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在油管上看送审样片,耐着性子看完了全集。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抛开网络环境中反腐巨浪裹挟的滔天民意(先表示支持中央反腐),来和大家解释为什么我认为这部剧差,差在哪儿。希望大家理智看待我的剧评。
一、人物
本片有一个好故事,在中央反腐的背景下可谓把故事写的生动。只不过在人物塑造上,中青年角色(加上沙和易)的塑造实在是失败。与其说是演员功力不够,不如说是角色设置过于脸谱化简单化,比如我几乎看不到侯亮平一家生活中的性格特点(如果何不食肉糜的高高在上不算的话)。编剧试图写一些年轻角色的人物脸谱,比如周林和郑张两对情侣,然而我想他们的存在只说明了老年编剧对于年轻情侣的刻板印象。而对于易学习这名角色,编剧用凌乱的剪接,进行了一集多对于他的传记性描述,他不是主要角色,之后也没有推动任何情节,这个政治宣传目的的角色写的太过生硬。沙也是这类角色的典型。至于全剧对于陆“老姑娘”的冷嘲热讽,不得不说这种标签贴的实在恶心,然而对于该问题我们最好放到下一个小标题来解决。当然也有个性鲜明的角色,比如祁高这对苦命鸳鸯,还有高书记李书记,都是极立体的角色。
二、价值导向
从该剧对于陆的态度来看,我必须要说这部剧有点反女权的倾向。女性在这部剧里,不是沦为男性的泄欲工具和交易工具(大小高),就是被迫在名存实亡的婚姻里生存而无从反抗(梁吴),要么被逼婚(陆)要么给兄长当保姆使唤(李的妹妹),爱看韩剧渴望爱情成为一种原罪(欧阳),堂堂法官成天琢磨的就是自己女儿什么时候能嫁出去(吴),忙事业带孩子做家务丈夫做一顿饭像受了丈夫多大的恩惠(钟),两个年轻女孩(张林)则无能,必须依靠男人成事,老太太也是从属性质的。有批评说这就是我们这个社会的现实,剧中表现现实的手法并没有什么不对。可是我们分明能见到剧中或以他人之口或以旁白之口说出对剧中中年女性们的批评,仿佛女人到了中年,就必须全心全意地只为家庭考虑和她的男人考虑,结婚并维系家庭是唯一的宿命。如果她们安分守己我们会认为她们可怜(梁吴),但如果她们追求更多就会成为一种原罪(欧阳),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对女性的物化。我们还会在剧中经常听到,诸如女人就是怎么样,女人就应该怎么样之类的话,这也是对于广大女性群体的一种标签。我们不认为一遍遍地重复并宣扬这种价值观仅仅是在表现社会现实,而是同时传达着被包装过的恶意。再加上主角夫妻认为祁同伟的遭遇仅仅为“权力的小小任性”的结果,以及旁白对名为懒政实为缺钱无从办事的孙连城的嘲讽,无论在价值观上还是宣传目的上都是极其恶劣的。这些设置甚至使近期的网络舆论发生转变,大反派祁成为了全剧最令人同情的角色,主角则超越郑乾,成为了许多人眼中最令人讨厌的角色。
三、结构
结构是我认为本剧最差的地方,同时也是所有国产剧的通病,只不过这部剧更加严重。故事逻辑相对严密,但时不时穿插许多不必要情节,如两对年轻情侣,大风厂,易学习,侯亮平教训电工,不必要的审讯详写(后十几集几乎全是冷嘲热讽和主角的正义嘴炮,过于冗余)。一个镜头能解决的段落用了大段不必要的对话和长镜头来拉长时间,事无巨细不分详略。对于人物宁可传记式的挤在一集内把一个人的生平交代清楚(如祁同伟、李达康和易学习),也不愿意全局穿插着说明。剪接过于细碎,转换场景跳跃飞速。本来二十三四集左右能拍完的剧,却拖了五十多集,甚至祁同伟自杀多人落网以后还婆婆妈妈拖了三四集才结束。广电总局剪片子大家都深恶痛绝,可是最高检的片一刀不剪也着实令我们难受。
四、立意
其实本剧做的已经相对于之前足够好了,但我必须多说两句。在最后一集有段情节,讲的是李易搭班子后两人的争吵,李说眼里揉不得沙子没经济,易说老纵容不良投资商滋生腐败,两人大吵一架。另一段沙和田说,要杜绝“楚王喜细腰后宫多饿死”的现象。这两段很有用可惜没进一步展开,反腐只能消解燃眉之急,要真正解决问题,避免人治进行法制,彻底消除不良风气和人事问题,只能靠制度深化改革。这样才能避免祁同伟们的悲剧。只不过如果要说这些,就在最高检的权限范围以外,也不方便和老百姓说了。因此立意失于狭窄,希望将来有一天中央的尺度能更进一步。因此立意横向对比比不过《纸牌屋》,纵向比不过《大明王朝1566》。本剧反腐靠的不是制度和法治,而是中央的空降人事任命和侯沙李易们的智慧与党性,所谓反腐不过是以更大的权力制裁权力,过分宣扬和号召官员的个人道德,宣扬人治。实在称不上多高的立意。
五、情节瑕疵
第一集办案流程如此率性直接。侯在掌握证据的情况下还去赵贪官的单位某国家部委查证就已经够匪夷所思了,陆等人完全不在丁所在饭店现场布控,仿佛他们就是放走丁的卧底则更加奇葩。诸如在收费站堵李,陈海出事后没多久二老就完全正常了之类的情节不胜枚举。上下级之间说话态度也不真实。瑕疵硬伤太多,一时列举不完,欢迎补充。
总而言之,该剧的评分归功于热点与民意,甚至归功于宣传口的放宽。有网友说中国人跪久了,主人偶尔让改蹲着都有种站起来的错觉,这句话尽管有失偏颇,但是是有道理的。倘若十几年后回头,人们都能就事论事看这部剧的时候,它得不到那么高的评价。然而在中央看来该剧是可以得高分的,因为它的历史使命与宣传目的完成得相当成功。至于正义一方人物的扁平化与不真实感,以及老百姓看不看得出这种扁平化与不真实感则无关紧要,而对于达康书记的爆红,网友也不会深究他是不是对丁义珍睁一眼闭一眼,批评孙连城是不是有道理,一言堂的行政方式是不是足够有效,即使这种一言堂最终使大风厂事件发酵,只要他想为百姓做事就够了。不得不说这是一种宣传的胜利,问题只不过是能持续多久罢了。
评分方面,我会给3分弱,向下取整一星。我是最高检官员的话,大概会给9-10分吧。
以上。
--------------
4.19更新,评论区有一位说我结尾用“以上”不妥的,充分证明了现如今反对别人不需要有观点,贬低对方的语言习惯借以表达立场也是一种高招。当然欢迎大家无论赞同反对,在评论区回复,好让我知道各位赞同和反对的理由,一起交流观点看法。坐标东京,同城可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