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物影评

13356989
  • 狐狸先生的货车
    2015/7/1 13:11:25
    人生,就是人类从出生至死亡所经历的过程


        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在这当中我们必将经历波折坎坷,经历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唯有这,才是真正的人生。

       影片《扑通扑通我的人生》根据韩国女作家金爱兰的同名畅销小说改编。故事讲述的是年轻父母和衰老孩子之间的故事:十七岁的美罗与大秀意外的生下了儿子阿凛,而阿凛患有先天性早衰症,身体以10倍


        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在这当中我们必将经历波折坎坷,经历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唯有这,才是真正的人生。

       影片《扑通扑通我的人生》根据韩国女作家金爱兰的同名畅销小说改编。故事讲述的是年轻父母和衰老孩子之间的故事:十七岁的美罗与大秀意外的生下了儿子阿凛,而阿凛患有先天性早衰症,身体以10倍于正常人的速度衰老下去,在阿凛17岁时,便面临着死亡,而美罗与大秀这对夫妇也来到了人生的一个重要关口。

       老套的故事情节,恶俗的韩国剧元素,尽管《扑通扑通我的人生》在题材故事上涉及到了“绝症”家庭的悲伤故事,但电影本身却并不让人绝望,编导李在容讲述了这个本可以很煽情的故事,但影片本身的剧情并无意于大肆渲染那种悲伤的情绪,而是通过人物在日常生活里的种种喜怒哀乐,尤其是大秀与美罗的青春爱情故事、大秀与父亲的关系、早衰小孩与隔壁真正的老人的友情等,人们在生活的磨难里,轻松乐观,不失幽默而轻松的展示出了生活既伤悲又美好的一面,让人温情动容。

       影片的情节叙述细致入微,男女主的演技精湛,前半部分很轻松,爸爸和孩子的反差搞笑中带着心酸。后半部分画风渐变,伤感气氛涌动上来,早衰症患者的悲戚人生逐渐走向尽头。片尾,在樱花下一家三口的那一幕温馨又感人,影片中有很多的地方其实可以加大笔墨的煽情,但导演李在容还是有条不紊的以细节来刻画人物的个性和内心,影片配乐一直都是比较轻快的音乐,夹杂着一些生活中的小幽默,却讲述着一个悲伤的故事,虽然在影片开场时就已经交代了儿子患有无法治愈的先天性早衰症,但影片显然没有沉浸于渲染这种悲伤的情绪,而是在刻画病人、病人亲属在如何面对病情时,带出了他们的生活困境,但更多在于乐观积极的面对困境、从而完成各自的成长。

       喜欢这部电影,画面清朗,叙事流畅, 有条不紊的将一个少年最后的生命时光慢慢叙述,没有刻意的煽情却不时戳中泪点,男女主的各种不抛弃不放弃和孩子对病魔的态度中,让观众感受到积极乐观的面对人生的正能量。
    【详细】
    7515941
  • 这胖子爱看电影
    2017/7/1 8:13:28
    《明月几时有》依然是内地电影市场的“异类”!许鞍华的妥协与坚持
    《明月几时有》,将个人风格从一而终的香港传奇女性导演许鞍华在《黄金时代》之后为我们送上的新作。


    《黄金时代》从画面到台词都如精细打磨后的一首诗,即使许鞍华从头到尾都保持了高度的克制,但动人的历史和艺术化的场景让影片从灵魂中散发出了愈久弥香的魅力。

    虽然用了长达数月进行宣发,但《黄金时代》8000多万的投资,仅仅只收获了5000左右的票房。

    这一次,
    《明月几时有》,将个人风格从一而终的香港传奇女性导演许鞍华在《黄金时代》之后为我们送上的新作。


    《黄金时代》从画面到台词都如精细打磨后的一首诗,即使许鞍华从头到尾都保持了高度的克制,但动人的历史和艺术化的场景让影片从灵魂中散发出了愈久弥香的魅力。

    虽然用了长达数月进行宣发,但《黄金时代》8000多万的投资,仅仅只收获了5000左右的票房。

    这一次,用3个月时间拍摄完成,故事依旧是和《黄金时代》差不多时间段落发生的故事的《明月几时有》票房又当如何。

    看完130分钟的影片后,我只能感叹,《明月几时有》依然保持了许鞍华一贯的个人风格、沉稳、克制,追求以禁制动,镜头和节奏依然是缓慢的,冲突散落在不经意的场景中,整部影片没有明显的情节高潮,绝对不是内地电影市场常见的类型片。


    一早就听说许鞍华拍摄《明月几时有》会有票房的考量,希望为投资方弥补《黄金时代》的票房滑铁卢。

    这次看《明月几时有》我始终在等待许鞍华的妥协之道,但令我惊讶的是,她依然拍出了足够自我个性化的影片。

    影片《明月几时有》以东江游击队为故事蓝图,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活跃在香港地区的游击队的故事。


