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影评

14894245
  • 简单心理
    2018/1/15 15:33:08
    如何毁掉一个孩子?《黑镜》的答案是:保护Ta

    你的父母控制欲强吗?

    也许他们打着“为你好”的旗号,在你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指手画脚。

    也许他们用360度无死角的“关心”,逼得你透不过气来。

    家长对于孩子的关爱和照顾是本能,但每一个孩子长大的过程都一定伴随着独立和放手。如何平衡这二者之间的关系,也许是每个家庭都需要面对的。

    《黑镜》第四季中的一个故事,就引发人们关于亲子关系、养育方式、以及人性的

    你的父母控制欲强吗?

    也许他们打着“为你好”的旗号,在你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指手画脚。

    也许他们用360度无死角的“关心”,逼得你透不过气来。

    家长对于孩子的关爱和照顾是本能,但每一个孩子长大的过程都一定伴随着独立和放手。如何平衡这二者之间的关系,也许是每个家庭都需要面对的。

    《黑镜》第四季中的一个故事,就引发人们关于亲子关系、养育方式、以及人性的思考。

    (剧透预警!

    9073425
  • 睡觉
    2020/12/22 14:19:02
    修——“容”?—————“正”???

    六七十年代的“标兵”;八九十年代的“标兵”;当下的“标兵”。一切的标兵都是所处时代社会思潮的具体反映

    六七十年代“展红旗”“斗私修(修正主义)”;八九十年代“跨大洋”“换国籍”;当下……再等等看。

    建国后的六七十年代是所有文本无法绕过描述政治

    六七十年代的“标兵”;八九十年代的“标兵”;当下的“标兵”。一切的标兵都是所处时代社会思潮的具体反映

    六七十年代“展红旗”“斗私修(修正主义)”;八九十年代“跨大洋”“换国籍”;当下……再等等看。

    建国后的六七十年代是所有文本无法绕过描述政治运动最浓厚的时代,但事物的发展都存在过程,政治运动也一样。当下80%的叙述都从个体的角度显示六七十年代是一片红色,似乎不曾有过变化和发展,没有起因,没有经过,结局就是一切。就像对改革开放的叙事,很少有文本提及“下岗潮”,市场变化后衍生的“官倒”,以及经济对社会道德的变相侵蚀--“严打”运动。时代暗流下的底层平民似乎没有多少叙事的力量。

    那段让“独立者”受难,让红标兵癫狂的政治年代,从头到尾都是一条干流吗?如果不是,那又是由哪几条支流汇成的?“独立者”一直是受难的主体对象吗?红标兵一直是那群人吗?那群嗜血的旗手从始而终都是打了鸡血的癫狂状态吗?这段历史只有一个问号,还是千万个问号?个人命运无法左右的政治年代,叙述文本如果只对背景下定义,未尝不是一种对历史的背叛。(当然对于艺术作品,对于篇幅较小的短片来说,我们无权苛责要求涵盖一切,更多的是希望作品有着精巧的好剧本,为剧情服务的同时少些偏向性。)

    碰到美的东西,“来找茬”的灵魂总会悸动,总想要找出创作者的疏漏之处,以此来变得更好,也算是一种变相的赞美吧(姑且)!希望在剧本的创作中越来越完善,尤其是反映特殊年代的剧本。尽量完善点,如果只描述部分(政治年代背景),那不就像大太阳下打着灯把观众往黑胡同引吗?

    ————————————————————————

    创作者是值得被肯定的,敢涉猎这样的敏感题材,画面也不错,并没有选择抛弃创作的精神去追求商业化的流水品。打三星吧!(看到车间主任办公室墙上的时代标语后由感而发,絮絮叨叨的扯这些一大串,希望不会引起反感,本人是非常喜欢这件作品才骂骂咧咧的。)

    【详细】
    13074983
  • 呼唤毅力
    2008/2/20 17:25:57
    不温不火的朱丽叶
       一进入影片菜单,就被吴镇宇沿着铁路默默远去的背影萌到,怎么一个香港老男人可以这么有范有味,而飘忽忧伤的音乐,也给的恰到好处。故事好简单——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就算有缘分。一开始就抱着看闷片的心情去看,尤其是开头吴君如买汽水的一段,可随着故事的发展,显然是进入了一般香港电影的感觉。而使本片终于超出一般香港电影的,是导演对气氛不温不火的把握,对节奏不急不徐的控制。两
       一进入影片菜单,就被吴镇宇沿着铁路默默远去的背影萌到,怎么一个香港老男人可以这么有范有味,而飘忽忧伤的音乐,也给的恰到好处。故事好简单——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就算有缘分。一开始就抱着看闷片的心情去看,尤其是开头吴君如买汽水的一段,可随着故事的发展,显然是进入了一般香港电影的感觉。而使本片终于超出一般香港电影的,是导演对气氛不温不火的把握,对节奏不急不徐的控制。两人之间的感情慢慢地发展着,在你帮了我,我心怀感激中,信任静静地累积、叠加起来。这种感情有着典型的中国式的含蓄和克制。因为从根本上说,这是对生活丧失希望的两个人,这段感情,有着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味。即便是促成感情发展最关键的两人坐在门口交谈的一段,也是蒙着灰色的痛苦的表达,而非激情的释放。

        他们之间的感情,与其说是爱,不如说是一种高度的理解、体谅,这种关系,是心灵的伙伴,是soul mate。吴君如的秘密,在不经意间被吴镇宇发现,他只是小小地惊讶,又继续生活,等到吴君如自己发现他已经知道,是一段长长的吃面的特写来表现压抑的内心,结果吴镇宇以一句“无所谓了,有什么所谓”回应。他对生活,因为早已绝望,反而能够轻松应对,甚至表现出玩世不恭的态度。然而将自己的痛苦压抑在心底,并不意味着对他人的痛苦无动于衷。当真正的感情来到的时候,他还是毫不犹豫地抓住了,因为他在乎,因为心与心之间的理解,是比爱情更宝贵的东西。

        演员的优秀表演,是本片成功的最大因素。吴君如把一个绝症患者的绝望和痛苦表现得入木三分,那些肢体动作,无论是凝望、行走、跑步,或是在酒楼门口矗立,无不流露出一种静静的压抑感。然而绝望,也不能不生活,绝望,也可以用黑色幽默来调剂。于是,吴又发挥出自己的喜剧功底,将暗黑的气氛点缀出轻松的感觉。吴镇宇的表演则可以说妙趣横生,和老大的大儿子猜拳在先,给老大的小儿子起名在后,甚至用自己的血拼出个“hospital”。不正经时就在酒楼骗位,心情好了又向出租车司机赔罪,简单时拿个折凳就要去拼命,认真时又让人觉得他是全世界最可靠的男人。曾经看过有人说,就爱吴镇宇的一副神经样,我觉得他最诱人的,是那种妖媚的感觉,在朱丽叶里,他收敛了好多,只留下一个夕阳西下中,拎着童装默默远走的背影。只一背影,已经足够。

        主角两个人一起带小孩不算什么新招数,绝症更不是戏码,但导演就是在这一段正常的故事中,酝酿着情绪,演绎出了温情。哪个香港爱情片,没有让人难忘的细节。朱丽叶里,是一串家门钥匙所代表的完全的信任和守候。如果说,吴君如在酒楼,为买凶拍人里的杀手引座时的“前走,转左”看的人莫名其妙,随后得知的,男人是她的教练也让人对先前的铺垫会心一笑。至于男女主人公和安哥初次相遇,节奏突然放慢,给了三人的特写和在描述任达华和吴镇宇脑中想法时给的旋转镜头,则完全可以称得上是神来之笔。

        看到一半我就感叹“比王家卫牛比多了”,看完了又觉得,可能朱丽叶更加适合我吧。王家卫的电影,形式感特别强,他要带领你进入他的幽闭的氛围和语境。其电影里的人物普遍比较拧巴,而朱丽叶里,除了吴君如和爷爷住在远离繁华的郊区比较特殊,其他元素均非常香港,包括说过分点—— 一架电子琴就可以完成的电影音乐。朱丽叶完美地体现着编剧和导演的控制感和中庸追求。简单地说,如果只从描写爱情的角度考虑,它比甜蜜蜜低调,比重庆森林正常,比孤男寡女深刻。
    【详细】
    13081526
  • 要爆炸的星
    2020/11/29 19:36:59
    一场疫情后的高标准古装甜宠剧

    倾世锦鳞谷雨来开启了疫情后古装甜宠剧的未来!~ 引人入胜的剧情,甜到心的演员颜值,或成为古装网剧新标杆!

    倾世锦鳞谷雨来开启了疫情后古装甜宠剧的未来!~ 引人入胜的剧情,甜到心的演员颜值,或成为古装网剧新标杆!

    【详细】
    1301986
  • 余生无遗
    2020/5/12 14:27:35
    努力生长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就像是一个刀子嘴豆腐心的老爷爷教自己的孙女如何克服这世界的凉薄和困难。 贝拉一开始是被人遗弃的孤女,一无所有因此也不怕失去什么,绝对的强迫症,只有书籍与她为伴。我也是第一次听说有害怕植物的人,因为在我眼里 ,花草树木是很有生命气息的,感觉看到好看的花朵心情都...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就像是一个刀子嘴豆腐心的老爷爷教自己的孙女如何克服这世界的凉薄和困难。 贝拉一开始是被人遗弃的孤女,一无所有因此也不怕失去什么,绝对的强迫症,只有书籍与她为伴。我也是第一次听说有害怕植物的人,因为在我眼里 ,花草树木是很有生命气息的,感觉看到好看的花朵心情都...  (展开)
    【详细】
    12588253
  • 宋青
    2012/7/18 0:06:10
    我去你妈了个笔的辟邪——写在《笔仙》《青魇》国产小成本恐怖片头顶上
    如果你想要挣大钱,最常见的做法是拍震撼的片子。如果你想要拿大奖,可以试试看拍细腻严谨的片子。如果你想要上头条,就要拍前卫富有争议的片子,准能把你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但如果你是个屌丝电影人又渴望逆袭,那就别多想了,拍吓人的片子去吧。

