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32209
  • 铁任
    2015/11/16 9:54:39
    冷冷都市中有亲情暖暖
    家庭伦理剧不能只洒狗血,接上地气才是王道。近日,一部叫做《背着奶奶进城》的电视剧在山东卫视、黑龙江卫视播出,凭着感人至深的故事,接地气的人物设置,真实的情感展现令该剧迅速进入观众视野,并以强烈的现实意义引发强烈反响,成为入冬以来口碑最好的荧屏精品剧。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开展,都市里的人多了,人情却淡了,在钢筋水泥和灯红酒绿的丛林里,每个人都是生活在横平竖直、三点一线的格子里,不仅左右四
    家庭伦理剧不能只洒狗血,接上地气才是王道。近日,一部叫做《背着奶奶进城》的电视剧在山东卫视、黑龙江卫视播出,凭着感人至深的故事,接地气的人物设置,真实的情感展现令该剧迅速进入观众视野,并以强烈的现实意义引发强烈反响,成为入冬以来口碑最好的荧屏精品剧。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开展,都市里的人多了,人情却淡了,在钢筋水泥和灯红酒绿的丛林里,每个人都是生活在横平竖直、三点一线的格子里,不仅左右四邻如同路人,老人倒在路上没有敢扶,很多亲情也越来越冷漠,经济模式和思维方式的变革,使代沟空前明显。就在这样的现实氛围下,《我背奶奶进城》聚集一家人进入城市后的生活变迁,以布满坎坷与纠结又不乏温馨的故事,给这个冷冷的都市,带来了暖暖的亲情。

    故事讲述的是年过七十的喜婆,带着孙子“嘎子”从农村来到北京,寻找多年未见的儿子杠子,在寻找杠子和适应北京新生活的途中,发生了不少令人啼笑皆非的事件。而当喜婆与儿子相见后,却发现儿子是个妻管严,迟迟不敢把自己介绍给儿媳,喜婆与儿媳的磨合,可谓任重而道远。

    通过喜婆和嘎子的“土”和都市里的“洋”进行碰撞,引发了观众的共鸣。喜婆为了报答让她和孙子免费住在四合院的白爷,不惜捡矿泉水瓶卖钱,嘎子没见过苹果手机,对它能卖到几千元的价格大为费解。两个“土里土气”的农村人来到城市,处处和现代文明发生冲撞,嘎子接到母亲被绑架的诈骗短信,周围人都劝告他不用理会,嘎子却焦急的四处筹钱用来营救母亲。

    这些看似荒诞,却不乏现实性的情节让我们不禁思考,现代环境的改变带给我们的是生活的巨大便利,但人心呢?是什么让我们失掉了最初的善良和底线,有人可以利用亲情来行骗,人们面对亲人危险却可以一笑置之,反之,喜婆和嘎子的“土”反而让人们感受到久违的可贵品质。

    剧中最让人感动的是由张少华饰演的“喜婆”所展现出来的温情亲情,张少华塑造了不少经典的荧屏母亲和奶奶形象,和之前角色的“苦”不同,剧中的喜婆更让人印象深刻的“乐”,当儿子杠子和台湾女孩聊天时说到,因为怕接受不了农村穷婆婆的媳妇担心,所以决定隐瞒母亲来京的真相,恰好被路过的喜婆听到,喜婆瞬间眼眶泛红,道出了老人得知成为子女负担时的辛酸无奈之情,然而这种沉重也不过片刻即逝,随即喜婆想到了到儿子家当保姆的办法,既能照顾儿子和怀孕的儿媳,还能隐瞒真相。喜婆平凡而伟大的母爱也感动了儿媳,一家人最终迎来和乐美满。

    除了相依为命的祖孙俩塑造得异常淳朴,剧中还有很多让人印象深刻的角色,有纠结不断的凤凰男杠子、有北京四合院热心的白爷、还有来自台湾的任性少女萱萱,五湖四海,人物各异,从最初就打破了家庭伦理剧的传统格局,不再以一个小家庭为单位来演绎家长里短,而是以社会这个大家庭为单位来唤醒现代人群渐失的“亲情和孝道”。农村、城市、对岸的台湾,三地人的生活习惯与差异巨大,引发了很多碰撞,误解和隔膜。但同根同祖,血脉相连,相同的道德伦理和情感认知最终让大家解开了矛盾,融合在一处。

    《背着奶奶进城》里展现的就是如同你我般的小人物,不璀璨但真实,上演了一幕幕从“北漂族”到“老漂族”,从“养老”到“育儿”等社会中最现实的场景。对亲情暖心但不沉重的正能量诠释贯穿剧集始终,让这部剧成为寒冬里的一道暖流,温暖着电视机前步履匆匆,逐渐迷失在都市丛林中的观众,也许静下心来,看看周遭,便会发现真正爱你的人正在身边。
    【详细】
    76601424
  • 酒仙桥14号
    2021/5/13 14:48:51
    禁忌+大尺度,最惦记的复仇爽剧回来了
    2018年,有一部充满“禁忌”的泰剧火了。 故事发生在校园里,女主角娜诺是一名转校生。 在每一集中,她都会到一所新的学校,迎接新的老师、同学和新生活。 而她所做的事,就是潜伏在每一个内心邪恶的人身边,引诱他们做出坏事,再站在上帝视角对其进行制裁。 相信大家已经猜到...  (展开)
    2018年,有一部充满“禁忌”的泰剧火了。 故事发生在校园里,女主角娜诺是一名转校生。 在每一集中,她都会到一所新的学校,迎接新的老师、同学和新生活。 而她所做的事,就是潜伏在每一个内心邪恶的人身边,引诱他们做出坏事,再站在上帝视角对其进行制裁。 相信大家已经猜到...  (展开)
    【详细】
    13543218
  • 张楠
    2018/12/25 17:59:10
    抓人游戏
    2018-12-25 真实故事改编 五个孩子从小再一起 每年五月都玩鬼抓人游戏 一老板 一兽医 一大麻 一黑人 以及鹰眼 兽医来到一公司面试清洁工 人事部黑人经理很诧异但还是通过了 老板接受华尔街日报女记者采访 兽医摸了他 老板成鬼 兽医说鹰眼下季可能不参加了 女记者要跟着一起去玩... &nbs
    2018-12-25 真实故事改编 五个孩子从小再一起 每年五月都玩鬼抓人游戏 一老板 一兽医 一大麻 一黑人 以及鹰眼 兽医来到一公司面试清洁工 人事部黑人经理很诧异但还是通过了 老板接受华尔街日报女记者采访 兽医摸了他 老板成鬼 兽医说鹰眼下季可能不参加了 女记者要跟着一起去玩...  (展开)
    【详细】
    9849227
  • 心路飞扬
    2022/6/12 18:11:45
    信念爱恨情仇战争博弈片。三个青年立志改变世界,但是因为信仰立场产生分歧分道扬镳,在二战前却为了避免战争和消灭狂热分子他们又一次并肩作战
    信念爱恨情仇战争博弈片。三个青年立志改变世界,但是因为信仰立场产生分歧分道扬镳,在二战前却为了避免战争和消灭狂热分子他们又一次并肩作战,携手为了阻止战争和消灭法西斯主义而全力而战…… 影片开始是两男一女一起欢庆毕业,一起狂欢。然后就是男主为了结婚纪念日,跑去...  (展开)
    信念爱恨情仇战争博弈片。三个青年立志改变世界,但是因为信仰立场产生分歧分道扬镳,在二战前却为了避免战争和消灭狂热分子他们又一次并肩作战,携手为了阻止战争和消灭法西斯主义而全力而战…… 影片开始是两男一女一起欢庆毕业,一起狂欢。然后就是男主为了结婚纪念日,跑去...  (展开)
    【详细】
    14453215
  • 豆友bjPvGdgZCc
    2022/7/1 20:31:24
    №2

    突出女性力量这一点 用力过猛了吧

    有些地方处理挺好的,片尾女性群像和三个女主的差别刻画都还不错。就是埃琳娜总是感觉很弱不够聪明的样子?到最后改编程序才让其有一个大的闪光点。

    配乐镜头叙事啥的,表现力算是挺好的吧反正。但是有些任务细节属实是离谱了,太过了,我知道她们工作时很帅气,但也不能这么夸大吧。比如最后营救埃琳娜的时候应该尽快拿到钥匙啊?非要在这种时候让两个ang

    突出女性力量这一点 用力过猛了吧

    有些地方处理挺好的,片尾女性群像和三个女主的差别刻画都还不错。就是埃琳娜总是感觉很弱不够聪明的样子?到最后改编程序才让其有一个大的闪光点。

    配乐镜头叙事啥的,表现力算是挺好的吧反正。但是有些任务细节属实是离谱了,太过了,我知道她们工作时很帅气,但也不能这么夸大吧。比如最后营救埃琳娜的时候应该尽快拿到钥匙啊?非要在这种时候让两个angel做出这么多虽然帅气但很多余的举动吗......应该为主线逻辑服务吧总之。

    还有,埃琳娜的老板是怎么回事,智商全程掉线是吗。

    srds,片尾拍的埃琳娜培训过程,以及三位女主重聚还是比较戳我,谁不想看美女开越野车飞驰呢()

    【详细】
    14488327
  • 代理副排长
    2019/7/8 2:03:24
    周可可曲恒

    在偶然看到周可可曲恒的一个短片开始刷的这部剧。虽然故事都是虚构的,我们都愿意看到一些美好的感人的故事,哪怕是不现实。周可可和曲恒的感情线,是唯一值得学习或者遐想的情节。尤其是可可,为了爱情能做到那么多。曲恒就像一根木头,傻的过了头,不过不让人生厌。

