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594913
  • wendy
    2019/4/4 22:56:55
    不成佛,也不要作妖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我从小眼睛不好,但是从不自卑,因为,我深知很多东西不是靠眼睛来看的。 《娑婆诃》这部电影很适合放在清明推荐,这是一部鬼片。 “鬼”在电影的最开始就出现了。一户普通的韩国人在家生产(有没有一种古旧风),婴儿刚一出生就发现她的左腿上全是伤口,所有人对此讳莫如深,...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我从小眼睛不好,但是从不自卑,因为,我深知很多东西不是靠眼睛来看的。 《娑婆诃》这部电影很适合放在清明推荐,这是一部鬼片。 “鬼”在电影的最开始就出现了。一户普通的韩国人在家生产(有没有一种古旧风),婴儿刚一出生就发现她的左腿上全是伤口,所有人对此讳莫如深,...  (展开)
    【详细】
    10089253
  • 司马则天
    2022/2/14 21:45:22
    “於是你我在深淵前對望一眼。”
    業餘二戰歷史愛好者終究還是沒逃過英德——倫敦與柏林,歐洲城市中融優雅,漠然,野心與浪漫于一身的集大成者。 Hugh和Paul恐怕是由刻板印象塑造而成的典型英國人與德國人。身上仍然殘留一點年輕時的理想主義,狂熱和偏執,可最終在走進政壇後面目全非,這是獨屬於他們的“mad ...  (展开)
    業餘二戰歷史愛好者終究還是沒逃過英德——倫敦與柏林,歐洲城市中融優雅,漠然,野心與浪漫于一身的集大成者。 Hugh和Paul恐怕是由刻板印象塑造而成的典型英國人與德國人。身上仍然殘留一點年輕時的理想主義,狂熱和偏執,可最終在走進政壇後面目全非,這是獨屬於他們的“mad ...  (展开)
    【详细】
    14221221
  • 赵小兔儿
    2018/1/14 14:58:42
    猪太郎的夏日小事迹

    电影整体基调昏黄,缓慢…有现实,有温情,也有感动…导演想说的很多,却是都一一说不出口,等待着我们自己去理解。

    平淡无奇的开始,没有结局的结束。反而被感动的是那帮孩子们,如白纸一般,你给他渲染了什么,他们便传递什么…教书先育人,从小到大老师们家长们都条条框框的告诉我们要学什么,要怎么学,才会有一个美好的前程。却没有人告诉我们,怎么先学会做一个人,一个好人

    电影整体基调昏黄,缓慢…有现实,有温情,也有感动…导演想说的很多,却是都一一说不出口,等待着我们自己去理解。

    平淡无奇的开始,没有结局的结束。反而被感动的是那帮孩子们,如白纸一般,你给他渲染了什么,他们便传递什么…教书先育人,从小到大老师们家长们都条条框框的告诉我们要学什么,要怎么学,才会有一个美好的前程。却没有人告诉我们,怎么先学会做一个人,一个好人,一个善良的人,一个知道自己真正要什么的人。结尾处孩子们为了老师能重返学习,想用自己的方式坚持到底,即便比赛结束,也不曾放弃。这就够了……

    朱老师自己呢?怕是由之前的迷茫,到现在经历后的一切,也是释然了吧!有一场戏,超市门口一个傻子递给了朱老师一根香蕉,笑着看他接受看他吃完。再去递给别的路人,不接受也没关系,依旧笑嘻嘻的继续发放。导演是想告诉我们,人生最大的智慧,就是不去管任何事,任何人,每天都能简简单单的快乐着吧。

    【详细】
    9070429
  • 伦伦哥
    2022/9/3 2:52:16
    坚持理性 拒绝圣母
    《欢乐颂3》国产良心 这部片水平怎么样看跟谁比了,放在现在的国产剧里来说,真的算精品了,有事实、有逻辑、有思想。只能说现在国产剧水平太差,才显得这部剧脱颖而出的优秀。单独来说还算及格,有些地方还是牵强,不过作为现在国产剧的水平来说,这部剧还是很值得鼓励的!而...  (展开)
    《欢乐颂3》国产良心 这部片水平怎么样看跟谁比了,放在现在的国产剧里来说,真的算精品了,有事实、有逻辑、有思想。只能说现在国产剧水平太差,才显得这部剧脱颖而出的优秀。单独来说还算及格,有些地方还是牵强,不过作为现在国产剧的水平来说,这部剧还是很值得鼓励的!而...  (展开)
    【详细】
    14625215
  • LADY马普洱
    2019/12/31 16:21:01
    【有剧透慎入】2020了,身为贫困人口,你的日子过的可能真猪狗不如

