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对白影评

13282642
  • 大草睡春天
    2017/11/23 14:33:00
    《维多利亚与阿卜杜勒》:个体传记的成功OR公映电影的失败

    正如名字《维多利亚与阿卜杜勒》所反映的,这是一部由真实的历史事件改编而成的成功的个体传记片;但作为公映的身份,本片可能会导致一部分观众昏昏欲睡在影院的座椅上。就个人的喜好而言,我十分欣赏本片,女王使我想起了《罗马假日》中的公主,但我更想在这篇影评中讲本片以及本类片值得改进的一些问题,一切因为我爱的深切。

    正如名字《维多利亚与阿卜杜勒》所反映的,这是一部由真实的历史事件改编而成的成功的个体传记片;但作为公映的身份,本片可能会导致一部分观众昏昏欲睡在影院的座椅上。就个人的喜好而言,我十分欣赏本片,女王使我想起了《罗马假日》中的公主,但我更想在这篇影评中讲本片以及本类片值得改进的一些问题,一切因为我爱的深切。

    8941324
  • Leven
    2016/2/3 10:14:13
    Based on Shameless
    文/Grace

    时至今日,shameless在我心中的地位已经和friends并驾齐驱。像是魔鬼与天使的代表,剧情风格及套路完全迥异甚至是两个极端,可依旧是在任何时刻都想翻出来重温的两部剧。

    我能想到的最贴切的两句话来形容shameless便是“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及“不作死就不会死”。在等待更新的日子里曾将之前的剧情重温过三遍,每次都会对剧中的人物有感情上
    文/Grace

    时至今日,shameless在我心中的地位已经和friends并驾齐驱。像是魔鬼与天使的代表,剧情风格及套路完全迥异甚至是两个极端,可依旧是在任何时刻都想翻出来重温的两部剧。

    我能想到的最贴切的两句话来形容shameless便是“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及“不作死就不会死”。在等待更新的日子里曾将之前的剧情重温过三遍,每次都会对剧中的人物有感情上的变化。如果说韩剧是理想主义而美剧是现实主义,那么shameless简直是在展现社会及人性最为残酷真实的一面。虽然存在中西方价值观念的不同以及故事情节的必要夸大,我还是相信艺术源于生活。剧中所表现的人性的丑陋、家庭关系的矛盾、爱情的脆弱、社会的冷漠无一不在挑战着我的认知底线。每当以为故事中的人物已经触底应当反弹的时候,编剧总是有办法让他/她继续跌落。这也许就是这部剧能让人欲罢不能的原因吧。

    幸福的人生都是相似的,不幸的人生却各有各的不幸,即使他们来自同一个家庭。前三季的剧情貌似还是可以感受到“希望”的,虽然每一集都是在讲述主角们如何挣扎在生存的边缘,但总是能隐约感觉到在腐朽病态的表象之下,绿色的根基依旧在拼命的生长,这个“无耻家庭”也是以一个整体的形式存在着的,他们似乎也都在朝着比现在更好一点的方向努力着。看前三季的时候我常常会被剧情的黑色幽默戳到笑点。随着剧情的延展,到第四季终,当女主Fiona亲手将自己理想的工作和美满的爱情毁掉的时候,我觉得编剧是在表达一个道理:所有的不幸也都是选择的结果,人性决定了命运。所以当Fiona重现婊性,被打回到地狱般的生活,我反而觉得这是最适合她生存的方式。所以什么所谓的“理想的工作”和“美满的爱情”也都是观众自己给她贴的并不属于她的标签而已。

    第五季开始整个剧情愈发的昏暗低沉(不排除有些演员因为档期问题被迫下车而影响剧情走向),家庭内部矛盾激化,逐渐四分五裂;主角们的感情线路也并未朝着乐观的方向发展。就像是小说“活着”里面所写:只是为了活着而活着,即使丑恶的事物总是在身边而美好的事物却远在海角。可我倒是觉得这种BE的调调很是符合这部剧的宗旨,毕竟真实的生活永远比戏剧还要“精彩”不是么。

