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91201
  • frozenmoon
    2020/9/29 17:05:26
    这部聒噪的电影没能让你记住任何一个角色

    (文/杨时旸)

    如果剔除那些反类型的另类体育题材,仅从某个角度去看,美国的体育片是超级英雄电影的一个现实亚型,而中国的体育片则是主旋律电影的茁壮分支。但长久以来,中国的大银幕上却都缺少体育电影的存在,陈可辛的《夺冠》算是一次尝试,但这次尝试失败了。

    陈可辛是一个聪明的香港导演,在内地拍

    (文/杨时旸)

    如果剔除那些反类型的另类体育题材,仅从某个角度去看,美国的体育片是超级英雄电影的一个现实亚型,而中国的体育片则是主旋律电影的茁壮分支。但长久以来,中国的大银幕上却都缺少体育电影的存在,陈可辛的《夺冠》算是一次尝试,但这次尝试失败了。

    陈可辛是一个聪明的香港导演,在内地拍摄的作品中,尤其是中后期的作品选择,都有着巧妙的角度——官方首肯的某种精神或者趋势,可信的人物和情感塑造,以及极其精准和敏锐的对上映时间点的把握。回顾改革开放创业潮的《中国合伙人》,打拐题材的《亲爱的》以及这部《夺冠》都是如此。但原本踩点精准的《夺冠》被疫情打乱了节奏,如果放在去年的春节档,人们趁着中国女排的好成绩或许还会忽略电影本体的问题,仅凭借女排精神的感召就单纯且慷慨地贡献一波眼泪,但现在,外部情绪的变换让电影本身的致命弱点凸显出来。

    从文本上说,这是一部根本没有编剧的电影。它像是截取了几段百度百科的说明,再搭配了一些女排队员的采访和回忆,并上一条过去数十年来中国改革开放后的街头取景,最终完成了极其机械化的组装。可是,作为体育观众,并不需要一个电影导演去框架性地回溯这已知的一切,而作为一个电影观众,看到的又是一群根本记不住名字的符号在表演坚忍不拔。相较于此前陈可辛对于内地题材已经如此娴熟的把握,这个电影却像极了一部学生习作。

    《夺冠》一直在强调真实,比如,那些老女排桥段训练场的地板都是从漳州基地搬过来重新搭建的,比如剧组极其罕见的与国家队联动,启用现任女排队员直接出演自己,但这些对于电影创作而言,都是锦上添花,而这部电影本身皮之不存。所以,这些对真实细节的考究变得煞有介事。

    从现在的结果来看,电影后期应该是经历过大规模修改的,至少有大量台词都是重配的,毕竟连口型都无法对得上。但抛开那些被迫的外部压力不谈,《夺冠》最大问题在于整个故事既缺乏最基本的逻辑线索,也缺乏最基本的情感线索。这部电影没有动线。

    《夺冠》的主角到底是谁?显然应该是郎平。但郎平的写法真的符合一部主流电影的塑造方式吗?她的青年时代只以一个吃苦耐劳的符号出现,然后就进入了中年时代,又以一个成功的美国教练的符号出现,再之后,回到中国,以一个改革派的职业体育人的符号出现。是的,符号,只是符号,全都是符号,她青年时遭遇过极端挫败也面对过盛极一时,内心有怎样的波澜?没有呈现。中年时代远走美国前后的心思,没有呈现。回国任教的缘由,唯一的交代似乎只有两场戏,听见一群华人嘲讽着如今的女排,心里难受,此前的同僚因病早逝,给她鼓励。然后就毅然回国。内心依然没有呈现。而此后,她在中国队执教的整个过程,面对了怎样的阻力,如何化解,仍然都是符号性的,安排几场充满象征性的会议场景,排布几个代表着不同势力的老人代言着陈腐,衬托郎平的决断和胆识。看到了吧,这就是为什么这部电影让人感到别扭的根源——我们看不见人。看不见人真实的内心,感受不到一个人在排球场之外还有生活。《夺冠》意外的拍出了一种独特的脸谱化,倒是有别于过去的那些高大全和红光亮,却形成了一种功能一样的狭窄又平面化的苍白语气。它像一部过气的报告文学,自以为描述了真实细节,又衬托了主角,但一切都是浮夸的、象征的、充满形容词的,唯独没有零度叙事的白描。

