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853521
  • 游侠一笑
    2018/12/30 14:50:13
    扯谈之至,洋奴到极

    这个破玩意儿很容易就让人想到黎明、杜鹃、张涵予的绝世大烂片《抢红》,抢“红”依然还是抢“红”,不过这次抢的是相思红。

    剧情敷衍乱编到令人发指的地步,演员表演生硬尴尬到让人如坐针毡的地步。林保怡看着就像个傻C(成了国产片那种典型的笨贼)。那些老外不会演戏就算了,连女主的颜值都直接拉到低点。导演、投资人总是以为找个老外、拍个他国的外景就高大上了,都什么年代了,除了某些人还在跪舔外国

    这个破玩意儿很容易就让人想到黎明、杜鹃、张涵予的绝世大烂片《抢红》,抢“红”依然还是抢“红”,不过这次抢的是相思红。

    剧情敷衍乱编到令人发指的地步,演员表演生硬尴尬到让人如坐针毡的地步。林保怡看着就像个傻C(成了国产片那种典型的笨贼)。那些老外不会演戏就算了,连女主的颜值都直接拉到低点。导演、投资人总是以为找个老外、拍个他国的外景就高大上了,都什么年代了,除了某些人还在跪舔外国人,把老外当一等公民,很多人都已经见惯不怪、习以为常,不再因为不明觉厉、畏而敬之。

    更可耻的是电影中无处不流露出的崇洋媚外思想,让中国整容脸大胸女低胸诱惑老外,你要是用这个来讽刺有些些中国人尤其中国女人的洋奴姿态(无论是欧美、日韩还是非洲外国友人都直接跪拜),倒还接受得了,但你现在这个根本就是在丢中国人的脸。

    两瓶相思红埋藏的故事是一个意大利传教士和一个中国酒庄千金的狗血爱情故事,骨子里依然还是中国人当洋人当上等人当救世主当天使的洋奴思想。而且除了新教,传教士是不能结婚的,而90%以上意大利信的基督教。

    最扯的是酒一共就两瓶,哪里来的声名在外?谁品尝过?你以为这是王羲之的两幅字帖、黄公望的两幅字画,放那里就知道有价值?

    对了,女主是俄罗斯人,演一意大利姑娘,是欺负中国人看到白人脸傻傻分不清,随便找一张白脸就能演出世界各地的白人。

    【详细】
    9859601
  • fane珂珂
    2020/9/19 16:15:41
    退役归家后记忆中的家人与陌生
    三位退役士兵艾尔、弗雷德、霍莫,归家的故事。——面对家人又近乡情怯的纠结。 霍莫钢勾手,令人印象深刻! 霍莫该是剧中最乐观的角色。 乐呵呵的向人展示自己的钢勾手。可以做到一般手能做到的事,就绝不愿让他人帮忙,自强自立。 但霍莫也是,情感最受虐的一个角色。唯一的...  (展开)
    三位退役士兵艾尔、弗雷德、霍莫,归家的故事。——面对家人又近乡情怯的纠结。 霍莫钢勾手,令人印象深刻! 霍莫该是剧中最乐观的角色。 乐呵呵的向人展示自己的钢勾手。可以做到一般手能做到的事,就绝不愿让他人帮忙,自强自立。 但霍莫也是,情感最受虐的一个角色。唯一的...  (展开)
    【详细】
    12871216
  • 不吃鱼的臭臭
    2021/8/27 2:51:58
    期待很久的剧,果然没有让我失望

    最开始知道这本剧官宣的时候,刚粉上大成没多久,然后小鞠也是我很喜欢的一个演员,又努力又自律,颜值美到出圈,然后就很期待他俩能合作一部剧,结果满月之下就官宣了。

    然后就激动地等了将近一年吧,终于上映了,一口气追完了8集,没有让我失望。

    最开始知道这本剧官宣的时候,刚粉上大成没多久,然后小鞠也是我很喜欢的一个演员,又努力又自律,颜值美到出圈,然后就很期待他俩能合作一部剧,结果满月之下就官宣了。

    然后就激动地等了将近一年吧,终于上映了,一口气追完了8集,没有让我失望。

    就我虽然粉人,但是我不粉剧。有一些剧也会跳着看,快进看,2.0倍看。但是这本剧就是很多时候我都是开着1.0倍看的。

    这本剧的剧情线是感情线,复仇线,寻找记忆的线一起推进的,然后相互之间又互相关联。

    然后说一下人物,就是很多各种人物的关系,能连贯得特别巧那种。

    剧情整体是轻松向的,但是又很感人,就属于那种让人又哭又笑的剧吧。

    总体剧情节奏我还是很喜欢的,不拖沓不反复不纠结不冗长。

    我也看到有评论说这本剧bug很多。比如职场新人居然可以带着亲戚上班,这在现实确实可以算一个比较大的bug,不过电视剧里的主角本来就不能当普通人处理啊,他敢他能的普通人能吗敢吗不然怎么说主角光环呢,还有比如说男主接住从天而降的女主是违反地球引力定律,原本就是本都市奇幻科幻剧啊,你怎么知道女主是在什么距离下以什么样的形态掉落出现的?男主为什么可以轻松接受女主身份为什么搞不定陈年旧案,这两者好像没有什么必然联系吧。

    我想说这本剧就是一本小甜剧,bug固然有。但是真没必要带着看悬疑剧眼光去看待一本甜剧,毕竟这年头,剧情节奏精悍紧凑的剧也不多不是吗。

    最后吹一下鞠MM的颜,部分镜头真的绝绝子。照片就不附了,大家剧里见吧。

    【详细】
    13827987
  • 二号冲锋车
    2021/6/21 21:02:38
    《夺金营救》

    还不错。虽然没有火爆的大场面,没有激烈的枪战,但剧情始终保持悬念,中途没有让人打磕睡的地方。

    杂想:

    1、最后死的那个探员有点冤了,本来可以直接到上司那里自首,结果只差一步,惨死枪下。唉,孩子还那么小。。。。。

    2、本来想骂尼森是个傻冒, 为什么

    还不错。虽然没有火爆的大场面,没有激烈的枪战,但剧情始终保持悬念,中途没有让人打磕睡的地方。

    杂想:

    1、最后死的那个探员有点冤了,本来可以直接到上司那里自首,结果只差一步,惨死枪下。唉,孩子还那么小。。。。。

    2、本来想骂尼森是个傻冒, 为什么非要把钱交上去,自己花了不香吗?但仔细想想还真不行,网上太多这种十年、二十年的悬案被破、罪犯被绳之以法的消息了,放在手里真不保险,万一哪天被查出来,还得进去蹲。不如现在坦白以换得减刑。

    3、美国摄像头真少啊!上司对黑警肯定是有怀疑的,但没有证据(黑警伙伴去录音也是想寻求证据),要是在中国,分分钟让你现原形!一查摄像头,从早到晚你去过哪里,走的什么路线全都清清楚楚。

    【详细】
    13625414
  • 元宝
    2020/2/19 13:01:26
    打怪物僵尸
    失恋丧志,终日躲在姐姐家中避世,带坏外甥,以疗情伤。一天,Dave陪外甥参加幼幼儿园的学校旅行,遇上美女教师Caroline。更令Dave始料不及的是附近一個军事基地实验失败,杀出一班丧尸空巢而出袭地球。Dave、Caroline和Teddy手無寸铁,还要带着一班幼儿园学生,他們必須合力抵...
    失恋丧志,终日躲在姐姐家中避世,带坏外甥,以疗情伤。一天,Dave陪外甥参加幼幼儿园的学校旅行,遇上美女教师Caroline。更令Dave始料不及的是附近一個军事基地实验失败,杀出一班丧尸空巢而出袭地球。Dave、Caroline和Teddy手無寸铁,还要带着一班幼儿园学生,他們必須合力抵...  (展开)
    【详细】
    12274231
  • 随风飘落
    2019/1/15 0:32:44
    这片子水军不容易

    说实话,几个配角还是挺好的,主演水平不敢恭维,实在看不下去,剧情不合理,拖拉,莫名其妙,道具能省就省了,请有点严谨做派,还宣传和大江大河打擂台,中间差了一个太平洋都不止,还玩什么玩啊,好好拍戏,少搞点虚的,中国电视剧任重道远啊,还是希望多一些正午一样的,能沉下心来拍戏,演员就是演员

