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56241
  • 沈 妤 蒽
    2023/2/3 8:51:37
    顶楼李智雅

    李智雅的演技不得不说很爽,代入感很强,美炸翻了,太喜欢啦,爱了爱了,全员疯批那是一个“绝”,狗血烧脑剧情套路深入人心,狗血至极却又欲罢不能。《顶楼》评分高达7.7,这部剧虽然狗血夸张无逻辑,但是不得不说很上头,把角色的各种性格夸大了,拍出来就很过瘾。沈秀莲slay!!!!我太喜欢沈秀莲了,真正意义上的白莲花,明明看着那么柔弱,但智慧和力量都那么强大,那种反差真的太迷人了!我一度觉得这部剧里唯

    李智雅的演技不得不说很爽,代入感很强,美炸翻了,太喜欢啦,爱了爱了,全员疯批那是一个“绝”,狗血烧脑剧情套路深入人心,狗血至极却又欲罢不能。《顶楼》评分高达7.7,这部剧虽然狗血夸张无逻辑,但是不得不说很上头,把角色的各种性格夸大了,拍出来就很过瘾。沈秀莲slay!!!!我太喜欢沈秀莲了,真正意义上的白莲花,明明看着那么柔弱,但智慧和力量都那么强大,那种反差真的太迷人了!我一度觉得这部剧里唯一的好人或者说正常人就是沈秀莲。不断反转的狗血烧脑剧情,不停地刺激着观众的眼球,激起了观众强烈的观看欲望

    【详细】
    14960257
  • 麦哲伦地图
    2021/12/25 22:07:41
    少年的记忆,忧伤的初恋,仅此而已

    也许是1975年的苏联,已经少有了之前的朝气。

    不否认,导演对音乐和艺术色彩的呈现很好,这都是众多苏联导演具备的才能,比如盖代、依莱姆·克里莫夫,格里高利·亚历山德罗夫等。

    也许是1975年的苏联,已经少有了之前的朝气。

    不否认,导演对音乐和艺术色彩的呈现很好,这都是众多苏联导演具备的才能,比如盖代、依莱姆·克里莫夫,格里高利·亚历山德罗夫等。

    14090300
  • 一袋桔子
    2017/6/8 20:06:06
    接地气的改编
    《十二公民》改编自影史经典《十二怒汉》,经过了本土化的改编之后,影片把故事发生的场地设置在了大学法学院的虚拟法庭,这与原版有所不同,后者因为陪审员需要在真实案例中决定生死,而极具戏剧张力。导演徐昂觉得影片的本土化改编并没有削弱冲突,他说:“本土化不是翻译,...  (展开)
    《十二公民》改编自影史经典《十二怒汉》,经过了本土化的改编之后,影片把故事发生的场地设置在了大学法学院的虚拟法庭,这与原版有所不同,后者因为陪审员需要在真实案例中决定生死,而极具戏剧张力。导演徐昂觉得影片的本土化改编并没有削弱冲突,他说:“本土化不是翻译,...  (展开)
    【详细】
    8589214
  • 草原上的咩咩羊
    2016/3/24 10:13:36
    三十年前的江湖片
    若不细细推算,竟然不知道已经过去了这么多年。

    好像发哥这些年都没有老,据说这是他在香港影坛发展的最后一部片子。那之后,江湖上没有了他,在好莱坞单枪匹马的他,除了《防弹武僧》和《加勒比海盗》里的一个角色,似乎也没有他太多的消息。

    一个时代结束了,就像香港电影的辉煌。

    本以为这是叶童前许仙年代的旧作,却没有想到,是在许仙之后。在许仙之后,我们还能看到男人婆的风
    若不细细推算,竟然不知道已经过去了这么多年。

    好像发哥这些年都没有老,据说这是他在香港影坛发展的最后一部片子。那之后,江湖上没有了他,在好莱坞单枪匹马的他,除了《防弹武僧》和《加勒比海盗》里的一个角色,似乎也没有他太多的消息。

    一个时代结束了,就像香港电影的辉煌。

    本以为这是叶童前许仙年代的旧作,却没有想到,是在许仙之后。在许仙之后,我们还能看到男人婆的风情万种,在这部电影里,竟然没有一点许仙的痕迹。这才是这个女演员的本色,从这个角度上来讲,她在洗脱成功角色进入其他表演中,无疑是成功的。

