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尔斯克影评

100641363
  • 旅者
    2019/3/22 9:08:53
    又一部黑苏大戏

    开始看电影前看到是法国人拍的时心里就咯噔一下,高卢鸡黑毛不是一天两天了,果不其然,又是一部西方人思维的黑苏大片,库尔斯克号事件遮遮掩掩,俄当局定论鱼雷问题,武器厂保证鱼雷没问题,暗示是潜艇操作失误,同时还有触雷,北约击沉论和北方舰队乌龙论大行其道。

    真相如何先不提,单从电影本身来说,相比较兵临城下的无脑,这次高卢鸡就黑的有点润物细无声的意思了,事实上从苏联解体到普京上台前后的这段

    开始看电影前看到是法国人拍的时心里就咯噔一下,高卢鸡黑毛不是一天两天了,果不其然,又是一部西方人思维的黑苏大片,库尔斯克号事件遮遮掩掩,俄当局定论鱼雷问题,武器厂保证鱼雷没问题,暗示是潜艇操作失误,同时还有触雷,北约击沉论和北方舰队乌龙论大行其道。

    真相如何先不提,单从电影本身来说,相比较兵临城下的无脑,这次高卢鸡就黑的有点润物细无声的意思了,事实上从苏联解体到普京上台前后的这段时间,不单是北方舰队,整个俄罗斯的武装力量包括整个社会都处于一种低迷状态,军队和政府官员腐败,各种社会制度更是混乱,苏联时代的各种保障基本失去作用,而且北约对俄罗斯的敌视并没有随着苏联的消失就缓和,片中对社会普通家庭经济的艰难,北方舰队的落魄和官僚描写,军队对失难士兵家属的隐瞒和扯皮相对来说还是比较真实的

    但这也给了观众一个主观上的先入为主形象,是因为官方的不作为和国家政治对立原因才导致最后的幸存官兵gg,实际上,事后证明第九舱官兵连半天都没撑过去,谁来救援都不管用,光探寻失事地点需要多少功夫?更别提制定搜救计划和调集救援设备了,而影片这里表现的就很巧妙了,舱内幸存官兵视角和外界视角同时进行,让观众失去了这个真实时间线这个概念,如果按照真实时间线,可能在北约搞明白俄罗斯这次演习原来沉了一艘核潜艇时,库尔斯克号就早已经没活人了,俄罗斯自己压了两三天,请求北约设备支援北约调设备一样调了两三天,这才是一个星期救援时间真实发生的事,举个例子,美国摔下一架因为撞鸟失事的飞机,作为中国人你会对摔死的美国飞行员感到可怜同情吗?还是对这架飞机的内部技术感兴趣?所以片中对北约的大无畏的人道主义精神描绘是真的扯淡到极点

    ps一下,毛子潜艇失事应该是最频繁的也是核潜艇失事最多的,毕竟都是苏联老本,有些服役时间长,维护经费又不足,兵员素质也低下,3年后北方舰队的k159 同样在巴伦支海沉没就可见当时俄海军的混乱程度,被人黑也正常(说到底还是因为穷),不过欧美国家类似事件也不少,毛子也可以拍老美天蝎号和长尾鲨,或者英法相撞来恶心恶心他们嘛

    【详细】
    10058883
  • 行走的看客
    2019/3/21 18:21:17
    国家为大,人命微贱

    冲着脸叔看的这部《库尔斯克》,太失望了,脸叔全程打酱油,戏份少不说了,电影剧情平淡,平铺直叙,太寡淡了,看完就像喝了一杯白开水一样索然无味,而且很重要的一点这是关于俄罗斯库尔斯克号潜艇世故致使118名船员全部罹难,这个故事应该让俄罗斯人拍会更好,一群英国人,德国人和法国人操着一口英语演俄罗斯人,太出戏了,而且电影感觉在黑俄罗斯,俄罗斯是唯一一个被欧美国家排挤在外的白人国家了,

