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181995
  • 当归
    2018/11/27 15:53:58
    扩展恐怖宇宙的人面鱼

    在恐怖电影中,很少有能连续拍几部的经典,许多导演编剧也曾试图多拍几部串联起来,形成属于自己的恐怖电影宇宙,目前来看除了温子仁的《鬼修女》系列,还真找不到第二个恐怖电影宇宙系列电影了!

    恐怖电影《红衣小女孩》在2015年上映,电影改编自1998年在台湾发生的红衣小女孩灵异事件,而作为《红衣小女孩》两部系列电影的外传故事,《人面鱼:红衣小女孩外传》(以下简称《人面鱼》),创造了民间习

    在恐怖电影中,很少有能连续拍几部的经典,许多导演编剧也曾试图多拍几部串联起来,形成属于自己的恐怖电影宇宙,目前来看除了温子仁的《鬼修女》系列,还真找不到第二个恐怖电影宇宙系列电影了!

    恐怖电影《红衣小女孩》在2015年上映,电影改编自1998年在台湾发生的红衣小女孩灵异事件,而作为《红衣小女孩》两部系列电影的外传故事,《人面鱼:红衣小女孩外传》(以下简称《人面鱼》),创造了民间习俗与都市传说等元素组成的世界,个人对这群辛苦的电影创作者给予正面的肯定。

    台湾片如何在商业与艺术之间取得平衡,如何在电影本身以外创造更多话题,吸引更多人关注电影、重视电影产业:我认为《红衣小女孩》系列电影确实做到了他们想要达到的目标。

    但凭心而论,《人面鱼》的整体表现是否出色?我认为在114分钟的片长里,它塞入了相当多议题,让人多少有难以消化的疑虑。

    它就像是一个开放世界的电玩游戏,观众能够从中发现许多旁支任务的小线索找到惊喜,或是将之视为《红衣小女孩》两集故事的DLC扩充包,让观众讨论热度增加。

    诸如像是《红衣小女孩2》中由高慧君所饰演的母亲一角,或是黑虎将军世代传承的乩身,若是熟悉过去两集故事剧情,相信能够在《人面鱼》中找到些许乐趣。

    但《人面鱼》作为首次尝试发展宇宙观IP故事的做法,塞入试图和《红衣小女孩》1和2故事做连结的元素,希望扩大世界观的野心难免忽略了整体故事的流畅性,节奏上也显得破碎,是本片美中不足之处。

    这让我想起那个胎死腹中的暗黑宇宙,创作者似乎陷入了故事仅靠剧情时间推动,而并没有在剧情、角色两者间的互相关系下深探,让人看完能够存留余温。而《人面鱼》给我的感觉就是看完了一个故事,仅此而已。

    而剧情也不断在徐若萱母子与郑人硕父子间切换,试图将电影焦点从对抗神秘力量,转换到探讨亲情的伟大。我喜欢徐若萱和郑人硕的表演,两人在诠释单亲父母所面临的困境,对抗神秘力量的无力感,都让我相当感动。但在缺乏剧情对比,或有效前后呼应、聚焦的情况之下,剧情明显有断裂感,无法流畅地说下去。

    曾以短片《复仇》获金穗奖最佳剧情片、《浊流》一片探讨环保议题的庄绚维导演,确实让这部惊悚电影注入了一股活力,展现了他过去关心社会议题的细腻观察力,以及对角色人物塑造的用心。

    当中诸如黑虎将军、魔神仔正邪两大势力的引介,或是徐若萱、郑人硕的家庭成员都相当迷人且立体,对亲情元素的琢磨,我认为是本系列电影尝试在惊悚电影市场中做出的独特性,让人在恐怖之余,也能被剧中角色的情感所感动。

    但论《人面鱼》和《红衣小女孩》系列电影,是否能够相提并论?我认为就电影的表现确实不及过去程伟豪专注在单一聚焦收敛的故事上,使得剧情有稍嫌发散、缺乏通盘聚整的能力。

    《人面鱼》作为一部扩张世界观的作品,故事的主角人面鱼依旧回归到魔神仔传说,英雄人物仍聚焦在虎爷这个神佛身上,未来是否有更多正反派角色?是否有更多剧情发展?就目前的电影呈现看来,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详细】
    97871294
  • 尽量不熬夜
    2022/12/18 17:27:46
    烂片

    纯粹的高开低走,打着十三太保的噱头围绕本片实际上大多数十三太保的戏份少得可怜。主角光环严重。换作是其他人做那种事死好多次了。故事进度太快 莫名其妙私奔 莫名其妙结拜,本来很期待 看的时候都快无语死了 这剧也就演员阵容豪华。一个民国风 那么多大咖陪csc搁那玩 某人演技尬的很也不知道。最让人无语的是结局烂尾 什么都没有 好人全死光 坏人全活着,什么也没交代就

    纯粹的高开低走,打着十三太保的噱头围绕本片实际上大多数十三太保的戏份少得可怜。主角光环严重。换作是其他人做那种事死好多次了。故事进度太快 莫名其妙私奔 莫名其妙结拜,本来很期待 看的时候都快无语死了 这剧也就演员阵容豪华。一个民国风 那么多大咖陪csc搁那玩 某人演技尬的很也不知道。最让人无语的是结局烂尾 什么都没有 好人全死光 坏人全活着,什么也没交代就结束。恶心

