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12《库尔斯克》以2000年俄罗斯核潜艇“库尔斯克”沉没事件为原型拍摄的电影,不过不是俄罗斯拍摄的,而是法国(北约国家)拍的。1影片剧情:影片三条线同时展开:潜艇内勇士的等待与绝望,现实中艇员家属的等待与期盼以及现实中政治博弈。三条线交错,共同推动故事发展,但感觉剧情前期拖了点、后期慌了点。2.影片立意:虽说艇内勇士们的着墨最多,但不得不说,政治博弈才是本片要展现的精粹——刻
2019-07-12《库尔斯克》以2000年俄罗斯核潜艇“库尔斯克”沉没事件为原型拍摄的电影,不过不是俄罗斯拍摄的,而是法国(北约国家)拍的。1影片剧情:影片三条线同时展开:潜艇内勇士的等待与绝望,现实中艇员家属的等待与期盼以及现实中政治博弈。三条线交错,共同推动故事发展,但感觉剧情前期拖了点、后期慌了点。2.影片立意:虽说艇内勇士们的着墨最多,但不得不说,政治博弈才是本片要展现的精粹——刻意要展现的俄罗斯不顾艇员死活死守那虚伪娇气、不值一撕的脸面——这在现实中或确实如此。然而,看着恶心的是片中科林·费尔斯(英国演员《国王的演讲》《王牌特工》)演的海军少将那副站在道德制高点那道貌岸然的嘴脸——库尔斯克核潜艇在当时本是俄罗斯的顶尖潜艇,携带顶尖潜射武器,没有那个外军军方不感兴趣的,在那种情况下主动提出救援,80%出于探秘,20%出于人道救援。不愧为北约国家拍摄的。当然,现实中俄罗斯的接受外国(外军)救援时确实行动缓慢,直到最后迫于形势,不得不求援,但为时已晚。——就当时俄罗斯的反映,片中如此损他们,也不亏他。3反思:战备战备,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这个兵既有通常的“兵员”,也就是“人”,还有一点同样重要:装备。只有人、装都处在良好的战备状态,那需要用兵的“一时”,才能发挥作用。4养兵,是要花钱的!古云穷兵黩武,暂且理解一下:经济不发展,大搞军事化,如那无根之木,风雨摧之,必将倾塌。然而,只发展经济,军事不顾呢?嗯,你见过肥猪在山林称王的吗?——有,但只有童话故事中的“猪刚鬣”。
一
向库尔斯克号上的死难者默哀。
往生者往往不能说话,活着的人为了各自的立场肆意地把他们的故事搽脂抹粉,迎合某种特定口味人群的爱好,正如前人所讲的,历史就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二
俄国人的灾难片,西欧人来拍
一
向库尔斯克号上的死难者默哀。
往生者往往不能说话,活着的人为了各自的立场肆意地把他们的故事搽脂抹粉,迎合某种特定口味人群的爱好,正如前人所讲的,历史就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二
俄国人的灾难片,西欧人来拍。难怪在观影的时候有一点不协和,一群俄国水兵讲的是一嘴的英语,这个场面确实有违和感。虽然是文艺片,不是记录片,但既然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似乎要尊重下历史比较好。
也许是我比较较真,光这个语言,就让我楞神了半天,还专门查了一个这本电影到底是哪国出品的,结果是果不其然。给我的感觉就是看抗日剧里听到日本鬼子一口标准的中文那样滑稽!
三
整个故事让人生疑惑。
本来观影是一个没有意识形态立场的娱乐活动,但是在一个半小时的时间里,让我看到了导演满满的意识形态。你看,讲故事也是有立场的。王子和公主是西方的童话,东方人在里面就是小丑;东方文化中胡人就是鲁莽的,不能和中华平等交流。西方的导演讲一个俄国人的灾难故事,调子如果不往他所希望的那个方向去,那真的就是母猪上树了。
满满的恶意!
恶意一:
据说,库尔斯克号上的人都遇难了。虽然看介绍下船尾的人存活时间比爆炸发生地方的人多几个小时,那也是打捞上来的推测。潜艇如果在深海发生海难事故,整个艇上的人存活机率是极低的。但是在这本片子里,观众看的是只要俄国高层不是那样官僚,后面这几个水手还都有被救的机会!这样的恶意充斥在整个电影里,让人感到相当的不适。这到底是灾难片里,还是西方的黑俄宣传片?
恶意二:
我没有考证过,这个电影故事的真实性,但稍微偏离我自身的常识。因为在水下,生死就是瞬间的事情,但是编导硬生生把这个时间拉长,这个到底有实在的证据么?
电影甚至还演到了俄国救援潜艇先后三次可以救援,只是设备问题才导致失败,而俄国海军大将拒绝英国人的救援更是耽搁了时间。
哈哈,笑死我了!一个英国海军上将表现的比俄国人还要关心俄国水兵的生死。他怎么不去扮演上帝呢?
英国人、法国人,只要是他们一伙的,都是那么人道,没有国家的,民族的利益,都是普世的;而俄国的,中国的,则都是不把士兵的生命放在眼里,在高官眼里只有国家的利益。
导演无非就是想挟带这点私货吧!
恶意三:
妇女和儿童永远是控诉邪恶政权最佳的工具。
救援潜艇听到钢管的敲击声,于是专业的救援队才出发,而且艇上有人存活的消息,马上就有人传到女主角这里。然后家属们欢呼了,观众们的眼泪下来了。而邪恶的官员们拒绝证实这一则消息,于是人群愤怒了。
这个是神马逻辑哈。
如果是法国或者英国的潜艇出事,受难者家属能够在第一时间知道确切的消息?这可真的是比军情六处还要军情六处!
俄国人的新闻发布会,妇女进行控诉,在退场的时候竟然还会有特工直接用毒针把人给杀了。看到这里,实在是为编剧的智商捉急!
为什么说满满的恶意,就是在这里!
