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冯布劳恩因为在纳粹统治下研究火箭,而受到责备。
难道整个登月计划不是在冯布劳恩的帮助下完成的?有骨气就废掉整个工程。既要当婊子又要立牌坊。
装什么高尚。在黑人身上实验梅毒的也是美国政府。
2 进步需要牺牲,横穿北美,跨过大西
1 冯布劳恩因为在纳粹统治下研究火箭,而受到责备。
难道整个登月计划不是在冯布劳恩的帮助下完成的?有骨气就废掉整个工程。既要当婊子又要立牌坊。
装什么高尚。在黑人身上实验梅毒的也是美国政府。
2 进步需要牺牲,横穿北美,跨过大西洋的那艘小船代表着进步的力量。
这句话有多么的无耻。
这两件事背后是整个北美印第安人的灭绝。
现在还有人辩解说在北美没有发生大屠杀。这帮人连搜索一下都不愿意。
当殖民者把天花患者用过的手绢、毛巾、枕巾等送给印第安人当礼物,他们是为了全人类的进步吗?
3 为了全人类,应该改名为了盈格鲁撒克逊人。谁给你的权利代表全人类?
美国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维护这种自大。
4 其实,能够拍出这些东西已经不错了,起码国内还能吐槽一下。也许,都是导演故意的。
说太空有情,是因为本剧基本上非常细节的展示了美国的太空探索项目中的人物情感。政客。宇航员。地面指挥组甚至是机构里扫地的人都被展现出来了,得从四个角度让我们都看出来,对这个太空探索的最重要的。4种推动力量。不得不说这才是太空探索,真正能够剖析给我们的,是一个祛魅的过程,告诉我们太空探索从来不是简单的,而是一个复杂的指挥系统。它的运行受到各方面的阻碍。以前的太空,我看的是科幻特效与科幻故事,现在
说太空有情,是因为本剧基本上非常细节的展示了美国的太空探索项目中的人物情感。政客。宇航员。地面指挥组甚至是机构里扫地的人都被展现出来了,得从四个角度让我们都看出来,对这个太空探索的最重要的。4种推动力量。不得不说这才是太空探索,真正能够剖析给我们的,是一个祛魅的过程,告诉我们太空探索从来不是简单的,而是一个复杂的指挥系统。它的运行受到各方面的阻碍。以前的太空,我看的是科幻特效与科幻故事,现在我们看的是进入人类生活的太空。不是从太空去看人类,而从人类生活出发去关照太空,从而也是去关照科幻,关照历史。这么说来,太空已经被内涵在人类生活之内,已经成为人类历史的一部分,也就是说本剧最重要的。不是太空中的人类,而是人类中的太空。
对于政客来说,太空探索的真正作用是什么呢?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私人利益可以看出来是私人集团了,拉选票。斗争工具,对普通人来说,可能就是最简单的人生理想,甚至是奋斗目标,茶余饭后的聊天内容。对于地面指挥组来说。可能就是一项从事的职业和事业。对于宇航员来说就是人生中的最为重要的生活。
进步是需要代价的,而这个代价。对于4种集团来说也是不同的。宇航员牺牲可以是国家英雄,但指挥组的人牺牲可能就迅速被遗忘了,因为与宇航员的从事的工作要远远重要于地面指挥所,他们是人类的先锋。这彰显了太空探索发展中最重要的矛盾,那就是太空探索对于人类社会不同集团人的不同利益的关系,这是促进太空探索向前发展的最终动力。他们之间相互影响,互相进步。当然一荣俱荣,一损也俱损。
太空能促进人类权利的平等,彰显国力,促进意识形态的宣传,促进人类社会的种族歧视的改变。这就是太空在黎明时期就带给人的。而这些代价还是很大的,牺牲了无数的宇航员,无数的地面人员,事实。实话实说,历史是不会记住任何人的。历史的巨轮会碾碎所有人。无论是英雄还是小丑,是仰望太空的扫地的人,还是踏上月球的宇航员。我们就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无垠的太空面前,人类的一小步始终只能是历史的一小步。每个人的脚步都可以小到忽略不计。