    【详细】
    14830209
  • 大麦老
    2021/6/17 10:09:19
    朴素朴实,小人物的身不由己
    其实我到没觉得《火山地狱》像楼上说得那么不堪,我反而觉得整体是摒弃花俏拍摄而采用朴实的方式展示男一的人生挣扎和无奈,最后找回本来的善良。故事据说是基于真人事件,那主创的初衷也值得支持。明显是小成本制作但王紫逸交出演帝级的演技表演,比上影节其他入围演员有过之...  (展开)
    其实我到没觉得《火山地狱》像楼上说得那么不堪,我反而觉得整体是摒弃花俏拍摄而采用朴实的方式展示男一的人生挣扎和无奈,最后找回本来的善良。故事据说是基于真人事件,那主创的初衷也值得支持。明显是小成本制作但王紫逸交出演帝级的演技表演,比上影节其他入围演员有过之...  (展开)
    【详细】
    13615214
  • 宋俣萱
    2019/5/19 17:25:31
    除了灭霸的无限手套,这部cult片还玩对称!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看完《复联3》,虽然影片还留了不少问题。但是,作为最近还蛮火的灭霸,有个问题不知当问不当问。 除了灭霸有无限手套, 还有谁有无限手套呢? 网友们有! 不知道这位网友家长看了,作何想法? 蔡依林也有! 下足功夫的小公主,不知道洗碗的时候会不会有很大的威力? 还有他们...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看完《复联3》,虽然影片还留了不少问题。但是,作为最近还蛮火的灭霸,有个问题不知当问不当问。 除了灭霸有无限手套, 还有谁有无限手套呢? 网友们有! 不知道这位网友家长看了,作何想法? 蔡依林也有! 下足功夫的小公主,不知道洗碗的时候会不会有很大的威力? 还有他们...  (展开)
    【详细】
    10189256
  • 邓安庆
    2015/9/24 14:52:16
    刘德华是“吾先生”,刘德华也是刘德华
    电影快要结束时,刘德华饰演的吾先生被成功解救,他坐在警车里还没有缓过劲来,眼神一直在盯着虚空中的某处;而这时镜头了给了吴若甫扮演的警察,他的眼睛湿润了一下。这一幕意味深长。时间来回到十一年前,“2004年2月3日凌晨2点多,著名演员吴若甫与几位朋友刚刚谈完事从朝阳区某酒吧出来,眼前突然出现了几个陌生男子。他们自称是警察,给吴若甫戴上手铐,只一眨眼的工夫,吴若甫就被那几个男子拉上了汽车扬长而去,等他
    电影快要结束时,刘德华饰演的吾先生被成功解救,他坐在警车里还没有缓过劲来,眼神一直在盯着虚空中的某处;而这时镜头了给了吴若甫扮演的警察,他的眼睛湿润了一下。这一幕意味深长。时间来回到十一年前,“2004年2月3日凌晨2点多,著名演员吴若甫与几位朋友刚刚谈完事从朝阳区某酒吧出来,眼前突然出现了几个陌生男子。他们自称是警察,给吴若甫戴上手铐,只一眨眼的工夫,吴若甫就被那几个男子拉上了汽车扬长而去,等他的朋友反应过来拨打110报警电话时,对方早已没了踪影。”这部电影就是根据此次绑架案改编,再回到电影这一幕,我们看到的是这样的场景:刘德华饰演原型为吴若甫的“吾先生”,而吴若甫饰演解救“吾先生”的警察。这在电影史上,恐怕都是独一无二的。

    我不知道吴若甫参演这部电影是什么感受,而且为什么没有饰演他自己,反而是变成一个拯救自己的角色,也许这也是一种自我拯救吧?我佩服他敢于直面这件恐怖至极的绑架案,那种心灵的创伤,大多数人也许一辈子都不愿意再去回忆。电影的有意思之处不止于此,它巧妙地利用了演员与饰演角色之间的关系,从而制造出出其不意的效果来。如果这部电影放给外国人看,他们眼中这就是一部单纯的电影而已,而对于我们中国人,就多了很多只有我们才懂的“点”。

    除开之前说到的吴若甫,还有我们已经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刘德华。在现场观影的过程中,观众频频哄堂大笑,他们意会到电影那些细节中给予他们的“笑点”:比如说绑匪等着无聊,就让刘德华参与打牌,绑匪问他意见,他说了一个,结果输了,绑匪就说:“你不是演过《赌神》吗?”再比如墙壁上挂着的挂历,第一页是成龙,第二页是刘德华,绑匪说:“你不是有大哥撑腰么?”再比如说绑匪问他结婚了吗,刘德华说没有,等绑匪不在时,另外一位人质说:“我上网查了,说你结婚了。”刘德华看了他一眼。这个很明显是一处自嘲:刘德华多年隐婚。所以观影时,我们一方面知道他是饰演“吾先生”,一方面更知道他是刘德华。这种真实与虚构构建的叙事效果,饶有意思。

    但我们不能说刘德华是在饰演他自己,他的确是把“吾先生”那种镇定冷静的气质给饰演出来了。电影中特别动人的一幕是,当吾先生知道自己马上要被绑匪给勒死活埋时,他抱着另外一位人质唱了一首《小丑》:“启幕时欢乐送到你眼前,落幕时孤独留给自己”。这是曾经真实发生的一幕,吴若甫的确是唱过这首歌,来安慰另外一位被绑架的兄弟,也来安慰自己。现在经由刘德华唱出,我们很难不把刘德华自身的经历感受给融入进去。那一刻,我被触动了:刘德华是“吾先生”,刘德华也是刘德华。

    另外,我觉得整部电影的节奏掌握得非常不错,“案发”是个节点,案发时,案发前多少个小时,案发后多少小时,时间节点频繁切换,却让人感觉不乱,事件前因后果随着时间轴的来回移动得以立体地呈现出来。叙事框架是结实的。在镜头上,多近镜,人物面部细腻的表情释放出言语无以表达的信息,另外也给人一种逼视的紧张感。是的,这种紧张感,哪怕我们早就知道最后人质肯定是得到解救了,也不能让我们轻松一些。除近镜头,也大量跟拍,镜头晃动,让人不能安逸地以观众的身份旁观,仿佛我们自己也随着在这个事件当中,时间一点点流逝,绑匪一点点失去耐心,人质也马上要面临危险,这种紧张感的营造非常到位。这种营造,有导演之功,也有演员之功,尤其是王千源,这个老戏骨,把绑匪那种精明、紧张、不安、凶狠、愧疚,拿捏得非常到位,因为有他的精彩表演,整部电影那种紧张感才能油然而生。

