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待遇影评

14416691
  • Lucia小朋友
    2018/7/30 23:55:11
    叨一叨《梅格雷的陷阱》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一部复古悬疑电影,能将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巴黎连环凶杀案,拍的如此有腔有调,节奏得当,令人眼前一亮。整部影片很得体,很优雅,电影伊始行云流水般的女音前曲,恰如其分地拉开了整个案件的帷幕。 法国故事里夹带着浓郁的英伦调,并无违和感。而服装、布景乃至每位演员的演绎,...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一部复古悬疑电影,能将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巴黎连环凶杀案,拍的如此有腔有调,节奏得当,令人眼前一亮。整部影片很得体,很优雅,电影伊始行云流水般的女音前曲,恰如其分地拉开了整个案件的帷幕。 法国故事里夹带着浓郁的英伦调,并无违和感。而服装、布景乃至每位演员的演绎,...  (展开)
    【详细】
    9552253
  • vovior
    2021/12/18 0:48:49
    特效可以,故事空洞

    作为网剧,特效可以,但故事空洞。

    优点:1、电源多数女生,颜值高。

    2、特效也不错,打斗虽然没有功夫片或武侠片实打实的感觉,但整体特效的加入掩盖了演员功夫底子的不足,整体也还可以。

    3、配角还可以。整体看配角有足够的武力,所以配角(比如杀手、手下

    作为网剧,特效可以,但故事空洞。

    优点:1、电源多数女生,颜值高。

    2、特效也不错,打斗虽然没有功夫片或武侠片实打实的感觉,但整体特效的加入掩盖了演员功夫底子的不足,整体也还可以。

    3、配角还可以。整体看配角有足够的武力,所以配角(比如杀手、手下小兵)没有交话费送的感觉。

    缺点:1、故事没有讲好,比如女主的来龙去脉,为何成了掌门最后就一句话至阴之体,显得空洞。为何而战,心之所向,都很空白。男主也一样。

    2、由于男主和女主背景没有交代好,故事没有张力,所以整个故事都没有讲出一件事。反面人物最后也变得不好不坏,最终感觉什么事没有讲。

    3、由于故事没有讲好,反而一些配角反而更好,而整部电影,比较好的地方都是刺杀的三场戏。但这不能将男主、女主的内心表现,所以整体感觉就是没有故事,没有内容,空洞。反过来,如果有足够的铺垫和故事,就能将这三场戏撑起,人物和故事都会变得饱满。

    总结:美女很好看,就当个古装喜剧。

    【详细】
    14073572
  • 安如水
    2019/3/22 20:41:25
    玉儿香为了一个相恋的承诺,等待了30年。今天看,这种等待还值得吗?

    20多年前的1980年代,为了爱而守候几年、十几年,在现实中也曾听说过,并且会得到赞许与尊重。

    放在今天,别说30年,3年的等待都是稀有的,也会被看成是有病。在快餐式的消费时代,爱情还值得等待与守候吗?怎样才是符合人性,且真善美的爱情?

    玉儿香就像一个人们心底对守候爱情的理想象征,今天的人们还需要这种单纯的爱情吗?

    20多年前的1980年代,为了爱而守候几年、十几年,在现实中也曾听说过,并且会得到赞许与尊重。

    放在今天,别说30年,3年的等待都是稀有的,也会被看成是有病。在快餐式的消费时代,爱情还值得等待与守候吗?怎样才是符合人性,且真善美的爱情?

    玉儿香就像一个人们心底对守候爱情的理想象征,今天的人们还需要这种单纯的爱情吗?

    【详细】
    10060177
  • Pincent
    2021/8/21 13:36:49
    盛夏结束,流感肆虐——基里尔·谢列布连尼科夫关于《彼得罗夫的流感》的访谈

    本文发表于“独放”公众号

    作者:Jordan Cronk(2021-07-19)
    Jordan Cronk是位于洛杉矶的影评人,他是Acropolis Cinema系列放映的创始人,他的文章发表于

    本文发表于“独放”公众号

    作者:Jordan Cronk(2021-07-19)
    Jordan Cronk是位于洛杉矶的影评人,他是Acropolis Cinema系列放映的创始人,他的文章发表于Artforum, Cinema Scope, frieze, the Los Angeles Review of Books, Sight & Sound等刊物,同时他也是洛杉矶影评人协会(LAFCA)的成员。
    译者:Pincent
    13814741
  • 梦里诗书
    2016/1/22 11:44:33
    无为的匠气
    文/梦里诗书

