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86969
  • 辉城啊
    2019/6/3 16:30:04
    错位的历史,粗粝的现实

    Yesterday once more,这是电影《别岁》的英文名,不免令人想到卡朋特乐队的经典歌曲。所不同的是,卡朋特是温情地回忆童年时光,而《别岁》则相当尖锐地介入到历史与现实中去。在电影的最后一幕,老知青周树达带着自闭症的孙子陈小康,驾驶着儿子陈乐留下的旧汽车,沿着茫茫长路,一路向北,赶回北京。此时,正值年二十九,交通广播里已弥漫着除夕的喜庆与热闹。

    冬天已经过去了,春天还会

    Yesterday once more,这是电影《别岁》的英文名,不免令人想到卡朋特乐队的经典歌曲。所不同的是,卡朋特是温情地回忆童年时光,而《别岁》则相当尖锐地介入到历史与现实中去。在电影的最后一幕,老知青周树达带着自闭症的孙子陈小康,驾驶着儿子陈乐留下的旧汽车,沿着茫茫长路,一路向北,赶回北京。此时,正值年二十九,交通广播里已弥漫着除夕的喜庆与热闹。

    冬天已经过去了,春天还会远吗?周树达告别沉重的昨日,开启了新的人生历程。在电影结尾的字幕里,导演向我们透露人物的最终去向。因劫持人质的陈乐被判了十年。周树达最终在狱中见到自己的儿子。自闭症少年进入北京某所特殊学校,完成小学学业后,顺利进入初中。

    自闭症进入中国观众的视野中,应拜李连杰、文章主演的电影《海洋天堂》所赐。一般来说,患有自闭症的儿童,会有语言障碍和社交障碍,严重者甚至有智力障碍。电影中的陈小乐显然有语言和社交障碍,他在课程上会时不时地发出怪叫声,严重影响到课堂的教育秩序。学校与老师不得不想办法,为陈小康争取更合适的学校与教育机会。然而,悲剧就发生于此。陈乐误以为教导主任歧视陈小康,过激之下,选择持刀劫持人质,试图为儿子争取一个正常的受教育的机会。

    无疑,这是一个可避免的悲剧。若是陈乐能够掌握一些自闭症相关的知识,自然不会选择如此激烈的方式去争取并未被剥夺的权益。换言之,陈乐为孩子所作出的反抗举动,事实上是无效的。他的举动就像是举着长枪大战风车的唐吉坷德,充满了悲壮与反讽色彩。但与唐吉坷德不同的是,我们看着陈乐的所作所为,嘴角所泛起并非是微微的笑意,而是苦涩与悲痛。正是因为反抗的无效,才更凸显出历史的荒谬,才更凸显现实的绝望。

    说实在的,《别岁》并不是一部旨在关注自闭症少年成长与教育的电影,导演有着更深邃的人文与历史的关怀。自周树达至陈乐,再至陈小康,爷孙父子三代人,呈现出逐渐失语的趋势。周树达表达无碍,陈乐说话磕磕碰碰,陈小康则一言不发,这样的情节设定,大概是有所指。

    作为老知青的周树达,显然是历史的一部分。准确地说,他是陈乐、陈小康逐渐失语之悲剧的始作俑者。他曾经不顾一切地逃离历史,并拒绝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他的缺位,导致了儿子陈乐成为“牺牲品”。正如苏珊·桑塔格在《疾病的隐喻》中所指出的:“牺牲品意味着无知。而无知,以支配一切人际关系词汇的那种无情逻辑来看,意味着犯罪。”

    因此,陈小康的自闭症便像是一个巨大的“疾病的隐喻”。只有这时,我们才能彻底理解陈乐的敏感、愤怒、不甘与过激。他不想让儿子陈小康成为牺牲品,成为无知者,成为犯罪者。他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在告别昨天的一切,都是在奋力挣脱历史与现实里的因果轮回。

    这里所说的“因果轮回”,并不是指宿命论或佛教的因果报应,而是历史与现实的漩涡。周树达爷孙父子三人,各自承担着“昨日、今天、明天”的指向。尽管周树达有着激扬而浪漫的青春,但那段知青岁月却是灰暗的、失落的。作为知青的他,在毛主席的“广阔天地,大有可为”号召之下,离开自己的熟悉的城市,走进农村。可以肯定的是,周树达下乡之前,肯定满怀雄心壮志。

    然而,粗粝的现实逐渐消磨了他的斗志,以至于他不辞而别,逃离农村,逃避自己的责任。因此,周树达寻子觅孙的过程,不妨理解成他终于有勇气去正视自我。他不断地遇见旧友,慢慢接近被他抛弃的幽暗岁月。他努力接纳并纠正自己的过失。在周树达这条故事线上,导演放弃了丰富的颜色,选择单调的、灰暗的黑白。在这一刻,幽暗的历史与粗粝的现实纠缠在一起,进而造就了一个错位的世界。历史的错位的,现实是错位的,婚姻是错位的,爱情是错位的……《别岁》里的所有的一切,都是错位的。

    把陈乐身上所有的悲剧,都归罪到周树达的身上,显然是不可取的,就像我们不能把周树达个人的逃避与不负责任完全归罪于“上山下乡”运动一样。诚然,大环境或大政策会深刻地影响到个人的命运。但就个体而言,大环境越是糟糕,越是要鼓起勇气去承担自我的责任与使命。这责任与使命,也许并不是国家或历史层面的,而是个体的、家庭的“小”责任,比如说照顾好孩子与妻子,让妻儿的生活不受颠沛流离之苦。因此,陈乐这个人物的闪光点就在于,尽管自己深陷现实的泥淖,他仍极尽所能地肩负起自己的责任与使命。

    就叙述层面来讲,《别岁》其实是粗粝的。导演的一些小技巧,指向与用心显然过于“昭然若揭”。比如说,陈乐与周树达接陈小康的场面,简直是“历史的重演”。王雅茹的职业身份的设定,大概不是为了揭示“底层人民抱团取暖”,而是为了增添故事的传奇性。或者,为了表示陈乐这个人物超越道德意义上的善恶好坏,是否一定需要王雅茹背负如此沉重的负担与功能呢?就王雅茹而言,她其实可以更出彩、更自信的。

