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38460
  • 空喜
    2022/12/31 21:22:57
    爱能治愈

    刷豆瓣时看到一条评论说《德雷尔一家》很具有治愈意义,“治愈”一词马上吸引了我的注意。这些年我看过的最治愈的剧集是《夏目友人帐》,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当我心情低落抑郁时,这部动画片可以缓缓平复我的悲伤,让我感觉很温暖。之前除了《神探夏洛克》和《憨豆先生》,我很少看英剧,看完《德雷尔一家》时,豆瓣大数据逐渐给我推送更多的打着“治愈”标签的英剧,比如《万物生灵》,它已经在

    刷豆瓣时看到一条评论说《德雷尔一家》很具有治愈意义,“治愈”一词马上吸引了我的注意。这些年我看过的最治愈的剧集是《夏目友人帐》,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当我心情低落抑郁时,这部动画片可以缓缓平复我的悲伤,让我感觉很温暖。之前除了《神探夏洛克》和《憨豆先生》,我很少看英剧,看完《德雷尔一家》时,豆瓣大数据逐渐给我推送更多的打着“治愈”标签的英剧,比如《万物生灵》,它已经在我的代看列表中。

    《德雷尔一家》每一个人物都很鲜明。妈妈路易莎美丽明艳,全心全意为孩子考虑,丈夫去世后独自抚养4个孩子长大。路易莎是典型的英国人,沟通总是以赞美为开头,她说话做事都会仔细考虑对方的感受,做事周全,尤其是在孩子犯错时,从未失控指责,而是能体验孩子的心理感受。她的高情商及好客让她成功在科夫交到好朋友。大儿子Larry是成熟的,我不会夸赞他稳重,但是他是他母亲的支撑,是母亲遇到困难的倾听者及帮助者。larry善良具有正义感,但是不善计谋,他毛毛躁躁去监狱以威胁方式欲解救被关押的txl朋友,他支持被通缉的共产党住客,他勇敢维护言论自由,但是他一直在不断成熟,我能感觉到在巴黎的日子是他快速成熟成长的日子,简陋的环境,巨大的孤独让他能够快速脱离母亲保护下的稚嫩外壳,成长为强大的自己。二儿子莱斯利还是被母亲保护的小朋友,自尊心高,也属于傻呼呼的一类,正直善良,但是还没有脱下母亲保护的外壳。小儿子Gerry是动物奇才,从小就有自己明确的兴趣爱好,他喜欢观察、研究及保护动物,小时候无忧无虑,但是四年的成长让他还体验的爱情,这让我看到了更加完整的人的形态。唯一的女儿玛格是个爱美的小姑娘,我很喜欢她,自信\阳光\大方\勇敢,她热爱时尚,不会因为没有受过专业教育而自卑,反而提出这让她更加具有创新性,她勇于追求自己的梦想,一人之身回英国寻梦,她善于结交朋友,乐于分享,开朗外向。

    德雷尔一家的爱正如科孚岛的明媚阳光。

    【详细】
    14864871
  • 娱史通鉴
    2018/7/8 15:27:08
    六小龄童,假如孙悟空穿越到21世纪,你觉得他会遇到什么?

    说到国人最熟悉的文学作品,四大名著绝对是一代代人口耳相传的经典。其中受众面最广的,要属上至耄耋老人、下到三岁孩童都能读的《西游记》了。

    说到国人最熟悉的文学作品,四大名著绝对是一代代人口耳相传的经典。其中受众面最广的,要属上至耄耋老人、下到三岁孩童都能读的《西游记》了。

    9498308
  • 无名
    2021/7/26 22:14:47
    怜悯不如改名梦醒时分
    本以为励志的故事,看到最后还是被震撼!原来努力过后也有失败!原来没有十分准备,真的能失败,不能创造奇迹!男主为了给家里人带来名望,财富,名誉,掌声……尽己所能。也可能是骑虎难下!很真实!能突破自己战胜孤独,困难的航海者需要专业训练,而非一腔热血,靠侥幸成功...  (展开)
    本以为励志的故事,看到最后还是被震撼!原来努力过后也有失败!原来没有十分准备,真的能失败,不能创造奇迹!男主为了给家里人带来名望,财富,名誉,掌声……尽己所能。也可能是骑虎难下!很真实!能突破自己战胜孤独,困难的航海者需要专业训练,而非一腔热血,靠侥幸成功...  (展开)
    【详细】
    13705214
  • Blue
    2017/12/19 22:17:25
    爱与救赎-----万里和紫烟

    梅花三弄这三个故事中,我偏爱鬼丈夫,而鬼丈夫中,我偏爱万里和紫烟,如果说乐梅和起轩的爱情是绚丽的烟火,光芒四射,让你无法不感动,那么万里和紫烟的爱情就像天边的星辰,在夜空中悄然闪烁,不耀眼却温暖执着。如果说水云间是梅花烙的前世今生,两个故事浮浮沉沉,如梦一场,那么鬼丈夫,就是更现实的真情实感。鬼丈夫的故事的主线很清晰,儿时的男女主本来自两个美好的家庭,父母为他们决定了终身,不料意外发生,两家

