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001415
  • 喵喵狂躁烤冷面
    2022/12/28 23:20:28
    如何成为拉丁情人
    起初是在pdd里刷到了剪辑,剪得很有趣,评论区都在哈哈哈,就在豆瓣标记了“想看”,看了眼豆瓣评分又觉得可能质量不高,没有特意找来看,今天打开电视发现免费的喜剧里有这部电影,看完了感觉没有想象中那么差劲。 大致就是一个男人打小就想做小白脸,年轻时英俊潇洒在泳池大...  (展开)
    起初是在pdd里刷到了剪辑,剪得很有趣,评论区都在哈哈哈,就在豆瓣标记了“想看”,看了眼豆瓣评分又觉得可能质量不高,没有特意找来看,今天打开电视发现免费的喜剧里有这部电影,看完了感觉没有想象中那么差劲。 大致就是一个男人打小就想做小白脸,年轻时英俊潇洒在泳池大...  (展开)
    【详细】
    14850216
  • 爱抬杠是咋滴
    2020/6/10 14:26:19
    某种寂静

    来自捷克的年轻女子米娅,受聘到国外工作,为一个住在豪华别墅的 富裕家庭担当保姆,负责照顾他们十岁的儿子。然而当她见到这一家 人,才知道她还必须遵循许多奇怪而严厉的家规。只要打破任何一个 规则,她都会立即被解雇。这种有系统的操纵,令她慢慢地开始放弃 她的道德底线,以及她与委托给她照顾的孩子的关系。她是否能够摆 脱这个家庭的束缚和控制?米哈尔·霍格内尔首次执导

    来自捷克的年轻女子米娅,受聘到国外工作,为一个住在豪华别墅的 富裕家庭担当保姆,负责照顾他们十岁的儿子。然而当她见到这一家 人,才知道她还必须遵循许多奇怪而严厉的家规。只要打破任何一个 规则,她都会立即被解雇。这种有系统的操纵,令她慢慢地开始放弃 她的道德底线,以及她与委托给她照顾的孩子的关系。她是否能够摆 脱这个家庭的束缚和控制?米哈尔·霍格内尔首次执导长片,探讨一 个人面对操纵的适应能力,以及为了保持自尊,到底愿意做出何等程 度的牺牲。

    【详细】
    12653273
  • 灯塔映画
    2021/3/20 1:41:55
    一部讲述传承的故事;一次和DC的正面角逐

    一句话概括第一集的观后感:这很可能是一部“比《美国队长》更“美国队长”的剧集。

    ——回顾三部曲

    《美国队长》三部曲,第一部讲述队长的起源故事,但篇幅充其量更多是部好莱坞版的抗战电影;第二部是的核心神盾局的信

    一句话概括第一集的观后感:这很可能是一部“比《美国队长》更“美国队长”的剧集。

    ——回顾三部曲

    《美国队长》三部曲,第一部讲述队长的起源故事,但篇幅充其量更多是部好莱坞版的抗战电影;第二部是的核心神盾局的信任危机,由于牵动整个主线格局变化,篇幅放在美队四人组的求生和局势扭转上;第三部英雄内战,妇联2.5,更多是解渴市场的英雄交互需求。因此我们不难发现,三部个人电影,其中并没有“美国队长”个人色彩的渲染空间(尤其是相比其他MCU超级英雄个人电影),从这个维度进一步延伸,Cap的存在感之所以难以铺张,一方面是他所代表的捍卫精神/自由精神是本身难以和MCU主旋律的娱乐元素融合,过于沉重,以及他本人善良/包容/博爱的人设是密不可分的。

    当我看完《猎鹰与冬兵》第一集,对《CA:WS》和《CA:CW》产生了新的看法。我认为当时漫威借助了标题,不得已采取倾斜娱乐性和商业化的策略,实质上牺牲给观众深刻植入“美国队长”个人魅力(作为超级英雄个人Title电影传统立意)的机会。而弥补美队三部曲的遗憾,毫无疑问是本剧的最重要目的。

    当我们失去某个人,才真正开始怀念他的存在,我见过很多粉丝(包括自称盾粉的)在《A4:EG》后才开始讨论Steve的为人,讨论他一直以来深藏心底(却时不时可以窥见的)对于忠贞爱情的向往,正是我们意识到他悄然离开后才开始恍悟的真实写照。失去才开始缅怀,电影体验映射出真实的人性缺憾,在这点上《猎鹰与冬兵》的立意是再次给与粉丝认识Cap的机会,正如一名孜孜不倦的精神领袖,包容、但同时警示着人们的忘却。

    13330981
  • 张五侠
    2010/9/24 19:05:51
    59年前的一次广播找人——南京中央大学校长吴有训(转载)
    59年前的一次广播找人———南京中央大学校长吴有训(转载)
     

      我因为工作的关系,经常要翻检一些近现代以来的人物资料,其中大多数看后即忘,并不会挂在心上,但也有少数篇章却使人徒生感慨,难以释怀。前几天编了一篇蒋介石败退台湾时抢救大陆学人的文章,其中一则是写中央大学校长吴有训先生的,当时看了心头一热,觉得有一种异乎寻常的东西打击了我,但随后也就像
    59年前的一次广播找人———南京中央大学校长吴有训(转载)
     

      我因为工作的关系,经常要翻检一些近现代以来的人物资料,其中大多数看后即忘,并不会挂在心上,但也有少数篇章却使人徒生感慨,难以释怀。前几天编了一篇蒋介石败退台湾时抢救大陆学人的文章,其中一则是写中央大学校长吴有训先生的,当时看了心头一热,觉得有一种异乎寻常的东西打击了我,但随后也就像我所编过的大多数文章一样放下了,谁知没几天,这篇文章里的情节却又像一块浮木一样从我的心头泛起,竟至于一连几天,耳朵里都回荡着中央广播电台寻找吴有训先生的声音:
     
       1948年 5 月,正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访问的中央研究院院士吴有训先生,一连接到几封蒋介石从国内发来的加急电报,而且措辞一封比一封严厉,要求他尽快回国。迫于无奈,吴有训只好于10 月打点行装,匆忙登船返国。甫一到京,蒋介石就迫不及待让他再度出任中央大学校长,而两个月前,他已经在美辞去了中大校长之职,故以健康为由,坚辞不就。
          
      一天,国民政府教育部长杭立武来到吴先生家中,取出一大堆银元和金圆券放在桌上,着急地说,这些钱先解燃眉之急,如还不够,还可再说;并特意补充道,蒋委员长非常挂念你的安危,找你找得好苦,让你一定随他飞抵台湾。走时留下了家中电话和住址,且反复叮嘱吴,什么时候想走就给他打个电话,他会立即办理接运手续。CCP地下党侦悉这一情况后,急忙和吴接头,并秘密转移至上海,住址保密,且时常更换,并嘱咐他深居简出,不要接待任何可疑的来人。就这样,在国共两党的炮火声中,吴有训度过了胆战心惊的几个月。
          
      可就在当晚,他收听国民党中央电台时,听到女播音员正字正腔圆地播送着一则寻人启事:"吴有训先生,你在哪里?听到广播后请你马上启程赴厦门,那里有人接你……"这则寻人启事一连播送了好几遍,而且之后的每一天都能听到这段播音,一直持续到厦门被攻破为止,而我们知道,厦门被攻破的时间是 1949 年10 月17 日,也就是说,这则寻人启事从夏到秋,一直播送了将近 5 个月,共146 天。
          