    冲着脸叔看的这部《库尔斯克》,太失望了,脸叔全程打酱油,戏份少不说了,电影剧情平淡,平铺直叙,太寡淡了,看完就像喝了一杯白开水一样索然无味,而且很重要的一点这是关于俄罗斯库尔斯克号潜艇世故致使118名船员全部罹难,这个故事应该让俄罗斯人拍会更好,一群英国人,德国人和法国人操着一口英语演俄罗斯人,太出戏了,而且电影感觉在黑俄罗斯,俄罗斯是唯一一个被欧美国家排挤在外的白人国家了,要是普京看了这部电影,一定会正面刚,说这部电影是一部烂片!在政治利益和国家荣誉面前,你会发现人命微贱,集体主义的意识形态总是教导大家个人利益要服从国家利益,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要牺牲个人利益!所以为了大国形象,为了掩藏一些见不得光的秘密,有些医生也就是无可避免的历史悲剧,人命有时候真的一文不值!电影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讲述了2000年俄罗斯的核潜艇库尔斯克号在北冰洋海域爆炸,艇上118人全部身亡的重大事故!

    【详细】
    10057414
  • 雨田2545
    2019/3/21 0:33:29
    国家的尊严和颜面取决于对个体的态度

    这起史上最严重的潜艇沉没事件已载入历史,时间并不久远,各种原因和细节分析资料很多,影片也没有当事国家俄罗斯参与,并且,影片节奏过于缓慢,因此,从观影体验和内涵上,只是一部勉强合格的灾难片,那种灾难片特有的危机时刻、生死关头的紧张和焦虑、与死神赛跑的刺激和张力、希望与绝望完全没有表现出来,这个比较遗憾。

    但是,这起事故确实有很多令人唏嘘感慨的地方。

    为了国家的所谓颜面和

    这起史上最严重的潜艇沉没事件已载入历史,时间并不久远,各种原因和细节分析资料很多,影片也没有当事国家俄罗斯参与,并且,影片节奏过于缓慢,因此,从观影体验和内涵上,只是一部勉强合格的灾难片,那种灾难片特有的危机时刻、生死关头的紧张和焦虑、与死神赛跑的刺激和张力、希望与绝望完全没有表现出来,这个比较遗憾。

    但是,这起事故确实有很多令人唏嘘感慨的地方。

    为了国家的所谓颜面和利益拒绝外部援助的将军、新闻会上军官的官腔十足和官僚作风、陈旧破烂没有备件的救援设备,宝贵的抢救时间和机会在毫无意义的浪费,这些情节,都让人感觉到潜艇上的官兵只是一堆可以随时随地被牺牲的棋子,这种画面其实我们也都很熟悉,就不便展开了,印象中历史上还有全艇官兵誓死不上浮的英雄(脑残)行为。

    其实想说一个国家、一个集体的尊严和颜面,完全取决于它们对待每个个体的态度,如果个体都没有尊严和颜面,国家哪来的尊严和颜面?

    感觉影片最好的部分是开头和结尾的窄幅画面段落,非常感人,尤其是开头部分,很短的时间展示了浓厚的亲情和战友情,当然还有昔日强大的帝国海军的窘迫和衰落,令人唏嘘不已。

