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885001
  • 半辈子
    2010/3/20 14:53:10
    程刚是二流编剧,岳华是一流反派
    导演吴家骧是演员出身,1955年李翰祥拍首部独立执导的影片《雪里红》,他和李丽华、金铨、粉菊花等即为主要演员,后来吴家骧转战电懋,1965年再转投邵氏,既做导演,也兼做演员。

    《大侠复仇记》是程刚编剧,都是邵氏传奇故事的套路货,讲得是民国时代一位蒙面大侠行侠仗义的故事,吴家骧拍得也中规中矩。程刚的长处是在棚内的局限里追求影像上精细和小创意,作为编剧倒是一般水准。吴家骧导功并不出挑,调
    导演吴家骧是演员出身,1955年李翰祥拍首部独立执导的影片《雪里红》,他和李丽华、金铨、粉菊花等即为主要演员,后来吴家骧转战电懋,1965年再转投邵氏,既做导演,也兼做演员。

    《大侠复仇记》是程刚编剧,都是邵氏传奇故事的套路货,讲得是民国时代一位蒙面大侠行侠仗义的故事,吴家骧拍得也中规中矩。程刚的长处是在棚内的局限里追求影像上精细和小创意,作为编剧倒是一般水准。吴家骧导功并不出挑,调教演员倒是用心良多,即便是姨太太们的配角,一扭腰一翘指都生动有趣。

    看邵氏片有个长久的念头,总觉得岳华不似大侠,倒像轻薄猥琐的公子哥,陈鸿烈相貌上与岳华有几分相似,但眉眼间有些邪气,最适合做反派,要他和岳华PK演西门庆,我看还是岳华优胜。
    【详细】
    3109326
  • 唐小云
    2021/1/18 16:01:41
    泰版《王子变青蛙》全员“眼技”上线!

    刚看了泰版《王子变青蛙》的第11集,忍不住的想安利一波演员的演技,无论配角还是主角,各位真的不只是有演技,还有“眼技”啊。第11集可以说是一个小高潮了,男主恢复了记忆,而且误会女主,认为女主隐瞒真相,把自己当成傻子耍。其实在前半部分,剧里并没有明确地说出男主恢复记忆的剧情,设下了一个小小的疑问。直到男主回到女主家,再次询问之前的事情的时候,可以明显看出男主的眼神变

    刚看了泰版《王子变青蛙》的第11集,忍不住的想安利一波演员的演技,无论配角还是主角,各位真的不只是有演技,还有“眼技”啊。第11集可以说是一个小高潮了,男主恢复了记忆,而且误会女主,认为女主隐瞒真相,把自己当成傻子耍。其实在前半部分,剧里并没有明确地说出男主恢复记忆的剧情,设下了一个小小的疑问。直到男主回到女主家,再次询问之前的事情的时候,可以明显看出男主的眼神变换。看到这里,马上就知道了,原来男主已经记起来了自己是金通。

    包括之后两个人在情侣桥对峙的时候,女主的悔恨和无奈,男主的怨恨和愤怒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两个人完全没有各演各的那种感觉,而是有一种配合的很好的默契。女主为了不让村子里的人担心,眼睛里强忍着泪水说以后要去照顾男主,安慰大家男主并没有想起之前 的事情的时候真的让人心疼。尤其是大家都在为女主开心,畅想以后的美好生活的时候,对女主眼神的一段特写。眼睛泛红,感觉下一秒泪水就要掉下来了,但还是微微抬头,紧咬嘴唇,不让眼泪掉下来。

    不得不说,Son和Vill的演技真的是一绝!