    12135187
  • ????
    2021/8/20 0:23:19
    备忘
    13810166
  • 哈哈
    2022/8/7 2:26:10
    被片头勾起的欲望,片尾丝毫不满足,不爽?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看完有些失望,结尾好着急呀,好多前面的伏笔后面都不了了之了?????♀? 1.船长找巫师时,巫师时需要船长需要付出全部作为代价,那时候还挺怕怕,但后来好像啥事都没有?????? 看似那么厉害的巫师?????♀?原来是个骗子?? 2.船长回到船上,船...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看完有些失望,结尾好着急呀,好多前面的伏笔后面都不了了之了?????♀? 1.船长找巫师时,巫师时需要船长需要付出全部作为代价,那时候还挺怕怕,但后来好像啥事都没有?????? 看似那么厉害的巫师?????♀?原来是个骗子?? 2.船长回到船上,船...  (展开)
    【详细】
    14560248
  • 人気小圆头??
    2011/10/29 15:20:59
    超现实主义电影在中国
    下面是我所知道的故事。
    2002年,来自山西孝义的韩杰从北师大毕业了。某日,在一个地下电影的映后交流会上,他和那位导演一见如故,并在临走时留下了自己拍摄的学生作业。不多久,他便成了那位导演的助理,并在日后的电影拍摄中担任起副导演来。那位导演也是山西人,名叫贾樟柯,而他们那天看的电影《站台》讲述的也是一个和山西有关的故事。
    在为贾樟柯做副导演期间,韩杰写了好几个剧本,但都因为种种原因最终
    下面是我所知道的故事。
    2002年,来自山西孝义的韩杰从北师大毕业了。某日,在一个地下电影的映后交流会上,他和那位导演一见如故,并在临走时留下了自己拍摄的学生作业。不多久,他便成了那位导演的助理,并在日后的电影拍摄中担任起副导演来。那位导演也是山西人,名叫贾樟柯,而他们那天看的电影《站台》讲述的也是一个和山西有关的故事。
    在为贾樟柯做副导演期间,韩杰写了好几个剧本,但都因为种种原因最终流产。直到他把目光对准故乡,对准矿难、大仙、游荡的青年等自己熟悉的对象,才终于有了处女作《赖小子》问世和我们今天看到的这部《Hello!树先生》。固然《Hello!树先生》在东北取的景,但它所展现出来的环境风貌其实和之前贾樟柯用一系列电影所构建的“山西想象”并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随着该片在今年的上海国际电影节上一举获得了三个含金量很高的奖项,年轻的韩杰也就此浮出水面,进入到主流媒体的视野当中。这无疑是一个有关“电影梦想”的励志故事,而巧合的是,“梦”的元素恰恰也是构成《Hello!树先生》这部电影的关键性零件。
    这无疑是一部很奇特的影片,主人公“树先生”是小村子里一个游手好闲又不着调的小人物。在经历了现实生活中一系列肉体上的打击和精神上的摧残之外,他开始进入到自己的幻想世界里,却也因此阴差阳错的成为了乡里的预言家,受人尊敬。
    电影的前半段,镜头直抵社会生活的最底层,聚焦的可以说都是微博上的热点话题,将矿难、陋习等阴暗面展现的淋漓尽致,在风格上被公认为“有着很深的贾樟柯印记”。但在对待人物最终命运的问题上,韩杰背叛了他的师傅,给出了一个出乎意料又格外有趣的答案,让“树先生”摆出一副超现实主义的姿态将所有现实的苦难在笑声中化解于无形。
    虽然韩杰本人说这部电影的创作是受了杨争光的小说《老旦是一棵树》的影响,但从视听语言、故事表现的角度来看,这个讽世的寓言却在形态上更接近意大利小说家卡尔维诺的《树上的男爵》。在那部小说里,男爵正是经历了人世间种种挫折,带着一肚子怨恨爬上了树并发誓永不下来。电影里的“树先生”也是在看尽世态炎凉后找到了自己精神上的另一个国度,成了在中国的“男爵”。用超现实主义的方式表现对现实的无奈和悲哀,两部作品可谓是不谋而合。
    不过超现实主义在西方有着根深蒂固的悠久历史,从绘画引申到文学,作为文学潮流虽然很快消退,但这股思潮形成的美学影响力却波及到了艺术的各个领域,当然也包括电影,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就是西班牙的“超现实主义电影之父”路易斯?布努艾尔,而这家伙最近也在伍迪?艾伦的新片《午夜巴黎》里再度“现身”。他标榜“超现实主义是一场充满诗意的革命性和伦理性的运动”,可惜这场“革命性的运动”在万里之外的中国没有发展起来。
    中国文化长期以来“文以载道”的传统经验和左翼电影从上世纪30年代就开始灌输的现实教育意义,令超现实主义电影长期缺失于中国电影的历史长河之中。我在网上看到有位北师大学生在论文《法国超现实主义电影和中国超现实主义电影的比较分析》中竟然堂而皇之的把武侠片作为“中国超现实主义电影”唯一可以提供的例证,在感叹荒谬的同时,也不得不发出对“树先生”命运的类似的感叹。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能在事事都讲究“源于生活”的中国电影里出现这样“先锋”(其实并不先锋)的表现手法,《hello!树先生》可以称得上难能可贵。(在这里还要强调的一点是,超现实主义并非完全脱离现实,而是要在超现实中发现更真实的现实,掌握此原则就可以将超现实主义电影同《太阳照常升起》之类超现实电影区别开来。)
    【详细】
    51471478
  • 青竹
    2016/10/23 8:44:24
    呈现的艺术
    最近在看《铁齿铜牙纪晓岚》的第一部,当然已经出了四部,前两部的评价尚可。与一些乾隆的戏说不同,这部电视剧更加具有思想性,这种思想性的价值不同于教化,是一种“呈现”,每次纪晓岚、和珅斗争的过程中,两人都会坐下来,各抒己见,这种呈现没有对错,纪晓岚说的有道理,但和珅说的更加实在,在这种呈现的过程中,判断成为了观看者的选择,我想这可能就是“洗脑”与“启蒙”的区别之一吧。
    吴思先生的潜规则的理论,为
    最近在看《铁齿铜牙纪晓岚》的第一部,当然已经出了四部,前两部的评价尚可。与一些乾隆的戏说不同,这部电视剧更加具有思想性,这种思想性的价值不同于教化,是一种“呈现”,每次纪晓岚、和珅斗争的过程中,两人都会坐下来,各抒己见,这种呈现没有对错,纪晓岚说的有道理,但和珅说的更加实在,在这种呈现的过程中,判断成为了观看者的选择,我想这可能就是“洗脑”与“启蒙”的区别之一吧。
    吴思先生的潜规则的理论,为透视这部电视剧提供了合适的视角:纪晓岚应该就是一种规则的维护者,这种规则即是以孔孟之道为主体的,强调为国为民,仁君爱人,清廉公正;和珅应该是潜规则的维护者,这种潜规则的产生正如吴思先生所言,是规则不可行之后的退而求其次,官员之间的贿赂和为君而为政;皇帝实际上是规则与潜规则的调和者,二者的调和之道也就是自古帝王奉为圭臬的“帝王术”。
    一、纪晓岚——规则维护者存在的价值
    作为儒家规则的维护者,纪晓岚的存在对于一个王朝来说,至少具有以下几个好处:
    首先粉饰太平,标榜君王。剧中纪晓岚不止一次命悬一线,但纪晓岚知道自己不会死,因为乾隆是一个自诩为明君的君王,明君如果杀了直言上谏的臣子,那就变成了昏君。从这一点上,纪晓岚看清了乾隆。
    其次真才实学,克艰去难。纪晓岚的存在具有其存在的意义,因为他有真才实学,而且敢说真话,在真正问题发生的时候,其能够挺身而出,正如和珅奉劝福康安的话,纪晓岚是一堵墙,出了问题他会挡着,这也是和珅爱纪晓岚,又恨他的原因。最后乾隆赐他金烟袋,也是因为他在莫愁与皇帝之事的周旋中,解决了乾隆的大问题。
    再次维护国家统治秩序。纪晓岚的存在,是儒学至高无上的实体化表征,通过他,皇帝向天下人明示,只要饱读诗书,就能居于庙堂。天下学子必然心向往之,就算有几个有才智的漏网之鱼,也成不了大事。正如唐太宗说的,天下入吾彀中。这样,民间有才智的人就会进入体制中,进而受到约束,不能成为民间的对抗力量。
    二、和珅——潜规则维护者存在的价值
    儒家的规则正如柏拉图的理想国一样,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它以仁爱剥夺了人的选择,而人是有恶的成分的,而儒学的规则中建立的却是一种理想化的社会。既然这种规则不可能实行,潜规则,作为实际运行的规则开始发挥更加实在的作用。因此,和珅的存在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好处:
    首先顺承君意,君心自乐。君王也是人,然而在理想国和儒家的世界中,君王都是大公无私的存在,所以中国才会说圣上,君王已经不是人了。但君王确是仅仅是天子,是天的子,不是天,也有七情六欲,也想听好话,顺己意。和珅存在的价值首先即在如此,正如乾隆偶尔与和珅的推心置腹中说的,只要我乾隆一天在,你和珅就一天在。
    其次为君解忧,想在君前。君王既然是人,那他也必然也有一些一般人的想法,如想把苏卿怜金屋藏娇,这种事情是“圣上”所不能为的,这是祖宗规则的要求,这样君王就需要一个能为君解忧的人,而这也正是和珅超越一般贪官的原因,他尽管贪,但他能为君王想,而且想在前面,为君解忧,正如和珅所言,自己深谙乾隆的心理。
    再次维护官场统治秩序。假如说纪晓岚面向的是体制外的人,实现对这些人的统治,那和珅面向的就是官场内部。为官不贪是不可能的,这是封建制度性的问题,和珅的存在肯定了贪污,也在一定程度上规定了贪污的底线,也就是这个潜规则的底线。和珅贪是贪,但当涉及一些国家大事的贪污时,他是尽量撇清的,如甘肃的案子,尽管有百万两的贿赂,但他知道这是潜规则的底线,否则当自己冲破这个底线的时候,也就是自己玩完的时候。这种底线就是你可以贪,但你不能为害国家统治,不能害君王。只要一心为上面办事,在这种潜规则中试探游走,不会出现太大问题,这也就是为官之道了。某些官员说着自己都不信的话,但那是上面要他说的,此处罢免,他出升职,这是此种制度的常态。
    三、乾隆——所谓帝王术
    如何在二者之间寻求一种平衡也就是帝王术的根结,儒家虽陈义甚高,但帝王明白那不过是笼络天下士子的手段;潜规则虽然手段卑劣,但那却是这个国家真实的规则。出现这种矛盾,在于国家先天的非正义性,封建统治天生就是一种专制统治,其不同于民主国家,既然是一种专制,在里面言说仁义礼智本身就是一个笑话,也正是这种制度性的困境,使有识的帝王知道,贪污腐败是坏在根子上的,是无法避免的,只可能进行控制;而且腐败也是必要的,这成为牵制官员的一种手段,成为实现一定目的的途径。所以只要是民主制度不健全的国家,反贪只能是一种口号,不可能真的反,仅仅是达成当前统治者某种目的的手段,因为其统治本身打着不正义的烙印。
    帝王术一般是先王教给继承者的,从这个角度上说,先王可能会说这样三句话,也就是窃以为的帝王术的内核:
    首先儒家的学说仅仅是实现维护统治的手段,不要真信;官员贪腐,鱼肉乡民等不光明的东西不要认为不对,正是他们的这种管理,才维护了这个帝国的存在和稳定。不光明的东西是帝王也无法解决的问题,是制度性的困境。同时这种不光明的存在,即为帝王做了事情,如果他们冲破潜规则要解决之,他们的家财也就成了帝王的,而人民记着的只是帝王为他们除去贪官污吏的好,这进而成为帝王标榜的手段,君王也名利双得。建国后,孔孟之道受到粗暴的批判,这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好事,但是当前没有解决那种粗暴的前提下,又出现提倡孔孟之道的苗头,这可能是新的一场愚民的前奏。
    其次不要太偏重规则的维护者和潜规则的维护者。太偏重规则,那既得利益者会很不满,进而招致统治阶层内部的残害,因为你是这种不正义的制度的维护者,不能得到了这种不正义制度的好处,反过来反对,像光绪就是这种行径的例证。你也不能太偏重潜规则,这种潜规则在传统中就是权谋,那样的话,自己的统治会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控制,历代的宦官当道就是这种偏重讲潜规则帝王的例证。
    再次要寻求规则和潜规则之前的平衡。此两种人因为价值观的不同往往水火不容,这样他们既可以相互牵制,使帝王真正成为获利者,而不会因为一方过强而被算计;又可以相互促进,潜规则是制度内的规则,但这种潜规则如果不受控制,最后导向的是统治者的无底线和低能化,正如曹刿说的“肉食者鄙”,从体制外吸收规则者,可以刺激他们,维持或者提高潜规则的底线,而不至于无法无天,同时潜规则者也能促进规则者寻求一种恰当的,而非生硬的解决问题的方式。
    三个人的演绎,提升了一般古装宫廷剧的内涵,将其从一般的嘻嘻笑笑的层面提升到了启蒙的层次,这可能是编剧的功劳,也可能是演员的功劳。但无论如何,此种电视剧在提升观众的思维层次,其必然会在历史上留下自己光辉的印记。
    【详细】
    81402721
  • 大评论家
    2017/12/23 20:02:57
    演技棒棒哒
    金钟仁演技太自然了 台词功底不错 完全不顾形象 这点值得表扬 是个很有潜力的演技新人 对他以后的演艺之路 充满信心 及明明明明明明明明民工给你明明民工明明明明明明他她托鲁木木木木剧女魔头娜 哦我摸摸摸摸摸yxzyyyxyyyzyedededingningtilimingdingximinyimingminghmingmge...
    金钟仁演技太自然了 台词功底不错 完全不顾形象 这点值得表扬 是个很有潜力的演技新人 对他以后的演艺之路 充满信心 及明明明明明明明明民工给你明明民工明明明明明明他她托鲁木木木木剧女魔头娜 哦我摸摸摸摸摸yxzyyyxyyyzyedededingningtilimingdingximinyimingminghmingmge...  (展开)
    【详细】
    9009249
  • 梦见乌鸦
    2014/4/1 10:37:06
    梦想不为“天才”准备
    紫霞仙子说:“我知道有一天,他会在一个万众瞩目的情况下出现,身披金甲圣衣,脚踏七色云彩来娶我。”
    其实这句话不止是一个女人的期望,同样也是一个男人的最终梦想。在无数女人前赴后继的将这句台词引为经典的同时,也有无数个男人一边默默的努力,一边幻想着自己有一天也能带着“金甲”和“云彩”翩然来到自己的女人面前。“梦想”这个词,从来都意味着将来某一刻的光鲜亮丽和“万众瞩目”。
    在看《驯龙骑士》这
    紫霞仙子说:“我知道有一天,他会在一个万众瞩目的情况下出现,身披金甲圣衣,脚踏七色云彩来娶我。”
    其实这句话不止是一个女人的期望,同样也是一个男人的最终梦想。在无数女人前赴后继的将这句台词引为经典的同时,也有无数个男人一边默默的努力,一边幻想着自己有一天也能带着“金甲”和“云彩”翩然来到自己的女人面前。“梦想”这个词,从来都意味着将来某一刻的光鲜亮丽和“万众瞩目”。
    在看《驯龙骑士》这部很有意思的动画片时,我脑海里不知为什么总是会反复出现《大话西游》里的这句经典台词,在贾斯汀告诉他心仪的姑娘自己即将踏上旅途的时候,在他跟挚爱的女孩一起看焰火的时候……只不过或许应该换一个说法,七色的云彩,大概要变成一头喷火的龙。
    只是,在他们还没有成为那个人的时候,至尊宝还是一个屌丝;贾斯汀,也不过是温室里成长起来的,万千花朵中的一个而已。这里面始终暗含着一条不变的金科玉律,当一个人开始变得光鲜之后,人们往往会自动过滤掉在这之前,他是什么样子的。
    是的,在这之前呢?你会发现他们仿佛都是一个人,一副模样,是周星驰在《喜剧之王》里每天面对着墙壁发呆、被剧组的人痛骂的模样;是整天傻兮兮喜欢做梦的模样,你会发现自己的身边时常会有这种人,而且这些人总是表现出惊人的相似。直到有一天,他们金光闪闪的出现在人们面前,你才会如梦方醒的说一声:原来是他!

