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影
>
东
东
类型:
,家庭,电影
主演:
刘小东,
地区:
中国大陆
年代:
0
推荐首页
演员表
影评
剧照海报
播出时间
主题曲
新闻花絮
剧情介绍
东
影评
王一
2008/11/16 16:04:16
记录点什么好让你感动呢?
上海双年展我花最多时间看的是贾樟柯的展品,电影《三峡好人》。在一个小黑屋里面,我又温习了一遍。看这部电影,我异常亲切,完全不用看字幕,听就够了。甚至还听清了片中人喃喃时一些字幕没有记录的声音。期间朋友发个消息说威海路这边有个沙龙在弄记录片联映。整整24个小时,片子还包括传说中片长达到9小时的《铁西区》,有种你就过来。
我当然有种,我当然就过去了。又是一个小黑屋,大家席地而座,观看着正在放映的《迁徙的鸟》。放完之后主办者出来讲了一些电影拍摄的背景,回答了一些观众的问题。就着打开的灯光,我发现来的兄弟姐妹果然都是有种的人,垫个报纸就一屁股坐在没有做任何防潮处理的11月的上海的混凝土楼板上,有些甚至背着睡袋,一定是冲着《铁西区》来的。怀着这种敬佩,我们又看了《寻找小津》。说实话我只知道《东京物语》,并没有关注过它的导演小津安二郎。看完这部德国粉丝的偶像崇拜片,终于等到了我最期待的《东》。
《东》和《三峡好人》是同期拍的。一个是记录片一个是故事片。后者因为得奖所以瞩目。前者相对要默默无闻一些。贾的电影着眼草根市井中的不平凡,终于杀出了一条血路,坐上高位。《东》是记录片,只需要真实的记录。相比《好人》里面群众演员的台词背诵,《东》要轻松很多。刘小东把照片递给家属时,妇女看着照片突然转身过去,很大声醒鼻涕的镜头,完全打败了《好人》里面导演那些精心的安排。
放完《东》,主办者按照惯例出来讲了些相关的背景,顺带讲了讲了讲国内的独立影象现状。大家还是在下面耐心的听着,有人拿出小本子记着什么。很少有人问问题。于是也就只有很少的交流,更不用说讨论了。席地而坐的的面孔都很年轻,20来岁的样子,脸上满是憧憬,充满的是对记录片虔诚的崇拜。这个年龄段的人,走出高中走进大学不多久,被压抑了多年之后刚刚呼吸到一些新鲜的空气。总觉得自由之后应该干点什么自由的事情,更多的时候却为找不到该干什么或者能干什么而苦恼。看着这帮充满理想的人,让我想起了7月我在四川棉竹参加那个义务设计团的事情。一帮心存纯洁的人,来到受灾最严重的地方,想要通过自己的力量干点什么帮忙的事情,最终目标的不明确直接导致铩羽而归。找不到该干点什么的时候电影成了很好的一个寄托——没有自己做一件事情,但起码在追随着一件自由的事情。记录片在电影们中无疑又扮演着领袖的角色。引得无数人折腰。刘小东在片里说,人能干点啥就干点啥,又说要是有人希望艺术去改变什么那就是太可笑了。贾剪片的时候把这两句给留着至少说明他不反对这种说法。刘能画点画,他就画画。贾能拍电影,他就拍电影。都是他们最基本最真实的工作。
刘画的内容,在里弄里,拆迁工地上都能看到,观众看到这些真实的场景,不触动,没反应。看到画到画布上了,就都感动了。
贾拍的内容,三线城市底层的真实一放上银幕,观众就对银幕又一阵叫好。那些场景依然按时活生生的发生城市里面。大家不去感动真实却要去把电影里面的一个镜头扣出来回味。莫非真的都要当导演?
我想起双年展里面的一个展品,就是把农民工在城市打工时的居所按照真实比例1:2缩小还原。展厅里闪光灯不断,大家都在感慨着那个小窝。而这种小窝在离美术馆不远的楼盘工地上,就有很多。这种对农民工表达出来的心疼在工地上没有生长的环境,于是就只能被请进美术馆,让这么个美好的地方成为一个泛滥爱心的棚户。
一个双年展一个记录片联映,实在是把我胸挤了一把。让我对无边的热情有了一丝冷淡。这种目的盲目的热情必定就是不靠谱,看着挺大的一坨高高飘扬在天上,一根小针就能戳破,破的时候,你发现,既没有声音,也没有味道。
1557
1520
下一条
上一篇:
即使失语,都要表达
下一篇:
但愿这不是葬礼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