邦锦梅朵影评

14848573
  • 三哥认为
    2022/2/2 13:01:26
    奔着老班底来的,适合春节在家乐呵一下

    奔着老班底来的,这种剧就是全家人春节期间坐一起,图一乐,都是胡同里那些家长里短的,代入感很强,看着也不费劲。目前更新了2集,闲人马大姐、我爱我家、东北一家人该出场的都出场了,说事实再把当年这帮人聚在一起,英达也不容易,蔡明还是那个马大姐,李建华就老了很多了,艾嘉也长大了,牛大爷依然是牛大爷的样子,继红和孙明戏份有点太少了,贾志新认错郑燕红那一出挺搞笑的哈哈,感觉贾

    奔着老班底来的,这种剧就是全家人春节期间坐一起,图一乐,都是胡同里那些家长里短的,代入感很强,看着也不费劲。目前更新了2集,闲人马大姐、我爱我家、东北一家人该出场的都出场了,说事实再把当年这帮人聚在一起,英达也不容易,蔡明还是那个马大姐,李建华就老了很多了,艾嘉也长大了,牛大爷依然是牛大爷的样子,继红和孙明戏份有点太少了,贾志新认错郑燕红那一出挺搞笑的哈哈,感觉贾总后面会比较搞笑,曹扬演技也在线,期待继续更新。

    【详细】
    14184228
  • 越橘橘橘猫
    2019/8/2 1:48:06
    过于好高骛远拍不出好电影
    导演编剧了《坠入》拍了《夜行者》,他本人的才华我不想去怀疑,但这部片子明显想要表达太多却反而变成了四不像,把原本的讽刺用一种极为肤浅的方式表现出来——拍了一部鬼片,还是特别没有水平的鬼片。 它既没有深刻地表现出艺术圈的利欲熏心,也没有利用艺术片去讨论人性,对...  (展开)
    导演编剧了《坠入》拍了《夜行者》,他本人的才华我不想去怀疑,但这部片子明显想要表达太多却反而变成了四不像,把原本的讽刺用一种极为肤浅的方式表现出来——拍了一部鬼片,还是特别没有水平的鬼片。 它既没有深刻地表现出艺术圈的利欲熏心,也没有利用艺术片去讨论人性,对...  (展开)
    【详细】
    10363215
  • 薰衣草的爱恋
    2021/5/19 12:43:33
    林正英走了24年 经典依旧 为何无人能出其右

    对于《九叔归来2》这部影片,在看到官方定档稿的第一瞬间,只觉得这是在蹭热消费,看完后却也让我不禁产生了些基础认同感,还好他让我看到了英叔的影子,所以今天不想对它恶言相向,大家好坏自鉴吧,评心而论,一群林正英的粉丝并非专业演员,凑在一起还能拍成这样已经很不简单了,这次九叔2又全面升级了。本想扯开情怀这块“遮羞布”,但结果其满满的童年味道,手眼身法咒,纸笔磨刀

    对于《九叔归来2》这部影片,在看到官方定档稿的第一瞬间,只觉得这是在蹭热消费,看完后却也让我不禁产生了些基础认同感,还好他让我看到了英叔的影子,所以今天不想对它恶言相向,大家好坏自鉴吧,评心而论,一群林正英的粉丝并非专业演员,凑在一起还能拍成这样已经很不简单了,这次九叔2又全面升级了。本想扯开情怀这块“遮羞布”,但结果其满满的童年味道,手眼身法咒,纸笔磨刀剑,墨斗红绳糯米桃木剑,让人泪目。林正英走了24年了,电影工业早已腾飞多时,但是主创团队还是原汁原味的还原90年代的英叔影片味道,虽然不能超越,但是把经典留存,真的值得支持一下。

    今天我就粗浅的罗列一二,英式僵尸电影的几大特点。个人观点仅供林粉阅评。

    01 僵尸的研究定位

    对于林正英的伟大其实并不在于他留下的经典影视作品,其最突出的贡献,还是空前的将中国僵尸的形象特点彻底定型,这一切都来自《僵尸先生》,它首次集中展示和解释了僵尸的形成和特点。这一贡献无异于圣贤立说,从次信徒们以此考究评判该类型电影,当然影片本身也顺理成章的成了香港僵尸片的真正开山鼻祖,英叔将僵尸的成因归为以下两种,其一是人死之前有一口生气,死后聚集在喉咙,形成尸气,变成僵尸,也就是多了一口气,这个概念在1991年的《僵尸至尊》中得到了更好的解释。同时还在此基础上做出了一些概念的升级和补充解释,如棺材菌的形成,就进一步对这多出来的一口气进行了解释。其二是活人感染尸毒,如果被僵尸咬伤或咬死后不进行及时治疗或将死者焚烧,由僵尸自身携带的尸毒将会入心。被感染者如果不接受治疗将会变成行尸,一旦尸变,也就会拥有一些僵尸的属性,如身如坚铁,僵尸先生中破棺而出的僵尸需要依靠跳跃前行,刀枪不入,目不能视物,拥有强大的嗅觉感知力,同时还能够靠吸血进化等等。

    02 无法超越的手眼身法咒

    在英叔前关于正邪斗法的描述都只是口中念念有词,最多祭出法宝之类,非常敷衍,且画面感缺失严重,自从英叔的僵尸片一出现,人们仿佛一下子掌握了实用斗僵尸指南,可以说他自创了一套包含理论,道具,手势姿势在内的完整体系。例如僵尸先生中屏住呼吸躲避僵尸的设计,这一首创成了同类影片中的标准僵尸防护基本守则,其次林正英当年以武行入道,他在自己的僵尸片中将武术动作完美的融入收妖捉鬼中,其画符捉鬼的一系列动作,严格考究参照道教经典的同时,又做了一系列动作美学升级与观众在脑海中的现象达到了完美契合,甚至更上一层楼。由次其独特且极难复制的体系成为了该类型电影极速衰败的主要动因。