    有人跟我说,电影是“梦”。看电影的过程,是一个“造梦”的过程。你沉浸在别人为你编织的梦境里,让自己与电影中的人同病相怜,有时候你甚至会觉得,你就是电影里的人。电影的魅力也恰恰就在于此。这就是为什么,很多成功的商业电影,说到头大抵都在讲一个故事,一个关于“逆袭”的故事。
    人们乐于在电影中看到一个“屌丝”最终的“逆袭”,也乐于在电影中看到一个人是如何成为一名英雄。人们愿意把自己的影子投射在电影的主人公身上,从而产生出极强的代入感,因为毕竟,电影不是生活。想一想吧,漆黑的电影院里,没有人在乎你的身份,你是谁,生活带给你的一切枷锁在这个造梦的空间里都将不复存在,在这个地方人人都是平等而有尊严的,因为人人都把自己当成了电影当中的主角。当灯光亮起,众人散场,你还将回到那个几十平米的蜗居,面对如山的工作和老板的怒骂,但是,当你仅仅是停下来的时候,回想起影片里那个看上去傻傻的主人公最后竟然成为了一个拯救世界的英雄,你的嘴角是否会扬起一抹笑意?
    “或许有一天,我也会像他一样。”
    生活还是生活,没有人会怀疑这一点。但是,当你枯燥乏味的生命中有了这一抹会心的微笑,一切就已然变得不同了。而这,就是电影美好的地方。所以,当我看到贾斯汀骑在变身成巨龙的“鳄鱼”身上,高高兴兴的翱翔天际的时候,我打心眼里感到高兴和欢喜。不止是为他,似乎也是为我自己。
    有“梦”的人,都是平凡的人。正因为平凡,才会去做梦,才会梦想自己有一天能够身披金甲圣衣,脚踏七色云彩。你难以想象李刚的儿子也会做这样的梦,因为“平凡”在他们的眼里一文不值。有“梦”的人,懂得如何尊重平凡。
    电影应当尊重平凡。这并不简单的取决于它的艺术形式需要迎合大众,而是取决于“造梦”这种行为的动机和本质。就像《驯龙骑士》里的那些“二货”,和《功夫》里那些隐藏在市井当中,饱尝人情冷暖,甚至出尽洋相的武林高手们一样,他们有着一致的诉求,而这种诉求同样也来自于许多普通人,那就是渴望别人看到面具之下的自己。在那个唯唯诺诺,不被重视,虚与委蛇的面具下面,是一个强大的、不甘寂寞的灵魂,而人们追逐梦想的过程,恰恰就是这些灵魂撕破桎梏,释放力量的过程。有些人或许会失败,但是虽败犹荣。每一个看似平凡的灵魂,都应当是伟大而与众不同的。