    因为最近第六季开始更新了所以终于完成了一直以来想写的东西,同时也是想借由对这部剧的回顾来继续面对自己的shitstuff,提醒自己还是有更多坚持下去的理由。
    【详细】
    77591026
  • 蒙莎
    2022/8/28 0:28:50
    请放下手里那锁匙,好吗

    面上讲的是爱情,内核里是亲情,骨子里是对旧日香港的依依不舍。

    三兄弟已经没了父母,住在老豆留下的旧作坊里。老豆在里面做了一辈子难吃的叉烧,那叉烧难吃归难吃,但是因为老豆(以及类似老豆的从业者)的辛劳工作,使香港的街头可以买到15蚊的叉烧饭,便利店里有即食快餐,喂饱那些不

    面上讲的是爱情,内核里是亲情,骨子里是对旧日香港的依依不舍。

    三兄弟已经没了父母,住在老豆留下的旧作坊里。老豆在里面做了一辈子难吃的叉烧,那叉烧难吃归难吃,但是因为老豆(以及类似老豆的从业者)的辛劳工作,使香港的街头可以买到15蚊的叉烧饭,便利店里有即食快餐,喂饱那些不能花太多钱吃饭的人。大哥一不肯卖楼,二不肯丢掉那个叉烧炉,房子里弥漫着一股叉烧味。即使“有福叉烧”的灯牌坏了,变作“冇福叉烧”,一到夜晚,还是会亮起来。最后大哥终于尝试做了一次叉烧,味道还和老豆做的一样……难吃。

    二哥正经上着班,业余炒各种玩具旧货,房间里摆满一架子,不知道还卖得出去不。

    再说二嫂。(对了,二嫂\义嫂这个梗,估计只有懂粤语的观众才能get到……)二嫂热衷于保留旧香港的“文物”,比如店铺招牌,龙凤装饰。电影在这里还自嘲一番,才满三十年的东西怎么就成文物了。总之二嫂狂热地做文化保育,业余还在读博士,同事当她癫的,大哥这样念旧的人,也不能全然理解。也许抱怨她花太多时间在文化研究上的那些短信,只是导致分手的最后一根稻草,但是到最终,你会发现更加包容的二哥,才是真正适合她的人。

    三嫂,真正的草根出身,外婆做佣人,妈妈做包餐,最叻是煮饭,最大的愿望是和三弟拉埋天窗。她恋的旧,是旧式女人以家为大的生存方式。所以当她说“我意识到自己的生活可以没有你”的时候,还能看到女性的成长。

    在这个恋旧的家里,三弟和大嫂是彻头彻尾的“新”。一个打电竞,一个网红,你在他们身上看不到旧香港和旧台湾的影子,那些旧的东西,对他们来说也许是阻碍,是负担。(三弟想要几百万去投资电竞队,大哥死活不肯卖楼)正因如此,他们反而是使旧秩序松动,推动别人往前走的力量。

    大哥对二嫂的不甘心和不舍,越看到后面,越感觉到这种情绪,隐含的是对往日香港的不舍。但是最悲剧的是,你也许意识到自己确实错了,后悔了,想要不要脸地耍赖皮,追返一些东西,但是那些东西也都已经变掉了,哪怕你机会再拥抱亲吻,也找不回旧日的感觉。没了的就是没了。阿妈在梦中摸头的那一幕,我直接哭到仆街。可是她说啊,别呆在这里了,走出去,走远点。

    最后房子当然还是要卖的,家还是要散的,各凭本事,各奔前程。再望远些,楼终究会被移平,街市变成另外一幅样子,你除了笑着接受,挣扎着去创造新的生活,还能怎样啊。这喜剧看似悲剧,但是你也可以再努力一下下,不要那么悲了嘛。

    忘掉种过的花,重新地出发,放弃理想吧。

    ————————

    郑重声明:没收钱哈

    146111575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