    03 纸笔墨刀剑

    抓僵尸的手法讲究,使用的道具也很有讲究,这其中九叔最常用的五个字便是纸笔墨刀剑,纸是黄纸,是符咒的介质,上面以鸡血混合墨汁书写驱邪的符咒,九叔烧符的手势也非常特殊,两根手指捏住符纸,手一晃符纸便燃烧起来。符纸还可以贴在面门上以定住僵尸,或贴在自己身上用来隐蔽气息。甚至在驱魔道长中还可以用来短时间内延缓尸毒入侵,第四就是笔,通过蘸了鸡血或者黑狗血或朱砂的毛笔,鸡必须是大公鸡,狗必须是黑狗,之所以如此严格的要求,也是来源于民俗传说中,大公鸡和黑狗拥有至阳之血,有制邪克妖的功效,墨是墨斗,在墨斗中以黑墨混合朱砂,弹在棺材上可以封住僵尸,同时民间传说,墨斗乃木工祖师鲁班成仙后的随身法器。又因其特殊的属性被冠以正气的代表,于是在九叔的影片中有降妖除魔的作用,古时苏东坡与佛印相互出谜,佛印曾出题,唔有两间房,一间赁与转轮王,有时拉出一线路,天下妖魔不敢当。由此可见威力一般。剑是桃木剑。是茅山道士最常用的武器。桃木能够辟邪用桃木剑斩杀僵尸最为有效。同时桃木剑也是英叔极具有标志性的元素,也是斩妖驱魔桃必备神器。林正英在电影中还曾使用过许多独门技法,如在《一眉道人》中一眉道长的驱邪法器铜钱剑。还有糯米拔尸毒等等,但本身这一部分内容极易被复制,至于为何拿出来一说,还是想提到一个重要的原因,封建迷信。

    其实如果以这三点来思考,不难发现,经典已然无法被超越,也无法被还原,作为林粉似乎该意识到这个问题,由此不抱期望便不会失望,如果你想看新的内容,那也可抱着娱乐或者吐槽的心态看看这些新的影片,但就我而言,我还是比较赞成九叔粉丝拍摄九叔的电影,九叔归来2,可以说这次致敬真的很用心啦,瞬间回到小时候,真心值得推荐看

    【详细】
    135542042
  • william
    2018/4/20 10:53:16
    无论是赚钱,保护家人,还是造福人类,都需要内圣外王
    Chuck的父亲从小教他,为达目的,不择手段,遇神杀神,遇佛杀佛。这一点贯彻始终,即便儿子在颁奖礼的发言让他泪洒现场,一出门,他即刻用实际行动告诉他,感性在结果导向面前是百无一用的。无论他当面训斥儿子的学徒,没有学会放弃情绪和感性,还是在儿子派外人威胁他以后,他...  (展开)
    Chuck的父亲从小教他,为达目的,不择手段,遇神杀神,遇佛杀佛。这一点贯彻始终,即便儿子在颁奖礼的发言让他泪洒现场,一出门,他即刻用实际行动告诉他,感性在结果导向面前是百无一用的。无论他当面训斥儿子的学徒,没有学会放弃情绪和感性,还是在儿子派外人威胁他以后,他...  (展开)
    【详细】
    9307217
  • 大老鼠
    2018/6/17 17:29:45
    教科书一般的洗黑钱片

    特地登录吐槽,估计是出版方觉得这片要是骗了票房会被人索赔所以出了网络版,这片tm就是洗黑钱用的吧,我这人看片一般不挑剔,再不好的片,总有他可取的地方,故事设定什么的,只要能在自己设定的框架里自圆其说就没什么问题。

    但是这个,这个,这个片。。。已经到了无法吐槽的地步,你今天要是换个其他的片名,主演、男1号,把黄教主大大的金榜题名,海报让教主沾着三分之一的位置,这就无话可说。可是无论

    特地登录吐槽,估计是出版方觉得这片要是骗了票房会被人索赔所以出了网络版,这片tm就是洗黑钱用的吧,我这人看片一般不挑剔,再不好的片,总有他可取的地方,故事设定什么的,只要能在自己设定的框架里自圆其说就没什么问题。

    但是这个,这个,这个片。。。已经到了无法吐槽的地步,你今天要是换个其他的片名,主演、男1号,把黄教主大大的金榜题名,海报让教主沾着三分之一的位置,这就无话可说。可是无论是演员名,海报,还是之前的宣传片,都给人黄晓明只是配角(或者说是主要角色)这样一样假象。倒不是不喜欢这个演员,叶问里他配角就挺好的。

    除了黄晓明之外的其他几个老外演员,也是不知道从哪去找来的,也是僵硬的很,当然了,人家本来就是走走过场的,这个没什么毛病。演的最好的,也就是史泰龙了。黄晓明感觉就是非常认真和卖力,但是,怎么看怎么出戏。

    然后再说说整片制作,除去用手就能数的过来的几个外景,整片就是在一个铝合金摄影棚里拍完的,几块布景板,加几个灯条,后面全黑,真特么省钱啊,感觉就和早些年港产的科幻片一个级别,如果还不能理解,想想日本特摄片里的战队基地的布景吧。一个电影居然使用电视剧级别的布景道具....

