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091216
  • 阿点日剧日影迷
    2022/7/11 21:29:06
    追剧日常观后感|我就是想看帅哥美女和帅大叔谈恋爱!
    这篇剧评可能有剧透 EP1 开播前以为是要看咩酱和西岛叔谈恋爱,没想到被第一集杉野遥亮和咩酱这个气氛拿捏得死死的! 这个眼波流动双向暗恋感真的甜!尤其杉野遥亮看咩酱满眼都是羞涩和无语凝噎,这个外化的表演我get到了! 不知道编剧到底是不是会写成咩酱和西岛叔,毕竟这个年龄差违和感也很难讲...
    这篇剧评可能有剧透 EP1 开播前以为是要看咩酱和西岛叔谈恋爱,没想到被第一集杉野遥亮和咩酱这个气氛拿捏得死死的! 这个眼波流动双向暗恋感真的甜!尤其杉野遥亮看咩酱满眼都是羞涩和无语凝噎,这个外化的表演我get到了! 不知道编剧到底是不是会写成咩酱和西岛叔,毕竟这个年龄差违和感也很难讲...  (展开)
    【详细】
    14508257
  • Leona
    2018/8/11 15:01:18
    shameless的粉丝表示略失望
    这篇剧评可能有剧透 说是精英版shameless,实际上并没有shameless那么吸引人。 两者对比下来最深的感触是,太细微的种族和宗教话题只有有钱人去较真,因为穷人为了生存,大家都只是人。 第一季豆瓣7.9,和八季shameless都在9.0以上的成绩相比,这回有钱人输给了穷人。 但为了
    这篇剧评可能有剧透 说是精英版shameless,实际上并没有shameless那么吸引人。 两者对比下来最深的感触是,太细微的种族和宗教话题只有有钱人去较真,因为穷人为了生存,大家都只是人。 第一季豆瓣7.9,和八季shameless都在9.0以上的成绩相比,这回有钱人输给了穷人。 但为了拉美小哥的颜值,磨磨...  (展开)
    【详细】
    9581270
  • 骑马倚斜桥
    2014/8/11 16:56:09
    第三八放映室之周星驰.
    第三八放映室之周星驰.
    骑马倚斜桥 发布于: 2011-01-18 00:29
            9.3
    周星驰
    影评(1276)
    收藏(4515)
    一直挺佩服第十演播室的那个撰稿人,后来明白,象这种专题片,写稿子的那个人就是个串子,一个好的片子里,一定有很多人的努力工作,相互配合的结
    第三八放映室之周星驰.
    骑马倚斜桥 发布于: 2011-01-18 00:29
            9.3
    周星驰
    影评(1276)
    收藏(4515)
    一直挺佩服第十演播室的那个撰稿人,后来明白,象这种专题片,写稿子的那个人就是个串子,一个好的片子里,一定有很多人的努力工作,相互配合的结果,写解说词和写大纲再到收集资料,肯定是每个人都很重要.其实给足够的资料,很多人也许都能做出那样的节目,关健看,你占不占有资源.或是,你有没有办法取得资源,这种事,往往比写稿本身,更有决定性的意义.
     
    第十演播室的开头都是这样,一段音乐,然后,他他他他
     
    他是香港谐星的传奇,他一个人打造了一个时代,他成为港台大陆老少皆亦喜闻乐见的一位明星,他的语言,行为方式,就连说话语气深深影响了中国大陆整整一代人,如果你不喜欢周星驰,你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八零后出生的.
     
    周星驰的传奇成就了八零后们文化中最精彩的部分,不再是七零后的愤懑和玩世不公愤青嫉俗,而是灰谐幽默加一点点至身世外,一点点冷笑和自潮.周和他那些经典的电影.成为八零后文化中的最具典型意义的代表符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我真这么写下去,也许我真能写成一篇第十演播室,但那就不好玩了,文字青年上网码字的爱好的前题,就是自由,成天对客户点头哈腰,回来对老婆忍了又忍,现在想想,为什么我那么爱上网,也许我真的就可怜到,只有大伙睡去的万赖都悄悄的深夜,才能做一会自己.
     
    这TM的还是我吗,我真是老了.或是从前那个小小的我,勃起的真是太历害,喷的哪儿都是.
     
    接着写第三八演播室的解说词,这个大纲应该分三个部分,
     
    一谁是真正的贺岁片之王
     
    二周星驰和八零后
     
    三周星驰,从一流影星到二流艺术家.
     
     
    一谁是真正的贺岁片之王
    每年岁末年初,电视台里要做晚会,也要让节目喜庆些,往往这个时候,翻看各个频道,小品的重播次数频了,相声,曲艺类节目多起来,各种晚会也紧锣密鼓,就算这样,这些都不能填满各个娱乐频道超长的播出时间,于是,周星驰的喜剧,在各类专题节目中粉墨登场,当然电视台现在也知道守法和要脸了,不直接在壮阳药和男性妇女病之间插播周星驰的喜剧电影,而是做成类似,周星驰电影回顾,周星驰的艺术人生等片子,来来回回放着的,还是他的那些喜剧.
     
