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671563
  • 平淡是真
    2020/7/8 14:56:52
    现在的国产校园剧已经这么真实了吗

    这个伍玥看得我简直……别提了,我上大学的时候也是这种女生。

    这个伍玥看得我简直……别提了,我上大学的时候也是这种女生。

    12713216
  • 咸吃萝卜
    2018/3/26 13:18:25
    穿插生活
    不给满分,不代表这部剧拍得不好。现实压抑,过于形象的表达了当代作为警察的无奈。而这部剧不仅仅是述说了一批拥有国家饭碗的世人,拆开每一个人物的缩影,剪辑拼凑,就正是各行各业当代人的参照。是你不够努力吗?还是做得不够人情世故?一级一级的压制,绝没有你想象的简单...  (展开)
    不给满分,不代表这部剧拍得不好。现实压抑,过于形象的表达了当代作为警察的无奈。而这部剧不仅仅是述说了一批拥有国家饭碗的世人,拆开每一个人物的缩影,剪辑拼凑,就正是各行各业当代人的参照。是你不够努力吗?还是做得不够人情世故?一级一级的压制,绝没有你想象的简单...  (展开)
    【详细】
    9250214
  • 哈庫拉瑪塔塔
    2019/5/18 23:46:09
    主角能力弱化了

    看了N久的豆瓣影评,第一次登录写写自己的感受。

    片子总体来说,还可以吧。我没那么专业的观影眼光,分析不了其他大神那样的经典言论。单纯的从一个吃瓜群众的角度来说,剧情说白了很一般,有点套路化,可能是类似题材的片看多了,看到某些场景的时候不用看下面的就提前知道会发生什么了。

    剧中有提到坏怂BOSS对贪污的警察主角说,曾经也是海军陆战队出来的,(不管BOSS是不是骗主角,至

    看了N久的豆瓣影评,第一次登录写写自己的感受。

    片子总体来说,还可以吧。我没那么专业的观影眼光,分析不了其他大神那样的经典言论。单纯的从一个吃瓜群众的角度来说,剧情说白了很一般,有点套路化,可能是类似题材的片看多了,看到某些场景的时候不用看下面的就提前知道会发生什么了。

    剧中有提到坏怂BOSS对贪污的警察主角说,曾经也是海军陆战队出来的,(不管BOSS是不是骗主角,至少侧面说明主角之前是海军陆战队出来的)现在好不赖也是一名警察,这近身格斗的能力是不是有点太差了啊?咱不需要一个打十个那种,至少过得去吧?以我说,要不是主角光环的作用,是不是早都被坏怂BOSS下的打手打死了,那还演个什么呢?白白还让那个小姑凉跳楼了。总感觉有点强行给人加戏为了体现后期主角的内心的愤怒和那点仅存的良知或者说所谓的正义爆棚幡然悔悟的意思。

    通篇看完,其实剧情并不复杂,就是在表述整个情节的时候,给人以拖沓的感觉,各方面的联系没那么紧凑。如果没事,看看用以消磨时间,这个片还是可以的。

    【详细】
    10188457
  • 王写写
    2018/9/5 23:07:22
    不只是老汤搏命演出,出色的视听语言也是成功的关键

    在观影之前,对本片没抱什么期望。如果知道这么有趣的话,当时真应该在公映前去参加一下业内场,好有时间做个深度评析。

    《碟中谍》系列是后冷战时代的产物,虽然他的电视剧原作处于60-70年代,但是首部电影版已是1996年的作品。这个系列最初的意识形态介于007和《谍影重重》之间,不是完全的国内政治阴谋,也没有彻底剥离冷战思维。

    实际上,直到今天,当许多人认为

    在观影之前,对本片没抱什么期望。如果知道这么有趣的话,当时真应该在公映前去参加一下业内场,好有时间做个深度评析。

    《碟中谍》系列是后冷战时代的产物,虽然他的电视剧原作处于60-70年代,但是首部电影版已是1996年的作品。这个系列最初的意识形态介于007和《谍影重重》之间,不是完全的国内政治阴谋,也没有彻底剥离冷战思维。

    实际上,直到今天,当许多人认为他已经从布莱恩·德·帕尔玛的“政治惊悚”谍战片转型成了动作谍战片,其核心议题也并未改变(也许第二部是个例外)。作为美国电影,它包含着某种“帝国主义正义”的成分,同时也有个人与国家利益冲突的命题。但是,无论政府对待伊森·亨特的态度如何,这位英雄特工永远忠心耿耿,用各种令人叫绝的手段一次次完成“不可能的任务”——典型的主旋律电影。

