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Undoing看完了。感覺整个剧的复杂度和人物性的最高潮都在第一集,之后就急转直下了。编剧和配乐都偷懒,儿子Henry拉小提琴背景音就上韦瓦第的四季,父亲女儿交流就在豪宅弹舒伯特的夜曲下下国际象棋,我都给乐了,还能更套路一点儿吗。
人物线之简单基本靠演技撑,性格经历都不靠细节补,靠几位演技补。开头圆桌
The Undoing看完了。感覺整个剧的复杂度和人物性的最高潮都在第一集,之后就急转直下了。编剧和配乐都偷懒,儿子Henry拉小提琴背景音就上韦瓦第的四季,父亲女儿交流就在豪宅弹舒伯特的夜曲下下国际象棋,我都给乐了,还能更套路一点儿吗。
人物线之简单基本靠演技撑,性格经历都不靠细节补,靠几位演技补。开头圆桌的一群人出来走个场忽然就全消失了,只剩下律师闺蜜跟进,律师闺蜜和妮可的感情也靠讲电话演,豪门老父跟妮可的父女情东一笔西一笔,这些都算了。第一集里肉弹胸美女对妮可展现出来的易碎易感千言万语总觉得有什么复杂情绪,结果就是一套路艺术家情妇,搞什么,浪费小美女的眼泪和美胸!下次给我安排套百合套餐谢谢。
但并不失望,觉得很可以一看,因为不长,6集结束了。虽然我觉得按编剧这种只抻主线人物的写法,3集也可以。但我对曼哈顿中央公园风光,空中各种角度看纽约,以及妮可的华服美人散步戏百看不厌。摄影的水准高于配乐,行云流水的曼哈顿晨昏夜幕晴雪阴郁,搭配精致人物川流不息,开庭片段各种精致的俯拍光影切割画面,还有海边小屋的风云涌动和大桥下翻涌的混浊河水,当流动的纽约(富人区)风光片也很可。
主题线其实也挺明显,哈佛心理博士婚姻专家同样也能医不自医。人们往往对于枕边人有盲目的信任,只看到自己想看到的部分,而可以对周围人觉得显而易见的事实视而不见。点题句在开头妮可指点弯人夫夫和三次结婚的咨询病人时候提到过,在最后一集也由控方律师嘴里又说一遍。绝对算不上悬疑片,所以破案细节不必细究,不然我觉得辩方律师问题都很有道理,从动机而言,丈夫确实不可放过。
去搜了一下音乐,主题曲还是妮可唱的。
还有,休格兰特老得真可怕,尼克还是那么美!肉弹小美女似波提切利笔下维纳斯。
周末花了一天的时间一口气追完了妮可基德曼和休格兰特联手合作的新剧《无所作为》。作为一个很久没有追剧的中年妇女,挑选此剧出于两个简单的原因,一是本人与剧中Grace同职业;二是年纪越大越偏爱老戏精之间的精彩“飙车”。果然看完之后没有令我失望,意犹未尽回味良久。(友情提醒,此篇文章有剧透)
此剧的故
周末花了一天的时间一口气追完了妮可基德曼和休格兰特联手合作的新剧《无所作为》。作为一个很久没有追剧的中年妇女,挑选此剧出于两个简单的原因,一是本人与剧中Grace同职业;二是年纪越大越偏爱老戏精之间的精彩“飙车”。果然看完之后没有令我失望,意犹未尽回味良久。(友情提醒,此篇文章有剧透)
此剧的故事梗概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一位有着20年临床训练的心理治疗师Grace如何一步步否认、怀疑、识破和揭发同床共枕17年的肿瘤科医生丈夫Jonathan其实是一位具有自恋型人格障碍的谋杀犯!