    这部电影我是在三里屯的影院看的,而电影的最开始也是把场景放在在三里屯,就是在我看电影的地方,绑匪把吾先生给绑架走了。这种现实与电影重叠的观影感受,真是奇妙。而在此前不久,三里屯这边发生了外国女子被莫名刺死的恶性事件。生命就这么荒诞脆弱的被结束了。放眼大街上璀璨的街灯和汹涌的人流,我想每一个人都在自己的生命中遇到或大或小的事情,有些呈现在荧幕上,比如吴若甫;有些只有深埋在我们自己内心中。惟愿现世太平,人事安康。
    【详细】
    76061660
  • 上官斜阳
    2014/11/26 0:25:02
    谢谢红色,让我想起自己的初心
           终于还是忍不住跑来补长评了。

           知道这部剧是因为看到了人人上的网友安利,第二天拍作业的时候听别的班的同学也说他们老师推荐了这部片子。
          &nbs
           终于还是忍不住跑来补长评了。

           知道这部剧是因为看到了人人上的网友安利,第二天拍作业的时候听别的班的同学也说他们老师推荐了这部片子。
           决定看是因为真的最近有点无聊,然后手贱点开了一集,我很感谢那天的手贱。

           老实说对这部片子的第一感觉是一般般,因为几位主演的知名度确实谈不上太高,张鲁一我只是觉得貌似见过都不记得之前有什么作品,陶虹尽管漂亮但是毕竟岁数放在那颜值下降,周一围我刚好之前看了绣春刀算是我在这部剧里印象最深的演员。(我晓得这几句话特别得罪人,大家表打我,我保证全文就这段最欠。)

           but,第一集给我的感觉很棒,灯光,美术,色调,镜头设计,场面调度,剪辑转场,以及服化道和背景音乐,我真的感觉是在看电影,我确实相当惊讶和欣喜,并且有了看下去的欲望。

           配角各个都是老戏骨使得整部剧的小人物都鲜活了不少,而且随着剧情的推进,我对主角的好感度一路飙升,虽然开始时会介意天哥连刘海也挡不住的长脸以及陶虹有些显老的跳戏,但是几位主演的文艺气质与这部片子的整体风格完全契合,同时也正是因为他们的知名度没有那么高,他们的形象还没被定性,所以演绎起剧中人物来更让人觉得自然舒服,好接受。

           我真的很爱这部片子,先说点技术上的部分好伐。
           我是学影视后期的,我们学校学的杂连带着前期也一起学,拍作业时提起这部片子的那位同学就是我们短片作业的男主角。我在apec假期前两天完成了要死要活的拍摄之后就在家养病了四天半,同时开始了看《红色》。
           你能想象伐?在我刚刚经历过片场的各种状况,各种麻烦,各种纠结,各种穿帮,各种提心吊胆怕补拍之后,我看到了这部剧。
           你能想象伐?在我从大一满腔抱负想以后投身影视业,到大三我觉得自己依旧一无是处,以及对中国影视业一天比一天无奈心痛失望绝望乃至与我正在严肃认真考虑转行之后,我看到了这部剧。

           我的惊讶,惊喜,欣慰,激动,你,能想象伐?

           这就是我梦想着能做的片子,这就是我觉得我要去为之奋斗努力的方向与目标,这就是我曾经爱过之后被现实打击过却还在幻想着的职业领域。
           真的,如果可以,我愿意参与到其中任何一个工种,哪怕只是打个板,哪怕只是搬个灯,哪怕只是送个盒饭,我真想参与到里面,一分钱不要。

           我喜欢转场,特别特别喜欢转场,我喜欢看电影美剧英剧里各种各样的转场,但我从来没有在任何一部国产剧里看见如《红色》这般用心设计的转场,几乎每集都会有那样一两个让我觉得惊喜的部分,这是第一次。
           我在刚刚拍完的作业里负责美术以及服化道,所以我更加清楚地体会到,什么叫做画面里的一切都不是巧合,都是精心设计过的,于是我认真地看每个镜头,我喜欢场景的设计,喜欢那些小细节,喜欢红宝石餐桌正中的那只红玫瑰,喜欢天哥永远下班领着鱼二鸭三小菜四,喜欢那处处都透着生活气息市井气的同福里,这是第一次。
           我喜欢这部剧里的镜头设计和场面调度,我记忆最清楚就是天哥由远及近走到焦点的那个镜头,真漂亮。升格镜头很费钱很占地,出效果不假,但用的多容易适得其反,比如《一代宗师》究其实有些过犹不及,但《红色》里的升格用得很到位,每一处都有要慢镜头的道理。我不知道倒回去细细看了多少个特别的镜头,这是第一次。
            我一直盼望着中国能有一部电视剧,能被观众盼望着放出剧本、分镜头、幕后花絮、无调色版或者原始素材、各种纪录片、各种周边,总之就是相关的一切一切,恨不得连片场你们的盒饭吃得是啥都爆出来才好。终于,有了《红色》,这是第一次。

