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央视热播的《宜昌保卫战》将视角投向了广袤的长江,讲述了从1938年宜昌大撤退到1943年石牌大战间,在长江边发生的可歌可泣的抗战往事。恰好笔者今夏从武汉自驾经宜昌到恩施,一路江山秀美令人叹为观止
“国脉一线系三峡,铁血门神铸忠魂,英雄辈出保国门,民心凝聚铸国门”,这便是抗战剧《宜昌保卫战》所呈现出来的波澜壮阔却又艰苦卓绝的“四保宜昌”的卫城之战。
长江天堑的血战之城
正在央视热播的《宜昌保卫战》将视角投向了广袤的长江,讲述了从1938年宜昌大撤退到1943年石牌大战间,在长江边发生的可歌可泣的抗战往事。恰好笔者今夏从武汉自驾经宜昌到恩施,一路江山秀美令人叹为观止,再对比《宜昌保卫战》中的生灵涂炭、国破家亡,实在感慨过去与现在的天壤之别,更引发对抗日将士们的敬意,以及对当下生活的倍加珍惜。
《宜昌保卫战》作为一部全面反映“四保宜昌”抗战历史的电视剧,做到了对历史的真实的还原,因此在其中我们也能发现卢作孚、张自忠、吴奇伟等等一系列重要历史人物的身影,也包括一系列的大小战斗,包括宜昌的大撤退与保卫战,以及其间的拉锯攻防战,包括枣宜会战、鄂西会战等等,特别是大败日军,被誉为“中国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石牌大战等等,都被详略得当的呈现出来。
因此,《宜昌保卫战》用浓墨重彩,来呈现一次次战斗,那些空中战机的轰炸,水上舰艇的冲击,陆上的伏击与偷袭,大场面小场景纷至沓来,还原度颇高,带领观众再入那个炮火连天、民不聊生的苦难与抗争之地,在这一刻,宜昌,并没有因为被攻陷而成为一座“哀城”,而是在战士的防守与夺城之间,在民众的奋起反抗之间,成为了一座光辉的抗争符号,激励着整个反侵略的战局。
荆楚儿女的智勇双全
在《宜昌保卫战》中串起一系列事件的,则是由徐佳扮演的男一号胡宜生,以及由童蕾扮演的女一号江美云,很明显他们属于艺术加工后的典型性人物,拥有着高度的概括性,他们一个在正面战场奋勇杀敌,一个在隐秘战场屡建奇功,代表了抗日战争双战线上的不朽英雄的两面。
胡宜生的身份很复杂,他的真实身份是中山舰殉难后受伤的抗战伤兵,却凭借个人超强的能力成为江防联络官,并在随后一路抗战中担当重任,屡建奇功。据编剧透露,在最初的剧本构思当中,胡宜生还有一个身份,同样够传奇,那就是属于江湖名号的红旗老幺胡五爷。虽然后来为了故事发展的需要,淡化了这一设定,但却保留了胡宜生身上江湖儿女的那种果敢义气,这种独特的气质也让他化解了极为棘手的江边骚乱,由此成为备受推崇的军事奇才。
身为军统特工的江美云,则是隐秘战场上的巾帼大将,她可以凭借极强的个人能力,同苏联专家瓦西里一起,寻找隐藏在宜昌的日军秘密电台,又可以像男人一样面对枪林弹雨毫不胆怯,这是一个有着钢铁意志的女人,以多变的形象,斡旋于战争的各处,时而旗袍妩媚,时而便装清秀,时而军服冷傲,但一切的一切,都只为心中的救国救民热情而战。
《宜昌保卫战》的故事,发生在长江畔的宜昌城,而胡宜生和江美云,也都是优秀的荆楚儿女,记得胡宜生在剧中曾说:“天生九头鸟,地上湖北佬,我有九条命,死不了”,在整部剧中,他确实也是九死一生,多次挣扎在生死的边缘,甚至有一次连断头酒都喝了,只差一步便会命丧黄泉,因此“胡宜生”这个名字,或许同样有“九死一生却宜生”的感觉,令人感叹抗日义士生命力的强大,而江美云或许也可以理解为江边的如云的美人,不仅外形而且内心,都让人看到战争中的人性闪光,他们是中华儿女特别是荆楚儿女的优秀代表,令人钦佩且动容。
