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居者影评

13559969
  • 张没劲
    2021/12/24 15:20:45
    性作为控制女人的手段

    看《对手》之前,打死我也没想到这是一部现代谍战剧。郭京飞一出场,我还以为他演的是个心狠手辣但大有神通的警察,正准备津津有味的欣赏,剧情就急转直下,原来是假警察,还是境外来的间谍。不会吧,他应该是埋伏在间谍中的我方卧底吧,抱着这样的想法一口气看到第8集,就是为了确定我一直以来的观影经验:主角不可能是“反派”,更不可能是意识形态出问题的“反派”。何况是郭京飞,他天

    看《对手》之前,打死我也没想到这是一部现代谍战剧。郭京飞一出场,我还以为他演的是个心狠手辣但大有神通的警察,正准备津津有味的欣赏,剧情就急转直下,原来是假警察,还是境外来的间谍。不会吧,他应该是埋伏在间谍中的我方卧底吧,抱着这样的想法一口气看到第8集,就是为了确定我一直以来的观影经验:主角不可能是“反派”,更不可能是意识形态出问题的“反派”。何况是郭京飞,他天生就长着一张为国捐躯脸,怎么会是境外间谍呢?但是目前看到第8集为止,如果不是我粗心遗漏了细节,或者编剧功力不够伏笔埋的不行,基本上可以确定郭京飞和谭卓饰演的这对夫妻确实是潜伏在大陆多年的一对间谍。

    不可谓不突破,不可谓不新颖。谍战剧我看多了,但都是民国时期的,现代大陆谍战剧我还真没看到过。弹幕上有人一直在刷史密斯夫妇,确实题材挺像的,不过《对手》走的更接底气,更接国情。岛上来的间谍,在大陆潜伏了将近十八年,从假戏到真做,两个人在这里生了女儿(是否亲生存疑),也有着各自的正当职业,每天都为挣不来钱发愁。夫妻之间的聊天内容往往是在“女儿不好好学习怎么办”和“怎么往工程师办公室装窃听器”之间随意切换,并且言语转化间毫无违和之感,一地鸡毛的日常生活和危险丛生的特务生活在三言两语中落地生根,让人无法不相信,他们就是这样过了十八年,一面像千千万万的普通人一样需要挣钱吃饭,一面又像詹姆斯邦德一样游走于灰色地带,使尽手段完成上级的各种任务。

    看到这里,我向室友发出一声感叹,“原来和平年代真的有间谍。”

    我可以好好说一下《对手》的优点,但是目前这部剧给我最大的感触一个是“题材新颖”,一个是“台词自然”,一个是“演技可圈可点”,还有一个萦绕在我心头挥之不去的就是“太厌女了”。

    “厌女”不是讨厌女性,厌女是指男权社会对女性无意识的性别歧视和刻板印象。

    1.性作为控制女人的手段

    首先目前为止,剧里出现的三位主要女性角色。一位是间谍丁美兮,一位是国安局警察段迎九,一位是银行的陈秘书。

    丁美兮作为一个脸蛋漂亮身材好的间谍,她窃取情报的主要手段就是色诱。不是以往民国谍战剧里假装色诱,这里的丁美兮是真正的色诱,是真的会和男人上床的那种色诱。跟不同男人上床在丁美兮本人看来,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这是她一直以来的本能和习惯,她有丈夫和女儿,但她不觉得这是错误的。我看的过程中一直在想,难道丁美兮真的能把灵与肉分的这么清吗?她会不会有一点觉得,自己在为了所谓的任务,做出某种意义上的牺牲?她会不会有一点觉得,自己的身体被当作了交换的筹码,这是对她的伤害?我本来以为身体/性在间谍的价值观当中没有任何附加意义,但是丁美兮的丈夫,同样为间谍的李唐,明显对于妻子的行为是介意的。这说明不是间谍的身份促使丁美兮如此,而是丁美兮个人,她的价值观就是如此。可是为什么呢?

