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门怨

  • 主演:
  • 地区: 中国香港
  • 年代: 1956

朱门怨影评

128377636
  • TheGreatLeoX
    2018/3/10 14:43:51
    《恋爱回旋》中哪些片段或细节打动了你?

    电影是一个人看的

    所以一个人哭的很放肆

    一个大老爷们

    哭得没有顾忌

    要说哪里最感动

    跟其他朋友可能不太一样

    最感动的是

    比赛当日清晨

    优马站在白板前

    发出短信

    迎着晨曦奔跑

    「我去了

    电影是一个人看的

    所以一个人哭的很放肆

    一个大老爷们

    哭得没有顾忌

    要说哪里最感动

    跟其他朋友可能不太一样

    最感动的是

    比赛当日清晨

    优马站在白板前

    发出短信

    迎着晨曦奔跑

    「我去了

    优马」

    简短的几个字

    坚定而不可动摇

    世界上有很多光芒璀璨的人

    站在事业的顶峰

    而更多的人

    在山腰间攀登

    没有很好的天赋

    不具备腾飞的翅膀

    只是慢慢的慢慢的

    向上爬

    虽然自己清楚

    自己永远不是登顶的材料

    但也不轻言放弃

    多满子打乒乓球是为了“复仇”

    萩原打乒乓球是想陪女儿

    弥生打乒乓球可以说是对违心应酬的发泄

    落合夫妇打乒乓球是追念丧子

    而优马呢

    他可能唯一的私心就是不希望花儿乒乓球俱乐部倒闭吧

    没有天赋

    没有私心

    他是真的热爱乒乓球

    热爱这个俱乐部

    平凡之人

    并不在少数

    像优马一样追梦

    并不一定正确

    却是最热血的事了吧

    【详细】
    9214687
  • 予阳
    2019/6/6 9:57:44
    一个愤青和一个懦夫

    电影冗长而压抑,因为主角本身也是如此;但是并不沉闷,因为故事情节让人看得揪心。

    我想在现代社会,不论一个国家发展程度如何,都难免会有许多愤青和懦夫,电影《硬核机器人》中的愤青就是佐藤右近,懦夫就是牛山。两者有共同点:都不容于社会。也有区别:右近仇恨社会的程度高(看不惯周遭的年轻人和新事物;心理脆弱,一点就着;参加民间反政府组织),但背离社会的意愿的程度低(长得帅,有女人缘;偶

    电影冗长而压抑,因为主角本身也是如此;但是并不沉闷,因为故事情节让人看得揪心。

    我想在现代社会,不论一个国家发展程度如何,都难免会有许多愤青和懦夫,电影《硬核机器人》中的愤青就是佐藤右近,懦夫就是牛山。两者有共同点:都不容于社会。也有区别:右近仇恨社会的程度高(看不惯周遭的年轻人和新事物;心理脆弱,一点就着;参加民间反政府组织),但背离社会的意愿的程度低(长得帅,有女人缘;偶尔去酒吧喝酒;与弟弟经常见面,与其他人日常沟通没有问题)。牛山仇恨社会的程度低(懦夫只是欠缺适应社会的能力,谈不上仇恨社会),但背离社会的意愿的程度高(独自背井离乡,自己一个人住在硕大的废旧工厂且安之若素,仅仅是因为生理上的冲动而整日携带着印有美女图画的招嫖小照片;仅仅是为了吃饱饭而参与社会劳动,并不管干的是啥工作)。

    罗伯是作者创造出拯救右近和牛山的机器人,又何尝不是右近和牛山幻想出的能拯救他们的机器人呢?电影中罗伯救了他们两次,其实都是隐喻,第一次罗伯从黑社会手中救了他们,说明愤青和懦夫在社会的弱势地位,黑社会不仅欺负他们,更看不起他们,现实中当然没有机器人,愤青和懦夫的真实结局当然是被狠狠的揍了一顿;第二次罗伯从警察手中救了他们,当然右近和牛山是被上司利用陷害了,但偶然中蕴藏着必然,不容于社会就不了解社会、不懂得人情世故,被人骗当然就是必然的了。最后罗伯按照程序推算的最佳拯救两个废柴的方案就是把他们送到了一个孤岛上,并且岛上还有一个女人,这女人还给牛山生了一个孩子(想想吧,连一个四五十岁的大妈级丑妓女都不愿和牛山做爱,这个岛上的美女竟然倒贴,还是在有帅哥右近的情况下)。也许这就是两个废柴想要实现的美梦,当然也是作者觉得目前为止最适合愤青和懦夫这两种人生活的孤岛社会。