    作为屌丝电影人逆袭的首选,投资少见效快的吓人的片子,一直是电影里的一朵奇葩。吓人的片子大概分为两类,一类是惊悚片,一类是恐怖片,二者的区别大致在于影迷智商
    如果你想要挣大钱,最常见的做法是拍震撼的片子。如果你想要拿大奖,可以试试看拍细腻严谨的片子。如果你想要上头条,就要拍前卫富有争议的片子,准能把你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但如果你是个屌丝电影人又渴望逆袭,那就别多想了,拍吓人的片子去吧。

    作为屌丝电影人逆袭的首选,投资少见效快的吓人的片子,一直是电影里的一朵奇葩。吓人的片子大概分为两类,一类是惊悚片,一类是恐怖片,二者的区别大致在于影迷智商的高低,前者需要调动大量的感官与脑细胞,拼凑线索猜测结局。后者需要屏蔽大量的感官并且停止逻辑思考,才能在旁人吓得屁滚尿流的时候轻轻吐出一句“切!这有什么好怕的!”这两者的诀窍大概在于,前者的逻辑性重要,可以当小说看。后者的节奏感重要,可以当游戏玩。

    最近有一部叫《笔仙》的片子,就是一部屌丝片子。有个爱看恐怖片的朋友,下午闲着没事把我拉过去了。片子的导演,是指导过韩版《笔仙》的导演,据说因为原版《笔仙》震惊亚洲的安兵基,反正我没听说过,演员除了梅婷,也是一个都没见过,只是出品人里,韩三平的名字让我楞了一愣——没想到韩三平还真是大小通吃,什么也都要把名字放上去。片子吓人的元素,就是莫名其妙震一下音效,冷不防出来一张鬼脸,看着还算吓人。故事前半部分梗概为,女人为了躲避前夫,带着孩子躲进偏远的情夫家闹鬼豪宅。但是看着看着,觉得有些眼熟……主角是个作家……带着全家来到一所偏远的奇怪房子……作家没有创作灵感,到了这里开始写奇奇怪怪的东西……小孩能感知鬼大人却无法感知……看着看着我开始有些似曾相识的感觉,直到他们跑到外面的树林里,我才反应过来——这是尼玛《闪灵》啊!笔仙你妹夫啊笔仙!哪门子笔仙!别说召唤笔仙了电影里连支笔都没出现!叫你妹的笔仙啊!去你妈了个笔的啊!接下来的观影体验是一种奇妙的快感,在这部名叫《笔仙》的片子里,我乐此不疲地寻找《闪灵》的元素,直到主角找到鬼,和她对话,同意留下来陪伴鬼的时候,我简直要高潮了,这是赤裸裸的《闪灵》啊!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快感?这是去工地对面的洗头房里随便找了一个,干着干着发现尼玛长得像苍井空啊!越干越像,脸像胸像屁股像……

    但是,随着谜底一步步揭开,原来一切的鬼怪都是女主角自己精神分裂YY出来的,这所房子是女主角小时候所住,看到的小鬼是小时候的自己,大鬼是当初自杀的妈妈。失踪的儿子也是被自己的另一个人格藏起来的……我只见女主角亲手把儿子裹成了粽子,塞进旅行包,藏进柜子里。靠着柜子深吸一口气,忽然触电了一般,紧接着惊恐地瞪大眼睛问:“儿子呢!”打开柜子看了一遍,对于亲手塞进去的箱子视而不见,关上柜子,看着屋顶YY出一个鬼来……这败笔就像在干我的苍井空的时候,猛然间发现她有狐臭,顿时兴致全无。而前面虽然零敲碎打但也苦心孤诣积攒的恐怖氛围,就在本该高潮的一刻早泄了,原先充满了尖叫声的电影院里,顿时充满了快活的空气,人们畅快地笑着,仿佛在和十元店的小妹欢畅时,对方一个动作不熟练把身体拉伤了,两人略有尴尬,不由自主地笑了起来。我却笑不痛快,因为我面前的分明不是十元店的小妹,而是苍井空,他们全然不顾我的苍井空,畅快地笑着,而我此时此刻发现我的苍井空居然TMD有狐臭……我只能在一阵阵畅笑中,苦笑着摇摇头。

    据爱看恐怖片的人说,原先的韩版是很不错的恐怖片,不然也不会想要请导演来翻拍。但是小演员的表演生硬,导演的节奏把握失当,编剧的故事架构老套,看到开头就能猜出结尾,(或者可以看做致敬库布里克的《闪灵》),最大的硬伤在于,名叫《笔仙》的片子,居然没有一支笔出现,真是去你妈了个笔。

    虽然恐怖片在影史的地位总体不高,但是从吓人的角度来看,吓人的片子也是有高低贵贱之分,三六九等的。最高级的,惊悚片首推《闪灵》《电锯惊魂1》《精神病患者》。恐怖片首推《咒怨》《午夜凶铃》,以及动作片化了的恐怖片《生化危机》,虽然都不为文艺小清新所齿,但是吓人功力是实实在在的,也可以被恐怖片影迷奉为恐怖片里的《教父》《阿甘正传》的。

    但是国产恐怖片的实力一直差强人意,至今没有什么出色的片子。和《笔仙》差不多档期的《青魇》也是一部小成本吓人的片,整部片子除了薛凯琪一个人都不认识,连名字也看得不知所云。但是在豆瓣上的评分比《笔仙》高了整整一分,看电影的观众反响也好很多。严格地说《青魇》吓人的手段比较丰富,梦境里闪现的鬼脸可以吓人,身着黑雨衣的杀手可以吓人,诡异的女朋友的突然打搅可以吓人,就是什么都不干,音效也在吓人(音效确实被很多人赞许了)……而《笔仙》一直徘徊在布娃娃吓人,小女鬼吓人,布娃娃吓人,小女鬼吓人,布娃娃……最终大女鬼出来其实是挺严肃的,因为那是妈妈,所以其实不吓人的。而《青魇》的最后,谜底揭晓,原来男主角被人催眠,用来治疗心结,一切的一切都是男主角自己YY的,是因为小时候的看见舅舅杀人,心魔挥之不去的缘故。这就让我很惋惜了,因为世界级的恐怖片,鬼怪什么的都是实实在在的,不论贞子、阿娘还是什么什么别的鬼怪。为什么我天朝的鬼都是YY出来的心魔?使得前面不断积攒起来的恐惧在最后一刻消逝,不能给人致命一击。就像有人忽悠我,哆啦a梦的结局,是痴呆的大雄YY出了一切的一切,让我难以接受。

    “你不知道么,大陆公映的片子,鬼都不能是真的。”爱看恐怖片的朋友轻蔑的解答更像是在嘲笑我。

    我挠了挠头,细细一想,的确是这样,大陆公映的片子,坏人不能逍遥法外,于是就有了《无间道》大陆独有的光明的结局。大陆公映的片子,不能有色情画面,于是有了《泰坦尼克号》里那对3D的34D惨遭剪刀手屠戮。大陆公映的片子,不能反映大陆的阴暗面,于是顾长卫反应艾滋病人的心血之作《魔术外传》被硬生生做成了章子怡卖肉郭富城秀演技的《最爱》。大陆公映的片子,不能对华人乱来,于是《黑衣人3》里中餐馆大战被突兀地拿掉。大陆公映的片子,更不能容许小国放肆,于是《三傻大闹宝莱坞》最后一段戏份被减掉,因为那是中印争执的领土。我终于明白,为什么韩三平的名字会出现了!那是我们纯洁善良的天朝人民的祥瑞辟邪呐!只要能看到这个名字,只要片子是大陆公映,就不用担心有任何的不和谐,就连鬼神,也不敢是真的,所以不用担心,放心地看下去吧。不会有《霸王别姬》,不会有《活着》,不会有《苏州河》,不会有《魔术外传》,国外优秀的文艺片不会引进的,国内犀利的新电影不会副职的,可谓人挡杀人,佛挡杀佛,何况是区区鬼神呢?对吧?

    最后,我还想吐槽一句片名,内容被辟邪镇住了无妨,《笔仙》里你倒是弄支笔呀!《青魇》你倒是让我弄清楚啥是青魇。电影本身不说,名字都起得不知所云,《笔仙》是纯粹借着原版的名字骗钱。不过回头看一看同样名字起得不知所云的《搜索》,故事讲得还没有某些恐怖片顺溜,还被支持国货的人认为是优秀的心血之作,回头看看陈凯歌的金字招牌,便无力吐槽了。但是我又能说什么呢,能在大陆禁鬼的大前提下,能做到这些,便也是让我们苦中作乐,在早泄之前,能给人一些美好的幻想,屌丝恐怖片们也挺不容易了。中国电影如今已经不缺能力,许多人都能够做出足够优秀的影片,但屌丝电影人头顶上那只威武的辟邪,却把屌丝们狠狠压在身下,抹去棱角,卸了兵刃,撒了傲气,再松开爪子扔出去。

    如果你想要挣大钱,最常见的做法是拍震撼的片子。如果你想要拿大奖,可以试试看拍细腻严谨的片子。如果你想要上头条,就要拍前卫富有争议的片子,准能把你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但如果你是个屌丝电影人又渴望逆袭,那就别多想了,拍吓人的片子去吧……但是记住!一定要和谐,否则等你不和谐的片子被辟邪压在身下的时候,你无能为力,只能干嚎一句——我去你妈了个笔的辟邪
    【详细】
    55103159
  • 形式逻辑
    2019/6/6 19:59:27
    神一样的还原:毫无底线的献媚,并不能取悦观众

    我一直认为,一个好的改编必须要为人物和故事服务。一个好故事,必须能完成内部逻辑的自洽。故事逻辑的客观“需要”应发生在“改编”行为之前。

    我一直认为,一个好的改编必须要为人物和故事服务。一个好故事,必须能完成内部逻辑的自洽。故事逻辑的客观“需要”应发生在“改编”行为之前。

    【详细】
    10225100
  • 尚能饭否
    2018/8/4 21:48:17
    命运说,去死吧。他们于是照做了。

    早有耳闻说王宝强在《hello!树先生》里演技封神,前天终于下定决心找来一看,快进看了一遍,被王大治(饰演王宝强他哥)吓得做噩梦,第二天才坚持完整看完。今天又翻出来老片子《阿Q正传》,被严顺开老爷子逗得不行,晚上入睡依然怕到瑟瑟发抖,不知道是因为阿Q还是王大治的缘故。

    以前有过这种类似的害怕,还是在看《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和《人间失格》的时候。

    树,阿Q,松子,夜藏。

    早有耳闻说王宝强在《hello!树先生》里演技封神,前天终于下定决心找来一看,快进看了一遍,被王大治(饰演王宝强他哥)吓得做噩梦,第二天才坚持完整看完。今天又翻出来老片子《阿Q正传》,被严顺开老爷子逗得不行,晚上入睡依然怕到瑟瑟发抖,不知道是因为阿Q还是王大治的缘故。

    以前有过这种类似的害怕,还是在看《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和《人间失格》的时候。

    树,阿Q,松子,夜藏。这四个年轻人,疯的疯,死的死,都是一步一步走向毁灭的人物。

    他们的毁灭之路如此自然,好像本该如此。在一个看不见的巨大漩涡里,漂啊漂,游啊游,直到终于溺死。此害怕的原因一。

    人会害怕,很多时候都是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你再仔细看看,他们跟自己,不像吗?此害怕的原因二。正如《阿Q正传》片尾说的:“阿Q还是有后代的,而且子孙繁多,至今不绝。”你别嘲笑阿Q,你以为你不是?