    李刚的儿子们不会理解这种不甘寂寞的“平凡”,因为过于优渥的生活和所谓的“特权”让他们漠视了生命的本质。这也就是为什么会有很多人对《小时代》这类电影嗤之以鼻。所以,在《驯龙骑士》和另一部好莱坞动画片《天才眼镜狗》之间,如果我是一个孩子的父亲,我宁愿带他选择前者。因为我需要告诉他,你的父亲并不是一个天才,你也不是,你这辈子都无法拥有一只“天才狗”做你的玩伴,但是,正因为你只是一个普通的孩子,你才更有权利去追逐你的梦想。
    这就上升到了一个关于价值观的评判,到底应该让一个懵懵懂懂的孩子,如何去认识自己。江郎最终会才尽,这个社会已经有太多父母把他们两三岁的孩子提前推送到社会上,让他们站在选秀的舞台上,错误的以为自己是“天之骄子”。在许多父母的有意引导下,孩子们总会过分强调自己的“唯一性”,“我是天才”、“我是小公主”、“我不是普通的小孩”,他们将自己与其他人彻底的疏离开来,高高在上的审视着其他的孩子,以至于当失败或轻视来临的时候,即使已经步入成年的他们仍然不知道如何应对。这些孩子当中,有一部分成了人们口中的“富二代”;而另一部分,可能一辈子都要跌坐在自己摔倒的地方,怎么都爬不起来。
    《驯龙骑士》里的贾斯汀并没有一个梦幻般的童年,恰恰相反,他所有对于梦想的追逐都来自与家庭的抗争。身为王国首席律师的父亲早已经为他铺设了一条完美的人生道路,但是这个看似懦弱、又有些傻傻的小孩,却勇敢的说了“不”。就这样,这个浑身上下没有一丝优点的孩子,甚至连一把剑都拿不稳的孩子,收拾书包,走上了追逐梦想的道路。跌倒了,再爬起来;出尽洋相,自嘲的笑笑,就这样凭借着自己的勇气和意志,他成了一名英雄,成为了自己想要成为的人。然而在这之前,人们只会认为,他应当待在温室里,接受悉心的浇灌。
    “梦想”并不是为“天才”所准备的东西,因为从被称为“天才”的那一刻起,他就已经丧失了自己对人生的所有话语权。这样的孩子将终其一生被“天才”这个名称所累,直到他的才华被全部耗尽。
    没有谁比平凡的人们,更懂得“梦想”这个词语的真正价值。
    【详细】
    66142406
  • 花麗扶酒白兔探
    2021/8/16 19:31:30
    那些汹涌堆积的情绪,在重逢后被你像羽毛一样的拂开

    这部剧的剧评太难写,无从下笔。原本这部剧我只有百分之三十的喜欢,他们重逢以后,我就越来越喜欢。他们的出生经历,成长环境都不同。一件事情,双视角下,他们的理解不同,感受也不同。整部剧情不是一通到底,那种随意流动的拍法,冲淡了岁月,让悲伤都弥散。你仿佛看到他们在某个路口,拥有了同样的命运。桑无焉应该是个infp,因为对别人情感敏感,同理心过强,视和谐为一切,所以常常委屈自己内耗严重。桑无焉不愿伤

    这部剧的剧评太难写,无从下笔。原本这部剧我只有百分之三十的喜欢,他们重逢以后,我就越来越喜欢。他们的出生经历,成长环境都不同。一件事情,双视角下,他们的理解不同,感受也不同。整部剧情不是一通到底,那种随意流动的拍法,冲淡了岁月,让悲伤都弥散。你仿佛看到他们在某个路口,拥有了同样的命运。桑无焉应该是个infp,因为对别人情感敏感,同理心过强,视和谐为一切,所以常常委屈自己内耗严重。桑无焉不愿伤害父母,而选择倾听非强硬的拒绝。又因为是理想主义者忠于自己价值观和重视的人,还想要在困难重重中活出自我。桑无焉的母亲很强势,忽略她的内心需求,所以桑无焉还是逃避依恋型人格,这种人格有一个特点就是别人离开也不会有太大反应,很难敞开心扉。苏念衾我始终带着小说滤镜,我印象里的苏念衾是深情温柔清冷。长大以后才觉着非他所愿,但是苏念衾的个性真的太糟糕了。苏念衾更偏向疏离型人格,对自己积极,自立。他的自怜让他处于受害者的情绪,他的不治病也原于此,我要让亏欠我的人后悔。苏念衾还有很强的防御机制。他还自负的觉着能看穿别人丑陋的心思,他冷淡漠视亲密关系。他很缺乏安全感,觉着我先抛弃放弃你,你就无法伤害我。他们个性都有问题,苏念衾因为没有安全感,不停地进攻,霸道强势,彻底的占有都不能满足他,他还要能一直占有,永远占有。桑无焉因为敏感而体谅别人,边界感彻底丧失,害她总是被苏念衾伤害。苏念衾和桑无焉之间是信任问题,无论对方付出多少,都不能感觉到你真的爱我。年轻时候的喜欢,是喜欢也不是喜欢。说不相信对方的爱,不如说不相信自己的爱。苏念衾与桑无焉的相爱不是甜,他们带着一种恩怨,对彼此的害怕。对方身上有自己可以抓住的把柄,但是也有自己嫌弃的弱点。他们都任性,却是不同的任性。一开始你觉着他们不是同类人,后来越来越发现他们的相似之处。他们离开对方以后迅速成长,承担起责任。苏念衾接受治疗不再逃避过往,桑无焉为了生活放弃理想,却也变得更加独立坚强。只不过……爱情不是自己变得越来越好就可以遇到,爱情需要缘分,需要强烈的宿命,还不能有第三者的插足。很幸运,这些条件在他们两这里都成立。剧里有很多小细节,苏念衾治好眼睛,却依旧习惯目不斜视。所以他去公司,没有看到魏昊。没有你的世界还是和以前一样,其他人与我无关。桑无焉虽然不会主动提起苏念衾,手上戴着那块苏念衾给的情侣表。你离开了我的世界,又仿佛一切没有改变。我还在思念着你,又觉着我们不再可能。直到苏念衾抱起睡着的桑无焉,桑无焉还是像以前一样迷迷糊糊的叫他“念衾。”我们需要代入过去的时间,把曾经做过的事情再做一遍。离开以后,无焉发现自己曾经很任性,反而是行动不便的念衾一直在照顾自己。念衾也终于明白自己有多自卑,因为自卑做出的一系列行为,是多么伤害无焉。那些汹涌堆积的情绪,在重逢后被你像羽毛一样的拂开。我突然发现原来你还爱我,冷静下来才明白,不……我原来是我很爱你。在一切不安,不确定,不可能,没有希望中,原来我依旧爱你。当我可以确定我很爱你,现实就不能框住我,我只要鼓起勇气去做我要做的事情。我们发现不是变得优秀,才有资格站在你的面前。我们都是不完美的,我们要接纳自己,接纳以后就会有安全感。也许三年前就应该明白的答案,接纳自己吧,接受对立,接受未知,接受真实,包括真实里的残酷。当你坚定实践自己的路,你就会发现三年前桑无焉接受了苏念衾的残酷,苏念衾也早已接受桑无焉的懦弱。原来别人爱我们,没什么可怕的。

    【详细】
    138021424
  • fiona
    2019/6/25 23:02:00
    奇葩三观,践踏道德底线,果断弃剧

    看到第8集向羽劝说白柳原谅间接害死她女儿的同学时的奇葩逻辑与三观果断弃剧。先是站在道德的制高点要求一个母亲放弃仇恨,原谅间接杀死她女儿的凶手,凶手内心受到煎熬就是对她最大的惩罚,且不说那几个女生的行为的恶劣及令人不齿的程度,并且已经在刑法上构成了侮辱与过失杀人必须要接受法律的制裁,向羽劝说的前半段的落脚点在不能以暴制暴,可后半段竟然话锋一转,说金金的死亡是白柳所害,是白柳作恶太多的报应,这是