    【详细】
    10224763
  • 楠木优生
    2019/10/30 13:22:26
    看第一集就想弃剧,最终坚持看到第五集,就想知道凶手是谁和警察多傻X。

    看第一集就觉得这是一部脑残剧,心里默念知道哪个是凶手就马上弃剧,我忍了。

    最后印证了,弃剧绝对是正确的选择,看这样的电视剧无异于浪费生命。

    凶手是死者前男友,绕了一大圈,最后破案用到的线索全部在前面已经明显存在,说两点:

    1、警方通过查死者的通话记录得知,死者生前最后一个电话来自于一个固定电话,而这个电话显示是来自公用电话亭。接着队长就指示去查监控,监控显

    看第一集就觉得这是一部脑残剧,心里默念知道哪个是凶手就马上弃剧,我忍了。

    最后印证了,弃剧绝对是正确的选择,看这样的电视剧无异于浪费生命。

    凶手是死者前男友,绕了一大圈,最后破案用到的线索全部在前面已经明显存在,说两点:

    1、警方通过查死者的通话记录得知,死者生前最后一个电话来自于一个固定电话,而这个电话显示是来自公用电话亭。接着队长就指示去查监控,监控显示是死者前男友打的电话,再一次锁定他的嫌疑。拜托,通话记录第一集就查出来了,后来虽然冒出来死者有另一个号码,可是这么明显的线索不应该一开始就深挖吗?这个年代谁还会用公用电话给人打电话?警匪片没看过吗?这根本就是最古老的桥段啊。

    2、凶手的不在场证明来自于他当晚在家看球赛的一张照片和朋友圈,而凶手家的背景跟第一案发现场也就是死者的客厅背景一模一样,所以凶手其实是在死者家里也就是第一案发现场自拍自导自演了不在场证明。再一次拜托,这么明显这么明显的细节(不叫细节了,根本就是大节!太明显了!),你们办案人员没有一点敏感性吗?去到案发现场都没发现还要对比照片才知道吗?拜托你们有点职业操守好不好!偏要绕一大圈故意忽略明显的证据,这不是铺垫好吗!这是低级的故弄玄虚!

    3、再说一个嫌疑人刘继强,也是死者前男友(死者私生活及其混乱,光牵扯进来的前男友就有四个)虽然最后证明此怀疑人不是凶手,可是这个嫌疑人到什么时候才被列入怀疑呢?是案件进展到三分之二,也就是说除了最后锁定的凶手,他是最后一个被调查的犯罪嫌疑人。而此人什么时候就在线索里出现了呢?第一集!第一个犯罪嫌疑人!也就是女主的妹妹,在死者遇害前一天下午,跑去跟女主吵架,为什么吵架呢?女主妹妹骂死者是小三,而这些对话都被死者助理记下来,并且提供给警方。然而!警方竟然从来没有过问所谓的小三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而是等到n集以后在别的线索里再去发现这个犯罪嫌疑人!我TM都要崩溃了啊!说实话坚持看到第五集就是想看是不是此人就是凶手,如果此人是凶手,我TM直接给负分啊!都TM太明显了好吗?

    无力吐槽……气愤啊,制作这种烂剧的人们请你们有一点良心好吗?这样的作品不仅是在浪费财力物力,更是在浪费我们观剧者的生命!手下留情!

    【详细】
    10616961
  • 沉默的约翰尼斯
    2020/6/5 16:49:09
    有人被失踪,有人想失踪,《失踪人口》,在甜宠潮流下撒点儿盐

    五集看完,简直看到了类型爱好者之光。

    并不是diss潮流甜宠,只是比起不切实际的幻想,更期待看到的是落点儿地的现实题材,所以《失踪人口》的出现解救了被齁坏的胃口。

    一来,不管呈现如何,编剧对人物的设定以及每个故事线的编织是下了极大的功夫,有很强的剧作功底,最后陷入峡谷困境后,每个人的行

    五集看完,简直看到了类型爱好者之光。

    并不是diss潮流甜宠,只是比起不切实际的幻想,更期待看到的是落点儿地的现实题材,所以《失踪人口》的出现解救了被齁坏的胃口。

    一来,不管呈现如何,编剧对人物的设定以及每个故事线的编织是下了极大的功夫,有很强的剧作功底,最后陷入峡谷困境后,每个人的行动才合情合理。

    二来,片子的立意灰常深刻,一个河谷制造了绝对的困境,将命运迥然的几个人捆绑在一起,他们成了失踪人口的同时,他们自由了。

    个人理解,导演用大量的闪回不断的强化每个人过去的遭遇,而每次回忆时的沉闷与重复,营造的是让人想要逃离的气氛,导演在交待他们各自现实层面的遭遇的同时,让人不禁联想,比起回到现实,他们是不是更情愿于留在河谷?那种感觉就像我们出行时在火车或飞机上的短暂时光,是一种与世隔绝的逃避与放松,只是不同的是,片子里的地点不是世外桃源,而是谜一样的野外,营救人员看不见他们,警报和洪水在一定的规律下,挑战着主角们的生存极限,也引领着他们寻找真相~悬疑重重吊足了胃口。