    说完布景道具,再说说特效,其实特效也没啥好多说的,不过从电影开始一个房子爆炸的镜头的我就深深的感到了今天踩到雷了,然后一路看下来,我还非常庆幸下载到了。也非常感谢放出房的良心。看完的时候豆瓣是4.0,写影评的时候变成了3.9,看了这么多年的片,第一次觉得被骗了。你要说那个死亡飞车2不就是第一集好好的大片到了2变成个奇奇怪怪的东西,人家2缩小投资是事实,但是人家也没死命去宣传啊。

    这里顺便吐槽一下咱们大陆的演员问题,我个人觉得大陆演员和好莱坞演员最大的区别就是,好莱坞演员你看见的时候,脑子里反应出的就是他/她演的角色(比方“龙妈” 、“星爵”...真开始记名的时候已经是几部戏了),而不是演员的本身的名字。大陆演员看见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演员本身的名字,这个就很好说明问题了,人家靠的是出演的角色的形象深深印在人的脑子里,咱们是靠各种花边新闻和广告炒作来提高知名度的。虽然炒作这种事大家都干,但起码人家认真拍片演戏了啊。人家好的东西没学到,歪门邪道都学会了。还有就是不得不佩服好莱坞演员的板凳深度和竞争的强度,人家好演员的储备和上岗速度真的是快,快到咱们炒作速度都跟不上。

    【详细】
    94371018
  • 唐宁
    2022/2/6 13:43:56
    被上帝亲吻的人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2022.02.06 天才发明家的产生不是偶然的,先天要有天赋,上帝赋予的禀赋;后天要热爱,那种痴迷的酷爱;再加上勤奋,废寝忘食的刻苦;最后是坚持,逆境中的坚守。米哈伊尔·卡拉什尼科夫从小就喜欢枪,从十字弓,弹枪,到摆弄做火药枪,成年后在一个铁路机车大修厂工作,竟然私..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2022.02.06 天才发明家的产生不是偶然的,先天要有天赋,上帝赋予的禀赋;后天要热爱,那种痴迷的酷爱;再加上勤奋,废寝忘食的刻苦;最后是坚持,逆境中的坚守。米哈伊尔·卡拉什尼科夫从小就喜欢枪,从十字弓,弹枪,到摆弄做火药枪,成年后在一个铁路机车大修厂工作,竟然私...  (展开)
    【详细】
    14198258
  • 娱娱鱼
    2022/11/26 15:36:41
    《千金莫嚣张》爽看全集,男主穿书勇救女主,书里书外两副面孔

    颜控的小伙伴们有福了,最新播出的网剧《千金莫嚣张》,不仅全员都是高颜值,服装道具化妆也是极尽精美豪华,剧中的裙装都好看得不得了。不仅剧情高潮迭起无限反转,最关键的是可以一口气爽看全部24集。真是良心剧组和良心平台啊!我可太喜欢这样追剧了!剧中全员在书里书外都是两副面孔,反差很大。

    颜控的小伙伴们有福了,最新播出的网剧《千金莫嚣张》,不仅全员都是高颜值,服装道具化妆也是极尽精美豪华,剧中的裙装都好看得不得了。不仅剧情高潮迭起无限反转,最关键的是可以一口气爽看全部24集。真是良心剧组和良心平台啊!我可太喜欢这样追剧了!剧中全员在书里书外都是两副面孔,反差很大。

    14783355
  • 江声走
    2021/3/19 10:53:42
    像拨开藤蔓一样拨开记忆

    火车沿着山里的轨道蜿蜒,穿过一个个山洞,光影在车厢里闪烁。一家三口挤在那个小小的卧铺车厢里,嬉笑打闹,好像世界上的分离与悲伤,都似车窗外倒退的风景般,被抛诸山后。这是爸爸伟明离开这个家庭之前的最后一个场景,也是整部电影里最欢乐的场景。

    电影名叫《小伟》,但电影里没有人名叫小伟,他们

    火车沿着山里的轨道蜿蜒,穿过一个个山洞,光影在车厢里闪烁。一家三口挤在那个小小的卧铺车厢里,嬉笑打闹,好像世界上的分离与悲伤,都似车窗外倒退的风景般,被抛诸山后。这是爸爸伟明离开这个家庭之前的最后一个场景,也是整部电影里最欢乐的场景。

    电影名叫《小伟》,但电影里没有人名叫小伟,他们是妈妈慕伶、爸爸伟明和儿子一鸣。一个平常的广州三口之家——如果不是癌症的突然降临。那个档期里关于癌症的电影很多,《送你一朵小红花》和《缉魂》都有很好的商业反响,但《小伟》改编自导演黄梓的亲身经历,它不只是一个故事,也是一次对遗憾的回望,一声叹息之后的放下。

    离开

    伟明在像一鸣一般大的少年时,只身离开海岛,去广州闯荡。

    他有一个哥哥,全家以捕鱼为生。小时候他和哥哥很亲,岛上伸进海里的那个岬角,是他们经常玩耍的地方。哥哥喜欢画画,背着画筒、画笔,带着弟弟,爬上那座岬角,会看到一望无际的海。

    他们俩都想出去,离开海岛,去外面的世界看看。但家里还有二老要侍奉,他们必须做一个选择。哥哥把出去的机会留给了弟弟,从此一辈子在小岛上大渔。而伟明在广州打拼,成为了一个城里人。这是伟明的“前史”,电影里没有交代,只露出了冰山一角,黄梓对我说。