让历史是没有任何情感的,历史是无情的,整部剧就是一个天大的笑话,我们从最初就开始看出来了,苏联人永远不可能显示美国上太空,这是不是一个可以幻想的结局,这是历史中无数偶然所造成的必然苏联人就是登不上月球。铁的事实不是美国人可以幻想就可以成真的。
这部剧基础就是架空的,在空中楼阁之中,它脱离了现实,脱离了历史。太空本来就是脱离普通人的生活的,而架空的太空离我们就更为遥远了,所以我们感觉到这部剧始终是空洞的,始终是虚假的,比虚假更为虚假。
由这种虚假所衍生出来的一系列的情感和事件就更为虚假了。是难道是对太空探索年代的怀旧,对美国太空情怀的一种呼唤,还是预示着人类光明的未来?无论如何,太空,在这个阶段乃至未来的是不可能成为人类生活的中心的。
这也就注定了任何这种贴近历史甚至是基于历史的太空剧。都只能是最局限的,最狭隘的,最冷门的,最不受市场欢迎的剧种。
历史就是镣铐。
如上,标题是我对这部剧最大的评价。看科幻电影和电视剧一定要结合现实人类发展中存在过的历史现象来研究,因为很多科幻作品的设定看似很科幻,貌似未来不会发生,但实际上很多内在设定都是历史上曾发生过的,只是换了个科幻的外壳。比如沙丘、基地、海伯利安、三体、异星歧途、时间回旋、1984等等的设定都似有似无的脱胎于人类历史上曾出现的文明结构或者现实世界中大国之间的
如上,标题是我对这部剧最大的评价。看科幻电影和电视剧一定要结合现实人类发展中存在过的历史现象来研究,因为很多科幻作品的设定看似很科幻,貌似未来不会发生,但实际上很多内在设定都是历史上曾发生过的,只是换了个科幻的外壳。比如沙丘、基地、海伯利安、三体、异星歧途、时间回旋、1984等等的设定都似有似无的脱胎于人类历史上曾出现的文明结构或者现实世界中大国之间的博弈关系。
首先,这部剧一直到第5集末才算是开启它的科幻之旅。很多人看了一半就急着发评论这不好那不好,我只能说你们太嫩了,要是把你们放到这部剧中去的话,你们连两集都演不完就要被排挤出美国宇航局,就算你只是个洒扫拖地的也幸免不了。你要理解这部剧,你就得理解现实世界中北约结盟到苏联解体前这段冷战期间各个大国之间作妖反智的言行举止,要知道很多政治笑话都是从那时候流传下来的。那是一个为了政治正确就可以罔顾事物科学发展规律的时代,真正的我们撒谎、欺骗,从上到下,从下到上的时代,因为就像剧中说的一样,如果美国无法在航天领域超越苏联,那么一个丧失荣誉和自信心的美国就会陷入动乱、分裂、灭亡的下场,结果是现实世界中确实这样,只不过反过来成了苏联独吞苦果,这可谓是最科幻的世界观设定。
其次,抛开第1集苏联率先于美国登陆月球这点科幻设定外,其他的科幻设定映照现实世界有迹可循。对于那些连后面5集都没认真看完的人就不要发评论了,因为这部剧一直到第5集末尾都可以说在为之后的5集做铺垫,叙事功底如此稳扎稳打真的是没谁了。我最喜欢的桥段就是第5集中玛戈从一个热衷于天体物理学计算的“傻白甜”研究员因为过于务实而与飞行主管一职失之交臂后依靠手中掌握的“政治筹码”随机应变同航天局主任进行“政治博弈”维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的设定简直大呼过瘾。另外还有个设定就是尼克松的白宫特派员一口咬定苏联每一步在航天领域都抢先美国就是准备要在月球建立导弹基地威胁美国的国家安全,不知有没有人发现似曾相识的现实世界画面就是古巴导弹危机。
最后,作为美国航天局处于第一梯队宇航员序列的男主其实人不错,三观都很正,但就因为有一次在报纸上说航天局的“大实话”被人记恨遭排挤,导致他一直郁郁寡欢,直到后5集重新复出都是因为宇航局的现实需要才让他官复原职挂帅出征的,从这里开始,一个原本是实干型、缺乏政治头脑的男主开始有了朴素的“政治觉悟”,到登月后在危机中快速学会政治博弈手腕的腹黑男主完成了政治转型的设定也是很绝妙。反正这部剧可以,有点曼哈顿计划的內味,总之不会搞政治工作的科学工作者一般都走不长,古今中外,莫不如是。