    在中国,因为对恐怖题材的限制,使得所谓之的恐怖片不是做梦就是精神病,自然《恶灵之门》亦也无法跳出这一桎梏,但这并不是电影能滥竽充数的理由,诚然此作在悬疑上玩出了些许的花哨,但电影依旧只是一场依靠灯光与声效来吓吓人的狗血渣作。

    电影开场,作家将熟人写入书中,结果亲朋好友竟随着书中描述接连意外,伊始的设定不由令人联想到了《死亡笔记》,亦期允着电影能有《杀人漫画
    文/梦里诗书

    在中国,因为对恐怖题材的限制,使得所谓之的恐怖片不是做梦就是精神病,自然《恶灵之门》亦也无法跳出这一桎梏,但这并不是电影能滥竽充数的理由,诚然此作在悬疑上玩出了些许的花哨,但电影依旧只是一场依靠灯光与声效来吓吓人的狗血渣作。

    电影开场,作家将熟人写入书中,结果亲朋好友竟随着书中描述接连意外,伊始的设定不由令人联想到了《死亡笔记》,亦期允着电影能有《杀人漫画》般的展开,但这种能博人眼球的设定,仅只是昙花一现,紧随其后的剧设,依旧如同国内诸多所谓的惊悚片一般,开始越发随之凌乱,新搬来的美女邻居,接二连三的诡异事件,电影在此并没能紧密链接伊始的噱头,而只是一再贩卖着廉价的恐怖元素。


    电影对恐怖氛围的渲染,无论是从背景还是阴暗的色调显得极为刻意,这种刻意不但破坏了电影的代入感,更使电影对惊悚的塑造更已然令人视觉疲乏,对于一个精神类的故事,《恶灵之门》并没有将精力放在真正能令人深陷其中的精神恐惧,依旧走的还是如同鬼屋般时不时的吓人一下,带着些许情色噱头的中国鬼片老套路,于此中《恶灵之门》那些自作聪明欲拒换休的许美式风格血腥镜头,更在电影中显得尤为突兀。


    《恶灵之门》最大的诟病在于多种恐怖元素的营造如同一锅大杂烩般的被搅在了一起,单从蓝本来说,电影对悬念的设置上还是有着一定的出彩之处,但其并没有借此去塑造出一种能贴近生活的实态感,反而依靠过于刻意的阴暗,不进真实的背景,使这个故事全然脱离了地气,一眼看假的做作使人全然无法真正深入故事其中,血腥声效于此也只是无用之功。


    精神类电影无疑是中国恐怖电影发展的走向,这其中也有着如同《催眠大师》般的国产佳作,但《恶灵之门》刻意追求背景与色彩渲染,只能是无为的匠气。
    【详细】
    7745761
  • 微信用户
    2022/2/12 21:00:47
    影评

    刚看到新闻,感觉片里的大环境离我们不远了,没ban之前女生都来看看这部吧??///对于女性来说是一部恐怖片,生理和心理上的恐怖,女性都应该来看看。在一个堕胎犯法的大环境下,男方装死隐身,把怀孕的风险和痛苦完全转嫁给女方,全程看着非常焦虑窒息。女主的演技很有代入感,最后女性一定要保护好自己。

    刚看到新闻,感觉片里的大环境离我们不远了,没ban之前女生都来看看这部吧??///对于女性来说是一部恐怖片,生理和心理上的恐怖,女性都应该来看看。在一个堕胎犯法的大环境下,男方装死隐身,把怀孕的风险和痛苦完全转嫁给女方,全程看着非常焦虑窒息。女主的演技很有代入感,最后女性一定要保护好自己。

    【详细】
    14213152
  • 声声慢
    2014/5/19 1:40:31
    为邵音音表演点赞,对朱婆婆角色说“该”
    当李碧华联手安乐公司推出鬼魅系列时,众恐怖片迷奔走相告,大呼老式经典鬼片又回来了。怪谈啊,三段式结构啊,夹杂着各种民俗传统的都市传说啊,爱恨嗔痴恩怨情仇。六位导演,六段风流。

    六个故事,六种风格,要排个先后,说难也难。

    《赃物》任达华小人物演的到位,导演处女作却太追求意识流,枝蔓太多,线索没有串起来,各种解释不清,好像一张张得过大的网,收不起来。
    《放手》神棍神婆
    当李碧华联手安乐公司推出鬼魅系列时,众恐怖片迷奔走相告,大呼老式经典鬼片又回来了。怪谈啊,三段式结构啊,夹杂着各种民俗传统的都市传说啊,爱恨嗔痴恩怨情仇。六位导演,六段风流。