    十九年过去了,长眠于巴伦支冰冷海底的官兵的子女已长大成人,对这个深深的创伤,国家依然沉默着。

    【详细】
    10056557
  • 随便逛逛
    2019/3/17 19:45:28
    给东方人的警示

    尊重生命,而不是用生命去捍卫一个个口号空洞,毫无意义的各种伪道德观,当西方人鼓励军人在战败后可以投降表示任务完成的时候

    东方却要他们的士兵挂光荣弹,玩神风,为了面子问题拒绝任何外界的救援,甚至宁可底下无数百姓饿死,也仍然拒绝援助,反正饿死的也不是他们而已啦

    这电影不仅批判的俄罗斯官僚的腐朽闭塞,拿人命换自己肩膀上的勋章,更是批判了东方几千年

    尊重生命,而不是用生命去捍卫一个个口号空洞,毫无意义的各种伪道德观,当西方人鼓励军人在战败后可以投降表示任务完成的时候

    东方却要他们的士兵挂光荣弹,玩神风,为了面子问题拒绝任何外界的救援,甚至宁可底下无数百姓饿死,也仍然拒绝援助,反正饿死的也不是他们而已啦

    这电影不仅批判的俄罗斯官僚的腐朽闭塞,拿人命换自己肩膀上的勋章,更是批判了东方几千年来,拿人命不当人命的最低级的陋习

    一个文明只有真正懂得爱护自己人,爱护生命尊重生命,才能真正立足于世界之颠覆,否则再庞大的身躯,也不过只是一副空壳而已,长不了

    【详细】
    10049296
  • 桔子.
    2019/3/17 9:53:21
    被谋杀的北极熊们

    一只小北极熊问妈妈我是北极熊吗?熊妈妈说:当然是了。小熊说:“我明白了,谢谢你。”第二天,小熊来看妈妈,“如果我理解正确的话,你是一只北极熊吗”她说:“当然是的”“那么爸爸也是北极熊吗?”她回答:“是的当然” 小熊说“谢谢,我明白了,我只是想确认一下” “所以说我也是一只北极熊,对吧?” 她说“是的”于是熊问,“那我为什么so fucking cold!” “so fucking col”

    一只小北极熊问妈妈我是北极熊吗?熊妈妈说:当然是了。小熊说:“我明白了,谢谢你。”第二天,小熊来看妈妈,“如果我理解正确的话,你是一只北极熊吗”她说:“当然是的”“那么爸爸也是北极熊吗?”她回答:“是的当然” 小熊说“谢谢,我明白了,我只是想确认一下” “所以说我也是一只北极熊,对吧?” 她说“是的”于是熊问,“那我为什么so fucking cold!” “so fucking col” “so fucking......” “cold...”

    【详细】
    10048232
  • 野生海白菜
    2019/3/16 19:05:54
    尘封的记忆

    当年在新闻上看到这一悲剧事件时,还没有什么直观感受。如今快20年过去了,已为人父的本汪再回过头来看潜艇上的一百多位牺牲的官兵,才对那种家中妻儿绝望的心情和军方腐朽思想的顽固,有了共鸣……

    莫名其妙的140字限制,非要凑齐足够的字数才能发表。有意思吗?莫名其妙的140字限制,非要凑齐足够的字数才能发表。有意思吗?莫名其妙的140字限制,非要凑齐足够的字数才能发表。有意思吗?

    当年在新闻上看到这一悲剧事件时,还没有什么直观感受。如今快20年过去了,已为人父的本汪再回过头来看潜艇上的一百多位牺牲的官兵,才对那种家中妻儿绝望的心情和军方腐朽思想的顽固,有了共鸣……

    莫名其妙的140字限制,非要凑齐足够的字数才能发表。有意思吗?莫名其妙的140字限制,非要凑齐足够的字数才能发表。有意思吗?莫名其妙的140字限制,非要凑齐足够的字数才能发表。有意思吗?

    【详细】
    10046200
  • 米奇式微笑
    2019/3/16 2:04:33
    当你成熟了,你也就懂了.

    我可以理解很多人打低分的原因,比如俄罗斯人为什么不说俄语,比如前半段太拖沓,比如节奏不够紧凑,比如冲突不够强烈等等,那我说说我打五分的原因:这就是现实,当你看完电影,把自己带入每一个角色的时候,你发现他们做的都是正确的事情,你就会发现很奇妙,如果你是海军上将,如果你是丧夫的女人,如果你是被困在海底的水手,如果你是前来救援的船只……这就是现实,这就是残酷的社会.晚安.

    我可以理解很多人打低分的原因,比如俄罗斯人为什么不说俄语,比如前半段太拖沓,比如节奏不够紧凑,比如冲突不够强烈等等,那我说说我打五分的原因:这就是现实,当你看完电影,把自己带入每一个角色的时候,你发现他们做的都是正确的事情,你就会发现很奇妙,如果你是海军上将,如果你是丧夫的女人,如果你是被困在海底的水手,如果你是前来救援的船只……这就是现实,这就是残酷的社会.晚安.