    就在我疑惑的时候,出现了一个新的人物,金世达。丁美兮在间谍特训营的教练,一个满脸写着“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男人。通过回忆,我知道了原来丁美兮在第一天进入间谍特训营,就被金世达打的鼻青脸肿,并且被在擂台上当初强奸。看到这里,我突然想起了曾经在哪里看过的一个故事,说是凡事妓院里不愿意出去接客的妓女,老鸨会让龟公强行夺走她的初夜,这样妓女就没有什么可以守着了,就会出去破罐破摔的接客。某种意义上,妓女的初夜被龟公夺走,就跟丁美兮的第一次被金世达夺走是相同的,目的都是为了让她们对自己的身体产生厌恶,让她们形成一种低自尊的价值观,即我已经脏了,已经不干净了,一个人睡我,跟千百个人睡我没有区别。就这样通过一种暴力的手段击垮她们的心理防线,使她们放弃身体的控制权和使用权,从而能够接受他们的控制,当他们需要这具身体时,就予取予求。

    诚然丁美兮每次出完任务都会刷牙,把自己关在房间,这表明她内心对和目标上床这件事是抵触的。但这和她把自己的身体当成工具并不矛盾,促使她把自己的身体当成工具去交换情报的原始动机,就是那一次剥夺尊严的强奸。

    这是间谍训练营的训练方法,任何实践都是建立在方法论上的吧?训练女间谍的第一步,先从强奸开始,是建立在何种方法论上的呢?是社会规定女性一旦被强奸一旦失去第一次,就失去做女人的资格失去贞操变得没有羞耻心的方法论吧?

    男间谍训练的第一步是什么?我听说好像是通过暴力剥夺尊严和人格,那为什么不同样通过强奸呢?是不是可以就此得出结论,社会规定男性失去身体和尊严的控制权是从力量、体格上征服他,而女性失去身体和尊严的控制权是从初夜、性上征服她。

    初夜、性说白了,不就是一出一进的交合吗?为什么对男性和女性的意义完全不同?由于此种意义的不同,所导致的种种赋予女性的枷锁,荡妇(有荡男这个词吗)、婊子、骚货等等等等,不都是从这个观念延伸出来的对女性的控制吗?

    有人说西方的间谍剧也是这样演的,那是因为西方也厌女啊?厌女是全世界范围内的,因为西方也这样,就能说明这样是对的吗?不能吧。

    这两次强奸真的看的我都快吐了。

    这是我通过部分剧情得出来的社会性思考,或许有不对的地方,我欢迎理性讨论。

    金世达十八年后出现在大陆,是为了“攻略”陈秘书,一个40岁的老处女。因为陈秘书可以拿到银行高端用户的信息。他是怎么“攻略”的呢,软的,聊文学聊戏剧,陈秘书不接招,金世达就在出租车上强奸了她,也是夺走了她的第一次。接下来的剧情,当然是金世达“打完之后给个甜枣”的套路,强奸她之后又嘘寒问暖,送饭送礼物,好像这点好处就能掩盖强奸带来的屈辱和伤害,而在影视剧或者说厌女文学的套路里,陈秘书必然会说服自己爱上这个伤害自己的男人,因为第一次已经没了,她不再有高贵孤冷的资格,她只能跪在那个强奸她的男人脚下,任其予取予求。

    是斯德哥尔摩还是房思琪式的补偿心理?是强暴还是爱?在丁美兮和陈秘书身上,我看到的只有暴力和伤害,可这好像是男权社会想象的对女性最有效的控制手段。

    控制了她的性,就控制了她的人。

    但是我想说的是,女性的“第一次”有那么重要吗?女性的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有那么不重要吗?

    女性的身体被当作权力争夺的资源和筹码,其价值一直由男性定义。

    “第一次”“初夜”是女人最宝贵的东西,在非正当情境下失去第一次的女人,就失去了成为一个正常人的资格,她的“性”也随之变得不再有价值,好像她的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就不需要经过她的同意。在现代社会,使一个女人变得廉价的密码仍然是封建社会对待妓女的那一套吗?

    我年少的时候,看各种影视剧和地摊文学,也是牢牢的认定我的第一次必须在我结婚的时候给我的老公。没有第一次的女人会被婆家瞧不起,会找不到好老公....诸如此类的观念钉在我的脑海里,一直到大学,看了更多书,见了更多人。

    我才终于自己想明白,女性的第一次没有那么重要,女性的第二次第三次也没有那么不重要。

    第一次的性和之后无数次的性,都是女性自主使用身体的结果,每一次都同等的重要,同等的宝贵,同等的普通,同等的日常,同等的意义。

    不再把第一次看的像圣女献祭一样意义非凡,也不把第二次第三次看的像满大街的白菜一样廉价,就能打破有人试图通过性控制我们身体的企图和阴谋。

    就像是,即使被你伤害了第一次,但是第二次我还是要说,“不行,我不同意,这是我的身体,请你离开。”

    被强奸之后,还是能拥有高自尊;离婚、分手、同居之后,还是能拥有高自尊。

    性不能定义我们的价值和尊严,就像几千年来男人一直在做的那样,自信的对待自己的身体,不要掉进男权逻辑的圈套,他们给女人的性赋予意义,就是为了控制女人。

    2.女性必须工作家庭得两全?

