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于独特影评

9381635
  • 德拉库拉的牙
    2017/12/10 22:55:01
    你是天使,当然要有翅膀。

    这是两个坠入爱河的少年。在嘈杂的人潮中一见钟情;在对方背上画翅膀;在屋顶的火炉旁相拥着读《哈七》。温柔,浪漫又天真。除开朋克的穿着风格引人注目,其实和亿万个平凡人一样。但就是这么一点不同,他们被陌生人呼作“怪胎”,引来没有来由的殴打,直到命悬一线。只是因为穿着打扮比别人独特而已。仅此而已。有多少人,仅凭初见的印象和自己少得可怜的人生经验就给别人下个判断,打上标签。所有依据来源于“我听说...

    这是两个坠入爱河的少年。在嘈杂的人潮中一见钟情;在对方背上画翅膀;在屋顶的火炉旁相拥着读《哈七》。温柔,浪漫又天真。除开朋克的穿着风格引人注目,其实和亿万个平凡人一样。但就是这么一点不同,他们被陌生人呼作“怪胎”,引来没有来由的殴打,直到命悬一线。只是因为穿着打扮比别人独特而已。仅此而已。有多少人,仅凭初见的印象和自己少得可怜的人生经验就给别人下个判断,打上标签。所有依据来源于“我听说......”“你看他那个样子......”甚至不知对方名姓。愚蠢又可怜。放得更大来看,如果这样的人占大多数,这会是一个排斥“不一样”的世界吗?会是一个拒绝多样化,不允许人去选择更自由的生活方式的地方吗?恐怕在这片土地上,我看到了这种趋势。最后Robert出院时,依然如受伤前一样,仔细穿戴,画上眼线,就像将上战场的战士换上戎装。因为他没有做错任何事,她不能让那些愚蠢的人以为自己是对的。然后对用生命保护他,教他勇敢做自己的Sophie说:『我不会再害怕了。』希望我们都能勇敢一点。

    【详细】
    8977442
  • 星空里的猫
    2017/10/17 20:39:38
    《死于独特》:具有影片表现力的一部教育片
    《死于独特》是BBC公司出品的一个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电视电影。它一方面诚实的展现了事件本身,另一方面,它也采用了一定的电影剪辑手段,加深了影片的冲击力和反思意义。
            本片几乎都采用了交叉剪辑的手法,把Sophie Lancaster和男友Robert Maltby遭到殴打的惨状、事件的发展过程和警方
    《死于独特》是BBC公司出品的一个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电视电影。它一方面诚实的展现了事件本身,另一方面,它也采用了一定的电影剪辑手段,加深了影片的冲击力和反思意义。
            本片几乎都采用了交叉剪辑的手法,把Sophie Lancaster和男友Robert Maltby遭到殴打的惨状、事件的发展过程和警方对嫌疑人员的调查和审问三个场景进行剪切。这三者的穿插,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增加了影片的可看性的。
            例如:Robert 冒着雨走到书店去买到了午夜打折的《哈利波特》,回到家和Sophie一起读那本书。Robert躺在Sophie的腿上,Sophie随意的翻开一面,读到:“我们都是人,不是吗?每个人的生命都一样珍贵,一样值得被保护” Robert回应道:“满分,没的说了。” 镜头也从一直固定的中景缓慢地向两人的面部推进,无疑这是片子想要表达的一个主题思想。接着画面就切到了Robert被打伤的脸部特写,接下来是他母亲和他关于Sophie现状的一段谈话,以及Rober要去看望Sophie最后一面的场景。很明显,将两人温馨的日常生活和两人遭致无辜殴打之后的情形进行了对比。两个不同时空的场景因为两个人相处时的情感氛围(前一个是温馨亲昵的,后一个是沉痛无言的)相互联系又进行比较。
            在《死于独特》里,用交叉剪辑的手法所展现出来的Robert 与Sophie、警方、施暴者三方,更具有可比性,这一点从后面施暴场景和招供等后续场景中可以进一步的感受到。片子呈现的不仅是美好与破碎,友好与暴力的对比,更是一种所谓的包容心和社会教育的缺失与无知的对比。
             最后影片介绍了真实事件里的主人公并显示了“去年,在英国有七万人死于仇恨罪”的数据,因此可以说,这部影片是想通过交叉剪辑的手法,用更有情感说服力的镜头以达到对英国的社会现实的反思和教育的效果,不知道具体传播过程中它是否可以成功,但从本片出发而言,效果应该不会太差。
    【详细】
    88711010
  • 上官盈盈
    2017/10/14 23:00:22
    人性中的低级

    BBC纪录片(真实改编),看后有点震惊。主人公单纯善良,仅仅因为独特的服装风格就被定义为异类,日常生活中被排斥甚至最后被殴打致死。所谓的发达国家开放文化也不过如此,排异的低级人性也普遍存在。结尾几个高大的男人一起围殴一个女孩致死的镜头,虽然没有过份血腥的镜头,但是让人有种发自内心的恶心。暴戾的人性+旁观者的冷漠造成了两个年轻善良生命的死亡!