本能的觉得丫像泡屎,不是编剧这种角色根本没资格出现在太空题材的影视剧里。从小神经病一样玩儿火又傻逼一样看着不去想办法灭火,然后借老爸工作的便利接近顶级女科学家等于天赋加外挂,考上了万人渴望的学校却被眼前的儿女情长羁绊迷惑,说实话人类历史上伟大的科学家不论男女我都没见过这种。编剧埋这条线肯定有某种政治正确,但感觉挺恶心的,好像喝完咖啡发现个苍蝇,虽然是个偷渡过来的会高等数学的苍蝇。
本能的觉得丫像泡屎,不是编剧这种角色根本没资格出现在太空题材的影视剧里。从小神经病一样玩儿火又傻逼一样看着不去想办法灭火,然后借老爸工作的便利接近顶级女科学家等于天赋加外挂,考上了万人渴望的学校却被眼前的儿女情长羁绊迷惑,说实话人类历史上伟大的科学家不论男女我都没见过这种。编剧埋这条线肯定有某种政治正确,但感觉挺恶心的,好像喝完咖啡发现个苍蝇,虽然是个偷渡过来的会高等数学的苍蝇。
属于怀旧科幻,前一两年还挺流行。美国大萧条前的黄金时代、罗斯福当政时期、冷战前中期,这几个时间节点的美国挺迷人的。看第一集我以为是高堡奇人或者是升天号的路数,估计自己不会太喜欢,结果看到一半发现这个剧想表达的内核和小山宙哉的宇宙兄弟一样,都是致敬空间探索先驱无畏,和鼓励后来者勇往直前,算是一部合格的登月50周年献礼影片~
编
属于怀旧科幻,前一两年还挺流行。美国大萧条前的黄金时代、罗斯福当政时期、冷战前中期,这几个时间节点的美国挺迷人的。看第一集我以为是高堡奇人或者是升天号的路数,估计自己不会太喜欢,结果看到一半发现这个剧想表达的内核和小山宙哉的宇宙兄弟一样,都是致敬空间探索先驱无畏,和鼓励后来者勇往直前,算是一部合格的登月50周年献礼影片~
编剧野心不小,感觉这部片子可以拍至少三到四季。我是上豆瓣看影评才发现片子还有太空堡垒卡拉狄加的血统。里面政治正确元素不少,没办法,灯塔国国情如此。但如果你和我一样喜欢“务实”的太空题材,或是近未来题材的剧,这一部不要错过。
最后,有没有60-70年代中国航天的架空小说呀?比如曙光计划没有下马,中国把国旗和毛选带上月球;或者苏联老大哥走得早,中国接手了冷战接力棒,开始和美国太空竞赛之类的,有的话给推荐下。
想起了一本书《人类群星闪耀时》
太空因为其深邃和未知,在人类有了技术之后,就开始不畏艰险,探索未知。
1、人类的好奇心,我觉得是应该有的,每个人都知道这很难,因为探索意味着代价和牺牲,但是也是人类得以进步的阶梯。
2、人类在茫茫外太空,放下政治偏
想起了一本书《人类群星闪耀时》
太空因为其深邃和未知,在人类有了技术之后,就开始不畏艰险,探索未知。
1、人类的好奇心,我觉得是应该有的,每个人都知道这很难,因为探索意味着代价和牺牲,但是也是人类得以进步的阶梯。
2、人类在茫茫外太空,放下政治偏见,能够互相帮忙,人性中的善良总是那么的耀眼和令人珍惜。
3、生命总不如人意,我们的选择也不可能完全的自由,放下固执,选择肩上的使命才是更现实的选择。
4、Ed参加朝鲜战争,后来成为航天员,为人正直,使命放在第一位。
看完了一整季后,以这部剧的整体质量来讲,我认为评分应该可以更高些 -- 虽然我认为它值得7.7左右的评分,但是电视剧由于观众代入感强的原因,通常有着更高的分数。这部剧里,在节奏上,人物塑造上都还勉强算比较成功,情节上虽然还有提升空间,但是也达到了一个标准的水平。虽然不能说是一个多么精彩的电视剧,但也算是中规中矩了。不过,我十分理解这部剧的评分不高的原因 -- 立意不好。
作为初次
看完了一整季后,以这部剧的整体质量来讲,我认为评分应该可以更高些 -- 虽然我认为它值得7.7左右的评分,但是电视剧由于观众代入感强的原因,通常有着更高的分数。这部剧里,在节奏上,人物塑造上都还勉强算比较成功,情节上虽然还有提升空间,但是也达到了一个标准的水平。虽然不能说是一个多么精彩的电视剧,但也算是中规中矩了。不过,我十分理解这部剧的评分不高的原因 -- 立意不好。