      我不知道吴先生当时蜗居在上海,每天听着他效命22 载的政府败退时的召唤是什么感受,我只知道,我看到这里,内心竟升腾起一种莫名的感动。这个政权不管它此前有多少过错,不管它曾在它的百姓面前犯下多少重大的罪孽,但现在它败退了,尽管你可以说这种败退是咎由自取,但无论如何,他在兵败如山、仓皇辞庙之前没有仰仗残余势力自顾自地逃命。它知道这个世界上,除了黄金、权力、美人而外,还有比黄金、权力和美人更值钱的东西,那就是文物和知识分子。文物是死去的知识,知识分子是活着的文物,两者是二而一、一而二的关系。而一个政权尽管它的军队,它所仰赖的官僚体系已彻底朽坏,贪污成风,贿赂公行,但它在自顾尚且不暇之时,没有准备将它的知识人和祖先留下的宝贝丢给敌人和瓦砾,而是尽其可能地用飞机、用大炮护送到它的臂力能够保护到的地方,就说明在这个政权的核心价值观里,有某些超越世俗的东西。那就是对文明的敬畏,对人类智慧凝结而成的死的活的文物的虔诚守望,而从本质上讲,守望文明,就是守望高过诸天的上帝赋予人类的属灵品质。正是有了这种守望和敬畏,才使得一个民族几千年来历经无数兵燹祸乱而文脉不断,才使得一个种族的先知用生命和鲜血积淀下来的精神之花,没有彻底死在腐败的政治中,而是像神灯一样照耀着它的子孙。
          
      虽然我在三民主义的治下没有生活过一天,这个政权败退时我的父亲也只有两岁,但我对这个政权始终怀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愫。它当然不是我理想中的充满了自由和民主的联邦制度,但它同时也不是赤裸裸的以暴政和谎言立国的极权政治。在我过于漫长的半辈子中间,尤其是在我经历了人世间极为黑暗的屠城惨剧后,我对这个混合了儒家忠孝节义和孙中山三民主义的政统更是有一种沦肌浃髓的悲哀。"民主没有雅量,独裁i没有胆量",这是一位服务于它的党国要人对它的精辟定义。此后一位熟谙西方政治思想的学者从 "自由的多和少"到"自由的有和无"的论述,也基本上概括了我这个以保守文化为务的读书人三十年来的观察。
          
      以文章开头讲到的吴有训先生为例:146 天的电波召唤——请原谅,我几乎要说它是"永不消逝的电波"——并没有挽回他对在其治下生活了53 载的政府的信心。他决定留了下来。新政权立即任命他为中国科学院副院长,职位仅在以大声赞颂为能事的郭沫若之下。
     
         作为中国第一个核科研计划的制定者,第一个电子技术的探索者,以及金属物理学的创始人,吴有训的真正愿望是全面参与国家原子能的制造和开发。但在新政权看来,他只不过是一名同路人,不要说直接参与制造和开发,就是由他参与创建的一系列研究所都划归军事部门管辖,他昔日的学生,现在参与制造的科学工作者,一个个都进入了保密状态,谁也不肯向他透露有关数据以及重要的理论细节。可以想象,这对一名有着强烈创造欲和自尊心的科学家来说,内心该是一种什么样的滋味?
          
      作为个人,他当然无法反抗这一套内外有别的制度。为了能够直接参与机要,多做实事,吴有训产生了一个天真的想法,那就是尽快入党,让党认为自己是一个"自家人"。果然,吴有训的要求很快就有了回音。只隔了 3天,组织上就把吴有训的大女儿,正在北医大第一附属医院工作的CCP党员吴希如请去,对她说,回去做做你父亲的工作,党非常重视并赞赏他的进步要求,但党认为,他继续留在党外,比入了党更能发挥作用。
          
      1964年 10 月16 日下午,在罗布泊上空,突然划过一道明亮的闪电,一团巨大的蘑菇云带着中国人饥馑的梦魇腾空升起。当晚,吴有训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听到了这一消息。这的确是一条令当时许多中国人兴奋的消息。不过,与一般人比起来,吴的心里除了兴奋和喜悦之外,还多了一份失落和苦涩。从 1946 年制订"数理化中山计划",到派赵忠尧、毕德显赴美参与加速器研究并购买器材,到自己亲赴美国考察研究,到出任新中国第一任原子能所所长,数十年来,他做梦都想着有朝一日,能亲自参与研制中国第一颗原子弹,但仅仅因为身份原因终于未能亲与其事。他安慰自己说,这颗原子弹差不多都是出自他的学生之手,是他的学生们替他圆了中国原子弹之梦。
          
      在陪同周恩来、陈毅、聂荣臻接见科研人员时,周恩来请他讲话。望着满堂熟悉的学生面孔,他讲话时竟脱口喊了一声——"同学们",等他猛然意识到"不合时宜",有点尴尬地改称"同志们"时,下面的"同学们"已然响起一片"嗤嗤"的笑声——吴先生潜意识中还以为讲话的地点是在中央大学的礼堂里。
          
      "文革"期间,他本人虽未受到冲击,但他的许多科学同道都被圈进牛棚或身陷囹圄。尤其是他1949 年以前的最重要伙伴叶企孙因"特务案"被捕入狱,更令他倍感伤心。出狱后,叶先生孑然一身,贫病交攻,流落在北京海淀街头。一单位职工因探望叶先生而受到 "专政",其亲朋好友也因惧怕祸延自身,不敢与其接近。吴有训知道后,偕夫人至海淀街头等候,終於有一天在街角碰见。他紧紧握住老友的手,欲语泪先流,对视良久,他掏出一叠钱塞給叶,然后默默地离开了。只是不知道,在和老伴回去的路上,面对着满街的大喇叭,他有没有想起 20 年前那场持续146 天的广播?
    【详细】
    37283296
  • 评欣而论
    2019/11/13 19:25:24
    还是看看纪录片吧。

    2019年,剧情战争电影《杀戮部队 | The Kill Team

    虽然说是真实故事改编,但是确实是配合纪录片观看更好的说,这里艺术加工处理太多了,搞的确实很剧情电影。。少了不少东西。

    这种比较致郁的题材,其实我个人还是不太喜欢的。。但是确实里面有不少的东西值得大家去讨论

    2019年,剧情战争电影《杀戮部队 | The Kill Team

    虽然说是真实故事改编,但是确实是配合纪录片观看更好的说,这里艺术加工处理太多了,搞的确实很剧情电影。。少了不少东西。

    这种比较致郁的题材,其实我个人还是不太喜欢的。。但是确实里面有不少的东西值得大家去讨论。

    比较感同身受的就是,记得军训的时候,有个特别喜欢我的教官。。但是后来才半天就突然调走了,换了另一个严厉的人来。。这个当然和剧情没有什么太大关系。只是突然有段记忆冒了出来。。让我若有所思。

    上司或者领导其实对一个人来说还是非常重要的。

    其实自己想想如果这个新兵没有出来指证。。那么估计结果和原来一样,什么都不会发生。

    在电影中。指挥官的做法确实违背人性,但是确实是像电影中表现的,村民中还是包庇了埋炸弹的人。实际上指挥官确实是救了不少自己人。要说错,也许是战争本身吧。

    电影的漏洞在于,上来指挥官还是很会看人用人的。。但是这个心理如此不稳定的人。。我觉得何必让他参与其中呢,出问题还是早晚的事情。

    电影的后半段节奏比较奇怪,说实话感觉更像敷衍了事,草草结尾了。

    其实要思考的东西确实太多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我是杀戮的分界线-----------------