    梅花三弄这三个故事中,我偏爱鬼丈夫,而鬼丈夫中,我偏爱万里和紫烟,如果说乐梅和起轩的爱情是绚丽的烟火,光芒四射,让你无法不感动,那么万里和紫烟的爱情就像天边的星辰,在夜空中悄然闪烁,不耀眼却温暖执着。如果说水云间是梅花烙的前世今生,两个故事浮浮沉沉,如梦一场,那么鬼丈夫,就是更现实的真情实感。鬼丈夫的故事的主线很清晰,儿时的男女主本来自两个美好的家庭,父母为他们决定了终身,不料意外发生,两家成了世仇,但长大后的两人一见钟情,陷入爱河,经历了一系列磨难,终成眷属。。。。。。可这才只是故事的开始,一场意外大火烧毁了男主的英俊容颜,他变得丑陋而残缺,他假装身亡,隐姓埋名,不忍耽误女主,但女主唯爱而生,与牌位成亲。。。。。。那个时候,恐怕是我第一次知道了什么叫做虐心,剧中的演员都不是在演戏,他们真的活在剧中,活在角色里,连我这个观众,都要入戏了,每一次看剧,都泪流不止。而在这部剧中,除了乐梅和起轩,我还深爱两个人的爱情,就是杨万里和紫烟。开始,我也沉迷于男主的盛世美颜,他和乐梅第一次见面摘下面具那一刻,就瞬间令人着迷。活泼灵动的大眼,充满深情,灿烂的笑容像阳光照耀,皮肤白皙,充满活力,一枚帅气花美男,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妥妥的小鲜肉,而他的好基友杨万里,那时候还没有那么耀眼,但是也高大英气,一直在男主身边为他出谋划策排忧解难,最重要的是,万里的个性冷静,理智,永远都像一个清醒的旁观者,我总觉得,在他正义的面孔下,身上有着一种冷漠的,甚至禁欲的气质,他的脸,让人觉得他不会爱上任何人,也不会属于任何人。剧中设计他也钟情于乐梅,似乎也是为了衬托乐梅的美好,可万里的钟情,我感受不到,也许是起轩的那份感情太浓烈,压过了所有人。他是一个医生,他的样子也是医生应该有的样子,他沉着冷静的医治好跌下山崖摔破头的乐梅,拯救从大火中抢救出来的起轩,整个过程,他都是沉默的,旁观的,清楚的,而他的角色魅力,在起轩被火烧伤之后,才渐渐展现,越来越有光芒,起轩失火受伤后,身边的人一个又一个崩溃倒下,他对宏达说,现在,坚强的人已经没几个,而你,必须是一个。瞬间充满男人的担当,也流露出他的坚强下那一丝柔软。起轩失火后个性扭曲,喜欢走极端,万里永远客观而理智的说服他,帮助他走出阴霾,甚至完全没有把他当做一个病人,这是一种冷酷,可这何尝不是一种尊重呢。他开始一点一点的,在剧中有了越来越重的分量。在照顾起轩的几个月里,他和紫烟两个人不眠不休,剧中并没有太多时间和镜头去展示他们朝夕相处的点滴,可是已经渗透了一种信息,万里和紫烟,彼此渐渐熟悉和默契。起轩恢复后搬回家里,紫烟开始照顾阴晴不定的他,受尽委屈。万里劝说她别淌这个浑水,他说,谁叫我是一个医生呢,有人生病,我就是做不到视若无睹,那是他们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正面交流,万里依然是冷静的,冷漠的,可是那时,他已经不自知的开始心疼紫烟了吧。他做不到冷眼旁观,是因为他已经被触动了,那时我就觉得,他们之间,一定会有什么。短暂的对话,已经流露出他们心中复杂的千回百转,和对彼此的怀疑以及不确定。可是,两人有了碰撞与思考,这是爱情的萌芽。紫烟为了赎罪,在起轩和乐梅之间做了很多穿针引线的事情,触怒了起轩,遭到一顿狠打,伤心难过的她第一时间想到了求助万里医生,瞧,这一切多么的自然,万里曾经的一句话,已经在某一个时刻,影响了她的思绪和决定。万里给紫烟背上血淋淋的伤口上药,那一刻,空气中弥漫着的都是令人屏息的复杂气息,还掺杂着些许心痛,不舍,和挥之不去的暧昧。冷静的万里终于忍无可忍了,他谴责起轩的残暴,同时表示了对紫烟的不解,他开始质问他,于是紫烟流着泪痛苦的脱口而出,因为我欠他,我烧坏了他的脸。那一瞬间,时间停止了,冷静的万里第一次呆若木鸡,他的脸上呈现出一种强烈的因震惊而带来的呆滞,他被震撼了。紫烟和盘托出所有的一切,这个大大的故事中又一个隐藏着的戏剧化的转折,她是一个复仇的姑娘,经历了所有世间的苦难与伤害,带着毁灭一切的心情回来,复仇过程中意外毁灭了无辜的起轩,她遭受了良心的折磨。那一夜,两个人的关系有了第一次的升华,紫烟打破了那层最熟悉的陌生人的隔阂,将她的秘密,她的罪恶,她的不堪,全部说了出来。她都不懂自己为什么会说出这一切,而说出来之后,她竟然感觉糟透了。我想,那个时候,她应该已经爱上万里了,至少,她已经开始无条件的信任他了,当一个人开始不顾一切的信任另一个人的时候,那就是爱了吧。而说出秘密,她担忧自己在万里的眼中,再也不是之前那个明亮纯洁的她了,所以她分裂,痛苦。短暂震惊之后的万里,恢复了他清晰的逻辑思维,他告诫紫烟不能去认罪,这一切只能让所有已经认命的人更加痛苦,他在紫烟崩溃的边缘,拉回了她,骂醒了她。可也是这一次,他的震惊无措,和高冷理智形成的强烈反差,碰撞出了无比强烈的真实感,这种魅力,让人无法拒绝。之后的发展,那么的自然而然,那么的不可抗拒,这个时候的故事,其实已经有了自己的生命,他的走向,已经不是作者或者编剧能够去控制的了,他有了自己的方向。试想,一个曾和你朝夕相处的异性,她毫不起眼,默默无闻,善良隐忍,你都看在眼里,直到有一天,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你知道了她的秘密,她的那些轰轰烈烈的凌乱过往,那些受过的伤害,她毫无保留的对你说出,你一定会忍不住去探究她,当你想要了解一个人的时候,你就爱上她了。所以,当紫烟逃避万里的时候,当她说她担心她再也不是那个美好的紫烟的时候,万里终于告诉她,那一夜之后,他满脑子想的都是紫烟的事情,她在如此千奇百怪的状况下求生存,她的善良敏锐,原来是不知看尽了多少人的眼色打磨出来的。他看到了她的煎熬,她的罪与罚。几句话,句句戳到紫烟柔软的心底,她立刻泪流满面,这一刻,她怎么能不感动呢。万里的铁汉柔情,克制的心疼,恐怕让她的心都要化了。而万里,此时还没说出爱,也或许他还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感情,可是我们已经可以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万里已经爱上了紫烟这个姑娘,当他辗转反侧的去思考有关她的一切的时候,当他告诉她这一切的时候,他已经爱上她了。爱,已经在那里。后面的表白真的很好,没有琼瑶套路,没有直接的面对面的说爱,可是直指人心。起轩要求万里去追求乐梅,万里拒绝了,直接告诉他,自己的心上人是紫烟,而门外的紫烟听到了这一切。起轩不相信,万里开始了一篇深情告白,他和紫烟在共同照顾起轩的日子里,朝夕相处,话虽不多,但默契十足,后来看到紫烟的忍辱负重和默默付出,她所承受和付出的是旁人难以想象的,紫烟在万里的眼中,已经化茧成蝶了,这个过程,他怎能不感动,怎能不心动。而这深情款款的告白背后,是巨大的震撼炸裂了感情的堡垒,美丽的紫烟,内心的善恶一直在纠缠,她背负着沉重的罪恶,一直在绝望而心痛的救赎着自己,没有挣扎,就体会不到她的善良,没有撕心裂肺的痛,就感受不到她对万里的信赖,这一切的一切,让万里越陷越深。冷静的万里,旁观者一样的万里,这一次,变成了温柔的万里,深情的万里,爱的那么克制,连告白都那么冷静,却也那么深沉,而看着这一切的我,又怎能不感动,怎能不心动?观众都入戏了,这可如何是好。在这里表白一下佟瑞欣,他没有在演戏,他就是杨万里。没有认罪,紫烟永远得不到救赎,终于,在一个机缘下,老妇人发现了紫烟和万里的相爱,她一直以为紫烟为起轩付出是因为她爱着起轩,她怒不可遏,在老夫人感情的重压之下,紫烟说出了一切,必然,老夫人震惊,愤怒,慌乱,绝望,撕心裂肺,泪流不止,在对峙和撕扯中,两个人的积压的感情第一次得到了释放,而最后,老夫人说,紫烟,不是你放的火,是我啊!那一刻,不知多少人泪目了,也不知多少仇恨,得到了化解和原谅。奶奶最终选择了原谅紫烟,并祝福了她和万里,这或许是一个理想化的美好结局,它印证了人心的纯净和纯粹,乐梅和起轩或许不需要知道真相了,因为一切都不重要,除了爱情之外,紫烟和万里这条线,更突出了宿命和救赎,它直指人心,让我们不禁思考人性的复杂,爱和恨,原谅和恩怨,得到和失去,我们该如何面对。这就是它最真实的地方。梅花三弄本身也充满着各种宿命感,梅花烙中,福晋的偷龙转凤,是她的罪,可也是她命中的无可奈何,皓祯和银霜的相爱相知,是缘也是劫,在亲情和爱情的交错中,他们化作白狐,远离一切尘世的纷扰;乐梅和起轩,就像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他们注定相爱却不该相爱,又一对爱而不能,当他们以为幸福即将来临,现实却把他们的幸福撕的粉碎,但是乐梅选择执着,爱而炽热,救赎了他们,紫烟一直活在赎罪当中,却求而不得,或许她无法拯救她自己,而万里的爱,让她得到了宽恕,帮她完成了救赎;梅若鸿和杜芊芊,因为琼瑶选演员的艺术,这一对看起来就像皓祯和银霜的前世今生,一个浪迹天涯的老人,送给若鸿那只梅花簪,也牵引了若鸿和芊芊的爱情,他像一阵风,在杜芊芊,汪子璇,翠屏中周旋,他像风一样自由,席卷起一片狼藉,汪子默烧画,引起轩然大波,所有人都沉没在爱和恨的漩涡中脱不了身,最后,他们也完成了救赎,用爱,勇气,和前行的力量。在各种美剧,偶像剧层出不穷的年代,人们的艺术审美都变的多样而浮躁,谁还会花时间去重新欣赏一部二十多年前的电视剧呢,我很少和身边的人提起我有多爱梅花三弄,这已经是我生命中的小确幸。闲暇时光花一整天看梅花三弄,甚至成了我的guilty pleasure, (罪恶的快乐),可是who cares,每个人都有只属于自己的世界,这是我的世界,我的净土。梅花三弄,三个美丽的故事,那么完整,那么走心,那么具有艺术性。它并不完美,很多演员都有着舞台剧式的夸张表演风格,有些台词也是令人觉得过于琼瑶,可它那么真诚,总为我们带来新鲜的体验和力量,在我们被现实打磨的灰暗的时刻,带我们走进那个纯粹明亮的世界,它是我心底不变的烙印,因为它让我相信美好,相信爱。我总会重温这几个故事,我想我也会一直重温下去。