    可可追曲恒,不知流了多少泪,伤了几次心。哪怕有一丝的希望,什么都不在乎。处处为曲恒着想,陪着他一样甘当备胎,义无反顾的替他挡酒瓶。在

    在偶然看到周可可曲恒的一个短片开始刷的这部剧。虽然故事都是虚构的,我们都愿意看到一些美好的感人的故事,哪怕是不现实。周可可和曲恒的感情线,是唯一值得学习或者遐想的情节。尤其是可可,为了爱情能做到那么多。曲恒就像一根木头,傻的过了头,不过不让人生厌。

    可可追曲恒,不知流了多少泪,伤了几次心。哪怕有一丝的希望,什么都不在乎。处处为曲恒着想,陪着他一样甘当备胎,义无反顾的替他挡酒瓶。在“重逢”后,还是优先曲恒的选择,甘愿祝福他和程凌云。。。。。看着都揪心。曲恒这傻里傻气的有时还在关键的时候补一刀,让可可受到更重的伤心;在发现爱上可可后,还不敢去面对可可,真怂。好在最后可可的付出收获了幸福。

    不得不吐槽两个剧情设定。第一个相约出国。程凌云说可以不要曲恒陪自己去的,程母说不放心让她一个人出国;仅仅是这样的理由,就要栓上曲恒。而且出国留学,也仅仅是程凌云一念之间的事情,可去可不去的。就算不能取消,程凌云就非要和傅轶则分手吗?出国不能回国吗?害的可可对曲恒的追求就像是死缓前一样的挣扎。 第二个曲恒必须去帮程凌云。程凌云有爸爸有哥哥,他们家的问题是自己弄出来的。而且从剧情看来,曲恒的作用也是全程打酱油,解决问题的还是傅轶则。可可独自撑起帝杰,不是更需要帮吗?害的可可和曲恒产生那么多的误会。看着可可在曲恒表白前的那一段委屈的抱怨,好心疼。

    这部剧主角程凌云真是弱爆了,总结就一个字:作。靠情人、家族背景上位,爱情摇摆不定;性格屌炸天,与其说正直,不如用任性更合适。真不知道有什么看点。亏的傅轶则那种魅力的角色会喜欢她。

    五颗星是给可可的。

    【详细】
    10293701
  • 朝暮雪
    2020/10/7 21:42:18
    没看懂?这篇文章为你解答所有疑惑。
    这篇剧评可能有剧透 本以为《异星灾变》第10集会为我们解答前几集挖的坑,结果是挖了更多的坑,比开普勒22b上的坑还多。 比如,《异星灾变》和《异形》到底是什么关系? 这点编剧已经明确表态,《异星灾变》和《异形》没有关系。 所以母亲生出来的蛇和异形没有任何关系,偷袭母亲的蒙面人和工程师...
    这篇剧评可能有剧透 本以为《异星灾变》第10集会为我们解答前几集挖的坑,结果是挖了更多的坑,比开普勒22b上的坑还多。 比如,《异星灾变》和《异形》到底是什么关系? 这点编剧已经明确表态,《异星灾变》和《异形》没有关系。 所以母亲生出来的蛇和异形没有任何关系,偷袭母亲的蒙面人和工程师...  (展开)
    【详细】
    12899256
  • 不是思露璐
    2018/12/5 10:38:59
    《风味人间》的文案

    尝遍天下风味 有家才是人间

    1.《山海之间》

    环球同此凉热 边界逐渐模糊 然而地球上多元的风土依旧定时守信孕育出多彩的食物 以古老的方式 静默的力量 帮助我们在日趋雷同的日常生活里辨认对方 看清自己 山川依旧 风味不改

    2.《落地生根》

    南米北面

    物种的交换和族群的聚散 既不动声色又充满艰辛 风味寻根的旅程永远伴随着偶然和惊喜

    尝遍天下风味 有家才是人间

    1.《山海之间》

    环球同此凉热 边界逐渐模糊 然而地球上多元的风土依旧定时守信孕育出多彩的食物 以古老的方式 静默的力量 帮助我们在日趋雷同的日常生活里辨认对方 看清自己 山川依旧 风味不改

    2.《落地生根》

    南米北面

    物种的交换和族群的聚散 既不动声色又充满艰辛 风味寻根的旅程永远伴随着偶然和惊喜

    3.《滚滚红尘》

    洪荒岁月的炉火明灭 时代巨变的波澜不惊最终都不着痕迹地投射在食物上 化作我们平凡的一日三餐 每个仔细品味的人都会心怀感念 余味无穷

    4.《肴变万千》

    厨师是 菜 和 肴 之间的摆渡人 他们让静默的食物有了生命 厨艺心手相通 能洞察厨师的技法和心路 菜肴穿越人间 看见祖先的足迹和身影 听见幽怨过往的回响

    5.《江湖夜雨》

    是了拂衣去 深藏功与名

    相濡以滋味 相忘于江湖 每一个制造和享用美食的人 无不历经江湖夜雨 期待桃李春风

    6.《香料歧路》

    南吃虾,北吃蟹,广东吃遍自然界

    香料是一种若即若离的存在 它赋予食物鲜明的标签 又坚守自己的秉性 人们不停追寻着香料的气息 陌路相逢 又殊途同归

    【详细】
    9802573
  • Rozewen
    2022/12/26 8:59:43
    一个坏结局毁了整部好剧

    编剧不会真的以为自己的原创结局很好吧?

    且不说后脑一枪怎么才能不死,从炫优还保留了别人指使他杀道俊的证据来看,明明记得很清楚道俊的死跟自己有关嘛。然而几乎整场剧都像不知道是自己杀的一样,还在找谁杀的道俊,哪天杀的道俊???

    编剧要是喜欢梦醒结局就不应该把那么长的

    编剧不会真的以为自己的原创结局很好吧?

    且不说后脑一枪怎么才能不死,从炫优还保留了别人指使他杀道俊的证据来看,明明记得很清楚道俊的死跟自己有关嘛。然而几乎整场剧都像不知道是自己杀的一样,还在找谁杀的道俊,哪天杀的道俊???

    编剧要是喜欢梦醒结局就不应该把那么长的篇幅放在道俊身上,梦里来个5、6集得了,重点应该放在炫优醒来之后的复仇、反顺阳上,而不是像这样1集干死顺阳家让我有前面的14集白看了感觉。

    编剧你让我看了14集道俊,我情感都放在道俊身上了,就等着道俊把一家人搞完继承顺阳结婚生子,现在你告诉我都是梦?

    2-15集:????????

    16集:依托答辩

    【详细】
    14844425
  • 苏筱兀
    2013/12/10 2:04:23
    《女人帮·妞儿》贵帮真“乱”
    《女人帮·妞儿》于我而言最大的亮点就是看剧里那群漂亮姑娘。虽然这帮女闺蜜或者她们更喜欢说妞儿蜜,结婚的结婚,生娃的生娃,单身都是稀缺资源,但是这年代结婚生娃都不算啥,有这样一群洋气貌美的女明星凑在没啥架子的网络平台给大家演戏,供大家欣赏剧中可能流露出的她们生活的细节,不是很具有八卦精神超令人兴奋的事情么。

    抱着这样的心态我连看了两季《女人帮·妞儿》,观后感是,贵帮真“乱”。这里的“乱
    《女人帮·妞儿》于我而言最大的亮点就是看剧里那群漂亮姑娘。虽然这帮女闺蜜或者她们更喜欢说妞儿蜜,结婚的结婚,生娃的生娃,单身都是稀缺资源,但是这年代结婚生娃都不算啥,有这样一群洋气貌美的女明星凑在没啥架子的网络平台给大家演戏,供大家欣赏剧中可能流露出的她们生活的细节,不是很具有八卦精神超令人兴奋的事情么。

    抱着这样的心态我连看了两季《女人帮·妞儿》,观后感是,贵帮真“乱”。这里的“乱”主要是指,都市女子价值观之混乱。第一季四位女子为寻找自己人生定位,必遭遇各类男性人渣,经过人渣的洗礼,她们才能在痛苦之中摸索出条生路。这点儿有点儿类似文艺女青年找对象,她们一面奇怪自己为何找不到好男人,一面摆出人傻钱多速来虐待的脸。明明有人间正道,她们偏爱少有人走的那条作路。

    第二季我们的姑娘们又重新回到起点,继续过着都市女子的时髦生活,边自寻烦恼边寻找自己于生活的定位。如果说第一季的姑娘们是青春肆意,那么第二季的姑娘们已经到了“杨家有女初长成”的阶段,该出嫁不该出嫁的俩姑娘都出嫁了,余下两大剩女,对着步入婚姻坟墓两对的结婚照上香,然后奋不顾身地投身到灯红酒绿情感的大熔炉中继续历练。

    历练成金或者历练成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里是都市女子小团体的世界,蓝颜知己、各色朋友都是过客。靠微薄关系所组成的全新的朋友圈,与当下生活结合最为紧密。剧情与现实交汇的核心在于,生活中的朋友关系都是自身难保岌岌可危的。除了真妞儿蜜,谁的人生不是铁打的自己流水的甲乙丙丁。微博上互相关注、微信上随便点个赞、没事儿出门一起酒、喝high了随便上到谁的床,这样就算朋友了?你们了解彼此么。