    最爱的是每个人物的设定,警察、记者、歌手、小偷、医生……每个人背后的故事都很丰富饱满,每个人的困境都特别现实,他们就像是我们身边一个个真实的存在,不过他们现在要在剧中完成一次超现实的探险,这个探险到底是什么,对每个人将完成什么样的影响,炒鸡期待~

    看到有人评价这部剧像《迷失》啥的,总而言之,我觉得其实这可能存在于每个新的尝试里,也许会有很多负面评价,也许的确存在着许多不足,但《失踪人口》是勇敢的,它是在进行一个类型新的尝试,做一次新的探索,是要做国内语境下好的科幻和悬疑,当然,我们要达到《迷失》一类美剧的水平有一定的路要走,但总有人要去尝试,所以,看到《失踪人口》挺感动的,它的确让我看到国产剧在一味卖秀逗卖甜宠的潮流下的曙光。话不多说,打call!

    【详细】
    12643920
  • TurboKr
    2019/4/6 14:49:19
    科技的诞生和陨落----美国众神S2E4剧评
    这篇剧评可能有剧透 American Gods?S2E4 (人生的第一次 花了二十分钟码字的我表示十分鸡冻。 小提示:本文分为两大部分,为概要和分析,总计1600字左右。) 科技的诞生和陨落 ——科技已死,人类已代替, 我们是信息和数字,我们正迈向虚无。 科技之神讨厌new media。新媒
    这篇剧评可能有剧透 American Gods?S2E4 (人生的第一次 花了二十分钟码字的我表示十分鸡冻。 小提示:本文分为两大部分,为概要和分析,总计1600字左右。) 科技的诞生和陨落 ——科技已死,人类已代替, 我们是信息和数字,我们正迈向虚无。 科技之神讨厌new media。新媒体说老的媒体已经死亡...  (展开)
    【详细】
    10093270
  • 俞末之言
    2021/7/1 9:26:00
    《不说再见》-简评任嘉伦角色的塑造能力

    从去年五月开始关注任嘉伦,考古良久喜欢上他,他身上有我们大多人没有近乎执拗地去追求自己梦想的赤子之心。即使历经涤荡起伏,诸多不易,他眼神依然清澈、笑容依然存粹。最近他说他的口头禅已经变成了“算了,算了“的时候,真的为他心疼,要经历多少事情,多少委屈,才能把自己的口头禅变成“算了,算了“,不去争辩,不去强求。

    刚开始只是喜

    从去年五月开始关注任嘉伦,考古良久喜欢上他,他身上有我们大多人没有近乎执拗地去追求自己梦想的赤子之心。即使历经涤荡起伏,诸多不易,他眼神依然清澈、笑容依然存粹。最近他说他的口头禅已经变成了“算了,算了“的时候,真的为他心疼,要经历多少事情,多少委屈,才能把自己的口头禅变成“算了,算了“,不去争辩,不去强求。

    刚开始只是喜欢看他的剧,似乎他的剧有魔力。即使之前在看其他的剧,只要他的剧出来,其他剧就再也无法看进去,一直到他的剧播完。这周看《不说再见》,毕竟去年从知道他时就知道这部剧就一直期待。任何一部电视剧剧的质量与呈现取决于很多方面,演员是其中之一,所以我首先关注的是任嘉伦在里面的演技,看过他2017年,2019年和2020年的作品,唯一缺乏的正是2018年。

    《不说再见》是任嘉伦2018年7月到11月之间拍的剧,是《锦衣之下》的下一部作品。任嘉伦曾经说他希望剧能早点播出是因为他可以看到自己的表演是不是可以被大家接受。在拍《不说再见》的时候他当时播完的作品只有《大唐荣耀》第一部和第二部,还有他最早的作品《通天狄仁杰》。他进组时《天乩之白蛇传说》可能当时正在播,所以他应该没有机会听到《锦衣之下》的那些对他“眼技开车”的赞誉。因此,他对刘远文和穆青的角色塑造应该是凭着自己的解读和拍了几部戏的经验,还有导演们的指点下拍出来的。