           诸如此类的第一次,还有很多。
           我在看完了它的纪录片之后,努力的去想为什么会有这样多的第一次,为什么我们明明能够做到这样好的地步,却一直等了这样久?
    我想有一个最大的原因是制作方纸兵工作室是由导演编剧视效总监三人联合组建的,这与国内大多的导演个人工作室不同,这样的配备从根源上解决了很多问题,中国的好剧本是不多的,但好剧本拍砸的也是不少的,但这样的配备则在最大程度上保证了片子的最终效果。
           就以视觉效果方面为例,动画预演动态分镜最大程度保证了镜头设计的流畅以及后期剪辑转场设计能够得以实现,我印象中别说中国电视剧,国产电影大片都没有几个肯认认真真把钱花在这里。中国大多数的剧组都是前期能做好的事情做不完然后留给后期,说白了就是留下一堆烂摊子交给后期收拾(之前老师说某个组曾干过男女主演分着演,后期扣到一块去的这种事),后期连收尾都做不完又何谈创作创意创新?而且由于现今的国产剧组已经产生了对明星演员的依赖性,大笔的预算资金全放在演员片酬身上,布景上再扔一部分,给后期制作的钱少的可怜,最后结果就全都是五毛钱的特效。我很佩服导演选角的眼光,适合角色,而且也没有盲目花掉大笔资金在所谓的“大牌”身上,我相信预算给后期的一定不少才最终呈现出这样一个令人满意的效果。

           我一直相信,拍片子这件事最重要的是态度,是全组的态度。在每张截图都能做壁纸的背后,在每个演员都像是生在上海的背后,在那些被剪刀手伤害了太多次却还是让人深深被吸引的剧情背后,我看见了兢兢业业踏踏实实,很多很多的网友看见了,越来越多的观众也看见了,所以它没有大幅宣传却能一步步走到这个口碑这个地位,我们都看见,中国还是有那样的影视人,尽管现实艰难至此坎坷至此,却还是不忘初心拼尽全力的,去做梦。

           其实剧情上也有很多想写的东西,但今天实在很晚了,先停在这里吧。

           记得看弹幕有一句话我记得很清楚:“今年最大的好运气就是遇到了《红色》。”我不能更认同。谢谢你,《红色》,谢谢每一位幕前幕后为之努力过的贡献过的人,它让我想起自己的初心,想起我一腔抱负报考这个专业时的那些年少轻狂的梦想。

           其实写这篇评论的原动力就是那句:“真的,如果可以,我愿意参与到其中任何一个工种,哪怕只是打个板,哪怕只是搬个灯,哪怕只是送个盒饭,我只想参与到里面,一分钱不要。”
           真心希望能有机会参与到这样的一部良心作品里,不为金钱不为名利,只为对得起我所爱着的理想和我这个年纪的满腔抱负。
    【详细】
    72093594
  • 本来老六
    2012/3/14 11:06:56
    肚肚皮,肚肚皮


      看见一条关于背诵圆周率吉尼斯世界记录的消息,想起了一部沪语电影《考试一家亲》,二零零一年的片子,主演傅彪二零零五年去世。电影里面宋丹丹最喜欢说的一句台词就是:肚肚皮,肚肚皮,侬难能啦,侬要紧哇?(大胖子,你怎么回事啊,你身体没事吧?)

      沪语电影比较出名还有一部《股疯》,不过相对股疯基本都是南方演员出演(除了刻意强调文化冲突的香港演员刘青云),这部电影的主演傅彪


      看见一条关于背诵圆周率吉尼斯世界记录的消息,想起了一部沪语电影《考试一家亲》,二零零一年的片子,主演傅彪二零零五年去世。电影里面宋丹丹最喜欢说的一句台词就是:肚肚皮,肚肚皮,侬难能啦,侬要紧哇?(大胖子,你怎么回事啊,你身体没事吧?)

      沪语电影比较出名还有一部《股疯》,不过相对股疯基本都是南方演员出演(除了刻意强调文化冲突的香港演员刘青云),这部电影的主演傅彪和宋丹丹都是北方演员,当他们一口半生不熟的普通话效果更为奇特:心急火燎地在和别人沟通,以为大家都听懂了。然后大家哈哈哈大笑,却不在乎你真的说了什么。

      这个电影的焦点是考试:父亲四处求职,母亲参加各种益智竞赛博奖品,儿子面临高考。大家都忙忙碌碌,可是又不得不慢下来想想人生。

      经历过高考的人大概都很难忘记那些不眠之夜,似乎这是最后一次相对公平的竞争:付出多少,得到多少,大家面临的考卷还是一样的。可是焦躁还是存在,惶恐,忧郁,各种看似装牙舞爪的压力在加上青春期的荷尔蒙,小男孩于是恋爱了。

      电影里有这样一个细节,得知小孩子出去会女朋友。傅彪冲下楼去叫住他,正当小孩准备接收一番训斥的时候,却被父亲往自己的手里塞了几张钞票:你糕小姑娘出起,钞票搭了哇?(你和女孩出去约会带够钱了吗)。儿子当然欢呼雀跃:爷爷当年不给你钱是因为他没钱。望着心和身体都朝着女孩飞奔过去的儿子,傅彪喃喃自语:我也没有钱啊。

      儿子的老师为了激励大家读书,请来了一个背诵圆周率记录保持者,结果戴着眼镜的小孩开始机械背诵后就完全煞不出车了,同样戴着眼镜的爸爸痛苦嚎啕:儿子,你哪能啦?(儿子,你怎么了?)看着被医生带走的两父子,老师沉着地转回身看着讲台下的学生:同学们啊,我们要深思啊。

      我当时就给跪了,这何止叫危机公关啊,明明是树立典型被逆袭了,结果老师遇事不慌的似乎本来树的就是反面典型。胆大心细遇事不慌,这个连鬼子都能对付了,何况下面坐着的还是一帮被高考折磨到昏昏欲睡的孩子。