    看到第8集向羽劝说白柳原谅间接害死她女儿的同学时的奇葩逻辑与三观果断弃剧。先是站在道德的制高点要求一个母亲放弃仇恨,原谅间接杀死她女儿的凶手,凶手内心受到煎熬就是对她最大的惩罚,且不说那几个女生的行为的恶劣及令人不齿的程度,并且已经在刑法上构成了侮辱与过失杀人必须要接受法律的制裁,向羽劝说的前半段的落脚点在不能以暴制暴,可后半段竟然话锋一转,说金金的死亡是白柳所害,是白柳作恶太多的报应,这是多么赤裸裸的因果循环论,以牙还牙以眼还眼的以暴制暴论,竟然从一个警校毕业高材生、手中握有公权力的警察口中说出,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与耳朵,以为自己的电脑出了问题,深切体会到了内心有一万匹草泥马飞驰而过的无力。编剧和导演脑子是进水了吗,这种将作为一个人类最为基本与朴素的道德底线践踏于脚底的言论,真是让人闻所未闻,这种垃圾电视剧为什么不被禁???nnd看了这么多年剧,用了这么多年豆瓣,一直潜水,竟然被这种垃圾电视剧逼得注册了一个账号,真是不骂一顿今夜无眠的感觉。

    【详细】
    10266437
  • xiaoxiongdi
    2019/4/1 14:48:43
    那些不断失去又不断争取的自由

    电影的开场设定在德累斯顿的堕落艺术展览上,Elizabeth带着小外甥Kurt参观这些被第三帝国斥为“无用,疯狂,放纵”的现代艺术,电影里那位趾高气昂的官僚指着康定斯基的抽象画作得出了诸如此类的结论:“这些高价画作是对税收资源的浪费”,荒谬的是,纳粹的宣传部长戈培尔本人就曾是现代艺术的超级拥趸。

    堕落艺术展(The Degenerate Art Exhibition),是纳粹德国

    电影的开场设定在德累斯顿的堕落艺术展览上,Elizabeth带着小外甥Kurt参观这些被第三帝国斥为“无用,疯狂,放纵”的现代艺术,电影里那位趾高气昂的官僚指着康定斯基的抽象画作得出了诸如此类的结论:“这些高价画作是对税收资源的浪费”,荒谬的是,纳粹的宣传部长戈培尔本人就曾是现代艺术的超级拥趸。

    堕落艺术展(The Degenerate Art Exhibition),是纳粹德国对艺术界展开清洗的前奏,真实发生地在慕尼黑(电影里改成德累斯顿),之后蔓延到其他城市。这里说的“艺术界”,并非全部艺术,希特勒痛恨的是现代的抽象派艺术,对古典艺术则倍加推崇,后来纳粹招牌导演李芬斯塔尔(Leni Riefenstahl)拍摄的一系列宣扬德意志帝国气魄的电影就深得希特勒审美精髓,充满了古典雕塑的庄严美,在《意志的胜利》中,你很难不被它所流露出的磅礴、轩昂、国家集体主义所煽动,尤其在那个意识形态摇摆不定的年代,大众极容易沦为政治号令的傀儡。

    人对不了解的东西始终是心存恐惧的,当事物的发展走向超出你的有限认知,逃避是首选项;如果你手握权力,一切又都不一样了,个人意志被赋权后,拥有了对国家意志的主导权。这里引出了一重悖论,既然艺术被评定为“无用和堕落”,为何要花这么大的精力去剿灭?如果它是软弱的,那一个自视强大的政权应该没有理由去害怕会被颠覆吧?除非,权力机构深知,艺术拥有改变世界观的力量,这也是导演在映后Q&A所表达的。这种矛盾构成了政治最虚伪也是最具欺骗性的面相。

    另一方面,这种清洗与希特勒所笃定的“优生学”一脉相承,电影中Kurt的岳父(曾是纳粹德国的妇产科医生,为那些被定义为生理心理残疾的女性做绝育手术)终其一生都受这种思想毒害,连自己的女儿也不放过。希特勒断章取义尼采的超人学说,认为唯有纯净雅利安人的血统(racial purity),才能造就一个没有弱者的德意志。同理,艺术上的那些impurity,也是应该被清理的。

    这决定了《无主之作》和政治背景是无法割裂开的,电影追随男主轨迹,分为三个时空:纳粹德国,东德,西德。但电影最美妙之处,恰是渺小人类试图摆脱政治外力所做的努力。尽管在一个被剥夺光明和幻想的世界,无论是Kurt和Ellie的迷人爱情,还是Elizabeth流血敲出的C大调,都是彻头彻尾的“非理性行为”,所谓被加缪定义为悲剧的特质。愈浓烈,就愈凸显人世的荒诞,愈不和谐,就愈反衬出社会的秩序井然。《无主之作》在歌颂“堕落”的同时,也唱响了自由的乐章。

    童年时期的Kurt目睹了姨妈Elizabeth被强行送进疯人院,在这位偶尔人来疯的长辈身上,得以寻觅到一丝被称为“人性光辉”的东西,这是纳粹阴霾下人性尚未完全泯灭的虚弱象征。电影曾给出Elizabeth的脸部特写,那双如地中海般蔚蓝的眼睛很多年后我们仍将看到,那时Elizabeth已成为帝国遗传学的牺牲品,她的外甥Kurt则长大成人,继承了这抹蓝色,在数度聚焦于Kurt的眼部特写中,产生了奇妙的时光回溯感,是某种心有灵犀的对望,艺术,剥夺了时间对记忆的宰制,淡化了压迫造成的创伤,带着观众蹒跚回到Kurt和Elizabeth坐巴士回家的那天下午,残酷和美好并存的时刻。

    战争和死亡无疑是种负担,少年Kurt却以蓬勃而充满生命力的姿态出场,那句“我发现真理了!”透露出孩童的顽皮和无邪,也和战争德国的废墟状态格格不入。一开始他在印刷工厂工作,很快因为天赋异禀考上了艺术学院,学习写实主义绘画,这在东德是主流,大家似乎默默接受了这种不容置疑的趋势。战后苏联和美国迅速划分势力范围,造成了德意志分裂的局面,人被历史大潮推着向前走。在东德,太享受艺术似乎成了一件很布尔乔亚的事,务实地为政治服务,成了它唯一的使命。绝望的不是谁来当政,是你发现,无论谁话事,艺术都逃不过沦为附庸的命运。你以为这个政权倒下了,人民就会重获自由,但不过是换个囚笼呆着,做着另一种形式的困兽之斗。一颗螺丝钉的悲哀,在于它全部的价值肯定都来自他人,这个“他人”可以是A,也可能哪天就变成了B,C,D。所以螺丝钉可以被轻易取代,就像Kurt为博物馆画的“劳动者万岁”的壁画,很快就被抹掉换上新的代表政府意志的画作。

    Kurt之后逃离东德并成功进入西德艺术学校学习。在西德,展现的又是另一番景象,这里有太多的“ich”(德语:我),“你的问题就是有太多的ich,ich,ich”,东德艺术学院院长的警戒言犹在耳,彼时Kurt本想退掉壁画的工作,最终还是妥协了;而此时此地,拥抱自我反倒成了被鼓励的,艺术学校里的那些怪咖,有用马铃薯搞创作的,有狂割纸的,还有往自己身上泼黑白油漆的,他们无所畏惧突破着艺术的传统边界,掀起一场接一场的自我革命。始终相信,艺术是需要管道来表达的,不管你对艺术做何种价值判断,虽然这种“创作自由”有时候让人过于注重形式是否够创新,忽略了最本质的艺术核心,Kurt也曾被这个陷阱迷惑过。