    【详细】
    89994011
  • 若昔难得
    2007/12/28 19:16:17
    东方快车谋杀案
    关于《东方快车谋杀案》,我有若干零碎的记忆。包括电影一开始时快速的通过报纸复现当年的案件,12个人一人一刀的谋杀案,还有关于两个人对话中提了一句的陪审团。 似乎陪审团给我的印象是最深刻的。在这以前,我根本不知道还有这样一种审判制度存在。现在重看这电影时,我已...  (展开)
    关于《东方快车谋杀案》,我有若干零碎的记忆。包括电影一开始时快速的通过报纸复现当年的案件,12个人一人一刀的谋杀案,还有关于两个人对话中提了一句的陪审团。 似乎陪审团给我的印象是最深刻的。在这以前,我根本不知道还有这样一种审判制度存在。现在重看这电影时,我已...  (展开)
    【详细】
    1269216
  • 小郭
    2019/9/3 0:57:45
    The edge of democracy

    It’s about Brazil, and honestly I could only understand like one fifth of the whole content due to my limited vocabularies. But I do get one idea, democracy is facing quite a setback there a

    It’s about Brazil, and honestly I could only understand like one fifth of the whole content due to my limited vocabularies. But I do get one idea, democracy is facing quite a setback there and I don’t know exactly why( I doubt anyone can explain at all).

    The documentary is mainly about Lula, a pro-democracy former president, now in jail. He founded a party called Workers’ Party to fight the dictatorship in the 80s and later elected the president after three fail attempts. And the reason getting him into prison is corruption, allegedly. The problem is somehow legislative, as the prosecutor and judge being the same one. They turned on Lula based on the simple evidence of a suspicious gift house sent to him whose owner is indeed unclear. Lula decided to turn himself in at last, because he said, as I quote, “I believe in justice”.

    The reason why I am calling this a setback instead of a failure is that I believe democracy. Yes, some pure and arrogant confident on people and more importantly, on people. The documentary do mention the media run by the rich are doing something which is quite effective on the votes. But if a documentary like this can be made in the nation, things were not that bad, as I suppose.

    Another thing I want to mention here is about house cards. The politician there stresses many times that power overweighs money. But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with all this power, I mean, after all, you have got yourself the president? Some say, a political legacy, something people will always remember you for. So it made me think, after all those killings of journalists lobbies and enemies, they have to be responsible to people in the end. Doesn't that sound both hopeful and sarcastic?

    【详细】
    104581756
  • 我执固我悲
    2017/8/20 23:45:38
    看完结局,好想打死编剧。。。
    这部剧的制作其实很好,演员基本都是实力派,尤其是画面的质感和配音很有代入感。可惜的是被剧情毁了,和现在大多数抗日剧一样,喜欢加入大量的感情戏甚至是感情纠纷,结果导致整部剧除了看男女主谈恋爱,基本没什么实质内容(关键脑残编剧最后还让主角死了)。最后要表白美惠小姐,整部剧就是为了她才看下去的,可以说这部剧里人设最正常的就美惠和阿香了,美惠完全就是男人心目中最理想的爱情伴侣,善良、温柔、体贴、专情、惹人
    这部剧的制作其实很好,演员基本都是实力派,尤其是画面的质感和配音很有代入感。可惜的是被剧情毁了,和现在大多数抗日剧一样,喜欢加入大量的感情戏甚至是感情纠纷,结果导致整部剧除了看男女主谈恋爱,基本没什么实质内容(关键脑残编剧最后还让主角死了)。最后要表白美惠小姐,整部剧就是为了她才看下去的,可以说这部剧里人设最正常的就美惠和阿香了,美惠完全就是男人心目中最理想的爱情伴侣,善良、温柔、体贴、专情、惹人怜惜。(罗启明说白了就是个感情渣男,关天雄眼睛太瞎,周雅青则是一个自以为是、高高在上,认为所有人都应该围绕她转的大小姐。当然,人设虽然粗糙,不过演员的演技真的很道味)今天刚看完了结局,最后一集真的是烂尾了,哎。。搞得我心烦意乱。
    【详细】
    8765314
  • 朱朱Jupiter
    2021/7/8 14:31:45
    本片教你如何十分钟内从王者到青铜

    纯粹从文学与艺术方面谈谈《修容镇》。

    看完了感觉一般,太一般了。

    一开始感觉超神了,这影射方式,几乎可以带入所有问题。

    但是后面台词,还有处理方式,太太太太太太low了。几乎拖累整个片子。

    纯粹从文学与艺术方面谈谈《修容镇》。

    看完了感觉一般,太一般了。

    一开始感觉超神了,这影射方式,几乎可以带入所有问题。

    但是后面台词,还有处理方式,太太太太太太low了。几乎拖累整个片子。

    全篇高峰是男主的爆发,但男主的切入点居然只是高中生教育问题??(我的天啊前面的铺垫你已经让我觉得你在忧国忧民你要去拯救社会拯救世界了……结果你告诉我你仅仅是因为散文阅读总结背诵和老师同学发生矛盾……这个抱怨实在是太弱,并且让前面的铺垫落空……

    我在等待一场暴风雨,结果你只下了一场毛毛雨。

    随后男主离开,来到最后的结尾,女主与主任的对话,也极其没有技术含量。

    太白了,浅白苍白直白。

    以至于把前面的铺垫,影射,本来很高端很艺术处理方式,拉到了一个极低的水平上。

    如果最后的叙述,只需要这么直白的表述,那么根本不需要艺术的处理和铺垫。

    我希望的结尾,是升华的处理。是更加艺术。

    而不是直白地灌输观点。

    你可以选择影射,或者讽刺,甚至留白……

    那么多处理方式,每一种都比直愣愣告诉观众,我的想法就是这样,要好一万倍。

    ——真的很遗憾。

    前面看得我头皮发麻,后面急转直下。

    前面让我觉得这人功力深厚;

    后面的处理方式与语言表达,让我觉得这人不超过20岁。

    【详细】
  • 13662952
  • 新一柯南
    2021/6/24 12:13:52
    评论

    突然发现“33分钟”也是福田剧。但好像一集都没看完,水川麻美也无法让我强撑着看完。(话说,水川麻美除了"交响“其他剧集都不怎么样。这么好的气质,却一直让她演傻大姐,经纪公司太差了。)

    这集开头永野的造型,看着挺像黄奕。

    最后一集的重点,导演玩了下龙樱梗

    突然发现“33分钟”也是福田剧。但好像一集都没看完,水川麻美也无法让我强撑着看完。(话说,水川麻美除了"交响“其他剧集都不怎么样。这么好的气质,却一直让她演傻大姐,经纪公司太差了。)