    【详细】
    10045198
  • 老头也玩
    2019/3/15 19:20:09
    《库尔斯克》

    刚开始看的时候,以为这部电影讲的是二战时的库尔斯克战役,后来才知道不是。《库尔斯克》号是一艘俄罗斯的核潜艇。2000年出事故沉没。艇上118人全部遇难。俄国人和中国人的某些特点一样,比较爱面子,所以这样的糗事自己是不会拍成电影的,所以只有由法国人来拍,捎带恶心一下俄国人。

    影片的中文字幕不知道是谁翻译的,就像电脑的笨拙翻译一样胡言乱语,找遍了字幕库,大同小异。许多地方看不明白,所

    刚开始看的时候,以为这部电影讲的是二战时的库尔斯克战役,后来才知道不是。《库尔斯克》号是一艘俄罗斯的核潜艇。2000年出事故沉没。艇上118人全部遇难。俄国人和中国人的某些特点一样,比较爱面子,所以这样的糗事自己是不会拍成电影的,所以只有由法国人来拍,捎带恶心一下俄国人。

    影片的中文字幕不知道是谁翻译的,就像电脑的笨拙翻译一样胡言乱语,找遍了字幕库,大同小异。许多地方看不明白,所以只能写出有限的观感或错误的观感了。

    影片描述了《库尔斯克》号出事的前后经过。这艘潜艇在苏联解体后,停在码头任它生锈磨损,到本世纪初才刚刚修复出航,参加了北方舰队一次演习。鱼雷发射时,突然自行爆炸,又引发了其它几枚鱼雷相继爆炸,船员大部分立刻死亡,剩下的二十多个人,在米哈伊尔带领下,坚持了几天后,未能获得援救,相继遇难。

    影片自然是站在西方立场上叙述这个事件的,我也只能在按照编导的意图来理解这个事件。不过心里很明白,这是电影不是真实事件本身。

    影片中所说的施救过程令人着急,俄罗斯的救援船开过去之后,,已经对接上失事潜艇了,电池却不够用了,只好离开,用了大半天时间才修好,再一次对接,又出现其它问题,只好求救于北约。于是,无休止的外交谈判和政治博弈开始了。谈判的双方此时第一位的想法已经不是救人,而是国家的尊严和潜艇的机密。人的生命则放在了另外的位置。而潜艇上剩下的人已经无法等待了。在延宕了许多宝贵的时间之后,最后的结果是北约的救援船打开了潜艇,里面只剩下被海水浸泡着的尸体了。

    记得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曾经有一架苏联的米格-21叛逃到了美国,美国人喜不自胜,马上开始研究。却惊奇的发现,里面的各种武器和动力系统都很先进,只有逃生系统非常简陋。或许这也是东西方人之间观念的区别,对生命的重视程度不一样。这种思维在影片中也得到体现。(可是反观西方,真的就那么重视生命吗?尤其是敌对一方的生命。此中的劣行同样不胜枚举)。总之,应有的善行一旦介入了政治,就变得那么虚伪和丑恶。

    影片展示了一场发布会,借以平息家属和媒体的担忧。参会的海军上将在说了一通片儿汤话之后,米哈伊尔的妻子站起来质问:“我不是专家,可是我也不傻。但是你不该说谎。我们有孩子有丈夫在潜艇上,我要知道他们的生死,至少他们还有多少时间?”海军上将回答:“你的丈夫和孩子都发誓要用生命保卫这个国家。”这时,米哈伊尔的妻子彻底愤怒了:“难道让我的丈夫白白牺牲?你正在浪费时间,你想让他们去死。你们下地狱去吧!我们只要求正义!”面对这些冷血的高官,水兵的亲人们除了悲哀的等待,能有什么办法?

    有人曾经说过:“死亡不是死者的不幸,而是生者的不幸。”亲人的突然去世,对妻子、子女无疑是巨大的悲哀。可对于还有希望生还,却因为种种原因不去施救,让人们眼睁睁的看着他们死去,这更是无比沉重的打击。这伤痕将伴随他们,永远不会平复。他们的生活不再有欢乐,只有无尽的悲哀和痛苦。如果他们心中还有上帝,他们将一遍又一遍的质问:“这是为什么?”