电影并不是想讲一个真实的故事,他们是在编故事。这也是为什么说之前的水兵们求生充满荒诞一样,当最初的原点已经偏离的时候,后面的一切均是为了自圆其说罢了。
悲剧有两种 一种看完可以大哭 一种只能叹息 kursk是后一种
至始至终都没处宣泄情绪 因为这个故事的主角们是一群克制 隐忍的军人 他们的死所带来的悲痛与无奈 也像是潜艇舱里充满的北冰洋深海冰冷的海水 厚得不留一丝喘息的空隙
记得库尔斯克事件当年新闻联播也报了好几天 剧情不是重点 但电影的好处是总能用画面把更多的细节 情绪 复杂性 新闻稿之外的想象表现出来
<悲剧有两种 一种看完可以大哭 一种只能叹息 kursk是后一种
至始至终都没处宣泄情绪 因为这个故事的主角们是一群克制 隐忍的军人 他们的死所带来的悲痛与无奈 也像是潜艇舱里充满的北冰洋深海冰冷的海水 厚得不留一丝喘息的空隙
记得库尔斯克事件当年新闻联播也报了好几天 剧情不是重点 但电影的好处是总能用画面把更多的细节 情绪 复杂性 新闻稿之外的想象表现出来
米哈伊尔们登艇之前画面是4:3 军官们的小确幸 军队缩减军费 为了婚礼上的伏特加当掉了手表 甜蜜的军人伴侣 战友家属间的同志爱 像是一幅幅油画 又像是一张张美好的明信片
随着潜艇入海 画面变成16:9 虽然家里的屏幕比不上电影院 但崇高的自然带来的压迫感还是很强大的 那么一艘钢铁巨兽咻地消失在灰蓝色的海面上 一点儿痕迹都没有
爆炸发生比较靠前 没有特别渲染爆炸的可怕 也没有煽情音乐 留了充分空间表现幸存军人们的冷静 自救 鼓励 失望 希望 再次失望 再次燃起希望 很难说最后生命是不是断送于偶然疏忽 但至少电影没有让我们看到船员们彼此埋怨 这个 “我此生有幸与各位一起服役于俄罗斯海军。。。” 的结尾 我相信是对逝者的尊重 是为了告慰那些在巨大的无力反驳的事物面前无奈逝去的平凡个体的灵魂
相对地 俄方高官的推诿怯懦 在家属面前冠冕堂皇的谎话 两次下潜却碍于设备老旧无能为力的救援人员的不甘 带着高级设备而来的英国海军(科叔帅呀)闪着人道主义大爱的光辉 尽管是比较常见的设定 但演员演得中肯 所以角色也有说服力 最后画面回到了4:3 儿子拒绝了大将军的握手 却对赊账叔叔递过来的手表低声说了谢谢 71个孩子在kursk事故中失去了父亲 而这只是被现实这片不见边的冷酷深海吞没的小小的一部分
1、20年前我上初中,对这个事件有印象。国家面子问题和军事机密问题可能真是当年普京拒绝西方参与救援的主要原因。
2、我们中国近代面对类似情况也做过这样的事,现在一想,有时候个人和国家,集体相关东西一比就马上微不足道了,个人和集体这是辩证而统一的关系,过分强调集体和国家,会造成国家机器的庞大,腐败,甚至军国主义,而过分强调个人自由,又会国家治理的松散,面对灾难时反而很容易延误战机造
1、20年前我上初中,对这个事件有印象。国家面子问题和军事机密问题可能真是当年普京拒绝西方参与救援的主要原因。
2、我们中国近代面对类似情况也做过这样的事,现在一想,有时候个人和国家,集体相关东西一比就马上微不足道了,个人和集体这是辩证而统一的关系,过分强调集体和国家,会造成国家机器的庞大,腐败,甚至军国主义,而过分强调个人自由,又会国家治理的松散,面对灾难时反而很容易延误战机造成不可弥补的恶劣后果。
3、只能说人和国家一样,不论如何不论何时都要图富强,要努力奋斗。毕竟无论人还是国家,在地球母亲面前都是渺小的,灾难面前大家能做的只有比较多,很少和0之分,但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国家体制和人的幸福感都是相对的,库尔斯克上的船员相比美国船员是不幸的,但又比那些身处战火硝烟生活中的小国寡民幸福的多。
4、本次疫情前西方一直对我们的体制和政府诸多诽谤,公知们高举高打玩的不亦乐乎,而我们抗击疫情时他们也冷嘲热讽,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如今我们抗击卓有成效,他们又疯狂污蔑甩锅。真是让人可发一笑,囧。可事实就是我们的体制,我们人民的思维反而使得我们以最小的代价保住了绝大多数人的健康,西方反而被病毒击垮,愈发让人不齿,西方有句话叫事实胜于雄辩,不过他们现在早已忘记了。
5、可见我们的体制和组织是为了在极端条件下生存而设计,而运行。西方傲慢的拒绝理解中国,接纳中国,而中国却越来越看懂西方,教育世界。一如百多年前,1900年的世界。只不过,这次,我们是崛起的一方。
6、我想说,世界有很多国家和民族,西方世界、美国只是一个区域,一个国家。代表不了整个世界,这个世界确实需要一种新的国家存在价值。而和平,合作,公平,正义,才是人类繁衍至今的要义。战争,分裂,不公,罪恶才是影响人类发展的毒瘤。
潜艇的仪器上是俄语,遗照上是英语,说明剧组还是淘了点东西出来。这次事件无疑是个悲剧,但是导演的立场从开头就看得出来,可怜某些评论区的呆头还真信了。我们大致回忆一下,国际油价的上涨是在伊拉克战争之后,而这时的俄国还在因为苏联的解体慢慢的回气,所以这和慈禧拿钱做寿可不一样,慈禧好歹也是有钱的,但俄罗斯是真穷。另外很多人也意识不到库尔斯克号的价值,且不说该艇当时是否已经过时,单单它已经过时就已经是
潜艇的仪器上是俄语,遗照上是英语,说明剧组还是淘了点东西出来。这次事件无疑是个悲剧,但是导演的立场从开头就看得出来,可怜某些评论区的呆头还真信了。我们大致回忆一下,国际油价的上涨是在伊拉克战争之后,而这时的俄国还在因为苏联的解体慢慢的回气,所以这和慈禧拿钱做寿可不一样,慈禧好歹也是有钱的,但俄罗斯是真穷。另外很多人也意识不到库尔斯克号的价值,且不说该艇当时是否已经过时,单单它已经过时就已经是很难泄露的情报了。片中俄军将领的保密很明显是由于潜艇本身的原因,某些恨国党上来就将毛子等同于我国,然后在他们身上发泄对官员的愤怒。说到普世价值,什么是普世价值?是你有可能生在中国,有可能生在美国,也有可能生在叙利亚,在这些比较中中国可能不是最好的,但中国至少做到了些什么。恨国党的理解是什么?我生在中国,恨不得生在美国,我即便生在中国,也要过的像美国一样,如果达不到这样的水平,就是国家欠我的,对不起我,这种普世价值简直是要求实现地上天国。可惜生活就是这么无奈,好的生活是要一步步去争取的,往前不走,躺着胡闹,又能够得到些什么呢?伊拉克的民主选举,还是来自利比亚的自由?
