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八集。一开始剧被尬黑,补偿心理打五星。但今天看到某编剧(其他剧的)被压榨,维权困难,想说编剧很重要,甚至最重要。内娱的电视剧这十几年我好像没看几部,看完的几乎没有。不知道要求剧本、镜头、演员都正常合格,不要有拉胯的算不算要求高。可是感兴趣的剧就几乎没看完的。要么剧情烂,要么演技烂,要么镜头烂。
这个剧个人实际评论是三星,优
看八集。一开始剧被尬黑,补偿心理打五星。但今天看到某编剧(其他剧的)被压榨,维权困难,想说编剧很重要,甚至最重要。内娱的电视剧这十几年我好像没看几部,看完的几乎没有。不知道要求剧本、镜头、演员都正常合格,不要有拉胯的算不算要求高。可是感兴趣的剧就几乎没看完的。要么剧情烂,要么演技烂,要么镜头烂。
这个剧个人实际评论是三星,优秀的地方特别优秀(所以加一星)但有个人无法忍受的缺点。救援部分拍得很好四星,作为电视剧很多地方都很好,甚至优秀,可是主线故事情节不行,特别是男女主的互动情节台词非常幼稚别扭,负分。配角有些戏份特别有趣生动,比如蓝天队员说要强硬自己又怕老婆。这差距大到认为是不同编剧写的。
编剧非常重要。御赐小仵作服化一般演技低下、大宋少年志服化拍摄一般,可是观众很多评分还很高。海上牧云记、无极、猫妖传等等都是服化道演员后期大量投入的作品可是市场反应并不好。剧方营销再多,剧不好观众还是会弃剧,本末倒置费力无效。
更新:看到第四集。有些评论真是故意摸黑这个剧。男女主的剧情不多,交集更少。不知道有些评论是从哪里得出来的,真是无语。女主性格目前来说是可以自洽的,嘴不饶人不通俗务,小姨说出原因不幸的童年需要一生治愈。男主对妹妹过度保护的原因和女主大概率一样,创伤应激和失去父母造成很多性格影响。现在男主根本就没参与救援队,作为律师外在没有任何问题。后期加入也不影响,民间救援队员们都有自己的其他各种主业,怎么可能都得壮实。话说回来,当兵的都没有全部都壮实,用这种思维定势来评论就离谱。老校长、晕血小哥等等演技都很棒,就连病患夫妻这种路人都演得好。导演和团队拍戏是下功夫的,他们在营造真实性和通过镜头给观众高质量大信息方面做得很好,这才是电视剧而不是PPT。剧的节奏也挺好,松紧有度内容也很丰富(不止救援也有很多日常生活或社会实时,比如偷拍、有些人利用公益洗白、某些医院潜规则、工作评级等等),有些地方也很搞笑(搞笑的地方懒得截图了)。
用心做出好作品不是说说而已。
看完这电影,只剩下一声叹息。
不得不说,剪预告片的是天才,简直剪成了另外一个故事,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功力。
谁知道正片长这样。
1.满满的男性自恋
看完这电影,只剩下一声叹息。
不得不说,剪预告片的是天才,简直剪成了另外一个故事,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功力。
谁知道正片长这样。
1.满满的男性自恋
我总是很疑惑这种明明就是个无所事事的小混混,却总觉得自己是宇宙中心,自己的“理想”、失落、愤怒等等都特别重要,满满的自恋快要溢出屏幕的剧作,为何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此处内涵一下《爸,我一定能行的》。
全世界都在乎我,尤其是含辛茹苦的老母。全世界都会爱上我,尤其是大头家的白富美女儿——郭靖能得到黄蓉青睐,也不是靠打架斗殴混日子搞搞音乐,而是靠憨厚老实人品佳啊。现在的爽文爽剧有点不讲究,金庸的作业也不愿意抄了。
2.都什么年代了,还觉得斗殴惹事特别帅
思想境界和我小学的混子同学差不多:认真读书、努力学习的都是书呆子,只有混日子惹是生非打架斗殴的才是帅气男儿。
潮汕的电影刚起步,似乎要从香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风格开始追起,动辄摔东西掀桌子,要不就是啤酒瓶朝人家的后脑勺一砸。暗藏已久的模仿欲终于得到宣泄,表明潮汕青年处处有这种“暴力美学”的习得和保留。
3.弘扬了什么潮汕文化?潮汕人的情怀还能再被消费多少次?
这样的电影有一两部就够了,再这样下去真没人愿意看了。
镜头是潮汕的景观,话也是潮汕话,但是潮汕精神、潮汕文化无从寻觅,不是来一两段潮剧敷衍一下观众就可以的。
即便是什么潮语说唱,也不是找几个潮剧演员出来伴舞就完成潮汕文化传承了。
4.没说错的话,电影的主题是“如何追到富婆”吧?
在前面我一直在想:这剧一定是要营造一个触发点,让男主从无所事事转向专注于搞事业——虽然这剧情够老套的,但毕竟也是一种正常的故事推进方式,能把男主拼搏、发扬地方文化的精神给表达出来就好了。
然而前面男主除了打架斗殴,榨干母亲,和母亲和长辈怄气,就是谈情说爱。等到陈母终于被气死,我心想:就是这里了,陈母之死会触动他,让他开始搞事业吧?
可我还是低估了剧作的耐心,时间过去了三分之二,男主还沉溺于自己悲伤的海洋里。
而你猜他最后终于因为什么开始想搞事业吗?因为他要证明给白富美的父亲看:我能行!
什么理想什么父母的期待,其实并不重要,只有娶到白富美能成为真正的动力——现在的青春电影,都不屑用“理想”包装一下来骗骗观众吗?
5.潮汕青年的形象,很是soso
或许努力读书考学走出潮汕,在各行各业成为骨干、踏实工作奋斗的不是潮汕青年的主流;或许像上一辈那样依靠打工寻找机会,从摆摊开始慢慢支起自己或大或小的生意,在如今的潮汕青年中也是珍稀动物。
不论是《爸,我一定能行的》还是这部片,都在说明初中辍学混日子的才是大多数?