    一鸣也想离开。他正是叛逆的年纪,在学校里不学习,和死党翻墙逃课,他本来打定了主意要要申请美国的大学,但录取通知书寄到的时候,伟明的肝癌也在加重。一鸣也面临着选择,是离开一个破碎的家庭,还是留下来。

    黄梓在电影里让一鸣留下来,当初他自己的选择却是离开。他就是那个叛逆少年在现实中的原型。和家人关系不好,每天吵架,家庭让他觉得压抑,高中没念完,黄梓就去了美国,“是我自己想离开,不是他们逼我走的。”

    他后来进入一所美国社区大学,三年后进入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本科毕业后再去纽约大学艺术学院在新加坡的分校,学电影制作MFA,但仅仅一年,这所学校就倒闭了。

    打包回家的黄梓啃了几年老。就在这几年里,父亲患上癌症,离开了他,“我有时候在想,如果当时我没有离开,后来会不会不一样?”写剧本的时候,他会自问。火车车厢里的那场欢声笑语,是他的一种弥补。他记得,现实里,他好像从来没有和父亲靠得那么近。

    回来

    广州是一座一不小心就会被藤蔓植物吞噬的城市。通过电影,像拨开藤蔓一样拨开记忆,黄梓回望了过去的自己和家庭,也拍下了广州的城市肌理。

    这座城市和黄梓的生命经验息息相关,他没有多想,“演员应该讲粤语”,他说。“如果当时来广州的是我哥,后来会不会不一样?”伟明在电影里或许也曾这样想过。

    不知是否有特别的用意,电影里海岛上的房子,也被藤蔓类的植物层层覆盖,那个海岛有着伟明的记忆,只是海岛上的藤蔓是枯萎的。

    学电影出身,但黄梓那时候还不是行业里的人。去参加创投,公司给出的意见,都很难接受,合作都吹了,“最后是家里阿姨给了钱。”

    剧本写了三四年,改了很多稿,因为是自己的事情,写起来容易煽情。父亲生病的时候,他又一次面临选择,布拉格电影学院录取了他。这次他选择留下。后来他妈一直埋怨他的选择,“如果你去了捷克,他会等你回来。”她说。

    现在的剧本和影像都很克制,三个段落,分别从家里三口人的视角拍。这是黄梓一开始就想好的,父亲患病的时候,家里每个人的反应都不一样。慕伶很坚强,一肩扛起了家庭。一鸣的叛逆在困境中变得更加孤僻。他代替现实中的导演做出选择,他留了下来,照顾伟明,“我参加高考。” 一鸣对慕伶说。

    伟明比想象中乐观,走之前,他想带着全家回到海岛,看看父母的坟。

    海岛荒草丛生,老坟被时间淹没。到了晚上,海风强劲,旅社里的孤灯狠狠曳荡。海岛的段落现实中没有,但黄梓就是想要一个这样遥远的岛屿,让伟明回去。

    伟明没有找到坟,却恍惚中看到了母亲和哥哥。母亲为他递上热粥,和一把父亲雕刻的补网梭子。哥哥带着他重新走向那个岬角,少年与中年的兄弟二人交织在一个镜头之中,如往日重现,却带着时间的歉意。

    “我想看到过去的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黄梓在海岛上让时间倒流,自己与自己相遇,伟明和伟明对视。这个岛很远,在舟山嵊泗,岛上很少下雪,但拍摄那天,下起了很大的雪。

    沉默

    十年前,父亲还健在的时候,黄梓发了一条微博,上面写道:“我爸56,如果他能活到80,距离现在还有24年。我也23了,已经用掉了和老爸相处时间的一半,却还没认真和他说上几句话。数字怎么这么现实?”

    但后来直到他父亲的去世,他也没有和父亲有过任何认真的对话。他现在想不起来当时为什么会写下这段话,“冥冥之中”是不是感觉到了什么。这个家庭和很多中国家庭一样,父子、母子之间的日常,是沉默。“我十年前的有感而发有什么意义呢?”他们之间依然横亘着沉默。

    十年后,他拍的这部电影上映了。别人问他为什么拍这部电影,他总是说,“为了跟父亲对话。”他的父亲叫小韦,小时候他总是错写成“小伟”,这个误会,就像是父子隔空对话的一把钥匙。

    黄梓话不多,我们的采访经常被沉默隔开。前年,黄梓和我、还有剧组另外一位演员一起去了塔尔寺。黄梓是一位上佳的游伴,从不对景点抒发主观的好恶,总是默默地拍照,像电影勘景那样地拍。

    他说自己有表达障碍,和亲密家人在一起时尤其如此。电影里,他可以用影像手段表达一鸣的感受,但在现实里,办法是时间。他和母亲的关系,不像高中时那么紧张,时间已经抚平绷紧的弦。

    他试着改变,“我妈是不可能变的,上年纪的人,所以能改变的其实是我。”他对我说。电影末尾,一鸣和慕伶整理着伟明的遗物,母子之间依旧沉默,但那种沉默好像有了一种默契。

    电影正片放完,导演加上了几分钟他拍的纪录影像,那是他父亲生病时他拍下的。一年多前,电影去参加各个电影节的时候,结尾并没有这几分钟的真实影像。当时他对媒体说,面对着关于父亲的纪录片素材,他没有去碰它们。现在,至少他可以去碰它们了。

