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络情人

    全19集
  • 主演:
  • 地区: 中国大陆
  • 年代: 0

网络情人影评

63231730
  • 邹逊
    2012/6/29 21:04:16
    电视到电影,为你全面剖析《痞子英雄》的前世今生
              说的这些大家都知道,也是很表面那些东西,只是作为一名电视剧的脑残粉看到《痞子英雄》的纠葛和艰辛,说出这一路的不容易而已
               清晰记得电影版开机那天
              说的这些大家都知道,也是很表面那些东西,只是作为一名电视剧的脑残粉看到《痞子英雄》的纠葛和艰辛,说出这一路的不容易而已
               清晰记得电影版开机那天,陈意涵拿着一把冲锋枪向对面的一艘轮船一番扫射后,回头用一种娇横的语气对各路媒体记者说:“不要动喔,还有子弹诺."那时周渝民早早确定不出演电影了,而没想到的是这位三联会大小姐电视剧女主角在电影上映的时候,戏份全删了。。。当然这是后话,我会在后面具体解释演员的问题
        《痞子英雄》出自导演蔡岳勋之手,他一直是台湾偶像剧之父。给他这个称号是因为他拍的每部偶像剧都会创造一种新的偶像剧类型,成名作《流星花园》不知被多少而后的言情偶像剧效仿,接着《名扬四海》讲诉六名少年奋斗的故事,《战神》揭露了社会的暴力黑暗,并试图在残酷的青春下探究年轻人复杂的内心,《白色巨塔》由言承旭饰演医生来探讨医界的沉浮,内地的《心术》也从中找了不少灵感,之后就是伟大的《痞子英雄》摆脱过去警匪片的沉重模式,把看起来的黑暗,都隐藏在光明与灿烂之中。周渝民的痞子形象和赵又廷的正义警察已经是经典了。
            对于一名导演从电视到拍电影就好像姚明从CBA到NBA是一个极大的挑战,而且是一如此庞大的故事体系。当黄渤看到《痞子英雄》的电影剧本时也是惊呼:开玩笑吧,这不是好莱坞才会拍的吗!在现在的成片中我们可以看到影片呈现的场面确实震撼,而要完成这样的场面最后的投资需要7500万,而这投资的钱就决定了后来演员的阵容,演员的调整也改变了剧情的走向。
           演员一开始全部阵容全部回归,周渝民,赵又廷,陈意涵,张钧甯四人皆在,后来金钟奖赵又廷爆冷拿了仔仔的最佳男主角闹得流言纷纷,仔仔也无心应付,以档期为由婉拒出演。同时即便导演亲自投资了4千万由于资金缺口,又从中影公司那边吸到了3000多万的资金,但中影的条件是必须有大陆演员担任主演,那么黄渤当时拿了金马影帝自然入选,中影推荐了关颖出演。因为这两个变化,剧本从原来的电视剧续集改为前传,因此张钧甯鉴识官的戏份几乎全删,到了电影里我们可以知道蓝西英这儿角色只有一句台词。就是吴英雄打电话的时候问了句:“请问你贵姓?”对方回答:“姓蓝,蓝鉴识官。”
           接着照顾到香港方面和新增的女特工角色找来了我的女神angelababy,上映之前AB早已火遍内地,加之与赵又廷的《第一次》上映在前,因此影片的宣传全在他两身上。而原本饰演三联会大小姐陈琳的陈意涵因为片长的原因戏份遭导演全删。据说但是蔡岳勋导演剪出来有三个多小时,不得不把做为支线的陈意涵的戏份全部删除。
          当我三年后看到电影,“所有的真相都是胜利者说给你听的故事”剧情应该叫《吴英雄前传》熟悉的关于正义的台词,熟悉的南区分局,熟悉的海港城,熟悉的神经大条吴英雄,没想到用六七千万能仿好莱坞做出这种效果,枪战,车战,空战,142分钟内绝对惊喜不断。至于有人说故事编的太假一直在那抓所谓的逻辑漏洞,我真想他妈问一句,你看《变形金刚》的时候会考虑大黄蜂变成汽车之后怎么都不会加汽油这样的二逼问题吗?
       最后,还是那句,希望原来错过的演员能够回归,拍摄《痞子英雄》未完的故事
    【详细】
    54841637
  • 迷路的麋鹿
    2017/5/30 12:00:35
    喷完之后有收获!

    前言,我承认三星是对多数一星二星者的不尊重(不是有意为之,看这部剧我有些许随意)!

    作为看惯美日韩剧的我来说,看国产剧都很久之前的事了。大火的欢乐颂偶尔看了几集,对蒋欣和杨紫印象比较深刻。蒋欣自不必说,演技出色到在霸气娘娘和可怜可悲的“拜金女”之间切换自如不跳戏。杨紫之前只看过家有儿女,和现在的变化还是挺大的,但是看的为数不多的剧集里她是可爱的,也是招人烦甚至讨人厌的,我想会有这

    前言,我承认三星是对多数一星二星者的不尊重(不是有意为之,看这部剧我有些许随意)!

    作为看惯美日韩剧的我来说,看国产剧都很久之前的事了。大火的欢乐颂偶尔看了几集,对蒋欣和杨紫印象比较深刻。蒋欣自不必说,演技出色到在霸气娘娘和可怜可悲的“拜金女”之间切换自如不跳戏。杨紫之前只看过家有儿女,和现在的变化还是挺大的,但是看的为数不多的剧集里她是可爱的,也是招人烦甚至讨人厌的,我想会有这种对立的情绪应该是演员演的比较生动吧。但是也纳闷以她的知名度为什么会接这样有争议的角色呢?好基友科普,现在国内影视圈虽然粗制滥造瞎胡闹,可门槛依然不低(与演技无关),没有常年霸屏的流量小生小花的人气,剧本的选择权仍然不在你手里(参见舒畅多年来一直在古装戏中演女二,长相演技皆不错,但就连人人喊打的脑残剧女一的资源都得不到)。所以就明白了像杨紫这样童星长大转型的,不能光靠外表,就只能钻研角色和演技了,有了机会就出演,重量不重质,增大曝光率,获得流量以后也许就能掌握更多的选择权!她的男朋友秦俊杰也是一样的道理!