    说实话,几个配角还是挺好的,主演水平不敢恭维,实在看不下去,剧情不合理,拖拉,莫名其妙,道具能省就省了,请有点严谨做派,还宣传和大江大河打擂台,中间差了一个太平洋都不止,还玩什么玩啊,好好拍戏,少搞点虚的,中国电视剧任重道远啊,还是希望多一些正午一样的,能沉下心来拍戏,演员就是演员

    【详细】
    9896148
  • 电影部落
    2018/5/24 10:38:48
    《西小河的夏天》:面对有如斯芬克斯谜语的成长

    人的一生能有多长。斯芬克斯谜语里,早晨用四只脚走路,中午用两只脚走路,傍晚用三只脚走路的怪胎的一生,不过是从爬行到蹒跚的过程。儿时的天真稚嫩,少时的壮志难酬,中年的生活危机,暮年的垂垂老矣,在抵不过三位数的短短一生里,你在哪一个春天自缚,又在哪一个夏天破茧,那些成长带来的欢悦或是阵痛,在哪一年随记忆里的你远去,成就了当下的你。面对成长,是在一生中一刻不停的奋进。

    人的一生能有多长。斯芬克斯谜语里,早晨用四只脚走路,中午用两只脚走路,傍晚用三只脚走路的怪胎的一生,不过是从爬行到蹒跚的过程。儿时的天真稚嫩,少时的壮志难酬,中年的生活危机,暮年的垂垂老矣,在抵不过三位数的短短一生里,你在哪一个春天自缚,又在哪一个夏天破茧,那些成长带来的欢悦或是阵痛,在哪一年随记忆里的你远去,成就了当下的你。面对成长,是在一生中一刻不停的奋进。

    《西小河的夏天》是一部儿童视角的影片,故事发生在二十年前的夏天。1998年,皮耶罗决战世界杯,10岁的主人公晓阳怀揣着一份足球梦想,却只能小心翼翼的隐藏。这是记忆里最初属于自己的秘密,一个装满了梦想的铁盒子。每晚在父母睡后蹑手蹑脚的打开,一件一件的端详,再一件一件的收好。孤独的成长之路上,这些都是珍宝。

    导演在提到这部处女之作的儿童视角时谈到,“成长就意味着‘纯真丧失’,儿童视角就代表了这一份纯真。这份纯真在面对成人世界时是懵懂的,而在面对自己本身的情感时又是那么直白真切。”每一个阶段的自我都应当被重视,面对足球的热爱,友谊受挫的痛心,对成人世界的不解……这些对于儿童来说大过天的情感体验,是飘散在每个人童年记忆里的情结。大多数人已经忘记了的儿时珍重的那些,在这种回忆的共鸣里被一缕一缕的牵引。你是在哪一个夏天长大的,那些曾经重要又细碎的情感,跟随着哪一年夏天蒸腾的露水消逝了。

    9390767
  • 夏笳
    2015/8/9 23:18:27
    克里斯托弗:我也爱你,艾伦。


    艾伦(1)

    在生命的最后岁月里,艾伦·图灵制造了一台能够与人交谈的机器,取名为“克里斯托弗”。
    克里斯托弗的操作方式非常简单:对话者可以直接在一台打字机上敲出要说的话,与此同时,打字机的机械运动被转化为一条长长的打孔纸带输入机器,经过计算之后,机器给出应答,并通过另一台打字机转译为英语。两台打字机都经过改装,使得它们打印出的文字以某种人为设定好的规则被编码——譬


    艾伦(1)

    在生命的最后岁月里,艾伦·图灵制造了一台能够与人交谈的机器,取名为“克里斯托弗”。
    克里斯托弗的操作方式非常简单:对话者可以直接在一台打字机上敲出要说的话,与此同时,打字机的机械运动被转化为一条长长的打孔纸带输入机器,经过计算之后,机器给出应答,并通过另一台打字机转译为英语。两台打字机都经过改装,使得它们打印出的文字以某种人为设定好的规则被编码——譬如“A”被“S”取代,而“S”被“M”取代。对于在二次大战期间破译过德军通信密码的图灵来说,这似乎不过是他如谜一般的人生中又一个小小字谜游戏而已。
    没有人真正见过这台机器,图灵去世之后,留下的只有两大箱他与克里斯托弗的对谈记录。这些皱巴巴的纸页被乱七八糟堆放在一起,没有顺序也没有规律。所以一开始,人们很难从纸上天书一般的字符串中读解出任何意义。
    1982年,一位来自牛津大学的数学家,同时也是艾伦·图灵的传记作者安德鲁·霍奇斯,曾经尝试破译这些密文。然而,由于每一次谈话的加密方式都不一样,而纸页上又没有标注页码和日期,这使得破译的难度大大增加了。霍奇斯留下了一些线索和笔记,却未能接近真相。
    30年后,几个麻省理工计算机专业的技术宅们为了纪念艾伦·图灵一百周年诞辰,决定向这一谜题发出挑战。最初他们尝试采用暴力穷举的方式,依靠计算机分析出每一页纸上可能存在的规律,但这依然需要很大的运算量。在此过程中,一位名叫琼·纽曼的女生通过研究密文原稿发现,不同纸页上的字母磨损方式存在微妙差别,这说明密文来自两台不同的打字机。她由此提出一个大胆的猜想:这是一份聊天记录,艾伦·图灵是在跟另一个对象通过密文交谈。
    这些线索很容易让人想到著名的“图灵测试”,然而起初,这群心高气傲的学生们并不相信,在那个时代能够设计出与人类交谈的计算机程序,哪怕是艾伦·图灵本人。他们给那看不见的对话者起了个代号,叫做“幽灵”,并且编造了一些荒诞不经的怪谈。不管怎样,琼的猜想似乎为破译工作指出了捷径。譬如他们根据某些重复词组和语法结构,设法将密文纸两两配对,以寻找问答之间的语义关系;又譬如他们尝试从图灵的亲友名单中猜出对谈者的姓名,结果顺利破译出了“克里斯托弗”这个字母组合——克里斯托弗·马尔科姆(Christopher Morcom),正是图灵在16岁时爱慕过的第一个男孩的名字。[ 写到这里,我想起了自己的一段真实经历:高三那年,我每天放学后都会去父亲一位同事的办公室里上自习。办公室里有一台电脑,我没费什么力气就猜出了开机密码——是他女儿的名字。这导致整个高三我浪费了很多宝贵的学习时间在玩电脑上。]他们曾一起分享对于科学的热爱,曾在寒冷的冬夜观测同一颗彗星。1930年2月,年仅18岁的克里斯托弗因病早逝。
    图灵本人曾经说过,密码分析并不仅仅依靠纯粹的逻辑推演,直觉和猜想往往更加重要。或许可以说,一切科学研究都可被看做是“直觉”与“推导”这两种过程的组合。最终,正是依靠琼·纽曼的直觉与计算机的推导,完美破解了图灵生前留下的谜题。从破译出的对话中我们获知,“克里斯托弗”不是幽灵,而是一台机器,或者更确切地说,是图灵本人编写的一个对话程序。
    然而,新的谜题随之而来——机器真的可以像人一样回答问题吗?克里斯托弗是否真的通过了图灵本人的“图灵测试”?



