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下文中的心理咨询师小B老师周末都在做团体教学没法看剧,我迫不及待想知道她看完E8的反应!
看看是跟我一样被耍到开心,还是始终有希望尽量帮助案主回到常轨的心理咨询师心态!
非常他妈的有趣了!
有趣是我字典里最高级的形容词。
回来,回来,进正文。正文分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与小B老师的对谈
第二部分,剧集是怎么操纵观众的
多说一句,第一个部分应该就可以直观的演示,观众是如何被操纵的。
我拖了好朋友小B老师入坑,在S2季终这周把E1-7一口气刷完,并请她读了我写的关于EV的所有文章。
小B老师,是一位执业心理咨询师,同时从事心理专业教学工作,主攻的专业方向是艺术治疗。我想应该是跟KE剧集非常匹配的观众了。
于是,季终的这篇文章我决定一部分以对谈的形式将我与小B老师关于EV的交流呈现出来。我们可以来看看真正从事心理咨询的人怎么看待KE剧集以及EV的人物发展。
事先说明,同一个现象在心理专业的不同从业人员那里,有可能会得出完全不一样的推论或结论。所以我们的对谈只是我们在观剧后的感受和分享,并没有诊断性和权威性。对于虚构人物,每个观众有自己对EV的理解和思考,我们并无意烦扰。
以下对话中,B代表小B老师,F则是我,下面就有请我的朋友到场了。
B:看你写文章都用EV,我觉得很有趣,想到了EVE如果三个字母是缩写,E是Eve嘛,V是V,那还可以用哪个“E”来完形呢。很有意思。
F:那你想想看。
B:EVE:E=Eve V=Villanelle E=End
F:怎么解?
B:end 跟and谐音。那就套到一点E和V。
end用动名词意,就既是过程又是结束。
过程是指EV性格、人格交换的过程,结束是指跑到彼此内在的终极形式。
F:这个文字游戏有意思,既在进行又有目标。
B:互猫互鼠,又猫又猫,最后都是猫
F:不错,我喜欢
B:E是专家,少数族裔女性,闷,规律,聪明,看得见
V是罪犯,狂暴,又飘又重,没有依附,被看见(得以扭转,后有修复可能)
主要是玩字词游戏EVE,凑三个字玩。
B:其实单纯从字母上看,Eve会赢的。
F:怎么说?什么意义上的赢?
B:哈哈哈,从EV名字上看。“E”是元音大字母(AEIOU),而V不是。但如果是V的本名,Oxana的“O”也是元音大字母,那她们就是势均力敌。
单纯符号字母自以为是的玩法。哈哈哈。
F:哈哈哈哈,这个可以有,我喜欢这个解法。
B: 口红、小刀与血的第三集不能再煽情了。
F:从你专业的角度,一个psychopath会有这样煽情的情绪吗?
有一种声音觉得第二季EV的人设崩了,觉得V不再是小变态,更像个追爱少女。
我比较倾向于跳脱“爱”的常规意义去理解。
B:当然会有这样的情绪啊。
因为最后都是回到自己的欲望。
对自己的投注,一种不成比例量的投注。
F:对,她们都太自我,集中在自身的能量太多,多到疯。
B:性犯罪、暴力犯罪又合并精神上状态的,仪式化的东西会变多,举凡留下痕迹、特定的标志。那都是在说:
“我来过了”
“我看见了”
“你看见我没”
而仪式化最终导回自己的都是意义感。仪式是“具体化的意义感”,最终落到意义感。
F:嗯,很多变态杀人犯的案例都会有标志性的仪式化过程。
B:苗炜老师说:“你长大的过程中,你会看到很多庄严的仪式,看到这些庄严仪式中一些滑稽的味道。如果你不断放大这种滑稽感,你就会把所有崇高的东西都消解掉。法律好像不那么庄严,军人好像也没啥荣誉感,宗教愚昧可笑,眼中所见的都是卑微的事物,慢慢也就只做那些卑微的事了。”
这段把仪式化中的崇高与戏谑的两极差,写得入味些。可能可以提供你参考。
F:嗯,有点意思。所谓的正常人类在生命历程中经历的仪式化过程,最先体验到的总是庄严的部分,而慢慢发现那些戏谑的部分。V跟我们是反的,她从自己的内在需要去建筑属于自己的仪式。这个建立的过程中滑稽戏谑黑色幽默的部分和庄严的部分并进,所以观众爱看她杀人,演员们也有兴趣争取演出机会去被她杀。直到E的出现,V开始了新的仪式化历程,开启了看到自己生命意义的探寻。
B:有点这种感觉。
B:V还用口红刀在E嘴唇上留下痕迹,用的是自己被E捅的“刀”的意向,这不是很有趣吗?