    13147675
  • CissalcX
    2019/8/2 12:10:10
    无论如何,要有希望
    "尔等非人."无门和平兵卫说了同样的话. "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当群众不知感恩,正义就会缺失. 只为自己者越来越多,是靠督促教育,还是依靠法律?问题的根源是信任,还是人性之恶?所谓的人性,是普遍性还是民族性? 17年前的李尚平为635名教师讨薪被杀,没有一个老师出来... &nbs
    "尔等非人."无门和平兵卫说了同样的话. "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当群众不知感恩,正义就会缺失. 只为自己者越来越多,是靠督促教育,还是依靠法律?问题的根源是信任,还是人性之恶?所谓的人性,是普遍性还是民族性? 17年前的李尚平为635名教师讨薪被杀,没有一个老师出来...  (展开)
    【详细】
    10364227
  • 妙介子
    2022/4/15 20:29:53
    享受音乐享受生活——《重金属天团》

    14339172
  • 啊浪浪
    2018/12/12 10:14:59
    漫长的告别

    一个优雅有礼的酒鬼和一个贫穷高贵的私家侦探相遇,会发生怎样一种诚挚而悲伤的友谊?伦诺克斯酒醉后被马洛送回,他稍后寄來一张五千美元的巨钞做为感谢和告別,然而,一连串谋杀,却使这个告別绵绵不绝……钱德勒的简历听起来就很硬汉,而且传奇得销魂:想当自由撰稿人未果,做国家公务员失败,参加过一战,在石油公司里从财务做到高层,结果因为酗酒被开除。一般人的人生大概到这里为止了......但是钱德勒挺过来了,