    BBC纪录片(真实改编),看后有点震惊。主人公单纯善良,仅仅因为独特的服装风格就被定义为异类,日常生活中被排斥甚至最后被殴打致死。所谓的发达国家开放文化也不过如此,排异的低级人性也普遍存在。结尾几个高大的男人一起围殴一个女孩致死的镜头,虽然没有过份血腥的镜头,但是让人有种发自内心的恶心。暴戾的人性+旁观者的冷漠造成了两个年轻善良生命的死亡!

    【详细】
    8865178
  • 影视潜规则
    2017/9/27 11:05:15
    我与你不同,所以我就该死
    如果你在街上遇到奇装异服的人会有怎样的反应?

    他们是带大粗金链子的大哥、头发五颜六色的小青年、穿着黑丝紧身透视装的大姐……

    不用说,大多数人都是一样的态度。

    这时,偏见已然形成。

    那么,他们不值得尊重吗?或者说尊严是什么?

    王小波说过:“尊严就是你走在任何地方,都被当作一个人物而不是一个东西来看待。”


    如果你在街上遇到奇装异服的人会有怎样的反应?

    他们是带大粗金链子的大哥、头发五颜六色的小青年、穿着黑丝紧身透视装的大姐……

    不用说,大多数人都是一样的态度。

    这时,偏见已然形成。

    那么,他们不值得尊重吗?或者说尊严是什么?

    王小波说过:“尊严就是你走在任何地方,都被当作一个人物而不是一个东西来看待。”



    在6月18日英国bbc出品了一部电视电影,就是关于偏见杀人。

    《死于独特》改编自真人真事,

    2007年8月,一个炎热的夏夜,一个20岁女孩,在公园被一群地痞踢死,同行男友重伤——据目击者说,两人当时头部甚至肿胀到分不清男女。

    原因只是他们脏辫、眼线、唇钉、铁环,惨白脸的哥特风装扮。

    本片的剧情基于大量事实,并得到了当事人及其亲属的合作与支持,尽力还原了整个事件。



    罗伯特和苏菲,一个21岁,一个20岁。

    似火青春的年纪,喜爱着哥特风文化。

    他们相识于一场舞会,由于现场的音乐太吵,他们便把各自的名字写在手上。

    接下来的剧情如同你我想的一样,两个有着共同且不被人接受的想法的年轻人,一见钟情。

    也没有一点点防备,两个人迅速陷入热恋。



    男孩喜欢画画,他会在女孩的背上画上翅膀,因为她是他的天使。

    女孩喜欢《哈利波特》,他们就腻在一起读并且对里边的对白打分。

    当然他们之间也会有争吵,像其他热恋中的男女一样,对吃、穿、玩等犹豫不定的吵闹。

    当然,少不了还有他们的哥特打扮,受了不少非议和辱骂,

    罗伯特心灵遭到打击不肯出门,但是苏菲觉得我们没有做错凭什么躲躲藏藏的生活,这令她很不爽。



    事情发展到这,总觉得他们会不可开交,最后不欢而散。

    相反,两人恩爱依旧。

    罗伯特为了买到苏菲喜欢的《哈利波特》,在书店等到半夜,因为那会会打折。

    可是,自己却没钱坐公交回来,然后开11号走回来,

    苏菲心疼不已但也满脸幸福。

    后边的剧情会看到罗伯特的家庭其实还算有钱,但是他却不啃老靠着自己的能力去养活心爱的人,尽管有时会拮据。

    只是事情进行的越自然,最后摧毁时就会变得越残忍。



    一天,他们在超市遇见了迈克尔,

    他惊讶于他们的穿着打扮并邀请罗伯特、苏菲去公园喝酒,

    那里还有他的几个哥们儿,一块玩会更high。



    公园的确有不少人,除了四个人对他俩不屑之外,其他人起初都还好。

    他们佩服罗伯特和苏菲的勇敢,

    因为他们不敢这样做,否则回家之后就会被长辈们劈头盖脸地批评,也无法忍受常人异样的眼光。

    一切都在其乐融融的氛围之中,苏菲还与他们拍了合照,

    相片上的她笑的很开心。



    可好景不长,几秒钟后面画突然一黑,

    传来拳打脚踢的声音以及一个男孩的打电话声:

    “快点来啊,他们快死了。”

    没错,此时的罗伯特和苏菲正躺在地上,满脸是血。



    正是迈克尔打的电话,他按照医生的指导把衣服垫在他们的头下。

    但救护车来了之后,他就慌张的逃走了。

    在医院罗伯特的妈妈颤抖地问医生:

    “他脸上那是脚印吗?”



