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渡春宵影评

7919405
  • 催我写论文
    2019/11/4 16:06:38
    来捋一捋第一集时间线(崇合的帮派纷争视角)

    二刷第一集终于搞清了时间线,捋完发现这就是一黑帮头目上位史啊

    故事从06年(民国九十五年)开始,三兄弟阿全、潇洒、阿鬼三人跟23个忠南帮混混打架,被崔总(三叔)介绍给忠南帮的对头崇合帮。自此崇合帮两大重要头目登场,大邱跟万有青(二爷)。

    二刷第一集终于搞清了时间线,捋完发现这就是一黑帮头目上位史啊

    故事从06年(民国九十五年)开始,三兄弟阿全、潇洒、阿鬼三人跟23个忠南帮混混打架,被崔总(三叔)介绍给忠南帮的对头崇合帮。自此崇合帮两大重要头目登场,大邱跟万有青(二爷)。

    10629311
  • CyberKnight电子骑士
    2008/3/6 20:30:17
    已逝、将逝及未来——《老无所依》No Country for Old Men
    已逝、将逝及未来
    ——《老无所依》No Country for Old Men
    文/电子骑士

    关于犯罪和谋杀,希区柯克有句名言:“杀一个人非常难,非常痛苦,而且需要非常、非常多的时间。”在今天的动作、犯罪题材电影越来越卡通化、平面化的时候(例如《火线保镖》或者《杀手47》),已经很少有人能领悟这句话中的三昧了。科恩兄弟的《老无所依》因此显得格外特别。
    影片从一开始就
    已逝、将逝及未来
    ——《老无所依》No Country for Old Men
    文/电子骑士

    关于犯罪和谋杀,希区柯克有句名言:“杀一个人非常难,非常痛苦,而且需要非常、非常多的时间。”在今天的动作、犯罪题材电影越来越卡通化、平面化的时候(例如《火线保镖》或者《杀手47》),已经很少有人能领悟这句话中的三昧了。科恩兄弟的《老无所依》因此显得格外特别。
    影片从一开始就处于混乱和失控的状态:猎人moss无意间发现了一笔240万美元的巨款,本打算私吞下来,却鬼使神差地因为要给濒死的人一口水喝而被人发现了踪迹——从这里开始,整个故事在荒谬和没有逻辑的前提下展开了。说它没有逻辑,并不是导演缺乏对故事线的把握,恰恰相反,影片的故事线是非常清晰的;然而令很多观众迷惑的是,他们无法依据自己已经建立多年的电影逻辑和规则去理解这个故事,所有人物的行为与其结果都充满了矛盾、悖反、不可理喻性:杀手chigurh用抛硬币的方式来决定杂货店老板的生死,然而你完全不知道杀手为什么要杀(或者不杀)他;猎人moss漂亮地躲过了多次追杀,结果却因为用妻子当掩护而最终横死;老警察bell在杀手和moss后面紧追不舍,其实却没有起到一点作用;结尾处搞定了所有人的chigurh却被一辆不知哪儿出来的车撞断了手臂——一切因果(这本来是犯罪题材电影中非常重要的推动力)都被打乱了,就像科恩兄弟当年《血迷宫》中的旁白所言:“没有什么东西是有保障的,不管你是罗马教皇、美国总统还是年度人物,有些事总是会出错。”这就是科恩兄弟的后现代游戏。也许我们看凯文?史密斯的《怒犯天条》,或者昆汀?塔伦蒂诺的《杀死比尔》,那种后现代风格显得更加明显:形式拼贴、风格杂合、戏仿与致敬……科恩兄弟的后现代色彩更为内在和纯粹,在《老无所依》中,糅合了西部片、动作片、公路电影、犯罪电影、黑色电影等等元素,但所有元素都既是被致敬的同时也是被颠覆的——西部片中不杀女人的禁忌在这里荡然无存;动作片里猛烈的爆炸场面在这里只是为了吸引人的注意,好让杀手偷东西疗伤;犯罪电影中情节总是随着钱的走向发展的,可是在《老无所依》里,我们根本不知道钱最后在哪里(伊桑?科恩说“我才不在乎那笔钱后来哪儿去了呢”)。
    到现在为止,我们明白了一件事,科恩兄弟想做的就是用这个影片告诉我们:还能够再荒谬、再混乱、再滑稽、再暴力、再冷酷一点吗?从两兄弟的电影中去寻找意义和答案,就好比《冰血暴》里那个家伙要以“正确”的姿势和角度将同伙尸体推进轧木机,注定会变成一个陷入可笑结局的蠢货。不过科恩兄弟影片里,谁又不是蠢货或者白痴呢?所有人不都是在可笑地努力着做出他们自以为正确的事情么?那就在这里继续可笑地寻找一下《老无所依》的“意义”吧:影片其实与老人这个形象并无直接的关系,片名(或者说书名)来着叶芝的名诗《航向拜占庭》(Sailing to Byzantium)的第一句。这首诗的主题可以读解为“宿命”与“对永恒的追求”,肉体、历史都会衰退腐朽,精神却永远希冀着一个超越时间的存在之所。科恩兄弟把《老无所依》的故事放在80年代,刻意让影片浸润在一种old style中,也有对旧时代秩序与理性的怀恋吧。但是千万别忘了,当似乎代表着社会良心的老警察一番感慨之后,犹如死神般的杀手也会被撞断手臂——暴力来得如此凶猛和虚无,以致无人可以避免;万事无序,哪怕是杀手、死神,一般是“老无所依”——一切已逝的、将逝的及未来的,都不过在歌中。
    【详细】
    13191449
  • 桃花石上书生
    2022/8/14 9:17:25
    心里的怪兽或许还在,但你可以有更治愈的人生

    《山海经》,成书年代不详,凡十八卷,三万一千字,与《易经》《黄帝内经》并称“上古三大奇书”。书中记载的异兽怪神、蛮荒古国,曾被先民当作真实的存在,又成为现代人想象力的宝库。《山海经之再见怪兽》,就是从《山海经》这个想象力之源汲取素材,并赋予现代意识内核的一部动画作品。

    《山海经之再见怪兽》的故事并不复杂:医生想

    《山海经》,成书年代不详,凡十八卷,三万一千字,与《易经》《黄帝内经》并称“上古三大奇书”。书中记载的异兽怪神、蛮荒古国,曾被先民当作真实的存在,又成为现代人想象力的宝库。《山海经之再见怪兽》,就是从《山海经》这个想象力之源汲取素材,并赋予现代意识内核的一部动画作品。

    《山海经之再见怪兽》的故事并不复杂:医生想要攻克一种痼疾,却不被世人理解,经过努力,终于达成心愿。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就很好哭。当坐在电影院里一直抹眼泪,我自己都纳闷,我这是怎么了,是天太热了容易激动吗?一个动画片,就算它是全年龄向吧,难道值得我这么泪流满面?

    当看完电影出来,回想起那个失去生之希望、独自走进沙漠、变成石头的苦山神,想起他变成石像之后脸上那一抹凄然的笑容;想起小麒麟给苦山神的稀薄却珍贵的友谊;想起小麒麟因为长不出正常的角受到的歧视和嘲笑;想到他一直追父亲的背影却追不上,最终承认父亲死了,被白泽一把抱进怀里……我还是很想哭……

    这部电影,是真的有许多动人的地方。它并不是完美的,节奏快,有些过渡的地方难免粗糙,战胜黑灵的情节太过仓促。但是它有一个好的故事内核,有一种活泼泼的精气神,有一些特别的、值得注意的地方。

    记得有人和我说过,所有的故事都是关于复仇:向生活复仇,向仇人复仇,让读者/观众跟着主角一起经历磨难并扬眉吐气。有些故事会复仇得更彻底一些,把仇人从肉体上消灭(这类故事在我们这儿尤为常见)。而像《山海经之怪兽再见》这种以宽恕和治愈作为内核的故事,是我们较少见到的。

    《山海经之怪兽再见》当然也有“向生活复仇”——医生白泽想要攻克医学难题却引起祸端,被所有人不理解、不信任,但最后他成功了,扬眉吐气了。但是电影里面没有“向仇人复仇”:没有坏人死去,没有谁被正义之剑毁灭。最大的反派也只是挂了彩,就被主角宽恕,并且他的黑灵病也治愈了。

    “黑灵”是什么病?在这个山海经世界里,黑灵是一种不治之症,医生能做的只是从病人体内吸走黑灵,将之储存于安全之处(类似于现实世界对核废料的处理方法),而患者从此会失去他原先的颜色,变成灰白,一看知道他得过病了。从此他被打上病耻的标记,只能远离人群,避开歧视的目光。——世人对疾病的过度放大和污名化形成了偏见,偏见就成了病本身之外更需要患者去对抗的,这一点在动画片中得到了具象的表现。

    只有白泽苦心研究出用符箓和咒语吸走黑灵的方法,能让病人保持他原先的色泽。但他的方法还不够完善,当黑灵大规模来袭,他反使得大家损失惨重,以至于被逐出医馆。但他还是在坚持研究;与其说是他医者仁心,倒不如说他是一心沉浸在研究的乐趣之中。

    显然,这是科学研究者的态度,但不是医生对待病人的正确方式。后来白泽和小麒麟“羿”相遇后,白泽对羿表现得很不耐烦又很霸道,羿就指责他没有心,不是一个好医生。

    而黑灵这种病,有其特殊之处,光进行科研还不够,还需要了解人心。在羿的帮助之下,白泽才渐渐了解到黑灵的成因,并掌握了战胜黑灵的方法……

    你肯定会思考:黑灵究竟隐喻的是什么病?白泽为什么不得黑灵?为什么羿这么一个小孩会被黑灵缠身?火烛这么一个玉树临风的大帅哥,为什么会变成黑灵怪物?……这部动画片在“正派大战反派”的套路之外开拓,重点关注了心理健康问题,可以说是一部动画化的《疾病的隐喻》。

    电影里的黑灵,显然指的是以抑郁症为代表的各种精神疾病。在这个山海经世界里,精神疾病具化为黑灵,医生无法用技术手段消灭它,只能暂时从病人身上抽出来处理掉。而病人变得灰白,被人歧视,自己也有病耻感,只能躲在大岛上一处远离人们视线的奇怪大屋里。

    火烛已经罹患黑灵,但因为他自己就是治疗黑灵的权威,又要当众表演消灭黑灵,不容有失,再加上他的治疗方法是从白泽那里剽窃来的,所以他的病耻感就格外强烈。他拼命压制病情,在法术失败后,就遭到强烈的反噬,成为黑灵怪物。

    战胜黑灵的方法,在动画片中被高度概括为“用心中的光”,这当然是不现实的——在现实中,要战胜疾病可不是向病魔动武这么简单——但是,把“黑灵”和“病人”分开看待,让人知道自己依然是自己,而“病”是侵犯的外来之物,这对治疗心理疾病是尤为重要的。对于尚未明白这一点的人,这部电影应该会颇有启发。