    说说这部剧。首先说背景,对于懂历史的人来说,这剧的人设和情节设定都是不找打直接找死的。污蔑丑化爱国英雄李定国,强行将清朝的第三代君王和南明的最后一个公主扯在一起!当然对于不懂历史的人来说,因为不懂所以不在乎,他们还会笑人傻(真是无知无畏),说你看这种剧就是为了颜值为了甜,谁在乎剧情!这也说明杨秦二人在流量的道路上开始成功了!其次说结构,缺乏历史背景的支撑,那就当架空剧对待,可编剧你倒是好好构思框架结构啊。人物形象的弱智单一,剧情注水到拖沓冗长。身为男主角的康熙帝,你不带任何防备之心的就和大街上认识的人随意交心,进而结拜。任其在后宫之中随意瞎闹,她越折腾你越喜欢,就是典型的后宫玛丽苏情节。而女主,开了挂般的遇到困难靠小聪明,遇到危险靠化险为夷。身为一个背负反清复明大任的人,说话和行事都张扬高调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康熙苦心多年要扳倒的鳌拜最终还要靠女主的帮助才可以(出来混是要还的,编剧你把背景设置成这样,有几个头脑清醒的人能把这当做架空剧来看待,你还标榜这是贴切历史的正剧,这挨骂的锅你不背谁背)。不合理的情节,幼稚的台词对白,让人出戏的配音,一言不合就扮鬼脸,廉价的布景和刺瞎眼的配色,这剧的缺点太多太多,可这也是大部分豆瓣低分国产剧的通病!

    喷了这么多,让我喝口水告诉你我为什么还要看,并且看了四十集!看剧的动机很简单,最近看了不少压抑窒息的电影,比如《黄海》!内心受到暴击甚至对生活有点绝望的时候好基友推荐说看看不费脑子的玛丽苏剧缓解一下!正巧在微博上看到杨紫新戏,又是和男友一起演的,于是就打开看看喽!因为看剧的初衷是本着不费脑的原则,所以虽然有些强迫症附体,但遇到无语的情节也基本都能忽略,就想着看他俩到底能有多甜!然后发现秦俊杰竟然是有闪光点的,他在剧中的表现是有分明的情绪的,弱智的部分不提,他在塑造角色时是有用心的,康熙毕竟是城府深的帝王,所以有些场面下他演绎出了康熙的内敛隐忍,眼神的诡谲。赈灾时的一场哭戏真的挺好!这剧听说有90集,所以情节拖沓到都微服私访了快20集了皇帝还连个贪官都办不了,可是这微服私访的戏还是有很多可看性的。皇帝借口查办总兵遇害一案假扮钦差,来到山西。山西巡抚克扣赈灾银两和粮食,中饱私囊,官商勾结,办案时屈打成招,草菅人命,所犯罪行可谓罄竹难书。可是这又是一个接近于真实的官场,巡抚看起来酒囊饭袋,却是有心机有手段,对待钦差阳奉阴违,对待灾民谎话连篇,对待同僚收买拉拢,这个贪官是一个立体的形象(本来就该是当多大的官就有多大的能耐,不管能耐有没有用到正途)。就连贪官的小舅子都不是等闲之辈。康熙人单势弱处处受到掣肘,权衡之下让步不少。这样有抗衡的剧情才使得这一段整体效果都不错,虽然还是拖沓。抱着看粉红情节来的我,竟然被这一段吸引了,这也就是为什么会坚持到四十多集了!最后说说粉红,剧情玛丽苏人设傻白甜,适用于里面的各对cp。但是杨紫和秦俊杰之间的火花确实更强一些,可能是真人cp的缘故,两人之间的眼神戏爱意满满。剧情设定秦俊杰的喜欢开始的早,所以有几场戏他的眼睛里甚至还有色意(这点很好很动人)!

    估计坚持到把巡抚办了我也就弃了,但是能在不抱希望的前提下有惊喜,虽然不多,也值得我不吃粽子写长评了!

    【详细】
    85711804
  • may15th
    2018/4/18 20:59:33
    其实没看懂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刚看完,不好意思,没看懂,睡着了一会。 片子取景很好,摄影功底到位,音乐好听,演员演出来了导演想要的效果,片子带着导演强烈的个人色彩,剪辑很任性,更多想展现的不是一个完整的故事,而是反映人的一种状态,回忆和梦交织,光怪陆离。 和导演自己讲的故事梗概完全不同。...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刚看完,不好意思,没看懂,睡着了一会。 片子取景很好,摄影功底到位,音乐好听,演员演出来了导演想要的效果,片子带着导演强烈的个人色彩,剪辑很任性,更多想展现的不是一个完整的故事,而是反映人的一种状态,回忆和梦交织,光怪陆离。 和导演自己讲的故事梗概完全不同。...  (展开)
    【详细】
    9305253
  • 榕十三
    2015/4/21 18:16:19
    当你睡姑娘时,姑娘在想什么
    一. 《万物生长》小说和电影的关系

       冯唐的书看过,普遍说法是荷尔蒙十足,好在金句甚多,有足够的灵气和穿透力,能割开皮肤,直抵心跳的位置,才不至于被人断定为黄书。也正常,年轻男人写女人,大多是仅关于他们自己是如何肿胀和坚挺的,是诱惑与嫉妒,是征服与背叛。
      而唯有足够阅历的男人写爱情和女人,才能描绘出些许韵味——那是被柔情浸透的时光,字字句句融到你骨髓里去——大
    一. 《万物生长》小说和电影的关系

       冯唐的书看过,普遍说法是荷尔蒙十足,好在金句甚多,有足够的灵气和穿透力,能割开皮肤,直抵心跳的位置,才不至于被人断定为黄书。也正常,年轻男人写女人,大多是仅关于他们自己是如何肿胀和坚挺的,是诱惑与嫉妒,是征服与背叛。
      而唯有足够阅历的男人写爱情和女人,才能描绘出些许韵味——那是被柔情浸透的时光,字字句句融到你骨髓里去——大概男人只有到了一定年纪之后,血液终于把氧气运送回大脑,下笔终于才能清晰通透。
      一直以来,我判断一个男性创作者最佳的样本就是看他创作的女人是否鲜活(无论画家、作家、导演,甚至是男演员与女性搭戏的方式)毕加索画出立体派的情人,拜伦要吟诵姑娘的眼泪来衬托她的美丽,托尔斯泰笔下的安娜卡列尼娜是何其矛盾,甚至阿尔帕西诺在一曲探戈中如何优雅地与一个姑娘共舞。他们在意的不仅是女人的姿容身段眼角眉梢,更懂得女人们的喜怒哀乐、欲望与执念,才使得作品中的女性落地生根,活色生香。

