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心者影评

14899315
  • 田金双
    2014/9/19 8:41:51
    《黎明之眼》:慰安妇的反战日记


    文/田金双

    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发动侵华战争的开端,也是中国人的“国耻日”。 “九一八事变”八十三周年之际,部分香港市民前往日本驻香港总领事馆,要求日本政府正视侵华史实,赔偿道歉,放弃走军国主义之路。

    在内地的电影院里,首部揭露日本军慰安妇真相的反战电影《黎明之眼》正在上映。只可惜,除此之外,全国各大影院中与日军侵华或者抗日战争


    文/田金双

    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发动侵华战争的开端,也是中国人的“国耻日”。 “九一八事变”八十三周年之际,部分香港市民前往日本驻香港总领事馆,要求日本政府正视侵华史实,赔偿道歉,放弃走军国主义之路。

    在内地的电影院里,首部揭露日本军慰安妇真相的反战电影《黎明之眼》正在上映。只可惜,除此之外,全国各大影院中与日军侵华或者抗日战争相关的影片几近于无,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耻辱。

    纵观世界影坛,反战题材的影片不胜枚举,如反映二战时屠杀犹太人的《辛德勒名单》和反映南京大屠杀的《拉贝日记》,不过,将目光直接投向“慰安妇”这个敏感题材的反战影片,《黎明之眼》应该是第一部。和德国人约翰?拉贝亲身目击南京大屠杀所作的真实记录的《拉贝日记》类似,《黎明之眼》的故事其实并不复杂,但绝对残酷、悲壮而惨烈。该片通过一位日军战地记者秋山和美的眼睛,揭露“慰安妇”的悲惨命运,可以称之为一个“慰安妇”的反战日记,更是反映为战争所伤的“慰安妇”的生命档案。

    在《黎明之眼》中,作为日本随军战地记者,秋山和美(刘和美)为了了解慰安妇真相,潜入慰安所写下了慰安妇的真实报道,随之父母遭到日统杀害,幸而被具有中国血统的中村谦一少佐(黄子谦)所救,二人逃到缅甸仰光,历经生死之劫后,喜结连理。然后好景不长,日军进攻缅甸,在逃难中刘和美与家人走散,被押送到慰安所里沦为慰安妇。该片以祖孙三代的血脉亲情为线索,全景呈现了“慰安妇”悲惨曲折的一生。

    与其他影片不同,该片并未仅仅局限于陈述战争之恶,更是将视角放在“战争和女性”身上,揭示了“战争对女人的伤害比男人更深”这一沉重的主题。在重兵把守的慰安所,一个不甘忍受屈辱的女人,午夜悄然走出房间,走向院里中的那眼水井,投水前回眸的眼神,更多不甘和无奈;一个拼命逃出慰安所的南方瘦小女人,面对日本兵的子弹,毅然地向前飞奔,在昏黄的江水旁被子弟射中,像一个展翅欲飞的蛱蝶,无声地倒下。

    同样,在日本侵华暴行中受害的不仅仅是中国人,还有朝鲜、越南、缅甸、新加坡等被侵略国,甚至还有日本本国的女性公民。在影片中,一个16岁略带羞涩的日本娃娃兵走进了慰安所,曾然遇到了沦为“慰安妇”的姐姐。这位对日本天皇“圣战”深信不疑的娃娃兵愤怒地举着枪疯狂地质疑自己的上司:“我来参加‘圣战’,为什么我的姐姐在这里!”随后姐弟二人跌坐在地上抱头痛哭,相拥着拉响了手雷。

    然而,本故事中的女主人公秋山和美最终还是选择了在屈辱中活了下来,最后逃出了慰安所:接下来她要做的就是,通过自己的日记,将这真实的经历昭告世人。然后,这场战争带给她的后遗症除了头部一颗子弹引发的头痛病之外,还有无法治愈的精神创伤。甚至,在和丈夫子谦、女儿丽丽再度相逢的日子,她也遭遇着自己亲孙女的不理解。最终,和美悄然地告别自己的丈夫,选择了离家出走,最终走上了高架桥准备自杀。可见,战争带给这些女人的伤害,不仅仅是身体上的伤害,更多心理创伤,这些伤害,甚至究其一生无法平复。

    有调查结果显示,从日军踏上中国国土到正式投降,被日军强征为慰安妇的中国女性约20万人,有记载的中国慰安妇有338名。那么,几十年来,这些老人是否从日方得到过赔偿?答案是否定的。如今,许多老人已经风烛残年,更多的老人已在伤心和失望中含泪离世。

    几十年来,日本一些政客和右翼分子依旧顽固地坚持歪曲、否认、美化侵略历史的立场,大肆鼓吹各种荒谬观点,运用种种手段歪曲、掩盖历史真相。“慰安妇”问题就是日本军国主义势力拼命掩盖和否认的历史问题之一。他们全然不顾幸存“慰安妇”的血泪控诉,硬将“强征慰安妇”称为“征募慰安妇”,甚至完全否认日本侵略军强征“慰安妇”的历史事实。所作所为,令人发指。

    对日本国来说,一个缺少忏悔的民族不是真正的民族;对我们而言,一个容易忽略和遗忘民族悲情的民族不是优秀的民族。这段黑暗岁月,更应该是当代中国人不能忘却的民族记忆。
    【详细】
    71041681
  • 返景入深林
    2016/2/11 12:59:34
    《麻雀》碎片 | 谍影:锄奸是个技术活——海飞
    在《麻雀》中,军统铁血锄奸,而被戴笠命名为飓风队的这一支队伍,在上海刮起令汉奸们寝食难安的一股飓风。

    锄奸不仅需要勇气和胆识,它同时是一个技术活。那么作为一名锄奸者,他首先是一个优秀的侦察兵,他要确切掌握对手的行踪,并确保自己不被发现。然后他是一个绝顶的策划师,他要找到最巧妙的猎杀方案,确保万无一失。接着他可能是个金马奖的影帝,在看似一如平常的面孔下暗藏杀机,只等那最佳时刻的一击毙命
    在《麻雀》中,军统铁血锄奸,而被戴笠命名为飓风队的这一支队伍,在上海刮起令汉奸们寝食难安的一股飓风。

    锄奸不仅需要勇气和胆识,它同时是一个技术活。那么作为一名锄奸者,他首先是一个优秀的侦察兵,他要确切掌握对手的行踪,并确保自己不被发现。然后他是一个绝顶的策划师,他要找到最巧妙的猎杀方案,确保万无一失。接着他可能是个金马奖的影帝,在看似一如平常的面孔下暗藏杀机,只等那最佳时刻的一击毙命。当然,他必须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勇士,有直面枪口的胆识,有以一敌众的身手。最后,他还需要一些上帝的垂爱,反击的子弹恰好贴着他的头皮飞过,撤退的路线又都要设计得刚刚好。而这每一关都必须环环相扣,稍有不慎,自身难保,满盘皆输。

    小编以为这些人是内心无比决绝的人。他未必有一击即中,全身而退的把握。但他做好了国家已到危亡时刻,我辈只能奋不顾身的准备。

    如果说,剧中勇士还会有编剧大人的笔墨渲染,那么那些70年前暗战在锄奸战场上的甲乙丙丁,那些默默无言的铮铮铁骨,是不是值得我们在今天作一次触动心灵的回首。

    各位看官,闲话少说。本期小编要给大家说的是《麻雀》背后军统锄奸的真实故事,为大家解密那些早已远去的惊心动魄,再现那些纷飞过往的生死时刻。只听那黑暗中传来一声枪响,啪, 序幕拉开……

    刺杀唐绍仪
    在民国初一二十年间,唐绍仪可说是声名显赫,在政坛上极为风光。辛亥革命后,袁世凯窃取临时大总统之职,唐绍仪出任民国第一任内阁总理。后追随孙中山先生南下护法。1919年南北议和时,唐绍仪为南方首席代表,举重若轻,唇枪舌剑,充分显示了他的政治与外交才干。1924年孙中山先生改组国民党,唐绍仪开始从政治上淡出。蒋介石上台后,他也只以党国元老自居,担任一些闲职,如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国民政府委员等职,蒋聘他为高级顾问,他拒不到任。平日或游山玩水,或闭门吟诗,对政治似乎是不闻不问。

    1932年,南京政府批准广东中山县为模范县,任命唐绍仪为中山县长。中山虽是县制,但因是中山先生的故乡,名门大族集中,且行政上自治,地位特殊,经费充裕,也并非一般人所能染指。唐绍仪本是中山人,不嫌官小,欣然前往担任县长。不料好景不长,唐绍仪得罪了两广实力派人物陈济棠,连个小小的县长都做不稳,后来矛盾激化,被排挤出广东这块地盘。他原本志不在此,从中山县长任上退下来后,干脆来沪做寓公。
    <图片1>

    日本侵略军当局在占据上海后,便打起了唐绍仪的主意,秘密制定所谓“南唐北吴计划”,其主要内容是“起用唐绍仪及吴佩孚等一流人物”,“建立和平政权”,以取代蒋介石为“谈判”对手。在华的日军大小特务,纷纷奉命出动,从各方面加紧策划,很快,唐绍仪与日本特务秘密接洽的流言就传开了。

    9月下旬,日本驻中国特务机关长、老牌特务土肥原来上海,想与唐绍仪秘密接洽合作计划,劝其出山做总统。那天,土肥原由唐的“乘龙快婿”、清末两广总督岑春煊之子岑德广陪同,坐车前往福开森路唐宅。岑由日本贵族学校出身,此时早已在上海落水,因精通日文,故由他兼任翻译。据史料记载,在这次会谈中,土肥原曾小心翼翼地试探:“阁下能否起草一份"和平通电"或"和平救国宣言"?这是我们建立新政权的第一步。”至于这次会谈的内容和结果,迄今不得而知。

    土肥原对唐绍仪有兴趣,并非他仅是一个值得抬出的大人物,而是认为他有一定的亲日思想和泛亚主义情绪。两人早在抗战前就有交往。

    潜伏在上海的军统特务,自然不敢懈怠,对唐绍仪的一举一动,监视严密。军统头子戴笠见到手下送来的唐有落水可能的情报,喜出望外,以为有了一个重大的除奸对象,一面立即把情报转呈蒋介石过目,一面又命令手下加紧监视,哪怕鸡毛蒜皮之事也须一并报来,不得延误。

    蒋介石得知唐绍仪与日本人接触频繁,十分不悦,但又有所忌讳。唐绍仪虽已退出政坛,但毕竟是国民党元老,如果果真落水,岂不坏了国民党政府的名声?但仓促下杀手,又查无实据。遂先礼后兵,通过各种关系,对唐进行笼络,馈赠津贴,委以官职。唐的另一个女婿诸昌年,也受指使来沪,劝其脱离日伪包围,移居香港,若能先到武汉,当委以外交委员会主席之职。戴笠根据蒋介石的意思,也叫杜月笙从香港写信给他,劝他赴港居住。面对这些规劝唐绍仪回答说:“请诸位朋友放心,我唐某宁做亡国奴,不去当汉奸。若有机会,一定去港。”又说:“等把上海一些家务事料理完毕后便动身。”话是如此说,却一直迟迟未见动静。不久,戴笠便发出了刺杀令。
    <图片2>
    法租界唐寓,宅前巡捕警戒森严,家中保镖仆人众多,并不是一个理想的暗杀之地。戴笠先后设计过几个方案,但均因种种原因作罢。后来他们探知,唐绍仪平时喜欢收藏古玩,对历代瓷器珍品最是喜欢,一直不惜高价搜求。这正是天赐良机。

    几天之后,军统安排的内线谢志磐带着身着便装的军统人员,冒充古董商人,驾车直开唐宅。谢是唐绍仪一个故友的弟子,常去唐绍仪处走动,这次也被军统设计收买。他们一行来到宅前,安南门卫搜身甚严,但除了几件古玩外,并无破绽。管家把他们一行人领到会客室坐定后,唐绍仪缓缓从楼上下来,谢志磐赶忙趋前,脸上堆出笑容:“老爷,法租界难民中不少人带有值钱的古董,愿廉价出让。”又指着这几位“古董商人”说:“他们知道老爷喜欢,特选几样送来。恭请老爷过目。”说完,递过几个装有古玩的锦绣盒子。唐绍仪手拿放大镜,对几件古玩一一仔细观看,连声赞道:“好东西!好东西!你们开个价吧。”谢志磐随便报了价,买卖就算成交了,几位神秘的古董商人扬长而去。