作为初次涉足网络影视的苹果来说,这次是做足了功课来的,首发的这几部剧都有十分明确的受众,类型也都十分鲜明。如果这些剧有什么共性,就是它们都无可救药的主旋律。除了这部剧很明显以外,早间新闻,作为一部新闻剧,第一集竟全程没一个人物说出“观众(audience/viewer)”这个词,全部都用“美国(America)”来代替。难以下咽,让我第一集就弃了。这部剧的缺点也于此 -- 人物太酸了。看见了苏联人先登了月就仿佛世界末日一般,NASA宇航员在酒馆里的所作所为难以让人联想到他们是美国的精英,而更像是乡村红脖。而第九集Ed令苏联宇航员缺氧,又把他绑起来更是十分令人费解,这完全不像是宇航员所为。美苏都知道太空探险的艰难,在太空里都是能帮一把就帮一把,作为为科学献身的人,都会把科学放在政治前,难以想象这是宇航员能做出的事。
这部剧另外一个大缺点就是科技不可信。就说最后一集的太空营救,在舱外施展营救,哪怕是21世纪都十分艰难,而剧里彷佛很轻松。还有,月球上有水是2009年才确定了的,而且只有极微量,哪怕是部架空历史的剧也不应该架空物理学。而月球的深坑,直到现在也没有能力派机器人下去,更别提频繁的人为采集了。此外,我虽然不是专家,但我十分怀疑它们可以频繁的在月球进行视频电话。还有其它种种的科技型问题,我就不一一枚举了。
还有人批评这部剧的重心一大部分放到了人物背景与家庭上,我倒是很喜欢,这也是迎合了许许多多年代剧的粉丝,并且这个年代的宇航员家庭很有代表性,是一种美式精神的体现,也是那个时代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据说已经预定到了第三季,如果我有期待的话, 我很好奇这部剧里一个不同于历史的政治环境。历史上,泰德肯尼迪在芝加哥遇刺,尼克松连任,这剧里肯尼迪当选总统,不知道会开创一种什么样的历史。若按历史来说,这样的政治环境应该更加进步开明,更有利于片中诸如黑人、女性和同性恋者等少数群体的平等。另外,苏联在剧中很明显是比真实历史里科技更加发达,不知道编剧们会如何处理苏联的地位与形象。同时,会不会有欧洲、中国的太空探险者的加入。此外,我很担心这部剧的进展过快,从开始的1969年已经到1975年了,不知道将来会是一种什么样的走向。
总而言之,苹果的这次尝试有些缺乏大胆的精神,虽然不是烂剧,但和一部性格鲜明的神剧,还是有点远。
其实历史,人物乃至技术设定有都有问题。比如N1火箭对于俄国来说并不是最好的登月火箭方案,最好的无疑是UR700。科罗廖夫一直以巨毒燃料不适合载人航天为由跟搞发动机的格鲁什科和另外一个火箭设计局的头切洛梅作对。其实不过是为了资源争夺和大清洗时的个人恩怨(相互告发)而已。另外N1的发动机NK33按技术方案来说无疑是当时技术水平最高的。而30发并联并不是永远搞不好的死路,只是当时没有时间和经费做更
其实历史,人物乃至技术设定有都有问题。比如N1火箭对于俄国来说并不是最好的登月火箭方案,最好的无疑是UR700。科罗廖夫一直以巨毒燃料不适合载人航天为由跟搞发动机的格鲁什科和另外一个火箭设计局的头切洛梅作对。其实不过是为了资源争夺和大清洗时的个人恩怨(相互告发)而已。另外N1的发动机NK33按技术方案来说无疑是当时技术水平最高的。而30发并联并不是永远搞不好的死路,只是当时没有时间和经费做更多结构测试加贫弱的电子技术导致控制成为硬伤。所以更合理的假设是科更早失宠或者挂掉,格和切上位,把UR700实现。第10集的海龙出现是个亮点。这里说一下,海龙一二级都是挤压循环,也就是没泵直接靠燃料箱加压供给燃料——供压等于室压。所以虽然海龙的室压很低,但是也要很厚的壳子才能承受。而且要做足够大才能达到足够的干质比,所以海龙是高强度钢打造,直接在船厂造,按潜艇的规格搞。而且因为壳子坚固,耐高温且结构简单,所以,借助减速气囊一级甚至二级都能回收——掉海面上拖回去就行。所以海龙很好的体现了“简单就是美”的哲学——最好的流程就是没流程,最好的部件就是没部件——马斯克如是说。