    不管怎样,我喜欢这部电影。导演以极大的野心与悲悯去理解父辈与自我,并努力地弥合历史与现实的错位。

    【详细】
    102192174
  • 深水怪
    2018/6/5 20:27:20
    悲情的父亲

    也是万万没想到系列,想到了开头,却没想到是这么一个悲情的结局。一开场整个片子的格调就是阴郁的,注定了片子黑色的氛围。作为以动作片为特长的杀破狼系列,打戏依旧是一大亮点,可惜的是这部反派的身手明显不如前两部,使得打戏的精彩程度落了下风,当然在天台追打一幕戏,还是很经典的呈现了香港动作片的功力。事实上,这部片的感情戏反而更为亮眼,古天乐的父女感情戏很能煽情,以为会延续一般故事片,最终古天乐演的父

    也是万万没想到系列,想到了开头,却没想到是这么一个悲情的结局。一开场整个片子的格调就是阴郁的,注定了片子黑色的氛围。作为以动作片为特长的杀破狼系列,打戏依旧是一大亮点,可惜的是这部反派的身手明显不如前两部,使得打戏的精彩程度落了下风,当然在天台追打一幕戏,还是很经典的呈现了香港动作片的功力。事实上,这部片的感情戏反而更为亮眼,古天乐的父女感情戏很能煽情,以为会延续一般故事片,最终古天乐演的父亲能救出女儿,结果却是只能对着女儿的尸体痛哭,这场哭戏演绎的让人起鸡皮疙瘩,很能打动人。更没想到的是,不仅没救回女儿,最终为了避免另一个家庭悲剧,男主在杀死策划悲剧的秘书后,直接就开枪自尽了,对他而言,这也是一种解脱吧。活着的时候,没能保护好女儿。那么,就追随女儿到另一个世界去好好保护她吧。

    【详细】
    9415351
  • wuyunlu
    2008/6/13 14:16:28
    一个幽默的革命喜剧
    当袁四先生说出“人照抓,舞照跳”时,我就彻底明白这不只是一部无厘头,更多的是香港对于当时内地的一种猜测式的轻喜剧。频繁出现的文革时的红卫兵那高抬手臂向前的姿势,甚至连伟大革命导师这样的词汇也在影片中出现,让人很难不联想起文革时的荒谬,当然这部影片是以一种极端诙谐的手法重构了文革。

    当然,在更高的一个层面,它只不是建构了港人回归前心中那个落后的大陆。更多的是解构革命,革命是什么,革命为
    当袁四先生说出“人照抓,舞照跳”时,我就彻底明白这不只是一部无厘头,更多的是香港对于当时内地的一种猜测式的轻喜剧。频繁出现的文革时的红卫兵那高抬手臂向前的姿势,甚至连伟大革命导师这样的词汇也在影片中出现,让人很难不联想起文革时的荒谬,当然这部影片是以一种极端诙谐的手法重构了文革。

    当然,在更高的一个层面,它只不是建构了港人回归前心中那个落后的大陆。更多的是解构革命,革命是什么,革命为了什么,这一切其实都没有答案。喊着革命口号的五个单身汉,想解救中国,最后革命完了觉得自己什么也没有。那该干什么呢,影片的最后一幕极其嘲讽的道出了革命本身的虚无的本质。

    香港喜剧的一大特点就是不只是喜剧而已,通过一个个细节反应这个社会,作为电影人来反映社会的思潮,这一点值得我们敬礼。
    【详细】
    1407348
  • Jesseqiu
    2015/6/10 19:49:11
    《破坏之王》:小人物的成长之道
                                     &n
                                            
          “我回来了”
          “你不要跟我耍个性,马上给我过来。”
         “放开那个女孩”
         “你竟然打破我泡妞用的Armani。”
          “什么下流,这叫风流。”
         “我们今天不是来泡妞的。你看我杀气这么重,被你这么一逗,你说我多尴尬。”
         “自从1988年那场中日大赛,被我师傅打断了腿以后,就销声匿迹。”
         “退出江湖,自暴自弃,偷抢拐骗。”
          如此之多的经典台词皆出自这部电影,也许你没有看过并不知道我所言何物也无法体会这一点,我们当年看它之时,这些台词并不能称之为经典,也察觉不出这将成为经典。但若干年后,曾经的青葱少年已变成小盆友眼中的叔叔,蓦然回头再去用心品味它,带给我们的绝不单单只是搞笑欢乐、开怀一笑和无厘头的喜剧风格。
          它就是《破坏之王》。
          星爷一向擅长演绎小人物、塑造小角色,大概跟他的成名经历有关。多年的龙套生涯,一出道的艰难,以及同为无线班毕业的巨大落差。让他体会了从下往上、从无到有、从小人物到一代巨星的奋斗过程,这其中的苦楚、艰辛,恐怕只有他自己能够体会到吧,旁人又能了解何几?但这些人生中真实的经历感悟都在他通过电影对小人物的塑造中,有所体现,星爷游刃有余,总能赋予他们难能可贵的闪光点,并使影片内涵颇深。10年前以为是恶搞经典的喜剧《大话西游》却在10年之后让我们明白了它在讲一段我们曾经无法理解的爱情。这也许就是星爷的电影无可抵挡的魅力所在。而那曾经也已变成了现在。
          《破坏之王》中,何金银这个名字一出口,土气、瘪三、屌丝(当年应该还没有这个称号)的气息已经表露无遗。《终结者》式的开场,让人误解并带来无穷想象,但随后瞬间的无厘头风格转变,使让人倍感亲切,当然影片这种桥段是在太多,魔鬼筋肉人前一秒杀气腾腾的挑战,后一秒“上次拿走我一瓶瓶沙拉油,现在把钱还给我”直接雷到一片,爆笑全场。这不正是星爷的特点吗?他总是这么带给我们欢笑,但我们在捧腹大笑中,不得不认识到,何金银是个小人物,是个彻头彻尾的屌丝,是个人善被人欺的懦夫。被踢球的同学打头嘲笑、被黑熊当众凌辱,甚至被阿丽认为是个懦夫“我不喜欢懦弱的人”,这应该是对他最大的打击了。看着他压低帽子,在众人嘲笑中离去,只留下落寞的背影,内心酸楚之感涌上心头。在如今看来,是否觉得这画面的带给人的感觉似曾相识?
          如果懦夫一直是懦夫,那星爷也就不再是星爷了。
          何金银全裸出现,在对警察徐徐道来事情经过时,没人会信他会帮助别人到内裤倒贴,这当然是非常夸张的表现手法。稍后细节镜头的对上一幕的解释,我们原来明白何金银确是这么一个真正善良的人,我们所习以为常的周星驰式的大胆夸张,就是在全力刻画主人公最最珍贵的品质——善良。这是影评一开始便奠定的主人公品格基调。为购买张学友演唱会门票,何金银通宵排队,彻夜未眠。又突显出他执着努力的一面品格;任人用金钱、美色相诱,岿然不动,可在老太太“真诚”的恳求下,毫不犹豫让位与她,再次强化了他的善良。利用他人善良而行骗,这是最令人所愤慨的行为,不知道这是否是电影在无厘头的搞笑中透露出对社会现象嘲讽的隐喻?何金银被骗且又没有买着票之时,张学友突兀的出现显得影片更加无厘头,可毕竟给绝境的人带来一缕希望。“张学友的出现,让我相信这个世界有奇迹的存在。”奇迹也许是过于夸张,但谁又说这不是象征着亘古不变的真理吗?——好人有好报。这个朴素的真理一直延续到影片后期,魔鬼筋肉人被打残之后,坑蒙拐骗,对他认为傻瓜白痴的阿银毫不留情,痛下骗手。然而在握着阿银给人他的离别礼物——手表之时,动了恻隐之心。无论魔鬼筋肉人出于激愤也好、报仇也罢亦或是帮助阿银找回自信,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事实上帮助阿银克服懦弱,打败大师兄最终报的美人归。电影与戏剧一样,核心高潮便是矛盾冲突。电影高潮部分便是阿银与大师兄的对决。这是星爷电影中常见擂台戏中最经典的一幕。这场对决是从表面看是中国古拳法和日本空手道的对决,最终以中国古拳法的实际胜利,向我们不仅充分展现了屌丝逆袭的成功,而且隐含了星爷向中华功夫的致敬,从某种层面似乎也表达了出了爱国主义情操。我们知道周星驰的偶像便是李小龙,而他也曾不止在一部影片表达对中华功夫的致敬。其心诚之,能保初衷,弥足珍贵。
          影片一直在喜剧中一直传输正能量,在以小人物故事为主线的发展中,赋予其最美最真最勇敢的品行,这便是阿银身上无比闪亮的光辉点:善良、执着、努力以及那“我可以为一个女孩连命都不要,你行吗”的无畏精神。这些才是引领他成功的关键。有人说,星爷在为现实中失意的人在电影中编制美梦,可我想说,他在通过电影激励你怎样走向成功。
          行笔至此,久久不能平复。耳旁只想起那主题曲的乐调让我“情难自已”。
    【详细】
    74962730
  • 路云和月
    2018/12/29 0:56:07