    命运说,去死吧。他们于是照做了。可是命运为什么厌弃他们?这是个值得思索的问题。

    树,东北矿区农村的一名青年,看起来总是乐乐呵呵,在村里似乎跟谁都能打成一片,插科打诨,蹭饭喝酒,在城里打工伤了眼睛被辞退后,彻底成了游魂,终日在村里无所事事地晃荡,口头禅是“我去城里办点事儿”。大家见到他总会或亲切或调侃地叫一声“hello啊树哥”!但是没人真正瞧得上他,不过是把他当个可以随时撩拨的乐子,他自己也知道,他用讨好的笑,和他那永远不知道安放何处的双手,尴尬地维系着他唯一剩下的脆弱的“面子”。

    他怯懦,平日“称兄道弟”的村长妹夫占了自家的地,也只敢借着酒劲以开玩笑的方式向其提出疑问,却被对方逼着在众人面前下跪。喝醉的树颓然地躺着,罕有地向老同学表露了心迹:活着真没意思。树的面子碎了一半。

    后来娶了心心念念的聋哑女小梅,树要求城里开出租车的弟弟借一辆皇冠车,办一次有“面子”的婚礼,大婚前夜弟弟说没借到,树恼羞成怒地骂了弟弟,却被揍了个鼻青脸肿。树的面子碎了另外一半。

    后来呀,后来树能够见到死去的父亲和哥哥的次数越来越多,他开始终日待在树上,幻想着他的理想生活,疯了。

    我是看第二遍的时候才发现,他无能,但他不傻,甚至是敏感,被调笑的树,人前嘻嘻哈哈的,转过头去是一脸落寞。他也追求爱情,树跟小梅发短信:“当我们相视的一刻,就是这世界最美的瞬间,就算给我个村长我也不当。”这是电影中树鲜有的露出真正笑容的时刻。

    树一直求而不得的,与其说是面子,不如说是自尊,彻底没了自尊的树,终于失去了做人的资格。

    太宰治曾经问,不抵抗,是罪吗?

    是的,是罪,不抵抗的灵魂,会被命运狠狠扼住喉咙,扔给寻着血腥味来的秃鹫群。群体是有嗜血性的,怯懦的,敏感的,困惑的,离群的灵魂,小心了,他们喜欢拿这样的灵魂献祭。

    孩童时期着实不应该看太多童话,世界本来就不是玫瑰色的呀,若不是假恶丑充斥人间,何必要在文学作品里歌颂真善美。长大后带着玫瑰色的滤镜看世界,立即被生活可怖的真相吓退,留下巨大的心理阴影。可怜的小家伙们。有的蜕变了,心里磨出厚厚的茧,身上长出尖尖的刺,嘴巴也露出獠牙,慢慢融进现实的世界里。有的瑟缩成一团,戴一个纸糊的盔甲,千方百计地隐藏保护真实的自我,拒绝完成社会化。

    敏感的人感知得到更多的美,也比旁人感知得到其他更多的残暴,虚伪,自私,贪婪。太宰治借叶藏之口说:“对于人,我总是恐惧地颤抖”。“因为怯懦,所以逃避生命,以不抵抗在最黑暗的沉沦中生出骄傲,因为骄傲,所以不选择生,所以拒斥粗鄙的乐观主义。”

    他们或被动或主动放弃了武器,无声无息地存在着,就像孤立于喧嚣海洋中的一个寂静的小岛。他们怯懦,也勇敢,他们没有坚硬的壳,被粗糙的世界磨出鲜红的血。没有壳,是会痛的。

    那又怎样呢,反正命运到头来,谁也不放过,谁也不原谅。命运说,凡活着的,到头来都是要死的。

    像树、松子、叶藏这样的人,他们蒙着眼睛,手挽手走向人生的深渊。岛和岛,这时是连着的。

    去勇敢地受伤,去痛,去感受,“人生在世,永远也不该演戏作假(加缪)”。我相信,走向深渊并不是必然的归宿,卡夫卡这样说过:无论什么人,只要你在活着的时候应付不了生活,就应该用一只手挡开点笼罩着你的命运的绝望……但同时,你可以用另一只手草草记下你在废墟中看到的一切,因为你和别人看到的不同,而且更多;总之,你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就已经死了,但你却是真正的获救者。

    【详细】
    95642086
  • 木白
    2020/9/17 10:17:48
    不同的性别视角,延续的StarTrek内核

    开播之前,据称底层舰员这部动画和futurama、rick and morty、Simpsons等动画一脉相承,这就令我期待值拉满。 毕竟所诉的这几部都称得上成人动画神剧,脑洞大到目不暇接……很好奇新剧会有怎样的大脑洞。

    此外,下层舰员这部承接的是StarTrek剧情,st系列是陪伴我长大,几乎塑造我大多观

    开播之前,据称底层舰员这部动画和futurama、rick and morty、Simpsons等动画一脉相承,这就令我期待值拉满。 毕竟所诉的这几部都称得上成人动画神剧,脑洞大到目不暇接……很好奇新剧会有怎样的大脑洞。

    此外,下层舰员这部承接的是StarTrek剧情,st系列是陪伴我长大,几乎塑造我大多观念的剧。种种因素叠加,不看不是人o(*////▽////*)q

    说到本剧,看后感觉内容脑洞开的非常克制(和R&M等相比),剧情也并不是追求疯狂反转又反转的成人烧脑剧情。而是在一种秩序中温情脉脉的基调上开展故事,核心是对于宇宙、科技、未知事物的好奇心,保持真我的快乐,还有船员之间的互相理解。尽管非常合家欢且适合小朋友观看,剧中弥漫着的淡淡官僚气氛,让我这样一个长大的社畜觉得既有趣又很现实。

    所有st系列最棒的一点是,让观众感觉人类真的或许会有剧中所描述这样的未来,摒弃种族性别的成见,互相理解,为了好奇心、为了探索宇宙携手努力。

    而不是乌烟瘴气为了鸡毛蒜皮在网络互喷、为了一己私利无视疾病和人民痛苦,发动战争,互相拖后腿对抗……

    在这个秋天,这部剧尤其令我觉得开心。

    此外,这部剧最大的特点是剧中对于性别角色性格的刻画。表面看来这部剧继承了StarTrek一贯的合家欢精神,和编剧之前的作品并不那么相似。但编剧的反叛精神其实藏在了性别角色刻画中,尤其藏在剧中的性别视角中:即完全反传统的性别视角。

    其实在奥威尔和发现号中,ST系列就在性别视角、性别刻板印象上就有很多尝试,尤其是发现号中,描绘了传统影视中完全不会分配给女性角色的权威、傲慢、固执、冷硬等性格。

    底层舰员这部中对于角色性别性格的刻画更有趣。

    好斗、不喜欢书本、视伤疤为勋章、自我意识甚高、追求自由喜欢打破规矩、反叛权威、和母亲(传统影视中男主和父亲)的亲子关系存在问题,这样的性格,传统影视中都是会分配给男性主角。但在这部剧中,这些性格集合都属于女性主角。她天赋很高,也好斗、心大、不愿升级,厌恶官僚体制想自由自在的探索,又隐藏着愿意帮助他人的善良,听起来简直太男主角了(尤其传统影视中)

    同时男性主角的性格为:热爱规矩、成绩很好有一点万事通、传统上的好学生、善良、有点软弱,这种尤其会被分配给女性(次)主角的性格。随便举个例子,喜爱秩序和书本成绩很好的“万事通”小姐,各种电影电视剧里随手一捞就是一大把。

    配角的性格也很有意思,医疗和工程的科学小组一男一女,都是逻辑性格,但比较其他比如神盾局里的科学小组,这两个角色的性别意识更加单薄,互换性别毫无违和感。

    其他配角,包括女性船长(和发现号类似),武力值其实很高的大副、暴躁医疗猫等等,其实性别换掉也毫无违和。

    到目前为止船上感情属于纯友情,两个主角之间也是友情(可能还有一点莫名其妙的亲情)。就很棒,同伴情不比爱情好太多?