    贵群虽然“乱”,但“乱”恰符合网络需求,更中观众的兴奋点。如果看“没有意思”的正剧,大家何必偏要依托于网络这个平台,每晚抱着电视机安眠就足够。作为乐视网出品的网络自制剧,《女人帮?妞儿》与电影、电视剧根本的不同,也是其最大的优势在于与平台属性紧密结合,能够在审核范围内最大尺度地展现内容,展现都市中光怪陆离的人生。

    正如江小鱼在《女人帮·妞儿》发布会上所阐述的观点,“首先传统的媒体不仅是它的媒体的平台过于传统,而是因为那种传统里面容易变成某些意识形态或者意识性的东西。但是我觉得整个的新媒体最大的快乐就在于它的平台是自由的,是可以满足每个人内心的,满足自由满足个性的东西。”

    再往深里讲,同平媒主流到互联网主流再到移动互联网的主流一样,网络自制剧是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是这种必然趋势具体会发展成怎样的结果,可以乐观,但不是百分百的确认。正如微电影一开始也有很大的动静,稍后便迅速萧条下来。网络自制剧能否长久良性的发展,还要指望整个行业的整体素质提高,多一些“女人帮”这样有影响力号召力的人来关注、重视、发展、维护这个行业。

    文|苏筱兀
    【详细】
    64551200
  • 影启缘末
    2014/11/22 16:45:53
    秘术有三宝,借势灌水叨逼叨
    古代先贤曾经教导过我们:那些掉你胃口的东西到最后一定会被证明是个坑。在电影院耗了将近80多分钟,打着哈欠顶着困意看到最后,终于看到一卷皱皱巴巴的“屠龙秘术”,想当年江湖上血雨腥风都是由他而起。前戏太长?罢罢罢!从这个开始给观众们上点带劲的,我下意识的按亮了手机屏幕,估算了一下时间,顿时有一种不详的预感……果然,这货就特么这么结束了。

    这货哪里算得上是院线影片,就是一个新闻学院大作业的
    古代先贤曾经教导过我们:那些掉你胃口的东西到最后一定会被证明是个坑。在电影院耗了将近80多分钟,打着哈欠顶着困意看到最后,终于看到一卷皱皱巴巴的“屠龙秘术”,想当年江湖上血雨腥风都是由他而起。前戏太长?罢罢罢!从这个开始给观众们上点带劲的,我下意识的按亮了手机屏幕,估算了一下时间,顿时有一种不详的预感……果然,这货就特么这么结束了。

    这货哪里算得上是院线影片,就是一个新闻学院大作业的水准,其本质与当年的《B区32号》类似。当然,这个用的摄像机稍微好一点,导演也没有得帕金森症。嗯,我夸人从来都是这么真诚。所谓的惊天大秘密是什么呢?我想可能是本片的三大杀招:借势,灌水,叨逼叨。
    本片宣传一直是用的“盗墓”作为卖点。光想想这个题材的粉丝数量估计导演乐的哈喇子都一地了,加上《盗墓笔记》不是要筹拍了?这个时候不借势蹭点光能行?!所以从宣传到海报这个片子就算是严丝合缝的跟“盗墓”绑定在一起了。

    可以去到影院一看,靠,导演也太没有诚意了。“盗墓”题材电影,连个墓地都看不到,骗人也不带这样骗的。屋子中间放一口棺材就叫盗墓题材了,那南派三叔完全可以去医院取景拍电影了,成本节约的杠杠的。内容上除开“摸金发丘搬山御岭黑驴蹄子”12个字跟盗墓能扯上关系,剩下的内容要沾上盗墓的边就只能靠扯犊子了。

    当然剩下的部分也很简单,以至于片子连90分钟都凑不满。开头设计了几个一点惊悚效果都没有的桥段,然后紧接着就解密了。是的,你没有看错,作为一个悬疑片,影片演了半个小时的时候就开始解密了。你会问这不一般都是放到结尾的吗?按照常理来说是的,而导演的水平也不像是能挣脱常理的样子,于是他就用解密部分把之前的情节倒着又演了一遍。这样正一遍反一边足足把影片用水撑了起来。剩下的部分就只能靠人补了,队长来了又走了,同事来了又走了,拆迁队来了,额,没走成。然后女主角亮出终极解决方案,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除开剧情灌水,剩下的时间就靠演员絮叨来补足。讲个身世絮絮叨叨,抒发个悲惨经历絮絮叨叨,最后再高大上的来一个爱国主义总结,全程尿点,哈欠连天。尤其是汪东城,出场就会说一句话“我不是坏人”。是是是,你是好人,你全家都是好人,最后还不是进去了?搞得清楚的知道你是寻宝,中途一半进来的还以为是患上了“好人卡后遗症”,当然中途进来恰好可以赶上倒叙部分开始,还真是一点都没耽误。

    总之,这种烂片要么是给导演练手的,要么是给演员试戏的,我早在一开始就看穿了这个秘密。别问我为什么还去影院看,有钱,任性!
    【详细】
    72041074
  • 时光旧影
    2010/3/4 21:14:02
    成人的春节
          我爬上屋顶,揭开瓦片,往下看看,下面的人在中国人最祥和的节日里吵成了一团,打成了一片,这就是家啊,可是这就是家,当我长大后,才知道,有一个孩子的春节,有一个成人的春节,而成人的春节就是这样的。
        当我知道知道导演是黄健中时,实在佷诧异,这么一个看透生活的导演,后来却拍了那么多
          我爬上屋顶,揭开瓦片,往下看看,下面的人在中国人最祥和的节日里吵成了一团,打成了一片,这就是家啊,可是这就是家,当我长大后,才知道,有一个孩子的春节,有一个成人的春节,而成人的春节就是这样的。
        当我知道知道导演是黄健中时,实在佷诧异,这么一个看透生活的导演,后来却拍了那么多庸俗的电视剧,甚至有可能潜规则过某某,实在是判若两人了。可一想到,在这个时代,谁都要变形,谁都要购房,谁都不想让自己的下一代苟延残喘的活着,于是便释然了,觉得自己也不过是杞人忧天罢了。
        然而还是颇有“杨朱泣岐路,墨子悲丝染”之感,于是生活泼辣的啐了我一口“书呆子!”
    【详细】
    3037360
  • 慕容懿
    2015/12/2 14:29:11
    叫了秦时明月就要靠点谱
      电视剧叫秦时明月那么就要和动漫秦时明月靠点谱,人物和大致剧情不能变。其他的可以添加毕竟电视剧不是动漫,需要延长剧情。
      秦时明月是秦朝时候的事情,但是看完14年后我混乱了,嬴政在位一共几年啊,14年后还能这样,导演和编辑没有看过历史
      在秦时明月里面我看到了阿弥陀佛,尼玛我是穿越了是吗?我记得那时候应该没有和尚的说。<
      电视剧叫秦时明月那么就要和动漫秦时明月靠点谱,人物和大致剧情不能变。其他的可以添加毕竟电视剧不是动漫,需要延长剧情。
      秦时明月是秦朝时候的事情,但是看完14年后我混乱了,嬴政在位一共几年啊,14年后还能这样,导演和编辑没有看过历史
      在秦时明月里面我看到了阿弥陀佛,尼玛我是穿越了是吗?我记得那时候应该没有和尚的说。
      天明小时候被扔在人家门口的时候的样子是6-8岁,我记得每个人都应该记起事情了,但是长大了居然什么都忘了,不要低估人的记忆好不好。
      天明14-15岁的时候动漫版,但是这个天明好大呀,是不是吃了激素?
      不想吐槽医仙端木蓉了,无力吐槽了
      盖大叔,是一个剑客侠客,用了一下百步飞剑就血崩了什么鬼,难道他是被他师父鬼谷子判师的吗?我想如果这样嬴政不会把他当做贴身侍卫吧,一点武力值都没有。——特效3毛钱的
      宅男女神——少司命——居然开口了,动漫里面憋了好几年终于在电视剧里面实现了——我去
      大司命——我看到是个男的的时候,我想哭了,当看到和少司命玩恋爱的时候我崩溃了,尼玛这个是我一直追的秦时明月吗?
      一尘不染的雪女是这个样子我醉了,比高渐离还醉。
      男神张良居然是这货,张良是个怎么说是个完美的人。完美的不像人——这里毁了我心中那个完美的张良——太JB能装逼了,原来装逼早在公元前就开始了(PS:儒家墨家:这货不是儒家的也不是墨家的)
      所有的一切都毁了秦时明月在我心中的地位,如果你叫秦时明月,就不要这样毁剧,如果你不叫秦时明月,我给你3星,最起码能看,但是你叫了秦时明月你就要对得起这四个字。
      编剧导演都是**,唐人也是
    【详细】
    7678856
  • Jin
    2018/11/3 22:50:14
    偏题,且具有误导性的纪录片

    娜塔丽波特曼参与制作的《Eating Animals》相当令人失望。不仅内容自相矛盾,还引入了十分危险的“人性化杀戮”这种概念。

    首先要提一下的是,本片的中文译名“肉食者”并不恰当。原标题指的是“食用动物”这个行为,而非 meat eater。它想讨论的是大规模工业养殖的历史,体现人类获取肉类/蛋奶制品的渠道是怎样逐渐走向恶化。

    《Eating Animals》和中文

    娜塔丽波特曼参与制作的《Eating Animals》相当令人失望。不仅内容自相矛盾,还引入了十分危险的“人性化杀戮”这种概念。

    首先要提一下的是,本片的中文译名“肉食者”并不恰当。原标题指的是“食用动物”这个行为,而非 meat eater。它想讨论的是大规模工业养殖的历史,体现人类获取肉类/蛋奶制品的渠道是怎样逐渐走向恶化。