    【详细】
    133293086
  • 洗洗睡吧
    2020/12/3 9:05:13
    观后感
    这是一部被严重低估了的纪录片,就食物而言,已经尽可能的展示了食物本身的魅力,一餐早餐没有正餐繁复与正式,随意简单是早餐的主题,当然,节目本身也足够随意简单。抛去食物而言,看到的是数以亿计的勤劳中国人,他们安贫乐道,只求“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这种自...  (展开)
    这是一部被严重低估了的纪录片,就食物而言,已经尽可能的展示了食物本身的魅力,一餐早餐没有正餐繁复与正式,随意简单是早餐的主题,当然,节目本身也足够随意简单。抛去食物而言,看到的是数以亿计的勤劳中国人,他们安贫乐道,只求“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这种自...  (展开)
    【详细】
    13028214
  • 谜鹿的旅人
    2017/12/17 1:55:52
    相似题材分享
    先说说我的感受吧,10分满分,本作9分。本作类比塔奇克马的日常,萌的同时用浅显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生命,战争等一系列事物的看法。个人对其比较有好感 介绍相似作品有点偏,但是如果你对本作有兴趣的话可以多涉猎一些作品。本人孤陋寡闻,能第一反应想到的还是动画和游戏,当...  (展开)
    先说说我的感受吧,10分满分,本作9分。本作类比塔奇克马的日常,萌的同时用浅显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生命,战争等一系列事物的看法。个人对其比较有好感 介绍相似作品有点偏,但是如果你对本作有兴趣的话可以多涉猎一些作品。本人孤陋寡闻,能第一反应想到的还是动画和游戏,当...  (展开)
    【详细】
    8991216
  • 挖好片儿
    2021/3/9 11:38:06
    《甜蜜》一点也不甜蜜!
    一位阔太太,过着让人艳羡的家庭主妇生活,却因为丈夫猝死而背上了几百万的债务。她坚强了起来,一边承担起了丈夫的债务,一边自力更生,从谷底逆袭,爱情事业双丰收。

    电视剧《甜蜜》由海清,任重主演,在一开端就为观众们展现了女主角田蜜大起大落的人生。

    怎样触底

    一位阔太太,过着让人艳羡的家庭主妇生活,却因为丈夫猝死而背上了几百万的债务。她坚强了起来,一边承担起了丈夫的债务,一边自力更生,从谷底逆袭,爱情事业双丰收。

    电视剧《甜蜜》由海清,任重主演,在一开端就为观众们展现了女主角田蜜大起大落的人生。

    怎样触底反弹,这才是电视剧接下来要讲述的重点。

    13307395
  • 做事不能设假设
    2022/12/3 16:27:56
    人生的大部分答案,都可以在莎士比亚里找到。男主一定没看过莎翁作品。

    人生的大部分答案,都可以在莎士比亚里找到。男主一定没看过莎翁作品。最后一集的名字是“ Dig Two Graves”,这不是玩音乐的那个人名,也不是同名电影,从字面意思就是挖两个坟,我的英语不太好,这一集翻译成中文其实应该是“挖两个坑”或者“落井下石”。其实这就是本集的剧情和本季的结局。男主这是第二次被“身边的朋友”出卖了。

    人生的大部分答案,都可以在莎士比亚里找到。男主一定没看过莎翁作品。最后一集的名字是“ Dig Two Graves”,这不是玩音乐的那个人名,也不是同名电影,从字面意思就是挖两个坟,我的英语不太好,这一集翻译成中文其实应该是“挖两个坑”或者“落井下石”。其实这就是本集的剧情和本季的结局。男主这是第二次被“身边的朋友”出卖了。

    项塔兰是部很好剧集,不但让我们“亲眼所见”孟买的真实场景,更是刷新了自己对印度社会贫富差距的认知。也看到了男主的善良和亲手为了当地老百姓做的一切,当然,后面的项塔兰可能要转换重点了。男主在第一季的“失败”无疑就是过于相信“朋友”的结果。金庸说:如果有一天能上太空,又只能带一套书,那必须是莎士比亚全集。共勉。目前网上火热关注的浏阳街道干部打人事件及现在的处理结果,借用老莎的话“我们常装出信仰的表情和虔诚的举动,却用糖衣来包裹恶魔的本性。”

    【详细】
  • 14796425
  • 一修
    2018/8/10 16:55:13
    一点简单的看法

    按捺住刚更新就来评论的冲动,等到更新完才来评论(其实我还没看完??)在我看来,这部剧是达到中等水平的,很多人觉得拖沓可能是因为起初是作为网剧拍摄,后期成为上星剧了。剧中很多小细节,布景,服化道都是用了心的,比如他们由于外勤状况在外待了一夜第二天是没有换衣服的。色调我也很喜欢,有种小时候看港版刑侦片的味道。说主角俩儿拿错剧本这一点我是服气的,魏大勋衣服真的好多套。而焦俊艳目测一条黑裤子,一双黑

    按捺住刚更新就来评论的冲动,等到更新完才来评论(其实我还没看完??)在我看来,这部剧是达到中等水平的,很多人觉得拖沓可能是因为起初是作为网剧拍摄,后期成为上星剧了。剧中很多小细节,布景,服化道都是用了心的,比如他们由于外勤状况在外待了一夜第二天是没有换衣服的。色调我也很喜欢,有种小时候看港版刑侦片的味道。说主角俩儿拿错剧本这一点我是服气的,魏大勋衣服真的好多套。而焦俊艳目测一条黑裤子,一双黑色系带中跟马丁靴,最多不超过三个包(前二三十集还都是那个黑色Mimi Berry的中古文件包,竟然还惊人的百搭,我也种草了??)可能不准确,轻喷。