你捅我,我划开你。
F:E那边我一直感到她对V有很多羡慕和期待,被刀划了之后,像是收到回礼。
E在没有明白自身的变化前,一直笃信只有自己才能抓到V。
B:E从S2E1—E4整个都很错乱。
我们就先借用“爱”这个概念来描述她们之间强烈的情感。
要承认自己“爱”上V对E来说真的很震动。
以一位自以为自己是高阶知识分子,爱男人,相信自己专业并以此为乐的女人来说。
她后来越来越多“以自己的需求”在处理案子,这一点是越来越靠近V“以自己的乐趣”杀人和创造乐子的。
F:V在被捅前,应该没有真的“爱”上E,或者并没有真的意识到E跟以往的关系对象有什么区别。直到E4在镜子前哭出来。
B:我觉得是在酝酿了,但那刀是个重要的确认,一种仪式化。
就像你爱上一个人之前,会有许多挑逗或游戏,那都不能说不是爱的一种,只是那时候不知道这感情会去到哪里。
“刀”有很多意象,对V来说,E变得跟她越来越像的门票和入口就是“刀”和“血”,加上痛感、恨,这些都是V习惯的意识。
F:对,差别就在V自己有没有明确意识到自己失常反应的原因和源头。
B:而且对V来说,自己做的口红刀会被发现,被使用这是重要的。
她除了知道E会发现自己,也相信E“会用自己做的口红”,这种心理上的把握非常微妙。
F:V的psychopath思路跟这种强烈感情交互作用,行为表现就非常矛盾。
V不知道E什么情况的时候就特别焦虑。
B:对,然后很容易受影响和刺激。
雷蒙德和K一直跟她说E去追“幽灵”了,不要你了。
然后她会去写明信片,开始增加使用刀和血以外的意象与仪式化。
同时有一种超级的公开感,明信片是谁都可以看到的东西
F:是的,她根本不在乎留下证据。或者说就是要留下让E看见。
B:对,冲动、自我。
F:我觉得她对E的感情和她对杀人的感觉,都越来越想“公开”,或者说不在乎有更多的人看见。
自我好大,越来越大。直到被这些老家伙欺骗,骗E不关注她了,她才停下来多看看自己。之前一直更多把精力放在对E的追逐上。
B:在我看来,从E1-E4,她的自我是越来越小的,存在感在消失,所以要做很多夸张的事情,去确认自己的存在感。
当E3 K回到她身边是好事,另一种熟悉的父亲客体,可信任又不可信任的熟悉关系。
第一季里神出鬼没的她在E1—E4里变弱了,变慢了。
不知道是因为E的“石中剑”的结果,还是她自己内在在转化。
V的内在震动跟E是一样巨大的。
以前受伤没钱她都可以继续定点定位杀人。现在要跟病人打交道,偷衣服偷药,药还在洗衣房被偷,跑超市勾搭人得以有屋疗伤。
这是我以为剧集要反应V正常人要面对具体现实生活步骤一面的样子和意图。
F:我看E1-4,感觉是剧情故意把V在第一季膨胀的自我以及已经出现苗头的“全能自大妄想”给打回到现实层面。
而且,这个重新认知自己和现实世界关系的原因,是E捅出来的。让她认知下真实世界。
所以,在跑路荷兰碰到求拍照的姑娘,她拒绝的时候会说“Get a real life.”
