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600556
  • 热河找潘西
    2022/9/25 12:11:36
    大圣归来真人版?

    大圣归来真人版?大圣归来真人版?大圣归来真人版?大圣归来真人版?大圣归来真人版?大圣归来真人版?大圣归来真人版?大圣归来真人版?大圣归来真人版?大圣归来真人版?大圣归来真人版?大圣归来真人版?大圣归来真人版?大圣归来真人版?大圣归来真人版?大圣归来真人版?大圣归来真人版?大圣归来真人版?大圣归来真人版?大圣归来真人版?大圣归来真人版?大圣归来真人版?大圣归来真人版?大圣归来真人版?大圣归来真

    大圣归来真人版?大圣归来真人版?大圣归来真人版?大圣归来真人版?大圣归来真人版?大圣归来真人版?大圣归来真人版?大圣归来真人版?大圣归来真人版?大圣归来真人版?大圣归来真人版?大圣归来真人版?大圣归来真人版?大圣归来真人版?大圣归来真人版?大圣归来真人版?大圣归来真人版?大圣归来真人版?大圣归来真人版?大圣归来真人版?大圣归来真人版?大圣归来真人版?大圣归来真人版?大圣归来真人版?大圣归来真人版?大圣归来真人版?大圣归来真人版?大圣归来真人版?大圣归来真人版?大圣归来真人版?大圣归来真人版?大圣归来真人版?

    【详细】
    14668263
  • 新西兰孙小社
    2012/8/2 19:06:32
    1999年,我搁南站边上的自来水厂卖呆儿
    ?钢的琴?,电影说的是一群东北的工人为了一个女孩的弹琴梦,在废旧的工厂里亲手打造了一架纯钢制作的琴。过两天在奥克兰举行的中国电影节将放映这部电影,我推荐给所有的朋友。如果有可能,我真想包场一次,让大家都来欣赏。

    我生在沈阳,作为曾经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心脏,外地的朋友甚至沈阳的晚辈,很难对工人这一群体产生如我们这样的共鸣。以前共和国还年轻,很久以前了,那时东北的工厂是国家经济发展的产业重
    ?钢的琴?,电影说的是一群东北的工人为了一个女孩的弹琴梦,在废旧的工厂里亲手打造了一架纯钢制作的琴。过两天在奥克兰举行的中国电影节将放映这部电影,我推荐给所有的朋友。如果有可能,我真想包场一次,让大家都来欣赏。

    我生在沈阳,作为曾经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心脏,外地的朋友甚至沈阳的晚辈,很难对工人这一群体产生如我们这样的共鸣。以前共和国还年轻,很久以前了,那时东北的工厂是国家经济发展的产业重心,是燃烧着煤炭的钢铁打造的一颗心脏。工业成绩先按住不表,毕竟要挤掉赶英超美那段日子的水分,就另一经济支柱农业来说,整个东北生产的商品粮,能养活起全国三分之一的人口。

    后来经济转型,计划经济没了,东北的工业开始没落。工厂倒闭了,东北话叫“黄了”,开始大面积裁员,这种按照市场经济走的平常事儿,让咱中国人安了一个婉转的名头:“下岗”。90年代末期,包括沈阳在内,整个东北地区开始涌现下岗大军的浪潮。

    有人管春运大迁徙叫人类奇迹,管以前闯关东叫人类奇迹,还有长征,板上钉钉的人类奇迹。我们的确是一个擅长创造人类奇迹的民族,但我们似乎三缄其口,忘记了这批下岗大军其实也是个奇迹。

    喜欢研究各国文化的韩国教授李元馥,曾经用生动的漫画勾勒出日本企业大规模精简的那段时期里,失去工作和尊严的老派顽固日本工人,是怎样成为企业转型的“绊脚石”的。漫画里,日本企业搭乘现代化管理的小车试图一溜小跑往前冲刺,但一群老日本工人,就像路障一样挡在路中央,眼一闭心一横,说要想裁掉我们,就直接从我们身上碾过去吧。

    那时候日本企业里少不得的是鸡飞狗跳,拦上吊拦剖腹,改革派只恨政府对这些老古董过分人道主义了。

    但你什么时候看到报纸上大肆渲染我们的下岗大军如何一哭二闹三上吊的么?几乎没有,除了一小撮别有用心的坏分子,大部分下岗工人在纸面上看来,都是走在再就业的康庄大道上的。

    这一伙以百万计的人群,就这样悄然无息地被快速发展的社会所吞没。

    我算来自半个工人家庭。我奶奶和三姑都是工人,我父亲以前也是土木工程师。我记得我三姑父,东北话叫老姑父,以前在工厂工作时的模样。他皮肤黝黑,肌肉不突兀但很结实,这就是常年在工厂锤炼出的身板。我们以前喜欢玩他臂膊上隆起的肌肉,他一绷紧上臂,那里的肌肉就饱满地拱起,我们几个孩子就用手在上面“掐小耗子”。那时的工人学历并不高,那时可没有什么蓝翔技校,不少工人都是从学徒做起,由师傅手把手带出来的。他们没有金光灿灿的毕业证书,但他们所具有的高素质却是学历所不能尽数的,他们态度积极他们精神饱满他们热情高涨。