    期望值很低,结果没有想象中那么差,很开心。

    前半部分特别是片头没有那么精彩,拖拖沓沓,像为了具像化代码用一层层镜头这种看得我着急,差点开局五分钟就跑掉,不过王力宏的角色死了以后,剧情节奏会加速,感觉会更好一些。另一方面说,我不太喜欢前半部分也完全可能因为看的盗版没字幕声音也对不上,影响了观影体验;喜欢后半部分也受到了锤哥的影响,毕竟最近我真的很迷锤哥。

    汤唯角色和锤哥

    期望值很低,结果没有想象中那么差,很开心。

    前半部分特别是片头没有那么精彩,拖拖沓沓,像为了具像化代码用一层层镜头这种看得我着急,差点开局五分钟就跑掉,不过王力宏的角色死了以后,剧情节奏会加速,感觉会更好一些。另一方面说,我不太喜欢前半部分也完全可能因为看的盗版没字幕声音也对不上,影响了观影体验;喜欢后半部分也受到了锤哥的影响,毕竟最近我真的很迷锤哥。

    汤唯角色和锤哥的感情像玛丽苏小说里先婚后爱,不过这俩货是先“做”后爱。汤唯真的很漂亮,脸很美,手也很美。锤哥帅死了。

    第一次看有人拍一堆外国人在中国街头枪战的剧情,啧啧啧。

    最后锤哥角色杀大头目拿刀捅捅捅,超有节奏感,“叉叉叉,砍菜又切瓜”。技术宅热衷于健身,兼具了智慧技术与武力的时候,可以天下无敌,建议科学组的everybody学着点。

    了解了一下大家的看法,被着重吐槽的是黑客技术的体现。我个人觉得没毛病,觉得这样展现完全合理。我自己写程序时候,首先打字速度就没这么快,也是很羡慕了。主角操作的时候可能主要使用了各种指令,不用慢吞吞现场编程,反正我水平不够看不懂。看的另外跟黑客有关的电影没有,可能别的影片有更好的表现方式吧。

    发觉我看电影喜欢看细节或者说着重于局部,没有大局观,一般电影只要哪个片段精彩我就很满足,会仔细反复回味。但整体的结构或者整个框架我完全没办法重建。做人做事这样,甚至看电影也这样,没救了。

    最后想说,之前看别人写影评总是用演员名字很出戏也不舒服,到我自己的时候发现完全记不住角色名字,整个影片下来只记得力宏的角色叫大伟了,就这一个名字实在是好记。

    【详细】
    9856716
  • 月亮上的猫
    2022/2/6 23:46:53
    为梦想而工作和为赚钱而工作,哪个更好呢?

    黄家驹曾经说:“香港没有乐坛,只有娱乐圈”,现在看看,其实,娱乐圈也有娱乐圈的好处,幸亏有了这部电影,beyond才能给歌迷和观众留下一些不同的形象,正渐渐走红的乐队用这部电影宣布了自己的梦想成真的故事。

    音乐到底是娱乐还是艺术很重要吗?娱乐就是不正经,不务正业吗?现在看,没有娱乐,只有工作,人岂不是都变成了机器,所以现代人

    黄家驹曾经说:“香港没有乐坛,只有娱乐圈”,现在看看,其实,娱乐圈也有娱乐圈的好处,幸亏有了这部电影,beyond才能给歌迷和观众留下一些不同的形象,正渐渐走红的乐队用这部电影宣布了自己的梦想成真的故事。

    音乐到底是娱乐还是艺术很重要吗?娱乐就是不正经,不务正业吗?现在看,没有娱乐,只有工作,人岂不是都变成了机器,所以现代人的抑郁症是不是因为太想有意义,有效率,而变成了无趣的机器人呢?一张一弛才是健康的生活。

    音乐是艺术也是娱乐,只有工作没有娱乐的生活是无趣的,现在看,会玩的人才会工作,才是懂得生活。

    片中黄家驹扮演的青年一家为了移民而拼命赚钱的情节,反映出来的现实是,不管是因为什么移民,都是为了生活,为了更好的生活,赚钱是生活的必须,但是为了赚钱整日工作,又会使人对生活产生疑问,劳碌的目的究竟是为了什么?只是为了赚钱而赚钱吗?