    《Eating Animals》和中文译名犯下了同样的偏题的毛病。这部纪录片与美国作家 Jonathan Safran Foer 的书重名,但纪录片并非是完全改编自同名书。和书不同的是,《Eating Animals》这部纪录片表面在细数食用动物制品带来的诸多问题,但本质仍是在为食用动物这个行为进行开脱。

    纪录片所针对只是工业化的畜牧业——一个老生常谈的主题,而非食用动物制品这种行为本身。还将大量的笔墨用在了所谓的“人性化”养殖场和养殖者,感叹传统畜牧行业的美好。这样的做至少会有如下两个后果:

    - 忽略了“人性化”养殖的不可持续性。散养意味着畜牧业产量降低和售价攀升,按照现代人对动物制品的需求以及人口增长速度,会造成极大的土地、粮食和水资源浪费。并且会和有机蔬菜市场一样,出现标准混乱和弄虚作假的情况。

    - 鼓吹动物福利,无视动物权利。更宽敞的牢笼仍然是牢笼,“人性化”的强奸依旧是强奸。人类不应该将驯养动物带到这个世界上,以动物作为财产/拥有物为目的的繁育行为都应该终止。在自身健康不需要动物制品的情况下,为了味蕾愉悦而残杀生灵始终是不道德的行为。

    《Eating Animals》充其量是一个更新版的《Earthlings》。但波特曼会接这样一部纪录片说明她和杰昆·菲尼克斯对伦理素食的认知也许并不在一个等级上。最近看到她和 Yuval Noah Harari 做了对谈,但愿她能从后者身上多学到些素食主义和伦理学的精髓。

    最后,希望卷福也能赶快配一片,他的影响力或许会更大一些。

    【详细】
    9740868
  • 大笑姐
    2022/3/20 23:55:19
    5个母亲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前段时间看了一篇关于日本独身女性困境的报道。原生家庭经济衰落让学业受阻而被迫从事性工作的大学生,婚姻致贫的到处打临工的收银员,独自抚养两个孩子为赚生活费不得不从事性工作的单身母亲。而研究表明,在日本,40%左右的独身女性生活贫困。而这部电影再一次将数据中的女性...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前段时间看了一篇关于日本独身女性困境的报道。原生家庭经济衰落让学业受阻而被迫从事性工作的大学生,婚姻致贫的到处打临工的收银员,独自抚养两个孩子为赚生活费不得不从事性工作的单身母亲。而研究表明,在日本,40%左右的独身女性生活贫困。而这部电影再一次将数据中的女性...  (展开)
    【详细】
    14287254
  • 星尘
    2020/10/16 22:27:27
    剧集感悟记录

    第1集:是给一直以来一帆风顺的孩子一点挫折,让她明白处于被动地位也要表达出自己的意愿。

    第2集:说明一般的考试制度是可以临时抱佛脚的。学习是个人的事,自我思想、知识发展之路是孤独的。

    第3集:前部分说的是类似罂粟花般吸引力的玩物丧志,严禁花入内就是禁毒,对魔女来说没有作用就是有智慧的人

    第1集:是给一直以来一帆风顺的孩子一点挫折,让她明白处于被动地位也要表达出自己的意愿。

    第2集:说明一般的考试制度是可以临时抱佛脚的。学习是个人的事,自我思想、知识发展之路是孤独的。

    第3集:前部分说的是类似罂粟花般吸引力的玩物丧志,严禁花入内就是禁毒,对魔女来说没有作用就是有智慧的人会有意识抵抗诱惑而不被毒害;后半部分是“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见过光明美好,对处于黑暗而无法改变的人更加绝望。

    第4集:没看明白,或许经历不够吧。看了《奇诺之旅》,感觉是挺像的。

    第5集:描绘的就是自由王国吧,不被生存资料而限制的个人自由。相比现实的虽然生存资料成本已经降低,但被各种限制困在里面。知识、信息、技能学习的不自由(教育考试入学制度、保密);工作不自由(找工作时的各种条件门槛要求);生活不自由(被价格限制的物质资源)。

    最初写这篇的时候,还是有一点自傲的。以往看动画和小说都会不自觉的把自己代入主角视角。而现在发现自己的无力,自己不过是其中悲剧的路人而已,看着这种写实剖析的作品,有点不忍开卷。但看到有人收藏,还是继续看下去写一点感悟。

    第6集,看到开头自己就不自觉的从科学角度分析,这个“正直魔法”应该就是取消心口不一,直接把想法和语言统一起来。而人因此闭口不言,就有点像是文字狱、舆论管控一般,虽然表达都是合规的,但人的内心还是不变的。但这些都只是外延思考。这集的主要一句话就是,正直的剑也需要谎言的鞘来包裹。真话会伤人,所以也需要谎言来润滑人际。做事不能偏激。

    【详细】
    12919785
  • 骏眉
    2019/1/28 9:17:38
    不是在沉默中死亡,就是在舞蹈中爆发
    我特别爱舞蹈,虽然自己跳得不咋样,但只要遇到舞蹈题材的电影一定不会放过,于是毫不犹豫地点开了从来没有听说过且评分7.0的《最后的踢踏舞》。妈呀!一细想这是我看过的第三部日本舞蹈片,日本舞蹈电影这种非常小众的类型片竟然被我不经意间遇到了三次,我都被自己惊到了。 ...  (展开)
    我特别爱舞蹈,虽然自己跳得不咋样,但只要遇到舞蹈题材的电影一定不会放过,于是毫不犹豫地点开了从来没有听说过且评分7.0的《最后的踢踏舞》。妈呀!一细想这是我看过的第三部日本舞蹈片,日本舞蹈电影这种非常小众的类型片竟然被我不经意间遇到了三次,我都被自己惊到了。 ...  (展开)
    【详细】
    9922216
  • 眼睛瞪得像铜铃
    2021/11/18 23:19:42
    争议之外,《尚气》还有什么?

    转眼,距离2021年过去,只剩不到50天了。

    过去一年,对漫威来说,像是在渡劫。

    作为曾经好莱坞独占鳌头的吸金巨兽,先是因疫情错过了整个2020,又于2021招致了诸多争议。

    如果说小盘口的流媒剧表现尚可,那作为粉丝凝

    转眼,距离2021年过去,只剩不到50天了。

    过去一年,对漫威来说,像是在渡劫。

    作为曾经好莱坞独占鳌头的吸金巨兽,先是因疫情错过了整个2020,又于2021招致了诸多争议。

    如果说小盘口的流媒剧表现尚可,那作为粉丝凝聚点的院线大片,《黑寡妇》的口碑票房只能用“扑街”来形容。

    14002413
  • 杨过
    2020/8/1 21:54:49
    为了让主角当大侠,而强行把主角变脑瘫,做事不经脑子,为了大侠而大侠,最后只能牵强成为大侠

    为了让主角当大侠,而强行把主角变脑瘫,做事不经脑子,为了大侠而大侠,最后只能牵强成为大侠为了让主角当大侠,而强行把主角变脑瘫,做事不经脑子,为了大侠而大侠,最后只能牵强成为大侠为了让主角当大侠,而强行把主角变脑瘫,做事不经脑子,为了大侠而大侠,最后只能牵强成为大侠为了让主角当大侠,而强行把主角变脑瘫,做事不经脑子,为了大侠而大侠,最后只能牵强成为大侠

    为了让主角当大侠,而强行把主角变脑瘫,做事不经脑子,为了大侠而大侠,最后只能牵强成为大侠为了让主角当大侠,而强行把主角变脑瘫,做事不经脑子,为了大侠而大侠,最后只能牵强成为大侠为了让主角当大侠,而强行把主角变脑瘫,做事不经脑子,为了大侠而大侠,最后只能牵强成为大侠为了让主角当大侠,而强行把主角变脑瘫,做事不经脑子,为了大侠而大侠,最后只能牵强成为大侠

    【详细】
    12768183
  • 和菜头
    2007/7/12 20:22:03
    变心的《变形金刚》
    (以下内容不是影评,这不是玩笑)

    电影《变形金刚》并没有“剧透”的危险,因为它的重点不在剧情。尽管剧情还算得上比较麻烦,三条主线平行推进,一条暗线跟随,并且最后把三根主线联系起来。道家说过:一气化三清。证明我国先哲早有预测,2007年会上映《变形金刚》。而且预言了如果你是电影院里看的话:第一个广告是一汽解放的。

    我不知道别人看《变形金刚》是为了什么?我是为了NB闪闪地怀
    (以下内容不是影评,这不是玩笑)

    电影《变形金刚》并没有“剧透”的危险,因为它的重点不在剧情。尽管剧情还算得上比较麻烦,三条主线平行推进,一条暗线跟随,并且最后把三根主线联系起来。道家说过:一气化三清。证明我国先哲早有预测,2007年会上映《变形金刚》。而且预言了如果你是电影院里看的话:第一个广告是一汽解放的。

    我不知道别人看《变形金刚》是为了什么?我是为了NB闪闪地怀旧。比如说看周星驰电影长大的这帮人,其中某几个成功打入央视6套内部,于是每个暑假大家都有《大话西游》看。当我看到的时候,就可以骄傲地宣布:看!那是自己人干的!又比如说,一次地震或者洪水把当今的所有电视导演都干掉了,只能临时从小字辈里选人。于是,电视上就再没有劣质武侠和大辫子戏,可能换上一水的《隋唐演艺》、《说岳》。当我看到的时候,就可以骄傲地联想,有几个当年和我一样听收音机说评书的家伙终于掌镜了。

    《变形金刚》是一个道理,我初看的时候还在小学和初中。当时我很喜欢,但是人又很穷,买不起一个孩之宝的玩具机器人。所以,我在作业本和书页空白处画擎天柱的头像。老师肯定不喜欢这么做,所以要没收玩具,要批评在书上画“大头人”(老师语)的行为。我当时觉得很绝望,因为你不可能跟一个把变形金刚说成是“大头人”的人讲清楚里面的道理。所以,你只能发誓:等我长大了,买一房间的变形金刚。为了这一天,我等了二十多年。忍受他们在屏幕上放了二十多年的样板戏、《五朵金花》、知青戏、清宫戏。现在,《变形金刚》成为电影,我终于可以爆一声:那他妈的不是大头人!懂吗?

