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骑兵影评

14432384
  • L'automne
    2015/12/4 5:06:31
    用看似牛逼的视觉效果,掩盖站不住脚的剧本
    很少看到这种大砸成本做视效,不用牛逼CAST的电影,却偏偏藏着一个如此糟烂的剧本。但观众很容易被视效迷惑住,让我更想讲讲我为什么觉得剧本站不住脚。


    1、任何一个编剧都应该知道,用八个任务来串联故事,是最最笨拙的一种做法,香港业界俗称通关模式,是在缺乏流畅的情节和合理的分场的情况下的惯用伎俩。


    2、男主角动机简单化:

    编剧过分简单地将美国FB
    很少看到这种大砸成本做视效,不用牛逼CAST的电影,却偏偏藏着一个如此糟烂的剧本。但观众很容易被视效迷惑住,让我更想讲讲我为什么觉得剧本站不住脚。


    1、任何一个编剧都应该知道,用八个任务来串联故事,是最最笨拙的一种做法,香港业界俗称通关模式,是在缺乏流畅的情节和合理的分场的情况下的惯用伎俩。


    2、男主角动机简单化:

    编剧过分简单地将美国FBI和罪犯划分为正邪对立,而对其中的可能存在的模糊性多重性视而不见。于是男主角的动机,就单纯地变成了莫名其妙报效祖国,连先前弟弟的事故所可能潜藏的伤痛,都给讲着讲着就忘了,因为这些本来能够有效挖掘人物内心的元素,都被编剧简单地纳入到主旋律里面,他心里只有一个非常片面的想法:抓住他们,完成任务,成为FBI。可是最重要的为什么想抓他们,为什么想成为FBI,编剧一概不理,只顾赶紧不知所以然地从第一关打到最后一关。更神奇的,男主角要完成组织的任务,最重要就是找到证据,可是他找着找着已经忘记了。


    3、罪犯动机很片面,手段更显莫名:

    同样的处理手法,罪犯的动机更加是简单粗暴的,除了鲍迪之外的其他三人,更是毫无区分,只要一个人演就够了。团伙为了完成尾崎八项,不问为何。神奇的是,为什么要一边完成极限运动,一边又回馈自然,更重要的是为何要以这种方式回馈,真是令我哭笑不得。漫天撒钻石和美金就是回馈自然?!如此着迷和欣赏自然之美的人,会采用炸矿山制造泥石流这种破坏性的方法来回馈自然?看来这位美国编剧没有参透尾崎作为一个东方人追求天人合一的哲学境界。他们为了回馈自然不惜一切以身犯险甚至犯罪,这个动机当然可以成立,但是手段显得特别莫名其妙。看完全片都没懂劫富济贫和回馈自然是什么内在逻辑。于是在剧本的根基本身就很混乱的前提下,就出现了非常莫名的情节,在金矿山突然车战、开枪那一段显得异常突兀。那些被撞翻的车们是为何突然在那里出现的,都没有丝毫合理迹象可循。而罪犯为什么每一次都针对美国,也是讲着讲着就忘了吗?

    于是这两个逻辑就变成了
    男主角:弟弟死了,报效祖国。炮友死了,报效祖国。“朋友“死了,死就死了。
    罪犯:回馈自然,抢美国人的钻石。回馈自然,抢美国人的美金。回馈自然,炸美国人的金矿。
    呵呵呵……


    4、人物关系不走心:

    由于男主角和罪犯都已经被脸谱化,每个人都是一具皮囊,毫无深度。于是人物关系也失去了本应有的层次,错失了值得挖掘的有趣部分。

    比如男主角和罪犯的关系:同样的爱好极限运动,同样的惺惺相惜,甚至被救过一命,是否会产生真正的兄弟情义,让男主联想到弟弟,从而产生无法割舍的感情?而在极限运动中因为自己一次又一次冲动的选择,最后活的总是自己,死的总是兄弟,会不会对尾崎八项本身产生怀疑?