    选择宽恕和治愈而不是报复,以心理健康作为主题,除了这两点之外,《山海经之再见怪兽》还有一个很特别之处,就是居然完美避开国产电影最爱聚焦的两大情感——爱情和亲情。

    九尾狐义救白泽,固然有一点爱情的影子(电影末尾她酒馆的客人刑天还开她和白泽的玩笑,说空气里都是八卦的味道),但更因为白泽是她的救命恩人,而她是个仗义的侠女;小麒麟羿怀念父亲,但那是对亲情的追思而非亲情的双向表达。

    你可能会想,不谈爱情和亲情,电影还怎么拍啊。

    人与人之间有如此多感情连接,如此复杂多变,只要是真诚的,就会打动人。

    白泽和小麒麟“羿”之间,本来是互相看不爽,但经过生死与共、互相了解,终于形成一种类似朋友+父子的感情。

    羿在大岛遇到苦山神,他们俩虽然只有短短一段对话,而且苦山神最终也走进沙漠死去了,但是他们俩这稀薄而短暂的友谊却很感人。

    火烛对白泽的嫉妒,也是非常真切的。虽然在世人眼里,火烛地位又高,又是翩翩佳公子,而白泽只是一个被逐出山门的失败者,但火烛才是这世上最了解白泽的科研价值的人,又是唯一一个永远嫉妒白泽的才华、嫉妒他受到的师父的宠爱的人。了解越深,就越嫉妒,最后火烛的爆发也是惊人……

    白泽这个主角其实挺讨厌的,长得又不好看,又爱吹牛,又穷,欠了酒钱也还不出。但他在电影中有很多成长,他的感情、他的灵魂,都是在慢慢变得更丰富,直到最后挺身而出救了大家。所以你看他就会越来越顺眼。(这种对主角先抑后扬的处理方式蛮不错的。)

    其实,在看预告片的时候,你会吃惊于这个山海经世界里头全是怪兽,长得基本没人样。白泽这样的低颜值动画片主角还真不多——也许《功夫熊猫》算一个?但熊猫是走萌呆路线的,白泽并不是。那么出品方哪来的底气让大家喜欢这部动画呢?反过来,你又会想,敢于让主角长这样,这动画片的底气大概也比一般的足吧?就是怀着这样的好奇心,我走进了电影院……

    看完以后我的评价是:如果你对国漫抱有宽容鼓励的心,而且愿意放松自己,沉浸其中,你会发现这是一部相当有特点的好看的动漫电影。

    高温的日子不知何时才能完,现在又不方便出门度假,就去看个山海经故事吧。

    ---

    PS:查了查电影里的怪兽都分别是谁,和《山海经》原作比有什么异同。

    主角白泽:一种瑞兽,“东望山有兽,名曰白泽,能言语,王者有德,明照远则至。”

    白泽究竟长啥样,《山海经》没有详述,后人自由发挥,《元史》说他“虎首朱发龙身”,《明集礼》说他“龙首绿发戴角“,又有人说他就是狮子,又有人称他是文殊菩萨的坐骑。电影里取了”绿发戴角“这两个元素,而他的脸,很像是一只有京剧丑角脸谱的大白猿。

    火烛:白泽的师弟,拥有动画里最帅的一张脸,头上有两个不明显的角,参考的应该是《山海经》里的烛龙。真是一个风度翩翩的龙族佳公子。

    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电影里的四大长老,在古代叫“天之四灵”“四象”,源于先民对星宿的崇拜。四大长老真是笑点满满。谁听到青龙长老那一口“天津伯伯”的地道天津话,能不被他说服?谁能想到,逃命的时候跑得最快的是玄武这个老乌龟?

    九尾狐:常常被现代人拿出来说的神兽之一。大约是因为狐狸那魅惑的形象结合九尾的高超法力,给人特别大的想象空间。

    这部片里的九尾狐造型超赞的!形象窈窕美好又带有京剧风格,而且她管理酒馆那泼辣能干又风情万种的劲儿,让人想起张曼玉在1992年徐克武侠片《新龙门客栈》里塑造的经典角色——老板娘金镶玉!待到毕方杀来,为了营救白泽,九尾狐戴上斗笠、蒙上面纱、拿起长剑,九条尾巴唰地一展开,那让人目不暇给的身形和招式,那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的型格,就更有金镶玉那味儿了!美术设计一定是念念不忘张曼玉,长大后终于可以把自己心爱的九尾狐设计成她这样。一代一代经典之作对观众的影响,润物细无声,这,就是文化传承啊。

    麒麟:大家都很熟悉的神兽,龙头、狮眼、虎背、身体像麝鹿,尾巴像龙,有龙鳞,圆圆的头顶长着一对角。注意啊,《山海经》里面的麒麟是有一对角的。所以电影里的小麒麟“羿”,也可以算是西方瑞兽独角兽?

    神鸟毕方:形状像鹤,仅一足。电影中的毕方比鹤矮胖不少。在黑灵之灾中它失去一条手臂,以机械臂代之,这和传说中的毕方“仅一足”显然有联系。

    刑天:酒馆常客之一,大脑袋连着手和腿,没有身子,估计应该是刑天。据《山海经》记载,刑天和黄帝争位,被斩去头颅后,以自身双乳作眼、以肚脐为嘴,手持利斧和盾牌继续作战。这是一个很酷的战神。我们的祖先脑子里都在想什么!

    【详细】
    145754289
  • 云飞扬
    2021/3/21 18:26:41
    你好,杜常勇,这是你的主场,观众有酒,故事你来

    印象中,这是林雪第一次担任电影男主角,他很好的完成了这一角色。《窈窕老爹》中的杜常勇,是一个生活固定在1990年代、审美停滞在1980年代的人。在1980年代,他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新青年,以工人身份作为领导阶级的一分子。到1990年代,显然他下岗了,开了一间名为“风继续吹”的理发店,显然他是张国荣、山口百惠、梅艳芳的粉丝。

    印象中,这是林雪第一次担任电影男主角,他很好的完成了这一角色。《窈窕老爹》中的杜常勇,是一个生活固定在1990年代、审美停滞在1980年代的人。在1980年代,他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新青年,以工人身份作为领导阶级的一分子。到1990年代,显然他下岗了,开了一间名为“风继续吹”的理发店,显然他是张国荣、山口百惠、梅艳芳的粉丝。

    13334377
  • Blachel
    2013/12/30 0:02:09
    一口氣補完1﹣4實在不吐不快
    常見網上高評神劇,趁著放假美劇慌把四部一起補完,之後真是不得不吐槽:除了一部比一部邪乎邏輯性更差外以下為共同點:

    每部1/3為廢話,1/3為回放,1/3為推動劇情相關。湊集數麼?

    全體話劇話,所有行動思想用對白表達,完全聽劇即可。

    無營養的廢話連篇,比如兩位李大將軍就“回答我問題”“我就不回答你問題”這個問題上糾結了許久。簡直夫妻鬧彆扭即現啊,我當場想起看
    常見網上高評神劇,趁著放假美劇慌把四部一起補完,之後真是不得不吐槽:除了一部比一部邪乎邏輯性更差外以下為共同點:

    每部1/3為廢話,1/3為回放,1/3為推動劇情相關。湊集數麼?

    全體話劇話,所有行動思想用對白表達,完全聽劇即可。

    無營養的廢話連篇,比如兩位李大將軍就“回答我問題”“我就不回答你問題”這個問題上糾結了許久。簡直夫妻鬧彆扭即現啊,我當場想起看到的朋友小倆口就“你給我出來”“我就不出來”這個問題上吵了三個鐘頭的場面。知道這劇到處基情四射也不帶這麼明顯的,何況倆人是初見!

    各種口頭語聽得我想砸墻“哦,我明白了 blablabla” “我心裡有一絲隱隱的XX”(尼瑪這句後來連元芳也被傳染了!隱你妹啊!)“XX你是否記得你/XX 曾對我說過”,然後不管是不是一句話就能帶過的劇情,比如“他脖子上有顆痣”,嗖的就開始回放一段不短的劇情。“我知道的不止這些”“回答問題”“你的問題太多了”

    先出現的惡人基本會被洗白

    出現在狄公一行身邊的除了固定人員一定是臥底(最大的無間道都在神劇,最大的反無間道老總就是老狄)

    結尾一定是boss物認為自己大獲全勝的抓住狄公/狄公一行,自鳴得意的從頭講述自己如何計謀得逞,而後老狄講述自己如何一早洞悉對方部署,自己如何請君入甕,講述將近結束時外面/遠處傳來官兵衝殺的聲音。

    劇情牽強附會,邏輯不通的部份我已經選擇性失明了

    1,2看完后,3,4每個案子只看了開頭,搞清人物關係直接跳結尾還是完全連得上
    說這劇節奏緊湊的我真的不懂他怎麼緊湊了啊!!!!!

    習慣了英美日劇節奏無拖沓偵探劇的實在對這劇接受不能。

    以上


    【详细】
    6484770
  • cici=^.^=
    2009/3/18 22:33:46
    你要的是自由,即便我如此爱你,竭尽所能挽留你,最终也只能放你走
    因为是林熙蕾所以来看.其实对她也并没有喜爱.

    文雀,该要飞翔的美丽羽毛,你怎么忍心关她在笼中.纵使她向你飞来,你给她自由,她又再度回来,说她很爱你,想要与你一起.可是终究,她怀念过去的自由,再爱你,也不能勉强自己被你锁住.

    而林熙蕾,彷佛是放养的文雀,傅先生知道她向往自由,却又时刻需要知道她是属于他的.24小时盯梢,给她自由,但是这自由,就好像一只风筝,始终有线在牵着.
    因为是林熙蕾所以来看.其实对她也并没有喜爱.

    文雀,该要飞翔的美丽羽毛,你怎么忍心关她在笼中.纵使她向你飞来,你给她自由,她又再度回来,说她很爱你,想要与你一起.可是终究,她怀念过去的自由,再爱你,也不能勉强自己被你锁住.

    而林熙蕾,彷佛是放养的文雀,傅先生知道她向往自由,却又时刻需要知道她是属于他的.24小时盯梢,给她自由,但是这自由,就好像一只风筝,始终有线在牵着.
    林熙蕾厌倦这样的生活,在精致的花园里玩各种小聪明,设一个又一个自以为聪明的局,靠美貌与智慧找人来帮忙.却始终,被禁锢着.她身后的线,她剪不断.她的每一个动作,都留下痕迹,又怎么能成功.
    林熙蕾对傅先生说的对不起,才是一把剪刀.