看完结局后背发凉,很难想象在一起十四年的另一半,其实一直是在演戏,这太让人恐惧了,亲密关系本该是提供温暖和爱的地方,但剧里却充满了虚伪。这让人恐惧,也感觉到失控。
脑中一直盘旋着两个问题, Grace是怎么被骗的,又是如何醒悟的?花了
看完结局后背发凉,很难想象在一起十四年的另一半,其实一直是在演戏,这太让人恐惧了,亲密关系本该是提供温暖和爱的地方,但剧里却充满了虚伪。这让人恐惧,也感觉到失控。
脑中一直盘旋着两个问题, Grace是怎么被骗的,又是如何醒悟的?花了几个小时大概再过一遍时,我才明白,我到底想干嘛。我大概是想从剧里得到一些启示,找到一些避免这种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
喜欢小说的名字,You should’ve known,这应该是对 Grace说的,这个名字更给人希望,好像在说, Grace本来是可以知道的,但是因为某些原因,她最终才知道。这也会给观众希望,你看,只要你不要像 Grace一样做睁眼瞎,你就不会遇到这样的事。但我仔细体会,好像事情不是这样的。
Grace作为一个训练有素、从业经验丰富的心理治疗师,为什么可以被Jonathan蒙骗这么久?第一个原因是Jonathan真的演得太好,太真了。剧里的Jonathan确实比较极端,他除了有自恋、反社会人格外,还具有很高的智商和情商,他可以成为一个专业的儿童肿瘤医生,并且非常了解人的心理,甚至玩弄别人的心理。在儿子抱怨小提琴老师认为自己很菜时,Jonathan可以三言两语安慰儿子,说练习小提琴是儿子和音乐的关系,跟老师无关。在 Grace得知Elena死亡惊慌失措时,打了N个电话求安慰,其实可以看出, Grace其实是习惯在自己脆弱时让Jonathan陪伴的。在 Grace已经知道Jonathan出轨后,依然可以说服 Grace帮他找律师、出保释费,Jonathan在海滩别墅和监狱对 Grace说的话,主旨就是真诚道歉,自己是无辜的,孩子不能有一个杀人犯爸爸,他太知道 Grace现在需要什么了。扪心自问,如果我有这样一个丈夫,出现这样的事情,我其实不能保证不会被打动,那时我也希望Jonathan不是真正的犯人。第二个原因就是 Grace太渴望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了,当我们太希望一个愿望成真时,就顾不得让愿望落空的信息了,人们只能看见想看见的。 Grace其实从一开始就隐约地感觉到不对了。Jonathan从拍卖会上离开后, Grace在窗边复杂的表情,在家里床上等待Jonathan时回忆Jonathan温暖地对待儿童病患时的场面, Grace可能从此刻就已经在给自己洗脑了。她太想要美满幸福的婚姻,以至于出现反面的线索必须马上用丈夫对病患的温柔互动来掩盖。
Grace又是如何醒悟的呢?主要靠的是对孩子Henry的爱。在第四集的结尾,在Jonathan对 Grace远程勾勒一副美满幸福的画面后, Grace与Jonathan再次做爱,对Jonathan的信任已经基本恢复。回到父亲家,发现一夜没睡的Henry,这时 Grace才知道,原来Henry在学校见过Jonathan和Elena,并且Henry因为没有告诉母亲深深自责,他对于Elena的死非常内疚。 Grace因为Jonathan明明知道Henry知道了,但却没做任何处理感到失望和寒心。这是第一个重击。接着, Grace从Jonathan母亲那里得知,因为Jonathan的过失Jonathan四岁的妹妹车祸而死,但Jonathan却没有丝毫的内疚和悲伤,这时 Grace本来就快放弃对Jonathan的幻想了,另一个重击接踵而至,从Henry的小提琴袋子里找到了凶器,Jonathan的反应让 Grace彻底看清了他,Jonathan怀疑是Henry杀死了Elena,这让 Grace相信了Jonathan母亲说的话。后面的检方律师与Jonathan的对话应该也给了 Grace一些启示,在Jonathan看到Elena死亡后的第一反应是开车远走,并且在路上把衣服送去干洗, Grace听到这里表情是震惊的,常人做出这样的举动,更何况Jonathan还声称深爱Elena。最后, Grace在决定放弃Jonathan前与Henry的谈话也值得一提,她问Henry,是否想让Jonathan回到家庭,Henry说我想先听你的回答, Grace说,我想给你最好的安排。这时, Grace大概下定决定倒戈了吧。她真的知道怎样做才是对孩子最好的安排了。
本来我看第一遍是对 Grace有批判态度的,怎么她就不能早点发现呢,明明那么明显为什么还执迷不悟呢?但是在我看第二遍时,我突然觉得,其实 Grace已经做得够好,已经够清醒,至少她在最后做出了对孩子最好的决策,其实这需要很大的勇气,她放弃了她追求了十多年苦苦经营的幻想和愿望,而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甚至在情况更加明晰的时候也无法放弃。
愿我们不会遇到Jonathan这样的人,也愿我们在追求泡沫似的幻想时,能具有不输于 Grace的放弃的勇气!