    整部影片在叙事风格上,依然部分采用了《黄金时代》的他者诉说模式,由梁家辉扮演的角色采用回忆的方式讲述那段人心惶惶,风雨缥缈的故事。

    影片不断拉回黑白场景下的现在,梁家辉在中景特写的镜头中,扮演着诉说者的角色。


    影片大致分为了三个故事,三个时间段,结构看似散乱,其实主线突出。以战争的开始,僵持,结束为段落进行。

    三位主人公,周迅扮演的方姑,从懵懂青年老师成长为游击队核心人物。


    霍建华扮演的李锦荣从学校老师成长为深入敌后的间谍。


    彭于晏饰演的刘黑仔从街头小混混成长为游击队队长。


    所有的人物弧光和情节转折都在战争敌我双方情况的转变中发生着悄然的变化。战争是主线,人物的成长揭示着主题,这样的故事安排依然很类型化,但许鞍华却在细节的处理上,让影片完全成为了自我风格的又一次极致呈现。

    无论是《天水围的日与夜》、《桃姐》还是《黄金时代》,许鞍华的影片中很少有情绪沸腾的高点,观众从类型片中熟悉的情绪转折在她的影片中往往被反类型化处理。

    当观众在长期的观影期待下形成的情绪点即将发生的时刻,许鞍华的影片却在克制和留白中选择了掐断,没有高起的配乐,没有煽情的台词,连人物的戏剧性动作都不够激烈,只有只字片语,短暂停留的剪辑,几个高度象征化的物品道具从隐秘中发声。


    这种表现方式极为考验观众的观影能动性,挑战着观众的惰性。

    为了保证观影的新鲜感,胖哥只是选取几个片段表现许鞍华的克制和坚持。

    《明月几时有》中,有一组非常动人的母女关系的表达,就是周迅饰演的方姑其由叶德娴饰演的其母亲两人的对手戏。

    叶德娴饰演的母亲一出场就表现出了势力,自私,圆滑。但随着故事的发展,战势的不断升级,她从保护女儿,藏住女儿,到一步步向试图参与战争,走向外面的女儿的行为的妥协和支持。


    女儿方姑从送信件和宣传信,到成为组织栋梁,不得不离开家里。在这场告别戏中,母亲一开始拼命挽留,见女儿已经下了决心,就甩出狠话,“回来给我收尸”。

    女儿低头离开,走出家门几步路,生气的母亲追了上来,喊了女儿的小名,然后往其手中塞了一些东西后飞快转身离开。

    镜头一切,原来母亲把自己结婚的金戒子给了女儿。

    女儿看着母亲的背影,眼睛湿润。

    这就是许鞍华式的情绪高点。从起到落,都是柔软的,缓慢的,大段的长镜头仿佛让时间凝固,情绪在厚重的时间中发酵,本来再多一个动作或者一句台词就会带来决堤的情绪泛滥,可许鞍华很快就转换了场景,切断了观众情绪酝酿的时间,以留白的方式没有给观众的情绪沸点留下绵长的时间。


    这种处理方式和英国著名现实主义导演肯·洛奇的处理方式有异曲同工之妙。

    全片最大的高潮段落,当数母亲参与传递信息被捕后,方姑和刘黑仔商量救人,实地探查的一段戏。

    两人商量好了计谋,从日军的“对酒当歌”中悻悻离开。

    这一段戏,许鞍华依然用了一个稳定绵延的长镜头。

    救人心切的方姑发现了刘黑仔的忧虑,她知道刘黑仔已经抱着必死的决心要就她的母亲。她几句试探,发现一向天不怕地不怕的刘黑仔都没有了往日的傲气。


    理性的回归告诉她,他们目前的状况根本无法救出母亲,而且救援行动会让游击队复出惨痛的代价,甚至全军覆没。

    这时,亲情开始拷问折磨方姑。她伪装自己的情绪,代替母亲做出了牺牲的决定,她为了保全队伍放弃了救援。

    黑夜中,她背对镜头,朝着镜头远端不断走去,她越来越渺小,越来越低落,她终于崩溃,她一屁股坐在地上,失了魂魄。

    这一刻,刘黑仔五言的上前将她抱住。

    镜头中,没有刺人的哭声,没有断肠的配乐,只有风划过树叶的瑟瑟冷寂。

    这就是许式的情绪处理。

    克制,隐忍,用时间去粘稠情绪,用空间去挤压情绪,用留白去给情绪的空白处保留更多填空的可能性!