    段迎九的角色塑造的,我本来都不想说了,但鉴于评论区一直有人拿她举例来反驳我这部剧没有厌女,所以简单说下。

    段迎九的人设是保家卫国的女战士,工作狂,工作能力强,敬业,对下属好,有责任感。很正面是吧,一切看起来都像是传统男长官的翻版,但是你要翻你也全翻完啊,你干嘛又给她制造一个家庭矛盾呢?

    她为了工作,不关心儿子,不体谅丈夫,一个月不回家,不记得儿子考试的时间,还动不动就要打儿子。

    这是给女领导的加餐吗编剧?我怎么记得我以前看电视剧的时候,男领导都好像没有家一样,办公室睡一年老婆也不会找来要离婚,怎么男领导不需要家国两全,到女领导这,把家庭矛盾制造的这么突出,让弹幕全是骂段迎九没有心的,咋想的啊?

    女领导工作忙,丈夫在家不能老老实实带孩子吗?就跟无数男领导的老婆一样,为啥到了小九这,就要她既保家又卫国啊?人每天忙的胰岛素都在厕所打,忙的去医院做检查都没时间,却还是要被编剧写的狠心不顾家是吧?这个家,这个儿子缺了妈就长不大了呗,但按照以往的经验缺了爹是可以的。

    偏心眼可不能这么偏啊。

    自古家国难两全,你就理解理解小九,让她的家庭和谐点吧,别给她添堵了成吗?别再道德谴责她了成吗?她是保家卫国的英雄啊,拿枪的手要怎么去拿尿布?

    要求女性工作上能cover一切,回到家也得能相夫教子,这不是刻板印象是什么,这不是厌女是什么?

    编剧很有可能不是故意的,因为他是下意识的,就是无意识的,就是无意识的被厌女社会氛围熏陶了。

    这篇评论只是解读这部剧的其中一个视角,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用我的解读视角来攻击我的没必要哈。

    【详细】
    140874545
  • Bacchante
    2016/8/14 22:07:39
    分析一下導演所說的燒腦梗
    高中的時候看過書,至今已經十年了,以前看到那種誇張描寫人性之惡的故事都珍惜的拿來舔,現在倒覺得人物扁平刻板是不可避免的。上映第一天去看樓下的房客,原來想買的那場坐位只剩前兩排了,有點不爽,結果電影結束時導演和演員出來了(比較大牌的李康生,任達華,九把刀沒來,來的其實我都不認識),好近看得好清楚。導演再三強調電影中很多燒腦細節。
    電影的畫面和特效流暢,重口味(活生生縫人眼睛嘴巴,靜脈注射牛奶可
    高中的時候看過書,至今已經十年了,以前看到那種誇張描寫人性之惡的故事都珍惜的拿來舔,現在倒覺得人物扁平刻板是不可避免的。上映第一天去看樓下的房客,原來想買的那場坐位只剩前兩排了,有點不爽,結果電影結束時導演和演員出來了(比較大牌的李康生,任達華,九把刀沒來,來的其實我都不認識),好近看得好清楚。導演再三強調電影中很多燒腦細節。
    電影的畫面和特效流暢,重口味(活生生縫人眼睛嘴巴,靜脈注射牛奶可樂,蠟燭燙人,剮二頭肌,灌味清潔劑,肢解愛人)畫面拍得很誇張很直接,娛樂效果十足,中間的劇情還算忠於原作但是在外面又套了個黃四郎的敘事結構,邏輯混亂,真是最大敗筆。

    1.結合書中的內容,這次的內容可說是書的後續,變態房東被抓後警察房東入住,主角是警察房東。
    在書的最後一張交代了那個房子的房東的順序,第一個是普通房東,第二個是變態房東,第三個是警察房東。普通房東被變態房東殺了,成了衣櫃裡的屍體。變態房東的故事就是小說的劇情,小說最後交代到變態房東被抓後,經手過這個案子的警察房東陰錯陽差成了這棟樓的房東。
    在電影中變態房東成了殺人魔黃4郎,殺了警察的女兒,最後偷偷塞給警察那個鑰匙,開啟了電影的劇情。