我只能说我们国家的某些网络生物真的很幽默~看完切尔诺贝利说老美黑苏联,看完库尔斯克说西方集体黑俄罗斯;中国一句老话:苍蝇不叮无缝的蛋。真的感叹这类生物的文化程度,在这里也不谈切的话题,纯说库尔斯克的,都2020年了,信息很公开了,当时就是巴伦支海100多米深的地方,号称苏联时代可以在6500深搞事情切被100深的救援给难倒了!的确如某些生物说的他国的救援肯定是有目的的,切问你愿意为一个为自己
我只能说我们国家的某些网络生物真的很幽默~看完切尔诺贝利说老美黑苏联,看完库尔斯克说西方集体黑俄罗斯;中国一句老话:苍蝇不叮无缝的蛋。真的感叹这类生物的文化程度,在这里也不谈切的话题,纯说库尔斯克的,都2020年了,信息很公开了,当时就是巴伦支海100多米深的地方,号称苏联时代可以在6500深搞事情切被100深的救援给难倒了!的确如某些生物说的他国的救援肯定是有目的的,切问你愿意为一个为自己没血缘关系的人干一件有风险没好处的事吗?人可以立刻救援,其他的可以谈可以拖,怕国家机密泄露也是放屁!潜水员都是自带扫一下就能解析的生化眼?!面子问题占了大比例!典型的和穷人那种请客吃便宜的怕人看不起的沙雕思路!那年头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海军都不敢用过氧化氢鱼雷俄罗斯偏用。。。用的还是过期的伪劣商品!这样的国度有着这样的军人真的很lucky!只是那些牺牲的hero真的是悲剧!去年的14名潜水员牺牲又是重蹈覆辙。。。某些沙雕还冠冕堂皇的说军人为了保护国家机密作出牺牲是应该的。。。拜托什么年代了。。。切问你一句现在让你去武汉前线你敢吗?!别站着说话不腰疼!
这部电影看完就一个感觉——愤怒,尤其是当我知道这不是故事而是事实的时候就更愤怒了
这场悲剧从来就不是天灾,而是彻头彻尾的人祸
首先,事故是由一颗鱼雷引起的,而这颗害死了一百多条人命的鱼雷在爆炸之前已经出了问题,明知道有问题却不去解决,为什么呢?因为要按照操作流程和上级命令行动,太TM可笑了,原来人命跟流程命令比起来如此轻飘飘
然后,开始救援,我可以理解面对
这部电影看完就一个感觉——愤怒,尤其是当我知道这不是故事而是事实的时候就更愤怒了
这场悲剧从来就不是天灾,而是彻头彻尾的人祸
首先,事故是由一颗鱼雷引起的,而这颗害死了一百多条人命的鱼雷在爆炸之前已经出了问题,明知道有问题却不去解决,为什么呢?因为要按照操作流程和上级命令行动,太TM可笑了,原来人命跟流程命令比起来如此轻飘飘
然后,开始救援,我可以理解面对这种突发事故一开始是没有太多信息可以对外公布,也可以理解突然要救援,很多东西一时半刻没办法立即就位,但TM的连个备用电池都没有,所谓的军事强国是不是太可笑了,如果这种事发生在二战以前,发生在第三世界国家,那么或许情有可原,但2000年啊,俄罗斯啊,有脸说是发达国家??
再然后,那么多国家排队等着给你们救援,方案都给好了,只要几个小时就能把你们自己的战士救回来,连帮忙的条件都没跟你们谈,一分钱都没要呢,你们居然拒绝了,因为怕泄密……what,就你们那破船,泄个屁密,就你们那破救援技术,已经够全世界嘲笑你们到地球毁灭了,你们还有啥可拒绝的,你们的脑子是被海水淹坏了还是被北极圈冻住了
结果,悲剧悲剧悲剧,所有的人都死了,该死的不该死的都死了,我相信最后的那二十多个人如果在天有灵,他们一定希望在爆炸的第一时间就死掉,多活的那九十多个小时完全就是一种煎熬,在逼近的绝望中等待死神,还不如什么都没意识到就结束了好
看完以后我开始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人们愿意花百分百的时间精力物力财力去研发一个能致人于死地的武器,却不愿意花哪怕千分之一的部分去想一下怎么救人,人们制造核武器核潜艇航空母舰,却连一块儿救援艇的电池都没有,对了,也不能说没有,那些电池拿去给富翁们看泰坦尼克了……人命到底算什么,值多少钱?当人命遇到制度规则命令的时候,它不值钱;当人命遇到国家尊严的时候,它不值钱;当人命遇到国家秘密的时候,它不值钱;当人命遇到了有钱人的消遣喜好的时候,它依然不值钱……那么人命到底什么时候才能值钱一次,也许当它消失的时候吧,毕竟买一个墓地,一个骨灰盒,办一场葬礼可是所需不菲
也许有的人会站在道德的制高点慷慨激昂,说人要先为大家然后才能为小家,那是战争年代,如果在和平年代都没办法拥有一个小家,那么大家还算个屁
这几年的新闻里我们依然常常看到牺牲看到悲剧,当我们为了那些逝去的生命惋惜的同时,是否该先想想如何提高我们的救援能力,当然,这可能永远只是我的美好幻想了,毕竟世界的竞争从来都只看谁比谁富有,谁能先弄死谁,为什么要救援呢,人命又不值钱……
英文对白听着很怪异!剧情其实也是充满争议的!
虽然俄罗斯和挪威试图营救库尔斯克号,但艇内所有水手和军官仍全部死亡。后来的研究发现艇内大多数人死于爆炸后数分钟内,但一些人在船尾还幸存了数小时。许多国家和非官方机构曾经提出帮助,但均被俄罗斯拒绝了。最后一支荷兰营救队打捞了库尔斯克号。遇难的118人中,有115人的遗体被发现,现在被葬在俄罗斯。
英文对白听着很怪异!剧情其实也是充满争议的!