    最后的最后,看到傅先生哭,哭得很夸张.他大概是在想,我细心照料你那么多年,你却依然没有爱上我,我给你锦衣玉食,以为你快乐,我时日无多,你很快就可以获得自由,可是你都等不及要离开我.被所珍爱的宠物厌恶,是多绝望的事.

    宠物这种东西,终究,是无法与主人心灵相通的.
    若她愿意为你放弃自由,一则是她胆小怕事,失去你的照料就无法生存,二则,因为她过于爱你,甚至忘记了自己亦是一个独立个体的存在.

    -----------------------------------
    话说,林熙蕾穿高跟鞋跑步的样子真难看.
    其余时候,都蛮性感.
    身体的触碰,对于老实巴交内心又有所期待的男人而言,是足够让他们神魂颠倒的,哪怕,中间隔着一只气球.
    【详细】
    1892664
  • 浥蕖軒
    2008/12/7 12:16:45
    朱家溍先生:为影片《倾国倾城》订正史实
    已故故宫著名专家朱家溍老先生写的一篇文章,能学到很多知识

    ----------------------------

    为影片《倾国倾城》订正史实

    朱家溍

    之一:西太后的言谈举止

              很久以前有一天,在梅兰芳夫人家里,
    已故故宫著名专家朱家溍老先生写的一篇文章,能学到很多知识

    ----------------------------

    为影片《倾国倾城》订正史实

    朱家溍

    之一:西太后的言谈举止

              很久以前有一天,在梅兰芳夫人家里,吃过晚饭,正在喝茶聊天的时候,梅夫人从一个拆过的信封里,抽出一张照片,递给我看。她笑着说:“你看,我这有一张西太后的相片。”我拿在手里一看,果然是“西太后”坐在宝座上的照片,当然这不用研究就知道是扮演的。我问:“这是谁?”她说:“这是我那个干女儿,你知道,就是李桂芬的女儿卢燕,从前在上海常住在我家。”我说:“我想起来了,从前您给我看过她唱《汾河湾》柳迎春的照片,很不错,够得上梅派扮相。”她把来信也给我看了,我才知道这张西太后照片不是一时高兴拍着玩的,原来这位卢燕女士正在拍摄西太后的故事影片。

            从这幅照片上来看,她扮演得很有气派,貌美而老练,正是西太后这个角色应具备的形象。这里所谓形象不是说她面貌完全和西太后一样;以西太后60岁左右的照片来看绝不能给人以美感,不过她年轻的时候曾经美过,既然是拍摄彩色故事片,当然需要卢燕这种形象。过去的电影或话剧演这个角色,总是老丑一派的,我认为西太后这个反派角色,要从本质性格来构成人物形象,如果仅仅以老丑来体现,反而减弱这个反派女性人物的深度。

           后来梅夫人约我去看这部影片,我才知道片名叫作《倾国倾城》。我向来对于话剧或电影只看看现代题材的,我最不愿意看历史故事题材的话剧或电影,因为这种题材总是给人以不伦不类的可笑感觉。这次因为有卢燕的照片先人为主,又因为应梅夫人之邀,所以就去看了。关于卢燕的扮相和演技,给我的感受和从照片上得到的印象没有两样,的确很好,并且觉得美丽而生动。影片拍摄技术也很好,但影片本身却是玩噱头的,不能算是历史故事片。看完之后,梅夫人问我:“你看怎么样? ”我说:“还是您的干女儿演得好,不过整个影片是闹着玩的。”她说:“你看哪一点不对?”我说:“不是哪一点不对,而是所有细节没有一点对的。”

           例如,一、西太后屡次把“去”字,念成“克”,像是故意显示这个特点。实际北京旗人有某些字音词汇是有地区的差异(内城和三山、健锐营之间)和阶层的区别(宗室觉罗八旗和包衣旗人之间),例如把“去”字念成“克”。在北京旗人当中确有一部分人是这样说的,但也有一部分人,“去”就是去,而不念成“克”。我虽然是1914年出生的人,但我青年时候,北京亲友中旗人,还有不少仍然保持原来风俗习惯的,据我接触到的他们上层人,“去”就读作去,而市民阶层的有一部分人“去”读作“克”。我问过载涛先生(光绪的弟弟),据他说“去”念“克”是一般八旗兵丁的习惯语。解放初期话剧《清宫秘史》里也有这个语音,据载涛先生说:“我们(指他的家庭)根本就不这样说话,宫里主位们(指后妃)更不说‘克’呀‘克’的。”

           二、影片中西太后吃早饭的地点虽没有表明具体的地点,但出现的景象,是在太和殿或皇极殿一类的大殿中,高高的宝座台上摆桌吃饭,这是绝对不可能有的事。帝后传膳的地点虽无规定,但绝无到大殿高台上吃饭的例子。以西太后的寝宫而论,在宫内不外长春宫、储秀宫,或乐寿堂;在颐和园也是乐寿堂。这些地方都是接近住宅式的房屋。传膳就在室内当中摆一张椅子,椅子前面摆一张类似炕桌样子的宴桌,满洲语叫作“图思根”。在一张图思根上面又加摆一张图思根,两张图思根叠摞在一起的高度,相当于一个普通方桌的高度。在上面一张图思根上摆列食物。要更换一批食物时,就把上面一张图思根撤下,再换上一张,摆列另外的一批食物。在座前图思根上摆的食物都是她喜欢吃的。还有很多照例不吃的食物,都摆在一张一张的许多高桌上,是为了赏人用的。

          三、宫中演戏的地方,如在紫禁城内,有宁寿宫的畅音阁、重华宫的漱芳斋,在西苑则有晴栏花韵、南海的纯一斋。在颐和园则有德和园、听鹂馆。以颐和园为例,譬如在德和园演戏,戏台是坐南朝北的,看戏的地方颐乐殿是北房七间,和戏台之间还有大院子。太后坐在北房东次间的前檐炕上,光绪坐在西次间前檐炕上。皇后坐在东进间前檐炕上,妃嫔们坐在西进间以及东西梢间。赏入座听戏的王公大臣在东西两侧的房间内,分别其地位高下,有二人一间的,有四人一间的,也有六人一间的。其余就是宫女太监,各有职守,不是看戏的。所以真正看戏的没有多少人,院子里空着不坐人。如果是太后坐在正面楼上包厢,两旁坐满了人,楼上楼下,人山人海,拍手叫好,这种景象内廷演戏是没有的。从前北京在家庭中演堂会戏也没有拍手叫好的,何况皇宫?并且,宫中演戏是早晨六七点钟开戏,到下午就散了,从来不演夜戏。

           四、按清代制度,皇太后圣寿节,照例在慈宁宫大殿升殿受贺,中和韶乐设于慈宁宫檐下,设丹陛大乐于长庚门,表案设于宝座前,设皇帝拜位于慈宁门正中。在这一天的早晨,皇帝率群臣到慈宁门,大臣们立在慈宁门外。礼部尚书奏请皇太后御慈宁宫,由太监接奏,皇太后戴朝冠、穿朝服出宫,中和韶乐奏《豫乎之章》。皇太后在慈宁宫大殿正中宝座升座,乐止。礼部尚书向皇帝奏请行礼,皇帝在慈宁门正中站立,丹陛乐奏《益平之章》。鸿胪寺官引大臣们在慈宁门外各就拜位立。鸣赞官奏“跪”“拜”“兴”(兴就是起立),皇帝在鸣赞官口号中行三跪九拜礼,礼毕。礼部尚书奏请皇太后还宫,内监接奏,中和韶乐奏《履平之章》,皇太后从宝座下来,乘舆还宫,乐止。礼部尚书奏,礼成。皇帝从慈宁门退下,升舆还宫,王公百官退。

           影片中如出现西太后过60岁升殿受贺,就应该像上述情景,而不可能是大臣们都排着队进入殿内。按制度,皇帝只在慈宁门中,王公大臣只能在慈宁门台阶下。清代也没有在行礼时喊“万岁”的制度。

           当皇帝率百官退下以后,内监设皇后拜位于慈宁宫檐前正中,设贵妃、妃嫔拜位于左右稍后;公主、福晋、一二品命妇在东西丹墀,一切行礼仪式和前者一样。但两者是分别举行的,不是男女混杂的情况。

           五、光绪在西太后生日朝贺时,应该是朝服。按清代皇帝朝服,据《会典》载:“皇帝朝冠冬用薰貂,十月朔至上元用黑狐,上缀朱纬。顶三层贯东珠各一,皆承以金龙四,上衔大珍珠一。夏,织玉草或藤竹丝为之……春秋用青绒。”

           六、有几个镜头是特写西太后梳妆的,这几个镜头拍摄手法很好。但后侧面的特写镜头中看出,对“两把头”是什么样子,了解不够。

           我们中国妇女梳头,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不同民族,有不同的特点。总的说来,梳“头”是指头上的髻而言,也就是说“发型”。髻的样式很多,但有个规律:就是这个髻有的在头顶上,有的稍偏后,有的在脑后,有的下垂在后颈部。清代汉族妇女的髻,早期是稍偏后,晚期则髻在脑后。满族妇女“两把头”的髻是梳在头顶上的,脑后只有平平下垂的雁尾。如她脑后还有个很大的发髻,和汉族北方妇女梳的“片纂”式头一样。另外还有“两把头”在头顶。影片中那种满汉双上的发型却是没有的。

          满族妇女头顶上这个髻,俗名叫作“头座”。这个头座盘成并用头绳扎稳妥之后,用一个形似眼镜架的叉子,插在头座上。以头座左边的一把头发往叉子的右圈上绕住,以右边的一把头发往叉子的左圈上绕住,前面以“匾方”别住。头座前面一排发中间分开,往两边横梳,也总绕在头座上。姑娘不露出鬓来,叫作“抿顶”;妇人则露出绞过脸的方鬓角。头座后面下垂的发,把发梢挽回来也扎在头座上,惟一的要求是越平平地贴在脑后越好。用黑丝线在中间缝出一道中线,最下端略微翘起一点,这部分叫作“雁尾”(音椅儿)。因为左右前后的头发都要绕在头座根上,所以这里有个“头箍”把这部分掩盖起来。这个头箍的制作,可以简单地用一条有花色的线针织品,在头座的根部围起来;也可以无限的奢侈,用珍珠宝石串成一个头箍。

          前面所说的两把头上的“匾方”就是一根大扁簪,可以是铜的、银的,也可以是金的、翠的。头座中间贴着头发插一朵较大的花,叫作“头正”,可以用绒绢花,也可以用珠翠一类的花,或鲜花。头座左前面插一支铺贴在发上的花,叫作“扒花”。右前面插一支翘起的花,叫作戳枝花。这支花的下面戴一根大耳挖,一根小耳挖。两把头的两翅上各有一个叉子针,插进去,在头翅上只露出一朵平铺着的梅花钉。头座后插两支“压鬓花”。以上的花可以全用珠、翠、宝石的金银首饰,也可以用绒绢花,或扎的珠花,也可以三者或两者穿插着戴。上述的是两把头的梳法和式样,以及戴首饰的规格。