    许鞍华的电影,视觉风格依旧高度概括了主题,甚至超越了故事。

    她将主题隐藏在了风格里,影片的冲突因为克制反而显得弥足珍贵,更加令人印象深刻。

    除了叙事风格,在《明月几时有》里,许鞍华依然保持了对于女性主义的彰显。

    故事的中心全是围绕女性的,主角绝对是周迅饰演的方姑和叶德娴饰演的其母亲,通过两人的人物弧光,表现了女性在战争动荡时代的大善与小美。

    她们靠着隐忍和坚持成为了救援国家,守卫传统,保家卫国的英雄式人物。

    女性成为了叙事中心,权力的焦点,是她们舍家为国,放弃了自己的爱情,放弃了自己的亲情,甚至放弃了自己,保全了国家的未来。


    《明月几时有》的英文名字是Our Time Will Come,正是这些在战争中,处于各个阶层的女性,从中队队长,普通母亲,到稚嫩的村姑,富家大小姐等的牺牲才让这个和平稳定富荣的时代可以加速到来。

    细致对比影片中,对于男性角色和女性角色的表现,相信你能很容易看出许鞍华的女性主义立场。

    她依然在影片中试图建立女性话语,并借此重构妇女主体。


    影片中特意加入了一段方姑表姐结婚的戏,战争中的婚姻浮躁不代表爱情,匆匆忙忙中希望保留礼节,可战争无情,整场婚礼如同闹剧,新娘子亲口说出了对于现实的全面认输。

    在战争中这位表姐选择嫁给自己不爱的人,对战争和现实不包有任何希望。,表面上的红事映照着她内心的白事。

    另一面,方姑虽然失去了爱情,但她选择加入战争,用自己的力量反抗现实,用牺牲换取了自我价值存在的证明。

    这种对照,明显就是许鞍华书写和重构女性身体主张的充分展现。


    战争中的行为,让影片中的女性超越了传统固定的性别身份,使身份成为一种文化建构和自我选择的结果。

    许鞍华通过战争中女性行为的选择和结果的表现,展现着女性主义的历史和现实价值。

    反类型的叙事和情绪表现手法,女性中心地位的主题表现,让这部《明月几时有》依然是内地电影市场的一个“异数”。


    这是许鞍华的坚持。

    但相比于其以往的影片,还是能看出许鞍华的部分妥协,影片最终的长度,部分场景的表现有向喜剧浮夸的转变,可以看出她对于市场的考量。

    但也许正是这些地方的妥协,反而让这部影片变得有些尴尬。

    仿佛她努力在呐喊着表露自己不是独具一格的异类,她口口声声宣布自己是大众的,可骨子里,她透露出的气质依然是反大众、反类型的、

    无论如何,依然感谢许鞍华的坚持,让我们在类型缺乏、浮躁的内地电影市场中看到这部风格化明显的影片。
    【详细】
    86363446
  • 纯净水
    2022/9/12 21:12:32
    故弄玄虚
    本来挺好的剧本,怎么被拍成这幅鬼样子? 为了转折而转折,完全不顾逻辑的情节演进。 最讨厌的,男二从头到尾一副邪魅的笑容,那叫演技吗?那不是换一副样子的面瘫?类似的表情,在其他韩国电影里看过很多次,比如《VIP》,比如《老男孩》,以为这样就叫深度,就叫演技,看多了...  (展开)
    本来挺好的剧本,怎么被拍成这幅鬼样子? 为了转折而转折,完全不顾逻辑的情节演进。 最讨厌的,男二从头到尾一副邪魅的笑容,那叫演技吗?那不是换一副样子的面瘫?类似的表情,在其他韩国电影里看过很多次,比如《VIP》,比如《老男孩》,以为这样就叫深度,就叫演技,看多了...  (展开)
    【详细】
    14645217
  • 稻来DOClabs
    2018/10/29 14:44:53
    《风味人间》有哪些镜头打动了你?

    官方小编不要脸的来灌(weì)个水(fàn)。

    当然,打动我们的镜头,是吃了。

    官方小编不要脸的来灌(weì)个水(fàn)。

    当然,打动我们的镜头,是吃了。

    9731217
  • 番子
    2021/11/9 2:38:48
    刘老根2封神之作

    刘老根2前几集真的不好看,五集以后开始上头了,剧情演技台词都相当精彩,尤其大结局老根疯了之后的部分,现在还剩最后一集有点不舍得看了。前两部加一起才40集,后来新出的34都非常臃肿,很多以前的电视剧集数也都很少的,足以体现现在的人为了产生利益和延长资本占有的时间有多么的无所不用其极,用艺术表达生活之初心早已经灰飞烟灭了。还有一个发现是原来我喜爱的纪录片感来源

    刘老根2前几集真的不好看,五集以后开始上头了,剧情演技台词都相当精彩,尤其大结局老根疯了之后的部分,现在还剩最后一集有点不舍得看了。前两部加一起才40集,后来新出的34都非常臃肿,很多以前的电视剧集数也都很少的,足以体现现在的人为了产生利益和延长资本占有的时间有多么的无所不用其极,用艺术表达生活之初心早已经灰飞烟灭了。还有一个发现是原来我喜爱的纪录片感来源于长镜头,刘老根和马大帅里面都有非常多的长镜头,演员功底可见一斑。新出的一些纪录片也疯狂调度切镜头,真的完全丧失观看的欲望。究其原因,还是在看一种代入感吧,因为那种空间感最贴近眼睛体会的世界,而那种每个画面都挑好角度然后来回切换的,每一帧都能定格出无暇的画面,然而死气沉沉,无法与之建立沟通。演戏要看长镜头,高不高级另说,反正挺见真章的。