    推荐指数:★★★(6/10分),还是看看纪录片吧。

    【详细】
    10649717
  • 莉莉花子
    2015/2/9 16:28:53
    毕竟不是不值一提的……
    告别的日子已然到来, 亮灿灿白晃晃的光蜂拥而至, 仿佛在高蹈庆祝这世上一切自知的、不自知的生命。 这个亡命之徒,孤零零一人, 向着日光,颓然倒地,眼中泪流。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要写上面那几句话,可能实在是后面的情景及配乐太让人无法释怀了。 ... &
    告别的日子已然到来, 亮灿灿白晃晃的光蜂拥而至, 仿佛在高蹈庆祝这世上一切自知的、不自知的生命。 这个亡命之徒,孤零零一人, 向着日光,颓然倒地,眼中泪流。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要写上面那几句话,可能实在是后面的情景及配乐太让人无法释怀了。 ...  (展开)
    【详细】
    7373230
  • 起点的三斤鱼头
    2021/1/13 0:11:09
    从《灵域》看近年男频玄幻网文改编的得与失(P1——P3)

    搬一下短评:“第一集3星,第二集2.5星。雪山取景和音乐都不错,但动作设计较差,对于基本的世界观交代也只是一堆名词堆砌,才第一二集就不要钱地推出一大串宗派势力和物品的名称,明显是想营造大世界观却急于求成。至于表演方面,范丞丞在及格线周围反复横跳,担不起第一主角的位置,至于程潇,做一个没有表情的冰美人还是勉强可以应付的,另外几个年轻演员的

    搬一下短评:“第一集3星,第二集2.5星。雪山取景和音乐都不错,但动作设计较差,对于基本的世界观交代也只是一堆名词堆砌,才第一二集就不要钱地推出一大串宗派势力和物品的名称,明显是想营造大世界观却急于求成。至于表演方面,范丞丞在及格线周围反复横跳,担不起第一主角的位置,至于程潇,做一个没有表情的冰美人还是勉强可以应付的,另外几个年轻演员的素质真的是参差不齐。比较让人惊喜的是饰演凌承业的老演员周绍栋,前期塑造得观感最好的就是这个角色了 。”

    为了避免被说没有好好看,晒一下我看前两集的笔记

    13133493
  • 只是我如是说道
    2022/12/4 17:48:16
    我倒是还蛮喜欢男主的。

    虽然有很多人觉得旺太郎作为一个市侩油滑又冷漠的男公关,是最差劲的男主,但我却蛮喜欢他的,这种喜欢不是女性对男性的喜欢,而是对“被拯救的人”的喜欢。

    他的冷漠是懦弱逃避的父亲和偏心虚伪的母亲折射在他身上的痕迹,他们说着“爱儿子”,却一个逃避,一个偏移,旺太郎就像因为生长在角落里而晒不到太阳的一株蘑菇,没有感受过太阳,自然也只能

    虽然有很多人觉得旺太郎作为一个市侩油滑又冷漠的男公关,是最差劲的男主,但我却蛮喜欢他的,这种喜欢不是女性对男性的喜欢,而是对“被拯救的人”的喜欢。

    他的冷漠是懦弱逃避的父亲和偏心虚伪的母亲折射在他身上的痕迹,他们说着“爱儿子”,却一个逃避,一个偏移,旺太郎就像因为生长在角落里而晒不到太阳的一株蘑菇,没有感受过太阳,自然也只能任由阴冷的气质在自己身上野蛮生长。

    他的油滑市侩是社会折射到他身上的痕迹,期待着父母的感情却次次落空,期待着父母的庇护却只能次次由自己独当一面,在夜店陪酒、陪睡,每天看着不同的人来来去去,金钱携卷着女人们对完美男性的幻想折射在他身上,将他塑造成了“外观上的大卫”,完美的满足女人的幻想,而他的内心则和石膏像一样的空洞。

    他的内心是愤怒的,愤怒于自己无能为力弟弟的死,愤怒于父亲的懦弱让家庭分崩离析,愤怒于母亲的偏心让自己感受不到爱,愤怒于宰子的拯救让他活下来,时时刻刻都要经受过去的记忆带来的拷问。

    人是很矛盾的生物,他的愤世嫉俗、他的缺爱会形成他最坚硬的外在,那个冷漠、市侩、精于算计的男公关eight,但同样的,也会形成他难以被触及的、极其柔软的内在。

    宰子一次又一次地亲吻、拯救他,逐渐打破了他为了防止他人窥探自己内心而设置的坚硬外壳,他终于放弃紧绷着自己的心防,拥抱上宰子的那一刻,让我想起了我在数九寒天里走了两公里路,冻的直哆嗦的时候,在街边温暖的小店里吃到第一口热乎的鸡丝面的感觉,我只是走了两公里的寒路,他却走了十几年。

    精明者放下算计,冷漠者感受温暖,真是让人动容,可惜百亿千金一出现又让他立马全副武装hhh

    总的来说是一部不错的爱情剧,男主和女主对感情的逻辑非常自洽,人设也很立体圆满。

    扣掉两分,一是因为配角的人设颇有一种“绕着主角转”的意味,以至于所有配角的逻辑基本上都是崩盘的。百亿千金和哥哥之间的感情,一个是义无反顾抛弃伦理的勇敢,一个是隐忍克制的默默守护,但这么深刻的感情,仅仅因为旺太郎偷了几句哥哥的台词,就让千金抛弃了这份勇敢和坚定,太奇怪了。二是这部剧对亲情的说教意味真的很浓,哪怕旺太郎父亲的软弱和母亲的偏心让他失去了最美好的童年,但宰子还能说出“他毕竟是你的父亲/母亲啊!”这种生活在幸福家庭里难以理解不幸的理所当然的话,虽然宰子小天使很可爱,但这里还是扣一分。

    148001331
  • 珍珑棋局
    2019/5/19 20:51:09
    这部电影真的很好

    根据原著改编

    可是不乏韩国本土特色

    居然游艇上的戏都是绿幕上拍的,韩国的影视科技已经是强国望尘莫及了!

    刘珍妮这样的处境,面对这个设好的圈套

    自然而然就进去了

    换了你你也不一定能免俗

    若不是金室长在船上被老头子激怒

    不那么快动手

    结局也许会是金室长跟刘珍妮偷欢

    婚后慢慢毒死老头

    根据原著改编

    可是不乏韩国本土特色

    居然游艇上的戏都是绿幕上拍的,韩国的影视科技已经是强国望尘莫及了!

