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团圆之后

    全2集
  • 主演:
  • 地区: 中国大陆
  • 年代: 0

团圆之后影评

135442620
  • 不散
    2017/8/27 22:02:12
    周末我去见了十五年前不告而别的男友

    你35岁,视力出现问题,带着特殊眼镜。你自称是艺术家,其实只是个被甲方不断要求改稿的设计师。你已婚,丈夫在异地。你收到一封邮件,发件人写着”Ghost from the past“。

    你35岁,视力出现问题,带着特殊眼镜。你自称是艺术家,其实只是个被甲方不断要求改稿的设计师。你已婚,丈夫在异地。你收到一封邮件,发件人写着”Ghost from the past“。

    8778262
  • 豆友60F0AAF4F5
    2022/7/11 21:44:27
    这结尾什么迷惑操作

    这结尾是人能想出来的?铺垫了半天的玄色结果过去送人头,布彻废了这么多集去救了士兵男孩,为大决站前都在怕他反水,结果呢,自己反水了,就因为士兵男孩打了一下跟自己血缘关系都没有的小孩?3季天天都想杀祖国人结果自己最后跟祖国人联手打士兵男孩。没个十年脑血栓想不出这种剧情,就为了出那第四季硬拖是吧。这剧还能有8.9分我不能接受

    这结尾是人能想出来的?铺垫了半天的玄色结果过去送人头,布彻废了这么多集去救了士兵男孩,为大决站前都在怕他反水,结果呢,自己反水了,就因为士兵男孩打了一下跟自己血缘关系都没有的小孩?3季天天都想杀祖国人结果自己最后跟祖国人联手打士兵男孩。没个十年脑血栓想不出这种剧情,就为了出那第四季硬拖是吧。这剧还能有8.9分我不能接受

    【详细】
    14508183
  • blue
    2022/5/8 17:54:29
    一部温馨感人的电影

    母亲节带娃看一部应景的温馨电影《盒子的秘密》,关于爱和理解!除了温情绵绵的母爱还有成长教育层面内容,情节很感动人 记得带纸巾怕把口罩哭湿。除了情节感动还有教育意义,导演是有意识的加了几个讲道理的小故事,连接得比较自然,没有觉得维和,让孩子可以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人生的洗礼。整个影片看起来阳光、积极,非常适合陪母亲陪孩子观看的故事片!也是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深圳本土

    母亲节带娃看一部应景的温馨电影《盒子的秘密》,关于爱和理解!除了温情绵绵的母爱还有成长教育层面内容,情节很感动人 记得带纸巾怕把口罩哭湿。除了情节感动还有教育意义,导演是有意识的加了几个讲道理的小故事,连接得比较自然,没有觉得维和,让孩子可以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人生的洗礼。整个影片看起来阳光、积极,非常适合陪母亲陪孩子观看的故事片!也是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深圳本土精品电影。推荐

    【详细】
    14385236
  • Elaine
    2009/7/28 15:36:06
    确实不怎么样
    其实在很早的时候就很喜欢蔡依林唱歌了,也是因为蔡依林才去关注这部片子的。看了之后的确让人比较失望。不过蔡依林没有任何演戏的经验,这也是可以理解,并且蔡依林在歌唱事业上的造诣大家是有目共睹的。她说过,她不是天才,而是地才!他的努力全是后天发奋造就出来的,试问又有多少人能够这样做到呢?
    其实在很早的时候就很喜欢蔡依林唱歌了,也是因为蔡依林才去关注这部片子的。看了之后的确让人比较失望。不过蔡依林没有任何演戏的经验,这也是可以理解,并且蔡依林在歌唱事业上的造诣大家是有目共睹的。她说过,她不是天才,而是地才!他的努力全是后天发奋造就出来的,试问又有多少人能够这样做到呢?
    【详细】
    2173141
  • doudoulin
    2018/4/4 2:38:51
    风格与类型的冲突,及如何和解

    与是枝裕和之前的所有作品相比,《第三度嫌疑人》讲述了一个相当复杂的故事。虽然凶手在开场第一分钟就宣告现身,但扑朔迷离的动机和罗生门式的各执一词硬生生地将悬疑留到了最后一秒(也没解决)。在如此空前丰富的情节空间下,是枝裕和终于得以立体,全面又郑重地将他对时代与社会的针砭作为立意来表达,而不是在《步履不停》,《如父如子》乃至《海街日记》中那样,将锋芒深深地埋藏在温情脉脉的感情戏之

    与是枝裕和之前的所有作品相比,《第三度嫌疑人》讲述了一个相当复杂的故事。虽然凶手在开场第一分钟就宣告现身,但扑朔迷离的动机和罗生门式的各执一词硬生生地将悬疑留到了最后一秒(也没解决)。在如此空前丰富的情节空间下,是枝裕和终于得以立体,全面又郑重地将他对时代与社会的针砭作为立意来表达,而不是在《步履不停》,《如父如子》乃至《海街日记》中那样,将锋芒深深地埋藏在温情脉脉的感情戏之下,而这也许是拍出《无人知晓》的是枝裕和一直以来的夙愿。然而吊诡的是,《第三度嫌疑人》最终没能完全扯下身上类型片的外衣,最终成为了是枝裕和的作品序列中,显得最远离现实的一部。的确,当Saki讲到儿童性侵,母亲讲到食品掺假,而所有的事件都“附身”到社长死亡疑云的那一刻,应该再也没有人会把这个故事与所谓“真实”往一起进行联系了。

    这是因为导演的立意本身与现实偏差了吗?显然不是。可以看到的是,影片不管是对司法实质的追问(我们都在一条船上,我们都不说真话),对人与人信任的考验(这些都不重要,你到底相不相信我说的话,我并没有杀人),还是对社会乱象的控诉(儿童性侵,食品掺假)都是深刻且发人深省的。同时更难得的,是导演充分运用了悬疑片翻转丰富的情节,表现了事件的多方立场和人性的多个侧面,并且用含义丰富的机位与符号化的镜头和意象——对的,我在说的是那个律师与疑犯重影却不重叠的,取消正反打的机位,那个律师站在十字路口徘徊的俯拍,那个十字架坟墓和那只并未出现的金丝雀,或许不止这些——千头万绪却井井有条地表意。最终的结果,是影片中并没有黑白的人物与分明的对错,从而体现出如同真实事件一般丰富的层次与质感。比起某些从人物立体性,到情节丰富性再到场面调度的创意性全都乏善可陈,索然无味,却也能靠题材和所谓致敬拿奖无数的热门作品来说,真是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然而,出色如斯,也只是“如同”而已。悬疑类型的选择固然可以带来情节复杂,高潮迭起的效果,也必然会有相应的代价。当是枝裕和破天荒地完全抛弃了自己《步履不停》以来,以情感和时间作为动力的叙事形态,转而以悬念与转折,亦即本质上,情节与事件来推动电影,他便悲剧性地陷入了好莱坞式的叙事逻辑,人物转变为工具,场景坍塌为舞台,情节简化为节奏,时空与现实相隔绝,从而失去了批判性表达的力量,其结果是,上文所提到的,针砭时弊、锋芒毕露的种种,都被繁杂的情节和悬疑的迷雾所构成的迷宫困在了镜头里面。两小时过后,能够在观众心中留下的,也许只是一个亦真亦假的都市传说,还有到底也不知道谁是凶手的烦闷了。

    从此再看,也许是枝裕和如今所暴露的问题,并不代表他水平的下降,而是一直贯穿在了他的作品序列中。从《步履不停》开始,人们就赋予是枝裕和“小津传人”的评价,或者说是期望。然而,这种传承更多意义上是题材上的,而不是风格上的。小津的真正价值,或许多一点是在于他的“禅意”,那是一种蹲伏机位,对称构图,情节上自我重复,连角色名都不愿意改变的“仪式感”。他对现实的把握,从一开始就不是侯孝贤式的,或者一般看客想象中的“直接再现”,而是以风格将现实重塑,并在电影中传递的“再生”。是枝裕和,或其他任何的谁,都永远无法传承这种仪式感。然而可惜的是,是枝裕和在《步履不停》中所表现出的,对日常生活的行为和所处空间中弥漫的,家庭关系和情感纽带的“气氛”的敏感性,在其之后的作品中逐渐地消散了。在《如父如子》中,我们更多地看到了两个不同背景的家庭生活状态,而在《海街日记》中,则是乡下同父异母的小妹融入姐姐们的生活的过程。事件与矛盾冲突所泛起的涟漪偷偷地打破着以前“时空中弥散的情感”的纯粹,但凭借着情节本身的简单平缓,导演仍多少有施展的空间,可到了《第三度嫌疑人》这里,事件的发展如此扑朔迷离,以致于片中所有的角色都如此忙碌,连好好地坐一坐,走一走的时间都没有,又哪有气氛与情感可言呢?

    从本质上说,是枝裕和赖以与小津所“对应”的风格,与好莱坞式(或者说,电视剧式?)的事件驱动是相矛盾的。而对于《第三度嫌疑人》这样对社会现实有极大关照的作品,风格化又是抵消类型化叙事虚假性,还原电影影像的真实性力量的必要手段(看看去年的《好时光》与《希望的另一面》,再看看前年《不成问题的问题》和更之前的《我不是潘金莲》),没有了武器的是枝裕和,又如何能打穿摄影机内外,最终将自己的关照投射到现实中呢?如果有些诛心地讲,是枝裕和也许从一开始从没看出他一直在大师的门槛前踌躇,难以登堂入室的核心问题:他所拥有的风格与特长,是无法像阿巴斯、侯孝贤、哈内克们一样,直接激发出影像的记录特性和真实力量的,而是需要有其他的方法将真实“生成”于影像之中。这种方法自《步履不停》之始就付之阙如,在其后的作品中则都被温情的面纱所遮掩,而如今,也许是直面这个问题的时候了。

    【详细】
    92712002
  • lucky1984
    2022/10/8 13:23:55
    这个电视剧真的好看

    好久没看过这么好的电视剧了,剧情节奏,镜头处理,语言台词,演技很棒!!感觉人物刻画特别鲜活,每一个角色都刻画很到位,武打动作张驰的恰到好处,总之特别好看,我这对电视剧很挑的人,看的很过瘾,上次看还是人民的名义。很久之前看过原著,虽然照比原著有所改动,但是一味copy原著可能也会落入平淡,整体来说整部剧不错,值得一看!

    好久没看过这么好的电视剧了,剧情节奏,镜头处理,语言台词,演技很棒!!感觉人物刻画特别鲜活,每一个角色都刻画很到位,武打动作张驰的恰到好处,总之特别好看,我这对电视剧很挑的人,看的很过瘾,上次看还是人民的名义。很久之前看过原著,虽然照比原著有所改动,但是一味copy原著可能也会落入平淡,整体来说整部剧不错,值得一看!