承接当年卡拉狄加的盛名,金牌编剧的作品,水准一直在线。这些年看到的少有精品之作。演员发挥出色。整体感觉渐入佳境,评分略低。 今年恰逢人类登月50周年,剧集也算是一种纪念。开篇和结尾都引用了肯尼迪演讲的片段。We choose to go to the moon in this decade and do the other things, not because they are easy,
承接当年卡拉狄加的盛名,金牌编剧的作品,水准一直在线。这些年看到的少有精品之作。演员发挥出色。整体感觉渐入佳境,评分略低。 今年恰逢人类登月50周年,剧集也算是一种纪念。开篇和结尾都引用了肯尼迪演讲的片段。We choose to go to the moon in this decade and do the other things, not because they are easy, but because they are hard, because that goal will serve to organize and measure the best of our energies and skills, because that challenge is one that we are willing to accept, one we are unwilling to postpone, and one which we intend to win, and the others, too. J F Kennedy
(2019年12月31日更新,2019年11月初之原文保留,原标题不变)
(2019年12月31日的季终后的新评论在原文后,以分割线标出,新评论的个人拟定标题为:《美国:表面一套,背后一套,鱼和熊掌,我全都要》)
2019年11月初原文
——“美国电影,是否是世界上最好的电影?”(2019年12月31日更新,2019年11月初之原文保留,原标题不变)
(2019年12月31日的季终后的新评论在原文后,以分割线标出,新评论的个人拟定标题为:《美国:表面一套,背后一套,鱼和熊掌,我全都要》)
2019年11月初原文
——“美国电影,是否是世界上最好的电影?”关于这一点,我不敢妄下定论,毕竟,“好” 是一个十分主观的评价。
但可以肯定的是,美国是当今世界上最精良的影视作品生产商。这个国家拥有世界上最强的影视工业实力,最优良的技术,最娴熟的技术团队,以及大量经验丰富的导演、演技卓越的演员。
然而更重要的是,美国也是历史上迄今为止最好的主旋律作品生产商。这一成就是否绝后,我不知道,但它确是空前的。
许多人可能认为:美国怎么可能拍主旋律电影?这不是中国特色吗?
这,就是对“主旋律”的定义偏差了。
我个人认为的“主旋律”影视作品,指的是——“能强烈地反应一个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或价值观”的作品。
所以说,“主旋律”电影,更准确地说,应该是“能强烈反应社会精神”的电影。
而如果以能否强烈地反应社会意识形态与价值观作为标准,那么美国当仁不让的是世界第一,中国主旋律电影在美国主旋律电影面前,依旧图样。
因为最好的宣传就是要做得不像宣传。
美国的主旋律电影,其中的美国精神,早已融入了其电影本身,润物细无声,以至于包括我在内的许多看着美国大片长大的人,都已经潜移默化地接受了其中的许多观念。
在《拯救大兵瑞恩》中 ,到底值不值得冒着八个人的生命危险,去搭救一个人的性命?
在《聚焦》中,天主教牧师对无数孩子性骚扰,真相,是否值得我们去揭露?
在《达拉斯买家俱乐部》中,一个起初十分排斥同志群体的艾滋病患者,应不应该成为一个为同志群体奔走的斗士?