    2.因此警察房東說的其實是黃四郎的記憶,也是讓刑警覺得他的口供文不對題的原因,警察房東被抓後,講的故事中房客是和小說相同內容的一對gay,帶著女兒的單親爸爸,風騷的女子,廢物大學生,體育老師的故事。
    真實發生的事由最後刑警點到為止的那個由不同的人--癌症病患和他的親戚,一家三口,醫學院高材生,大學教授的故事。可推測這個敘事結構是像少年pi那樣第一個故事隱射第二個故事。

    3.刑警臥底精神病院不被放出來,在病院中被虐待,後來又將被虐待的回憶、女兒被殺的回憶投射在第一個故事上這改動太粗糙且不現實。看到這裡電影草草了結有種吃屎的感覺。

    4.精分梗比較粗糙,但是是由九把刀個人風格到大眾電影的連接,勉強還能接受。但是因此穎如失去了大部分的變態魅力。說說穎如。穎如是一個在多個九把刀小說中都有出現的人物。穎如是完美,美麗的女性,超越時間維度的死神。從不需要交代穎如的身世,從不需要交代穎如的殺人動機。她的出現只是殺人,俐落的,乾淨的,不帶有仇恨的,沒有因果,沒有特定目的的殺人。她從不慌張,從不擔心被警察抓到,憑著她瘦弱的身形,沒有共犯,總是把屍體處理得完美。時而突然消失,時而突然出現。不是精神分裂病患,也不是高智商反社會人格。她只是死神。所有與她有過一點點接觸的人都會留下深深的陰影。
    但是這樣的角色,在現實中不可能存在,在動漫中出現還算正常,但是要由電影表現出來實在太難了。所以在電影中設定為以警察房東被黃四郎殺死的女兒的形象表現出的警察房東殺人魔的第二人格算是比較老梗又還說得過去的設定吧。雖然就很無聊了。

    5.想象第二個故事的原貌反而成為了此片的亮點。
    第一個故事(同小說)我猜測在電影中是由上一任變態房東的真實經歷混合了警察房東的個人傷痛與一部分的真實事件(即第二個故事)構成。
    儘管這裡設了一個圈套,但是原著展現的是普通人之惡,也正是原著精彩之處,改編後成了精分幻覺妄想殺人,一下掉了水平。
    【详细】
    80431355
  • 南浦
    2019/4/30 18:58:02
    从一部剧到IP改编热的喋喋不休

    三星半,评分未出,先三星观望。

    昨晚首播,一下扔了12集,直接导致了我的深夜爆肝……

    作为一个话痨,本文有三大段(Pian?)

    利益相关:原著死忠粉,自官宣起,坐等剧播。

    三段论:

    就剧本身

    小说相关(改编比较)

    个人话痨

    (觉得太长的同学可以就兴趣内容直接下滑)

    三星半,评分未出,先三星观望。

    昨晚首播,一下扔了12集,直接导致了我的深夜爆肝……

    作为一个话痨,本文有三大段(Pian?)

    利益相关:原著死忠粉,自官宣起,坐等剧播。

    三段论:

    就剧本身

    小说相关(改编比较)

    个人话痨

    (觉得太长的同学可以就兴趣内容直接下滑)

    先说和电视剧相关性比较大的一点。

    这部剧挺青涩的。

    导演很年轻,豆瓣可查影视6部,播出3部。男主是首次担当男主,吴倩也确实是新升起的一朵小小花。

    整体来说,这个团队比较稚嫩,给出这样一部在及格线以上的电视剧实属不易,也是值得认可的。

    然后我就挑点毛病……「恶人担当既视感」

    首先,个人感受男女主角色有点薄了,角色的“人设”包袱有点重。

    这不止是演员导演编剧的问题,似乎目前整个大环境都是如此。不知道是不是受最近韩剧夸张表达方式的影响。

    但是放在小清新校园电视剧里面,这种过度人设确实有点奇怪。男主十几件一模一样的白T让我想哭,他还只是一个读书的孩子,却过早走上了霸道总裁的道路……

    「剧粉别打我,逃」

    然后,就角色再说一下我一直很在意的演技问题。本来是因为用了很多新人,所以不想谈这个问题的,但想了想还是说一下吧。

    吴倩饰演的乔一,自有其生动可爱之处,这种类型的角色似乎也一直是吴倩的强项。唯一有点不足的是,女主似乎会习惯性的嘟嘴和瞪眼。(这唤起了我对嘟嘴瞪眼的恐惧……)