          后来在方法上有所演变,就是说两把头不用真发来梳,改用青缎子做成两把头的形状,套在头座上。当然,头座还必须用真发盘成。前面一排发,也照原来的方法梳成,只是后面的发也梳在头座里面,而用假发做成雁尾,以线拴绕在头座上,以保持原来整个形状。但下垂的程度比原来的长,差不多垂过领口,这是因为这种安装青缎子的两把头,比原来真发梳的加大了,至于首饰的形式和部位,完全保持原来的样子。

          七、太后在宫中,或西苑,或颐和园,不论住在什么地方,凡是从甲地到乙地,不但宫里人没有接连不断大喊“驾到”的情况,即使小声说话,也从来没有“驾到”这个语汇。宫中有这样一个习惯:就是太后或是皇后,譬如在颐和园住,有时从所住的宫步行出来闲走,当然前后总有太监宫女,如果看见前面有内务府的官员或工匠一类的人时,在最前面的太监有向对面来人暗示“主位来了”的责任。这种暗示不用说话,而是用嘴唇吹压低声音的口哨。这个对面的人就赶紧避开。如果地方较窄避不及的话,就转过身,面朝墙垂手侍立,等候主位过去再走。

    之二:珍妃入宫经过

              有家报纸转来读者的信,问珍妃和翁同龢是什么关系,何以翁同龢推荐珍妃。又问李莲英害过多少人等等问题。很显然,这些问题想来都是由于看《倾国倾城》影片所引起。《倾国倾城》是根据杨村彬所编的《清宫外史》话剧本拍摄的。这些剧情只是剧情而已,请不要当真事来看。

          肯定明确地说,珍妃能参加挑选的行列和被选中为嫔,与翁同龢毫无关系,时间也不是在光绪大婚一年多以后才挑选珍妃。事实是光绪大婚时同时册封瑾嫔、珍嫔。光绪二十年同进为妃。后因珍妃习尚奢华,屡有乞请,姐妹二人同降为贵人,二十一年又同进为妃。《清史稿 后妃列传》就是这样记载的,其他可靠的史料也相同。

          关于瑾妃、珍妃被选中的过程,据亲见此事、当时的御前首领太监唐冠卿讲,是这样的:光绪大婚前的冬天,西太后为光绪选皇后,在体和殿(西六宫之一的储秀宫前面)召备选的五个姑娘进内,依次排列。这五个人,首列是都统桂祥之女,即西太后的内侄女;其次为江西巡抚德馨之两女;末列为礼部左侍郎长叙之两女,即后来的瑾妃、珍妃。当时西太后面南坐着,光绪在座旁侍立,还有荣寿公主和近支几个亲王福晋都立在座后。

          座前设一长桌,在桌上陈设着一柄如意,四个大红绣花荷包。这是准备给选中的人的定物,如果选中为皇后,就给一柄如意;选中为妃嫔的给一个荷包。当时西太后指着五个姑娘向光绪说:“皇帝,看谁可以选为皇后就给她如意。”说着就把如意递给光绪。光绪拿着如意就走向德馨的长女,刚要把如意递给她,这时候西太后大声叫“皇帝”,当时光绪愣了一下,看见太后示意,才明白太后的意思,不得已把如意递给首列的桂祥之女。太后匆匆忙忙叫荣寿公主把两个荷包递给长叙的两个女儿,就算挑选完毕,于是德馨的两个女儿就落选了。这次选定以后,次年正月大婚典礼。皇后由大清门,经天安门、午门进宫。瑾、珍二嫔是在皇后进宫的前一日由神武门进宫。以上是珍妃被选中的真实过程。

          光绪的意中人一一德馨的长女,后来和一位名叫占鳌的世家弟子结婚,过着正常的日子,可能比正位中宫的生活要舒服多了。

          光绪年间,北京有个名旦角演员余玉琴,据德、占两家的亲友们说,德馨的长女面貌很像化妆后的余玉琴。同时又据内务府的人说,光绪很喜欢看余玉琴的戏,常常点他的戏并且给很优厚的赏银,于是当时人们流传着一种猜想,就是说光绪看余玉琴,大概是一种精神上的安慰。这是一个笑话插曲,与上述史料性质不同,不能混为一谈。

          影剧中李莲英的妹妹也和瑾珍二人站在一个行列备选,这仅仅是剧情而已。事实是不可能出现的。因为这次挑选的性质是选后选妃嫔,而不是内务府一年一度选宫女子。李莲英的妹妹根本不可能在这个行列中取得备选的资格。并不是像剧本里所说,因为什么“满不点元,汉不选妃”,这是一类市井里巷之语,皇帝不可能用这类市侩成语当作什么依据的。况且清代也不是绝对没有汉人妃嫔。顺治的妃嫔中就有几个汉人:恪妃石氏,滦州人、吏部侍郎石申之女。还有陈氏,生有皇子,名叫常宁。还有唐氏、杨氏都是汉人,至于旗人点元虽然只有一个崇绮(即同治皇后之父),也不能绝对说旗人没有状元。

          清代皇帝行大婚礼的,只有顺治、康熙、同治、光绪四朝。因为他们都是儿童年龄即皇帝位,到了结婚年龄,必须选后选妃。挑选的对象是八旗官员的女儿,而内务府包衣佐领下人员的女儿是不在被选之列的。另有一个类型,是在皇子时代已经结婚,如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朝,即帝位时,原来的福晋(皇子之妻)就册立为后;原来的侧福晋就册封为妃或嫔,不存在选后选妃的问题。如果选,也只是属于例行的选秀女。平时照例选人宫中的秀女有两个来源:一种秀女是指八旗官员的女儿,地位较高。一种秀女,是内务府包衣佐领下的女儿,地位较低。八旗官员的秀女可选为嫔,或妃,或指配宗室王公大臣子弟。内务府包衣佐领下的秀女仅供内廷使令,叫作宫女子。每三年选八旗秀女由户部主办。每一年选内务府包衣佐领下的秀女由内务府主办。

          八旗秀女选人以后,封为贵人,或封为嫔、妃,都由皇帝的一句话来决定。例如西太后即属于这个方式选进宫,最初封为贵人。内务府包衣佐领下秀女,当挑选时是有区别的,选的目的是供使令的,没有选入即封名号的前例。但作为宫女子如果派去伺候皇帝又得到宠爱的话,也是由皇帝一句话来决定,可以封为常在、答应、贵人,慢慢升为嫔、妃都是可能的。譬如说,李莲英的妹妹这样一个人,的确当时西太后曾经传进宫去,有时在左右像得宠的小猫小狗一样。她已经取得这样条件:假设光绪喜欢她,也是一句话,就可以给她一个常在、答应的身份,然后升为贵人、嫔、妃都是完全可能的,无须参加什么备选行列的手续。不过光绪并没有喜欢她,所以一切都没有了。

    之三:召见官员

              影片不止一次地在银幕上标出历史年月字幕,当然是以历史故事的面貌出现的。我向来认为,以历史故事为背景的题材编写小说或剧本,除了大事不能变更以外,对于剧中角色和情节是可以创造的。但创造的人物必须是那个时代可能出现的人物,说话必须是那个时代人说的话。情节的发展必须不违背历史条件。而这个电影剧本中的人物以真实人物而论,例如:光绪、翁同龢、李鸿章、恭王等人在银幕上出现的言谈举止,绝不是他们应有的言谈举止。

          一、影片中新创造的人物,例如寇连材,在皇帝召见大臣的房间突然出现,慷慨发言,在人群中挤来挤去,连续喝酒,以及向太后上条陈;程月楼在颐和园晚上和珍妃相会。寇连材、程月楼这类人物,在当时的条件下都是不可能有的。

          二、光绪召见官员应该穿常服。常服冠冬季用海龙或紫貂,春秋用青绒,夏用织玉草或藤竹丝,上缀红纬、红绒结顶。穿常服袍,颜色可以用宝蓝、古铜色、枣红等,四开楔。外罩石青色的常服褂(没有花色),穿靴不挂珠。

          三、光绪和翁同穌、李鸿章三人密谈,这属于召见的性质。召见的制度,如果地点在紫禁城内的话,习惯是在乾清官西暖阁,或养心殿东(或西)暖阁。皇帝坐在木炕的座褥上,由奏事处太监到值房传旨:“叫×××”(都是叫名字,不叫大人老爷等称呼),然后领着被召见的人到暖阁门前,掀起帘子让被召见的人进门。奏事处太监立即退出到院外,原来是内殿的随侍太监也退出。

          被召见的人进门,先跪安,口称“臣×××恭请皇上圣安”。起立后,走到炕前,在已经铺好的红边白毡厚垫上跪下。皇帝先说话,到谈话完毕,还是由皇帝说“跪安吧”。这时候被召见的人跪安,然后倒退几步,到了接近门槛的地方,转身出门。召见,可以召见一个人,也可以同时召见几个人,但室内只有皇帝和被召见的人,严格规定不许有另外的人,包括太监都不准停留在室内,这种召见的仪式和规定始终未变。如影片中光绪和翁同龢、李鸿章三人平起平坐,是绝对没有的情况。

          恭王奕是光绪的伯伯,但他进宫见光绪,还是照前面所说的属于召见的仪式,没有例外,不可能并座,更不可能躺在床上休息,也不可能有珍妃在旁服侍。

          四、西太后召见恭王和召见李鸿章、翁同龢时,恭王和翁同龢都不可穿便服。李鸿章虽然曾经赏穿黄马褂,但马褂是“行装”。在北京也无须穿。这三个人被召见都应当常服补褂朝珠。这三人的常服冠的形式质地都一样,就是普通所谓的红缨官帽。恭王是红宝石顶;李鸿章和翁同龢都是珊瑚顶;李是三眼花翎,翁则一眼翎。三人的补褂都是石青色;恭王的补褂是四团龙,前后是正龙,两肩行龙。李鸿章是前后四爪正蟒,翁同龢的补褂,应当是仙鹤。

         五、恭王见西太后,在历史上前后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仪式。在同治初年,恭王是议政王身份的时候,召见的仪式是。进门跪安,然后站着说话,在他的身旁有个茶几,放一碗茶,但这碗茶从来也不喝,谈话完毕跪安,倒退到门槛,然后转身出门。在光绪年间则是以领班军机大臣的身份出现,就完全和一般召见的仪式一样了。但是也绝不可能出现大吵大闹的情
    况。