    即使这是2018年的作品,看完18集以后,我只能说任嘉伦真的是天赋加努力型选手。刘远文/穆青这个角色完全迥异与之前已经塑造的广平王李俶、狄仁杰、紫宣/许宣、叶冲和陆绎。刘远文虽是刘队,但是他自己描述就是“内心灵动型”,也就是他的人物底色是明亮活泼、青春灵动的性格。正如剧中刘远文自己说“穆青不好演,是个忧郁王子”,所以他演穆青是戏中戏。通过精湛的演技将英雄无畏的人民警察与黑社会混混角色间自由切换,眼神,表情、动作诠释到位,展现出一个多面且复杂角色:对局长率真可爱、活泼,对未婚妻深情、自责、悔恨,面对女主欧可欣羞萌,对黎若笙毒舌不饶人,对毒枭欧老板和四大金刚时多智机敏、心思深沉内敛,打架抢地盘时又痞帅、冷冽、凶狠、霸气。虽然不知道后面剧情的发展,从歌曲MV及片头片尾曲里看出应该是凶险非常、男女主应该会数次陷入危机。不管如何,从现有的剧情来看任嘉伦已经成功地将一个无惧生死、智慧坚毅的游走在黑暗中的缉毒卧底警察体现了出来,我觉得这个角色目前稳稳地立好了,而且完全不同于以往他塑造的所有角色,期待他接下去的演绎。

    禁不住要夸一句任嘉伦真会演,演技整体确实比《秋蝉》时期有进步,角色也比陆绎要更为丰满。稍有不足的是有些镜头不知道是镜头光线的问题还是习惯的问题,有几个皱眉比较明显,但是看过乌鸦小姐任嘉伦在戏里已经很少皱眉,演得舒展自如,说明他对自己的演技是有进步要求的,一直在改进。

    136461450
  • 白话文
    2023/2/4 13:51:41
    这部作品,一部妥协的产物。

    这部作品,一部妥协的产物。剧情线很明显啊,指导组一来就死个组长(老流程了属于)。剧情简单到没什么好说的,讲的少没关系,讲明白就行。最大的问题出现在演员选角,主角的位置给了姜武,低配版姜文,导演可能还觉得自己挺机灵的,大部分给的远景,妆造都是奔着越像姜文越好去的。造成的就是严重出戏,姜武连说台词很明显都是模仿者马县长。可惜你不是马县长,你是个武举人。根本没有弄明白这部戏的定位,不是让你来演姜文

    这部作品,一部妥协的产物。剧情线很明显啊,指导组一来就死个组长(老流程了属于)。剧情简单到没什么好说的,讲的少没关系,讲明白就行。最大的问题出现在演员选角,主角的位置给了姜武,低配版姜文,导演可能还觉得自己挺机灵的,大部分给的远景,妆造都是奔着越像姜文越好去的。造成的就是严重出戏,姜武连说台词很明显都是模仿者马县长。可惜你不是马县长,你是个武举人。根本没有弄明白这部戏的定位,不是让你来演姜文,这部戏来的是姜武,需要的就是姜武来演。东施效颦,弄巧成拙。谁选的金世佳啊,是翻牌子闭眼睛选一个,睁眼睛没办法只能硬着头皮上了吗?他根本不适合这个角色,演的也不行,演的跟一个猴一样,本来就不入戏,这只猴还时不时跳出来。演技不好,演什么都像自己。他一出现好像就在说“气氛好严肃啊,我蹦跶蹦跶给大家乐呵乐呵”重要角色选角失误,演员各演各的,姜武演让子弹飞,金世佳演爱情公寓之我是黑道老大。剧情是平摊出来的,没什么可圈可点的地方,过于平淡,毫无悬念。总结:浪费时间

    14963598
  • 木卫二
    2011/7/16 13:10:20
    在路上的摄影师
    作为电影人的记录片,《乘着光影旅行》总会让我想到《侯孝贤画像》。毕竟,李屏宾和侯孝贤关系太近了,两个人本就是合作伙伴,生活经验相似。再者,当两部片子都出现一些相同或相似的电影片段,记忆总是会混淆起来。当年阿萨亚斯仅拍了5天,而《乘着光影旅行》则拍了很久,毕竟剧组人马要跟着李屏宾东跑跑,西跑跑,或许,这就对应了首尾出现的蒙古语歌曲——《在路上》。