    残酷的现实用喜剧的故事演出来,激情励志抵得过现实吗?

    故事还挺真实的,反映了都市青年在理想和现实中的挣扎,斯文儒雅的叶世荣被女友的父亲期望做医生,因为做音乐是被认为没有前途的,不靠谱的,体格瘦弱的黄贯中希望做警察,结果做了专门开罚单,被人骂的停车监督员,黄家强演的金融投资顾问被亲戚家人当骗子一样避之不及,心软和善的七姨婆的钱交给家强还被老板坑了,一心想移民的家驹一家人,到处打零工,反映出当时年轻人的生活现状和困境。

    电影里反映出的对职业的观念,也是年轻人经常要面对的,到底是做自己想做的人,还是做别人期望的人。

    电影虽然用比较轻松快乐的气氛反映了这个年轻人追梦的故事,但反映的现实却有心酸的一面。比如家强、黄贯中扮演的角色在工作中受到的歧视和侮辱,老辈人用“年轻人刚工作,哪有不受气的”来安慰勉励他们。

    片尾用四个年轻人聚在一起组成乐队来体现他们用梦想抵抗现实的结局。这部电影总体来说是青春励志的,不乏反映现实的年轻人的困境。

    电影里意外看到了王菲,明艳动人,唐宁小时候好可爱,万绮雯娇嫩可爱,那年她演的电视剧《司机大佬》里的可爱小妹让人记住了她。

    个人认为这部电影的现实意义比起那时候的香港片中的黄赌毒的电影好,香港黑帮片反映出来的是急切暴富的心理,当然也有这类电影存在的现实意义。也是香港纷乱复杂的社会心理的一种反映。

    电影里黄贯中开停车罚单反映的城市停车问题很真实,城市里寸土寸金,开罚单的目的是为了让停在路边妨碍交通的车尽快开走,引发了一系列的矛盾,照单开,有职位有权力有钱的立刻对开罚单的工作人员施加压力,违章处罚成了空文,城市发展与交通堵塞的矛盾如何解决呢?如果开车的人都违章停车,城市居民的交通安全和顺畅又如何正常维持呢?私人利益和公众利益的矛盾显示出来。

    【详细】
    141971348
  • 小金鱼Swin
    2016/11/3 17:31:47
    遇到困难要像红军战士学习,坚持
    不明白豆瓣评分为什么这么低,虽然有的故事情节经不起推敲,但是这在此类主题的电影中算是优秀的,至少我看哭了,比美国大片好看多了,说抗战神剧,那美国大片就不是虚假的啊。
    缺乏人生理想的喷子不会懂当时人们的精神和信念。

    有人质疑故事的真实性,但我觉得无论真实的历史是什么样的,用当时的历史形式和常理分析也知道,战争肯定是相当艰难的,能够成功实属不易。

    习惯性的批判国产红色
    不明白豆瓣评分为什么这么低,虽然有的故事情节经不起推敲,但是这在此类主题的电影中算是优秀的,至少我看哭了,比美国大片好看多了,说抗战神剧,那美国大片就不是虚假的啊。
    缺乏人生理想的喷子不会懂当时人们的精神和信念。

    有人质疑故事的真实性,但我觉得无论真实的历史是什么样的,用当时的历史形式和常理分析也知道,战争肯定是相当艰难的,能够成功实属不易。

    习惯性的批判国产红色剧和从众的迎合非主流,这不是能耐,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之后得出客观的评价才是一个有个性和思想的人应该拥有的。
    【详细】
    8156253
  • csh
    2020/1/11 12:20:39
    古典主义的捍卫者

    作者:csh

    本文首发于《陀螺电影》

    像《骡子》与《理查德·朱维尔的哀歌》这样的作品,在院线电影中实在太罕见了。

    观众们或许很难辨明它们的独特之处,但它们确实能够给人一种极为流畅、舒适的观感。而这恰恰是因为,伊斯特伍德的这些作品,保持着某种惊人的古典性。如果说新浪潮的猛将、时年89岁的让-吕克·戈达尔,直至2018年的《影像之书》为止,都在试图创造更加

    作者:csh

    本文首发于《陀螺电影》

    像《骡子》与《理查德·朱维尔的哀歌》这样的作品,在院线电影中实在太罕见了。

    观众们或许很难辨明它们的独特之处,但它们确实能够给人一种极为流畅、舒适的观感。而这恰恰是因为,伊斯特伍德的这些作品,保持着某种惊人的古典性。如果说新浪潮的猛将、时年89岁的让-吕克·戈达尔,直至2018年的《影像之书》为止,都在试图创造更加新奇的影像;那么与戈达尔一同出生于1930年的伊斯特伍德,恰恰就是古典好莱坞风格的捍卫者。

    在《理查德·朱维尔的哀歌》中,他仍旧在使用着这种锤炼了数十年的古典技艺。或许许多欧洲电影迷、尤其是新浪潮爱好者,会对这种传统抱持着某种轻蔑的态度。但是,古典之所以能够成为古典,其实也有它的道理——这种影像之所以能够给人带来最为流畅、舒适的观感,其实是经过时间检验的。

    那么,什么是好莱坞的古典主义风格?它主要指涉的是好莱坞古典时期电影中,以连贯性剪辑系统为主体的影像风格。我们熟悉的过肩正反打、视线匹配等技巧,都是这种风格最重要的武器。它们会引导我们关注最重要的信息——发言人或是视线的落点等——以此来推动叙事的发展。但与此同时,它们还保持着一种惊人的透明性(“连贯性风格”之名恰恰来源于此),不会让我们意识到摄影机的存在,也让我们得以彻底浸没在影像中。

    但是,存在这些既定的技巧,并不代表古典风格就是一成不变的套路。就像长镜头风格也能拍出杰作与废品一样,在大师手中,正反打也能展现出极尽细腻的用法——在《理查德·朱维尔的哀歌》中,伊斯特伍德就让我们见识了这一点。

    在理查德·朱维尔、他的律师沃森·布莱恩特与两位警官对谈的那场至关重要的戏中,正反打的细腻性体现得淋漓尽致,在这场戏里,朱维尔第一次发自肺腑地对着FBI的警官进行了批判。很多观众一定觉得这场戏很能调动情绪、很“燃”,但他们很可能没有意识到,伊斯特伍德是通过恰到好处的正反打变体达成这一点的。因为,这种古典主义的风格图式实在是太“透明”了。