    好,那么退一步讲,姑且认为《夺冠》的主角不是郎平,这是一部群像电影。那么对其他人的描述是怎样的呢?作为陪练出场的陈忠和莫名其妙,身份,来由,从开始的不愿,后来的不甘,最终的融入,都和郎平一样,缺乏交代,更缺乏过渡。而那些当代女排运动员呢?无非就是说一些自己为什么打球,以及私下里的体己话,这对于电影起到的作用是什么?所以,从这个角度去看,这连群像电影都不算,而是一种“集体主义”电影,因为它成功让人们没有记住任何一个人。

    为数不多的能让人觉得会产生戏剧冲突的地方,就是郎平带领美国队打败中国队之后,看台上的中国观众对她的辱骂,这本应可以展开做一些体育精神和民族情绪之间的探讨,但那辱骂也都毫无悬念地被消声,探讨当然不便展开。

    无论袁伟民、陈忠和还是郎平,这几个角色在感情上都是线段式的,一段一段一段,那段与段中间的细腻变化,全都被省略,我们不停地被要求注视导演安排的节点和结果。所以,这让这部电影变得聒噪,首先,充满聒噪的口号,但还总以为可以用体育的热血掩盖住那份特别古典的宣传腔,其次,还有聒噪的情绪,它一直昂扬,即便女排消沉的几年,也在竭尽全力告诉观众,我们在欲扬先抑啊,请大家做好准备。

    就像那些低级的喜剧只能生硬地胳肢人,《夺冠》也在强制性地让人落泪,它用的办法不是电影作者原创的,而是从体育赛事中拿来的,比如那场对战巴西的比赛,占据了如此重头的篇幅,如果你要依靠还原真实比赛的惊心动魄来催人泪下,那我为什么不去重看一遍赛事回放,而是要看一部叫做《夺冠》的电影呢?

    陈可辛当然是个极其成熟的导演,此前的作品中也没有什么技术性失误,但《夺冠》中节奏是乱的,气口是断的,几乎少有一个镜头、一段故事能舒缓地讲完,动不动就莫名其妙地回溯,生硬地剪切,人物几乎没有常态化的情绪,这样的操作让人难以理解。

    陈可辛说,他对于内地改革开放初期的那段历史着迷。从体育电影的角度去看,相比于他在拍摄的《李娜》,中国女排的故事似乎更能覆盖那段历史以及关照大时代变迁的全貌,但无论是对历史的回看,对当下的审视还是塑造一个人或几个人的传记,《夺冠》都没能完成。

    这部听起来如此昂扬的电影,在上映前似乎遇到了不少电影之外的麻烦,那些可能永远也无法确证的传闻或许终于让陈可辛明白,为什么体育片看起来那么安全,又那么容易取得最大公约数,却鲜有人涉足。其实,这样的电影并不好拍,如果通篇拍得振奋无比,就会像一张过曝的照片,什么都留存不下,而我们又注定无法拍摄褶皱之内和阴影之下,比如你能想象我们能拍出一部《狐狸猎手》和《我,花样女王》吗?现在看来,即便《摔跤吧爸爸》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达成的目标。原本以为陈可辛能为这样一个主流题材带来一点新意,但最终,惯性的大潮却卷走了陈可辛。

    (本文首发 南方人物周刊,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详细】
    128832787
  • 王小叶儿
    2020/7/15 14:29:12
    致力于人类觉醒的作品值得在历史上留下名字

    一切都是巧合吗?最近越来越多这样的作品了。每一个致力于人类觉醒的作品都应该在历史上留下名字。虽然成片的质感相较以往院线级别的好莱坞大片,会有“好莱坞网大”的感觉,导演和摄影一些镜头的角度处理缺乏审美,特别明显的是男女主坐在山上谈心,近景是野花那场戏,那个角度非常的难受。但另一个层面,我们不应该只用“看电影”的方式去看待一部电影。电影一直都不是用来看的,是用来感受的