    周的喜剧里,恶搞乱搞加胡搞的很多,也就是说,观众喜欢怎么搞,他们就要搞的比观众还搞,这中间一大部分鬼片,乱搅片就不能在各地方卫视上播了,余下的,还有些有政治倾向的,政治讽刺的,奇怪,这个人还有点责任感.也不能播了,于是我们看到的,来来回回,就是那十几部片子,这些内地经常放映的片子,大概占到周星驰电影总量的五分之二左右,但仅仅是这五分这二的片子,每年年底春节,都会成为深夜电影里的主力军,成为成千万上亿人不进电影院又想看电影的不二选择.///////////其实很多片子不看就看了,唯独国产零零柒,不看太可惜了.
     
    某人,经常呲着大暴牙,得意的说,我今年的贺岁片子又有几亿的票房,然而,从九五年周的电影开始走红到一一年这近二十年的时间里,谁都清楚,周的那些喜剧电影,才是真正的,无可超越的贺岁片之王,那些平常买不起票不进影院的观众们,在家里一遍遍反复咀嚼的,在年关岁尾高高兴兴的一遍遍的看着的,不正是周不以贺岁之名拍成的贺岁喜剧吗??
     
    周的电影里,大胡搞,大折腾,大笑大哭里,总是有小人物,小惊喜,小感动,和小幽伤.一遍遍的在年关岁尾里,打动着你,让你凭空想出他的许多好来.于是在辛苦了一年之后,在忙碌的总算有几天闲情的时间里,在黔驴技穷的编导们的切入中,老百性们常常看到的,就是这些让人有些感动,又有些不合逻辑轻松一笑的喜剧了.这几天打开电视总能看到周星驰,于是我想,好在还有他,我们还能笑的出来.否则看到非二里的葛大爷,那么不着吊的露着富,不得把咱郁闷着.再看着孙红雷临死的悲悲切切,我们不得恶心一大把,冯大哥这岁贺的,绝啊!
     
    如果真想把年过的添堵,就看赵孤啊,人家陈大导演说了,贺岁片,难道就不能是悲剧吗,是吗,是你MALE个B啊!周星驰,因为有你,我们还好,被强奸过无数次的眼睛,你在菊花上给点清凉油吧.所以,我们真爱你.
     
    周星驰和八零后
     
    第一次看大话西游的时候,我们还都在租的录相带时代,看了一下午把两集看完了,看的头都痛,太多的东西一股脑的倒出来,总之一下子接受不了,后来就淡忘掉了,这两部堪称中国电影史上最火的喜剧终于在几年后以爆发之势火了,火到他的每一个字,每一个眼神,演员喷出的每一粒口水,都会有人研究过,于是你反过来看这件事,会发现历史上比较伟大的事件都是所有的因素在一片巧合声中集中在一起,从小学就看周星驰的孩子们这时正好进大学了,长大了,开始泡妞或是破自己的瓜了,周星驰己经是星爷了,地位己经稳固了,在九十年代最后的那两年里,网络,短信,手机,开始大面积的走进人们的生活,,,,,,,,,,就好象这些事并不是社会进步的表现,而是这些好象真的全是为大话西游准备着,于是至尊宝的一切,变成帖子,网名,短信,论坛签名,论坛图片,论坛提图,飞的到处都是,无处不在.到后来,谁要敢提大话西游,总有人会转过身去大吐,吐的越历害,就说明他当年迷大话西游有多深!!!!!
     
     
    也就是年末这几天有意无意被强破的又在看周星驰的片子,我才发现,周星驰是八零后这群孩子们最美好的精神食粮,周星驰教会他们如何泡妞,如何逗妞乐,如何抖包袱,如何说我爱你心里想的却是我上你.如何对老师点点头心里想滚你M的蛋,如何自潮一下自己当一回什么也不是小人物.呵呵,再也没有人和他们说,你应该看保尔柯查金这样的革命小说,没人告诉他们什么是对的什么是应该的,从前教育体系里的必读书必看电影,在周星池和网络的双重冲击下,瞬间就浮云了,,,,,,,,,,,,,,,,,,,,,,
     
     
    其实真的应该有搞学术的人对这特定时期的特定现象研究一下,题目可以很简单,周星星和八零后.
     