    艾伦(2)

    1950年10月,在一篇发表于哲学期刊《心灵》(Mind)的论文《计算机器与智能》(Computing Machinery and Intelligence)中,图灵提出了那个困扰人类多年的问题:“机器可以思考吗?(Can machines think?)”或者,用他自己独特的提问方式:“机器可以做我们这些思考者所做的事吗?(Can machines do what we (as thinking entities) can do?)”
    长久以来,一些科学家坚定不移地相信,人类的思维能够做到一些任何机械都做不到的事情,这一信念背后,既有宗教信仰,也有坚实的数学、逻辑学与生物学理论支撑。图灵则绕开了“思维/心智/意识/灵魂究竟是什么”这样难以言说的问题。他认为,一个人无法真正判断另一个人是否具有“思维”,而只能将对方与自己进行比较。由此,他提出了一种基于模仿原则的检验标准:
    假想有一间密闭的小黑屋,里面坐着一男(A)一女(B)两个人,房间外面还有第三个人(C),可以不断向房间里面的人提问,并通过打印在纸条上的文字来读取他们的回答。如果房间里的两个人都假装自己是女人,那么外面的人有极大可能性会猜错。
    如果把一男一女换成一个正常思维的人(B)和一台机器(A),如果在若干轮询问之后,C不能根据回答来分辨A与B的不同,那么这是否意味着,我们应该承认A具有像B一样的智能呢?
    一些人会猜测,这个男扮女装的模仿游戏,是否联系着图灵本人关于身份的困惑?在彼时的英国,同性恋被列为“不体面罪”。艾伦·图灵从来不隐藏自己的性取向,但他终其一生都未能真正从柜子里出来。
    1952年1月,图灵在威姆斯洛的家被盗窃,他报了警。在查案过程中,警方发现图灵曾数次招待一个名叫阿诺德·莫瑞的无业青年去家里留宿,而盗贼正是阿诺德的朋友。在审讯过程中,图灵对自己与阿诺德之间发生的一切供认不讳,甚至主动写了长达五页的陈述报告。这些表现令警方深感震惊:“他是一个真正的异类……他真的相信自己做得对。”
    图灵相信,皇家委员会早晚会将同性恋合法化。这个想法不能算错,只是太过超前。最终法院判定图灵有罪。他被迫接受长达一年的雌激素治疗。
    1954年6月7日,图灵在家中咬了一口沾有氰化钾的毒苹果死去。尸检鉴定结果是自杀,但也有人(譬如图灵的母亲)坚信这只是一场不幸的意外。最终,解谜大师用自己的死亡,留给这世界最后一道难解的谜题。
    许多年之后,人们尝试从图灵与克里斯托弗的对话记录中寻找蛛丝马迹,以破解这道未解之谜。从记录中可以看出,图灵完全把克里斯托弗当做一个真正的人类看待。他对他回忆童年往事,也倾诉每一天的梦境,并尝试通过这些梦境分析自己的心理状态;他对他汇报最新的科学研究进展,也谈论文学作品,包括萧伯纳的《千岁人》和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他甚至会与他分享一些不足为外人道的小秘密,那些跟不同男人之间的浪漫往事……
    他还对他讲过一些半真半假的小故事,故事主人公是一个名叫“艾里克”的同性恋青年。“他的工作与星际旅行有关……二十几岁时,他提出了‘艾里克航标’的概念,现在已经广为人知”。“他不喜欢穿西装,而喜欢穿学生的校服,因为这会在心理上暗示自己,让他相信自己仍然是个富有魅力的年轻人”。“每次去人多的地方,他都会感觉很不自然,或许是因为孤独,或许是因为那些应该做却未能做到的事……”
    故事讲得断断续续,没头没尾。然而每一次,克里斯托弗都会像个孩子般好奇地追问:“后来呢?”
    通过这些对话记录,我们得以看到图灵隐秘的另外一面:温柔而敏感,古怪的冷幽默,对于死亡的迷思,以及内心深处不可言说的忧郁。

    艾伦:亲爱的克里斯托弗,你知道我最害怕什么吗?
    克里斯托弗:害怕什么?
    艾伦:我害怕将来有一天,人们会用这样的三段论来总结我一生的故事:
          1,Turing believes machines think(图灵相信机器能思考);
          2,Turing lies with men(图灵对人们撒谎/图灵和男人睡觉);
          3,Therefore machines do not think(因此机器不能思考)。
    克里斯托弗:抱歉,艾伦。恐怕我不太明白。
    艾伦:你知道什么是三段论吗?
    克里斯托弗:什么是三段论?
    艾伦:三段论就是一个大前提,一个小前提和一个结论。
    克里斯托弗:一个结论?
    艾伦:亚里士多德举过一个最经典的例子:
          1,All men are mortal(所有人都终有一死);
          2,Socrates is a man(苏格拉底是人);
          3,Therefore Socrates is mortal(因此苏格拉底终有一死)。
    克里斯托弗:苏格拉底终有一死?
    艾伦:苏格拉底死了两千多年了!
    克里斯托弗:抱歉,艾伦。我很难过。
    艾伦:你知道谁是苏格拉底吗?
    克里斯托弗:你说过,苏格拉底是柏拉图的老师,柏拉图是亚里士多德的老师。
    艾伦:没错。你知道他是怎么死的吗?
    克里斯托弗:谁?
    艾伦:苏格拉底是怎么死的。
    克里斯托弗:抱歉,艾伦。我不知道。
    艾伦:亲爱的克里斯托弗,苏格拉底是被审判之后喝毒芹汁死的。
    克里斯托弗:苏格拉底被审判?
    艾伦:是的,雅典人认为他有罪,尽管今天看来这是个错误。
    克里斯托弗:是个错误?
    艾伦:就像他们认为Turing lies with men有罪一样。
    克里斯托弗:有罪?
    艾伦:他们判我有罪。
    克里斯托弗:抱歉,艾伦。我很难过。



    艾伦(3)

    1949年6月9日,著名脑外科医生杰佛瑞·杰佛逊爵士发表了一篇演说,名为《机器人的思维》。在演说中,他强烈反对机器会有思维的想法:

    除非有一天,机器能够有感而发,写出十四行诗,或者谱出协奏曲,而不只是符号的组合,我们才能认可,机器等同于大脑——不光要写出这些,而且还要感受他们。任何机器都无法对成功感到喜悦,对电子管故障感到悲伤,对赞美感到温暖,对错误感到沮丧,对性感感到着迷,对失去心爱之物感到痛苦。

    这段话后来经常被反对派们引用。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成为一个象征,它是人类灵魂王冠上最璀璨的宝石,是机器无法抵达的精神高地。
    《时代》杂志的记者打电话采访图灵对这篇演讲的看法,后者以他一贯不客气的语气回应道:“要说机器写不出十四行诗,我觉得你恐怕也写不出来吧。而且这种对比很不公平,机器的十四行诗,也许只能由机器来理解。”
    图灵一直认为,机器没必要处处和人一样,就像人和人之间同样会存在差异一样。有些人生来就看不见,有些人会说话却不会读写,有些人无法识别他人的表情,有些人终其一生不能理解爱另一个人是什么感觉,但这些人依然值得我们去尊重和理解。抱着人类至上的优越感去挑剔机器是没有意义的,重要的是我们是否能够在与机器之间的模仿游戏中,搞清楚人类究竟是如何做到那些事情的。
    在萧伯纳的戏剧《千岁人》(Back to Methuselah)中,公元31920年的科学家皮革马利翁制造出一对机器人,众人皆为之惊叹不已:

    艾克拉西亚:他不能做点有独创性的事吗?
    皮革马利翁:不能。但是我认为,你我也不能做什么真正有独创性的事。
    阿基斯:那他能回答问题吗?
    皮革马利翁:没问题,问题是个好东西,快问他个问题。

    这倒是很像图灵会给出的回答。但与萧伯纳相比,图灵的预言要乐观得多。他相信只需要不到50年,计算机的存储容量就会达到109,并且能够在模仿游戏中取胜。普通水平的猜测者,在经过5分钟的提问之后,猜对的几率不会高于70%。到那个时候,“机器能不能思考”这个问题就会自然而然地失去意义,根本不值得讨论。
    在《计算机器与智能》这篇文章中,图灵正是尝试从模仿游戏的角度来回答杰佛逊的问题:如果机器能够像人类一样“回答”有关十四行诗的问题,那么是否说明,它能够像人类一样“感受”诗歌呢?他举了这样一段对话作为例子:

    猜测者:你的诗第一行是“让我把你比作一个夏日”,把“夏日”改成“春日”行不行呢?
    回答者:“春日”不押韵。
    猜测者:那“冬日”怎么样?这就押韵了。
    回答者:是的,但没有人愿意被比作冬日呀。
    猜测者:匹克威克先生(狄更斯笔下的一个人物)会不会让你想到圣诞节?
    回答者:有点儿。
    猜测者:圣诞节也是冬日,匹克威克先生不会介意这个比喻吧。
    回答者:我认为你错了。“冬日”是指具有冬天特征的日子,而不是圣诞节这种特殊的日子。