    【详细】
    9577277
  • 夭海棠
    2021/11/15 2:42:46
    作为话语实践的“日常对话”

    《日常对话》聚焦于母亲作为传统家庭中的弱势者(女性)与社会中性少数群体(LGBT)的双重身份。这是一次少数群体的发言,也是一次对少数群体的身份询唤:导演通过对母亲同性恋身份的认同,正视造成母女之间隔阂的原因,以及将在成长过程中所遭受的伤害与痛苦开诚布公,母女二人最终达成了和解。

    而在这场私人和解的背后,同样蕴

    《日常对话》聚焦于母亲作为传统家庭中的弱势者(女性)与社会中性少数群体(LGBT)的双重身份。这是一次少数群体的发言,也是一次对少数群体的身份询唤:导演通过对母亲同性恋身份的认同,正视造成母女之间隔阂的原因,以及将在成长过程中所遭受的伤害与痛苦开诚布公,母女二人最终达成了和解。

    而在这场私人和解的背后,同样蕴藏着深刻的公共性。英国社会学家安东尼吉登斯(Anthony Giddens)在其著作《现代性与自我认同》(Modernity and Self-Identity)中阐述了生活政治的概念。他认为,生活政治相对于解放政治更具有私人性。不同于解放政治的宏观叙事,生活政治把关注点放至身份认同、自我、性/别等议题上,通过对个人问题的追寻,思考体系、制度、权力等宏观政治中存在的、悬而未决的问题。因此,生活政治具有私人意味,而解放政治因批判对象和叙事方式的不同,具有“他者”的属性。

    20世纪60年代以来纪录片呈私人化趋势,折射出一种“他者”政治到“我者”政治的转变。以“他者”政治为创作动机的纪录片,主题一般为反思、对抗限制人类自由和公平的社会制度,在这些纪录片中,创作者以一种肩负道义和道德使命的姿态在影片中传递政治诉求,其地位常常处在被摄者之上。而“我者”政治诉求下的纪录片,不需要“他者”施以帮助,它的表达者即是发声群体本身,其创作诉求实质是生活政治。“我者”政治更多地关注个体的生存情况,较之“他者”政治而言更为私人,在主题选择上往往规避宏大叙事,而转向个人的身份认同、如何取得安全感等议题。私纪录片的出现,指向“我者”的政治关照方式,也为我们打开一扇重新审视个体生存方式的窗口。

    《日常对话》在私元素方面的呈现真诚且生动,在话语层面便已展现出强烈的私人意味。碎片化的影像、私人化内容、私人化表述,不仅在创作层面满足了作者的倾诉欲与展现欲,同时也极大程度地满足了受众的窥视欲。这在一定程度上消弭了观众对于“同性恋”、“性侵”等主题的心理距离。而它的形式,与立场、姿态、视角、诉求也息息相关。福柯认为,政治宏观层面上的理性原则(自由、民主)的确立,并不意味着社会生活各个层面全面的合理化。由此出发,他批评大叙事在实践中的危害,指出在每一种情况下,总体性的思考都对研究构成障碍。

    福柯对权力的宏观叙事视角的解构告诉我们,在权力问题上,比起从某种意识形态立场出发对权力合法性的计较,更重要的问题是洞悉权力的多元异质性及其微观结构。多元性决定了人类不平等的非单一根源,人类的不公正另有其不同的权力来源与形式。在反抗权力的斗争中,没有“大拒绝”(Great refusal)的焦点或“一招制胜”的法宝,有的只是抗拒的多元性和针对性。

    在影片从未被细致处理、意料之外的转折与沉默中,不时迸发出言语之外的“真实”,也反映出部分来自于父亲,却不仅限于父亲的父权压迫。被采访时,普通人面对镜头时的不安、局促、躲避和紧张,被导演一一记录下来,观众能看见当导演的舅舅、姨妈被问及是否知道母亲是同性恋时的反应:或假装镇定、或顾左右而言他。当母亲最初被问及她的困境,影片中似乎没有一个人能找到一种语言来描述、分析、拆解困境,牵涉其中的个体处于一种异常且不可破的尴尬、失语状态中,这使得母亲与导演的困境失去了被言说的可能。

    超出语言学范畴的、更加广泛地指称意识形态的话语,是人们决定自己怎么说、说什么的潜在机制。话语强调法则和规范,这些法则和规范支配着人们的特定实践,也构成了一般文化实践的基础,生产出了有关真理的知识,而这中间体现了权力机制的运行。话语能够对话语中的主体及其陈述活动实施支配,而这种支配包含三个方面:①话语赋予陈述的权利,也就是“谁有权利说话”,②话语限制了言说的内容,也就是“我们应当说什么”,③话语把主体建构成能言说的主体,主体性是由话语所建构的,“我是谁”的问题要由话语回答。简而言之,话语生产了立场,并且邀请人进入这些立场,关于主体的一切,其实都是在话语机制中形成的。

    而话语生产出来的客体,就是知识,而现实就是由知识构成的。这并不是说现实就在话语之中,而是说,我们只能通过知识来建构我们关于现实的认识。世界不是产生于话语,但世界观是。话语机制将我们确认为常识的真理生产出来,主体在对知识的学习中,明确了何为真何为假,什么可以被接受,什么则不行,这其实就是在被话语机制所规制。