    这样的性别视角是对于性别刻板印象的反叛,无论何种性别,首先是一个“人”,是一个拥有自己独特性格的人,并非刻板印象。女性和男性都可以傲慢、冷硬、自我,也可以柔软、善良,善解人意。

    从心理学理论来说,刻板印象是人类在进化中,迫于生存压力,为了节约认知资源更多地用于获取食物,从而形成的认知条件反射,好处是将对象分类可以快速做出反应,坏处是形成刻板印象后反过来限制了对外界的认知和对自我的定位。随着生存压力的不断降低,人类的不断进化,我们应当摒弃刻板印象这个对于生存不再有利反而限制了自身的古老工具,毕竟我们的心理认知资源也在进化,逐渐把他人和自我作为独特的个体去认知,这也是进化和作为人类的意义。

    【详细】
    128681870
  • 花开落年复年
    2018/1/20 14:12:49
    50+的妈妈们当主角
    剧集在展现妈妈闺蜜团日常生活的同时,还加入了对于代际关系的探讨,80后小年轻顾嘉一与她的妈妈马卫华,顾嘉一的阿姨团与她们的子女们,以马卫华为主的闺蜜团和她们的父母们,三代人之间都存在着因年代、环境等原因而产生的代际问题。

    两代人的观念之差就体现在这些日常摩擦与冲突中,种种贴近现实生活的情节,让观众纷纷对号入座,找到了宣泄出口。而创作团队将这些日常摩擦点放大,就是为了让观众通过这些生活
    剧集在展现妈妈闺蜜团日常生活的同时,还加入了对于代际关系的探讨,80后小年轻顾嘉一与她的妈妈马卫华,顾嘉一的阿姨团与她们的子女们,以马卫华为主的闺蜜团和她们的父母们,三代人之间都存在着因年代、环境等原因而产生的代际问题。

    两代人的观念之差就体现在这些日常摩擦与冲突中,种种贴近现实生活的情节,让观众纷纷对号入座,找到了宣泄出口。而创作团队将这些日常摩擦点放大,就是为了让观众通过这些生活日常小事找到共鸣,然后都去试图理解对方,在这期间努力找到一个平衡点,从而明白所谓的代际问题,都是源于爱。

    在多数年轻人的想法里,父母辈到了晚年,大多数都是早睡早起,每天买买菜看看书,一天说不了多少句话,逢年过节就守在电话旁边等待儿女的问候。但《亲爱的她们》里的画风却截然不同,妈妈们的日常是主动出击,儿女没空管我们,我们自己玩。以马卫华为主的闺蜜团,个个都有着独特的个性。

    以“50+”妈妈们为主角的内容题材,创作意图是为呼吁社会关爱长辈,关注父母子女亲情问题,这样一个项目,在如今以“九千岁”为主要收视群体的电视剧市场,珍贵且冒险。《亲爱的她们》却是一个特例,不刻板说教,不枯燥乏味,能够跳脱出传统的思维,以子女视角旁观这群乐观向上长辈的生活,又不喧宾夺主。丰富立体的人设、细致真实的故事情节、令人信服的精湛演技都无形中让观众心甘情愿接收剧集传递出的暖心思想。剧集取得良好的收视效果离不开创作团队的精工细作,更离不开创作团队的初心,因为想给父母一份“礼物”,所以就要做好这份“礼物”。这也更加证明,“内容为王”的时代,踏实认真做剧才是永恒的通关法宝。
    【详细】
    9087690
  • 黄上万岁
    2020/5/16 15:46:13
    还是很好看,但是不好吃了

    不吹不黑,风味2的食物还是很好看,但隔着屏幕我已经感受不到好吃了。很难想象我现在已经记不清风味1演什么了,甚至我看到第三集,已经忘记第一集演啥了。真不是因为记忆不好,舌尖12的很多美食都还历历在目;而是因为我觉得节目越来越缺乏跟观众共情了。食物本来就是众口难调的。没有与观众共情,我真的很难get到它的好吃。

    同样的陈晓卿,同样的叙事方式,同样的片段安排,同样的运镜和剪辑,舌尖12

    不吹不黑,风味2的食物还是很好看,但隔着屏幕我已经感受不到好吃了。很难想象我现在已经记不清风味1演什么了,甚至我看到第三集,已经忘记第一集演啥了。真不是因为记忆不好,舌尖12的很多美食都还历历在目;而是因为我觉得节目越来越缺乏跟观众共情了。食物本来就是众口难调的。没有与观众共情,我真的很难get到它的好吃。

    同样的陈晓卿,同样的叙事方式,同样的片段安排,同样的运镜和剪辑,舌尖12与风味原产地(潮汕云南)要好看得太多。因为舌尖12和风味潮汕云南聚焦的是同一个地方,观众能够对食物感同身受。比如春节/打工/高考的背景,只要是中国人都能理解;聚焦在某个地方(潮汕云南),就算当地口味跟大部分观众不同,但通过聚焦的叙事,观众可以感受得到食物背后的文化氛围。

    比如舌尖讲高考的那一集,我是在大一看的,那集里出现的家常菜我是真真正正的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那有多好吃,看着那集我嘴里都能有我高三的时候爸妈给我做饭的回味。尚且在中国,南北差异饮食习惯都大有不同,没有共情,观众就是难以理解。更何况风味的选题范围是全世界,这就是为什么我看鹰嘴豆时,一点想象力都没有。

    只有共情,观众才能用包容的心去感受和理解食物。第三集老汉伸手指沾了芝麻酱放进嘴里时,对他来讲可能是积攒了十斤芝麻换来的美味,对我来讲,我只替他觉得齁的慌。而用以前的案例来做对比:潮汕牛肉火锅,吸引多少西南地区的辣口朋友千里迢迢跑去尝试那清汤寡水;螺蛳粉为什么吸引那么多人知道它臭还特地买包试试?不仅是因为舌尖给他们打出知名度,更是因为观众看完节目,不管是甜口咸口辣口,都要觉得好吃,这才是美食纪录片的共情。

    舌尖2播的时候,为什么观众觉得故事太多食物不够?一大原因正是:因共情,知美味;因为知道了美味,才想看到更多。而这,我觉得不在于运镜多么巧妙,细节多么丰富,而是因为观众看的时候感受到好吃了,无论是讲故事还是讲烹饪过程,观众都得用已有的认知,通过画面声音和文字介绍,去理解食物感受风味。美食纪录片考验的是通感这一种修辞手法,不共情,看风味人间和看菜单上的图片就差不多是一回事了。

    不过陈晓卿导演也是很南啦,毕竟食物细节和美食情感,观众是真的全都要??。而更大的挑战是,这个故事不仅仅局限于说得多,还要说得好,说好才能够让观众领会美食的氛围。总之,这个讲故事的量,度和食物本身的惊喜,观众想要看到的完美的平衡,真的不是容易的事情。希望以后得风味人间,有“风”更有“味”吧。

    PS:感谢陈晓卿导演给我们见识了那么多好吃的,但是我心目中的美食纪录片可能第一名还是要颁给“寻味顺德”,这部堪称美食AV。以最出名的那集煲仔饭为例,现实来讲,那家煲仔饭真的好吃吗?当时被吹得有多猛,现在就被骂得就有多惨;但是观众看纪录片的时候觉得好吃吗?技术的精益求精,食材的万里挑一,老板的工匠精神,这锅饭它能不香吗?美食纪录片巅峰就是它。

    【详细】
    125971235
  • 从嘉
    2014/4/26 23:16:40
    你要习惯这世界对你说不
    这片子我给两星,一星给男主角的脸,一星给甩起京片子比北京人还溜的老外。

    剩下的部分,乏善可陈,基本上就是脑残山寨版的《那些年》+《色即是空》。注意,最像《色即是空》的,倒不是床戏,而是老套的青春片式笑料。

    片尾在致敬《中国合伙人》吗?但是抱歉,这片子的年代感跟《合伙人》没法比,2000年的时候女主角就穿着韩版宽毛衣裙,带着大围巾跟男主角跨年,不看背景中的霓虹灯,你会以为
    这片子我给两星,一星给男主角的脸,一星给甩起京片子比北京人还溜的老外。

    剩下的部分,乏善可陈,基本上就是脑残山寨版的《那些年》+《色即是空》。注意,最像《色即是空》的,倒不是床戏,而是老套的青春片式笑料。

    片尾在致敬《中国合伙人》吗?但是抱歉,这片子的年代感跟《合伙人》没法比,2000年的时候女主角就穿着韩版宽毛衣裙,带着大围巾跟男主角跨年,不看背景中的霓虹灯,你会以为他们在跨2015年。

    还有,为什么所有青春片里,都是成绩好的女生莫名其妙考试失手/混得不好,学渣加屌丝男主,都多多少少有点逆袭的味道?

    比如《那些年》,沈佳宜明明应该成为名校精英,却大考失手只好做个平凡的老师;《合伙人》里杜鹃明明比黄晓明高,比黄晓明英语好,比黄晓明抢先登陆美利坚,最后也不过在美国嫁人了事,不像黄晓明那么风生水起;《同桌的你》更是不可忍,学渣顺利出国定居,学霸加女神只得困在大陆还所嫁非人,一句“我们败给了现实”就完了?

    而说起这句“我们败给了现实”,这简直是本剧最大的糟点和神逻辑。因为这句话,编剧大人您写得再辛苦,再热爱我美丽的母校,对不起,您只能得零分。

    林更新走进机场,周冬雨转身哭的时候,我以为她有什么不得已——身患重病啦,家里发生大事啦,经济问题啦,导致她已经知道自己绝不可能出去。可是没有嘛,十年之后再问原因,也不过是申请斯坦福没成功,签证两次被拒而已。我就不明白了,2005年左右,签证有过两次被拒的经验,就代表着出国无望吗?不能再次申请吗?申请不到斯坦福,不能申请其他学校吗?且不说你的真爱在那里,就算为了你从小到大的梦想,你能做的努力和争取就只有这些?一次两次不成功,就说“我能做的都已经做了”?

    我只能认为这片子其实是在黑北京人的。你看,北京的漂亮姑娘,从小没受过什么挫折,以为北大清华哈佛斯坦福的大门总是向她开放,就像帅哥总是爱着她,为她挨打淋雨背处分。她不知道,她故意失手考上的那个二流学校,好多人要考两年三年才考得进,更多的人考了两年三年还是考不进。考两年才进的,我的好友里就有两个,一个和我做了四年舍友,另一个现在坐在我身边,看一个哭着说“我们败给现实”的小公主,在COSPLAY《十八春》里的顾曼桢,说着“我们回不去了”,哀叹那个被拒两次所以一切都毁了的青春。

    而那个坐在我身边的,考了两次厦大的姑娘,毕业时也打算出国,第一年没申请上,第二年申到了,又出了波折,本来到手的OFFER又没了,只好去工作。可是她最近还在到处面试,她说,要换一份赚钱多一点的工作,为出国存钱。

    对了,她们家有五个子女,爹妈没有多少文化,不会给她寄外国名校的资料,甚至不一定有足够的资金供她出去念,但她还是没有放弃出国的念头,因为,那是她的理想。

    我顿时觉得不应该是我们坐在这里消费青春片,而是应该让她演个励志片给这个从小就要上斯坦福的公主看,告诉她,要习惯这个世界对你说“NO”,而你依然要对梦想说“YES”。

    还有,即使真的不能去美国,你就不能跟男主角好好沟通这个事,商量一下是分手呢还是让男朋友回来?不做足够的努力,不做足够的沟通,因为被拒两次就放弃爱情、放弃梦想,一边在网上追踪前男友的一切,一边跟现男友勉强维持貌合神离的关系,想要的不争取,不想要的不放弃,我怎么觉得不是你败给现实而是现实败给你啊?我要是现实,一定会对你说“你赢了,我特么的没法给你更好的结局了,爱怎么着怎么着,where cold where you stay!”
    【详细】
    66491497
  • Freund?
    2022/5/15 11:53:04
    这部风靡全球十余载的罪案剧,终于回归!

