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876631
  • 2008/2/9 17:18:17
    一部关于“好人”的电影
        很多年前,当网络还不普及的时候,当这个世界还没有豆瓣的时候,我在网络上找到了一篇关于这部电影的评论。是在那个作者自己的主业上,很唯美的样子,不像现在各类空间般的花哨。不过,我更欣赏的,是那篇评论的文字。对于那个年代的我,的确点明了很多自己没有读出来的东西...也是在那里,第一次知道了灰暗的张之亮。
      只可惜那个时候没有保存那个地址,也没有备
        很多年前,当网络还不普及的时候,当这个世界还没有豆瓣的时候,我在网络上找到了一篇关于这部电影的评论。是在那个作者自己的主业上,很唯美的样子,不像现在各类空间般的花哨。不过,我更欣赏的,是那篇评论的文字。对于那个年代的我,的确点明了很多自己没有读出来的东西...也是在那里,第一次知道了灰暗的张之亮。
      只可惜那个时候没有保存那个地址,也没有备份那篇文章,这么多年过去了,找了很多次,可是一直没有找到。不可否认,这是很多年来心头的一个遗憾。
      
      我也是在03年的夏天看过的这部电影,那个炎热的暑假,一个人漫步在街头,最后从电脑城的小贩处淘到了一套rm格式的张国荣电影全集。那个年代的效果实在不敢恭维,整套看下来,除了小时后很喜欢的《纵横四海》,就是这部《流星语》了。
      
      后来同你一样,苦苦的寻找这部电影的DVD,可结果一直很失望,终于有一天,在一家即将倒闭甩货处理的店铺找到了它,一直很珍惜的收藏着它...曾推荐给一个曾经很喜欢的女孩子看,碟子拿到她那里,结果她说看张国荣的电影怕鬼。那天拿给她的还有讲述John Nash的《美丽心灵》,她也是一年后落满了灰尘在我无数次的追要下才还给我。于是,我再也没有和她谈论过电影...
      
      春节的时候在姥姥家无聊,发觉那个夏天留在那个电脑里的《流星语》依然还在,一晃,五年都要过去了...
      于是录成了mp4,留在了iPod里。录制的过程中,小小的窗口,没有声音,仅凭字幕和画面去理解剧情,那一幅幅熟悉的画面滑过眼前,真的有一种想哭的感觉。也许真的是年龄大了,才会明白更多的事情。
      
      我第一次落泪的时候和你一样,也是在福利署的人来领孩子的那一刻,官僚体制的残酷与无情,小人物在大环境下命运的悲凉与无奈,加上短短一个多小时内和那对“父子”产生的深厚感情,那一刻,泪水真的止不住的落了下来...
      
      其他的画面,曾经让我动容的刹那,几乎都在你的这篇评论里。所以,当我读下去的时候,找回了那些似曾相识的感觉。
      
      只是还有两个镜头,一个温馨,一个感动。
      
      阿荣躺在床上为明仔唱Twinkle,twinkle,little star的时候,是否也让我们回忆起那些无限美好的童年呢?以及那个时候似乎可以拿出所有时间来陪伴自己的父亲呢?
      
      另一个就是阿荣房间里的电脑与望远镜了。
      很多时候都觉得现在的自己看电影有些变态,过于的关注那些无谓的细节,可很多细节,也真的是寄予了太多的希望。
      金融风暴过后的香港,可以观察星象的电脑和那种体积的天文望远镜,绝对是奢侈品。摆在那样的房间里,的确很不协调。
      可这正是阿荣的梦想啊!纵使要去捡别人搬家过后剩下的“垃圾”,可永远不曾放弃自己最初的梦想。可当格林威治的录取通知书寄来的时候,和身边的明仔相比,又被他撕的粉碎...
      我想会喜欢这部电影,会喜欢阿荣,更多的是从他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终究是感性的人,理想和感情,终究斗会选择后者。
      
      再没有什么好说的了,其实这只是一部关于“好人”的电影,一部关于“良心”的电影,寄予了导演对这个残酷的现实太多的温情与希望。
    【详细】
    13001425
  • 画外空间
    2018/12/23 22:38:41
    生活如此苟且,如果连爱情你都不相信,活着还有意思吗?

    近几年看到最好的中国爱情电影,希望你们对它给予公平的对待。导演没有名气,没有明星参演,不是大制作,也没有大的宣传和发行,难道这些就可以抹杀一部好的电影吗?希望豆瓣狗少一些,真正心存美好对电影有尊敬的观众多一些。希望导演再多拍一些爱情片,这个时代我们如果连渴望美好爱情的心都没有了,人活着还真不如爬行动物了。

    近几年看到最好的中国爱情电影,希望你们对它给予公平的对待。导演没有名气,没有明星参演,不是大制作,也没有大的宣传和发行,难道这些就可以抹杀一部好的电影吗?希望豆瓣狗少一些,真正心存美好对电影有尊敬的观众多一些。希望导演再多拍一些爱情片,这个时代我们如果连渴望美好爱情的心都没有了,人活着还真不如爬行动物了。

    【详细】
    9846167
  • 夜咄
    2022/10/6 20:34:51
    ? 今夜,即使这份恋情从世界上消失(今夜、世界からこの恋が消えても)

    正统纯爱,救赎故事,没有邪气,有点《四谎》即视感。剧情节奏和感情渲染很好,所以哭得出来。虽然设定是有点太粗糙了,生硬、充满巧合,特别是透的处理铺垫还是太短,但是不原谅就看不下去,所以撇开不提了。叙事上最外层是一个大倒叙,包住首尾,对剧情节奏有很大加分,尤其是把“恢复”这个最狗血的事件摆到开头,相比到结尾再提出而言让人更好接受;用“绘画的肌肉记忆”作为核心问