    在失事的潜艇内,最后的时刻即将到来。米哈伊尔向旁边的占有借钢笔,打算给儿子留几句话。面对战友的疑问,他说:“我儿子米沙还小,他对我的记忆将是非常模糊的。”战友安慰他说:“不,不会那样的。我感觉到我去世的父亲,我知道我的母亲爱他,他也爱我。他一直是我的一部分。”米哈伊尔说:“这就是我要告诉他的。”在结尾的祭奠仪式中,那位海军上将走到米哈伊尔的儿子面前,这孩子执拗的拒绝握手,用这种方式,表达他的怨恨。以及对父亲的爱和思念。

    我在想,这段故事如果讲给几万年前的原始人听,他们一定会觉得很惊诧:“为什么要把几百人放进那个铁棺材里呢?”回答一定是:“为了保卫我们的国家,抵抗敌对势力的侵略。”反过来,如果问北约,他们的回答一定是同样的。这回答肯定令原始人更加不解了。毕竟“敌对势力”这个词太新了。人类社会在不断的进步,人们的思维更加趋近于理性,可是,越是进步越是理性,人类距离自己的本性就越加遥远。近代有过许多“理性”的战争和“理性”的屠杀,相对于原始人维持自己生存的猎杀和械斗,不知要残忍多少倍。更有越来越多的人死于毫无价值的事件中。现在是这样,在很长的未来中,一定也是这样。那种企望战争消亡的愿望当然是美好的,可是在我们这一代和以后的几代人中,是没有什么指望的。然而,我本人仍然在做着这样的梦。

    现在,我很怀疑理性的进步性。一件事情,一种观念,当它走向了极端的时候,终要向自己的反面去转化。在未来的人们的信念中,也许相信感觉更可靠,对自己更安全,对社会更有意义。想不好,瞎想。

    本人评分:6.5。

    【详细】
    100441953
  • Hugo_Guru
    2019/3/4 2:12:57
    帝国倒塌后的余波

    《库尔斯克号:深海浩劫96小时》观后

    一个帝国倒塌后总有余波,向人们展示帝国的残骸,提示观众帝国已逝,以至于如果没有这样的涟漪,甚至会人们怀疑那个倒下到底是不是一个帝国?苏联帝国倒下后,世界曾经十分紧张,担心苏联帝国的余波太过猛烈,会把周围带入到不可知的风险之间——地缘政治风险大爆发、生态灾难、庞大核武库的失控、极端民族势力崛起……然而大多数担心都没有发生,甚至整个过程略显沉闷,

    《库尔斯克号:深海浩劫96小时》观后

    一个帝国倒塌后总有余波,向人们展示帝国的残骸,提示观众帝国已逝,以至于如果没有这样的涟漪,甚至会人们怀疑那个倒下到底是不是一个帝国?苏联帝国倒下后,世界曾经十分紧张,担心苏联帝国的余波太过猛烈,会把周围带入到不可知的风险之间——地缘政治风险大爆发、生态灾难、庞大核武库的失控、极端民族势力崛起……然而大多数担心都没有发生,甚至整个过程略显沉闷,正当人们庆幸苏联帝国倒下的危险期已经度过时,库尔斯克号事故发生就这样发生了。2000年8月12日,这艘奥斯卡级攻击型核潜艇,在演习中发生了意外,沉没在北极附近的巴伦支海的海底,仿佛苏联帝国沉入历史长河后终于翻起的一丝涟漪,库尔斯克号的沉没立刻引起了各方关注,不仅因为核潜艇的反应堆一旦爆炸就是下一个切尔诺贝利,艇上所载的核巡航导弹更加危险,这些似乎再次把外界注意力拉回到苏联帝国的废墟上,最后彰示苏联到底是个帝国。

    还有什么比库尔斯克号因事故沉没更具备象征意义作为苏联帝国最后谢幕的标志吗?作为苏联海军末日余晖库尔斯克号,以苏军无限荣光的二战时苏军取胜的史上最大规模坦克会战战役作为舰名,在前苏联倒下后第二年开始建造的最后一艘苏联海军最具威胁的巡航导弹攻击核潜艇(据说所载武器可以摧毁一个美国海军航母编队),身上寄托的最后的帝国最后荣光。其所属的奥斯卡级是前苏联海军攻击潜艇集大成者,据说可以下潜到令人瞠目的800米,采取的特殊材料和工艺保障了攻击核潜艇最需要的安静被发挥到了极致,里面有大量俄罗斯值得骄傲的“机密”,一直是美军敬畏的对手。