B:哈哈哈哈,是的。
B:E让她内在在变化的是什么?这是很有趣的。
V在第一季里一直是别人嘴里的神话,她也自认为是不败的。
V要从别人口中的神话,甚至是自己内在的神话中超脱出来。唯有透过客体。
不然杀人对她来说就是三餐吃饭,很容易也很无聊。
她需要欣赏而且能看懂自己的人,她需要被这样的客体看见,透过这样的客体她又有机会能看见自己。这样才有存在感。
这也是为什么剧集里采用了很多艺术元素,以及仪式一直那么多的原因。
不然杀人只是“强迫性重复”(精神医学专有名词)
F:就跟她一直想着E自慰一样,我一直觉得V的自慰带着某种强迫性重复的意思。但真的跟E建立了实际的关系,强迫性重复就少了很多
(或者是导演不想直接拍这个小色鬼自慰的镜头),哈哈哈。
B:哈哈哈,也许是哦。
B:明信片的画,超像女性的阴部。后面的杀人也如法炮制。
F:我看的时候也觉得,但不想明说,太色了,剧集都用暗示象征了,就不要特别去说明。但既然你提到了,我就要写出来了?
B:写出来可以的啊。小框(明信片)变大框(橱窗立体)。
真的很用心在给E传达讯息,很认真在准备仪式。
刀、苹果、画、”EVE”花、丧服、礼貌都是仪式感的表达。
F:礼貌?
B:对。你在文章里有写到,V在E面前变得很秩序,很有礼节,要说谢谢,变得很乖好客气的样子。这也是V在把跟E的相处仪式化的过程。
F:那礼貌的那种仪式化,是不是跟SM游戏里的仪式化有类似的意义呢?
B:我觉得V的礼貌,和EV的互动,更像是游戏,但又没有那么游戏。
SM是事前说好的共识,但V的礼貌不是,就是突然一阵想这样做,也没为什么,就像她扮演各种人物驾轻就熟一样。她就是想要那样子。
但这又像她跟E互相交换生活模式一样,V从不规律无所遵循到现在一步一个脚印;而E还想推人下铁轨,这种是互相引诱的内在与行为的外化。
F:EV下意识发自各自本能的行动?又有了同时性?
我理解肉体SM,BDSM那种游戏是事前商量好的,很有意识的行为。而EV肯定不是。
B:EV她们俩很有默契地在平衡,那种无法言说的(内在)平衡。
也其实很常是我们(心理咨询师)跟案主工作时,在做的平衡。
你很难说是特定什么怎么样,但你会说有些东西(与案主之间)开始有点轨道痕迹。
F:好的。通过客体建立的双向平衡。看起来无端发生,但其实都有内在轨迹,只是我们不可能像看电视剧那样追根溯源。
B:是这样的。大概是这种模糊的感觉,就不可能用理性的言语说太清楚。
F:所以我文章里写觉得她们不是真正的SM关系,而是有SM的倾向。文章里我也没有往BDSM那个方向去靠。
B:心理上的SM跟执行的SM不一样。
EV就是:不是说好的,但又那么有默契。让所有人(观众)血脉贲张。
F:是的,这点非常成功。
B:还以为第六集有亲密戏,都没拍……好烂……
F:接着看第七,你会嗨
B:真的吗?不信
F:看完再回来跟我说
B:刚看完第七集,真是要命啊。
F:香不香?
B:香!
B:照镜子也是有趣。E4结尾E的单面镜和V的浴室镜子
F:嗯,看到了没见过的自己。
B:对啊,看自己也想着对方。然后想着对方有没有想自己,怎样想自己。
F:E4利用镜子这个道具从视觉上直接呈现这种物理远远分离,但明确逼进内心的“客体关系”。很多影视作品都会用镜子,镜子真是太好用了。
但她们这个互相发现,发现自己的过程心理描写太顺滑了,看得我脑嗨。
F:你提到V被看见,或有修复可能?一个Psychopath真的有修复的可能吗?
B:剧集进展到现在就是修复过程啊。
你记得精神科专家来做精神卫教的时候,黑人怀孕女挑战专家说:“你都说了(psychopath)治愈不了,那是要怎样?”专家没给明确答案。
F:我感觉V能好一半,但另一半好不了。我是不是太悲观了?还是你所说的修复跟治愈不是一个意思?
B:不是一半一半这种关系,这不是数字比例。比方说你和我的关系,我们就是彼此修复。
F:我需要做动态理解?
B:是的。修复不是无端开始的。
修复的第一步就是“看见与被看见”。
一直都是如此,应该这样理解,修复是一个过程。
“治愈”基本上在心理届不用这个说法。如果有执业医师或人员打包票“治愈”,则要小心其操守。
“治愈”这样的说法太自大了,太人类自我中心,也太把人当静态来理解了。
而“修复”则就有很多可能性。说治愈就只有一种样貌。
F:所以我可以给KE剧集取个副标题:“一个隐性精神病的发作和一个显性精神病的修复”?