    电影中风沙漫天,刀光剑影被遮云蔽日。江湖背景也可以模糊,仅从小曼的嘴里推断似乎在民国,这是乱世里的偏安一隅,这是一个迟早被打破的梦境,在这个世界上,本就没有杀人王的和平世界。

    这也是一个关于悖论的电影。

    杀人王好勇斗狠,只有狠只有杀很多人才能生存,只有生存才有和平,但是和平却要用杀戮来维护,杀戮就意味着失去和平,丧失生存。到底杀人还是不杀,这是个问题。每个人都因为想要活来到和平饭店,也因为想要活离开和平饭店。因为没有选择选择信任杀人王,也因为没有选择选择背叛杀人王。所有的人,都处在一种悖论中,那是因为,这个和平饭店,本来就是悖论。

    它是早晚要轰然崩塌的乌托邦。

    要么做十足的恶人,杀掉所有的人,只保自己和平,要么就不杀一人,任人鱼肉。想要通过杀人保护别人给乱世以和平,本来就是一个悖论。

    我想电影里也有时光的痕迹。十年前的杀人王,能做到杀掉自己最爱的人,十年后,他却杀不掉一个影子。年龄会让人敬畏,而杀人偿命,是跌扑不怕的真理。

    这是理想主义者梦想破灭的牧歌。
    【详细】
    7824750
  • 克莱登课外教培
    2020/7/10 23:46:17
    船长,我的船长

    Captain,Oh Captain

    Captain,Oh Captain

    【详细】
    1271851
  • 有点蛋疼
    2012/1/21 2:45:05
    表演逗笑,音乐迷人
    怀着毫无期望的心态去观看影片,在开场后的前5分钟,就让我彻底改变之前的平静和慵懒,因为惊喜和欢乐从开始便毫无预兆的扑面而来。
    在《八星报喜》的四个小故事里,每对参演的明星,都有不同以往形象的颠覆性出演,近年来看惯了“铁血钢拳”的甄子丹,没有想到居然歌喉舞蹈双料完胜,连同以往对白文戏不出彩的弱点,都消失的无影无踪,从“27岁”到吉他清唱“天才白痴梦”,完全呈现出了一个全新的甄子丹。
    音乐
    怀着毫无期望的心态去观看影片,在开场后的前5分钟,就让我彻底改变之前的平静和慵懒,因为惊喜和欢乐从开始便毫无预兆的扑面而来。
    在《八星报喜》的四个小故事里,每对参演的明星,都有不同以往形象的颠覆性出演,近年来看惯了“铁血钢拳”的甄子丹,没有想到居然歌喉舞蹈双料完胜,连同以往对白文戏不出彩的弱点,都消失的无影无踪,从“27岁”到吉他清唱“天才白痴梦”,完全呈现出了一个全新的甄子丹。
    音乐动人,歌舞升平的电影,是最能让我们轻松动容的,片中多首经典音乐以及许冠杰那首脍炙人口《天才白痴梦》,都会在旋律一响起,就让你唏嘘不已,进入到戏中关于梦想、关于坚持、关于岁月无情爱情珍贵的故事中去。
    《八星报喜》杜汶泽不负希望,每次出场都能引爆笑点。而古天乐则呈现出了更强的喜剧色彩,与久违的陈慧琳对手搭戏,将热情、自信的“肌肉哥”形象演绎的丰满自然,2012年,古天乐所塑造的这个人物标签,以及“暗示性”“补偿性”的台词,一定会成为被大家津津乐道,互相搭讪的秘密武器。
    【详细】
    5276437
  • 快乐卟卟
    2017/6/27 10:08:30
    黑色幽默式

    《大片》笑料是足够充分的,表演也是完全及格的,剧情也是合情合理的,用一种恶搞但不失严肃,荒诞但不缺真实的手法表现出了一群追求电影青年的极致狂欢,有人读懂了恶搞,有人感受到了梦想的正能量,有一点是相同的,他会让你笑到,对于一部喜剧片来说,这也就足矣。影片在后半部分的致敬环节是相当富于自嘲精神但相同又万分的别具一格,当一众PS的电影海报一张张呈现在观众眼前的时候,我们不仅仅可以看到这种恶搞带来的