    张雨剑饰演的言默,可以算是可圈可点。无论是先入为主还是刚开始都还是对他有些意见的,但是看到后面,男主竟莫名长到了我的笑点上,多了许多可爱的感觉。

    但是较之琅琊榜中的战英,男主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比如说,眼神有点飘,特别是给特写镜头的时候,飘忽的眼神并不适合表达情绪,也侧面体现着演员对于眼神控制力不强的问题

    人也有点僵硬,在表情表达上有点不自然和不流畅(这或许也是被诟病面瘫的原因?),肢体表达上也有点僵硬,有点像紧张后肌肉紧绷的状态,走路跑步的时候暴露的比较明显,建议男主可以练一下仪态这方面吧。

    (好几次女主撞/靠/攀上男主,我都怕女主“触柱而亡”……狗头狗头狗头)

    赵观潮小哥哥还是很戳我心的,从设定到演员,都令我深夜高呼“天欠哥”。而赵观潮和郝五一的设定带着奇怪又甜蜜的感觉,很微妙,也很有趣。

    其余来说,或许是因为团队比较新的原因,整体上配角路人的演技断不及小糖人团队的配角路人(正午此类先不予以比较),因此不多赘述。

    再说远一点的部分,关于这部剧的小说改编身份。

    整体上说,这部剧在的位置有点尴尬,在普通小清新电视剧与热门小说改编剧之间徘徊,带来着对应的割裂与和谐。

    先说割裂。

    这部电视剧当做普通的小清新电视剧来看吧,原著梗用的颇多,甚至插入地有些生硬,似有为梗而梗的嫌疑,以致有可能令未看过原著的人陷入get不到笑点的尴尬感。

    同时时间轴的混乱交叉,以至于电视剧本身的逻辑割裂,也带来了一定的理解难度(对于没看过原著的人来说)。

    举个栗子,在原著中,女主单亲家庭所带来的创伤与男主优渥家庭的幸福是男女主性格养成的重要基石,以及双方行为逻辑、感情关系变迁的重要诱因,不太明白编剧为何要将男女主的家庭环境彻底对调,做如此大的改动。

    我很难想象,一个自小在不稳定的家庭环境中孤独成长的言默可以给予充满不安全感的乔一如此大的依靠和温暖。

    我也很难想象,这样的言默可以去相信并且让乔一相信自己永远在乔一身边,毕竟有时候一个人的底气并不完全来源于成绩优秀和事业有成。

    而当做一个依靠原著的改编电视剧来看,作为一个原著粉就有点不知如何表述了。毕竟,大量运用了原著的梗,足见改编之诚意与用心。但是形似神不似的问题却也不时存在。

    比如乔一为了郝五一换红校服的事情。原著里面,班主任对郝五一进行了训斥,但实际上这也不是一个大到不行的事情。可是乔一仍旧换了红校服,两个红豆在一片蓝色的海洋里面哭到不行,台上的领导停下了念稿,莫名其妙地看着这一切。

    而到了剧里,穿了红校服成为了一件要被校长拉到升旗台上训斥的大事,乔一和郝五一手拉着手在升旗台上面对着全校的蓝色海洋相视而笑红了眼眶。

    这似乎变成了一个更义气,也更戏剧化的事情,但是有一些东西却在这个改动的过程中被遗弃。

    在我初高中的时候,很多其实没有那么大的事情,都会被我们放的很大,在个人小小的世界里去进行一些很有仪式感的行为,也在那个小小的世界里去张扬着“中二期”的“个人英雄主义”。

    这是从孩子到少年的共有秘密,成人无法窥见。在成人世界里,我们的行为很少被判别为义气,更多时候是种傻气。那种一往无前的酸涩又甜蜜的傻气在这个细节的改动中被遗弃,而成人世界的义气被进一步诠释。

    这并非不行,只是摩挲粗糙的真实感变成了精致感人的戏剧化,一腔热血与满心酸甜反是落俗落空了。

    但是,在这样一个割裂的逻辑和形似神不似的矛盾之间,我却仍不时泛起诡异的姨母笑。

    这里似乎就体现出了联想法的重要作用。原著小说是我特别喜欢的一本小说,反反复复看了很多遍,许多句子许多场景都被刻在脑海中,一点点触动都会被唤起,在心里泛起温暖的涟漪。

    而这其中,电视剧本身所带来的幸福体验究竟有多少,我确实也很难判别。不过不可否认,看着一群眉清目秀的少年说少年事本身就是很容易唤起幸福的事情。

    这或许也是我上演大型真香现场,练肝12集的原因。不论我用了多少次快进键和倍速,那种甜的感受就是很真实的,看完想谈恋爱的心也是真的。「或许是单身狗的问题……撞」

    这就是我要说的此剧的和谐之处,也就是“甜”处。

    这部剧确实甜,无论是源于何处,反正就是莫名其妙的甜。

    正文在以上就结束了,但是作为一个话痨,我还想多说一句(Duan\pian)