    在刚开始的时候,朱维尔、律师和两位警官被分解成两个双人镜头,但它们其实都是“伪双人镜头”。在朱维尔和律师所处的镜头中,灯光主要关照的是密集地进行发言的朱维尔,而身形较暗、较为沉默的律师处于画面的次要地位;在两位警官的那个镜头中,发言人主要是乔恩·哈姆扮演的、咄咄逼人的汤姆·肖。

    所以,这两组双人镜头之间的正反打,其实是朱维尔与肖之间一对一的交锋。随着这场戏的发展,这一点变得越来越明显。之所以正反打又名“过肩正反打”,就是因为在A听B说话的时候,我们常常会看到A模糊的肩部,这样我们就能同时体认谈话的双方。

    而在这场戏中,当两位警官说话的时候,我们本来能够看到朱维尔和律师的肩部。但随着谈话的深入,我们就只能看到朱维尔的肩部了——伪双人镜头渐渐变成了真正的单人镜头。伊斯特伍德微微将镜头右移,同时调整景别,最后我们看到的,是朱维尔与肖的特写正反打。

    伊斯特伍德通过这种方式,一方面让我们逐渐关注场景中最重要的焦点,一方面通过越来越近的景别,创造了一种循序渐进的紧张感。最有趣的是,当朱维尔在特写镜头中慷慨陈词、批判FBI之后,景别旋即变远,我们再次看到了两个松弛的双人镜头——这恰恰是让观众纾解情绪的过程。

    在这场迷人的戏中,伊斯特伍德用这种最不易被觉察的、古典主义的手法,发挥了推动叙事进展的指示性效果,也达成了抒发情绪的表现性效果。在很多时候,即使是那些欧洲艺术电影的风格,也都在发挥着这两种效果。

    当然,伊斯特伍德这部技艺精湛的古典之作,不仅仅使用了连贯性剪辑这套武器。其实,更为久远的好莱坞古典主义电影,是并不排斥较远景别的场面调度的,只不过这种调度也和剪辑一样,会被用来展现透明化的叙事——霍华德·霍克斯正是连贯性调度的大师。

    在《理查德·朱维尔的哀歌》中,伊斯特伍德通过与剪辑同等细腻的调度,在中远景中展现了奥运会场地、报纸编辑部等一系列的空间,以及这些空间中的群像。我们看到的不只是朱维尔这个个体,还有一个范围广阔的社群。正因如此,这种风格也非常适合用来表述这种社会议题。

    那种用超近景别构成的电影,其实是晚近好莱坞电影追求感官刺激的策略。所以,伊斯特伍德的古典性,不仅相对于那些追求电影语汇突破的欧洲电影,也相对于那些当代的好莱坞电影。看他的电影,我们感受到的不是刺激,而是流畅与舒适,我们真的在聆听一个好好被讲述的故事,真的在思考一个含义深远的历史悖论。

    有趣的是,理查德·朱维尔也恰恰是这么一个“古典主义”的个体。他坚守着那种颇为古典的价值观,无限忠诚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所以他不会“出错”。在这个万物失格的时代,像朱维尔这样的人早已成为了少数派。

    年近九十岁的伊斯特伍德,坚守着这种古典主义风格,或许也正是因为,在向观众传达自己所思所想的时候,他希望自己的影像不要出一点差错。

    【详细】
    121582086
  • 天空中的鱼
    2017/4/3 12:57:47
    昨日重现
    第一次写影评。
          说实在的,很喜欢这部影片。影片里既有《单身男子》的基调,又有《春光乍泄》的影子。
          影片一开头就是几个地点的闪现,看完整部影片就知道,其实就是Jonathon和Adam在旅程中所到过的地点。然后是西雅图飞机场的广播交代了J从西雅图
    第一次写影评。
          说实在的,很喜欢这部影片。影片里既有《单身男子》的基调,又有《春光乍泄》的影子。
          影片一开头就是几个地点的闪现,看完整部影片就知道,其实就是Jonathon和Adam在旅程中所到过的地点。然后是西雅图飞机场的广播交代了J从西雅图出发,之后到LA找到了A,两人开始了三天的旅程。
          J是深陷旧情中无法自拔的中年大叔,至爱的男友去世。这一点,与《单身男子》的设定很相似,两步电影中的男主都是痴情种。
          其实整部影片的演员也没几个,再加上路上令人感觉荒无人烟的风景,总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影片中两位男主的好几处对话很有意思。比如,两人在泳池边玩“Never Have I Ever”游戏的时候,其实玩游戏的过程就是两人互猜心思的过程。最后A知道了J为情所伤,J也道出了“I never pretend to someone that i'm not”。
    8455702
  • 骑单车的女饼干
    2011/8/25 20:36:06
    将八卦讲的那叫一个不文艺
    我以为这是有关大导演李翰祥的人生回忆录带着整肃的心情去拜读的。结果……
    李老师无处不在的流氓气,这对我其实还是有点别扭的。
    啥叫囧,这就叫囧。
    -
    电影该改编自《三十年细说从头》,上映于1982年,距今亦有三十年了。细想想,时间真是好恐怖的东西。
    有很多风月镜头,说实话,不好看。还没偶尔为之女导演的美腿特写更优味道。
    话说是不是没有风月镜头就不像李翰祥的片了?<
    我以为这是有关大导演李翰祥的人生回忆录带着整肃的心情去拜读的。结果……
    李老师无处不在的流氓气,这对我其实还是有点别扭的。
    啥叫囧,这就叫囧。
    -
    电影该改编自《三十年细说从头》,上映于1982年,距今亦有三十年了。细想想,时间真是好恐怖的东西。
    有很多风月镜头,说实话,不好看。还没偶尔为之女导演的美腿特写更优味道。
    话说是不是没有风月镜头就不像李翰祥的片了?
    但一个个小故事还是风趣的,所以我十分想看《影海生涯》,那里的八卦一定更爆笑。
    其实我一直以为,发生在三天前得八卦叫八卦,发生在三十年前的八卦叫文艺。
    我错了。
    李老爷子就是在以一百分的专业八卦态度在讲一堆少儿不宜的老八卦。
    其实我看邵氏片很晚,但至少那时候还没出现 SB的彪悍解释。但照李翰祥这么拍,邵氏怕是比SB更BH。
    片场像一个杂货铺。所有的灯光道具化妆音响统统像旧时代的江湖人,流氓习气颇重,演惯乾隆皇的刘永在这里被折腾的那叫一个惨,搞的我看最后《雪地恩仇》那一段,明明是和从前一样正气凛然的脸,却忍不住自己恶意的笑容。
    【详细】
    5076486
  • 木子啊木子
    2022/2/3 0:46:36
    《再团圆》第51届鹿特丹国际电影节斩获两项大奖!颁奖词力赞,值得期待!

