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有《人生第一次》的“前车之鉴”,今天我特意准备好了纸巾才敢点开《人生第二次》,意料之中的破防,却是意料之外的百感交集。
片头一出来就感觉熟悉的味道又回来了。一颗钢珠滚动向前,撞倒了第一块多米诺骨牌,随即无数的蓝色骨牌依次倒下去。骨牌的行进带出了一幕幕人生图景,首先是团圆餐馆里的合照,继而是坐着轮椅的自驾游,正在进行手术的手术室,书房里的案牍劳形,书桌前的挑灯夜读,铁窗前的独自悔恨,隔着一道门背向而立、各自怀抱着孩子的父亲和母亲,还有奔跑着的少年们。蓝色的骨牌犹如一条人生的河流,从最初的一滴雪山融水,慢慢汇聚为涓涓细流,一路蜿蜒曲折,爬过高峰,也落回低谷,在人间四季里逐渐壮阔,又在岁月流转中分化出支流。这些支流奔腾东去,带着人生的笑与泪,最终百川归海。人生海海,仅仅是片头就透出一股苍茫的意味。
片头过后第一个画面,是对于中文字“圆”的解释,字义为团圆,散而重聚,可组词为团圆、圆满。宋代词人吕木中有词“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这句词的下方还有一个对联,上联“子失十八载望眼欲穿心已碎”,下联“喜归庚子年魂牵梦绕终团圆”,横批“喜从天降”,落款为《人生第二次》卫书银、占绪莲一家。黑底白字,寥寥数语,却道尽一家人丢失的十八年。
记得《人生第一次》的第一集是“出生”,准妈妈们拼尽全力把新的生命带来这个世界,纵然过程惊险,更多的则是甜蜜和憧憬。今天《人生第二次》的第一集“圆”,离散18年的团圆,对于这个家庭来说,犹如新生,除却激动和欣喜,还参杂了丝丝难言的酸涩。
从4岁到22岁,卫卓再次出现在亲生父母眼前,已经是一个成年人了。然而在卫书银和占绪莲的眼里,这个22岁的小伙子还是当年那个一手就能提溜起来的小娃娃,所以卫书银一见到儿子就毫不犹豫地一把横抱起来。这个横抱,他等了18年。而占绪莲在团圆之后的第一顿家宴上,坚持要喂儿子吃一口饭,这一口饭,她也等了18年。18年,6570个日夜,做饭时她会想起卫卓吃饭了没有,天冷时会想起卫卓添衣了没有,夜深时会想起卫卓会不会怕黑……孩子在她不知道的地方长大,她唯一能祈求的除了早日团圆,大概就是卫卓能够吃饱穿暖,平安长大。
我很难想象这18年占绪莲是如何度过的,她忧心小儿子,还要照顾大儿子。一个丢失了孩子的母亲很容易陷入无尽的悲痛和自责之中,但是占绪莲不能奔溃,因为她是卫卓的母亲,也是卫伟的母亲。卫卓刚丢的那会儿,她的家庭也陷入过危机,每天在争吵和眼泪中度过。此后她眼看着婆婆因为寻找卫卓而遭遇车祸,知道自己必须重新振作,和丈夫互相扶持,不放弃找寻卫卓,也要照顾好身边的家人。那之后,全家的生活才有慢慢走向正轨。正如大儿子卫伟所说,“现在住的这个房子,六层,全是妈妈用炒瓢炒起来的。”这样的占绪莲,身上没有作为“受害者”的自怨自艾。片中有一个镜头给我很深的印象,占绪莲和卫卓去菜场给街坊们发糖,告知找到孩子的喜讯,之后母子二人手牵手前后摆动着一路走回家。冬日阳光下,22岁的卫卓宛如稚子,这18年的岁月犹如从来没有缺失过,占绪莲步伐轻松,背影坚挺,周身满是一个中国母亲的坚韧和乐观。
都说为母则刚,占绪莲的强大是这18年来对卫卓的思念铸就的。当卫卓说,养父担心别人的议论,占绪莲一边低头切菜,一边淡然道,“这么在意人家干什么呢?”这其实并非事不关己的淡然,而是一种过来人的淡然。寻子18年,身上贴着“受害者”的标签,占绪莲一定听到过无数旁人的议论,也一定不止一次被人劝过放弃。毕竟她所面对的,是一个在当时看来没有尽头的等待和没有方向的寻找。然而正如她一直保留着婆婆去世前存钱的那个铁罐子,那是她的坚守和执着,无惧旁观,无畏流言,她只做自己认为对的事。
占绪莲的强大,也是温柔的强大。失散18年,一朝团聚,父母自然想孩子能够时时刻刻留在身边。占绪莲问卫卓是不是一定要走,能不能多留几天,看到孩子为难,她哪怕心里再不舍得,也马上改口要他不用担心自己。依依惜别时,她也尽力克制,不让情绪过于外泄。她理解卫卓的左右为难,也拥有适时放手的勇气。这大概就是母亲的爱,想要一颗心全掏出来对孩子好,又怕吓坏了孩子,让孩子为难,于是小心翼翼,温柔试探。
更让我惊讶的,是得知卫卓欠债之后占绪莲的反应。相对于欠债这件事本身,她更为关注的是欠债的原因。从民警那里了解到卫卓是因为生意失败而欠债,她看上去似乎松了一口气。对于经历过人生风雨的占绪莲来说,欠债可以还清,生意可以重来,只要不是原则性问题,人生总有希望。于是我们看到占绪莲没有直接找卫卓询问欠债的事,而是不远千里奔赴深圳,给卫卓过了一次真正的生日。对照着手机和丈夫一起拼英文“生日快乐”的占绪莲,很可爱,也很令人感动。当她拿出给卫卓的生日礼物——奶奶留下的存钱罐和里面留存的一千多块钱时,我对这位母亲更加敬佩无比。铁罐里的钱,是卫卓的奶奶一边找孙子一边在街边捡瓶子卖的收入,她希望攒了钱可以去更远的地方寻找卫卓。老人过世前把这笔钱转交到占绪莲手里,犹如交付一个希冀,让她不要放弃。而今她把这笔钱又交到卫卓手上,更像是一种传承,传递着埋藏于一代又一代人骨子里的坚强不屈的精神。
所谓的血浓于水,不仅仅是指单纯的血缘关系,更是一家人心灵上的契合。我很高兴卫卓没有如他一开始所想的那样主动开口告诉亲生父母他欠债的事,也很高兴看到他努力上班,挣钱养活自己和还债。最后片尾有一个镜头,深圳的夜色里,卫卓在结束白天的工作之后在街边摆摊贴膜。占绪莲站在不远处看着他,这大概就是母亲吧,会急于喂儿子一口饭以慰藉18年来的思念,也能远远注视儿子忙碌打拼的身影,永远目光温柔,永远鼓励前行,也永远站在子女一回头就能看到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