    苏联倒下导致苏联时代形成的复杂的苏联内各加盟共和国之间的经济联系被撕裂。包括俄罗斯在内的苏联加盟共和国被西方经济体系“接纳”,仿佛是被拔掉牙齿的老虎,不仅仅失去了曾经赖以骄傲的众多过往辉煌,更糟糕地是彻底从经济循环的顶层秩序制定者、组织者,沦为一般商品、资源出口国,在最初尝到一些市场经济的甜头后,迅速堕入自由经济的“深渊”,在这个过程中,这些自由化、市场经济化的前苏联的“遗腹子们”的痛苦失落可见一般。而他们能做的恐怕就是从苏军过去的荣光中找到一丝安慰,并借以小小威胁一下西方世界,认真考虑救助的事情。但这样做是一种危险的尝试,甚至是加速暴露苏联帝国倒塌后,俄罗斯的脆弱。在影片不吝惜篇幅地向我们展示了俄罗斯海军的诸多问题,向我们暗示库尔斯克号事故偶然的必然。2000年8月俄罗斯北方舰队举行了若干年来最大规模的演习,但北方舰队司令却回忆起苏联时期北方舰队的演习参加舰队要比这次规模大两倍。不只是舰队规模的下降,片中告诉我们仅存三艘深海救援潜艇中状态最好的一艘被卖到海外,作为“游船”载着参观“泰坦尼克号”豪客去探奇,这也是造成库尔斯克号救援最终失利的一个原因。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是作为本次演习的“练习”鱼类内部过氧化氢燃料泄漏引爆内部雷管(参见维基百科解释),这剧情虽然没有被俄罗斯官方最后认可,但联想、推测似乎也十分合理。透过这些细节,并联系影片内大量关于北方舰队锚地的破败、舰队官兵被拖欠军饷、救援中暴露的俄罗斯海军训练不足、舰艇设施维护的低劣的实情,我们看到俄罗斯苦苦支撑大国梦想的苍白无力。

    海军是大国的奢侈玩具,没有了华约集团、经互会体系、苏联各加盟共和国的相助,单凭俄罗斯靠卖出石油、天然气和越来越没市场的军火,这种玩具还玩得起吗?俄罗斯的空洞无力的恫吓掩盖不了其江河日下的国力,“库尔斯克”号失事就是上面矛盾的集中爆发吧。

    影片里,我们看到一个矛盾焦点就是俄军高层为了保住“库尔斯克”号的“军事机密”在拒绝还是接受西方援助的问题上反复摇摆、交锋,甚至演习的指挥官被撤换,而那些被困的水兵已不再是矛盾的重点。我猜测更可能的实情是,俄罗斯政府不愿让西方了解到他们惧怕的“库尔斯克”号实际上并没有那么可怕吧。最后在最初两次剧烈爆炸后幸存的23名俄罗斯海军水兵在艇尾部舱室内坚持96小时后,终于全部罹难。

    片尾,男主的遗孤拒绝同俄罗斯海军上将握手,我猜测这可能是从俄罗斯帝国时代就形成的仪式吧,小男孩儿的拒绝仿佛在暗示着从彼得大帝时代就已经形成的俄罗斯帝国海军传统断裂了,片中已经交代很多库尔斯克号军人其实都是世代俄罗斯海军,并且他们的父辈祖辈都死于前苏联各种海难里,而他们之前一直都能默默忍受那种宿命。

    影片无可避免的用西方人文视角激发观众的人文关怀,大概这才是符合西方视角的主旋律吧。但如果能按照大历史深挖一下苏联帝国倒塌涟漪的脉络,影片的历史感恐怕将更加厚重。

    【详细】
    100201899
  • 晴不知所起
    2019/2/23 23:39:10
    潜行浩劫96小时

    想写一片影评,因为电影是真实事件改编而有些别样的感动。

    很多时候会为了一个“本故事纯属虚构”的电影默默抹泪。离席时感慨:戏如人生。虚构的故事令人感动是因为这样的故事“可能真实发生。” 亚里士多德说过:“可能发生的事情比历史更哲学,更能反映事情的本质。”