     
    周星驰的艺术表达
     
    时光网有周星驰的论坛,里面的研究人员都是专业级的,研究生毕业,超级周迷,他们的很多总结很牛叉,很有学术味道,比那些狗屁文人总结的强太多了,其中有个年表,,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周的发迹史,火与那部无人不知的赌圣,之后的一年半时间里,这个演员竟然创纪录的在一年里拍了十二部电影,然后以每年三四五部的产量坚持了三年,一直到九七年,这个势头才减弱下来,我们可以把这几年称之为周星驰的搂金年,除了挣钱什么也不想,就拼命的接拍电影,挣钱,少和我扯别的,让我演什么都行,只要给钱我什么都演.还大部分是主角.钱多了才能讲别的,在香港出生的他们是见过风浪的,知道通膨有多历害,知道挣钱多不是多,我们大陆的这群二蛋子演员们有了几个钱就息影了,以为下半辈子就享福了,没见过资本主义,特别是没被政府搞过,没想到几年后物价指数和股市就把你玩光了,再出来演立马没人要了,我就不信王菲你要真有钱,你还出来个屁啊,看人家周星驰多从容,好几年就拍一部电影@@@@@所以,小白脸别关急养,多挣点钱是真格.
     
    做为演员的周星驰一直在爬一座很高的山,他站在山坡上看山顶的云,一直不知道最高处是什么,于是他很努力的爬,一直爬,爬到自己越来越强大,越来越高,云散了,他拍了喜剧之王,,那时候很巧,因为大话西游正火完,刚要走下坡,谁在引用谁就是个OUT,喜剧之王来了,就是从来也不看电影不喜欢文化不读书不看报的二杆子,也能看出这部电影的好来,他很讨巧,他演小人物,他把所有的小人物演的那么可爱,他让社会最底层温暖的象明媚阳光的上午十点,没有人不喜欢,做为演员的周星驰,一下子上到了最高峰上.
     
    他在峰顶呆了一会,这时候他出名己经五六年了,而且一直在自己编台词,编情节,其实他一直在编剧.他做演员己经做了快二十年了,他成熟了,长大了,有名了,而且,很重要的一点,他也有钱了,他开始转变,开始向艺术家转,这段时间因为这个周星驰的贺岁片档我又看了遍少林足球,我才明白,其实这些个并不卖座的片子对他本人而言是多么重要
     
    一,这是他自己拍的,有导演肯定也是摆设,\
    二,他的这个电影里开始有他自己喜欢的东西,比如武功,打报不平,青蛙王子或是从奴隶到将军的过程,这是他电影里一直有的.
    三,他开始尝试自己的艺术,艺术家有别于常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他有个人表达,那种对外的表达最好是无意的,是厚积薄发的释放,也可以是有意的,为了达成完全的个人目的.如果本来是完全个人表达却最终被所有人接受,那他就是大家了,比如毕加索和他的画,达利和他的装置,西区克克的悬念,黑泽名的人性,光影,李小龙的武功等等.
     
    周星驰这个级别,也许是天赋有限,也许是命运弄人,总之他达不到上述这些电影教父的级别了.但他和北野武很象,都开创了一个风格,这个风格是有市场的,而他本人,也成名立腕.
     
    到了功夫,周星驰的进化就完全了,我有时候想周星驰有些地方太完美了,比如功夫成功之日正是吴孟达退出之时,这个在不停取悦观众为人民服务的三陪一样的演员一直没忘一件事,就是你们观众喜欢什么我就拍什么,因为你们给我钱,我象猴子一样敬业着,他知道观众最喜欢他和他的团队,这里面有吴梦达,有李力持,有谷德昭,他们这群人是大伙爱看的保证,所以,你付钱我演出,责无旁贷,并且一直坚持了这么多年.
     
    但是艺术家都是有想法的人,等到他真的完成了向艺术家转变的这个过程,他就不再需要吴梦达这群人了,因为他拍的这个东西,并不是观众想看的,爱看的,就没有必要再应和,再低头,为需求改编什么........................................他要拍自己喜欢,自己看着爽的,自己一直想做没做的,男人有钱了就不一样,就好比王石最终去爬山了,黄光裕最终进去了,比尔盖次裸捐了,说白了,就是拿钱砸自己,想往哪砸就往哪砸,反正爷就要这么玩,喜欢的,给声好,不喜欢的,你给我滚,离我远点,我再也不会为你弯下我那可贵的腰了.\
    \
     
    可惜不是每个都是艺术家,这要天赋的,不是你有钱了,成名了,你就一定能拍出好电影,流芳百世的,不过说真话,遗臭万年也很难.但是在做为人的境界上,这两者差的太多了,就好象妓女最终变成嫖客,可以养小白脸了,养的小白脸或许没有你当妓女似风光,可不要忘了,一个是出力,一个是享受,一个是工作,一个是爱好,差的太多了.
     
     
    周星驰流与平庸也许是因为他是个二流的艺术家,而是因为他成长的过程中经历了一个坎,红的有点晚,青春最可贵的那段时间让出去了,等到后来追,怎么也追不上了,所以说,时间这个玩意很残忍,他有时一点机会都不给你,就把你整个人给浪费掉了,象丢一块破抹布一样.
     
    即便你后来锈了花,又和真丝的东西缝在一起,不过,你还是你,,,而己  !!!
     