    曾经穿蓝色粗布、戴手套、缠着白毛巾、骑自行车上下班的工人阶级,是多么令人尊敬和羡慕的群体。沈阳的工业重区,铁西区,遍布以工业工人命名的街道:保工街、肇工街、兴工启工卫工...后来工厂倒闭,机床报废,烟囱炸毁,工人们突然失去了信仰和生活的来源。他们或领着微薄的下岗补贴,或蹬着三轮车做小生意,或挂着如卖身草标一般的“广告牌”,在劳务市场里等着接诸如木工、批灰、刮大白等零活。如上面所说,他们被社会吞没了,他们垮了。

    他们垮得无声无息。后来总有消息,说哪个哪个下岗工人作奸犯科了,哪个工厂的工人又聚众闹事了。他们燃烧了自己的青春去运转国家的发动机,而后被人们记住的则是烟囱排出的废气,仿佛没了他们,沈阳的天才是蓝的,水才是青的。现在沈阳的老工厂几乎绝迹,取而代之的是林立的公寓和写字楼。那群人数庞大的工人们呢?他们在这个论资本讲学历的年代默然。

    市场经济是好的,飞速发展,按劳分配,凭脑力吃饭。也许是吧。

    我小学时曾参加过一个语数补习班,那是1999年。班级开设在南站附近,靠近铁西区边缘的一家濒临倒闭的自来水厂。厂里周末连条看门的狗都没有,就有一位看大门的老头,无精打采得仿佛是被这半死不活的工厂传染了一般。他偶尔在院子里晃悠一会儿,拿拖把象征性地在男厕所那满是污水的地上写意地划拉几个来回。

    课间,我们就在大院里游戏。我们在煤堆上嬉闹,踩过发出咯吱咯吱噪音的灰白色的煤渣子。用被遗弃的镐头和铁锹玩耍,拿报废的轴承和钢珠打弹子,少不了蹭上满手又难闻又难洗的油污。

    南站的铁路线上偶尔会驶过运输火车,上面排满了也许是最后一批生产的坦克。我们冲着那些绿色钢铁和炮筒欢呼,殊不知那远去的火车,是一个时代的落幕。
    【详细】
    55301848
  • 大面目
    2022/11/26 23:57:51
    让.吕克.戈达尔直面阿拉伯世界的电影形象

    by Richard Brody

    机翻的 稍微校对了一下 水平有限 凑活读吧...当然,解读仅仅是解读而已,对影片的观看本身更重要

    戈达尔新电影的标题《影像之书》是对一个基本危机的宣言,这种危机贯穿这位导演的生涯。他的整体作品处于文学和电影的张力

    by Richard Brody

    机翻的 稍微校对了一下 水平有限 凑活读吧...当然,解读仅仅是解读而已,对影片的观看本身更重要

    戈达尔新电影的标题《影像之书》是对一个基本危机的宣言,这种危机贯穿这位导演的生涯。他的整体作品处于文学和电影的张力之间。当他年轻时,他立志成为一名小说家,而如今他八十八岁了,在他提供的另一部电影中,书籍不仅仅是行动的一部分,毋宁说,书籍是电影的决定性理念。然而无论如何,《影像之书》都是一个充满巨大视觉创造力的作品;它几乎完全由影像组成,这些影像是如此的精致和私人化以至于似乎是手工制作的,就像电影画作。但是这些图像在屏幕上出现的如此之短暂,并且被如此大胆和令人惊讶的编辑在一起,以至于表明了这部电影是要被像书籍一样私人的、缓慢的、一点一点的使用、浏览和沉思。《影像之书》仔细的研究了故事是如何在电影中被讲述的、哪些故事在电影中得到了讲述、以及这些分离的问题的不可分离性,包括在戈达尔自己的作品中。这是一位电影人的作品,他回顾了自己的电影以及他那个时代的电影,并且展望了电影和世界中将要出现的巨大变化。

    《影像之书》是一部散文电影——就是说,不是一部演义式的戏剧(not a drama of acted-out events but a collage),而是一部拼贴作品,主要的剪贴(clips)来自于其它电影(包括许多戈达尔自己的电影)和媒介,以及绘画、静止的照片、插图(intertitles)、图形等图像(graphics),还有为这部电影拍摄的一些纪录片片段(documentary footage)。戈达尔的联想蒙太奇(associative montage)包括大量画外音(大部分是他自己的声音)、音乐和其他电影的声音片段。它是以《电影史》(Histoire(s) du Cinéma)(1988-99)的方式创作的,也是其后记或续集的一种(a sort of epilogue or sequel),后者是他长期酝酿的、核心定义的四小时以上的视频散文系列。但在《影像书》(该电影借用了电影史系列的一些镜头)中,戈达尔对电影史以及他自己与电影的关系的分析集中在一个主题上:对他所谓的 "阿拉伯世界 "的描述不足,特别是缺乏来自中东的标志性电影影像——他将此视为电影本身以及整个世界的失败。

    对于戈达尔来说,制作电影依赖于对电影的观看以及对电影本身的了解。他的电影既是私人的、也是历史的,是一种疯狂的自我电影式的精神分析,他把他的参考和联想领域带到前台去揭示他们可能是的东西——既是电影也是自我。在《影像之书》中,戈达尔展示了许多在中东制作的阿拉伯语电影的片段,并且按照他自己的“电影史”来描画这个地区电影的历史——不是文本性的、字面的、按时间顺序的历史,而是一个私人的、批判性的项目。从他选择的个别片段开始,他通过与效果、文本和其他图像的关联来改变它们,使它们不仅仅是历史性的,还是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借助它们在他私人的电影神话和图像学中的位置。