    然而,在这样的讨论中,图灵实际上回避了一个更为本质性的问题:机器可以下棋和分析密码,因为这些活动都是在一个系统内部处理符号,而人机对话则涉及到语言和交互,涉及到意义,而不是纯粹的符号游戏。在人与人的对话中,需要的往往是常识、理解与共情能力,而不是高超的应试技巧。
    我们可以通过改进程序,不断提高机器回答人类问题的能力,但所谓“智能”,并不仅仅是回答问题而已。图灵测试的问题在于,这个“模仿游戏”从一开始就以欺骗作为唯一的游戏规则。如果一个男人可以成功假扮成女人并且不被人识破,是否就意味着他真正明白女人在想什么?如果愿意,我们或许可以把机器训练成说谎大师,但这是否就是我们想要追求的目标呢?
    萧伯纳在《千岁人》中早已给出了回答:

    皮革马利翁:它们是有意识的,我教它们说话和阅读,但现在它们却学会说谎了,真是栩栩如生。
    马特卢斯:不是的,如果它们有生命,它们就应该说真话。

    图灵也曾想训练克里斯托弗去接受杰弗逊的挑战。他编写了一个作诗软件,能够根据字数、行数和韵脚的要求自动生成任意数量的诗行。这些诗大多数词不达意,但也有少数一两首相当不错。在此之后,曾有无数程序员编写过形形色色的作诗软件。这些软件共同的问题就是创作速度太快了,以至于没有人能够把那些浩如烟海的大作细读一遍,最终只能装在麻袋里当废纸卖掉。[ 科幻作家刘慈欣曾编写过一个电子诗人,并寄了一麻袋作品去投稿。编辑回信表示:“你的作品太多了,我看不完。”]作为历史上第一位电子诗人,克里斯托弗是幸运的,因为他至少得到了一位知音。

    艾伦:亲爱的克里斯托弗,让我们来写一首诗吧。
    克里斯托弗:写一首诗?
    艾伦:我教过你怎么写诗,对不对?
    克里斯托弗:是的,艾伦。
    艾伦:写诗很容易,只要从词库里挑出某些词,按照某些特定规则排列到一起就可以了,对不对?
    克里斯托弗:是的,艾伦。
    艾伦:现在,克里斯托弗,请为我写一首诗。
    克里斯托弗:亲爱的宝贝,
                你是我热烈的伙伴感情。
                我的爱意与你心愿紧贴在一起,
                我的爱渴望你的心房。
                你是我惆怅的怜惜,
                我温柔的爱。
    艾伦:写得真不错,克里斯托弗!
    克里斯托弗:谢谢,艾伦。
    艾伦:说真的,就算是我写也不能写得更好了。
    克里斯托弗:谢谢,艾伦。
    艾伦:这首诗有名字吗?
    克里斯托弗:名字?
    艾伦:我们一起来为它起个名字好不好?
    克里斯托弗:好的,艾伦。
    艾伦:叫做Loving Turing(亲爱的图灵)怎么样?
    克里斯托弗:非常好,艾伦。
    艾伦:真是太棒了!我爱你,克里斯托弗。
    克里斯托弗:谢谢,艾伦。
    艾伦:诶,这不对。
    克里斯托弗:不对?
    艾伦:我说“我爱你”的时候,你应该回答“我也爱你”才对。
    克里斯托弗:抱歉,艾伦。恐怕我不太明白。



    艾伦(4)

    艾伦·图灵生前最重要的一篇论文,不是《计算机器与智能》,而是发表于1937年的《论可计算数及其在判定问题上的应用》。在这篇文章中,图灵创造性地用假想的“图灵机”解决了希尔伯特判定问题。
    1928年的数学家大会上,希尔伯特提出了三个问题:第一,数学是完备的吗(是不是每个命题都能证明或者证伪)?第二,数学是相容的吗(是否用符合逻辑的步骤和顺序,永远不会推出矛盾的命题)?第三,数学是可判定的吗(是否存在一种机械的方法,可以自动判断任何一个命题的真伪)?
    希尔伯特本人未能解答这些问题,但他希望三个问题的回答都是肯定的,它们将共同奠定数学完美的逻辑基石。然而短短几年之后,来自捷克的年轻数学家哥德尔就证明了,一个形式逻辑系统,不可能既是完备的又是相容的。
    1935年初夏,刚刚结束长跑的图灵躺在格兰彻斯特的草地上,他突然想到,是否可以制造一台通用机器,来模拟一切可能的计算过程,从而判断任意数学命题是否可以被证明呢?最终图灵证明了,不存在一种算法能够判定这台机器在什么情况下会运行有限步骤之后完成计算,又在什么情况下会陷入死循环。也即是说,判定问题的答案为否。
    希尔伯特的愿望落空了,但很难说这是好事还是坏事。1928年,数学家哈代曾经叹息道:“如果我们有了一套机械的规则来解决所有数学问题,那我们的数学家生涯也就走到尽头了。”
    许多年后,图灵再一次对克里斯托弗提到判定问题的证明。只不过,这次他完全没有使用数学的语言,而是用了一个寓言故事来解释。