    宅家隔离已近2个月,生活略显无聊,但是终于有时间来追剧了,今天就来说说这部重启的神剧。

    随着网络条件改善和大陆盗版的蓬勃发展,本人大学毕业时正是美剧国内大肆流行阶段。和大多数同龄人一样,我的美剧启蒙是《Friends(六人行)》,随后又开始追其他类型的美剧,比如《Lost(迷失)》、《Prison Break(越狱)》、《C

    宅家隔离已近2个月,生活略显无聊,但是终于有时间来追剧了,今天就来说说这部重启的神剧。

    随着网络条件改善和大陆盗版的蓬勃发展,本人大学毕业时正是美剧国内大肆流行阶段。和大多数同龄人一样,我的美剧启蒙是《Friends(六人行)》,随后又开始追其他类型的美剧,比如《Lost(迷失)》、《Prison Break(越狱)》、《Criminal Minds(犯罪心理)》等等。

    本人追剧有个有利条件,就是时任磬灵风软论坛的版主,FTP里的资源随便下载。感觉每天就像是美国家庭主妇的生活,每天守着点第一时间欣赏新出炉的美剧,然后在论坛里和同好们交流。追的剧太多,就必须定个观剧的优先级。

    而当时追过的众多美剧中,我最喜欢的就是《CSI 犯罪心理调查 LV篇》。

    其实我是从第四季开始追的,前几季也是最近才想起来补上。看看第一季和最终季第十五季的演员阵容,真有物是人非之感。

    白头神探当然不错,不过我还是喜欢以老G Grissom为首的初代阵容。不像国产影视剧里警察或者刑侦人员那种高大全的角色设定,CSI LV团队简直是“藏污纳垢”。Cath曾经是脱衣舞女,Warrick是个赌徒,Nick曾和妓女有染,Sara是个暴脾气......但是也正是如此,才让这些人物形象更加真实丰富。大家在工作中磨合,培养感情。

    老G就是理想中的老大样子,学识渊博但是不恃才傲物,恪守原则但是也懂得变通,时刻为组员着想。

    拉斯维加斯不同于美国其他大城市,电视剧的情节设定也充分考虑到了城市的特点。一边是繁华都市,一边是无垠沙漠。光怪陆离、纸醉金迷,无数人在这座赌城中迷失。那些“坏人”也没有刻意脸谱化,反而让我感觉可恨之人亦有可怜之处。

    一般来说,电视剧的制作水准和电影不能比,但是CSI有几集真有点好莱坞大片的感觉。举个例子,第五季季末重头戏就找来昆汀塔伦迪诺来打造。Nick被活埋的创意不知道和他的经典作品《杀死比尔》里的桥段有什么联系,看起来惊心动魄。由于电视剧分级限制,没法拍出拿手的Cult感觉,但是细节还是很昆丁,包括絮絮叨叨的对话和黑白幻想血腥场景,令人印象深刻的长镜头运用。昆汀凭此获得当年艾美奖最佳导演,跨界获得巨大成功。

    这部剧追了十几年,也算见证了刑侦技术的发展。CSI探员们笃信“尸体会说话”,指纹、鞋印、子弹壳、血迹、毛发、纤维、尸体伤痕等微小证据都能成为破案的依据。

    其实细究起来,欧美第一部正统的(法医)罪案剧还要追溯到1976年的《Quincy M.E. (法医昆西)》,但是将这一类型剧发扬光大毫无疑问还是CSI。

    《CSI LV》的走红也催生出大量的衍生剧集,除了大家熟知的《CSI: Miami(迈阿密篇)》和《CSI:New York(纽约篇)》以外,CBS还曾经推出过一部《CSI:Cyber》,剧集是比较稀罕的打击网络犯罪对的主题。

    《CSI》有多成功?所有这一系列剧集播出了16年总共797集,在171个国家播出过,是有史以来收视群体人数做多的剧集,打破了之前《神秘博士》创造的吉尼斯纪录。

    如此成功的剧集能在2021年回归并不让人意外,在如今流媒体平台飞速发展的今天,CBS确实拿得出手的作品越来越少,不得不把《CSI》拿回来炒冷饭。为了和从前的剧集区分,回归的CSI被命名为《CSI: Vegas》,但是故事发生地依旧是我们熟悉的拉斯维加斯犯罪现场鉴证科。主创人员也有不少回归,南森·霍普(Nathan Hope)等导演都参与过老版《CSI:LV》的拍摄工作,制作人还是原来的三巨头,还有值得注意的就是我们熟悉的老G威廉·彼德森(William Petersen)也担任了制作人之一。

    现场鉴证科的阵容迎来了新成员,马克西·罗比(宝拉·纽瑟姆)成了新主管,其他新加盟的还有艾丽·拉詹(曼蒂普·迪伦),约书亚·福森姆(马特·劳里亚)等人。

    《CSI:LV》有个传统,就是团队成员非常多元化,这次《Vegas》也不例外,除了非裔的罗比,印度裔的拉詹,还有亚裔的克里斯。查了下这名演员Jay Lee的父亲来自中国台湾,母亲是日本人,出生在美国布鲁克林。

    更让老观众惊喜的还是一众老演员的重逢:格雷森时隔多年再度以CSI顾问身份回归。

    第N进宫的萨拉,夫妻合体。

    已经退休的布拉斯在第一集中即出场,引出了整季主线的惊天阴谋。

    之前每季CSI的高潮处都会让CSI探员遇险,这回遭殃的也是老面孔——霍吉斯。

    《Vegas》里的亮点还是这些老演员,岁月带走了他们的青春,但是演技却日渐精湛,给观众的感觉就是稳,收放自如。

    相形之下,新人的表现就有些稚嫩,特别是这位印度大眼萌妹拉詹,应该算是戏份最多的女演员了,但是经常奉献瞪大眼睛一脸懵逼的面瘫表演,英国口音印度味儿的英语也显得非常的突兀。CSI老大罗比的表现也乏善可陈,怎么看都没有点领导的样子。其他配角如新法医胡戈表演非常卖力,尽力去搞笑,却给人感觉很做作。

    倒是帅哥约书亚·福森姆的表现自然一些,只希望别在下一季里让他和拉詹组CP了。

    《CSI:Vegas》的剧情,也只能算差强人意。第一季十集的整体架构和之前的LV差不多,基本每集都有独立的案件,同时穿插一个主线大案。案件的水准参差不齐,个人感觉为了结尾的反转,而将凶手设置得太过刻意,有些作案动机比较牵强。比如,有一集的凶手是因为狱中的连环杀手的信件威胁,而实施了繁琐的模仿小丑杀人,这显然不是一个普通人初次上手就能胜任的。

    而这个主线案件,虽然铺陈得很开,涉及面很广,和整个美国的司法系统相关,但是幕后黑手揭幕得太早,导致最后几集高潮不足,少了些以前LV系列里大BOSS模型杀手这样的惊喜。

    如果让我挑出整季中最具观赏性的一集,大概就是第8集的“化尸案”吧,口味非常重,最后揭秘又十分戏剧性。

    另外倒是可以领教到不少刑侦新技术,比如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技术,可以通过不完整的DNA样本分析出嫌疑人的体貌特征。当然,CSI不能当做纪录片来看,不少细节经过了艺术加工;现实中的实验室样本分析经常要花费数周时间,不会像影视作品里这么简简单单。

    总之,看到《CSI》这样一部经典剧集的回归还是让我这样的老观众非常兴奋的,希望下一季的水准能有所提高,老演员能够继续保留。

    最后放上一些两年前去洛杉矶旅游,拜访华纳兄弟影视基地的照片,不得不感叹美帝的影视产业之发达和专业。

    基地内有不少美剧的拍摄场景,比如这是《Gilmore Girls》的拍摄地。

    还有这种Stage,里面都是格子间,用于拍摄美剧的室内场景。

    因为内部是不能拍摄的,所以只能文字描述一下了,我们参观的是《The West Wing白宫风云》等美剧的拍摄Stage。

    Stage重现了洛杉矶警察局的内部场景,有不少罪案类美剧曾在这里拍摄过。我比较感兴趣的就是内部还有一个太平间。比如CSI,Criminal Minds等美剧都有太平间的镜头,但是实际拍摄场景中,储藏尸体的冷柜只有一个柜门,我们看到的拉开门推出尸体的镜头都是后期拼接而成的,真是长见识了。

    【详细】
    143983529
  • UlyssessV
    2020/5/5 9:57:57
    DAU时间线梳理/人物背景与历史对比考据(持续更新中)

    DAU系列号称目前拍摄了从1938-1968 的时间线,然而目前上线的四部影片从时间线上则不免显得有些混乱,因为其既无逻辑顺序,也没有按时间先后发布,几乎像是一幅巨大且无序的拼图,而观众手里只有几块碎片。本文力图结合Dau 官网资料以及影片线索,对这四部影片的时间线稍加梳理,以求看到该系列更清晰的全貌。

    先说句题外话,熟悉朗

    DAU系列号称目前拍摄了从1938-1968 的时间线,然而目前上线的四部影片从时间线上则不免显得有些混乱,因为其既无逻辑顺序,也没有按时间先后发布,几乎像是一幅巨大且无序的拼图,而观众手里只有几块碎片。本文力图结合Dau 官网资料以及影片线索,对这四部影片的时间线稍加梳理,以求看到该系列更清晰的全貌。

    先说句题外话,熟悉朗道的观众应该知道,“Dau”这个绰号,是朗道的大学时在三人团体“物理爵士乐队”(physical jazz-band)里的绰号。该团体以爱好恶作剧闻名,常常不屑于循规蹈矩。后来朗道很少用这个昵称,只限于亲人朋友之间。作为一部传记片,摒弃正名而用DAU 作为全系列名称,其含义是值得深思的。