    在戈达尔制作电影的流程中有一种自豪的元素,或者说,是一种没有虚伪的谦虚的坦诚。《影像之书》中也有一些他自己的电影的片段(包括相对陌生的那些电影,比如“为了永远的莫扎特For Ever Mozart” “李尔王King Lear” and “弗拉基米尔和罗莎Vladimir and Rosa”)并且表明了这些电影是如何对那些启发他的经典电影进行了翻拍(remakes)和“押韵”。他也提到了他那些法国新浪潮的同行者,表明他们也共享了这种自我意识的历史主义的艺术手法(artistic approach of self-conscious historicism)。《影像之书》中包含的革命性的设计在于一种理想主义的阿拉伯新浪潮的愿景——它的历史将如何以一种艺术的形式改变自身,它将如何像现代电影那样进行自我更新(由戈达尔和他的同行者所率领的现代电影,基于它自己的再加工和再利用 reprocessings and repurposings被更新)。就像法国新浪潮是1968年5月事件的预兆,甚至是煽动者,在《影像之书》中,阿拉伯世界的电影复兴计划与激进的现实政治变革也是不可分割的。

    《影像之书》像戈达尔其它的散文电影essay-films(以及就这一点而言,也与他的那些故事性的电影)一样,具有丰富而令人眼花缭乱的暗示性。从1960年上映的《精疲力尽》开始,他作为电影导演的职业生涯就在为他的新型电影寻找新的观众。起初,他向公众抛出采访,实际上是作为解读和连接电影的参考资料的密码。随着时间的推移,电影本身成为他们自己的解码器-——他的方法变得可识别,近年来,他的参考范围具体化,将某些图像、某些音乐、某些对话,甚至颜色和效果提升为个人的图标目录iconographic catalogue。就像《精疲力尽》的效果让所有其他新电影显得过时,戈达尔在《影像之书》中对影像档案片段的处理——色彩的诡异变化、对比度的戏剧性增强、分解性的重构;夸张的低保真和模拟制作的录像带效果,以及极端的、有节奏的、逐帧的慢动作——使其他人对档案片段的使用显得温顺、无个性、没有感情,甚至是寄生性。他的改造将录像从其来源中解放出来,使其从根本上成为他自己的,不是简单的引用或影射,而是他的创作和他的艺术身份的一个组成部分。

    《影像之书》中的联想暗示(allude)了宏大的哲学性纬度的观点。戈达尔思考战争的图像和法律的电影形象——以及以法律的名义进行的苛求(exaction)和蹂躏。他将电影的历史集中在二战和冷战,并涉及到了原子弹爆炸和大屠杀(图像的挑衅性联想有时是滑稽的,比如当飞虎队的战斗机的图像与《大白鲨》中鲨鱼的镜头配对的时候)。通过自身形象和意识形态,以及它们所体现并拓展的俄罗斯文学史的力量,他将苏联电影视为好莱坞的制衡力量。

    自从戈达尔在1969-70年访问被占领的西岸,拍摄一部关于巴勒斯坦独立斗争的电影以来,阿拉伯世界就成了他艺术关注的一个明确部分。那部电影的一个简短的片段,最终被命名为“这儿和其它地方”,出现在《影像之书》中;然而现在,戈达尔关于这场斗争的观点更远。在一个画外音中,他谈到了“形象的暴力”,他把巴勒斯坦的斗争归结为阿拉伯世界的影像斗争。他试图发现是什么使图像具有标志性,这使他穿越了电影,特别是整个文化的哲学史。《影像之书》表明了火车的影像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犹太人被驱逐的观念之间的联系——他专门讨论阿拉伯电影的章节涉及到他自己和其他人为阿拉伯世界的现代历史创造类似的象征性图像的努力。(他还以一种令人不悦的方式表明,在创建以色列的过程中,犹太人的苦难被武器化了,在一系列快速的影像中,一个女人戴着强制性的战时大卫之星,与一个双手高举步枪的图像叠加,就像她自己在挥舞步枪一样)。

    影片有将近一半的篇幅用于五个编号的第五部分,"la region centrale"("中部地区",借用了1971年迈克尔-斯诺的一部电影的名字),这里暗指中东地区。电影的这一部分是在阿拉伯世界拍摄和制作的电影图像(戈达尔与评论家和历史学家Nicole Brenez合作),以及戈达尔和他的伙伴Fabrice Aragno和Jean-Paul Battaggia在突尼斯为电影拍摄的纪录片(戈达尔说,他们自己完成了大部分的拍摄)。它还包括1984年小说《沙漠中的野心》(Une ambition dans le desert)的延伸段落,作者是出生在埃及居住在巴黎的作家Albert Cossery,这个小说讲述了一个虚构的酋长国的总理,他拼命地、暴力地进行着操纵,为了提高他的国家在国际外交领域的地位,而他的顾问则近距离的观察这危险的“游戏”。还有一个叙述者在背诵大段的内容,戈达尔时不时地加入进来,用他自己的声音添加一些段落。影片的这一段,持续了大约15分钟,标志着电影的叙事线索的概念性飞跃:在原声带上直白地背诵小说,同时在影像上暗示该故事的背景、地理和主题等方面。该部分还强调了戈达尔关于文字和影像之间的矛盾的概念。戈达尔在文本的神圣化的画外音中谈到了 "法律的表格、十诫、托拉的卷轴、圣经、可兰经等 "( “the tables of the law, the Ten Commandments, the scrolls of the Torah, the Bible, the Koran, et cetera.”)。然后他隐晦地补充说,应该有别的东西来代替——影像,一个原始的影像而非一个原始的文字——如果有的话,它将改变历史的进程。