      冯唐对女性角色的刻画自然谈不上是大师级,加上故事情节原本就散乱,很难想象冯唐这本有点抽象迷幻的原作会成什么样子。
      没想到李玉这次干得挺漂亮,《万物生长》主视角虽然是韩庚饰演的男主角秋水,而整体故事则是用女性思维补完,将原作里情节不多的柳青这个角色扩展创作,贯穿起整个故事,顺带凑成一曲三角恋,而原作中“女朋友”这一角色也更加完整生动。
      如此一来,散文一样的情节文字再次创作,糅合成为一部电影,能有始有终,有滋有味,说得上是佳作了。



    二. 演员

      外表是演技的一部分。

      对于柳青这样的角色,演技再好也比不上真正的好外形,颜值是硬道理。范老师何等美女,谁说不美就是不客观,连仅仅在飞机上偶然邂逅过她一次的陈丹青都惊为天人,偷偷给她画速写,还要在自己文章里不肯直接指名道姓地写起她,评价道此女五官“像王羲之的字,笔笔中锋,极姿媚的”。描绘得非常传神。这种外形的力量,就如安东尼奥·霍普金斯在拍摄《雷神》时,第一次见到锤哥的饰演者克里斯·海姆斯沃斯,面对一个身高一米九金发碧眼的筋肉壮汉,老戏骨不禁惊呼:“这已经不需要任何表演了!”

      韩庚则全然卸下了偶像的感觉,从杂志硬照和唱片CD封面上走下来,散尽浮华,落地生根。
      ——但我认为偶像瞬间变痴汉这种情形可能是其粉丝不愿意见的。去年韩庚虽然在《变形金刚》和《智取威虎山》中打了不招人待见的酱油,但毕竟都是美貌的酱油,岂料这次好不容易当了男主角,却是下巴有肉,皮肤又粗又油,从头到脚一身地摊货的抠屌青年。无论《观音山》中的陈柏霖还是《二次曝光》中的冯绍峰,李玉电影里的美男子都是普通的装扮,她拍的就是普罗大众,因此男主角也必须都是寻常穿戴。
      我不知道这样的韩庚还会不会让少女疯狂,但就外表而言,韩庚面容干净,鼻梁秀挺,眼神忧郁,而他一笑起来,弧线恰到好处的嘴角后面又露出淘气的虎牙,撩拨得姑娘们要心里一乱,作为舞蹈系出身的他,无论手腕的线条还是双腿的长度,都漂亮至极,真是少年与男人之间那段最佳状态,是的,原汁原味的鲜肉。

      齐溪是个面容寡淡的姑娘,表现控制欲极强的女朋友再合适不过。且与范冰冰完全是两个风格,一个丰腴,一个单薄,一个烈焰蓝金,一个素面朝天。美中不足是略显老气,倒也难说是医学院女生的传神写照。




    三.情节(有剧透)


      一开始的福尔马林戏非常有视觉效果,没想到考试的情节被排得那么靠前,引出了几乎学校中所有的角色,一下子把观众带到医学院这个环境中去,机智的手法。

      鉴于范冰冰是女主角,因此剧情很快安排男主角秋水在五星级饭店里邂逅了熟女柳青,也可以说,柳青在饭店里邂逅了秋水。
      那种相遇,是只消一眼便知此后你与对方之间一定会发生一些什么,你说不出原因,但你却能100%确定,这种确定就像阳光能轻易穿透水晶一般不容置疑。那一刻将永远印在你的脑海中,在今后的所有时光中时而惹你哭,时而又惹你笑,在那一瞬之间,万物生长,春风十里,繁花盛景。你有点不安,因为无论结果如何,你已经在心中做好了将为此人颠覆人生的全部心理准备。
      女人是很容易察觉来自男人们的注视的,但男人则仿佛普遍察觉不到自己的失态。柳青很自然地走到秋水面前,两人简简单单的对话,看起来随便聊聊其实是了解一下对方的身世背景。柳青“偶遇”办完事的秋水又开车送他回学校,后来再次“偶遇”路边撸串的秋水,即使干爹在身边都要跟他打招呼——男女之间一切原本没必要的往来,都是对方在说“我对你有兴趣”。

      加西亚·马尔克斯在《霍乱时期的爱情》中写道:当一个女人决定和一个男人睡觉时,就没有她跃不过去的围墙,没有她推不倒的堡垒,也没有她抛不下的道德顾虑,事实上没有能管得住她的上帝。
      有事没事的,秋水和柳青就碰头。柳青不断来找他,拿药也好,翻译稿子也罢,和他一起玩蹦极又为他亲自下厨,秋水的女友撕逼到面前了还能保持一丝不乱的优雅。秋水从来不跟她承诺什么,柳青也乐于当着这个姐姐,翻译费该给也照给。他们两个之间是又彼此亲密又自由的关系,他们会时常见面,但谁也不会提出“在一起”,也许那一次晚餐之后他们会发生什么,只是秋水的女朋友闯来得正是时候,歇斯底里地宣告自己名正言顺的身份。
      联系起之前秋水阴阳怪气地拿柳青身边的处长开玩笑,几乎可以证明,无论男女,在吃醋的时候是做不出任何体面举动的。
      这段原创撕逼戏相当精彩,李玉把齐溪关在门外,等深更半夜齐溪歪在沙发上睡着了强把她拎起来拍,那怪那股盛怒之气如神兵天降,逼真至极,看得人倒抽冷气。另外还听说李玉有暴打韩庚来给其增加戾气。可见方法派的表演手法果然奏效。

      打群架一段是全片的华彩,从前我对《孤独的人是可耻的》这首歌感觉一般,现在已经单曲循环了。

      秋水和白露虽然分手了,但他和柳青却也没能顺势发生什么。对于柳青的个人生活,原来秋水始终是介意的,尤其是“处长”这个身份,仿佛是男人对长者身份压迫而产生的敌意,无论社会资源还是在爱情上。秋水的初恋女友一段时不时贯穿在影片中。那段著名的“如果我伸出食指去接触她的指尖,就会看见闪电;如果吐一口唾沫,地上就会长出七色花;如果横刀立马,就地野合,她会怀上孔子。”动画非常入境,其中“孔子”两个字被改成了“圣人”,非常得体的改动。