    刘珍妮这样的处境,面对这个设好的圈套

    自然而然就进去了

    换了你你也不一定能免俗

    若不是金室长在船上被老头子激怒

    不那么快动手

    结局也许会是金室长跟刘珍妮偷欢

    婚后慢慢毒死老头

    共享荣华

    真是可惜可惜

    金室长打开了潘多拉魔盒

    却没有陪刘珍妮走到最后

    【详细】
    10190260
  • 六月
    2016/12/26 13:10:56
    温良平民的坚毅

    最开始没抱太多期待的一部电影,但是看了之后却意外的震撼。步入社会,也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很难被周围的事物感动,也再也难以找到能让人专注,付出,热爱的东西。看这部电影之前,我曾一度觉得斯诺登这个人,是个跳梁小丑,想博机上位,然而电影把这个形象树造成为一个聪明、坚毅、有原则的小人物,是的,我内心的共鸣仍然是他把自己定位成小人物。他有最爱的林赛,有热爱的工作,然而周遭的境遇变了味道,这个性情温和,生

    最开始没抱太多期待的一部电影,但是看了之后却意外的震撼。步入社会,也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很难被周围的事物感动,也再也难以找到能让人专注,付出,热爱的东西。看这部电影之前,我曾一度觉得斯诺登这个人,是个跳梁小丑,想博机上位,然而电影把这个形象树造成为一个聪明、坚毅、有原则的小人物,是的,我内心的共鸣仍然是他把自己定位成小人物。他有最爱的林赛,有热爱的工作,然而周遭的境遇变了味道,这个性情温和,生活稳定的青年,却做出了几乎与世界为敌的决定。整部电影看下来,是一种无声的震撼,是深入人心的执着,是一个平凡人的爆发。我爱这部片子,我爱这个角色

    【详细】
    8254275
  • 记忆中的天堂
    2021/11/11 10:47:05
    怎么样才能快乐?

    在“Mixte”中几乎一直板着脸的高中总管Paul Bellanger在这一季的结尾终于在学生们的启发下大胆追求了自己所爱的气质女老师Camille。当他们在聚会后单独共舞,浪漫的气氛溢满了屏幕,Paul的整体风格也从严肃刻板变成了舒展幸福。要在这时候问Paul快乐是什么,他肯定会毫不犹豫地说就是和Camille呆在一起时,他充满爱意地

    在“Mixte”中几乎一直板着脸的高中总管Paul Bellanger在这一季的结尾终于在学生们的启发下大胆追求了自己所爱的气质女老师Camille。当他们在聚会后单独共舞,浪漫的气氛溢满了屏幕,Paul的整体风格也从严肃刻板变成了舒展幸福。要在这时候问Paul快乐是什么,他肯定会毫不犹豫地说就是和Camille呆在一起时,他充满爱意地望着她,她也以同样的神情望向他。其他的一切都没有这种美妙的爱情重要。

    我时常在思考,一辈子究竟应该怎样过才算是快乐的?

    在这次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后,我总觉得我们应该更加珍惜此时此刻的生活。也许,想太多关于未来的事根本就毫无意义,因为人生中充满了太多的变量。就算我们的计划在当前来看万分周全,在未来的情景中也许根本就用不上。在工作剩余的时间里,如果遇见喜欢的人,就勇敢点去追求;如果有想要做的事,就及时规划去实现它。空想是更容易,但它对我们的生活毫无作用,与其这样还不如早点休息呢。

    虽然不是特别认同和看好剧中Michele和Alain这一对的私奔,但他们拥有的这种勇气很值得我们学习。当相互爱慕却被现实中的家人阻挠时,他们这对高中生居然愿意离开熟悉的一切去换得能长相厮守的机会。如果现实中的人们都能如此勇敢追爱,那世界上很可能会多了很多快乐的情侣。

    当Jean-Pierre与Simone分手后,Simone就直接放下了这段感情。对比之前她对Jean-Pierre的浓浓爱意,她后来的做法让观众看得直呼爽快。爱情不是Jean-Pierre想回来就可以重新得到的。如果谈恋爱时都如Simone这样敢爱敢恨,那恋人双方都能尽快止损,曾经的恋情在心中就不会有机会留下太多的伤痕。果断结束在长远来看能让两个人更加快速地踏上幸福的道路。

    总的来说,如果我们大多数时候能做到及时行“乐”、敢爱敢恨,那这一辈子应该是更加快乐的。

    * ”Mixte”这部剧在豆瓣被直译为《伏尔泰,混合》,这样的名字让潜在的观众完全不明白这部剧在讲述什么。个人觉得可以直接翻译为混合高中,这样至少让大家知道这是在一个高中发生的故事,也比较简洁。

    ** 这部剧看起来轻松愉快,没有太多刻意的drama,讲述了一所男子高中试验男女混合的教育模式。从一开始女孩子进校时一些男生的不屑,到被聪明的金发美女Annick用智商碾压,这样的转变让我这个女生观众觉得非常过瘾。剧情节奏也是非常合适,观看时没有一点困意。剧中很多演员的颜值超级高,比如饰演Jean-Pierre的演员Baptiste Masseline在剧中的造型也太帅气了吧!饰演女老师Camille的演员Nina Meurisse在剧中的发型、妆容、和衣服都十分准确地展现了一个端庄优雅的形象。

    ***要说不足,就是亚马逊视频上的英文字幕和英文音频有比较大的出入。建议大家只听音频,别看字幕(或者只看字幕)。

    【详细】
    139851405
  • 阿爆
    2016/5/4 13:07:12
    去尼玛的真实事件改编

    半夜看完下载版,嗯,或者说盗版,马上去翻了当时的案件资料,果然不像评论中一水的语焉不详,什么动机不明啊,悬而未决啊,追求真相啊,全是扯淡,然后实在搞不懂这种片子为何被如此多的人跪舔。导演很聪明,如果全部还原案件本身,充其量就是韩片“追击者”结果,不会如此多的光环加身,而且要把故事讲得精彩很难,对演员的要求也高,所以走了个很炫的方式,文艺,用社会底层苟延残喘

    半夜看完下载版,嗯,或者说盗版,马上去翻了当时的案件资料,果然不像评论中一水的语焉不详,什么动机不明啊,悬而未决啊,追求真相啊,全是扯淡,然后实在搞不懂这种片子为何被如此多的人跪舔。导演很聪明,如果全部还原案件本身,充其量就是韩片“追击者”结果,不会如此多的光环加身,而且要把故事讲得精彩很难,对演员的要求也高,所以走了个很炫的方式,文艺,用社会底层苟延残喘者的窘迫来唤起文艺分子心中逼格很高的孤独感,让文艺贩子自动或者被动的产生认同感。片子里把王佳梅的死写成了自杀,只是因为坚定的信仰让其无法亲自动手,于是屠夫丁子聪就洗白了,这不是谋杀,这是一种爱,宁愿被终身监禁也要付出的深深爱或者对精神同步值很高的王佳梅认可,然后碎尸、剥皮也就有了另一种诠释,“我爱你,但是不想你生为人,所以我要把你 毁!尸!灭!迹!挫!骨!扬!灰!”很炫是不是,有点冰恋的感觉是不是,而且凶犯还自首了,因为出于爱么,当然要自首啊,潜逃算什么鬼。哦,至于说王佳梅为啥要自杀的原因,没见章节目录里面大写的孤独么,港漂、社会关注度不高、父母离异、性格沉静、爱情受挫、亲情疏离、意外怀孕(当事人可能不知,片子里也没有大写)、生活无以为继、现实与理想的脱节,看,这么多理由,随便有个两三条就足够去死了,对吧,对吧,对吧。但是其实呢,就港漂而言,有房子住,有亲人在,已经不错了,而且尽管母亲更年期,继父自闭症,但是谁又没经历过更年期的咆哮老妈呢;然后什么社会关注度不高啊,生活无以为继啊也都是扯淡,我16岁的时候是没有零花钱的,并且就算逃学也没有啥社会关注度;亲情疏离?三四千的耳环自己先戴,父亲收到个短信就很开心,姐姐也从来不跟自己争执,母亲一直想办法把自己接去香港,就这样还亲情疏离?扯淡吧,导演你是多玻璃心啊!!至于爱情受挫什么的,我就不说了,这不是孤独感,这是作,按照女主的逻辑,如果上门看到的不是丁子聪,而是陈冠希,没准就可以“一起飞翔直上天堂”了,麻蛋!就算以上的设定都没有问题,孤独文艺兼职女遇上了冷面咆哮寂寞男,一种不可自拔的厌世感油然而生,“这世界太生无可恋了,还是去死好,死了什么都不用想,什么都不需要承担,请帮我,请帮帮我”,OK,这个设定很赞,导演先把自己感动了……但是,but,你去拍你的文艺片就好了!好么!请尊重死者好吗!好吗!好吗!如果说艺术加工,请换个女主角的名字好吗!好吗!好吗!请不要连罪犯的供词都一模一样好吗!好吗!好吗!现在让我们来谈谈真实的案件详情吧,你们就知道为啥我间歇性使用咆哮体了。王嘉梅:16岁因生母改嫁港人而赴港,原本成绩优秀,但是因为家庭条件较差,无法支持其模特明星梦而辍学打工,后开始兼职应招,换句话说,是因为钱而出来讨生活。丁啟泰:靠贩私烟买盗版为生,但是收入颇丰,月入2万以上,独居套房,估计就是有卧室有厅的公寓吧,喜欢招妓和嗑药,每月收入近一半用于招妓和嗑药,这方面可以说是资深人士,杀人动机不明,但是无非就是嗑药嗨了不能控制力度、嗑药嗨了不能控制脾气、嗑药嗨了不能控制情绪而已,杀人后冷静毁尸灭迹,甚至将人骨混入肉档,并在翌日于原住宿继续招妓。不管如何,其杀人动机都没有那么高大上,而是极端残忍的杀人毁尸。这么一宗让人毛骨悚然的案件,被导演加了个文艺光环后变得风花雪月,变得柔情万种,OK,你的片子你随意,但是请不要随意践踏被害人临死前的绝望,然后美其名誉,这是艺术!