    正统纯爱,救赎故事,没有邪气,有点《四谎》即视感。剧情节奏和感情渲染很好,所以哭得出来。虽然设定是有点太粗糙了,生硬、充满巧合,特别是透的处理铺垫还是太短,但是不原谅就看不下去,所以撇开不提了。叙事上最外层是一个大倒叙,包住首尾,对剧情节奏有很大加分,尤其是把“恢复”这个最狗血的事件摆到开头,相比到结尾再提出而言让人更好接受;用“绘画的肌肉记忆”作为核心问题的突破口也是比较好的设计,此处核心问题具体指的是,作品的立意、精神主旨可以被看作是在“提出问题并解决它”的过程中实现的,而对于这部电影来说,核心问题就是“如何让真织以这种状态真正找到生命具有存续性的意义”,也就是如何解决她反复诉之于口的“绝望”,尽管电影中对绝望的具体表现并不明显。而对这一绝望,透的陪伴是短期解决,绘画是长期解决,构成了完整的标答。不过真织能被两个人爱与付出至此,真的在透和泉身上看见人性的光辉了…印象比较深的pick台词是透的:“我们一起欺骗明天的你吧。”

    道枝骏佑的脸…我叹为观止,已经是国宝级别,投胎几万次才能生成这样啊。几段手机拍摄视角的镜头好看到我目眩了。其实本来会觉得michi表情演技有点僵(有一部分是角色本身就是有点僵的类型),但是影片后期有两处爆发(姐姐获奖后回家、天桥托付泉)的演绎还挺亮眼。

    说实话来之前想了很久到底要不要看,就是因为剧情一眼就望得到头了,但看了之后觉得还是值得看的。设定是老套的,但是电影设计与那种哀而不伤的氛围感把分加回来了,纯看分镜也是好的。

    【详细】
    14689705
  • 噶唝
    2023/1/28 23:17:58
    我愿称之为近几年BL剧的最佳作!!!

    不是没看过泰剧,早些年和近几年的bg、bl看的不算很多,但也不少,大都被口音或者被他们特有的演戏方式给劝退了??(有些腐剧的演技还贼尴尬,尬的我根本看不下去),这是唯一一部看完全集的。

    几位主演的演技基本没有拉夸的,这里特别表白一下大太太,真的很赞,个人认为堪称全剧演技最佳。虽然这剧清水,但两位男主之间细腻的情感变化、脸部表情和眼神戏拍的还真挺不错的。

    ??仅代表个人

    不是没看过泰剧,早些年和近几年的bg、bl看的不算很多,但也不少,大都被口音或者被他们特有的演戏方式给劝退了??(有些腐剧的演技还贼尴尬,尬的我根本看不下去),这是唯一一部看完全集的。

    几位主演的演技基本没有拉夸的,这里特别表白一下大太太,真的很赞,个人认为堪称全剧演技最佳。虽然这剧清水,但两位男主之间细腻的情感变化、脸部表情和眼神戏拍的还真挺不错的。

    ??仅代表个人想法:近几年看过的BL剧最佳作!??

    唯一的遗憾就是剧情有不少bug,好些地方实在没有逻辑??不过瑕不掩瑜,太喜欢俩男主之间这种朦胧含蓄的爱意了。

    【详细】
    14941283
  • 娱史通鉴
    2018/12/31 16:48:30
    臧茉莉同学!幼儿园汇演我们一起举过大红花你还记得吗

    最近小鉴又发现了一部值得一追的轻松网剧——《我的青春也灿烂》。总共24集的短篇幅,自上月起每周二、周三在腾讯视频更新,现在已经播出过半啦。

    最近小鉴又发现了一部值得一追的轻松网剧——《我的青春也灿烂》。总共24集的短篇幅,自上月起每周二、周三在腾讯视频更新,现在已经播出过半啦。

    9862270
  • 八爪鸭
    2013/4/3 16:48:21
    .魔幻片能靠点儿谱吗:《四大名捕》
    一般人是不能理解看着武侠小说学认字的我对包括《四大名捕》在内的武侠小说的感情的。尽管一直觉得温瑞安的小说就没走靠谱路线,本身已经给改编留下了很大的空间,但《四大名捕》这部片子还是让我接受不了,吐槽无能。

     

    大师兄盛崖余不仅变成了一个表情僵硬的女人,赖以成名的暗器一直到最后才用出来,而且居然抖抖就浮在空中,更雷的是无情什么时候有特异功能了啊?崔略商一出场竟然是
    一般人是不能理解看着武侠小说学认字的我对包括《四大名捕》在内的武侠小说的感情的。尽管一直觉得温瑞安的小说就没走靠谱路线,本身已经给改编留下了很大的空间,但《四大名捕》这部片子还是让我接受不了,吐槽无能。

     

    大师兄盛崖余不仅变成了一个表情僵硬的女人,赖以成名的暗器一直到最后才用出来,而且居然抖抖就浮在空中,更雷的是无情什么时候有特异功能了啊?崔略商一出场竟然是“契丹人萧峰”,一开口更不得了,港警+八卦周刊的2B腔调, 郑中基还真是演什么都像他自己。爱读书的铁游夏变成了铁匠,比土狗憨憨还憨,改名叫沙悟净得了。最令我接受不了的是,人家冷凌弃不过就是脾气差点罢了,怎么让他得了狂犬病啊,摔!

     

    如果说这四个演员本就靠不住,那么黄秋生的诸葛正我则意外地令人失望。诸葛神侯确实是很厉害,但绝不仅仅是电影里那种俩指头搓搓就能打败大BOSS、自己却不知为何不上场那种功夫厉害而已。黄秋生的诸葛正我,和温瑞安的诸葛神侯基本上是两回事儿,这个很有内心的厉害角色被改得像个跑龙套的,更令我不解的是,黄秋生的表演完全没有内心就算了,居然还隐隐有点香港黑帮气质(而且是黑帮小咖),被吴秀波甩出起码八条街。

     

    就这样,一群扯淡的角色把这部片子引上了一条扯淡之路。其实温瑞安本来就比较扯,但这部片子扯的跟温瑞安的扯的完全不搭界,也就借了这些名字,然后搞了一个魔幻片。各种动作都用特效,每个角色都有特异功能,追命会飞会隔空取物,这不是魔幻也得是魔术吧;铁手造的意念控制轮椅,起码是22世纪产品,这不是魔幻也得是穿越吧;冷血的灵感一定来自于狼人,这不是魔幻也得是神鬼吧。诸葛正我和大BOSS就更不用说了,一个搓搓手指就把碎片接成剑了,另一个连手指都不用搓就能凭空生出火和冰,这……这简直必须是魔幻。

     

    故事的主线异常模糊,情节异常凌乱,到了难以归纳的程度。“用夺命兰引导神兵攻击”这种连倪匡都不会去写的所谓“回生术”,完全无法令人信服不说,而且对“神兵”完全不解释,魔幻片都不敢这么拍吧,你以为拍《神鬼奇航》《木乃伊归来》啊?