    这集开头永野的造型,看着挺像黄奕。

    最后一集的重点,导演玩了下龙樱梗;但是疫情欠下的《龙樱2》什么时候还,不知道还能不能还上。

    【详细】
    13630233
  • ??
    2022/12/30 18:06:38
    二刷原著
    听说很快要播了,特意去二刷原著,刷到凌晨五点??,真是又爱又虐,希望剧不要让我失望。对罗云熙来演很满意,一直很喜欢他的颜,这次很符合原著了,希望他好好表现,把我心中的魔王演出来????????????我的眼泪啊,又虐又期待~~听说很快要播了,特意去二刷原著...  (展开)
    听说很快要播了,特意去二刷原著,刷到凌晨五点??,真是又爱又虐,希望剧不要让我失望。对罗云熙来演很满意,一直很喜欢他的颜,这次很符合原著了,希望他好好表现,把我心中的魔王演出来????????????我的眼泪啊,又虐又期待~~听说很快要播了,特意去二刷原著...  (展开)
    【详细】
    14853214
  • 唐朝
    2022/2/16 8:53:15
    为正义挺身

    [比姆万岁]改编自印度上世纪九十年代的真人真事,中国影迷将它誉为印度版[辩护人]:律师凭一己之力对抗国家权力的恶,为平民伸张正义。影片经过戏剧化的处理,赋予主角理想主义的光环。

    观众看到的不仅仅是律师帮助弱势群体的个案,更是反抗不公正待遇的精神。这里的弱势群体是印度教种姓制度里的不可接触者,被贬称为“贱民”,而他们自称为达利

    [比姆万岁]改编自印度上世纪九十年代的真人真事,中国影迷将它誉为印度版[辩护人]:律师凭一己之力对抗国家权力的恶,为平民伸张正义。影片经过戏剧化的处理,赋予主角理想主义的光环。

    观众看到的不仅仅是律师帮助弱势群体的个案,更是反抗不公正待遇的精神。这里的弱势群体是印度教种姓制度里的不可接触者,被贬称为“贱民”,而他们自称为达利特人,即是指受压迫者。

    片名“Jai Bhim”的意思是“比姆万岁”, “Bhim”是印度宪法之父、首位贱民(种姓制度里的不可接触者)出身的法学博士比姆拉 奥·拉 姆吉·安贝德卡尔(Bhimrao Ramji Ambedkar)的简称。

    14222508
  • 逆淚
    2017/5/21 12:52:21
    《声之形》中的花语
    京阿尼喜欢花语是出了名的,《声之形》中花语的使用频率高得可怕... 来源 : P站 [https://www.pixiv.net/member_ill ... ;illust_id=60665524] 作者也有诸多不确定之处, 甚至有过度解读脑补的嫌疑... 一些花语即使在日站也找不到出处 部分植物中文名不可考, 请留意。 请酌情参...
    京阿尼喜欢花语是出了名的,《声之形》中花语的使用频率高得可怕... 来源 : P站 [https://www.pixiv.net/member_ill ... ;illust_id=60665524] 作者也有诸多不确定之处, 甚至有过度解读脑补的嫌疑... 一些花语即使在日站也找不到出处 部分植物中文名不可考, 请留意。 请酌情参...  (展开)
    【详细】
    8553253
  • 回锅里的锅包肉
    2023/4/5 11:08:13
    剧情略显拖沓,人物塑造不够立体

    先说优点:张译和王骁这对黑白兄弟组合的演技在线,从24集左右开始剧情有了质感,我理解编剧和导演为了铺垫人物剧情需要做一些工作,但这个准备工作有些拖沓,某些跟主线无关的剧情完全可以省略,做做减法适当留白会更好。

    缺点和不足:

    一、相似剧情和人物太多,可以进行合并处理,剧本不用完全遵循原著

    先说优点:张译和王骁这对黑白兄弟组合的演技在线,从24集左右开始剧情有了质感,我理解编剧和导演为了铺垫人物剧情需要做一些工作,但这个准备工作有些拖沓,某些跟主线无关的剧情完全可以省略,做做减法适当留白会更好。

    缺点和不足:

    一、相似剧情和人物太多,可以进行合并处理,剧本不用完全遵循原著,铁三角的首次相遇和第二次相聚可以合并到一次,两次就冲淡了那种性格之间的冲突和对撞产生的惊喜效果;反派那边出场人物简直多到认不清谁是谁,大反派的作用也近乎一致,部分人物完全就是为了剧情凭空出现的,洋洋洒洒码一堆人出场,倒不如树立几个性格鲜明的典型人物出来,其中杨凤刚的塑造就很成功。

    二、故事之间的链接不够紧凑,区分也不够鲜明,我能感觉到作者或者编剧想塑造一个宏伟的时代背景,但从电视剧来看,应该不算成功,多个故事相互糅杂,乱作一团。讲好一个故事,埋线给下一个故事,让观众看得也清楚,效果会更好。

    三、主角剧情不够突出。郑朝阳和哥哥之间的感情纠葛算是两个固定主角,但感觉两个人之间没有太明显的对手戏,甚至我感觉王骁的角色可以代替郑朝山,身份的认同、个人的感情、民族的大义、信仰的对立等等多个闪光点都可以放大,他跟主角的对抗、融合、纠葛比主角和有血缘关系的亲哥之间的纠葛更具有戏剧性。比如从他给主角通风报信之后可以把郑朝山被怀疑逮捕然后不得不透露身份戏给他;后期郑朝山的戏感觉就是可有可无,倒不如省略笔墨,让三郎与主角对戏,一是面对不能忤逆的上级和组织,身不由己的无力感更强烈,他的暗杀和破坏更符合人物设定,比如出现场、追捕任务等等,反倒是郑朝山每次出现在现场被怀疑还能全身而退就有点为了推动剧情而故意为之;二是面对曾经有深厚感情基础的、忠诚于党国的同僚同窗如今站到对立面,自我怀疑、尝试策反、深入研究、当做弃子、信仰崩塌、奋起反抗的转变过程也合乎情理;三是前边也提到过,他与主角没有血缘关系还能解救主角,这种感情会比亲情更强烈、更鲜明、更复杂,于微观可以说是因为两人的同窗好友情谊深厚,于宏观可以说是主角所代表的共产党新中国人民政权的魅力感化,升华主题的作用事半功倍。

    四、某些情节借鉴了萨苏的《京城四小名捕》,或许萨苏也是从京城警察叔叔们口口相传的故事中提取的精华吧。破案的过程估计是作者的短板,程式化,不够精彩,甚至大部分都是靠运气和主角光环的作用。

    五、服化道上不够专业,滤镜过重,没有年代戏剧的感觉,有点跳戏。

    【详细】
    150841143
  • 星娱见
    2022/3/17 16:14:29
    71岁老戏骨携子上阵,爱情亲情师徒情,剧情不断反转,氛围拉满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国内缺恐怖片已久,毕竟作品一直有,能让人满意的确实很少见,所以哪怕是一张剧照,一个片段,如果非常吸引人的话,那么还是值得观看的。 毕竟自林正英之后,真的很难再看到让人满意的恐怖片儿了,所以看到下面这张剧照说实话真的很吸引人。 被群鬼环绕的新娘,带着红色绣花的...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国内缺恐怖片已久,毕竟作品一直有,能让人满意的确实很少见,所以哪怕是一张剧照,一个片段,如果非常吸引人的话,那么还是值得观看的。 毕竟自林正英之后,真的很难再看到让人满意的恐怖片儿了,所以看到下面这张剧照说实话真的很吸引人。 被群鬼环绕的新娘,带着红色绣花的...  (展开)
    【详细】
    14281253
  • iranaway
    2020/5/1 19:15:52
    佐藤泰志与「函馆四部曲」