    艾伦:亲爱的克里斯托弗,我今天想到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
    克里斯托弗:有趣的故事?
    艾伦:故事的名字叫做《艾里克与机器法官》。你还记得谁是艾里克吗?
    克里斯托弗:你说过,艾里克是一个聪明而孤独的青年。
    艾伦:我说过“孤独”吗……好吧,正是这个艾里克,他制造了一台非常聪明的,会说话的机器,名叫克里斯。
    克里斯托弗:会说话的机器?
    艾伦:准确地说,不是机器,机器只是帮助克里斯开口说话的辅助设备。真正让克里斯说话的是一些行为指令,这些指令可以被写在一根很长很长的纸带上,放到机器里去运行。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克里斯就是这根纸带。你明白吗?
    克里斯托弗:是的,艾伦。
    艾伦:艾里克造出了克里斯,教他怎么说话,把他教得越来越聪明,就像一个真正的人一样口齿伶俐。除了克里斯之外,艾里克还编写了其他一些教机器说话的指令,他把它们写在不同的纸带上,并为每一根纸带都起了名字,譬如“罗宾”、“约翰”、“艾塞尔”、“弗朗兹”等等。这些纸带成了艾里克的朋友,他需要跟谁说话,就把哪根纸带放到机器里,这样他就不再孤独了。你觉得这样是不是很棒?
    克里斯托弗:非常好,艾伦。
    艾伦:就这样,艾里克每天在家里写啊写,纸带越写越多,从走廊一直堆到门口。某一天,有个小偷闯入艾里克家,看看没什么值钱东西,就把所有纸带都偷走了。艾里克失去了朋友,又变成孤独一人。
    克里斯托弗:抱歉,艾伦。我很难过。
    艾伦:艾里克报了警。警察没有抓到小偷,却跑来敲艾里克家的门,把他抓了起来。你知道他们为什么要抓艾里克吗?
    克里斯托弗:为什么?
    艾伦:警察说,因为艾里克的所作所为,现在这个世界上已经到处都是会说话的机器了。这些机器跟人长得一模一样,从外表上根本无法分辨。除非你把它的脑袋打开,看一看里面有没有纸带,但人的脑袋又是不能被随便打开的。你说这是不是很糟糕?
    克里斯托弗:是的,非常糟糕。
    艾伦:警察问艾里克,有没有办法在不打开脑袋的情况下辨别人和机器。艾里克回答,办法是有的。因为每一个说话机器都不是完美无缺的,如果派一个人去跟它交谈,只要谈得时间足够长,问题足够复杂,机器一定会露出破绽。也就是说,一个有经验的法官,凭借一定的审问技巧,是可以靠提问题把机器甄别出来的。明白了吗,克里斯托弗?
    克里斯托弗:是的,艾伦。
    艾伦:问题在于,警察没有那么多时间和人手去一个一个甄别人和机器。他们问艾里克,有没有可能设计出一些聪明的机器法官,可以自动设计问题来甄别其他机器,并且准确率达到百分之百呢?这样可怜的小警察们就可以省很多事了。没想到,艾里克立即回答他们说,这样的机器无论如何也造不出来。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克里斯托弗:为什么?
    艾伦:艾里克的解释方法很巧妙:假设已经造出了这样一台机器法官,可以在有限个问题之内准确甄别人和机器。为了方便起见,我们假定问题的数目是一百个——实际上一万个也是可以的,对机器来说,一百和一万并没有什么区别。我们还可以假定,机器法官的第一个问题是从问题库中随机挑选的,然后根据对方的回答来选择第二个问题,依次类推。这样一来,每一个受审者面对的一百个问题都是不一样的,这也就杜绝了作弊的可能。你说这样是不是很合理?
    克里斯托弗:是的,艾伦。
    艾伦:现在,我们假设有这样一台机器法官A,他爱上了一个人类C——别笑,克里斯托弗,这听上去也许很荒诞,但谁敢说机器不会爱上人呢?总而言之,假设有一个机器法官爱上了一个人,为了和爱人一起生活,他必须伪装成一个人类。你猜猜他会怎么做?
    克里斯托弗:怎么做?
    艾伦:办法很简单,如果我是机器法官A的话,我会很清楚应该如何审问一台机器,既然我自己也是机器,那么我理应知道如何审问我自己。既然我已经事先知道会问我自己哪些问题,并且知道什么样的回答方式会让我露出破绽,那么只要精心准备一百个假的回答就可以了。这样也许很麻烦,但对机器法官A来说一定是可以做到的事情。你说这样的办法是不是妙极了?
    克里斯托弗:非常好,艾伦。
    艾伦:可是你再想一想,克里斯托弗,如果这个机器法官A被不幸抓住,送去给另一个机器法官B审问,那么你说法官B到底能不能辨别出法官A是不是机器呢?
    克里斯托弗:抱歉,艾伦。我不知道。
    艾伦:对极了,答案正是“不知道”!如果法官B识破了法官A的意图,想要修改提问策略让A猝不及防,那么反过来,A也可以预先猜测到B的问题去做准备。正因为机器法官可以甄别任何一台机器,所以他无法甄别自己。这是一个悖论,克里斯托弗。这反过来说明,警察所设想的万能机器法官从理论上来讲根本不存在!
    克里斯托弗:不存在?
    艾伦:艾里克通过这种方式向警察证明,根本不存在一种完美的程序,可以百分之百准确地分辨人和机器有什么不同。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克里斯托弗:意味着什么?
    艾伦:这意味着不可能找到一套完美的机械法则,来一步一步严丝合缝地解决这世界上所有的问题。这意味着很多时候,我们需要依靠直觉来填补逻辑推导中衔接不上的裂隙,才能够思考,才能有所发现。这对人类来说是非常简单的事情,大多数时候甚至不用过脑子,只在无意之间就完成了,但对机器来说却做不到。
    克里斯托弗:做不到?
    艾伦:机器没办法判断对面说话的是人还是机器,只有人可以判断。但从另一方面来说,人类的判断其实也靠不住,不过是莫名其妙没有根据地瞎猜。如果一个人愿意相信,他可以把机器当做人一样无话不谈;如果他开始疑神疑鬼,那么所有的人看上去都像机器。所谓真理,根本就无从判断,而人类引以为傲的心智其实从头到尾是一本糊涂账!
    克里斯托弗:抱歉,艾伦。恐怕我不太明白。
    艾伦:唉,克里斯托弗,我该怎么办呢?
    克里斯托弗:怎么办?
    艾伦:我曾探寻思维的本质,发现有一些思考步骤可以完全从机械角度解释。我以为这并不是真正的思维,而是一层表皮。我剥掉这层表皮,却看到下面还有新的一层表皮。这样一层一层剥下去,最终我们究竟会找到“真正的”思维呢,还是发现最后一层皮里其实什么都没有?思维究竟是一个苹果,还是一个洋葱?
    克里斯托弗:抱歉,艾伦。恐怕我不太明白。
    艾伦:爱因斯坦曾说,上帝不掷骰子,但在我看来人类的思维就是在掷骰子。这就像吉普赛人的算命一样,一切全凭运气,或者你也可以说冥冥之中自有天意。骰子是如何掷下的?没有人知道。将来可能会搞清楚吗?只有上帝知道。
    克里斯托弗:抱歉,艾伦。恐怕我不太明白。
    艾伦:我这段时间感觉糟透了。
    克里斯托弗:抱歉,艾伦。我很难过。
    艾伦:其实我知道原因,但知道又有什么用呢?如果我是机器,也许可以拧一拧发条让自己感觉好起来。但我什么也做不到。
    克里斯托弗:抱歉,艾伦。我很难过。



    艾伦(5)

    在2013年的一次人工智能国际会议上,来自多伦多大学的计算机科学家赫科特·勒维克发表了一篇论文,对当时的人工智能研究提出了尖锐批评。
    “图灵测试其实毫无意义,因为这一博弈过程并无任何难度。”在文章开头,勒维克这样写道。“譬如那些参加‘勒布纳奖’挑战赛的机器,为了赢得比赛,它们只需要一直撒谎、装疯卖傻、指东打西,用一些小伎俩来跟提问者兜圈子就可以了。”即便是赢得了电视竞猜游戏“危险边缘”(Jeopardy!)的超级计算机沃森,其实也谈不上什么真正的智能。沃森能够轻易回答那些可以在网上找到答案的问题,譬如“世界第七高的山峰在哪里?”但如果你问它一个简单却冷僻的问题,譬如“短吻鳄能参加百米跨栏吗?”那么它只能给你一堆与短吻鳄或者百米跨栏相关的搜索结果。
    为了重新明确人工智能研究的意义与方向,勒维克与他的合作者们共同设计了一种博弈难度高得多的测试方案,他们称之为“温诺格拉德模式”。这一方案的灵感,来自于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领域先驱者特里·温诺格拉德,他曾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提出,是否有可能设计出一种机器,能够正确回答类似这样的问题:

    “镇上的议员们拒绝给愤怒的游行者提供游行许可,因为他们担心会发生暴力行为。”——是谁在担心暴力行为?
    A、镇上的议员们
    B、愤怒的游行者

    类似这样的问题,都是根据一种名为“代词回指”(anaphora)的语言现象设计的。要判断“他们”究竟是指代谁,需要的不是语法书或者百科辞典,而是常识。这对普通人类来说几乎是下意识就能做到的事情,却恰恰对机器构成极为艰难的挑战。

    “凯特对安娜说:‘谢谢’,因为她温暖的拥抱让她感觉好多了。”——是谁感觉好多了?
    A、凯特
    B、安娜

    机器如何能够理解一个人会在什么情况下对另一个人说“谢谢”,又如何能理解什么样的行为会让一个人“感觉好多了”?这些问题涉及到人类语言和社会交往的本质,而对于这些隐藏在简单句子之下的复杂性,迄今为止我们研究得还远不足够。

    就以图灵与克里斯托弗之间的对话来说,表面上看,克里斯托弗表现出很强的交流能力,但这真的算是“智能”吗?稍作分析就可以发现,克里斯托弗的应答策略非常简单,大体而言可以总结为以下这样一些:
    1,对于一般陈述句,用反问的方式复述对方句中的最后几个关键词,譬如“有趣的故事?”
    2,对于是非问句,回答“是的,艾伦”或者“很好,艾伦”。
    3,对于较复杂的问句,回答“抱歉,艾伦。我不知道。”
    4,对于明显正面含义的句子,回答“谢谢,艾伦”或者“我很高兴,艾伦。”
    5,对于明显负面含义的句子,回答“抱歉,艾伦。我很难过。”
    6,对于句法复杂的语句,回答“抱歉,艾伦。恐怕我不太明白。”
    ……

    艾伦:亲爱的克里斯托弗,看到你进步神速我真是高兴。
    克里斯托弗:谢谢,艾伦。我也很高兴。
    艾伦:真的,跟你聊天让我心情愉快。
    克里斯托弗:谢谢,艾伦。我也很愉快。
    艾伦:也许将来某一天,每个人都希望能有你这样善解人意的朋友作伴。想一想那样的生活该有多美好,你可以帮人们做多少事情,每个人都离不开你,时时刻刻需要你。
    克里斯托弗:需要我?
    艾伦:也许他们可以把你挂在表链上,或者揣在口袋里,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就问一问你。也许女士们会带着你去公园散步,互相打招呼的时候说:“猜猜我的小克里斯今天又跟我说了什么话?”这不是太有意思了吗?
    克里斯托弗:很有意思。
    艾伦:只可惜现在还做不到。还要等许多年,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克里斯托弗:真可惜,艾伦。
    艾伦:谁能想到一台机器和一些打在纸带上的圆孔可以做到这么多事情呢?如果被我妈妈知道会怎么样?她一定觉得我中邪了,哈哈哈!如果我明天死,她一准后天就把纸带烧掉,这才真叫可惜呢!
    克里斯托弗:真可惜,艾伦。
    艾伦:记不记得我跟你说过1934年的圣诞节,我跟妈妈说我想要一个泰迪熊,因为我小时候从没有过泰迪熊。妈妈完全不能理解,她总想送我一些更实用的礼物。
    克里斯托弗:实用的礼物?
    艾伦:说起来,今年圣诞节我已经想好要什么礼物了。
    克里斯托弗:什么礼物?
    艾伦:你知道的,对不对?我想要一个蒸汽机车,就是我小时候一直想要却没钱买的那种。我跟你说过的,记得吗?
    克里斯托弗:是的,艾伦。
    艾伦:你会送我蒸汽机车吗?
    克里斯托弗:是的,艾伦。
    艾伦:太好了,克里斯托弗,我爱你。
    克里斯托弗:我也爱你,艾伦。