    四名施暴者被带到警察局询问,只是由于证据不足被释放。

    警察找到迈克尔希望他们出面作证,别让他们逍遥法外。

    然而害怕的迈克尔一口咬定自己什么都不知道,

    直到苏菲因为抢救无效死亡。



    原来真相是那晚那群人里边有几个人开始对苏菲和罗伯特的哥特风不满,

    几近嘲讽。

    随后便孤立他们,紧接着有人动手,最后就成了四人的围殴,

    旁边围观的人都因为害怕做鸟兽散。



    起先,四个人打的人是罗伯特,准备教训完他之后再对苏菲教育几句。

    只是在他奄奄一息时,苏菲扑上来护住了罗伯特。

    吼道:“你们别傻站着,做点什么啊。”

    那群男孩让苏菲走开,苏菲不从。

    气急败坏的他们竟然连苏菲一起打,用脚狠踹她的头,酿成了悲剧。

    苏菲救了他的爱人,可是没人救她。

    死于独特,多么荒唐的理由。



    好在英国的法律还算公平,15岁和16岁的两名主犯被判处无期徒刑。

    罗伯特也从医院中康复,结局是善意的。

    罗伯特重新戴上骷髅戒指、打上唇钉,径直向人潮中走去,

    他不再顾虑人们的歧视与偏见,学会直面生活的不公与不谅解。



    然而在现实中,事件虽然已经过去十年之久但是罗伯特仍然没有从阴影中走出来,

    他住在公园附近,偶尔还要担心那些被放出来的暴徒是不是还会对自己实施暴行。

    五年前,他还曾收到两个无期徒刑罪犯寄来的道歉信,他直言那是他读过最恐怖的东西。

    身体创伤早已恢复,心理创伤却让他不得不一直服用抗抑郁药物。

    他打算搬去美国,那样貌似就能开始新的生活吧。

    在英国,去年有近七万仇恨罪案,是有史以来的最高纪录。



    这部影片是公正的,它没有戴着有色眼镜去批判和讽刺谁,

    而是从客观的角度向人们阐述发生在所有人周遭却经常被忽略的事实。

    影片最后也放出了受害者照片,是得到本人和逝者家人同意的,苏菲的母亲也成立了以女儿为命名的慈善基金会,还因为在反仇恨犯罪的贡献而获得了obe(大英帝国官佐勋章)。



    人受到震动有种种不同:有的是在脊椎骨上;有的是在神经上;有的是在道德感受上;而最强烈的、最持久的则是在个人尊严上。

    有些人因为和集体里最受欢迎的大佬不对付,结果其他人因为跟大佬站队,就跟着排挤这个人。

    有些人因为身材太胖、身高太矮,甚至脸上的青春痘太多,而遭到孤立。

    有些人因为喜欢同性,莫名其妙被周围人都知道了,结果大家都开始躲着ta。

    有些人因为成绩出色,被他人嫉妒,被贴上“不合群”、“孤傲”的标签。



    种族歧视、地域歧视、民族歧视,都是因为偏见,一部分人因为不了解就去肆意的评论,而另一部分人由于被“煽动”就去随大流,所以误会产生。

    几年前,郭德纲与周立波关于南北方文化差异的“咖啡大蒜论”直接掀起了南北方的敌对状态。

    一时间,叫嚣不断,各种网络骂战层出不穷,一方瞧不起一方,以至于到现在这种深埋在心底的偏见都没能扭转过来。



    任何文化都是具有包容性的,否则就不能流传下来。

    可是,总会有所谓的大多数把文化中糟粕的部分拿出来并加以放大作为论证别人无知落后的证据,这样做的目的无非就是想满足自我虚伪的优越感。

    也许本意不坏,但是当一群人都跟随的时候,玩笑也就演变成了事件,事件随之成为长久难以消除的世俗认知,偏见产生。



    其实,如果在诋毁的时候能够去切身感受想必是极好,

    这样哪怕你去黑也能说得有理有据且心中有数。

    如若不能,请不要刷存在感。

    舆论不可怕,可怕的是人心,就像《让子弹飞》里汤师爷说过的一句话:

    “小六子不能白死,杀人诛心才是对黄四郎最狠的报复。”
    【详细】
  • 88343335
  • 平静海滩
    2017/9/10 12:05:59
    我们何必如此狭隘对待生活