这两部影片都打着代表潮汕文化出圈的名头,可惜在珠三角买票观看的潮汕青年,实在是和这样的形象差别甚远。
369还只是幼稚躁动,大目和伟豪的品格就很emm……在伟豪将陈母之死的原因推给马琳的时候,弹幕浮起了一堆:潮汕青年不是这样的。
大家的意思是:并不反对潮汕存在这样的青年,但电影在宣传运营的时候已经不断地提示自己的特殊性和代表性,自己真不想被这样的形象给代表了。
6.编导要你成功,你就会成功
不知道前面潮语说唱搞了那么多年都不成功,后面需要“证明自己”的时候,突然就成为街头巷尾都关注的新艺术现象了。
7.新时代的青蛙王子梦:你需要的不是奋斗,而是公主来拯救你
这剧花了很多笔墨讲这的那的,唯独没讲到男主如何奋斗。
这是个有意思的现象,也可能说明:男性已经越来越不相信奋斗能改写命运了,还是期待富婆来拯救自己比较现实点。
8.对比之下是369还相信自己通过“潮汕人的生意头脑”能在大城市立足
虽然大家对《爸,我一定能行的》的意见是:不要再误导潮汕青少年了,别以为混着日子就能跑到珠三角出人头地的。当然,369的野心也没有很大,就是开个网红火锅店而已——虽然有点向现实妥协的意味,但终究还是肯定了小人物的野心和拼搏精神。
陈伟豪则干脆否定了这种可能性——还是踏踏实实地,娶个富家女吧。
9.低俗又被当有趣
马父给女儿相未来夫婿的时候,三个相看者不是疯癫就是白痴。这是港式的无厘头幽默,但在当下也没啥逗笑功能的了。也可以说是一种过期的幽默。
当然也是要向女性观众展现一个悲惨世界:男性群体的质量就是如此,怎么看像陈伟豪这样的混混都是高质量青年。
10.大量的老套尴尬桥段
因为对爱情或者对青年人生活的贫乏想象,不得不以这样那样的老式桥段来堆叠一个“有意思”的青春:
被追杀,街头巷尾乱窜,撞飞过路人的簸箕,把人家晾晒的内衣内裤抛得满天飞;
吃个烧烤,来一段即兴表演,我弹琴来你说唱,可惜,是嘴型氛围都对不上的尴尬;
要在明令禁火的地方摆蜡烛,把潮剧的家伙什给烧光光——这就算了,关键是这一段对推动剧情没半点作用,烧完就完了,不知道是在表达什么;
婚礼追爱。按照剧里所展现的演唱会的规格,男主比赛到后半段,就算不是去到北京上海也该在广州深圳的,但在爱情魔力的帮助之下,他竟骑着摩托,在十几分钟之内跑回了潮汕。
……
11.优点呢?
不能总是吐槽,还是得说点好的。
取景、道具、美术、摄影看得出很用心,极力去营造一些关于潮汕的美的风景。
演员的表演也还可以,至少没那么尬,而且看得出很努力地在将烂剧情演得有说服力,超过很多流量了。毕竟都是实在的讲潮汕话的演员,潮汕的演艺传统也比较薄弱,能有这么多人才也算不错了,希望会越来越好吧。
几乎是纯潮语的音效,这点很棒,比起外地导演外地演员勉为其难地诠释“潮味”,还是让人舒服多了。
剧作嘛,只能反映出思想趣味比较一般,倒不能说明在技术上一无是处。
《遗孀秘闻》是一部看着很过瘾的电影,它的娱乐性已经超越了艺术性,看于阿姨演变态真是一种享受,她只需要一个眼神就能让超杀女(科洛·莫瑞兹)沦为傀儡、生不如死。
《遗孀秘闻》是一部看着很过瘾的电影,它的娱乐性已经超越了艺术性,看于阿姨演变态真是一种享受,她只需要一个眼神就能让超杀女(科洛·莫瑞兹)沦为傀儡、生不如死。
现实就很超现实。
你能想象整个城市主要经济靠的是一座监狱,几乎所有的产业都围绕一座监狱展开。男主是这个城市的中间人,沟通黑道白道,或者用剧名来说叫金斯顿市长,他是这个城市背地里的市长。他能帮警察处理棘手问题,也能帮罪犯传递消息。但他并不能真的改善什么,罪犯的贩毒,抢劫,杀人一切的犯罪都在继续,警察,狱卒的灰色收入,虐囚等一切
现实就很超现实。
你能想象整个城市主要经济靠的是一座监狱,几乎所有的产业都围绕一座监狱展开。男主是这个城市的中间人,沟通黑道白道,或者用剧名来说叫金斯顿市长,他是这个城市背地里的市长。他能帮警察处理棘手问题,也能帮罪犯传递消息。但他并不能真的改善什么,罪犯的贩毒,抢劫,杀人一切的犯罪都在继续,警察,狱卒的灰色收入,虐囚等一切也都在进行中,他所维持的一层薄薄的安全薄膜随时可能被戳破。
第一季最后一集这个遮掩的薄膜就真的被戳破了,监狱被囚犯占领了,狱卒警察死伤眼中,然后警察调来军队再次镇压一切,杀死了监狱里几乎所有的领头人。
所有人都知道一群纪律的盗匪还好对付,他们起码有做事的规则,不管这个规则多血腥多残忍,但总比没有任何规则的散兵游勇的盗匪要强的多,因为他们更随机,更无底线,他们犯罪没有时间没有地点的限制,整个城市都不会安宁。
最新一集“市长”迈克就需要需要把随即犯罪的这些罪犯重新赋予规则,重新找出领头,有了领头他才有谈判的可能,这座城市才能把黑暗遮住。这也是他能继续做市长的基础。
轻喜怼爱下饭网络剧《我的老板为何那样》定档0203。霸总男主柳熙来(刘胤君 饰)身上的优缺点很明显。先说优点:长得帅、身材好、才艺多、懂浪漫、会赚钱。再说缺点:病娇体质,有致命见红即晕的弱点。自恋狂体质,长期中二病日常凡尔赛。恋爱脑体质,幻想自己如此优秀,注定情债累累,是亿万少女的梦。
轻喜怼爱下饭网络剧《我的老板为何那样》定档0203。霸总男主柳熙来(刘胤君 饰)身上的优缺点很明显。先说优点:长得帅、身材好、才艺多、懂浪漫、会赚钱。再说缺点:病娇体质,有致命见红即晕的弱点。自恋狂体质,长期中二病日常凡尔赛。恋爱脑体质,幻想自己如此优秀,注定情债累累,是亿万少女的梦。
《风起陇西》总算迎来了大结局,这盘下了近半个月的大棋,终于到了落子的那一刻。也许你的脑袋还没被整晕,却先被这样的一个大结局,弄得肝肠寸断了。没错,这哪里是什么谍战剧啊,分明是一部大虐片好吗?看看我们可怜的思之,“有国不能归,有家不能回,有妻不能见,有朋不能聚”。身为一个终极卧底,他是最重要的那颗棋子,是这盘大棋能否下赢的关键,决定着整个蜀汉未来的命运,却难以主宰自
《风起陇西》总算迎来了大结局,这盘下了近半个月的大棋,终于到了落子的那一刻。也许你的脑袋还没被整晕,却先被这样的一个大结局,弄得肝肠寸断了。没错,这哪里是什么谍战剧啊,分明是一部大虐片好吗?看看我们可怜的思之,“有国不能归,有家不能回,有妻不能见,有朋不能聚”。身为一个终极卧底,他是最重要的那颗棋子,是这盘大棋能否下赢的关键,决定着整个蜀汉未来的命运,却难以主宰自己的命运,这是何等的悲壮。