    2020年10月23日更新:

    当时一时愤慨写了这篇东西,那时候还没有发生2019年的香港动荡,部分港人莫名的优越感和双标还没有这么让内地人反感,现在是2020年岁末,恰巧之前在动荡中莫名活跃的港龙永久关闭了,我希望翁子光之类的所谓金像奖导演,可以从这一系列更深层的事件中去”沉淀出更多的社会意义“,而不要去洗白一个碎尸的人渣并美其名曰沉淀。

    以下是对影片主创的访谈中翁子光的一段话,全部引用,并无断章取义:

    “我觉得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让观众有去到现场的感觉,我很希望这个电影让观众知道,它是在这个社会里面发生的真实事件,就在你面前,如果你有这个经历的话,你是一辈子不会忘记的。我们需要去正面看它的意义,所以我觉得那种真实的感觉是很有必要的。”翁子光希望,《踏血寻梅》能使那些骇人听闻的案件引来的不只是几天的“舆论哗然”,而是沉淀出更多的社会意义。

    然后他就沉淀出了杀人犯和被害者之间是因为孤独感的共情……

    【详细】
    78791941
  • 貝殼武士
    2015/10/29 12:45:56
    终于找到了~~他裤子里的那个根棒
    小时候看录像带的时候听到过这么一句台词啊【别忘了是我拿走了他裤子里的那个根棒】,当时也没有继续看下去。
    只记得当时惨蓝色的夜景。
    今天终于再截图里找到了熟悉的场景,连忙下载下来看。
    发现果不其然就是这部。。。。。。
    片子一般,但是了解了我的一直在找这部片子的心。。。。。。。。。。。。。。。。。。。。。。。。。。。。。。。。。。。。。。。。。。。。。。。。。。。。。。。。。。
    小时候看录像带的时候听到过这么一句台词啊【别忘了是我拿走了他裤子里的那个根棒】,当时也没有继续看下去。
    只记得当时惨蓝色的夜景。
    今天终于再截图里找到了熟悉的场景,连忙下载下来看。
    发现果不其然就是这部。。。。。。
    片子一般,但是了解了我的一直在找这部片子的心。。。。。。。。。。。。。。。。。。。。。。。。。。。。。。。。。。。。。。。。。。。。。。。。。。。。。。。。。。。。。。。。。。。。。。。。。。。。。。。。。。。。。。。。。。。。。。。。。。。。。。。。。。。。。。。。。。。。。。。。。。。。。。。。。。。。。。。。。。
    【详细】
    7642280
  • 子非渔
    2021/7/27 21:39:08
    真爱不是那么容易得到的

    真爱不是靠一场婚礼就能得到的。一开始两个人的婚礼,洁白的婚纱,肃穆的教堂,美丽的小女孩,感觉就是一场完美的爱情结局,其实是真的么?不是,两个人不是真爱,估计就是两个人都想结婚了,靠结婚的束缚来假爱着,凑合着一辈子,结果一不小心在医院里面就暴漏了本性。

    真爱不是靠别人施舍的,靠魔鬼的诅咒也不行,最终还不是弄得鸡飞蛋打。

    真爱不是靠一场婚礼就能得到的。一开始两个人的婚礼,洁白的婚纱,肃穆的教堂,美丽的小女孩,感觉就是一场完美的爱情结局,其实是真的么?不是,两个人不是真爱,估计就是两个人都想结婚了,靠结婚的束缚来假爱着,凑合着一辈子,结果一不小心在医院里面就暴漏了本性。

    真爱不是靠别人施舍的,靠魔鬼的诅咒也不行,最终还不是弄得鸡飞蛋打。

    真爱是润物细无声的到来的,她的到来总是不期而至,你费劲心思最后也总是误了卿卿性命。

    【详细】
    13707262
  • 猎奇老少女
    2018/8/19 2:52:25
    很多优点也很多缺点的恐怖神学电影【关于救赎】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本想给三分,但是评分好低,但是相对于恐怖片真的有他的看头,尽管缺点很多,优点也是很多的呀。 这部电影其实有非常好的框架,很多点可以深入,而主题其实也可以很深入人性【宽恕和自我救赎】。 电影大概说的就是一位母亲的孩子遭遇邪教脑残青年进行仪式而被谋杀。这位母亲原...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本想给三分,但是评分好低,但是相对于恐怖片真的有他的看头,尽管缺点很多,优点也是很多的呀。 这部电影其实有非常好的框架,很多点可以深入,而主题其实也可以很深入人性【宽恕和自我救赎】。 电影大概说的就是一位母亲的孩子遭遇邪教脑残青年进行仪式而被谋杀。这位母亲原...  (展开)
    【详细】
    9602253
  • 广羽qwq
    2020/4/18 23:02:35
    怎么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电影兼原著党吐槽

    气死我了气死我了气死我了

    气死我了气死我了气死我了

    【详细】
    1252045
  • 翟天临
    2018/2/2 9:48:55
    一部不错的爱情片
    整部片子结构非常紧凑,剧情真实而不做作,感人而不矫情。前期艰辛的拍摄让我们看到非常宏大的南极实景,后期剪辑和动画制作也精良,效果梦幻而逼真。 超出我的预期,本来以为会是有套路的爱情片,到却没想到是用诙谐幽默的方式诠释绝境逢生,片中笑点不断,一边是穿着貂皮满口...  (展开)
    整部片子结构非常紧凑,剧情真实而不做作,感人而不矫情。前期艰辛的拍摄让我们看到非常宏大的南极实景,后期剪辑和动画制作也精良,效果梦幻而逼真。 超出我的预期,本来以为会是有套路的爱情片,到却没想到是用诙谐幽默的方式诠释绝境逢生,片中笑点不断,一边是穿着貂皮满口...  (展开)
    【详细】
    9120215
  • 豆友213157839
    2020/3/8 21:36:50
    超级喜欢看!

