感。从小到大贝丝都带着一股子傲娇强硬和冷漠。童年遭遇之外,我大胆猜测:贝丝是个水瓶座。

    一部讲述天才的剧,按理说跟我等凡人没什么关系,看个爽就完了。但,作为一个水瓶,我竟与贝丝产生了共鸣——那种难以与人亲密的生硬感。从小到大贝丝都带着一股子傲娇强硬和冷漠。童年遭遇之外,我大胆猜测:贝丝是个水瓶座。

    12956297
  • 天蚕可乐饼
    2018/7/13 17:57:06
    游戏党的碎碎念

    我是游戏粉外加明星粉,个人觉得古剑奇谭二的改编无论是从剧情还是场景制作和道具都算比较良心了,就是原创人物某公主的个别情节的确有点膈应人,不过她的存在是为了推动剧情,倒也可以理解。改编后的剧情其实比游戏剧情丰满,所谓改编,本来就会有所改动,主要是主线未改,没有太过分其实都能接受。

    再说说演员,我觉得乐无异的表现还不错,本性还是蛮贴近乐乐的性格的,有一点ooc那也是编剧剧情改动的原因

    我是游戏粉外加明星粉,个人觉得古剑奇谭二的改编无论是从剧情还是场景制作和道具都算比较良心了,就是原创人物某公主的个别情节的确有点膈应人,不过她的存在是为了推动剧情,倒也可以理解。改编后的剧情其实比游戏剧情丰满,所谓改编,本来就会有所改动,主要是主线未改,没有太过分其实都能接受。

    再说说演员,我觉得乐无异的表现还不错,本性还是蛮贴近乐乐的性格的,有一点ooc那也是编剧剧情改动的原因,此前不太看好闻人羽,但是最终效果出来感觉也很棒!其余的老戏骨更加是不用说了,总体来说剧情紧凑,还原度高,尊重原著,不过也还是有一部分槽点,本来想给四分的,剩下的一分是因为那些无脑尬黑给的!

    连个正经的理由都说不上来就直接给一星,讲真挺像是水军的…

    最后为低调的古剑奇谭二打call!加油呀!

    【详细】
    9512362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