中国古代有个成语叫“舍生取义”。怕的不是只有一人“舍生取义”,而是两人。中国古代还有句话叫“士为知己者死”。怕的同样不是只有一人“士为知己者死”,而是两人。陈恭和荀诩,他们就这样的两人。既可以为国家大义献出生命,更可以为对方慷慨赴死。当“士为知己者死”的陈恭,遇上“士为知己者死”的荀诩,他们的结局从一开头便已注定。那场牢狱中“最后的诀别”,将兄弟二人的生死情谊推向到了最高潮。荀诩那句“我能读懂你的心啊”,不知道让银幕前多少观众的心碎成了两半。
风停了,一切都已尘埃落定。回望这一路追剧的经历,可以说也是经历了颇多波折。首先从开场起,就让我感到十分震惊。又或者说,这部剧选择了一个高难度的开头。从《三国演义》的背景讲,那是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曹魏时,因街亭失守导致全面溃败,迫不得已的孔明最终决定“挥泪斩马谡”。后来发生的事情大家也都知道了,诸葛丞相六出祁山,最后在萧瑟的秋风中,星落五丈原,年仅54岁。他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句话,也用自己的一生兑现了匡扶汉室的承诺,却最终只能换来一个遗憾的收场。
这样的一个开头,何尝不是一个无可奈何的“终极剧透”。不管陈恭和荀诩他们怎么努力,最多也只不过拖延一下蜀汉的覆灭时间而已。从这部以蜀汉为主要视角的作品来看,这显然是一个令人感伤的结局,也给这部作品渲染上一丝悲壮的成分。这当然不能责怪别人,很多读者看到诸葛亮死了就把手上的《三国演义》给扔了。更有甚至,看到关羽走麦城或刘备托孤就哭成了泪人,再也没有心情继续下去了。也难怪自古以来中国民间便流传着一句经典的歇后语:看三国掉眼泪——替古人担忧。
正如剧中人常常对着远山感慨“起风了”那般,《风起陇西》偏偏选择在蜀汉最危难的这一刻,迎着狂风怒号,勇敢地迈出了第一步。我没猜中开头,也没猜中接下来的进展,我更没有猜中这竟是一部几乎没有大规模冷兵器捉对厮杀的古装战争剧。继续看下去,才发现原来是一部以谍战、悬疑和权谋为主的三国题材作品。你能想象一部三国题材的影视剧中几乎没有任何大场面吗?这实在太有意思了。
这就是路阳导演的《风起陇西》与众不同的地方,也是马伯庸原作的最出彩之处,它不是一部三英战吕布那样的动作片,而是一场和你处处“勾心斗角”的脑力竞赛。让你时时刻刻跟随陈恭和荀诩等人在天水、南郑等地出生入死,沉浸感十足,又始终被一根无形的绳子牵着走,像在一款三国志题材的RPG游戏中大冒险。
在剧情设定上,《风起陇西》拥有两条较大的主线:一条为“谍战”线,一条为“权谋”线。先说“谍战”线,它又可以从蜀汉和曹魏两方视角来展开。蜀汉视角,当然是以荀诩等人的“锄奸”为主线,以揪出那个隐藏在蜀汉情报机关司闻曹的内鬼“烛龙”为目的,否则在这场情报战的对决中,蜀汉必将全局被动。曹魏视角,一方面他们要铲除蜀汉来的卧底,另一方面也派出游枭潜入蜀汉内部,以推进“青萍计划”的实施,完成在蜀汉高层秘密布局的意图。双方在这座看不见的战场上,展开了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捉间战和反间战。
而在“权谋”线上,主要呈现的是蜀汉视角下的一场争权夺势战。一方是咄咄逼人的李严,一方是岿然不动的诸葛孔明,围绕着不同目标利益之间的博弈。而蜀汉最大的情报机关司闻曹,变成了所有阴谋和阳谋相互角力的主战场。众人明面上都是蜀汉人,嘴上说着心系蜀汉,却在行动上尔虞我诈,各怀鬼胎。无论主角还是配角,都深陷在派系之争的涡旋中不能自拔,黑暗正降临在这座看不见的战场上,一场前所未有的暴风雨就要来了。
《风起陇西》的整体节奏适中,24集的长度似乎恰到好处。值得一提的是,每集均使用了“三十六计”中的一计作为标题。这些计策起到了总结剧集的作用,也将这部剧的“策略”成分推向了极致。说得夸张点,这是一部能够锻炼脑力的电视剧,信息量极大,细节和暗线繁多。大家观看过程中千万不要玩手机,不然你得一次次地倒回去重看,别问我是怎么知道的。
但如果非要说这部剧最吸引我的地方,我想还是像陈恭、荀诩这样的“架空人物”。众所周知,三国是一个群星闪耀的时代,我们也耳熟能详诸葛亮周瑜郭嘉那样的谋臣,和关张这样万人敌的武将,《风起陇西》的主角却是一帮合理想象出来的“小人物”。没错,无论官渡之战、赤壁大战亦或三分天下,记载在史书上的无非都是些英雄人物,他们也确实在战略层面上主宰了一切。但《风起陇西》讲述的却并非这些高高在上的决策者们,而是那些默默无闻的“执行者”。他们依然有出类拔萃的智力,所向披靡的勇气,有血有肉,侠肝义胆,愿意为了国家大义而慷慨赴死。我想无论这些人代表的是蜀汉还是曹魏,他们都配得上在历史长河中留下自己的传奇故事。
好久好久没有试图写一篇长评,即使深有感触的电影,看完不久,情绪也就基本被冲淡了。
但这部电影真的让我有太强烈的情感代入,以至于后半段情绪一直没落下来,恍惚间自己在经历一样的生离死别。整个人面部扭曲的一边哭一边哭。
我没有患上电影中相同的疾病,但我患有的是叫做“血友病”的先天性遗传疾病。正如女主一样,从小感受着自己的与众不同。12岁可以做自己的医生。渴望一切又害怕一切。
好久好久没有试图写一篇长评,即使深有感触的电影,看完不久,情绪也就基本被冲淡了。
但这部电影真的让我有太强烈的情感代入,以至于后半段情绪一直没落下来,恍惚间自己在经历一样的生离死别。整个人面部扭曲的一边哭一边哭。
我没有患上电影中相同的疾病,但我患有的是叫做“血友病”的先天性遗传疾病。正如女主一样,从小感受着自己的与众不同。12岁可以做自己的医生。渴望一切又害怕一切。所以片中许多的小细节,我真的能瞬间捕捉到那种情绪。