    【详细】
    13980373
  • 涵涵
    2016/11/13 19:44:49
    依然坚信着那些美好
    完全是冲着林心如,在此之前,看了一两集,中途搁浅了,突然很想找部剧来看看,又将它想起来,这次,没有再搁浅。

    《十六个夏天》感觉很文艺,每集的片头,都有那么一首小诗。也很羡慕那五人帮(唐家妮、瑞瑞、汪俊杰、方韦德、丁国庆),他们的友谊,他们友谊中总是有那一份真。

    当然,最有感触的还是家妮与俊杰、家妮与韦德之间的爱情。

    家妮与俊杰,我感觉他们之间并无爱情,哪怕
    完全是冲着林心如,在此之前,看了一两集,中途搁浅了,突然很想找部剧来看看,又将它想起来,这次,没有再搁浅。

    《十六个夏天》感觉很文艺,每集的片头,都有那么一首小诗。也很羡慕那五人帮(唐家妮、瑞瑞、汪俊杰、方韦德、丁国庆),他们的友谊,他们友谊中总是有那一份真。

    当然,最有感触的还是家妮与俊杰、家妮与韦德之间的爱情。

    家妮与俊杰,我感觉他们之间并无爱情,哪怕俊杰为了家妮可以连命都不要,哪怕他们结婚。但是,自我感觉,他们的结婚,只不过因为家妮心存愧疚,以一种报恩的心态嫁给俊杰。

    所以,他们的婚姻是不对等的,他们的婚姻里爱情的因素太少太少。
    所以,他们失去了最初的自己。
    所以,他们最终离婚了,却真正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另一半。

    家妮与韦德,虽然最初的开场白不太愉快,虽然很长一段时间里,他们似乎是水火不相容。
    但是,他们却能在彼此面前展现最真实的自己。

    两个人在一起,虽然时时有争吵,但是就是这些肆无忌惮的“争吵”,让彼此都那么的真实,那么地鲜活,那么的自由。
    他们在一起,是那样的自在。爱,也是在那一些些彼此之间舒服的相处中悄悄出现,慢慢弥漫的吧。

    所以,无论韦德怎样,无论家妮怎样,最后的最后,他们还是坚定的牵起了彼此的手。

    最后,五人帮看似永远少了一个人,但是经历了那么多,除了死亡,我想,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分开他们。
    最后的最后,五人帮依旧在,并没有因为韦德的离去,让结尾充斥着忧伤。
    还是喜欢快乐的结局,让人依旧相信着那些美好。
    【详细】
    8171695
  • 三只兔子
    2018/3/23 16:52:14
    七次审判,你能到第几次

    与神同行的不只有天使也有魔鬼,死了的人如果真的有机会经过七次审判,才能重返人间,试问你又能挺过几次审判。懒惰,暴力,心机。。。。

    故事讲的是消防员金子洪在一场火灾当中为了救一名女孩而不幸牺牲。地狱使者解怨脉和德春出现在了金子洪的面前。尽管金子洪无法相信自己的死亡,却被德春一脸严肃地告知自己既是亡者、又是贵人。

    然而贵人和其它人一样能逃过七次审判吗?

    与神同行的不只有天使也有魔鬼,死了的人如果真的有机会经过七次审判,才能重返人间,试问你又能挺过几次审判。懒惰,暴力,心机。。。。

    故事讲的是消防员金子洪在一场火灾当中为了救一名女孩而不幸牺牲。地狱使者解怨脉和德春出现在了金子洪的面前。尽管金子洪无法相信自己的死亡,却被德春一脸严肃地告知自己既是亡者、又是贵人。

    然而贵人和其它人一样能逃过七次审判吗?

    【详细】
    9243194
  • 九歌无题
    2019/1/10 15:02:06
    破解人性消失之谜——英国电影《守塔人》评析

    最近英国新上映了一部电影《THE VANISHING》,又名《KEEPERS》《THE DEVIL TO PAY》,网上一般译作《守塔人》。官方将其定性为心理惊悚片,这意味着它更注重挖掘人物内心世界,表现心理矛盾冲突。只有抓住了这一点,才能真正看得懂。

    电影根据真实事件改编。夫兰南岛是英国苏格兰外海一个小群岛,位

    最近英国新上映了一部电影《THE VANISHING》,又名《KEEPERS》《THE DEVIL TO PAY》,网上一般译作《守塔人》。官方将其定性为心理惊悚片,这意味着它更注重挖掘人物内心世界,表现心理矛盾冲突。只有抓住了这一点,才能真正看得懂。

    电影根据真实事件改编。夫兰南岛是英国苏格兰外海一个小群岛,位于当地主要航路上,建有一座灯塔。1900年12月,一场暴风雨过后,有过往船只夜间发现灯塔的灯没亮。第二天人们上岛探询,却没能找到三名守塔人的踪迹,他们却神秘地消失了。有关方面调查无果仓促结案,使之成为未解之迷。电影对此作出了自己的解释。