    哥特装扮的封面,实话说我原本也是有些拒绝,但这部英国拍摄的真实的案例,却是在告诉我们“另类的”两个人在酒吧一见钟情,除了非主流的装扮外,和普通同龄一样,男孩热爱画画,女孩热爱“哈利波特”的内心朴实和简单的青春少年,而周围环境的偏见和歧视,女孩最终却失去了生命。不公平的否定态度反映出扭曲的认知,情感和意向,社会中的拒绝,冷漠,疏远,回避,侮辱到暴力侵害,主管的定义而不接收现实和客观存在。当今社

    哥特装扮的封面,实话说我原本也是有些拒绝,但这部英国拍摄的真实的案例,却是在告诉我们“另类的”两个人在酒吧一见钟情,除了非主流的装扮外,和普通同龄一样,男孩热爱画画,女孩热爱“哈利波特”的内心朴实和简单的青春少年,而周围环境的偏见和歧视,女孩最终却失去了生命。不公平的否定态度反映出扭曲的认知,情感和意向,社会中的拒绝,冷漠,疏远,回避,侮辱到暴力侵害,主管的定义而不接收现实和客观存在。当今社会越来越多元化,也会发现包括『三观』在内的一切社会认知也是越来越复杂,我们依然不可避免偏见,但尽量消除歧视,接触以后可能会发现并不是你想的那种情况,就像迈克从开始一直在说他们人很好的,面对那样的事情发生,也最终勇敢的站出来。这部片子我们应该懂得,世界不是只有一种人,我们何必那么狭隘。

    【详细】
    8805346
  • 儇舞天下
    2017/8/31 20:48:46
    如果你的世界是座囚牢
    《murdered for being different》根据真人真事改编,据说基本还原了事情的始末。故事里的主角Sophie和Rob因为异于他人的哥特打扮而惨遭群殴,最终Sophie死Rob重伤。这起伤害案的起因就只是因为“看不顺眼”“异于常人”,而类似的案件每年都有,英国甚至在去年发生了七万余起仇恨案。


    起因:哥特装扮。

    百度了一下哥特式着装。
    《murdered for being different》根据真人真事改编,据说基本还原了事情的始末。故事里的主角Sophie和Rob因为异于他人的哥特打扮而惨遭群殴,最终Sophie死Rob重伤。这起伤害案的起因就只是因为“看不顺眼”“异于常人”,而类似的案件每年都有,英国甚至在去年发生了七万余起仇恨案。


    起因:哥特装扮。

    百度了一下哥特式着装。

    哥特式着装并没有统一的制式设计,主要元素包括黑色、深色的衣服、银饰、黑发、红发或浅色的金发、苍白的皮肤、黑色的唇膏和眼影等等。

    电影画报里的Sophie和Rob就是典型的哥特式装扮,红黑相间的脏辫,苍白的皮肤,厚重的眼影,深色的衣服,唇上的多个金属环和钉。从打扮上来说,确实非常非主流,喜欢的人可能会欣赏,不喜欢的人大概敬而远之。这种装扮充斥着一种暗黑禁忌般的生人勿近气息,他们通过这种不被普遍大众所接受的装扮将自己与外界隔离,给自己营造了一个囚牢般的空间,让自己能够在有限的空间里尽情享受自己所爱的一切。

    Sophie和Rob的相遇相爱就是同类抱团取暖的最好诠释。因为不被理解,所以始终活在自己的囚牢里,终于遇到了和自己同样的伙伴,满心欢喜,互相邀请对方踏入自己的世界,他们在一起构筑了一个属于他们的囚牢。

    撇开外表打扮不谈,Sophie爱哈利波特,Rob爱画画,都是再正常不过的普通人爱好。没有灵魂出窍,没有吸血鬼蛰伏,没有暗夜行凶,他为了她深夜等候在书店只为去买打折的哈利波特,他说她是天使所以在她的后背描画天使的翅膀,她为他念哈利波特的内容,她鼓励他正视自己的不同勇敢地走出去面对别人,他们真的就只是普通人而已。

    对,他们给自己画了一个牢,但偶尔还是想出去放个风,甚至渴望结交更多的朋友。每个人活着都或多或少追求那份认同感,可能我们在追求能力认同追求地位认同这些虚无缥缈的东西,而他们仅仅渴望别人能够认同他们的装扮。

    可是,Sophie最终因这份哥特式装扮而死。


    施暴者:两个未成年孩子。

    我们现在听到的关于孩子们最多的话大概就是“这些孩子们都是怎么了”。从层出不穷的未成年人犯罪事件来看,他们的世界观尚在构筑,很多是非黑白界限都很模糊,而对很多事的评判也毫无概念。就2007年8月Sophie遇袭这件事来说,本来是Sophie和Rob与人为善想交朋友的初衷,演变成了一群未成年人对哥特风看不顺眼就上手的暴力事件,要深究为什么,并没有确切的答案。