    六个故事,六种风格,要排个先后,说难也难。

    《赃物》任达华小人物演的到位,导演处女作却太追求意识流,枝蔓太多,线索没有串起来,各种解释不清,好像一张张得过大的网,收不起来。
    《放手》神棍神婆搭档联手卖萌,而且遇上的还是一个能讲道理的鬼。不阴森,非常卡通化的都市传奇小故事。感觉都能单独做成一个系列,就起名《何哥兰姐工作事件簿》神马的。梁家辉老戏骨真心而恳切地对人说话时,常让我直接想起“真心人”。至于Kelly,眼睛已经大得不能再大,还顺便黑了美瞳一把。
    《惊蛰》最惊艳的片子。各种细节,前面有铺垫,后面就有解释。后面有镜头,倒回前面,就会发现前面原来此地还有伏笔。诸多线头最后能阴差阳错都收拢。就这点而言,《赃物》远远不及。烟火气最浓厚,配乐也极好。
    《枕妖》画面极其清晰唯美,韩片风。故事倒是古典聊斋式的,并不新鲜,类似故事早年《阴阳路之红噹噹》就讲过。有些细节没有解释和处理,但大体能自圆其说。在《奇幻夜》里这节故事莫非主打“情欲”?裸戏床戏如此多。
    《迷藏》典型脑残扎堆鬼屋找死型故事。恐怖桥段也有,多不新鲜。实话实说,受过香港过去二十年恐怖片洗礼的,大概不会觉得这片有多吓人,实在是各种桥段用烂了。而且no zuo no die的主角,真心让人烦。
    《黑伞》线索散乱,最后的警示语也不知所云,跟故事主线没一毛钱关系好吧。完全就是为了突出最后一个血腥大反转么?最后妖性大发时,他也不是靠伞制服敌人的啊。估计在《奇幻夜》里这节故事主打“血腥”。

    我的感觉是《惊蛰》>《放手》>《枕妖》>《赃物》>《迷藏》>《黑伞》,《奇幻夜》整体比《迷离夜》低一档,影片本身也更三级。

    再来细说我最爱的《惊蛰》。作为三段式鬼片的压轴之作,果子陈的《惊蛰》火候功力比当初拍《饺子》时又进步了。将香港的民俗展现得淋漓尽致,光怪陆离的大都会里却保留着最传统的诸多习俗。长镜头和群戏非常自然,仿若纪录片。细节设置也极其到位,比如拾荒为主业,打小人为副业的朱婆婆,用的手机不过是七八年前的老款诺基亚1110——对比《赃物》中落魄的老关用的还是触屏智能机,是说明老关虽然穷,但也赶时髦么?原著中有关惊蛰的介绍,这里转化为阔太拿到的鹅颈桥惊蛰宣传单。由阔太车上默念有关惊蛰和打小人民俗的来源演化,搭配鬼妹妹果决的复仇,再好不过的旁白效果(虽然“魇胜”并不仅仅是“打小人”这么简单)。

    在故事情节反转前,朱婆婆这个角色更是让人大爱,邵音音把一个精明市侩自私护犊子的小市民母亲演的活灵活现。跟客户的讨价还价,打小人时的妙语连珠,跟临街卖报阿婆的对骂,(那阿婆看到朱婆婆儿子死在自家摊旁的门上,第一反应不是惊恐,而是咒骂母子两人都跟她过不去,当妈的常把米撒她身上,当儿子的平日不干正经事,如今死在这里让她以后怎么做生意,实在让人喷饭。得给那阿婆演员也点一个赞) 发现女鬼本来面目时的惊恐,回忆起往事后的百感交集,惦记着儿子安危的焦急,倒在车下看到儿子尸身的绝望,挺有血有肉的一个角色吧。但我给邵音音的表演点赞,不耽误我对朱婆婆这个角色说“该”啊。

    有网友看完此片,觉得她“见死不救还隐瞒不报,本是罪有应得,但却原来是母亲为了保护儿子,她的行为虽然不对,但是甘愿代替儿子而死的伟大母爱却令人不能不感动。” 可惜,我半点没觉得感动。当年看了部《全民目击》,总算见识到了一个当爹的是能爱女儿爱到什么程度。这片某种角度上看,说的是一个当妈的能爱儿子爱到什么程度么?