    这只是军统行动人员的一次演习,以确保今后下手万无一失。他们以后又来了几次,几次下来,他们发现唐绍仪对古董简直到了入迷的程度,总是亲自接待来访的古董商,对特别珍贵的货,还要屏退仆役,关紧房门,不让外人窥见。这正是下手之机。

    一个周密的暗杀方案定下了。9月30日上午,秋风细雨,沉沉阴霾。一辆蓝色轿车直驶唐宅大门口,从车上走下谢志磐与另外三个人,安南门卫见是熟客,拉开铁门放行。谢身穿蓝色西装,老牌军统特务赵理君扮作古董商,后随军统杀手王兴国、李阿大,一色伙计装束,提着一个装有古董的大皮箱。箱内确有好货:一只南宋御制大花瓶,一把据说是抗倭名将戚继光所佩之剑,另有古玩数件。尚有锋利的小钢斧一把,就藏在那只南宋大花瓶内。

    一行四人来到客厅,管家早已上楼禀报唐绍仪,不多时,唐绍仪下楼与来人略事寒暄。宾主坐定后,赵理君先抽出那把宝剑,走到唐绍仪面前,口称:“此剑系戚继光抗倭时所用,价值连城,请唐总理过目。”唐绍仪接过宝剑,略一把玩,眉头微皱,摆出一副鉴赏行家的口气说:“恐非真物也。明朝军人已多佩刀而不佩剑,时戚将军与倭寇锋镝对峙的,也是有名的日本倭刀。”两人讨价还价,争执不下。这时,唐绍仪为缓和一下气氛,对站在一边的佣人说:“给客人点烟。”但房间内找不到火柴,佣人即出外去取,赵理君见时机已到,用眼色示意李阿大下手。

    当唐绍仪转身低头凝视其他古玩时,李迅速从南宋花瓶内取出小钢斧,绕到唐的背后,照着其头颅猛然砍下,唐绍仪不及哼声,便颓然倒下,当时脑浆飞溅,鲜血喷涌。赵理君见大功告成,让众人赶快出门上车,临到房门口时谢志磐与赵理君口中振振有词,连称:“唐总理不必送了,留步,留步。”带上房门出来,四人又齐向门内一鞠躬,显得异常恭敬,门外的保镖、仆人见这般光景,也无疑心。他们紧一步慢一步地出得门来,坐上那辆一直没有熄火的蓝色轿车,风驰电掣般驶去。几个仆人隐约记得车牌是6312号。

    法租界巡捕房接得唐绍仪被刺报告后,迅即出动大批武装巡捕奔赴现场,另派装甲车一辆镇守要道路口。同时,用电话通知各处巡捕房,注意缉捕6312号蓝色轿车。中午时分,一辆装甲车在麦琪路 (今乌鲁木齐中路)姚主教路口,找到了空无一人的蓝色轿车。经查,该车车号为6312,系某出租汽车公司所有,于数天前被一身份不明的人租去。凶手显然有备而来,这条线索就此断了。另一路巡捕根据唐家人提供的谢志磐家地址,直扑法租界拉都路(今襄阳南路)275号搜捕,但早已是人去楼空了。

    唐绍仪被刺后伤势极重,急送附近的广慈医院抢救,到达医院时已奄奄一息。医生给他打了强心针,又输血2000cc,仍不见效。当天下午4时,唐绍仪终告不治。


    刺杀王克敏
    1937年7月7日,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爆发,中华民族陷于亡国灭种的严峻境地。当此国难之时,无数仁人志士为保家卫国纷纷拿起武器,奋勇抗击日本侵略者,但投机政客王克敏却冒天下之大不韪,悍然出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北京)” 行政委员会委员长之职,公开投日。王克敏此举一时间引起国人公愤,国民党军统局遂于1938年2月在蒋介石严令下展开了对王克敏的刺杀。

    接到蒋介石命令后,戴笠便马上召集手下谋士开会,商讨对策。在与众人商议后,戴笠给时任国民党军统局天津站站长的陈恭澍拍发了一封特急绝密电报,命其“速赴北平,即刻以最严厉之手段,制裁王逆克敏”。
    <图片3>

    接到戴笠密电后,陈恭澍一刻也没敢耽误,他当晚就带着天津行动组的人来到北平,找到军统北平站毛万里、复兴社华北分社齐庆斌等特务,商量暗杀王克敏的行动计划。几个人决定分头去打探王克敏的行踪。

    第二天,陈恭澍便将自己装扮成一个钱庄老板,在北平城里四处活动。遗憾的是,陈恭澍几乎踏遍了整个北平城,均无功而返。

    就在陈恭澍几乎绝望之际,他的一位老朋友张作兴向其提供了一条极为重要的线索:张作兴姐夫家隔壁住着一位姓武的退伍军官,其家中只有年轻的太太,无子女,有时还约张喝两盅。两人在一块,三杯酒下肚,话题就多起来,武某无意中说起有一位在他手下当过连长的人,现在给大汉奸王克敏当警卫队长。后来,陈恭澍又进一步了解到了一些情况:那位警卫队长虽然名义上是王克敏的警卫队长,但却是有名无实,仅为吃粮当差,看家护院而已,王克敏另有贴身侍卫二人,跟进跟出,警卫队长在其眼中就是一条“看门狗”而已,为此,这位警卫队长还曾在武的面前表示过不满。

    得此信息后陈恭澍连叹上天有眼,他随即央求张作兴介绍其与武某相识。于是,在张作兴的牵线搭桥下,陈恭澍化名“越先生”,亲自备了一份厚礼,赴武某家拜访。武某见陈恭澍来访甚为感动,后经陈恭澍晓以大义,便开始对陈恭澍推心置腹。于是,陈恭澍便建议武某到那位队长的家里走一趟,并且约定下个星期五中午,他再来武家听回音。

    在盼望和期待中好不容易等到了星期五,陈恭澍得到的答复却是那位警卫队长不敢下手。

    就在陈恭澍等人一筹莫展之际,事情出现了转机。武某从警卫队长那里打听到了一条重要情报:王克敏每个星期二下午两点都会去煤渣胡同日本宪兵队所在地和喜多诚一见面。

    经过一番仔细的考察,陈恭澍基本弄清了煤渣胡同一带的地形,并掌握了王克敏出行时的武装警卫情况,为做到万无一失,他还从军统天津站调来了几名杀手。

    正式行动之前,陈恭澍又召集行动人员开了一次会议。会上,陈恭澍布置说:“这次行动,我们共出动8 人,7支短枪,两部脚踏车。王克敏每次到煤渣胡同有两辆汽车,6名持有武器的随车警卫以及数量不等的日本武装宪兵。此外,煤渣胡同一带还有伪便衣巡逻队。我们8人中,6人担任警戒,2人行刺。当王克敏的车队到来之际,听我的指令动手。王克敏坐在第二辆车里后排的右边,车的前排还有一名警卫人员。”

    说到这里,陈恭澍点上一支香烟,用力吸了两口平静一下情绪,然后开始下达命令:“整个行动分成两个小组,第一小组王文为组长,带上两名行动队员事先进入胡同,等王克敏的车进入胡同后,迎车而上,将他杀死在车上,然后骑上脚踏车撤退。其余人员为第二小组,组长王文璧,你们埋伏在胡同外,枪响后,马上用火力压制住王克敏的警卫人员,相互掩护撤退。”
    <图片4>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1938年3月28日这一天,天气阴沉,阵阵北风卷起的黄沙更是将整个北平城卷在其中,军统刺杀王克敏的“东风”亦如期而来。下午,陈恭澍带着行动组早早便来到了煤渣胡同附近,各小组人员迅速准备就绪。1时45分,王克敏乘坐的车缓缓驶来,警备车在前,王克敏乘坐的车则在其后放慢了速度,好让警卫先下车布置警戒。

    先前的计划是:陈恭澍坐在大街对面人行道上一个卖豆腐的小吃摊上,他“陡然起立”,表示已经发现目标,开始准备“戴上帽子”时,则表示可以举枪射击。此刻,陈恭澍发现目标后便起立,示意行动人员准备,当王克敏的车准备左转的时候,他已将拿在手上的礼帽戴在了头上,暗示行动人员开枪射击。

    看到信号已发出,骑自行车迎面而来的两名军统特工便拔枪向王的专车猛烈射击。杀手兰子春共有四弹击中王克敏所乘汽车,击穿车窗,击中发动机,司机当场毙命。在这四弹中,一弹击中坐在后排的“王克敏”头部,另一颗子弹打穿发动机后又击中“王克敏”的右脚。陈恭澍遂下达了撤退命令。这次行动,按照预定计划进行得很顺利。

    正当陈恭澍得意洋洋地准备向戴笠请功时,他却得到消息说:王克敏仅受轻伤,死的是一名日本顾问山本荣治。原来,按着惯例,王克敏一般都是坐在汽车后排的,但那天王克敏邀请伪临时政府日本顾问山本荣治一起乘车前往喜多诚一处,为讨好山本荣治,表示对他的尊重,王克敏坐在了前排,而让山本荣治坐在了王克敏常坐的位置上。就这样,山本荣治中弹后因伤势过重,在送往医院后身亡,不明不白地当了王克敏的替死鬼,而军统杀手射出的子弹中,只有一颗跳弹击中了王克敏的腿部,王仅受轻伤。

    更为遗憾的是,由于刺杀现场日伪军警密布,几名军统特工虽然全身而退,但在枪战中兰子春腿部负伤,他乘脚踏车撤退的时候被日军军犬跟踪,终致与王文等四人遭到日军追击,经过激烈搏斗后被捕。王文和兰子春在狱中最后遭杀害。

    事件的主人公王克敏虽然遇刺未死,自此开始对军统心存畏惧。日本投降后,王克敏更是坐卧不安。 1945年10月初,遵照国民政府的肃奸指令,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北平行营主任李宗仁给戴笠发了一份绝密电报,命其立即逮捕华北高级汉奸。接到李宗仁密电后,戴笠带着一帮随从驾机抵达北平,经与军统局北平站站长马汉三等人秘密商议,决定以“鸿门宴”形式逮捕在华北的大汉奸。
    <图片5>

    10月5日,经过周密策划,戴笠借东城兵马司胡同1号原伪华北经济总署督办汪时璟的公馆设宴,“招待”北平城里的原伪府特任级以上官员。

    拖着病体还未到汪时璟的公馆,王克敏老远就看见马汉三在门口迎接,将络绎不绝的赴宴之人一一向戴笠引见。待又近几步,王克敏看着他的昔日同事和下属曹汝霖、王荫泰、齐燮元等人,一个个正在向戴笠摘帽鞠躬,点头哈腰,不禁心中一酸。神思恍惚中,王克敏跟随众人进入了公馆。不一会,戴笠开始清点人数,看着邀请的 50余人已大部分到齐,便宣布宴会开始。好不容易熬到宴会结束,汉奸们松了口气,正准备辞别戴笠回家,却见戴笠大手一挥,开始宣读名单,并说道:“根据国民政府制定的惩治汉奸条例,从现在起,你们都是被捕人犯,我们准备把你们送往监狱,这是中央的命令,任何解释都是无用的,本人照章办事,不能做任何主张。 ”

    戴笠说完,将目光转向了王克敏:“你现在有病,今天不必前去,可在家听候传唤。”

    心惊胆战的王克敏看到戴笠跟自己讲话,下意识地喃喃自语道:“这场……这场祸事,是我……我惹出来的。我……还是一起去吧。”听了王克敏的回答,戴笠倒颇感意外,只好顺势说道:“你愿意去很好。”

    作恶多端的王克敏最终没有等来国民政府的宽恕,于12月25日,也即1945年圣诞节那天,在过度惊吓中病死于北京炮局胡同陆军监狱。另有一说,称王克敏在狱中畏罪自杀。姑且不管对他的死有什么不同的说法,汉奸王克敏终究未能逃脱历史的惩罚。


    刺杀汪精卫
    1938年12月18日,时任国民党副总裁、中央政治会议主席、国民参政会议长汪精卫借口赴成都中央军校主持典礼,乘坐事先准备好的飞机飞往昆明,接触云南省主席龙云,希望龙云与他共同发动政变,龙云未立即表态,汪随即出走越南(当时称作安南)首都河内。12月29日,汪精卫响应日本首相近卫声明,发表“艳电”,宣称愿与日“交换诚意,以期恢复和平”,公开投日。