    《大片》笑料是足够充分的,表演也是完全及格的,剧情也是合情合理的,用一种恶搞但不失严肃,荒诞但不缺真实的手法表现出了一群追求电影青年的极致狂欢,有人读懂了恶搞,有人感受到了梦想的正能量,有一点是相同的,他会让你笑到,对于一部喜剧片来说,这也就足矣。影片在后半部分的致敬环节是相当富于自嘲精神但相同又万分的别具一格,当一众PS的电影海报一张张呈现在观众眼前的时候,我们不仅仅可以看到这种恶搞带来的欢乐,还有就是剧中主人公以及导演所一直想要的这种对于好电影的追求与期望,对于影迷来说,这是一种万分黑色幽默式的致敬。

    【详细】
    8628262
  • 太守君
    2021/10/9 14:25:58
    《法医秦明之无声的证词》:填补碎片时间

    《法医秦明》系列电视剧楼主全都追了,到这一部也不能缺席。和张若昀的第一部相比,本片节奏确实变慢了不少,但慢慢看还是能发现本部的乐趣,比如秦明一直想亲林当,很多次都被同事打断,只有在最后一集亲到了。楼主追完了30集,所以最后一幕林当看到秦明写给她的告别信,还是给人一种失落的感觉。剧里的案子是根据真实案件改编的,这一点需要给原作者秦明点赞,比如劳荣枝杀人案、吴谢宇案件

    《法医秦明》系列电视剧楼主全都追了,到这一部也不能缺席。和张若昀的第一部相比,本片节奏确实变慢了不少,但慢慢看还是能发现本部的乐趣,比如秦明一直想亲林当,很多次都被同事打断,只有在最后一集亲到了。楼主追完了30集,所以最后一幕林当看到秦明写给她的告别信,还是给人一种失落的感觉。剧里的案子是根据真实案件改编的,这一点需要给原作者秦明点赞,比如劳荣枝杀人案、吴谢宇案件、某名人家暴案件等。缺点当然也有,就是秦明回忆的内容过多,把本片当成熬时间的剧,或者当作填补碎片时间的剧,还是可以的。

    13913430
  • 自娱自乐
    2022/1/15 21:49:02
    亲情的本能无国界之分
    这次(第2部)表达的内容更倾向于爸爸对女儿的爱 和我看之前想象有点偏差 不过也挺好的 亲情的不舍与本能 无国界之分 我个人来讲更喜欢花滑女王第一部 那执着的性格 不妥协不退让不协商 国外发达国家对人权很是重视 就算是自己生的小孩 只要被认为没能力 或不能更好的照顾小孩 依...  (展开
    这次(第2部)表达的内容更倾向于爸爸对女儿的爱 和我看之前想象有点偏差 不过也挺好的 亲情的不舍与本能 无国界之分 我个人来讲更喜欢花滑女王第一部 那执着的性格 不妥协不退让不协商 国外发达国家对人权很是重视 就算是自己生的小孩 只要被认为没能力 或不能更好的照顾小孩 依...  (展开)
    【详细】
    14143222
  • 云之君
    2022/11/1 0:48:49
    最大败笔黄秋生,其次是编剧脑残

    最大败笔是黄秋生。那么老,还非要演男主,这就导致:

    1,黄秋生顶着老脸认黎耀祥为哥,更是叫那个光头大脸男为大哥。

    2,两条时间线,十几年跨度,男主从马国明变成了黄秋生,而女主始终都是胡杏儿……

    这是正常人能看下去的东西吗??????

    最大败笔是黄秋生。那么老,还非要演男主,这就导致:

    1,黄秋生顶着老脸认黎耀祥为哥,更是叫那个光头大脸男为大哥。

    2,两条时间线,十几年跨度,男主从马国明变成了黄秋生,而女主始终都是胡杏儿……

    这是正常人能看下去的东西吗??????

    编剧脑残在于,十几年跨度的两条时间线穿插,一穿,就把刚刚建立起的对剧情的留恋感给穿没了。

    而且两条时间线都非常无聊,仅仅是大时代背景下的无聊家长里短。这种情况,人物立不起来,剧情任务没紧迫性,然后你还要动不动就剪断了去讲另一条时间线……也许剩下的观众真的就全都是黄秋生的脑残粉丝吧。