    日本自杀的作家有很多,太多了,以至于没有多少人会提到佐藤泰志。大多数的人,认识他都是从电影开始。自杀的17年后《佐藤泰志作品集》出版了,函馆市民电影院「CINEMA IRIS」的负责人菅原和博读完之后,对文字中函馆生活产生了某种共鸣,于是便有了将他的作品电影化的念头。

    随后10年里,

    日本自杀的作家有很多,太多了,以至于没有多少人会提到佐藤泰志。大多数的人,认识他都是从电影开始。自杀的17年后《佐藤泰志作品集》出版了,函馆市民电影院「CINEMA IRIS」的负责人菅原和博读完之后,对文字中函馆生活产生了某种共鸣,于是便有了将他的作品电影化的念头。

    随后10年里,《海炭市叙景》《只在那里发光》《跨越栅栏》直至本作《你的鸟儿会唱歌》都被搬上大荧幕。值得一提的是,电影化的顺序基本上和佐藤泰志的书出版顺序相反,1982年「きみの鳥はうたえる」出版,得到了芥川龙之介奖提名,1985年「オーバー?フェンス」,即「跨越栅栏」再次芥川龙之介奖提名,1989年「そこのみにて光輝く」出版,三岛由纪夫奖提名,而「海炭市叙景」则约等于遗作。

    这四部电影在情绪上给我带来的感觉都很强烈,但是质感是慢慢变轻的,从《海炭市叙景》那种绝望到死的感觉,《只在那里发光》的游离和消解语言的沉重,再到《跨越栅栏》慢慢有救赎,最后《你的鸟儿会唱歌》里那种青春的忧伤。在并不知道原作的情况下,这种感觉是令人舒畅的。但是知道了电影在时间顺序上的倒置之后,仿佛又受到了重击,你基本可以看到一个作家慢慢的变绝望直至死去。

    我在网上看到11年高雄电影节对《海炭市续景》的介绍,说什么成为3·11东日本大地震后市民疗伤,重建信心的精神支柱,真的吐血,只要是看过电影,任何正常人都能感受到电影透露出来那种接近死的绝望,也没有人会想过用绝望去疗伤吧。看过《海炭市续景》之后我便想起胡波的《大象席地而坐》,也不知道胡波是否看过此片,气质非常相符。

    佐藤泰志在1976年开始便受自主神经紊乱困扰,1981年曾经想放弃写作从东京回了函馆,在函馆高等职业训练学校建筑科入学,学习工匠。这件事也被写入了《跨越栅栏》作品中,小田切让饰演的男主便是回到了函馆在职业学校学习木匠,包括他在内的学习班上的所有人,我想多多少少都有作者自身扭曲的映射。虽然有电影作者论,但纯文学作品的改编,我还是会把更多的目光放在原作者身上。

    这四部作品由四位不同的导演执导,我们以电影的顺序来说,熊切和嘉,吴美保,山下敦弘,以及三宅唱,电影一定带不同程度的改编,以及带有导演独有的不同性格,但值得一说的是,四部中我最喜欢的两部可能就是《海炭市续景》以及此作《你的鸟儿会唱歌》。虽然我没有看过原著,但是我感觉熊切和嘉可能是最契合原著风格的作品,当然这也可能和电影的筹划和制作相关,之后再谈。三宅唱是把作者的故事搬到了现代,有一种流动的青春印记,但也可以感受到村上春树作品《挪威的森林》或是《寻羊冒险记》里那种感觉。

    巧的是,这两位导演都是北海道出身,而我一直对日本的“出身文化”抱有一定的兴趣,日本相比中国来说很小,地域之间也更为接近,但是他们似乎对出身地带来的那种印记非常重视,几乎所有日本人都会在自我介绍的时候加上出身。虽然我的直觉不一定准确,但是四部中的这两部所关切的命题,与北方给我这位来自异域的人的感受所相同。当然吴美保和山下敦弘的影像也各有特色。

    更巧的是,前三部的导演,即熊切和嘉,吴美保和山下敦弘都毕业自大阪艺术大学映像学科。而文字的作者佐藤泰志和促成这系列电影的菅原和博则都毕业自函馆西高,并且是同期生。在查阅资料时看到对菅原和博的采访,再讲讲菅原和博和「函馆三部曲」的故事,现在是「函馆四部曲」。他在08年有把《海炭市叙景》电影化的想法后,通过在函馆举办读书会,音乐会筹集到了一千多万日元。电影也真正做成了一部函馆人的电影,电影里的许多角色都是函馆市民素人出演。所以《你的鸟儿会唱歌》另外叫做《函馆夜空更深蓝》也并没有问题。函馆系列电影甚至为函馆带来了观光效益,而佐藤的作品也成为了函馆文化馆常展作品。

    菅原和博这个老头也是非常迷人,他原本是一个著名咖啡店的老板,开「CINEMA IRIS」的契机是市内经济不景气电影院接连倒闭,他反倒是逆市而行,后来又从一个电影院老板成了电影制作人,《海炭市续景》被评为当年旬报第九,《只在那里发光》甚至被评为旬报第一,并代表日本追逐奥斯卡。「函馆三部曲」的成功也催生了第四部即《你的鸟儿会唱歌》,同时他也在考虑为其他艺术家制作电影。

    回到作家和电影,川本三郎评价佐藤泰志「反叛时代的热烈气氛催生了佐藤泰志明快的文体,让人深刻体会在社会阶级受压迫的生命情境」,福间健二评价「佐藤泰志一生用文学抚慰受伤和落败的底层人民,这些不安恐惧的故事,无奈地体现了当前世界的荒谬无理」,我没有看过原著所以也无法评价,但是作为电影四部曲而言,我认为电影中倒也没什么「阶级压迫」和「荒谬无理」,以我对四部电影的了解「用受伤和落败落败的故事,来审视私人的生命情境」可能更为准确。

    前面的「函馆三部曲」讲述的都是或多或少孤独的绝望的,行尸走肉的,甚至变态的生活故事,但按电影的制作顺序,在最后的跨越栅栏中还是有了希望。我想这也是三宅唱的作品少了一点阴暗面,得以那么单纯的,青春的原因。

    佐藤泰志的文学并没有在国内出版,在台湾有一些译本,有机会是定要拿来读一读的。

    125572679
  • Albert??紫箫蓝羽
    2020/2/5 10:13:47
    这个电视剧买了多少热搜?

    这个电视剧三观不正~究竟是买了多少热搜,发现除了微博上的热度比较高以外,其他的APP基本上没有人谈论这个电视剧~本以为很好看,但是看了两集,发现这个电视剧真的不能看下去……各种双标~和三观不正。30岁~应该是很成熟的年纪,但是这种电视剧容易给30岁左右的未婚女性给予不正确的价值引导~竟然评分能到7.1?一直恋爱是可以,但是价值观和双标就是另一回事了……

    这个电视剧三观不正~究竟是买了多少热搜,发现除了微博上的热度比较高以外,其他的APP基本上没有人谈论这个电视剧~本以为很好看,但是看了两集,发现这个电视剧真的不能看下去……各种双标~和三观不正。30岁~应该是很成熟的年纪,但是这种电视剧容易给30岁左右的未婚女性给予不正确的价值引导~竟然评分能到7.1?一直恋爱是可以,但是价值观和双标就是另一回事了……

    【详细】
    12217184
  • 五条悟媳妇
    2018/6/21 22:03:57
    啊?没标题?纯吐槽的

    我爷爷现在正在看,我又不能换老人家的台,所以本人现在很痛苦。不谈剧情,因为现在才播了一集。那个年代跟我们现在不一样,有些地方看着让我很别扭:好像是男主之一吧发型是电发,不知道属于日式韩式还是欧...女军官眼妆很浓,嗯,还是红色的眼影,整体妆容很网红,看到就容易跳戏,嗯,眉毛是你们一字眉。

    日本兵追我们中国士兵的时候,是为了突出那个日本军官?还单独给他好几个镜头?他一个人骑马在前面

    我爷爷现在正在看,我又不能换老人家的台,所以本人现在很痛苦。不谈剧情,因为现在才播了一集。那个年代跟我们现在不一样,有些地方看着让我很别扭:好像是男主之一吧发型是电发,不知道属于日式韩式还是欧...女军官眼妆很浓,嗯,还是红色的眼影,整体妆容很网红,看到就容易跳戏,嗯,眉毛是你们一字眉。

    日本兵追我们中国士兵的时候,是为了突出那个日本军官?还单独给他好几个镜头?他一个人骑马在前面追,后面隔着一段距离是一堆日本兵跑步追击,双方互相射击,嗯...构图就是:日本兵→骑马军官←中国士兵[箭头是射击方向]这个日本军官就一移动的活靶子呀,毕竟他单独一人处于真空地段,不怕身后的猪队友开枪没准头突突了他??觉得有点蠢????!