    蒋介石对此十分恼火,决定处置汪精卫。2月到3月初,从各地调动的特工分批抵达河内,组成工作组,以陈恭澍为工作组组长,主要行动人员包括王鲁翘、余乐醒、方炳西、陈邦国在内共9人,此外还有几名工作人员负责从旁协助、联络、运送武器。当时越南仍是法国殖民地,法方为提防越南人民反抗运动,对持有武器者一律处以重刑,因此所有武器全部由拥有法国亲友的协助人员冒险夹带进入河内。同时,工作组也联络了4名当地华侨,通过各自的关系协助打探情报。
    <图片6>

    最初两个月,工作组的任务主要是探清汪精卫住址,并监视其行踪,查证其是否有离开河内的意愿等。3月19日凌晨,工作组收到正式行动电报。

    汪精卫在河内的寓所位于高朗街27号,建筑坚固,围墙高大,墙上还安有保护网;门外有越南警察与便衣人员执勤,门内还有护卫人员和警戒。汪精卫本人终日闭门不出,工作组很难下手。此前工作组在准备阶段,也曾构想过几种制裁汪精卫的方式,如长于药物知识的余乐醒曾提出采取“软性行动”,即使用毒药达成目的,并为此准备了一种无色无嗅的剧毒液体,但如何使汪精卫食入这种毒药则颇费思虑。工作组打探到汪家从一家面包房定了面包,每天早晨由固定的人送去,便设想利用这一点,在送去的面包中下毒。然而,面包被注射入毒药后,瓤里很快出现了淡黄的斑点,这一设想只好全部作废。余乐醒又提出将一瓶可挥发的毒药放进汪家浴室中,借助洗澡时的蒸汽使汪精卫休克致死,但这一设想也终于不了了之。这些计策的废弃,归根结底是因为工作组没有在汪家的可靠内应,无法从内部策应,帮助计划的实施。最终,工作组决定采取硬性行动,袭击汪精卫的住宅。

    然而,还未等行动开始,3月20日上午,当地华侨告知工作组:汪精卫乘一辆黑色轿车离开了寓所,正在前往距河内90公里的丹道镇。工作组当机立断,即刻出发追赶汪精卫的汽车。待他乘坐的轿车终于出现在视线中时,工作组却发生了分歧:有人主张立刻拔枪行动,有人却主张先判明车中情况。考虑到如果伤及护卫汪的越南警察,可能会使事件演变为难以收拾的外交纠纷,陈恭澍决定加速超车,查看车中人员,然而,工作组的汽车刚一超过汪精卫的轿车,正欲回车拦截时,汪精卫一行却飞快地掉头返回。工作组立即回追,却在回程途中先被红河大桥前的红灯阻拦,后又遭遇交通堵塞,始终无法将他们追及到有效射程之内,最终只能铩羽而归。下午,工作组又接到华侨通告,汪精卫夫妇正在寓所门外草坪上争吵,于是立即出发,然而,不过5分钟之后,当工作组抵达汪宅时,大门外已经空无一人。

    连续错过两次机会,工作组成员都十分沮丧,担心汪精卫已有所警觉,终于决定“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在当天夜里对汪精卫的寓所进行突击性强攻。21日凌晨,工作组开车来到高朗街附近,准备行动。正当工作人员从车上下来时,两名越南便衣警察突然出现,示意工作组立刻离开。工作组进退两难之时,在附近监视汪家的华侨魏春风及时赶到,用钱将两名警察暂时打发走了。工作组虽然感到已经露了行迹,但事已至此,只有冒险继续。
    <图片7>
    而后,工作组分为三路,陈恭澍留在车上等待,另有两人在汪宅院外游走接应,王鲁翘等5人则翻过高墙进入院内。陈邦国用斧头砍开通向后院的房门,开枪吓退了闻声出现的保卫人员,其余4人飞步跃上楼去,按照事先侦察的寓所内情冲向汪精卫卧室。卧室房门紧锁,几人只得将门劈出一个洞,王鲁翘俯身向里查看,只见一白衬衣男子正慌忙钻向卧室床下躲藏,上半身已经被床板遮住,腰背以下还暴露在外。根据看得见的部分体形,加上先入为主的意识,王鲁翘立刻断定这就是汪精卫,于是连开三枪,将男子击毙。因为无法打开房门,再加上一路砍门、鸣枪已经惊动了警卫,几人随即撤退,分散逃离汪宅。然而,由于警车迅速赶到,在外接应的陈恭澍没能等到全部工作组成员,不得不匆匆驶离现场。

    凌晨4点,回到住处的陈恭澍接到华侨的电话,得知被击毙的男子不是汪精卫,而是他的秘书曾仲鸣。工作组虽欲鼓起余勇再行刺杀,但糟糕的是,三名成员已在撤退途中被捕了。时机已失,事情已不可为,这次刺杀行动只能以失败告终。后来总结认为此次刺杀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情报不准确。工作组探察到的高朗街27号与隔壁的25号是打通的,汪精卫夫妇将27号用于接待客人,实际上夜晚却住在隔壁的25号里,然而,工作组获得的情报、进行的侦察工作都没有探知这一点,结果使当晚临时借住在27号房间里的曾仲鸣误受其殃。

    这次刺杀虽然未伤及目标,但依旧给汪精卫造成了极大的震撼,使其不敢再在河内逗留。同时,云南的龙云也受此震慑,对汪精卫的态度由犹疑转为拒绝,汪精卫在国统区的云南成立新政府的希望就此断绝。此后,汪精卫只能前往上海,成为日本“以华制华”政策的傀儡。


    刺杀张啸林
    张啸林与黄金荣、杜月笙等并称“上海三大亨”。1937年11月上旬,上海沦陷。日军上海派遣军司令官松井石根很快便与张啸林达成了协议。张啸林的投敌活动,引起了国民党的极大不安。蒋介石指示军统局长戴笠对张啸林予以制裁。戴笠向潜伏在沪上的军统上海区区长陈恭澍发出了针对张啸林的锄奸令。

    1938年与1940年1月两次针对张啸林的暗杀都被他躲过,此后张啸林整天待在家中,还向日本人要来了一个宪兵班,并在大门口安排内外双岗,凡有人来访未经他同意一律不得入内。
    <图片8>
    张啸林不出家门,行动组只好动用内线,由张啸林的保镖林怀部执行。陈默以5万块银元和除汉奸的民族大义,争取到林怀部作内线,听候指令执行任务。
    1940年8月14日林怀部借故与张啸林争吵,将其格杀。林怀部击杀张啸林准备逃离张宅时,被张的保镖拦腰抱住,另几个保镖跟着围了上来。这时法租界巡捕赶到,林怀部从容就擒。法租界判处林怀部15年徒刑。


    刺杀傅筱庵
    傅筱庵,宁波人,1938年10月16日继苏锡文成为上海市长,在任期间帮助日本军队维持上海统治,破坏抗日,捕杀抗日军民。军统遂决定将其除掉。傅筱庵为人十分机警,加之在其刚就任时就遭逢过一次暗杀,故防范相当周密,很难得手。其寓所就在上海虹口,属于日军势力范围,强攻也不太可能。就在军统一筹莫展之际,傅筱庵的一个贴身佣人朱升联系上了军统,愿意刺杀此奸。1940年10月10日晚间,傅筱庵很晚才回到寓所, 11日凌晨,朱升用早已准备好的斧头将其格杀在床,随后在军统的策应下出逃。
    <图片9>


    “天马号”爆炸案
    1938年11月,军统得知上海日伪高级官员将于月末乘坐“天马号”快车由沪赴宁出席《日汪协定》签字仪式,乃由军统苏州站爆破小组全体出击,于11月28日晚间,在李王庙附近埋设地雷炸药于铁轨旁,29日上午,由沪至宁的快速火车“天马号”驶到此处,遂碰触地雷引发爆炸,列车颠覆,共炸死日军大佐2人,内阁专员2人,情报员多人,共计175 人。


    刺杀陆伯鸿
    20世纪初,陆伯鸿成为上海的华商领袖,1927年进入上海法租界公董局(法租界市政当局)的5名华人董事之一,是上海两个租界中最早的华人董事。1937年8月 13日,淞沪会战爆发后,陆伯鸿主动与日本占领军接触,同意参加上海地区改组委员会。1937年12月30日,陆伯鸿在吕班路住宅前乘车时,遭到两名伪装成卖桔子的男子袭击身亡,终年62岁。
    <图片10>


    刺杀俞叶封
    俞叶封,浙江杭州人,其在上海的地位仅次于三大亨。抗战爆发,他跟随张啸林投靠日本,为日军搜购军需物资。军统于是决定将其刺杀。1938年6月24日,军统策划了对他的第一次暗杀,但没能成功。俞叶封很爱听戏,针对他的这一爱好,军统在1940年再次策划了对他的暗杀计划。当年1月15日晚上8点过,在公共租界牛庄路,更新舞台花楼,军统特工开枪将俞叶封击伤。俞被送至仁济医院后不治身亡。
    【详细】
    776810111
  • 科又科
    2020/5/19 17:11:54
    平平无奇

    全部九季小马宝莉第五部剧场版看完之后,再来补的大电影,可以说是平平无奇,甚至有点失望。

    画风与配音问题不做评论,个人有个人的爱好,而且TV版的画风也确实不适合班上影院的荧屏,有一种廉价感。

    但除去画风与配音,电影的内容就显得很不在线,剧情方面就是很俗套的坏人入侵,然后洗白一个,然后获得胜利。可以说,小马宝莉TV版已经把这种套路用的滚瓜烂熟,但就算这样TV版也是很有看头

    全部九季小马宝莉第五部剧场版看完之后,再来补的大电影,可以说是平平无奇,甚至有点失望。

    画风与配音问题不做评论,个人有个人的爱好,而且TV版的画风也确实不适合班上影院的荧屏,有一种廉价感。

    但除去画风与配音,电影的内容就显得很不在线,剧情方面就是很俗套的坏人入侵,然后洗白一个,然后获得胜利。可以说,小马宝莉TV版已经把这种套路用的滚瓜烂熟,但就算这样TV版也是很有看头,电影虽然也运用这个套路,但却差那么点意思。

    而人物塑造方面,首先反派的塑造方面就显得很敷衍,没有交代风暴大王的来历,也没有对狂风将军与风暴大王的合作有更多的介绍,单纯就听他说了一句能恢复角?这用逻辑来讲,有点太牵强。而且紫悦去偷珍珠那里也有点牵强,这和TV版里的紫悦人设完全不符合,更可笑的是,当偷珍珠不成朋友吵架,紫悦竟然能说出真希望没有这群朋友这种话,这是违反逻辑的,这也是违反紫悦人设的,这可以说是为了升级矛盾强加的一句话,并不合理的话。我可以理解朋友们有不信任,有欺骗,有压力,有矛盾,但从TV版来看,这九季以来朋友们有很多矛盾,但从来没有这么离谱的话,紫悦说出来的那一刹那,我都不相信自己的耳朵,我感觉一下子就脱离了电影了。

    除去人物方面的塑造,有很多地方也彰显着电影的不合理,首先是无序这种bug级队友没上线(但却出现了它模样的气球),公主们也日常废柴,这么多季,就从来没看除紫悦以及朋友外的公主们打过架,日常被抢魔法,我寻思咋是个人就能吧公主魔法抢走呢。除去音韵的保护魔法在TV版有过作用,还有两姐妹的升太阳月亮,但是两姐妹给的人设是活了1000多年的独角兽,精通各种魔法,但事实是无论哪次打架,这些公主们都帮不上忙,学了一千年的魔法白学了?从来没有打boss的时候出过力,就算这些公主们只需要微笑就好,这好歹也是TV版的毛病,那和谐之源呢?TV版贯穿全剧的终极武器,大电影里就丝毫不提吗?我寻思他们六个再抱一起试试能不能触发和谐之元不行吗?真就集体削弱战斗力?从他们六个流浪到集市来看,真就把紫悦的魔法给砍没了呗,苹果嘉儿和云宝也完全没有战斗力,柔柔也没有动物朋友的帮助,神驹也再没有开挂的能力,不过珍奇还是一样美美的(这就够了),总而言之,就是所有的人物的能力全部被削弱了

    总结一下,这个大电影做的太普通,很不充实,与TV版相比绝对算不上一部合格的作品。人物能力的大幅度削弱,人物形象的不够丰满。都是这部电影令老粉失望的原因。只能说爱之深责之切,如果我是个路人,单看这部大电影可能还觉得非常好看,但我看了九季的高水准动画后,就绝不接受这种水平的大电影。很明显,官方完全是按照一部子供向的电影来制作的,他忽略严重了成年粉丝们。这是一部严重计算错了观众受体的不合格产物。