     
    不过周星驰永远是周星驰,做演员时有国产零零柒,到了腕一级有喜剧之王,自编自导自演的功夫,在他的这个行里,他还有没做到的吗>>>>
    所以功夫也好,长江七号也好,那是人家的小白脸,人家爱怎么玩就怎么玩,玩的也不错,你就别叫了,为什么拍的没从前好,给爷再笑一个,再来一个,你真错了,这时候 好多东西己经颠倒过来了,
     
     
    周星驰,他们叫他,,,,星爷!!
    【详细】
    68155098
  • 龍在田
    2013/9/18 22:15:18
    发人深省又容易误解的经典之作
    因友邻的信息,最近看了这部多年前的老剧。查看剧名和简介,已经可以知道主题是“校园”、“教育”,关键词是“女王”、“魔鬼”。初看来这种主题和风格并不算新颖——“虎妈狼爸”的新闻已经屡见不鲜了。用周末的时间一口气看完,发现剧中呈现和激发出来的东西并不是这些标签和第一印象所能涵盖的。


    【在女王的教室里学到的三堂课】

    从来没有一部影视作品,让我在看的过程中,把1星到5星
    因友邻的信息,最近看了这部多年前的老剧。查看剧名和简介,已经可以知道主题是“校园”、“教育”,关键词是“女王”、“魔鬼”。初看来这种主题和风格并不算新颖——“虎妈狼爸”的新闻已经屡见不鲜了。用周末的时间一口气看完,发现剧中呈现和激发出来的东西并不是这些标签和第一印象所能涵盖的。


    【在女王的教室里学到的三堂课】

    从来没有一部影视作品,让我在看的过程中,把1星到5星的评价轮番打一遍:
    * 前几集,阿久津老师无理的压迫,神田同学各种受欺负,周围的人窝囊得要死,看得火大,这是什么烂剧,完全无法接受的理念,我要打1星;
    * 后来,阿久津老师确实果断犀利而且真正关心学生的身心,这是不错的剧,虽然有些地方无法苟同,还是可以打4星;
    * 再然后,我想这剧偏颇和误导的地方太多,我要表达一下愤怒和反对,打2星;
    * 又想,也有许多触动和收获,还是应该中立一点,打3星吧;
    * 最后,觉得真是发人深省,不再犹豫,打5星。

    ※ 在女王的教室里学到的第一课:不要轻易对人对事做出判断,尤其是在有情绪的时候。

    剧中,小学六年级的孩子,在“魔鬼教师”的压迫之下,不得不调动全部的能量,全身心面对挑战,开始思考现实问题和自己的人生。最后一集,神田和美同学在家人面前大声说出了自己内心想要却因为没有自信而回避的愿望,在这一年里,在阿久津老师的“压迫式启发”下,神田同学已经懂得勇敢面对现实挑战和自己的内心了。

    回想自己,初三时才开始自己主动考虑现实人生,大学毕业多年才认识到和能够面对自己内心的不自信。人家在小学毕业时就完成了的!(当然,早完成、晚完成、不完成,各有各的代价。)

    ※ 在女王的教室里学到的第二课:认识并面对现实世界和内心的勇气、能力,需要实际的历练才能获得。

    全剧看到最后,我想称此剧为神剧。正是因为拍得好,才激起观看过程中那么多的情绪和触动。看的过程中不停地在想象:
    如果我是这个班级里的学生,我要怎么办?
    如果我是其中某个学生的家人,我能做些什么?
    如果我站在阿久津老师或其它老师的位置,我会怎么做?

    该剧2005年在日本播出时引发热议,周末晚间的播出时段,正适合孩子和家人一同观赏,可以想象发生的讨论和思考。此后该剧也在香港热播,有教育人士建议家长与子女一起收看,然后再下结论。无论剧中的观念是否正确(?),至少这些讨论思考将会影响许多人。

    ※ 在女王的教室里学到的第三课:一部成功的作品,不在于传递了正确的观点、表现了完美的人物,而在于激发启迪了有价值的讨论和思考。


    【印象深刻的台词和场景】

    第7集:“就算是12岁的孩子,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拒绝一些事情。承认自己做错事,向大家道歉。你们这些人,一有不称心的就怪家长不好,老师不好、朋友不好,全都是别人的错。清醒一点吧!只做那样的事,自己却什么也不思考,就变成停止思考的人类了。遇到痛苦的事,你们会做的,只是闭上眼睛,但是即使闭上眼睛,问题也不会解决,睁开眼睛的时候,自身会变得越来越坏,平时说什么个人的自由、主张权利。人权被侵犯了,就要大人来保护。也就是说,什么时候都只想当孩子。如果后悔的话,那么自己的人生,就要自己负起责任。”
    这段话单独看确实只是浅显的道理,但是考虑到说话对象是小学六年级、12岁左右的孩子,况且剧中并非简单的说教,而是在实际发生的事情中提供的教诲,便有其醒目的意义。试想,许多人是到了多大的时候,才开始懂得为自己的人生负起责任呢?