106351103 肆食二2019/11/6 19:36:25一部制作精良的科幻剧非常喜欢。
我很少看或然历史题材的故事,这些故事通常是“如果……会……”,历史因为某一只蝴蝶改变了方向,并展开故事。这样的故事容易讲出深度,但缺少我想从科幻中汲取的“古怪/意想不到的想法”。
这部剧的优点在于丰富的戏剧性,一点儿也不沉闷。
如果苏联率先登月,会发生什么,每个观众都会展开自己的联想。
目前只看了三集,每一集名字起得都非常好。
非常喜欢。
我很少看或然历史题材的故事,这些故事通常是“如果……会……”,历史因为某一只蝴蝶改变了方向,并展开故事。这样的故事容易讲出深度,但缺少我想从科幻中汲取的“古怪/意想不到的想法”。
这部剧的优点在于丰富的戏剧性,一点儿也不沉闷。
如果苏联率先登月,会发生什么,每个观众都会展开自己的联想。
目前只看了三集,每一集名字起得都非常好。
1【 红月亮 】围绕着苏联先登月展开
2【 他建造了土星五号 】围绕 冯·布劳恩展开
3【 尼克松的女人们 】围绕女子训练队展开
我特别喜欢里面不经意的转折。
比如:
1、 玛格取得新的职位后,到座位上看到有奇怪的东西,观众第一反应可能是这群男性针对女性身份的歧视,考虑到时代背景,这很合理,但接下来旁边男士不经意间就解释了是对新人的恶作剧,一下子消弭了前面的气氛。这是一个不错的解释。
2、苏联先登月,美国接下来能不能成功登月呢?每个人都悬着心。从结果上来,我们能判定美最终还是会继续太空竞赛。
但前面又明晃晃地说这次失败,以后就不进行太空冒险了。
看起来很像个flag啊。
假设失败了,可能接下来还会有其他原因(比如新总统之类的)继续进行太空冒险,但这里采取的不是这种策略,而是让这次冒险成功,直接这么看,未免太平淡。
于是,中间加了一点辣辣的调料,反复强调每个人表情啊,时间啊,新的发言稿啊,太空中俯视视角啊,尽全力暗示这次要失败,结果却成功了。
这里就是一波三折的技巧,要达到成功这个结果,先假装失败,还要各种渲染失败的气氛,最后大转折,来个成功。最好,最开始立一个假flag呼应一下失败,让假失败看起来更可信。
【模仿】
如果a得不到这个工作,以后就没办法再在ny生活下去了。
先开始描述工作,侧重负面信息,好的地方是钱多光鲜,坏的地方是性骚扰、职权不明、勾心斗角等等。接着就是一系列求职过程,从主角视角出发,描述各种不顺利,基本上感觉已经失败了,准备打包离开ny,回乡下老家,再插一下乡下老妈妈打电话过来表达思念,顺便畅想一下乡下恬静的生活,和公司的负面想象展开对比。
结果却是顺利入职了,她所谓的不发光的某些点,在老板看来却是发光点,最后合理洗白一下公司,前面那些负面新闻是一个心怀怨恨的人放出的假消息啊,之类的。
得到了一个不错的结局。
3、在招收女航天员时有特别辛辣的调侃。为什么要招收女航天员呢?是因为苏联已经这样做了,美国也必须这样做,为了迎合选票,没错,一切都是选票,所以标题才是“尼克松的女人”。
选取这些女性,并不是航天局的人女性意识觉醒了,也不是真的想要迎合外面正在轰轰烈烈进行的各种平权-运-动,她们只是符号,一种斗争的符号,一种美国展示形象的符号。
所以才要求金发女郎,丑的老的不要,黑女更不要,看这个镜头的我笑了,特别有趣的闹剧。
但这一段有一点儿就特别让人感动,那就是那些来自各个地方的信。这些女性给其他女性带来的希望和光芒,可能真的只有女性才能体会到吧。看到这里时,我的眼泪不自觉流出来了,嗯,只有两滴。
4、沙漠竞走这个小插曲也特别有趣。
我们都知道崔西才是主视角,其余都是配角,但这里进行的很合理,没有特别给女主(限定此集)开挂,该落后还是落后,救人也是在合理范围内展开。
但其实崔西也确实有开挂点,那就是上头的人不能主动把她淘汰。她本身也想继续,这就是她可以暂时利用的优势,要不然,早就没她什么事了。
6、崔西和戈登吵架的那一段也写得特别好,尺度把握得很好。
男女这个话题很复杂,很敏感,很脆弱,稍不注意就走向两极,这里崔西各种挫折感的时候,先是指责戈登为了自己继续留在阿波罗15,才让自己去参加,自己不合适;而戈登指责崔西太脆弱,就这点儿内容就扛不住了,最后以各自散开收场做结。
