岱山秘案影评

71971939
  • 冷翳
    2007/7/5 16:47:40
    命运的玩偶

    看《活着》,自然会想到《霸王别姬》,同样是这么风风雨雨几十年的人生,同样是跨越了最动荡变化最快的那些个历史时期,人物同样是渺小无奈,在命运历史面前毫无选择(包括《霸》里面蝶衣的死,看似是他自己选择的,其实不然,霸王别姬,不能再重演,虞姬除了永别还能有什么选择?),但是《活着》对命运这个主题上却比《霸》反映得更加深刻(当然《霸》要表达的东西还有别的)。这部片子和张艺谋的其他作品是最不一致的,除

    看《活着》,自然会想到《霸王别姬》,同样是这么风风雨雨几十年的人生,同样是跨越了最动荡变化最快的那些个历史时期,人物同样是渺小无奈,在命运历史面前毫无选择(包括《霸》里面蝶衣的死,看似是他自己选择的,其实不然,霸王别姬,不能再重演,虞姬除了永别还能有什么选择?),但是《活着》对命运这个主题上却比《霸》反映得更加深刻(当然《霸》要表达的东西还有别的)。这部片子和张艺谋的其他作品是最不一致的,除了通过让某个特定场景、道具或意象的反复出现,来赋予某种意义表现作品主题。张艺谋在其他作品中都很惯用一些色彩及视觉效果,从《红高梁》里青纱口那一望无际的高梁地,《菊豆》中杨家房梁垂下的红黄布条,到《大红灯笼高高挂》里陈家大院那些一排排大红灯笼灰色高墙,《我的父亲母亲》里章子怡身着鲜红色的棉袄奔跑在广漠的草原,再到《英雄》里九寨沟的色彩斑斓,《十面埋伏》里青翠的竹林,到最后《黄金甲》里那些大块大块让人忍无可忍如同吃了肥肉腻得不行的色彩,艺谋老兄已经走火入魔鸟~~~~可是十多年前的张艺谋,在《活着》里,竟然没用这些色彩和视觉冲击,仅仅是看似朴实平凡的场面人物剧情,就能表现出如此深厚的力量,不可谓是不高明的。在这部影片中,张艺谋花了最大精力琢磨处理的就是皮影了。通过一开头就出现的皮影戏贯穿整部影片,其实也就是导演在反复把玩的一个主题--命运的玩偶。赌馆里,福贵少爷到后台去唱上几嗓子,皮影戏的风格就来个大转变,台下人也跟着乐。福贵哪里知道,龙二正在和赌馆老板串通虎视耽耽着他家祖宅,他的命运也从此将有个大转变,而命运在暗处乐和着:游戏开始了!不仅仅是福贵,很多人都从此加入到这个游戏中,成为被命运手中操控的玩偶,无从选择的一步步走下去。皮影再次出现时,是福贵到龙二家借钱,龙二却把整整一箱皮影给了他,两人的角色调了个个儿。这个调个儿的影响龙二不知,福贵也不知,直到多少年后,才知道这只是命运和他们开的一个大玩笑,福贵输掉了家产,也同时输掉了本该戴在他头上的地主的帽子,输掉了那最后在龙二身上开花的“打的死死的”五颗子弹。福贵的皮影从街道演到国军,从国军演到共军,再演到大炼钢铁和文革时期,他自己也如同身不由己的玩偶在命运中起伏。在影片中,每一次命运的小把戏,都伴随着皮影的特写。国军的刺刀划开白布,福贵和春生被抓了壮丁;共军用刺刀挑起皮影在灿烂的阳光下举向天空,福贵得到了那张支离破碎却恭恭敬敬镶在镜框里挂在墙上的“革命证明”,而春生开上了“死也愿意”的汽车,后来也就是这么开着汽车撞倒了墙,砸死了福贵唯一的儿子有庆。对于有庆的死,皮影戏的象征意义在前面埋了个伏笔,那就是有庆端醋给福贵喝时,福贵喷在白布上的醋,这么蕴染开来,仿佛那块盖着血肉模糊的有庆身上沾满血迹的白布。而那时屏幕上在一旁声嘶力竭叫喊的福贵的特写,身后同样是那幅皮影戏的影窗。皮影最后在福贵向凤霞大声的说“留不住了,烧!”后,随着跳动的火焰在阳光下扭曲变形。皮影被烧了,可是命运的游戏并没有停止。文革中,因为大夫被关牛棚学生当班,凤霞生产大出血而得不到及时救治,本可以救她一命的王教授却被福贵好心买给他的七个馒头撑得动不了。福贵带着孙子馒头坐在凤霞的坟头前,不停的念叨,我要是没给王教授买七个馒头就好了,正如当年家珍在有庆坟头前不停念叨,我要是拦住你爹不让你去学校就好了一样。命运的强大力量自始至终都没有放过福贵一家,没有放过每个时代的每个人。张艺谋就是这么小心翼翼的处理着每个皮影的细节,每个命运把玩的游戏,不停的展示这种永恒的力量,翻云覆雨,沧海桑田,而一个个这些独立的个体,只是棋子,只是命运手中相互联系的玩偶。影片最后,福贵把积了灰的皮影箱从床下拉出,打开来,温暖的阳光照射进去,他把小鸡一只只放进去,馒头问了和有庆同样的话,小鸡长大后呢?福贵也答了当年回答有庆的话,小鸡长大之后就会变成鹅,鹅长大之后就会变成羊,羊长大了就会变成了牛。。。。一切开始轮回。。。。。。面对命运,就是这样,我们渺小无奈,我们无法逃脱,只是,仍然要活着,努力的活着,充满希望的活着,因为再无法选择,也要始终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详细】
    11761706
  • 久由_
    2019/12/21 0:58:03
    只有女性