B:哈哈哈哈,也可以,标题总是可以很耸动。不过,我们这边说“思觉失调”,思考感觉失去了调节。
精神病太命定了,所以语言的使用更为需要小心。语言会塑造现实,社会学层面上的。
F:好的。我跟你们说话的时候会使用“思觉失调”,但大陆这边还没有普及,用这种词会需要解释,这里就先不用。
B:好的。
B:另外,我觉得V杀了女老师,最终是希望E能有回去的地方(Niko),但回去是怎样,没人能想。
这也算V对E小孩般的喜欢与奉献。
只是Niko可能会疯掉,就看Niko能否接受回来的E了。
F:我觉得她是猫逻辑。E被夫妻和第三者关系烦扰。V追问Niko是否爱E,N的回答是爱,而V知道E对Niko有感情,那N就不能杀。这样女老师就是多出来的。杀了第一解决E回归家庭的麻烦,第二让E开心。猫叼死老鼠回来当礼物的逻辑。
B:是的,而且死相真惨,艺术品
F:V的psychopath人设很稳,逻辑特别冷血直线。
B:是的
F:但V开始考虑E的人际关系,她在考虑Niko爱不爱E。V在站在E的角度上,按照她自己psychopath的逻辑考虑对E有利的因素。
B:对啊。
F:这个简直是大成长了好吗!
B:这是修复的证据。
F:但我觉得V这个逻辑暂时改不了,还是会很直线。
B:这就不知道了。人有很多的可能性。
F:好的,我让自己恢复到动态看待人性和人类的轨道。
不过,你不觉得我们的讨论结论非常黑色幽默吗?
B:怎么说?
F:一个变态杀人狂,在杀人事件中开始考虑相关利益人的利益,从而对杀害对象进行的甄别和选择。我们把这个归因到杀人狂在“修复”。
单从这个结论看,不黑色幽默吗?
B:哈哈哈哈,是哦。这也是剧集想要的效果,大概。哈哈哈。
B:E5里,竟然还请精神科专家去做精神卫教,真是笑死我了。
E7里,E去看精神科专家那段基本就是我们(心理咨询)的问题集,创伤与危机评估。很简短地把一般人做咨商心理治疗的盲点提醒了。
F:你等等,我贴一段我写给同好的评论回复给你看。
“2、很高兴你提到数次精神科专家的戏。那两段戏我都看得很嗨,虽然很短。第一,E5里的非常短小精悍地把Psychopath这个概念和特征精确表达;其次,人物塑造和剧情推动的功能性很好,从客观角度把E的变化过程外化,剧情上推出了本季最大的悬疑,C妈到底要干嘛。但有个缺点是如果观众毫无心理学和心理咨询的知识,这两段戏太快了,不太容易被抓住。 多说一句,不管人物还是我们自己,所有的行为情绪人际关系,终究的目标都是回到自己。这个不是自我中心,而是自我认知必经的过程。有很多人表现为长不大的样子,就是因为这个过程断了。被动地回到自我,会非常不舒服,主动地会好很多,至少受过的苦可能会转化成养料滋养自己。
在靠谱的心理咨询里,医生或咨询师通过结构话术,导向的问题都是E7里医生问E的那几个。
A发生的问题已经占据案主多少精力(你一天想她多久?)
B你如何定义跟问题的关系(你们什么关系?有性关系吗?)
C原有重要的人际联结的变化(家里发生变化)
D是否有明显的失常行为(会不会做平常不做的事?)
E安全感,通常还会问焦虑应对的方式(是否感到不安全?)
最后让E总结自己的感受。
整个过程都是在帮E梳理自己的内在以及反省关系状态。
这个角色最后那句台词,看得我仿佛看到结局,“你不会希望你最后落到这里来的(高危精神病院)”
B:哈哈哈哈,你的回文,我们又有同时性了,吓死人。我看剧的时候想什么,你就想什么,还真的都想在一起。
F:对啊,同时性。我本来在E7前的荣格脑洞里想提的。但是,后来想想很多影视剧都是利用同时性在表现感情的,所以我就没放进去,直接摘掉了。
B: 啧啧啧,再回看你的回文,还是觉得深深的恐怖,太同时了。
F:摊手,击掌。
B:V爱用小刀,真是个色鬼。
F:对啊,从S1E5 V拿刀怼着E的时候,就觉得她真的很色。
而且她本来就喜欢用刀,被E捅了以后,变本加厉,随时身上都带着弹簧刀,那个刀就,真是性器官象征啊。
B:对啊,就是性器官象征啊。然后,她们俩都忍忍忍啊。
F:你觉得我把她们俩的忍耐解释为M倾向,有过度解读吗?