    【详细】
    14692166
  • 人艰不拆
    2020/12/3 8:36:41
    看了俩集。

    没开分,天坑鹰猎?大宋少年志编剧?那我来看看。

    1、前1分钟我就看出来了,导演给胡一天打光亮度美颜拉满,唐耀峰背光随便就完事儿了。哈哈。第56秒,俩个姑娘,都测光美美哒,哈哈哈。8:54,国产剧的老标配了,搂腰安排。15:34这一段,大家肤色不是挺好的吗,非得一到胡一天那儿画面磨皮没有亮度全部拉满,靠,恶心人。17:45这男

    没开分,天坑鹰猎?大宋少年志编剧?那我来看看。

    1、前1分钟我就看出来了,导演给胡一天打光亮度美颜拉满,唐耀峰背光随便就完事儿了。哈哈。第56秒,俩个姑娘,都测光美美哒,哈哈哈。8:54,国产剧的老标配了,搂腰安排。15:34这一段,大家肤色不是挺好的吗,非得一到胡一天那儿画面磨皮没有亮度全部拉满,靠,恶心人。17:45这男的这么眼熟,原来是天坑鹰猎的二鼻子啊。中戏的,可以。30:00之后,画面稍微好了点。我再看看。这个胡一天鼻子上的痣看的我很出戏。建议点掉。

    2、第二集开头,就该这样,画面我看着舒服了。25:14,跑步机上胡一天这皮肤不是很真实吗?要啥磨皮。35:00左右,乔欣皮肤这么好的吗?我靠。俩集看完,狗血吗?那当然,第一集都搂腰,就差接吻了,进展可谓是神速啊。第二集就收购公司了可还行。剧情嘛,也马马虎虎,标准都市题材。什么被绿啊,闺蜜啊,都整上。重点是这个画面啊,我终于舒服了。要是后面的画面保持第二集这个样子。剧情3星,这个画面我给它1星,这个胡一天演技,还是老样子。中规中矩吧。40集,也还行。我就不看了,想看的可以去看看,毕竟都是俊男靓女,赏心悦目,大家看个养眼就完事儿了,但是也别抱太大希望,后面该狗血的应该还是会狗血。毕竟都市剧拍来拍去就那么点儿事儿。

    鉴定完毕。

    补一条,第2集,41:00乔欣这里应该没化妆吧??皮肤真好,看着真舒服。

    13028872
  • 逸人-4869
    2022/11/18 17:41:12
    成为了我成人世界的龟龟

    说实话很久没看忍者神龟了。小时候的龟龟们都很圆润可爱,而这部电影的画风和小时候的差别很大,但还是手绘的二维动画。看完第一感觉就是二维动画的场面竟然也能这么震撼和让人振奋,真的很棒。相比其他电影,节奏不是一般的快。虽然没有看原声有点遗憾,但幸好国语的都能听得懂,也能跟得上。节奏快,剧情也没有一点多余。在如此紧张紧凑的激战中还能抖出不少的包袱出来,看上去倒也不觉得累。现场还有很多小朋友来看,龟龟

    说实话很久没看忍者神龟了。小时候的龟龟们都很圆润可爱,而这部电影的画风和小时候的差别很大,但还是手绘的二维动画。看完第一感觉就是二维动画的场面竟然也能这么震撼和让人振奋,真的很棒。相比其他电影,节奏不是一般的快。虽然没有看原声有点遗憾,但幸好国语的都能听得懂,也能跟得上。节奏快,剧情也没有一点多余。在如此紧张紧凑的激战中还能抖出不少的包袱出来,看上去倒也不觉得累。现场还有很多小朋友来看,龟龟也成为了他们的童年。只是对于我来说,篇幅相对比较短,有点没看过瘾。

    【详细】
    14769237
  • 王坚
    2018/9/16 12:25:46
    更加深入的探讨定时炸弹问题(The Ticking Time Bomb)
    如果一个炸弹藏在你的城市中,并且爆炸的倒计时马上就到零了,你抓住了一个知道炸弹位置的知情者,你是否会使用酷刑来获取情报? 如果他/她对酷刑没有反应,你是否会对他/她的配偶子女使用酷刑? 边境杀手2告诉我们,选择使用酷刑的代价可能远超想象。使用酷刑之后,你就成了程...  (展开)
    如果一个炸弹藏在你的城市中,并且爆炸的倒计时马上就到零了,你抓住了一个知道炸弹位置的知情者,你是否会使用酷刑来获取情报? 如果他/她对酷刑没有反应,你是否会对他/她的配偶子女使用酷刑? 边境杀手2告诉我们,选择使用酷刑的代价可能远超想象。使用酷刑之后,你就成了程...  (展开)
    【详细】
    9653217
  • 且饮且歌
    2009/3/25 18:26:26
    成龙:我的革命观
           看标题有点耸人听闻,其实与电影无关。作为香港市民的成龙自然也不曾真的谈过自己的革命观。但是在影片中,借成龙之口,导演或者说编剧倒是道出了自己的革命观。电影中有这样一段情节:吕良伟、关之琳饰演的革命者为了筹集革命资金替坏人盗取港都的珠宝,而成龙是负责守护珠宝的警察,于是矛盾冲突来了。俗话说,不打不相识,英雄相惜。当吕
           看标题有点耸人听闻,其实与电影无关。作为香港市民的成龙自然也不曾真的谈过自己的革命观。但是在影片中,借成龙之口,导演或者说编剧倒是道出了自己的革命观。电影中有这样一段情节:吕良伟、关之琳饰演的革命者为了筹集革命资金替坏人盗取港都的珠宝,而成龙是负责守护珠宝的警察,于是矛盾冲突来了。俗话说,不打不相识,英雄相惜。当吕良伟、关之琳认识到成龙是一个好警察、一个有骨气的中国人的时候,就向成龙宣传革命思想,希望成龙加入他们,一起推翻腐朽的满清王朝,建立共和政府。
        但是成龙拒绝了,这个有骨气的爱国者认为,他无法知道革命后中国会是什么样子,他无法肯定革命之后建立的政权一定是清明廉洁的,而不是满清政府那样的腐败无能,也不是历史后来演绎的国民党政府的对内独裁专制,对外卖国妥协。所以他说他不愿意去闹革命,也不敢劝别人闹革命,因为他无法确定革命后之后一切一定会变好。因此,他更愿意做一个好警察,即使这个警察是英国皇家警察,他要向港英政府负责。他希望在自己有限的能力范围内,尽量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惩治那些海盗、黑帮、腐败官僚等坏人。
        仅观近代中国,就出现过各种各样的救国思想,有些宏大话语体系甚至以官方意识形态的身份,在中国历史的舞台上演绎了一把。但是每一次意识形态的更换都建立在累累白骨之上,每一次都有无数热血沸腾的爱国者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可最后的结果可能连那些爱国者自己也难以接受。有时候死的早也是一种幸运。某位领袖就曾说过:“即使鲁迅活到现在,他也得闭嘴。”可见革命者的想象与现实之间还是存在巨大的差距的,如果只是抱着一份美好的期望去革命,而没有革命完成之后的制度重建蓝图,无法确保革命果实不被窃取,那就不要革命。因为革命的风险实在太大了。往小处说,个人可能会献出生命;往大处说,国家可能被搞得一塌糊涂,甚至还可能后不如前。
        我们稍微回顾一下世界历史就知道,法国大革命后有雅各宾派专政的“恐怖统治时期”、有拿破仑的上台,后来不得不把皇帝再请回来复辟。再看看英美,基本没有经历大的流血冲突,就实现了政权更迭与制度变革。原因乃在于,革命要诉诸于暴力,而暴力本身就是一种极端行为。中国人常说,有理不在声高,君子动口不动手。一旦要用暴力强制别人接受你的观念,同时又给这观念贴上民主、自由、博爱的标签,那就实在太滑稽、太讽刺了。
        凡大奸者必貌似大忠。无论你打着什么旗号、什么主义,你都不应该用暴力强制别人接受你的主义。是好的东西,大家自然争相簇拥。有人说民众太愚昧,不一定会拥护好的主义。如果民众如此愚昧,那我看还是先启蒙民众吧!不然革命成功之后,面对不愿接受好主义的愚昧民众,如何建立其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的社会与制度呢?革命这个词,望文生义地说文解字一下,不就是革掉别人的命,来“说服”大家接受自己的主义么?更何况自古有“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 ”,胜利之后就得收拾骄兵悍将、功高盖主的大臣了,一部二十四史尽人皆知。就算遇上个宋太祖赵匡胤那样温柔点儿的,也得小心翼翼,方才保得个身家平安,之后仍不免战战兢兢,夜夜难眠,惟恐见诛。何苦来去呢?
        所以,一说到革命,我就感到恐怖,就立马联想到历史上那些惨绝人寰、毫无人性的暴力、战乱。革命太极端了,太暴力了,太血淋淋了,太惨绝人寰了……还是温和些好,不要别人一不同意你的观点,不拥护你的主义,就要革人家的命,这样不好,要让大家说话,让人家自由选择嘛!
        看古今中外,靠革人家命换来的政权大都得被人革了自己的命。运气要是好点,遇上还讲点理的、慈悲为怀点的,虽权威尽失,身败名裂,倒也还能保得个身家性命,最后还得暗自庆幸:幸亏这家伙不是个革命者!
    【详细】
    19261696
  • Tyo溫
    2020/6/30 4:08:20
    第四季如此地让我失望

    原本以为终于以克雷的角度去讲述故事让我觉得很有意思的时候,整个剧情直接翻车,混乱又没有逻辑。时不时悬疑鬼片,时不时轰动游行,时不时疯狂谈恋爱,时不时互相怀疑?请问核心哪里呢?克雷的精神世界吗?三言两语最后就是分离障碍,okfine万事不决精神问题,好的。

    人物单薄没深度,之前加入的新角色和第四季加入的新角色也是如此单薄,阿妮直接就边缘化了,查理只是用来谈恋爱的,蒙蒂的妹妹也不知道

    原本以为终于以克雷的角度去讲述故事让我觉得很有意思的时候,整个剧情直接翻车,混乱又没有逻辑。时不时悬疑鬼片,时不时轰动游行,时不时疯狂谈恋爱,时不时互相怀疑?请问核心哪里呢?克雷的精神世界吗?三言两语最后就是分离障碍,okfine万事不决精神问题,好的。

    人物单薄没深度,之前加入的新角色和第四季加入的新角色也是如此单薄,阿妮直接就边缘化了,查理只是用来谈恋爱的,蒙蒂的妹妹也不知道来干嘛的,温斯顿说来复仇的结果全片跟复仇相关的剧情就那么几个镜头,老是说自己有证据结果就那个磁带?还有迪亚哥?有他没他有什么变化吗?吓人吓了几集后就完全没有什么戏份了(也是惨)。

    不仅如此,之前塑造的人物形象完全没了。贾斯丁一副世界安好但是给不出个所以然,完了谈恋爱就崩;杰西卡第三季如此丰满坚韧的形象第四季直接一巴拍扁真是编剧跟她有什么仇;扎西疯了好的就这样吧;艾力克斯就在谈恋爱,挣扎的镜头就那么几个?嗯?托尼托尼……真的没啥好说的,单薄,一副“我要活好我要为别人活好”但是表达方式就是几个剧情解决?唯一亮点就是泰勒,让我觉得有所成长,虽然深度和给的剧情不如之前三季,但是是唯一让我觉得他是有个性的有形象的。

    最后克雷,直接崩吧。我看不懂他,塞了一堆东西给他,当然你可以说他处于迷茫,挣扎,但是到底看完感觉就是啥啥啥?仿佛有好几个编剧把自己的想法塞进他的角色当中,然后都得表现出来。真的用克雷这个角度来讲故事我是期待很久了,大量的镜头大量的故事给他,最后就这?结局看到汉娜然后下一秒又喜欢上别的女生,没有问题,但是不是太刻意了一点?嗯?