本来是抱着种好奇心理点开这部剧的,想看看我们咨询师又怎么在影视剧里花式被黑,结果看完第一集之后发现:卧槽女主居然没有和来访谈恋爱没有谋划杀人没有帮助警察读心,她居然真的是个正经的咨询师!她和剧中三位客户说的话虽然因为电视剧节奏原因显得过于直接,但完全有可能出现在真实的咨询中,可见原作者或者编剧是下了功夫考据的。
片名Undo
本来是抱着种好奇心理点开这部剧的,想看看我们咨询师又怎么在影视剧里花式被黑,结果看完第一集之后发现:卧槽女主居然没有和来访谈恋爱没有谋划杀人没有帮助警察读心,她居然真的是个正经的咨询师!她和剧中三位客户说的话虽然因为电视剧节奏原因显得过于直接,但完全有可能出现在真实的咨询中,可见原作者或者编剧是下了功夫考据的。
片名Undoing的中文翻译“无所作为”非常离奇,大概只能体现翻译者本身的无所作为。Undoing是精神分析中的一个术语,意为当事人因为想要否认/移除某种负面想法或破坏性行为,从而采取了与其完全相反的行动。举例来说,因为父母不让女儿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这位女大学生对他们心生怨恨;当她察觉到这种想法的时候,感到非常恐惧,于是通过迎合父母或关心父母来抵消内心的想法。
所以与无所作为相反,陷入Undoing状态的人恰恰是非常积极地采取行动的,他们行动的背后存在一种焦虑:我怎么能这么想呢?事情怎么会是这个样子呢?我一定要做点什么来让一切没那么糟糕。反映在剧中就是女主在最初的惊吓、迷茫与恐惧之后,开始极力寻找丈夫是清白的证据。她跟踪被害者的丈夫,追问负责办案的警察,聘请最昂贵的辩护律师,整个人变得有些歇斯底里,对爸爸和好友的建议也是置若罔闻,背后的动力来源于想要维护自己过去完美生活的假象。维基百科的翻译“还原人生”更贴切地描述了这种状态。
然而这种行动往往不会带来积极的后果。剧中的Grace越忙越乱,不断的努力后果只是发现越来越多的谎言,相识二十年的丈夫像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陌生人。他不仅是谋杀案的头号嫌犯,还是被医院开除的累犯者,害死妹妹毫无罪恶感的问题儿童。
剧中Grace曾经质问警方,认为他们陷入了tunnel vision,只把嫌疑锁定在一个人身上,而事实上正是她自己陷入了狭隘的思维中,迫切地想找到丈夫是清白的可能性。究其原因,是因为陷入Undoing状态的人内心有一个执念:一定要回到过去的状态。这种执念往往会将人带入歧途,无论能力多强,如果方向一开始就错了那可能会越陷越深。前面举的大学生的例子,若是没有办法降低她心中的愧疚和罪恶感,可能最终会发展为某种神经症(抑郁或焦虑)。
仅从情节来说这部剧不算特别出色,然而几位主演的表现给整体观感加分许多。印象深刻的是剧中好几个场景都给了Grace单只眼睛特写,将人物的细微表情变化暴露在观众的注意中,同时也能制造出一些紧张恐怖的悬疑氛围。
如果说Grace这个人物从职业背景到情感转变都非常真实的话,Johnathan这角色就比较虚构了。刚开始到处看别人说“反社会”、“PUA”,差点就信了,后来发现剧中明明说的是自恋人格障碍(narcissistic personality disorder)。
自恋人格障碍的基本特点是自我价值感的夸大、以自我为中心,渴望他人的赞美、关心、崇拜且认为这是理所当然。面对批评的第一反应是愤怒及否认,认为自己应享有他人没有的特权,及缺乏对他人的同理心。正因如此,他们往往很难进入并维持一段亲密关系。在少数的例子里,他们会和另一类患者—边缘人格障碍者—形成牢不可摧又痛苦无比的共生关系。
当然,我知道大众们都很喜欢“高功能XXX”这种设定,在强大的能力与迷人的外表下,人物所包含的疯狂或异常又能给观者提供一种别样的刺激,因此很能吸引到一部分群体的关注。不过再怎么高功能都是有界限的,如何把握那个界限让人物真实又不会太乏味就考验编剧的功力,一个很好的范例是《神探夏洛克》。
作为一个高功能反社会人士,夏洛克可以在不对他人造成伤害的前提下满足自己的一般生存需求,并通过卓越的智识去学习社会规范。然而在人际交往中,你可以明显感觉到他的偏离规范,那些恰到好处的笑容、左右斡旋的词句、进退两难的分寸他都没有。
如果他愿意,他可以学得有五六七分像,正如他想要羞辱别人的时候也总能找到一个好的由头。
只是他不在乎。是的,他从不在乎。
所以他穷极无聊时靠毒品打发时光,兴奋激动时闯入犯罪现场,出生入死从不为金钱名声。
因此Jonathan这个角色太不真实了。即使只是一个普通的、没经受过任何心理学训练的女性,也可能从丈夫身上的香水味或自家厕所里的卫生巾推断出老公出轨的事实,一个做了二十几年咨询的女人怎么可能会发现不了朝夕相处的另一半有人格障碍呢?