    最最后,吐槽一下大结局。只能用痛心两个字形容。本身g4完结就是一件令人心痛的事。而孩之婊做了一件更令人心痛的事,那就是采用了之前否定的寿命论,本身大家看小马就是为了躲开现实,去一个充满魔法的世界。结果最后一集啪啪打醒了所有观众,把所有人拉回了现实,史密夫婆婆的去世,紫悦的飘柔洗发水和公主体型,以及朋友们沧桑的眼袋。这绝对不是一个好结局。官方一边说着,这是子供向动漫,一边塑造着一个没有寿命论的魔法世界,一边塑造着一个现实生活逻辑无法解释的世界,却还是在最后一集吧所有人打醒。我理解大家都会长大,包括碧琪生孩子,包括每个人变得成熟。但我不接受大家还没长大就变老。前一集还是大家一起冒险的好姑娘好女孩们,接着集体变老?我不接受。我可以接受大家成长,成熟,我可以接受大家有自己的家庭,但我不接受这么跳脱,我不接受没有过程直接变老。我到现在看到珍奇的白头发和眼袋就打心底里痛心。我不希望紫悦拥有超长生命却要看朋友们提前死去,我知道这是会发生的,但编剧却把最接近这件事的情况拍出来,那就是紫悦还风采朋友们却已经变老,这样的结局并不是所谓的回归现实的好结局。当书本合上的那一刻我变知道,我还是又回到了这个枯燥的现实,那个魔法世界已经不存在了,而我对那个魔法世界所有的美好憧憬也随着主角们沧桑的脸化为悲痛。这个结局并不是贴近现实的结局,以小马的世界观可以说是一个悲剧的结局,错就错在编剧努力塑造了一个不现实的世界却又要把大家拉回现实。

    【详细】
    126051783
  • Sir Wilfrid
    2012/12/7 22:08:46
    谌旭彬:戳破《1942》里的伪历史
    讲述河南1942-1943年大饥荒的电影《一九四二》,在坊间已成热词。但可惜的是,无论是
    电影本身,还是作为脚本的纪实原著,乃至于媒体对该段历史的诸多重新发掘,均可谓是
    伪史当道。

    本文所澄清的,只是这些伪史中的一部分。
    2012-12-07 第95期电影《一九四二》海报

    政府压制舆论,不允许媒体报道河南饥荒?

    重庆《大公报》1943年2
    讲述河南1942-1943年大饥荒的电影《一九四二》,在坊间已成热词。但可惜的是,无论是
    电影本身,还是作为脚本的纪实原著,乃至于媒体对该段历史的诸多重新发掘,均可谓是
    伪史当道。

    本文所澄清的,只是这些伪史中的一部分。
    2012-12-07 第95期电影《一九四二》海报

    政府压制舆论,不允许媒体报道河南饥荒?

    重庆《大公报》1943年2月3日因刊载该报主持者王芸生的一篇《看重庆,念中原》的社论
    ,而被当局停刊三天。电影及许多媒体,均以此为据,认定国民政府当年压制舆论,不允
    许媒体报道河南大饥荒[详细]。

    《大公报》被停刊三天,不是因为报道河南饥荒,而是“指摘限制物价之失败”

    《大公报》被停刊三天是实情,但其被停刊的原因,其实并不是因为该社论报道了河南的
    大饥荒。据王世杰1943年2月4日的日记披露,其被停刊的真实原因是:“《大公报》因指
    摘限制物价之失败,受停刊三日之处分。”王氏曾担任国民政府中央宣传部部长,1942年
    12月7日刚刚辞任。以他的身份,自然知道《大公报》被停刊的真实原因。换言之,报导灾
    荒并不犯禁,但指责政府限价不力则惹怒了当局。

    在《大公报》被停刊之前,重庆《新华日报》对河南灾荒的报道至少已有40余篇

    事实上,对于河南的灾荒,国民政府从来没有限制过媒体的报道。譬如重庆《新华日报》
    ,自1942年8月到1943年2月3日《大公报》被停刊这段时间里,据笔者的不完整统计,报道
    河南饥荒的新闻,已多达40余篇;其中12月份的报道最多,具体如下表:
    入陕豫灾民,陕省府设法救济
    1942,12,1
    豫省灾情志略
    1942,12,1
    [洛阳各界救灾工作竞赛展期至本月十日](要闻简报)
    1942,12,3
    豫灾弃婴,捐款救济
    1942,12,4
    [傅作义捐款万元救济豫灾](要闻简报)
    1942,12,5
    豫灾救济,洛阳各界热烈响应,米干主教来渝筹赈
    1942,12,7
    救济豫灾,政府拨一万万元,卫立煌等发起扩大募捐
    1942,12,8
    河南之灾,灾区来信痛陈饥荒
    1942,12,10
    灾民迁徙耕地荒芜,豫省当局规定代耕办法,并筹措平粜基金及粮食
    1942,12,10
    [灾荒严重民食困难,豫省府通令禁止酿酒](要闻简报)
    1942,12,11
    救济豫灾,美援华会派员赴豫,主持发放该会赈款,陕省府拨款收容灾童
    1942,12,13
    豫灾民相率流亡,每日到洛阳达数千,过去四个月已配送十二万人
    1942,12,14
    救济豫灾,农行赶办第二批灾区款货,甘全省捐一日所得赈豫灾
    1942,12,15
    洛粮价上涨,赈灾款已募四十余万
    1942,12,16
    前线将士同情豫灾,X战区官兵节食助赈
    1942,12,18
    豫省募款救灾,年底可望达五千万元,鹿邑上蔡灾情益严重
    1942,12,19
    救济豫灾,鲁山县献粮薪,各省纷纷捐款
    1942,12,20
    [新疆垦业银行及山西省府均寄款救豫灾](要闻简报)
    1942,12,21
    蒋介石轸念豫灾,令在陇海沿线设粥厂,豫建厅筹划明年春耕
    1942,12,28
    豫枪决污吏
    1942,12,29
    豫战区官兵赈灾,每月自动减食两餐,蒋介石特电嘉奖
    1942,12,29
    [陆军某师某团,绝食一日赈豫灾](要闻简报)
    1942,12,30
    国际友人协赈豫灾
    1942,12,31

    重庆《新华日报》当时在国统区公开发行,其刊登的内容,和重庆《大公报》一样需接受
    国民政府新闻检查机关的审查。但这40多篇关于河南灾荒的报道,没有一篇遭到封杀处罚
    ;《大公报》遭到处罚后,到1943年6月,据笔者不完整统计,重庆《新华日报》对河南饥
    荒的报道数量,至少还有80余篇,具体篇名及报道日期,恕不再以列表一一罗列。所谓国
    民政府不让媒体报道河南大饥荒,显然不实。实际上,无论灾前灾后,对河南饥荒的报道
    ,政府从未有过限制。《大公报》停刊三天,不是因为它报道了灾荒,而是因为它抨击了
    政府。

    《大公报》被处罚之前与之后,对河南灾荒的报道同样从未中断

    被停刊三天的《大公报》,在被处罚之前,实际上已有不少对河南饥荒的报道,这些报道
    也未受到当局的封杀和处罚。下面是笔者对该报1942年河南饥荒报道的一份不完整统计:
    洛阳喜雨,豫购陕粮救灾
    1942,9,12
    豫请振代表昨谒徐部长
    1942,9,15
    行政院决议救济豫灾
    1942,9,30
    视察豫灾(张继、张厉生奉派赴豫)
    1942,10,1
    救济豫灾;豫枪决污吏
    1942,10,2
    宣慰豫灾民
    1942,10,7
    查勘豫灾
    1942,10,8
    查勘豫灾,张继等由洛出发
    1942,10,25
    豫灾民移垦
    1942,10,29
    宣慰豫灾,张继等返抵西安
    1942,11,5
    振济豫灾,中央将再拨款急振
    1942,12,3
    豫省积极救灾,筹平粜基金,向富户借粮
    1942,12,10
    振济豫省灾民
    1942,12,28
    豫省灾荒目睹记
    1942,12,28
    天寒岁末念灾黎
    1942,12,28

    值得一提的是,《豫省灾荒目睹记》一文对河南灾荒严重程度的披露,丝毫不逊于后来王
    芸生为之配发社评而惹祸的《豫灾实录》,该报道里有诸多惨烈的饥民死亡案例,譬如“
    在宣城,一陈姓满门五六口由家长迫令长幼同时食砒霜自杀,在服毒后,邻居概不往救,
    且曰:‘早死,少受罪!’”王芸生也为该报道配发了社论《天寒岁末念灾黎》,但因未
    曾抨击政府的战时政策,两篇报道均顺利登出。1943年2月2日被停刊三天后,大公报实际
    上仍在继续报道河南灾荒,据笔者所见,其报道至少持续到该年6月20日,当日刊发了张高
    峰的前线报道《灾后话农情——河南新麦登场》。

    蒋介石不许报灾、“根本不相信河南有灾”?

    电影及媒体惯说蒋介石不愿意救灾、“根本不相信河南有灾”,流行的史料依据有三份。
    这三份史料都有问题。

    冯玉祥的回忆绘声绘色,但李培基根本没去重庆报灾,怎会挨蒋介石的骂?

    其一是冯玉祥的回忆。冯氏1947年在美国写回忆录《我所知道的蒋介石》,其中说道:“
    河南大旱,是人人都知道。这次旱灾是以叶县为中心,周围七、八百里,草根树皮都被饥
    民吃光了。饿死的人不知有多少,遍地皆是,无法算计,就在这样惨痛之下,蒋介石还向
    河南征粮。那位河南主席实在没有办法。大胆的向蒋介石说:‘旱灾太厉害。’蒋介石把
    桌子一拍,就大骂起来说:‘一点廉耻都没有,一点人格都没有,就是胡造谣言,我知道
    河南全省都是很好的收成,而你偏说有旱灾!’无人格长,无人格短的骂了一个钟头。可
    见对于人命毫不关心。”上一期专题《1942年河南饥荒人祸分析》已经考证过,冯氏所谓
    的“那位河南主席”,名叫李培基,在中央派人前往河南调查之前,李氏一直竭力在做的
    事情,不是报灾,而是在瞒灾。被河南各界推举前往重庆报灾的杨一峰,“在重庆查出了
    当时河南省主席李培基向中央所呈送的报告,说河南的粮食收获还好。”事实恰恰和冯玉
    祥所言相反。李氏既然从未面见蒋介石痛陈灾情,后面所谓“无人格长,无人格短的骂了
    一个钟头”的情节,显然只能出自冯玉祥的捏造杜撰。

    郭仲隗说“中央不准报灾亦不救济”,但河南军方曾多次报灾,并因此与豫省府正面冲突

    第二份史料,是时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郭仲隗晚年在《江流天地外》一书中的回忆。据郭
    氏说:1942年,我续任第三届国民参政员,是年河南大旱,除少数水田外,一粒未收。中
    央不准报灾,亦不救济,我以参政员奔走呼号,不遗余力,“结果河南饿死了500多万人,
    河南主席李培基只报了1602人,开政治上未有之奇”。郭氏说“中央不准报灾,亦不救济
    ”,全然不是事实。真实情况是:汤恩伯、蒋鼎文、李家珏等河南军方高层均曾向重庆报
    过灾,但河南省政府方面则一直瞒报灾情。军、政双方的这种分歧,在1942年9月的西安王
    曲军事会议上曾有一次正面冲突,冲突的结果,是蒋介石“决定1942年河南军粮配额(从
    420万石)减为250万石”。详情可见上期专题。[详细] 如果不相信河南有灾,不愿救灾,
    如此大幅度地减少河南的军粮配额干什么呢?但减而不免,则很显然与河南省政府的灾情
    报告有关。郭所谓“以参政员奔走呼号,不遗余力”,是在1942年10月30日,此时,河南
    各界推派的赴渝报灾三代表杨一峰、刘庄甫、任兆鲁已经顺利将河南灾荒的实况转达给了
    蒋介石。杨一峰后来回忆说:“弟当时被河南各界推为赴渝呼吁三代表之一,据所知中央
    了解河南灾况,并非由于豫籍参政员郭仲隗先生之呼吁。……郭参政员之呼吁,可能是以
    后之事,与中央之推派大员赴豫勘灾无干。”

    王芸生说陈布雷告诉他“委员长根本不相信河南有灾”,其实只是王芸生的杜撰

    第三份史料,是60年代王芸生、曹谷冰撰写的《1926年至1949年的旧大公报》,该文声称
    :“(《大公报》被停刊后)王芸生曾为此向陈布雷询问究竟,陈布雷说:‘委员长根本
    不相信河南有灾,说是省政府虚报灾情。李主席(培基)的报灾电,说什么‘赤地千里’、
    ‘哀鸿遍野’、‘嗷嗷待哺’等等,委员长就骂是谎报滥调,并且严令河南的征实不得缓
    免。’这可见蒋介石刚愎自用、不恤民命的作风。”在李培基没有报灾这一点上,王芸生
    和冯玉祥一样,赤裸裸地撒了谎。陈布雷时任蒋介石侍从室第二处主任,李培基并未报灾
    ,陈怎么可能向王芸生讲那么一大段李培基报灾被骂的情节呢?这段情节显然是王芸生60
    年代时杜撰的。再者,此时已是1943年2月,重庆派往河南调查灾情的张继、张厉生等人1
    942年10月份就已经到了河南,饥荒的实际情形早已通过他们传回了重庆,政府的救灾工作
    已经全面铺展开来,陈布雷怎么可能罔顾事实,跟王芸生说什么“委员长根本不相信河南
    有灾,说是省政府虚报灾情”呢?唯一的解释,只能是王芸生在60年代伪造了这段历史。

    记者白修德报道灾情之后,政府才被迫开始救灾吗?