    这些孩子们身上有着无形的囚牢,让他们只能看得见自己想看见的事物接受自己想接受的事物,让他们的世界里只有膨胀的自我,和被他们踩在脚底下的他我。一旦这个囚牢空间遇到他我来犯,领地意识就会迅速启动逼迫他我就范。他们需要的是在他们的世界里享受自我的至高无上和他我的顶礼膜拜。因为心理还不够成熟不能自如地控制情绪,所以强迫他人臣服的手段就变成了暴力和伤害。更甚者,他们的世界里,就是通过暴力和伤害来满足自己对于这个世界的好奇心完成对于这个世界的探索。

    如果受害者的囚牢是为了保护独特外表下纯净的心,那么施暴者的囚牢是为了掩盖平庸外表下暴戾的情绪。地球不是以你为中心而旋转,你要接受你不是世界中心的事实。而即使再被边缘化再怎么微不足道,都是独立的个体完整的生命,都值得,被尊重。


    施暴者除了两个主犯,还有一群从犯。

    这些孩子们最初是被怂恿被挑唆,后来是出于害怕的心理被迫选择站队,不可否认这是从众心理作祟,但是他们从的是他们认为的“强者”。虽然不甚赞同“以暴制暴”的手段,但如果足够强能够做到以暴制暴,可能伤害就会降低很多。
    Sophie们固然特立独行,却有着敏感脆弱的内心和不堪一击的攻击力,前者让他们在面对流言蜚语时无法真正做到心无旁骛,所以宁可躲在自己的囚牢里眼不见为净,后者让他们在暴力事件中无法自保,最终一个精神失常一个命丧黄泉(真实版本里的Rob虽然幸存却依靠药物维持着生命)。
    你无法指责这些孩子们的“从众”行为,因为他们首先需要自保,才能够换取时间或者空隙去救别人。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以一敌百的战斗力,贸然选择弱者站队只会让自己完全暴露在危险中从而更加刺激施暴者的情绪。


    我们每个人的世界就像一个个独立的囚牢,我们都被囚禁其中而不自知。如果能够走出自己的囚牢,请睁开眼睛好好感受它最真实的模样。如果不能,请尊重隔壁的囚徒,众生平等,我们应该尊重生命里的百媚千红。


    Sophie用生命去求这份认同,想必生者也会不吝给予吧。
    愿逝者安息,生者铭记。







    儇舞
    87862212
  • 殷梨亭Hazel
    2017/8/24 22:13:32
    所谓主流的制裁

    看完这个电影我的第一感觉是心痛,第二个感觉是愤恨 。

    这个所谓的主流社会无时无刻在制裁着那些与众不同的被他人看做异类的人,主流惧怕独特,害怕异类成为主流,所以理所应当的用“大多数”来批判独特。片中的两个青年死于独特,死于偏见,死于所谓主流的无情制裁。

    即便有了这部电影,即便我们看过这部电影,谁又能保证在不会对那些偶然遇见的“杀马特”嗤之以鼻呢?但除去那些浮夸的造型,他

    看完这个电影我的第一感觉是心痛,第二个感觉是愤恨 。

    这个所谓的主流社会无时无刻在制裁着那些与众不同的被他人看做异类的人,主流惧怕独特,害怕异类成为主流,所以理所应当的用“大多数”来批判独特。片中的两个青年死于独特,死于偏见,死于所谓主流的无情制裁。

    即便有了这部电影,即便我们看过这部电影,谁又能保证在不会对那些偶然遇见的“杀马特”嗤之以鼻呢?但除去那些浮夸的造型,他们的灵魂依旧纯净,至少比那些残忍的“主流”施暴者纯净太多。电影用大量篇幅渲染了男女主角之间的纯澈爱恋,而影片最后却用最现实的结局让这场如梦如幻的爱情烟消云散。而那些嬉笑着的刽子手,施暴的原因竟是因为他们的打扮不同于常人。我想他们其实曾向往独特,却被世俗的评判沦为平庸,他们不像男女主人公那样勇敢的选择坚持自我,也嫉妒他们的坚守。于是悲剧就此酿造。

    其实这样类似的事件无时无刻不在我们身边发生,这种暴力冲突只是极端的社会问题爆发点。这部电影也通过这种极端的个例来表达了这种冲突。

    我不禁想到那些偏见的可怕。

    那些被种族主义分子白眼讥讽直至用枪射杀的美国黑人,他们死于自己所无法左右的基因。不也是死于独特?