从过程来说,二者说的都有道理,很难判断。从结果上来说,这场吵架也让崔西变得更坚强了。
有时候成长的道路上,就需要这样指责你的人,但这个度真的不好把握,过了,直接把你的意志摧毁了,不够,又无法让你爆发。
到目前为止,种种推进崔西意志的事件都在合理范围内,希望她进一步踏踏实实成长吧,就目前情节看,只要编剧不喝醉,故事情节会推进得比较合理。
这部剧到目前为止,我认为是去英雄主义的,每一集的主视角都不相同,这些人物又产生各种交集,很好的手法,很喜欢。
最后,我要说一下最喜欢的镜头就是,美国登月时,那几个偷渡者月下行走的情景。
ps:我以为关于这部剧的评论和讨论会更多的,没想到db上这么少
************************************************
第4集【主要船员】
这一集有几点儿特别好玩儿:
1、 鲍德温刚猜测莫莉柯布是不是不喜欢男人,结果镜头一转,莫莉柯布正和丈夫调情,而且直接说 鲍德温可能猜测她是女同性恋,丈夫就外形看,很可能被人看成男同性恋。
然而,这个转折还没结束,人美家富的艾伦和拉里谈得很愉快,转头就到女酒保的床上去了,她才是真正的女同性恋(?也可能双性)。
2、这里谈到欺骗了一小点,后面审查会非常严苛,这个我同意,就是光环效应,一般场合显现不出来,在某些特殊场合会放大地非常厉害,我也经历过这样的事。
3、戈登一开始极力支持妻子的事业,到后来,自己的位置被女子取代了,真的是生活给了他一巴掌吧,这个小点儿蛮有意思,大家都可能遇到。
4、崔西故意拔掉电话线,故意制造马桶抽水声,制造假出轨场面,和戈登之前的出轨场面呼应,特别好玩儿。
5、这一集关于莫莉柯布的成长,没有太多刻画,即使玛格说她能力不足后,她只是比别人晚走,在那里写写画画,没有展现实操是否进步,这是否是在为后面做铺垫呢?
毕竟大家笑得那么开心,总得出点儿事吧。
另外,此集结尾致敬 Geraldyn M. Cobb (1931-2019),我查了一下,她完成了所有训练,但没有机会进入太空,这里算是完成了她的心愿了吧,挺好。(我又想起《神秘博士》中满足梵高心愿的那一集。)
************************************************
第五集【进入深渊】
提到abyss就会想起卡梅隆的深渊,还以为会遇到外星生物的呢,结果没有。
如果是大屏幕观看进入纯黑那一段儿会比较有意思吧。
现在好像是发现了月球冰,但没有取回来吧,剧里推前了好长时间。
那个月球洞是否有故事呢?期待啊。
总体来说,这一集比较平,没有大的冲突。
两个留守家庭那一段可有可无,但展现出来后还是让次要人物更丰满了。
它本身在表现家人如何担心在外的亲人时,表现得很精致,可以借鉴一下。
首先看似淡定,然后你怎么能咒他们失败呢,再其次坦诚内心的恐惧(交谈),最后直面内心恐惧(收了画)。
两黑人和戈登交谈这一段实在和主线没关系,表现的主要是黑人和白人冲突,还有对战争浅浅的反思。
不过这里有一点儿背景信息可以补充下。
越南战争初期,每个男子都有义务服兵役,很多和征兵委员会有关系的人因为各种理由推脱,免除了兵役,其中就包括克林顿、拜登等,还有人为了逃避兵役,跑到国外。
直到1969年末,征兵开始采用抽选制度,才相对公平些。
本剧里黑人对白人戈登没有参加兵役很不爽,其实是有这种时代背景的。
************************************************
第6集【重返家园】
一边看,一边在这里做笔记了。
1、开头就玩了一个小把戏,说了那么一堆,以为是在说玛格,结果是另个女的。
2、爆炸太突然了, 吉恩-克兰兹 Gene Kranz现在还好好活着呢,在剧里提前死了,城会玩儿。此处的克格勃是苏联情报机构。
106343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