     

    陈嘉上说就是要颠覆经典。其实颠覆经典我能接受,尤其是温瑞安这种本就留下很大颠覆空间的,但是能不能稍微靠点谱啊?起码情节主线逻辑理清楚了再拍啊,情节东一下西一下,逻辑漏洞跟渔网似的,N多线索没头没尾,场景切换没头没脑,镜头剪接也非常粗糙。许多场戏都不知是为什么而存在的,比如神侯府里开锁进入档案室,难道只是为了得瑟布景机关的精美和郑中基不合时宜的搞笑么?

     

    唯一值得赞一下的一个镜头,是冷血走在雨中的一段从脚底仰拍,预告片中就有了。这个仰拍真的既有气氛又有气场,可是这个镜头又是没头没脑毫无意义的,除了炫耀技术之外,拍来干嘛啊?
    【详细】
    58311234
  • 2009/1/27 18:12:49
    颇为成功地将警匪与校园两大类型主题给合
    周星驰早期喜剧中故事较为完整的一部,新进导演陈嘉上亦颇为成功地将警匪与校园两大类型主题给合,当年卖座非常,虽然后半部分剧情发展牵强,但无碍其经典地位。电影讲述飞虎队精英周星星(周星驰饰),被委派作卧底混入校园寻找失枪,先为适应校园生活吃了不少苦头,后因追求何姓女教师(张敏饰)而苦恼不已。 周星驰早期喜剧中故事较为完整的一部,新进导演陈嘉上亦颇为成功地将警匪与校园两大类型主题给合,当年卖座非常,虽然后半部分剧情发展牵强,但无碍其经典地位。电影讲述飞虎队精英周星星(周星驰饰),被委派作卧底混入校园寻找失枪,先为适应校园生活吃了不少苦头,后因追求何姓女教师(张敏饰)而苦恼不已。 http://mcyiwenzhi.blogspot.com/2009/01/fight-back-to-school-1991.html
    【详细】
  • 1634329
  • 减肥的中年男子
    2021/1/31 0:32:57
    给正青春正个名

    特意下载了豆瓣,夸夸这电视剧。

    一万个人眼中有一万个哈姆雷特,有人觉得差就有人觉得好。女主开挂打怪升级和霸道总裁年轻小帅两难抉择,富二代自强不息追御姐,这些狗血剧情是骗傻子观众的必用手段,我也就不多吐槽了,我想说的是这部剧除去这些以外的东西。

    刚刚更新的第十集和第十一集可以说全程高能。我是一个混迹职场十几年的老炮,曾在全国五百强的一家民营企业的销售口做中

    特意下载了豆瓣,夸夸这电视剧。

    一万个人眼中有一万个哈姆雷特,有人觉得差就有人觉得好。女主开挂打怪升级和霸道总裁年轻小帅两难抉择,富二代自强不息追御姐,这些狗血剧情是骗傻子观众的必用手段,我也就不多吐槽了,我想说的是这部剧除去这些以外的东西。

    刚刚更新的第十集和第十一集可以说全程高能。我是一个混迹职场十几年的老炮,曾在全国五百强的一家民营企业的销售口做中层管理多年,目前在一家上市公司做运营管理,全程看的后背发凉,甚至想拿笔记本做观后感。。。。甚至几乎每一段都能再我身边找到原型,对上号,对上事儿。

    人品垃圾不择手段的人就不能用吗?过去我的用人标准就跟殷桃一样,不用烂人,但是第十一集左小青就给我上了一课。

    多年的师傅就能不用说话做事处处顾忌吗?殷桃就给我做了反面教材。

    高层有人,自己没漏洞,能力强,业绩好就万无一失吗?殷桃和刘敏涛就都被上了一课。

    当然了,这两集左小青也给那些老公出轨上头的做了教科书示范,最高明之处不是在于怎么处理,而是冷静的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

    有一集,殷桃说职场没有你应得的,老板给的接着,不给也是应该的。这曾经是我那么多年领悟到的,却也是现在迷失的。真没想到我这个阶段还能在电视剧里学到东西。

    【详细】
    13177608
  • Daisy
    2020/8/22 16:14:09
    好吧,原来如此(有剧透,慎入)

    不算烂片,但是也不出彩。baby演技没问题,珊珊演技特别棒,造型好可爱。

    不出彩只在于情节。首先,好人好得要命,坏人坏得要命这种剧情设置,就已经让我觉得这部剧不会洞察人性了,比起《隐秘的角落》大部分时间是好人,但是关键时刻突然阴你一下子的那种绵里藏针的鱼刺般的坏,震撼要小很多。第二,在其他悬疑片里,前面每一个

    不算烂片,但是也不出彩。baby演技没问题,珊珊演技特别棒,造型好可爱。

    不出彩只在于情节。首先,好人好得要命,坏人坏得要命这种剧情设置,就已经让我觉得这部剧不会洞察人性了,比起《隐秘的角落》大部分时间是好人,但是关键时刻突然阴你一下子的那种绵里藏针的鱼刺般的坏,震撼要小很多。第二,在其他悬疑片里,前面每一个不起眼的细节都会对后面找凶手中起到关键作用。而这部片却反其道而行之,不仅不起眼的细节对于后面找凶手没作用,刻意突出的细节(包括洋娃娃,小熊,奢侈品,高椅子,唱片,某些人物如作家)对于后面的凶手也一点作用都没有!!!