    不是,#就算敏感点也无妨# 这个剧,为啥会有男主这种存在?虽然有意识觉醒的女性在,有反应性别不平等的内容在,但最后的落脚点还是男的救女性、帮女性啊!真信能有这种尊重女性意愿的男性?还要输出这种愚蠢的信任给女性什么奇怪的幻想希望?然后不是很清醒的女孩们又开始:"啊这个男人太完美了我要找这种人!",然后忽略了真正女权的女二们的作用和力量。你的落脚点怎么还是男人啊?啊???还不

    不是,#就算敏感点也无妨# 这个剧,为啥会有男主这种存在?虽然有意识觉醒的女性在,有反应性别不平等的内容在,但最后的落脚点还是男的救女性、帮女性啊!真信能有这种尊重女性意愿的男性?还要输出这种愚蠢的信任给女性什么奇怪的幻想希望?然后不是很清醒的女孩们又开始:"啊这个男人太完美了我要找这种人!",然后忽略了真正女权的女二们的作用和力量。你的落脚点怎么还是男人啊?啊???还不如直接把世界的恶心完全展现出来,别造出来个什么尊重女性的完美男主出来,你这很容易骗到不知情的群众的啊。真正愿意对女性无条件伸出援手的,只有女性啊!我是不信剧里男主那种存在的,甚至觉得他们都是装的,他们的本性一定会在某个情况下暴露出来。我看了两季,对于两个男主,我都是这个想法。虽然明明他们就是尊重女性的人物设定,并且一直在帮助女性,可我就是觉得他们是装的。也不是说是装的吧,就每次我就想问:你现在会这样,但你以后真的会答应不结婚吗?真的会答应不让女性生孩子吗?真的能归还女性冠姓权吗?真的会无条件尊重、支持女性的事业、梦想吗?真的能舍弃自己正享受着的性别红利吗?……尤其是第一季的时候,男主说自己跟女主出来玩不是为了做啥的,并且自己也没准备好的时候,我怎么就觉得是以退为进呢?并且后面就是因为男主这样说,于是女主就被感动了主动要求做了。这一段我真的觉得充满着满满的阴谋感。我真的不相信男性真的可以尊重女性了。我也不觉得我的不相信是我有问题。你要是觉得我有问题,那你不如先睁开眼睛看看男的都做过些什么。看不见?那你不是瞎子就是脑残。也别说什么我一杆子打死一船人,先把我上面提到的问题好好想想再张嘴。(我真的好温和哦,一点都不喜欢这样的自己。我,急需扩充骂技能的词汇量)反正谁能被这剧里男主吸引,我只能说祝你好运。