    《影像之书》的标题本身就体现了他职业生涯的矛盾性。小说的复杂性一直是戈达尔的理想;原声带上叠加的声音,行动的密度,水银泻地般的表现力,色调和情绪的多样性和不连贯性,都使戈达尔的电影在复杂性和密度上比他的同行的任何电影更接近小说。对他人和自己而言,他的联想理论是一种将记忆带入现在时态的方式,从而使电影具有普鲁斯特式的力量。在戈达尔的电影中,包括《影像之书》,仿佛最简单的影射、引用和暗示都有可能打开痛苦、悲伤和悔恨的深渊;他的联想方法也是一种面具和面纱,既唤起他自己的经验,又隐藏它,甚至对它自己而言。

    戈达尔在《影像之书》中对历史和政治的思考与他的自我思考和自我戏剧化是分不开的。当他指出电影和社会的激进变革时,他仿佛是作为一个冒着风险留在河的这一边的电影人“摩西”这样做的。他暴露了自己的脆弱,他的画外音被他令人痛心的咳嗽打碎了,他的画外音是马克斯-奥菲斯1952年的电影《Le Plaisir》中的一个片段,其中一个老人戴着面具掩盖了他的年龄,在舞池中像一个运动的年轻人一样嬉戏,最后累得倒下了。

    当戈达尔还是一个年轻的电影制片人和评论家时,他去看了罗伯特-布列松的《扒手》(1959年上映);他说,他把它分成10分钟一段一段地看,在不同的日子里重访影院,每次看不同的10分钟。实际上他把影院当成了当时还不存在的“家庭录像”的先驱。这或多或少是戈达尔的电影需要被观看的方式,尤其是对《影像之书》。非常值得在影院里,在大屏幕上,连续观看《影像之书》,因为暗室提供了孤立的集中,因为大屏幕是戈达尔所分析的历史性的电影影像的组成部分。不过,在影院观看《影像之书》是一种概览,是一种风景;而在家里,它已经为通过视频或流媒体观看,为每个观众自己的重复观看、定格、暂停和中断准备好了特写镜头。

    【详细】
    148264661
  • 大志的小耳朵
    2017/7/16 17:35:50
    是意外还是安排?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看完电影之后第一个疑问是桂纶镁既然和陈坤在一起了,那他们以后的生活是不是就像她曾经经历过的那样?她会很早死去吗?后来仔细想了一下,她已经回到了她本来的生活中,在中转站的时候他们说她可以活很久很久的,所以她应该不会在孩子还很小的的时候突发心脏病死去。 看完之后...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看完电影之后第一个疑问是桂纶镁既然和陈坤在一起了,那他们以后的生活是不是就像她曾经经历过的那样?她会很早死去吗?后来仔细想了一下,她已经回到了她本来的生活中,在中转站的时候他们说她可以活很久很久的,所以她应该不会在孩子还很小的的时候突发心脏病死去。 看完之后...  (展开)
    【详细】
    8671253
  • 小A
    2018/1/11 20:22:52
    《神秘巨星》:只有平权才会胜利
    从电视节目到票房奇迹 2012年,印度影坛头号巨星阿米尔?汗尝试涉足电视领域,制作了一档节目《真相访谈》 ,这档节目邀请性侵儿童、家庭暴力、种姓制度等不平等事件的亲历者走上小银幕,讲述他们的经历,让全印度的电视观众直面印度社会最阴暗的角落,成为当年印度影响力最...  (展开)
    从电视节目到票房奇迹 2012年,印度影坛头号巨星阿米尔?汗尝试涉足电视领域,制作了一档节目《真相访谈》 ,这档节目邀请性侵儿童、家庭暴力、种姓制度等不平等事件的亲历者走上小银幕,讲述他们的经历,让全印度的电视观众直面印度社会最阴暗的角落,成为当年印度影响力最...  (展开)
    【详细】
    9062216
  • 蓝天
    2020/9/25 10:29:46
    拍摄

    在影像语言上,影片多采用固定机位拍摄,画面构图极为规则、对称,那些横平竖直的线条都给人机械冰冷之感,而由空间环境、服装、置景构成的灰、黑色彩基调,更让人深切体会到秩序的冰冷和理性,使电影中每一个镜头都成为“有意味的形式”,强调外在秩序对人性的压迫和禁锢,从而更好的暗示了影片主题,达到了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

    在影像语言上,影片多采用固定机位拍摄,画面构图极为规则、对称,那些横平竖直的线条都给人机械冰冷之感,而由空间环境、服装、置景构成的灰、黑色彩基调,更让人深切体会到秩序的冰冷和理性,使电影中每一个镜头都成为“有意味的形式”,强调外在秩序对人性的压迫和禁锢,从而更好的暗示了影片主题,达到了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