    然而被人所关注的,总是只有那些骇人听闻的命案。而我们,此刻对于此愤怒的我们,都多少曾对他人投以偏见,也都曾是偏见的受害者。

    那些被老师偏见而当众羞辱的孩子们,那些不得不被父母医院安排一生的青年,那些因为长相怪异而遭受拒绝的人们,还有古代那些被教会审判的坚持真理的科学家。

    我想你能明白我的感触,除非你说坚持真理和正义是反社会的。

    人们一直都在用自己的眼光评判他人,用自己的感觉揣度他人,更甚者还用自己的方式强行改变他人。

    社会一直都在排挤那些试图突破传统,超越世俗的人们,并且施以无情的冷暴力,而异端,有时并不是邪恶的。

    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样的事实,偏见和歧视在我们心中早已根深蒂固,我只想奉劝大家,也奉劝自己,有些独特或许有罪,但是请不要用主观的见解肆意审判。

    【详细】
    8773897
  • 漫步猫猫
    2017/8/15 2:32:31
    天使不在人间,人心堪比地狱
    求别用手持摄像机拍摄了,还能多点评分,吃饭的时候看的,差点没晃吐我。。

    突然就爱上男主了。。。从风格到演技。。。

    真实的女主,比演员还美,像极结婚前的何洁了,自信而皎洁。。。

    可惜天使总是被魔鬼盯上。。。

    魔鬼在人心中挖了一个坑,从此人间堪比地狱。。。

    此坑就叫做,党同伐异,排除异己。。。

    萌生了这种思想的人,变成
    求别用手持摄像机拍摄了,还能多点评分,吃饭的时候看的,差点没晃吐我。。

    突然就爱上男主了。。。从风格到演技。。。

    真实的女主,比演员还美,像极结婚前的何洁了,自信而皎洁。。。

    可惜天使总是被魔鬼盯上。。。

    魔鬼在人心中挖了一个坑,从此人间堪比地狱。。。

    此坑就叫做,党同伐异,排除异己。。。

    萌生了这种思想的人,变成为恶魔的使者。。。

    其思维付诸于行动的具体表现就是攻击对方直至死亡,不是对方死,就是自己死。。

    若是自己败了,也就是被魔鬼嫌弃的弱者,不如死了。。。

    所以,一入此坑深似海,无回头路可走。。
    【详细】
    8750315
  • 电影天堂
    2017/8/10 14:10:42
    另类就该死?引起仇杀的偏见才该死!

    本文首发自微信公众号电影天堂(ID:dianyingnews)

    “做自己”是当下很常见的口号,但有的人却因为做自己,被残忍杀害。

    这不是耸人听闻,这是真实的存在。

    BBC根据一起真实的“世俗偏见杀人

    本文首发自微信公众号电影天堂(ID:dianyingnews)

    “做自己”是当下很常见的口号,但有的人却因为做自己,被残忍杀害。

    这不是耸人听闻,这是真实的存在。

    BBC根据一起真实的“世俗偏见杀人案”改编成一部电影——

    《死于独特》

    8738439
  • 没心这么活
    2017/8/6 17:21:22
    看完电影后的感受

    看到最后真人的照片放出来,真的觉得特别惋惜。挺好的一对情侣,也没有做什么坏事,只不过有自己的个性而已,却一死一伤。??另外,那几个看客真的是,让人无话可说,就算匿名也好,为什么不愿说出事实,着实心冷。??最后,“冲动是魔鬼”。愿killers能够认识错误,改正心态,好好做人吧。??

    看到最后真人的照片放出来,真的觉得特别惋惜。挺好的一对情侣,也没有做什么坏事,只不过有自己的个性而已,却一死一伤。??另外,那几个看客真的是,让人无话可说,就算匿名也好,为什么不愿说出事实,着实心冷。??最后,“冲动是魔鬼”。愿killers能够认识错误,改正心态,好好做人吧。??

    【详细】
    8729148
  • 王耀雪不太冷
    2017/8/4 5:39:26
    关于厌恶与仇恨的回忆

    我忘记了很多人的名字和脸,却记得小学的时候两个被欺负的同学,他们的十一二岁的脸,他们的名字,我永远都不会忘记。十几年了我都没能理解那种被所有人厌恶的缘由。也许那种感觉叫做懂事最初的团体认同感——大家一起讨厌,不会错,不为过。

    男孩子叫程海斌,略黑,瘦,喜欢傻笑,他的校服总是脏脏的,智商好像不比同龄人,这是我唯一能回忆起来的被大家讨厌的理由了。六年级的时候流行用印泥往别的同学脸上抹

    我忘记了很多人的名字和脸,却记得小学的时候两个被欺负的同学,他们的十一二岁的脸,他们的名字,我永远都不会忘记。十几年了我都没能理解那种被所有人厌恶的缘由。也许那种感觉叫做懂事最初的团体认同感——大家一起讨厌,不会错,不为过。