    美国记者白修德1943年3月22日曾在美国《时代》周刊上报道河南饥荒。白氏晚年在其回忆
    录里引用一位“梅根神父”的来信,认为正是因为自己的报道,才迫使无心救灾的国民政
    府行动了起来:“自从你走后并且发出了电报,粮食就从陕西沿着铁路线紧急调运过来,
    ……省政府也忙碌起来了,到处开办了临时伙房。……军队也拿出了他们的一部分粮食,
    发挥了很大作用。”电影乃至多数国内媒体照搬了白氏晚年的这一说法 [详细] 。但事实
    并非如此。

    白修德在《时代》周刊报道灾荒时,中央及河南的救灾工作早已全面展开

    自1942年9月9日西安王曲军事会议上,以蒋鼎文为首的河南军方向蒋介石报告了灾情实况
    之后,尽管以李培基为首的河南省政府仍然对饥荒的严重程度持保守态度,但河南省政府
    的救灾工作,已不得不立即展开。9月16日,李培基迫于中央压力,正式成立河南省救灾委
    员会;9月28日,李培基正式发表讲话,提出“今后本府决定将救灾一项,定为中心工作。
    ”此后,整个河南省政府的运转,即彻底转入救灾模式。王曲军事会议上,中央直接减少
    了河南的军粮配额,并立即从陕西开始向河南运粮。

    总体来说,1942年9到10月间,可视为中央及河南地方救灾工作的第一阶段。其内容,主要
    侧重于调查灾情及救灾计划、办法的拟定。调查方面的主要工作,是查勘各县灾情实况,
    详细记录“充足、自足、不足、待救”四种户口;具体的救灾计划和办法则依据上述调查
    制定。1942年10月到1943年1月,可视作救灾的第二阶段。此一时期,各项救灾工作均已分
    别展开。中央发放了三次急赈款;河南省政府自筹赈款500万,并在陕西购得麸皮300余万
    斤运回发放,地方亦筹款1000万。针对流民的各种以工代赈(主要是兴办农田水利,如疏
    通河道,开凿水渠等)也搞了起来。最关键的粮食问题,先是向第一战区长官部借了后方
    的囤粮3.5万包,又向汤恩伯部借粮160万斤,军队节食麦300万斤以及向陕西省购买的存麦
    2万包,都分别发放了下去;各县所存的仓谷,也勒令必须在1943年麦收之前全部散发给灾
    民;其他如查封大户存粮、设置粥厂、组织募捐等工作,均是在此一时期大规模展开的。
    对逃荒的灾民,则根据其逃荒的主要路线沿途设置救济站,供给灾民吃住。

    也就是说,白修德3月22日在《时代》杂志上刊文时,上述救灾工作,均已全面展开。“粮
    食从陕西沿着铁路线紧急调运过来”不是白修德报道后的结果;“省政府也忙碌起来了”
    也不是因为白修德的报道;“军队也拿出了他们的一部分粮食”的时间更远远早于白修德
    的报道。白氏在灾区不足20天,走马观花的报道并不可信。当然,1943年麦收(6月份)前
    的四个月是灾民最困难的时期,旧储已尽,新粮未收;同时,3月份也是政府救灾工作最艰
    难的时刻,本地储粮已发放殆尽,外部运入粮食又非常艰难——正如亲延安的美国外交官
    谢伟思所说的那样:“正常时期,粮食可以从四个方面运进河南。而现在这些运输线有三
    个方面都控制在日军手里。来自陕西的第四个方面运输能力受到严重限制,因为在潼关到
    灵宝之间80公里的这一段铁路,正处在日军大炮射程之内”,所以,白氏在河南看到的灾
    情之惨烈,确属事实;但白氏认为当局此前不救灾,自己使灾荒成为国际新闻后才开始救
    灾,则只是他个人的一种想当然而已。

    美国外交官谢伟思1942年11月在河南的观察,比白修德要准确得多

    谢伟思1942年11月也在河南,他的观察比白修德要可靠得多。据谢氏记载:“粮食现在也
    正在运往河南省,但数量很小。……潼关火车站站长说,他不知道运粮的吨数,但他对我
    说每晚通常有两列火车东驶,每列平均10节车皮,容量15到40吨不等,可以设想平均载25
    吨。据我所见,东行列车所载货物全是粮食。因此,我估计一个月至少可向河南运进1.5万
    吨粮食。火车驾驶极端困难和危险,要于夜间在日军炮火的交叉射击下行进。几乎所有桥
    梁都被破坏了。需要走临时修筑的弯道。为保持铁路畅通,铁路职工表现了极大的英雄主
    义和智慧。”如果谢氏调查到的数据是准确的,那么这就意味着从陕西到河南的唯一一条
    铁路,即便“东行列车所载货物全是粮食”,一个月也只能向河南输送三千万斤粮食,而
    河南国统区的灾民,据美国救济委员会的调查,有一千多万人,也就是说,每人每月只能
    从这唯一的铁路上获得三斤粮食而已。这恐怕才是1942-1943年河南大饥荒最终饿死人数众
    多的主要原因。如果把视野放宽一点,更不难发现,1942-1943年河南大饥荒,其实只是1
    942-1943年“中原大饥荒”的一部分,河北、山西同样是重灾区——据晋冀鲁豫边区政府
    下达的一份文件《限期完成粮食吸收调剂工作,救济灾区,保证春耕》记载:“目前五、
    六分区灾情至为严重,约近半数人民已无粮可食,饿死者日有所闻,春耕已陷停顿,必须
    以全区力量之支援,始克渡过难关。”这份文件的签发日期是1943年3月25日,恰是白氏在
    《时代》刊文的时间。中共在河北、河南交界地带的抗日根据尚且“约近半数人民已无粮
    可食,饿死者日有所闻”,自不难想象陷于日军三面包围交通不畅的河南国统区会是何等
    情状。

    蒋介石让前线部队撤退,想把灾民当包袱甩给日本人?

    电影里有蒋介石拟弃守河南、让前线部队撤退,把灾民当成包袱甩给日军的情节。学者们
    中也有人撰文说:“为了拖垮敌人,人民又成为敌我双方的人质。……日占区不仅严禁灾
    民向日军后方流亡,而且刻意将灾民向国统区、共产党控制区驱赶,使之构成中国方面的
    压力。至于中国方面,在这个时候,第一,没有积极救助;第二,其实也期望这些灾民流
    亡到日占区、他方占领区。” [详细] 这些说法,与史实相距可谓十万八千里。

    河南省政府曾明确下达命令,要求各县协同国军“制止良民逃往敌区”

    说政府“没有积极救助”,何谓“积极”?若以“效果显著”来定义“积极”,那么政府
    很显然没有做到;若以“尽力”为“积极”,则政府可供指摘的地方并不多。至于基层政
    权空洞化、腐败化,无法将救灾措施落到实处,则实在是国民政府贯穿整个大陆时期的痼
    疾。但若说政府“也期望这些灾民流亡到日占区、他方占领区”,则纯属诛心之诬蔑。政
    府若有如此期望,就不会沿着灾民逃往陕西的路线设置那么多的救济站。更何况,河南省
    政府当年还专门出台过规定,命令各县严防灾民逃往敌区,该命令要求:“(1)各游击区
    各县应将奉拨振款立即查放,并向受振灾民剀切宣达中央德意以资感召。(2)各县应督率
    地方各界扩大举行救灾运动,设法募集款粮随时散放。(3)各县应切实督饬所属团队协同
    国军,在通往地区地点设哨盘查,制止良民逃往敌区。(4)如遇敌军抽集我壮丁难民,应
    随时随地予以武力驱逐,以粉碎敌寇阴谋。”(《河南省政府救灾工作总报告》)政府非
    但不曾“期望这些灾民流亡到日占区”,更不曾有过把灾民当成包袱甩给日军的想法。

    1943年蒋介石确实从前线撤回过一支部队,但目的是为防止该部队起义倒向中共

    不过有意思的是,1943年,蒋介石还确实曾经从河南前线撤回过一支部队,即赵寿山的第
    38军。但这并不意味着蒋介石想要放弃河南,直到1944年日军发动豫湘桂战役之前,国军
    在河南的防线并没有发生明显的后移。赵寿山的38军当时驻防豫北郑州、广武一带,其之
    所以被从前线撤回,原因不是灾荒,而是蒋介石和汤恩伯均认为这支部队已被共产党同化
    控制,放在前线随时可能举旗易帜,故先将其从前线调回巩县“集训”,实质上是将其置
    于国军的控制之下,稍后又将亲中共的军长赵寿山调往重庆中央训练团将官班“受训”。
    对于这段历史,中共郑州市委党史工作委员会编著的《中共郑州党史》有详尽的记载。据
    该书称,该部队早在1927年就有了共产党组织,曾被毛泽东誉为统一战线工作的典范;19
    40年驻防巩县时,“该部地下党,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精神,……进行了起义的酝酿和准
    备”;1941年秋,汤恩伯对该军丧失信任,认为其随时可能转投共产党,故其中央军“对
    38军形成了包围圈”,“中共38军工作委员会”因此“同赵寿山军长经过多次研究,准备
    应变措施和起义方案”;“1942年春,38军工委利用部队整编和人事变动的机会,将地下
    党员调到关键岗位。夏,又将教导队和干训班毕业学员中120名党员分配到全军任职,准备
    对付突然事变。”1942年秋,赵寿山派代表去延安汇报情况,要求部队起义,“毛泽东指
    出:部队要做好起义的腹案和准备,不要公开打红旗,要打地方部队抗日同盟军的旗帜。
    ……起义时机,一条是在蒋介石要武装吞并并不能继续生存时;一条是日本人大举进攻,
    国民党大撤退,部队留到敌后时。”38军内部的这些变化,重庆方面早有知晓,故而才会
    在1943年10月将部队从前线撤回,与灾荒则毫无关系。

    日军用军粮救济中国灾民?

    电影里有一个镜头: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冈村宁次在飞机上巡视河南灾情,要求日军以军
    粮赈济中国灾民。军官们疑惑不解:“……可是他们是中国人啊!”冈村说:“别忘了,
    他们首先是人!”日军对灾民的救济情况究竟如何?