    结局有些失望 意料之中 线索散漫且都是套路 看的感觉就是每次情绪和情节铺垫到该震撼到你的时候 欸 直接把高潮略过 姐妹情深太牵强 没有铺垫 怎么就三个人一见面就一见如故 生死相随呢宣扬女权吗 美宝怎么就变成了她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了呢? 就只是因为美宝替她们受罚吗?私立寄宿式学校应该很贵吧,否则怎么会遇到她的建筑师朋友,但是亲戚嫌弃美宝是拖油瓶,给送去寄宿学校不是很合理,因为私认为亲戚家也不是很富裕。前面为什么要给每个人编排这样的故事 是每个故事都反映了一个社会主题吗,比如重男轻女,故意碰瓷,凤凰男等。如果大家集体撒谎的话,至少给个镜头让观众看到大家一起商量怎么圆谎吧?最后强行探讨正义和正确的概念分析太突兀了 女警察找楼王前妻一顿谈话 就拿到了关键性证据 来的太容易了 一位评论提到 楼王说一年前就不偷窥了 把通风管锁死了 那他前妻怎么就能当天就爬进去拍到了视频呢(除非楼王撒谎了)?我也很疑惑 很多挖的坑没填上 继父这么多罪行(猥亵,家暴,勒索)等,怎么就会被认为没罪呢?就因为弟弟曾经有过精神疾病 他的话就永远不能当作证词 即使有一天他康复了也不行 吗? 警察在几乎要认定美宝是自杀的时候 竟然忘了美宝后脑勺那一棒槌,有谁自杀还要给自己来一棒槌? 是怕死不透吗?美宝那一屋子的奢侈品(且同样的款式有两套)是谁送的(私以为是她的好姐妹送的,但好姐妹怎么会送两套同样款式的,要么就是没商量好,这么好的关系怎么就没商量好呢?)?还有许多回复提到的瘆人的小熊和那把靠背高到变态的椅子,难道都是误导观众凶手是保安吗?以为黑胶唱片是关键性的钓鱼证据,但是只是调出来一个无辜的人,无意中发现上面的指纹,之前女警察把黑胶唱片从套里拿出来的时候,就没有发现?胶片为什么被设定的这么贵?意义在于哪里?保安屋里恐怖的洋娃娃呢? 一件衣服怎么就小时候七八岁穿 29岁穿还能到脚脖呢(当然可能是同款,同款衣服能让弟弟这么大反应,弟弟确实神经很脆弱)?一度以为美宝死的时候穿得像洋娃娃脸上还扑粉,是保安杀的,因为他屋里特别多的洋娃娃。美宝一开始怎么认识作家的(当然通过叶阿姨介绍,但是私以为交代一下认识过程比较好)呢?弟弟咋就得了精神病(可能是被猥亵的)呢? 为啥还要买回那架童年阴影的钢琴呢?这不是自己折磨自己吗?弟弟的爸爸就是恶魔继父,美宝对弟弟的这种身份应该有所顾忌,而不是奋不顾身的保护和爱,或者两人有一番交心的谈论或者发生一件弟弟奋不顾身救姐姐的情节来辩护姐姐的爱。为什么叶阿姨就去当保洁了呢, 只是辞职,还可以找医生类的工作呀!真的为了两个的孩子,这辈子甘心这辈子去做保姆。弟弟的人设没立起来,不出彩。元旦晚会应该是重点戏,拍的太粗糙太马虎了,没有那种紧张感。行李箱怎么突然冒出来了?而且总觉得男警察有故事,或者只是个有个性的神探甚至是坏蛋(因为被控告猥亵),结果很平庸,因为同事牺牲,收养其女孤,不敢再面对正义了,所以颓废了。控告他的人莫名其妙的撤诉了,也是神操作。男警察跟养女之间的关系怎么由刚开始的不搭理变成关爱了呢? 是不是每个男警察都要配一个有点叛逆的女儿呢?女警察的男朋友呢?看来我们可爱的展博真的是来打酱油的!弟弟当众行凶,还电视直播,是疯了吗,太dramatic了,艺术家就该这样不顾后果吗?所以这个剧告诉我们坏人永远都是坏人,千万不能给其第二次机会。

    好的人物形象,不受作者支配,而是任由这些人物碰撞出来矛盾来促进剧情,而不是为了剧情而牺牲了人物形象。 全剧的人物形象就三个:好的好死的美宝和她的仙鹤狐狸叶阿姨们(当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黑暗面或者困扰),坏的坏死的继父,懦弱无能的妈妈。只能说继父人渣一个单挑各种社会精英们(国际知名建筑设计师林大森一家,楼王一家和红粉知己,曾经的医生,曾经的银行职员,继女咖啡店老板,作家,还有自己的亲儿子一场演奏会能赚一百万的天赋型钢琴家)还没落下风,且敲诈了那么多钱,真是可喜可贺。而且,没有一个人去报警,哎,是该普普法了。可怜了我家“普普”的演技。