《宜昌保卫战》是著名导演齐星执导的抗战剧,由徐佳、童蕾联袂担纲,主演阵容则包括吕良伟、侯勇、陈小春、许媛媛、施京明、木幡龙等等众多大牌,该剧借宜昌的攻守之战,从性格、情感、信仰等多个维度对众多人物进行了细腻的刻画,为每一个角色赋予了比以往更为鲜活的生命力,不仅着力呈现了一系列抗战民众,还将变节的军统站长朱若愚,以及心有善念的日本战士小林等等,全剧通过历史事件的开阔呈现,展开人性化叙述的视角,引发后人对先烈的缅怀,对战争的反思,从这个意义上讲,宜昌保卫战的血性与艰辛,抵抗与不屈,依然对今天的我们,有着强大的激励作用。
81051832 铁任 2016/9/28 9:42:56热血铸成的抗战新经典
十一临近,天气凉了,血却是热的,抗战剧《宜昌保卫战》在央视八套播出以来收视不断攀升,剧中那些热血激昂的战斗大戏,鲜活如生的人物形象,通过故事抒发的民族血性,让人看过之后难以释怀,而剧中细腻的影像细节,丰富的地域文化元素,亦是非常值得品味。
提起宜昌保卫战,在中国抗战历上影响巨大、意义重大,宜昌位于长江中上游,有“川鄂咽喉”之称,足见其重要性,在抗战期间,在这里发生的宜昌大撤退、枣宜会
十一临近,天气凉了,血却是热的,抗战剧《宜昌保卫战》在央视八套播出以来收视不断攀升,剧中那些热血激昂的战斗大戏,鲜活如生的人物形象,通过故事抒发的民族血性,让人看过之后难以释怀,而剧中细腻的影像细节,丰富的地域文化元素,亦是非常值得品味。
提起宜昌保卫战,在中国抗战历上影响巨大、意义重大,宜昌位于长江中上游,有“川鄂咽喉”之称,足见其重要性,在抗战期间,在这里发生的宜昌大撤退、枣宜会战、反攻宜昌战和宜昌石牌保卫战,都对战争局势的扭转起到了重大作用,其中宜昌大撤退保住了民族工业命脉和人才,又被称为东方的敦刻尔克大撤退,石牌保卫战以弱胜强,守住了重庆的门户,粉碎了日军入峡西进的战略,被誉为中国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宜昌保卫战》就是以1938年宜昌大撤退至1943年石牌大战两大事件为故事背景,讲述了这五年间发生在宜昌的轰轰烈烈的抗战往事,核心人物胡宜生是中山舰殉难后幸存的国军伤兵胡宜生,他在宜昌养伤期间经历了宜昌大撤退,后随江防军张自忠将军参于宜昌会战,宜昌沦陷后,他组织土家族划夫队成立民间武装红旗宫,在中共地下党的指导下,为石牌大战贡献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徐佳饰演的胡宜生,见证了整个宜昌会战的始末,他从一个伤兵,到回归战场,成为骁勇无畏的抗战英雄,这个成长的过程被演绎得真实自然,在他身上所显露的家国精神、忠肝义胆和儿女情长都感人唏嘘,荧屏上的他不完美,也不是传奇,而是像一个普通人一样,有粗心、冲动和意气先行的一面,但是在国难危亡之际,面对战友们前仆后继的牺牲,面对残暴的日本侵略军,他渐渐变得精练、隐忍,有了大局观。