    刘震云:“一九四三年,日本人开进了河南灾区,这救了我的乡亲们的命。”

    关于日军对灾民的救济,刘震云的纪实作品《温故一九四二》里表达得更加极端:“……
    河南人没有全部被饿死,很多人还流传下来,繁衍生息,五十年后,俨然又是在人口上的
    中国第二大省。当时为什么没有死绝呢?是政府又采取什么措施了吗?不是。是蝗虫又自
    动飞走了吗?不是。那是什么?是日本人来了。一九四三年,日本人开进了河南灾区,这救
    了我的乡亲们的命。日本人在中国犯了滔天罪行,杀人如麻,血流成河,我们与他们不共
    戴天;但在一九四三年冬至一九四四年春的河南灾区,却是这些杀人如麻的侵略者,救了
    我不少乡亲们的命。他们给我们发放了不少军粮。我们吃了皇军的军粮,生命得以维持和
    壮大。当然,日本发军粮的动机绝对是坏的,心不是好心,有战略意图,有政治阴谋,为
    了收买民心,为了占我们的土地,沦落我们河山,奸淫我们的妻女,但他们救了我们的命
    。”

    但事实是,刘的家乡延津早在1938年就沦陷了,他的“乡亲们”恰恰饿死在日军统治下

    《温故一九四二》这篇纪实作品,以刘氏对自己家乡河南省延津县1942-1943年饿死人的情
    形的调查为主轴,辅以各种历史档案文献构筑而成。刘氏在作品中引某“四九年之前的县
    书记”的回忆,称其家乡延津县饿死人“总有个几万人吧”。但刘氏始终没有告诉他的读
    者,他的家乡延津县,早在1938年就沦陷了。他在延津县的“乡亲们”被饿死,与国民政
    府并无关系,所谓“一九四三年,日本人开进了河南灾区,这救了我的乡亲们的命”,纯
    属胡说八道。1943年,日本人也没有“开进河南灾区”,此一时期,国军的防线并未有过
    大幅度的后移。日本不但没有“开进来”救国统区灾民们的命,连沦陷区灾民们的命,也
    没有救。

    沦陷区的灾情同样严重,日军没有主动放粮的记载,伪省府也无力救灾

    回到冈村宁次。笔者在《冈村宁次回忆录》里没有查找到冈村曾前往河南巡视灾情的记录
    。电影里的这个桥段,当属杜撰。但冈村在1942-1943年中原大饥荒期间,确曾有过个人捐
    款,具体捐款数目,笔者看到两种,一种说是8万元,另一种则称是2.5万元。至于日军在
    河南“以军粮赈济中国灾民”,笔者也未查阅到任何史料。但在同属冈村宁次管辖的山西
    沦陷区,1943年也同样灾情严重,日军并未主动放粮,偶有放粮的记载,也是在受到灾民
    攻击之后的应急举措——譬如“正太路阳泉车站为日军粮食集中地,1943年3月,各地灾民
    数以万计先后集中到阳泉车站。在(中共)城工人员的组织下,进行向日军要粮斗争,捣
    毁日军粮库多处。阳泉灾民300余人,从3月20日起包围了日军司令部3天,迫使日军将抢来
    的粮食拿出一部分分给灾民。”(《山西通志》)

    日军未曾放粮,当时主持河南沦陷区政务的伪河南省政府,在救灾工作上也乏善可陈。19
    43年3月上任的伪河南省省长田文炳,素有清廉、干练的名声,长期与中共保持秘密联系,
    据田氏的女儿田淑平回忆:“1943年,河南省闹蝗灾,人民纷纷逃难到湖北、安徽等省。
    这些邻省不愿接纳灾民,田便以省长身份同两省协商。几经周折始得应允灾民入境。这虽
    不能根除灾民的疾苦,但相对来讲减少了一些灾民的死亡。同年秋天,田还筹集粮食赈济
    灾民。”田氏在沦陷区救灾方面最为人所称道的,是他“令从开封到海州(连云港)对开
    一列火车,专供灾民携故衣登车去徐州一带换回玉米等物,以解粮荒,不使饿死。”田氏
    的救灾举措仅限于此,因为粮食全部掌握在日本军队手里,在秋收之前,除了把灾民输送
    出去,田氏别无他法。而在田氏上任之前,据谢伟思1942年11月的观察,“在日军占领区
    ,没有进行任何救济工作”,谢氏的这个观察应该是准确的,田文炳之前,伪河南省省长
    是陈静斋,此人盘踞河南四年,恶名远播,据曾任伪河南省宣传处长的刑汉三回忆,此人
    “在职的时间大约比田多五倍,但坐在办公室办公的时间可能还没田多”,清廉、干练的
    田文炳尚且救灾乏术,无心民瘼的陈静斋当政时期,救灾工作开展得如何,自然可想而知
    。沦陷区此一时期饿死多少民众,因在日军控制之下,并无数据,但可以参考丁玲1944年
    的《一二九师与晋冀鲁豫边区》一文,该文援引晋冀鲁豫边区的统计数据,称“太岳区由
    豫北各地逃来难民前后不下二十万,太行区也吸收了四五万外来灾民”,豫北全部属于沦
    陷区,在日军严密防范沦陷区难民外逃国统区和共占区(日军此一时期壮丁紧缺)的前提
    下,二十万灾民越过封锁线逃亡到中共根据地,已是一个相当大的数目。其他逃往更广阔
    的东部沦陷区及国统区的灾民,更不知有多少了。重庆《新华日报》1943年2月16日即曾有
    名为《豫北敌占区民众水深火热,灾情严重多易子而食,敌多方榨取裹粮而去》的报道。

    结语

    关于河南1942-1943年大饥荒,市面上可见的报道里,还有太多太多的伪历史。譬如说汤恩
    伯不救灾,兵败时库存还有100万袋面粉。稍微用脑子想想,也知道这种证据站不住脚——
    汤氏兵败是在1944年4月,灾荒1943年秋就告一段落了;汤氏40万部队,在灾荒已过的194
    4年库存半年军粮,与救不救灾哪里有半毛钱关系?再如媒体报道里常见到一个细节,说为
    白修德往纽约发稿的那个电报员被蒋介石杀害了,但只要稍稍用心去翻一翻白修德的回忆
    录原文,可以看到那里分明写着“我猜想……”,其实连白修德自己都不确定是否存在这
    样一个正直的电报员。

    广告语真的很好,“一段被遗忘的历史,一个必须面对的真相”;只是,在伪历史里“温
    故”,最后“知”的,会是什么“新”呢?
    【详细】
    568811071
  • Flosssss
    2022/10/16 17:10:43
    关于《底线》的一些想法

    作为一个已经工作一年的法学生,其实是不愿意在下班时间再看专业相关的电视剧的。尤其是其中一些案件的改编,确实让人有些迷惑,就更不愿意花时间看了。

    但国庆回家时周围的好几个亲戚(既有三十岁左右的年轻人,也有五十多岁的中年人)在聊天时都提到这部剧,并且针对生活中的一些具体情形问我“他们这样做算违约吧?”、“如果遇到xx情况,法院会

    作为一个已经工作一年的法学生,其实是不愿意在下班时间再看专业相关的电视剧的。尤其是其中一些案件的改编,确实让人有些迷惑,就更不愿意花时间看了。

    但国庆回家时周围的好几个亲戚(既有三十岁左右的年轻人,也有五十多岁的中年人)在聊天时都提到这部剧,并且针对生活中的一些具体情形问我“他们这样做算违约吧?”、“如果遇到xx情况,法院会怎么判?”,我才发现这部剧并非一无是处,对于一些对法律知识没有过多了解的普通人来说,这部剧算是一部比较接地气的普法作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发挥教育宣传作用,加上自己虽然学了六年法律却没有去法院实习和工作过,于是便花了些时间把这部剧完整地看完了。

    从选取的案件来看,整体还是以人民群众关注度较高为标准,尤其是一些在社交媒体上引发广泛讨论的案件。同时,还选取了一些结合新兴经济模式的案件,例如网络主播猝死、强制性二选一等案件,算是“与时俱进”。此外,还选取了一些实践中较为常见的案件,例如高空抛物致人损害、自甘风险等。故总体来说,案件选取还是及格的,可以在没有系统学习过法律知识的普通人心中埋下法治的种子。但像一些案件的改编,确实是不合适的,已经有许多朋友讨论过,这里就不再赘述。如果最高法以后还要再做普法案例宣传,希望能多多用心。

    从各个角色的的成长和感情线上看,就让人有些看不明白了。

    第一,雨霏(实在想不起来姓啥了)和徐天两个的感情线, 从开始到最后都是徐天单方面舔,雨霏一直各种拒绝,介意之前徐天没有和她商量出国读书的事情。她不是在因为案件痛苦,就是在跳舞,或者在因为案件太痛苦而去跳舞的路上,根本看不出来是怎么重新被徐天打动的,难道就是去跳舞的时候那随便聊的几句天?最后大团圆剧情强行和好,莫名其妙。

    第二,叶芯作为最高法下来学习的法学世家的新晋职场人,其实是可以在剧情里展现出她的成长路径的,如果能描述她从最开始完全的理想主义者,到后面成长为一个和方远一样,可以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的法官,可能会更好?前面的她让人无语,但是却符合人设,后面这个角色却完全失去了存在感。至于和周亦安的感情线,不是很懂为什么一定要有,我也可以理解大家普遍觉得家庭条件差距这样大的两个人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在一起的吐槽。最重要的是,明明是男方先说表白在一起的,但后面女方因为妈妈的事情而痛苦的时候,男方啥也没安慰,就一直吃吃吃,全靠师傅安慰,完全看不出来两个人是情侣。

    第三,稍微好一点的可能就是方远这个老法官,以前是排斥喝酒,只工作,不顾家庭,丧偶式育儿,到最后逐渐认识到问题所在。这种情形在现实生活中也还比较常见,周围常有一些男性同事,以“加班”为由晚下班,其实也不过是在和同事吹牛,逃避自己应该承担的家庭责任。

    第四,我个人感觉拍到方远当副院长那里大家吃饭就可以结局了,后面狗尾续貂一段叶芯妈妈和舒苏妈妈的案例,简直是让人不能理解,像是纯粹为了向大家宣传“父母有犯罪记录,会导致孩子不能考公务员”。

    从各个演员的演技和适配度上看,差别真的很大。很多案件中的配角演技都挺好,例如李芳凝换上叶芯衣服的时候的神情,真的好美,非常打动人心。主角方面,方远、王秀芬和舒苏,我个人感觉是适合角色的,演技也很好。王秀芬的人设不算讨喜,但却并不讨厌她(毕竟上了年纪的人的思想肯定是很传统,和新法官有冲突的)这和演员的演技是分不开的,哈哈。叶芯总体来说勉强及格,就是有点喜欢瞪眼睛演戏。周亦安的声音真的好奇怪,我看wb说是他拍完戏自己配音的,难怪觉得他和其他人不在一个空间交流。

    总体来说,我个人认为这部剧能有7分左右。希望以后它能为普法宣传开个好头,让这个社会少一些无脑的“舆论审判”,多一些人能增强法律意识,在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能主动拿起法律武器。

    【详细】
    147091895
  • 波西亚
    2015/5/13 14:28:30
    《二十》最大亮点是女神前辈~~(有剧透)
    未看之前对这部喜剧期待满满,sunny让我对导演寄予厚望,三个大男孩的二十岁对同样处于20+的我颇具吸引力。
    昨晚在百度网盘看了带中文字幕的版本,不得不说一句,这部片子真不值得浪费两个小时!(还好我是跳着看的)
    也不知是导演的审美出了问题,还是灯光师不给力,三位男主的容颜让我完全提不起精神,尤其某位眼间距宽得异常、单眼皮无神得异常、脸型长得异常的主演,他的近镜头真心好惊悚。一八几的肌肉
    未看之前对这部喜剧期待满满,sunny让我对导演寄予厚望,三个大男孩的二十岁对同样处于20+的我颇具吸引力。
    昨晚在百度网盘看了带中文字幕的版本,不得不说一句,这部片子真不值得浪费两个小时!(还好我是跳着看的)
    也不知是导演的审美出了问题,还是灯光师不给力,三位男主的容颜让我完全提不起精神,尤其某位眼间距宽得异常、单眼皮无神得异常、脸型长得异常的主演,他的近镜头真心好惊悚。一八几的肌肉男装嫩扮高中生简直像个笑话,突如其来的摸咪咪场景完全就是个莫名其妙的败笔。
    《未生》中的姜河那给我留下很好的印象,他那结实的胸脯确实很适合职场西服。《二十》里,他的表演不算出彩但也不丢分,面对女神前辈局促害羞的模样还是颇为传神。最大遗憾是没了眼镜,眼睛显得特别小,连带着整个人都失去了自信。
    另一位倒霉的男主角李俊昊,乍看之下就是普通到不行的普青,样子倒是挺符合炸鸡店打工仔的人设。看久一点发现这家伙的笑容还挺温暖的,最后被姜河那一边追打一边喊“我爱昭熙”的模样挺可爱的。作为第一次主演电影,李的表现算是及格的。