    从《最好的我们》开始吧,感觉国内就兴起了特别多小清新的校园剧(或者我也不知道怎么划分的小清新剧),而大多数是漫改或者小说改。

    我其实对于漫改小说改的影视作品并没有很多的偏好或者不满,但是就这部剧突然想到了一个改编的分寸问题和影视作品本身的逻辑问题。其实也算是上文的进一步思考吧。

    从改编说起吧。

    每当有漫画小说IP改编成电视剧基本难免一阵血雨腥风。原著粉作为IP的“自带流量”也有着自己的期待和要求,而剧方亦有着自己的权衡和考量。而这其中的拉锯便在所难免。

    比较成功的,有基本顺着原有小说框架进行的《微微一笑很倾城》(单纯从原著粉和剧方角度来看),也有着架构出去自成一体的《最好的我们》《你好,旧时光》(这里并不是指完全脱离原著,而是有了自己的一套架构体系)。

    但是除了这些成功的个体之外,还有着大把在改编和“讨好原著粉”之间摇摇摆摆,最终四不像而两头不讨好,口碑收视双扑街的惨案。

    我原来一直缕不清改编分寸把握的真正意义,也一度认为这不过是一场两股流量资本的博弈。扑街还是爆红都与他们关系不大。

    但是,在回答上面的问题时,我突然意识到改编分寸的重要性,并不仅仅在于引流,更在于使剧成剧,即这个剧是否有自己的逻辑。

    一个剧的本质在于演绎一个故事,在一个故事之中,每一个事件都会有它的前因后果,每一个人物都会有他的情感变迁、行为逻辑。除去极差劲的作者和编剧,大部分说故事的人,都是可以在故事之中演绎出自洽而闭合的逻辑的。

    而改编,可以说是改编一个故事,也可以说是两个故事的磨合相撞(特别是对于原著本身比较零散,并不完全适合改编成大剧的)。这实际上是两套逻辑的相合。

    在原著和剧本之间的摇摆不定,很容易导致在两套逻辑之间的胡乱跳跃。人物的行为情感,事件的发生都失去了自洽的逻辑的支撑。

    这就有了诸多有了开头没结尾的事件,犹如人格分裂患者的人物,还有诸多情不知从何而起却一往情深的狗血……

    但是带来电视剧“们”逻辑割裂的难道仅仅只有改编吗?

    举个栗子,前文说到的“甜”。编剧想,这里要有点甜,于是就抬手撒了一把糖,丝毫不管他正在做的是一盘盐焗鸡。

    在这样的一众编剧下,我们又有了大把一眼钟情,二眼撩骚,三眼生死不离的莫名其妙。

    以至于在很多剧中,我都有种被齁到了的感觉。(这个齁一点都不是幸福的齁甜)

    这样的栗子还有很多,总觉得在现在的环境下,有太多东西去左右着编剧作者的想法了。

    我们在很多时候说,这个剧/小说/电影故事没讲好,其实在很多时候是在说,这个作品没逻辑。

    其实仔细想想,在现在看到的诸多作品中,没逻辑似乎越来越成为一个普遍的事情了。

    也不知道这一切究竟是源于什么,又究竟是自古有之,还是我辈独具?而这一切究竟是畸形的,还是合情合理的?

    这又是一大箩筐的话与思考了。

    作为一个并不能i can i up的嘴炮,或许我能做的也只是很无力的在此话痨,然后期待着有一天,理性思考和逻辑在影视作品中的回归吧。

    话痨到这里,似乎早已脱离了最初评价这部剧的本意了,甚至隐隐有了要飞出影视圈的趋势「笑」

    如果有人有耐心看到此处,很感谢您对于一个话痨的喋喋不休的耐心「比心」

    「此文同发于知乎」

    【详细】
  • 101484322
  • 啥也记不住
    2022/6/22 2:13:05
    这什么割裂韩剧啊。。。

    两星全给男主人设和形象。

    整个剧的氛围都是割裂的,前几集爱情喜剧,中间我以为我在看《如何患上抑郁症》或者《我和我的失联女友》或者《论包子主角一集能气死多少观众》或者《让影视剧走向无解只需要一个这样的剧情》又或者《全剧只有一个正常人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然后后期突然变成搞笑和解谈恋爱风,导演你是不是人格分裂不记得你之前导过啥了