      秋水关于初恋的回忆被割裂不久,就和柳青去了海边。
      当时我很笃定地跟身边的肖恩说:“李玉的电影就是这样,到最后总是一男一女走到大自然中去沉默,不知道在干什么。”万万没想到不久之后男女主角就横刀立马就地野合。冯唐写秋水说起柳青对他的评价:“在床上象野兽,怀疑我是否真的受过那么多年教育,念过那么多书。”
      说实话这段激情戏拍得不差,非常有温情,但作为《万物生长》的激情戏,就要差一些了,仅比《黄金时代》中萧红和萧军的床戏好点有限。私以为近年来国产片激情戏最棒的是黄渤和余男在《杀生》中的表现,男女之间万般思绪都揉进那几十秒里去,却没有半点色情,你推我进,十足演出了男人味和女人味。

      韩庚吃早餐那段戏拍得很好。
      老司机总教育后生温情后不要急着翻身睡觉,要搂着姑娘温声细语,犹如怀抱新生的婴儿。那么一个对自己人生有清晰计划的漂亮熟女,睡过了不谙世事的男大学生之后抽身而去的行为好像也是不得体的。秋水仿佛一夜之间连续失去三个姑娘。那时韩庚嘴里噎着鸡蛋,脸上的惊恐焦虑和委屈,相当写实。

      在支离破碎的闪回中,范冰冰终于说出了那句“我要用尽我的万种风情,让你在将来任何不和我在一起的时候,内心无法安宁。”
      年轻的时候我想过,一个漂亮的女人大约不会甘于平淡,她们会利用自己的美貌得到一切幸福。过了好多年我才发现,相貌更漂亮的姑娘比其他姑娘过得苦多了。
      之后的各种原创情节就不吐槽了。

      “女神一直爱着你”这个设定令人感觉到电影很温情,简直像一个真正的爱情故事,像《甜蜜蜜》一样,两个人历尽苦难,修成正果。而且有点正能量——你写书不成功你就干别的赚点钱(金丝眼镜不便宜),即将跟爱人分离也别焦虑若无其事地安排一场愉快地约会就走反正有缘人终会再见,男人对别的女人动心思了也无所谓太好了说不定就有机会可以嫁给清华男了。

      这种情感的归属令人觉得安逸,觉得温暖,觉得不思进取。
      这在李玉其他电影中是很少见的,冯唐的妙语让电影的台词质感变得尤其好。无论场景配乐还是服装,也确实是有那些旧时光的味道。我个人听不太惯京片子以及用京片子唱的摇滚,但我承认对于整体氛围的营造,相当成功的,段落起承转合都令人信服,配乐表演都不错。《万物生长》难说是何其的佳作,不过既然冯唐自己也夸这片子,那么文学改编电影做到这一点,就是完满了罢。


    END
    【详细】
    74503743
  • 情绪
    2017/3/30 16:47:10
    动画片要传达点有营养的东西给孩子
     (展开)
     (展开)
    【详细】
    844583
  • 木偶
    2013/9/12 17:10:49
    砰砰!!罗密欧与朱丽叶在逃亡
    罗密欧与朱丽叶在逃亡

    邦妮和克莱德,就是匪徒世界里的罗密欧和朱丽叶,在逃亡的不归路上愈行愈远……

    不同的是,他们可以互相厮守,对于未来,两个人都心照不宣。

    开启“新好莱坞”时期

    《邦妮和克莱德》(Bonnie and Clyde),台湾人很宿命地译作《我俩没有明天》,香港译名则是通俗的《雌雄大盗》。若是仅凭后面这个片名,会让人误以为这部电影通
    罗密欧与朱丽叶在逃亡

    邦妮和克莱德,就是匪徒世界里的罗密欧和朱丽叶,在逃亡的不归路上愈行愈远……

    不同的是,他们可以互相厮守,对于未来,两个人都心照不宣。

    开启“新好莱坞”时期

    《邦妮和克莱德》(Bonnie and Clyde),台湾人很宿命地译作《我俩没有明天》,香港译名则是通俗的《雌雄大盗》。若是仅凭后面这个片名,会让人误以为这部电影通篇都是讲一对亡命鸳鸯如何横行无忌、作案手段如何高明。内容却非如此,故事主要部分是,邦妮和克莱德以及克莱德的兄嫂、外加一个修车小子莫斯一同逃亡;且这伙江洋大盗(也是一个临时家庭)被描绘得低级、幼稚、天真。

    这部拍摄于1967年的电影虽是取自真人真事,背景为1930年代经济大萧条时期,骨子里的反抗意识、压抑与绝望却是当时(1960年代)美国社会反战反政府的情绪。此时好莱坞黄金时代已经远去,美国的年轻导演们都以法国新浪潮为榜样,力图拍出洋溢着鲜活气息、青春无悔式的电影。多数人认为,充斥着汽车马达声的《邦妮和克莱德》迎来了“新好莱坞”时期,它的执导者阿瑟佩恩被称为“后古典好莱坞导演”。

    向新浪潮致敬

    新浪潮的味道从《邦妮和克莱德》剧本创作时就存在了,编剧搭档大卫纽曼与罗伯特本顿说写这两个人物,就是觉得邦妮和克莱德有点像戈达尔电影《精疲力竭》里的贝尔蒙多。当然对他们启发最大的是特吕弗的《朱尔与吉姆》和《枪击钢琴师》,尤其是前者,罗伯特本顿曾说他两个月看了12遍,并模仿着把主要人物写了一个三角关系,因为真实生活中的克莱德伯勒正是双性恋。作为导演第一人选的特吕弗虽然很喜欢这个剧本,却因他的《华氏451》开拍而放弃了。戈达尔对这个剧本也感兴趣,据说他想把背景换成日本,并把邦妮和克莱德弄成十几岁的孩子,这无疑吓走了制片商。明星沃伦比蒂买走剧本后,找到了曾与自己有过合作的导演阿瑟佩恩,据说这个本子此时已经转过20位导演之手了。