         六、若是西太后称恭王为六爷,而恭王向她说话却是“你”怎样,“你”如何,这在当时是没有的。太后在召见其他大臣商量事情的时候,如果提到恭王,她是说“恭亲王”怎样怎样,但当面在必须叫名字的时候,还是叫名字。而恭王见太后时则口称“皇太后”,不可能有“你”“我”等代名词。珍妃没有和恭王见面的可能,更不能称恭王为老祖宗。

         又,称李鸿章为李伯爷,这也是设想出来的称呼。他虽然封爵是肃毅伯,后来晋封为肃毅侯,在当时社会上习惯称他为李中堂,从来没有人称他李伯爷、李侯爷。因为清朝大学士就是相国,比侯伯更尊贵。也不是对李鸿章一人如此,和他同时的人曾国藩、左宗棠都是侯爵,都是大学士,人都称他中堂,而不称他曾侯、左侯。曾国藩的儿子曾纪泽是三品卿衔出使外国,人都称他曾侯爷;李鸿章的孙李国杰袭侯爵,作的官是广州副都统,人都称他为李侯爷,而不称李副都统,这是因为官职没有爵位高,所以很自然地称呼为侯爷。

         七、官员们见太后时,一面叩首一面说着如“老佛爷万寿无疆”等等的话,这在当时是没有的。官员们不论是见皇帝或见太后,都是跪安,说:“臣××请皇太后圣安。”以下就是回话,或说所要奏明的事情,没有其他废话,也不能叫老佛爷。官员们当面必须称她“皇太后”。至于太监,譬如李莲英正在“该班”(值班)的时候,太后从屋里走出来,李莲英这时候只垂手侍立,既不需要行礼,也无须说废话。如果太后问话,他立刻跪下回话,如果他主动要奏明什么事,也要跪奏。如果不是他“该班”的时候,他主动进来奏事,一进门先跪安说“奴才×××请皇太后圣安”,不是说什么“老佛爷吉祥”一类的话。当时“老佛爷”这个语汇是太监和内务府的官员们背地对西太后的一个代词,但当面还是称皇太后,至于大臣们不论当面或背地都不叫“老佛爷”。道“吉祥”这种问候方式,是太监们彼此之间见面互相问候时说的话。太监在帝后面前没有这种规矩,见大臣们也没有这种规矩;只有内务府的一些低级官有的染上这种习气,见了有地位的太监表示是自己人,问候一声“××老爷吉祥”。在那个社会,有不少语言很讲究分寸。是有区别的。

         八、一群穿戴朝珠补褂、顶翎辉煌的人在街上吃豆腐脑,这种情景在当时是不会出现的。这种打扮的人必须骑马或坐车,自己无车也要雇用街上的车。从前较小的官员也有步行上衙门的,他们是把靴帽袍褂包在一个包袱里拿在手上,身穿便服,走到衙门里才换上官衣,这是常有的事。至于朝珠补褂穿戴齐整的官员,有没有在街上吃东西的时候呢?也是有的,但一定是叫跟随的仆人,或车夫去买了来,在车里坐着吃,绝不可能自己在街上吃,那属于“有失官体”。

    之四:怎样看待李莲英?

               关于李莲英的传说,从前只听到他贪污受贿的罪恶,没有听见过说他曾经害人的事。陷害珍妃这类事是不可能的。至于那些不属于害人的事,例如什么演礼时,大家都在等他一人,这类事也是不可能的。朝贺礼,无须演习,即使要演礼,也无须大家都等他。他也没有不到的可能。

          关于宫门费,在当时有些官员向太后进贡时,要向经手的太监送宫门费。李莲英当时是总管太监,当然要多拿的,这是事实。至于剧本中李莲英向皇帝要宫门费,这是不可能发生的。

          曾经有过传说:李莲英调唆西太后与光绪之间的不和,或者说遇事刁难光绪等等,有些野史、笔记也有过这类记载。

          我曾听见三个人说过一些关于李莲英的情况。这三个人.一是名画家溥儒,我曾经向他学过画,他是恭亲王奕之孙。一是我从前的邻居蒙古王阿拉坦瓦齐尔,他是光绪年间御前大臣、亲王伯颜诺谟祜之孙。一是故宫博物院的技师徐文璘,他在光绪年间当过宫中造钟处的“柏唐阿”(满语,工匠的意思)。

          溥儒说:“李莲英,在当时能那样聚敛发财,都是内务府那些人替他造的声势。譬如有个记名海关道,正在等待外放的时候,内务府有一种掮客式的官员,就向这个人来游说,他可以走李总管的门路,包你一定得到肥缺。于是说出一个数目,经过要价还价的过程,最后成交,银子被经手人拿走。等‘引见’过后,旨意下来‘苏松太道,著××补授’。某人得到这样效果,当然觉得投这笔资真是划得来,这条门路真灵。掮客也可以拿这件事作为活人广告来吹嘘,他就可以有更多的生意。行贿的人固然达到目的,可是李莲英并不敢向太说。这件事的效果也并非连英的力量。因为,西太后这个人的性格,是以英明自居的,丝毫不肯大权旁落,怎哪能容忍让李莲英一个太监来操纵。假设李莲英真有一次向太后说某个官员贤否的话,不论这个官员是真的贤或否,李莲英便会立刻革去总管。

        “李莲英是个非常狡黠的人,他不会干这样蠢事。实际一些等待放缺的官,已经预备引见,不过有头等肥缺,或此等的区别。总之会得一个缺,即使不走门路,也一定得到一个。这次不放,将来也必有。那些花钱走门路的人,得到好缺,其实也是碰运气来的,但他认为是走门路的效果。又有些人花钱走门路,然而得次等缺的人,则遗憾地认为自己钱出少了,某人某人得到好缺一定比他出钱多。至于没得缺的,也认为这次钱没花到家,再等一次吧。这样相因相果,加上那些掮客也故神其说,就造成更大的声势。

          “李莲英只是一心一意全副精神把太后伺候好,如果有人参奏李莲英招权纳贿卖缺的话,太后当然不会相信。她可以这样想:李莲英招什么权,他从来没向我保举过什么官,也从来没说过某个官员不好。这就当然参不动,于是李莲英的地位就更稳固,进银子的机会就更多。”溥儒先生这些说法,当然来源于他的上辈。

          阿拉坦瓦齐尔的祖父伯颜诺谟祜是教光绪一切礼节和骑马射箭的师傅。在毓庆宫和翁同龢一文一武,每天和光绪在一起,两人同是光绪的心腹近臣。如果说当时朝中有帝党后党的话,这个伯王和翁同龢都是地道的帝党。阿拉坦瓦齐尔对于李莲英的说法也是来源于他的上辈。阿拉坦瓦齐尔说:“李莲英这个人,可谓真圆滑,不但西太后喜欢他,光绪皇帝也喜欢他。光绪从小时候就是由李莲英担任看护,光绪叫他‘谙达’(满语:老伙伴,也含有师傅的意思),并且对我们太王爷(指伯王)还夸奖过‘李莲英忠心事主’。”以上是阿拉坦瓦齐尔所说的话。

          徐文璘先生在光绪年间除担任修理钟表以外,还负责到皇帝屋中给钟上弦(弦就是发条),他对于常去的地点和所接触到的人都很了解。他说:“光绪住南海的日子,李莲英住中海的 ‘福禄居’。光绪常带着随侍太监到‘福禄居’找李莲英聊天。每次去的时候,李莲英出门跪接,然后跟着进屋。在前檐炕上,赏李莲英坐,他叩过头就坐在炕前脚踏上,陪着说话。光绪喜欢西洋钟表,李莲英也爱摆弄钟表,有时拆卸了装不上,就叫我(徐自称)去。”以上是徐文璘先生所说的话。

          这三条不同来源的资料,彼此没有矛盾,并且可以互相补充。我认为溥心畲先生说李莲英是非常狡黠的人,阿拉坦瓦齐尔先生说李莲英真圆滑,这两个评语都很恰当。当时太后已是老年人,而皇帝还年轻,谁都估计是太后先死。李莲英对此也不会有什么反常的估计,所以两面讨好的做法,对于李莲英来说是立于不败之地的策略。他也具备这种手段和条件,而故意刁难光绪以及调唆西太后整治光绪的传说,似乎不合逻辑。因为如果这样做,对于李莲英自己是不利的。并且两宫不和是事物本质决定的,李莲英也起不了那样大的作用。

          太监的服装没有什么特殊。有的话剧或电影工作者,都因为曾经看见过一张流行很广的西太后照片,前面站着李莲英、崔玉贵等人,太监都穿蟒袍,误以为太监或高级太监以蟒袍为制服(甲午风云》故事片也是如此)。其实不然。按清代制度:元旦、冬至、夏至和帝后的寿日等盛大节日,七品以上官员都穿蟒袍。当然有品级的太监也如此。皇帝或太后生日每次穿蟒袍还不止一天,在这个期间内叫作“花衣期”。不过穿蟒袍外面还要罩补褂,这一套叫“吉服”。只有在夏季免褂期间,可以敞穿蟒袍不罩补褂。西太后带着穿蟒袍的太监那幅照片,一定是在免褂季节内“花衣期”照的,所以说,并不是敞穿蟒袍就意味着高级太监。

           李莲英和寇连材对面说话,李莲英的衣服戴着领子,而寇连材光着脖子没有领子。可能是想以这两人的服式不同来区别他们的地位高下。如果是这样的话,可以用一个人有顶戴,一个人没有顶戴来区别;或一个蓝顶,一个金顶来区别,就合情合理了。清代服装制度,穿官衣只有伏天的日子里规子,所以李莲英的衣服无论质地多么高级,寇连材的衣服无论是什么样的次品,但在戴领子或不戴领子这个细节上,二人必须一致,不然便成为在同一场景或同一镜头中,有穿着不同季节服装的人了。

                                                                                                                                                                           1979年6月7日
    【详细】
    157613614
  • Iris.妙
    2010/3/12 19:08:20
    These women,who come off their pedestals for a kiss.
    These women,who come off their pedestals for a kiss.
    They’re just fantasies.

          看这部片的预告源于某本时尚杂志对这七位佳人的合照。尤物们身着靓丽,搔首摆态,好不吸人眼光。又一时惊奇小佩和妮可竟能相安无事于一部影片演出,可见影后们对职业
    These women,who come off their pedestals for a kiss.
    They’re just fantasies.