    前两天找民国时期的剧看到这一部,很难相信脑子正常的人怎么能拍出这样的剧。结果上豆瓣一看,更难相信的是,真有人为这种烂剧买账……

    黄秋生老得跟个鬼似的,前排短评还在夸帅……男人的人生真是easy啊。

    【详细】
  • 14733518
  • LOOK
    2019/4/1 23:23:59
    有形无神的劣质改编

    改编张爱玲小说一直是华语影视圈的一大热点,但同时又是世纪难题。说热点是因为张爱玲在华人文学世界里的“巨星地位”(王德威语)。放眼整个二十世纪,找不出任何一位严肃-纯文学作家如张爱玲般能在两岸三地享有如此卓然的名声。以李安版《色戒》为例,当年公映后在全球华人文化圈、知识分子圈、媒体圈、普通大众层面、主流意识形态层面引发的海啸般反响,迄今都难有匹敌者。说世纪难题,是因为张爱玲小

    改编张爱玲小说一直是华语影视圈的一大热点,但同时又是世纪难题。说热点是因为张爱玲在华人文学世界里的“巨星地位”(王德威语)。放眼整个二十世纪,找不出任何一位严肃-纯文学作家如张爱玲般能在两岸三地享有如此卓然的名声。以李安版《色戒》为例,当年公映后在全球华人文化圈、知识分子圈、媒体圈、普通大众层面、主流意识形态层面引发的海啸般反响,迄今都难有匹敌者。说世纪难题,是因为张爱玲小说独特的语言魅力给视觉影像化带来了巨大的迷障。

    也许是因为张爱玲挚友宋琪夫妇信任的缘故(张的小说改编权属于宋家),许鞍华是目前为止改编张爱玲小说次数最多的导演。《倾城之恋》与《半生缘》是旧作,《第一炉香》是亟待拍摄的作品。《半生缘》是张爱玲影视化作品中评价还属尚可的电影,影片入围东京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入选了香港电影评论学会的年度电影推荐行列,女主演吴倩莲还获得了学会的最佳女演员奖以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主角的提名。豆瓣网站对《半生缘》也有相当不错的7.7分评价。可是这些世俗奖项层面带有一定鼓励性质的肯定并不能掩盖影片存在的巨大缺陷,而这些缺陷既是小说天然的改编难点造成的,也是创作者对小说、对张爱玲美学的认识偏差、认识盲点以及自身力有不逮所致。

    如许鞍华本人所说,相对张爱玲的其他小说,改编《半生缘》是一个在视觉化层面难度降低不少的取巧选择,“我觉得这个故事比较适合我来拍,因为它比较朴素,不用靠一些很玄妙的visual或者imagery来表现效果,而是在人物关系上体现,我想会比较容易拍”(《许鞍华说许鞍华》,后文引用许鞍华的话皆出自此书)。小说《半生缘》是《十八春》的“转世”,发表于1949年的《十八春》受时局限制,有着一些并非出自张爱玲本意的意识形态表述。张爱玲离开中国大陆后,将《十八春》作了去意识形态化的处理(语言风格并未改变,主要角色最后的结局有重大改变),使之变成了《半生缘》。脍炙人口的著名金句“世钧,我们回不去了”并未出现在《十八春》中,而是来自《半生缘》。这本小说在张爱玲的创作生涯中有着分水岭的意味,盛年时期华丽苍凉的“张腔”,渐渐调整为平淡、含蓄、深沉、渐进自然的晚期风格。《十八春》/《半生缘》是过渡时期的代表作。这既来自海明威的影响(张是海明威《老人与海》的第一位中文译者),又源自张对以《海上花列传》为代表的中国旧小说的痴迷。

    对改编者来说,《半生缘》最大的好处是有着强烈的牵动人心的情节,小说悲剧性的爱情强度源自时间对生命与情感的改造力量。小说的人物性格也比较鲜明,这对选角来说算是个便捷法门。许鞍华明确意识到时间命题对于这本小说的重要性,“误会,无奈,时间过去的感觉,这个小说realise得最好”。可是对时间命题的实现,许鞍华的完成效果可以说是非常糟糕。田壮壮曾经是意图改编《半生缘》的导演之一,不过他的想法是改编成电视剧。这个想法比较保险,以情节架构为特色的长篇小说确实适合改电视剧,但这并非等于完全不能改电影。《理智与情感》、《漫长的告别》、《教父》、《闪灵》、《海上花列传》、《芙蓉镇》这些长篇小说改编成电影后都很成功。电影《半生缘》让人丝毫感觉不到不可逆的时间对于爱情的毁灭性摧毁力量,根本的一点是因为电影时长的短促。126分钟的容量根本无法容纳世钧-曼桢、翠芝-叔惠、豫瑾-曼璐这几个人物组合几经沧桑、恍若隔世的巨量情感震荡。影片越到后面越是急促,以至于有走过场的感觉。“张迷”无限憧憬的世钧与曼桢重逢场景,味同嚼蜡。最无法理解的是,为何连一点铺垫都没有就让这两人重逢了,且用的还是客观视点,更是削弱了情感强度。