虽然俄罗斯和挪威试图营救库尔斯克号,但艇内所有水手和军官仍全部死亡。后来的研究发现艇内大多数人死于爆炸后数分钟内,但一些人在船尾还幸存了数小时。许多国家和非官方机构曾经提出帮助,但均被俄罗斯拒绝了。最后一支荷兰营救队打捞了库尔斯克号。遇难的118人中,有115人的遗体被发现,现在被葬在俄罗斯。
法国导演和编剧在尚未确认的历史事件的基础上,拍了这个电影。手法很细腻:他们用了天真孩子的悲伤、孕妇的绝望呐喊、冷漠的俄罗斯军官欺骗群众见死不救等等这一系列黑暗来反衬出其他西方国家热诚无私的心。这就是很法式的、很优雅、很细致、很成熟、润物无声的高级心机婊。
苦苦挣扎几天几夜的23位水手在最后一刻由于俄罗斯官方死要面子没等到救援,死不瞑目,是电影的高潮。英国高级官员的没有一滴眼泪,但
法国导演和编剧在尚未确认的历史事件的基础上,拍了这个电影。手法很细腻:他们用了天真孩子的悲伤、孕妇的绝望呐喊、冷漠的俄罗斯军官欺骗群众见死不救等等这一系列黑暗来反衬出其他西方国家热诚无私的心。这就是很法式的、很优雅、很细致、很成熟、润物无声的高级心机婊。
苦苦挣扎几天几夜的23位水手在最后一刻由于俄罗斯官方死要面子没等到救援,死不瞑目,是电影的高潮。英国高级官员的没有一滴眼泪,但他的悲痛却如此真实。可惜最新的推断是23位水手根本没活过10小时,和救援及时与否无关。
如此黑化俄罗斯,是让人失望的。此外,演俄罗斯人的所有演员里有法国人、英国人、德国人、丹麦人、澳大利亚人等等,就是没有俄国人。一群外国人说着口音做作的英语,完全没演出俄罗斯人的感觉。
还是这句话:失望
库尔斯克的名字最为人们所熟知,是二战时,在这里发生了人类历史上最大型的坦克会战,苏联人从此取得了战场主动权,攻守逆转,一路长途奔袭直抵柏林,但我首次听说这个名字,却是源于一艘出了事故的俄国潜艇。记忆里,库尔斯克号的沉没是那年夏天印象最深刻的事件,虽然随着时间流逝,后续报道逐渐淡出新闻,但我还是记住了它,多年后重遇,自然有着不一样的感觉。
库尔斯克的名字最为人们所熟知,是二战时,在这里发生了人类历史上最大型的坦克会战,苏联人从此取得了战场主动权,攻守逆转,一路长途奔袭直抵柏林,但我首次听说这个名字,却是源于一艘出了事故的俄国潜艇。记忆里,库尔斯克号的沉没是那年夏天印象最深刻的事件,虽然随着时间流逝,后续报道逐渐淡出新闻,但我还是记住了它,多年后重遇,自然有着不一样的感觉。
对潜艇,俄国人的感情是特别的,国力差距之下,潜艇是大洋中美苏差距最接近的兵种,在这场以安静著称的冷战里,潜艇尤其般配,所以奥斯卡、台风、共青团员号这种水下怪兽,苏联是一艘接一艘地造。电影里,库尔斯克号的巨大、威严与阴森让人印象深刻,它凝聚了苏联最核心的科学结晶,充满了神秘,代表着帝国的荣光,却也成为了帝国倾覆的最好象征。
曾经,那面北方舰队的蓝白军旗威震四海,但当苏联解体,传奇都成了故事。电影不吝于刻画北方舰队的窘迫,水兵发不出军饷,只能靠典当才办成婚礼,陈旧的赫鲁晓夫楼,锈迹斑斑的船坞,还有大半支年久失修,静静被海水腐蚀的“陆上舰队”,那要再加上燃料泄漏的鱼雷就真是再正常不过了。潜艇失事后,迟缓的救援,官僚的各级政府,紧缺的物资,故障频出的设备,都在一点一滴吞噬着幸存者的生命。这是人祸,但不单只是电影里那个时代所造成的,远至库尔斯克号下水前,远至苏联解体时,远至开启军备竞赛那天起,悲剧的种子其实早已被埋下了,库尔斯克号不过是这其中被掩盖的重重矛盾的一次集中爆发而已。当水兵们竭尽全力,用国家也一定会为我们竭尽全力来鼓励自己,艰难支撑了96个小时的同时,水面上的人们却仍在继续着政治游戏,水兵们的不幸不在于任何个体的责任,他们不过是扮演了帝国坍塌时扬起的灰色尘埃而已。
没有什么东西是永恒的,就像苏联曾经辉煌的大厦,要真说有,那只能把这份执念寄托于爱人。Find another man to love. I'm a moment for you, but you are my forever. 西方叙述者在谈论阴森的政治故事时,为北冰洋带来了人文关怀的温暖。水兵的妻子痛哭不已,她为自己在丈夫临行前,因为家具装饰的小事而与丈夫生气,却错过了在相处的最后一刻吻别的机会而伤心自责,虽然仍是一段悲伤的回忆,却还是比直面海底下的绝望要舒坦得多。
电影开始于一场东正教的传统婚礼,第一次亲眼目睹,甚是惊艳,却不曾想这是为了呼应片末一场送别118个人的东正教葬礼,曾经在婚礼上牵着爱人的双手,与爱人深情对望的眼睛,现在都已经沉入了寒冷刺骨的北冰洋海底。118个生命熄灭的同时,是118个家庭不可修复的伤,尤其是那些世世代代为俄国海军前赴后继的人们。国家源于个体,当国家都不愿守护个体的尊严,那国家又何来的尊严?