          看这部片的预告源于某本时尚杂志对这七位佳人的合照。尤物们身着靓丽,搔首摆态,好不吸人眼光。又一时惊奇小佩和妮可竟能相安无事于一部影片演出,可见影后们对职业道路的看待与导演功力之强。看罢方知两人在影片中无谓交集,各自淋漓飙演戏份,也算是专业级的一场比较。

       卡斯阵容先放一边不顾,此剧情原来是对意大利电影大师费里尼的自传电影《八部半》,新一轮歌舞翻拍。加上1982年百老汇的同名歌舞剧改编,火力超强。

       导演之前的佳作《芝加哥》的拉片作业,还依旧存在我的文档之中。而这次更是把故事和歌舞交融与女性心中唱白之下,比起之前纯歌舞剧化的电影行板,这剪辑的蒙太奇转化还是多过几分创意与思考,感情流动越发自然真切,不仅仅只是一场作秀的华丽演出。
    光线与场景布置,依然让我赞叹于导演rob的敏锐感触。这次无论是舞台表现或搭台式现场,技巧性地渲染方式不比《芝》逊色多少。前沿物流动性拍摄,窗门格式化背景,旋转楼梯上人物心理展现,氤氲灯光下的意大利石块小巷。细节处处凝结出间于歌舞和故事合体片的式样。

        片名又称《华丽年代》,不知想与Lewis曾演出的《纯真年代》有几分关联。但操起一口意大利式英语的Daniel Day Lewis,这次担起扮演主角导演的重任,也不算是重码压身,拿捏起来是自信加自如。
    几处侧脸逆光,胡子拉碴深吸一口烟的瘦削模样,轮廓鲜明服装。眼中的他还是擅长扮演这沧桑忧郁的角儿。虽在年华中逝去几分当年的俊俏,但越发贴切意大利男士的乖张。只可惜身上那隐藏不住的好莱坞气息,缺少些人物内心抓取的力量,流于表面印象。

        开片不久就出现的七位女性舞台亮相,与《芝加哥》中狱女一一边唱边跳,吐出苦水的情节有异曲同工之妙。但估计导演在播放前已想好看此片观众的男女比例失调,因此下决心狠讨女性欢愉,持走摸索内心小道。把一个男人和七个女人的故事,集中注意力表现与女性身上。
        Penélope Cruz演小三到底有多好,见仁见智。但我想在现实生活中有所经历,演起来必然驾轻就熟许多。奥斯卡配角的殊荣颁发,肯定其演技更佳。那一段身披蕾丝吊袜,精致曲线搭着多年舞蹈底子的气质弥散,她无疑就是一朵撩人之花呀。然而笔者更喜其如《巴塞罗那》中那般潇洒,而不是这般受气慌张模样。
        Nicole的好嗓子,或许是配上些安静的旋律才听得出质感焕发。不象《红磨坊》里,光那些钻石就让我双眼花花。可惜本片一硬伤,剧情设置的细碎化,让其留下的诸多印象只剩下那点雷同她为香奈儿五号拍摄广告的黑白镜头。但不得不说,那段与Lewis的散步谈话,吉它拨弦奏起和着她游丝般穿入的说话,喘息,还是很让人阑珊动情的。
    她说:These muses they fall in love with the man? ......I ‘d rather be the man.
    她唱:In a very unusual way,one time I needed you.
          In a very unusual way,you were my friend.
          Maybe it lasted a day,maybe it lasted an hour.
          But somehow it will never end……
       You’ve made me whole.

      
         若让我起身鼓掌的话,那就只能送给Marion Cotillard她了。酷似赫本的扮相让其蜕去在《两小无猜》中看到的少女烂漫坏样。而这次她冷峻表情下的隐忍目光,还是很有些摄人心魄的能量。挑起的眉梢,似笑而哭的表情,抚摩自己的脸庞,眼眶中打转的泪水,演技了得。导演偏爱让其故事最为完整,理所应当。
       Thank you,thank you for reminding me I’m not special.
       You don’t even see what you do,do you?
       Even the moments I think are ours,it’s just you working to get what you want..
      
    Marion Cotillar一边说着,鼓点的前奏开始敲击作响。张弛有度,情绪逼人。
    从"女性气质"角度来思考导演的创作理念,这些女性细腻而温润的独白演绎,一次次把观众敏感内心推向情绪渲染高潮。如同身处于围绕男性身旁失去自我存在意义的火花点。一旦到演唱的时刻,却推翻固有的柔弱形态,化作强有力的挣脱之鸟。

    综合技术考量,笔者从女性视角认为算为rob一部新的佳作。其中人物爆发出的女性隐忍力量,若不自我深思考量,如何获取新的力量。
    【详细】
    30672474
  • 曾于里
    2022/6/17 9:40:18
    《正义的算法》:关于何为正义,我们该有更多谦卑

    对“何为正义”要有谦卑之心,不要以为只有自己“正义”,更不要以为自己垄断了正义的解释权,那只会导向唯我独尊、党同伐异

    对“何为正义”要有谦卑之心,不要以为只有自己“正义”,更不要以为自己垄断了正义的解释权,那只会导向唯我独尊、党同伐异

    【详细】
    1446091
  • 白熊??
    2017/12/31 0:40:43
    《最佳拍档1》观后感

    从来没看过这么老的电影,82年,香港电影的鼎盛时期。

    故事不错,简单爽气。

    主要人物有三个,许冠杰饰演的金刚,麦嘉饰演的光头神探和张艾嘉饰演的何东诗。

    金刚帅气,身材好,头脑灵活,技艺高超,勇敢,单纯透彻,重情义。这样的人物不论是正派还是反派都会很受欢迎。前面几点显而易见,那就谈谈“单纯透彻”和“重情义”。

    单纯透彻是他的恋爱。被叮当迷住像个小

    从来没看过这么老的电影,82年,香港电影的鼎盛时期。

    故事不错,简单爽气。

    主要人物有三个,许冠杰饰演的金刚,麦嘉饰演的光头神探和张艾嘉饰演的何东诗。

    金刚帅气,身材好,头脑灵活,技艺高超,勇敢,单纯透彻,重情义。这样的人物不论是正派还是反派都会很受欢迎。前面几点显而易见,那就谈谈“单纯透彻”和“重情义”。

    单纯透彻是他的恋爱。被叮当迷住像个小男孩,不知东南西北。确定正式关系后,和叮当扮盲人过马路,溜旱冰。很孩子气的行为。过了马路被警察识破,溜着溜着摔倒了,可是就是这些才显得特别美好。才让我们觉得他像是生活中的人。

    重情义,是他对兄弟。糊涂虫死和光头神探受伤的时候,他都很伤心。平时斗得不可开交,拌嘴吵架,可是遇到重要情况却相互迁就,相互支持理解信任。影片最后又将这一点体现的很明显。发现光头没有伤的严重的时候,金刚就揍他,下个场景却是背着他被恶犬追,真的很甜(啊喂!)

    再来聊聊光头神探(感觉不少香港老电影翻译成国语版都喜欢讲山东话,可能比较搞笑吧)。跟金刚一样,时而厉害(影片开头抓三个抢银楼的劫匪),时而犯二(接住金刚给他用来威胁玫瑰的丝袜结果套在了头上)。印象比较深的是他跟何东诗的爱情故事(╯﹏╰)。明明本来一个很窝囊的人,后来在何东诗面前显得很MAN,很硬气。也是幼稚的一对,在公园里玩捉迷藏,再一起丢钥匙撞门(可能谈恋爱的人都幼稚,我这种没谈过恋爱的人不懂?_??)。

    何东诗,名字就暴露了男人婆的特质。粗犷,暴躁,和娇滴滴的妹妹形成鲜明的对比。但是,其实男人婆的心里也藏着一个小公举,知道被“暗恋”会不好意思,会尝试着改变自己,会乖乖听自己男人的话(有一部分潜在的抖M特质)。

    配角也都很出彩,白手套的手下,糊涂虫,徐克客串的剧院导演,几个镜头就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再来说说一些有趣的地方。

    矛盾和反差。

    矛盾推动故事的发展。比如,光头神探让男人婆抓白手套,男人婆却误抓了金刚,引出了之后的剧情;再比如,白手套要保护金刚,让手下扮作送鞋的人装了炸弹又拿走,还让手下取走前一个“修厕所的人”放的炸弹;好不容易找到了女主播让她拍了照,又被她的地头蛇哥哥折腾了一顿......

    反差亦明显。

    光头神探自信满满要跟金刚玩游戏,结果每次都输得体无完肤;金刚妥协跟何东师光头一起抓白手套后嚷着要走,见到何东诗妹妹后,一千个不好都成了好;本来仗着有何东诗千军万马支持的很牛的金刚在听说没有支援后,吓得抱头鼠窜.....

    还有一些很无厘头的场景。

    别人开一瓶香槟觉得自己中枪的糊涂虫;金刚要证明光头是糊涂虫的爸爸,扯下衣服,光头肚皮上刻着“我爱爸爸”;觉得电梯小原来是因为有工人在搬镜子......让人哑然失笑。

    总之,这是一部不错的电影。清晰流畅,热烈明快。

    【详细】
    90311236
  • 老龙打滚
    2022/12/3 17:51:39
    不要和品德大有问题的人在一起

    第一,我以为女主会跟兽医班男同学在一起,那才是正常剧情。然鹅却和害男主瘫痪的救护车司机?这在美剧里该反杀才解气。

    第二,我以为女主离开瘫男后,瘫男会绑架那个帮他康复治疗的女护工,没想到是前女友!俗话说好马不吃回头草!

    第三,女主怀孕是谁的孩子?瘫男不是弱精吗?如

    第一,我以为女主会跟兽医班男同学在一起,那才是正常剧情。然鹅却和害男主瘫痪的救护车司机?这在美剧里该反杀才解气。

    第二,我以为女主离开瘫男后,瘫男会绑架那个帮他康复治疗的女护工,没想到是前女友!俗话说好马不吃回头草!

    第三,女主怀孕是谁的孩子?瘫男不是弱精吗?如果是瘫男的,为什么不打掉过新生活?难道要给瘫男生孩子并护理一辈子?不合理啊!