      还是说说儿子谈恋爱。

      据我的经验,高三绝对属于早恋高产期,虽然本人因为把早恋提前到了初中以至于高三不得不清心寡欲,但高三那种黑漆漆乌惨惨的境遇实在有种不找个异性抱抱过不去的感觉。(那时候还是异性恋合法的年代)小儿子和小女孩也就在大街上压了压马路,在音像店分着听听耳机,两个人浅浅亲一下,浅浅笑一下,那时光就这么不见了。

      回过来说宋丹丹。

      看过电影的话一定会有人记得宋丹丹去买卷心菜。当她大义凛然地把菜皮一阵阵剥去,摊贩实在无法忍受了:好了好了,再剥下去没有了。然后宋丹丹微笑着说出来的并不是道歉:你这些反正也不要了,我帮你多特(丢掉)好哇。

      上海人一直被诟病的就是精明而不高明。所谓各种鸡毛蒜皮,各种鼠目寸光。这个其实实在是和逼仄的居住条件,局促的生活条件相关。譬如大家洗澡都挤在公用厕所里,大家出行都要精打细算怎么组合公交车票才是资源优化,被指指点点,被鄙视斜视,可是生活还是自己在过,自己在斤斤计较。

      里面有一次宋丹丹为了让傅彪找工作体面一点,特意把奖品换了一个包。而这个包从电影角度起到了非常好的戏剧效果。


      终于说到傅彪了。

      最近有说香港电影《桃姐》难得地在各大网站零差评,这个让我想到傅彪去世那年,一贯唇枪舌剑的各大论坛出奇地没有人逆袭。大家至少都承认一点:傅彪是个好人。

      电影中傅彪为了找工作养家四处奔波,奴颜卑膝也好,不顾身体也好,有个镜头是他去厕所小便,然后人事不知地昏倒在自己的尿里,可是我想那一刻他还是舒服的,因为他可以放下责任了。

      可是就这么一个秉承“穷人就不可以有脾气”的男人在好不容易获得一份工作以后,在一次陪客户唱歌的时候,因为那个大款把他的包顺手丢出包房后爆发了:你为什么要丢我的包啊。

      看着这个大块头愤怒地大吼大叫:你为什么要丢我的包啊。

      我觉得这个就叫忧伤逆流成河。他已经退无可退,穷途末路,可是为什么人生还要推掉最后一块多米诺骨牌,为什么还要随随便便丢下这么一根稻草。

      “你为什么要丢我的包啊”

      这是一个男人,一个上海男人所能想出的所有指控了。

      当然电影毕竟还是浪漫的,傅彪住院之后,那个态度一百八十度转弯的东北汉子负责了所有医疗费用:大哥,啥也别说了,眼泪花花的。

      傅彪只能在病床上近乎惶恐地说:你为啥对我噶好啊(你为什么要对我这么好啊?)

      电影中夫妻两个人有次吃饭,傅彪和宋丹丹讨论:侬刚,一个宁哪能才叫有面子(你说,一个人怎么才算牛逼啊?)

      宋丹丹想了半天说:市长给你来电话?

      傅彪近乎腼腆地说:市长给我来电话,我不接,这才叫有面子。

      市长是不会给这样的爸爸来电话的,即便来电话,市长也不会说上海话。


      肚肚皮,肚肚皮,我想起了这个肚肚皮,想着想着,想完了。
    【详细】
    53432165
  • Olorosoness
    2021/5/11 9:56:01
    当我们谈论“爱”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当我们谈论“爱”时,我们在谈论什么——由Who's Afraid of Virginia Woolf谈爱德华?阿尔比的“悖论之爱”Who's Afraid of Virginia Woolf的故事有关一对心有郁结、精神苦闷、游戏人生的老夫