    私以为导演拍心理剧优秀,悬疑剧差点意思。

    后续补充:很多评论认为我没看完剧,或者没好好看剧,所以才有这么多的疑问句。对此,我回复一下:首先,对于上述我的提问,我都可以想到合理的符合剧情的解释。比如,我也知道黑胶唱片是她们偷的校长的,所以很贵。我也知道弟弟心理有疾病,所以才会不顾自己的前途当众捅继父刀子。但是,我的槽点不在于这些剧情得不到合理的解释,而是这种解释对于推动后续剧情的作用微乎其微,换句话说,有点“雷声大,雨点小”。比如,黑胶唱片对于找到凶手的作用就是上面的指纹,那为什么还打大费周章地说唱片很贵,还要拿出去钓鱼呢?看到这些剧情,观众的期待就是嫌疑犯很有钱,很有品味,且经常会光临唱片市场。然而看到后续的剧情只是钓出来一个无辜的人,才发现之前唱片传递的信息是无效的,只有上面的指纹才是重要的之后,观众自然会有一种期待落空的感觉,或者有一种被之前的信息误导的感觉。第二,作为一名普通的观众,看剧不是我的职业,只是我的休闲。读博很累,我不想看剧也费那么多脑子,对于悬疑剧,我??多费点脑细胞,但是也不会像对待论文一样,仔细盯着每一个细节看。很多线如果埋得特别深或者特别多的无用剧情信息干扰后,我相信大部分观众也不会看完最后一集之后,还能记得第一集的信息并且把还原成一个完整的故事。那问题就是,电视剧的受众就是如我这般的普通人,就是我这种有自己事更重要的事业或学业,一遍吃面一边看剧,而且中间还被我的猫诱惑过走过神的人。所以,我不认为认为观众是特别聪明的,什么明线暗线都能看出来,我只能说,自己我是“懒笨”的观众。第三,很多人说立意大于故事。导演也解释说这部片的意义在于让世界上再也没有钟美宝,不在于杀害钟美宝的凶手是谁。但问题就在于这部片就是靠“谁杀害钟美宝”作为悬念钓着观众往下看的。这个问题就像是诱饵,我们这些“鱼”就是想吃到个诱饵才会“追”剧的。到最后一集观众发现原来这个“诱饵”这么“不美味”,自然会失望。感谢导演的这么高尚的立意。但是立意大于故事这一点我不认同。我认为每个导演都能拍一部立意好的片,但只有好导演才能拍出好故事,而是不是好故事由我们这些“懒笨”的观众说了算。作为其中一名“懒笨”的观众,仅代表个人观点,我认为这个故事真的很一般。

    最后,再加上一句吧,看剧不是观众的职业,但拍剧却是导演的职业,但是“不专业”的观众讲逻辑,如何让“不专业”但有逻辑的观众喜欢自己专业拍出来的作品,确实是每个导演的修行呀。

    【详细】
    128183101
  • keanee
    2018/8/25 19:12:36
    对片中几个细节的想法

    很喜欢这部剧的题材和人物背景设定,虽然讲灵魂身体互换的日剧也不少,但是像这部剧一样去讨论一个人的外表和内在的应该不是很多吧,而且剧的节奏相当喜欢,我认为的缺点就最后再说吧……

    有些剧中的小细节一直看没什么人讨论,就想抛一下


    很喜欢这部剧的题材和人物背景设定,虽然讲灵魂身体互换的日剧也不少,但是像这部剧一样去讨论一个人的外表和内在的应该不是很多吧,而且剧的节奏相当喜欢,我认为的缺点就最后再说吧……

    有些剧中的小细节一直看没什么人讨论,就想抛一下


    【详细】
    9615159
  • 玉昆
    2023/2/17 8:29:46
    《新编》的无厘头、重口味和没正经

    1991年,由王朔等编剧、赵宝刚执导、葛优等主演的《编辑部的故事》一炮走红,开创了独具京味儿风格和时代特色的内地喜剧新模式,这一模式不同于以夸张的形体表演和即兴无厘头搞笑见长的港台喜剧模式,而主要以针砭时弊、幽默诙谐的语言对白取胜,其喜剧效果主要来自于人物的语言形态与思想之间的错位。具体来说,剧中人物有意无意地大量采用了改革开放以前的那种意识形态色

    1991年,由王朔等编剧、赵宝刚执导、葛优等主演的《编辑部的故事》一炮走红,开创了独具京味儿风格和时代特色的内地喜剧新模式,这一模式不同于以夸张的形体表演和即兴无厘头搞笑见长的港台喜剧模式,而主要以针砭时弊、幽默诙谐的语言对白取胜,其喜剧效果主要来自于人物的语言形态与思想之间的错位。具体来说,剧中人物有意无意地大量采用了改革开放以前的那种意识形态色彩极其浓厚的政治话语和语式来表达九十年代初市场经济起步时期人们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和思考,其中带来的强烈的反差、自嘲和讽刺意味构成了独具那个阶段时代特色的一种幽默。王朔是当时这类幽默文本创作的大师和代表人物,而葛优等人通过自己独特的外形、气质和表演才能将剧本文字上的幽默进行了完美地诠释。

    二十多年以后,作为当年《编辑部的故事》创作团队核心成员之一的郑晓龙(担任策划)又亲自执导打造了《人间指南》编辑部故事的新版本。在这部《新编辑部故事》中,当年老编辑部故事中由吕丽萍扮演的葛玲一角依然保留,并且升任为杂志主编,而其他人全都已经离开了杂志社:李东宝改行成了明星,余德利下海经商,牛大姐退休,刘书友和陈主编驾鹤西归。而《人间指南》也与时俱进地变成了更具时尚味道的《WWW》杂志,编辑部也更换了大量新成员:其中增添了具有时代气息的海归人才运营总监安妮,而当年李东宝的位置则被号称“思想深刻帅帅哥”的袁帅(黄海波饰)接替,刘书友的儿子刘向前(王千塬饰)也子承父业,再加上花样美男何澈澈(井柏然饰)和时尚美女欧小米(焦俊艳饰),新的编辑部变得更加时尚和前卫。当年编辑部里最年轻最新潮的葛玲,已经成为年龄最大相对保守的老大姐,而当年老陈、牛大姐和刘书友这三老与余德利、李东宝和葛玲这三新之间的新老之争,也被新编辑部里葛玲与安妮之间的土洋之争取代。

    《新编》在编剧上继承了《老编》针砭时弊的话题剧的路子,全剧共汇聚了二十多个近年来的社会热点话题,涉及娱乐圈的自我炒作、制造绯闻、实习黑幕、婚外恋、收藏热、美容热、择校、啃老族、剩男剩女、幸福指数、养生、末日传言、上市操作、亲子鉴定、征婚傍大款等等,其中很多都是近十年间冒出来的新话题。

    在喜剧风格上,《新编》也继承了《老编》以人物语言取胜的特点,让编辑部里的所有人物全都是能言善辩、能说会道之辈,拥有三寸不烂之舌,甚至经常有贫嘴话痨之嫌,其台词的信息密度和笑点与《老编》相比犹有过之。