还是那个一如既往不曾让我失望的欧罗巴电影公司,西方的视觉也许不一定绝对严谨与深刻,却也足够忠实地还原了库尔斯克号事件的始末,唤醒了人们关于冷战余波的回忆。
精彩,推荐,不收藏。
开始看电影前看到是法国人拍的时心里就咯噔一下,高卢鸡黑毛不是一天两天了,果不其然,又是一部西方人思维的黑苏大片,库尔斯克号事件遮遮掩掩,俄当局定论鱼雷问题,武器厂保证鱼雷没问题,暗示是潜艇操作失误,同时还有触雷,北约击沉论和北方舰队乌龙论大行其道。
真相如何先不提,单从电影本身来说,相比较兵临城下的无脑,这次高卢鸡就黑的有点润物细无声的意思了,事实上从苏联解体到普京上台前后的这段
开始看电影前看到是法国人拍的时心里就咯噔一下,高卢鸡黑毛不是一天两天了,果不其然,又是一部西方人思维的黑苏大片,库尔斯克号事件遮遮掩掩,俄当局定论鱼雷问题,武器厂保证鱼雷没问题,暗示是潜艇操作失误,同时还有触雷,北约击沉论和北方舰队乌龙论大行其道。
真相如何先不提,单从电影本身来说,相比较兵临城下的无脑,这次高卢鸡就黑的有点润物细无声的意思了,事实上从苏联解体到普京上台前后的这段时间,不单是北方舰队,整个俄罗斯的武装力量包括整个社会都处于一种低迷状态,军队和政府官员腐败,各种社会制度更是混乱,苏联时代的各种保障基本失去作用,而且北约对俄罗斯的敌视并没有随着苏联的消失就缓和,片中对社会普通家庭经济的艰难,北方舰队的落魄和官僚描写,军队对失难士兵家属的隐瞒和扯皮相对来说还是比较真实的
但这也给了观众一个主观上的先入为主形象,是因为官方的不作为和国家政治对立原因才导致最后的幸存官兵gg,实际上,事后证明第九舱官兵连半天都没撑过去,谁来救援都不管用,光探寻失事地点需要多少功夫?更别提制定搜救计划和调集救援设备了,而影片这里表现的就很巧妙了,舱内幸存官兵视角和外界视角同时进行,让观众失去了这个真实时间线这个概念,如果按照真实时间线,可能在北约搞明白俄罗斯这次演习原来沉了一艘核潜艇时,库尔斯克号就早已经没活人了,俄罗斯自己压了两三天,请求北约设备支援北约调设备一样调了两三天,这才是一个星期救援时间真实发生的事,举个例子,美国摔下一架因为撞鸟失事的飞机,作为中国人你会对摔死的美国飞行员感到可怜同情吗?还是对这架飞机的内部技术感兴趣?所以片中对北约的大无畏的人道主义精神描绘是真的扯淡到极点
ps一下,毛子潜艇失事应该是最频繁的也是核潜艇失事最多的,毕竟都是苏联老本,有些服役时间长,维护经费又不足,兵员素质也低下,3年后北方舰队的k159 同样在巴伦支海沉没就可见当时俄海军的混乱程度,被人黑也正常(说到底还是因为穷),不过欧美国家类似事件也不少,毛子也可以拍老美天蝎号和长尾鲨,或者英法相撞来恶心恶心他们嘛
冲着脸叔看的这部《库尔斯克》,太失望了,脸叔全程打酱油,戏份少不说了,电影剧情平淡,平铺直叙,太寡淡了,看完就像喝了一杯白开水一样索然无味,而且很重要的一点这是关于俄罗斯库尔斯克号潜艇世故致使118名船员全部罹难,这个故事应该让俄罗斯人拍会更好,一群英国人,德国人和法国人操着一口英语演俄罗斯人,太出戏了,而且电影感觉在黑俄罗斯,俄罗斯是唯一一个被欧美国家排挤在外的白人国家了,
冲着脸叔看的这部《库尔斯克》,太失望了,脸叔全程打酱油,戏份少不说了,电影剧情平淡,平铺直叙,太寡淡了,看完就像喝了一杯白开水一样索然无味,而且很重要的一点这是关于俄罗斯库尔斯克号潜艇世故致使118名船员全部罹难,这个故事应该让俄罗斯人拍会更好,一群英国人,德国人和法国人操着一口英语演俄罗斯人,太出戏了,而且电影感觉在黑俄罗斯,俄罗斯是唯一一个被欧美国家排挤在外的白人国家了,要是普京看了这部电影,一定会正面刚,说这部电影是一部烂片!在政治利益和国家荣誉面前,你会发现人命微贱,集体主义的意识形态总是教导大家个人利益要服从国家利益,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要牺牲个人利益!所以为了大国形象,为了掩藏一些见不得光的秘密,有些医生也就是无可避免的历史悲剧,人命有时候真的一文不值!电影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讲述了2000年俄罗斯的核潜艇库尔斯克号在北冰洋海域爆炸,艇上118人全部身亡的重大事故!
这起史上最严重的潜艇沉没事件已载入历史,时间并不久远,各种原因和细节分析资料很多,影片也没有当事国家俄罗斯参与,并且,影片节奏过于缓慢,因此,从观影体验和内涵上,只是一部勉强合格的灾难片,那种灾难片特有的危机时刻、生死关头的紧张和焦虑、与死神赛跑的刺激和张力、希望与绝望完全没有表现出来,这个比较遗憾。
但是,这起事故确实有很多令人唏嘘感慨的地方。
为了国家的所谓颜面和
这起史上最严重的潜艇沉没事件已载入历史,时间并不久远,各种原因和细节分析资料很多,影片也没有当事国家俄罗斯参与,并且,影片节奏过于缓慢,因此,从观影体验和内涵上,只是一部勉强合格的灾难片,那种灾难片特有的危机时刻、生死关头的紧张和焦虑、与死神赛跑的刺激和张力、希望与绝望完全没有表现出来,这个比较遗憾。
但是,这起事故确实有很多令人唏嘘感慨的地方。
为了国家的所谓颜面和利益拒绝外部援助的将军、新闻会上军官的官腔十足和官僚作风、陈旧破烂没有备件的救援设备,宝贵的抢救时间和机会在毫无意义的浪费,这些情节,都让人感觉到潜艇上的官兵只是一堆可以随时随地被牺牲的棋子,这种画面其实我们也都很熟悉,就不便展开了,印象中历史上还有全艇官兵誓死不上浮的英雄(脑残)行为。
其实想说一个国家、一个集体的尊严和颜面,完全取决于它们对待每个个体的态度,如果个体都没有尊严和颜面,国家哪来的尊严和颜面?