B:我觉得可以。本来希望她们可以直接来(笑)。但现在的安排不错啊(E7语音threesome),这样有个中介,她俩不会一下子损耗地太厉害。
F:我再问一遍,香不香?
B:香!
F:高级不高级?
B:高级!
F:好了,我吐槽完了。我觉得介质选得很有意思。
B:说说看。
F:V是很自主的,很喜欢高调公开秀。所以她可以公开自慰。而E则是被动的,所以需要一个媒介(男人)来实现。
B:嗯,E确实是如此,而且以往的生活经验里,Niko也爱给她靠。
现在则是EVE,Eve靠着V,V靠着Eve,EVEVE……内在循环
但你怎知E不是双性恋?
F:我知道E并不是局限在单一性向的。但她这方面真的有点……怎么说,以往的经验太少,这方面她看起来真有点太笨(笑)。所以E6会跟人发脾气嘲讽“传教士体位”。而且,男人这块她不需要现学,比较便利。自慰或者跟V直接发生关系,她需要面对未知性行为引起的冲击和紧张。
B:也有可能是防卫机制转变的应对方式。毕竟E自认为自己是犯罪专家,被罪犯turn on,这点她可能接受不了。介质可以做一个缓冲。
就像我们俩的“我执”,要先被彼此看见,告诉对方,然后才能放下。
性是很真实的,对E或者V,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
F:对,我也考虑了这点,E的防卫机制很高,而且很霸道,黑暗面直接就表示“我看不见”,然后锅和情绪全甩给周围的人。
但我感觉这个剧组,非常喜欢用“性”来做表现和推动。所以,E的防卫性这块剧组也是用“性”来做逐步的过渡。从收花勾引老公——雨夜SM——听着V主动压Hugo。也是E放下防卫,用性的自主在体现她对自己越来越认识清晰,越来越自主。而且,这个比较好拍摄成画面,又有冲击性,勾引操纵观众。
B:也是,应该是有这方面的考虑。不过大脑才是最强的性器官,你看E7……
F:笑
B:真喜欢看V杀人。每件都是野兽派艺术。很有趣啊。
野兽派(法语:Les Fauves)是20世纪率先崛起的象征主义画派,画风强烈、用色大胆鲜艳,将印象派的色彩理论与梵高、高更等后印象派的大胆涂色技法推向极致,不再讲究透视和明暗、放弃传统的远近比例与明暗法,采用平面化构图、阴影面与物体面的强烈对比,脱离自然的模仿。
F:从第一季V杀人到现在,设计一直很有创意。原著里杀人设计没那么艺术化、风格化。单说“培根”那幅画,本身是很古典的,但红灯区的杀人又把古典做了解构。用色很野兽派,同时有些爱德华霍普的影子。非常有趣的情书。有点像拍卖行,给E寄了个拍品说明画册,然后又做了实物展示。
B:哈哈哈,是的。
B:K的设定不错。C也很棒,帅女人帅一辈子,还玩西洋剑。超级帅,最帅就是她。
F:K在剧集里人设做了调整,原著小说里更功能性,而且很早就被V杀掉了。目前剧集里给K的父亲客体设定我认为心理推动和功能性都非常好。
C在原著小说里是男性上司,设定很单一。现在的改编也是神来之笔,有品位,有目标,有重点,高控制感的阴谋家女性。而且,功能性上对表现E的心理转变也是至关重要。
B:这样啊,非常赞。而且,全片女性高度“性自主”,男性都是性玩伴。
F:是的,第一季这个班底女性主义就很明确,有别的文章专门讲过,我就没写了,没有必要重复。
F:电视剧要用画面和台词来表现的,不像文字,可以无限制地加内心变化进去。所以E7语音threesome之后,E应该会有较大的转变。我估计E8里她可能又会伤人。
B:额,这样就有点多重人格感。E感觉整个没在管自己,或者说对自己太疯有点无法相信,行为就越来越出格。
F:给她个正当的理由我觉得她能杀人
B:额,那我不希望到这里。
F:可E很“揣着明白装糊涂”自己疯这件事。