    好吧,其实我就是来吐槽的,作为我爷爷的乖孙女,我可不会瞎换老人家的节目的,虽然我很蓝瘦,365个祝福送给我自己??

    【详细】
    9446386
  • Rosamund
    2018/1/14 2:31:16
    何以解忧

    今年冬天,到现在都没有下雪。

    看天气和大家的着装,故事发生在初春的样子,秋天与大家正式见面,不算晚。

    从去年,不,准确说是前年,一部当红的书籍要被翻拍成电影了。几乎都是熟悉的名字,浪矢杂货店的奇迹。

    话说作者,我第一本看过的书,其实作为推理小说没觉得有太多亮点,那时也没那么多人知道他。但对于女生细腻想法的描写,我似乎很感同身受,所以我记住了这名作者。之后的

    今年冬天,到现在都没有下雪。

    看天气和大家的着装,故事发生在初春的样子,秋天与大家正式见面,不算晚。

    从去年,不,准确说是前年,一部当红的书籍要被翻拍成电影了。几乎都是熟悉的名字,浪矢杂货店的奇迹。

    话说作者,我第一本看过的书,其实作为推理小说没觉得有太多亮点,那时也没那么多人知道他。但对于女生细腻想法的描写,我似乎很感同身受,所以我记住了这名作者。之后的突然某一天,书店全部摆满了他的书。其中,最畅销的一本,翻译成中文就是《解忧杂货店》,不过在知道翻拍之前我一直都没有看,反而是选了另一本同样温暖的故事《时生》。

    准确说我不是完全的书粉,他的写作风格我没那么喜欢,但是因为喜欢的人要去主演这部电影,我在9.23日本上映之前把书好好的看了一遍。实际上,在看过之后,我对荧幕化真的很期待,因为这不是一个好改编的故事;同时,我也能看到出道十多年的他作为演员的成长,这对我来说意义重大。

    原书中,我最喜欢的故事恰好改编版的电影里都有,重生,大火,克郎,姐姐,绿河,最后的地图。

    大致就是……一个穿越32年的故事。好像也没有那么神奇对吧?可我还是很喜欢。

    之前听过电影的原声带,而且看过长达半小时的特典,看到电影时候我很熟悉,不过确实也有很多预告里没有的场景,给我很惊喜的感觉。比如穿过三人呼啸而过的电车,黑夜里金光闪闪。

    山下达郎的《Reborn》我曾经听过很多遍,我最喜欢门胁麦的版本,印象深刻。歌词提到的“一切都不是结束”这样类似的字眼,我总能在听歌时候记起当天晚上的大火,还有小偷三人组鼓励的信,“你会帮助到很多人,不要放弃”,姐姐边流泪唱到“谢谢”时,让人不禁感叹道“原来这才是‘重生’的意义~”。开始因为这个故事和这首歌,使我产生“这个最有泪点的故事放在开头会有点突兀”的想法,后来想想,对于讲清楚“一夜复活的奇迹”、浪矢爷爷生前“穿插着以前的信”这样安排似乎更合理,所以才有后面的“绿河”。

    我的家庭很幸福,也可能是因为这个原因,我反而很能理解当映子知道妈妈可能是带自己自杀时候绝望的感觉。但看书时候我就知道,作者不是这样残忍的人,一定会有一个好的结局,不然就会破坏掉整个精致的故事了。

    所以逐渐地从开始的我觉得“鱼店音乐人”和后面的联系没那么深,到绿河的女儿和早早死去的晓子,我感受到了一种很奇妙又温暖的光环——将大家逐渐联系在一起的环,冥冥之中存在也这个地方。

    最难拍成的出身于丸光园的敦也的回信、绑架其实一直帮助丸光园的“迷失的小狗”的联系,意外地处理的很好,印象是和书中一样,这对于没有看过原著的人们来说,会有恍然大悟的感觉——“哦~果然她就是当年的晴美”“原来那封信其实是三个小偷写给她的啊”,就是如此这样强烈的羁绊。

    “绊”在日本文化中是个很有意思东西,整部书和电影都是关于“羁绊”的故事。浪矢爷爷年轻时候喜欢的女人皆月小姐开的孤儿院丸光园,救了弟弟而永远留在丸光园的克郎和他的口琴声,为了纪念他每次演唱会结尾都会唱《Reborn》的姐姐,告诉绿河母亲真相的姐姐小芹,为“迷失的小狗”指点迷津的小偷……到底是否真的有人在上天默默指引着大家靠近在街角转盘的杂货店呢?结局的答案告诉我们,一切都是我们想象的一样完美。

    凉介饰演的三人组暴躁的头头试着扔了一张白纸到信箱,他不能理解被妈妈抛弃的人生,是否也能也能因为这样的一封信而改变。善良的爷爷仍旧回了这封“恶作剧”的信:因为是一张白纸,所以可以无限地描绘自己的人生。

    朝阳出来了,天亮了;这一夜奇迹,过去了。

    结尾看到“山田凉介”“Ryosuke Yamada”名字出来的时候,我觉得一切都值得了。七年,我终于看到这样的你了。

    电影里的敦也最后变成了帮助他人的好孩子,现实中的他不断提高自己的演技,也因为这部电影获得了旬报新人奖。

    你的未来,我的未来,正是因为白纸,才可以有无限的可能。

    【详细】
    90691685
  • Vega
    2020/3/14 17:53:55
    人是铁饭是钢,一集不嚷闷得慌

    第一集食堂迎小壮,坐在画面右下角的麻花辫大姑娘那扮相太有内味儿了。我一下子就决定看下去,并且很快就开始安利。

    津津有味看了二十来集,直到刘大勺糖和盐那场戏,我突然感到了疲软。这种疲劳来自于:明明有了新环境新反派,但玩的还是老一套。

    后面的六七集,跨度大跃进,连播看出了久别重逢的感觉。弹幕吐槽连连。

    现在我看完了,来捋一捋观后感吧。

    第一集食堂迎小壮,坐在画面右下角的麻花辫大姑娘那扮相太有内味儿了。我一下子就决定看下去,并且很快就开始安利。

    津津有味看了二十来集,直到刘大勺糖和盐那场戏,我突然感到了疲软。这种疲劳来自于:明明有了新环境新反派,但玩的还是老一套。

    后面的六七集,跨度大跃进,连播看出了久别重逢的感觉。弹幕吐槽连连。

    现在我看完了,来捋一捋观后感吧。

    喜欢的部分· 主角配角甚至群演都很到位。· 描写细腻,叙事节奏舒服(前中期)· 时代环境造就的独特气质和笑点

    疲劳的部分· 反派多,打不死,反复横跳,套路雷同· 每集都在嚷嚷,aw脑壳疼sl

    吐槽的部分· 为了苦大仇深,献祭了太多孩子· 后十来集 节奏断层大跃进· 看完了人物的一生,但谁也没吸取经验得到成长

    很多人觉得是“虎头蛇尾”,而我却觉得“早该结束”。人生这场战役,至死方休,但故事可以只截取一段。32集的篇幅,如果能在文ge结束就收尾,可能在节奏上更稳。毕竟我们不用眼睁睁看着梁拉娣死,也知道她这辈子不容易。