    影片的开场就带着浓厚的新浪潮痕迹:50多秒中的三四个镜头,从费唐娜薇扮演的邦妮的嘴唇开始自由摇移、推拉,她的脸蛋与身形占据整个银幕。这几个镜头中,空间几乎被隔绝于身体之外,显出烦闷、压抑、狂躁的情绪(这种情绪也一路伴随邦妮)。之后,影片在以拨弦为主的配乐中,凸显出琐碎的喜剧感,并且有着活泼的生活味。按照电影史家格雷戈尔的分析,这部电影的巨大魅力来源于:它既有隔绝于真实社会环境的倾向,又能写实地烘托出小城镇与乡村图景。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该片的“剧本医生”(Scriptdoctor)罗伯特汤恩,这位后来以《唐人街》名噪一时的银幕剧作家按惯例没有在编剧上署名。根据一篇《邦妮和克莱德,新好莱坞的开始》的博文记载,汤恩有意识地改变了以往主流电影中的四件事:人物总能找到地方停车;买东西从来没找过零;夫妻从不睡一张床;女人睡觉总是不卸妆。为颠覆这四条,影片拍出了许多令人难忘的小瞬间。

    隐喻与技术革新

    由于制片人兼主演沃伦比蒂反对把克莱德写成双性恋者,编剧就把这位男主角改为了性无能。这一改写倒是赋予这部影片些许心理学隐喻和社会隐喻的意味。克莱德顿时化身为国家压迫下的受害者;而他的犯罪行为成为性爱的替代行为。当克莱德第一次拔出枪时,邦妮抚摸枪管的场景是颇具性意味的。由于克莱德的这种生理缺陷,他又退化为孩子;他与邦妮之间的爱情,在大部分时间里是柏拉图式的,既真挚又纯洁。当克莱德和邦妮在被银行没收了房产的落魄农民面前宣称“我们是抢银行的”之时,那种骄傲与害羞的神情,真是惹人怜爱。他们笨拙地抢劫,他们仓惶地逃亡,他们毫无来由地相爱,一如罗密欧和朱丽叶。正是因为《邦妮和克莱德》的童话特质,即便是当时令人耳目一新的电影技法、对于今日的影迷来说早已司空见惯,但它依然可以完全打动我们。

    阿瑟佩恩在这部影片中,的确采用了许多新的技术手法,比如邦妮第一次下楼见克莱德时逆光仰拍的镜头,比如克莱德一伙与邦妮家人见面时虚焦朦胧的场景。而最著名、最有影响的段落当然是结尾处令人震撼的枪击场面:风吹草动、群鸟惊飞,而后机枪扫射、硝烟弥漫,邦妮和克莱德如同“提线木偶一样在弹雨中颤抖”,身体犹如蜂窝,凄美慢镜头仿佛芭蕾舞蹈,之后一切归于平静。不用多讲,你立刻就能联想到吴宇森某些经典的枪战场面;实际上在此之前沃伦比蒂戴着礼帽、叼着火柴、喝着汽水的形象难道不会令你想到《英雄本色》时代的周润发吗?

    而死亡之前,两人目光交汇,短短一瞬,胜却千言万语。令人扼腕叹息。

    在导演阿瑟 佩恩(Arthur Penn)的独特美学营造下,全片散发着浓郁的怀旧色彩,末场的慢动作枪杀镜头,更如同一场凄美的死亡祭典。让人紧张的同时,不知道自己对主人公是恨是爱。

    当年首映时,被卫道者及评论界骂得体无完肤,不过它不但没在攻击中倒下去,反而变成热门影片,赚进了大把钞票,也使得年轻人的服饰与思潮都趋向仿效30年代的式样。比如唐纳薇的贝雷帽,在美国卖到脱销。

    本片还有一项特殊风格,即是将喜剧感和恐怖味熔合一炉,那种浪漫而诙谑化的犯罪过程十分逗趣,但渐渐地却导入恐怖与血腥的死亡阴影里,奥利弗斯通的“闪灵杀手"便受其影响。
    曾获1967年,第40届奥斯卡最佳女配角、摄影两座奖。
    【详细】
    62752216
  • 万事胜意
    2022/5/5 18:12:50
    一作不如一作
    这篇剧评可能有剧透 Nairobi救起来浪费了两集然后再给几个回忆杀然后再爆头,剧情冲突全靠着降智,做完第一作直接完结了多好,导演拖时间的功底太深了,越看越没耐心,我说句不好听的纸钞屋这部剧其实是一个斗智的爽剧,越看越不爽就没意思了到后边也斗智的地方也不多 瞎拖时间,靠一些莫名其妙的...
    这篇剧评可能有剧透 Nairobi救起来浪费了两集然后再给几个回忆杀然后再爆头,剧情冲突全靠着降智,做完第一作直接完结了多好,导演拖时间的功底太深了,越看越没耐心,我说句不好听的纸钞屋这部剧其实是一个斗智的爽剧,越看越不爽就没意思了到后边也斗智的地方也不多 瞎拖时间,靠一些莫名其妙的...  (展开)
    【详细】
    14380256
  • 把噗
    2017/12/30 15:33:34
    黑泽清电影笔记 Ⅰ
    这篇剧评可能有剧透 1. 在《预兆 散步的侵略者》一开头,回到家的妻子穿入静置的镜头,在叫了一声“辰雄”后走出,随之,镜头开始向右摇动,一位半背身站在窗户旁的男人出现于观众的视野,妻子再次从右进入镜头,男人缓缓地回过头来,回应妻子的问话。在这里,有诸多值得分析的地方,可以用来说明...
    这篇剧评可能有剧透 1. 在《预兆 散步的侵略者》一开头,回到家的妻子穿入静置的镜头,在叫了一声“辰雄”后走出,随之,镜头开始向右摇动,一位半背身站在窗户旁的男人出现于观众的视野,妻子再次从右进入镜头,男人缓缓地回过头来,回应妻子的问话。在这里,有诸多值得分析的地方,可以用来说明...  (展开)
    【详细】
    9029254
  • 乌鸦电影
    2018/12/31 18:52:13
    怀旧风华,懵懂的情感在青春年华里肆意生长

    虽然名不见经传,但看了几集之后却格外喜欢,腾讯视频上线的《我的青春也灿烂》 ,其中描述的故事和青春,这个feel还是不错,值得推荐。

    虽然名不见经传,但看了几集之后却格外喜欢,腾讯视频上线的《我的青春也灿烂》 ,其中描述的故事和青春,这个feel还是不错,值得推荐。

    9862261
  • 广朋图书馆
    2022/12/11 15:05:25
    这才叫电影

    西化下的我们,这样的电影已经少有人能看懂悟透,尤其那句青苔会开花吗?让人赞叹啊!这样的电影至少九分以上,充满了教育的真谛,即将死亡学校的学生,代表的是孩子童年本色,充满了想象。与城市学校改变命运口号的学生形成了极大的反差,也充满了讽刺,告诉我们高中的结果全来自小学,童年正在迅速随着城市化的发展慢慢逝去。我们国家的教育已经变得不可逆,培养了大量识字的文盲。印度电影《