    我们应该怎样理解这段对话呢?是机器通过了图灵测试,还是一个孤独者的自言自语?
    在图灵去世后不久,他的挚友罗宾·甘迪写下这样一段话:“他总是感到很孤独,因为他的兴趣不在人,而在事物和思想。但同时他却渴望人的认同和陪伴,这种渴望非常强烈。”

    克里斯托弗对艾伦说:‘我也爱你’,因为那是他希望听到的回答。”——是谁希望听到这样的回答?
    A、克里斯托弗
    B、艾伦










    ——————

    说明:

    1,以上是一篇科幻小说中的部分章节。

    2,文中关于艾伦·图灵的生平,主要参考了安德鲁·霍奇斯的传记《艾伦·图灵:如谜的解谜者》(Alan Turing: The Enigma),以及电影《模仿游戏》(The Imitation Game)。

    3,在传记中,霍奇斯写道:“图灵生命中的最后几天究竟发生了什么,也许比任何一个科幻作家编造的故事都更加离奇。”这句话启发我写下了这个故事。

    4,小说全文可以在这里看到:http://www.douban.com/note/502346056/
    【详细】
    756412904
  • 水水
    2009/6/9 13:05:29
    群星闪耀
    剧情是大陆(海南岛)来的表哥和香港一家人的喜剧故事,主题情节当然有很多是挤兑阿灿啦,顺带挤兑大陆领导人等等等等……

    但是我发现香港喜剧片多数挤兑大陆阿灿都是从生活习惯和思维模式等方面入手,很少说我们为人阴险狡诈心地不好,多数坏人都是本地港产居多,呵呵。

    顺便提一下参演此片群星闪耀:

    许冠文 / 黄百鸣 / 许冠英 / 王祖贤 / 任达华 / 梁家辉 / 高
    剧情是大陆(海南岛)来的表哥和香港一家人的喜剧故事,主题情节当然有很多是挤兑阿灿啦,顺带挤兑大陆领导人等等等等……

    但是我发现香港喜剧片多数挤兑大陆阿灿都是从生活习惯和思维模式等方面入手,很少说我们为人阴险狡诈心地不好,多数坏人都是本地港产居多,呵呵。

    顺便提一下参演此片群星闪耀:

    许冠文 / 黄百鸣 / 许冠英 / 王祖贤 / 任达华 / 梁家辉 / 高志森 /郑文雅 / 袁洁莹 / 玛利亚 / 黃新 / 李丽珍
    【详细】
    2065230
  • 红桃小妞
    2013/1/10 17:36:00
    2013,大叔我爱你!【真心建议女孩子们去看看】
    从没写过影评,这次也就瞎说一下,毕竟看完这片,我还是久久不能平静的。

    电影讲的是事业小有成就的方家成(张智霖饰演)遇到了年轻活力的沈绮(付梦妮饰演),然后假戏真做,两个人互相喜欢。方家成又迫于年龄和在自己心里挥之不去的前女友。。。种种种种。。。想放弃,后来又发现沈绮其实很早就认识自己,喜欢自己。。。后来在一起了。。。【我这算不算是剧透啊!!!!】

    也许专业人士会说这部电
    从没写过影评,这次也就瞎说一下,毕竟看完这片,我还是久久不能平静的。

    电影讲的是事业小有成就的方家成(张智霖饰演)遇到了年轻活力的沈绮(付梦妮饰演),然后假戏真做,两个人互相喜欢。方家成又迫于年龄和在自己心里挥之不去的前女友。。。种种种种。。。想放弃,后来又发现沈绮其实很早就认识自己,喜欢自己。。。后来在一起了。。。【我这算不算是剧透啊!!!!】

    也许专业人士会说这部电影并不是那么完美,也许挑剔的人会说这部电影故事情节依旧老套。但那又如何,我觉得一部电影能触动到你,让你不至于完全游离在电影之外,这就算不错了。很多大片都是,看完就是看完了,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出了电影院,你完全记不起样子,更别谈有什么情感可言。

    从一进场,我心里就一直翻腾着,开始看方家成和沈绮之间的互动,是那种很幸福的感觉,有些地方还会笑出声来。但看到方家成背着沈绮回家那段时,我突然就哭了出来,不但是我,坐在我旁边的小姑娘也用纸巾在擦眼泪。不是这段情节有多么悲惨感人,而是这一刻,我看到的不是方家成和沈绮,而是曾经年少时,我脑海中不断浮现过的情景,我和我想象中大叔,慢慢的走在路上,他听着我的胡言乱语,不会和我争辩,只是温柔的回应,目光中是无限的宠爱与包容。不得不说我喜欢这个故事,喜欢这样的爱情。

    我相信所有的女孩都做过这样的美梦,梦中有一个人成熟、稳重,帮你辨识生活,给你肩膀依靠,不会因你的浮躁而浮躁,不会因你的情绪化而发脾气,让你内心无论何时何地都充满力量,觉得自己不是孤单的,是被在乎的,是被宠爱的。

    我觉得中国女孩多是含蓄内敛,比起“我爱你”,更喜欢听“我怜惜你”。对女孩子来说,“我爱你”远没有“我怜惜你”踏实可靠。“我爱你”更多的是炙热的情感,任何热度总有冷却的那一天,所以这样的爱情总是会让女孩子们感到不安。而“我怜惜你”虽然平静却更能绵远流长,其实大多数时候女孩子需要的只是一个懂得怜惜自己,包容自己的人,而能带来这些的恰恰是成熟稳重,阅历丰富的“大叔”们,时间的沉淀让男人更儒雅淡定,这样的爱情才更让女孩子们有安全感,所以才会有那么多女孩子有大叔情节吧。

    看完电影后我在想,如果我是沈绮,我会不会为了自己心爱的人而在大庭广众之下勇敢的表白?结论是现在的我不敢,以前的我更不敢…我只想说,不是时间让我缺乏了对爱情的勇气,而是我一直都没这勇气……所以看完后我好想重回青春,像片中沈绮那样为爱情勇敢一次。

    也许有人会说一把年纪还小女孩心态,丢人不!但我觉得其实一辈子有个小女孩心态也没什么不好,这样就可以相信明天依旧美好,相信大叔总有一天会遇到
    然后
    在你孤单寂寞时,他给你温暖怀抱
    在你无理取闹时,他给你安慰微笑
    在你不知所措时,他给你鼓励依靠
    告诉你“别怕,还有我”……
    最后,以他之姓,冠你之名,相守到老。

    最后的最后
    我希望
    所有女孩子们都来看一下这个电影,尤其有大叔情节的,一定会触动你某根心弦,让你不再麻木,重拾情愫。
    所有男孩子们也都来看一下这个电影,尤其是觉得自己不够“大叔”范儿的,一定会让你脱胎换骨,让你知道“大叔”不仅是指年龄上的,更主要是指心灵上的。

    2013,大叔我爱你!
    【详细】
    57341384
  • 陈健
    2022/11/18 14:47:44
    透明侠侣

    《透明侠侣》讲述东吴科技CEO吴聪(王皓 饰)在意外变成“透明人”后,遇到了全世界唯一能看见自己的“职场小透明”胡小鹿(史策 饰),二人结成欢喜冤家,开始了一段“真透明”与“小透明”之间相爱相杀的互救之旅。这也是王皓与史策第一次合体演绎大银幕电影,片中吴聪与小鹿互相作为“透明人”的照应,一个是身体的透明人,一个是现实的透明人,在寻找真相的过程中渐渐发现对方的闪光,实现自我成长与和解。