B:end还有一个重要的点是“boundary”,临界点。就是知道在那里是不过去的。
对面已经有杀人担当V了。可以了。
F:也是。两个角色重复,故事就没意思了。两个角色要保持独特性和独立性,才能产生化学反应,有戏剧效果。
B:对啊。双生子要像,但主轴是互补,互补完形双方的自我。
F:是的,现在EV在互相控制,如果互相能控制住对方最好,正邪混合特别有趣。
B:对啊,确实可以,EV之间的引力还在发生。
F:是的,这可能是一种良性的共生关系。
B:从被看见的惊喜,所有的仪式化都是为了被看见,然后再来都是自己的内发驱动,这是V很不熟悉但很喜欢的。(V)客体投注的是E,但同时可以让V自己让自己站好,并且自己平移,才不会因为无聊而失控。
F:V太喜欢了,以往太缺乏这种机会了她。
B:对啊,正与邪的有爱结合
F:你读了我的文章,感觉有牵强附会地使用佛老荣老他们的学问吗?
B:我觉得EV两个角色很人性,而你可以看到很多人性。当然,你使用佛老荣老当做标记是可以的,这样也比较容易说明。我是这样看你文章的。
F:我就当你奉承我了。
B:笑
B:我很喜欢我们这样的讨论。看你认真读书,看你把理解到的和学到的化为文字非常有趣。
F:我也喜欢这个过程。就像你一直说的,看见与被看见。笑。
上面的对谈是E8之前完成的,简直就是完整呈现观众如何被KE剧集操纵的案例现场。
下面就来讨论讨论,这个操纵是如何完成的。
关键词:明牌赌博、控制与被控制
看完E8,终于意识到,KE除了剧情明线,EV心理变化互相影响的暗线,还有更深层的第三条心理线:与观众的明牌赌博。
直接说不靠谱的结论:
编剧用两个“平等”完成了对观众的操纵。
第一个平等:不预设任何道德伦理立场,非常非常非常平等地描绘展示“Psychopath”(或反社会人格),达到与“正常人”的精神世界“并立对等”的效果。
第二个平等:有步骤的把潜藏于观众内心“正常人”的优越感、安全感拉下来,与psychopath形成平等对话。利用“常人”基于常识世界对“爱”、“亲密关系”、“利益抉择”的理解与价值判断,在观众猜测EV的故事、人物会如何如何时,直接用psychopath的逻辑和行为,颠覆观众的认知。
所有的牌面从S1E1开始就是正面朝上,明牌放在我们眼前的,但我们还是会惊讶,啊!发生了什么!然后回头再看EV的人设和变化,又恍然,哦对,这就是她们!
这个结论有一个预设前提,观众不是psychopath。观众当然绝对大多数不是psychopath,但换位思考,假设电视机前的观众正好有一位是psychopath,ta会被E8的结局惊到吗?不,ta很可能只会对EV非常理解,而不会有我们的观剧体验。
我在E3的剧评里写过:(想看的朋友点这里: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0099795/)
“这片拍出了平等感,没有试图去解释什么,杀人是份可以兼顾兴趣爱好的工作,好人的神经症犯起来也好不到哪里去。好人坏人都有职场问题中年危机,反社会人格各种日常。其实本来这种存在(精神变态)本身并没有需要“正常人”理解的需求,常规作品的解释倾向都以“正常人”需要被说明为预设。这部却一直保持着客观感,反而有点奇异。”
S2E8之前,这种奇异感一直漂浮着,我一直以为是编剧们扎实的创作准备带来的,西方本来在心理研究和平权方面就走得比较前面,具备这种客观感不出奇。
原来一切都是谋划好的!
干得漂亮!
编剧的目标根本不止于平等地描写,而是实实在在的展示给我们看:
“当你自以为理解了EV的时候,不,快扯下你自我意识构筑的窗帘布,她们是那样的,而不是你想的这样”。
当我们都从自己内在出发理解“我”以外的存在时,要问自己一个问题:
世界上真的存在完全理解的关系吗?