    两星全给男主人设和形象。

    整个剧的氛围都是割裂的,前几集爱情喜剧,中间我以为我在看《如何患上抑郁症》或者《我和我的失联女友》或者《论包子主角一集能气死多少观众》或者《让影视剧走向无解只需要一个这样的剧情》又或者《全剧只有一个正常人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然后后期突然变成搞笑和解谈恋爱风,导演你是不是人格分裂不记得你之前导过啥了。。。

    人物性格和行为的连贯性也是割裂的,完全理解不了男二和一众配角突然转变的契机是什么,基本上就是前一集还在霸凌女主,下一集我们都是好朋友??你跟谁俩呢?

    额女主也是的,办的这事确实挺糟心的,都毁了人家职业生涯了,但是被人欺负是另一码事吧,真的看得我很郁闷。。一直在说好,对不起,我知道了。。。说她直球直率直脑筋吧,她又是啥事都埋在心里的类型,屁都不放一个,上帝视角真的很着急,真看不懂了,一集感觉剧情没啥进展就是女主哭哭哭,不说不说不说。。。男主和她谈恋爱那是相当累啊,虽然女主在抑郁症时期已经做的相对好了,(她那个时期不是抑郁症我是不相信的)

    还有女二,不原谅的理由非常充分可以理解,没必要慷他人之慨。但是拆cp的是她——斩钉截铁威风堂堂地说不让他弟和女主在一起是正确的,并摆出各种理由。然后又很震惊人家真的分手了,我说大姐你干嘛呢,还有就是前面刻画她和男二的爱情也挺多回忆哇,怎么后面直接:我就是很讨厌你!。。。不是???男二干啥对不起她的了,就算不想谈了能不能早点跟人家说清楚,后面回来之前回男二信息那个桥段明显她已经放下了,那人家男二周周发邮件你是不能高抬贵手给他回一个吗?那怎么一看到直播就回了??这什么怪人啊。。。我说编剧,能不能把人设前后统一一下啊,我以为我看漏了啥呢!这根本不连贯啊我吐!以及不要再洗男主爸妈了,多恶心的两张面孔,呕!我要是男主我特么就不稀罕这个家这几个家人,我直接扔掉,对我根本就没有爱,还硬要我离开唯一给我爱的女主,疯了吧,只有他姐的人生是人生吗?我不是人吗,我不需要爱吗?我也是爸爸妈妈的孩子为什么不能爱我?为什么不愿意给我爱还赶走我唯一爱的人,然后对我为别人的人生让路而表示感激。。。。真的看得我头疼,我速速化身男主舌战偏心父母。

    最后一问:为什么,男女主要那么无私,女主有一句台词,别人的爱也很珍贵啊。啊对啊,谁说不是呢,那你男朋友的爱就不珍贵了吗,你自己的爱就不珍贵了吗,你们的感情是劣等产品是吧,不过安检吗?

    【详细】
    144681113
  • Shelduo
    2020/2/21 8:09:49
    波德维尔评“新艺城”

    新艺城电影公司成立于 1980 年,银幕出现有点儿俗套的黄红蓝三色徽号,便有新艺城的字样。该公司三名创办人为黄百鸣、麦嘉与石天,他们取得一条院线经营者的支持,资助他们开拍影片,为院线提供片源。新艺城避开武打片,走粤语喜剧路线,但以西方流丽悦目的制作水平做包装。新艺城闯出一片天,全靠《最佳拍档》(1982)及其一系列续集。该片 属搞笑间谍片,片中充斥追逐及特技镜

    新艺城电影公司成立于 1980 年,银幕出现有点儿俗套的黄红蓝三色徽号,便有新艺城的字样。该公司三名创办人为黄百鸣、麦嘉与石天,他们取得一条院线经营者的支持,资助他们开拍影片,为院线提供片源。新艺城避开武打片,走粤语喜剧路线,但以西方流丽悦目的制作水平做包装。新艺城闯出一片天,全靠《最佳拍档》(1982)及其一系列续集。该片 属搞笑间谍片,片中充斥追逐及特技镜头,以及古灵精怪的科技小玩意。功夫片十多年来制 作水平皆局促,不是利用树林空地,便是盖起粗陋布景,如今出现的《最佳拍档》,布景设计光鲜悦目,特殊效果更要胜人一筹。他们从好莱坞与澳洲请来特技专家,摄影师亦是美国人。而且,全片充满生气,原因除有欧洲外景及连珠炮般的笑料外,还有一首口哨声吹起的主题曲,曲词轻佻无赖,仿佛体现了自信爆棚的香港新性格。此外影片由歌星许冠杰担演,正好迎合正在东南亚涌现的粤语流行曲热潮。《最佳拍档》成本约 800 万港元,单在本地,收入已是成本的 3 倍以上。此片与其后两部续集,都安排在农历新年档期放映,全部创下 70~80 年代香港最高票房收入。新艺城监制坦言他们投资的是“包装”,事实证明这种做法可行,B+级电影也可以升格为A-级。