事实上,我们在真实工作中往往几次咨询中就能识别出有人格障碍的人。当然,有的人更聪明、更善于伪装,但也不可能瞒天过海二十多年,毕竟伪装都是有限度的。
如果撇开真实性不谈的话,Jonathan这个人物倒是有一种复杂的魅力。
那天晚上,即使他对Elena的怒火有很多来自自恋暴怒:自恋的人不喜欢被人威胁,讨厌失去掌控,同时他恐惧自己苦心经营的好丈夫/好老公会就此破灭;但也难说其中没有掺杂几分对老婆孩子的爱。尤其事后他回到家里,半是留恋半是愧疚地和Grace做了爱(仔细想想其实蛮恶心的...),早上又和孩子告了别,说明内心也是有几分真情的吧。
莫娘和卷福是开挂的人生,他们并不因自己与众不同而去迁就他人,反倒是完完全全活出了自我。Jonathan这样的人则不然,他的整个成年期或许都活在一种极大的矛盾与纠结中:一方面,清楚自己的本心不为外界所容,且不为此感到内心有所负担;另一方面,理智上又向往着被社会所认可和推崇的那种生活方式,因此要努力经营出另一幅面貌。
他说的那么多情话、谎话、借口、劝说、威胁中,到了最后结局宣判的那一刻,我想他自己必定也很迷茫:到底这些话力有几分真心,有几分假意?
Jonathan的人生,正如最后一场追逐戏一样。他不知道要开往哪里,只知道要仅仅握住方向盘,将一切抓在手中。车中只有他最亲近的人,车后是不停追逐的敌人。他努力想要保持云淡风轻的神态,可终有一天他人会识破这张面具。那时无论他如何苦苦哀求或怒吼嘶喊,都只能看到亲近的人越走越远,徒留自己一人站在原地,束手无策。
《无所作为》完结了。
我们跟着紧张了六周,猜了六周谁是凶手。
看弹幕几乎观众全员都是侦探,女主爸爸、闺蜜、儿子、被害人丈夫都在被怀疑之列,而唯独认为丈夫乔纳森是凶手的人却很少很少。
难怪大结局之后,有
《无所作为》完结了。
我们跟着紧张了六周,猜了六周谁是凶手。
看弹幕几乎观众全员都是侦探,女主爸爸、闺蜜、儿子、被害人丈夫都在被怀疑之列,而唯独认为丈夫乔纳森是凶手的人却很少很少。
难怪大结局之后,有网友评论说,弹幕几乎就是全员被乔纳森精神控制的大型现场啊。
短短六集,直到第五集的末尾,凶器锤子出现在儿子亨利的琴盒里时,让观众倒抽一口冷气,这剧的节奏、冲突和张力都相当出色,据说在英国天空电视台收视率相当高,全员追剧,全员破案。
休 格兰特在剧中扮演了一个相当复杂的人物,不仅仅是渣,也不仅仅是自恋或者反社会人格,他演出了这个人物冰山之下多层的心理变化。
在妻子和儿子面前,他是一直在表演他们理想中的那个丈夫、父亲,但有时也会有疲惫、呆滞的时刻。因为一直是在扮演,所以情绪相当不稳定。解答儿子关于小提琴老师对他的评价,乔纳森甚至还说出了那句相当有哲理性的话:到头来你与歌曲的连结,存在于你和音乐之间。不用在意老师对你的评价。但当儿子问他:你最近是不是压力很大时?他的表情有一瞬间的凝滞,面色严肃且沉重。