    当我们谈论“爱”时,我们在谈论什么——由Who's Afraid of Virginia Woolf谈爱德华?阿尔比的“悖论之爱”Who's Afraid of Virginia Woolf的故事有关一对心有郁结、精神苦闷、游戏人生的老夫老妻——乔治和玛莎。某个午夜后,他们与另一对年轻夫妇——尼克和哈妮,开始一场喋喋不休的聚会,而这对年轻夫妇就这样被卷入了家庭战争、夫妻情仇、婚姻话本、生活闹剧当中去,最后,经历了辩论争吵、讥讽谩骂、肉欲狂欢、入戏出戏之后,尼克和哈妮发现乔治和玛莎口中的“儿子”只是杜撰出的一个脆弱的幻象,乔治在这个荒唐残酷的游戏里终结了他们“儿子”的生命,亲手击碎了玛莎的臆想。随着真相大白而来的幻灭感使即将到来的黎明化成虚空,不过,虚空之中又浮现点点真切的曙光。爱德华?阿尔比的剧作中,总离不开这样的人物:强势的妻子或母亲,软弱的丈夫或父亲,早逝或遗失或从未存在过的的孩子;他的剧作中,亦总淡不出此类主题:虚幻与真实的交织混淆,人的异化、身份认同障碍与时代社会的大语境对人的影响力的映衬,荒诞和现实的对照。Who's Afraid of Virginia Woolf也不例外。他所表达的看似是对立的悖论,却最终能够在人物与自身、与对方的和解当中自圆其说,达到奇迹般的完满的戏剧性效果。本文即针对这场家庭战争、夫妻情仇、婚姻话本、生活闹剧,浅谈爱德华?阿尔比的“悖论”认知,谈他有关“爱”的认知,谈他所认知的“悖论之爱”。一、“悖论”爱德华?阿尔比曾批判地指出,如果把正视人类真实处境的戏剧叫作“荒诞派戏剧”,那么所谓的“荒诞派戏剧”无疑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现实主义戏剧。阿尔比不予强调人类真实处境是否荒诞,他只是以荒诞、迷狂、离奇的写作手法去表现这一点——他塑造性格古怪形象诡谲的人物,建立矛盾相悖却内里相衬的主题。世界是荒诞的,物欲横流,人与人之间缺乏真正的沟通与理解从而极易陷入精神苦闷,固步自封、安于现状、麻木不仁的人们无异于行尸走肉……阿尔比将这种现实存在的状态引入戏剧,使戏剧中的人物从最初就保持这种荒诞——他们沉浸幻想,终日痴迷,无法自拔。“悖论”正是这种“荒诞”。在Who's Afraid of Virginia Woolf中,“悖论”体现在乔治和玛莎以“儿子”维系他们几乎不堪一击的婚姻,但他们的“儿子”是他们虚构出的一个幻象,也就是说,一段本真实牢靠的感情,夫妻间确切存在的的亲密关系,竟需要用一个虚假的泡影去经营和延续,这是可笑又可悲的。乔治和玛莎通过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耽于幻想、自欺欺人、表面和平,小心翼翼地呵护着他们的人际、婚姻、爱巢,而阿尔比通过一个后半夜、一间屋子,为他们构建了完整的戏剧空间,让那“悖论”——即他们的冲突,在这个空间内横冲直撞、层层揭露、集中爆发,而后,他要主人公能够将这个“悖论”自圆其说——即亲自解决几十年来的冲突,也就是让乔治通过“手刃”他们的“儿子”,狠狠击碎舒适的幻想,打破虚假的安全感,将冰冷而又潦倒的真相、现实暴露无遗。但阿尔比向观众传达的,当然不止残酷的事实,他是在利用人物的自洽,告诫所有人:认清现实,接受现实,直面惨淡,解决问题——“你喜欢这个眼见的世界吗?如果不喜欢,那就改变吧!”二、“爱”粉饰太平的虚荣时代里,人们就理所应当地丧失“爱”的能力吗?笔者认为阿尔比剧作中的人物依旧表现出了“爱”与“被爱”的迹象和能力,尽管他们被伪善、冷漠、物化的社会裹挟,尽管他们支离破碎,然而,是“爱”让他们得以成为一个完整的人,是“爱”让他们丰满起来、鲜活起来、在舞台上充满倔强的破碎感,却又底气十足地稳稳地站立起来;同样,是“爱”,和对“爱”的期冀、追求,让他们最终能够与自身、与他人达成一种和解,让他们不至囿于绝境,也让他们重拾人性的光明与温情、重获生活的勇气和希望。

    玛莎 ......乔治在外面某个黑暗的地方......乔治对我好,可我辱骂他;他理解我,可我把他推出去;他可以使我发笑,可我使劲把笑憋在嗓子里;在夜里他抱住我,使我温暖,可我把他咬出了血;不管我多么快地改变我们之间的游戏规则,他总是不停地学习新规则;他可以使我幸福,可我不想幸福,不,我真的也希望幸福。乔治和玛莎:悲哀,悲哀,悲哀。尼克 (回应,仍不相信)悲哀。玛莎 ......我不会原谅他不求上进,见了我说:是的,这能行;他犯了个严重的,伤人的,侮辱人的错误,这就是爱我,他为此必须受到惩罚。乔治和玛莎:悲哀,悲哀,悲哀。尼克 (迷惑)悲哀。玛莎 ......他容忍,这是不可容忍的;他善良,这是残酷的;他通情达理,这是不可思议的......尼克 乔治和玛莎:悲哀,悲哀,悲哀。