    摘自《香港电影的秘密

    【详细】
    12281635
  • Christopher R
    2019/12/8 22:20:14
    做人就和做饼一样,得把良心摆进去

    提到澳门,往大了说离不开博彩业,往小了说缺不了杏仁饼。

    《澳门人家》整个故事都围绕着(当然是虚构的)百年梁记饼家而展开,这样的设定,放在澳门这片土地上,自然也就不足为奇。一口气追了好几集,没有小鲜肉,没有玛丽苏,仅仅是靠任达华、李立群、冯嘉这样一群中老戏骨撑起了整部戏。

    梁家祖先是中山人,李立群饰演的梁恒在幼女梁潇考上澳门岭南中学的庆宴上说,从广东中山到澳门立足,历五

    提到澳门,往大了说离不开博彩业,往小了说缺不了杏仁饼。

    《澳门人家》整个故事都围绕着(当然是虚构的)百年梁记饼家而展开,这样的设定,放在澳门这片土地上,自然也就不足为奇。一口气追了好几集,没有小鲜肉,没有玛丽苏,仅仅是靠任达华、李立群、冯嘉这样一群中老戏骨撑起了整部戏。

    梁家祖先是中山人,李立群饰演的梁恒在幼女梁潇考上澳门岭南中学的庆宴上说,从广东中山到澳门立足,历五代,近百年。简单一句话,就将澳门所处的故事背景做了一个精准到位的概述。

    《澳门人家》讲述了梁家五代(尤其是第四五代)的发展、人生轨迹和恩怨情仇,同时也是一部扎实的澳门杏仁饼产业发展史。在回归二十周年之际,再来重新回顾澳门的这些年,我总觉得特别感慨。

    12084500
  • Marie
    2022/7/3 2:06:16
    看完有没觉得自己也很酷

    “无糖”大概是爱美人士最熟悉的字眼了,也是一些饮料公司发家致富的秘诀。最近,有人正儿八经地用科学理论讲了讲关于无糖的那些事儿,那就是纪录片《青年理工工作者生活研究所》第一集《如何快乐吃糖》。

    这部片子竟然搬出了思维导图,逻辑清晰、抽丝剥茧、层层递进地讲述了关于代糖的三方面内容:零糖是怎么回事儿?无糖可乐为什么

    “无糖”大概是爱美人士最熟悉的字眼了,也是一些饮料公司发家致富的秘诀。最近,有人正儿八经地用科学理论讲了讲关于无糖的那些事儿,那就是纪录片《青年理工工作者生活研究所》第一集《如何快乐吃糖》。

    这部片子竟然搬出了思维导图,逻辑清晰、抽丝剥茧、层层递进地讲述了关于代糖的三方面内容:零糖是怎么回事儿?无糖可乐为什么难喝?代糖饮料能否更好喝?这种讲述方式让很多人感到“极度舒适”。也让观众在看完后,凭着思维导图就能快速回顾本片的内容和观点。

    14490432
  • 阿基米德
    2021/8/12 22:02:36
    同一屋檐吓,鬼屋欢乐送
    这篇剧评可能有剧透 BBC One出品的《古宅老友记》太上头了,今年八月份刚刚放了第三季,这对小两口的庄园出租生意终于有了点起色。 这一季的导演由前两季的导演汤姆·金斯利 (Tom Kingsley)换成了尼克·科莱特(Nick Collett),剧集的节奏和运镜都更提高一了步。 我个人心目
    这篇剧评可能有剧透 BBC One出品的《古宅老友记》太上头了,今年八月份刚刚放了第三季,这对小两口的庄园出租生意终于有了点起色。 这一季的导演由前两季的导演汤姆·金斯利 (Tom Kingsley)换成了尼克·科莱特(Nick Collett),剧集的节奏和运镜都更提高一了步。 我个人心目中的排行是第二季>第...  (展开)
    【详细】
    13792277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