    第一部娜塔莎,IMDb上给出的是1950年间,史达林执政时期。查DAU官网,从1949年娜塔莎就开始指导 Olga工作,一直到1952年娜塔莎离开,Olga 独当一面。同时,1952年另一个重大事件是法国生物学家Luc来访。所以我们可以推断娜塔莎的故事大概在49-52年,其最后的一部分确定发生在1952年,她并于同年退休或逝世。

    按照真实的历史时间线,退变的时代背景应该是Dau车祸后的故事了,基本在60年代后期,赫鲁晓夫到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退变中有提到捷克动乱,对史达林进行再思考)不过查真实历史68年Dau 已经去世;而且Dau的儿子被设定在了17岁,就读音乐学院,根据DAU官网,Denis 生于1949,故退变开始应该是在1966年。(实际历史中,Dau的儿子叫伊戈尔·朗道,也是一名物理学家,而非音乐家)更能确定的证据是那位犹太拉比的临时居住证上时间标明为1966年。(还有一个佐证是Olga 1960年结束在研究所食堂的工作,在退变里我们看到她已经成为了一个家庭主妇。)根据友邻指正,退变最后的大清洗发生在1968年11月8日。所以退变所涵盖的时间线应该是在一两年内。退变应该是作为DAU第一阶段的收官之作,结局的研究院“大清洗”完全解构,令机构里所有科学家都死于KGB之手,完全架空了历史。真令人不寒而栗。

    还有一些细节可以推断:1.比较娜塔莎中食堂里侍者的传统兼具西欧法式的服饰;退变里已经带有美国风格。2.从发型上亦可见得,娜塔莎时期的法式卷,到退变里年轻男孩模仿披头士,女孩烫金发波浪。3.娜塔莎中供应的菜品是传统的俄式鱼类,而退变中已经有炸鱼薯条等西欧菜品。

    而Nora 与母亲是在娜塔莎之后,退变与三日之前。彼时 Nora 与 Dau 刚有孩子不久,而且出现了情感危机(Nora 母亲:“你叫我过来,说你有需要帮助的地方...你说他爱上别人了”)根据三日里Dau的描述,他与Nora 是先有孕而后婚。Dau 坦言他接受不了普通的婚姻。Dau 秉持着 Open Marriage 的态度(参见三日)认为他和妻子的生活互不干涉,都保有各自的自由。彼时新婚的Nora 对Dau 这种态度一定是充满矛盾的,也很可能这就是Nora 真正请求母亲原谅的原因,以及她离不开Dau 的原因。(在三日里,Dau 说因为有他Nora 才有一个能住的房子,一口饭吃)Nora 是绝对不可能告诉母亲关于自己婚姻的秘密,以及她与Dau 各自的风流韵事。(Nora很可能通过通信向对母亲透露过一些信息,所以她母亲对Nora 人品一直做出指责) Nora 母亲虽然独立(与其父离婚独居)但是却有着稳固的家庭观念。所以Dau 才会冷静地面对Nora 母亲一次次对他是否真正爱Nora 的质询,并分析出Nora 母亲自己的缺陷所在。

    三日发生1956年,彼时Denis 七岁,与母亲外出度假。Dau 邀请童年玩伴,昔日恋人,希腊女演员Maria 来俄罗斯探望自己的三天里发生的故事。三日里透露了诸多关于Dau 设定的背景,第一,Dau 精通希腊语,生于土耳其君士坦丁堡,并在那里度过童年。但实际上Dau生于巴库。第二,1958年Dau 已经在USSR 成为模范,这与真实历史吻合。第三,25年前Dau 与 Maria 相遇,也就是1931年,如果按历史时间看,当时Dau 23岁,Dau 说那是他生命里“最黑暗的日子”。 DAU 官网目前对于Dau 最早的时间记录时1940年Dau 进入研究院,彼时Dau 已经32岁。

    目前看来,DAU 最核心的一部必然是本主的传记片DAU(330mins) . 这一部是最有可能在大程度上厘清时间线的。从2018 DAU发行的一本画册 “COMME des GARCONS × DAU Leningrad Kharkov 1928-1938” 来看,DAU里面大量的设定可能会集中在1928-1938,“苏联科研的黄金十年”。这本画册里收录了不少Dau 与Nora 的影像。其中身着红色正装,意气风发的Dau 与Dau 预告片里的造型完全一致。故而Dau 传记片极有可能会从1928开始。

    125672345
  • 如何坦之
    2022/11/11 2:33:26
    无力的哭喊 战争的麻木和罪恶

    电影刚开头就给我一种不适,因为男主此时还是站在保卫国家的立场发言,然而他的啤酒之旅开始之后,转眼间剧情进入轨道,男主的旅途正式开始。战场不是电影,不论是乐天还是傻乎乎终归是要亲眼见证死亡甚至接近死亡。正如第二个兄弟场景中说出的,“这是几个月一来见他们第一次笑”“回去之后我发现我适应不了,于是我回来了,战场才是我的家”“离开战场比进入战场更难”,男主态度也在开始改变。由于飞机上来自于“同行”的

    电影刚开头就给我一种不适,因为男主此时还是站在保卫国家的立场发言,然而他的啤酒之旅开始之后,转眼间剧情进入轨道,男主的旅途正式开始。战场不是电影,不论是乐天还是傻乎乎终归是要亲眼见证死亡甚至接近死亡。正如第二个兄弟场景中说出的,“这是几个月一来见他们第一次笑”“回去之后我发现我适应不了,于是我回来了,战场才是我的家”“离开战场比进入战场更难”,男主态度也在开始改变。由于飞机上来自于“同行”的误会,男主只得自身前往,而与自于小女孩的对视更是加深了男主对于战争的理解。春节反攻,军方的托词,记者的选择,这接下来的情景与台词相印衬,“战争就是大屠杀”,“战场就是大型犯罪现场”。男主回家,电影走向结尾,“我应该少喝一点,多思考一点。”整观全剧,我在怀疑喜剧的走向和安排是否会弱化战争的思考!

    我觉得真的,让战争和政治犯都去死吧!最后为战地记者致敬,前辈的荣耀不要成为后辈的托词。

    【详细】
    14761401
  • 火神纪
    2018/9/23 8:22:44
    《森冤》:港式惊悚失陷的又一城池

    9664180
  • 雨苔思音
    2022/5/18 20:17:52
    我们只是荒原上互逐的圆石

    有人说《瞬息全宇宙》是最好的超英电影,最好的多元宇宙影片,可以吊打那些空想的浪漫,吊打那些疯狂的多元宇宙,吊打那些穿越宇宙过来只为了收拾乱子的大制作。

    有人说《瞬息全宇宙》是最好的超英电影,最好的多元宇宙影片,可以吊打那些空想的浪漫,吊打那些疯狂的多元宇宙,吊打那些穿越宇宙过来只为了收拾乱子的大制作。

    14404263
  • 毒蘑菇
    2017/6/12 12:51:20
    第二季太失望了 第三季能别让我弃剧吗?
    第二季剧情太拖沓了,真的很失望。而且编剧你要记得主角是5个人好吗?安迪不是主角,主角是五个人,请分别都演演。还有一个每个人都有音乐我能接受但是不要每一集都放音乐好吗?这不是印度电影!!!你是电视剧,不是音乐剧。邱莹莹一出来就是小蚯蚓那首歌,真心不想听 听够了 ...  (展开)
    第二季剧情太拖沓了,真的很失望。而且编剧你要记得主角是5个人好吗?安迪不是主角,主角是五个人,请分别都演演。还有一个每个人都有音乐我能接受但是不要每一集都放音乐好吗?这不是印度电影!!!你是电视剧,不是音乐剧。邱莹莹一出来就是小蚯蚓那首歌,真心不想听 听够了 ...  (展开)
    【详细】
    8597216
  • 听枫
    2021/6/24 22:57:09
    人生,有无限可能
    这是一部值得每位职场人士观看的影片,无论新人还是爬摸滚打多年的老员工。如果不幸入职黑心公司,遭遇难以忍受的职场霸凌,未必是自己做得不够好,很可能是施暴者没有学会应该怎样对待周围的人。面对盛气凌人的上司和处心积虑的同事,精神上压力山大,甚至几乎窒息,用不着恐...  (展开)
    这是一部值得每位职场人士观看的影片,无论新人还是爬摸滚打多年的老员工。如果不幸入职黑心公司,遭遇难以忍受的职场霸凌,未必是自己做得不够好,很可能是施暴者没有学会应该怎样对待周围的人。面对盛气凌人的上司和处心积虑的同事,精神上压力山大,甚至几乎窒息,用不着恐...  (展开)
    【详细】
    13632214
  • big314
    2016/12/11 12:47:56
    三少爷的剑之我见
    先说优点:
    3D布景色彩和部分特技动作还是体现了江湖二字。

    接下来说说不足:
    1,武侠片,或者说功夫片,这种类型的电影为什么会存在, 有什么特色,主要适合表达什么, 观众为什么要看这种类型的电影,请导演好好做做工作,了解清楚了之后,再去拍片子。不要用西部片来表达悬疑,不要用爱情片表达恐怖, 不要用科幻片表达爱情。也不要用武侠片表达和侠义无关的东西

    2,太多的
    先说优点:
    3D布景色彩和部分特技动作还是体现了江湖二字。

    接下来说说不足:
    1,武侠片,或者说功夫片,这种类型的电影为什么会存在, 有什么特色,主要适合表达什么, 观众为什么要看这种类型的电影,请导演好好做做工作,了解清楚了之后,再去拍片子。不要用西部片来表达悬疑,不要用爱情片表达恐怖, 不要用科幻片表达爱情。也不要用武侠片表达和侠义无关的东西

    2,太多的妓女,太多的非主流, 太多的人生思考, 太少的武侠和江湖

    3,人物的妆容不要向西方魔幻看齐,东方的魔门也有自己的风格和尊严。电影里面天尊那一派的装束那叫什么东西

    待续
    【详细】
    8222297
  • 广州纪录片节
    2020/11/3 12:24:36
    最牛打工人!杀马特文明兴衰史

    《杀马特,我爱你》是GZDOC 2020金红棉影展拟展映影片,12月来广州,一起聆听杀马特的故事!


    《杀马特,我爱你》是GZDOC 2020金红棉影展拟展映影片,12月来广州,一起聆听杀马特的故事!