    这因此引出了权力,这种权力是一种泛化的权力,对人主体性的规范被福柯理解为流淌在整个话语机制中的权力,简而言之,个体被整体的文化体制所规制,这就是福柯的权力。而权力是生产性的,是在整个话语机制的运转中体现出来的,也是充分融入我们日常中的。福柯告诉我们知识与规范的真理性起码是值得怀疑的,因为它们是“被建构”出来,而非具有绝对的确定性,它们不同于康德说的那种道德律令。

    在规范化的言说之外,是一些模糊而未被归类的例外,它们或许潜在地占有与明面上的话语同等重要的地位,但却被有意无意地忽视、排除在“日常对话”之外。在《日常对话》中,导演通过对母亲的女友们的采访,从侧面得到了未曾在女儿面前展示过的,拥有同性恋身份的母亲的另一个形象:细心、多情、温柔、在女友面前说出不曾生育、女儿是领养来的谎言,以此与过去不幸的婚姻划清界限,获取心理层面的补足和身份认同。这样的母亲形象显然有悖于传统意义上对于“母亲”这一角色的定义。在传统价值体系中,“母亲”这一词应该是慈爱、圣洁的,而正是由于阿女的“不同”,不仅让导演感到意外,同时也冲击了观众的认知。个性化的行为与概念化的定义发生碰撞,才得以使“私”的程度变得更加深刻,人物得以鲜活饱满,而不是作为一个概念、一个符号存在于影片中。

    《日常对话》通过导演自述加之采访片段,从侧面拼凑出了母亲阿女的一生。从儿时回忆到第一段婚姻,遭遇家暴、携女出逃,再到一段段丰富的同性情感经历,影像内容总带着一种口述历史的意味。为普通人“写史”,是相当具有私人性质的行为,选用普通人或边缘人士来作为主角,本身带有一种“去中心化”的实践性格。

    《日常对话》聚焦于母亲作为传统家庭中的弱势者(女性)与社会中性少数群体(LGBT)的双重身份。这是一次少数群体的发言,也是一次对少数群体的身份询唤:导演通过对母亲同性恋身份的认同,正视造成母女之间隔阂的原因,以及将在成长过程中所遭受的伤害与痛苦开诚布公,母女二人最终达成了和解。

    而在这场私人和解的背后,同样蕴藏着深刻的公共性。英国社会学家安东尼吉登斯(Anthony Giddens)在其著作《现代性与自我认同》(Modernity and Self-Identity)中阐述了生活政治的概念。他认为,生活政治相对于解放政治更具有私人性。不同于解放政治的宏观叙事,生活政治把关注点放至身份认同、自我、性/别等议题上,通过对个人问题的追寻,思考体系、制度、权力等宏观政治中存在的、悬而未决的问题。因此,生活政治具有私人意味,而解放政治因批判对象和叙事方式的不同,具有“他者”的属性。

    20世纪60年代以来纪录片呈私人化趋势,折射出一种“他者”政治到“我者”政治的转变。以“他者”政治为创作动机的纪录片,主题一般为反思、对抗限制人类自由和公平的社会制度,在这些纪录片中,创作者以一种肩负道义和道德使命的姿态在影片中传递政治诉求,其地位常常处在被摄者之上。而“我者”政治诉求下的纪录片,不需要“他者”施以帮助,它的表达者即是发声群体本身,其创作诉求实质是生活政治。“我者”政治更多地关注个体的生存情况,较之“他者”政治而言更为私人,在主题选择上往往规避宏大叙事,而转向个人的身份认同、如何取得安全感等议题。私纪录片的出现,指向“我者”的政治关照方式,也为我们打开一扇重新审视个体生存方式的窗口。

    《日常对话》在私元素方面的呈现真诚且生动,在话语层面便已展现出强烈的私人意味。碎片化的影像、私人化内容、私人化表述,不仅在创作层面满足了作者的倾诉欲与展现欲,同时也极大程度地满足了受众的窥视欲。这在一定程度上消弭了观众对于“同性恋”、“性侵”等主题的心理距离。而它的形式,与立场、姿态、视角、诉求也息息相关。福柯认为,政治宏观层面上的理性原则(自由、民主)的确立,并不意味着社会生活各个层面全面的合理化。由此出发,他批评大叙事在实践中的危害,指出在每一种情况下,总体性的思考都对研究构成障碍。

    福柯对权力的宏观叙事视角的解构告诉我们,在权力问题上,比起从某种意识形态立场出发对权力合法性的计较,更重要的问题是洞悉权力的多元异质性及其微观结构。多元性决定了人类不平等的非单一根源,人类的不公正另有其不同的权力来源与形式。在反抗权力的斗争中,没有“大拒绝”(Great refusal)的焦点或“一招制胜”的法宝,有的只是抗拒的多元性和针对性。

    在影片从未被细致处理、意料之外的转折与沉默中,不时迸发出言语之外的“真实”,也反映出部分来自于父亲,却不仅限于父亲的父权压迫。被采访时,普通人面对镜头时的不安、局促、躲避和紧张,被导演一一记录下来,观众能看见当导演的舅舅、姨妈被问及是否知道母亲是同性恋时的反应:或假装镇定、或顾左右而言他。当母亲最初被问及她的困境,影片中似乎没有一个人能找到一种语言来描述、分析、拆解困境,牵涉其中的个体处于一种异常且不可破的尴尬、失语状态中,这使得母亲与导演的困境失去了被言说的可能。