    西化下的我们,这样的电影已经少有人能看懂悟透,尤其那句青苔会开花吗?让人赞叹啊!这样的电影至少九分以上,充满了教育的真谛,即将死亡学校的学生,代表的是孩子童年本色,充满了想象。与城市学校改变命运口号的学生形成了极大的反差,也充满了讽刺,告诉我们高中的结果全来自小学,童年正在迅速随着城市化的发展慢慢逝去。我们国家的教育已经变得不可逆,培养了大量识字的文盲。印度电影《误杀瞒天记》有多少大学生能看懂,他到底告诉我们什么?中国的传统文化,有道德的家族合体,演了四十多分钟的前奏,多么美好的家庭,给美国的霸权文化渗透进来,打的七零八落,你们看懂了吗,我们该当何为。

    【详细】
    14815300
  • tamk
    2012/6/27 22:41:48
    求的就是“自然相知之人”
    《江湖奇侠传》江湖是一部对观众的历史观、价值观、审美观、心态都比较挑剔的剧,用俗话说,就是对观众的要求比较刁,观众面比较窄,当然并不说不喜欢这部剧的人水平就低,而是说它可能确实不属于那种合多数人口味的片子,跟《戏说乾隆》那种对观众的定位很广泛、雅俗共赏的片子相比,《江湖奇侠传》更像一部艺术片,编剧、导演甚至演员只是想专心按照自己的思路去把自己想呈现的东西呈现到自己认为最好的水准,至于它是否符合观众
    《江湖奇侠传》江湖是一部对观众的历史观、价值观、审美观、心态都比较挑剔的剧,用俗话说,就是对观众的要求比较刁,观众面比较窄,当然并不说不喜欢这部剧的人水平就低,而是说它可能确实不属于那种合多数人口味的片子,跟《戏说乾隆》那种对观众的定位很广泛、雅俗共赏的片子相比,《江湖奇侠传》更像一部艺术片,编剧、导演甚至演员只是想专心按照自己的思路去把自己想呈现的东西呈现到自己认为最好的水准,至于它是否符合观众的审美习惯、观众的历史观、价值观和心态能否和该剧产生共鸣,考虑得不是很多,基本上不存在哪个情节、哪段对白是刻意为了让观众喜欢而涉及的。可以说《戏说乾隆》是拍给大众欣赏的,《江湖奇侠传》是拍给有缘人欣赏的,不是说它拍得多么完美,而是说它已经把演职人员想要表现的东西表现得淋漓尽致,把他们想传达出来的东西充分传达出来了,至于旁人是否认同、是否欣赏他们想表达的东西和表达的方式,那是另一回事,也就看你和这部片子有没有缘分了。

    对我来说,我认为它想表达的很多东西就是我想看到的,而它的表达方式也正是我欣赏的表达方式,作为一个古装剧迷,我没看过任何其他剧作比它做得更好,从这个意义上说它就是几近完美的。举个例子,江剧对历史中你死我活的双方的立场的正当性同时予以肯定,既肯定清朝统治者有追求国泰民安甚至满汉一体的愿望,又正视他们的力不从心、言行不一,肯定他们做了许多值得肯定的事但也不回避问题仍然很多,而不是把清朝一棍子打死或是吹捧什么大清盛世,对反清的一方,同样肯定他们的气节,他们的善良和正义感,但也质疑他们的迂腐,拿读书人不仕清廷来说,在满清刚入关时天下未定,那个时候读书人能否团结一致不为清朝做事对于天下归属意义重大,毕竟马上打天下不能马上治天下,到了雍正年代,清朝入关已历经三代,江山已经坐稳了,读书人躲进小楼成一统,只是白白把宣传阵地让给敌人,白白把官位让给无得无能的人,这就值得商榷,然而这并不影响编剧肯定他们的风骨。想这样能够公正、客观地看到争议性极大的一段历史中矛盾双方的立场,并且直面矛盾本身的存在,没有为了避免偏颇而回避立场或将立场问题一笔带过(很多港台剧包括《戏说乾隆》《戏说慈禧》在内都如是),也不是凭空想象矛盾,而是有根据地对双方的立场加以呈现,能做到这一点的古装剧,连正剧带戏说都算上,整个华语圈里找的出几部来?

    再杰出的作品也不可能拍出所有人想要看的东西来,重要的是,有没拍出别人拍不出来或很难拍出来的东西?《戏说乾隆》的核心是情,这是一个大众喜闻乐见、雅俗共赏的主题,以表达方式来说,《戏说乾隆》谈情说爱的路线基本上是007和楚留香模式的延续,这种模式早已被证明是不论东西方观众都买账的,要做的就是把这种模式的优点充分发掘出来,发挥到极致,而《戏说乾隆》的班子有足够的实力做到这一点,受欢迎是理所当然的事。

    《江湖奇侠传》着墨最多的虽然也是情,但编剧借着说“情”来让这部剧承载的东西的厚重程度显然远远超过了“情”字本身,以说“情”的方式而言,《江湖奇侠传》中的“情”始终受到“礼”的约束,即使身在江湖的傅相公和丝丝仍不能免——相恋十五年,就那一次情不自禁,还被棒打鸳鸯,姥姥和吕留良骂得就够难听,以后俩人也就从德妃那儿逃跑那次拉了一回手,骑马那次从权了一回,其他情况下连碰对方的机会都少得可怜,两个人再怎么情根深种,丝丝还是接受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如果不是发生那样的惨败,她最后肯定还是会嫁给李才的……这种路线的接受度不如《戏说乾隆》高,也是可以理解的。(其实后半部雍正和丝丝就是礼与情不能两全的情况下谈了一场长达十三年的精神恋爱,难怪会化用倩女幽魂的典故)

    有的厨师会在不同地方根据当地人的口味调整菜的口味,让它最大程度符合当地人的习惯,让更多的人喜欢吃,有的厨师不管到哪里都坚持原汁原味,只要真正懂得这道菜的好处的人能吃到正宗的东西就好,哪怕更多的人不适应这种口味。《戏说乾隆》就像加入了各种调料来让更多人爱吃的菜,江湖则像编导用自身的意愿烹制出来的原汁原味,两者都是佳肴,只是特点不同罢了。