    第10集:“读书,不是非做不可的事。而是想要去做的事。今后你们可能会碰到很多很多你们不知道的事。也会碰到很多你们觉得美好的、开心的、不可思议的事物。这时候做为一个人,自然想了解更多,学习更多。失去好奇心和求知欲的人,不能称为人,连猴子都不如。连自己生存的这个世界都不想理解。还能做什么呢?不论如何学习,只要人活着,就有很多不懂的东西。这个世界上有很多大人好像什么都懂的样子,那都是骗人的。进了大学也好,进了好公司也好,如果有活到老学到老的想法,那就有无限的可能性。失去好奇心的那一瞬间,人就死了。读书不是为了考试,而是为了成为出色的大人。”
    学习是想要去做的事,是为了满足好奇心和求知欲。这也是常识。然而由一位推行魔鬼式教育的老师讲出这样的话,就突然有一种让人错愕的反差。(中国的魔鬼式教育,才不管什么好奇心和求知欲。)
    “出色的大人”,这个词有着双重指向:一是告诉孩子,读书是为了成为出色的大人;二是警戒自身,如果大人自己都做不到是出色的大人,又如何让孩子们信服?

    第11集:“因为教育会创造奇迹。在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会有我们想像不到的美好奇迹发生。”
    教育会创造奇迹。

    特别篇上集:“太过单纯的想法,会对别人造成困扰,甚至会伤害到别人。”
    这句话值得所有理想主义者思考。

    第11集中展示了阿久津老师的房间。各种心理学(儿童-、发展-、教育-、集团-、犯罪-),体育,营养学,医学和治疗;班级里每个同学的资料册;没收的玩具(标好了每一个的时间和对应学生)。
    和剧中目击的并木老师一样,我也被这个房间惊到了。这确实是一个为学生尽职尽责到极点的老师。

    第10集神田同学问“我觉得老师故意通过欺负我们,把我们激怒,让我们自己考虑问题,然后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对吧?”的时候,那语气那表情,真是萌得让人想摸摸头说“真聪明的孩子”,然后阿久津老师只是说:“不要想这种无聊的事情了,快回去扫地。”一愣之余,不得不感叹编剧技高一筹。
    第11集全班同学唱歌为阿久津老师送行,全剧冷冰冰的老师此刻竟也热泪盈眶心情难抑。前面看到神田同学的爸妈唱当年感谢老师的歌已经猜到估计神田同学要把这歌学来献给阿久津老师,不料等看到这一幕时仍然感动得一塌糊涂。但是,老师依然没有绽开笑颜大叫一声“SURPRISE! 我之前的冷酷都是装的,这才是真正的我!”,只是等情绪平息,孩子们歌已唱完,仍然故我地说:“你们要感伤到什么时候呢?这里已经不是你们应该待的地方了不是吗?赶快去上中学!”


    【需要商榷的地方】

    虽然开始几集的剧情让人着急让人气愤,然而看下去,慢慢发现:反抗老师的孩子得到了磨炼,顺从老师的孩子也慢慢不满于自己的平庸和乏味,充当间谍、背叛朋友、诬陷他人的孩子更是接连得到了深刻的教训,所有孩子与家长、孩子们之间的嫌隙误会在剧作完结之前统统冰释。于是,观众可以感叹——原来这一切都是女王老师的安排啊!

    但是,剧情(纵然是合理的剧情),甚至是现实中已经发生的事例,只是一种可能,并不等于必然。人不可能安排和掌控一切,即使像剧中阿久津老师那样牺牲个人生活、为学生的事情废寝忘食,也不可能完全地控制。因此,像剧中这种高压的魔鬼教育理念,不可能像剧情那样完美,很难免有失控发生,比如某些学生经受不住压力而做出极端的事情。事实上,佐藤惠里花的纵火未遂、用刀划伤阿久津老师,这已经是在失控的边缘。

    特别篇下集的最后,阿久津老师准备担任电视剧中6年(3)班的班主任,她挑选了神田和美作为主要的受欺负、受考验、可能成为朋友的对象,这可以算是为剧中神田同学的格外受欺负提供解释。然而且不说这个挑选过程的荒诞(看着学生们的照片自言自语便选出了结果),这种挑选本身便是需要诟病的:如果说以教育的目的向学生人为施加压力、制造困境,尚且有一定合理性,但挑选学生个体为“实验对象”、并且无法预知实验可能造成的后果,这种做法很危险。

    一个人面对困境时,需要有心理支持系统提供帮助,比如来自家人、朋友的理解和支持,或者信仰(在少数的案例中)。剧中的神田和美同学在面对阿久津老师故意制造的困境时,向姐姐倾诉、和天童老师一起唱K,都是获得心理支持的方式。虽然剧中把姐姐、天童老师等人相对于阿久津老师的“弱”表现得夸张而戏剧性,却不应忽视这种心理支持是孩子成长中所必需的。仅仅用高压来磨炼而忽视心理支持是不行的。