    《再团圆》作为高临阳的导演长篇处女作,可以在鹿特丹国际电影节斩获费比西奖和主竞赛评委会奖两项大奖,这就很值得期待了。李雪健老师和宋晓英老师也是妥妥的实力派,期待值拉满。

    《再团圆》作为高临阳的导演长篇处女作,可以在鹿特丹国际电影节斩获费比西奖和主竞赛评委会奖两项大奖,这就很值得期待了。李雪健老师和宋晓英老师也是妥妥的实力派,期待值拉满。

    14187275
  • w
    2022/5/26 13:29:57
    Life is just a circus —It comes and goes.

    “Call me Louisa one last time.”

    Looking for sweets in the bustle of life and the crash of life is always the running way of life. We pour our passion, love

    “Call me Louisa one last time.”

    Looking for sweets in the bustle of life and the crash of life is always the running way of life. We pour our passion, love, sorrow and grief into this small house, the safe home we often call. I was moved by the eye contact between Mrs Durrell and Spiro several times and can’t help bursting into tears. Their careful touch and wonderul loving words bring me the best images of true love and romance.

    Highly recommend the series of the Durrells!

    【详细】
    14419552
  • 箫笙落叶
    2021/11/2 16:17:24
    虽然设定上比较政治正确,但是却没有太多刻板印象

    126的成员看似比较追求diversity,TK同性恋,Paul变性人,Marjan穆斯林女性,Probie阅读障碍,某种程度来说也是一种残疾。但是每个人并没有太过于停留在这些角色的stereotype上

    Marjan这个角色刻画的非常不错,她戴头巾不是被迫,而是“个人的选择”,不同于教义对女性的约束,她个性

    126的成员看似比较追求diversity,TK同性恋,Paul变性人,Marjan穆斯林女性,Probie阅读障碍,某种程度来说也是一种残疾。但是每个人并没有太过于停留在这些角色的stereotype上

    Marjan这个角色刻画的非常不错,她戴头巾不是被迫,而是“个人的选择”,不同于教义对女性的约束,她个性张扬爱当网红,和自己包办婚姻的未婚夫分手,甚至一度陷入自我怀疑,摆脱了我们对穆斯林女性的偏见

    【详细】
    13968250
  • 紅豬手黃藤酒
    2013/5/14 9:46:20
    青岛偶像剧

    杨幂日渐整形失常的脸,以前起码还是个嫩牛五方,现在直接变喇叭花儿了。昨儿百度盛夏晚晴天的演员表,才知道刘恺威他爹就是83版射雕里的洪七公,为啥爷俩长得那么不像啊?初中看鉴证实录2,里面刘恺威就是一奶油小生,混在一帮演技派大帅哥里根本显不出来,这么多年过去了,观众从平胸小萝莉变成了半老徐娘,他他他刘恺威却月活月年轻,39了镜头里也就是19岁吧。同是猪,同被杀

    杨幂日渐整形失常的脸,以前起码还是个嫩牛五方,现在直接变喇叭花儿了。昨儿百度盛夏晚晴天的演员表,才知道刘恺威他爹就是83版射雕里的洪七公,为啥爷俩长得那么不像啊?初中看鉴证实录2,里面刘恺威就是一奶油小生,混在一帮演技派大帅哥里根本显不出来,这么多年过去了,观众从平胸小萝莉变成了半老徐娘,他他他刘恺威却月活月年轻,39了镜头里也就是19岁吧。同是猪,同被杀,杀猪刀可真不公平。编剧有意识照顾了大陆的法制和国情,因而整个一部刻意剥除大陆落后贫穷风景洋溢着港台风的剧常看到穿着浅蓝色老乡制服的110叔叔和深蓝色写着蚌埠路、长沙路神马的土里土气的路牌。青岛是个国际化大都【dou1】市,里面的海洋沙滩游艇酒吧街道都是那么漂酿。整部剧我最爱的台词就是:津帆:创,下辈子不管你是男是女,我都娶你。谢创:别,下辈子要是还有你们兄妹的话,我就不做人了。

    【详细】
    5955396
  • 暮光
    2019/9/21 22:51:01
    负分,理由如下。豆瓣不让打

    这部影片有几个致命弱点1 叙事过长。作为献礼片明显想表达很多东西,但是它很明显表达的东西太过冗杂,没分清主次。人物对手戏矛盾不够突出,感觉不到剧情很大的颠荡起伏。要么重点抓住渡江战役,要不重点抓开国大典前的特务破坏,不要什么都想表达,什么都想带一遍嘛??没主次,没重点,怎么称得上是中宣部优秀影片呢?还请中宣部和广播电视总局在电影没上映之前,不要给它带上优秀影片的帽子呀。好不好看,观众自然能分

    这部影片有几个致命弱点1 叙事过长。作为献礼片明显想表达很多东西,但是它很明显表达的东西太过冗杂,没分清主次。人物对手戏矛盾不够突出,感觉不到剧情很大的颠荡起伏。要么重点抓住渡江战役,要不重点抓开国大典前的特务破坏,不要什么都想表达,什么都想带一遍嘛??没主次,没重点,怎么称得上是中宣部优秀影片呢?还请中宣部和广播电视总局在电影没上映之前,不要给它带上优秀影片的帽子呀。好不好看,观众自然能分辨。加强宣传没错,但请用到正确、合适的途径。祖国很多地方需要正面宣传和引导,请当一个正确的公仆。2 编剧和导演没有很多的历史常识,根本没做多少功夫。真实的历史是:《共同纲领》是请来孙夫人之后,召开第一次政协以后才签署的。而不是剧中所谓开新政协之前,主席请播音员读了一遍就完事了,然后在新政协上也没强调国旗、国徽和国歌的重要性,完全忽略历史重点,存在严重误导观众的倾向。此处有史料和证据可查,尽情查找。3 很严重的剪辑问题,前后不搭。颖超同志在见孙夫人之后说:“我是来送两封信的。”但是,视频剪辑就播出了主席的信,未播出总理写的信。在这里,我就想问一句,你懂那两封信的重要性吗?没有毛周的信,孙夫人来不来还不一定的。北平可是她的伤心地:中山先生就是在那病逝的。你凭什么就不播出和主席同样重要的总理的信呢?一看编剧就没好好研究那两封信在庆龄先生心中的重要地位。孙夫人睿智、冷静、知性,考虑问题一定会三思而后行,这么可能一下子就到北平呢?4 台词根本没有1949年北平的感觉。没有一点北平官话的味道儿,台词根本没必要统一。因为当时北平城真实的情况,就是南腔北调的,普通话在北平真正推广起码在改开之后,新世纪之后才全部推开。怎么可能在建国前就以北平官腔,进行普通话播音呢?