    《江湖奇侠传》中最喜欢的一句台词是“无不可过去之事,有自然相知之人”,感觉这部剧求的就是“自然相知之人”。

    但我说《江湖奇侠传》的观众面窄,并不表示它狭隘,相反它是很有包容性的一部剧,蕴含了各种各样的美,从不同角度审视都会有新的收获,有些观众可能一开始不喜欢它,但是在经过某些阅历之后,蓦然回首又重新发现了它的美,人们喜欢《楚留香》《戏说乾隆》的原因大多相似,喜欢《江湖奇侠传》的原因却可能大相径庭(比如台海BBS上的江剧迷就分为保皇党、革命党甚至还有保皇党的分支保坠党),同一个人,在十几岁岁,二十几岁,三十几岁的时候看《江湖奇侠传》,感觉也可能有很大变化,比如我第一看江剧是19岁,那时喜欢的就是雍正的戏,看电视和第一次看碟虽然是完整看的,但从第二次看碟开始和雍正无关的经常快倒,到了25岁左右,我不再快倒了,而是发现它对那些反清者们在历史大潮面前绝望的坚守表现得非常好,深刻和震撼程度一点不亚于对雍正之“苦”的挖掘,我依然最喜欢雍正,但以前不太喜欢的李才也喜欢起来了,对它最推崇的地方由变成了赞叹它立场的客观性,而到了现在,我已经到了而立之年,离家十年,和父母相聚的时间加起来还不到一个月,父亲已经从老当益壮变成了老病缠身,再看江湖,又对吕留良和丝丝的父女关系特别有感觉,终于体会到当年台海BBS上的人们夸它对父女感情描绘得细腻入微的好处……总而言之,江剧是一部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作品,而且可能随着个人经历的丰富,对这部作品的认识也不断变化,不断发现到过去所忽略的视角和亮点,它虽然不是历史剧,但就这种复杂性和多面性而言,却正如历史一般。
    以前也听人提过有人对《江湖奇侠传》的对白人不适应,不过我恰恰就非常喜欢它的对白,以前和因为其他人聊这部剧,多次不经意地谈起其中的对白(完全没有推销之意,只是每每在谈其他话题时刚好联想到江剧的某对白非常应景),马上引得同好赞叹不已甚至当即决定找来看,这种经历已经有十次以上了(网上经历和电话聊天经历各半)。我妈是个师范大学国文专业毕业的老古董,向来不能忍受戏说历史剧,直到现在看见《楚汉骄雄》里刘邦说不想杀项羽的情节还怒斥其胡编乱造,唯一让她“看”得下去的戏说历史剧就是江湖,那时我在家里放录像,只有声音看不了图像,我妈一边听那些对白一边夸它写得有水平,津津乐道得连“对历史胡编乱造”都不计较了,我爸在家里买DVD前很少看电视剧,老说电视剧太长,少看一集就接不上了,所以他的习惯是,一部电视剧漏了一集以后就随便看看,不再追了,唯一一部明明一大半都没看成还每次我看时他都会凑过来的电视剧就是江湖,所以我家全家都是江剧迷。

    前面提到《江湖奇侠传》中“礼”的观念很重,中国是礼仪之邦,读过书的人都很重视这个字,即使骂敌人也要注意措辞的礼貌,即使对爱人也要发乎情止乎礼,而且东方古典美的精髓就是含蓄,所以这片子里的对白常常很含蓄,不是大直话说出来,而是拐个弯子来说,话里暗藏玄机,那个“张飞站岗”的典故很能体现江剧的对白风格,开玩笑、讽刺也多是诙谐、幽默而不是单单是笑话,要理解他们说的话脑子就得一刻不同地跟着转,用一位朋友的话说,就是你一开始看的时候可能刻着瓜子剥着花生,但是看进去以后手肯定就停下来了那种剧。看这部片子是不可能轻松的,相反会看得很累,但是看进去了,就是非常有充实感的那种累。

    同时,该剧结构庞大,线索众多,重重铺垫,也非常考验观众的脑力,观众必须很用心甚至很紧张才能跟上编剧的步伐,稍不留神就会漏掉一些东西,导致另外一些地方看不懂或者以为懂了其实没有完全看懂(比如说看前面的时候没想到它是铺垫,随便就看过去了,到后面呼应出来的时候已经不记得前面有那个铺垫了),需要完整、反复地看才能把它的好处都挖出来。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发行、宣传策略的问题,在日本,影视作品除了在电视台、电影院播出上映之外,还有一个传统的发行渠道就是OVA(录像带——当然现在可能都是碟了,但习惯上仍然叫OVA),就是不在电视上或电影院放,直接以录像带的形式发行(当然,会通过其他途径打广告,或是随某些流行杂志派送精华版之类的方式让公众有所了解),这样观众就不必受电视或电影播出的限制(节奏快、结构严密的作品人不能间断,不能离开,脑子不能停,还很容易看了后面的忘了前面的),可以按照自己的节奏去欣赏,等到OVA打开一定市场、口碑不错的时候,再考虑放到电视上去播。至于像江湖这样很长的作品,不是一次性推出全部OVA而是分部推出(比如每部5集),观众可以先买一部看看,喜欢再继续买后面的,其实江剧可能是比较适合以这种方式推出的作品,可惜两岸三地似乎都不存在像日本那样的一套成熟的运作这类作品的渠道。《戏说乾隆》是借庙堂事叙儿女情,惩奸除恶是为了给谈情说爱创造条件,《江湖奇侠传》是借儿女情说庙堂事,男女主角的聚散离合中折射一个时代的沧桑,两者的审美趋向一个是现代美,一个传统美,在这些方面两者并无高下之分,只有风格的差别,春花秋月,工笔花鸟和泼墨山水,各有所长罢了。说到审视历史的高度和深度,窃以为江湖是更深一筹的,也因为这样让它的观赏性和娱乐性打了折扣,正所谓有所得必有所失,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无须回避它们的短处,但更无须用其中一者的长处去和另一者的短处相比。