    等我这一代人成为社会主流的时候,哪怕我童年玩的洋片、帖纸、烟盒都将成为社会主流文化。《变形金刚》就是具体体现,我们当年喜欢,现在我们有钱进电影院买DVD了,那你就拍给我们看。明天我们又怀念霹雳舞了,那么一线明星就全上去跳给我们看,春晚不允许有别的节目。这就是怀旧,这就是NB闪闪。

    (以下内容不是影评,这不是演习)

    因此,《变形金刚》没有什么影评好写。是那个人,哪怕脖子以下瘫痪了,用牙啃地也会爬去看。不是那个人,你写一兆比特他也不会浪费一分钱买票。对于现在的好评如潮我没有丝毫惊奇,要是拍摄《圣斗士》真人版,我也同样捧场鼓掌。年轻时喜欢上了什么了,最大的梦想无非是再见一面,而且再见的时候要求比当日还要美好。现代科技保证了这种再现的可能,影院里只有近乎昏迷的声音在赞:擎天柱大哥,你还是那么帅。。。。。。其实,谁都知道,他现在应该是擎天柱大叔了。

    我给片子只打了四星,其中有一星是因为它叫《变形金刚》。在这一点上,电影和电视相比还是有差距。电视卡通片能给角色充分的展示空间,你闭上眼睛去想,擎天柱、大黄蜂、威震天、声波、红蜘蛛都那么栩栩如生,各人有各人的性格脾气,无非是人心外面套了层机器皮。但是电影版《变形金刚》没有那么多时间去展现,主要经历都放在炫目的特技上了。除了擎天柱和大黄蜂以外,大概只有红蜘蛛给人的印象深刻一点,因为他是F22---美国国防部估计把《变形金刚》当国庆阅兵了。

    从头到尾,除了炫就是炫。变形炫,攻击炫,格斗炫,从地下打到天上,除了水里没有展示以外,《变形金刚》模特班在两个小时的影片里起码炫了一小时半。这要比电视上精彩刺激多了,但是,我找不见当年看到擎天柱时的那种亲切感。怀疑是不是车的问题?如果擎天柱是解放大卡,大黄蜂是夏利会不会好一点?而且,人类在其中占据的比例太多。我喜欢汽车人,但是对人类没有多少兴趣。如果将人类把马子的部分去掉,换上赛博特的前传篇,甚至是威震天的北极遭遇篇,会不会更好看一些?

    (以下内容不是影评,这不是广告)

    在传统的动画片里没有解决好的问题,电影版里同样没有解决好。首先,变形金刚的比例问题依然让人头大。擎天柱变型后有两层楼之高,但是转到下一个镜头,当他拿起地上的眼镜时,如果比例是真实的,那么眼镜的镜片我估算应该有脸盘那么大。结果就是,人能跑过变形金刚。然后是战斗场面问题,动画片力让人最恼火的就是射击场面,汽车人和霸天虎滋水枪一样滋激光,但是99%都是空枪,仿佛根本不带瞄准系统一样。电影里修正了这一问题,打击都相当精准,但是新的问题是后坐力消失。人类的攻击如同蚊子咬,变形金刚之间的攻击以肉格为主,擎天柱居然用上了手刀。。。。。。

    最后是变形奥秘,电影版把它弄得复杂化了。看完了给人一种感觉,似乎变形金刚都是某种能量团,然后他们侵入机械内部,就成为了机器人。这种能量会因为低温而无法正常运作,在高温下又会状态不稳定。而且,它还有正义邪恶之分,因为在影片的试验中,NOKIA手机接受魔方的能量以后变成了霸天虎,而不是汽车人。这样一来,如果未来拍摄前传的话,擎天柱和威震天在赛博特上应该是什么造型呢?擎天柱当时似乎还不知道什么是载重卡车吧?

    尽管没性格,变形过程太复杂太细节,火爆场面太多,但是我已经很满意了。如果能在下一集里给变形金刚们人心和人性,那么我会毫不犹豫地给上五分。最后,我代表我个人,非常强烈地表达一个个人意愿:我非常想见声波!

    (以上所有内容不是影评,通讯结束!)
    【详细】
    11792167
  • 给糖就不闹
    2017/8/17 22:56:37
    《守卫者.浮出水面》还能再烂一点吗?
    《守卫者.浮出水面》还能再烂一点吗?
          山影出品,必属精品!
          老干部男一号,又是谍战剧,还能看到青岛仿佛熟悉的街景,于是做好了一切烧脑的准备!
          看到今天,实在忍不住了!
    《守卫者.浮出水面》还能再烂一点吗?
          山影出品,必属精品!
          老干部男一号,又是谍战剧,还能看到青岛仿佛熟悉的街景,于是做好了一切烧脑的准备!
          看到今天,实在忍不住了!剧情还能再烂点吗?xx局的人还能再蠢点吗?
             不是编剧不走心,监控定位都用上了,并且嚷嚷在嘴边的就是“把监控画面拷回去”,但是监控和定位在剧情中没起到任何作用,凌小松总是在眼皮底下像泥鳅一样溜走。可以说就是20年前的谍战水平,可能编剧实在是脑子太笨了吧!没脑子搬砖不好吗,当什么编剧?
        第三集的密室杀人,好期待一个完美的解释,居然告诉我扫地机器人椅子和吸尘器绳子就行,真是欺负观众眼瞎啊!眼瞎也是被烂剧气瞎的!(我试过,巨扯淡,根本不可能)
        今天,一个得生病的小女孩,还能到处奔波,那要无菌舱干什么用?药店就能买到治重病的药,要医院干什么用?
        凌小松用手机,还打车,还敢取钱,在2017年还能不被抓到,真是孙猴子,编剧在致敬西游记呢!
         还有,老干部简直就是一个换了台词的明楼,并且智商严重缩水。电视剧像机关枪一样的出,如此透支自己的演技和口碑,会很快被淹没的。
        不是我阴谋党,这部剧唯一能想出的作用就是迷惑国内的间谍,让他们以为xx局真的这么战五渣,模仿剧中的人物犯案,然后分分钟被抓。不信请试试,如此要案犯,敢使用手机,敢在大街上溜达,不出半小时肯定戴上手铐。
    这部剧,我放弃了!山影也别出这样砸牌子的剧了吧。
    【详细】
    8758906
  • 消失的。。。
    2015/8/3 21:14:00
    演技太差了,而且导演人物性格刻画太垃圾
        首先声明,打斗还是挺精彩的,预算不够导致有些打斗场面有点不合理可以理解。我只是看了开头,就对于导演的人物刻画能力,和演员的演技无语了,实在是看不下去了。

        举例说明。刚开始演主角睡醒到开打的一切,拍的太失败了。导演想为主角以前的经历做伏笔,介绍主角的生活现状,碎掉的镜子为以后的动作戏做神秘铺
        首先声明,打斗还是挺精彩的,预算不够导致有些打斗场面有点不合理可以理解。我只是看了开头,就对于导演的人物刻画能力,和演员的演技无语了,实在是看不下去了。

        举例说明。刚开始演主角睡醒到开打的一切,拍的太失败了。导演想为主角以前的经历做伏笔,介绍主角的生活现状,碎掉的镜子为以后的动作戏做神秘铺垫,主角和朋友的对话来显示他对以往的伤痛有多麽忘不了。
        可是导演只拍了一些过于负面的内容,没有一点表现主角正能量的一面。加上男主角演技太差,表情显示的心里都是一些迷茫,不耐烦。所以大部分观众看了只会觉得主角性格有问题,只会装酷。加上女杀手化的妆一看就像好人一样,在收件人家找人到碰到杀手的时间过长。

        这使得,到了主角发现收件人不对,显示主角的聪明、谨慎的时候,给观众一种主角得瑟,欠揍,没事装13的感觉。明明主角是好人,可是观众却有一种希望反派快点弄死主角的感觉。。。。
    【详细】
    7558493
  • 云山空
    2021/10/10 3:08:36
    整个故事导演其实拍完了,只是被剪成了两个烂版本。

    这个完整的故事应该要两个版本合起来看,还要自己再加一点想象力。

    提前声明一下,这只是我个人的看法,不一定准确,也不一定完善,欢迎大家一起讨论。


    这个完整的故事应该要两个版本合起来看,还要自己再加一点想象力。

    提前声明一下,这只是我个人的看法,不一定准确,也不一定完善,欢迎大家一起讨论。


    【详细】
    13922140
  • 四零
    2022/8/22 0:52:01
    在2022年窥见台湾繁荣90年代的切面:故事对我来说过时了,但电影美学依旧迷人