    另外,在一个法制和校园保护制度完善的国家,在学生权利得到尊重和关怀的情况下,类似该剧这种反人本主义、推崇精英意识的表达尚且是一份无害的疫苗。而相比之下,中国至今仍然有着“虎妈狼爸”、“棍棒教育(甚至一边棍棒一边溺爱)”的习惯,校园侵害事件层出不穷,如果该剧在国内公映,会得到怎样的误解殊难预料。

    如果借用剧中的观点来表达,可以说:教育中的手段暂且不论(有专门的学科研究和技能训练,并非一部电视剧的责任),但出发点一定是为了学生身心健康地成长(“大家都是和自己一样活生生的人,谁都没有权力给予他人苦难、痛楚、悲伤”)。如此,便可区分爱与溺爱、磨炼与伤害。

    “教育会创造奇迹”,意味着,这世上没有一个人,会完全地按照另一个人的意愿来成长,无论另一个人的意愿是想让他/她成长得更好(教育者)还是不好(坏人!)、方法是循循善诱(好好老师)还是磨炼考验(魔鬼老师)。所以,要尊重人的成长中的未知领域,那里会有我们想像不到的美好奇迹发生。


    【其他】

    第1集,类似“全世界只有6%的人,能够过幸福快乐的生活”的精英主义式的台词,虽然神田同学最后反驳说:“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幸福。大家都是不同的人,在这里的24个人就有24种不同的幸福,不是吗?有人只要能踢足球就感到幸福,有人只要和喜欢的人在一起就感到幸福,所谓的幸福,不是他人决定的,而是自己决定的。我认为,这里的24个人,每个都能得到幸福。”然而阿久津老师的台词还是与剧作本身发生着巧妙的呼应——暂且不管前嫌尽释皆大欢喜的后半部分,截取第6集神田同学从玻璃窗摔出去之前的部分,观众会觉得神田和美同学可爱又坚强、进藤光同学聪明又凌厉,相比之下马场久子同学恩将仇报处处刁难、佐藤惠里花同学诬陷好友合伙霸凌,真是可爱的更可爱、可恶的更可恶的“主角效应”。不管人的权利如何平等,这世界总归免不了竞争和差别,也许并非所有小朋友都会想做主角,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愿望,然而全剧只有6%的人能够演主角,这是改变不了的事实。

    第9集,家长参加的公开课上,真锅由介同学的外公说:“该不会这些都多亏了老师教的好吧?”这一句很有让所有人茅塞顿开的感觉。果然最有洞见的话一定是由最特立独行的人说出来的。

    神田和美同学好像从来没有走着去过学校。
    【详细】
    62864370
  • 慕天
    2019/1/25 3:45:02
    求仁得仁

    很老的版本的美人鱼!

    真的有些人,爱情就是生命的全部。

    原来弗洛伊德说的铭刻真的会有。

    男一的爱情是他生命的全部,他童年的铭刻,能把童年的爱的启蒙融入生命,真是个幸福的故事。

    在他的生命中,名和利都不重要,他想拥有的是爱情和家庭。我却莫名的感觉到悲凉,在到处是两条腿的女人的人间,他最后找了条鱼。他的爱情,他生命中最美好的爱情求助于,给了一条鱼。

    很老的版本的美人鱼!

    真的有些人,爱情就是生命的全部。

    原来弗洛伊德说的铭刻真的会有。

    男一的爱情是他生命的全部,他童年的铭刻,能把童年的爱的启蒙融入生命,真是个幸福的故事。

    在他的生命中,名和利都不重要,他想拥有的是爱情和家庭。我却莫名的感觉到悲凉,在到处是两条腿的女人的人间,他最后找了条鱼。他的爱情,他生命中最美好的爱情求助于,给了一条鱼。我并不是物种歧视者!

    很羡慕男一的对待爱情的态度,完全沉浸式的享受,完全投入,用心去爱,爱的刻骨铭心。

    女一的神奇和梦幻,这是导演的一个梦吧。一个见面就想睡你的女人。她来到人间就是为了和你在一起。有超级强的学习能力,汲取新知识。

    但却特别忐忑不敢让男一看到她的鱼尾巴,那种害羞的懵懂。

    然后就是老套的故事情节,冲突点,爆发,感情升华,拯救。丢后半段没什么特别大的兴趣,常规的故事手法,也没啥特别的技巧。

    看到一个求仁得仁的爱情片感觉特别好!