譬如片头, Stella 和闺蜜在房间嬉笑怒骂,超级开心的样子。当她的朋友离开后关上门的瞬间,她表情一闪而过的失落,我深知那是一种什么感受。我也会跟朋友开玩笑说“记得戴套”这样的话,可我心里想的是,我这辈子可能都不会有机会做爱了;我会帮朋友在感情上出谋划策,可我心里知道自己永远不会有类似的感情。
这样的经历每天都会上演,它总是会在最不经意间刺你一下,没有很痛,但很痛。
这样的人生,就好像是你和很多人一起坐上一辆列车,但你在中途不断的被换到别的车厢,并被告知“对不起亲,这边给您安排了一条小路您可以走走看哦。”
是,小路有小路的风景,可没有人同行。
你们试着理解这样一种心态:我患病了,我真渴望自己是正常的,我已经这么苦了,我真的想要一点甜。可是我的身体不允许。并且我从小到大已经接受了那么多的善意与温暖,家人,朋友,社会已经对我很好了,我需要感恩。可是,我为什么要感恩那些本不是我能选择的苦难换来的好……
很纠结对吧。
电影中有一个片段我瞬间泣不成声,就是 Will 被告知治疗失败后,他说了一句“对不起”。
他为自己将要死去而感到对不起……
写到这里我竟不知道怎么继续下去,我想到了自己曾经有过的一些感情经历。明明不能继续下去是因为对方想要放弃或者离开了,我却还在说对不起。心里想的是,对不起你遇到了我,对不起你要承受正常感情不该有的压力,对不起带给你了伤痛。
所以will说对不起,大概有种“生而为人 我很抱歉”的感受在其中吧。
电影中借由 Poe 的视角也有讲到一个病人和正常人相爱的心理阻碍有多大。那种越渴望,越把别人推开的心理我真的太明白不过了。
我自己是这样想的,一个女孩子能喜欢上我,她一定很善良,她既然那么善良那么好,她就值得更好的人,起码是一个身体健康的人。(我知道这个观点很多人都不会赞同的,客观讲我自己也不认同。但是我的思维模式,已经被身体所绊住了。)
我啊,今年28岁了,但还不知道跟喜欢的人牵手,拥抱,接吻,缠绵是什么感觉。
冬天有雪,夏天有西瓜。
我也想有爱情。
写着写着,我完全不知道想表达什么诶,哈哈。(毫无主题!)非要找一个的话,就当是一篇说给自己,鼓励自己的自言自语吧。
愿自己永远不舍弃爱与被爱的能力,不管这条路有多难,多孤独。
愿我的灵魂跟着身体同一天消亡,而不是此时入土,彼时早已死去。
看了几集,演员没的话说,但剧情。。。
下面的这篇文章分享给大家。
内容来源:公众号萝严肃
亦舒作品《我的前半生》改编成了同名电视剧。
第一天晚上豆瓣是8分多的,然后一点点降下来,刚刚看是7.5。
作为国产剧来讲,也许还有人觉得不错。可不吗,全员都同期声了演员也都不面瘫了,时装剧还都是实景拍摄不抠图,这放现在的国产剧里,就很难得了!!
看了几集,演员没的话说,但剧情。。。
下面的这篇文章分享给大家。
内容来源:公众号萝严肃
亦舒作品《我的前半生》改编成了同名电视剧。
第一天晚上豆瓣是8分多的,然后一点点降下来,刚刚看是7.5。
作为国产剧来讲,也许还有人觉得不错。可不吗,全员都同期声了演员也都不面瘫了,时装剧还都是实景拍摄不抠图,这放现在的国产剧里,就很难得了!!
问题是,这剧挂着“原著亦舒”四个字。
如果网文都叫“大IP”的话,我宁可把亦舒排除出“大IP”范围。网文质量良莠不齐,由于创作生态所迫难免注水拖沓,趣味更要打上大大的问号。
而亦舒,即便在旧时代要划入“言情小说”、“通俗文学”,但到底是真作家,文笔、价值观、审美自成一派。
亦舒在华人世界有数量众多的读者,到现在各路毒舌的博主都还从她的文字里找灵感点评美人与时尚。一句“美则美矣毫无灵魂”,简直是世人批评俗套美的最佳利器。
那么,什么是“亦舒式”?
“做人最要紧姿态好看。”
要好好上班,要体面做人,要穿着得体,要读书识字,不管做什么,审美和品格要高人一等。
即便多年后我察觉出亦舒式哲学也有隐藏在深处的都会式凉薄,但不管怎么说她的女主角,都是“姿态好看”的。
说了这些然后再来看影视化的《我的前半生》,简直可以叫《樊胜美结婚后会怎样》了。
女主角是这个画风的:翘着腿躺沙发教育自己爱情至上的妹妹:“喝西北风,爱情有用伐?”
说自己的女强人闺蜜:事业有成但是没结婚就不幸福。
但凡是看过亦舒的人,都不会相信这是亦舒笔下的女主角了。
原作什么样呢?
《我的前半生》是亦舒借了溥仪自传名字写的小说,剧中夫妻的名字又借了鲁迅《伤逝》里的“涓生”和“子君”。故事情节很简单:不工作的医生太太子君,是养尊处优的傻白甜,忽然遭遇丈夫出轨背叛,于是在白骨精闺蜜唐晶的帮助下咬牙学会自立自强,有了自己的事业,真爱最终也来了。
我喜欢这个故事的前半截,阔太太如何回到人间,学会职场和社会游戏规则,白骨精闺蜜给她的处事指南字字是金句,尤其是让她痛苦时要看书,推荐书目是《骆驼祥子》和《红楼梦》,懂得痛苦的人,读书才有奇效。这些书在一个香港落难太太身上产生化学反应,很有趣。后半截无非就是爱情又来了又要结婚了一切优渥都回来了,没意思。
剧版的《我的前半生》,只有“阔太太的老公出轨了”这一件事保留了原作设定,其他人物、逻辑,都在往跟原作完全相反的方向一路狂奔。
原作里写的是:全职太太除了享乐花钱什么都不做,但她并非市侩之人,只是单纯、温和、不谙世事。全世界都知道她老公搭上了女明星,只有她不知道。
看下面的文字感受一下。
自小我不是那种敏感多愁的女孩子、唐晶也笑过我"美则美矣,毫无灵魂。"当年涓生以及其他的追求者看中的,也就是这份单纯。
小时候的天真到了中年便成为迟钝,但是婚变对于再愚蠢的女人来说,也是伤心的事。
而剧中马伊琍的子君呢?
从第一集开始就是目标明确的“第三者都去死”大奶教信徒。
听说有男女私奔,咬牙切齿地说最好男的女的统统枪毙。
视全世界的小姑娘为敌人,都是潜在的抢她老公的敌人
看到老公跟实习生在一起就要调查彻底
此外就是情商超低又自私,自己鞋子太贵了,强行蹭车要求好友的男友送自己回家……不顺路也要送。
好的好的,就算这是亦舒故事的本地化、时代化好了,但真的需要把女主改到如此粗鄙狭隘的地步吗?
不说亦舒女主当如何,就算是从正常的角色塑造来说,一个有缺陷的角色要时时露出可爱之处,缺陷和可爱是一体的,那才叫人物立体真实对吗?