同样在他保释回来后,一家三口第一次在外面吃饭,当儿子说出理解了他为什么不养狗时,他突然间就发怒了,引起他情绪如此激烈的一个原因就是,他觉得他可能穿帮了。他意识到儿子和老婆之间分享了很多关于他的事情,他很有可能演不下去了。
而他和情人埃莲娜之间的激烈冲突杀人,更是让我想起了纸牌屋那句名言:性关乎权力。在一段关系中,当乔纳森不再是受益的一方,而是不断损失的一方时,他自然要止损,选择中断。但埃莲娜的性格也很极端,她认为自己才是占据主动权的那一方,不愿放手,并激怒了乔纳森。
当一个人一直占据着优势的时候,他会认为自己拥有权力和权威。乔纳森在暴怒之下,认为埃莲娜怎么敢,怎么配挑战自己的权力,这段杀人让我心理极为不适。也正说明乔纳森情感冷漠,不具备任何的同理心。
虽然我们一直在说,每个人都有爱的能力,但实际上,实现爱却是最困难的成就之一。关心和责任意味着,爱是一种能动性,而不是一种征服人的热情,也不是一种“感动”别人的影响力。
这个儿童癌症医生娶了白富美心理博士,还一直出轨,出轨杀人后,还能说服白富美老婆让她回家找老爹用1200万美金的代价给他保释出来,他一直说自己无辜,人不是他杀的。却能在电视上当着大众说那个死了的第三者是他的真爱,他也很难过,因为失去了爱人。而引导大众情绪将怀疑的目光聚焦到有可能目睹他们偷情,会愤怒的死者丈夫身上。
而一转头再对律师和老婆说,那不是他的心里话。他能脱罪的唯一靠山就是老婆 ,为哄好老婆 ,能晚上一个电话就把老婆的魂勾了过来,让本来就很生气的老婆午夜从父亲家回到渣男身边共度良宵。
这洗脑大法简直叹为观止。一个早就失业,被医院开除的儿科医生,又出轨、重度杀人嫌疑,却能依靠着多年哄骗老婆的功力,差一点就翻身脱案了。
如果不是儿子,妮可扮演的格蕾丝,堂堂哈佛心理学博士,不知道何时才能清醒,认清真相。
还好,格蕾丝一清醒,身后又有亿万富豪的老爹做坚强后盾,才有了最后的反杀,保护了儿子,将渣男老公送进监狱。
最终信息量在第六集爆炸,
Grace的庭上大反转,与之对应的Jonathan庭上的表情变化;
Jonathan带走儿子Henry车上一路的情绪转变,到站上桥佯装跳河引来Grace那一刻的表情变化;
路上一段一段的回
最终信息量在第六集爆炸,
Grace的庭上大反转,与之对应的Jonathan庭上的表情变化;
Jonathan带走儿子Henry车上一路的情绪转变,到站上桥佯装跳河引来Grace那一刻的表情变化;
路上一段一段的回忆事发当晚的真实场景,我几度不得不暂停缓缓,演绎的实在太真实了…真实到让人难以接受,真实的感到害怕这个人…
最后Grace到身前径直带走儿子头也不回后,Jonathan的怒吼与完整展现恶人一面
太精彩了!
岁月带给休叔的除了皱纹最重要的还是神演技啊!
还有妮可和老爷子的台词功底,太扎实了。
片中再次出现的两段音频,一个是妮可打给911在庭上被播放出时,另一个是老爷子跟妮可说“人性与兽性”的区别那段话在妮可脑海中重现时,
即便只是音频,没有演员的表演与之匹配,你还是能够真切的感受到那层层递进的情绪,和慢慢爆发出来的节奏。听着太爽了!