    一切都是巧合吗?最近越来越多这样的作品了。每一个致力于人类觉醒的作品都应该在历史上留下名字。虽然成片的质感相较以往院线级别的好莱坞大片,会有“好莱坞网大”的感觉,导演和摄影一些镜头的角度处理缺乏审美,特别明显的是男女主坐在山上谈心,近景是野花那场戏,那个角度非常的难受。但另一个层面,我们不应该只用“看电影”的方式去看待一部电影。电影一直都不是用来看的,是用来感受的,所谓的视觉视效,只不过是加强感受、传达感受的手段而已,不该本末倒置。而所谓的电影大师也只不过是善用镜头传达内心感受的魔术师罢了。这部质感糙糙的《无限接近》的意义在于,他从个人角度切入,展现了被外星绑架者遭受到了痛苦、迷茫与不信任。如果你对外星揭秘、神秘文化等等有所了解,就知道事实上的确很多人身上发生过被外星绑架的事情,却很少有电影敢于去展现。需要注意:我这里说的不是科幻小说、故事会的故事,是真实的。而本片中男主和女主被绑架到的地下基地有现实中真实的缩影,就是那个狭长的水泥质感走廊……相信创作者是调研了很多数据的。电影中长高的小灰人扮演了“善良”的角色,回归光明后的他们,虽然在电影中被塑造得皮肤褶皱,但在我看起来也是美的,只是真实的他们并非电影中展现的那么“懵懂”。其实最让我震撼的是,灰人触碰伊萨克,问“那个人是谁的时候”,一束光直达宇宙,穿透星云,看见耶稣那里,瞬间感觉整个人被击穿了,浑身一阵热/寒流,身体跟着振动,眼泪咣地就被激出来了,我仿佛也顺道亲历了耶稣升天的过程。很明显,男主角进化了,虽然在一个“空间”,但频率已经变了,他拥有了意念显化现实的能力。这告诉我们,空间是虚无的概念,时间也只是被用来当做计数工具的空间,真正存在的只是此时此刻。之前一直觉得选角不够好,起码不是传统意义上的handsome,但看完才知道,这就是我们每个人,每个人“普通人”都具有强大的可能性。 不说了,我要去重温一遍《超体》。

    【详细】
    12728817
  • 安德烈大叔
    2018/10/29 1:48:03
    匍匐在极权主义的名义下

    二战题材海报及《冒牌上尉》的片名让人误以为这是一部黑色幽默类型的电影,但是看完全片并了解背后的故事之后,发现该片只有深不见底的黑色,一点幽默都提不起来。实际上,《冒牌上尉》的故事甚至让人有些不安。这是一部荒诞、黑色的反战电影,影片以行将陷落的纳粹德国为背景,讨论人格在极端环境中重塑、人性在极权主义中的异化,反思深度甚至可与《浪潮》相对标。

    二战最后的两周里,集权

    二战题材海报及《冒牌上尉》的片名让人误以为这是一部黑色幽默类型的电影,但是看完全片并了解背后的故事之后,发现该片只有深不见底的黑色,一点幽默都提不起来。实际上,《冒牌上尉》的故事甚至让人有些不安。这是一部荒诞、黑色的反战电影,影片以行将陷落的纳粹德国为背景,讨论人格在极端环境中重塑、人性在极权主义中的异化,反思深度甚至可与《浪潮》相对标。

    二战最后的两周里,集权主义的纳粹德国行将崩坏,前线不断溃败,而后方也陷入了一片混乱,大量的逃兵不仅将失败主义的情绪带到后方,也导致了德国后方社会治安的崩坏。这是故事发生的特殊时代背景,一个处于极端时期的极权国家。丧失方向与希望的国家机器与普通百姓,陷入了一种手足无措的失败主义情绪之中。乱世造英雄,也造恶魔,一个拥有表演天赋的19岁逃兵捡到一身崭新的上尉制服,凭借出色的表演能力,冒牌上尉狐假虎威将溃散的其他逃兵聚集起来组成所谓的“特别任务小组”,一路在即将陷落的纳粹后方为所欲为,并以元首为榜子控制起生杀大权。荒诞、黑色的故事就此开始。

    9731628
  • 唱唱反调??
    2017/12/14 23:35:36
    春节临近 注意烟花爆竹防火防盗

    最后一堆爆,此刻应该配合难忘今宵,以及朱军、董卿一起喊“给大家拜年啦!春节好!”