到今天为止我看了六集,给了人设改编足够的耐心,但预告片告诉我直到接下来两集她也没有变化的趋势。
要知道,原作里,遭遇危机的子君有金句:“我是良家妇女,自问掷地有金石之声。”
————————
从审美上来讲,马伊琍的子君也太不亦舒了。
原作里的子君被密友夸赞:“别的本事你是没有的,子君,可是吃喝玩乐这一套,你的品味实在很高雅。”
小说中还写了阔太太时期到奢侈品店买东西
我挑了两条开司米呢长裤,让店员替我把裤脚钉起。
姜太太搭讪说:"要买就挑时髦些的。"
我笑着摇摇头,"我是古老人,不喜款式。"有款式的衣服不大方。
虽然隔着时代,我们也能想象,子君到了2017年也应该穿成高贵阔太太的样子。
像是李英爱这样?
而剧版的女主,天天穿得像交通灯串信号了。
红配黄
绿配黄
红配绿
荧光色连衣裙……
从头到脚不同深浅的粉色……
从这个衣服也能看出来,人设是彻底变了……
——————————
女二号唐晶是我喜欢的袁泉演的,但这个角色也是改动很大了。
原作里的唐晶能干、大气,且豁得出去,着急了会直接骂娘,但做事利索头脑清楚。尤其是一个人摸索出了许多成年人智慧。
她的名言是:“这年头,谁是贤妻,谁是狐狸精?谁好、谁忠,都没有一面倒的情况了,黑与白之间尚有十几层深浅不同的灰色,人的性格有很多面,子君你或者是一个失败的妻子,但却是个好朋友。”
“黑与白之间尚有十几层深浅不同的灰色”这句话给小时候的我印象极深,此后学会去看世界上的灰色所在。
这样一个唐晶,在书中即便再心疼朋友,也不过多干预他人家事。她明知道子君丈夫已有外遇,但子君不说她就不说、也不问。子君陷入人生困境,她倾全力相助,但同时联络子君和情敌见面。
因此子君问唐晶“你是人是鬼”,唐晶只回答:“若不是跟你认识二十多年,就凭你这句话,我还照顾你就是小狗。”
失去了丈夫的妻子当然是可怜的,但唐晶从不过度怜悯。她能拉子君出泥潭,帮她找工作找房子,唯独不听她连篇累牍诉苦,她给子君规定:一天只能诉苦10分钟。
小说里的唐晶谈恋爱了也不让子君知道。这和她不多插手子君家庭纠纷是一致的:再好的朋友,各自也有私域,成年人无需对彼此汇报一切,两个好朋友也不能活得像连体婴。
总之,这个唐晶真是太可爱了,我无数次脑补“得体的厉害泼辣”是怎么样,没想到前卫摩登的唐晶,到剧中行事逻辑完全变样。
这个唐晶,动用职务便利帮好友查疑似小三的简历。
为了好友家里闹小三,自己随叫随到似保姆,事事介入。
重要会议期间接闺蜜电话,闺蜜求她查疑似小三。
男友已降到第二位,天天抱怨她管别人家务事不应该。
但是袁泉在里面真的非常美了,服装师是不是太偏心她了,她身上的衣服才叫考究有品吧,黑白灰珍珠项链耳环,这才是亦舒式吧。
————————
人设变了其实也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连女主角的丈夫如何出轨的逻辑都变了。
原作里是女主角天真,日子太简单,以至于自己丧失了灵气和思考,而丈夫遭遇了更放得开的女人。但这个女主角是很爱自己的,当阔太时为了购物按摩可以把丈夫都忘了——就是这一点点自爱,才把她一步步唤醒,让她独立、起死回生。
电视剧里呢?女主角天天查小三,日日诅咒年轻小姑娘,每天无数条微信语音催老公回家。连女主的妈妈、妹妹都要仰仗她的丈夫帮衬,丈母娘如此定义女婿:“长期饭票。”(这不是樊胜美一家吗?)
这个丈夫,养了妻子全家,而妻子除了花钱就是查小三,说话做事粗俗市井,情绪还极度不稳定。
查手机是日常
于是导致有人讨厌女主、同情丈夫了……
而第三者的改动就更神了。
原作的第三者是受过穷的女明星,不化妆不好看、手指头都是粗的,但敢直接把男人的手拉到自己大腿根,于是成功抢人。
到了剧里,气质清淡的吴越,工作认真、讲话轻声细语有条理。
她先离婚,看雷佳音演的丈夫不想离婚,主动提出如下建议:算了吧,我离婚不是为了你,我爱你也不是为了结果,你犹豫我就把你还回给你老婆,你跟人谈离婚好好谈哦注意照顾对方情绪。
当然有观众仇恨这个第三者,说她是最强最难以战胜的第三者。
但是,第三者都知道“姿态好看”,女主和女主的妈妈却跑到公司直接扭打、嘶喊……这还叫亦舒故事?
真的很想让从容的吴越去演子君啊_(:з」∠)_
——————————
还有比这更离奇的吗?
有!
原作里是唐晶帮子君重头再来,最后她们都找到了自己的真命天子。
到了电视剧,您猜怎么着??
子君离婚了振作了,然后要和唐晶交往了将近十年的男朋友相爱啊!!!!
我看预告片看到这段我以为是我理解错了啊!!!
再去看百科简介,我的妈,真就是!!!
这剧情还能好吗?女二竭尽全力帮女主,女主回头抢了女二号十年男友。
这种女主已经不是亦舒的读者能不能接受的问题了,是编剧要是能把逻辑洗顺简直是个奇迹。
上世纪亦舒写下《我的前半生》,讲一个失婚女人从头再来,获得新生,还能找到真爱的故事,描摹职业女性心酸和快乐。
2017年,改编电视剧《我的前半生》,让失婚女人离婚前吵闹、短视、被男权思想左右,离婚后和那个帮自己渡过难关的闺蜜抢男友。
前面几集看下来,原本的都市故事,已然进入婆媳剧频率。讲究姿态好看的亦舒,被改成“教养不值一提”。
好端端一个“学习独立”,被改成了两闺蜜爱上同一个男人的狗血故事。
我还能说什么?
最后抱怨一个国产剧通病,八集了,婚还没离呢。原作主题是“重新振作”,这节奏会不会太慢了?
我忧心忡忡地想知道整个故事一共多少集,还留下多少时间给女主逆袭,百度百科说36集,豆瓣词条说42集。
我:。。。
————————
有人要问:改编么,大刀阔斧按新时代的要求改有什么错?