    【详细】
    12949105
  • 小熊熊熊啊
    2005/11/7 9:32:56
    香港你怎么就那么香
    "你叫什么?"
    "中秋,因为我是中秋节那天他俩乱搞出来的"
    "哈,那你怎么不叫月饼"
    中秋,20出头,一身烂仔打扮,游荡在街头的蛊惑仔
    他父亲在外面包二奶,他和妈妈相依为命又打打闹闹的,不是个省心孩子
    他有个小弟阿龙,是个智障,跟在他后面去收债,总是受到中学生的欺负,但是放心,中秋会替他出头的
    一次收账的时候,他们遇到了白裙平头的阿屏,阿龙当即流鼻血,但是中秋爱
    "你叫什么?"
    "中秋,因为我是中秋节那天他俩乱搞出来的"
    "哈,那你怎么不叫月饼"
    中秋,20出头,一身烂仔打扮,游荡在街头的蛊惑仔
    他父亲在外面包二奶,他和妈妈相依为命又打打闹闹的,不是个省心孩子
    他有个小弟阿龙,是个智障,跟在他后面去收债,总是受到中学生的欺负,但是放心,中秋会替他出头的
    一次收账的时候,他们遇到了白裙平头的阿屏,阿龙当即流鼻血,但是中秋爱上了她
    晦暗无聊的生活因为初恋的到来变得温暖柔和起来,中秋会因此浮现出真诚的笑容
    可是一切都像是安排好的,阿龙捡到了跳楼女孩阿珊的遗书,自此一切都不顺了
    中秋在梦中总是看到阿珊,鲜红的乳白的,从她身下汩汩的涌出来
    阿屏原来是有绝症的,中秋很想治好她,到处借钱,答应帮老大完成一笔大买卖
    之前他们去了墓地,站在高处呼唤阿珊,就像是对另一个时候发出信号,来吧,接我们这些被遗弃的孩子们~
    拿到真枪的中秋很兴奋,摆着POSE,幻想一千个杀他的场景,但是真的遇到了,他却退缩了,其实杀人需要更多的勇气,而自杀是最不需要勇气的
    中秋被人复仇所伤,出院时早已物是人非,阿屏病发身亡,阿龙运毒失败身亡,就剩下他孤单单的一个人,他开始想要反抗,这大人的世界,那么麻木黑暗
    最后中秋自杀在阿屏的墓旁,这样多好,一起在另一个世界开始新的生活
    就算用白纸般的青春作抵押,跌跌撞撞闯入成人的世界,他们又将变成什么样子呢?
    影片结尾大喇叭里的普通话培训告诉我们:香港要回归了
    然而,又能给他什么?放弃也是一种选择,中秋的世界不是空白,而是漆黑
    "我们这样年轻就死了, 所以我们永远这样年轻",这是只有青春才发出的声音
    他们将人生永远定格在了青春年代,尽管,他们的青春,是苦痛与哀伤
    【详细】
    1009778
  • 蕴荔猫
    2023/1/2 20:44:32
    一个人又如何?一个人有何不可?

    在台剧《若是一个人》里,女主角方佳莹患子宫肌瘤需要上手术台。由于母亲远在美国、好友工作繁忙,她决定瞒下事实独自承担。没有陪护家属,她自己在手术知情同意书上签字,观众一定能感受到她瘦小身躯底下的倔强。然而电视更没有回避方佳莹的不安,躺在病床上正被推进手术室的她眼神慌乱、呼吸急促,她害怕自己不能自然醒来,更无助于醒来后身边空无一人。手术前夜,只有面对不那么熟悉亲密的男主角丁志明时,

    在台剧《若是一个人》里,女主角方佳莹患子宫肌瘤需要上手术台。由于母亲远在美国、好友工作繁忙,她决定瞒下事实独自承担。没有陪护家属,她自己在手术知情同意书上签字,观众一定能感受到她瘦小身躯底下的倔强。然而电视更没有回避方佳莹的不安,躺在病床上正被推进手术室的她眼神慌乱、呼吸急促,她害怕自己不能自然醒来,更无助于醒来后身边空无一人。手术前夜,只有面对不那么熟悉亲密的男主角丁志明时,方佳莹才终于卸下了包袱,借助电话袒露真实的自己,“我如果跟你一样就好了。一个人生活,自由自在,还那么坚强,也许就没有那么多烦恼了。”敏锐的编剧总是要将人物一次又一次推到经历的绝境与情绪的悬崖,方佳莹还得独自度过万家团圆的除夕之夜。巧妙的是,突如其来的紧急加班安排冲淡、稀释了一人过年的惨淡,如期交付的方佳莹甚至从工作中体会到了久违的成就感、愉悦感和充实感。“这个成就感的力量好强大,让我第一次觉得没有爱情也没关系,家人不在身边也没关系,人生还是有很多种可能。”完工后她回到家中,用心给自己烧制了丰盛可口的餐食。然而正准备享用一个人的年夜饭时,母亲越洋视频的问候和关心让她直面了自己的孤寂,工作成就带来的满足感依然存在,这跟此时方佳莹需要家人伴侣在她身边根本是两码事,不必强撑,允许泪流,但即使哭泣也要给自己加油鼓劲。

    剧集开端,方佳莹就遭到男友的分手,对方提出的理由是他想过一个人的生活。因为没有从对方口中听到不爱二字,就好比两人的关系并没有被宣判死刑,于是方佳莹始终在等待男友结束流浪,有朝一日重新回到她的身旁。可是一年后,当她满怀期待前去参加男友的生日宴,却亲眼看见男友已经牵起别人的手。方佳莹感到自己的悲哀、可笑与不甘心,原来自己的思念与等待不过是在浪费时间,过去一年的口是心非、失魂落魄根本就是自我伤害。直到听见丁志明的劝导,方佳莹下定决心开启一个人的新生活,“真正喜欢你的人就会接受你就是你,不用去强迫自己改变。如果还念念不忘,就去把他找回来。如果爱不到,就当做自己是在放假。”给我很深影响的日剧《悠长假期》里也有类似台词:“人总有不顺利或疲倦的时候,在那种时候,我就把它当成是神赐给我们的休假,不必勉强冲刺,不必紧张,不必努力加油,一切顺其自然,就会好转。”现在看来能否好转甚至都不再强求,总而言之我也跟着方佳莹一起给自己放假。

    放下对前男友的怀念与执迷后,方佳莹开始真正练习和体验独自过日子。一个人吃麻辣锅,一个人参加前任的婚礼、一个人过圣诞节、一个人吃年夜饭、一个人旅行、一个人动手术、一个人搬家、一个人看海。在习惯一个人的旅程中,当然也有他者的闯入。对于方佳莹来说,前任的朋友阿博就是这个闯入者。方佳莹从手术麻醉中醒来,第一眼见到的是阿博;方佳莹在日本旅行时丢失钱包陷入困境,阿博借口出差飞去京都偷偷提供支援;方佳莹工作任务紧迫,阿博主动联系协助帮忙。我能理解方佳莹对待他人示好时的心情,“难道我真的那么懦弱、那么寂寞,只要有人对我好,不管是谁我都没法拒绝?”我很欣赏方佳莹明确内心后坦诚以待的品质,感情这种事本就是相互的、勉强不来,“如果一个人一直在配合另外一个人,时间久了他就会觉得委屈,另外一个人也会觉得有压力,到最后两个人都不会快乐。”我更钦佩方佳莹面对过往感情的勇气与智慧,当前任问及两人能否继续做朋友,她承认分手之初曾逼迫自己忘记对方,结果身心俱疲,“现在我想顺着我自己的心,所以我们当然是朋友。”与此同时,方佳莹补充道,“我希望我们是那种不需要常常联络、久久才从朋友口中听到对方过得怎么样的那种朋友,我觉得这样比较好。”老实说,要彻底告别心有不甘的人不是一件轻松简单的事,会在短期内执着于没有希望的感情与没有结果的关系才是普遍真实的人性吧。

    写到这里我也在揣摩,方佳莹有亲朋相伴、同事关怀,她的生活状况其实算不上相对孤独。编剧似乎有意针对我的疑惑进行一番探讨,也为了更加贴合剧名,剧情发展到最后,方佳莹受到职场人生偶像的启发,在三十岁到来之际沉入了对未来的思考。“我的人生下一步不知道要往哪里走才对。我想了很多,不过没有一个有把握,你觉得离开会是一个好方法吗?”我并不觉得这种没有明确下一步走向的状态是一种混沌或虚无,它反倒是一种对当下生活的清醒觉察和及时自省,走得太快未尝是件好事,偶尔应该停下脚步想想当初为何出发以及眼前的路究竟通往何处。从两个人变成一个人,从依赖他人适应独当一面,方佳莹通过暂时的离开与分别将一个人的旅程推向最高潮。抛下台北的全部人与事,只身一人去到日本生活,方佳莹以相当决绝的方式考验磨砺自我对孤独的忍耐。在京都,她直视镜头讲述,“有一段时间,我一直练习自己一个人过日子。我想要证明,自己一个人也可以过得很好。但是,这有什么好证明的。你比较喜欢哪一种,就过哪一种生活。不管是一个人还是两个人,找到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从她纯粹安宁闪光的眼神中,我们知道她应该找到了。

    如果说女主角方佳莹所承载的主题是生命接受孤独的自适,那么丁志明这个角色指向的则是孤独个体逐渐贴近人群的故事。丁志明认为对幸福抱有过度期待会变成一种致命的负能量,因此他对感情和关系很克制,“喜欢一个人是寂寞的开始,自以为会得到回报。不过这个世界根本没有什么是对等的。跟开始比起来,我宁愿不要开始。”没有开始就不会有结束,不曾拥有就永远没有失去。表面看来这种态度淡泊无为,实则浸透着心灵破碎后的退缩逃避、迂回试探。得知方佳莹手术前夜紧张失眠,他打来电话宽慰,轻柔诉说自己从出生就注定是一个人,“不过你不是,不用逼自己当那样的人,太辛苦了。”得知母亲当初“放弃”自己实属走投无路,看到母亲当下的生活根本不如自己预想的美满,丁志明哽咽着流露他的真情,“这二十年来,我也一直以为她是一个自私的妈妈。如果我的不幸可以换来她的幸福,那就算了。结果呢,你看她过的是什么生活,她把自己的人生搞得这么落魄,我这二十几年来的牺牲算什么?”可见在丁志明淡漠疏离的面容之下,潜藏着一颗渴望爱与被爱的寂寞的心灵。