    5 关于蒋夫人警告蒋公的话,“我不管什么主义,什么政党,我不允许你伤害姐姐。否则我就一辈子不理你了。”我在看这部影片前,就看过不少美龄的自传和真实采访记录。按照我对蒋氏夫妇的了解和研究,我以为:凭借美龄的学识和政治倾向,她是绝对不会说出这样的话的。

    理由如下:1美龄和蒋公是一条战线上的,美龄虽和庆龄不和。但她们之间一直是主义之争,针对谁是真正继承先总理遗愿的主义。她和蒋公都是坚定的右派三民主义和国民党强硬派,导演,你觉得她可能说出这样的话吗?

    2 除此之外,庆美一直保持非常紧密的姐妹之情,庆龄先生也一直珍视这样的亲情。美龄一定会救庆龄先生,但一定是以很高级、很隐晦的方式警告蒋公。而且说出的话一定会很有份量,用她雷厉风行的作风震慑蒋公。

    2 蒋氏夫妇感情很好,尤其是美龄是民国受过高等教育的少数知性女性之一。凡是看过她的采访和出版的书籍都知道,一个民国具有超高水准的女政治家,几次登上过华纳《时代周刊》的20世纪女性,怎么可能说出如此儿话,岂不是笑掉大牙。如此献礼片,称得上是中宣部官宣的优秀影片,还能给国庆70周年献礼,我看非常的名不副实嘛??。

    6 抓捕秦岚的两个特务智商不高。影片中秦岚很明显往左边一侧逃走了,此时双特务演员就离她最多40米远,她们就当没看见秦岚一样,跑上前看了看,镜头就切换了。很明显的,拍的前后不搭。

    精彩之处:彩色版的开国大典影片集,前后看过三次了。这次看依旧比较喜欢。

    【详细】
    105201386
  • 无尾电影
    2018/9/23 10:22:25
    用人皮做孔明灯,现在网剧的尺度都这么大了?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五十公斤熊”,更多影评和资源欢迎关注。

    说起侦探,第一时间你会想到谁?

    是最强死神小学生的江户川柯南

    还是大侦探福尔摩斯

    如果将范围缩小到中国,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五十公斤熊”,更多影评和资源欢迎关注。

    说起侦探,第一时间你会想到谁?

    是最强死神小学生的江户川柯南

    还是大侦探福尔摩斯

    如果将范围缩小到中国,你会pick狄仁杰还是大宋提刑官?

    如果这都不是你的菜,今天要介绍的这位边吟诗边破案的侦探,或许你会感兴趣——

    唐诗三百案

    9664497
  • 岩言
    2012/8/19 19:12:06
    有空,再玩你
    爱情,总有说不完的话题。《得闲饮茶》题目起得风轻云淡,如同寒暄一般,对于电影的切入也是很从小的角度切入,然而,随着镜头的拉伸、转换,在我们面前渐渐勾勒的却是一个并不那么轻松惬意的爱情命题。
    若说电影的故事,也很简单,无非就是一个男孩在无意间遇上一个女孩,然后喜欢上女孩,虽然女孩并不在意他,然而他却一往而深,一而再,再而三的为爱情付出,在那份执着的喜欢面前,朋友、父母通通放在了身后。直到某一天
    爱情,总有说不完的话题。《得闲饮茶》题目起得风轻云淡,如同寒暄一般,对于电影的切入也是很从小的角度切入,然而,随着镜头的拉伸、转换,在我们面前渐渐勾勒的却是一个并不那么轻松惬意的爱情命题。
    若说电影的故事,也很简单,无非就是一个男孩在无意间遇上一个女孩,然后喜欢上女孩,虽然女孩并不在意他,然而他却一往而深,一而再,再而三的为爱情付出,在那份执着的喜欢面前,朋友、父母通通放在了身后。直到某一天,女孩残忍的说出真相,自己并未喜欢他,让男孩坠入了深渊,痛苦的挣扎过后,才慢慢放手。偏偏在男孩放开以后,女孩才渐渐明白男孩的好,只是,当时已惘然。
    电影,有些时候也同小说一样,如果能够在影片结束以后,片尾字幕出来的那一刻,观众然而为着结局而恋恋不舍或者无尽想象着后续的故事,那么,这样的电影总让人着迷。因为我们看电影,总不是单单为了打发那90分钟的时间,若能让我们更多的思考,这边是最好。无疑,得闲饮茶做到了,在最后的时候,我能想象着在观众离开电影院的时候,有些人在为这段恋情惋惜,继而思考着爱情这玩意儿究竟该怎么样去对待,有些人则在猜测主人公后面的故事,甚至嗔怪导演为什么要故弄玄虚。
    在一种电影的情况是,在电影中你能找到自己的影子,然后不自觉的将里面的自己不停的放大,最后放佛感觉导演在说自己的故事,又或者,导演说出了关于爱情的真谛。在《得闲饮茶》中,导演说了一个爱情的时差的问题,无非是你喜欢我时,我未知,我喜欢你时,你已远。因为,这是一个普遍现象,所以我猜想会有很多人在里面找到自己的影子。梁文道在一篇说到读书的文章中曾经说到畅销书的三个要素,无非就是把大家都知道的东西用一种大家没见过的方式表达出来。既然让读者能看懂,又让他们觉得获得了新颖的知识。
    倘若将《得闲饮茶》看做一篇小品,应该更为恰当吧。就像赵本山一样,用一段夹杂笑料的表演讲一个带着心酸的故事。而《得闲饮茶》中常常不经意间表现出来的小创意更加印证了这一点,比如刷爆的信用卡直接爆炸,比如说出女孩今天与昨天的不同,变成了找茬游戏,比如失恋后被困心房,成了直观的牢房,这让影片多了笑料,让读者一次次莞尔,仿佛在酝酿一次次感情的小波澜一样,轻轻的挑逗你,让你痒痒的,却并不去挠。
    《得闲饮茶》会让我想起彭浩翔的《志明与春娇》,然而,林子聪终究还是没有彭浩翔的功力,彭浩翔处理故事更加老练,他的幽默更带有几分成年人的成熟,而在拍摄技巧上,个人感觉,明显彭浩翔的摄影和镜头感胜出林子聪不止一筹。
    还是说回来,关于爱情。爱情是一个难题,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爱情故事,然而,故事的内在却总有相似部分,如同医院里接的病人,有各式各样的病,但是总有相似的伤或者相似的疼。
    我喜欢这个故事,因为我喜欢那个爱的忘乎所以的阿文,那个即使受伤,即是做了男奴也毫不在乎的阿文,喜欢那个被困自己的心境,醉酒,然后艰难逃离的阿文,喜欢那个心情平复之后又回到当初的牢笼来看看的阿文,也喜欢那个放手后,却依然带着爱的阿文,虽然带着爱,却理智的保持距离的阿文。
    Karen每次无聊的时候,才想起阿文,一旦有约,立刻闪人,她对阿文说:你说出我今天和昨天的不同,我就做你女朋友,更像是一个游戏。每一次,将阿文约出来之后,总是草草留一句:得闲饮茶,无非就是说,等我有空,你陪我玩,直接点说,等我有空,再玩你。最后的最后,karen才明白自己玩弄的不是阿文,而是爱情,是自己已经参与其中的爱情。而我,宁愿相信,影片最后,karen坐进心牢不是因为前男友,而是因为阿文。
    总之,我很喜欢《得闲饮茶》。
    当你看一部电影,能找到一点心情,能领悟一点爱情,这就足够了,不是吗?
    【详细】
    55521523
  • 豆友210644293
    2021/1/23 0:32:35
    电影 是人生的一种态度
    在一个“电影+金融+互联网”的时代,有多少人还记得电影究竟是什么?大资本在为电影注入活力的同时,也越来越显现出它拼命寻找“爆款”、迎合消费需求、强调快速盈利的种种弊端,电影的艺术门槛正在被无限制地迎合所消解。自我思索、内心表达、文化渊源、艺术探索等电影原本该...  (展开)
    在一个“电影+金融+互联网”的时代,有多少人还记得电影究竟是什么?大资本在为电影注入活力的同时,也越来越显现出它拼命寻找“爆款”、迎合消费需求、强调快速盈利的种种弊端,电影的艺术门槛正在被无限制地迎合所消解。自我思索、内心表达、文化渊源、艺术探索等电影原本该...  (展开)
    【详细】
    13157215
  • 饭饭
    2020/8/2 10:39:26
    为阿菠萝计划 干杯?!