    【详细】
    12877165
  • 青鱼
    2018/4/8 11:38:22
    正序剧情梳理
    首先,棠夫人是冯秘书长的情妇,冯秘书长和王院长正在竞选主席,两个人的呼声都很高,棠夫人是冯秘书长的情妇的事,应该是没人知道的,我们观众也是一直到片尾才知道的。所以她假借支持王院长,其实暗地里支持的是冯秘书长。 棠夫人一开始招待林议员,是想让林议员用农会的三十...  (展开)
    首先,棠夫人是冯秘书长的情妇,冯秘书长和王院长正在竞选主席,两个人的呼声都很高,棠夫人是冯秘书长的情妇的事,应该是没人知道的,我们观众也是一直到片尾才知道的。所以她假借支持王院长,其实暗地里支持的是冯秘书长。 棠夫人一开始招待林议员,是想让林议员用农会的三十...  (展开)
    【详细】
    9281215
  • Alison
    2022/7/8 1:42:02
    前半程感觉很精彩,后面越看越觉得,还是有很多不合理之处
    本来觉得电影这个设定是非常出彩的,人在一天之内衰老度过了一生。 而且这个概念是设定得很完善,很多不合理之处也能自圆其说,比如细胞衰老,不会影响头发指甲等等,婴儿疏于照顾,会立即死亡。 但是越看还是越觉得离谱。前半场的时候感觉还是非常惊艳的,尤其是大家刚一发现...  (展开)
    本来觉得电影这个设定是非常出彩的,人在一天之内衰老度过了一生。 而且这个概念是设定得很完善,很多不合理之处也能自圆其说,比如细胞衰老,不会影响头发指甲等等,婴儿疏于照顾,会立即死亡。 但是越看还是越觉得离谱。前半场的时候感觉还是非常惊艳的,尤其是大家刚一发现...  (展开)
    【详细】
    14500215
  • 程静言cy
    2011/3/18 16:23:30
    [转载自桐华新浪博客]一桩知名影视人如何欺负写手的真事儿
    本来这事儿我是去年知道的……当时也只是唏嘘一番……今天友邻邀请我参加关于这个电影的活动,惊现这部电影原来并非小制作,所以更觉这位导演的可恶……于是从桐华(《步步惊心》的作者)的博客把这篇旧文翻来贴在这里……
    ————————————————————

    这事大家都说得很多,我就不废话了。唯一可以说的是,jas是我的朋友,她所说的话全部真实,她一直的态度都是想回避争执,清净过日,只是
    本来这事儿我是去年知道的……当时也只是唏嘘一番……今天友邻邀请我参加关于这个电影的活动,惊现这部电影原来并非小制作,所以更觉这位导演的可恶……于是从桐华(《步步惊心》的作者)的博客把这篇旧文翻来贴在这里……
    ————————————————————

    这事大家都说得很多,我就不废话了。唯一可以说的是,jas是我的朋友,她所说的话全部真实,她一直的态度都是想回避争执,清净过日,只是有些时候忍让并不能换取对方的尊重和适可而止。

    原文地址:一桩知名影视人如何欺负写手的真事儿作者:黄佟佟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6f46d50100kfyk.html
    JAS是我的老朋友,
    她为人良善和气,
    当年她写的小说在网上连载,我还去捧场,
    后来听说卖了版权还特别为她高兴,
    现在,这部电影出来了,
    故事却莫名其妙成 别人的作品,
    我觉得这个事儿很有意思,
    特别是这位李小姐说的话,
    极具代表性,非常有意思,逗得我哈哈大笑,
     
    如果用知音的手法来说,就是
    知名影视人两头蒙人
    版权到底是谁的?
     
     以下是JAS对这件事的说明,
    虽然不是什么大事,
    但对一个作者来说,
    我能体会她的心情,
    我觉得今天JAS能被人欺负成这样,
    明天我们谁都可以被欺负成这样,
    所以,一定要维权到底——
    关于电影八零后和我的小说《天长地久》的一些说明
    JAS
     