除了主人公胡宜生,剧中还有一系列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由实力派硬汉侯勇饰演的张自忠将军,精通战法,铁血严明,更有一颗不甘外侮的拳拳赤子心;军统特工江美云,兼具军人的素养与女性的柔情;土家妹妹子成四妹,从活泼俏丽的少女成长为合格的女战士,还有看似风尘却宁死不屈的小凤仙,用生命做出救赎的军统站长朱若愚,以及钱富贵、尤老兵、江娃子、清嫂、宁京妮,这些不同身份,性格各异的人物,组成了抗战剧中难得一见的鲜活群像,他们在一往无前舍生忘死的同时,也尽情的诠释着对生命的热爱,对生活的眷恋。
在惨烈的战争戏码中,《宜昌保卫战》并没有忽略情感戏的描写,胡宜生与江美云在并肩作战情愫渐生,成四妹对胡宜生的爱慕,尤老兵和清嫂的乱世别恋,在剧中都有充分的展现,细腻、唯美的笔触融入到炮火喧嚣生死一线的战场背景下,显得更加真实。
难得的是,剧集不仅在正面人物的塑造上做到了精描细绘,栩栩如生,在对日军侵略者和中间地带的刻画上,也没有采用比较省事的脸谱化,像凶残毒辣的古贺一郎,外强中干的佐山和小林,他们有兽性和丑陋的一面,态变的欲望和嚣张的军国主义,也有内心的绝望和彷徨。
和很多同类型的抗战剧有所不同,《宜昌保卫战》不仅以恢弘的篇幅还原了当年的炮火喧嚣,还以精良的制作展现了宜昌当年的文化元素,从剧集开篇,宜昌长江航道上,船来船往,修女、神父、女学生、国民党伤兵的出现,充分展现了那个时代各阶群同心协力共拒日寇的情景,而独特地域特色的土家族划夫队,各方势力割据鱼龙混杂的宜昌码头,亦是展现了当年三峡关口的繁荣景象。
前事不忘,后世之师,70多前,前辈们凭一腔热血,在宜昌痛击日本侵略者,捍卫了民族的尊严,现在,宜昌保卫战在荧屏上重现,不仅是一次对英雄的祭奠,更是一种民族血性的传承。目前,《宜昌保卫战》正在央视八套热播,凭借精品制作,史诗气象,确定会成为年度最佳国产战争剧之一,喜欢此类型题材的观众请不要错过。
【详细】81041518 柯尔特 陶志波 2016/9/27 13:08:23人物有血有肉,精神有魂有魄
一段带血的历史,从硝烟弥漫的战火中展开,从看似久远却又让人历历在目的屈辱中重现,从英雄辈出让人热血奔涌的抗争中重来……《宜昌保卫战》从全剧伊始,便以深刻而写实,客观又写意,浓情又浓烈的方式和视角,将那一段至今仍很少被搬上影视剧作品中的真实历史鸿篇开启。
战争是残酷的,侵略更是可耻可恨的,中国军民在抗日的血泪历程里,书写的不仅是民族的仇恨,更有匹夫的义勇,和抗战儿女的壮烈。全新演绎的抗
一段带血的历史,从硝烟弥漫的战火中展开,从看似久远却又让人历历在目的屈辱中重现,从英雄辈出让人热血奔涌的抗争中重来……《宜昌保卫战》从全剧伊始,便以深刻而写实,客观又写意,浓情又浓烈的方式和视角,将那一段至今仍很少被搬上影视剧作品中的真实历史鸿篇开启。
战争是残酷的,侵略更是可耻可恨的,中国军民在抗日的血泪历程里,书写的不仅是民族的仇恨,更有匹夫的义勇,和抗战儿女的壮烈。全新演绎的抗战剧《宜昌保卫战》不仅将目光锁定在了“宜昌大撤运”这一重大的历史事件,更用荆楚人独特而英勇的抗日历程,让观众们重新历经一次血与恨的洗礼。家仇国恨不能忘,警钟更要长鸣。
宏大的视角,不仅体现在精制的战争场面和震撼的陆海空全都有的硬件方面,还有全剧从开始便浓厚地营造出的真实的历史大背景下,从兵戎天下的乱世到人心惶惶的个人,从国共各方的不畏生死的努力,到战火烧身的兵将奋勇,以及谍战随行的谜与乱……都让《宜昌保卫战》在看似小格局小背景中管中窥豹到整个中国的抗日战场。尤其是荆楚人民的智慧和勇敢,才华和意志都在剧中得到了真实的表现。