    真的,太失望了,整部剧情混乱,完全不知道想说啥。如果是说克雷的成长之路,给的重心也不对,一下这一下那,我硬是说不出个所以然。行吧。反正强烈建议仅看第一季第三季,第二季只用知道泰勒的主线就好了,第四季就当他不存在吧

    126951026
  • 书歌
    2021/6/23 9:44:03
    珠玉在前,表现比《中流击水》好的实在不少

    由王霙演毛的那部《日出东方》与本剧选取的历史时间段几乎完全重叠,虽然日出东方这部剧已经是20年前的剧了,个人感觉日出东方的表现更为有力

    这段时间的红剧都要与《觉醒年代》作比较,觉醒年代的人物塑造与故事对白更生活化、接地气一些,所以“不像红剧”的觉醒年代更讨喜现代观众的喜欢,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由王霙演毛的那部《日出东方》与本剧选取的历史时间段几乎完全重叠,虽然日出东方这部剧已经是20年前的剧了,个人感觉日出东方的表现更为有力

    这段时间的红剧都要与《觉醒年代》作比较,觉醒年代的人物塑造与故事对白更生活化、接地气一些,所以“不像红剧”的觉醒年代更讨喜现代观众的喜欢,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详细】
    13628159
  • 小院亦有花
    2020/11/30 23:26:44
    这个十三有点帅,追剧动力

    刚开始看的时候特别晕啊,谁是谁也分不清,谁是男主也分不清,但是看着看着就陷进去了,男主梦回现代时太帅了然后就分的清谁是谁了……此剧,男主是我追下去的动力现在基本是跳着看的我只想看男主,看甜的部分话说大清确实被穿的千疮百孔了前有四阿哥和马尔泰若曦,八阿哥和晴川现在十三阿哥和小微又上场了这个十三有点帅哈哈哈哈

    刚开始看的时候特别晕啊,谁是谁也分不清,谁是男主也分不清,但是看着看着就陷进去了,男主梦回现代时太帅了然后就分的清谁是谁了……此剧,男主是我追下去的动力现在基本是跳着看的我只想看男主,看甜的部分话说大清确实被穿的千疮百孔了前有四阿哥和马尔泰若曦,八阿哥和晴川现在十三阿哥和小微又上场了这个十三有点帅哈哈哈哈

    13023340
  • se
    2019/11/1 15:43:08
    半部花拳,半部好片

    导演试图将重点放在爱迪生,特斯拉和威斯汀豪斯的针锋相对之上,借助互相的商业竞争来展现他们发明家和不计手段者并存的矛盾形象,并给出这等伟人背后所牺牲掉的东西,还原立体而富有阴暗面的历史伟人。在电影中,导演使用了大量的镜头语言,去强调两位发明家之间的对立关系,以及这种高度对立情绪对周边人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从而展现了发明家的某种悲剧性——他们不再是纯粹的发明家,并且因此丧失自己珍视的东西,无论是自