     
    2005年9月30日,历经一年半,我同时在晋江和后花园贴上了《天长地久》的最后一章,完结我生平第一个长篇小说。
    2005年12月6日,我在后花园收到一个短消息,内容如下:
    “JAS,冒昧打扰你。我很喜欢你的小说《天长地久》,有意和你探讨把它改成电影剧本的可能性。我在北京,手机:135818。。。。。.如果你在外地,可否给我一个电话,我给你打过去聊聊。谢谢。赏心”
    12月7日晚上十点多,我们打通了电话,这位叫赏心的ID告诉我,她叫李芳芳,从纽约读电影导演回来,在找小说改剧本,想把《天长地久》改成剧本拍电影。我和她聊着,心下并不相信这件事,这是我的第一个长篇,我写得很用心,但是,我不认为它很好,而且,拍电影,这对于一个只在《女友》《希望》《都市快报》发表中短篇的我来说,实在是一个太远太不切实际的梦想,它甚至还没有出版。
    但是她告诉我,她是《十七岁不哭》的作者和编剧。这部电视剧我没有看过,但它的名气我知道。
    再经过几次的电话和网上的查找,我渐渐地相信了她,这还有另一方面的原因,在后花园有其它资深ID见过她,而当时在后花园呆着的人,对于我来说,从来都觉得有不一样的情份。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她赞美了小说的其中一个情节,而这个情节是我精心设计,但是追看《天长地久》的上万个留言中没有人注意到。
    2006年1月,她寄给我两个剧本,让我观摩,想让我自己改《天长地久》,因为是年初我很忙,就一直没有改,2月,她说她自己改,因为要赶时间来不及。
    2006年5月,合同样稿确定,5月17日,纸质合同签订。按合同约定,预付的小部分定金到账,余款于电影开拍前付清。
    在这个过程中,李芳芳要求我尽我所能,把网上关于《天长地久》的转载都删掉,并且最好把晋江专栏上的也删掉。并且请把要拍电影这件事保密,理由是,怕别人抢。我虽然觉得不以为然,但仍然发了几十封EMAIL给各个转载的网站,删掉大部分后,锁掉了晋江专栏上的《天长地久》,这个举动导致晋江的读者频频追问是否要出版了。我没有作任何答复。
    关于出版,李芳芳曾向我描绘了动人的前景,说,她一定会拍一部特别特别好的片子,会请章子怡来演女主角。然后她对我说,你别给别人出版,我来帮你出版,我出《十七岁不哭》认识好多编辑,到时候,书和电影一起出来,会很轰动。我们双赢。你要配合我,不要随便给那些小公司出版,我会给你争取到很高的版税。
    相信这个前景令大部分作者心动,不得不说,我也曾经怦然心动过。作为一个作者,当然希望自己写的书出版,希望有很多很多人看。所以,我拒绝了几个出版公司的出版要求。
    接下去从2006年到2008年初,和李芳芳断断续续有电话联系,只是越来越少。我曾经问过电影情况如何,李芳芳说一直在努力,并告诉我很多情节不能拍、不给拍,必须改了一遍又一遍。她告诉我困难之大,请演员之难,选演员之困,资金来源之少。她说,到开拍的时候,我一定会请你来看,我会拍得很好。我说,好的,我很期待,你辛苦了。然后至2008年初,我断续打了几次电话,都呈无法接听状态,从此彻底断了联系。
    断了联系之后我不再尝试打电话给她,因为我个人觉得,拍电影这件事,到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她应该是放弃了。这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我不想她为难,也不想再打电话骚扰她。
    我对拍电影这件事虽然保密,但是,和家人,还有和几个要好的朋友还是提起了,并且在提起之前还向李芳芳报备,因为我实在太高兴的缘故。在2008年之后,大家但凡问起,我都告诉他们应该是不拍了,因为李芳芳再也没有联系过我。
    2008年中,我和磨铁签了《天长地久》的出版合同。
    2008年末,我父亲病重,在杭州住院时,又问起了这件事,我一样答他:应该是不拍了。他很失望。
    2009年初,我亲爱的父亲病逝。在病逝之前,他终于看到了我出的第一本书,他高兴地向所有人炫耀,他说这是我女儿写的书。
    2009年9月15日下午1点50分,在中断联系一年半之后,我接到了李芳芳的电话,她告诉我,电影拍好了,要去东京电影节参加比赛,她说:“恭喜你也恭喜我,我们终于把这件事完成了,我没有让你失望,电影拍得很漂亮,我们要去东京了!”在我没有反应过来之前,她说:“但是JAS,你得答应我,你一定要保密,你知道吗,在豆瓣一搜,就是你的小说,如果大家看了你的小说,我这电影就是被剧透了,到时候观众就会减少,票房得不到保证。所以我要请你保密,好不好?”
    她告诉我,电影中角色的名字改了,“一一”这个名字电影局不给批,因为台湾有个电影还是电视主角叫“依依”,而且这个拷贝要卖到国外,老外不会读“一一”,象“STAR”就很好读。她说,但是电影名字还是《天长地久》。不过为了保密,在东京电影节参展的时候也不会写上我的名字,但是到国内放映的时候,一定会写我的名字的,请我放心。
    那天她说了很多,电话讲了四十分钟多。
    我问她电影什么时候拍的,她说2008年下半年开始拍的,在杭州取景。我心中十分悲伤,问她为什么不告诉我,这样我父亲还能去看一眼,还能高兴一点。她回避了这个话题,却说起她母亲也患了绝症,她拍得都快死掉了,整天往病房里跑拍摄场所跑。我很想说,这跟你在开拍前跟我说一下没有关系吧?
    但是我仍然答应了她关于保密的事情,因为她说,她为拍这个电影欠了巨款,她需要保证票房,不能提前这么久剧透。希望我能在电影公映前半个月再在我的专栏上向读者公布这个好消息。
    在最后,李芳芳说起了欠我的余款的问题,她说一个月内一定付清。
    我问了略知电影的朋友,说,防止剧透这种事好象是有的。
    我保持了沉默。东京电影节开始了,结束了,她回来了,一直一直等,没有回音。一个半月后,10月30日,我打了电话问她关于余款的问题,她说没有钱,要到10年农历年前打给我一小部分,然后三月底再打给我剩下的,后来又说会在电影公映后三个月内付给我,因为电影公映后结钱需要时间。
    因为之前她答应在10月前付清余款,我就答应了弟弟给他一部分结婚的钱,本来不至于手紧,但父亲病重欠款不少,我实在没有办法,在我再三的短信再三的电话催促之下,李芳芳分别于11月、12月、3月30日分三笔付清了稿费余款。而按合同,她应该在电影开拍前,也就是08年付清。
    我觉得一个女人也很难,也没计较这些。
    在这个过程中,每次电话,李芳芳都要求我一定要保密我是原著作者这件事。
    在2010年2月10日,李芳芳给我打了三个电话,提出了一个要求,要求在电影的字幕上去掉我的名字,也就是合同上写的“根据JAS小说《天长地久》改编”不再写上,原因是:我们的电影只用了你四个情节,(我现在不由要问:既然只用了四个情节,为什么会怕剧透呢)我们补点钱给你,你看好不好?
    我又惊又怒,断然拒绝,我说,你给我再多的钱,我也不会答应。
    她于是马上说:是啊是啊,我也曾经是一个作者,我知道这样对你不公平,要是我我也不会同意,这是我们电影的策划组的意思,我会跟我的策划组说的。你放心,我们一定会打上你的名字。
    至此,我才开始觉得心冷。我跟朋友提,朋友说,你合同上有没有写明“根据JAS原著《天长地久》改编”写在哪呀?到时候她给你放在片尾字幕最后一小行字,飞快掠过。我苦笑,那我能有什么办法?
    但是,愚蠢的我,仍然信守了承诺,我问李芳芳是不是一定要公映前半个月,李芳芳回我短信:公映前一周公布吧。
    2010年6月25日公映,我一直等到6月21日,才在晋江专栏和微博上进行了公布,其实也是一个极小范围的公布。《天长地久》虽然在晋江和后花园老读者中传阅甚广,但实体书卖得并不好,所以我的专栏读者和微博读者也不多,我只不过是为了高兴一下。而且,我甚至没有提前半个月,只是提前了四天,我觉得作为一个作者,我有权利高兴。
    另一位作者知道这件事,在知道可以公开后,在微博上转发了一个媒体人宣传“80后”的微博(不是我的微博),说:“这是我们家JAS的《天长地久》改编的!为了网络文学一步步走到今时今日,大家一定要去电影院支持票房哦。”该作者的粉丝众多,她这么一说,其实也是对电影的一种宣传。
    但是这时候出来一个人叫“指尖相思”,她在该微博下斥责我,说“80后”不是根据我的小说改编的,是根据李芳芳的同名小说改编的,说我借电影炒作,她是新原野电影公司的董事长,要追究我的法律责任。我告诉她我有合同,另外这件事先去问一下李芳芳再说。
    我打通了李芳芳的电话,李芳芳说:“那人放P,这什么人哪,我跟你说,拷贝上有你的名字,根据JAS小说《天长地久》改编,还有根据李芳芳小说《玻璃房子》改编,那个我的小说是英文小说,没在国内出版过,是四五年前写的,在美国出版的,我加了那个小说的内容。”过了一会儿,她又打过来,说:“我问了,是新原野公司的一个新人,啥事儿不懂,也没看电影也不问,就这么闹出这事儿来了,你放心,没事的,我让她把微博给删了。”
    过了一会儿,指尖相思删去了所有微博,然后私信我,说她是新原野电影公司的董事长张逸云,她说,当初李芳芳把剧本给她们公司要求拍摄的时候,说的就是这是根据她自己的小说改编的,所以她维权心切,就认为是我在炒作。
    这是6月22日的事情。
    我向李芳芳要个说法,不然的话我公开这件事,李芳芳说,你不能公开,你一公开,受到伤害的是我,我的电影我的票房,你知不知道我都快为这些累死了。好吧好吧,我没有权利去让张逸云向你道歉,但是我可以发个声明。我说好。
    过了一天,6月23日,我没有看到她的声明,短信问她三遍,没有答复,迫不得已再打电话,李芳芳说:“我不会拖,可是你知道,我说要开微博,我公司的人都急了,我是80后的导演呀,要开微博是一件很大的事儿,要新浪配合的,要首页推的,所以他们都去和新浪网交涉了,要到25日早上才能开得成微博呢,不然这样吧,你先帮我申请一个微博,你知道我的电脑知识不行,你帮我申请,然后把地址给我,我去发一个声明。”
    我说,你可以自己申请啊。她说,我跟你说过了,我不能申请啊,公司不让我自己申请啊,这样吧晚上你申请好给我。
    我没有答应,发了短信给她,那么,我等到25号好了。
    然后在24日晚的首映礼上看到李芳芳说:“在我当初创作这个故事的时候……”
    6月25日下午,我没有看到任何声明,我发了短信给她,没有回应,打了电话给她,说在接受访问,马上就挂了。
    直到今天,完全没有任何回应。没有任何声明。
    我想,我终于明白了这是一件什么样的事儿。
     