    一个优雅有礼的酒鬼和一个贫穷高贵的私家侦探相遇,会发生怎样一种诚挚而悲伤的友谊?伦诺克斯酒醉后被马洛送回,他稍后寄來一张五千美元的巨钞做为感谢和告別,然而,一连串谋杀,却使这个告別绵绵不绝……钱德勒的简历听起来就很硬汉,而且传奇得销魂:想当自由撰稿人未果,做国家公务员失败,参加过一战,在石油公司里从财务做到高层,结果因为酗酒被开除。一般人的人生大概到这里为止了......但是钱德勒挺过来了,因为他终于成功获得了之前半生曾经试图想要获得但是却惨淡收场的一个职业:作家。然后这个酗酒的男人就红了。他的作品被多次搬上荧幕:因为他的故事就像猪肉卷适合加菲猫一样适合大荧幕。他还和比利怀尔德创作了《双重赔偿》,我的某个朋友把这个电影视作影史上的里程碑......然后他就继续一边喝酒一边创作,最后他死了。据说“他凄凉的葬礼只来了十七个人”,我们却要说:还好啦。十七个人已经不算少了,对于一个并不那么喜欢普通人类的普通人来说。村上春树信誓旦旦地在那儿保证:他读过十几遍这本故事。而据说曾经被钱德勒怀疑过生殖器有问题的比利怀尔德也说:每一页都有闪电。作为一个普通读者,我只能对你说:你可能喜欢这本书,可能不喜欢这本书,我们无法全然保证你的阅读趣味性,但是假如你是一个喜欢那些被很酷的男人在很酷的环境下用很酷的口吻说出很酷的词的很酷的桥段的爱好者,那么你会喜欢他和他的书。再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说,钱德勒是装逼犯中的王者。钱德勒是成功的,因为他丰富的社会阅历和确然亲身参与的上流社会光景为他的装逼带来了底气。《漫长的告别》有最俗气的元素:突然失踪的神秘毁容美男、生活糜烂的富家美女,无能为力的警察,还有会在酒吧里来一杯螺丝起子喝喝、即使被揍也很硬汉又很酷的中年侦探。但是马洛硬拗着造型讲出来的那一句句话,水准看起来远不是一个也属于劳动人民范畴的普通侦探,反而,更像一个穿着黑色皮夹克,有着亨佛莱鲍嘉面孔的诗人。他说:“目送出租车消失。我回到台阶上,走进浴室,把床铺整个弄乱重新铺。其中一个枕头上有一根浅黑色长发。我的胃里好像沉着一块重重的铅。法国人有一句话形容那种感觉。那些杂种们对任何事都有个说法,而且永远是对的。告别就是死亡一点点。”真正的生活其实更为庸常和琐碎,甚至是猥琐,所以会毫不犹豫地把巨额探侦费用很酷地退回去,然后在充满烟酒味的旧公寓沙发里默默点燃香烟。不知道到底在想什么心事的、永恒拗着造型的马洛的故事只能是一种装逼的狂想:比如每个故事里都能吸引不同阶层不同样貌但是腿都很长的美丽女性。漫长的告别这类小说总是以情致动人,只是心平气和作为一本通俗小说来阅读,可以看到一个不算讨厌的故事,看到一个玩愤世嫉俗不过也不至于讨厌的很多人甚至是超迷恋的主角,甚至是不期而遇的文学性。还有很多从他的角度娓娓道来的许多让自己灵魂都哆嗦一下觉得“这就是嗲的化身!”的句子——比如“如果我不强硬,我就没法活。如果我不文雅,我也不配活。”又比如“世上总有正义吧?明天再说。”还能为自己不健康的嗜好找很酷的借口:一半金酒加一半罗丝牌青柠汁,除了很多很多根香烟之外,什么都不加。···················································★我猜我们都是上帝眼中的罪人。★他说:“我始终生活在虚无的边缘。”★有钱人从来没有特别想要一样东西,别人的老婆除外。★她突然精神焕发,说道:“噢——到拉斯维加斯?他真多情。那是我们结婚的地方。”我说:“我猜他已经忘了。否则,他宁可到别的地方。”★我目送出租车消失。我回到台阶上,走进浴室,把床铺整个弄乱重新铺。其中一个枕头上有一根浅黑色长发。我的胃里好像沉着一块重重的铅。法国人有一句话形容那种感觉。那些杂种们对任何事都有个说法,而且永远是对的。告别就是死亡一点点。★他笔下的马洛被公认为是最具魅力的男人、“有着黄金般色泽心灵的骑士”,在四十年代,好莱坞演员以能扮演菲利普·马洛为荣耀,其中亨弗莱·鲍嘉塑造的最为成功。★他想写一部“人人都在作品里无忧无虑地散步”的小说。★他描述自己的性格是“表面的缺乏自信和内里的傲慢自大的不协调的混合物”。★他当过兵,参加过一战,经历过苦难与孤独,认为自己“始终活在虚无的边缘”。★他不喜欢看大海,因为海里有太多的水和太多淹死的人。