    妖怪都是被一堆鼻屎轰死的。

    我天啊!最可怕的是导演硬cue笑点梗,全场还真的配合爆笑!我感觉自己看了一场就是进了一场片方自己买的场次!这个电影院里一半是临演吧!

    独自加班的夜里,蓝盆友进场之后猛催说巨好看!满怀期待坐下来,拖着手。五分钟之后想赏对方耳光,就此别过!英雄!山高水

    最后一堆爆,此刻应该配合难忘今宵,以及朱军、董卿一起喊“给大家拜年啦!春节好!”

    妖怪都是被一堆鼻屎轰死的。

    我天啊!最可怕的是导演硬cue笑点梗,全场还真的配合爆笑!我感觉自己看了一场就是进了一场片方自己买的场次!这个电影院里一半是临演吧!

    独自加班的夜里,蓝盆友进场之后猛催说巨好看!满怀期待坐下来,拖着手。五分钟之后想赏对方耳光,就此别过!英雄!山高水长,大晚上何不回家暖炕?!

    【详细】
    8985217
  • 桦桦
    2020/5/1 20:25:43
    成人的世界里,孤独是一种常态
    这篇剧评可能有剧透 看完前十集记。 这个电视剧特别迷。在众多不讨喜的现实题材作品中,它就是莫名地勾人、莫名好看。让人气到每根神经都不好了的剧情,偏偏还是会一到点儿就忍不住按时收看。韩国内外超高的收视和话题,传说中“三分之一的韩国人在线生气”,想想也有点好笑,什么时候中年出轨的一...
    这篇剧评可能有剧透 看完前十集记。 这个电视剧特别迷。在众多不讨喜的现实题材作品中,它就是莫名地勾人、莫名好看。让人气到每根神经都不好了的剧情,偏偏还是会一到点儿就忍不住按时收看。韩国内外超高的收视和话题,传说中“三分之一的韩国人在线生气”,想想也有点好笑,什么时候中年出轨的一...  (展开)
    【详细】
    12557253
  • 开心快乐每一天
    2017/5/4 14:35:24
    酸甜苦辣的欢乐中国年

    赵丽蓉饰演了一位农村的母亲程妈,但和大多数中国母亲一样,过年是家庭最重要的团聚,吃和红包。程妈虽没文化,但对自己的孩子们的心思、脾气秉性很理解,所以既盼望聚会又害怕闹矛盾不可开交。

    儿女、媳妇、姑爷性格各异,心思不同,惦记的却是一样的,就是爹妈老两口的财产。

    印象最深的几个地方,大儿媳妇想要母亲的戒指,程妈看的明白,假装怎么都摘不下来,表情极到位的边撸着戒指边说带戒指

    赵丽蓉饰演了一位农村的母亲程妈,但和大多数中国母亲一样,过年是家庭最重要的团聚,吃和红包。程妈虽没文化,但对自己的孩子们的心思、脾气秉性很理解,所以既盼望聚会又害怕闹矛盾不可开交。

    儿女、媳妇、姑爷性格各异,心思不同,惦记的却是一样的,就是爹妈老两口的财产。

    印象最深的几个地方,大儿媳妇想要母亲的戒指,程妈看的明白,假装怎么都摘不下来,表情极到位的边撸着戒指边说带戒指年头太多了,长上了。大儿媳无奈的未能得逞。

    还有一处,程爸爸用诺大的餐盘端着刚刚挣回来的8000块钱,放在餐桌上说:都愣着干嘛,不都等着这道菜吗?此时我眼泪控制不住了,心疼二老,心里恨那几个子女太不孝顺了。