    但若发现一切戏剧性的情节都是真实发生的,又不得不有更严肃的思考。真实的故事,却因为和我们的惯性思维有些冲突而充满戏剧

    想写一片影评,因为电影是真实事件改编而有些别样的感动。

    很多时候会为了一个“本故事纯属虚构”的电影默默抹泪。离席时感慨:戏如人生。虚构的故事令人感动是因为这样的故事“可能真实发生。” 亚里士多德说过:“可能发生的事情比历史更哲学,更能反映事情的本质。”

    但若发现一切戏剧性的情节都是真实发生的,又不得不有更严肃的思考。真实的故事,却因为和我们的惯性思维有些冲突而充满戏剧性,多少是有些讽刺的意味。在这部电影里,戏剧性如:

    1. 传说是人类史上单舰火力最大的海军武器装备,竟然在演戏时发生鱼雷自爆的低级错误。

    2. 一次爆炸后短短两分钟又发生第二次爆炸。

    3. 一号二号三号四号舱均被炸毁。但仍20多名船员仍在紧张又恶劣的环境下冷静地关闭好一道道隔离门,坚守各自岗位,并最后秩序撤到舰尾。

    4. 俄国派的救援艇,老旧落后还需要持续充电12h才能使用。每次救援不成返航充电时电影院都发生一阵哄笑声。

    5. 负责组织和调动大家情绪的大尉在海水齐腰时哆嗦着绝望地写了一封遗留信件。

    6. 明明有最佳救援时间,却因为政治因素拖了整整96小时都未能精准救援,导致最后无人生还。

    每一个细节却都是真实发生的。这样想着又有些唏嘘。电影的结尾往往会给大家一个期望的结果: 奇迹发生了。因为主角的信念和坚持,努力与拼搏,他成功了!但现实往往是大家心里不愿意接受和面对的——在客观条件的限制下,主观就如海市蜃楼的梦境一样,看似美好却遥不可及。

    只是这样的客观条件让人充满遗憾。再加上一些政治因素,更让人心生厌恶把那部分客观条件作为失败的情绪发泄口。

    抛开政治因素不谈,我在想那些船员如何在等待中绝望,又互相鼓励给予希望,最后又绝望地死去。大家就像在光明和黑暗之间,要么被黑暗吞没,要么在光明中消失。大尉一开始安慰情绪失控的船员说:“想一想!如果现在遇难的是我们其他的兄弟,在岸上的我们一定会不遗余力地救他们吧!”

    情绪失控的船员楞楞地说:“会!一定会!”

    “反过来,我们遇难了,他们现在也一样。”

    就这么一点点微弱的希望,就像海水中简易的电夹粗糙地夹在发电机上发出的一点微弱的灯光一样。在漫长的等待中听到第一次救生艇接驳的声音时,所有人都激动地敲锣打鼓,近似癫狂。可是没一会儿,又听到救生艇离开的声音。

    反反复复。每一次等待的时间都是12小时。因为电影说救援艇要12h才能充满电。第三次救援艇来的时候,大家躺在湿漉漉的铁管上,头也没抬。救援艇再次离开,大家眼神无光,毫不意外。

    大尉问小胖船员:“你爸爸死的时候你多大?”

    "3岁。"

    “你对他有什么记忆吗?Tell me the truth.”

    "Nothing."

    他的孩子也就是两三岁的年纪。也许他去世后,他的孩子对他也只有依稀的印象而已。但是小胖船员告诉他,虽然记不清父亲,但是他能感觉到他一直在自己心里。

    大副在留给妻子的遗书中写道:“没有什么是永恒的。Find another man to love, for I'm the moment in your life but you are my forever.”

    也许他这一刻生命即将结束,但是妻子却成为了他一生的永恒。而他于身边其他的所有人,都不过是流星划过的一瞬间,其他人的余生将不复有他。就像命运一样。你不知道哪一刻会戏剧般的发生在你身上,定格为你生命中的永恒。而你从此只是芸芸人类中的一瞬,过了这一瞬就是虚无。

    【详细】
    100011569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