感觉影片最好的部分是开头和结尾的窄幅画面段落,非常感人,尤其是开头部分,很短的时间展示了浓厚的亲情和战友情,当然还有昔日强大的帝国海军的窘迫和衰落,令人唏嘘不已。
十九年过去了,长眠于巴伦支冰冷海底的官兵的子女已长大成人,对这个深深的创伤,国家依然沉默着。
尊重生命,而不是用生命去捍卫一个个口号空洞,毫无意义的各种伪道德观,当西方人鼓励军人在战败后可以投降表示任务完成的时候
东方却要他们的士兵挂光荣弹,玩神风,为了面子问题拒绝任何外界的救援,甚至宁可底下无数百姓饿死,也仍然拒绝援助,反正饿死的也不是他们而已啦
这电影不仅批判的俄罗斯官僚的腐朽闭塞,拿人命换自己肩膀上的勋章,更是批判了东方几千年
尊重生命,而不是用生命去捍卫一个个口号空洞,毫无意义的各种伪道德观,当西方人鼓励军人在战败后可以投降表示任务完成的时候
东方却要他们的士兵挂光荣弹,玩神风,为了面子问题拒绝任何外界的救援,甚至宁可底下无数百姓饿死,也仍然拒绝援助,反正饿死的也不是他们而已啦
这电影不仅批判的俄罗斯官僚的腐朽闭塞,拿人命换自己肩膀上的勋章,更是批判了东方几千年来,拿人命不当人命的最低级的陋习
一个文明只有真正懂得爱护自己人,爱护生命尊重生命,才能真正立足于世界之颠覆,否则再庞大的身躯,也不过只是一副空壳而已,长不了
一只小北极熊问妈妈我是北极熊吗?熊妈妈说:当然是了。小熊说:“我明白了,谢谢你。”第二天,小熊来看妈妈,“如果我理解正确的话,你是一只北极熊吗”她说:“当然是的”“那么爸爸也是北极熊吗?”她回答:“是的当然” 小熊说“谢谢,我明白了,我只是想确认一下” “所以说我也是一只北极熊,对吧?” 她说“是的”于是熊问,“那我为什么so fucking cold!” “so fucking col”
一只小北极熊问妈妈我是北极熊吗?熊妈妈说:当然是了。小熊说:“我明白了,谢谢你。”第二天,小熊来看妈妈,“如果我理解正确的话,你是一只北极熊吗”她说:“当然是的”“那么爸爸也是北极熊吗?”她回答:“是的当然” 小熊说“谢谢,我明白了,我只是想确认一下” “所以说我也是一只北极熊,对吧?” 她说“是的”于是熊问,“那我为什么so fucking cold!” “so fucking col” “so fucking......” “cold...”
当年在新闻上看到这一悲剧事件时,还没有什么直观感受。如今快20年过去了,已为人父的本汪再回过头来看潜艇上的一百多位牺牲的官兵,才对那种家中妻儿绝望的心情和军方腐朽思想的顽固,有了共鸣……
莫名其妙的140字限制,非要凑齐足够的字数才能发表。有意思吗?莫名其妙的140字限制,非要凑齐足够的字数才能发表。有意思吗?莫名其妙的140字限制,非要凑齐足够的字数才能发表。有意思吗?
当年在新闻上看到这一悲剧事件时,还没有什么直观感受。如今快20年过去了,已为人父的本汪再回过头来看潜艇上的一百多位牺牲的官兵,才对那种家中妻儿绝望的心情和军方腐朽思想的顽固,有了共鸣……
莫名其妙的140字限制,非要凑齐足够的字数才能发表。有意思吗?莫名其妙的140字限制,非要凑齐足够的字数才能发表。有意思吗?莫名其妙的140字限制,非要凑齐足够的字数才能发表。有意思吗?
我可以理解很多人打低分的原因,比如俄罗斯人为什么不说俄语,比如前半段太拖沓,比如节奏不够紧凑,比如冲突不够强烈等等,那我说说我打五分的原因:这就是现实,当你看完电影,把自己带入每一个角色的时候,你发现他们做的都是正确的事情,你就会发现很奇妙,如果你是海军上将,如果你是丧夫的女人,如果你是被困在海底的水手,如果你是前来救援的船只……这就是现实,这就是残酷的社会.晚安.
我可以理解很多人打低分的原因,比如俄罗斯人为什么不说俄语,比如前半段太拖沓,比如节奏不够紧凑,比如冲突不够强烈等等,那我说说我打五分的原因:这就是现实,当你看完电影,把自己带入每一个角色的时候,你发现他们做的都是正确的事情,你就会发现很奇妙,如果你是海军上将,如果你是丧夫的女人,如果你是被困在海底的水手,如果你是前来救援的船只……这就是现实,这就是残酷的社会.晚安.
刚开始看的时候,以为这部电影讲的是二战时的库尔斯克战役,后来才知道不是。《库尔斯克》号是一艘俄罗斯的核潜艇。2000年出事故沉没。艇上118人全部遇难。俄国人和中国人的某些特点一样,比较爱面子,所以这样的糗事自己是不会拍成电影的,所以只有由法国人来拍,捎带恶心一下俄国人。
影片的中文字幕不知道是谁翻译的,就像电脑的笨拙翻译一样胡言乱语,找遍了字幕库,大同小异。许多地方看不明白,所
刚开始看的时候,以为这部电影讲的是二战时的库尔斯克战役,后来才知道不是。《库尔斯克》号是一艘俄罗斯的核潜艇。2000年出事故沉没。艇上118人全部遇难。俄国人和中国人的某些特点一样,比较爱面子,所以这样的糗事自己是不会拍成电影的,所以只有由法国人来拍,捎带恶心一下俄国人。
影片的中文字幕不知道是谁翻译的,就像电脑的笨拙翻译一样胡言乱语,找遍了字幕库,大同小异。许多地方看不明白,所以只能写出有限的观感或错误的观感了。
影片描述了《库尔斯克》号出事的前后经过。这艘潜艇在苏联解体后,停在码头任它生锈磨损,到本世纪初才刚刚修复出航,参加了北方舰队一次演习。鱼雷发射时,突然自行爆炸,又引发了其它几枚鱼雷相继爆炸,船员大部分立刻死亡,剩下的二十多个人,在米哈伊尔带领下,坚持了几天后,未能获得援救,相继遇难。
影片自然是站在西方立场上叙述这个事件的,我也只能在按照编导的意图来理解这个事件。不过心里很明白,这是电影不是真实事件本身。
影片中所说的施救过程令人着急,俄罗斯的救援船开过去之后,,已经对接上失事潜艇了,电池却不够用了,只好离开,用了大半天时间才修好,再一次对接,又出现其它问题,只好求救于北约。于是,无休止的外交谈判和政治博弈开始了。谈判的双方此时第一位的想法已经不是救人,而是国家的尊严和潜艇的机密。人的生命则放在了另外的位置。而潜艇上剩下的人已经无法等待了。在延宕了许多宝贵的时间之后,最后的结果是北约的救援船打开了潜艇,里面只剩下被海水浸泡着的尸体了。
记得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曾经有一架苏联的米格-21叛逃到了美国,美国人喜不自胜,马上开始研究。却惊奇的发现,里面的各种武器和动力系统都很先进,只有逃生系统非常简陋。或许这也是东西方人之间观念的区别,对生命的重视程度不一样。这种思维在影片中也得到体现。(可是反观西方,真的就那么重视生命吗?尤其是敌对一方的生命。此中的劣行同样不胜枚举)。总之,应有的善行一旦介入了政治,就变得那么虚伪和丑恶。
影片展示了一场发布会,借以平息家属和媒体的担忧。参会的海军上将在说了一通片儿汤话之后,米哈伊尔的妻子站起来质问:“我不是专家,可是我也不傻。但是你不该说谎。我们有孩子有丈夫在潜艇上,我要知道他们的生死,至少他们还有多少时间?”海军上将回答:“你的丈夫和孩子都发誓要用生命保卫这个国家。”这时,米哈伊尔的妻子彻底愤怒了:“难道让我的丈夫白白牺牲?你正在浪费时间,你想让他们去死。你们下地狱去吧!我们只要求正义!”面对这些冷血的高官,水兵的亲人们除了悲哀的等待,能有什么办法?