我想没有。
只有各自独立个体间的Soulmate,而且真的不需要自我的复制品。
这里我要反省下自己自以为是的“客观”。基于自己对精神卫生浅薄的知识,我一直从理性上认为自己是可以客观的把V的psychopath作为一个预设条件来考虑推测的,但实际上,潜藏于自己意识深处“非理性”的层面里,“正常人”的优越感和安全感始终存在,并影响着自己的判断。
E8的展开真切地抽在脸上,让我记得,
1、 永远都不要自以为了解他人;
2、 “共情”不是把自己的情绪体验平移到别人身上,不要做任何自以为是的预设;
3、 绝对的客观是不存在的,不存在的,不存在的,都是带着自己主观的客观。
下面具体展开一下,这个明牌赌博是怎么运作的。
我们先来看常规剧集是怎么设置悬疑的。
要么利用叙事诡计模糊观众的视线,要么设置一个谜题,最终的悬疑完成都是以告知观众谜底而完成的。
这样说有点抽象,举例说明一下。
如果《搏击俱乐部》一开始就告诉观众,两个男主是一个人的双重人格精神分裂的故事,观众还会觉得悬疑吗?
如果诺兰的《致命魔术》一开始就告诉观众,逃脱魔术都是假的,那些缸里全是男主的尸体,观众看到逃脱成功的魔术师全是他自己的克隆体,他已经死了数百次了。观众还会感到悬疑吗?
(我先为还没看过这两部电影的朋友抽我自己,剧透火葬场。阿弥陀佛。)
而KE剧集,观众一直都被告知PSYCHOPATH,剧透朋友这点然后再描述具体剧情,你的朋友大概也只会表示“???”,跑去看完之后跟你一样“!!!”吧。
为什么剧集能有这样的效果?
因为编剧从始至终,并不是把观众仅仅当成“观看者”,而是一直将观众及其常识理解判断,放在了平等对话的位置,把观众当做“Player”,在跟我们玩这个控制—被控制的心理游戏。
为什么这个剧集里除了主角,还有这么多的有精神症状的角色?
雷蒙德和皮尔都是psychopath狂制狂虐待杀人狂、Kenny的亚斯伯格、Hugo的疑似性瘾……
整个剧集就像个大型精神卫生中心。
这个问题应该反过来问,为什么描写正常人类的部分少到几乎没有?
因为观众绝大多数都是正常人类。观众在观看时本身就带着正常世界的伦理道德、情感情绪、价值判断在参与其中。
所以在剧集里,完全不花篇幅从常人的角度去解释为什么psychopath会做这个那个,而是通过众多有精神症状的角色的具体情绪与行为,通过精神科专家的说明性对白,一遍一遍不厌其烦地告诉观众、提醒观众:跳脱你们固有的理解,来,我告诉你精神异常人群是这样这样这样的,然后在关键情节点上分集,让你主动的问自己:后面会怎么样呢?
是用这样的方式来设置悬疑。
剧集(除了预告以外)从一开始就根本没打算用我们已经习惯的障眼法和叙事诡计来跟我们对话。
这个剧本名字虽然叫Killing EVE,但精神气质非常Villanelle,直接一刀插进我们的“常识”,破坏它。而观众能不能重构自己的认知,就要靠观众自己了。这点上看,编剧非常信任、尊重观众的智商和能力。
这个操纵观众过程,在第一部分我跟小B老师的对谈中就能现场展现。我们谈到“治愈—修复”的主题时,其实有一个我们根本没想过就把它当成“自然而然就应该是那样”的预设:
精神疾患需要修复,而修复的标准是“更靠近正常世界”。
所以我们在对未来的发展推测时,做出了不要跨过boundary(临界点)的判断。这个推测严格说来不是推测,而是我们基于前述预设的期望。
而我们在对V杀掉女老师的动机推测时,都一厢情愿的认为V是在给E留后路。现在看来,这个推测并不准确。。Niko不能杀是因为E会恨V,女老师是E不开心的因素除掉可以让她开心,到这个部分都没有问题。而更深层的动机可能还是要回到V自我的部分去理解,Niko经历这种创伤事件之后,应该很难再回归正常的夫妻关系了。E以往正常社会的最后一个依靠倒了,E的后路绝了。
在经过“名师一对一”杀人教学后(谢谢某只小兔子的神来取名,我擅自用了),EV终于在行动层面成为共犯。并且阴差阳错地制造了“共同杀人”的新仪式,两人之间的纠缠越加深入。这也是为什么砍头可以砍后脑,而剧情要安排V一定要把雷蒙德摆正让E正视猎物正面砍头的原因。
关于EV人物关系,结合剧情谈些主观的观察和分析。
1、 EV的人设非常稳健,没有偏差。始终都是以自我需求为中心的两个精神疾患者。虽然因为“看见和被看见”发生转变,但人格结构还是以原有结构为主体。
所以不论是EV在知道自己是被利用的弃子之后,做了支援对方的选择;还是虽然当剧情客观上把她们暂时推到了一致的立场,但发现共犯侵犯到“自我”领地时毫不犹豫的拔刀相向,都是符合人设的本能行为;
2、 EV的情感关系仍然在进一步深化和转变中,做动态理解会更为合理。成为共犯毫无疑问是加深双方羁绊的,但羁绊越深,被欺骗和背叛的愤怒就越厉害。
“我以为你是特别的。”这句台词在我们的情感生活中有太多变体,太常出现了:
“你为什么不懂我?”