    我时常觉得孤独并不是坏事。享受孤独的人不仅能深刻体会他自身的存在,而且能以开阔宽容悲悯的眼光看待他人及外部世界。于是我们看见寄人篱下、独自长大的丁志明尽管不被爱,却能以如此强大的意志温柔待人、热爱生活。因为自己淋过雨,所以更想为别人撑伞;因为自己吃过苦,所以不希望他人艰辛。浸泡在爱的蜜罐里,人很自然的学习了如何去爱,而很少被爱的孩子也能够好好的去爱他人,这种品质不是更难得吗?我想,这种品质的形成与积累离不开孤独的催化,在丁志明身上,孤独化为一股蓬勃生长的力量。正如他一以贯之的践行着自己这套哲理,“孤单就跟快乐、恐惧、生气、悲伤或是爱一样,都是人类的本性。如果它不存在,也不需要去寻找,不过如果它出现在你的面前,那么就去面对。”

    可是围绕丁志明的矛盾依然存在,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必须打破丁志明固守孤独之城的沉寂,故事才显得更加圆融丰满。打开城门的钥匙,一把握在方佳莹手中,更重要的则在丁母掌心。这些年她始终在背后默默关注着丁志明的成长,从未错过见证儿子的任何重要时刻。直到不久于人世,丁母才在遗书里坦言自己对丁志明的愧疚、期望与爱,“我是个非常失败的妈妈,但你绝对是一个值得被爱的孩子。所有的不幸到我这里就好,不要因为我的关系就对别人失去信心、不跟别人往来。打开心胸,去接受这个世界、接受其他人,你值得拥有一个幸福的人生。”在方佳莹的帮助下,母子二人最终化解隔阂、再次聚首。离世前丁母躺在病床流下热泪,不再遗憾悔恨,“把你生下来是我这辈子做得最好、最正确的事。我现在才知道,可以爱人、可以被爱是多么好的事情,因为我们都不是一个人。”虽然母亲永远离开了,但丁志明不再是一个人。

    故事最后,方佳莹在练习一个人的生活里找到了自己,丁志明在接受其他人的过程中拓展了自己。两个有能力享受孤独的人在京都重逢,他们的关系会如何推进,剧集没有给出明确回答。正如若是一个人究竟会怎样,你得自己去尝试去探索。

    【详细】
    148603347
  • 享 自由
    2021/8/10 21:06:25
    还算值得两星吧

    一星给首次担当女主的小七,演技非常灵动自然,前期的沙雕花痴和后期的深情痛心,尤其是镜月门虐待慕容辰的片段,情感还是比较到位的,未来可期!!

    另一星给该剧的其他优点:

    1.配乐,人物曲贴合剧情和人物性格,也很好听,是古装剧的曲风

    2.用VR代替穿越的设定,非常新颖

    3.男二宋彻哈哈哈,我真的是第一次看到这种非常另类的搞笑!!这位演员把这个人物的“

    一星给首次担当女主的小七,演技非常灵动自然,前期的沙雕花痴和后期的深情痛心,尤其是镜月门虐待慕容辰的片段,情感还是比较到位的,未来可期!!

    另一星给该剧的其他优点:

    1.配乐,人物曲贴合剧情和人物性格,也很好听,是古装剧的曲风

    2.用VR代替穿越的设定,非常新颖

    3.男二宋彻哈哈哈,我真的是第一次看到这种非常另类的搞笑!!这位演员把这个人物的“傻”“天然呆”展现的淋漓尽致,但当你以为他的作用就是无厘头搞笑时,和女二最后的虐心戏份又让你感受到了他的深情演技!!私以为算是一位有潜力的演员,如果给到合适的机会,是会大放光彩的(ps:其实演员本身颜值在及格线以上)

    综上,2颗星赠予该剧??

    【详细】
    13785331
  • 月下独酌
    2015/11/18 9:24:38
    为梦想而冲,热血青春
           运动题材的影视剧一直都是我喜欢的主题,林超贤导演的这部自行车职业赛事的影片非常出色,为梦想而拼搏、友情、成长,看完让人热血澎湃,斗志昂扬,充满正能量。

           职业级的自行车赛普及程度并不是很高,影片对观众做了很好的科普。自行
           运动题材的影视剧一直都是我喜欢的主题,林超贤导演的这部自行车职业赛事的影片非常出色,为梦想而拼搏、友情、成长,看完让人热血澎湃,斗志昂扬,充满正能量。

           职业级的自行车赛普及程度并不是很高,影片对观众做了很好的科普。自行车公路赛是一项“速度越快,风阻越大;风阻越大,越耗体力”的极限运动。为了让冲刺手保持体力用来最后冲刺,需要有团队来保护他,让他的风阻尽量减少。破风手,任务相当艰巨,一方面要卡位(挡住别队的车手),突破,同时要保证冲线手占据有利、安全的位置。在最后阶段,破风手要保证团队在大集团中处于领先位置,冲线手要能始终在后面安全地跟着,要让团队最终能够冲出去。有统计显示,一路跟着破风手,在冲线之前,冲线手能够节省20%的体力。

           影片一开始就是仇铭和邱田为争当炫光队韩国籍冲线手郑知元的破风手各显身手。两人性格分明,前者桀骜不驯、自信、好胜,具有极强的爆发力;后者内敛,中规中矩,耐力持久。两人通过出色的表现脱颖而出,成为郑知元的破风手。三人形成了很好的团队,努力训练,为车队赢得一次次胜利。期间的小插曲是两人同时喜欢了另外一个车队大病复出的女车手黄诗瑶。

           炫光队因经营问题不得不解散,三人各奔东西,仇铭和郑知元分别成为了各自车队的冲线手,在各大比赛中争斗得很厉害,仇铭更是如日中天,气势不可阻挡。于是仇铭开始被对手黑,破风手被人收买,关键时候总是拖后腿,频频惜败,导致仇铭大怒,多次被记者拍到对自己的破风手大打出手,甚至被行业协会禁赛几个月。

           在事业低谷时,还被记者拍到其与女模特亲热的场面,导致了与女友的感情危机。事后证明幕后黑手是郑知元的经理人,郑本人还是很正直,得知此事后解雇了经理人,并暗中帮助仇铭重整旗鼓。邱田为了突破自己心率极限,注射违禁药,也成为了冲线手,一度超过郑知元,当丑闻曝光后,远走异国,开始赌博,沦落到要参加自行车赌博赛事。仇铭为了帮助受伤的黄诗瑶,不惜将自己的肌腱移植给她,这对职业运动员来说损失非常大。但是黄诗瑶在赛场重伤也绝不放弃给仇铭很深的触动,手术后两人一起努力进行恢复训练,感情和体能都得到了很好的恢复。在得知邱田的情况后,仇铭毫不犹豫地堵上自己职业名誉,陪他一起赢得了一场黑赛事,帮其拿到护照,两人重新回到炫光队,仇铭成为冲线手,邱田为破风手。

           再后来,炫光队与郑知元的车队一同参加了最辛苦的沙漠环线赛事。在比赛中,仇铭运用策略与郑知元拼火力,最终让邱田冲线,赢得了比赛。在比赛中,大家公平竞争,没有水喝友爱互助,既是对手又是一起成长的朋友,惺惺相惜,光明磊落,很有感染力。

          影片色调明亮,饱和度高,沿途景色美丽,绚丽的赛车服,飞快的竞技,画面非常好看,随便截一张图都可以是质感颇佳的海报。影片节奏明快,在两个小时中,讲述了两个小伙子由初出茅庐,到各自登上人生高峰,随即坠入低谷,再走出来,重新奋斗永不停息的故事,过程中穿插着爱情、友谊、阴谋,连同郑知元和黄诗瑶,四人始终磊落、坦荡,很是励志。

           彭于晏和窦骁在影片中表现得很好,与角色融为一体,似乎他们本来就应该是仇铭和邱田。过去认为两个年轻人靠颜吃饭,看到他们那么专业地赛车,知道台下肯定是数不清的汗水和训练。

            最后还是要致敬一下林超贤导演。这是一部很有诚意的作品,演员们接受专业指导训练辗转台湾地区、韩国、意大利、内蒙古腾格里沙漠、上海等地拍摄,跨越117900公里,动用大量航拍,邀请了1404个专业车手。用心的作品应该拥有好的口碑,中国能拍出好的运动题材影片!
    【详细】
    76621866
  • 音乐和啤酒
    2020/11/16 21:21:31
    没一个能抓到重点

    这片唯一讽刺的就是现在网络上,尤其油管,为了热度(片尾飙升的点赞直接明示)恶搞朋友恶搞男女朋友的事情太多了,根本就不考虑后果,结果带来的后果往往是无法承担的

    长评竟然要140字。。

    补充,别说很多地方太夸张,普通人根本不会,比如结尾,冲上去打第一下就应该灯光全开上来拉架了,不过这样的话导演想说的东西还怎么表达,艺术的形式就是夸张现实中你觉得根本不会发生的事情,结果现实

    这片唯一讽刺的就是现在网络上,尤其油管,为了热度(片尾飙升的点赞直接明示)恶搞朋友恶搞男女朋友的事情太多了,根本就不考虑后果,结果带来的后果往往是无法承担的

    长评竟然要140字。。

    补充,别说很多地方太夸张,普通人根本不会,比如结尾,冲上去打第一下就应该灯光全开上来拉架了,不过这样的话导演想说的东西还怎么表达,艺术的形式就是夸张现实中你觉得根本不会发生的事情,结果现实往往比艺术还要魔幻

    可以说这部电影是一部质量不错的血浆片,质量还行的解谜片,虽然很容易猜到一切都是安排的,但如果站在男主的角度上还是很容易代入进去(别说你就不会,因为你没经历那个立场),氛围压迫感营造的还是不错,节奏连贯,加上一个很干脆的收尾,最起码值得三星半的一部爽片

    【详细】
    12973345
  • 草乌
    2017/7/19 13:42:51
    你就承认你喜欢,怎么了!?

    “闪光少女?什么玩意儿?”

    “闪光少女?什么玩意儿?”

    8678194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