    【详细】
    9916468
  • tacita
    2017/5/28 21:57:37
    失败的副线很遗憾

    非常好的题材,但是高群书明显难以驾驭这个题材。整个朱孝天那个记者的线是非常失败的。他想用生活化的故事来烘托这个大题材,然而出来的效果并不好。也许是人选的不对,完全无法代入他们的角色,也体会不到他们的痛苦挣扎。曾志伟演日本人,太出戏了。然而相对来说,法庭审判部分还是相当精彩的。刘松仁流利的英语,从容的气魄,太适合这个角色了。两个外国人大段的对白也很出彩。然而就是可惜了,总差一口气的感觉。导演不

    非常好的题材,但是高群书明显难以驾驭这个题材。整个朱孝天那个记者的线是非常失败的。他想用生活化的故事来烘托这个大题材,然而出来的效果并不好。也许是人选的不对,完全无法代入他们的角色,也体会不到他们的痛苦挣扎。曾志伟演日本人,太出戏了。然而相对来说,法庭审判部分还是相当精彩的。刘松仁流利的英语,从容的气魄,太适合这个角色了。两个外国人大段的对白也很出彩。然而就是可惜了,总差一口气的感觉。导演不如考虑拍一个更加纪实的更像纪录片的东西,也许会更精彩。

    【详细】
    8568231
  • ??
    2020/7/2 3:12:07
    评分里的水军太多了吧!

    截图里的用户们,至少有十多个(仅是我看到的)的主页里打分的剧连顺序都是一样的,依次为:锦绣南歌、爱我就别想太多、燃烧...

    截图里的用户们,至少有十多个(仅是我看到的)的主页里打分的剧连顺序都是一样的,依次为:锦绣南歌、爱我就别想太多、燃烧...

    12700248
  • 2011/4/5 11:46:18
    <得閒炒饭>:新女人的性、爱,和自由
    昨天在natnatvip上看了<得閒炒饭> ﹣要不是朋友介绍,还不知道这个网站,中港台日韩的娱乐节目都有,香港的电影电视剧都算全,虽然还是找不到我想看的<囡囡>,但是已经很不错。

    这年头真是,连下载都嫌烦,网上娱乐太多,要是找不到线上观看便宁可不看,反正不一会就抛诸脑后了。


    深夜时分看完了<得閒炒饭>。片名实在起得怪,把粤语「得閒」和台语「炒饭」混在一起,明明是
    昨天在natnatvip上看了<得閒炒饭> ﹣要不是朋友介绍,还不知道这个网站,中港台日韩的娱乐节目都有,香港的电影电视剧都算全,虽然还是找不到我想看的<囡囡>,但是已经很不错。

    这年头真是,连下载都嫌烦,网上娱乐太多,要是找不到线上观看便宁可不看,反正不一会就抛诸脑后了。


    深夜时分看完了<得閒炒饭>。片名实在起得怪,把粤语「得閒」和台语「炒饭」混在一起,明明是道道地地的香港电影,导演、演员、取景无一不是香港人熟悉的,却取了个令香港人一头雾水的名字 ﹣虽说香港人也喜欢看台湾节目,但大概十个人有九个半都不知道「炒饭」在台语中的含义。如果片名起得好一点,对行销而言应该更好。

    首先想说的是,很多人标签此片为同性恋电影,正确地说,这是关于双性恋的电影。吴君如的角色 Macy 很早就表明姿态,大声捍卫自己「时直时挛」的取向,虽然怎麽看她都不太可能会和男人「玩认真」;周慧敏演的 Anita 却不同,虽然少女时代与 Macy 的感情令她刻骨铭心,但她说后来她也被男人伤得很透,证明她并不是仅仅把男人视为玩物的同性恋者。


    影片本身,中规中矩。我想定位应该是爱情小品吧,颇具娱乐性,演员表现出彩,个别桥段很别致,例如吴君如和周慧敏重遇当晚,两人在中环苏豪区上上下下,来来回回走了几次,除了藉此细緻呈现香港优皮一族日常活动的场景,兼隐喻两人总是在徘徊、摇摆、「唔上唔落」的关係外,也表现了同性恋的特点:在香港,送情人回家是男性的义务,女性的特权,可是在同性的关係之中,纵使保有男性化/女性化的角色,两者的关係还是比较对等,你送我回家,还是我送你回家,都没甚麽关係。Anita提议送Macy回家时,我难免觉得有点怪怪的,我想这是强迫观众(包括男性和女性)审视批判深植于己身的「男性霸权意识」的一种策略。

    影片初段Macy参与女同聚会时关于双性恋的发言虽然精彩(吴君如的演绎可记一功),但是放在电影中,说教意味太浓了。整体的感觉就像许鞍华很想透过电影去 make a statement,劝诫观众应该以怎样的态度对待「异己」,有些地方太着痕迹,反而损害了影片本身的魅力。许鞍华的电影,屈指一算原来也看过几部,她的<男人四十>、<天水围的夜与雾>等,无疑拍得含蓄洗练得多,把故事娓娓道来,人物塑造得真实饱满,令观众易于代入,师生恋、中港婚姻等议题都退到后面,以人物、情节为先,但最终还是能刺激观众思考深层问题,却不是给出答案落力让观众接受。当然,<得閒炒饭>的定位和前述两部全然不同,是很难当文艺片看的,比较深度自然不公平,但是影片确实有点落入教条主义的俗套了。还有就是Eleanor(万绮雯)追忆曾经为 Macy 自残的画面有点煽情和多馀,其实这段过去靠演员和对白表现已经足够了。