    在对待重大历史的态度上,《戏说乾隆》基本是以官方也就是乾隆本人的说法为准的,《江湖奇侠传》则不是只以雍正、乾隆的说法为准,主要原因或许在于《戏说乾隆》的主旨并不是探讨历史本身,它加进一些“正史与野史之争”主要还是为了增加看点,也就是让听说过这些传闻的观众感到亲切,从而更添兴趣,而不是为了探讨历史本身,而《江湖奇侠传》中,“历史是由什么人写的、是怎样被写下来的”,可以说是全剧次、多方位、多角度探讨的主题之一,也是该剧最耐人深思的地方之一,对于单方面相信统治者所写的历史,认为正史中没有的或和正史矛盾的就是胡编乱造的,以及过度叛逆、喜好猎奇,遇到正史和野史不一致就认为正史说谎、野史才是真相,这两种偏听偏信的历史观,《江湖奇侠传》都是不赞同的。

    《江湖奇侠传》的结尾当然是虚构的,但是从表现对历史“偏听则暗,兼听则明”这个主题上说,却又非常成功,非常有现实意义——历史上的雍正皇帝确实在那一天退出了历史舞台,对全中国的人来说,雍正皇帝已经死了,让他死去的人也确实是吕丝丝,但却不是野史传闻中的那种死法,而是以傅相公的身份和爱人远走高飞去了。这结尾告诉我们的当然不是真实的历史,而是一个道理:很多时候,正史和野史各自道出了历史的一个侧面,都有真实的地方,但又都有不实之处,都不是完整的真相,只有把它们合理地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追寻历史的本来面目,而这也正是历史有意思的地方。

    说雍正被吕四娘所杀,可能的确离谱,但是,如果不是简单地经这一流传广泛的野史说法斥为荒谬,而是相信这个离谱的说法同样在某个角度反映了某些事实,再多问一句“为什么”的话,许多真相,如雍正死因的疑点,民间对官方历史的不信任,雍正的敌人的毁谤,乃至他得罪人多、树敌的原因等等等等,都会从中呈现出来,这就是另一个层面上的真实。

    江湖留给观众的不是对历史的结论,而是看待历史一种思路,一种面对历史时的思辩精神和思考的方式。

    顺便说一句,传统的说法认为乾隆作为雍正的继承人是从很早就没什么悬念的事,甚至认为雍正继承皇位在很大程度上借重了这个儿子,这种看法在很大程度上是受了乾隆本人的影响,也就是乾隆想要把历史写成他从小就是康熙心目中的未来皇位继承人的样子。实际上也有很多研究者质疑过这一点,认为尽管弘历的机会比较大,但也不是板上钉钉毫无悬念,雍正在弘历和弘昼之间不是没有犹豫过,江湖中既肯定了弘历是皇位最有力的竞争者又表现了雍正对立弘历为嗣有所迟疑,这一点比二月河把弘昼写成一个游戏人间的王爷更接近历史原貌。我个人是看过江剧之后才有兴趣去读有关雍正传位的考证,才发现原来弘历不一定是雍正心中铁定的继承人的,这是看江湖得到的收货之一,但是这样的乐趣或许只有像我这样的历史迷才会有吧。面对浊世污流,有人同流合污,有人随波逐流,有人独善其身,还有一类人,明知道是泥潭也要跳下去,不但要自保,还要清理泥潭,要救人。在江剧中,大多数官吏都是随波逐流者,八阿哥、了因等人是同流合污者,东海书院是独善其身者,而雍正和丝丝就属于明知道是泥潭也要跳下去,不但要自保,还要改变现状的那一类。尽管一个是清朝皇帝,一个是有反清思想的大儒之女,两个人所受的教育、彼此的思想、立场都有不少冲突,但有这样一个共同基础,使他们在某处程度上成为政治上的知音,也使他们的相知有了长期维系的精神基础。

    对吕丝丝不用多说了,从力主书院学生出仕,到炮轰少林寺后第一次北上,从劝说十七格格留在皇宫,带自己成为后宫侍读,“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悲悯、大仁大义一直贯彻在这个儒家思想与江湖侠义共同熏陶出来的奇女子身上,她对李才所说的那番话,“无论天地如何闭,圣人必不能隐,还要继续从高山深海过,继续天风紫涛吹,这才是乾坤定向的人才,写出来的,才是起随年代卑的文章,这是何等的豁达,何等的气势”,放在任何时代看都是那么的振聋发聩。

    而对雍正,李才曾经说他是“天生错骨”,“做什么都错”,那么雍正到底为什么会“天生错骨”呢?因为他面对的矛盾实在太复杂了,能够顾全所有方面、十全十美的解决矛盾的方式是不存在的,不管怎么做,都会有负面影响,都会在某些立场上看来是错的,那么,面对怎么做都是错的局面,大丈夫当如何抉择?因为做得越多就错得多,所以为了不犯错,就干脆不做事,保全自己的干净和名声就好,这是一种选择,而雍正的选择是,即使明知道怎么做都会被人说成是错,他还是要去做,即使知道结果无法尽如人意,知道会得罪人,知道会让双手沾满鲜血,知道会留下骂名,他还是要去推行改革,还是要去整顿朝纲,消除叛迹,安定社稷。一个立论公正的人可以说他做得不够完美,可以说他冷酷残忍,但是不会否认他曾造福于社稷黎民,有属于他的慈悲。这又是另一种“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和吕丝丝的选择殊途而同归。

    江剧中的雍正身上有历史上雍正的影子,但并不完全是写实的表现,而是提炼、升华后艺术化形象,在雍正和丝丝的身上,寄托着编剧的某些理想,这理想中包含着过去,但更加着眼于现在,以及放眼于未来。--------转自百度江湖奇侠传吧,这么好的电视剧没影评没天理
    【详细】
    54826008
  • 超级电影迷1973
    2022/4/4 15:58:42
    动物大协作、跨界大融合
    2020欧洲动画片《诺亚方舟漂流记2》,IMDb评分5.8,于2022年4月8日引进国内上映。 续集的关注度真低,马上要在国内上映了,豆瓣竟然还没出分,这在即将上映的引进电影中极为罕见(不过并非独一无二,以前出现过极冷门的引进电影在国内上映时豆瓣无评分) 第一部的媒体评分挺高...  (
    2020欧洲动画片《诺亚方舟漂流记2》,IMDb评分5.8,于2022年4月8日引进国内上映。 续集的关注度真低,马上要在国内上映了,豆瓣竟然还没出分,这在即将上映的引进电影中极为罕见(不过并非独一无二,以前出现过极冷门的引进电影在国内上映时豆瓣无评分) 第一部的媒体评分挺高...  (展开)
    【详细】
    14317224
  • 张建雄
    2018/6/23 12:26:11
    《我的女友要上天》:反套路偶像剧甜宠虐恋要上天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