    超出语言学范畴的、更加广泛地指称意识形态的话语,是人们决定自己怎么说、说什么的潜在机制。话语强调法则和规范,这些法则和规范支配着人们的特定实践,也构成了一般文化实践的基础,生产出了有关真理的知识,而这中间体现了权力机制的运行。话语能够对话语中的主体及其陈述活动实施支配,而这种支配包含三个方面:①话语赋予陈述的权利,也就是“谁有权利说话”,②话语限制了言说的内容,也就是“我们应当说什么”,③话语把主体建构成能言说的主体,主体性是由话语所建构的,“我是谁”的问题要由话语回答。简而言之,话语生产了立场,并且邀请人进入这些立场,关于主体的一切,其实都是在话语机制中形成的。

    而话语生产出来的客体,就是知识,而现实就是由知识构成的。这并不是说现实就在话语之中,而是说,我们只能通过知识来建构我们关于现实的认识。世界不是产生于话语,但世界观是。话语机制将我们确认为常识的真理生产出来,主体在对知识的学习中,明确了何为真何为假,什么可以被接受,什么则不行,这其实就是在被话语机制所规制。

    这因此引出了权力,这种权力是一种泛化的权力,对人主体性的规范被福柯理解为流淌在整个话语机制中的权力,简而言之,个体被整体的文化体制所规制,这就是福柯的权力。而权力是生产性的,是在整个话语机制的运转中体现出来的,也是充分融入我们日常中的。福柯告诉我们知识与规范的真理性起码是值得怀疑的,因为它们是“被建构”出来,而非具有绝对的确定性,它们不同于康德说的那种道德律令。

    在规范化的言说之外,是一些模糊而未被归类的例外,它们或许潜在地占有与明面上的话语同等重要的地位,但却被有意无意地忽视、排除在“日常对话”之外。在《日常对话》中,导演通过对母亲的女友们的采访,从侧面得到了未曾在女儿面前展示过的,拥有同性恋身份的母亲的另一个形象:细心、多情、温柔、在女友面前说出不曾生育、女儿是领养来的谎言,以此与过去不幸的婚姻划清界限,获取心理层面的补足和身份认同。这样的母亲形象显然有悖于传统意义上对于“母亲”这一角色的定义。在传统价值体系中,“母亲”这一词应该是慈爱、圣洁的,而正是由于阿女的“不同”,不仅让导演感到意外,同时也冲击了观众的认知。个性化的行为与概念化的定义发生碰撞,才得以使“私”的程度变得更加深刻,人物得以鲜活饱满,而不是作为一个概念、一个符号存在于影片中。

    《日常对话》通过导演自述加之采访片段,从侧面拼凑出了母亲阿女的一生。从儿时回忆到第一段婚姻,遭遇家暴、携女出逃,再到一段段丰富的同性情感经历,影像内容总带着一种口述历史的意味。为普通人“写史”,是相当具有私人性质的行为,选用普通人或边缘人士来作为主角,本身带有一种“去中心化”的实践性格。

    【详细】
    139935543
  • 冰山之默
    2008/9/11 20:03:52
    雀圣里的麻将规律
    雀圣3部,当然是很平庸的电影。但是就是这样纯粹的娱乐之作,只要认真看,还是能看出一些东西了。这些东西,只有真正去玩麻将才能体会出来。
    ps笔者说的麻将是国标规则

    雀圣1:牌烂不一定会输,只要不轻易放弃。
    国标麻将是与其他麻将非常不同的,关键就是起胡8番的限制。在这里,高手不会输,至少不会大输。无数次的实战告诉我们,在限定一局16把的国标中,忍耐是第一要义。谁都有背的时候,
    雀圣3部,当然是很平庸的电影。但是就是这样纯粹的娱乐之作,只要认真看,还是能看出一些东西了。这些东西,只有真正去玩麻将才能体会出来。
    ps笔者说的麻将是国标规则

    雀圣1:牌烂不一定会输,只要不轻易放弃。
    国标麻将是与其他麻将非常不同的,关键就是起胡8番的限制。在这里,高手不会输,至少不会大输。无数次的实战告诉我们,在限定一局16把的国标中,忍耐是第一要义。谁都有背的时候,别人胡了自己还没决定要打什么。国标,只要你不点炮,不会输太多。而玩国标的,当然都有一定水平,点炮大多数都是因为自己已经听牌,上危险张不舍得,铤而走险最后失败。在运不好时坚持忍住不点,在来大牌时一把足矣。甚至不用太大,自摸一把七对甚至清龙足够。印象最深的一次,我上家14把未开,15把硬生生自摸131.

    雀圣2:什么人能自摸?
    自摸是什么情况?玩牌时常常有这样一种错觉,就是越大越不好做的牌,自摸几率越大。其实做大牌,你干什么别人一目了然,别人不可能傻到这时还送你牌。你面前中发两刻,谁也不敢打白。这时,只有靠自己的运气去硬提绝张。一次实战,上家发明刻,手中中暗刻,一饼白板对倒。一饼,对白在我手中,当时我已无望,绝不可能放张。对家停牌放一饼,他竟然不要小三!太强了!事后他说,当时输的比较多,就是奔着自摸!最少也要大三!这种气质实在太让人可怕了。我绝不敢这么干。这也是我发不了大财的原因吧。

    雀圣3:笑章
    笑,笑啊,笑章。真的管用,不骗你。牌烂时心平气和真的很难做到。但是当你静下来心来时,往往才能发现一些微小的机会。踢足球时教练告诉我们的,打架时,谁头脑发热,一心要对方的命一定失败;踢球时一脑门赢球,杂念太多,必输。同理,做任何事情,只有冷静下来,置身事外,全神贯注,方能成功。
    【详细】
    1494761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