    第四,不要像邻居老头那样多管闲事,别乱进别人家的门,下次有事直接报警。

    【详细】
    14796302
  • 欧阳公子
    2020/2/22 14:38:50
    历史上真实的张灵甫

    小时候看红日,看到影视中嚣张的张灵甫师长被打死觉得很痛快。 嚣张跋扈桀骜不驯。不过影视终究是影视。后来,感兴趣 去了解了真正的张灵甫。让我十分震惊,传奇的一生。书法出众,还得到于右任的赏识。考上北京大学,因为学费不够退学。爱读书,古今文学历史,三国演义,巴黎圣母院等作品。当过老师教书,弃文从武。黄埔四期才俊,曾经在第一师胡中南手下当主力团长,围剿红军,还击毙红军一代理师长。 可能因为共谍或

    小时候看红日,看到影视中嚣张的张灵甫师长被打死觉得很痛快。 嚣张跋扈桀骜不驯。不过影视终究是影视。后来,感兴趣 去了解了真正的张灵甫。让我十分震惊,传奇的一生。书法出众,还得到于右任的赏识。考上北京大学,因为学费不够退学。爱读书,古今文学历史,三国演义,巴黎圣母院等作品。当过老师教书,弃文从武。黄埔四期才俊,曾经在第一师胡中南手下当主力团长,围剿红军,还击毙红军一代理师长。 可能因为共谍或出轨杀死妻子,先被判死刑后改判10年,后来戴罪立功,从新战斗,抗日七次晋升,最终成为抗战王牌军74军的军长。

    历史上的 张灵甫,性格形象跟影视里面的他 截然相反。他 性格孤僻,抑郁,不抽烟,不喝酒,爱读书写作书法。 生涯曲折 ,传奇的一生。了解一下他抗战八年的战功和晋升,你会很尊敬他。首先,不讲政党立场, 张灵甫抗战中 作为74军58师将军, 参加过多次会战,跟日本甲级师团 硬钢, 而且 多次因功晋升,获得多枚 勋章,绝对是抗日英雄。

    谢晋元 指挥400人,毙伤日军200人,他的功绩就名垂千古,多方宣传, 还有一些早期打了败仗而牺牲的,也被经常宣传。

    不能因为张灵甫 和74军在内战中 ,给解放军造成很大麻烦和伤亡,就抹黑了抗日的战功。 张灵甫作为黄埔系,效忠于国民政府和国民党, 只是尽军人职责而已。

    现在历史课本和媒体也有宣传第五军200师戴安澜将军, 说实话,如果他内战没有牺牲,他也很可能 在内战中和共军交手, 现在影视作品还有历史书也不会写他的抗日功绩,甚至也会抹黑他。淞沪会战1937年8月,51师、58师编成第74军。随后五十一师开赴上海,参加著名的“八一三”淞沪会战,张灵甫任第74军第51师第153旅第305团上校团长。在淞沪会战后期,首次抗战,在嘉定阻击日军两天的进攻, 毙伤日军不详, 为部分国军撤退争取了时间。南京保卫战,1937年12月5日,张灵甫率305团投入南京保卫战在淳化镇附近构建新阵地,阻击日军掩护王耀武51师退入南京,双方展开肉搏战,张灵甫的左臂中弹负伤不下火线,在战役中张灵甫率部死守华严村以一团之力与日18师团血战一昼夜,最终也因伤势严重,渡江后不久暂别部队回到西安养伤。因作战有功,张灵甫被提升为153旅副旅长兼305团团长。徐州会战1938年春,归队后的张灵甫,被提升为153旅副旅长兼第305团团长。4月,51师在黄陂接受军委会校阅,获得军委会校阅官的优良考评,因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中表现出色,张灵甫305团的成绩在阅后评定中,名列全师第一。1938年,徐州会战中,74军51师在三义集围攻土肥原师团,张灵甫率305团与纪鸿儒的302团合两团兵力进攻日军阵地,因作战有功擢升为51师153旅少将旅长。武汉会战1938年10月8日,武汉会战中,日军第106师团陷万家岭。张灵甫指挥305团 306团还有调任过来的308团,六千人马攻占制高点张古山,于日军鏖战五天五夜,(张灵甫是这次张古山战役的一线直接指挥官, 带领小分队从后山偷袭日军的指挥官为305团长唐生海)

    得知德安大捷之后,田汉受时任国民党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郭沫若的委派,采访张灵甫等人,刊登《中央日报》,并编写的话剧《德安大捷》,张灵甫以真名真姓在剧中出现,德安战役之后,张灵甫因功荣获四等云麾勋章。上高会战1940年冬,张灵甫出任74军58师副师长。1941年3月15日,因为58师原师长缺席,张灵甫代理58师师长,直接指挥58师参加上高会战,作为上高会战的首功部队74军的核心部队58师与余程万的57师一起与日军血战11日。此役58师荣获国民政府第一号武功状和最高荣誉“飞虎旗”,被誉为抗日铁军。何应钦称之为 “开战以来最精彩之作战”。 当然,这场战役,58师张灵甫的战功不如 51师余程万,和57师李天霞。第二次长沙会战1941年9月26日,第二次长沙会战,日军调集第六师团,第三师团,以及第40师团围攻74军,在永安58师孤军作战,与日军精锐的第三师团主力和第六师团一部混战,58师在第二次长沙会战中参战官兵为官兵约一万一千九百人,伤亡超过百分之四十,其中阵亡将近百分之十。

    此战,日军重点目标之一,就是为了歼灭74军,也就是他们电报中的中国虎军。这次整个74军 以寡敌众,伤亡巨大, 但同样给日军造成了巨大的伤亡。浙赣会战1941年10月24日,张灵甫接任58师师长。1942年6月,浙赣会战,张灵甫率58师在衢州外围与日军血战3日,击毙敌86联队第3大队队长长岛田仁次郎大佐。鄂西会战1943年6月6日,鄂西会战,74军58师与51师携手打击日军独立混成第17旅和第3师团,两师协同夹击敌独立混成第17旅团,使得该旅团成为日军在这次会战中损失最大的一支部队,其独立步兵第87大队大队长浅沼吉太郎和第88大队大队长小野寺实也在这两天的战斗中被击毙。6月13日,张灵甫率58师主力收复瓮安。1943年11月,常德会战,张灵甫率58师收复黄石,九溪。58师略事整顿,于12月8日复向停留在漆家河畔的第13师团发起进攻,与51师一起夹击漆家河东北之敌,第13师团的最后防线终于被突破,击伤敌师团长赤鹿理。

    常德会战使74师58师师长张灵甫,获得的称赞与夸奖远远高于其他国军将领。在战后,蒋介石亲自主持召开的第四次南岳军事会议上,58师师长张灵甫代表第74军做了战后总结报告。做了报告之后,蒋介石在日记里写道“此次又得一将才也”。 相反,51师余程万 部抵抗日军多日, 但是因为余违抗军令, 弃伤兵 ,自己率指挥部和警卫部队 自己突围, 甚至一度被判死刑,后无罪。第四次长沙会战1944年5月,张灵甫任74军副军长兼58师师长参加第四次长沙会战。此后张灵甫一直在湘乡至邵阳一线继续与敌40师团鏖战。张灵甫将军1944年5月10日,张灵甫会同前来增援的第19师一起克复永丰,之后暂留守永丰抓紧进行战地整补,58师经过连日激战,伤亡日渐加重,超过四分之一,军委会要74军解围衡阳。1944年7月23日,张灵甫率58师向金兰寺方向出击,与116师团激战两人,与敌援军激战2日,于27日立即派部猛攻金兰寺,在张灵甫与唐伯寅(19师)的合力奋战下,金兰寺终告克复。29日,张灵甫到达衡阳附近,鸡窝山,张灵甫师负责进攻鸡窝山日军,与日军116师团一直在鸡窝山附近战斗,由于张灵甫师此前一直在前线与日军血战,攻至衡阳附近时全师伤亡近四成,战斗力大大下降,至8月8日张灵甫收复鸡窝山,通向衡阳大门敞开,同日,日军攻克衡阳,方先觉投降,直至8月10日,58师仍在鸡窝山以东的1066高地与敌激战。1944年8月,张灵甫因功授勋,膺荣宝鼎勋章。 1944年国军诸多败战,张灵甫是少数还得到嘉奖的将军。后来张灵甫到中央陆军大学学习,错过了一场大战。

    1945年,雪峰山会战,74军展铁军英雄本色,多年训练 还有积累的作战经验,加上装备了苏式装备,还有美式装备,雪峰山日军死伤惨重,整个会战,日军死伤2万多人,此战74军战功最大。抗战胜利后,张灵甫被颁授胜利勋章,再获颁忠勤勋章,获得了美国金棕自由勋章。不久之后,74军奉命卫戍南京,张灵甫升任74军中将军长兼南京卫戍司令,被称为御林军统领,蒋介石的心腹爱将。感人爱国故事:1939年3月底,日军占领南昌,张灵甫奉命率领自己的部队赶到南昌西边的高安作战,主动向日军发起进攻。由于张灵甫带头增援,前军将士士气大振,打退了日军。然而他在冲杀的时候,右腿膝盖被机枪扫中,由于负伤后急于从香港出院返回前线,他落下终身残疾,从此绰号“跛腿将军”。真实历史形象和影视中的形象截然相反!!

    留下几张真实历史照片 让你们感受这个抗战将军的气质。

    122863376
  • 白城1968
    2022/5/19 9:19:37
    离苦得乐的隐喻
    本剧制作团队阵容强大,几乎是宝岛的一线制作矩阵,侯孝贤首度监制剧集,宝岛提名最佳新导演黄熙执导筒,金,影帝李康生、金,影后张艾嘉贯穿全剧。7集系列剧独立成章,又前后贯通描述了太平市接连发生几起荒诞的死亡事件,主基调为黑色幽默,又夹杂着惊悚诡异,有着浓厚的台湾...  (展开)
    本剧制作团队阵容强大,几乎是宝岛的一线制作矩阵,侯孝贤首度监制剧集,宝岛提名最佳新导演黄熙执导筒,金,影帝李康生、金,影后张艾嘉贯穿全剧。7集系列剧独立成章,又前后贯通描述了太平市接连发生几起荒诞的死亡事件,主基调为黑色幽默,又夹杂着惊悚诡异,有着浓厚的台湾...  (展开)
    【详细】
    14405215
  • angie898
    2020/7/8 14:02:00
    为什么要说金水渣

    有人说,这部电影是穷小子结实富家女,变心抛弃糟糠之妻的故事。还说结尾两个人不在一起会更印象深刻一些。

    可是我什么都没有看到。

    起初,金水确实没什么志向,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心态来度过每一天。但是,在阿娣的带动下,他知道努力知道奋发图强,然后也改善了生活质量。在这期间,虽然他跟老板女儿,

    有人说,这部电影是穷小子结实富家女,变心抛弃糟糠之妻的故事。还说结尾两个人不在一起会更印象深刻一些。

    可是我什么都没有看到。

    起初,金水确实没什么志向,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心态来度过每一天。但是,在阿娣的带动下,他知道努力知道奋发图强,然后也改善了生活质量。在这期间,虽然他跟老板女儿,女上司走的很近,但是电影中表现出来的那都是正常接触,没有任何的男女关系,女上司对他也是欣赏。

    还想提出一点,金水和阿娣第一次去餐厅吃饭,遇到阿娣的客人以及老板女儿,金水是想介绍她是自己的老婆的,并没有要刻意的去隐瞒自己已婚的事实,是阿娣为了圆之前说的谎,硬要讲金水是她的弟弟。后面虽然金水对阿娣有所嫌弃,那是因为他的上司,那两个老男人说他和阿娣吃相不好看,正常人的反应,只是,他没有做到位的是,没有带着老婆一起学习一起成长而已,换做那个年代他这个出身的任何一个男人,恐怕都不会想到,要带着自己的老婆一起去提升,但是他真的从来没有想过抛弃阿娣。否则也不会在后面拒绝他的女上司。

    并且即便后来他跟着女上司去了新加坡,两人的关系也仅仅仅仅只是工作,最多也就是朋友。

    很好奇一点的就是,阿娣哪里来的资金支持她去周游列国呢?