    最后总结一下从中学习到的进步要领,与诸位同志共勉:1,在合适的timing结束,和从恰当的切入点开始,一样重要。2,嚷嚷是低效、费嗓、丢人的沟通方式,所以不能让情绪吞噬理智。3,崔大可的心理素质可以学学。4,孩子的教育比人数/性别重要。5,感情债难还,最好别欠。6,不以盈利为目的的经营是做慈善。7,要感恩,别害人。

    【详细】
  • 12384760
  • 快乐party
    2022/9/1 22:10:08
    这个夏天最真实的恋爱

    这几年大部分打“恋爱成长”的剧,基本都没摆脱过工业糖精、无脑撒糖以及莫名其妙相爱的套路。《恋爱的夏天》算是一个小惊喜了,点赞女主角人选,对吴倩最深刻的印象是几年前的《冰糖炖雪梨》,那会儿她还是大大咧咧少女甜妹,如今也撑起了真正熟龄女性的样子,戏里有真情实感,这和女主角夏天好像有不谋而合的高匹配感。喜欢夏天和许则豪在过去的故事,他们有遗憾、有受伤,也有最真实热烈

    这几年大部分打“恋爱成长”的剧,基本都没摆脱过工业糖精、无脑撒糖以及莫名其妙相爱的套路。《恋爱的夏天》算是一个小惊喜了,点赞女主角人选,对吴倩最深刻的印象是几年前的《冰糖炖雪梨》,那会儿她还是大大咧咧少女甜妹,如今也撑起了真正熟龄女性的样子,戏里有真情实感,这和女主角夏天好像有不谋而合的高匹配感。喜欢夏天和许则豪在过去的故事,他们有遗憾、有受伤,也有最真实热烈的少年相爱。喜欢夏天和关辛各自包裹着伤痕累累的心,小心翼翼相爱的样子,完美表面下有太多的不完美,但那些都是每个人在恋爱中最真实的心情。去掉梦幻滤镜和悬浮的人设标签后,这就是最真实的恋爱。

    【详细】
    14622298
  • 阿茶
    2015/12/10 23:38:31
    《一个勺子》:像虚无主义者一样屠戮一只羔羊

    (本文原题《屠戮羔羊与陈建斌的野心》,写于2015.12.10在百讲首看后;后于2017.01.02作为当代艺术课程的期末作业大量填补修正,于课程结束后重新发布。……如果有契机再修正吧(大概是没了 : P))演员陈建斌的导演处女作《一个勺子》自2014年底在金马影展亮相后就赢得了影评圈的一致好口碑。可惜影片出现在公众面前的过程却