    剧情真的还不错 虽然和第一季接不上 但是整体来说都有了很的进步 比如说 服装 道具之类的 这一次感觉都备齐了 所以感觉剧情还蛮饱满的 毕竟剧组比第一季的时候有钱了 第一季的时候看剧都可以感受到剧组的穷 哈哈哈哈 男主徐开骋感觉比第一季更帅了 女主王双也很美现在只播了五集 但是很期待接下来 剧情的发展 开开加油

    剧情真的还不错 虽然和第一季接不上 但是整体来说都有了很的进步 比如说 服装 道具之类的 这一次感觉都备齐了 所以感觉剧情还蛮饱满的 毕竟剧组比第一季的时候有钱了 第一季的时候看剧都可以感受到剧组的穷 哈哈哈哈 男主徐开骋感觉比第一季更帅了 女主王双也很美现在只播了五集 但是很期待接下来 剧情的发展 开开加油

    【详细】
    12362169
  • 狐狸修炼中
    2017/10/20 17:35:07
    安静如冷雪无言,爆裂似张弓待射。。。
    鹰眼射手质朴大叔派,猩红女巫别样软萌呆。《无人区》在脚下是西部被阉掉尾巴的戈壁烈日,在彼岸是北方安静肃杀的冷雪皑皑,人隐声稀的洁白广袤大地上,留下的伤痕和恐惧同样百转千回,发生的罪恶和复仇同样简单直接。这片子是给习惯了城市中楼街拥挤、文法加身、案出惊奇的温...  (展开)
    鹰眼射手质朴大叔派,猩红女巫别样软萌呆。《无人区》在脚下是西部被阉掉尾巴的戈壁烈日,在彼岸是北方安静肃杀的冷雪皑皑,人隐声稀的洁白广袤大地上,留下的伤痕和恐惧同样百转千回,发生的罪恶和复仇同样简单直接。这片子是给习惯了城市中楼街拥挤、文法加身、案出惊奇的温...  (展开)
    【详细】
    8876214
  • 白鲨水族馆
    2017/7/25 22:41:53
    彼此这么了解,难怪注定似兄妹一对。

    看柯南有多久,站柯哀就有多久了,但我从来不做73会放弃青梅竹马官配的美梦。

    第一次知道这个真人版是在b站看到的剪辑,新志配上陈奕迅的《失忆蝴蝶》,然后就看了真人版,并没有失望,栗子的新一和由宇的志保都很棒,而且cp感简直要从屏幕里溢出来,难怪很多新志党说这部真人的糖可以嗑一辈子。

    真人版里的新志各种糖就不聊了。我记得有段对话,新一说会保护灰原就像对兰一样。有一瞬间被感

    看柯南有多久,站柯哀就有多久了,但我从来不做73会放弃青梅竹马官配的美梦。

    第一次知道这个真人版是在b站看到的剪辑,新志配上陈奕迅的《失忆蝴蝶》,然后就看了真人版,并没有失望,栗子的新一和由宇的志保都很棒,而且cp感简直要从屏幕里溢出来,难怪很多新志党说这部真人的糖可以嗑一辈子。

    真人版里的新志各种糖就不聊了。我记得有段对话,新一说会保护灰原就像对兰一样。有一瞬间被感动然后觉得自己感动的有点可笑,因为这就是工藤新一啊,不抛弃任何人,就算小兰和陌生人一起掉水里也一定拼命把人一起救回来更何况是哀呢?不光是兰哀,平次和叶园子父母博士侦探团对新一来说都重要,可以说是地位不分只是身份不同。小兰是喜欢了很久的女孩,小哀是可以信赖的朋友。

    灰原哀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喜欢上柯南的?或许是大巴车的事件,或许是柯南护着她不让媒体拍照,或许是朝夕相处的时光太美好让她忘了自己的过往。可是这个光一样闪耀的少年有自己心爱的姑娘啊。这个破了无数案子的少年永远读不懂女人的心思。最新剧情里柯南为得解药和兰去旅行,各种讨好灰原。灰原肯定不会开心吧。

    《钟无艳》里说:彼此这么了解,难怪注定似兄妹一对。柯哀之间的默契和命运共同体的羁绊却注定灰原只能是“好友”这个尴尬的身份。但是我觉得对灰原来说只是好友就够了吧,因为这个外表高傲内心却自卑的女孩来说,连争取一下都不会去想。73曾在某一话里表明兰哀的定位,兰是海豚的话哀就是鲨鱼,海豚那么可爱受欢迎,鲨鱼却在深海里孤独地活着。哀不太会和小兰相处不只是因为工藤,更是因为小兰是散发光辉的天使,对从地狱里出来的小哀来说太过耀眼了。

    我都快不记得是从什么时候喜欢上柯哀了,好像是某一天看名柯时看见江户川与灰原放学一起回家时夕阳将两人的影子拉的很长很长,街道上是一片温暖的霞光。我那时就想,要是这段路再长一点,他们再同行久一点就好了。所以我仅仅是喜欢那段黄昏的景色和同行的两人,仅此而已。

    86951015
  • 有为小朋友
    2015/4/10 21:15:06
    “要吃药你自己吃”:一场精神病人反凝视的悲剧
    首先我要怀着激动的心情没羞没臊地赞美它。这大概是我在夺命金和桃姐那一年之后看到的最令人惊喜的港产片,再努把力可以够一够我心中的旷世奇作《神探》。

    首先,这是一部类型片,以犯罪和心理学为题材的惊悚片,惊悚片里的样板间——半吊子影迷们别拿“我一开始就猜到了医生就是精神病”或“医生精分”来说事(催眠大师也没少被人这么说),这些东西我都不用看电影光看海报就猜到了好么?既然是类型当然难免有套路
    首先我要怀着激动的心情没羞没臊地赞美它。这大概是我在夺命金和桃姐那一年之后看到的最令人惊喜的港产片,再努把力可以够一够我心中的旷世奇作《神探》。

    首先,这是一部类型片,以犯罪和心理学为题材的惊悚片,惊悚片里的样板间——半吊子影迷们别拿“我一开始就猜到了医生就是精神病”或“医生精分”来说事(催眠大师也没少被人这么说),这些东西我都不用看电影光看海报就猜到了好么?既然是类型当然难免有套路,但一部优秀的悬疑或惊悚片总会让你感觉自己猜到了what,但是仍然好奇how,甚至后来发现what也不完全如你所料,这种被抻着的观影体验才是魅力所在。比如一开始你会以为是岳母出于报复一定会挑拨范国生再度发病大杀四方,然后你会觉得周明杰在治疗范国生的过程中自己中招,再往后你知道了哦原来范国生是周明杰精分出来的一个人格——等等,那他什么时候开始分的?范国生存在吗?什么时候存在着那个真实的杀妻犯,又是从哪个时间点开始作为医生的分身?每一个桥段都似曾相识,又不容易一眼看穿,但又不会让人理解不了——我们惯常的判断总是被影片的发展不断扭折,从一个熟悉的地方到另一个熟悉的地方,但仍觉得这趟旅程是新鲜的。