    事件本身有点像密室杀人,又有点像灵异鬼怪,的确是改编电影的绝佳题材。而电影正是抓住了其中的一些基本因素,从而有了一个好的开始。不过,要把故事讲好不容易,拍成高水平电影更难,很容易变成极限空间挑战人性之恶、黄金面前暴露人类贪婪本性,或者一箱金子引发的血案之类的俗套。毕竟这类电影太多了,想出新意必须得有点自己的东西。

    仔细深入分析,会发现这部电影很用心。它在努力揭示事件真相的同时,更重视人物内心的变化,从而强化了叙事的张力。所谓张力不防理解成叙事要素之间所形成的紧张关系,张力越大,矛盾冲突越激烈越合理。丝丝入扣的人物关系,层层叠加的矛盾冲突,久久不散的道德拷问,使得这部小制作电影张力十足,很有戏,也很有味。

    先来看人物设定。老头子真是“老”,年龄老、资历老,经验丰富、沉稳老练,工作了25年,就等着退休。大个子重情重义、忠于职守,就是有点太直,好坏分得太清。小坏蛋不是真“坏”,而是调皮捣蛋的坏,玩世不恭、自私滑头又不计后果。三个人老中青结合,性格既矛盾又互补,构成一种平衡共生关系。如果说小岛是条船,老头子就是船长(他的确做过船长),大个子则是大副,小坏蛋当然就是水手,谁也离不开谁。三人的这种性格结构稳定又不确定,让人觉得后面肯定有戏。

    再来看矛盾冲突。老头子、大个子、小坏蛋三个人各有一根脆弱的神经,比如老头子因失去妻儿而深深自责,大个子念念不忘大陆上的妻子儿女,小坏蛋因被人瞧不起而痛苦不已。这些隐密的情感是暗藏在平静生活下和谐关系中的导火索,是电影矛盾冲突或者说故事发展的内在动因。三人相安无事时,可以彼此帮着舔伤口,挨过短暂而煎熬的岛上时光,但这些因素一旦触及甚至放大,必然引发疼痛,出现连锁反应。事实上,正是这些因素的放大强化,使得人物按照相应的逻辑采取了各自的行动。

    接着来看情节发展。老头子一开始胸有成竹、掌控全局,但情节的发展却将他推向风暴边缘,使他几乎成了一个旁观者,等待承受最终结果的重压。大个子本来与世无争、专心干活,却因沾染了鲜血身负罪孽越陷越深,从而选择了投海自尽。小坏蛋本可作有正当工作的正经人,却一意孤行、一错再错,把三人引上了不归路。老头子越是努力维护三人关系,大个子和小坏蛋的矛盾就越尖锐,冲突就越不可避免。三人最后一次坐到一起,准备把酒言欢、重归于好时,实际上早就貌合神离了。随着小坏蛋的死亡,三人的关系彻底崩裂了。

    故事结局非常出彩。按照一般理解,三人神秘消失,可能的情况无非是被杀、逃亡,甚至自杀。无论哪种情况,都能通过合情合理的情节设置顺利达到预设的目的。然而本片的结局却是开放式的,从而使电影主题得到了升华。小坏蛋自吞恶果,死得其所,死得没有悬念没有价值。大个子自我救赎,闪烁着人性的光芒,死得悲壮,令人扼腕叹息。而老头子就尴尬了,想杀的杀不得(死的4个人没一个是他的手笔),想救的救不得(小坏蛋),无奈之下还得帮人自杀(导演够虐)。他最后选择逃亡还是自杀,这成了一个道德抉择题。

    98861861
  • 依约七月
    2013/4/17 18:52:27
    年度最烂 没有之一
    之前一直心心念念的想看这部片,最近才终于看完。看完的第一感受:
    1、瞎狗眼
    2、幸亏不是买票看的
    3、买票看的人们真可怜

    我是真不明白为什么现在的中国导演拍一个写实一点,真诚一点的青春纪录片为什么这么难!
    不是如青春期之类卖脸卖肉之流,就是如这部全城高考一般瞎煽情+恶趣味。偶尔穿插一点又红又专的颂词,搞笑呢嘛?!

    谁的高三临了最后30天还在那不知
    之前一直心心念念的想看这部片,最近才终于看完。看完的第一感受:
    1、瞎狗眼
    2、幸亏不是买票看的
    3、买票看的人们真可怜

    我是真不明白为什么现在的中国导演拍一个写实一点,真诚一点的青春纪录片为什么这么难!
    不是如青春期之类卖脸卖肉之流,就是如这部全城高考一般瞎煽情+恶趣味。偶尔穿插一点又红又专的颂词,搞笑呢嘛?!

    谁的高三临了最后30天还在那不知天高地厚的装逼挑衅老师?方中信演的老师上知天文下接地气,八般武艺各项精通,如坐在我后面的姑娘所说,当个班主任还真是委屈了他。
    谁的高三桌子上的书都是崭新崭新的整齐的码着,一张卷子都没有,老师上课从不动笔?