    ——这段人物内心独白式的台词,最为真切地反映了玛莎的“爱”,反映了乔治和玛莎的“爱”。我们不仅是从这里,还可以从无数细节当中看到,即便玛莎对丈夫言尽讽刺甚至侮辱,即便二人针尖对麦芒,即便夫妻俩都不算清白的无辜者,可乔治仍然会对玛莎言听计从,他们仍然是一对知根知底的夫妻——他理解她体贴她纵容她,而她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却又离不开他,故而,他们的确是深爱着彼此的。毋庸置疑,阿尔比为观众提供的这段感情“悲哀”至极,充满伤害,痛苦不堪,他似乎也结合“悖论”抛出了对家庭中、婚姻中、亲伦中这类关系的疑问——当我们在谈论“爱”时,我们到底在谈论什么?乔治和玛莎,爱让他们盲目,让他们殚精竭虑,让他们沉沦,让他们忘乎所以,让他们自欺欺人,让他们游戏人生又忍不住对真情流连忘返,爱可以让他们心碎含恨,也可以让他们在一场歇斯底里后相拥而泣坐到白昼降临。真正的爱与伤害总是难舍难分,伤害是呼喊痛哭拉扯,是每一段情当中的高光,是对人生的反噬,但人生又怎么能离得开这样一段爱,我们又怎能抗拒被这样一段爱彻底吞没。笔者认为,爱人是一种能力,比金子还要高贵的是那颗爱人的真心。在当时那个精神空虚、处境孤独、心理病态的荒芜社会里,爱德华?阿尔比塑造了“爱意尚存”的一对夫妇、两个人——一个强势蛮横,一个软弱中庸,他们互不相容,却又难舍难分,他们扭曲地相爱,他们的爱带着毁灭性,他们并未活在真相里,还将日子过得一塌糊涂,但正是这样的“爱意尚存”、“良心未泯”,才使“悖论”有了被击破的可能,才让这段毁灭性的爱存在最终被救赎的可能。他们因“爱”捆绑,也因“爱”生恨,就能因“爱”和解。粉碎“荒诞”的最佳武器,这份“爱”、这份真情实感自然不可或缺——能利用人物固有性格,构建与生俱来的困境式的人物关系,却又在一开始就抛出了解扣的“法宝”,这是阿尔比创作的圆滑缜密之处。将感情与感情对立、人性与人性对立、虚假与真实对立,再让人物于其间纠葛、挣扎,这亦是其高妙之处。三、总结:“悖论之爱”在影视作品中,我们随处可见回放桥段,创作者利用场面回放,让人物和观众重温过往、面对现实。而在Who's Afraid of Virginia Woolf之中,在戏剧舞台上,我们所拥有的,就只是由始至终的,甜美激狂亦或冷若冰霜的,一声接连一声的大段台词。通过台词,我们看到听到感知到人物的生平,这是戏剧独有的艺术,也是阿尔比独特的处理——因为婚姻、家庭之中,最为常见的,也正是随时随地萦绕盘旋耳边的话语,它们柔情蜜意,亦或丑腔恶态,能救人,也能杀人,亦或说,能杀人,就能救人。阿尔比的戏剧舞台上,无论人物平淡叙述,还是咆哮谩骂,我们都能轻而易举地感知到,这个有关“悖论之爱”的故事中的他们,在回忆和现实中挣扎,沦陷于隐痛却不肯屈服,自欺着遍体鳞伤,还要血肉模糊地与自己和解——阿尔比意欲向观众传达的是,这才是人,最真实的生活里最真实的人。Who's Afraid of Virginia Woolf是一出真正意义上剥离、撕裂的戏剧,相信无论演员还是观众都会在沉浸其中时感到锥心钝痛。剥皮抽骨,方见血肉模糊。酒精,婚姻,人生,哪个不是一场游戏一场梦,“每个人都带着一个成年人的宿醉,但那就是我年轻时最辉煌的时刻”——琥珀的颜色,情爱的初始,生平的高光,人啊,又怎能一眼望到这些辉煌的内里和尽头?最留恋的往往逃不掉被覆灭,爱与伤害总并肩而行,真实和虚假失去了界限,只是攻防的言语能够仿若严丝合缝,恒久的心碎却无法自欺自圆。但宿醉终有醒时。我们最欣慰的事,是看到一个人能清醒而又有力地活着。剧名,也是剧中反复被唱的这首歌“Who's Afraid of Virginia Woolf”——原为沃尔特?迪斯尼的《三只小猪》中的童谣"Who's Afraid of the Big Bad Wolf?" (“谁怕大灰狼?”),阿尔比用著名的英国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名字取代了灰狼。著名的女性主义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是一个很有勇气很有力量的女人,有着和乔治相似的体贴入微的丈夫,笔耕不辍数年后最终因精神顽疾依然选择了自杀。但她的自杀不是为了逃避,而是作为一个人,她深知自己必须寻找感情的出口,宣泄,释放,感到自由,获得自由,拥有着哪怕一瞬的自由。此处似乎又是一个悖论,但事实的确如此——我们忘记来处,我们没有归处;当我们别无选择时,记得死亡也是一个选择。笔者认为,阿尔比选用了这个剧名,在剧中反复提及做强调,是想对观众表现:害怕“Virginia?Woolf”的,是那些想要一个出口却不敢走动的人——比如玛莎,看似很会宣泄,却缺乏真正释放的勇气。只是在剧尾,阿尔比为玛莎和乔治找到了更为舒缓的出口——他让他们在破晓时分直面“悖论”,在崭新的一天能够接受自己,带着真实的“爱”勇敢地生活下去。综上所述,爱德华?阿尔比是一个自相矛盾的剧作家。但正是他笔下的“假与真”“微观个体与宏观群体”“荒诞与现实”……凡此种种,相悖却又相辅相成,两相冲撞,激发出极大的戏剧张力。于是我们看到,虚幻的台词里往往有真切的感情,渺小的一个人物身上恰恰投射出一整个时代,天马行空荒诞离奇的笔触手法,勾勒描写的却正是最为确凿不移锥心刻骨的现实。

    【详细】
    135394257
  • 汤平
    2016/6/30 22:29:25
    一盒古味爆米花,唯一好吃的是钟汉良
    组团是要打怪地,
    打怪是要上天入地地,
    上天入地是要翻车爆破地,
    翻车爆破是要谈情说爱地,
    谈情说爱是要挤兑大boss地,
    大boss是缺爱傻JB地,
    总之,
    都是套路。


    这一盒中港韩混搭爆米花,导演和编剧急不可耐地把看过的一切西式大片元素一股脑地塞进盒子里,吃一颗,哦十一罗汉,又一颗,哦夺宝联盟,再一颗,哦史密斯夫妇……只不过,哦全
    组团是要打怪地,
    打怪是要上天入地地,
    上天入地是要翻车爆破地,
    翻车爆破是要谈情说爱地,
    谈情说爱是要挤兑大boss地,
    大boss是缺爱傻JB地,
    总之,
    都是套路。


    这一盒中港韩混搭爆米花,导演和编剧急不可耐地把看过的一切西式大片元素一股脑地塞进盒子里,吃一颗,哦十一罗汉,又一颗,哦夺宝联盟,再一颗,哦史密斯夫妇……只不过,哦全都是低配版。

    着急了自然就会忙慌,眼看着剧情发展快如闪电,爆米花一颗又一颗献宝似地塞进观众嘴里,完全顾不上理一理这颗和上一颗到底有什么关系。当然这也是导演聪明的地方,马不停蹄地轰炸你,看下手机咦他们怎么去了泰国,再看下手机咦他们怎么又到了济州岛,再看下手机咦这大反派居然自己上门了,努力抽空寻找了下逻辑,哦对不起,查无此人。

    角色方面,想走的是经典动作喜剧《最佳拍档》《龙兄虎弟》的路数,俩兄弟碰上仨外挂,兄弟俩也是一个负责耍帅一个负责搞笑。然而,跟《最佳拍档》光头麦嘉而不是许冠杰得了金像奖,《龙兄虎弟》里大受欢迎的是成龙而不是谭咏麟一样,动作喜剧容易出彩的永远都是搞笑而不是耍帅的那一个。

    我这还等着钟汉良从《三人行》里醒来团灭警察医生呢,结果他摇身一变跑赏金里逗趣来了。钟汉良老师,原来你戏路这么宽的……而且换片场的时候一定是吃了笑果素吧,全片大笑的点全在他身上。其实钟汉良长的这么帅,跟五官清奇的笑匠们比先天吃亏啊,不过他挺知道通过身体动作和人物性格来制造笑点的,还非常自然地加入了时下流行的萌萌哒元素,颇有点成龙式喜剧表演的意思。不得不承认,帅哥毫不装逼真情实感自我放飞地搞笑起来,相当之赏心悦目且令人心情大好啊。不过,在这盒不需要演技的爆米花里做一颗演技突出的豆子,钟汉良你想过其他豆子的感受吗?