    其实这部电影放在现在,还是很有教育意义的,就是叫女人,不要总想着为男人付出,或者是,为他付出5分,剩下5分来爱自己。

    【详细】
    12713700
  • Christopher R
    2016/1/28 12:23:42
    我们都有强烈融入群体的欲望,却又常常伴随着不可抑制的孤独感
    《黑客军团》是关于一个“孤独对抗世界”的故事。

    很喜欢导演安排的这些伴着剧情出现的大段大段读白,几乎占据了剧长的1/3。
    非但没有令人生厌,反而起到推动剧情的作用;他的沟通障碍,也正因为这些大段的读白而让观众可以一步步了解他的内心世界,不再成为一个问号。
    而每一次的读白,经过编剧的精心编排和撰写,都能直击观众最内心的那一个问号,不仅是对主角动机的诠释,也是对现实世界中令人
    《黑客军团》是关于一个“孤独对抗世界”的故事。

    很喜欢导演安排的这些伴着剧情出现的大段大段读白,几乎占据了剧长的1/3。
    非但没有令人生厌,反而起到推动剧情的作用;他的沟通障碍,也正因为这些大段的读白而让观众可以一步步了解他的内心世界,不再成为一个问号。
    而每一次的读白,经过编剧的精心编排和撰写,都能直击观众最内心的那一个问号,不仅是对主角动机的诠释,也是对现实世界中令人失去信念的种种事情的一个解答。

    The world itself is just one big hoax, spamming each other with our running commentary of bullshit, masquerading as insight, our social meida faking as intimacy.Or is it that we voted for this? Not with our rigged elections, but our things, our property, our money.
    整个世界就是一个骗局,充斥着言之凿凿的谎言,社交网站/软件像是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但亲密关系却没有见长。又或者,其实这都是我们潜意识想要的结果?这种驱动力,并不见著于政治游戏上的那一票,而是潜伏于我们的身边;我们自以为拥有的财产,我们所追逐的金钱,驱动着我们走向毁灭。

    Elliot 在电脑屏幕前看着他们每天在做着这样那样的事情,刷着朋友圈、开着没有任何意义的会议、在大街小巷大包小包购物、自拍、一晚接一晚的派对、人山人海之中旅游……
    在这些看似烦杂的信息里,隐藏着一个个不为人知的秘密。他用这种自己仅有的技能来保护身边仅有的朋友,仅有善良的人。

    看似他享受着这种自我的世界,但其实并没有,Mr. Robot 的出现就是一个证明。

    我们都有着强烈的融入群体的欲望,却又常常伴随着不可抑制的孤独感。

    这种无时无刻产生冲突的矛盾感,贯穿着生活的方方面面,衍生出种种的看似病态却实在再也自然不过的扭曲关系和行为。

    This is the world we live in, people relying on each other's mistakes, to manipulate one another and use one another, even relate to one another, a warm messy circle of humanity.
    我们生存在这样的一个扭曲世界,每个人依靠着他人犯的错误生存。
    借由这些错误,我们操纵着、利用着对方,甚至通过掌握对方的错误来建立和维系亲密关系,称之为人性的厄尔尼诺循环。

    这种矛盾感处理不当,有人变成了感情控制狂,有人成为了凡事 Say Yes 的好好先生,有人选择充当独来独往的社交怪人,有人选择了ONS走肾不走心,有些人则迷失在真与假之间,选择了逃避,选择了《搏击俱乐部》。#剧透到此为止#
    【详细】
    77521327
  • Unicorn
    2017/7/1 14:16:10
    并不是让人看不懂 就是艺术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说实话一开始对这个片子期待还是挺高的,毕竟卡司惊人能凑齐高司令、法鲨、鲁妮玛拉、娜塔莉和大魔王这样的阵容,只想让人看看到底是哪位导演能有这么大的面子。一看不认识,没事这不重要题材还是剧情/音乐,嗯嗯很对胃口了值得期待。然而当看到此片一出先是朋友看完给出了一言...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说实话一开始对这个片子期待还是挺高的,毕竟卡司惊人能凑齐高司令、法鲨、鲁妮玛拉、娜塔莉和大魔王这样的阵容,只想让人看看到底是哪位导演能有这么大的面子。一看不认识,没事这不重要题材还是剧情/音乐,嗯嗯很对胃口了值得期待。然而当看到此片一出先是朋友看完给出了一言...  (展开)
    【详细】
    8636253
  • 扎扎木
    2012/12/31 12:55:42
    道德是“反道德”的
    在这部电影荒诞不经的外表下其实有很多意识形态上的观点,说直白一点影片想努力打破循规蹈矩的人生观。
      
      有这么几个细节的问题很容易被注意到:
      1、这位年近80的疯癫活泼的老妇人是一个曾经在纳粹集中营里死里逃生的犹太人,这一点从她手臂上的数字烙印就可以看出来。对于一个这样的人来说,她经历了直逼死亡的灾难,她的人生观会因为这种遭遇而重建,她对于很多规矩的蔑视正是来自她对
    在这部电影荒诞不经的外表下其实有很多意识形态上的观点,说直白一点影片想努力打破循规蹈矩的人生观。
      
      有这么几个细节的问题很容易被注意到:
      1、这位年近80的疯癫活泼的老妇人是一个曾经在纳粹集中营里死里逃生的犹太人,这一点从她手臂上的数字烙印就可以看出来。对于一个这样的人来说,她经历了直逼死亡的灾难,她的人生观会因为这种遭遇而重建,她对于很多规矩的蔑视正是来自她对于真正生命意义的渴望。
      
      2、少年被他母亲介绍的3位相亲对象的工作分别依次包含这样几个因素:第一个是政治(时政与家政专业)、第二个是经济(处理发票)、第三个是文化(演员)。
      
      第一个代表政治的姑娘,你从他身上看到政治就是一个三姑六婆的八卦兴趣,这种严肃的话题突然变得很无聊,好像玩政治关心政治就跟热衷八卦的闲无聊行为没有什么区别。
      
      第二个代表经济的姑娘,你从她话里带这明显骄傲自吹自擂的表面谦虚的那种做作的言谈中就能看见所有从事商业活动的人那种在场面上夸夸其谈的缩影。那种看到这样的言谈就想在心里一阵冷笑的感觉。
      
      第三个代表文化的姑娘是一个演员,她没有被少年的自杀表演所吓倒,而是跟他一起表演投入,所以她的表现颠覆了前面两个姑娘。但是她还是走了,为什么呢?看看她到音乐室里的夸张表现吧,那就是对文艺界人的爱慕虚荣的夸张表演的一个脸谱,你要是接触过这样一类人你就能在电影里感到共鸣。因为他们无比的虚伪,不仅如此他们总是想引起你的注意,其实又是极端自私自利的人,他们虽然是搞文化文艺的人,但是却比其他人更加趋炎附势。
      
      这三个姑娘在这里不仅代表她们本人,也代表了制作这个电影的人想表达的对于政治经济文化的讽刺,对于这些意义存在的讽刺。
      
      3、电影的开场曲和结尾曲是同一首歌曲,而且这个歌曲在电影里也有贯穿,它表达的是这个电影的中心。歌词大意是说,世界上有千万条路,你想走什么路都可以,你什么时候想走都可以。它告诉我们,人想怎么生活是人自己的事情,你只要想这样去做,你活着就可以做,无论你是少年还是老朽,这完全不妨碍你面对生活选择你要的生活。
      
      4、这个老妇人说了一段话非常引起我的共鸣,就是不要太在意别人怎么看你,每个人都可以做点犯傻的事情用来自娱自乐。像这一类的话,老妇人还说了很多,比如要想过真正有意思的生活就要打破道德。所以这些话都听的少年心驰神往,目光闪闪发亮。老妇人被指控偷车,其实就是她每次出门都在路边随即开动别人的汽车上路,这个行为看起来当然是违法的,但是我们都知道老妇人根本没有要把别人的车占为己有的意思,她从来也没有想把什么占为己有,她说她这么做就是要提醒其他人让他们知道:你并不真的拥有什么东西,没有什么东西是属于你的。就好比那棵小树,那车,那斧头,那个多年来老人收到的最好的礼物(少年送给老人一个游戏币,她把它投进了水里)。你要记得,你活着并且到死的时候没有什么是你的,你是赤条条来去的,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根本不在于这些外界的俗物上。
      
      5、老妇人储存气味,比如某某大道上的雪的味道,她把那些气味都用罐子收集,还自己制造了一个奇形怪状的装置用来将气味发散出来。老妇人又探索触觉,那造性怪异的木制品活生生让人联想到一个女性,而中间的洞甚至能让人感觉是女人身上的那个洞口,但实际上它与女性差距非常巨大。可是老妇人让少年去爱抚它,在少年爱抚这个木制品的时候呼吸越来越粗,当他把头埋进那个洞的时候,那分明的就是一种性欲上欢快感。假如你对木头都能产生性欲,那么对那乳房下垂皮肤皱褶满身的老妇人当然也可以。当少年看着80岁老妇人的时候,我们能看到一种所谓白头偕老的穿越的爱情,就是当她已经如此衰老的时候我还是爱她,就好像她的年龄完全不是问题。她是一个女人,而一个女人一定是从幼年到老年的,这么一个过程,你是在老年遇到她还是在少年遇到她,她都是那一个女人。而从老妇人看少年的感觉中,我们看到老妇人返老还童了,我们会 感到老妇人是一个顽皮的小姑娘,在爱与生死中年纪变得不再有什么意义。
      
      6、少年的叔叔是一个参加过对德战争的美国军人,他的好大喜功的热血爱国之情在少年的对对对之中引伸出了一个荒谬的错误结论就是我们喜欢杀人。所以这又跟老妇人的一次谈话对应上,那就是国家、民族、爱国精神什么的都是狗屁。她曾经也为了什么权利、公正、自由之类的宏伟的概念去斗争,参加示威游行,但现在她用她个人的小方式去改变她能改变的东西。是德国人也好,是美国人也好,是犹太人也好,什么国家,什么国王,又有什么关系?历经苦难的老妇人,怀着丧亲丧国,从宫廷生活到集中营生活的这种巨大反差,从纳粹杀虐犹太人,到美国军人与德国军人打仗这些事情讽刺出战争是国家这种毫无意义的分类导致的灭绝人性的变态东西。
      
      整个故事以少年与老妇的相识相爱为荒诞的外表,实质上要表达的却是超越了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各种严肃的宏大的社会问题,而回归到人如何度过人生的这么一个最微小却最深邃的信仰层面的问题。
    【详细】
    57212146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