    (本文原题《屠戮羔羊与陈建斌的野心》,写于2015.12.10在百讲首看后;后于2017.01.02作为当代艺术课程的期末作业大量填补修正,于课程结束后重新发布。……如果有契机再修正吧(大概是没了 : P))演员陈建斌的导演处女作《一个勺子》自2014年底在金马影展亮相后就赢得了影评圈的一致好口碑。可惜影片出现在公众面前的过程却并不算顺利:主演之一王学兵因涉毒突然被捕,影片筹备许久的上映只得匆匆叫停,修修改改删去了八分钟,王学兵的正脸镜头也被精挑细拣抛出了正片,这才终于在一年后得以重见天日。抱着些许遗憾与怀疑走进影院,我却颇为惊喜地发现,影片的不得已删节并未为之减色,其仍然是一部近些年来中国少有的、尤其是院线片少有的、真正的艺术影片。而作为陈建斌首部电影作品(自编自导自演),其中显露出的导演野心也颇让人讶异。许多艺术电影作者都在尝试拍摄完全形而上形态的影片,试图用影像表出不可表之物,但其中或多或少都会显露出相对形而下的、作者本人根植于意识之中的政治倾向。而《一个勺子》则反之,它以一个相当形而下、似乎单纯在控诉社会现实问题的面目出现在众人前,内里却隐藏着一个形而上命题的魂;它被包装成强烈地域性的乡土梦幻,却拥有一个人类终极哲学问题的核——存在与虚无。我未曾读过该影片的原著小说《奔跑的月光》,因此这种似乎藏在编剧巧思中的命题形而上化是否来自原作者,我不得而知;而陈建斌对此表达又是否具有强烈自知,我亦不敢妄自揣度。但由其影片的高度符号化倾向,我们至少可以确信,陈建斌是头脑清醒、带有高度自我意识地创作这部影片的。一、“羊”之线索:影片统述《一个勺子》中,“羊”是最重要的意象,是将整部影片串接起来的线索,也是一项具有跨文化性的、复杂的多重隐喻。影片一开始,拉条子便与羊羔一同出场。羊圈是他们的生计,是傻子的住处。拉条子夫妇的善,在羊羔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他们像照顾孩子一样照顾羊羔,为它看病穿衣;也像照顾儿子一样照顾勺子,给勺子吃饭洗澡,穿羊皮袄。所以羔羊喊“咩”,傻子喊“妈”,声声相似。金枝子嘴上不愿意,却是喜到心里去(之后从其儿子的遭遇中,我们也可得知这一声声“妈”对金枝子的意义)。后来,傻子走了,没时间穿上那羊皮袄;羊皮袄留在羊圈里,仿佛留下了一个坑,一步步引导着拉条子往里跳。人来人往,把拉条子心中对人性的信念逐渐摧毁。金枝子气他老实被人欺,把他关在门外。他也开始怨恨软弱善良的自己。那个自我在心中一点点崩塌,而巨大的困惑取而代之,一点点吞没他。于是他宰杀了心爱的小羊羔,把先前视若己出的灵动生命变成一锅热腾腾的肉。这一步是转折性的,他在困惑中,从行动上屠戮了善良的自我。这份牺牲未能换到答案。他睡在羊圈里,披着羊皮袄,一如傻子刚来时的模样。披上了羊皮袄,就是羔羊,就是傻子,就是任人割宰的命。于是有了羊圈狂想,荒诞的自我屠戮的梦,拉条子在梦中疯狂地用刀子捅杀像傻子、像羔羊一样蜷在羊圈的自己,与此同时,羔羊拉条子发出了凄厉的咩咩叫。在这一步,拉条子在内心里完成了对善性自我的屠戮。然而困惑越来越大,羔羊被屠戮却不能阻止他成为傻子。他的内心被困惑填充,他像傻子赖着自己一样赖着大头哥,想得到答案。追寻的最后不过是把自己折磨成了真正的傻子。他妥协,戴上了傻子的红帽子,不再追问答案;人看我傻,我看人疯。二、虚无主义者的勺子《一个勺子》给观众的第一印象,往往是其浓郁的西北色彩。大荒漠、彩藩、土楼、羊圈,口水歌、方言与鲜艳的乡土气息陈设房间,无不在强化电影的地域性。观影前半期,我心中不时赞叹陈建斌拍出了中国乡土式梦幻,倘若与世隔绝的北镇与许多北欧本土情怀影片遥相呼应,西北特色幽默为高原更添了几抹乡趣。也就因此强烈地暗示观众,陈建斌是在追求一种本土黑色幽默的小格局影片,以此为基础控诉中国社会现状。但越往后看,我越不得不承认这种预判是错误且大错特错的。《一个勺子》绝不仅仅被这种地域性的小格局所围困,更不应单纯意在控诉中国社会现状。(陈建斌自己谈到一个勺子也说,对于影片中的社会现实问题的指涉,“是原著小说里有的,不是我自己加进去的。这是根据现实故事的逻辑,剧中人产生的联想,但我想告诉大家,我的电影不是讲这些。我在头三分之二铺了一个谜局,你会觉得我的电影是在讲这些东西,但是到了三分之二的时候,你会觉得那只是一个引子,后边的三分之一,才是我的内容。”)这个五颜六色的地方色彩卷裹的内核,是一个面向整个人类的共性质询。可以说,影人在追求的,是某种更形而上的东西,即是一种存在的虚无主义(existential nihilism)。从影片中间,金枝子硬生生问拉条子一句话:“你说,那么一个傻子,活到这个世上有啥用,还不是白白糟蹋粮食。”拉条子也硬生生堵回了金枝子的质问:“你说的太对了,人活在这个地球上有啥用,把地球白白的都浪费掉了。”这里开始,人类的存在价值轻飘飘地在乡土夫妻闲聊中被推翻,整个影片格局敞开,陈建斌的野心也收不住了。于是影片后半部分,一浪接一浪,视听语言大大拓展丰富,增加了大量的主观性视点镜头,游离于幻梦之间、荒诞段落轮番上阵。一直到影片末尾段,主题显然已不仅仅局限于善与恶、“正常”与“疯傻”这种平凡的二分式命题;此时,前半部影片中拉条子执着的“善”,已经跑偏成了执着的自问与追问。拉条子逢人就问傻子的价值,最后如同勺子死赖拉条子一样,拉条子死死盯上了大头哥,想从他嘴中撬出困惑自己的问题答案。然而拉条子在最后的最后,仍没得到自己魂牵梦萦的终极答案。一切的心思费劲都是徒劳,一切的辛劳追问都不可能得到答案。因为答案根本就不存在。存在本质即虚无。再回到影片前面一些,拉条子宰了羊羔向老三索要答案,老三说,人生就是这样。你就是个大勺子。有些事情你想不明白,你就不要想。这就是我比你明白的地方。是啊,谁追问,谁就成了勺子嘛。所以,影片的结尾,拉条子戴上了勺子的红帽子。他透过那一片破碎的红,在傻子的视角里,把这世界的疯癫荒诞与无意义看了个清明。再也没有追问,也就再也没有困惑。他终于妥协了。三、从甘肃农村到耶路撒冷:高度符号化中的伪地域性《一个勺子》作为陈建斌的处女作,定然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小成本的制作方式带来的影片最终呈现效果也只能是略显粗糙,比如某些对切镜头中明显失误的声话错位。但使得整部影片并不会因此而显得杂乱无章的,正是导演在整部影片中贯穿始终、如一股拉直的绳子一般的清晰思路,即是说,陈建斌清楚地知道自己要什么。这种思路首先体现在影片的高度风格化上。由于影片本身基于对社会现实的真实描绘,影片大多采用了记录风格的镜头语言,即使固定机位长镜头也采用手持摄影机,并且刻意追求一种影像上的粗粝质感。同时插入大量有时代感的元素,比如每次拉条子坐进大头哥的车,车里放的口水歌都在指向一个明确的时代;以及一些不那么抢眼的元素,如拉条子夫妇家里电视上放的电视剧。这些元素似乎整体在强化影片的时间空间的确定性。而陈建斌的西北式幽默感也是一项高度风格化的元素。处理幽默元素时,他采用的是欧洲喜剧常使用的跳切手法,将事件的开端和结果直接剪辑在一起,略去过程,或是对过程的呈现采取抽帧式的零碎剪辑而不是完整呈现,以达到一种“冷”或是黑色幽默的喜剧效果。这种幽默效果与西北荒漠达成了巧妙的契合感。再如交代两夫妻关系的镜头,永远采用固定正面中/全景机位长镜头,给予夫妻对话一种荒诞的舞台感。甚至于王学兵的角色因封杀而不得露出正脸这种偶然限制,居然也意外形成一种风格化效果——“大头哥”作为一个“能人”的神秘感。而陈建斌清晰思路的另一个体现,则是影片的高度符号性。几个清晰明了以致稍微有些刻意的简单象征符号,在整部影片中不断被重提、强化,以及影片前后整齐的对仗效果,将整部影片规矩干净地束结在一起。所有的人物都被排除了复杂性,留下一到两个鲜明特征,嘴中反复咀嚼着相同的台词;所有的镜头意象也都指向明晰的象征意义,而对白也往往被凝练成具有点题意味的总结句。这种简单粗暴的处理办法虽然不是最优,但至少明了大方。我们再回到前文所说的,影片最重要的意象“羊”。羊作为一个符号,从东方文化角度审视,其与整部影片的地域特征和表达主题皆可得以完美融合:西北人养羊;羊羔代表至纯至善。但这个主意象,我们能用西方文化符号的角度理解吗?答案是肯定的。“羊羔”在《圣经》文化背景中,代表着受难的基督。这是牵强附会还是有证可循?《圣经》中,以色列人为逃过灾难要在逾越节当晚宰杀一只健康漂亮的小羊羔;由影片中拉条子为了换取答案宰杀羊羔、牺牲“至善”,我们也可联想到这种基督教文化式的羊羔的牺牲。羊羔任人宰割的属性是由其纯与善被赋予的,其与“勺子”形成了一种相互隐喻的关系。在影片前半部分,拉条子为了摆脱勺子,将勺子绑在野外的栅栏上。勺子没有任何反抗,静静看着拉条子捆梆自己,而拉条子一步一步绑住勺子的脚、展开勺子的双臂分别绑住勺子的手。其捆绑样式,与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的形态如出一辙(钉住双脚与双手),这是否又是一种巧合?如此可见,“羊羔”是一个具有跨地域性的文化符号,我们可以在其基础上做多重解读,其解读结果皆可强化主题。由此我们可以说,该影片不论是从其命题角度,还是其符号的选择,都是“伪地域性”的,都具有某种跨文化属性或是超文化属性,是可以成功收到整个世界共鸣的。梁实秋言:“伟大的文学乃是基于固定的、普遍的人性。从人心流出来的才是好的文学,文学难得的是——忠于人性。”艺术作品欲成永恒,其命题必先永恒。从这种意义上看,陈建斌是浪漫主义的。他将地域性上升到普遍性,冲破时空牢笼,为人类群体抛出难题。陈建斌作为作者对此是否自知我们仍不知道,但从影片成品反推,他确是达成了这种意料之内或之外的结果,这也为他不算精致的处女作赋予了一种超越社会、超越文化的,艺术品的永恒性。当然,我们不能因此忽视其影片的一个硬伤(恰如大多数野心勃勃的导演处女作),正在于这种过于明显的符号痕迹,使得所有镜头和意象都过于简单、过于具有分析力,情节也往往具有仪式感。排除了模棱两可的含义,鲜有过度解读的可能性,影人试图传达的一切都由自己主动放大加粗,这种解读的单一性也常常使得影片本身少了些自然流露的趣味。但同时,影片的妙处在于,陈建斌把一切形而上的深入思考埋藏在如此浅显易懂、“接地气”的背景和故事框架之中,因此这些单拎出似乎十分生硬的意象便被安插得几乎不露痕迹、更不至令人生厌。然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若离了这些夸张的、荒诞的、本身就偏向形式主义的背景,符号的滥用或肤浅化则会引向另一个极端。陈建斌是否有可能成为第二位贾樟柯,尚不得而知。当然,我更怕的是影人成为电影界余华,乡土文学出身,最后却把整个中国概念化,再引用一段圣经,拍到国人脸上,等着西方世界为之起身叫好。

    【详细】
    76874422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