    在探索的道路上,Kurt终于明白,艺术的创作并非炫技,也不是停留在表象的不知所云,它首先要是真诚的,与生命息息相关。记忆里模糊却又清晰的姨妈Elizabeth,孕育新生命的爱妻Ellie,纳粹凶手,响应国家号召的战斗机...那些黑白照片,是连接Kurt年轻生命过去和现在的bridge,也成了他的创作“缪斯”。复刻旧照片,用绘画的形式呈现,这些画作被做了模糊处理,色彩单一,初看似乎只是copy,全无技巧可言。但穿透那层画布,确是无法承受的生命之重,抛弃对形式的过度追求,绘画还剩下什么?被问到画中那些人都是谁,Kurt以“不认识的人”做回应。对历史,人是健忘的,时光长河里那些不具名的人事物,转瞬即逝的悲欢离合,最终都变成一个个冰冷的数字来论证战争波及的范围,死亡人头,势力对比。数据帮助我们厘清错综复杂的事实本末,但面对庞大的真相,终究还是雾里看花,情绪的部分,感性压倒理性,则交由艺术,飘渺的迷惘和悲伤,总是能在艺术中找到慰藉。Kurt的画作有一种朴素的力量,就像毕加索扭曲的被几何切割的人像、康定斯基难以捉摸的点线面组合,在五花八门的形式下,都诉说着同一个单字:ich。

    《无主之作》的剧本借鉴了德国画家Gerhard Richter的经历,这也是电影把背景地设定在德累斯顿(Richter故乡)的原因之一。导演曾和Richter共度数周,电影最终也“利用”了Richter的那段创伤(use the trauma of his life),但或许正是靠得太近,87岁的他至今都未看过电影成品(导演映后Q&A)。无论如何,这都印证了一点,即艺术创作是需要养分的,无论是来自外界,还是来自内在,艺术的梦幻部分还是需要一个根基作支撑。

    《无主之作》不是那种使用前卫镜头语言的电影,叙事也是中规中矩,甚至是cue到G点的配乐也有泛滥之嫌。但跟强大的情感共鸣比起来,这些都是个人口味问题,并没有到宣兵夺主那么严重。对艺术的自由追求,总是会受到这样或那样的干扰,只因它伤害到了某些人的利益,然后被冠冕堂皇地贴上“anti-something”的标签。

    就如导演说的,今天我们可能已经习惯了《五十度灰》或是超级英雄的电影,不是说这些电影不好,电影一开始被创造出来就是为了精神享受,只是感官上的满足容易造成思想倦怠和麻痹,时间久了我们也就认可了某些既成现状,懒得改变。所以《无主之作》是勇敢的,导演也是勇敢的,筹资和宣发是这类电影不得不面对的困境,尤其是在如今电影院都被好莱坞大片占据的当下。驱使导演去拍《无主之作》的是responsibility,上一代人经历了什么,必须有人说出来,而不是用一个“I‘m guilty”或“I’m not guilty”敷衍了事。

    人类的历史,是不断失去、不断争取自由的历史。自由太脆弱了,我们所享有的,珍贵而易逝。

    【详细】
    100823293
  • 岛屿城市
    2017/3/15 18:24:10
    温尚翊的逆转胜
    逆转胜
    2017/1/8
    “人为什么要逃,十年,二十年,逃亡的终点在哪里,我也不知道”
    人生不是电影啊,没有那么残忍,没有非要用离开来逃离的可怕事情。
    温妈妈的事情发生之后,就想着要再看一遍《逆转胜》

    就是很单一的一个故事。
    落魄球王逆袭。

    想说几个场景
    一个是怪兽在雨中的背影。那条路超级像DNA(没记错的话?)和阿信走的那条路啊。<
    逆转胜
    2017/1/8
    “人为什么要逃,十年,二十年,逃亡的终点在哪里,我也不知道”
    人生不是电影啊,没有那么残忍,没有非要用离开来逃离的可怕事情。
    温妈妈的事情发生之后,就想着要再看一遍《逆转胜》

    就是很单一的一个故事。
    落魄球王逆袭。

    想说几个场景
    一个是怪兽在雨中的背影。那条路超级像DNA(没记错的话?)和阿信走的那条路啊。
    对背影真的没有一点抵抗力啊。
    一个是对门男同学给小香挡雨。这个男同学真的很好啊。

    其实还蛮喜欢那个落魄怪兽。很有趣啊这个人。

    “我们搬家吧”
    “我们回家了”

    不说九号球是阿信唱的好,还是怪兽唱的好。
    真的听惯了陈信宏唱歌的方式,耳朵就很难承认别人的版本。
    但是团长的九号球啊,真的是很温柔。
    如温尚翊本人。

    小小只的怪兽,一定要照顾好自己啊。
    你笑起来,梨涡真的很好看啊,我们的小太阳。
    【详细】
    8418442
  • 顿河
    2016/2/8 9:42:35
    布鲁克林 你就是自己的故乡
    再有几个小时,这一年就又过去了。想起了社交网络上那个段子,估计最后一波“Kelvin”和“Rachel”也已奔回被唤作”狗剩”和“二丫”的家乡途中。故乡之遥远,自比不上电影《布鲁克林》里描绘得那样重洋远隔,但京沪广深的你我,何尝不是第一次少小离家,就把故乡永远抛在身后,自此后,每次“回家”就是一趟越行行越远的征途。
     
    在今年颁奖季,《布鲁克林》算不得是什么大电影,如果不是天
    再有几个小时,这一年就又过去了。想起了社交网络上那个段子,估计最后一波“Kelvin”和“Rachel”也已奔回被唤作”狗剩”和“二丫”的家乡途中。故乡之遥远,自比不上电影《布鲁克林》里描绘得那样重洋远隔,但京沪广深的你我,何尝不是第一次少小离家,就把故乡永远抛在身后,自此后,每次“回家”就是一趟越行行越远的征途。
     
    在今年颁奖季,《布鲁克林》算不得是什么大电影,如果不是天才少女西尔莎罗南贡献了非凡演技,再加上20世纪初的爱尔兰和布鲁克林风光着实清新明丽,《布鲁克林》不论从文艺还是商业的角度,都略显寡淡无趣。但看完电影,竟放不下的又网购了一本科尔姆托宾的同名小说。薄薄一本,返乡飞机途中正好翻完,小说情节其实与电影无二,只是细节更丰富细微,牵动“异乡人”感同身受。
     
    《布鲁克林》故事其实并不复杂,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偏居爱尔兰恩尼斯科西小镇的少女爱丽丝要去美国生活,她告别了母亲和姐姐,来到了布鲁克林区,挤进了一家少女公寓,以百货收营员身份开始了新生活,思乡的苦闷被新鲜的生活填满冲淡,舞会遇上移民自意大利的小伙儿,恋爱憧憬美好未来。如果不是姐姐病故的消息不期而至,她仿佛永远不会面临返乡和留下的选择:故乡依旧,而布鲁克林的爱丽丝已不是当年的恩尼斯科西少女。
     
    作为商业电影,《布鲁克林》故事的确太清淡,一个平凡姑娘的一小段生活,一点乡愁和一点困惑,于他人能激起多少波澜?就像电影里描述的那些更早到美国又回不去的爱尔兰工人,他们留下了布鲁克林建设的痕迹,一生漂泊不语人知,最后不过融进平安夜被布施的三两杯苦艾酒。旅人都如针脚,缝在了历史的背面。
     
    《布鲁克林》动人的那部分,可能也刚好也来自作者对平凡主人翁真挚朴实的同情与赞美,这种感受读小说时更强烈。作者托宾出生在恩尼斯科西小镇,又曾在布鲁克林的纽约大学任教,他写的既是同乡往事,想必也投射了自己的影子。而这些细微的情绪,对五十年后继续经历城市化进程的我们来说,一定能找到熟悉的接头密码,原来一代一代离乡奋进之人,都有同样无法寄托的别绪与乡愁。
     
    电影开篇有个细节,是爱丽丝乘海轮去美国,颠簸在风浪之上,然而比汹涌海浪更吞噬人的是初次离家面对陌生的恐慌:陌生人的善意和敌意,都一样让人无所适从。我记得我第一次离家也是顺江直下,三天两夜的江轮飘荡去上海,而更深刻的记忆是第一次坐飞机,大四在报社实习,我被领导吩咐了单独出差福州,取票、安检、登机,一步一步都紧张地跟在别人后面学样,飞机上不知道怎么系安全带,就打个结用手捂着飞了一程;哈哈,现在想来就剩有趣了。
     