    这是在经济发展初期人对钱和财产出现意识上混乱的时期,电影非常写实,接地气。看完了心情挺沉重的。赵丽蓉的精湛表演是她获得了第四届东京国际电影节特别奖。

    即便是现在这个电影也有着现实意义。

    8518582
  • KuroYagi
    2018/8/2 21:25:52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我想标题就是非原作党的普遍观感,这就牵扯出一个悖论: P5以优秀的剧情&演出为立身之本,而P5A则以超高的还原度为卖点,结果却并没有传达到位,造成的观感反而差强人意。原作党还好,对于非游戏玩家则是毁灭性的。究其原因,就是无度诉求,最终矫枉过正的还原度,这点从第...  (
    我想标题就是非原作党的普遍观感,这就牵扯出一个悖论: P5以优秀的剧情&演出为立身之本,而P5A则以超高的还原度为卖点,结果却并没有传达到位,造成的观感反而差强人意。原作党还好,对于非游戏玩家则是毁灭性的。究其原因,就是无度诉求,最终矫枉过正的还原度,这点从第...  (展开)
    【详细】
    9559224
  • 黄某
    2017/2/27 9:38:31
    大地之暖

    人年纪越大,就越容易被亲情题材的影片触动。可能经历得多了,才能体会到,唯有养育之情,无法重复。

    首先这是一个不断线的片子,尽管节奏舒缓却能一直拉着人往下看。在看片不花钱,在家瘫着没人管的时代,吸引人是不容易做到的。我觉得这很大一部分归功于女主演余男,她有点神似蒋雯丽,但是比蒋雯丽收敛。不知道是她自己的个人风格,还是导演的指导,余男的表演显得非常有日本人的影子,或者说,我们想象中老

    人年纪越大,就越容易被亲情题材的影片触动。可能经历得多了,才能体会到,唯有养育之情,无法重复。

    首先这是一个不断线的片子,尽管节奏舒缓却能一直拉着人往下看。在看片不花钱,在家瘫着没人管的时代,吸引人是不容易做到的。我觉得这很大一部分归功于女主演余男,她有点神似蒋雯丽,但是比蒋雯丽收敛。不知道是她自己的个人风格,还是导演的指导,余男的表演显得非常有日本人的影子,或者说,我们想象中老式日本女人的神态。说实话,正是观察她这个小特色的好奇心,吸引我一直紧紧抓着这片子看完。而且在这个观察的过程中,片中没有出现过一个打断节奏的角色,配乐也相得益彰——一个好电影,要求能有多高呢?

    第二,说说这个片子深刻的地方。其实这个片子的故事并不深刻,无非是血缘与人性。但是有一个小细节我觉得其实很值得人回味——就是群众。在剧中,雪妮对文革报以恐惧和憎恨的态度。我们一般文革印象都是老知识分子受害,革命小将和工农兄弟轮流唱台的景象。在今天这个小粉红人人得而诛之的时代,一概的低端行为都有可能被归算到民粹的范畴。他们可能是精神上的空虚,可能是行为上的粗鲁,可能是知识上的空白。总之,没有受过教育的人,就是很容易被一些刚刚喂饱的文明一代指指点点,给他们分门别类,像研究猴子一样分析他们的行为。这些人是群众,是想象中文革的反派,当下社会理论上纷扰的源泉。东北外婆,恰好就是一个群众。

    但是她是一个干净的人。

    在雪妮跟东北外婆的交流中,破除的血缘的防线。但是最终雪妮要破除的是人的防线。一个最像是狂热小粉红的广场秧歌舞大娘——她们一直被诟病说是忠字舞继承人——帮助一个在文革中受到严重伤害的小女孩,走出伤害,去除伤口。这种设定让人觉得有点温暖。在很多的著作中,都提过好奇心这三个字。好奇心的存在让我们平视与我们交流的对象。太多的时候,我们审视。但是平视,才能平息残酷。