最后,冷静下来之后。你不免在思考:他真的爱过他们吗?又或者是他只是爱那些爱着自己的人的样子。这同样也是来自休叔自己的发问。
二刷之后其实更能够跳脱出剧情设置的“猜凶手”的游戏,而开始关注剧中体现的各种关系:
Grace与父亲,和她童年的认知偏差;
慈善小组成员们,所谓上流社会之间的暗流涌动;
Elena先前的刻意靠近,是因为羡慕他们的生活?还是真的爱Jonathan?
而Elena又是那么的不了解Jonathan,以至于赤裸裸的挑战他的权威;
对于Jonathan来说Elena是否就如垃圾一样可以随意丢弃,这又是否跟他们的社会地位悬殊有根本关系。
这些太值得人思考了。
最后,自恋型人格障碍这个词深深的刻在了我的脑海里。
敢问,在你的生活中,任何一项关系里,你敢保证,自己从未接触过自恋型人格,甚至受其“虐待”吗?
好了,我需要再看一遍四个婚礼一个葬礼来挽救一下休叔在我心目中的可怕形象了(来自真实被角色吓到的内心os…
从我个人观影体会而言,这部剧目前给我最大的感受,首先是,Grace从里到外是一个这么完美的女人、妻子、母亲,就连职业上也是一个挑不出毛病的非常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这个剧有大量的细节、甚至是慢镜头来展现Grace作为各个角色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细致到她在做心理咨询的时候对病人入微的观察、对儿子极尽全力保持最大程度耐心的对话以及背后的情绪控制,等等加在一起给我综
从我个人观影体会而言,这部剧目前给我最大的感受,首先是,Grace从里到外是一个这么完美的女人、妻子、母亲,就连职业上也是一个挑不出毛病的非常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这个剧有大量的细节、甚至是慢镜头来展现Grace作为各个角色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细致到她在做心理咨询的时候对病人入微的观察、对儿子极尽全力保持最大程度耐心的对话以及背后的情绪控制,等等加在一起给我综合的感受就是,妮可基德曼塑造的这个角色,抛开她本身出身优越,她就是一个完美的人。
日常习惯爱健身那些基本的就不说了。
再讲宽一些,从社交层面,我们也能从第一集就看出Grace是同圈层女性里最善良的;只有她在面对没有接触过的人和领域、依然在表现最大程度的尊重和温柔。从家庭层面,我的天啊必须要讲一下她的这位老父亲,无论是和女儿坐在钢琴前安静演奏、还是在画廊无比decent且严厉地对探长说出那一席话,都让我太羡慕Grace了,她可能拥有一个所有人都希望拥有的父亲。Grace的儿子Henry,在探望他父亲的场景下,像一个成年人一样confront他父亲 - 最大嫌疑犯,那么的从容、收敛着情绪,最后还是决绝地对自己父亲说“we're never going to be family again”。这种儿子,我可太想拥有了。
总而言之,无论从Grace自身、还是她的社交、家庭,可以说她和她周围的一切都是接近完美的、或者是非常美好的。
从戏剧的角度,一般这么完美的人会比较不切实际,真实生活中可能看上去再好的人也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从戏剧性的角度,Grace的丈夫有这样的背叛和不忠,可能才是让这部剧有看点的hook。但是从符合情理的角度出发,我比较不太能够接受这样的人物和剧情设定的点在于,这个剧情客观让Grace去遭遇这么恐怖的背叛/ 欺骗。
让我们来假设,Grace是真的,丈夫背叛也是真的。假如这件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从理性的角度,多多少少能找到一些自己身上的原因。但是假如我们每个人是Grace本人,至少我个人而言,我找不出来自身一个原因导致这样的事情。然而,剧里Grace需要亲耳听见DNA验证结果是她的丈夫和别的女人还有一个私生女,然后立刻会想到那个女人带着他们共同的女儿出现在自己眼前过,类似这样的场景,对于一个妻子来说可能是一种毁灭。