    现在是8月份了,对于这件事,我早就心平气和,也许它能证明我是一个愚蠢的人,但是,它同时能证明的是,我是一个问心无愧简单清白的人。
    【详细】
    48615227
  • 古德温
    2021/2/4 17:15:18
    “再见,乔瑟夫” “再见,神父”
    印象最深的是两兄弟被德国人抓去证明自己是否是犹太人的那段戏。在医生给他们做完检查后,我想侯森医生心里已经确认他们是犹太人了,但仍然在试探着让他们亲口说出自己的身份,但小乔瑟夫的一句话让侯森医生改变了选择,他说:“不管你是不是犹太人,你应该知道怎么做才是对的...  (展开)
    印象最深的是两兄弟被德国人抓去证明自己是否是犹太人的那段戏。在医生给他们做完检查后,我想侯森医生心里已经确认他们是犹太人了,但仍然在试探着让他们亲口说出自己的身份,但小乔瑟夫的一句话让侯森医生改变了选择,他说:“不管你是不是犹太人,你应该知道怎么做才是对的...  (展开)
    【详细】
    13190214
  • Joyce
    2016/9/23 11:10:40
    系铃人
         《火花》之后闹剧慌,除了重看ITV的Miss Marple找到些许情节之外的惊喜,实在没有其他。
          数字电视里有tvb专辑,如今的tvb于我而言,无非也就是无法恩断义绝的过往。随便点开都是陌生又重复的脸,于是也就挑了部熟人最多的随便看看。

     
         《火花》之后闹剧慌,除了重看ITV的Miss Marple找到些许情节之外的惊喜,实在没有其他。
          数字电视里有tvb专辑,如今的tvb于我而言,无非也就是无法恩断义绝的过往。随便点开都是陌生又重复的脸,于是也就挑了部熟人最多的随便看看。