    时长的短促严重削弱了爱情的悲剧感,而影片后段出现走过场效果还源自小说本身的一些改编难度。张爱玲小说的一大特色是堪比旧俄作家的出神入化的内心描写技巧。人物看似有众多不合理的行为逻辑,但一经张爱玲的文字描绘,不合理徒然转为合理,转为悲剧意味的人性深度的可能性揭示,用夏志清的话来说,“张爱玲一方面有乔叟式享受人生乐趣的襟怀,可是在观察人生处境这方面,她的态度又是老辣的、带有悲剧感的”(《中国现代小说史》)。这其实是语言意象迷津之外,张爱玲小说改编的另一大超级难题。如果把这些内心宇宙中乾坤扭动、壮阔幽深的波澜震荡全部删去,其人物便是只有视觉化的表面一脔。关锦鹏改编《红玫瑰与白玫瑰》,苦于无法处理这个问题,干脆将张的文字直接搬上银幕,效果只能说见仁见智。许鞍华全盘放弃了原小说的内心描写,空有人物动作与行为,又限于时长无法铺排足够有效的情节,当然是越到高潮处越有走过场的效果。

    对于张爱玲一些珍贵罕见的特质,许鞍华还存在着一些认识盲点。如评论界早已指出的那样,《半生缘》并非张爱玲的原创作品,而是因袭于美国作家马宽德(J.P.Marquand)的《普汉先生》(H.M. Pulham, Esquire)。全书四角恋情的结构,以及上海-南京的两地往返空间,完全来自《普汉先生》。但仔细比较这两本小说后,不难发现《半生缘》依然是有着独属于张爱玲的美学格调与人生观照。在张爱玲最精彩的小说中,存在着一种可概括为“陨落式”的人物,《金锁记》里的曹七巧、《倾城之恋》里的白流苏与范柳原、《第一炉香》里的葛薇龙、《封锁》里的吕宗桢和吴翠远、《红玫瑰与白玫瑰》里的振保,无不如此。这种陨落很多时候看似意外,但却是人性无力抵御人生无情悲剧悖论的结果。在张爱玲早期的小说中这种陨落还是过程性的,到晚期风格的《色戒》,王佳芝临到刺杀高潮的悬崖大撒手,就转化为瞬间的、偶然的、短暂的,也即波德莱尔定义的现代性。这种陨落,也即独属于张爱玲的“美丽苍凉的手势”,是人性深度的见证与测试,是“对于人生热情的荒谬与无聊的一种非个人化的深刻悲哀”(夏志清语),是一起张爱玲式的美学事件。

    在《半生缘》中,同样存在着这样的陨落式人物。曼璐使计让祝鸿才强奸曼桢,这是典型的人性陨落,张爱玲在这个段落,出色的使用大段的心理描绘,残忍又真实地描绘出曼璐渐渐滋生出来的对曼桢的恨。最终这种恨战胜了爱,使得曼璐作出看似不可思议却尽在情理的举动。而在电影中,梅艳芳扮演的曼璐,我们完全看不到她善恶交织的人性多面。曼璐的这种陨落式举动,在没有任何可比文学化心理描写的条件下,变成了无法理喻的行为。不止于此,小说中比曼璐陨落更“胜”一筹的,是曼桢的陨落──心甘情愿嫁给祝鸿才。这是小说中最震撼、刺激的情节之一。张爱玲依然给足了真实到鲜血淋漓的心理描写,电影则依然是只有行动,实际却看不出这种转变的必要。没有读过原著的观众只有莫名。