虽然,我们的Grace从头到尾保持着人如其名的decency,恕我直言,在我看来那都是她的涵养、她的控制力等等,都是能力驱使的。但我想要讲出的是,能力是能力,一个能力再强的人,也是在mental层面会被摧毁的,也是会对于自己的亲密关系感到永远绝望的,这种摧毁,跟这个人有多强的能力其实并没有关系。而我更认为它和这个人对被摧毁事情的看重程度有多高。
换句话说,Grace如果是一个极度有能力、但是看轻/ 看低爱情/ 婚姻/ 家庭的女人,可能这对她来讲,没什么,最多是disgrace。但是如果Grace是一个极度有能力、但是十分看重这件事情的女人,这件事100%摧毁她。
一个内心某处受到了摧毁的人,就不再完美了。也不再是Grace本身。这是我觉得比较难以接受的点。就是,Grace本身是没有做任何事情、但是需要完完全全承担没有做任何事情而一样会导致的结果。
她丈夫所说的,太想要帮助别人了所以失去了“strength of character”,这到底是什么呢?为什么是可以失去的呢?以及,他依然爱自己的妻子和儿子,这件事情真的合理吗。
我个人比较同意儿子的那句话,we're never going to be family again。这句话是对摧毁本身的结论。never going to be,并不是因为背叛者会被判死刑、或者有人会死亡让这段关系物理上无法建立,而是由于背叛直接导致的内心摧毁,让这段关系在心理层面永远无法再建立。
内心的摧毁,是一件及其可怕的事情。而比这更可怕的点在于,由于每个人看重的东西是不一样的,一些人看轻爱情,一些人看重爱情,而可能导致类似这部剧里的结局,一个人对另一个人造成了永久的内心摧毁,是读再多书、看再多风景、听再多启发都解决不了的、永恒性的坏死问题。这是一个fact。
刚下笔就觉得,这题目有点大,我自己,怎么能代表社会对女性的揣测呢。
刚看完第6集。在这磨磨唧唧抽抽巴巴的剧情背后,看完结局,背景音乐想起,我竟然哭了。
这不算是纯悬疑剧,算是心理剧吧。在最后女主把儿子接走后,我在想,女主会不会受到质疑:堂堂哈佛女博士,要颜有颜,
刚下笔就觉得,这题目有点大,我自己,怎么能代表社会对女性的揣测呢。
刚看完第6集。在这磨磨唧唧抽抽巴巴的剧情背后,看完结局,背景音乐想起,我竟然哭了。
这不算是纯悬疑剧,算是心理剧吧。在最后女主把儿子接走后,我在想,女主会不会受到质疑:堂堂哈佛女博士,要颜有颜,要身材有身材,要脑子有脑子,且特别特别有钱,怎么眼光这么差?
所以一段失败的关系,总是要被套上你当年瞎了吗的定论。我也不知道,是瞎了吧?瞎了才会这么多年的经营付之东流?我有个前同事姐姐,也是拼事业多年,老公在家管孩子。亲戚常和她说的一句话也是:都是你惯的。嗯,不养家,是因为我太强;不顾家,是我惯的;没改变,是我没耕耘;不关心人,是我没要求。说起来,朋友父母嘴里,都是我的问题。最不负责任的一句话,孩子还那么小。你们真的是好朋友吗?
看完这剧我反醒了一下,男主渣属性很熟悉啊。万事都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只希望被崇拜被喜欢,做事是为了满足自己,不会考虑合不合适对方需不需要,一旦被拒绝或者没有达到意想的效果,立马自己就很受伤,埋怨对方的不是。而对别人的付出,视而不见,或者觉得应该应份。他没有同理心。这最大的问题就是,让身边的人持续以为自己付出不够。真的,没道理可讲,在他的世界里,永远都是别人不对,不干活是你们不给机会。真的是,和有些人吵不了架,他会把你拉到他的世界,然后用经验打败你。给你无比的挫败感,你翻身无望,只能远离。
付出一定要是双向的,各方面都是。
抱歉啰嗦了一篇不合格的影评。
2014年,大卫·芬奇拍过一部已婚人士不愿提及的电影,《消失的爱人》。
影片中,妻子设局,丈夫入瓮,女人以自己的死亡假象,让品行不端的男人付出代价。
一时间,新婚夫妇被片中那句反映婚姻现实本质的台词吓破胆:
2014年,大卫·芬奇拍过一部已婚人士不愿提及的电影,《消失的爱人》。
影片中,妻子设局,丈夫入瓮,女人以自己的死亡假象,让品行不端的男人付出代价。
一时间,新婚夫妇被片中那句反映婚姻现实本质的台词吓破胆:
我们曾爱过彼此,可如今,我们彼此控制,彼此憎恨,彼此伤害,但这就是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