    但是与《老编》相比,《新编》还是不可避免地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在语言上,《老编》是通过人物的旧式政治性话语与新的社会现实之间的反差,营造一种荒诞感和反讽的效果。这一招显然不再适用于《新编》中的七零后、八零后和九零后们。因此,《新编》中的人物更多地使用了网络时代的语言和包袱,虽然这种使用有时显得发力过猛,笑点过淤,包袱过密反倒让人来不及反射而笑不起来。

    另外从喜剧效果的营造上,《新编》显然没有把宝全都押在台词这一项上,而是增加了许多新的元素。比如新编辑部里的一干人物的表演明显比《老编》里的更加夸张,尺度更大,脸皮更厚,更加习惯于荒诞不经。在表现手法上也明显植入了港式无厘头恶搞、滑稽小品乃至脱口秀等元素,如果说《老编》里基本靠人物耍嘴皮子的语言轰炸这一项突出的武器,那么《新编》的搞笑武器库里显然更加丰富,但是就单项的突出而言似乎不如《老编》。

    不少人包括本人在开始接触《新编》时感到很不适应,比如有人吐槽演员的表演太过夸张:葛姨如更年期综合症般的扭捏作态、安妮的装洋卖嗲、袁帅的贫嘴耍酷、刘向前贱男到底、澈澈装傻卖萌、外加一个装纯装嫩的欧小米,简直犹如集体装疯卖傻,而台词明显像是网络段子汇编又长又贫像念经, 剧情荒诞如同儿戏,话题也并无新意, 如选秀评委骂战、明星自我炒作、择校、剩女等早就不是什么新鲜话题。但是仔细看了几集下来,发现这有可能是编导刻意追求的一种风格和效果。同时,我们今天这个时代,不正是一个处处作秀人人变态,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厚颜无耻以丑为美,见钱眼开见色起意,人欲横流嚣张乖戾的时代吗?《新编》中这些人物的丑态百出,言行不着四六,让人汗毛倒竖,不寒而栗,不正是我们这个社会中的众生相吗?演员们不无夸张的表演不正是对这个时代的一种变形记式的鞭挞和反讽吗?如果说当年的《老编》是通过人物的种种假正经来展示社会转型期给人们内心带来的种种矛盾与不适,《新编》则干脆用赤裸裸的无厘头恶搞和一点正经没有来直击市场经济初建社会中人性的错乱、道德的沦丧与人欲的狂欢。因此,不是他们太假太做秀,是这个时代本就是一个做假做秀的时代;不是他们太下贱太无耻,而是这个时代本就很下贱很无耻;不是他们太明目张胆口无遮拦,而是这个时代本就寡廉鲜耻毫无底线。

    据说,《新编》的剧本搞了很多年,始终无法让郑晓龙等人满意,可能就是因为讽刺的尺度不好把握,表演的尺度也不好把握。相对而言,《老编》因为有王朔这样的文学基础,整体来说剧本比较成熟,讽刺既到位又适度,再加上葛优等一班戏骨人精的表演,相得益彰,堪称经典。《新编》在这方面显然无法和《老编》创作者的功力相比,于是干脆以大尺度和重口味取胜,也不失为一条剑走偏锋之路。如果说《老编》的底本创作显得更机智更犀利当然有时也更圆滑,那么《新编》则显然更露骨更直白当然也更娱乐一些。

    【详细】
    149902368
  • 评评无奇
    2020/2/26 12:50:07
    还算好看,剧名要改

    剧名应该改成细幺逆袭记或者小满寻亲记比较贴切,做酱油时间加起来都没有枫少躺床的时间长,虽说大部分演员演技在线,特别是万家四嫂,承包所有笑点,总体来说逻辑不算严谨,幸好反派剧BUG属性强大,目前还能看。

    槽点不少:

    1、枫少这男二真尬,躺几集,失联几集,命运多舛,要不是主角光环早领便当了!

    2、专员智商忽高忽低,全剧只有细幺黑化后智商情商一直在线

    剧名应该改成细幺逆袭记或者小满寻亲记比较贴切,做酱油时间加起来都没有枫少躺床的时间长,虽说大部分演员演技在线,特别是万家四嫂,承包所有笑点,总体来说逻辑不算严谨,幸好反派剧BUG属性强大,目前还能看。

    槽点不少:

    1、枫少这男二真尬,躺几集,失联几集,命运多舛,要不是主角光环早领便当了!

    2、专员智商忽高忽低,全剧只有细幺黑化后智商情商一直在线

    3、 娥姐迷信走火入魔,就差自焚了

    【详细】
  • 12302229
  • Dana??
    2020/6/8 13:03:21
    期待第二部!

    期待第二部!期待第二部!期待第二部!期待第二部!期待第二部!期待第二部!期待第二部!期待第二部!期待第二部!期待第二部!期待第二部!期待第二部!期待第二部!期待第二部!期待第二部!期待第二部!期待第二部!期待第二部!期待第二部!期待第二部!期待第二部!期待第二部!期待第二部!期待第二部!期待第二部!期待第二部!期待第二部!期待第二部!期待第二部!

    期待第二部!期待第二部!期待第二部!期待第二部!期待第二部!期待第二部!期待第二部!期待第二部!期待第二部!期待第二部!期待第二部!期待第二部!期待第二部!期待第二部!期待第二部!期待第二部!期待第二部!期待第二部!期待第二部!期待第二部!期待第二部!期待第二部!期待第二部!期待第二部!期待第二部!期待第二部!期待第二部!期待第二部!期待第二部!