    影片对于小说情节的一些改动也有幼稚之处。比如世钧见到曼桢和豫瑾一起换灯泡而产生误会、曼桢偷听到世钧母亲议论曼璐的舞女身份,这些偶然性的巧合情节是TVB电视剧的常用技巧,放在电影里有过于戏剧化的随意游戏之感。许鞍华在访谈里还有这么一段话,“那本书用很多笔墨描写老人家的心情,他们怎样控制年轻男女的命运,他们的心理、生活细节等,这些观众就一定没兴趣看,所以可以删去小说内容三分之一。”这段话足以显示创作者对张爱玲整体创作美学的膈膜与生疏。老人的戏份看似多余,其实牵涉到整部小说戏剧架构的核心冲突。不过这个问题不仅存在于许鞍华,确实有不少批评家忽视了这部小说严肃性的一面而将之等同于言情小说。像是司马新就曾表示,曼桢和世钧的分离是一出夸大的戏剧式故事,与张爱玲在别的小说中惯用的手法大相径庭。

    曼桢与世钧的分离看似夸大,偶然,但实际有其必然性。必然性表现古中国父权-宗法社会巨大的吞噬力。曼桢的性格独立、自主、坚韧,世钧的性格温吞、懦弱、呆滞。曼桢不愿意与世钧草草结婚的根本原因,是不想世钧继承其父亲的家业,继而变成与他父亲一样的那个守旧、自私、贪婪、封建的人。曼桢更希望世钧能独立地干出一番事业,走出旧式家庭的束缚,与她一起携手共创二人的未来。而世钧对此始终无法下定决心。叔惠与翠芝的半世因缘终究不得其所,也是如此。出身贫寒的叔惠,畏于旧式宗法家庭的威严,终究没有勇气挑明真相,与来自旧家庭的翠芝一起追逐人生。而曼璐对曼桢的迫害,成立的一个重要因素,也即是曼璐母亲囿于守旧的认识,默认了这段惨事的发生(曼璐甚至可以视为年轻版的曹七巧)。新旧世代人物因为价值体系不同而产生的不可调和的本质化冲突,是这本小说区别于普通言情小说的地方。

    如果我们完全忽略了贯穿于整部小说的这个核心冲突因素,那么当然很容易就将小说的缺陷理解为夸大与离奇。创作者当然可以将老人的戏份删去,但是旧式宗法家庭的那种无形、有形的吞噬力在电影中是绝不容消除殆尽的。很明显的是,许鞍华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的重要性。

    时间主题的淡化、陨落式人物的缺席、新旧世代的本质化冲突的忽视,这几个原小说最珍贵品质的错误化改编,决定了电影版《半生缘》的离题万千、不知所云。我们当然还可以讨论选角、演员表演、美术布景、时代气氛这些技术元素的得失。许鞍华也确实不擅长拍摄爱情戏,即便是影片开场部分,也缺乏一些应有的爱情气氛。这与黎明、吴倩亮组合的化学反应并不强烈有关,也与场面调度有关。以世钧回去捡曼桢掉落的手套为结尾也并不高明,失落与重拾的隐喻在此显得情感重量不够,视觉层面也没有表现力度。以电影化手法而言,最佳选择似乎应该是闪回到当初三人一起吃饭的场景──最美好的拥有无限可能性的开始。但这一切都不过是外在表面化的问题。另外像是演员口音无法统一之类细节,根本不是决定性的问题。侯孝贤的《海上花》,演员口音也无法统一,但并不影响影片的空前成就。

    大众流行说法,三流小说适合改编电影。其中一个原因,改编三流小说,可以改变小说原意,另开新枝。眼低手高的希区柯克最擅长此道。经典小说一般情况下,畏于定见,改编者无此勇气。而顺应原意,经典小说通常又有其媒介的不可取代性,即文字语言工具的自我指涉性过强,以致超越媒介沟通属性,无法转换成其他媒介符号。李安改编《色戒》,算是违逆原意,铺陈出女性借助身体欲望颠覆父权、家国革命的议题。但又囿于好莱坞语法,陷入庸俗弗洛伊德的法则。各有得失。

    关于《半生缘》,前几年传出一则轶闻。张爱玲弃世前两个月,给宋琪的最后一封信中提到,王家卫写信来要改编《半生缘》。后来王家卫接受媒体采访,澄清原委,原来这是代替好友谭家明所写的信,要改编《半生缘》的是谭家明。王家卫认为《半生缘》是拍不了的,“对我来说,《东邪西毒》就是金庸版的《半生缘》,《花样年华》就是王家卫版的《半生缘》。你可以拍出张爱玲小说的精神气质来,要多拍‘神’而不要拍‘形’”。

    许鞍华版《半生缘》就是个走过场的“形”。

    (已刊于虹膜“邪论”专栏)

    【详细】
    100834408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