          这部剧叫做《枭雄》,由大荧幕影帝黄秋生领衔,是前年四部台庆剧之一,配以如今最拿得出手最压箱底的班底,教人心酸又觉可笑。
          大的不能再大的题材,乱世风云,国仇家恨,烽火儿女……居然只有32集。不好意思说它紧凑,也不忍心说它简陋,但是真的简陋。主要情节人物设置起承转合,全都简陋。

     
           吐了那一通槽,也终于看到些熟悉的亮点。他们仍然有老本——屡试不爽的,或点到为止或若有似无或无疾而终的感情线。
           大概是因着个人喜好,无论《刑4》的君飞催了多少人的眼泪,《创世纪》的添希教多少人问候了编剧全家, 《笑看》的龙烈让多少人热衷研究传呼机代码……我却都感受平平。我牢牢记得的,是《大时代》里站在方婷墓前说着笑话说着“婷婷,对不起我来晚了”的陈滔滔,是《大唐》里为了家族利益离开寇仲却在毁谤漫天时对他坚信不疑的李秀宁,是《义海》里撇下千头万绪的烦忧陪着郑九妹在后厨炒菜的刘醒。
           所有这些未必真的都是爱情,如果不是,那也许是比爱情更好的东西。
           说句题外话,我觉得徐克一定懂这种感情,韦家辉亦然。

          
           废话又多了,说回这部戏。跳着看了一些,又看了些网评,觉得大部分观众对于平庸里闪现的亮点,还是特别能辨别和感知的。
            年轻时的乔傲天与师母姚桂生的一段暧昧情感,把他与白月光顾小楼、拄手杖曹月兰和窦娥冤淑英的纠葛都衬托得气力温度颜色全无。

           陈炜演的姚桂生初亮相,是一个下楼的镜头,鞋先入境,镜头不动,又见窈窕身形,然后才渐渐露出脸,容颜明丽,浅笑骄矜,后头跟着随她风雨多年寸步不离的忠仆,自带叫人不敢唐突的气势。她美啊,娇嗔时美,豪迈时美,落寞时美……哪怕最后风霜满面荆钗布裙,也不丑。
           胡杏儿苏玉华们都不丑。所以胜算仅仅是因为她美?绝不。
           看似高高在上机关算尽却通情达理磊落得体,本应深闺娇养不染烟火却江湖打拼豪气干云……须知对一个年轻的混迹街头又急于出人头地的穷小子,在这个黑白难辨动辄翻覆人生的惶惶世界,仰望是最能教他折服的方式,赏识是最能令他倾心的利器。
            当这些都由一个女人给予他时,结果可想而知。

            那种感情非天雷地火,而是因敬生爱。
            爱是肯定爱了。教人栽树种花只因心里想着她,人群迎面走来眼里只有她……她是老师,是姐姐,是桃花和火光。
           出生入死都为着她。
     
           爱是肯定爱了,否则面对月光下裸露的背脊,他怎会在明知每一步都是僭越的路上步步逼近,那是借着酒意的再不愿隐藏的披心相对情难自禁。哪怕只是短暂的一个吻。哪怕是刀头舔蜜逆风执炬。

            因敬生爱随之而来的,是酸涩的因爱更敬。所以在她推开他时,他只无奈的一句对唔住,转身即走,再无纠缠。
           然后娶她指给他的毫无感觉的人,接受她鸡汤一般冠冕堂皇的说辞……原来她还是大嫂,是媒人,是水月和镜花。
           抽刀断水也只为她。

           从来,花前月下只令人动心,矛盾挣扎才教人揪心。
           这才是tvb尚未输尽的后手——这种戏码一出,前有张可颐,再有邓萃雯,未曾想到了这一步还有陈炜。

        
           结绳记事(其实说的不是这个意思,容我偷换下概念),记一段被时代车轮碾过战争烽火沥过后世情缘掩过的被彼此都辜负的旧事。
           那一年他将上阵搏命抢立战功,有人将一条红绳交予他手中,佑他平安。他一直戴在腕上,咫尺天涯地睹物思人。
          后来她要回红绳,当他面将其燃尽,然后他们在戏里向着各自的本命,在将至的浩劫中开始新一轮的是非和纠葛。而那又是另一些故事了。

     
          杳杳桂花事,落落不复知。

          芸芸倾城色,皆非系铃人。
    【详细】
    80972880
  • 吉橙君
    2019/6/24 23:20:45
    《望夫成龙》影评:一部被严重低估的周星驰电影

    10264172
  • 刘冀
    2017/6/14 10:38:44
    因为这个剧,我决定抵制一下统一

    因为这个剧,我决定抵制一下统一。必须要让广告商明白,一个烂广告反而会起到负面作用。就像现在视频网站上,电影看一半强插广告的这种,分明就是在抹黑品牌啊。

    广告公司在做创意的时候就不能好好想想怎么样的广告能打动自己,先要能打能自己,才能打动别人,这道理很简单吧。比如有的导演像姜文的一些电影确实是在自我淘醉,但总是能比连自己都吸引不了的好吧。以上。

    因为这个剧,我决定抵制一下统一。必须要让广告商明白,一个烂广告反而会起到负面作用。就像现在视频网站上,电影看一半强插广告的这种,分明就是在抹黑品牌啊。

    广告公司在做创意的时候就不能好好想想怎么样的广告能打动自己,先要能打能自己,才能打动别人,这道理很简单吧。比如有的导演像姜文的一些电影确实是在自我淘醉,但总是能比连自己都吸引不了的好吧。以上。

    【详细】
    8601185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