    2009年,金马奖设置了向李屏宾致敬的
    作为电影人的记录片,《乘着光影旅行》总会让我想到《侯孝贤画像》。毕竟,李屏宾和侯孝贤关系太近了,两个人本就是合作伙伴,生活经验相似。再者,当两部片子都出现一些相同或相似的电影片段,记忆总是会混淆起来。当年阿萨亚斯仅拍了5天,而《乘着光影旅行》则拍了很久,毕竟剧组人马要跟着李屏宾东跑跑,西跑跑,或许,这就对应了首尾出现的蒙古语歌曲——《在路上》。

    2009年,金马奖设置了向李屏宾致敬的单元,如同当时的海报,一帮“摄像机人”走在荒野上。分析《乘着光影旅行》的片名,光影是李屏宾的职业,旅行就是他的状态。不过,从英文名《Let the Wind Carry Me》来看,电影简直是在模仿阿巴斯的《随风而逝》(The Wind Will Carry Us)。风儿带着他,不知道去哪;风儿也要带着他,回家。

    即便总是处于在路上的生活状态,跟不同剧组在世界各地奔波,但李屏宾一直念家,惦记家中老母。这大概是在讲解他的工作以外,电影所要讲述的首要事情。从离家的道别到母子间的谈话,《乘着光影旅行》所塑造的李屏宾形象跟众人看法是完全一致的:外表粗犷,内心细腻。当然,也有说他脾气好的,比如别人问:师傅,你光怎么可以这么打?他不生气。因为即便不是大牌,一般人听了就很容易发飙:我的事,什么时候轮到你来插一句了?片场常见的掐架,经常就是这么发生的。

    影片开始于《电姬馆》的拍摄工作(《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电影》之一,戛纳六十周年致敬短片集锦),如果说,每个人都有他的三分钟,那么对一个电影摄影师来说,他所要需要的可能是几秒,甚至是某个瞬间,如沐春风或者结实地打中你。这种感觉可以来自《童年往事》的开头,也可以来自《恋恋风尘》的结尾。

    对李屏宾来说,他觉得摄影师最需要注意的是光,光就像摄影的灵魂。要捕捉光的微妙,那就像陶瓷艺术品,需要时间的捶打。他擅长在照明不足和微弱光线下拍摄,这个在《戏梦人生》、《海上花》以及《花样年华》里最见功力。影片讲到老房子里的天窗,不禁令我想起了两个自然光和人造光的案例。一是吴念真拍《多桑》,他把重要的对话戏都放在门槛上。在他的记忆当中,老房子光线昏暗,大门就是光亮进来的地方。二是比较近的,拍摄《一页台北》,为了营造城市的夜色氛围,街道都特地洒了水,地面就可以反射霓虹灯光。

    不可否认,我是如此喜爱侯孝贤,以至于觉得李屏宾的最好时光就是在80年代。情感如此,但要从冷冰冰的技术角度去看,90年代掌镜的几部作品似乎更具挑战、更有难度。侯孝贤作品的摄影师比较固定(杨德昌的就比较多变,人员异动频繁),基本就是早期陈坤厚,然后是李屏宾,陈怀恩在中间参与了几部。中影是台湾新电影的大本营,李屏宾也是体制内出来的。他跟王童合作了《苦恋》和《策马入林》,后一部就是他崭露头角的时候,一同冒出来的还有编剧蔡明亮。离开台湾,李屏宾去香港打磨,老实说,那些东西就没有了他的风格。在适应摄影工作后,他学好了快跟准。再到后来跟国外导演合作的,只能说是敲门砖,那些片子并非导演代表作。

    在李屏宾功德圆满的背后,其实也有几件比较想不到的事情。一是侯孝贤走向国际的《悲情城市》,他不是摄影师,错过了master shot的最佳舞台。二是登峰造极、红遍世界的《花样年华》,他居然错失了金像奖,只能在金马奖弥补遗憾。当然,对手也不是吃素的,它正是《卧虎藏龙》。三是《咖啡时光》、《春雪》、《空气人偶》再到《挪威的森林》,李屏宾在日本相当吃香。他也能不断追求想要的东西,比如在运动镜头为主的《挪威的森林》,他要了120米长的轨道,来回三次,算是创下了个人记录。

    再到如今,李屏宾的至高地位早已是雷打不动。只是从他近些年接手的片子来看,不知是不是为了缓解开工荒,他开始接受一些纯商业片,多少让人有些意外。电影反复渲染在路上的漂泊感,除了李屏宾依靠车窗的生活记录,另外还有大量关于列车画面的影片剪辑。原来无论现实还是电影,他们的人生却总是在路上。
    【详细】
    50251661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