    高三不是这样的。要撒狗血请另找话题,别侮辱了我心目中那般宝贵而美好的时光。
    高三没有那么多戏剧化,绝大多数人的高三在一本一本的习题中翻过去,在纠结题目的解法中掠过去,在熹微晨光和暮色沉沉中渐渐消失不再。

    至于最后的离婚出车祸,韩剧都没有这么土了好么!这连撒狗血狗都会嫌弃的吧!?

    0分都嫌高怎么办?真可惜豆瓣不能打负分。
    【详细】
    5875498
  • 永动小螈
    2021/6/4 1:17:18
    【S6E4 Hurry up and wait 】空间解读

    9号秘事的编剧非常善于螺蛳壳里做道场,所有复杂精妙的故事几乎都是在单一空间里完成的。本季的第四集《快点等等》(Hurry up and wait )自然也不例外。整个故事发生在演员休息室里。但本集故事较以往的空间使用上,又更加复杂。空间不仅仅是不停反转的故事的载体,而是反过来由其中人物不断重新定义空间,完成空间的反转。<

    9号秘事的编剧非常善于螺蛳壳里做道场,所有复杂精妙的故事几乎都是在单一空间里完成的。本季的第四集《快点等等》(Hurry up and wait )自然也不例外。整个故事发生在演员休息室里。但本集故事较以往的空间使用上,又更加复杂。空间不仅仅是不停反转的故事的载体,而是反过来由其中人物不断重新定义空间,完成空间的反转。

    (一) 演员休息室 VS 生活空间

    空间不是自明的,或者说给定的空间可以通过其中人物的活动被揭示或重新定义,这点在故事的前半段表现的尤为明显。当James来到片场,工作人员Jo把他引入一个简陋的房屋时,通过门上贴着的“演员休息室”的A4纸,我们可以知道,这个空间被人为划定成一个让演员休息的地方。

    然而进入房间后,在Jo身后的门边上挂着自行车安全帽,脏乱的黄色荧光工作服,都在说明这显然不是个典型的演员休息室。Jo离开后,镜头用更广的视角交代了房间。这是一个凌乱但充满生活气息的客厅。

    然而James并没有受到环境异样感的干扰,还是把这里当作一个演员休息室,坐在沙发上一遍遍努力地练习台词。可是没过多久登场的女人,强力地改变了这里紧张的工作氛围。她身穿浴袍,头裹浴巾,嘴上有没擦干净的泡沫,手里抱着个洋娃娃,拿着酒杯一屁股坐到了James对面。一方面她这副不修边幅的居家打扮和悠闲的样子和James专心工作的职场环境显得格格不入,另一方面这种打扮和样子又恰恰契合了这样的家庭空间。让人一时分不清,她是这里的住户,还是同样在这里候场的,带着戏里造型的女演员。随着James和她的对话的展开,我们才慢慢了解到,她不是演员。而是住在这个房子里的人。

    于是,这个空间里的生活痕迹得到了合理的解释,同时新的疑问产生了,为什么会有人生活在演员休息室里?后来通过工作人员Jo的口中,我们才慢慢得知,原来剧组付费租借了他们家作为演员休息室。

    接下来两人的行动都继续各自表述着这同一个空间。一方面,James对即将到来的拍摄十分紧张,努力地想要无视眼前奇怪的女人,继续把这里当作演员休息室来准备台词。而另一边,女人也并没有要让出空间的打算,而是像主人一样毫不掩饰地盯着这位上门地客人。

    第二个女人的登场,进一步侵入James努力保持的空间。她登场后就用充满权威的口吻训斥了穿浴袍的女人,一时间让这个空间的意涵再次变得模糊起来。因为她的口吻并不像一个母亲在和成年儿女的对话,反倒像是精神病院里的护士在看管病人。随着几个极端的镜头,比如极低的镜头角度,以及对穿浴袍女人的特写,房间也突然变的像个疯人院。母女二人的高声争执让James几乎不可能继续工作。母亲对于这个房间被作为演员休息室是有意识的,她很快便热情地要给James泡一杯茶,并嘱咐他别被打扰。但同时她也在无视这个空间,喋喋不休地和James聊天,身体力行地践踏James的空间。

    最终James不堪其扰,放弃了自己的阵地。躲进了狭小的厕所。可回到家的男主人再次骂骂咧咧地“驱逐”了James。回到客厅时,电视被打开了,巨大的荧幕上正在转播台球比赛。客厅也被完全占领了。

    三口之家的成员轮番上阵的空间占领以胜利告终,通过在空间中的活动,他们彻底地推翻了对这个空间的人为规定。直到后来大明星Adrian登场,通过自己的影响力让工作人员清场,家庭成员被赶回房间,这里才恢复了它被规划的功能。

    (二) 历史空间

    除了以上描述的较为显见的私人生活空间兼具演员休息室的重叠外,这个房间还有第三层的维度──历史空间,在James和这个家庭的对话中被揭示出来。

    James从厕所被赶回客厅后,彻底放下了手上的工作,保持礼貌地和家庭成员们闲聊。从对话中我们得知,这一家人正是剧本所改编的20年前真实案件的亲历者,或者说是当时的旁观者。这也侧面解释了拍摄地点的选址。可能是为了贴近真实,到了当年事件发生地取景。