    导演试图将重点放在爱迪生,特斯拉和威斯汀豪斯的针锋相对之上,借助互相的商业竞争来展现他们发明家和不计手段者并存的矛盾形象,并给出这等伟人背后所牺牲掉的东西,还原立体而富有阴暗面的历史伟人。在电影中,导演使用了大量的镜头语言,去强调两位发明家之间的对立关系,以及这种高度对立情绪对周边人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从而展现了发明家的某种悲剧性——他们不再是纯粹的发明家,并且因此丧失自己珍视的东西,无论是自己的初心、还是在意的家人。首先,在第一个镜头,爱迪生站在一片白茫茫的虚无之中。这个画面对应了之后威斯汀豪斯助手对他的评价,“他建立属于自己的现实世界”,从无到有去发明一个空旷世界需要的一切,正是对爱迪生发明家身份的强调。但是,在这样的形象的另一面,爱迪生所表现出的阴暗面,也马上被揭示出来——与总统谈话时的咄咄逼人,以及随后对威斯汀豪斯晚宴邀约刻意放鸽子来羞辱的敌对表达。可以看到,通过开篇的这两段,已经将爱迪生其人的两面性,都表现了出来。行到这里,电影的表达都是非常顺畅而易于理解的。但是,接下来,导演却似乎陷入了一种对于“视听化电影表达手法”的过度滥用之中。在他的设计之中,爱迪生的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较差,由此才恶化了他对于其他发明家的针对态度。在总统的一场戏中,导演安排爱迪生的儿子用摩斯电码与爱迪生偷偷交流,而后妻子的葬礼上也同样表现了爱迪生和儿子用摩斯电码的互相安慰。另外,爱迪生对妻子爱意的接收,也同样要在妻子死后、通过录音机,才能够完成。导演用“爱迪生与人的沟通需要拐弯抹角”的方式,来表现交流能力的低下。但是,对于这一点的表达,导演只是一味地使用打电码的手指特写、听录音机时由虚化到清晰的变焦,这样的镜头语言,去强调阐述。而相对地,爱迪生在与其他人的沟通中,具体是怎样表现出沟通能力差的,就只剩下了对下属和特斯拉的粗暴这种片段化的东西。而对于维斯特豪斯与爱迪生之间的敌意,导演同样犯了这个问题。当爱迪生接到威斯特豪斯的公司发展兴隆时,导演给到了一个“爱迪生爽约时火车在威斯特豪斯面前经过不停车”的闪回,来表现爱迪生心中针对情绪的重燃。而威斯特豪斯这边,当他被爽约回到家中,导演也同样切入一个闪回,展现他“被枪支威胁”的回忆,并加入威斯特豪斯枪支的特写,来说明他此时感受到爱迪生敌意后反击以敌意的内心。在这两段中,导演用了镜头表达的方式,但在剧情层面上却显得非常吝啬。一切都以电影试听系统来完成表达,这就造成了电影观感的不通顺。两段闪回,由于缺乏剧情台词的同步呼应,而显得有点莫名其妙且拖乱了节奏。而威斯特豪斯那段闪回,更是剧情层面上无甚意义,前后缺失只有一个片段瞬间式的回忆画面,完全是单纯为了表现威斯特豪斯的敌意而设计。同样地,当导演试图表现互相针对的敌意之战的全面化激烈化之时,镜头语言再次占据了绝大部分表达空间。导演设计了一个“镜头拉近地图上的灯泡,来表现战事蔓延”的镜头语言规则,多次使用——首先是后接特斯拉的抵达美国,“特斯拉加入战局”;然后是“地图上灯泡点亮而后镜头拉近”,后接威斯特豪斯在美国的业务扩张,来表现战事在全国范围的铺开。另外,导演也用了“电线杆密布而天空中乌云笼罩”的慢镜头、“城市地下电线工程全面展开”等画面,来表现电力对决的压抑放大和在城市内的蔓延。但是,也同样地,导演再次抛弃了剧情层面的表达,而且有些地方更甚——特斯拉哪怕在笔记本上画图,都能够说明他加入战团的意思,但成片里我们在那个部分中甚至不知道他是谁。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对爱迪生之负面影响的表达中。爱迪生沟通能力的差劲和对人的敌意,让爱迪生的妻子被迫受到同化,也表现出对人的敌视性倾向——与女记者一幕,拍摄二人侧面的正反打时,导演特意没有按照常规一样、人物放置在背向的边缘,而让二人的朝向上留出足够空间,而是反其道而行之,加强了爱迪生妻子对对方的矛头所指。而这种同化和爱迪生造成的压力,也让妻子不堪重负,得病死亡。而这里,压力的展现,仍然是镜头——针管的特写,而非而妻子在表现上的任何直接抒发。而类似的“镜头画面强调针锋相对”的用法,也在“脸孔特写”上得到应用。镜头怼到人面前,可以造成观感上的压迫,而表现出三个发明家间的互相敌视。而类似的用意,也体现在了人物对话时的剪切上:刻意加快的正反打和全景切镜頻率,加大了一种针尖对麦芒的紧张味道。在电影中,爱迪生对待发明的态度,是有变化的。起初,他反对以发明杀人(军火发明的邀约被拒绝),而后因为对对手敌视的竞争心,让他接受了“谋取生命”——先为了打击交流电的危险性而电死马(同样拉闸前给马特写),后同意政府的电刑提议、让自己的发明带给人痛苦。这一条持有发明而对待死亡的态度的线索,是电影里剧情层面上比较清晰的局部。但这里必须要说的是,在这一块,导演有些失去节制地运用了试听语言:先特意闪回了绞刑死亡犯人的痛苦,然后更是用马、豹子、猩猩、人的动图平铺入画面,后接图中人自首并死于首个电刑的报纸特写,来表现“杀死动物(马)即等于杀死人和痛苦的给予”的信息,强调爱迪生为了竞争而扭曲的初衷——为了打击对手,他不再坚持不为杀生而发明,而杀死了马,而有了开端也就会马上进一步去“杀人”。但是,在那一段之中,绞刑场面的突然冒出,实在是太过于突兀、且和主干剧情的表述割裂了,很容易让人难以理解。因此,在这部电影里,充斥了太多试听语言先行而剧情薄弱的手法安排——再比如,导演想表现发明家的黑白两面性,就通篇大量用倾斜视角构图来拍摄人物,从而表现人物的矛盾性。这个表达本身是没有问题的,但问题在于:用的实在太多,而剧情层面的表现又略显单薄(只是三家互相逐步升级扩大的开战,三人不知底线的互相攻击),镜头本身就显得非常泛滥而刻意但又装腔作势了——这也是本片最大的问题所在:电影语言批发上场,剧情层面却难以充分对应,被孤立而又数量极大的电影语言表达,就只能变得语焉不详了。在相当多的段落中,导演本可以轻易地给出更简单直接的表达方式——比如通过自述来表现妻子的压力、用交流的不畅来表现爱迪生的沟通困难、直接拍摄爱迪生为了利益交换而接受电刑应用——但导演却非要剔除剧情层面,用一堆特写慢镜和闪回来表现,仿佛为了抬高作品表达手法的层级而在绕弯子,“不说人话”。但是,值得赞扬的是,在电影的后半段,剧情层面的问题得到了改善。叙事分成了两个阶段来进阶,表现发明家改变的不同阶段:伴随着战争的深化,爱迪生和友商的敌意也让他们愈发走向黑暗化。电刑事件和威斯特豪斯员工伤亡事件构成一个阶段,第一个主题是“死亡”——爱迪生对发明应用于杀人的认可,扭曲了本心,他也借用“死亡”来攻击对手的交流电事业,而威斯汀豪斯阵营由于追求与爱迪生的芝加哥决胜而酿成电死人事故,这一切都说明了二人之间斗争心愈发失去下限的膨胀、以及随之而来的初心目标的变质。而作为另一条线索,商业巨头借助商业规则的涉入也改变着发明家们的世界观:特斯拉由于筹备公司时的商业合同,导致专利权丢失;威斯汀豪斯在交流电事业受挫的压力下被迫接受了巨头企业的收购、认同巨头使用直流电的决断,而面临对爱迪生的败北,但虽然嘴上安慰着自己“一直想与爱迪生”合作,但他的心里仍然不甘于竞争的失败---对妻子自我解释的一段中始终摇晃的镜头,点明了威斯汀豪斯此时内心的动荡。而在这一段之中,由于剧情层面的表述的厚实,镜头语言的丰富也就不再显得泛滥、而与剧情表意呼应了起来。在爱迪生发售留声机的段落,导演的手法,是为了拿下芝加哥而对技术上还需完善的留声机进行提前发售的爱迪生、与打台球时争强好胜的特斯拉的交叉剪辑----二人斗争意识的再次加强:特斯拉被商业规则玩弄而沦落但仍然保有好胜心,爱迪生的发明家属性却开始屈服于商业性。这样对比性极强的交叉,使得特斯拉的保有本心和爱迪生的变质形成了反差。而到了威斯汀豪斯被爱迪生攻击交流电而打压事业之后,导演也用了一个漂亮的镜头平移,扫过交流电灯泡的熄灭和直流电灯泡的点亮、最后将镜头落在威斯汀豪斯的脸上,极其高效简洁地表现了竞争失利对于威斯汀豪斯的心理影响,而后又用一个对巨头职员的拉伸镜头,说明了竞争压力之下威斯汀豪斯的逐步商业化。而“纯商业化斗争”的进一步深化,则成为了第二阶段:爱迪生为了取胜而接受西门子收购,而其他两人则以一个“利益永恒而非敌人永恒”的标准商人逻辑,联手做掉爱迪生——至此,三个人已经变成了彻头彻尾的商人,不再是单纯的发明家了。在这一阶段的起始,威斯汀豪斯无法忍受竞争落败的情绪,而决定继续开战(此时镜头语言部分,配合以再一次的“被枪支威胁”的闪回)。而另一边,爱迪生接到商业巨头的电话,被通知“仍然扶持威斯汀豪斯”,而竞争的焦虑开始迫使爱迪生更深度地拥抱商业,从而在竞争中获胜(镜头语言上,反复对爱迪生和投资人进行镜头拉伸,来表现“主导竞争胜败的商业”对爱迪生的步步迫近、逼着他逐渐深化的变质)。而这种逐步深化的竞争以及其促成的拥抱商业的自我转变,才导致了爱迪生在“电椅制造获得官方支持”并且利用“杀人电”来攻击交流电的决定(“死亡”线索的进一步延伸:爱迪生在这条路上走得更远了),并最终引导出了对手的反击、最终二人在纯商业层面上、以合伙和并购为手段的互相攻守和胜负。而与此同时,虽然本段中仍然有大量的镜头表达的使用(比如延续前半部的人物构图法:拍摄人物时的倾斜构图、将人物放置于画面一侧而非常规的中间,来表现人物内心的挣扎以及逐步扭曲)。以及,在威斯汀豪斯以商业标配的法律手段反击“杀人电”之前镜头给到的“美国地图上被直流电灯泡包围的唯一交流电灯泡”的特写来作为“竞争的压力对威斯汀豪斯影响作用”的表达,还有威斯汀豪斯被竞争对手影响的“闪回”的反复应用、爱迪生与秘书争辩自身原则转变时作为主照明光的“交流电的红光”,都是镜头层面上的关键表述。但剧情层面的内容与其形成了良好的对应,使得所有的表达变得准确而又丰富了起来。这就在剧情层面呼应上了镜头语言的表达:发明家互相之间的敌意深化和竞争扩大,是会让他们的初衷扭曲,从单纯的发明家变成一个无所不用其极的商人的。作为电力大战的结局,导演将“杀死生命”和“商业化”两条线索进行了合拢,借助电刑和交流电点亮世博会的交叉剪辑(特别是两个推杆的同步剪辑),来说明了自己的想法:发明家扭曲“不为杀人而发明”的初衷,同时变得彻为了底商业化,一切为了竞争的胜利。而在收尾的部分,导演又似乎给作品注入了一些希望。威斯特豪斯对爱迪生发问:想想最初发明持续13小时的灯泡时,你是多么兴奋。这一句话,就道出了导演想表达的根本:发明家的初衷,都只是为发明而雀跃(开头部分当威斯特豪斯夫人问到爱迪生对什么感兴趣,镜头马上转到爱迪生对着笔记本思考列出的发明),但在现实世界中,为了争取自己发明继续开展下去的平台和机会,只能被动地被情况所迫而扭曲成一个无下限而又对同行带有敌意的商人。现实世界的客观情况,迫使发明家进行“战争”,而让发明家变成了黑白双面性极强的复杂人性,并深刻地影响了家人从而让他们失去自己在意的东西,成为了一出悲剧舞台中的主角。但在这里,经由此发问,竞争失败的爱迪生和威斯特豪斯,却仿佛意识到了自己的堕落而达成了和解。并且,这样的乐观也延续到了电影的最后一幕。借助开头结尾的呼应,导演的处理是非常微妙的。首先,他在悲剧里留下了一点希望,让爱迪生经历一切后承认败北(对自身本心丧失的醒悟),转去电影业继续发明,从而回归了纯粹的发明家。在开头的第一幕,他身在一片白茫茫的虚无,似乎要如秘书所说,用发明填充整个世界。这就是他的发明家初心。而到了结尾,白茫茫消失,他身在瀑布拍摄电影——发明追求的新依托。这种首尾的对仗,让爱迪生在电影领域里找回了本心。并且,这样的首尾安排,就像电影里特别注重的运镜和剪辑节奏的处理一样,让电影在纯技巧层面变得“高级”。与此同时,导演又在电影中放置了特斯拉这个角色---当然,任何谈及爱迪生和“电”的电影,都无法忽略这个人物。而在本片中,导演并非完全“为了用特斯拉而用”,而是将他作为了一个符号:在竞争和商业化侵蚀之中,保有了发明家“醉心于创造”之单纯本心的存在。即使他也被商业规则收走了自己的专利权和公司,但他的竞争心依然没有让他走上彻底的歪路,而仍然思路单纯、只以科学真理的事实为根据行事(在爱迪生为了打击对手而扭曲交流电事实的同时,特斯拉公布自己的发明从而维护了与自己没有利益关系的威斯汀豪斯)。如前所述,特斯拉在本片中,起到了对爱迪生的反面衬托作用、去突出爱迪生的逐步迷失。但是,在作品的结尾,特斯拉的意义更上了一层。他与威斯汀豪斯合作,将自己的发明推广了出去,看上去这是一个乐观的结局。然而事实上,熟悉特斯拉历史的人都会知道,这个天才的晚年遭遇了什么样的事情。因此,当我们抱着这个被影片本体隐去的史实再次观看这个结尾时,威斯汀豪斯对特斯拉的合作也不过是前半段中特斯拉与商人合作的又一次重复、一次商业对发明家的再一次利用而已。而特斯拉的命运,也必然会像前半部的结局一样,走向失败。在导演对于特斯拉的运用之下,转投电影而似乎找回自我的爱迪生的最终命运,似乎也从希望变回了悲剧:单纯的发明家终究只能失败,而想要竞争胜利,则无法回避开对自己的扭曲。虽然这部电影的后半部有所改善,我们也始终无法忽视影片在漫长的前半部里的问题:电影镜头表达过多,剧情层面的信息单薄,导致影片陷入了语焉不详和故作深沉的状态。但这也并非是本导演的独有问题。在艾德哈里斯和黛安克鲁格主演的《复制贝多芬》中,学院派出身的导演,就在《贝九》首演一场戏的拍摄中,施加了频繁而让人几乎呕吐的“镜头快速旋转”“快速剪辑”“人物表情大特写”“镜头巨震”,来体现这部横跨古典乐派和浪漫乐派的交响乐巨作的震撼程度。对于一部电影而言,前半部的地基和引导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它陈述人物的基本设定、指引作品的主题走向,而本片的前半部由于剧情上的过于弱化、以及导演对镜头手法的深切沉迷,从而严重动摇了这个地基。拍的很漂亮而完全含蓄,只是技法上的展示,而将一切表达变得清晰而精确,才是一部对公众电影所应该达到的目的。镜头语言,其作用绝非“为了技术而技术”,而是在于提高表达和叙述的效率、并且避免太多平铺直叙的直白,就像电影后半部所做那样。显然,如何恰当地平衡剧情层面和电影语言层面的表达分量、如何防止电影陷入一种创作者自娱自乐且故作矜持的技法卖弄的氛围,是很多导演都亟待提高的部分。作为本片来讲,于镜头语言层面的精雕细琢,赋予作品以灵巧的表达和高端的技术,但前半部于叙事的单薄,又让这些技艺的精巧,变成了绣腿花拳,失之于苍白。

    【详细】
    106215931
  • 变体法案大伸腰
    2018/2/4 22:31:12
    受不了这种简单的人物性格追本溯源法
    很神奇,sorkin的东西我全部不喜欢。不喜欢他的台词和叙事的节奏。不喜欢他一定要刻意追本溯源找到人物性格的来源(这点是我最不能忍的,过分简单化了一个人物性格的养成)。steve jobs是我唯一去电影院看的看到15分钟离场的电影。Social network我至今也不知道好在哪。Newsroo...
    很神奇,sorkin的东西我全部不喜欢。不喜欢他的台词和叙事的节奏。不喜欢他一定要刻意追本溯源找到人物性格的来源(这点是我最不能忍的,过分简单化了一个人物性格的养成)。steve jobs是我唯一去电影院看的看到15分钟离场的电影。Social network我至今也不知道好在哪。Newsroo...  (展开)
    【详细】
    9127234
  • 太宰治
    2020/7/13 16:37:47
    又是莫名其妙的一季

    莫名其妙的一季 除了第五季倒数第二难看吧 先说迪克 我搞不明白为什么都对他如此讨厌 他救了大家好几次吧 但每个人对他态度都很恶劣 实在不懂 除了沃德我没见过大家还对谁如此讨厌 莫名其妙 然后又强加他智商让科学二人组变废物?寇森的处理真的不好 用了一季探讨他的内在 然后就没了?直接黑了?梅虐的可以了吧 死了两任了 两任还都黑化 用不着这样吧 迈克我原来还说他无趣绿茶我错了 他简直玛丽苏啊 总站