    2022北影节最后一部。

    江湖闯荡,真得有胆有识:同伴抢的2楼后排票,开场前一分钟一起跑到1楼最前排,最沉浸地看完了全片。

    全片音乐上品,就是那种轻巧迷离飘忽如梦的纯音乐,和我最喜欢的那种闽南歌/台湾民谣:情绪自然,慷慨悲怆,私心喜欢罗大佑那段闽南语《皇后大道东

    2022北影节最后一部。

    江湖闯荡,真得有胆有识:同伴抢的2楼后排票,开场前一分钟一起跑到1楼最前排,最沉浸地看完了全片。

    全片音乐上品,就是那种轻巧迷离飘忽如梦的纯音乐,和我最喜欢的那种闽南歌/台湾民谣:情绪自然,慷慨悲怆,私心喜欢罗大佑那段闽南语《皇后大道东》。

    年代技术问题造成的画面阴暗在4K修复过后好了许多,色彩更明艳,台湾的黄昏和夜晚也更显温柔梦幻。

    然而温柔梦幻底色下的故事往往悲情凄凉。

    在经济繁荣发展的时代,总会有一群底层青年的成长跟不上花花世界、灯红酒绿的攻势,他们误入歧途后自甘堕落,他们急功近利、叛逆无知、胆大妄为、杀人放火,他们沉迷于香烟酒精吸D,他们享受唱歌的释放和打架斗殴的成就感,他们没有责任感、没有道德,只有所谓的「江湖情义」,他们仿佛没有追求没有信仰,他们不懂人生的意义其实很迷茫...他们可恨又可怜。

    人生海海社会无情,也没给他们更多从善如流的机会,他们的存在和消失都如船过水无痕。在2022年能看到这样一部台湾电影走进台湾90繁盛年代的一个切面,感慨颇多,超越故事本身——海峡两岸的90年代少年,大时代下立身处世正直做人,都不易。就像廖信忠在《我们台湾这些年》里写道:这些年大家过的都不容易。

    最后,这个故事对我来说真的过时了,但电影美学依旧迷人。是会让我对「台湾新电影」/「台湾新浪潮」更多几分敬意欣赏的片子(说得好像显得自己很厉害有资格评判,但其实我没这个意思)

    难忘钟楚红的海报和美美的香奈儿,很时代印记。

    几句题外话:

    很高兴通过这部电影认识一个无比无比爱这部电影的艺术女生。

    真没想到初中文汇补课、高中广渠门附近曾经登台表演过的红剧场,居然能放电影,居然我会在这里看北影节片子。

    【详细】
    145961003
  • SydneyCarton
    2006/9/13 20:51:23
    东京审判:不过又一部国产片
    东京审判,是二战后的一段重要历史,这确实是电影的好题材,但可惜的是,这部备受赞誉的电影并没有给我们过于深刻的印象,实际上,它不过是又一部平平的国产片。

    我们先仅仅从电影的角度来看《东京审判》。双线式的结构,主线是梅法官等人在法庭上的抗辩,支线是小记者的同学一干人为代表的日本普通民众对战争态度的差异。前者是表述的重点,后者嘛,主要起点升华主题上升人性之类大家耳熟能详的作用。但效果如何呢
    东京审判,是二战后的一段重要历史,这确实是电影的好题材,但可惜的是,这部备受赞誉的电影并没有给我们过于深刻的印象,实际上,它不过是又一部平平的国产片。

    我们先仅仅从电影的角度来看《东京审判》。双线式的结构,主线是梅法官等人在法庭上的抗辩,支线是小记者的同学一干人为代表的日本普通民众对战争态度的差异。前者是表述的重点,后者嘛,主要起点升华主题上升人性之类大家耳熟能详的作用。但效果如何呢?副线对主线几乎没有任何影响,如果我一剪子将所有副线情节全部咔嚓了,只要再找个能让梅向二人喝酒唠嗑的地方,对影片主题没有丝毫损伤,相反,还能使情节更加紧凑,更加突出。然而加上这段后呢?导演想要表达的所谓人性和所谓战争对人类的伤害云云,在极为有限的时间里,根本就表现不出来,或者说表现得非常片面,这部分中,没有一个人,全都是导演按照自己的臆测在那捏出来的符号:你,就是一极端分子,专门使坏;你,就是天真善良;你,就是要痛心疾首……每个人都彻底单向了。纯粹单向了还不行啊,却还想表现复杂人性,又只有那么短的篇幅,导演本来意图的讨巧,结果完全成了败笔,别说摊上个完全不会演戏的某人,就算找来年轻演员中比较会演的刘烨,照挂不误。

    这段即使是喜欢这部电影的人也会承认是败笔,那么我们看看主线,主线就真的那么完美吗?主线的视角是梅法官的日记,按照时间顺序推进。我承认,虽然东京审判题材很好,但其真实过程并不比我们听到的结果令人畅快多少,其繁杂反复是不太好表现于影象之上的,而影片表现得也确实只能用中规中矩形容,没算有太多纰漏,但几乎找不到什么出彩的段落。先是开庭前排座次,然后是开庭,接着就是一个一个部分,战争开始时间,溥仪对质,南京大屠杀,vs板垣,vs东条,死刑辩论,我记性不好,应该没有大的疏漏,糖葫芦式的叙事确实应该,但现在的糖葫芦,上面有的是山楂有的是葡萄有的是苹果,而这部电影,显然还停留在平均分配阶段,除了最后的死刑辩论给予了一定的重量外,其他段落几乎是平均分配,一两个回合倒还可以忍受,4、5个回合完全如此,就有点平庸的味道。再看片中的表现,进入审判阶段后,几乎每个场面的模式就是提出指控,鬼子发难,我军联合友军力挽狂澜,这跟事实是否一致令人怀疑尚且不说,即使场面表现我军失分,导演也必在稍后的观众表现(审问板垣一段)和判决结果(南京大屠杀一段)为国人扳回来,不过这一扳再结合前面的劣势,反倒给人感觉是逻辑混乱。更重要的是,无论哪一段的审判,剧本都没办法给人以激烈的对垒感,往往是刚刚拉开个架势,这颗糖葫芦就吃完了,得,收工,咱们赶下一颗,我倒不是说时间不够,我都怀疑,即使给他足够的时间写一场戏,他能否将戏写得引人入胜。该高潮的地方,没快感,无所谓的地方瞎煽情。

    OK,看到这里,必有板砖飞来,高帽落下:这不仅是一部电影!这是历史!无论电影拍得怎样,我们都应该去赞美之!

    对不起,这样的论调我看得多了,既然不愿意从电影角度讨论,OK,那么我们来看看电影之外的东京审判。可以说,如果从电影之外来看,这片子就更糟糕了。从我已经掌握的史料来看,东京审判尽管在很多中国人看来是一次胜利,但实际上在麦克阿瑟不愿意过分削弱日本实力的考虑下,大批在战争中犯下重罪(我眼中的的战争罪一是策划战争,二是对平民和非武装人员的杀戮)日本军人逃过了起诉,而这些,在电影中仅仅一笔带过。整个审判过程,远不像上面我写的电影中那样总是力挽狂澜,相反,中国屡屡因为国力弱小、法律经验不足以及最重要的证人不足而困难重重,电影中也表现了一定的困难,但电影中所表现的梅法官所承受的压力与其实际表现得内容之比,实在令人莫名,实际上,我觉得梅法官现实中的压力比电影里只多不少,但电影的表现太乏力,为了在电影上长劲,即使局面不利也要表现成我们反败为胜,即使欧美法官皆有对日本人的袒护,但在片中也成了和我们的铁板一块,这,使影片看起来相当的幼稚。

    梅法官是一个爱国者,但更是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高智商的法律人士,但编剧的功力使其变得激情有余而理智不足。开头戏中的争座次,我不懂具体的国际法规定,但至少从后来影片表现的法律审判过程中来看,座次和审判时候影响力的大小并没有直接联系,这样来看,梅未免过于意气用事。不答应就不玩了,这样的表现不仅不能体现梅的智慧,反而有可能会助长国人不按规则做事且引之为豪的作风——看,大律师也是如此。有人要提到巴黎和会时候顾维钧的不签字,但麻烦您比一下,两者利益可比吗?万一因为梅的意气用事而中国人不得占据大法官之位,其对结果的影响和这座次之争比,孰轻孰重呢?另一个就是结尾,梅对同僚的死刑辩论。这一段本来是显示一个编剧笔头的最好机会,可惜,不仅平淡如水,而且还有个大bug:印度纵然是佛教发源地,但众所周知,进入20世纪的佛教在印度的影响力怕是连在中国的零头都不如,可编剧居然让梅和印度法官大谈佛教,虽然印度教中也有转世的观念,但两教分野实在不小,编剧大人,你别拿自己的智商来侮辱梅先生的智商好不好?哪怕你将纽伦堡审判对纳粹的严办和这次的宽松比也好啊。

    我承认我的话讲得比较刻薄,但这是因为有人坚持要用这电影当成严肃史料来看,拜托,想看通过看这部电影了解东京审判,您还不如多读读西祠上冰冷雨天的文章呢。如果抛开这些,电影本身还是可以一看的,只是题材给它带来的血统优越并不能让它本身的质量上乘多少,不过还是无数水平线之上的国产片中平庸的一部。不要怪我苛刻,美国人仅仅一起谋杀案,就可以带给我们震撼至今的“JFK”,而跟这部题材类似的《纽伦堡审判》也拍得非常精彩,我们的苦难远比他们深重,我们只是要求不低于他们的反思,有错吗?
    【详细】
    10732340
  • 西域奇童
    2020/10/28 17:35:07
    谁说不真实?剧里的人物和事我在巴黎都遇上过

    昨天收到巴黎好友A的消息说她“这几天在看emily in paris,里面好多剧情感觉已经是很久远的事了”。只是有点没太明白,A说的“很久远”,是指剧情里描述的事情比较久远了,还是剧情里描述的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已经过去好多年了?也有可能她是一语双关吧?