    这样三个男猪脚凑在一起,加上不合时宜的“我们make love吧”的台词,注定了整部戏的平淡无奇。唯一让我觉得眼前一亮、略有surprise感的就是女神前辈的故事。
    闵孝琳(孝琳特别适合穿浅色雪纺衫,好看~~)延续了sunny的外形和性格,其实就是没毁容、上了大学的秀智。秀智师姐在大学里依然颇为高冷,开跑车、交神秘男友、华丽转身成股神,永远都是一个人。但是,如果只是当当花瓶,那也未免太无聊了,幸好导演安排了一场展现个性的好戏。
    我所说的亮点也就在于这里。就像sunny里秀智和娜美酒后吐真言的那场戏,秀智冷冷的个性终于有了起伏。《二十》里,女神前辈在大排档爆粗骂小混混然后又机智的应对过去,一下子让人觉得女神好接地气。我是姜河那的话我也会爱上她~~
    更出乎意料的是,女神的男友竟然是有妇之夫,果然满口胡言乱语美其名曰满腹诗书的叫兽对女大学生的吸引力还是很大滴……不过,师生恋的故事也不算什么,主要是我被我的YY震惊了。当叫兽夫人哭哭啼啼地冲进教室时,我还以为女神恋上的“男友”是女人!!唉,看样子腐过头了看啥都不直啊。

    总结,这部戏真的不值得全程看完,看这7.3的虚高评分就知道是各家粉丝刷出来的结果。大家各选各爱的,跳着看吧。
    【详细】
    74711002
  • 小侠来了
    2013/7/31 9:48:40
    成长的烦恼
    小时候恨蒋介石,长大后更恨蒋中正。

    这种段子,小孩子们是听不懂的。坐在被小屁孩包围的电影院,面对屏幕上蹦蹦跳跳的《昆塔·盒子总动员》,听着萝莉正太们不时传出的笑声,甚至我身边的小胖子对妈妈大叫“好看,过两天我们买票再看一次”,看到他和他的小伙伴们都乐疯了,作为媒体人,我和我的老帮菜们都惊呆了。

    在这个混沌的斑斓社会里,任何一个成年人都很难对非黑即白的故事产生兴趣。到了而
    小时候恨蒋介石,长大后更恨蒋中正。

    这种段子,小孩子们是听不懂的。坐在被小屁孩包围的电影院,面对屏幕上蹦蹦跳跳的《昆塔·盒子总动员》,听着萝莉正太们不时传出的笑声,甚至我身边的小胖子对妈妈大叫“好看,过两天我们买票再看一次”,看到他和他的小伙伴们都乐疯了,作为媒体人,我和我的老帮菜们都惊呆了。

    在这个混沌的斑斓社会里,任何一个成年人都很难对非黑即白的故事产生兴趣。到了而立之年,你的床头只可能是《厚黑学》、《如何管理你的时间》和《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如果你一定要说你还是靠《安徒生童话》过日子,我只能说你——太棒了。

    《昆塔·盒子总动员》从名字上就充满了卡哇伊精神的低幼感,电影本身也是发生在一个奶气十足的虚构星球上的童话故事,一堆说不上是什么的盒子(?)供奉着许多蜡烛(?x2)和仙人掌(口味很重的样子),其中一个叫菠菜的盒子和一个叫奶泡泡的盒子,为了寻找昆塔绿洲踏上了冒险之旅。

    平心而论,《昆塔》这部电影作为浙江本土投资的儿童动画电影,在制作水准上还是值得表扬。尽管我对于导演所谓“无限逼近好莱坞水准”的乐观精神只能回以一声“哦”,但是至少这块他眼中国产动画电影的“里程碑”没有变成“墓志铭”,从认真负责的态度上来说让人欣慰。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昆塔》是一部绝对十八禁的电影,也就是说只要你成年了,就一定不会去看的电影。哪怕投资方从阿里巴巴集团借来规模庞大的云计算中心,《昆塔》和《疯狂原始人》之间依然隔着一万头喜羊羊。

    尽管几个卡通人物造型各异,但我并没有从中找到本质的性格区别,乐观、开朗、不畏困难、勇于挑战的阳光好少年,面对恶龙,缺乏真实信服的成长心路铺垫。想当年,豹子头林冲那也顶天立地的大丈夫,还不是软脚虾缩了很久,逼上梁山这短短四个字,我觉得最传神的就是个“逼”字。以榜样好莱坞做比较,近的不说了,就拿《驯龙高手》来说,从软弱到坚强,绝地逢生的故事是要花心血的。

    但说一个打动成年人的故事,早已跳出了儿童片的范畴。好人就是好人,坏蛋就是坏蛋,对孩子们而言就足够了。

    所以说,在孩子的眼中,3D的世界里讲述一个绝对二元论的故事,是幸福美好并且充满乐趣的。

    我们,只需要负责掏钱买票就好。

    至于这个世界的真相,他们迟早会知道的。
    【详细】
    6190998
  • 红心J
    2018/7/24 17:32:33
    写给没看懂剧情的人——尽量简略的分析一下剧情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男主去俄罗斯的目的,是要完成一笔钻石走私交易,标的物是12枚价值不菲的蓝钻。 到了约定好的接头地点,就是男主一开始入住的那家位于圣彼得堡的酒店,(从前台大婶与男主的熟络程度来看,很显然男主已经是“行业老手”了),上家皮约托没有按照约定来交货,男主正在无奈中,此...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男主去俄罗斯的目的,是要完成一笔钻石走私交易,标的物是12枚价值不菲的蓝钻。 到了约定好的接头地点,就是男主一开始入住的那家位于圣彼得堡的酒店,(从前台大婶与男主的熟络程度来看,很显然男主已经是“行业老手”了),上家皮约托没有按照约定来交货,男主正在无奈中,此...  (展开)
    【详细】
    9538254
  • 啦啦啦
    2018/3/30 23:12:16
    戚本禹:爱国主义还是卖国主义?——评反动影片〈清宫秘史〉

     怎样对待义和团的革命群众运动?

      毛主席说:“马克思主义的道理千条万绪,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造反有理。’”对于义和团的革命群众大造帝国主义的反、大造封建主义的反的革命运动,究竟采取什么态度?是支持还是反对,是歌颂还是仇视?这是检验真革命和假革命、革命和反革命的一块试金石。

      震撼祖国大地的义和团运动,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

     怎样对待义和团的革命群众运动?

      毛主席说:“马克思主义的道理千条万绪,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造反有理。’”对于义和团的革命群众大造帝国主义的反、大造封建主义的反的革命运动,究竟采取什么态度?是支持还是反对,是歌颂还是仇视?这是检验真革命和假革命、革命和反革命的一块试金石。

      震撼祖国大地的义和团运动,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群众运动。这是一次表现了中国人民历史首创精神的伟大运动。当时,几乎整 个中国的北方,无论是城市或者乡村,到处都有义和团在进行革命活动。在敌人统治最严密的政治中心北京城内,义和团就设坛八百余所,景山后面的宫墙下,每天 都有参加义和团的青少年在操练。  义和团的英雄们,在祖国处于被帝国主义瓜分的严重时刻,挺身而出,高举反帝爱国斗争的革命大旗,同帝国主义强盗及其走狗进行了英勇斗争。他们一开始就在大街小巷,贴出各种标语,表达了中国人民的反帝决心:

      “还我江山还我权,刀山火海爷敢钻,哪怕皇上服了外,不杀洋人誓不完。”

      义和团严厉禁止洋货,蔑视帝国主义分子。他们把驻有外国使馆的东交民巷改名为“切洋街”,御河桥改为“断洋桥”。义和团在游行时,经常同市民齐声高呼“杀洋鬼子”的口号,使帝国主义分子听了发抖。有的吓得躲进棺材,雇人吹打着,企图逃出城外。

      一九○○年的六月,义和团的革命活动达到高潮,京郊各县的义和团三五十人一队,不分昼夜,一天数十起地涌进北京城内,守卫城门口的士兵,向他们致敬 礼,为他们喝道让路。浩浩荡荡的革命群众,头裹红布,腰缠红带,鞋镶红边,手持大刀长矛,在大街上威风凛凛地游行。前门外打磨厂等处的铁铺里,炉火熊熊, 日夜不停地为义和团赶制各种刀枪。  当帝国主义侵略军疯狂镇压义和团的时候,义和团的革命群众用大刀、长矛等原始武器同以洋枪、洋炮武装的侵略者进行英勇的搏斗,显示了中国人民大无畏的 革命战斗精神。在著名的“廊房阻击战”中,英国海军大将西摩尔率领的一千五百多人的联军,被义和团“直逼火车,持矛猛触”,死伤将近一半,最后狼狈地逃回 天津。后来西摩尔胆战心惊地说:“义和团所用设为西式枪炮,则所率联军必全体覆没。”在保卫天津的战斗中,义和团同侵略军进行肉搏战,在火车站一仗,就把 一支二千人的俄国侵略军,打死打伤了五百多名。帝国主义者不得不承认:“此次天津华军与西兵苦战月余,西人咸谓如此死战,实为从来所未见”。在杨村的战斗 中,美帝国主义的侵略军,被义和团战士打得落花流水。帝国主义侵略军一听到义和团的军号声,就惶恐万状,惊呼:“闻此声,可以使人之血凝而不流。”

      在义和团运动中,青少年是一支最生动、最活跃的力量,他们在这次伟大的革命运动中,建立了不朽的功勋。震骇中外的“红灯照”,就是当时北方许多地方女 青年们的组织。她们很有纪律地自己组织起来,练习武艺,保卫祖国。她们着红衣,戴红帽,提红灯,拿红枪,前方作战,后方除奸,积极参加义和团的起义行列, 坚决反对帝国主义及其走狗,表现了中国青年妇女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英雄气概!  “红灯照,义和团,亲兄妹,闹的欢,一个心,杀洋官。”

      这首歌谣生动地反映了“红灯照”反帝的坚强决心。“红灯照”英勇斗争的事迹,一直在人民群众中广泛地流传着。他们说,“红灯女儿,一入兵阵,视死如 归,于枪林弹雨中,惟恐落后。”“中国自道咸以来,沿海防夷水陆各战,望风奔溃”,“得此番小儿女一振疲癃,不特寒众国之心,且壮中原之气。”

      义和团的英勇斗争,是中国人民的光荣和骄傲,是五十年后中国人民伟大胜利的奠基石之一。它使侵略者亲自尝到了中国人民铁拳的滋味,粉碎了帝国主义“瓜 分”中国的迷梦。帝国主义侵略军的头子瓦德西为此向德皇威廉报告说:“皇上诚然常有瓜分中国的思想”,可是,“不应忘去者,……彼等在实际上,尚含有无限 蓬勃生气”。“中国所有好战精神,尚未完全丧失,可于此次‘拳民运动’中见之”。“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 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对于这样大规模的革命群众运动,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从来都是热情歌颂的。毛主席在他的伟大著作中,曾经一再高度评价和赞扬义和团运动的英雄业绩,他把 义和团运动看作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重要的发展阶段之一。毛主席指出:义和团战争是反抗压迫者的义战,它同一百年来中国人民历次的革命战争一样,“都表 现了中国人民不甘屈服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顽强的反抗精神”;表现了“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 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中国人民,百年以来,不屈不挠、再接再厉的英勇斗争,使得帝国主义至今不能灭亡中国,也永远不能灭亡中国。”

      但是,被一小撮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以及背后支持他们的党内最大的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所歌颂的反动的、彻底的卖国主义影片《清宫秘史》,对义和团 反帝的革命群众运动却抱着刻骨的阶级仇恨,竭尽诽谤污蔑之能事。影片把义和团反对帝国主义的革命行动,描写为一种野蛮的骚乱。并且尽量地丑化义和团,恶毒 地攻击义和团是什么“杀人放火”、“状如疯魔”的“乌合之众”,是什么专搞“邪术妖法”的“无知愚民”。  影片及其歌颂者对义和团的这种恶毒污蔑同帝国主义者完全是一个鼻孔出气。当时美帝国主义头目艾奇逊就在《白皮书》中咒骂义和团是“中国的排外骚动”, 是“拳乱”。美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御用学者也大肆攻击义和团是“无知迷信与暴民歇斯底里的产物”,是“没有理性的行动”,是杀人放火的“拳匪”。

      究竟是中国人民组织义和团跑到欧美、日本各帝国主义国家去造反,去“杀人放火”呢?还是各帝国主义国家跑到中国这块地方来侵略中国、压迫剥削中国人民,因而激起中国人民群众奋起反抗帝国主义及其在中国的走狗、贪官污吏?这是大是大非问题,不可以不辩论清楚。  真正的杀人放火的匪徒,不是别人,正是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据帝国主义侵略军头子瓦德西自供:帝国主义侵略军侵占北京以后,烧杀抢劫,奸淫妇女,破坏 文明,无恶不作。帝国主义军队在占领北京之后,“曾特许军队公开抢劫三日,其后更继以私人抢劫。”上自宫廷王府,下至民间百姓的财物均被洗劫一空。“曲槛 临湖面面开,内官惊看骆驼来。”封建皇帝的宝库颐和园所贮藏的历朝文物,被侵略者用骆驼运至天津,累月不尽。中国几千年保留下来的许多文物,其中包括《永 乐大典》,都被帝国主义烧抢殆尽。瓦德西还供称:“因抢劫时所发生之强奸妇女,残忍行为,随意杀人,无故放火等事,为数极属不少”。至于帝国主义的走狗对 义和团的屠杀和镇压,更是惨无人道。