    【详细】
    12649181
  • csh
    2018/11/4 11:09:50
    理解戈达尔的方式

    作者:csh

    本文首发于《幕味儿》

    毫无疑问,在今年的戛纳电影节,最特别的金棕榈奖提名作品,是让-吕克·戈达尔的《影像之书》。

    在所有获得金棕榈提名的作品导演中,戈达尔是作品序列最长、从影经历最丰富的那一位。他是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法国新浪潮,一路披荆斩棘,奋战至今日的神话。但是,在所有的参赛作品中,《影像之书》却是看起来最“年轻”、最富活力、最具可能性的

    作者:csh

    本文首发于《幕味儿》

    毫无疑问,在今年的戛纳电影节,最特别的金棕榈奖提名作品,是让-吕克·戈达尔的《影像之书》。

    在所有获得金棕榈提名的作品导演中,戈达尔是作品序列最长、从影经历最丰富的那一位。他是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法国新浪潮,一路披荆斩棘,奋战至今日的神话。但是,在所有的参赛作品中,《影像之书》却是看起来最“年轻”、最富活力、最具可能性的一部影片。时至今日,戈达尔仍在挑战电影这一形式的边界,仍在想方设法企图改变观众的观影方式。

    在欧盟电影节上,中国的观众有幸看到了这部传奇大师的最新作品。但是,或许大多数观众只看过戈达尔的《精疲力尽》、《随心所欲》等易懂而浪漫的早期电影。对于不了解戈达尔在七十、八十年代大胆探索的影迷来说,这部影片可能不是那么容易理解。

    戈达尔从很早的时候开始,就认为自己的影片并不是拍给所有人看的。他制作电影的方式,本身就不在商业电影的运作框架之内,所以,他没有责任为想要花钱买爽的观众负责。戈达尔的电影,从来都是拍给愿意看他的影片、愿意体认他的艺术与政治立场的人看的。换句话说,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与世界上绝大多数导演不同,戈达尔的导演史,是一个不断推翻旧事物、创造新事物的过程。所以,在理解《影像之书》之前,我们先要追索他的作品序列,寻找一个理解《影像之书》的方式。

    从《精疲力尽》中举世闻名的跳切开始,戈达尔就在不断刷新电影的可能性。在《影像之书》中,戈达尔的许多手法也让不少观众面面相觑。许多影迷甚至怀疑是影院的播放设备出了问题。

    首先,他拒绝传统的电影制作与生产方式。在1972年,他在阿尔卑斯山下创立声影制作社,使用录影技术拍摄影片。后来他又频繁采用许多别的影像素材,成为自己影片的重要组成部分,他鸿篇巨制的《电影史》就是最著名的例证。

    同时,他的影片中充满了对自己影片制作方式的审视、思考与自反。在《影像之书》中,“手”的意象既存在于影片内部,也存在于外部:“手”意味着戈达尔这种手工业式的制片方式。因此,他在影片中让人们“用手思考”,也就具有了双重的含义。

    在五月风暴之后,戈达尔拍摄政治电影的时期,他否认了自己此前的影片,并将自己的政治观念投注到电影形式的改造之中。

    《影像之书》中大多数令今日观众瞠目结舌的手法,其实早已散落在他的政治现代主义作品之中。

    在戈达尔与戈兰合作的影片《东风》(1970)中,我们可以看到对传统声画关系的反叛。在普通的故事片中,影像是高度叙事的,而声音不过是叙事影像的润滑剂。

    但在《东风》里,影像并未清晰地表达叙事,而是由声音和写下的文字来决定角色的动机与行动。也就是说,与传统故事片不同,声音成为了确立叙事、决定意义的主导因素。

    《影像之书》中采取的正是这样的做法。“翻拍”、“圣彼得堡的夜”等五个小标题、以戈达尔为主的人声和各种字幕板,决定了影像中的元素及其动作的意义。

    这在第五个章节“中央地带”中表现得最为明显,这一章节中包含了一个影片中最为完整的叙事段落:一个虚构的阿拉伯国家的故事。画外音将散乱画面的意义,变得连贯、充盈起来。

    《东风》的革命性除了声画地位的不对等外,当然还体现在声画的高度不同步上。音轨的自由性,给了戈达尔更大的表意空间与更丰富的表意层次。

    在《影像之书》的访谈中,戈达尔提到:“(《影像之书》对声音的运用)与音乐没有什么两样。听不懂歌剧的剧情时,人们并不在意。我们在歌剧院里没必要理解歌手发出声音的‘意义’与指涉,那为什么我们在电影院就非得了解呢?”

    于是,《影像之书》大量出现静音段落、声道变动等手法,这也赋予声音更多的可能性。笔者印象最深刻的范例,就是戈达尔运用静音,在一个男女“对话”段落中,表现女性的无望与失语。

    在戈达尔那一时期的另一部影片《真理》(1970)中,我们可以看到“扩缩镜头”的创造性运用。在常规影片中,远距镜头旨在表现被摄对象所处的环境,近距镜头则为了让观众更清晰地观照被摄对象。

    而戈达尔的创新之处在于他的“扩缩”速度。这种突兀、高速的扩缩,能让观众更清醒地意识到技术的存在,让观众理解这一事实:摄像机并不能完全取代现实的景象,它需要调整自己的拍摄方式。

    这一手法最炉火纯青的运用,体现在他1985年的作品《向玛丽致敬》中。在这部圣母玛利亚故事的重写中,他通过扩缩镜头,创造了一种戏谑又庄重的质感。

    而在《影像之书》中,我们可以频繁看到戈达尔对画幅的二次调整,这正是《真理报》中的扩缩镜头的变奏。它屡次让我们重新审视同样的影像,意识到摄像机的局限性;它也成为影片中的重点标识,为热衷于影片分析的观众,提供了阐释的方向。

    而在戈达尔较成熟的政治影片《斗争在意大利》(1971)中,他采取了一种比起《东风》、《真理》等影片更深刻的表意方式。

    在影片的多章节段落中,第一个章节中的女主角,在第二个章节中,对前一个章节作出评论。而观众通过观看第二个章节,也发现了第一个章节的一些局限性。

    在第三个章节中,我们重新看到了前两个章节中的一些段落,而戈达尔也开始引入意识形态叙事,并论证意识形态的重要性。最后一个章节则点出了女主角通过“意识形态洗礼”,而做出的行动。