    莫名其妙的一季 除了第五季倒数第二难看吧 先说迪克 我搞不明白为什么都对他如此讨厌 他救了大家好几次吧 但每个人对他态度都很恶劣 实在不懂 除了沃德我没见过大家还对谁如此讨厌 莫名其妙 然后又强加他智商让科学二人组变废物?寇森的处理真的不好 用了一季探讨他的内在 然后就没了?直接黑了?梅虐的可以了吧 死了两任了 两任还都黑化 用不着这样吧 迈克我原来还说他无趣绿茶我错了 他简直玛丽苏啊 总站在道德高点让别人别这样别那样 作为局长真的不称职 戴维斯完全不用死 派柏已经被附身自虐了手 还要让戴维斯被附身摔死?非得看见死人了才妥协?我实在看不出这是接寇森的班延续神盾精神 很多决策都莫名其妙 YOYO也是 闹别扭了就找备胎?备胎被尖叫鸟传染了一刀捅上没什么反应 她被传染黛西都做不到捅她 可能她对备胎的感情还不如黛西对她的友情 至于黛西已经完全沦为工具人 整季最好看的就是第三集两人嗨了互诉衷肠的桥段了吧 菲兹还穿上了小猴子 第六集思维世界让我想起了第四季也是我最爱的一季 除此之外没什么亮点了 我为什么不喜欢第五季第六季 又一个原因就是BOSS处理的不好 准将 红毛女 新寇森都描述的不够 不像艾达 我们看到了一个反派机器人慢慢的有血有肉 还有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神盾局不像个家庭了 随着寇森准备消失 家长没了 迈克成为局长完全不像家长 于是神盾局就好像家长没了一帮孩子分家以后互相撕逼 这两季撕逼越来越多 但没有寇森了 于是撕逼就无休无止 什么事都能撕 而且寇森很排外 这就是为什么像家 想想林肯第三季寇森还让他背个自杀炸弹背心去执行任务 明显就是闺女被人刮走了老丈人吃了女婿的醋 但迈克不是 这么玛丽苏的人要一致平等 于是神盾局越来越多特工进入核心 越来越多的龙套出现然后迅速便当 也就不像家了 更像标榜企业文化的公司 迈克和YOYO我实在是无感抱歉 相比他俩我更喜欢戏份很少的垂普 他更像家庭的一份子 开心果一样的角色在框架里出现真的让人开心 包括当时黛西跟他告别 还有没有黑化的沃德 还包括隐退的仿声鸟夫妇 但是迈克和yoyo对我来讲总是神盾局大家庭的“外人” 从他们出现以后寇森也逐步消失 神盾局从一个大家庭变成几个两口子小家 矛盾也越来越多 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寇森这个大家长消失以后 神盾局也就是一个特工机构了

    【详细】
    12723973
  • Kara
    2017/10/16 12:19:14
    剧中人物的现实原型
  • kusicat
    2008/2/25 11:30:53
    转载导演贾樟柯的一篇旧文

    有酒方能意识流贾樟柯拍完《小武》后,约我出来见面的人突然多了起来。我自不敢怠慢,也不想错过任何一个人。江湖上讲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象我这种拎一只箱子来北京找活路的人,突然得到别人的注意,总是心生感激。阅人胜于阅景,况且那时穷有时间,即使只是扯淡闲聊也乐于奉陪。见面就要有地方,这对我是一个难题。那时我还没有办公室,家小,杂乱也不可待客。每次约会我都让对方定地

    有酒方能意识流贾樟柯拍完《小武》后,约我出来见面的人突然多了起来。我自不敢怠慢,也不想错过任何一个人。江湖上讲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象我这种拎一只箱子来北京找活路的人,突然得到别人的注意,总是心生感激。阅人胜于阅景,况且那时穷有时间,即使只是扯淡闲聊也乐于奉陪。见面就要有地方,这对我是一个难题。那时我还没有办公室,家小,杂乱也不可待客。每次约会我都让对方定地方。客人又都客气,说要将就我。于是沉默一下,动一番脑筋,说出来的还是三个字:黄亭子。直到今天我的活动范围还都在新马泰一带,新是新街口,马是马甸,泰是北太平庄。这些地方离电影学院近,上四年学习惯了,腿便自己往这边跑。黄亭子在电影学院北边一百米,是家酒吧,全称叫黄亭子五十号,因为隔街可见儿童电影制片厂,好找。下午客稀,也便于说话。那时,不远处的北航大排挡正是黄金时代。入夜时分,三教九流蜂拥而至。烟熏火燎中有孜然的香味,就着红焖羊肉可以看见械斗。那边新疆大叔用维汉双语招徕四川小姐,一低头身边这桌大学生不知为什么已经哭成一团。这里混乱,迷茫但充满生机,对我的口味。但黄亭子就是另外一回事了,每次从北航回学校路过这里,透过窗口看见里面灯光昏暗,便觉无味。山西家穷,从小父母就节约用电,15瓦的灯泡暗淡太久,让我日后酷爱光明。也是青春不解风情,那时心中充满宏大叙事,自觉很难融入烛光灯影。第一次进黄亭子是97年初,我在香港碰见摄影师余力为,两人打算日后合力拍戏。我剧本还没写,他已经来了北京。接他电话时,他在黄亭子里等。进了黄亭子,他的桌上已经有了几个空酒瓶。我点上一支都宝,这烟别名点儿背。但一切如此幸运,这次见面让我们决定一起去山西看看,这便有了日后的《小武》。小余能喝,成了黄亭子的常客,我便常来,与老板成了好友,时间长了有人戏称黄亭子是我的办公室。老板简宁是诗人,开酒吧也开诗会,常在午夜时分强迫小陈和他下象棋。小陈是调酒师,见我进来总喊贾哥,并让莉莉倒茶。莉莉是服务员,简宁的远亲,爱看电视,常梳一头小辫,把自己打扮成民国戏中的女子。这样我在北京又多了一个去处,即使无人相随,来了黄亭子也总能找到人聊天儿。象我这样的人不少,有一个英国人叫戴维,在化工学院作外教,他总是准时晚上十二点来酒吧,要一杯扎啤,仰着脖子一边看足球一边和小陈聊他伦敦乡下的事。这些思乡的面孔在午夜时交错,彼此没有太多交情,所以能讲一些真实的话题。我还是习惯下午在黄亭子见人:约朋友举杯叙旧,找仇家拍桌子翻脸,接受采访,说服制片,恳求帮助,找高人指点。酒喝不多话可不少,我的家乡汾阳产汾酒,常有名人题词。猛然想起不知谁的一句诗:有酒方能意识流,大块文章乐未休。于是又多了一些心理活动。在推杯换盏时心里猛的一沉,知道正事未办,于是悲从心起。话突然少了,爬在桌子上看烛光跳动,耳边喧闹渐渐抽象,有《海上花》的意境。于是想起年华老去,自己也过上了混日子的生活。感觉生命轻浮肉身沉重。象一个老男人般突然古怪地离席,于回家的黑暗中恍惚看到童年往事。知道自己有些醉意,便对司机师傅说:有酒方能意识流。师傅见多了,不会有回应,知道天亮后此人便又会醒:向人陪笑,与人握手,全然不知自己曾如此局促,丑态百出。到了下午,又在等人。客人迟迟不来,心境亦然没有了先前的躁动,配合下午清闲的气氛,站起来向窗外望。外面的人们在白太阳下骑车奔忙,不知在追逐什么样的际遇。心感苍生如雀,竟然有些忧伤。突然进来一位中年女子,点一杯酒又让小陈放张信哲的歌,歌声未起,哭声先出。原来这酒吧也是可以哭的地方。现在再去黄亭子,酒吧已经拆了,变成了土堆。这是一个比喻,一切皆可化尘而去。于是不得不抓紧电影,不为不朽,只为此中可以落泪。over电影看多了以后,开始有一个判断电影好坏自己的标准。我喜欢动机很纯的导演世道艰难

    不为不朽,只为此中可以落泪

    【详细】
    13121617
  • cartherine
    2013/2/3 22:45:11
    拉布拉多啊
       第一次看这片子,哭得稀里哗啦。第二次看这片子,依然泪流满面。
      最难忘的是心心乌黑的眼睛。那黑黑的眼睛里透露着坚定与执着,还有深深的母爱。
      他的可爱,在于它歪着脑袋貌似思考的那一瞬,他的英勇在于下定决心救出将军的那一瞬~他飞奔起来的双腿,像猎豹一样矫捷;他一身的耐力,能与马拉松队员攀比;他的善良,得到了野
       第一次看这片子,哭得稀里哗啦。第二次看这片子,依然泪流满面。
      最难忘的是心心乌黑的眼睛。那黑黑的眼睛里透露着坚定与执着,还有深深的母爱。
      他的可爱,在于它歪着脑袋貌似思考的那一瞬,他的英勇在于下定决心救出将军的那一瞬~他飞奔起来的双腿,像猎豹一样矫捷;他一身的耐力,能与马拉松队员攀比;他的善良,得到了野猪的回报;他爱自己的孩子,如此的希望能够救出自己的孩子,却不会用嘴与狗贩子角逐。他用智慧,用自己的身体面对狗贩子。
      善良的狗狗,聪明的狗狗们,你们永远是人类的朋友。你们是上帝赐予人类的宠物,愿这世界的狗狗都能被人类善待~~
    【详细】
    5766326
  • 2020/10/10 11:30:57
    国漫多需要风格化,但还不够
    水墨画风格的动漫确实让人眼前一亮,然而槽点也太多。仅提中国风就让无数国人愿意为它打高分,作为插画,每一帧确实漂亮,不过它作为动漫,雾山五行还差的远。。。国漫是该激励,但不该是无脑吹,看了多年的动漫,也深知国漫想做出头不易,小作坊更甚,我还是想表达自己的吐槽...  (展开)
    水墨画风格的动漫确实让人眼前一亮,然而槽点也太多。仅提中国风就让无数国人愿意为它打高分,作为插画,每一帧确实漂亮,不过它作为动漫,雾山五行还差的远。。。国漫是该激励,但不该是无脑吹,看了多年的动漫,也深知国漫想做出头不易,小作坊更甚,我还是想表达自己的吐槽...  (展开)
    【详细】
    12903214
  • Jaaan。
    2014/3/16 22:47:24
    漸出端倪的故事 始於第六集。
    前五集 怎麼說呢
    千真萬確的青春浪漫喜劇 整個詼諧有愛的基調
    看俊男美女 看他們以「報復前任」為名的拉鋸戰
    時不時跳脫現實的想像片段 也是樂趣之所在