    男孩子叫程海斌,略黑,瘦,喜欢傻笑,他的校服总是脏脏的,智商好像不比同龄人,这是我唯一能回忆起来的被大家讨厌的理由了。六年级的时候流行用印泥往别的同学脸上抹,并不针对讨厌的人,我记得我和一个女同学看他坐在墙边傻乐也给他脸上涂了几笔,他笑的更开心了,也不知道当时他在想什么。庆幸我没有做过伤害他的事情。

    女孩子叫王欣,一个全世界最普通的名字,后来改名叫王思维。老城改造翻新的差不多了,相信再没有一个墙上或者电话亭上以侮辱某个同学为目的写着“xxx喜欢王思维”了。她的眼睛看起来不太正常,头发颜色浅并略微卷曲着。我无法回忆起她身上是不是有着什么异味儿,因为同学们都这么说,可是都这么说从来不能代表事实。于是没人愿意和她同桌,也不知道自己是爱心泛滥还是什么,当时自告奋勇来做她的同桌,不巧她当天胃不舒服又吐了一地,我实在无法忍受还是搬去了别的地方和两人挤在一起。我承认,我欺负过她,出于一种当时无法控制又不明白的情绪,有一次在后面拽了她的头发,我隐约记得自己当时是有一种叫做“爽”的感受。我不明白,可是,感受会留一辈子。她曾经被男生打得最严重的一次,嘴唇被踢出一个口子,似乎缝了三针,当时我不在场,只记得后来她请假之后,老师在班里边批评打人的同学边讲,她都没有哭,缝针的时候一声都没吭……我记得毕业的时候,她来找我签同学录,似乎对我还是抱有我觉得真的配不上的一点感激,我在写同学录的时候,她还顺手帮我将一缕碎头发挂在了耳后,我记得非常清楚,她苍白纤细的手指,动作温柔到感觉不到……而我,当时的我却是嫌弃的心情。回忆这些细节的时候,我觉得自己,真的可耻,可耻的不懂事,可耻的随波逐流。

    看完这部还原度很高的电影,曾以为是为了表现手法而夸张了形象,以让我们在身边还存在单纯这样形象的人而反思自己的观影感受,实则这样的事确确实实还在发生。我们都知道“贵族”们从来都还存在,只是我们经历过了那个年代就以为过去了,我们不知道这样的事是不是还发生在一些不起眼的城镇里,甚至不如男女主事件那样受到公正对待。总是说着peace and love,peace and love,就好像那只是一种不需理解的潮流,就好像是来自西方的嘻哈文化似的念叨着。

    事隔将近二十年,比当时懂事许多,也不再会随波逐流乱站队,生活在包容性极强的大城市,形形色色的人也都见过,要说哥特,也无非是形象与审美的区别,比如有的人扩耳就很帅,有的人就像所谓的“非主流”,有的人纹身像艺术家,有的人则确实还是像传统概念里的混混,黑社会。可这又如何,纹着图案呲了的大龙的大肚子东北大哥也常常是有义气又善良的人。作为一个姑娘,我纹身也非常多,头发铲掉了大半,有时候我看自己也像个活生生的“非主流”,电影里那些看着事情发生坐视不管的配角们说的那些“我一直想这样,可是我妈不让”我听过无数次,有人觉得我过的潇洒自由,也有人会在心里觉得我确实嫁不出去,想不开,糟蹋自己,我明白,这么看来也许有一天也会被看不惯自己的人恶意攻击也说不定。可是光明或者黑暗,不都是一种选择而已吗。

    幼年时记忆里抹不去的名字,在电影结束时猝不及防地窜了上来,我迫切地迫切地想要知道他们两个现在过得好不好,而我总觉得我再也没有机会见到他们了,只希望他们早就克服了不懂事的我们曾经由于自己都把控不了的莫名的厌恶对他们造成的伤害和阴影。经营着平凡的新生活。