    让我们回到故事开始。人声鼎沸的鹅颈桥下,朱婆婆的同行说她来晚了,再晚连位置都没了。老太太怎么说的呢?她喜滋滋地说来晚了,是因为儿子回来吃饭——就跟普天下任何一个盼着成年后的子女常回家看看的老人一样,殷殷慈母心。打了一晚上小人,既累且乏,准备收摊时,却碰上一个坚持要她接买卖的姑娘。朱婆婆本想拒绝,无意中发现女孩一只脚赤足时,却恍若雷击,立马答应。那时观众大概也只会觉得这打小人的果然第六感雷达惊人,看到客户光了一只脚,就知道是鬼。再后来闪回她读少女遭奸杀弃尸荒野的配图新闻,才知道这姑娘已死的消息全港皆知。她理解姑娘含冤而死心有不甘,甚至递上她在目击姑娘遭劫持时捡到的球鞋,让她打小人。那时我以为她见死不救知情不报,是怕得罪本地小混混,就像原著设定那样“她看见一个少女,被四个年轻的古惑仔截劫,并以刀威胁上了一辆车。自己怕事,不敢做声”。老太太虽然选择明哲保身没能救下姑娘,但至少心存怜悯和慈悲。可随着姑娘打小人的节奏越来越快,老太太明显越来越不自在,神情凝重,听着街上喧嚣,救护车消防车一辆辆出动,呼啸而过,开始原地团团转。看着点着的线香一根根熄灭,更是意识到什么,终于掏出手机给凶手之一示警,最后更是恨不能以身代之。这时观众才恍然大悟,艾玛,原来故事开始,朱婆婆所谓的回家吃饭的儿子,就是当初奸杀少女的凶手之一。这时才能理解,为啥混混们行凶被朱婆婆撞见,不是大骂“老不死的滚开”“识相的一边去”这类恐吓之话,相反,司机微微把眼转开,不愿面对——这是做坏事却恰巧撞见母亲的不自在。为什么朱婆婆在女孩打小人时,如此心神不宁——这是做了亏心事,就怕鬼上门的最好例证。

    既然是母子,当初的朱婆婆还是一个必须明哲保身,只能“见死不救”的角色么?难道还怕坏了儿子的好事,儿子报复她?如果她拦下车,另两个小混混会不给哥们的老娘几分薄面么?也许女孩的命运就能就此被改变。可是没有如果。她就那么走开了。
            
    警察调查情况时,她选择隐瞒不报,当然是为了儿子不入狱。“本是罪有应得,但却原来是母亲为了保护儿子”——凭什么“母亲为了保护儿子”就突然高大上了呢?最见不得这种母爱论。你家孩子的命是命,别人家孩子的命就不是命?自家孩子做了恶事,当妈的某种程度助纣为虐了,也没见你做啥补救,人家一条命都送了,你儿子牢都不能坐?最后惩罚上门了,才想起来求情,情愿代死,你早干嘛去了?连求情时都半句没提“是我儿子对不起你”,一句话的道歉都没有。相反,只是说“我是安仔的妈妈,你让我代替他死吧。这个是我的儿子,你千万别让他死,让他坐一辈子牢。求求你,别杀他了”——瞧瞧,遇上报仇的厉鬼了,就觉得不如让儿子坐牢了。要没这鬼复仇呢,牢都不用坐。
      
    问题是,要代死早死啊,怎么没见她在看到报纸报导女孩遇害案后,在圆滑地应付了警察问案后,羞愧地自杀,代替儿子以死谢罪?等人家有本事复仇了才想到代死,人家没本事复仇时你在干嘛?还不是欺软怕硬。那“甘愿代替儿子而死的伟大母爱”,不过是看到女鬼不放过儿子要来报仇了,没办法了,才愿意一命换一命,代替儿子去死。可笑的是,本来这位好妈妈就是人家要索命的三男一女中的女啊(这个包袱甩得真好,在车砸向朱婆婆前,怎么也没想到一女指的是朱婆婆,还以为另有一太妹帮凶呢)。你一个本来就是要被索命的人,有什么资格代替另一个要被索命的人?车都砸你头上了,你还当自己是无辜路人甲呢,想代死?你有这资格吗?真是划算好买卖。
                   
    电影1:36'18''-1:36'21''时给了朱婆婆一组仰拍的特写镜头,伴随着鬼妹妹狠狠地拿鞋底打小人,一旁的朱婆婆神情严肃,投给女孩一个意味深长的默默凝视,接着垂下眼帘,皱眉转头,再看时眼神甚至带有几分狠厉。简直让人相信,如果不是少女已经死得不能再死,她甚至能让她再死一遍,不要骚扰她儿子。