    其实我也正想给她发消息,这部剧真的勾起太多回忆了!

    昨天收到巴黎好友A的消息说她“这几天在看emily in paris,里面好多剧情感觉已经是很久远的事了”。只是有点没太明白,A说的“很久远”,是指剧情里描述的事情比较久远了,还是剧情里描述的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已经过去好多年了?也有可能她是一语双关吧?

    其实我也正想给她发消息,这部剧真的勾起太多回忆了!

    接着A说巴黎最近很不像巴黎,疫情非常严重,第二波已经来了。

    A是我几年前在巴黎认识的好友,土生土长巴黎女孩,只不过小时候有好多年随着父母在国外生活,包括在香港两年。她是我认识的最不矫作的巴黎人了,真的和Camille好像,和她相处有种让人如沐春风的感觉。A知道巴黎很多很多超酷又隐秘的venue,她的工作就是给各种活动寻找合适的场地,并且办各种PR活动。A的爸爸是银行家,所以A也像camille那样算是个白富美吧,很多法国人会在背后吐槽别人,但我从来没听到A吐槽过谁。

    很多人说这个剧不真实,最主要的两点,无非是剧中Emily全程开挂mary sue,还有中国人Mindy完全不像真正中国的富二代。但它毕竟是个喜剧,需要有夸张的桥段,很明显里面很多情节真的是非常夸张,但并不脱离现实,而且真的非常好笑,尤其是对于那些在巴黎生活过的人来说,我全程都笑到肚子痛。

    随便说说剧中几个印象深刻的点:

    巴黎人和法国人

    一般你问一个法国人他/她来自哪里,如果是巴黎人,一定会说自己来自巴黎,而巴黎以外的人则会说自己是法国人。

    出生在巴黎的人才能算是真正的巴黎人,要是出生在其他地方,后面才来的巴黎,都不能算真正的巴黎人(according to some french people)。片中Emily的书呆子情缘,就是这样,非常强调自己是巴黎人,甚至有点看不起来自normandy的大帅哥。巴黎人真的都把其他地方人当乡巴佬,可能全球大城市都有这个问题吧。

    然后有巴黎市区和ile de france,一般在大区的也会说自己是巴黎人,然后别人会问:“哪个arrondisement?”(巴黎一共20个区)郊区巴黎人则会不好意思地说:我在巴黎市区外面一点点的哪里哪里。

    当时在巴黎认识新朋友,几乎所有人都会先问你,住哪个区的?然后他们会首先以这个来judge别人。

    所以,巴黎哪个区最好?

    没有好不好,只有不一样。很多人说8区16区是富人区,但个人感觉那里新贵比较多,很多外国富豪法国新晋土豪都喜欢把房子买在香榭丽舍大街和凯旋门那块。

    更多的old money则是在5、6、7。去过一个在6区的豪宅,更像是一个小型的古堡,还有错综复杂的地下室和酒窖,在一条非常安静的小巷里,走出小巷后稍大一点的路上全是designer store/boutique。

    我的另一个朋友从小长大的公寓在7区,他经常喜欢说小时候和YSL是邻居,7区也是比较装逼的一个地方。

    13区中国人比较多,还有很多刚来巴黎工作的young professionals住在那里。1、4都是游客和酒店,2、3很多年轻的艺术家、设计师。17、18区中东非洲移民很多,感觉有点乱,也有很多游客和小酒店。10、11区都是年轻人,大学生。19、20区很多创业公司、园区,房租很便宜。

    我自己住过18区和11区,刚去不懂,最早那间小到不能再小18区的房子房租比最贵的5678区同等大小的还贵1倍,后来我换到了11区,和3区就隔着一条马路,房租还很便宜,真香。

    巴黎很小,横穿走完只要两个小时,我基本去哪儿都走路,而且真的哪里都很热闹,咖啡馆都要到凌晨2、3点才关门。

    Tre

    不知道为什么,美国人说法语,就是喜欢把tre念成chrey,而法语应该是把这三个字母分开念的,t-r-e。分开念有多难吗?真不难,我一个中国来的,都能念好,美国人为什么就不念?

    后来我发现,美国人根本不屑以法国人的方式说法语,甚至他们还希望能以这种美式念法,突出自己是美国人。lily collins真的不会念t-r-e嘛?肯定不是啊!一定是导演规定她只能念chrey的。

    导演很厉害,美国人在全球各地都是这样,极度自信,极度骄傲,觉得他们的美式口音和american passport就是他们可以在全球各地为所欲为的保障,有美国口音的法语才能显出他们的高贵。

    他们也不是刻意这样,只能说从小主旋律超级英雄大片看多了,潜意识里播下了这颗种子。

    白富美

    其实这个片子可以被称作《三个白富美在巴黎》。

    巴黎白富美

    Camille妥妥富n代,像camille这样的一般被称作old money。这些人一般从小在固定圈子长大,父母甚至祖父母辈就一直从小玩到大,对外面的圈子一般都是有点看不起的,毕竟行为举止生活习惯都不太一样。old money们生活富足,但不算大富大贵,他们的祖上18代可能都是在历史上有头有脸的人物(因此被封了领地),所以挺看不起暴发户的,像lvmh的arnault家族在这些人眼里就算暴发户。

    像camille这家,现在还留着家里的chateau的,更是不太会和外人玩到一块。她找了乡下来的厨师Gabriel做男朋友,这种情况很少见。贵族要么都是找别的贵族,或者和富二代在一起,不太可能跨越阶层,更不要说给Gabriel投钱开餐厅了。

    很多顶着法国贵族姓氏的人,由于家里入不敷出,其实早就把家里的chateau和房产卖了。很多这样贵族,慢慢就脱离了原来的贵族圈子,平民化了。

    中国富二代

    Mindy的形象塑造确实有点不切实际了。真正的上海人,只要不是特别特别穷,更不要说Zipper King的女儿了,是绝对不可能去别人家做nanny的,绝对不可能!普通家庭的人都没有在巴黎给人做nanny的,更不要说富二代了。

    你要说Mindy的爸爸cut her off,所以她只能……不,绝对没有这种可能!为了爽片的需要,只能安排这样一个crazy rich asian,增加戏剧效果。

    在LA确实有很多像Mindy和她闺蜜这种打扮和妆容的亚洲富家女,整天club hopping,洒香槟。这些大多是香港台湾新加坡韩国富二代,小时候就去美国的,但出生在大陆的,这样的真不多。

    美国 top 2%

    虽然关于Emily的背景,片子里说到的不多,除了她从小在中西部城市芝加哥长大,妈妈是她高中的老师,没有别的了。但Emily每天换衣服换包,全是Chanel或者Dior,而且她极度自信,可以看出她并不是来自一个普通的美国中产家庭。

    普通中产的孩子,绝对不可能二十多岁就全身designer clothes,也不可能时刻都那么自信。

    别看Emily似乎很低调的样子,但低调中透露着奢华。

    想想为什么Camille和Mindy两个富二代都会在街上主动找Emily搭话?只能说同性相吸,都是差不多的人,所以潜意识里都觉得可以玩在一起。

    Emily说她直到工作,都没有来过欧洲。芝加哥的top 2%们也确实有很多没出过国的,就像Emily和他的男朋友那样,很多为了工作才出国一次,baseball和hockey是他们的生活重心。只不过芝加哥真的挺保守的,在美国,那些从小在农村长大,但向往城市生活的,一般都会去芝加哥,而不是纽约或者洛杉矶。

    撩撩撩

    欧洲人真的很会撩,法国人也真的很浪漫。在巴黎,到处都是情侣,随时在街上被喂狗粮。在巴黎单身,可能是最好的事,也可能是最坏的事。

    我第一次去巴黎,就碰上个大帅哥带着我逛巴黎,剧里的桥段好多我都经历过,比如坐着小摩托逛巴黎,看夜景,塞纳河边野餐,还有更浪漫的这部剧篇幅有限都没有提到,期待第二季能有。

    在欧洲真的经常会被撩,但大多数都长的一般般,偶尔来几个帅哥,但不可能像女主这样撩她的全是(只有)大帅哥,谁让Emily的middle name是mary sue。有时候去吃饭,隔着几张桌子的人,都会找人递来写有电话号码的卡片,还画了小画儿(其他地方的可能就只会递张名片或纸条)。或者在地铁里,在餐厅,在博物馆,各种夸你,法国男人嘴甜心细,简直每天都有蜜糖吃。

    有次,我和一个男生约会,他竟然还说我夸人太生硬不够甜,我:???他教我(法国人特别喜欢好为人师):我们法国人夸人夸事,都一定要说具体的,要说的出实例,这样才能甜到别人心里,不要总是oh this is amazing……美式nice在法国人眼里就是虚伪。

    法国人之所以嘴能那么甜,和他们的看书习惯分不开,学校里都要背各种诗歌,公共场所都能看见好多人在看书。

    平时派对,美国人就是喝酒闲聊small talk,而法国人会从哲学,聊到文学,聊到政治,聊到宗教,什么都说,只要是深(装)刻(逼)的话题都行。

    巴黎的男人会撩,而巴黎女人负责高冷就行。比如antoine后来接着几次给Sylvie道歉,送了好多次礼物,sylvie都是冷冷的拒绝。巴黎的女人大多都是这样,她们和同性好友在一起,都可以很热情,对待追求他们的男人绝对不会很热情,她们甚至和我说过:don't be friendly with guys!