    James正处于他所谈论的剧本所指涉的真实世界的一部分。男主人的抱怨交代出当年,警察也曾无数次上门搜证和问话。就像James这样,穿着警服,或许坐在沙发的同一个位置。画面如此相似,以至于女主人后来和James道歉说之前招待不周时,把原因都归咎于这一切让他想起了当年。并且抱怨人们不该再去挖掘当年那件事。对当年事件的再创作仿佛让历史的阴云再次笼罩了现实,过去又被挖掘出来。而男女主人欲言又止,似乎心照不宣地想掩盖些什么细节,似乎更让这个和案件相关的真实空间显得暗流涌动。

    面对亲历者们对当年的回忆,对真相的解读,James却并没有表现出强烈的的兴趣。而是始终以编剧所创作的剧本为出发点参与讨论。甚至当女主人说出受害者的母亲从此消失的悲惨事实时,James仍然只是将其视为一种戏剧上绝佳的悬念。女主人对话结束时明确点题:对有些人来说,这不仅仅是故事。

    (三)戏剧空间

    紧接着,最后一个角色从门外登场──扮演探长的明星Adrian。两人之间讨论了Adrian曾经塑造的角色。James说错了话,仿佛暗示了Adrian塑造角色的重复性。于是Adrian开始愤怒地强调自己所扮演的两个警察角色是完全不同的,给出的理由却十分荒诞:两个警察的发型完全不同,所以是绝然不同的两个角色!对角色塑造理解上的不同,也为俩人后来在戏剧空间上的争夺埋下伏笔。

    赶走男主人后,两人开始排戏。通过这场戏中戏,我们得以一窥他们正在拍摄的剧中的一个场景:James所饰演的警察(Bobby)向长官汇报重要证据,并由此推断已经接近真凶了。James把短短三行的台词演绎的情绪极为饱满。Adrian看完 James出彩的表演,想将台词据为己有,并且又再次演绎了一遍,几乎东施效颦一般浮夸地照搬了James的版本。从最初给自己加了一句“Yes”变成最后James只剩下一句”Yes“。

    这次抢词是剧情结构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对此我们可以用罗伯特?麦基的“激励事件”这一概念来描述其对James的影响。在此之前,面对烦人母女,他违心客气,面对男主人对演员心酸的不解,他小声抗议,以及面对对方的粗野行为,他忍气吞声,这一切都还没有打破他凡事忍让的行事逻辑。但是,这次Adrian侵入他最珍视的戏剧世界,把他的台词倾轧到只剩一句yes,让他退无可退。而正是从这次事件之后,James发生了某种“转变”:从被动的忍受自己的空间不断被侵占,变为主动的探索新的空间。

    (四)真实空间+戏剧空间

    Adrian离场后,发生了一个推动剧情的关键情节:工作人员Jo 来通知大家为当年失踪的小男孩Ryan默哀,因为今天是他的生日。这一细节触发了James对之前在这个空间内看到的听到的各种碎片化的信息的汇总,灵光乍现,突然意识到了当年案件的某种真相。

    于是全片中一个最暧昧的空间诞生了。在James的戏剧空间被无限挤压后,他为自己开辟了一个新的维度,在这里,戏剧空间和真实空间的边界变得模糊甚至消失。

    1)剧本层面:他不再像之前和这家人对话时一样,用戏剧视角(比如“丰富层次”,“完美悬念”之类的概念)来看待现实世界,把现实视仅仅视为戏剧的素材。而是开始在现实世界里一一找到了剧本中的对应:红色裤子的男人,恐龙披肩等证据。James 循着剧本的踪迹在现实中找到“真相”,或者说现实的空间照亮了剧本。两者之间互相完美映照。

    2)演员层面: 不同于Adrian对角色理解仅强调外貌的方面,James展现了一个真正警察的特质:对案件细节了然于胸,完成了独立搜证和强大的推理分析。也正是在这一段剧情中,James本人不再是那个逆来顺受的角色,面对领地被占只能束手无策,现在他成了一个积极主动探索新领域的英雄。比如,不同于第一次为了逃避尴尬而躲进厕所,这次是为了积极探索证据再次进入厕所。他甚至试探着走进女儿的房间,想要了解真相,并在其中发现了最重要的物证——恐龙披肩。而当男主人发现他时,他也没有唯唯诺诺,反而像个痞子警察一样和男主人对峙。

    可惜,James开辟出的一维新天地,在戏剧世界伸手干预,从现实中拿回自己的道具——恐龙披肩时,瞬间坍塌。James不死心,急切地向工作人员Jo说出自己发现的“真相”,工作人员一时分不清他是不是在念对白。不论是James找到的证据被揭示为道具,还是他口中的真相被解读为台词,这种种迹象都在提醒他,戏剧世界的边界不可穿越。可James不死心,不惜扒开Bev的浴袍证明自己,结果遭到了现实的一记重拳。