我不反对思路清奇但有见地的改编,我一向认为影视剧和文字载体不同,就是要有改动的(尤其亦舒作品很多都不适合影视化)。问题是这个电视剧处处按照和原作相反的来改,并没有亦舒故事的魂魄。
(倘若让袁泉的唐晶当女主,一个女人看不惯男友的商业伦理却爱他,帮闺蜜走出困境却被抢了男友,她还坚持姿态好看熬过这一劫,倒是亦舒故事了……)
改到这个程度,何必买亦舒版权?如果改个剧名、换掉子君和唐晶的名字,是没人会告这个故事侵权的。
“做人最要紧姿态好看。”
反正这个改编版,是姿态不好看了。
来源:公众号 萝严肃(missluobeibei)
有很长一段时间,我都不太敢看杨德昌的电影,因为太锋利了。
他的作品就像是一把把尖刀,冷冷地插进城市的腹部,撕开一道道伤口,流出汩汩的血。
而其中最锋利的那把刀,当属《恐怖分子》。最近重看,又一次被深深地刺痛。
今天,就想和大家聊聊这部电影。
如果你曾为《牯岭街少年杀
有很长一段时间,我都不太敢看杨德昌的电影,因为太锋利了。
他的作品就像是一把把尖刀,冷冷地插进城市的腹部,撕开一道道伤口,流出汩汩的血。
而其中最锋利的那把刀,当属《恐怖分子》。最近重看,又一次被深深地刺痛。
今天,就想和大家聊聊这部电影。
如果你曾为《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的凝重而难以释怀,也曾为《一一》的深沉而唏嘘不已,那么一定不要错过《恐怖分子》,不要错过那个最锋利的杨德昌。
题材其实没多新,几千年前的东西老掉牙了,谁小时候没听过家里老人讲的几个鬼怪故事。可是拍的人太少,一是审查,二是没有大女主偶像爽剧来钱快。想来想去除了《聊斋志异》,除了里面的聂小倩和宁采臣,实在也没有别的什么了。
但这部剧取材甚广,除了最广为人知的《聊斋志异》《子不语》,还有《醉茶志怪》《阅微草堂笔记》等等等等。
题材其实没多新,几千年前的东西老掉牙了,谁小时候没听过家里老人讲的几个鬼怪故事。可是拍的人太少,一是审查,二是没有大女主偶像爽剧来钱快。想来想去除了《聊斋志异》,除了里面的聂小倩和宁采臣,实在也没有别的什么了。
但这部剧取材甚广,除了最广为人知的《聊斋志异》《子不语》,还有《醉茶志怪》《阅微草堂笔记》等等等等。
志怪志怪,写的是鬼神之事,说的却是世态人情。除了男女情爱,还有母子之情,友人之谊。剧集里各有展现。
这里说说我心里的top1《狸奴》。这集全片没有一句对白,色调清冷,画面凄美,故事动人。
讲的是樵夫担柴偶遇女妖,本来心生恐惧,但发现女妖并无害人之心,仿佛有意引导他,樵夫便跟了过去。只见女妖一步一回首,好像生怕樵夫中途离开。最后樵夫根据女妖的引路,发现了几只刚出生没多久的小奶猫。原来女妖竟是小奶猫们已去世的母亲幻化而成的。待抱起之后再回头一看,发现女妖已然离去。
“母氏圣善,天下生灵亦如此乎”,情节不多,但令人动容。发现母爱题材真的百看不厌,看这类题材没有任何理性可言,直击观众心里最柔软的地方,也许这也是《你好,李焕英》让观众掉眼泪的原因之一。
故事之外,这部剧的灯光也很有意境。比如《夜路》后半段,暖光缓缓亮起,舞台感十足。再比如《报恩》,我看了原文,夫妻二人的黑暗面已经跃然纸上;再看片子,光线幽暗,电闪雷鸣,烛光摇曳,气氛很精准,看的人谁不打个寒颤。
前几天刚开始看导演请指教,被方励圈粉。德格娜的片子播出后,他说的话好适合放在这:“我们应该结合在一起,给我们自己中国电影有一些新的类型,自己的商业和艺术结合的,自己的文化跟艺术风格结合的。”
我感觉这就是了。
想起新年时河南春晚的唐宫夜宴,火得一塌糊涂,这说明大家是希望能看到传统文化被重新以更好的姿态搬上舞台的。经典不败,常拍常新,我很喜欢这部,希望能有续集。
我来了,延迟看剧,这部剧是宝藏啊!太喜欢了,我好久没看这么沙雕搞笑的剧了,脑洞也很大,剧情新颖有趣,但又日常真实,青春校园剧难得的没有用爱情来凑,不过骨科的倾向有点严重,看到最后我甚至觉得分秒不在一起这很难收场吧,不太明白导演为什么拍的这么暧昧,但如果真来骨科的话,就变成家庭伦理剧了,又与轻松搞笑的基调相背,那样也破坏了亲情的美好,所以后面情感走向稍显别扭,不过,
我来了,延迟看剧,这部剧是宝藏啊!太喜欢了,我好久没看这么沙雕搞笑的剧了,脑洞也很大,剧情新颖有趣,但又日常真实,青春校园剧难得的没有用爱情来凑,不过骨科的倾向有点严重,看到最后我甚至觉得分秒不在一起这很难收场吧,不太明白导演为什么拍的这么暧昧,但如果真来骨科的话,就变成家庭伦理剧了,又与轻松搞笑的基调相背,那样也破坏了亲情的美好,所以后面情感走向稍显别扭,不过,可以来个第二部,我觉得导演也是想拍第二部的,第一部已经给很多暗示了,第二部就算说不是亲兄妹,骨科也是顺理成章的,不然分秒怎么永远在一起啊!但是都好几年了,也不可能再拍了吧!角色方面,大家都超级可爱,贱萌逗比又妹控的时分,中二高冷的霸道总裁小万幸、大智若愚的万岁、忠犬憨憨的开心、善良可爱的妙妙、还有同样可爱的大人们,唯一有争议的可能就是时秒了,不过我觉得大家对一个孩子未免太苛刻了,她不过就是一个有点自私但又超级自卑的敏感暴躁小孩,我和她挺像,还挺有代入感的,也很能理解她,时秒缺点很多,可时分也好不到哪里去啊,况且她这样还不是因为时分的溺爱,她只是太缺安全感,太缺爱了,时分平时吊儿郎当、懒懒散散的,除了关键时刻确实没个哥哥样,爸爸又不作为,只知逃避,时秒对于身边的男性角色一直是处于不断失望的状态,而在时秒成长过程中妈妈的缺失也让她无法变成温柔的女孩子,所以她性格极端没有同理心,无法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最后的叛逆不过是失望攒够了,她要把以前的自己杀掉来保护自己,张牙舞爪的坚硬外壳下是一颗受伤的心,难道她不知道哥哥有多爱她吗,她也爱哥哥,她甚至把对爸爸妈妈的感情寄托在哥哥身上,正因如此才阻挡不了她的怨恨,希望越大失望的时候就有多受伤,所以她对最爱的人反而最苛刻,恨来源于爱,有多恨就有多爱;相比之下时分似乎比妹妹好点,但问题也很大,他擅长用玩世不恭的外表掩盖内心的孤独和忧伤,为了生存变得圆滑而世故,可他也只是个孩子,却要带着个更小的孩子生活,他承受了他这个年纪不应该承受的;这兄妹俩的原生家庭问题分分钟一出家庭伦理大戏,只是这部剧用轻松搞笑的方式去呈现,削弱了悲情的感觉
这部剧是真的好看,虽然过了好几年没动静但真心希望拍2,讲讲少年们的大学生活
PS:没人发现著名歌星张某就是导演乱入吗!