    第六部的品质让我大感意外,不是因为情节人物上又有了什么新的突破,而仅仅是动作奇观部分的稳扎稳打所营造的良好观感。这次不再是标准的三幕剧三次大规模动作戏,而是用许多零碎的动作段落控制节奏,并且每个段落完成度都很高。难得的是,《碟6》终于没有高开低走,而是层层递进,在压轴的直升机拆弹中将情绪推至顶峰。

    《碟6》采用了35mm胶片拍摄。这里要提到的是,胶片拍摄不仅仅是一种情怀和对成像效果的追求,同时还意味让摄影师在工作中掌握更多的自主性。在更早的纯胶片拍摄时代,监视器这种东西是不存在的。没有监视器,导演和剧组其他人就很难随时看到拍摄画面,影像部分就要更多的由摄影师定夺。数字摄影之后,导演椅面前的监视器有着清晰的即时画面,摄影师当然会失去一些自由发挥的可能。

    如今的胶片拍摄,多数时候仍旧由摄影指导为主要掌控,摄影机上的目镜看到的画面是最准确的。偶尔,导演会要求在胶片机上装一个便携的小录机,然后再把画面传递到监视器上。但是录出来的画质很差,也不能完全由其决定。这样一来,摄影师在片场会有更多创作的自由。当然,最终效果仍要以导演的想法为准。

    《碟6》的宣传点之一,是老汤搏命的表演精神。但是,如果最终呈现的效果平平,观众是不会管你在背后付出了多少汗水,受了多少伤的。毕竟电影就是最终效果决定一切。然而,如果没有出色的摄影加持,本片的动作戏也无法如现在这样精彩。大银幕既会放大震撼的影像奇观,也不会容忍任何制作瑕疵。好在《碟6》剧组凭借审慎的创作头脑和出色的执行力,最终赢得了观众的掌声。

    因此,本片的摄影指导罗伯·哈迪和他手里的潘那维申MillenniumXL胶片机功不可没。他延续了与加兰合作《机械姬》和《湮灭》的风格,赋予《碟6》冷峻的现代质感。在我看来,本片的动作戏有剪辑和运镜,有对光线的独到运用,有人物行动与场景调度的完美契合,因此每一场都值得玩味,也都具有极高的观赏性。

    《碟6》玩的不是爆炸与鲜血,不一定每个动作段落都激烈狠辣,但无疑都是赏心悦目的。高空跳伞的长镜头部分,自然用到了后期特效处理,没有与敌人拼杀的激烈感,仅仅是老汤在空中解救晕眩的大超,最终被迫完成低空开伞这一个“简单”行动。调度看起来也不复杂,却由于立体环绕拍摄与空中场景独特的纵深感,便营造出了极其出色的惊险气氛,丝毫不输于那些枪林弹雨或拳拳到肉的场景。这是一种以简驭繁的能力。

    厕所打斗就又是另一种风格。在明亮的场景中,依靠合理的运镜、快速剪辑和造型动作,赋予每名角色不同的格斗风格,一个堪称年度最佳打斗的桥段自此诞生。伦敦的追车戏其实也不甚激烈,但是凭借高超的运镜,甚至与老汤的摩托车反向运动,见缝插针的速度感便出来了,令人大呼过瘾。下水道枪战,也是传统动作片的套路,但又是在35mm和50mm焦段内,利用完全的低照度与枪火的闪现,突出一种颇复古的黑暗与阴险之感。

    楼顶奔跑,也是一个独角戏的时刻,将老汤的动作轨迹与场景结合的天衣无缝,不同景别的转换也制造出了凌厉的效果。最终老套的“十五分钟营救”,因为加入了直升机缠斗,于是也就很好解决了《碟中谍4》那样压轴戏疲软的问题,将所有的险象环生全部释放,唯一的瑕疵就是CG有点破功,损失了之前的写实感。

    由此可见,《碟6》在类型片架构中没有任何创新,全部是老手段翻新使用,比如,系列前作的那些攀岩、拆弹、易容、设局等桥段,这里又都玩了一遍,但效果无疑是极佳的。除了老汤敬业的演出,这次将摄影机的运动发挥到极致也是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在没有什么大场面、没有过多特效奇观、主角年龄限制等问题制约的前提下,通过对运镜、剪辑等视听语言的重视与扎实的编排,便令效果如此优秀,得益于创作者扬长避短的高明策略。

    文戏自然是落伍而俗套的,几次反转已在意料之中。除了主角团队一如既往的刻板以外,如白寡妇、伊尔莎这样的配角塑造不力,也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两次梦境试图刻画亨特的心魔,也难免儿戏。但好在这些平庸的设计没有过于塌陷,后腿拖得不算太严重,也就给了动作戏补救观感的机会。总之,对于那些没有创新企图传统类型片来说,《碟6》做了一次不错的示范,在知道开头也猜得中结尾的剧情里,至少过程还是令人难忘的。

    【详细】
    96362257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