      列宁曾经怀着满腔的愤怒,谴责了帝国主义侵略者杀人放火的罪行。他说:“欧洲各国政府(最先恐怕是俄国政府)已经开始瓜分中国了。……它们盗窃中国, 就像盗窃死人的财物一样,一旦这个假死人试图反抗,它们就像野兽一样猛扑到他身上。它们杀人放火,把村庄烧光,把老百姓驱入黑龙江中活活淹死,枪杀和刺死 手无寸铁的居民和他们的妻子儿女。就在这些基督教徒立功的时候,他们却大叫大嚷反对野蛮的中国人,说他们胆敢触犯文明的欧洲人。”而影片及其歌颂者却颠倒 黑白,为虎作伥,把杀人放火、奸淫掳掠的帝国主义侵略者美化为文明的使者,把坚决抗击帝国主义侵略、英勇不屈的义和团污蔑为“野蛮的骚乱”。这是地地道道 的汉奸、卖国贼的哲学。net"

      义和团的反帝爱国斗争是同反封建斗争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义和团的战斗口号是:“杀洋人,灭赃官。”当时流传的歌谣说:“砍洋头,杀官兽,杀尽洋和官, 百姓有盼头”。“先夺洋鬼头,后把贪官揍”。这些都是他们提出的朴素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口号。他们对封建统治阶级恨之入骨。一九○○年义和团控制北京期 间,清朝的在京衙门、亲贵王公的住宅,大多数都被义和团成员把守监视。义和团时常抓住一些罪恶昭著的官吏,特别是对帝国主义奴颜婢膝的官吏,强迫他们到拳 坛去叩头焚表,罪大恶极的官吏就被杀掉。

      但是,影片却把义和团诽谤为封建统治者的工具。它借清朝大臣赵舒翘之口说:“请老佛爷旨,把义和团编为义军”。慈禧太后听了,欣然采纳。就这样把义和团污蔑为慈禧太后的一党,可谓恶毒之极。

      在一个短时间内,清朝统治者对义和团采取了欺骗、软化的政策,这个政策一度发生了作用,义和团的一部分成员受了蒙蔽,对清朝统治者产生了一些错误的认 识,有些组织提出过“扶清灭洋”的口号。这种情形,一方面反映了当时阶级矛盾的复杂性;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当时的人民大众对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认识还处 于感性阶段。"

      毛主席教导我们,人的认识是一步又一步地由低级向高级、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发展的。“中国人民对于帝国主义的认识也是这样。第一阶段是表面的感性的 认识阶段,表现在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等笼统的排外主义的斗争上。第二阶段才进到理性的认识阶段,看出了帝国主义内部和外部的各种矛盾,并看出了帝国 主义联合中国买办阶级和封建阶级以压榨中国人民大众的实质,这种认识是从一九一九年五四运动前后才开始的。”所以,绝不可以因为当时义和团对帝国主义和封 建主义的本质认识不清楚,就把义和团污蔑为封建统治者的工具。如前所述,义和团在反帝的同时,“抗清”活动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就在“扶清灭洋”的口号出现 之后,义和团的首领朱红灯还制定“攻打北京”的计划,始终坚持了反封建的斗争。

      反动影片《清宫秘史》大肆污蔑和攻击义和团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完全是出于帝国主义和封建地主阶级的需要。他们对义和团革命群众的污蔑和攻击,反映了 阶级敌人对中国革命主力军农民的刻骨仇恨,反映了阶级敌人对我们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运动的刻骨仇恨。一小撮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以及背后支持他们的党 内最大的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唱着同一个调子,为一部反对中国革命,侮辱革命群众的反动的、彻底的卖国主义影片拍手叫好。他们这 样做,不折不扣地充当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反革命宣传的应声虫,赤裸裸地暴露了他们的地主、资产阶级的反革命立场。  党内最大的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这样仇恨历史上的革命群众运动,这使我们更加懂得了:在今天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运动中,他为什么要勾结党内另一 个最大的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抛出资产阶级反动路线,妄图扑灭毛主席亲自点燃起来的革命烈火;他为什么要颠倒是非,混淆黑白,围剿革命派,镇压群众, 实行白色恐怖;他为什么要千方百计地长资产阶级的威风,灭无产阶级的志气。


    【详细】
    92604451
  • 只看烂片
    2013/9/1 22:52:37
    《疯狂的导演》-无厘头不是这样玩的!
    原本以为豆瓣们只给3.6分是诋毁人家导演的功力,当我在百度视频上看完枪版的以后,我真心说一句:你们都太厚道了-如果你还是花了钱看这部电影的话,我简直要说你们简直是菩萨心肠啊!
    这部片子,不论从剧情、表演都是狗血的一塌糊涂。我有种感觉,这是一部会列入史上最烂电影的奇葩片子!
    首先,思想弱!别以为无厘头电影很好拍。星爷的经典无厘头片子里,是有破有立,表面的滑稽可笑,骨子里的严肃高贵。貌似否
    原本以为豆瓣们只给3.6分是诋毁人家导演的功力,当我在百度视频上看完枪版的以后,我真心说一句:你们都太厚道了-如果你还是花了钱看这部电影的话,我简直要说你们简直是菩萨心肠啊!
    这部片子,不论从剧情、表演都是狗血的一塌糊涂。我有种感觉,这是一部会列入史上最烂电影的奇葩片子!
    首先,思想弱!别以为无厘头电影很好拍。星爷的经典无厘头片子里,是有破有立,表面的滑稽可笑,骨子里的严肃高贵。貌似否定一切,挑战一切的道貌岸然,本质却是对真性情的近乎偏执的追求---少林足球、功夫、逃学威龙、大话西游,哪一个不是有血有泪有情有义??!!而疯狂的导演,你看的是什么?是导演在嘲弄别人的浅薄无知庸俗,标榜自己的严肃高雅小资,而这写所谓的品味实在太单薄了。尤其不能接受的是影片结尾所谓的小导演成为了名导演,想成为斯皮尔伯格也不必如此的急功近利吧?!对生活的理解流于肤浅,翻来覆去就是一个情节-投资方掏钱但有条件,导演为了拿钱不得不改剧本。这个由必要演吗?本来就是很正常的你情我愿的事情,如果导演的剧本确实是好剧本,而不是玩什么CS真人版这么一个过时过气的狗血底本,投资方有资格改吗?
    弱国无外交,同样,弱导演无尊严!
    这部电影的导演,心态严重不成熟,急功近利,盲目批判,我敢说,如果他还是这样下去,估计今后他的片子是没有人会再上当的了!

    比较可惜的是,王宝强、刘烨这样的演员居然也参演这样的片子,是不是最近手头紧啊?拿自己的艺术生命开玩笑,真是饮鸩止渴之举!

    如果勉强要找出这部片子的亮点,就是几句时髦的网络用语而已!
    1、元芳,你怎么看?
    2、潜规则!
    3、拍板砖,胸口碎大石
    4、CS真人版

    我真是仁慈啊!

    真心的告诫各位:千万别去影院看,真真的,百度影音上已经有枪版的了,看看就可以了!你们整个钱也不易!如果谁还去花钱请女朋友看,回头你女朋友跟你急可别说哥们没警告过你啊!!!
    【详细】
    6257834
  • 无语丧丧怂人
    2021/9/23 12:52:12
    太失望了

    露丝轻松搞笑喜剧演得挺好的,所以看预告时就很期待,尤其是看到主题在国子监,有天地玄黄,真的想起了小时候看的机灵小不懂,我以为大概是这种感觉的剧,看了6集,真的大无语大失望!

    编剧导演不知道在想啥,剧情东一榔头西一棒槌,人物奇奇怪怪没有逻辑,制片不知道是不是想炮制成陈芊芊那样的小爆剧,但是男主男配颜值跟不上演技

    露丝轻松搞笑喜剧演得挺好的,所以看预告时就很期待,尤其是看到主题在国子监,有天地玄黄,真的想起了小时候看的机灵小不懂,我以为大概是这种感觉的剧,看了6集,真的大无语大失望!

    编剧导演不知道在想啥,剧情东一榔头西一棒槌,人物奇奇怪怪没有逻辑,制片不知道是不是想炮制成陈芊芊那样的小爆剧,但是男主男配颜值跟不上演技也不行,最起码丁禹兮的演技是真的不错,其他配角也是敷衍到不行,陈芊芊里的配角人物设计和演技都很不错,国子监和里面的同学只有人多两个字,每个人都莫名其妙的做事推动所谓的“剧情”,当年看机灵小不懂,每个学生的个性都不一样且表达了出来,大家都好鲜活。好嘛,这剧里好多场景台词在我看来完全没有意义,就算想卸载大脑理性全无只看脸,但特么都不好看啊!!!不知道是服化的问题还是演员本人的问题,我看得好心累.....弃了

    准备去复习一下机灵小不懂

    【详细】
    13880444
  • Julian Vaughn
    2022/4/10 22:49:51
    我们值得一个更优秀的结局
    这篇剧评可能有剧透 劳拉·尼尔从米开朗基罗那里偷师,因为她没有足够的创造力想出自己的东西,所以成功地以奄奄一息的方式结束这部剧。这个结局除了满足劳拉·尼尔的超级自负心之外,没有其他目的。她牺牲了一个拥有独特人物的独特故事,而让人们会在几天内都一直谈论她。 像《杀死伊芙》这样标志...
    这篇剧评可能有剧透 劳拉·尼尔从米开朗基罗那里偷师,因为她没有足够的创造力想出自己的东西,所以成功地以奄奄一息的方式结束这部剧。这个结局除了满足劳拉·尼尔的超级自负心之外,没有其他目的。她牺牲了一个拥有独特人物的独特故事,而让人们会在几天内都一直谈论她。 像《杀死伊芙》这样标志...  (展开)
    【详细】
    14330253
  • RURU
    2019/10/4 18:53:58
    我受到了伤害

    之前在优酷上看了《我知道你的秘密》的预告片。剪的很燃,黄宗泽总是很吸引我,叶青终于演了女主,题材也很吸引我,所以我还是蛮期待的。开播一口气看了7集,不想再追下去了,我觉得自己受到了伤害??相比之前的《法医秦明》,《白夜追凶》,此剧真的太弱。破案和法医交织在一起,弱化了题材;披着行业剧的外衣表演着玛丽苏的故事;细节处理疏忽;女主人设迷惑。演员无罪,剧本是硬伤。2019都快过完了,好好塑造女主为

    之前在优酷上看了《我知道你的秘密》的预告片。剪的很燃,黄宗泽总是很吸引我,叶青终于演了女主,题材也很吸引我,所以我还是蛮期待的。开播一口气看了7集,不想再追下去了,我觉得自己受到了伤害??相比之前的《法医秦明》,《白夜追凶》,此剧真的太弱。破案和法医交织在一起,弱化了题材;披着行业剧的外衣表演着玛丽苏的故事;细节处理疏忽;女主人设迷惑。演员无罪,剧本是硬伤。2019都快过完了,好好塑造女主为什么这么难。??

    【详细】
    10552212
  • 夏暖风Zzz
    2021/1/22 15:57:56
    rpg游戏的起始

    幸运女神降临,于是我下载了有众多有品味的恋爱rpg游戏的软件《一零零一》,而我上线的第一站便是《拳拳的四重奏》,平常的恋爱桥段无疑不揭示该制作人的恋爱脑,还挺甜的!我只看好肖千也,因为夏子豪和肖万寻略带霸道总裁风恕我不能接受!而且还只有肖千也和夏子豪帅是什么鬼设定。肖万寻一个长得那么不好说的人我真是不想说了?

    幸运女神降临,于是我下载了有众多有品味的恋爱rpg游戏的软件《一零零一》,而我上线的第一站便是《拳拳的四重奏》,平常的恋爱桥段无疑不揭示该制作人的恋爱脑,还挺甜的!我只看好肖千也,因为夏子豪和肖万寻略带霸道总裁风恕我不能接受!而且还只有肖千也和夏子豪帅是什么鬼设定。肖万寻一个长得那么不好说的人我真是不想说了?

    【详细】
    13156162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