    然而,如果仅仅把它看做一个精分片,我觉得也未免可惜。“医生即病人”或“每一个人都可能是精神病”是太常见的主题。从片尾字幕来看,这片子自陈的中心思想也无非是每个人都可能遭遇精神疾病所以我们要关爱他们云云。但我更愿意从周明杰封闭治疗范国生那段中间引申出另一层意思,即一个精神病人的反凝视。我之所以认为这是一部优秀的电影,也正是因为它在类型片范围里交出合格答卷之外,还可以在隐喻层面发展出一些超出类型的东西。

    说精神病就不能不提到福柯,《疯癫与文明》《规训与惩罚》《临床医学的诞生》,都已经详尽分析过疯狂或是其他越轨的行为是如何被理解、被分类、被纳入到不同的知识话语中去的。当我们对这些知识的岩层进行考古时,必须暂时悬置起“科学的”、“伦理的”、“法律的”判断,而是绕到这些知识外面去,以一种貌似更中立、但也更具意识形态批判锋芒的方式对待它们:把疯子当做先知、魔鬼、罪犯还是需要关爱需要治疗的病人,这些方式谁也不比谁更科学或更人性,它们只是不同而已,而我们只是处在这样的时代。在这个时代,精神病人不承担法律责任,这是因为他们被认为不具有理性,不具有明晰的自由意志,换句话说,他们不是人。在康德看来,自由意志是一贯性,而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是人之为人的尊严。所以,你可以说精神病人占了法律的便宜,也可以说精神病人被剥夺了人的尊严。他们被治疗,被测试,被要求复查,被督促吃药。疯人古已有之,但如此这般的一个“精神病人”的主体却着实是被现代医学、法律、伦理中关于精神病的话语制造出来的。周明杰的医生角色就是这样一个知识的权威,一个话语的制造者——当然仅在故事层面他是出于自己的执念才一再要治疗一个本不需要治疗的病人,而在隐喻的意义上,这样一个孜孜不倦、喋喋不休、过分热情、没完没了地“来,我就是要给你治疗呀”的医生正是现代精神病学制造精神病过程的拟人展现。其实无论医学还是法律,都很难给范国生一个绝对准确的判断和处置:放他,是因为他真的好了,还是因为他仅仅不那么危险?世上有一个真正治愈的——就是在疯人的世界走过一遭又跟它彻底一刀两断的——精神病人吗?还是病人已经是你们制造出来的?这不是疯了的周明杰无法正确判断病人的问题,也不是一个具体个案受歧视、不被信任的问题。并不是因为精神病人曾经有或将来可能有病才不被信任、才被要求反复治疗,情况恰恰应该颠倒过来,精神病人被判定有病、被治疗以及所谓的康复及以后,这一切都是拜“精神病”这个概念所赐的结果。所以周明杰一定要去治疗范国生,哪怕“康复”也仍然是精神病学中需要考察的一部分,而不是与疯狂的世界彻底切割、回归正常。范国生也在跑步机上说出了那番经典的话:我已经康复了你们为什么不相信我,我是不是要做一个假装的疯子、隐藏的康复者你才满意?这是一个悖论:精神病学到底要不要治好病人?从具体操作层面上当然是,但实际上也不存在绝对的康复,而从哲学层面上更是恰恰相反——是这套话语制造精神病,是我们的文明需要精神病作为他者和阴影,是我们制造他们、再排斥它们以确证自身。

    但与众不同的是,作为一个逆天的极品精神病,范国生说破了这一点,这也就意味着他或多或少地意识到了这个机制的奥秘,所以从这个时刻开始,我们已经可以说,这样一个被知识话语塑造的精神病主体开始了他的反凝视。他开始拒绝吃药。这个拒绝可不是一般精神病的拒绝——又是一个不可证伪的死循环:医生告诉你,你脑子坏了是无法判断自己有没有病的,而你若觉得自己没病,这种“抗拒”恰恰是有病的表现。可是范国生不吃药,并不基于“我好了我没病我不需要吃药”这种理由,而是彻底拒绝精神病话语的规训方式:没有治疗,没有药物,没有测试,我压根就不在乎我是个什么人或者你们把我当什么人,精神病人还是正常人,不管你相不相信我好了,我就是这样了,我拒绝分类,我拒绝继续遵从你们塑造我的那一套手段——要吃药你自己吃!是的,吃药,就是你规训我的方式,我就是因为吃药才无法病愈,才无法彻底脱离“精神病人”这个范畴,现在我不玩了,我看出来了,可你呢?你还没看透“吃药”的意义吗?你还天真地以为这是个科学的治疗方式并且你想把我治好吧?在这一刻,病人主体似乎有机会冲破塑造他的知识话语,福柯附体般反过来掀翻尚未自觉的知识权威。他不再需要证明自己有病没病,他也未必能彻底抹除疯癫和正常的界限、未必需要彻底砸碎现代精神病学的知识话语,但是他,一个被建构的精神病,只需指出,这不是自然,不是科学,这不过是套话语,就足够实现反凝视了。

    在封闭治疗的前一半时间,我可以猜到周明杰发疯,但还并不能猜到范国生是他的幻觉;而且,我甚至认为他不是幻觉还更好,医生和病人,两人实实在在、酣畅淋漓地大撕一场不是更妙?不是更能凸显反凝视的主题?接下来的发展让我有点小小失望:病人成了幻觉,医生是在自己治疗自己。但再继续,我又可以延续我的分析了:雨夜大巴是分界点,那时候彻底康复了的范国生选择自首,也是在那时候另一个范国生便是周明杰的幻觉。范国生的悲剧性在于,他很清楚自己好了,但也很清楚自己完了,他永远不可能回归正常人、理性人的世界,一朝为精神病,终身最多是个康复了的精神病。而真正实现了反凝视的(准确地说实现了一半)是作为幻觉的范国生,也就是周明杰医生自己。让我们回到那个原初创伤的场景。其实很难说他的精神分裂症是实实在在的生理的遗传,还是他自我压抑的结果:他有过那样的创伤,学医后又得知遗传的理论,因此压抑创伤、害怕得病,这一行为本身就成了致病的来源——又是一个循环的悖论。他的同行事后都认为,他若早点敞开自己也不至于如此下场;他自己又何尝不知道——是分身范国生交给他那份母亲的材料的啊。周明杰完全了解这悖谬的病因,他又在分裂当中经历了医生和病人、治疗和抗拒,其实是他洞悉了精神病话语的秘密,所以最后他可以放下这套武器,抹除这条界线:

    范国生:你相信我真的好了吗?
    周明杰:我相信。

    这一刻,周明杰的相信不是基于医学的判断,不是疾病/康复的划分,也不是简单的同病相怜,而是他能够真正站到精神病学之外,对一个活生生个体进行理解和判断。

    但在别人眼中,这两个都是精神病啊。

    到底,医生和病人,疯癫与理性的和解可能吗?
    【详细】
    74403075
  • 琦妍
    2008/7/8 23:18:52
    感悟
       很久以前,很巧合的机缘,让我看了这部电影.我非常的喜欢,只是后来一直没有机会再看.
       我觉得这是一部非常不错的电影,它相当真实的讲述了中国留学生的生涯,讲述了一个留学生的脱变,讲述了一种信念~
       它让我从中感悟很深,也从中对基督教有了新的认识!我似乎喜欢上了基督教,或许是它对肖扬的改
       很久以前,很巧合的机缘,让我看了这部电影.我非常的喜欢,只是后来一直没有机会再看.
       我觉得这是一部非常不错的电影,它相当真实的讲述了中国留学生的生涯,讲述了一个留学生的脱变,讲述了一种信念~
       它让我从中感悟很深,也从中对基督教有了新的认识!我似乎喜欢上了基督教,或许是它对肖扬的改变有太深程度的影响,而我却喜欢或者是说佩服肖扬的变化.
       ~
       这是一部任何学生都值得看的电影!
    【详细】
    1432288
  • 飒飒
    2020/2/29 1:21:16
    就这水准,妥妥是卖情怀坑钱,DC没希望了!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电影名为红色之子,我还以为是超人执掌苏联,然后掌控全世界,最终世界大同的结局。 结果不出所料,美国人终究没那么大气,该抹黑苏联仍然抹黑苏联,该弱化超人的还是要弱化超人,最后赢家依然是美国,哪怕美帝政府拿活人做实验,各种滥杀无辜也是一样。 整个电影剧情就跟屎一...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电影名为红色之子,我还以为是超人执掌苏联,然后掌控全世界,最终世界大同的结局。 结果不出所料,美国人终究没那么大气,该抹黑苏联仍然抹黑苏联,该弱化超人的还是要弱化超人,最后赢家依然是美国,哪怕美帝政府拿活人做实验,各种滥杀无辜也是一样。 整个电影剧情就跟屎一...  (展开)
    【详细】
    12314253
  • 贝贝
    2019/11/17 3:11:53
    观《铁甲舰上的那些男人们》有感

    11月比较闲,花了点时间认真看了这部46集连续剧。

    讲述了北洋水师从成军到覆灭这段历史,感觉基本符合原来的历史真实原貌。

    一位正者无敌且执着的丁汝昌,一位八面玲珑且呆萌可爱的丁立世。还有三大主人公,海盗世家出身的尤木友,擅长坑蒙拐骗的李文章,还有军人世家出身的龙翔宇。看完这部电视剧,让我重新审视了我的电视剧观,不要太过于带有自我色彩去看一部电视剧。艺术

    11月比较闲,花了点时间认真看了这部46集连续剧。

    讲述了北洋水师从成军到覆灭这段历史,感觉基本符合原来的历史真实原貌。

    一位正者无敌且执着的丁汝昌,一位八面玲珑且呆萌可爱的丁立世。还有三大主人公,海盗世家出身的尤木友,擅长坑蒙拐骗的李文章,还有军人世家出身的龙翔宇。看完这部电视剧,让我重新审视了我的电视剧观,不要太过于带有自我色彩去看一部电视剧。艺术本来就是源于生活,高于现实的。如果电视剧都那么严谨了,肯定会失去他的娱乐性。

    看这部电视剧,前期我是以娱乐性来看待的,经常让我笑个不停,三个人物关系之间的各种相生相克,互相之间的配合与不配合,夹杂着在北洋水师的各种酸甜苦辣。一开始一群由海盗转化为北洋水师夫役,在北洋水兵的序列里面显得格格不入,但也恰似一潭死水里面荡起了一圈圈涟漪。由开始的小偷小摸、不尊号令、没有正形。最后成为一群合格的北洋水兵。

    看这部电视剧,我一直想想李大骗子是怎么样能吹那么大的牛,还有一个海盗头子能如此机智聪明,一个官二代能如此忠贞报国。但是通过对比,一切都是那么自然。中国自古有上九流和下九流的说法,其实每个层次的人都有他的江湖,始终是脱离不了人性这个范畴。穷酸秀才出身的李文章,能吹牛吹到日本的情报人员对他言听计从,在那个时代背景上其实不可能的,因为信息传播没有那么快,只是他作为读书人,能把自己的臆想和时代相结合起来,而且他还会日语和英语,没有出过国在那个背景下也是不可想象的。穷酸秀才的李文章在最后的时刻,从旅顺到威海卫,一路抗争,一个最怕死的,变成最英勇的,但是结果也是牺牲。在这个片段,我一直琢磨,为什么他当时不用日语喊让这些日本兵回家,但是后来想想也释然了,因为那样可能风险太大,而且通过前川的嘴更有说服力。

    再讲讲里面的海盗头子,因为热恋上了官二代的小姐,选择了投奔北洋水师当一个夫役,可能类似于在军队里打杂那种。我看到的可能是在那个时代,阶级固化已经到了一定层度。当上升已经没有希望的时候,在海上当自己的海大王还逍遥自在一些。当时代走入现代,进入蒸汽化时代,一切都要顺从潮流,潮流就是科技发展带来的各种革新。这也让我想到了现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的现在,互联网会改变一切行业。传统不会消亡,他会以另外一种形式继续生存下去。在海盗头子身上反应的是那种江湖气息,一言不合就开干。在大东沟海战之后,朝廷开始推卸责任的时候,清政府要抓捕丁汝昌的时候,他发动定远舰准备维护统帅,而洋教官马克第一个支持,江湖气息其实也不是中国人所具有。

    最后到了龙翔宇,永远以官方、正义的角色出现的。在我眼中所看到的就是他有家族的培养,那种自带的气质等等。在一个地方,哪里都是主动者,哪里都有人给开适当的后门。从地方到北洋系统,和地方官差,在军队和胡千总。

    看来看去,里面交叉着好几对矛盾,人与人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中央和地方之间。

    一千位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觉得这个电视剧还是一部特别符合历史真实事实的剧,总比那些抗日神剧要好很多,而且题材也非常好,让我们了解下那些我们不太了解的历史。

    历史虽然是由胜利者书写,但是我们也要多缅怀下那些在时代背景下留下深刻烙印的人物。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那样的条件和环境下,他们也是时代的精英。

    【详细】
    120341398
  • cow-boy
    2012/5/26 20:28:11
    小试牛刀
    学生习作。拍这个片前波兰斯基就和自己学校领导拍胸脯肯定得奖(自信帝),于是学校也就拨钱给他去拍了。后来真的在布鲁塞尔实验短片奖里获铜奖。

    本来是要拍两个男人和一个钢琴,后来改为衣柜。衣柜的镜子成为了这个片里很重要的道具。短片是荒诞的(两个男人搬着衣柜到处跑不知道在干吗),是现实主义的(偷窃 凶杀 抢劫 世态炎凉很巧妙的窜连起来),是超现实主义的(那个鱼在白云里漂浮的镜头太妙了),是寓
    学生习作。拍这个片前波兰斯基就和自己学校领导拍胸脯肯定得奖(自信帝),于是学校也就拨钱给他去拍了。后来真的在布鲁塞尔实验短片奖里获铜奖。

    本来是要拍两个男人和一个钢琴,后来改为衣柜。衣柜的镜子成为了这个片里很重要的道具。短片是荒诞的(两个男人搬着衣柜到处跑不知道在干吗),是现实主义的(偷窃 凶杀 抢劫 世态炎凉很巧妙的窜连起来),是超现实主义的(那个鱼在白云里漂浮的镜头太妙了),是寓言式的(衣柜可能就是摄像机,两个人搬着它拍下现实一切,中间还控诉了下电影审查,镜子(镜头)被打碎了),又是忧伤的(结局)。



    波兰斯基自己也出演,在里面过了小流氓的瘾,来了段叶问式的天马流星拳。

    最难能可贵的是虽然拍摄时间超出预期,但是没有问学校多拿一分钱,还自己贴了饭钱,好习惯从小养成,碰到这种导演,制片人要笑死了。

    【详细】
    5442389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