    也确实,越是得不到的,巴黎男人才越会觉得刺激,如果看到个帅哥,你马上就沦陷了,他们真的会觉得很无趣。看看Emily这样,Gabriel才会更想要得到她。

    英语

    在很多人的映像里,法国人不喜欢说英语,but this is outdated.

    真正的情况是,法国年轻人非常喜欢说英语,他们追美剧,看美国电影,听英语歌。而不喜欢说英语的,大多都是老年人。

    我就碰到不少法国人,要和我练英语的,还有主动说给我当翻译的,说希望能长进下英语水平。

    Mean?Or critical?

    我在巴黎基本没有碰到过特别mean或者rude的人,大多数人特别礼貌,毕竟是一个旅游城市,不太可能出现剧中Emily去店里买花,被花店主人强行塞不喜欢的花束这样的事情。

    我的法国朋友还会很认真的教我说法语,他们还要学中文。

    我觉得法国人不算mean,他们critical倒是真的,任何一样东西,他们都喜欢点评上几句,说出不一样的见解,如果你说了某样东西很A,那一定会有人站出来说他觉得这样东西很B。包括做事也是,一定要有自己的行事方式,特立独行,与众不同,就像Gabriel那个永远不洗的铁锅。

    还比如,每年的圣诞节前,hermes的橱窗开幕是一大盛会,各路妖魔鬼怪齐聚一堂,对着那些2平米不到的橱窗,评头论足,在大风里说上好几个小时——希望这个梗第二季会有。

    营销能力:美国vs法国

    这部剧讲的是一个美国营销主管到巴黎教法国人做social营销的故事。

    众所周知,法国和美国是世界上两个营销大国,两个国家都有数不清的为世人所皆知的著名品牌。

    美国人的营销偏实际和普遍,宣传大家都能用且经常能用到的点,现实中比如星爸爸,麦当劳这类,所有人都用的起的平价商品。而法国人的营销偏高端和装逼,比如各大设计师品牌,富人经常会用,穷人向往但只能买一个的那种。

    欧洲普遍讲究的是exclusive,追求高级且无用,而美国人更喜欢大众化的东西,要pop。这是一个很好的冲突点,可以制造非常多的喜剧效果。这里并没有说哪个更好,只是不同的方向和思维方式罢了,但目前看来,应该是更平价更大众化的东西制造的利润更多。

    social media就是个很大众化的东西,互联网拉近了不同阶级间的距离。像emily的老板sylvie一开始就说越是高档的品牌越是不应该有social media。

    法国品牌要制造的感觉就是好想他们对金钱不那么care,但事实是,在金钱面前,谁都care。可以看到最近几年,好多欧洲的奢侈品牌,都开始推出streetwear风格的东西,这部剧里也可以看到这种变化。


    【详细】
    129396740
  • 今夜
    2022/9/23 17:15:00
    真是不好笑。
    美国靠袋洗衣粉就入侵了一个国家,这真是喜剧的天然素材。 Bill Maher在他的喜剧专场里曾说过,“布什总统跟我们说,本拉登及其基地组织是911恐怖袭击的幕后黑手,情报显示本拉登及其基地组织就活跃在阿富汗山区,我们要正义,我就将得到正义。然后我们入侵了伊拉克。 这就像之...  (展开
    美国靠袋洗衣粉就入侵了一个国家,这真是喜剧的天然素材。 Bill Maher在他的喜剧专场里曾说过,“布什总统跟我们说,本拉登及其基地组织是911恐怖袭击的幕后黑手,情报显示本拉登及其基地组织就活跃在阿富汗山区,我们要正义,我就将得到正义。然后我们入侵了伊拉克。 这就像之...  (展开)
    【详细】
    14666222
  • 爱妮
    2011/9/9 18:22:11
    背后的故事
          第一次看这部电影,心里给的评级是两星。老了的周星驰,木讷了的吴镇宇,让我几乎分不清谁是谁的伍咏薇和吴倩莲,少了很多搞笑元素的剧情,都让很多观众慕周星驰之名和92版之名而来,又失望地弃它而去。

        直到百无聊赖地从PPS上翻出来看了一遍,再看一遍,再看一遍,终于看懂了。这
          第一次看这部电影,心里给的评级是两星。老了的周星驰,木讷了的吴镇宇,让我几乎分不清谁是谁的伍咏薇和吴倩莲,少了很多搞笑元素的剧情,都让很多观众慕周星驰之名和92版之名而来,又失望地弃它而去。

        直到百无聊赖地从PPS上翻出来看了一遍,再看一遍,再看一遍,终于看懂了。这是一个太多故事被隐藏在背后的家族,里面的人看起来都无厘头又无趣味,但它显然打的是温情牌,而不是搞笑。

        乔宏饰演的老先生,年轻的时候就来香港打拼,靠着丁先生的父亲借给他的五百块钱就白手起家,熬到了百万身家。就是这个老头子,在最后帮助吴倩莲的时候给凶恶的包租公裤兜里塞了一条沾有母狗春情分泌物的手帕,使半个长洲的公狗都追着这个人形母狗跑的场面堪称经典。他的手段和魄力也可见一斑。
    可惜他的妻子已经去世,留下了三个儿子,他可能是独力拉扯他们长大。他显然年轻时高大英俊,也风流倜傥,不然也不会和钟丽缇片中的妈妈暧昧不清。那个妈妈年纪那么大了,每次见他还是忍不住轻轻地唱起“自从在相思河畔见了你,就像那春风吹进我心窝里”,跟他说话的时候还是不禁羞涩,可见老先生年轻时的魅力。

        他对自己的三个儿子平时都看不出父爱的温情,但是当他看见小儿子变成白痴的时候,还是忍不住流出了心痛的眼泪。那段宁愿自己白痴也不愿儿子受苦,并且害怕自己百年之后他无人照顾的心情独白,让星爷饰演小儿子深深愧疚自己装疯卖傻欺骗家人,也深深地感动了我。

        黄百鸣饰演的老大是个成功的生意人,也是个无奈的哥哥和老公。伍咏薇饰演的大嫂三从四德,持家有道,跟第一部的吴君如一样是个贤妻良母,只可惜太过古板,内心浪漫温柔却不敢表露,令老公很没情趣。但幸好,老大在这里是个对老婆一条心的好男人,反而因为老婆买了一条性感长裙就误以为她变心了。

        老大应该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帮爸爸的忙做生意,所以长大以后他就承担了公司,让父亲在家颐养天年。他的工作非常忙,每晚他下班他三弟就还没回来,每天他上班他三弟都还没起床,吃个早餐都是说一句就有一个电话催促,非常辛苦。但他也很疼爱两个弟弟,是个称职的哥哥。

        木讷内向的老二是个书呆子,吴镇宇在这里的表演可说有点闷。老大接管了家里的生意,老三吃喝玩乐却深受老爸疼爱,既不能帮忙做生意,又不像父亲的老二可想而知有多郁闷。所以他只能发挥自己内向的所长,拼命地读书,一直在毕业,却又一直不肯进入社会去面对现实。他也憧憬浪漫激情的恋爱,所以他初恋爱上一个爱飙车爱喝酒拽不拉几的小太妹毫不奇怪。但他最终还是明白了两人之间的差距,吴倩莲使他的天真和浪漫有了安全的着陆点,他终于不用梦想去做个流浪的浪漫歌手,他有了自己的归宿。

        周星驰饰演的老三得到了浓墨重彩的描写,他的花天酒地、不知天高地厚和好吃懒做都一一做了描述。但是他的成长过程,却没有人深究过。为什么他在三兄弟之中最懒惰最嚣张最无能,却最得父亲的疼爱,而两个哥哥却从不为此而有腹诽呢?仅仅是因为他是最小的吗?

        前面说了,做爸爸的年轻的时候在打拼事业,没有时间精力照顾家庭,大儿子从小就要帮忙,二儿子又内向,母亲又去世了,小儿子显然从小就没有得到多少照顾。大家都知道,没有父母在家照顾的小孩子要么就特别内向,要么就特别好动,而且都不会太懂得人情世故,敏感任性。老三从小就在爸爸和大哥做生意、二哥死读书的环境下长大,大家都对他怜爱有加,不想他再吃苦,所以都对他十分照顾。但他被惯坏了,不知天高地厚终于付出了代价,得罪了黑社会欠下巨债,也因为谎话连篇失去了心爱的女孩。

        当他看到哥哥嫂子们为情所苦,当他看到老父亲抱着自己老泪纵横,他的内心终于受到了触动,他一个人坐在酒吧发呆,惯作嬉笑怒骂的脸上满是落寞。他说,我不知道原来家人是那么珍贵的。钟丽缇问他有多贵。他说,有二千多万。这是家人为了给他以后的生活有个保障所捐出了的所有财产。

        这个故事,不是为了令人笑,而是为了令人哭。它不是无厘头搞笑,它的骨子里是脉脉的温情,是对家人的深深依恋。它想说的,是爱。
    【详细】
    50911964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