    抱歉,这不太像一篇影评。

    【详细】
    87201549
  • skyler L
    2017/7/31 9:59:41
    我们每一个人都被世俗所谋杀着
    一开始,没想到自己会看完这部电影,封面、主角、故事,都不是我喜欢。但是他很有代表性,像是一个总结,对世俗。
    独特这件事,对于中国人来说,大部分的事情我们也许会另眼相看,但是我们更事不关己,大多都沦为资谈,然后烟消云散。我们只是在那些异类的心里留下伤疤,但是饶他们一命。我不知道是肉体的痛苦和精神的折磨那个更伤人。我们都想与众不同,又畏惧与众不同。小心掩饰自己的独特,假装自己是这个硕大流水线上的
    一开始,没想到自己会看完这部电影,封面、主角、故事,都不是我喜欢。但是他很有代表性,像是一个总结,对世俗。
    独特这件事,对于中国人来说,大部分的事情我们也许会另眼相看,但是我们更事不关己,大多都沦为资谈,然后烟消云散。我们只是在那些异类的心里留下伤疤,但是饶他们一命。我不知道是肉体的痛苦和精神的折磨那个更伤人。我们都想与众不同,又畏惧与众不同。小心掩饰自己的独特,假装自己是这个硕大流水线上的标准品。少数勇于面对自我选择的人,或是赢得钦佩,或是死于世俗。
    中庸这个词,已经被写进了我们的骨子。
    我无比渴望生活在一个每一个人忠于自我,也许不理解,但是我们可以尊重彼此的选择。一个没有偏见的世界。
    【详细】
    8709307
  • 兜兜里有糖
    2017/7/18 11:26:28
    死于独特?明明是死于病态的人们!

    首先这是一部BBC拍摄的英国电影,而豆瓣却写的是美国?(已改)

    看简介上面写犯罪主要凶手是15,16岁的未成年。我以为电影会涉及到未成年犯罪问题。结果并未重点叙述。

    因为英国法律还是很公道的。两个主犯都被判了无期徒刑。前两天看东野圭吾的小说《彷徨之刃》。两未成年强奸十几名同龄女孩,并致死一名。理应重刑了吧。但是在日本却因为是未成年。根本判不了几年就会放出来。

    <

    首先这是一部BBC拍摄的英国电影,而豆瓣却写的是美国?(已改)

    看简介上面写犯罪主要凶手是15,16岁的未成年。我以为电影会涉及到未成年犯罪问题。结果并未重点叙述。

    因为英国法律还是很公道的。两个主犯都被判了无期徒刑。前两天看东野圭吾的小说《彷徨之刃》。两未成年强奸十几名同龄女孩,并致死一名。理应重刑了吧。但是在日本却因为是未成年。根本判不了几年就会放出来。

    哥特风是什么样的?

    任何黑色的东西,或其它暗色,如海军蓝、深红。可以透(薄尼龙或渔网状面料),但不露。银饰。苍白的皮肤。这可能是因为他们需要一种活死人的外表,也可能是因为想体现维多利亚时代关于“苍白的皮肤是贵族的标志”这一审美,也可能是反对沙滩文化里“太阳晒出的古铜色才是美的”健康理论。

    黑发、漂白过的极浅的金发、红发或紫发。黑白化妆。白色粉底。黑唇膏,黑眼影,细眉。

    自我束缚的装饰和恋物癖的服装。皮革、PVC、橡胶、乳胶都是必不可少的面料。中世纪的束腰也极为常见。宽领带或逞钉子的项圈或紧紧系在脖子上的丝绒绳。

    T形十字章(古埃及关于永恒生命的标志)。五角星。这是异教徒关于火、土地、空气、水、灵魂的符号。十字架(基督教的象征)。

    歌剧风格的披肩、斗篷和长手套。哥特族们一般不会像朋克们那么极端,他们会讲些品位。

    想想以前看的《龙纹身的女孩》中的女主角就是哥特式女孩,永远一身黑,苍白的皮肤,脸上的钉子……

    Robert 和Sophie是典型的哥特打扮。

    大部分人在看他们的面容会感觉比较害怕。但他们的内心却是无比的纯净与善良。

    他们在一家酒吧(?)相遇。见到彼此的第一眼就爱上了对方。他们是都是特立独行的,渴求遇到理解自己的同伴。

    Sophie还是个爱看《哈利波特》的童真女孩。Robert是个爱画画与世无争的男孩。

    他们对待别人嘲讽的态度不同。Sophie是勇敢的,她会积极回应,并希望他们能理解并认同自己。

    而Robert是胆小的,他并不太在意别人的眼光,也不报希望别人能理解自己。甚至爱躲在屋子里,享受着独自画画的静谧。

    一天晚上Robert为了帮Sophie买哈利波特。

    他来回走路,等到夜里买打折的。从后面剧情可以看出他家境也不会差。却没有向父母伸手要钱。可以看出他第一是很爱女朋友,现在我们当中有谁做到折腾那么多为女朋友买东西?而且还不伸是想父母要钱。他也才21岁。

    今天很巧豆瓣给我推送了一篇文章关于被孤立的。我觉得Robert和Sophie就是被孤立的,只不过是更严重的一种情况,被孤立致死。

    86761318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