有人曾经说过:“死亡不是死者的不幸,而是生者的不幸。”亲人的突然去世,对妻子、子女无疑是巨大的悲哀。可对于还有希望生还,却因为种种原因不去施救,让人们眼睁睁的看着他们死去,这更是无比沉重的打击。这伤痕将伴随他们,永远不会平复。他们的生活不再有欢乐,只有无尽的悲哀和痛苦。如果他们心中还有上帝,他们将一遍又一遍的质问:“这是为什么?”
在失事的潜艇内,最后的时刻即将到来。米哈伊尔向旁边的占有借钢笔,打算给儿子留几句话。面对战友的疑问,他说:“我儿子米沙还小,他对我的记忆将是非常模糊的。”战友安慰他说:“不,不会那样的。我感觉到我去世的父亲,我知道我的母亲爱他,他也爱我。他一直是我的一部分。”米哈伊尔说:“这就是我要告诉他的。”在结尾的祭奠仪式中,那位海军上将走到米哈伊尔的儿子面前,这孩子执拗的拒绝握手,用这种方式,表达他的怨恨。以及对父亲的爱和思念。
我在想,这段故事如果讲给几万年前的原始人听,他们一定会觉得很惊诧:“为什么要把几百人放进那个铁棺材里呢?”回答一定是:“为了保卫我们的国家,抵抗敌对势力的侵略。”反过来,如果问北约,他们的回答一定是同样的。这回答肯定令原始人更加不解了。毕竟“敌对势力”这个词太新了。人类社会在不断的进步,人们的思维更加趋近于理性,可是,越是进步越是理性,人类距离自己的本性就越加遥远。近代有过许多“理性”的战争和“理性”的屠杀,相对于原始人维持自己生存的猎杀和械斗,不知要残忍多少倍。更有越来越多的人死于毫无价值的事件中。现在是这样,在很长的未来中,一定也是这样。那种企望战争消亡的愿望当然是美好的,可是在我们这一代和以后的几代人中,是没有什么指望的。然而,我本人仍然在做着这样的梦。
现在,我很怀疑理性的进步性。一件事情,一种观念,当它走向了极端的时候,终要向自己的反面去转化。在未来的人们的信念中,也许相信感觉更可靠,对自己更安全,对社会更有意义。想不好,瞎想。
本人评分:6.5。
《库尔斯克号:深海浩劫96小时》观后
一个帝国倒塌后总有余波,向人们展示帝国的残骸,提示观众帝国已逝,以至于如果没有这样的涟漪,甚至会人们怀疑那个倒下到底是不是一个帝国?苏联帝国倒下后,世界曾经十分紧张,担心苏联帝国的余波太过猛烈,会把周围带入到不可知的风险之间——地缘政治风险大爆发、生态灾难、庞大核武库的失控、极端民族势力崛起……然而大多数担心都没有发生,甚至整个过程略显沉闷,
《库尔斯克号:深海浩劫96小时》观后
一个帝国倒塌后总有余波,向人们展示帝国的残骸,提示观众帝国已逝,以至于如果没有这样的涟漪,甚至会人们怀疑那个倒下到底是不是一个帝国?苏联帝国倒下后,世界曾经十分紧张,担心苏联帝国的余波太过猛烈,会把周围带入到不可知的风险之间——地缘政治风险大爆发、生态灾难、庞大核武库的失控、极端民族势力崛起……然而大多数担心都没有发生,甚至整个过程略显沉闷,正当人们庆幸苏联帝国倒下的危险期已经度过时,库尔斯克号事故发生就这样发生了。2000年8月12日,这艘奥斯卡级攻击型核潜艇,在演习中发生了意外,沉没在北极附近的巴伦支海的海底,仿佛苏联帝国沉入历史长河后终于翻起的一丝涟漪,库尔斯克号的沉没立刻引起了各方关注,不仅因为核潜艇的反应堆一旦爆炸就是下一个切尔诺贝利,艇上所载的核巡航导弹更加危险,这些似乎再次把外界注意力拉回到苏联帝国的废墟上,最后彰示苏联到底是个帝国。
还有什么比库尔斯克号因事故沉没更具备象征意义作为苏联帝国最后谢幕的标志吗?作为苏联海军末日余晖库尔斯克号,以苏军无限荣光的二战时苏军取胜的史上最大规模坦克会战战役作为舰名,在前苏联倒下后第二年开始建造的最后一艘苏联海军最具威胁的巡航导弹攻击核潜艇(据说所载武器可以摧毁一个美国海军航母编队),身上寄托的最后的帝国最后荣光。其所属的奥斯卡级是前苏联海军攻击潜艇集大成者,据说可以下潜到令人瞠目的800米,采取的特殊材料和工艺保障了攻击核潜艇最需要的安静被发挥到了极致,里面有大量俄罗斯值得骄傲的“机密”,一直是美军敬畏的对手。
苏联倒下导致苏联时代形成的复杂的苏联内各加盟共和国之间的经济联系被撕裂。包括俄罗斯在内的苏联加盟共和国被西方经济体系“接纳”,仿佛是被拔掉牙齿的老虎,不仅仅失去了曾经赖以骄傲的众多过往辉煌,更糟糕地是彻底从经济循环的顶层秩序制定者、组织者,沦为一般商品、资源出口国,在最初尝到一些市场经济的甜头后,迅速堕入自由经济的“深渊”,在这个过程中,这些自由化、市场经济化的前苏联的“遗腹子们”的痛苦失落可见一般。而他们能做的恐怕就是从苏军过去的荣光中找到一丝安慰,并借以小小威胁一下西方世界,认真考虑救助的事情。但这样做是一种危险的尝试,甚至是加速暴露苏联帝国倒塌后,俄罗斯的脆弱。在影片不吝惜篇幅地向我们展示了俄罗斯海军的诸多问题,向我们暗示库尔斯克号事故偶然的必然。2000年8月俄罗斯北方舰队举行了若干年来最大规模的演习,但北方舰队司令却回忆起苏联时期北方舰队的演习参加舰队要比这次规模大两倍。不只是舰队规模的下降,片中告诉我们仅存三艘深海救援潜艇中状态最好的一艘被卖到海外,作为“游船”载着参观“泰坦尼克号”豪客去探奇,这也是造成库尔斯克号救援最终失利的一个原因。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是作为本次演习的“练习”鱼类内部过氧化氢燃料泄漏引爆内部雷管(参见维基百科解释),这剧情虽然没有被俄罗斯官方最后认可,但联想、推测似乎也十分合理。透过这些细节,并联系影片内大量关于北方舰队锚地的破败、舰队官兵被拖欠军饷、救援中暴露的俄罗斯海军训练不足、舰艇设施维护的低劣的实情,我们看到俄罗斯苦苦支撑大国梦想的苍白无力。