    《布鲁克林》的后半段其实有点坍台,爱丽丝的人物形象因为犹疑而失光彩,还好西尔莎罗南一脸朴实无辜挽救了人物的“绿茶”。让爱丽丝纠结的表面看是情感,两个同样优秀的男性并无品格高下之分,实则一个代表了保守的安逸,一个代表了浪漫的未知,在时代洪流中,个人的情感皈依被作者有些简单刻意地弱化成生活方式的符号。电影改编倒有一处华彩,是爱丽丝面对故乡道德标杆凯利夫人诘难时,那句满脸通红的回应:“我差点忘了这个镇子是怎样的“,促使我们迈步向前的,从来都是那双刻意拉住我们的手。
     

    “她回布鲁克林了“,爱丽丝知道,多年后,这句话会对听到它的人意义越来越浅,对她却越来越重。电影的最后一个镜头,是最美好的。爱丽丝歪头靠在墙边,迎接马路对面的托尼,不远处就是托尼给他们许下的大房子——现在还是一块空地,将来就是他们的王国。未来之所以让人期待,不是因为必然美好,而是充满未知的希望,而这就是让我们奋不顾身地一次次从狗剩、二丫的家门走出,志气满满变身Kelvin和Rachel的原因。
     
    写下这些时,春节的暖意已将故乡装点得热烈丰满,和爱丽丝的恩尼斯科西小镇相比,我们这代人的故乡少了田园诗意,多了躁动不安。“故乡”好像不只是个地理概念,也是个时间概念。当我们返乡时,陌生的亲邻有如凯利夫人一样代表着昨日的道德准则,而信息时代的裹挟,他们又前所未有把你所飘荡的大城市视做财富和成功的希望。“物是人非”似乎已经不足以描述那种奇妙尴尬的陌生,而终有一天我们可能会明白,有关故乡的记忆和情感其实承载在我们自己身上,我们就是我们自己的故乡。

    PS:给大家拜年,万事如意。
    【详细】
    77631835
  • 李拾遗
    2021/1/14 11:41:43
    《龙珠超:布罗利》很好看,但最惊艳的还是布罗利第一个剧场版

    13137195
  • 林下之风
    2014/4/10 14:59:17
    不是冤家不聚头之最终篇 有爱有梦
    急诊男女 不是冤家不聚头
    最终篇 有爱有梦

    在吴医师和吴医师从意外重逢到不得不每日面对,一起并肩作战,小吴和小吴走过一段辛苦但是难忘的日子,而我们这个关于离婚后各自成长,终于能够走到对方面前,再度携手的故事也走到了尽头。在故事结束之际,传来好消息,完结篇不仅收视破五,还受到广泛肯定,出口超过二十个国家,受到各国片商好评,创下本剧主演宋智孝、崔振赫演出作品纪录。从终映时依依不
    急诊男女 不是冤家不聚头
    最终篇 有爱有梦

    在吴医师和吴医师从意外重逢到不得不每日面对,一起并肩作战,小吴和小吴走过一段辛苦但是难忘的日子,而我们这个关于离婚后各自成长,终于能够走到对方面前,再度携手的故事也走到了尽头。在故事结束之际,传来好消息,完结篇不仅收视破五,还受到广泛肯定,出口超过二十个国家,受到各国片商好评,创下本剧主演宋智孝、崔振赫演出作品纪录。从终映时依依不舍的话来看,本剧演员和主创都对作品完结非常不舍,这是一部清新,健康,给人带来启示的作品,给演职人员带来不少回忆。单就出口情况来看,制作社和演员所属社一定更高兴,因为押宝押得对,既推广了剧集,又催高了演员人气,可谓是一举两得。

    承上周未完剧情,有不少观众都想知道,小吴和小吴和好了吗?还会复婚吗?从两家母亲见面的情况来看,男方母亲似乎已经不再要求儿媳如何如何,她想要的只是好好度过自己的人生,也连带解释了为什么吴珍熙在面对吴昌敏的时候,还有疑虑,甚至担心地说:

    -我觉得这样就很好,可是要结婚就真的……

    话音未落就被吴昌敏打断,以诚恳的态度给她宽心:

    -就像现在这样,慢慢来就好。

    这到底是什么意思?

    其实这是在说医务人员的现实担心,即便吴珍熙和吴昌敏同期的同事一起熬过半年的实习期,继续在急诊室奋战,也还要面对各种问题,随之而来的还有四年的住院医师资历需要达标,在此之后还要参加专科医师测试,在这四年之内都必须把工作这根弦绷紧,大意不得。对于吴珍熙来说,她已经三十三岁了,如果想要在事业上有所发展,想要取得医师资格,当然不可能先考虑结婚问题,因为一旦结婚,家务和生育问题都会随之而来,届时能否应对还是个问题。身为医家子弟,她爱的人当然非常理解她的感受,急忙给她减压,意思是不给女方压力,以目前这样相爱的方式自然相处,如果有需要的时候可以再安排,所以他是以爱着吴珍熙的人对她体谅的心说出这番话,这样的心意当然也让女方更加感动。

    实际上,吴医师与吴医师的感情比一般的情侣或是新婚夫妇更为牢固,因为他们经受了时间和感情的双重考验,在考验过程中,吴珍熙和吴昌敏都有机会选择其他人作为伴侣,可是由于一起生活和相爱过的时间变成了羁绊,让他们无法不挂念对方,无法不关心对方,这种无形的纽带逼退了想要靠近他们的人,也为他们的爱情增加了更多可能性。对吴昌敏有过好感的官家子弟韩亚凛欣然退出,也因此对爱情有了更多理解,或者,正因为与吴昌敏无法实现的交往,反而让韩亚凛明白了她究竟需要怎样的爱人,也作出了自己的选择。而另一位关注吴珍熙的医师国天秀,则是因为犹豫与别扭,在关键时刻态度不明确,立场不坚定,错失了与吴珍熙有可能携手的机会,成为一生憾事,但也恰恰从另一面说明,国医师这样面对感情犹豫别扭扭捏的态度并不适合需要伴侣坚定态度强力推拉的吴珍熙,他与吴珍熙在感情上其实是一个类型的人,都是被动应对而非主动决断,反而如同申教授那样爽朗大度帅气的女子更加适合他,按照华人的话来说,国天秀错失吴珍熙,问题在于:无缘。

    在最后的故事里,观众看到了关于小吴和小吴两位医师那么美好欢乐的实习生活,院方需要边远地区临时倒班的急诊室担当医师,于是国医师竟然派了两位吴医师前去支援,看似是正常安排,其实表达了国医师希望撮合两位吴医师的善意。按照吴昌敏的说法,在小镇上行医的这段日子非常开心自在,两个人可以一起住,隔着宿舍互相招呼,相互调侃玩笑,可以一起上下班,还能搭车出诊,这真是最幸福的日子,这样心满意足的他才会说:

    -就像是在新婚蜜月旅行那样~

    从吴昌敏的态度来看,似乎是他更加投入,更为深爱,他爱的人,从一开始,每一个珍贵的瞬间都是只属于他一个人的,他这样豪迈又决断的男子汉爱的不是同类型如同韩亚凛这样明丽豪迈开朗主动的女孩子,他喜欢的反而与自己性格相反,如同吴珍熙这样温柔,安静,甚至有一点害羞的传统女子,所以他才会说:

    -我都会想复婚以后的蜜月旅行到底要怎么过了。

    这就能够解释为什么当年离婚时吴昌敏如此失落,原来最爱女方的人是他,最不能接受现实的人也是他,最受打击的人当然也是他,他甚至会在醒来后对女方抱怨说:

    -那是当然,当年我可是花了很长时间才忘记你。

    因此,对照此前吴昌敏的姨母所说的那句话:

    -哎呀,那昌敏可高兴了,他们可以复合呀~

    原来并非没有出处,现在的结果正是吴昌敏的父亲吴教授所期待的那样,儿子和儿媳终于找到了生活的共同点:事业,他们有共同的目标和理想,度过与对方一样的岁月,也更加能够理解对方的辛苦和为难,若能做到将心比心,在一起的生活就会好过很多。