宜昌,作为荆楚的咽喉要道,自古就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赵子龙大战“长坂坡”,张飞横予“当阳桥”,关公败走“麦城”被擒“回马坡”,“夷陵之战”火烧连营七百里等等故事和遗迹,俯拾皆是。这里还是埋葬关公正身的“五阳”之地,建有气势恢弘的关帝陵。同时也是关公文化的考察研究之地。在宜昌这块热土上,不仅发生着改变历史影响历史的大事,更有如土家人热爱这一方水土的热情和奔放。剧中不仅呈现出国共等方面的抗日事迹,宜昌军民在日军来袭时的表现,更融入宜昌地区特有的人文风情于这段战火纷飞的历史当中。就像土家人钟爱的摆手舞,收获时,打猎后,都会用这样的欢歌笑语来祭奠成功的喜悦。所谓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在《宜昌保卫战》中是那么的人情味儿十足,风土特色十足。
奔涌的长江横穿宜昌,成就了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地貌,更成就了宜昌千百年的历史。“宜昌大撤运”在这“最后的国门”,保家卫国的抗日高潮在英雄之城宜昌。恰似险滩、湍流、深水汇聚于此的大江,考验的不仅是纤夫团结勇敢的心,还有勇者无畏的意志。逆流而上的宜昌人,不惧死伤的中国心,在《宜昌保卫战》的创作团队的敬业工作里,被诠释得有血有肉有魂有魄。堪称又一经典抗战剧。
耳畔主人公那一句“吾国吾民,舍我其谁哉!”依旧动人心神、清晰有力。历史若重来,必倾国人血肉,再荡敌寇!
【详细】81031037 天涯人 2016/9/26 23:53:40过多女性角色削弱战争剧的力度
剧看到一大半,最遗憾的还是剧本落了俗套。太多的年轻姑娘,太多不靠谱的爱情,仿佛抗战故事没有几个女人就不人性化。结果是大大削弱了战争剧的力度。战争剧里可以有女人,但刻画难度比男性角色要大很多,而且一旦不成功就会使整个剧的感染力大打折扣。例如,刚描述完日军使用毒气就来了那位宁护士,以无比天真烂漫的语气告诉胡
剧看到一大半,最遗憾的还是剧本落了俗套。太多的年轻姑娘,太多不靠谱的爱情,仿佛抗战故事没有几个女人就不人性化。结果是大大削弱了战争剧的力度。战争剧里可以有女人,但刻画难度比男性角色要大很多,而且一旦不成功就会使整个剧的感染力大打折扣。例如,刚描述完日军使用毒气就来了那位宁护士,以无比天真烂漫的语气告诉胡少校“小鬼子使用了毒气,使我军伤亡惨重,我是被调来......我回头找你去啊!”。当代女大学生的戏安在了抗日前线女医务兵身上。
回想起曾读过的关于苏联卫国战争女兵的纪实文学作品,她们中幸存下来的,虽然才二十几岁,但许多人的头发全白了,比那些没上战场的姑娘看上去象老了几十岁。可见战争对女性精神的摧残到了多么可怕的程度。我们不能要求影视作品对战争的揭露都达到如此的深度,但起码不应该流于肤浅。有的编导知难而退,拍纯男性的战争剧,不失为明智的选择,而且不乏成功的例子。如果选择迎难而上,那就要作足功课,慎重思考一个整天面对血泊中的士兵和那些残缺不全的躯体的姑娘是怎样生活,怎样笑,怎样爱的。
【详细】8102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