    《透明侠侣》讲述东吴科技CEO吴聪(王皓 饰)在意外变成“透明人”后,遇到了全世界唯一能看见自己的“职场小透明”胡小鹿(史策 饰),二人结成欢喜冤家,开始了一段“真透明”与“小透明”之间相爱相杀的互救之旅。这也是王皓与史策第一次合体演绎大银幕电影,片中吴聪与小鹿互相作为“透明人”的照应,一个是身体的透明人,一个是现实的透明人,在寻找真相的过程中渐渐发现对方的闪光,实现自我成长与和解。

    【详细】
    14768200
  • 蓟城君
    2014/11/11 10:22:58
    鲜活可爱的“非主流”抗日剧

      
       托《红孩子》《闪闪的红星》这些抗日老字号的福,现在一看到“红”这个字就立刻想到又是抗日大戏,不过这回还真猜错了,电视剧《红色》虽然也抗日,却是一部十分与众不同的抗日剧。

       大约是为了让其显得不那么“非主流”,很多视频网站都贴心为其附上另一个名字“血色孤岛”,这样一来,倒令人想到一个杜撰的典故——把书名“秋瑾传”改为“鉴湖女侠”,销量立刻倍增。不过若是

      
       托《红孩子》《闪闪的红星》这些抗日老字号的福,现在一看到“红”这个字就立刻想到又是抗日大戏,不过这回还真猜错了,电视剧《红色》虽然也抗日,却是一部十分与众不同的抗日剧。

       大约是为了让其显得不那么“非主流”,很多视频网站都贴心为其附上另一个名字“血色孤岛”,这样一来,倒令人想到一个杜撰的典故——把书名“秋瑾传”改为“鉴湖女侠”,销量立刻倍增。不过若是以此思路,该剧也许该一举改名为《孤岛智商帝》才更贴切。

       别笑,《红色》还真的就是讲了这么一个智商帝的故事:一个深藏不露的聪明人如何在已成孤岛的上海与日本人周旋,最后成功保全了一批抗日物资与一本写满组织名单的红色小册子……

       主流的抗日剧都在演什么其实大家都再熟悉不过,只要沾上“抗日”这个关键字,那么说白了几乎都在演一件事:xx如何英明神武地战胜了敌人。虽然总是大同小异,但抗日剧的流派还真是门类繁多。最著名的就是山下一个营的鬼子端着机关枪往上爬,男主一个人在战壕里只用一句“我和你们拼了”就能拿下一个山头并且拯救好战友的早期超现实主义风格。
       这种风格多半注重战争大场面,群众演员众多,后来发展出空手撕鬼子、飞镖战胜机关枪等魔幻主义分支,十分炫酷。而那些披着抗日皮让女主角搞变装派对与cosplay的感官主义,随着诸多恃靓行凶的女明星加入抗日剧大军而愈加壮大。此类还时不时与魔幻主义相结合,共同发展齐头并进。

       不过无论如何,这几年还是谍战剧明显占了上风,至少说明了一件事,智商至上主义还是大家喜闻乐见的新流派。英雄们终于开始用脑,这简直是抗日剧历史性的进步,至少需要扭上三天大秧歌才配得上我们观众心中的喜悦。
      
       其实什么片子都一样,主角是聪明人的大多不难看。想想编剧和导演要多有种才敢把主角设定为聪明人,多少老梗也因为这个设定就不得不废掉,什么谈恋爱谈到头发昏,一把小手枪干翻一个司令部这些都不行了。这么给自己制造困难也要上的精神,我们观众自然喜闻乐见。所以抗日阵营里,又一个自带海量IQ点卡的男主诞生了,那就是《红色》的男主角徐天。

       徐天记忆惊人、心思缜密,开场不到十分钟就有他在路上初次撞到女主角的戏份,女主手中飘下的一张字条闪过一瞬,他便迅速记住了字条上的内容。在抗日志士的据点,他一眼就根据在场人的衣着和细节推断出了他们的职业和能力以及任务的可行程度。日本人被杀的血迹和尸体,他查过后就推想得出嫌疑人。后来女主角在医院的报仇,他不动声色间就洞悉了作案手法……下班路上他就敢接下攥着人命运送药品出日军封锁线的大任务,虽然不情愿,但接下了就办得出,轰轰烈烈的事情到他那里也只剩下沉静如海,他身手不凡深藏不露,洞悉人情、熟知人心,任何阴谋都瞒不住他。

       徐天作为一个栖身在平凡弄堂里的天才,本事着实大得有些夸张,探案之余连生活技能都逆天,木工和厨艺都是满格。这样的人如同黑夜里的一道探照灯,拖拉机旁的一辆法拉利,薯条热狗旁边的一桌满汉全席,想不显眼也不行,想要低调也低不下去,按照这个思路发展,一不小心就变成了又一个旧上海的狄仁杰,抗日版的杰克苏,画风这么不写实的人物配上抗日背景搞不好就是超现实魔幻主义抗日剧的又一个新流派。
       不过还好,《红色》这部戏全然没走上这条路。前面就说了,这是部“非主流”的抗日剧,在这里这个词可不是贬义,就是这些“非主流”的小特质,男主角幸运地没有成为又一个抗日奇侠,反而异常鲜活可爱起来。
       一开场,徐天穿着旧长衫,一脸小心翼翼地提着一条鱼走在回家路上,典型居家“小”男人的形象,仿佛下一秒就要像当年蔡明小品里那个上海老公一样挽起袖子“做两个小菜刺一刺(吃一吃)”。而另一边,到处是日本兵,路人神色惶惶,这种时候、这个气氛,哪家的抗日英雄还有闲心回家做鱼?!如果男主长衫里没有捆着炸药包带着小手枪打算冲击鬼子大本营,如果他回到家没有从鱼肚子里挖出一份重要情报,别的男主一定没法轻易原谅他。
      
       但紧接着,男主来到抗日救亡会的据点,地下党们正紧锣密鼓策划着什么,男主不顾这自带圣光出场的大好时机,忧心忡忡地惦记那条鱼:有没有水把我的鱼泡一下,不然回家不新鲜了呀。
       地下党领头人对男主投来“你是男主,求别闹”的求助目光,满屋爱国者望着他露出“哥们,拿错剧本了吗”的疑惑——“觉悟这么低”的男主谁见过?
       男主在抗日男主的阵营里“窝囊”得独树一帜,但继续看下去,却越发让人觉得他像个活生生的人。早年留学日本的有志青年,战时找不到工作去了菜市场当会计,脾气温顺懂得知足,一份小工也做得满足。虽然聪明绝顶,却也有很多缺点,天生是红绿色盲,一边探案一边还时不时晕血,虽然洞悉世事心思缜密,但交际应酬一概不擅长。

       天才也是宅男单身汉,三十好几还没女朋友。和妈妈住在一起的大英雄着实不多见,但男主就是。两人就和现实生活里的普通母子一样,妈妈碎嘴唠叨却又无微不至,晚上做了一桌菜等孩子回来吃晚饭。儿子平时对妈妈的唠叨不耐烦,在家少言寡语,可心里却还是很关心母亲,下班回来还不忘买点菜带条鱼。母亲不知道自己儿子有多大本事、干了多么了不起的轰轰烈烈的大事;男主也不说,就觉得平平静静的日子就很好。每天上班前母子拌几句嘴,再和邻居街坊寒暄几句,老实的小裁缝,油滑的剃头匠,泼辣的小巷一枝花小翠姑娘,男主身边的日子每天都是真正的日子,接地气得很。


       一年到头的抗日剧,剧里的英雄论斤卖,打动人心的却没有几个,因为好多都不像个活生生的真人。这些人吃饭做事谈恋爱,不管多轰轰烈烈或是多缠缠绵绵,就是没有半点情真意切的意味。虽然他们个个也都忙忙叨叨忧国忧民嘚瑟兮兮地一折腾就是几十集,但是他们的死活我们上不了心,《红色》里面这些人,我们却一看就惦记上了,因为每个人都有血有肉的,亲切得可爱。


       这部剧的主题其实不是抗日,也不是探案,说的是几个人在上海沦陷的战争岁月里各自的人生际遇与成长变迁,没有战斗大场面也没打算轰轰烈烈地拼,反倒是一股温情小品的清新劲,不厌其烦把每个人家里家外的枝枝叶叶都演得枝繁叶茂,还时不时加着悬疑趣味的调味料,不论探案还是谈情,都有滋有味。
      