    想起多年前网上看到的一则简笔漫画,某人幼时杀了自己的妹妹,扔到了井里。第二天去看尸体,尸体不见了。5年后因为和朋友吵架,杀了他,然后把尸体扔进了井里。第二天去看时,尸体又消失了。10年后杀了一个很讨厌的同事,尸体又扔进了井里。第二天去看尸体,又不见了。20年后杀掉了年纪过大,不能自理的母亲,尸体还是扔进了那个井里。第二天去看时,这次尸体没有消失。第三天第四天,尸体也没有消失。第九天第十天,尸体也没有消失。最后一幅图写的是,“因为处理尸体的妈妈已经不在了”。这是何等的母爱!讽刺么?哦,肯定是会有人感动于这伟大的母爱的。多少网友大呼感动,母爱无价啊。但炮灰掉的那些人就没有母亲疼,没有孩子爱么?就你家儿子是儿子,你家母爱算母爱?养儿不教,养虎终为患,你自己死了是咎由自取,可怜了别的受害人。

    谢天谢地,鬼妹妹最后没有圣母,真的如伟大母亲所愿,让她一命换一命。虽然这柔软心肠的好姑娘,最后放过了她一命。但让她眼睁睁看着儿子死在眼前,也许是比让她死更大的惩罚。谁知道呢。往后多少日日日夜夜,她是不是会悔不当初,一千遍一万遍地想,如果当初她拦了车,救下了女孩,如今儿子就不会惨死。
      
    《惊蛰》片尾的警示语跟其他几则故事比,没有那么小清新,那么形而上,非常现实:“血债一定要血偿。但报仇后,只剩一片虚空”——这话说得没错。但再虚空,总不能怕了最后的虚空,前头的血债就不要血偿了。凭什么白让恶人逍遥人间。人间的法律主持不了正义时,亏得有这个魑魅魍魉的世界,让鬼魂来复仇。外国的轮奸复仇片,喜欢设定女主虽饱受凌辱,但最后一定没死,满血复活,直接血腥复仇。而亚洲的鬼片喜欢设定被强暴的女子一定也被杀害了,化为女鬼再来复仇。甭管两者谁更假,谁更理想化,血债血偿都是必须的啊。帮凶也是一样。就跟那个孕妇骗少女上楼,供丈夫猥亵,再联手杀害少女的案子一样,孕妇简直跟那个丈夫一样该死。
          