    大地是无罪的,人们可能在上面犯罪,战争,侵略,内斗,伤害,都有可能。但是大地保留记忆。记忆的温度才是每一个个体独能真正拥有的一无二的宝物。

    【详细】
    8386884
  • Angelar
    2015/4/24 2:23:19
    一个说不完的主题
    本月看了两部国语片,阿sa拿奖的《雏妓》和张艾嘉的《念念》。两次都是一个人。
    放前一部的时候,影院挤满了看《速度与激情7》的观众,放后一部的时候,大家争相看的是《复仇者联盟》。

    看《雏妓》的观众比《念念》略多一些,我觉得也有一些可能冲着那个R21的评级标签去看的。要说,其实两部也不是没有共同点,讲的都是成长中的“家庭事故”和有关情感的“缺失”和“补偿”。我其实很喜欢《雏妓》故事
    本月看了两部国语片,阿sa拿奖的《雏妓》和张艾嘉的《念念》。两次都是一个人。
    放前一部的时候,影院挤满了看《速度与激情7》的观众,放后一部的时候,大家争相看的是《复仇者联盟》。

    看《雏妓》的观众比《念念》略多一些,我觉得也有一些可能冲着那个R21的评级标签去看的。要说,其实两部也不是没有共同点,讲的都是成长中的“家庭事故”和有关情感的“缺失”和“补偿”。我其实很喜欢《雏妓》故事的出发点,只可惜,港人的价值观,只是拍出了一部大都会爱情寓言而已。但看完《念念》,我再一次对张艾嘉对人性情感的深入表示佩服。

    《念念》的情节并不复杂,出走的母亲,留下了兄妹俩心底永远的空洞和无处安放的仇恨;从小以父亲的期望为奋斗目标的张孝全也因为眼疾忽然失去了人生的目标。缓缓的叙述,淡淡的音乐和隐忍的主角,讲出了两代人之间血脉延续,灵魂延续的故事。

    张姐参加过一个访谈,采访者是一个年轻女记者,面对61岁的受访者有些无措,问出了好几个让人哑口无言的问题,比如:您是怎么想的,要去拍一个真实的生产的过程……

    好吧,这不是每一个年轻人都可以理解的故事。这也许是一个拍给为人父母者和有一定生活阅历的观众看的故事。出走的母亲并不多见,几乎所有的父母都在倾其所有给予下一代某种意义下的“最好”。但当孩子离开我们身体的那一刻,他们就已经成为另一些个体,拥有他们自己心灵和意识的个体。总是会有不可避免的误会,也一定会有两代文化差异下的隔阂,也会有不同价值取向带来的冲突。中国人从来都不善于和家庭成员交流思想。这是个永远也讲不完的“主题”。

    电影里的三位年轻主角有幸可以得到奇幻的经历,再度和已经逝去的父母交流,籍此再次审视父母对自己的情感,得到自我的救赎。可是事实上,按照自己经历写出这个故事的编剧萌山征彦,在现实中却始终没有得到这样的机会。这也许是大多数人的真实写照。

    所以这是一个揪心的故事,但是也有一个暖心的结局。张姐告诉我们,要珍惜当下,要不吝交流。还有上一辈和下一辈的传承永远都不会中断。我们留下的,会有人替我们延续下去;两代人永远算计不清的爱恨,也会在所有人的生活中传承下去。这其实是个立意很深远的主题。

    我有两个女儿,六岁的大女儿性格敏感又固执,作为一个全职母亲,我把几乎所有的精力和时间都给了她们。前几天大女儿对我说出“如果你不喜欢我为什么要生下我”这样的狠话。当下的我觉得伤心,但是这一刻又觉得起码她能讲出来告诉我她的不满。也许我可以对她再温柔一点,再耐心一点。

    母爱也许是与生俱来,但爱的能力却需要学习和改进。此刻的我若回到当初生孩子之前,也许对孩子会有犹豫,孩子所意味的责任感和心理负担是如此巨大,若能再次选择,也许我会自私的选择一条更加轻松自在的人生。但是也许这就是一场缘分,也是一场修行,度的是我,我别无选择。

    从前在大海深处很远的地方
    有一个没有人知道的美人鱼宫
    好奇的小美人鱼
    每天都看见了
    远方有一片发亮的光

    最后我想说,我好喜欢李心洁的旁白。
    【详细】
    74521307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