    比如男主角和FBI探长的关系:那种师长或者兄长的情谊缺乏足够的表现。

    于是男主角游走在两难选择之间的灰色地带,在两边都是兄弟的情况下做出艰难选择,就完全表现不出来。


    5、看到简介里说:【犹他发现自己无可自拔的与这伙人产生了伙伴情谊,犹他陷入了职业伦理与追求真我之间的矛盾,他放弃了自己的一切,加入到了对人类极限界的八项巅峰挑战的追寻中】

    我只能说,对不起这位编剧,你想到了应该这样做,但是一点都没表现出来。反正,作为观众的我,完全看不到这些。

    【详细】
    76801466
  • 绿11
    2019/2/19 0:00:44
    一眼看穿Lily的二次元穿搭套road

    比起片中各种用以博取眼球的性爱画面以及挑逗台词,我更关注的是在这部片中容易被忽视的服化设定:

    乖巧小男主Otis是中规中矩的中学生配置:格仔衫、休闲裤;粉色头发、鼻环、流苏(皮)夹克、网袜、马丁靴,是Maeve这种性格叛逆的Bad girl式朋克标配;Eric的着装就更鲜明了,不管是浮夸的配色,还是大胆的元素,都是一个大写加粗的标准异装癖(并无贬义)打扮……

    比起片中各种用以博取眼球的性爱画面以及挑逗台词,我更关注的是在这部片中容易被忽视的服化设定:

    乖巧小男主Otis是中规中矩的中学生配置:格仔衫、休闲裤;粉色头发、鼻环、流苏(皮)夹克、网袜、马丁靴,是Maeve这种性格叛逆的Bad girl式朋克标配;Eric的着装就更鲜明了,不管是浮夸的配色,还是大胆的元素,都是一个大写加粗的标准异装癖(并无贬义)打扮……

    9989359
  • aaa周冬雨
    2022/1/19 16:42:16
    乡村食材的溯源之旅

    村里有几十种农作物,就有几十种生长习性,有千百种人,就有千百种生活方式。总体来说是个蛮有趣的纪录片,不仅长了一些冷门的农作物科普小知识,也感受到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简单纯朴的快乐,这样的满足感挺难得,片子的节奏比较轻松,也蛮下饭。如果有第二季的话,建议可以选择更小众一些的农作物,应该会更有意思一些。

    村里有几十种农作物,就有几十种生长习性,有千百种人,就有千百种生活方式。总体来说是个蛮有趣的纪录片,不仅长了一些冷门的农作物科普小知识,也感受到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简单纯朴的快乐,这样的满足感挺难得,片子的节奏比较轻松,也蛮下饭。如果有第二季的话,建议可以选择更小众一些的农作物,应该会更有意思一些。

    【详细】
    14152175
  • 林涛吼峡谷震荡
    2022/6/23 21:54:56
    值得沉浸其中去发现更多的“两岸儿童环保片”

    24号《地瓜味的冰激凌》就要公映了,有幸参与了点映场提前观看,写影评不敢,说几句观后感还是可以的,希望能够帮想要去观影的朋友提前说出一些值得关注的点。

    首先,这是一部非常治愈的电影。表面看来更偏向于儿童受众,但在全片中,导演很明显一直在暗暗注重着成年观影人的感受,里边的笑点不仅仅是为了孩子们设

    24号《地瓜味的冰激凌》就要公映了,有幸参与了点映场提前观看,写影评不敢,说几句观后感还是可以的,希望能够帮想要去观影的朋友提前说出一些值得关注的点。

    首先,这是一部非常治愈的电影。表面看来更偏向于儿童受众,但在全片中,导演很明显一直在暗暗注重着成年观影人的感受,里边的笑点不仅仅是为了孩子们设置,也有很多让成年人不禁露出笑意或者噗嗤一声的地方。而泪点方面,我相信最终掉下眼泪的都是回忆起了什么的成年人,对于孩子来说,这是一部笑着结束的欢快影片。

    如果让我评价,我愿意称它“两岸儿童环保片”,不知片方是否认同。台湾孩子,回到母亲的家乡,寻求融入故土相邻,体味妈妈的故乡。还有孩子们为了保护树林,拼尽全力与大人们的一战,这部影片除了童趣,同时拥有这满满的正能量。

    童年的故乡,必须是美好的。影片的镜头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即使不看剧情,我相信一场下来,你也会饱览美丽的风景画面,沉醉其中。在这样的环境中,童年的一切,不论欢笑还是一时的惆怅,都显得那么美好。

    曝一曝我最喜爱的桥段吧!当原本打算为了利益破坏树林的“小舅”手捧属于自己的铁盒,那帅气的敬礼,没有任何做作,真的好。想看吗?相信你也会喜欢,而且能够比我发现更多。