    然而讓人意外的是 第六集起漸現真心
    不自覺便認真的看了起來 甚至有些被戳中心房
    當二十二分鐘時愛羅哭泣的瞬間
    劇的味道開始不一樣了
    如果說之前遇到再多的苦難
    她總是能很輕描淡寫的對付過
    前五集 怎麼說呢
    千真萬確的青春浪漫喜劇 整個詼諧有愛的基調
    看俊男美女 看他們以「報復前任」為名的拉鋸戰
    時不時跳脫現實的想像片段 也是樂趣之所在

    然而讓人意外的是 第六集起漸現真心
    不自覺便認真的看了起來 甚至有些被戳中心房
    當二十二分鐘時愛羅哭泣的瞬間
    劇的味道開始不一樣了
    如果說之前遇到再多的苦難
    她總是能很輕描淡寫的對付過去
    可這次她卻屈服了 甚至拋棄自尊跪地
    淚 就那樣大滴大滴無止境的落下
    而車政宇即使被潑了一臉的水
    還是默默的 在她身邊給予幫助
    後半集交織的回憶 還有兩人在天台的交談
    也呈現出與前五集不同的 真摯情緒的面貌

    說實在的 這部劇中的每一個人
    演技都很優秀 眼神都很到位
    即使是新人的國賢 也沒有任何不自然的地方
    再比如女二 雖然長的就是一副整過的樣子
    但是演技也頗好 也沒有往常令人厭惡的女二形象
    被爽約后黯然的神情 接到電話后欣喜的樣貌
    帶項鏈時幸福的模樣 腿斷后無法接受崩潰的樣子
    都讓人不禁有些憐惜 心疼她

    還有許多小情節十分令人動容
    比如國賢歪著頭神情專注的注視著愛羅
    愛羅真摯的向政宇吐出「對不起」的神態
    政宇看到愛羅替她拍去線頭時慌張的眼神
    也有許多小情節有些令人意外
    比如女二腿斷 國賢揮小拳頭 女主自然的拍掉線頭

    如果用OST來表達的話
    前五集是J.Min、度希的Mirror Mirror
    第六集則是劉承宇的怎麼辦

    PS:萬惡的簡介啊!!!
    如果單看劇情簡介 我一定不會看這部劇
    可劇里的愛羅完全不是別有用心的惡女樣子
    反而是討人喜歡 令人心疼的單純 魯莽 的模樣

    比起想要重新和有錢后的前夫在一起
    她只是想要聽他親口說句「之前你受苦了」如此而已
    比起所謂的背叛 拋棄承諾
    其實她默默堅持 承擔苦難的時候更多
    比起所謂的沒有真正愛過 愛的只是他身上的價值
    其實她真的愛他 相信他 才會選擇如此早就嫁給他
    難道說 其實 劇目 簡介 皆是反語?
    所謂的輕鬆 詼諧 背後所隱藏的 其實更深刻?
    【详细】
    6591982
  • 影视观众
    2020/6/7 21:01:39
    主旋律脱贫电视剧,魔幻现实主义。

    这部电视剧真的很一般,但是激情稍显智障。我是一个不爱看这部电视剧的人,因为脱贫哪有那么容易,但是你反映的太不切实际了。第一个片子也没有解决矛盾问题,村民解决矛盾不但不化解,还装作没事儿人一样还还不纠正,这不显得这个影片稍显智障吗?为什么说他是魔幻现实主义?因为他太魔幻太现实,有的时候让我看的看的同时觉得这简直就是不是一部反映。切身真实的作品更像是一个幻想中的狂欢作品。有时候对这部作品不要抱任

    这部电视剧真的很一般,但是激情稍显智障。我是一个不爱看这部电视剧的人,因为脱贫哪有那么容易,但是你反映的太不切实际了。第一个片子也没有解决矛盾问题,村民解决矛盾不但不化解,还装作没事儿人一样还还不纠正,这不显得这个影片稍显智障吗?为什么说他是魔幻现实主义?因为他太魔幻太现实,有的时候让我看的看的同时觉得这简直就是不是一部反映。切身真实的作品更像是一个幻想中的狂欢作品。有时候对这部作品不要抱任何希希望,觉得他是个好作品,他就是水准一般,但是有时候,他打着扶贫的东西的话那就不好,假如他不是一部扶贫电视剧,我们对他的评价还是会非常高的。而是一部情景喜剧,那就好了。

    【详细】
    12648289
  • 广告歌g
    2018/8/19 16:25:39
    第二季

    过15年的《Amabassadors》就很难忘记David Mitchell又萌又丧的典型英国中年危机男子设定长相,加上(相比之下,虽然也秃)老搭档Webb英俊得多的面孔,这一对一张一弛反差力的巨大造成的笑果往往是滴水不漏的,没有爆发式的大众期待的快餐喜剧中的任何套路,而属于当消遣下饭看很难啃下去的那种类型。

    这种独特的类型不得不归功于主创多年的喜剧和脱口秀表演及编剧经验,虽然稍

    过15年的《Amabassadors》就很难忘记David Mitchell又萌又丧的典型英国中年危机男子设定长相,加上(相比之下,虽然也秃)老搭档Webb英俊得多的面孔,这一对一张一弛反差力的巨大造成的笑果往往是滴水不漏的,没有爆发式的大众期待的快餐喜剧中的任何套路,而属于当消遣下饭看很难啃下去的那种类型。

    这种独特的类型不得不归功于主创多年的喜剧和脱口秀表演及编剧经验,虽然稍微知道That Mitchell and Webb Look/Situation的存在,话说十多年前的Webb可真是帅啊浓密的金发美颜盛世,但那时对这两位的萌力还没有支持我去找资源一一补齐。大概一年或者更近以前Upstart Crow S1发布的时候,WB还小火了一阵,大意也是将其归类于极致恶搞的糟糕历史一类,但显然雷声大雨点小,我们的微博少女们一般对这种难啃的骨头都是逐势转发过后食之无味而弃焉,饭圈生态的欧美圈才是她们的心头好啊,咳咳。

    当时扫了一眼匆匆收藏,竟也没意识到这个垫了额头,一颗硕大油光水滑的蛋型脑袋的犹如肖像复制的莎翁,正是David扮演的。S1的海报中他手持鹅毛笔,S2则摆出肖似笔下著名王子的标志动作,只是那面容较之中学课本上被万世美名美颜滤镜一万倍的莎翁油画少了仙风道骨,却多出十足的市侩油滑和自嘲的垂丧之意。

    这一眼没认出,三五月一过,某领导大笔一挥,某站的外剧都销声匿迹,收藏里的小红心也无奈给出页面消失了的荒唐解释(这剧弹幕恐怕会少到堪比单机)。一直到今年暑假看到新剧《Back》,惊喜地认出M&W之余,才开始猛补那时S2一次放出的Crow。

    两剧交叉看,同一男主,真是恍如隔世的字面意义了。

    《Back》的剧情背景设置得极小,两位主角的关系较之

    【详细】
    9602771
  • 苏打饼干223
    2020/3/1 22:00:56
    请放过「皮影戏」和小朋友吧!

    我猜想《中华熊猫》这部动画电影是想通过「皮影戏」的表现形式向小朋友们弘扬“中医文化”和“野生动物保护”。立意挺好的,但是能不能换个形式并且真的用心把故事编好呢?

    先说「皮影戏」。我印象中的皮影戏是这个样式儿的

    我猜想《中华熊猫》这部动画电影是想通过「皮影戏」的表现形式向小朋友们弘扬“中医文化”和“野生动物保护”。立意挺好的,但是能不能换个形式并且真的用心把故事编好呢?

    先说「皮影戏」。我印象中的皮影戏是这个样式儿的

    12328296
  • 政治经济学
    2014/2/16 16:13:06
    70后80后的青春时代到来了!
    这是一部基本工整略带狗血的电影。开头强于结尾,前期铺陈不错,后期结尾太过啰嗦,仿佛拉不干净……

    几位年轻演员演技稚嫩,时常让人出戏,相比之下潘粤明等中年演员演技较为成熟。我在观影的过程中竟然产生了古怪的幻觉:这么多年过去了,片中主人公们的演技长进了。

    近年中国青春片扎堆,形成一个高潮。随着七八十年代的一批人步入中年,中国的青春怀旧片终于逐步从知青下放返城,逐步过渡到青涩
    这是一部基本工整略带狗血的电影。开头强于结尾,前期铺陈不错,后期结尾太过啰嗦,仿佛拉不干净……

    几位年轻演员演技稚嫩,时常让人出戏,相比之下潘粤明等中年演员演技较为成熟。我在观影的过程中竟然产生了古怪的幻觉:这么多年过去了,片中主人公们的演技长进了。

    近年中国青春片扎堆,形成一个高潮。随着七八十年代的一批人步入中年,中国的青春怀旧片终于逐步从知青下放返城,逐步过渡到青涩的大学校园。70后80后终于逐步掌握影视媒体的话语权,走到了舞台中央。


    【详细】
    6550247
  • 舟过千帆
    2014/3/23 15:26:18
    《英雄之战》:一场有关生理性打飞机和群体性打飞机的有机结合以及其历史性的启示


    导语

           昨天看完了《英雄之战》,想来扯一扯,起这样一个拗口的名字,灵感来自第一本描述打飞机的书。1712年,一个招摇撞骗的江湖医生约翰?马腾,在英国出版了一本《打飞机:或可憎的自渎之罪,及其所有的可怕后果,给两性中那些已经这项令人憎恶的活动中受到伤害的人们的精神及肉体方面的告诫,以及给这


    导语

           昨天看完了《英雄之战》,想来扯一扯,起这样一个拗口的名字,灵感来自第一本描述打飞机的书。1712年,一个招摇撞骗的江湖医生约翰?马腾,在英国出版了一本《打飞机:或可憎的自渎之罪,及其所有的可怕后果,给两性中那些已经这项令人憎恶的活动中受到伤害的人们的精神及肉体方面的告诫,以及给这个国家两性青年的及时警告……》。书名如此之复杂,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字:撸。该书夸大其辞地讲述打飞机的各种坏处,所谓大撸伤身,强撸灰飞烟灭。
           虽然该书充斥了胡说八道和各种道德说教,却不乏为古今中外详细地介绍“打飞机”的第一本书。闲扯几句,权当开场白,想说的是对《英雄之战》这部片子的种种感悟吧!从本人多年来的观影经验以及生活体验来说,这是一部多种元素整合包装,体现个体的“本我”,在性冲动的作用下,以“打飞机”为核心的原始欲望,继而延伸到群体性,最终升华到现实问题的过程。