    当然啦,炸得火爆,翻得热闹,节奏明快,场面能看,还吵吵啥,吃你的爆米花吧
    【详细】
    7958819
  • Flipped
    2022/3/21 16:37:51
    看到mu5735的热搜,第一反应就是:不会是波音吧?
    大而不倒,大而不倒,出人命,奈我何? 金钱至上,金钱至上,讲道德?笑话一个! 波音的铁板一块,让人看到了资本的冷酷无情,又让人因为无能为力感到无奈和绝望 现在还没有确切的消息,希望会有奇迹发生,逝者安息! 希望c919能稳步发展,总有一天顶替波音。  (展开)
    大而不倒,大而不倒,出人命,奈我何? 金钱至上,金钱至上,讲道德?笑话一个! 波音的铁板一块,让人看到了资本的冷酷无情,又让人因为无能为力感到无奈和绝望 现在还没有确切的消息,希望会有奇迹发生,逝者安息! 希望c919能稳步发展,总有一天顶替波音。  (展开)
    【详细】
    14289207
  • 一只大学霸
    2022/6/20 0:32:04
    我不是一个功利的人,但是…

    我不是一个功利的人,但是看起来主角确实忙了几个月,花了几万美元就得到了一个“对面22号走右边是上篮,走左边是投篮”的信息?

    关键是他不忙这几个月对面都不会有一个这么强的球员。

    也没让76人选到人家,也没做成人家的经纪人,自己重回助教也只是因为富二代下台,是不是这个道理?

    所有的工作为Boston做了嫁衣,老76人了。

    我不是一个功利的人,但是看起来主角确实忙了几个月,花了几万美元就得到了一个“对面22号走右边是上篮,走左边是投篮”的信息?

    关键是他不忙这几个月对面都不会有一个这么强的球员。

    也没让76人选到人家,也没做成人家的经纪人,自己重回助教也只是因为富二代下台,是不是这个道理?

    所有的工作为Boston做了嫁衣,老76人了。

    【详细】
    14464184
  • 游侠一笑
    2019/11/19 3:20:37
    自恋自嗨自欺欺人

    海报的女主侧脸像朱丹。

    旁白叙事又来了。编剧导演无能的表现,你不是《海上钢琴师》,不是《肖申克的救赎》,不是《阿甘正传》,没那金箍棒就别揽瓷器活儿。

    国产烂片特征之一:凡用旁白叙事的国产片99%以上为烂片。(P.S.导演的另一部东东也是旁白叙事。)

    还分章节,这碧格装的。

    艺术生的生活多很糜烂,绝大多数人都很开放。当年给一艺考生给吓坏了。

    海报的女主侧脸像朱丹。

    旁白叙事又来了。编剧导演无能的表现,你不是《海上钢琴师》,不是《肖申克的救赎》,不是《阿甘正传》,没那金箍棒就别揽瓷器活儿。

    国产烂片特征之一:凡用旁白叙事的国产片99%以上为烂片。(P.S.导演的另一部东东也是旁白叙事。)

    还分章节,这碧格装的。

    艺术生的生活多很糜烂,绝大多数人都很开放。当年给一艺考生给吓坏了。

    满满的消费女色。女主随时随地都想着把上衣脱掉露出她的凶器。这是她上位的手段,现实中恐怕也如……呵呵。

    所谓的(姥)爷(外)孙(女)情流于表面,还不如女主的破事儿(所谓爱情)有点颜色看。

    导演李珈西的名字看着怎么那么熟悉?原来就是装C青春大烂片《山无棱天地合》的导演,那部片里她自编自导自演,卖可爱,恶心死了,我居然还记得她嘴角的黑痣。这次依然是三自于一身。这部戏里她终于不再老黄瓜刷绿漆装嫩,但却玩起了年下恋,当然还要兼收成功男人。

    导演对拍电影倒是很有执念,奈何脑子跟不上。

    平遥电影节给这样的辣鸡参展真是掉价,虽然本身也没多少价值的一个电影节。

    至于什么澳门电影节,就是野鸡奖,花点钱找点关系就能拿。自欺欺人。

    【详细】
  • 12039552
  • 。。。
    2022/9/4 6:43:33
    这部电影的情节让我想到了一个笑话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三波警察去森林里找兔子, 第一波先开会制定行动方案结果耽误了时间兔子跑了。 第二波包围了森林用喇叭喊话结果没动静 进去搜没抓到 第三波拿着棍子进去拖着狗熊出来了,狗熊哭着说别打了,我就是兔子?? 警长看到信之后继续打犯人估计结尾就看不到真相了,他儿子的字他肯定认...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三波警察去森林里找兔子, 第一波先开会制定行动方案结果耽误了时间兔子跑了。 第二波包围了森林用喇叭喊话结果没动静 进去搜没抓到 第三波拿着棍子进去拖着狗熊出来了,狗熊哭着说别打了,我就是兔子?? 警长看到信之后继续打犯人估计结尾就看不到真相了,他儿子的字他肯定认...  (展开)
    【详细】
    14627255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