    不过,许鞍华对于同性和双性恋的取态却很有意思。一方面「异性恋霸权主义者」自然是影片调侃的对象。影片中 Anita 的女同事们对于她的所谓姊弟恋和未婚先孕(其实充其量是姊弟一夜情而已)百般嘲笑,当然更不可能接受她的女同志身分,在厕所说三道四的嘴脸显然是典型港女。男角们(Mike 和 Robert)都以近乎丑角的姿态出现,一个是乳臭未乾、连性经验都几乎没有的小子,另一个也可以说是大龄孩子,和惠惠(谷祖琳)的沉稳成鲜明对比。影片的一条副线可以说是两男的「启蒙」过程,因为恋上的两个女子各自选择了同性恋人而开始接触女同性恋,于是两人体认到男女皆是父权制度下的牺牲品,最终成为新品种家庭的一员,也算是指向当今社会人伦关係的一种崭新可能性。

    另一方面女同性恋者却同样被讽刺。在前面提及的女同聚会中,正如 Macy 所说,一众女同攻击双性恋,本质上和异性恋霸权主义者无甚区别,同样不尊重别人的选择,Macy 说话时许导不忘特写一下两位女同轻蔑的样子,再想想 Macy 刚加入聚会时那位 Tomboy 俨然知识分子般的发言(「我们每次来玩都很有agenda,例如会谈谈父权社会之下的性别阶级...」),更觉得讽刺。

    而影片中四位比较正面的角色 ﹣Macy,Anita,Eleanor,惠惠 ﹣也很有趣。首先,致力批判父权文化的 Eleanor 和她的伴侣惠惠虽然是女同,却有颇为传统的家庭观念,总是催促 Macy 找寻另一半,尽快「成家立室」,还介绍女友给她认识。片中几次提到两人和 Macy 的关係就像家人,Macy 还说怕她们见到 Anita 会像父母般 「口水嗲嗲啼」﹣两人岂止是家人,简直是家长了。Anita 也是一个比较传统的女同,渴望和 Macy 组织家庭,根本没考虑过独力抚养孩子的可能。影片后段 Anita 深深陷入该生孩子还是堕胎的苦恼中,却被 Mike 一语道破:其实生不生孩子,应该是她自己的选择,根本不应该取决于 Macy。可是后来镜头一转,两个孩子都出生了,Anita 到底对自己的自主权有没有真正的觉悟呢?还是一如以往地,必须依附在另一半身上,幸福、快乐,都只能倚靠别人?影片没有答桉。原本我觉得 Anita 的角色如此设定,实在太守旧,可是如果经人家一说便大彻大悟,从此独立起来,恐怕才是真正的教条主义吧。

    <得閒炒饭>高举的不是同性恋,可能也不是双性恋,而是选择权和自由。廿一世纪了,就别再把自己和别人框得死死的,世界很大,性别不止得两种,学着尊重别人,放过自己,才是正途。不过,自由诚然可贵,却不应以自由之名,作践人与人之间的爱,因为包含了关怀、包容和忍让的爱,才是人类社会最高贵的价值。所以片中最自由的双性恋者 Macy,也被 Eleanor 当头棒喝:她一直逃避对 Anita 给予承诺,负起责任,这却是 Anita 最需要的。爱一个人,同时被这个人爱着,就意味着你没有权利伤害她,哪怕是自由也不能成其为藉口,因为你选择了让这个人对你敞开心扉,让她把自己最脆弱的一面,毫无保留地向你暴露,为此你必须对她负责。

    当然,真要说的话,所谓承诺其实也只是很脆弱的东西,你说永远的爱,有谁能承诺得起呢?我一直坚信,如果有一天,爱真的逝去了,尽早分开也是负责任的表现。所以最后两人都生下了孩子,一起组织了家庭。说到底,Anita 的想法是对的,亲生骨肉是永远的亲人,你把他带来世上,就得对他负责,所以只有让 Macy 生下孩子,才能令这隻没有脚的小鸟停留下来。孩子不但令两人的关係更完满,宏观地看,对于今天这个多元性别和性向的社会而言,也是极其重要的稳定因素。


    许鞍华以大众化的方式,表达了相当有趣的观点,相信这也是她的策略,影片的娱乐性恰恰是她的软销技俩。虽然个人认为许导这次的手法太露,但她表达的东西却很有意思,对生活于高度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我们来说,可以视为思考性别问题的指南,用以提示我们必须避免的思维陷阱(如同性恋霸权)和 “what not to do”。女笑匠吴君如和玉女周慧敏的组合,应该吸引了不少「异性恋和同性恋霸权主义者」看吧!
    【详细】
    48932909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