海军是大国的奢侈玩具,没有了华约集团、经互会体系、苏联各加盟共和国的相助,单凭俄罗斯靠卖出石油、天然气和越来越没市场的军火,这种玩具还玩得起吗?俄罗斯的空洞无力的恫吓掩盖不了其江河日下的国力,“库尔斯克”号失事就是上面矛盾的集中爆发吧。
影片里,我们看到一个矛盾焦点就是俄军高层为了保住“库尔斯克”号的“军事机密”在拒绝还是接受西方援助的问题上反复摇摆、交锋,甚至演习的指挥官被撤换,而那些被困的水兵已不再是矛盾的重点。我猜测更可能的实情是,俄罗斯政府不愿让西方了解到他们惧怕的“库尔斯克”号实际上并没有那么可怕吧。最后在最初两次剧烈爆炸后幸存的23名俄罗斯海军水兵在艇尾部舱室内坚持96小时后,终于全部罹难。
片尾,男主的遗孤拒绝同俄罗斯海军上将握手,我猜测这可能是从俄罗斯帝国时代就形成的仪式吧,小男孩儿的拒绝仿佛在暗示着从彼得大帝时代就已经形成的俄罗斯帝国海军传统断裂了,片中已经交代很多库尔斯克号军人其实都是世代俄罗斯海军,并且他们的父辈祖辈都死于前苏联各种海难里,而他们之前一直都能默默忍受那种宿命。
影片无可避免的用西方人文视角激发观众的人文关怀,大概这才是符合西方视角的主旋律吧。但如果能按照大历史深挖一下苏联帝国倒塌涟漪的脉络,影片的历史感恐怕将更加厚重。
想写一片影评,因为电影是真实事件改编而有些别样的感动。
很多时候会为了一个“本故事纯属虚构”的电影默默抹泪。离席时感慨:戏如人生。虚构的故事令人感动是因为这样的故事“可能真实发生。” 亚里士多德说过:“可能发生的事情比历史更哲学,更能反映事情的本质。”
但若发现一切戏剧性的情节都是真实发生的,又不得不有更严肃的思考。真实的故事,却因为和我们的惯性思维有些冲突而充满戏剧
想写一片影评,因为电影是真实事件改编而有些别样的感动。
很多时候会为了一个“本故事纯属虚构”的电影默默抹泪。离席时感慨:戏如人生。虚构的故事令人感动是因为这样的故事“可能真实发生。” 亚里士多德说过:“可能发生的事情比历史更哲学,更能反映事情的本质。”
但若发现一切戏剧性的情节都是真实发生的,又不得不有更严肃的思考。真实的故事,却因为和我们的惯性思维有些冲突而充满戏剧性,多少是有些讽刺的意味。在这部电影里,戏剧性如:
1. 传说是人类史上单舰火力最大的海军武器装备,竟然在演戏时发生鱼雷自爆的低级错误。
2. 一次爆炸后短短两分钟又发生第二次爆炸。
3. 一号二号三号四号舱均被炸毁。但仍20多名船员仍在紧张又恶劣的环境下冷静地关闭好一道道隔离门,坚守各自岗位,并最后秩序撤到舰尾。
4. 俄国派的救援艇,老旧落后还需要持续充电12h才能使用。每次救援不成返航充电时电影院都发生一阵哄笑声。
5. 负责组织和调动大家情绪的大尉在海水齐腰时哆嗦着绝望地写了一封遗留信件。
6. 明明有最佳救援时间,却因为政治因素拖了整整96小时都未能精准救援,导致最后无人生还。
每一个细节却都是真实发生的。这样想着又有些唏嘘。电影的结尾往往会给大家一个期望的结果: 奇迹发生了。因为主角的信念和坚持,努力与拼搏,他成功了!但现实往往是大家心里不愿意接受和面对的——在客观条件的限制下,主观就如海市蜃楼的梦境一样,看似美好却遥不可及。
只是这样的客观条件让人充满遗憾。再加上一些政治因素,更让人心生厌恶把那部分客观条件作为失败的情绪发泄口。
抛开政治因素不谈,我在想那些船员如何在等待中绝望,又互相鼓励给予希望,最后又绝望地死去。大家就像在光明和黑暗之间,要么被黑暗吞没,要么在光明中消失。大尉一开始安慰情绪失控的船员说:“想一想!如果现在遇难的是我们其他的兄弟,在岸上的我们一定会不遗余力地救他们吧!”
情绪失控的船员楞楞地说:“会!一定会!”
“反过来,我们遇难了,他们现在也一样。”
就这么一点点微弱的希望,就像海水中简易的电夹粗糙地夹在发电机上发出的一点微弱的灯光一样。在漫长的等待中听到第一次救生艇接驳的声音时,所有人都激动地敲锣打鼓,近似癫狂。可是没一会儿,又听到救生艇离开的声音。
反反复复。每一次等待的时间都是12小时。因为电影说救援艇要12h才能充满电。第三次救援艇来的时候,大家躺在湿漉漉的铁管上,头也没抬。救援艇再次离开,大家眼神无光,毫不意外。
大尉问小胖船员:“你爸爸死的时候你多大?”
"3岁。"
“你对他有什么记忆吗?Tell me the truth.”
"Nothing."
他的孩子也就是两三岁的年纪。也许他去世后,他的孩子对他也只有依稀的印象而已。但是小胖船员告诉他,虽然记不清父亲,但是他能感觉到他一直在自己心里。
大副在留给妻子的遗书中写道:“没有什么是永恒的。Find another man to love, for I'm the moment in your life but you are my forever.”
也许他这一刻生命即将结束,但是妻子却成为了他一生的永恒。而他于身边其他的所有人,都不过是流星划过的一瞬间,其他人的余生将不复有他。就像命运一样。你不知道哪一刻会戏剧般的发生在你身上,定格为你生命中的永恒。而你从此只是芸芸人类中的一瞬,过了这一瞬就是虚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