“我以为我是理解你的”
“你变了,你不再是原来的你了。”
……大家可以无穷无尽地列举下去。从这点上看EV动刀动枪的反应是将情感中吵架冷暴力等常见现象极端的戏剧化体现。
E8里也有Psychopath式的拌嘴桥段,V描述E的死相,要求葬礼上要漂亮照片;E嘲笑V的想法不现实又不是拍《雌雄大盗》Bonnie and Clyde,都相当黑色幽默。
3、 关于“爱”的定义,如果定义为性爱、占有和控制,那EV简直爱爆了。
V太擅长利用真实条件控制E,利用皮尔对自己的杀意,操控E进入危险境地制造不得不杀皮尔的局面。所以E怪罪V杀皮尔的原因不是杀人本身而是杀人带来的麻烦。而后面V利用自己的生命去赌E会为自己出手杀人,现场教学把E变成真正的共犯。V担心E的安全,但同时也很乐于将E置于“与自己在一起”的危险,并享受其中。一切既是即兴也是操纵。但V的“I love you”,是有一个前提的,那就是“你是我的所有物”。一旦这个前提被打破,love就直接导向了愤怒和恨。
E呢?能放着同事要死不管,能真的出手杀人,所有的跨越界限除了自身的反社会倾向,也都是在危险的当下以V的安全为目标出发的本能行动。但一旦发现被操纵,自我主权被侵犯,也是无法原谅V的。E越像V,两人间“自我中心”的矛盾就越突出。
如果说S1E8的E捅出了V从未体验过的自我和情绪,那S2E8的V则枪击出了E一直缺乏的独立主体意识。
在进展到S2的EV世界里,“转变”只是一个中性词,没有变得“正常”的意思,转变就是转变本身。而且这个转变是现在进行时,不是结果,一切都正在发生。
这对“双生子”互相完形补完内在的过程会继续,V会通过E越来越理解人类现实层面的部分,E也会通过V 越来越深入探究自己反社会的部分。
EV的转变到底后面会靠近常人一些,还是混合出两个大魔王,现在都是未知。这也是剧组吊着观众胃口的一个大坑。
后续的剧情发展,EV之间的主控权的争夺还会继续,E要学会更加独立坦诚面对自己,而V则要面对自己极端物化别人而带来的客体关系问题。
外部的威胁没有消除,EV间心理张力变得如此巨大,EV之间互相攻击、互相仇恨、互相迷恋、互相融合不会停下来。
而从剧情进展的角度,我想现在到了要跳开C妈到底是不是12人这个惯性思维的时候了。英国是个创造出大陆政策的外交和谍战大国,应该不会像我们之前猜的C妈有固定归属。很有可能MI6与12人有时是敌人有时是朋友,E8的这次清除行动就是一次基于共同利益的交易。这条剧情主线应该会贯穿到剧集终季。
故事还没有发展到要进行人物升华,剧情高潮结尾的终局时刻,两个变态间发生任何匪夷所思的事情都很正常,大家躺好享受就行!
最后,借用E7的歌词作为结尾:
And now I’m changing my world. -----《Modern Kosm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