    James的冒险尝试失败了,戏剧被框定在电视中,自己的台词依然一句不剩,肿着一只眼睛狼狈不堪,还被电视机前的观众评价为“演技过誉”了。而Adrian再次念出那段之前已经被重复过两遍的台词,就像女主人看到拍戏的场景时说的,他们一遍一遍地 重复着,无聊死了。而Bev的洋娃娃漏出的骷髅手,彰显了电视机外的真相世界依然保持不被把握的独立地位。戏剧和真实在此分野。

    【详细】
    135884131
  • 诚实可靠丁丁哥
    2021/5/5 0:30:50
    剧情老套,根本没有剧情

    失望至极,我对电影的看法可能和别人不一样,这个电影看完,我打两俩分就是给两位主演的演技打分,剧情真是太老套了,县长一出来就知道是坏人,一般人看着剧情应该都知道下一面演什么,而且剧情衔接真是烂,烂透了,就是一个打黑片名糊弄观众,最后的单挑情节真是画蛇添足,看完了没有警匪片刺激,也没有谍战片那种提心吊胆的感觉,更没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就是一个蹭扫黑除恶的热的的烂片,后悔死了、

    失望至极,我对电影的看法可能和别人不一样,这个电影看完,我打两俩分就是给两位主演的演技打分,剧情真是太老套了,县长一出来就知道是坏人,一般人看着剧情应该都知道下一面演什么,而且剧情衔接真是烂,烂透了,就是一个打黑片名糊弄观众,最后的单挑情节真是画蛇添足,看完了没有警匪片刺激,也没有谍战片那种提心吊胆的感觉,更没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就是一个蹭扫黑除恶的热的的烂片,后悔死了、

    居然还有谁这个导演,导的好的,真是烂透了,完全一个网络电影的视角感觉、剧情真是烂死了、无言以对

    【详细】
    13525254
  • #覅#
    2022/6/4 0:51:52
    危险的心灵史

    #同KUMA一起看电影第8号#

    基本可以看成一次探寻小野田在卢邦岛30年“心灵史”的尝试(没错,不知为何就想到张承志《心灵史》这个充满争议的文本)。

    或许大岛渚《快乐圣诞》作为影片前文本横亘着,《小野田的丛林万夜》则显得克制、单调甚至寡淡。

    #同KUMA一起看电影第8号#

    基本可以看成一次探寻小野田在卢邦岛30年“心灵史”的尝试(没错,不知为何就想到张承志《心灵史》这个充满争议的文本)。

    或许大岛渚《快乐圣诞》作为影片前文本横亘着,《小野田的丛林万夜》则显得克制、单调甚至寡淡。叙事没有太多技巧、近乎稚拙,时空纵深在电影中相对地扁平化,尽管影片本身就接近三个小时。更为凸显的,是光影、色调和质感,是两首战时歌曲和配乐沉重又诡谲的调子,当然核心还是小野田们。

    即便以纪录片的形式,小野田的经历和他身上的莫大张力或许也会让人动容。然而冠以“堂吉诃德”“莎士比亚”并不恰当,这无疑将真实的人物和事件浪漫化,并疏离出现实视野。或许就叫“小野田”,但小野田也可以在不断的叙事附着塑造以后成为传奇,1974年有人来找他,已经印证这一点;狱中的杀人犯都有可能收获粉丝,遑论小野田这样更加暧昧、牵扯更为宏大的话语的人物。

    夺牛一段,几乎可以规约作人为了生存而争抢资源,但可惜没有这么简单的场景,人的身份、其过去所作所为,历史背景,这些都无法剔除。小野田们从劝降的和平报刊中解读出秘密讯号,来到南部海滩,在沙地上狂奔,在海面上漂浮,最后一无所获,并排坐着,凝望红与蓝中沉没的夕阳,金七说“已经不想念日本了呢”——在我看来,这可以说是全片处理最复杂、也是最美的地方。但是小野田还是将话题拉回他们的“现实”:“回国以后,会被当成英雄看待吧。”

    影片表面的形式是简单的,却也隐隐地、以“过于”偏袒的方式模拟出个人的心灵史与个人的对抗遗忘。这似乎在搅乱或修正,主流在盖棺定论的题材上的期待和规制。我们无法一味轻信个人经验和口述史,心灵史本身就是偏颇乃至的掩饰、回护的,何况这还是他人试图创作出来的“心灵史”。然而,一部心灵史却又那样引人深入,此即本作的“危险性”。

    我们更不当忽略,本片在语言上诸如弃用“シナ”一词转为“中国”,选材上诸如从小野田们对当地人带来的众多苦难中仅仅择取两件(当然基本上也无法一一呈现),同时影片也没有(或者无意于)告诉观众小野田之后的事迹和言论。

    无论如何,《小野田的丛林万夜》依旧为这个卢邦岛30年神话以及小野田个人传奇增添新的视觉与叙事,但也同样面临被右翼话语合流的危险。

    最后,又没由来想到,前几天重信房子出狱了。

    【详细】
    144351146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