    【详细】
    12111759
  • 沉溺的紫色
    2015/11/15 19:56:47
    我只要扮演好若曦,就可以成为你的新娘,你的皇后
    只有我觉得比电视剧版好看很多吗?
    这样活泼灵动的若曦,惹人怜爱,几个皇子都喜欢她才不觉得牵强。
    “我要去的地方你根本就找不到。”
    “我叫做张小文,来自未来,爱说笑话,喜欢旋转木马,一直想要找一个像你一样的男朋友,我找到了,我只要扮演好若曦,我就可以成为你的新娘,你的皇后。”
    “但梦想终究还是梦想,不过我怎么样努力,它还是离我越来越远,我终于遇到了我梦寐以求的男人,但我发现这
    只有我觉得比电视剧版好看很多吗?
    这样活泼灵动的若曦,惹人怜爱,几个皇子都喜欢她才不觉得牵强。
    “我要去的地方你根本就找不到。”
    “我叫做张小文,来自未来,爱说笑话,喜欢旋转木马,一直想要找一个像你一样的男朋友,我找到了,我只要扮演好若曦,我就可以成为你的新娘,你的皇后。”
    “但梦想终究还是梦想,不过我怎么样努力,它还是离我越来越远,我终于遇到了我梦寐以求的男人,但我发现这只是我的错觉,我爱上的是另外一个人,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不是身高,不是金钱,不是长相,也不是学历,而是当你发现你终于找到一个你很爱的人,想要紧紧牵住他的手的时候,才发现原来你们之间隔了好几百年。”
    你爱的那个人,究竟是他自己还是你的幻想?世间最远的距离,不是我在你身边而你不知道我爱着你,而是我在你的身边,却始终不懂你。你我间隔着千山万水,繁华纷扰的几个世纪,如果我先遇见你,几百年前的那一天。
    遇见你,让我成为更好的自己。
    【详细】
    7659426
  • Jus
    2020/5/3 15:57:34
    "I'll see you in a couple of years."

    这篇影评给我podcast第七集的嘉宾二毛和二光,还有A。

    这篇影评给我podcast第七集的嘉宾二毛和二光,还有A。

    【详细】
    1256262
  • 泥巴
    2021/12/11 0:10:13
    go over the water…

    就为了摄影,本片也值得一看。极简风格和讲究的透视,让人觉得掌镜的定是位正襟危坐的老派绅士。本片导演是《敦刻尔克》里那位海军少将,开头的大全景以及街道的细微处,能清楚感受到导演对自己家乡的熟悉和热爱。在最开始看到那些社区的房屋的时候,强烈的建筑特色,让人马上就想起七十年代初英军在无数个这样的社区里,与爱尔兰共和军艰苦的巷战。另外有一部电影《'71》,同样是

    就为了摄影,本片也值得一看。极简风格和讲究的透视,让人觉得掌镜的定是位正襟危坐的老派绅士。本片导演是《敦刻尔克》里那位海军少将,开头的大全景以及街道的细微处,能清楚感受到导演对自己家乡的熟悉和热爱。在最开始看到那些社区的房屋的时候,强烈的建筑特色,让人马上就想起七十年代初英军在无数个这样的社区里,与爱尔兰共和军艰苦的巷战。另外有一部电影《'71》,同样是描述发生在贝尔法斯特、也就是在本片时间点的2年多以后,英军的一次遭遇战。修长的L1A1步枪让英国人在巷战中吃尽苦头,有时候他们宁可用手枪同爱尔兰共和军战斗。民间的宗教冲突让傲慢的大英帝国百年来损兵折将,花了大笔战争费用、承受无数恐袭,最终只留得住小半个爱尔兰。祖上留下的基业在自己手里面一点一点的断送,真是没处说理去,女王陛下心里苦啊…本片尽量抛却政治因素,不讨论谁对谁错,只从一个普通家庭三代人的角度讲述他们各自对故乡的依恋。女主反复说过一个词,如果“go over the water”,一切都会不一样了,这即是依恋又是恐惧。而这个water,只是窄窄一个海峡而已;海峡那面,也是同宗同族。

    乡愁这东西,导演们不约而同的喜欢用孩子去表达,本片里的男孩像级了台北的洋洋、牯岭街的小四,或者香港的细路祥,唯有多年以后,回忆中的故乡才会有孩子目光中的纯粹和甜蜜。

    14058770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