★他是个酒鬼。他认为“一个男人,每年至少要酩酊大醉两次。这是个原则”。★他瞧不上海明威,曾在小说里给一个警察起名叫海明威,称之为“一个老是重复同样的话,直到让大家相信那话一定很精彩有家伙”。★他拒绝任何奖项。假如他获得了诺贝尔奖他也必定会拒绝,原因有二:一,他不会跑到瑞典去接受奖项,还工穿上晚礼服发表演讲;二、诺贝尔奖曾颁给太多的二三流作家,而许多实力远胜于他们的优秀作家却未获奖。★他孤零零地死在异地他乡。只有17个人参加了他的葬礼。★他说:“我是个没有家的人……到现在,还是。”···················································看到《他始终生活在虚无的边缘》,纪念在他那个时代和海明威相提并论而瞧不上海明威的雷蒙德·钱德勒,一位45岁开始创作的作家。我为什么记录这个数字,难道我期待再有十年,我也可以开始新的人生。可是新的人生并不见得快乐,普通人趋利避害的本能太强,这位钱德勒的人生就是如此不普通,成就他人眼中的理想,却开始了普通人眼中的虚无。你试过在冰冷的雨夜追赶唯一的班车却没有追上吗?理想套上现实是否就是这样。于是理想变成人们唾弃的对象。可是,他也并没有什么高尚的理想,这才是我们受到的教育的讽刺之处。他陷入的最后孤独,是他曾癫狂迷恋的妻子和他相伴三十年之后去世之时。为什么我把他描述为癫狂,大约20岁出头时爱上大约40多岁的女子,等到36岁仍和她结婚,和毕业生的结局并不相同,对于这世界,算是一点癫狂吧,况且他有并不融于这世界的“狂傲”,总是和人反目成仇。他说,我此生最大的悔恨是我没有写出任何一本可以献给她的书。人生的快乐激发不出深邃的文字,深邃的文字更像一个个漩涡。老婆总是恨恨的说,我没有给她写过情书,可惜,总是那么开心,我能写出什么好文字呢?当她老去时有爱她的人相伴,是否会觉得那些文字只是多余,或许仍然需要,两个人都需要。或许他悔恨的是短暂的不忠,竟未用他所擅长的、世人瞩目的文字的华丽来做些微弥补。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妻子的宽容是他最大的支撑。我对他的了解当然太少,只能猜测他生活中有怎样的虚无。如果说感情是虚无,而感情这虚无的东西最终消失于世界,了无痕迹也算是,那么虚无又何妨。失去了挚爱的钱德勒的创作并非和我前面提到的痛苦有什么渊源,并未因此有伟大的作品诞生。或者,之前的作品,因为无需语言就能沟通的妻子给了他快乐,快乐的他自然没法伟大,而她的离世又使他过于伤心无力自拔。最高的山填不了最深的海,最深的海有最蓝的忧郁。人生的乐趣在伟人和普通人永远都是一样,除非特丽莎修女。而追逐这乐趣,普通人失去的太多。王小波快意写下红拂夜奔,结尾有那么一句,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这教人如何不感怀。心甘情愿,真的不在乎是否得到自己追求的乐趣,或者太容易沉溺于那小小乐趣而不断陷入痛苦。我们的这个世界,我知道大家只在意休闲,甚至偷闲,浅薄的乐趣本来并不可悲,但容许太多的罪恶,和追逐爱相比,人们更光明正大的以追逐名利之名轻松潜入灰色地带用尽潜规则。希望有一天,我们可以更多的容忍像钱德勒一样的追逐,不以多少人的追捧为荣,也从不想象葬礼上稀疏的人群。享乐者不知真正的癫狂。我不知道是否会和他的主角一样,“历尽艰难最终解开谜团之后,却发现曾苦苦追寻的东西已经消失或毁灭,只有独自钻进酒吧喝上双份的苏格兰威士忌了事”。···················································合上书,才知道为什么这是一场漫长的告别。相遇的那一刻,即是开始离别的那刻。走过中间冗长的时间,经历过扭曲的情节,然后再见,最后再见。我们不断地和别人重复上演着这样的戏码,无论我们曾怎样地彼此倾心,无论我们曾怎样地彼此依托,终有一刻,我们对彼此挥手告别。这不能算一本侦探小说,在我的意识里,侦探只是那根贯穿始终的线,让看不见摸不到的时间,有了寄生的附着,然后我们在这不断蔓延的枝枝蔓蔓里,看到了相遇、相信、背叛、别离的每一次必然。书结束的时候,我是想哭的。我宁愿一个人静静地坐在吧台前喝完那一杯螺丝起子,也不愿意面对这样一场真正的离别。很多时候,生死并不能真正地分开两个人,背叛才能。