    对于另一对有可能复合的情侣国天秀和申智慧来说,离别也许并不是一件坏事。从国天秀拼命忍耐,甚至在安教授面前低头为申智慧教授求情的态度来看,申教授离开,最不舍的就是他,若是吴珍熙离开,他还可以含笑送出祝福,若是申智慧离开,他更多的是愤怒和不舍。其实,剧情演绎到这里,反而更容易解释国医师不能痛快接受吴珍熙的理由,他之所以含糊其辞,吞吞吐吐地说话,面对女方的态度不够干脆,也不直接,是因为他心里很大程度上还存在着与申智慧的感情,虽然他开始看向另外一个人,甚至会因为这个人的选择而心痛,可是从感情上,他并没有离开申智慧这个人,这个人在他的心里依然有分量,占了很大的位置,否则他不可能会在喝醉酒之后还跑去女方家抱怨兼带过夜,虽然什么都没发生,但至少说明国天秀最在乎的人不是吴珍熙,而是申智慧教授,申智慧才是他的精神支柱。这就能够解释为什么国医师会在离别时特地开快车追到女方面前,当着女方家长和孩子的面说出那句话:

    -如果你想要回来,任何时候都可以。

    原来,最不舍的人,最无法离开的人不是暗地里关心爱恋很久很久的申教授,而是国天秀他自己。从申教授爽朗的笑容来看,他和她的前途一定是光明坦途。

    在忙碌的医院急诊室里,总是会遇到各色病患,各样突发事件,甚至还会遭遇危险,在这一片慌乱当中,教给初入行的医务人员的是无法停息的责任感,对于病患无处不在的关心和拼力抢救帮扶的强大动力,在这过程中,时间会慷慨地施与实习医生以厚礼:丰富的临床经验。对于亟待提高的医者来说,没有比临床经验更为宝贵的东西,也没有比临床经验更无法取代的重要积累。在忙碌,辛苦又危险的急诊室里,只要如同吴珍熙和吴昌敏那样敢于承担责任,一心为病患考虑,努力精进医术,就有可能获得这份珍贵的礼物。

    影视作品若能做到细致入微描述一个人乃至一个群体的生活已属不易,若能获得观众共鸣并给人以激励或是启发,肯定会受到更多肯定。大多数时候,观众选择一部影视作品,看的不仅仅是描述,还有超出描述的更多的东西,如能具备,则成功在望。【急诊男女】就是这样一个故事,温暖,自然,真实,让人感动又叹息,在剧情安排角色设定方面虽有遗憾,仍是一部难得的佳作,柔和的剧情又会给期待团圆的观众带来更多启发,使观看过程成为难忘的回忆。
    【详细】
    66292948
  • 离歌笑
    2021/11/24 14:53:05
    更新至第8集:心理咨询师如何评价这部剧?

    早早就关注这部剧要播出的消息,因为是国内第一部关注心理咨询行业的电视剧,剧组又宣传自己请了北师大的团队做专业指导。开播前我和身边的同行都持悲观的态度,主要是预告片拍得太玄乎了,我们很担心像以前一样把心理咨询拍成读心术和超能力.......

    看完前八集,我

    早早就关注这部剧要播出的消息,因为是国内第一部关注心理咨询行业的电视剧,剧组又宣传自己请了北师大的团队做专业指导。开播前我和身边的同行都持悲观的态度,主要是预告片拍得太玄乎了,我们很担心像以前一样把心理咨询拍成读心术和超能力.......

    看完前八集,我长舒了一口气。编剧虽然加强了主角的能力(听力,记忆力,观察力),但没有夸张到不现实的地步,而且涉及到心理咨询的部分非常专业,看得出来是采纳了专业人士的意见。下面我就以做咨询的来访为主题,逐集分析一下出现过的心理咨询相关知识,不出意外的话会一直连载下去。

    三、荀总 - 惊恐障碍(7~8集)

    第7集里出现了一个颇有喜剧感觉的角色:荀总。

    事业有成的荀总近来忧心忡忡,他觉得自己得了不得了的大病,为此茶饭不思、夜不能寐。可偏偏跑了各大医院都没检查出什么来,各项功能指标正常。无奈之下,他只能打电话给自己的好朋友 – 姬教授(这两还真看不出来是同辈人……),于是姬教授把他推荐给了我们的主角贺顿。

    14016780
  • 彤酱彤彤酱
    2020/9/24 23:15:32
    诸神隐灭 基督未显 看看身旁
    刚开始看,又土又俗又中二,但越看越能感受到其中的暖与真。虽然讲的是做工的人,但每一个观众都可以自动带入到任何工种,因为都是实实在在、扎根土里的人的故事。无论是阿钦前女友让阿钦做孩子干爸,还是小傑毫不犹豫地回头和小玉妈妈打招呼,当看到这些天使一样的人做出的闪...  (展开)
    刚开始看,又土又俗又中二,但越看越能感受到其中的暖与真。虽然讲的是做工的人,但每一个观众都可以自动带入到任何工种,因为都是实实在在、扎根土里的人的故事。无论是阿钦前女友让阿钦做孩子干爸,还是小傑毫不犹豫地回头和小玉妈妈打招呼,当看到这些天使一样的人做出的闪...  (展开)
    【详细】
    12877214
  • Настя
    2017/12/26 8:24:08
    "我以前也像你一样"

    爱情大概就是一次次地踏入同一条河流。

    爱情大概就是一次次地踏入同一条河流。

    【详细】
    901751
  • 未来事务管理局
    2017/7/8 18:00:38
    时空旅行为什么难拍?《逆时营救》是个值得思考的案例
    这次国产科幻电影的尝试,到底哪儿出问题了?科幻迷们这么说。

    过去以“科幻”作为宣传词的国产片,常常都会先引发一阵期待,然后却多以失望收场。这一次做出这种尝试的,是之前期待并不算太高的《逆时营救》。出乎我们的预料,这次虽然影迷评分仍然不高,但上映一周超过 1.7 亿的票房似乎做出了正面的回应。

    为了得到科幻行业的专业意见,我们采访了科

    这次国产科幻电影的尝试,到底哪儿出问题了?科幻迷们这么说。

    过去以“科幻”作为宣传词的国产片,常常都会先引发一阵期待,然后却多以失望收场。这一次做出这种尝试的,是之前期待并不算太高的《逆时营救》。出乎我们的预料,这次虽然影迷评分仍然不高,但上映一周超过 1.7 亿的票房似乎做出了正面的回应。

    为了得到科幻行业的专业意见,我们采访了科幻影评人电子骑士、科幻作家陈楸帆、科幻评论家兔子瞧、科幻小说作者高小山,未来局派出了影视创作总监邓韵、科幻研究者宇镭、小说编辑东方木、科技编辑毕庖,为大家呈现站在科幻创作角度的看法和分析。

    我们关心的是:尴尬之处在哪里?什么因素让影迷群体评分不佳?又是什么吸引观众走进影院?

    以及,我们距离第一个既叫好又叫座的科幻电影,还差多远?

    感觉:片子总体评价如何?

    看了片子,第一感觉很重要,那么作为科幻行业从业者,感觉如何呢?

    陈楸帆 | 科幻作家:尝试是正确的

    当前国产科幻片里,卡司已经是顶配,场景、动作都可圈可点,这步棋走的是非常类型化的一个路线。经历过不合格、刚合格的片子,才能出来一部还不错甚至优秀的片子,从不及格想要直接考一百分,不是容易的事。

    宇镭 | 科幻研究者:是个稳健打法

    《逆时营救》作为一部合格的科幻片,对中国科幻会有自己的影响。中国科幻电影从这个相对成熟的科幻套路开始,是相对稳健的做法。中国的背景怎么结合科研主题、未来特效,怎么反映中国人特有的亲情、友情、爱恨情仇,都是要一步步走的。可以说,它并不是拍给那些饱览西方科幻电影的科幻迷看的,而是给不特别在意科幻题材的大众市场看的。

    86521034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