    《影像之书》的多章节结构,可谓如出一辙。这部影片的主题,其实非常明确,它也是戈达尔中后期影片的经典命题:影像比文字和语言具有更多的可能性。

    当然,戈达尔对这一命题的影像阐释,在不断更新、深化,但我们可以用他自己举的例子来碰触这一主题:历史上的禁令与刑罚都是通过语言确定的,我们可能因为语言受到禁锢,也可能被语言禁锢,但影像是相对自由的。

    正像《斗争在意大利》对阶级观点与生活之关系的探索那样,《影像之书》也可以看作是对影像与语言文字之关系的探讨。据戈达尔所说,这部影片的原名正是《画面与言语》。

    在“翻拍”的章节中,我们看到影像的重复性。诚如马克·吐温的名言:“历史不会重复,但会押韵。”戈达尔将不断重现的影像场景,与不断被使用的语言意象并置,体现了影像与语言之间的相似之处。开头两者的同构,其局限性在此后的章节中被揭露出来。两者逐渐变得若即若离,时而“狼狈为奸”,时而彼此分裂。

    通过对戈达尔过往的影像观念、影像作品的重返,我们自然而然地就拥有了理解《影像之书》的路径。在上文中,笔者也顺势提出了自己在这一路径上的一些收获。

    戈达尔的影片极具代表性的间离效果,正是为了让观众最大限度地参与到影片的“完成”之中。我想,对戈达尔的影迷来说,在他提供的地基上,盖出自己的房子,是最具乐趣的事了。

    【详细】
    97402847
  • 风鬟雾鬓
    2012/6/26 13:57:22
    青春残酷物语
    许多年前,忽然被喧闹惊醒,然后就听见宿舍的人说“有人打架”。几乎整栋宿舍楼的男生都探出头来往操场上张望,不时窃窃私语:“谁啊?”“干嘛打架?”顺手指处,月光下,两个人影在操场上正单干。十年后,校园留给我们什么印象呢?除了那些美好的欢笑、同学之间的友谊、懵懂的初恋以及按部就班的上课、作业、考试,还有什么呢?
    在林岭东的《校园风云》里,一架飞机掠过半空,巨大的噪音下裹着喧闹糟乱的校园。最初从为了
    许多年前,忽然被喧闹惊醒,然后就听见宿舍的人说“有人打架”。几乎整栋宿舍楼的男生都探出头来往操场上张望,不时窃窃私语:“谁啊?”“干嘛打架?”顺手指处,月光下,两个人影在操场上正单干。十年后,校园留给我们什么印象呢?除了那些美好的欢笑、同学之间的友谊、懵懂的初恋以及按部就班的上课、作业、考试,还有什么呢?
    在林岭东的《校园风云》里,一架飞机掠过半空,巨大的噪音下裹着喧闹糟乱的校园。最初从为了一个女生打架开始。这个桥段再熟悉不过了。许多年前的我是一个沉默者,沉默者多半会有秘密,我的秘密却是别人的故事。在狭窄的餐馆里,有人想我诉说某人追他喜欢的女生,于是他纠集了几个人,在某时某地堵住那人并且暴打一顿。即便如此也没让他痛快,反而更义愤填膺。似乎是在寻找一种理由,好让他相信自己是对的。被打的那人我认识。再过一年,同样的事情发生,被打的是我的朋友。也许到今天,这样的事情依然在校园里重复着。
    在电影里,由于因此死人了,所以事态升级,接着老师、黑社会老大、警察等各色人物粉墨登场,然后针对朱婉芳又是各执态度,经过各种压抑、刺激下步步铺垫,终于在失去好友后,精神被击垮,然后在一场大火后堕落了。于是剪去了清纯的学生头,留起了突兀有菱的短发。因为相信正义,指正了黑社会,所以才会被逼债;为了还债,也为了不让男朋友再卖白粉,所以去做雏妓;为了报父仇,所以才拿起砍刀去血拼黑社会老大。在象征忠义的关公镜头特写下,一个质问是不是上了兄弟的女人,一个质问兄弟重要还是女人重要,显得荒诞而又黑色。现实就是弱肉强食,即便是昔日的黑社会老大面对翅膀硬了的小弟,也只剩下无力的训斥。更不用说与父亲在大街上辩论时,父亲表现出的一种为了不受欺负才加入黑社会的无奈。警察能帮的了什么呢?
    这些弱势的人群一忍再忍,如同最初的老师,无奈与悲凉,看不到希望。为何书中的正义和现实的差距那么大呢?当朱婉芳挥刀刺向黑社会老大时,揭开了弱势群体以暴制暴的序幕。可是,即便最后黑社会老大死了,也改变不了现实中朱婉芳的悲凄现状。
    香港电影中很少个看到这样有思想的电影,即便是放在现在也令人深思。在如今华丽外衣包裹下的社会,是否也有像朱婉芳被黑社会老大当众剥光衣服的一面,只剩下无力的哭泣。
    【详细】
    5480934
  • 毛毛
    2022/3/6 8:41:19
    2022最带感人设双A恶人男女主组合开路

    第一第二集节奏背景音乐,氛围感营造的满满。

    第一次见同样桀骜不驯的双苏男女主。

    女生纯良小白花装得,眼中狠劲也可,回忆起父亲时的悲伤也能被感染到,武力值也爆棚,就人设是一般皇胄男二复仇剧情,很带感。

    男主贪财,一心往上爬,甘愿毫无节操为富人处理“

    第一第二集节奏背景音乐,氛围感营造的满满。

    第一次见同样桀骜不驯的双苏男女主。

    女生纯良小白花装得,眼中狠劲也可,回忆起父亲时的悲伤也能被感染到,武力值也爆棚,就人设是一般皇胄男二复仇剧情,很带感。

    男主贪财,一心往上爬,甘愿毫无节操为富人处理“私事”当杜宾犬,聪明人情事故有,敏锐洞察有,武力值也有,就很难不让人喜欢。

    就是双亲去世车祸化有些偷懒,女主的母亲情况没有讲目前。

    韩剧好像很少有塑造成功这样看似亦正亦邪又很带感的白切黑女主形象,希望后面不要烂尾!!!

    【详细】
    14258353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