什么是友谊中的背叛?当你发现你对别人视若知己,而别人只是把你当成工具时,这算不算是一种背叛?其实所谓友谊,只是对彼此视若知己,然后把彼此当成工具。只是前者,我们可以坦然地展露,而后者,必须小心翼翼地藏匿。很多时候,追求真相的过程,就是一场告别的过程。而每一次告别,都是死亡一点点。···················································西尔维娅死了,那就死了吧;伦诺克斯死了,那就死了吧;罗杰死了,那就死了吧;艾琳死了,那就死了吧……不会想着究竟是怎么回事儿,不会被案件本身牵着走,甚至可以不客气地说,如果不是逼迫着的一根强制性神经牵引,也根本不可能会看到罗杰和艾琳的死亡。可是看到了后面,也就放不下了,很想知道这事件会如何解决,《新闻报》发表了自白书,那么权贵们的威信何在?极力压制的真相还是被曝光了,不止气愤恼怒吧。政客们永远会自圆其说,黑白颠倒是家常便饭,因为媒体是争相追逐以及效忠的铁杆粉丝,而读报纸的大多数看客们,则是始终愚蠢的盲从着铅字诱导,不辨是非。幸好,这世上还是那么几个良心未泯者,像菲利普?马洛、像朗尼?摩根、像坎迪、像奥尔斯……也许他们做的都是出于很强的目的性,不是单纯的友好,摩根需要独家新闻,奥尔斯需要尽快破案,可又有什么关系呢?这污浊的世上,除了孩子,谁会单纯?!单纯不是评判善恶的标准。甚至于艾琳?韦德,也并非十恶不赦,她若真是不愧疚,不自责,也不会选择自杀吧。警方所掌握的证据不足以控告她谋杀了两个人,何况还有着方方面面的势力不想让这件事情扩大化,都在尽可能的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马洛要的,仅仅是真相,他也不会对艾琳怎样。喜欢惹麻烦的人,都知道麻烦该适可而止,那个度的掌握不会有人比马洛清楚。一如伦诺克斯的选择,他不会去告发一个女人,即便他已经不再爱她。带着她的杀人凶器远走他乡,是新生的第一步,为他自己,也为她。可结果艾琳还是死了,为什么?因为她心里的鬼令她不安,千方百计的非要找来马洛以证实她的揣测,终一错再错。不是法律惩罚了她,是她自己制裁了自己。最黑暗的,不是生与死的互相殴斗,而是那些权利至高者的杀人不见血,已经把玩弄世人当成了一种消遣娱乐。因此,《漫长的告别》非常成功的通过了两起凶杀案,直接而又清晰的让读者看到了美国司法环节的丑恶及弊端,政客的姿态,富翁的怯懦,执法者的凶悍,犯罪者的嚣张……可社会正如一辆飞驰的车,在永不停歇的运行,有时候,是很难兼顾风景里存在着的瑕疵,更何况,这瑕疵包含着车轮卷起的尘埃。终究在目光所及或是意念所想的远方,相信会越来越好着接近完美。这并不限于某一个国家的某一种社会,因为全球的发展到了现如今,已经越来越体现了经济一体化。漫长的告别,是马洛对伦诺克斯,也是钱德勒对当时的那个美国社会。还是有着期待的,就像最后的马洛能够同伦诺克斯见面,亲口说着再见。用一场世人眼里的业障之局,来换新生,个人的新生、社会的新生……总是希望吧,希望在明天,然而,请不要忘记今天必须付出应有的努力,不然明天势必成为镜花水月。···················································你知道故事的结尾并不重要,生活唯一确保我们的就是死亡。所以我们最好不要让那结尾,夺走了故事的光芒。“钱有个古怪的特性”他继续说,“数目巨大的钱好像自有其生命,甚至自有其良心。钱的力量变得很难掌控。人向来是一种可以用钱收买的动物。人口的成长,战争的大开销,无止境的重税压力正在使人越来越容易被钱收买。一般人疲惫又惊慌,疲惫又惊慌的人是讲究不起理想的。他必须养家糊口。我们的时代公德和私德都在惊人地衰退。你不能指望生活品质极差的人有品格”我是个弱者,没有胆量没有抱负。我抓到铜戒指,发现不是金的,简直惊呆了。像我这种人一生只有一个伟大时刻,只在高秋千上做过一次完美的演出。余生就只求尽量不从人行道跌进水沟罢了。光阴使一切变得卑贱,破败满是缺陷。霍德华,人生的悲剧不在于美丽的事物夭亡,而在于变老,变得下贱。这种事不会发生在我身上。再见。霍德华。

    【详细】
    98195197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