    一.小男孩及蝴蝶胸针的双重性喻像

          先让我们来看开场。最先出场的是一个善于奔跑的小男孩。这个角色的设置,开宗明义地从两个方面展示了性驱动的双重意义。奔跑——在奔跑过程中从启动到身体各个机能的协调运动,直到精疲力竭地结局,和性生活的过程何其相似。而一个刚刚从“性器期”转到“潜伏期”和“生殖期”的小男孩对老师的依恋,则更说明了这一问题。
          接着,贯穿全片的重要道具出现了——蝴蝶胸针。同样,蝴蝶胸针也有着性驱动的双重指向。在传统的东方文化中,蝴蝶作为性喻像,是一而再地被提及的。庄周梦蝶,与其说是在“不可能确切的区分真实与虚幻的生死物化的观点”,还不如说是在高潮时刻,人在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之间的徘徊与迷茫。还有梁祝的化蝶传说,更直接的解释了这种关系。
          从蝴蝶本体的喻像上来说,也是性的指向。两片唇瓣式的翅膀,包着一根柱状的身体,这和那种活塞式运动何其相像。也许,你读到这里,会说笔者牵强附会。其实,在任何一部影片里,性喻像是无处不在的。这和创作者的文化修养,生活经历有关,也是作为动物性本能的原始驱动。贾宝玉的“意淫”和薛蟠的“一只××往里撮”是没有本质区别的。举个尽人皆知的例子,在《上甘岭》里,巷道中的士兵在极度口渴的情况下,拿着一个苹果抚摸,亲吻,传递……那不是苹果,而是暗喻女人的肉体。需要让卫道士原谅的是,我们的士兵也是有血有肉真实的人,而非杀人武器或禁欲模范。
            当养父发现小男孩拿着蝴蝶胸针的时候,打了他,就不言而喻了。这不是简单地偷东西的惩罚,而是养父发现了小男孩的秘密……小男孩在打飞机。养父对这一正常的生理行为,不能容忍,所以打了他。但养父为什么对这一行为不能容忍呢?好了,往下说……

            小男孩在性驱动下穿越回了过去。这涉及到了一个很复杂的哲学命题。从影片开始的父子关系可以知道,小男孩并非老者的儿子,而是一个被遗弃的孩子。“你是谁?你从哪里来?你到哪里去?”这三个小区保安常问的问题,是哲学上至今也无法解决的宏大命题。小男孩和养父的关系,直接了当地说明了这个命题的无解。小男孩不知道从哪里来,也不知道到哪里去,作为一个“虚拟”角色,他的天然使命,就是为了证明养父是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小男孩再次遇到了他在“过去”的梦中情人。女主角在时光的一头,是陈老师;在时光的另一头,是杨老师。不管是陈老师,还是杨老师,还有小男孩从隔着手指看泳装秀的女性躯体的时候,都在说明一点,小男孩的异性恋取向。然后,影片的另一个男主杰森出现。海归身份的杰森可以说是粉墨登场,并且马上就向小男孩的情人杨老师示爱。杰森粗暴地蹂躏着具有性喻像的蝴蝶,第一男主独龙,则以只闻其声不见其形的状态出现,制止了杰森蹂躏蝴蝶的行为。
            过程中,蝴蝶这个性喻像本体,却死掉了。这在暗示什么呢?看似是独龙,杰森两个成年男性去争夺性交媾的权利,而实际上,他们早已经没有了性交媾的能力。影片的主视角,是从男孩看成人世界。男孩有原始的性驱动,却无法完成真正的性任务。而两个成年男人,则因为种种原因,失去了完成性任务的本动力,能体现他们性本能的方式只有一个——打飞机!

    二.两个自我阉割男人的历史探究

            先说独龙。历史回溯到1931年的9月18日,沈阳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当万余名东北军将士对阵只有一百多的日军的时候,并非是奋起而战,而是落荒而逃。影片中,独龙出手,众兄弟与敌人拼命,最终与敌人同归于尽,只有独龙独自活下来,还留下了个“英雄独龙”的传说。说句题外话,从两次直奉大战,郭松龄反奉和中东路战争之后,东北军确实实力大减,但还不至于对付不了百余的关东军。独龙正是东北军的一个缩影和符号,丢失了东北三省大好河山和父老乡亲,已经让他从精神上进行了一次自我阉割。除非他能打回东北去,不然他已经失去了一个作为雄性属性的资格。在杨老师对他突吻的时候,他没有被异性认同的愉悦感和性冲动,连最起码的启动性应急措施的羞涩与不安都没有,而是诧异,惶恐。潜台词就是:你为什么要亲我这个没有性能力的男人?
            作为社会属性的独龙,进行了自我阉割,但作为自然属性的独龙,他依然是个有着强烈性欲望的个体。请注意,导演在这个问题进行了有趣的对比。一群缺胳膊少腿的伤兵,把独龙当作偶像,暗示独龙器官完备,功能尚在。而独龙发泄强烈性欲望的方式,不言而喻就是打飞机。影片一而再,再而三的在强调独龙的打飞机。从形象上看,一个没有正常性生活,靠打飞机发泄的男人,更容易在人群中装得高深,沉默寡言,以此隐瞒自己性生活状态的糟糕与不堪。从剧情上,独龙的两次射击中,都是后发制人,以极短的时间开枪,发射,击中目标。这正是打飞机的过程,在极短时间内的强烈刺激,完成一次私密的高潮。

            再看杰森。谈杰森,要扩大到更大的历史范围。非理性片面的历史观往往把晚清描述得一塌糊涂。作为中华现代化伊始的洋务运动,至今还能给人以启示。李鸿章推动北洋水师的等等举措,都曾经让西方人为之一震。清王朝届时已经有了东方列强的姿态。但这个现代化的进程,却被一场甲午海战所中断。继而,西方看到了清王朝原来如此脆弱,再度纷纷前来大快朵颐。到了上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的一系列措施,刚刚让这个千疮百孔的民族有所改观,一场抗日战争又来了。可以这么说,中国的两次现代化进程,都是被日本所中断的。而西方列强,对中国的态度,也是因此而改变的。
           而杰森,作为一个在这种时刻到西方的富二代来说,他的境遇可想而知。他是一个拳手,屡屡把白种人打倒在拳台上,结果却是对方获胜。这种持续性的种族歧视,让他丧失了信心。在充斥着金发美女的世界里,杰森作为一个黄种人,他没有性伴侣。这种歧视,即便在今天也是有的。请不要相信有什么消除了种族,肤色差异的群体。只有承认这种差异和歧视,才是在通往公平公正的道路上进步。杰森回到国内的原因,也是如此,他已经无法忍受在肤色,种族,性选择上的多重歧视。
           杰森也在精神上进行了自我阉割。与独龙类似,导演也安排了一场吻戏。是杰森去强吻杨老师。这是一个进行自我阉割的男人为了显示自己还具有性能力的夸张表现。就类似往往越是处子,越爱夸耀自己是如何能猎艳。接着,大量的戏份展示出了杰森的“无法人道”。例如,杨老师能轻松进入杰森家,而不避讳,就说明了这一点。还有,杰森老爸在泳池旁去挑逗一泳池的泳装美女,笔者看到这里都感觉虎躯一震,下体微勃。但杰森,对此却视若无物。同样,杰森也需要去排泄性欲望,于是杰森也打了飞机。印象中,杰森好像不止一次地击打着那种训练用的沙袋。击打过后,大汗淋漓的抱着沙袋,这种极其形象的画面,让笔者想起了也许以后会成为成语的打飞机常用词——单手扶墙。

           说了这么多,皆在证明两个男人进行自我阉割,失去对异性控制欲,征服欲的原因。是战争,是历史感与责任感,还有强烈的使命感让他们进行了自我阉割。此时,他们的性取向,接近于中性吧,还没有完成从异性恋到同志的转变。

    三.打飞机之战擂台的基情狂欢

           接着,两个男人又因为打飞机在擂台上相遇。谁夺得冠军,谁就可以成为飞行员,以此来找回他们被阉割掉的雄性成分,重新找回自信,成为男人。这个前提设置得颇为有趣,两个只能打飞机来进行性验证的男人,却需要用一场“飞机”大战后开着真的飞机去打真的飞机……
            再让我们回到两个男人的相遇初始。独龙,杰森是互为参照的一面镜子。他们一开始就看清了对方的自我阉割,知道了对方打飞机的秘密。假设,有一个人和你极其类似,并且详细地知道你的性私密,你会有什么样的反应?不错,厌恶,排斥。所以,两个人一开始是相互排斥。
             那么,从什么时候开始,这对冤家从相互排斥到相互容纳,继而吸引了呢?在情节上,很多观众或许会感到模糊不清。其实,只要注意独龙怎么进入比赛的,就会一目了然。原本独龙是没有资格参加比赛的,为获得资格,他和一个白种人打了一场,用锁技制服了白种人。杰森因为肤色和种族的被歧视,进行了自我阉割,而独龙制服了压迫杰森的人,杰森自然就视独龙为朋友。这个时候,我仿佛都听到了那首歌——就这样被你征服……

           再看擂台上。擂台作为一个性喻像,自古以来就是出卖男色。现代意义的搏击,拳击,摔跤等等,和古罗马斗兽场的奴隶与猛兽没有本质的区别。说得简单些,就是在比谁的持续时间长,谁射得高,射得远。在擂台这个喻像上,导演用多种手法,来进行性暗示。在杰森的一场打斗中,一个矮杰森一头,却极其强壮的男人说:“小白脸,我舔死你!”笔者对同性亚文化的了解不多,但从这句台词中,至少可以发现两点。一,这个男人发现了杰森打飞机的秘密。二,这个男人是同性关系中的弱势一方,是服侍者。用日常用语说就是,他想给杰森“口爆”。杰森的私密被展示在公众平台上,自然怒气大发,险些打死了这个男人。
           再看独龙的两场打斗戏。一场是和一个极其猥琐的花拳绣腿的老男人。这无疑是在暗示中国几千年来文化中糟粕的一个方面。这个男人,更像是一个京剧中的小丑。而京剧的发展过程,以男色进行易装来饰演艳丽的异性角色,同时满足贵族的男女双性恋的极端体验,都是在暗示这一点。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去查一下晚清的堂会文化,相当的有趣。独龙轻而易举地解决掉了这个对手,说明此时的独龙,对同性恋还有一点排斥。但在下一场,面对多年后成为朋友的对手,独龙击打的是他的哪里呢?是胸部!一个特写镜头,该人的胸大肌在颤动,乳头在上下翻飞。男人的性愉悦区,除了性器,肛门之外,最敏感的莫过于乳头了。而独龙,偏偏去击打这个地方……同时,在这场打斗中,独龙最后如射击般的飞起,落膝,双腿夹紧击倒对手,鲜明地告诉观众——他完成了一次高潮体验。
            在看台上,帮助独龙完成这一高潮体验的是杰森。台词一样的直观——只有20秒,你的血会喷到前台……还用笔者多说吗?独龙和杰森,这对深知对方性私密的对手,已经被相互征服。从独自打飞机的独乐乐,发展到了一起打飞机的基情狂欢。