剧情其实还挺好看的,不需要我动脑筋,也没什么弯弯绕绕的,本来就是小甜剧,虐是为了更甜,也没虐到什么,之前死的11次一点也不虐,没有爱哪来的恨,顶多讨厌皇帝太心狠手辣,第12次相爱了甜得不得了,就是第13次分开虐哭我了。
关于礼仪之类的,小成本哪里搞得来那些东西,讲清楚男女主相爱的契机,相处的快乐,相爱的过程就很OK了,音乐也很应景,这样就很好!
反正能让我看完的剧我就
剧情其实还挺好看的,不需要我动脑筋,也没什么弯弯绕绕的,本来就是小甜剧,虐是为了更甜,也没虐到什么,之前死的11次一点也不虐,没有爱哪来的恨,顶多讨厌皇帝太心狠手辣,第12次相爱了甜得不得了,就是第13次分开虐哭我了。
关于礼仪之类的,小成本哪里搞得来那些东西,讲清楚男女主相爱的契机,相处的快乐,相爱的过程就很OK了,音乐也很应景,这样就很好!
反正能让我看完的剧我就觉得好,值得5星!
第一次写影评 只是谈谈内心的想法 外面的热评都在说这导演编剧拍的怎么怎么不好
恰恰相反 我反而觉得 这个电影没有艺术夸张的成分 完完全全地在表现生活
我想 我们大多数人 也都没有像女二网红那样 拥有这样的生活(即使只是看上去光鲜亮丽)。我们更像女主多一点 孤独自卑 得不到别人和外界的肯定。当我们看到ins上那些po的光鲜的照片 难免会心生羡慕 这是每个人都会有的。女
第一次写影评 只是谈谈内心的想法 外面的热评都在说这导演编剧拍的怎么怎么不好
恰恰相反 我反而觉得 这个电影没有艺术夸张的成分 完完全全地在表现生活
我想 我们大多数人 也都没有像女二网红那样 拥有这样的生活(即使只是看上去光鲜亮丽)。我们更像女主多一点 孤独自卑 得不到别人和外界的肯定。当我们看到ins上那些po的光鲜的照片 难免会心生羡慕 这是每个人都会有的。女主先是进了精神病院 妈妈又是得心脏病死掉了 一个人孤独地生活 完全没有什么可以慰藉的东西 只能在网络上看着那些别人精彩的生活。于是 一个大胆的想法产生了。
女主来到了LA 租了个房子 开始制造跟女二网红碰面的机会。慢慢地 两个人认识了 并且开始一起去跳舞 去玩耍 做好朋友。女主就认为她们是朋友了 其实女二从来没认同她是朋友 不论是后来harley的party上故意不理女主 还有后面的事情。
电锯惊魂托宾·贝尔 Tobi Bell +潜伏 林·莎烨 Lin Shaye 应该也足够精彩了啊,这部电影是温子仁的粉丝导演的吧呀电锯惊魂托宾·贝尔 Tobi Bell +潜伏 林·莎烨 Lin Shaye 应该也足够精彩了啊,这部电影是温子仁的粉丝导演的吧呀电锯惊魂托宾·贝尔 Tobi Bell +潜伏 林·莎烨 Lin Shaye 应该也足够精彩了啊,这部电影是温子仁的粉丝导演的吧呀电锯
电锯惊魂托宾·贝尔 Tobi Bell +潜伏 林·莎烨 Lin Shaye 应该也足够精彩了啊,这部电影是温子仁的粉丝导演的吧呀电锯惊魂托宾·贝尔 Tobi Bell +潜伏 林·莎烨 Lin Shaye 应该也足够精彩了啊,这部电影是温子仁的粉丝导演的吧呀电锯惊魂托宾·贝尔 Tobi Bell +潜伏 林·莎烨 Lin Shaye 应该也足够精彩了啊,这部电影是温子仁的粉丝导演的吧呀电锯惊魂托宾·贝尔 Tobi Bell +潜伏 林·莎烨 Lin Shaye 应该也足够精彩了啊,这部电影是温子仁的粉丝导演的吧呀
看完后觉得,细胞是自己的细胞,要好好爱护,或许人们生活的时候从没有好好感受过自己的身体,没有好感感受过身体的细胞,它们是一个个的小生命,每天辛苦工作,因为我们的行为劳碌奔波,作为主任我们应该反思下自己,有没有和你的身体一起好好努力,好好活着,还是放纵自己,伤害自己。细胞工作用形象生动的方式表达着身体的各项活动,浅显易懂,也不耗费很多精神,这样的形式大家都能接受,还能看的津津有味,或许别的方面
看完后觉得,细胞是自己的细胞,要好好爱护,或许人们生活的时候从没有好好感受过自己的身体,没有好感感受过身体的细胞,它们是一个个的小生命,每天辛苦工作,因为我们的行为劳碌奔波,作为主任我们应该反思下自己,有没有和你的身体一起好好努力,好好活着,还是放纵自己,伤害自己。细胞工作用形象生动的方式表达着身体的各项活动,浅显易懂,也不耗费很多精神,这样的形式大家都能接受,还能看的津津有味,或许别的方面也能借鉴这样的方式,传播是需要巧思的。
我们终究还是没有逃过这样的命运
【题目猜读】
影片的两位主人公——陶建平和黎丽琳。而影片名为桃李劫,是否也预示着他们往后所遭受的“劫”呢?
【剧情回忆】
校长从报纸上看到新闻,昔日自己最疼爱的学生陶建平要被处以死刑,抱着证实的心态,他去监狱探望陶,故事由此展开序幕,通过陶建平的回忆,将此次遭遇拉回他们在毕业典礼合唱的那会儿。
我们终究还是没有逃过这样的命运
【题目猜读】
影片的两位主人公——陶建平和黎丽琳。而影片名为桃李劫,是否也预示着他们往后所遭受的“劫”呢?