    写在影片最前:原来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登月是阿菠萝计划。

    因为只是半个资深影迷,所以按照国际惯例,我理所当然地没抢到国际电影节第一天开张的票子

    在剩下待抢的电影列表里找了半天,勉强找到一个关于精神病院的喜剧片——阿菠萝计划

    本着聊胜于无今年这个电影节我也一定要参与的心态,到底还是买了两张周五早上在虹口九点就开始上映的票

    刚开始看还有些担心是那种做

    写在影片最前:原来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登月是阿菠萝计划。

    因为只是半个资深影迷,所以按照国际惯例,我理所当然地没抢到国际电影节第一天开张的票子

    在剩下待抢的电影列表里找了半天,勉强找到一个关于精神病院的喜剧片——阿菠萝计划

    本着聊胜于无今年这个电影节我也一定要参与的心态,到底还是买了两张周五早上在虹口九点就开始上映的票

    刚开始看还有些担心是那种做作的滑稽喜剧,然而令人想不到的是,在之后有越来越多让人不经意发笑的情节

    那些好笑的梗总是在你意想不到的时候忽然给你来一句,相比起大鹏徐峥的故意搞笑,这样的幽默显得自然又舒服

    类似于程笑问大小王为什么蹲在那里不动的时候,大小王一直憋着没说话,末了大王还是受不住程笑一直问于是回答他:“你见过蘑菇说话的吗?” 或者是大王看见下雨了一股脑冲出门在雨中高兴地喊:“洗澡咯,小王你快出来洗澡啊!”小王却慢悠悠笑眯眯地靠在门边:“急什么,这水还没热呢。” 又或者是程笑刚当作替罪羊被捉进精神病院的时候苦于没地方申诉,远处看着走来一个神采奕奕气宇轩昂的人,以为是院长便急忙诉苦,原本都和院长敲定好要去开出院证明了,谁知道院长服的里面是套病服——原来这不过是套着白大褂自娱自乐的李大爷,也别怪这李大爷像院长,他平时的爱好可就是对月吟诗,潇洒随性,活脱脱一个现代李白,气质自然不同于凡人

    整部电影没有任何涉及到关于性别或者打擦边球的敏感笑话,所有的笑都是自然而轻松的

    而所有想哭的情节也是这样,都是自然的鼻头一酸,眼眶发热,眼泪就自然地流下来

    被耳鸣耽误的数学天才高恺,他被关进精神病院的唯一理由无非是月球上住着他的家人,而他所坚信追求的,所谓来自月球上的信号,是能和自己家人取得的唯一联系

    因为太在乎告别这件事,所以联合所有病友演戏,把程笑从重症病房里救出来,因为太想让程笑留下来,因此故意说出错误的彩票排列

    程笑不是真的精神病人,但他对这些病人的情感却是真的

    所以影片的最后,他终于知道原来那吱吱呀呀的声音并不是什么信号,甚至不是工厂发出来的噪音,但他依然愿意在自己离开的那天晚上帮他们实现那个蓄谋已久的计划

    高恺躺着,但他却知道这月球的信号里暗藏着程笑和他们说着再见的密语

    或许他什么都知道,只是不愿意说,或许说了自己的灵魂就没有安放的地方,不如听着远处传来的月球信号,还能在深夜的时候给自己一丝慰藉和温暖

    高恺的阿菠萝计划有幸遇到程笑得以实现,

    那其他的病人,他们脑袋里的阿菠萝计划还会有实现的可能吗?

    【详细】
    127691122
  • 简单心理
    2022/5/27 18:00:22
    豆瓣9.2,「我至死渴望暴烈的爱」

    14422299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