    四.个体性打飞机到群体性打飞机的升华

           现在,让我们看影片的第三幕,也就是独龙,杰森的对决。先说两句有关戏剧理论的题外话。笔者并非戏剧专业,但听过两堂戏剧理论的课程。短短的两堂课,让笔者如洁癖者遇粪水般对此敬而远之。过多的理论化,形而上,机械地解读前苏的戏剧理论,听者不知所云,讲者也稀里糊涂。但笔者在读了一本好莱坞电影理论的书籍之后,豁然开朗。娱乐片就该简单地分为三幕,第二幕主角进入黑暗时期,第三幕反转,结局再来一个反转。简单,直接,放之四海而皆准。
          话说回来,影片中第二幕结尾,第三幕开始前的“决战”条件,是假如杰森赢了比赛,那么他的父亲将把家产捐献出来买飞机。是一个人打飞机,满足自己的欲望,解决精神层面的多种压力,还是为这个群体,这个民族打飞机好呢?这里面涉及一个问题,不管是个体化的打飞机,还是群体化的打飞机,归根结底,都是个体本能的表现。
    本能是表现人的形态的重大变革,同时呢,也是人类向世界,向自然宣征的开始。在外界的刺激下,个体的本能会发挥出很大的动力。每一个个体都有这样的本能,从而有了本能的共性,本能的共性,又促使人类群体有了抵抗外界改天换地的愿望和能力。假如有那么一天,全人类达到这种整合和共识,那就是世界大同的共产主义了。但目前还无法达到这种共识,共识只是在一个个的独立群体中体现,像大到国家,民族,小到公司,家庭都是这种共识化的群体。
            现在请没看过片子的观众原谅我,我要做剧透了。答案是显而易见的,独龙放弃了转化性取向,回归雄性身份的选择,为了群体性的利益,他和群体达成了共识,他没有打败杰森,把希望给了杰森。
    现在,请读者随着笔者的视角,来到影院现场。这个场次人不是很多,坐在笔者前排隔两三个座位的,是个如假包换的屌丝。看到这里,他热泪盈眶,几次用手去抹眼睛。说实话,从个体上升到民族的情感升华,确实让笔者也有些感动。刹那间吧,笔者也有了欲上九天揽明月,敢下五洋捉土鳖的雄心壮志。但个体的能力有限,谁也不能扶大厦于将倾,挽狂澜于既倒。好吧,回归理智,回归到影片最本体的喻像。
            再回归到影片的本体喻像——打飞机。在一个国破家亡山河碎,居无定所,食不果腹的时代,真的能安安静静的一个人体验打飞机的乐趣吗?在战乱年代,诺大的中国,放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不管是独龙,杰森,还有那个穿越的小男孩,他们是不能安安静静地去打飞机的,也就是说,诺大的中国,竟然没有一个打飞机的地方!!而这个屌丝之泪,是在潜意识中唤醒了他的性本能。可以没房没车没妞,但连打飞机的权利都被剥夺,能不和他拼命吗?
            再看两个人的最终命运。杰森不再打飞机了。掰弯后的杰森,已经放弃了打飞机的自我娱乐,而是以翱翔长空的姿态,进行了一次真正的插入。空战中,打光子弹的杰森对着敌机撞去。如果我没听错的话,他说出了一句使用率最高的英文单词:发克。杰森以一个强悍的同志的姿态,完成了自己的最后一次高潮,在毁灭自身的同时,也插死了敌人。这种强烈的死亡本能喻像和视觉感官,不禁让笔者想起了《一部塞尔维亚电影》中的一幕,男主人公用性器插入了对方的眼睛。
            而独龙,则和另外两个同志,奋战在战场上。虽然他暂时没有机会去恢复原本的性取向,但他不但没有失败,反而也是一个赢家。在道德体系中,他的做法赢得了群体性的共识。在个人的利益上,千千万万个独龙的付出,让他们在之后的岁月里,有了能安安静静打飞机的机会。

    五.性取向与男性身份的回归

            现在看结局,独龙老哥仨的命运。三个人聚在一起,喝大酒,聊大天,回忆过往的峥嵘岁月。有人也许会说三个人的命运是悲惨的。而笔者的说法,正好相反。三个人能活下来,能在和平时期打飞机,就是幸福的。独龙所代表的东北军,还有老演员林威所代表的川军,历史上的命运,都是极难言说的。东北军在西安事变之后,被打散,整编,取消番号,自此成建制的东北军消失了。川军方面,刘湘与韩复渠是否勾结也是难解的谜团。自刘湘死后,川军团成了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主,如果不是李宗仁手上无兵,他也不会收容一部分川军团,打出了惊天地泣鬼神,可歌可泣的台儿庄之役。而这,对川军团还只是开始,更多的身为马前卒的战役还在后面。所以,三个人能活到抗战结束,已经属于不易了。接着,又躲过了镇反,文?革的一系列运动,当属凤毛麟角。现在还有个小男孩做最后的希望,当属幸福的晚年了。
            回到在第一个章节里面所谈到的原初问题,老独龙打小男孩,是因为发现了小男孩在打飞机。老独龙的担忧不难理解,他害怕小男孩的性取向出现问题。自己一辈子打飞机,万一小男孩也有同性趋向怎么办?两个同伴帮他解答了这个问题。小男孩没有同性趋向,而是正常的性取向。
            小男孩用一段奔跑来完成了对老独龙的回应,这是一段释放本我,显示性取向的过程。老独龙哥仨的关注无关重要,陈老师的在场,才是展示之重点。小男孩用冲刺的高潮,完成了独龙,杰森两个人失去的对同一女主无法完成的性任务。
            再说那一声极具煽情力度,让观众再度飙泪的“老爸”,则是真正高潮的体现。从表象上看,这是父子情。进行深度分析,则是老独龙哥仨男性身份的回归。当然,影片用了魔幻的手法进行叙事,要是较真的话,老独龙的年纪应该在百岁左右了吧。从1931年的9?18开始,老独龙进行自我阉割,放弃了男性身份,自娱自乐地射于沟壑,涂上墙。说句粗话,这就像是一个老光棍在仰天长啸——儿媳妇生殖器,这辈子是指望不上了。80多年过去了,终于有人叫他爸爸了。这是男性身份的回归,是个体生命的延续,是群体发展的进程。
    八十年风雨飘摇,几万里颠沛流离,在这一刻,老独龙完成了救赎,回归了本性,他真的胜利了。

    六.民族影像,历史回转和现实命题
        
            说完影片,想谈谈关于民族影像的这个话题。任何一部电影,不管其类型如何,都会体现出民族性。凡事必有出处,哪怕像孙悟空这样从石头缝里面蹦出来的,也要天地受孕,阴阳交合。我举一个在小众中很大众的导演,金基德。他的影片以其强烈的受虐而广为关注。《收件人不详》、《漂流欲室》、《情色屋檐下》、《坏痞子》,直到最近的《莫比乌斯》,都是以性解构为主体。而其背后的民族性呢?对照近千年的韩半岛风云,就是一句话——为什么总被别人干?作为一个有自尊的人来说,谁也不愿意去脱下裤子给人看昔日的旧伤,隔年的肛裂。而金基德,就是那个肛肠科的医生,他扒下了那最后的短裤,说出了“有病得治”的道理。
             同样的民族影像,让我们看看相邻的盛产爱情动作片的岛国。今天的岛国,已非昔日飞扬跋扈的岛国。历史的回转开了个荒谬的玩笑,当年岛国横行亚太去奸淫掳掠,今天却以占世界上不到2%的人口,贡献出95%的爱情动作片,供全人类打飞机和做床战前的调情,变换姿势的殿堂级教科书。在这些爱情动作片里,每个男优都是极度的猥琐,所起到的作用,无非是增强其民族的自信心。但那夸张的呻吟与虚假的潮吹,真的能挽回战败后整个民族的信心吗?高速发展的经济,能给其带来一定的国际地位。而安全靠老美撑腰,文化靠毛片输出的现状,也只能说其想回归到正常的态势,还有遥遥之路。

             在本文的最后,笔者想说下现实问题。世界并不太平,每天都在动荡。小的说,昆明车站,大马航空,这类的新闻还充斥于报端,网络。大了说,老美重回亚太,C形包围正在形成。哪怕是壮如牛的北极熊,最近也在为克里米亚挠头。在这样的态势下,作为一个自然人的个体,作为一个国家的群体,该何去何从?
            笔者比较讨厌那种靠精神意淫,狂嚣打日本要贡献一条命的无知愤青。从本我的角度来说,这是一种极端的自卑所促成的自我保护。就好比去夸耀能日战百女,以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来掩饰本身的生理缺陷,心理上的脆弱和知识体系上的不足。在目前人类还无法达到更广泛的共识之下,作为单个的一个群体——国家,必须得有自己足够的生存空间。说得更直白些,个体需要打飞机,群体需要大飞机。唯有重器,方能制衡,唯有制衡,方能安妥,这才是目前的问题所在。而对个体而言,毋庸置疑的是需要自信。这恐怕也是这部影片所表达的另一个层面吧!
          在本文的结尾,笔者想致敬一下老独龙和杰森这代人。今天,能在一个闲适的下午,安安静静地喝着茶,看着岛国爱情动作片,舒舒坦坦地打几次飞机,是他们所赐。没有他们的牺牲,那真的将是,诺大的中国,竟然没有一个打飞机的地方。
           好了,扯了这么多,上半身的嘴瘾已过。笔者也需要去调整下半身的状态,去打一次飞机了。
    【详细】
    66019638
  • meizhiyong
    2022/9/20 20:13:04
    想念吉林

    2007年从山东去东北创业,那时候觉得沈阳特别大,哈尔滨非常美,后来到了吉林到了长春相比之下经济非常落后,电影在松原一带拍的,那时候去松原也是非常破败,只知道那里有油田支撑着,经过十几年发展吉林省经济直飞而上,想念查干湖,希望吉林越来好,我的半个家乡,曾经创业的地方。不管电影好不好看,有这么一群人想着家乡的发展想着改变,想着东北振兴很感动很感动!

    2007年从山东去东北创业,那时候觉得沈阳特别大,哈尔滨非常美,后来到了吉林到了长春相比之下经济非常落后,电影在松原一带拍的,那时候去松原也是非常破败,只知道那里有油田支撑着,经过十几年发展吉林省经济直飞而上,想念查干湖,希望吉林越来好,我的半个家乡,曾经创业的地方。不管电影好不好看,有这么一群人想着家乡的发展想着改变,想着东北振兴很感动很感动!

    【详细】
    14660199
  • Maylin_HARU
    2022/2/27 15:25:51
    压抑与现实
    生活中往往不止有美好,黑暗的事情远比了解的那些还要多得多,但所谓的黑暗真的是黑暗嘛?所谓的美好就真的一定美好嘛?答案就是不一定,这部电影在美好与黑暗这里给了即强烈的对比,看得我心里是有点承受不住的,在我视角中的坏人没有得到应有的惩罚,依旧过着简单快乐的日子...  (展开)
    生活中往往不止有美好,黑暗的事情远比了解的那些还要多得多,但所谓的黑暗真的是黑暗嘛?所谓的美好就真的一定美好嘛?答案就是不一定,这部电影在美好与黑暗这里给了即强烈的对比,看得我心里是有点承受不住的,在我视角中的坏人没有得到应有的惩罚,依旧过着简单快乐的日子...  (展开)
    【详细】
    14245214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