【剧情回忆】
校长从报纸上看到新闻,昔日自己最疼爱的学生陶建平要被处以死刑,抱着证实的心态,他去监狱探望陶,故事由此展开序幕,通过陶建平的回忆,将此次遭遇拉回他们在毕业典礼合唱的那会儿。
毕业后,陶建平和青梅竹马的表妹结为连理,他们俩的志愿是为社会做贡献。陶在一次工作中,为了工人们的安全问题,和经理吵架并辞职,两人搬家,陶建平从此走上了一条谋求生计的道路,但后来他依旧因不愿违背自己的良心而辞退工作。见他日渐消沉,黎丽琳提出自己也出去找工作,丽琳很快找到了工作,但她的上司觊觎她的美貌,差点侮辱了她,她辞职后两人搬家,到了一个更脏乱差的地方。
丽琳怀孕,陶建平去一家工厂做苦力,他瘦弱的身板和硕大的推车形成对比。就连丽琳生产的时候,他也因老板不准假而在工地干活。丽琳在生完孩子七天之后独自提水上楼不慎跌落,陶建平回来后看着奄奄一息的妻子,跑去找老板借钱(此时老板正在数钱),未果,看老板走之后他偷了钱请了大夫,无奈妻子还是离开了。
陶建平自知一个人无法让孩子长大成人,就将孩子送到了育婴堂。回到家中他偷钱的事情败露,警察和老板在等着他,挣扎中他打死了公职人员,最后被捕入狱判处死刑。
此时镜头回到监狱,听陶建平说话的校长和另一个囚犯泪流满面,时辰已到,陶建平死在了枪下,监狱内,校长流着泪,手中学生时代陶建平的照片滑落到地上,耳边响起了他们毕业时唱的歌,终。
【背景勘探】
《桃李劫》是中国第一部真正遵循有声电影观念进行创作并获得成功的影评,拍摄于1934年,由袁牧之编剧并主演。(来自《中国电影史》)
【影片亮点(个人感触)】
这部影片中的女主角定位以及性格各方面,是我最近看过的里面最喜欢的一位,不可否认那个时代对于女性的摧残,但黎丽琳这位大学毕业的知识青年,在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困难时,都选择笑着迎难而上。
故事中的黎是一个知书达理,温柔贤惠的女人,在丈夫事业屡次碰壁的时候,为了减轻负担,她选择搬家去一个条件很差的地方;丈夫找工作吃亏回家后她会抱着丈夫安慰他,告诉他要时刻记得校长的话,要努力,不能放弃。在我看来,那样的环境下,她能做到比男人的胸怀都大,实在可以成为很多女性的模范。
影片从头到尾她没抱怨过一句,就连她生孩子丈夫不在身边,陶建平回来后她依旧抚摸着丈夫的脸,说为了这个小生命,咱们要更努力,她是可怜的,但她更是可敬的,用现代话来讲,陶建平大概是上辈子拯救了银河系吧!
影片叙事手法独特,相比以前整齐划一的顺序,这里他用了回忆的方式,将故事倒回从前。
《桃李劫》在声话技巧的探索方面已经大有进步,它第一次把对话、音乐和音响这三个声音艺术要素纳入了整体的银幕构思中。有一个情节是黎丽琳被上司骗到泰山饭店,一进门可以体会到“没错,这就是一个交际场所”的那种感觉。陶建平得知老婆身处危险,去找她的时候,音乐又换成了急切的节奏,敲打着观影者的心,营造出一种紧张的氛围,“他究竟能不能找到黎呢?”引得观众紧张连连,甚至能够感受到陶建平内心的紧张不安。
有一个场景是平行表现陶建平在工厂做工和黎丽琳产后提水上楼梯,第一个画面陶建平吃力地推着车,工厂里机器的轰鸣声和金属碰击声营造了一个真实的做工场面;接下来的镜头对准虚弱不堪的黎丽琳提着一桶水上楼,她缓慢地扶着楼梯“爬行”着,这时从远处传来工厂下工的鸣笛声,她似乎有了力量继续往上,但最终跌了下去,鸣笛声和惨叫声交织在一起,营造的氛围更加凄惨。
影片最后一场更加耐人寻味。【中全景】校长望着陶建平被押出牢房,画内回响着脚步声和镣铐声;镜头二【特写】校长转身目光呆滞,外面传来的枪声预示着陶的离去,镜头跟着校长手中跌落的照片,画外音响起了《毕业歌》,对照片特写,那时候的他那么年轻,意气风发。影片完。这里的画外音和照片特写交织在一起,使得最后一幕耐人寻味,那种震撼和痛心久久不能平息。毕业歌是充满希望的,而影片的主人公双双死去,形成对比,严重抨击着当时社会的黑暗对知识分子的漠视甚至残害。他们是悲剧中的一部分。
我看着他们毕业时的风华正茂,那时他们的理想是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这大概是世世代代所有学生共同的愿望了),然而在一次又一次的碰壁中,他终究向现实妥协,甚至屈服,最终在现实中走向淫灭。
陶建平和黎丽琳曾经真的快乐过,从两小无猜到携手与共,在他们拿到文凭的时候,在他们牵手的时候,在他们坐在母亲床前打闹的时候,在他们结婚的时候……
最后还是想回到女主,我实在想不出什么词去夸赞黎丽琳这样的形象了,她在那样的时代里,有温文尔雅,对丈夫的爱与包容,隐忍与退让,有对生活的热情,有遇到挫折绝不认输的信念……
这就不得不扯到自己身上了,想想自己现在的生活条件,以及我对生活的态度和脾气,真的要深刻反思一下,不求成为她那样人格完整的人,但求在往后的日子里,一点一点完善自己,对待自己本身,对待身边的人,对待生活,对待困难,还有很重要的,对待恋人……我也希望在看每一部电影的时候,对自己都有或多或少的启发与提高。
今日影评结束,感触良多。
窦骁有好几个地方的表演处理的很好,抓住我了。前期是嚣张跋扈的少爷,吊儿郎当,玩世不恭,花台唱戏,酒楼欢宵。从军校回来后,亲历了战场的残酷,整个人沉默寡言起来。就连重逢日思夜想的林妹妹时,也只是浅浅一笑,静静的站着,没有一句多余的话,无声胜有声。前后的人物性格转变表现的很明显,有被戳到。女主造型多变,的确有些地方处理的些许生硬,可以更好,但因为陈都灵实在长的太符合小说女主了,不能不爱。其实剧情
窦骁有好几个地方的表演处理的很好,抓住我了。前期是嚣张跋扈的少爷,吊儿郎当,玩世不恭,花台唱戏,酒楼欢宵。从军校回来后,亲历了战场的残酷,整个人沉默寡言起来。就连重逢日思夜想的林妹妹时,也只是浅浅一笑,静静的站着,没有一句多余的话,无声胜有声。前后的人物性格转变表现的很明显,有被戳到。女主造型多变,的确有些地方处理的些许生硬,可以更好,但因为陈都灵实在长的太符合小说女主了,不能不爱。其实剧情在十几年前甚至更远的时间就有了,可以说是老套、俗气和土到掉渣了,能咬牙看下去的重要原因绝不是剧情,而是贯穿其中的情感纠缠和虐心走向。体验情感变化并且为之动容,是看虐恋小说和电视剧的最大原因。说白了,情感空白需要填充,情绪堆积需要发泄。另外越来越觉得国产剧的硬伤出在配音和画面不搭配。如果不看画面只听声音,就像一部有声书带来的体验一样,我会觉得配音演员极富感情,仅凭声音就能让听众脑补一出大戏。但画面和声音相配以后,却只能感受到出戏……二者不协调带来的观剧体验危害,就像35码的脚穿了40码的鞋子,打脚,还走不远路,难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