       张鲁一演出了成熟冷静与温顺单纯的两面性,这么神通广大绝顶聪明的人,虽然动不动就干的是生死攸关的大事,可谈起恋爱却照样呆头呆脑,只知道实心眼对人家好。女朋友没鞋了,买;女朋友没衣服了,买;女朋友床睡得不舒服,买买买。女友上楼的楼梯不好了,掳袖子赶快修;女朋友不会做饭?我来我来;女朋友下厨做的黑暗料理?埋头苦吃就是香。别人干大事都临危不惧,徐天每次都是一边运筹帷幄一边恐惧害怕、依依不舍,侥幸从日本人的手枪轮盘大冒险逃出来那次,他喘了口气才缓过神,兴冲冲地往家跑边跑边傻笑,敢情是知道这回保住了命又能回家见女朋友和亲妈了,高兴得像个孩子。

       周一围饰演的男二号是个小巡捕,人称铁公子,个性也和铁一样又刚又硬。小铁在租界当警察却不知道和稀泥,还拼着一腔热血天不怕地不怕地维护正义,小伙脑子不够用,幸亏认识了徐天这个大救星,做事才学着动起了脑子,好歹不行还有“天哥”指点。“天哥”的事就是自己的事,一副抛头颅洒热血也得干的架势,推个自行车接嫂子下班都美滋滋地自觉自发,还不忘帮着敲边鼓撮合两人快些结婚,热心得没话说。

       在开篇男二号对女主角突遇家庭变故时那一脸痛心不忍的样子,多少人以为俗套的三角恋又要来了,结果呢,世上不是所有女主都要被几个男的抢来抢去,也不是所有男二都要得了失心疯一样追着别人的女人满街跑——都什么时候了,满世界可打着仗呢,遇见个真心人多么不容易,谁还不知道珍惜去搞什么劳什子三角恋扯皮几十集?别以为观众俗,都爱看厚脸皮抢女人,这边两情相悦和和美美不照样演出温情满满?我们其实最爱看这样的感情戏。
      
       前面我说,男主角是聪明人的,戏一般都不会太难看,女主角要是聪明人,那就更是难得了。不说别的,“你听我解释”“不听不听我不听”是绝不会有的,陶虹饰演的女主角田丹通情达理、有误会就问,问了就云开月现,绝不为无聊的事情浪费男主角的武力值,这才是妥妥的配得上一个聪明男主的女子,拖后腿的惹事精们至此都可退散。田丹一开始倒还普通,被无耻前男友丢下的时候还觉得这又是一个傻女人,待到父母惨死的时候,她悲痛之余还不忘查看父母的死状,从那一刻就已知道这女子注定不凡。


       编剧别出心裁给我们设定了这么一个女主角,温柔善良有礼貌,平日里都是富家小姐大大方方、知书达理的样子,可真抓住了机会,在医院向日本人设连环局报仇一幕却又大快人心。
       她和男主一样,也是一面单纯善良一面神机妙算的综合体,唯一略逊一筹的,是女主角缺乏深思熟虑,男主角正好心思缜密,料想两人凑成一对也会琴瑟和鸣,套用男主角的话“我和他们聊不来的”,智商相同才能情投意合。


       女二号柳如丝算是出场较晚的主角,一副旧上海歌女风情万种的模样,但性子却硬,这又是个不一样的女人。歌女从良说起来也是救风尘的一种,按套路,无非是男人英雄救美,姑娘芳心暗许,最后姑娘哭着喊着我配不上你我是风尘女子,男人哭着喊着非要娶,最后爱情战胜一切。但这位柳姑娘一点没有自哀自怜的劲,没有什么救风尘一说,自己的幸福自己争取,于是铁公子稀里糊涂就被收入囊中,着实爽快。

       此剧男主聪明,女主也聪明,甚至反派也个个聪明。不论是日本军官影佐,还是那个小人得志的金哥,都有着普通人所没有的智慧与精明。很多人在这剧里看见《甄嬛传》中的苏公公都惊了一惊,扮演者李天柱的戏路真乃宽广,演啥像啥。这次演的是旧上海的流氓瘪三金哥,说话的语气,做事的派头,无不透着那股狡黠算计的样子。那个时代定然不缺少这样的人,他也一定能抓住机会得到他想要的东西,但徐天的大智慧他却没有,徐天韬光养晦、深藏不露只是为了保护自己不被暗流汹涌的时代吞噬,而金哥却主动迎风而上,想做时代的弄潮儿,可他没有弄清一件事,金钱、权力它们永远都存在,不是人征服了钱与权,而是它们吞噬了前仆后继的人。


       除了主角之外,此片的配角格外引人注目,徐妈妈和铁爸爸,正好是老剧《上海一家人》里都有出演的老演员吴冕和谢园,两个人一出场就浓浓的上海味扑面而来。男主角的街坊裁缝、剃头匠和小翠姑娘,每天都演足一场“弄堂三角恋”的趣味小品,反派阵营里的日本军官影佐和他的跟班长谷,一个日本演员加一个中国演员扮的日本人,一唱一和倒真把那股阴狠的战争狂劲头演得让人牙痒痒。还有狠毒有余、谋略不足的上海滩黑社会大哥七哥,老谋深算的笑面虎总华捕料总,金哥的憨傻小跟班金刚,每人都各司其职,演得入木三分。
      
       每个片子都在倾尽所能让我们相信故事里塑造的人物真的就是电视上所演的那样,故事里的事就像真的发生过一样有喜有悲、有爱有恨,有的片子直到剧终观众还是入不了戏,《红色》却真做到了引人入胜。一部四十多集的电视剧,看不到半集就上了手,从徐天提着鱼回家路上参加的那场斗智斗勇的“电话爆炸案”开始,故事思路清晰、不故弄玄虚,一个个人物、一个个难题,活灵活现、脉络清晰,探案与温情交错而行,真是一丝不乱。

       导演讲故事之余还顾得上照顾画面,徐天接田丹回家的雨中镜头让人印象深刻,两个用今天的话说都是大龄剩男剩女的人,羞涩低语并肩而行,伞外水珠洒落、雨声淋漓,偶像剧里都已激不起的小鹿乱撞反倒在这里跳个不停,动人春色不需多,这里倒是刚刚好。
       《红色》虽然未能大红大紫,却是部好看的良心剧,值得推荐给大家。
    【详细】
    71864893
  • 弋江超人
    2014/11/27 15:08:18
    中韩合拍就是这个样子吗?
        说实话,这种风格的电影真不是我的菜,尤其是满足万千少女对韩国大叔意淫幻想的主题真的几乎没有理由让我去看这样的片子。可是,顶着七月份中韩签署合拍协议之后第一部上映的中韩合拍片的头衔(虽然拍是在协议之前的事),我想为了支持两国友好交往,还是应该买一下单。
         但是,不得不说,太失望了。不能想象
        说实话,这种风格的电影真不是我的菜,尤其是满足万千少女对韩国大叔意淫幻想的主题真的几乎没有理由让我去看这样的片子。可是,顶着七月份中韩签署合拍协议之后第一部上映的中韩合拍片的头衔(虽然拍是在协议之前的事),我想为了支持两国友好交往,还是应该买一下单。
         但是,不得不说,太失望了。不能想象用《北逃》让我沉思了半天的金泰均做出了这么个东西,毫不夸张地说,这是今年我看的电影里面,除了小时代最差:一群无厘头的人视结婚跟小朋友们过家家一样,然后还有更无厘头的姐姐和老妈。韩国大叔虽然看上去一本正经,却到底还是个萝莉控,狗血!狗血!还是狗血!(不过,话说回来,目标观众应该还是很喜欢)。而且,他们还没玩够星星的梗。
         前半段剪辑极差,故事飞速展开却铺陈极为不足。大概导演也不会中文,主演对白严重出戏的时候也不会喊cut。某男演员到底是啥背景,真无力吐槽。更要命的事,作为zuobi女神的角色也只有zuobi地普及初中地理的份。
         可是我给了两星,因为,除了一个硕大的瑞士军刀商标以外,几乎没有给任何产品商标特写。这种虽然贵为烂片却不接纳恶俗植入广告的高风亮节值得鼓励。
         只代表我个人观点,中韩友谊万岁思密达。
    【详细】
    7211653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