    回到鬼魅系列。来看是听了人推荐,且把《奇幻夜》排在《迷离夜》之上。所以我先看的《奇幻夜》,看完虽不能说大失所望,但也觉得有些盛名难副,尤其是最后的《黑伞》,鬼片不像鬼片,倒像纯恶心血浆片,那么多脏器特写,纯靠恶心打动人么?再看《迷离夜》,心想还不如《奇幻夜》,估计更差。任达华的处女作《赃物》,开始还有几分期待,结果情节乱七八糟,枝枝蔓蔓,太多地方不能自圆其说。看到《放手》出现梁家辉一阵惊喜,待陈慧琳出场,更是笑料频出,以为这就算是本片最佳段落了,相当于《鬼4虐》《鬼5虐》中班庄·比辛达拿刚拍的段子一样。没想到最后还有陈果的《惊蛰》等着,尤其当这片对比李碧华原著,只好不坏时——二合一的陈太周太,儿媳二奶一起打,儿子丈夫分别被两个女人夺走了,自然比只被夺走一个的阔太更怨怼;横空出世的梁震婴自认“我帮香港消灾”,自然比买卖不顺的生意人更引人遐想;而女鬼要打的四男变成三男一女,打小人打到自家头上,还有比这更反讽的么?
    【详细】
    66744419
  • 阿木
    2013/4/3 23:11:06
    乡村的变奏曲——从《那山那人那狗》到《石榴树上结樱桃》
    乡村是中国社会政治和经济建设的主要阵地,而表现农民情感生活、社会问题甚至是文化特征的“乡村电影”一度是热点,特别是九十年代以前还陆续出现了《我们村里的年轻人》、《李双双》、《喜盈门》等话题之作,不过近年来乡村电影已经被不断的边缘化,偶尔出现的一些作品也呈现出跟以往很大不同的面貌,就如《那山那人那狗》与《石榴树上结樱桃》这两部作品,呈现出几乎完全不同的乡村情。
    无论是霍建起导演的《那山那人那狗
    乡村是中国社会政治和经济建设的主要阵地,而表现农民情感生活、社会问题甚至是文化特征的“乡村电影”一度是热点,特别是九十年代以前还陆续出现了《我们村里的年轻人》、《李双双》、《喜盈门》等话题之作,不过近年来乡村电影已经被不断的边缘化,偶尔出现的一些作品也呈现出跟以往很大不同的面貌,就如《那山那人那狗》与《石榴树上结樱桃》这两部作品,呈现出几乎完全不同的乡村情。
    无论是霍建起导演的《那山那人那狗》还是陈力导演的《石榴树上结樱桃》都是根据同名小说作品改编,只不过前者的小说原著由彭见明创作于八十年代初,虽然也带有父子俩之间的代沟、乡村里的愚昧淳朴与琐事、乡村的交通不便等现实问题,但带有着浓郁的乡土味道与人情味。而霍建起的改编则将乡村的唯美、乌托邦进一步的放大,父子俩之间固然在送信的路途上还有着一些隔阂,但特别是通过儿子背着父亲淌水而过的那一幕将父子情的融合表现了出来,更何况影片还通过静止的纵深镜头将蜿蜒曲折的乡村山径、草丛中忽隐忽现的田间小道、村口的狭长光洁的石头小路等带出,充满着诗意的唯美,也衬托出乡村的乌托邦景观。
    但毕竟现在已经不再是二三十年前,创作于前几年的小说原作《石榴树上结樱桃》本身就关注乡村的现实问题,尤其是选举、计划生育的问题,而陈力在电影改编时也将这两点作为两条主要叙事线索串联起人物的命运。如果说当年根据李一清小说《山杆爷》改编的《被告山杆爷》表现的是农村宗族传统在当下法制社会所面临的冲击,那么,《石榴树上结樱桃》已经进展到村长的竞选固然有着一些背地里的手段(不违法),但还是较为光明正大的投票选举,只不过是候选人要在选举之前如何的笼络人心或者是中伤对手。乡村在《石榴树上结樱桃》里已经不再是那个世外桃源般的乌托邦,而是充满着看不见硝烟的战场。
    更何况,传统的、美好和谐的人伦关系(如《那山那人那狗》里的父子情、夫妻爱)在《石榴树上结樱桃》里也被淡化甚至是有点畸形,特别是影片的女主人公孔繁花与她的丈夫张殿军之间的关系设置——张殿军是一个倒插门的女婿,且妻子又是家乡里的掌握有村长大权的女强人,他从登场开始就已经是一个不太讨好的角色,如他见自己的亲生女儿时女儿不仅是害怕他,甚至不认得他,而他在家里也几乎是唯唯诺诺的;即使是在外面,他也是一个不得志的工人,甚至因为参与讨薪闹事而借机躲回家里,这样的一个男性形象,还有他跟妻子、岳父、女儿之间的关系,已经不再是传统的美好关系。
    八九十年代的商品化、城镇化大潮带给了乡村深刻的冲击,从《那山那人那狗》到《石榴树上结樱桃》,便可以明显看出这传统的乌托邦的消逝……
    【详细】
    58321080
  • rayR
    2019/4/3 5:12:06
    看娄烨 品层次

    整部片子紧扣女主梦境与母亲的死展开,爱情方面设定较平常:爱人往往在约定后会远走一段时间,离别地点还是火车站。父亲的角色设定诠释人性在利益饥渴的状态下在亲情面前显得苍白过头,利用一切可以威胁的人进行权力的最大化,94年的片子加入各种中国鬼故事元素,三分二画面惊悚片再现,娄烨的片子没能少了政治因素,少不了公事测弃房硬闯民宅以及诡异的原住民旁白,看看瞿颖的妆容:潮流还是可逆吖

    整部片子紧扣女主梦境与母亲的死展开,爱情方面设定较平常:爱人往往在约定后会远走一段时间,离别地点还是火车站。父亲的角色设定诠释人性在利益饥渴的状态下在亲情面前显得苍白过头,利用一切可以威胁的人进行权力的最大化,94年的片子加入各种中国鬼故事元素,三分二画面惊悚片再现,娄烨的片子没能少了政治因素,少不了公事测弃房硬闯民宅以及诡异的原住民旁白,看看瞿颖的妆容:潮流还是可逆吖

    【详细】
    10086194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