    【详细】
    14471649
  • 沐珑秋刀
    2006/10/25 23:19:37
    心中的绿草地
    ·乒乓与未来
    乒乓球在此片的出现颇为玩味,孩子们一开始怀疑是否有神灵在球中,后误认为是高尔夫球而丢到洞里,而后得知乒乓是国球萌生了将神圣的国宝送往北京的念头,再后来把它当作宝贝争着保存甚至因此产生矛盾。面对从未见过的事物,一开始好奇,然后便以自己的理解解释和处理,在这一过程中不断遭受冲击,与《上帝也疯狂》中的情景有着相同的起因,却有着不同的发展,本片孩子们对乒乓的认识更是一种认知过程的体现,
    ·乒乓与未来
    乒乓球在此片的出现颇为玩味,孩子们一开始怀疑是否有神灵在球中,后误认为是高尔夫球而丢到洞里,而后得知乒乓是国球萌生了将神圣的国宝送往北京的念头,再后来把它当作宝贝争着保存甚至因此产生矛盾。面对从未见过的事物,一开始好奇,然后便以自己的理解解释和处理,在这一过程中不断遭受冲击,与《上帝也疯狂》中的情景有着相同的起因,却有着不同的发展,本片孩子们对乒乓的认识更是一种认知过程的体现,也因此表达了不同的想法。
    事实上,虽然片名的英译是《Mongolian Pingpang》,乒乓却只是用来表达影片思想的符号之一。除了乒乓,从片头以天安门和美国背景拍照开始,电视机、露天电影、时尚杂志无一不是开放后的中国的符号。可以说,影片真正要告诉我们的,并不是孩子们认知乒乓的过程,而是以内蒙孩子的角度呈现改革开放背景下的草原人民的生活。他们原本自给自足无忧无虑的纯朴生活面临着与现代文明脱节的尴尬境地,现代的思想与事物究竟给他们带来了什么,影片始终以平淡轻松的叙述方式铺陈,却只是浅尝即止,而没有深入探究下去。
    一个是民族千百年来的传统生活,一个是现代文明的渗入与冲击,如何将二者联系起来,这里就不得不提到斯日古楞,正是这个人物火车厢间挂钩般的将所有的符号串连在一起。斯日古楞,包括报考歌舞团的乌日娜和上小学的毕力格,走出草原的他们将是新一代蒙古族人的代表,他们未来的人生将是他们的前人们所不曾尝试和拥有的。我想,这便是此片的意义,不是惴惴忧虑,更不是灰色批判,而是如新生的绿草地般的希望,未知而充满想象。
    影片最后,毕力格在乒乓球馆外探头往里看,镜头定格在他打开门惊讶的一霎那,背景是乒乓嘈杂喧闹的声音,影片戛然而止。我们知道,那时候,他开启的不仅是乒乓之门,也是人生之门,在毕力格迷茫的不可思议的眼神背后,我们可以预想,此后的他,对于外面的世界将会有全新的认识。而这段童年的故事将会是他记忆中最深刻的部分之一。

    ·草原与心灵瑜伽
    蓝蓝的天空,清清的湖水,绿绿的草原...看这部片子的时候,脑海中浮现出腾格尔《天堂》中所唱的美景,广袤无垠的天堂,纯得如一杯特伦苏,让人充满了遐想与向往。无论策马奔腾雄然驰骋的畅快淋漓,抑或是“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惬意盎然,草原的美与情怀是生活在都市中的我们所不能真正了解体会的。要感谢此片的摄影与美术指导,带来了较为原汁原味的草原风光,蓝、白、绿,越是简单的色彩,越是自然舒服,这是某些导演惯用色彩堆砌出来的美感所不能够达到的,沉静背后蕴涵着雄然广阔的力量。
    最值得一提的是本片的配乐,选用了具有强烈民族特色的蒙古长调,更是大胆自豪的将“呼麦”加入其中。很庆幸之前晚报上曾经介绍过“呼麦”,让我体会到越是自然的声音越是撩人心扉,当浑厚的男声和着悠扬的旋律响起的那一刻便异常的兴奋和陶醉,那感觉暖暖的,温柔的,却又深沉,犹如父亲用他那粗糙厚实的手掌抚摸孩子的脸轻拍孩子的头,饱含爱的情感。不愧为蒙古族音乐之魂!
    如此美丽的草原风光,如此美妙的音乐效果,即便在观看此片时毫无思考,无疑也会被影片吸引,这就是独特的魅力。而对于我来说,我会更把它看作一场心灵瑜伽,不带任何负担的观看这样一部影片,暂时忘却一切烦恼和不快,压力得到释放,心情也得到舒缓。尽管缓慢的节奏和简单的对白容易让人产生昏昏欲睡之感,能在这样的背景下进入梦乡不也是一种幸福吗?有机会去草原吧,享受那里的美丽,聆听自然的声音,远离尘世的浮躁,去追求心中那无忧无虑无拘无束的绿草地吧!
    【详细】
    10841465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