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与挚爱共度三个圣诞后终于回了家,却已不是完整的自我。他说着一些场面话,感受真实与虚伪的撕扯。他好像看出了弟弟的不同,亦是和自己的相似。这是一场和解之旅。爸爸最后穿上了他送的外套,妈妈关上了广播里圣经的布道,弟弟触碰枕头里他的怀抱,发小看见了完全的他,不再有遮掩的他。然而这和解来得太晚,让他二十多年的人生在痛苦与迷失中度过。却也并不晚,至少他可以一身轻松地面对死亡,去奔向那个开始,那个聚光
他在与挚爱共度三个圣诞后终于回了家,却已不是完整的自我。他说着一些场面话,感受真实与虚伪的撕扯。他好像看出了弟弟的不同,亦是和自己的相似。这是一场和解之旅。爸爸最后穿上了他送的外套,妈妈关上了广播里圣经的布道,弟弟触碰枕头里他的怀抱,发小看见了完全的他,不再有遮掩的他。然而这和解来得太晚,让他二十多年的人生在痛苦与迷失中度过。却也并不晚,至少他可以一身轻松地面对死亡,去奔向那个开始,那个聚光灯下和他拥吻的男人。
黑白电影和故事背景相配恰到好处,再加上闪动的噪点,似乎已然置身于那个闭塞的年代和狭隘的小镇。
叙事节奏也把控得很好,我们能从阿德里安对狗狗的喃喃细语和他独身一人突然的流泪中触摸到他的情感,窥见温馨的团聚场面背后病痛的阴翳。
看得三次落泪。
第一次是在阿德里安向卡莉表白心迹时。
第二次是在妈妈在机场对阿德里安说:“You don't have to tell me until you're ready”时。
第三次是在安德鲁听阿德里安的录音时。
拼尽一切去逃离封闭环境实在是我们这些“异类”的真实写照。
想要全文背诵阿德里安给安德鲁的信,聊以自勉吧。
这是一张精美又脆弱的,被小心翼翼编织起来的网,可惜的是,一不留神,电影的简介就将一切扯碎,但即使一切碎裂在地板,也依然闪得波光粼粼。
不断又不断地铺垫,一缕又一缕让人摸不着头脑的蛛丝马迹,最后终于串联在一起的时候,恍然大悟,虽然是早已知晓了一切,从上帝视角来看,仍觉得恍然大悟,仍想痛哭,眼泪依然止不住滚落。你
这是一张精美又脆弱的,被小心翼翼编织起来的网,可惜的是,一不留神,电影的简介就将一切扯碎,但即使一切碎裂在地板,也依然闪得波光粼粼。
不断又不断地铺垫,一缕又一缕让人摸不着头脑的蛛丝马迹,最后终于串联在一起的时候,恍然大悟,虽然是早已知晓了一切,从上帝视角来看,仍觉得恍然大悟,仍想痛哭,眼泪依然止不住滚落。你知道了一切,一切就在你的心里,但它无法显露出来,上面有一层坚硬的兽皮包裹着,就像战士用铠甲包裹着他们最柔弱的心脏。你知道,你明白,他们也知道,但无一人诉说,所有人心照不宣,当然,也包括第四面墙外的你,你可以解答任何一个细节所引申向的问题,你却无法想出任何一个优于现状的解。你只有沉默,他们也只有沉默,你知道了真相,你发不出一言,任何的安慰都是虚伪的,任何的惋惜都是琐碎而无用的,在那时,我们只能别过头去哭泣。什么是勇敢?什么是解脱呢?把一切鸡毛蒜皮扯破,大家发怒,争吵,打斗,最后围坐在一起拥抱,流泪,事情便会获得了一个温暖的结果吗?这只是一出俗套的家庭喜剧。现实生活是什么样,是沉默,是带到坟墓里的沉默,死亡是唯一而且最高音量的话语,也是答案,所有人静默的焦虑又平静地等待着它发言,好似它真的会诉说一切。好像在那时,人类真的学会去爱,切实地感受到了痛。感觉遗憾,于是想要弥补遗憾,知道会失去,于是想要开始抓住现在。多么无力,多么美丽的补救。
什么是救赎,是对兄弟的爱,与父亲的和解,得到了母亲的支持,获得朋友的允诺,这一切就是终其一生所在寻找的吗?然后心灵就能归于宁静了吗?也许这只是我们对生命最后的致辞。
我真希望你能告诉我该怎么做,因为你已不在这里,我已无路可走,我便祈求你能引导我,即便你在这里,我也不会向你施于一言,正是你不在这里,我可以将你视为我救赎的方向,绝望的正是从不存在中寻找希望。可如果你在这里,事情大概会好得多。我可以继续亲吻你,我们能够继续在舞池中起舞。
这是我三年以来的第一次回家,这大概也会是我一生中的最后一次。
20世纪80年代,由于人们的观念保守和防护措施不完善,同性恋和艾滋病被关联在一起,并被许多人视为洪水猛兽避之不及,《1985》即为这样的时代背景,讲述了一个生活在纽约,不幸感染艾滋病的青年艾德里安时隔多年返回家乡过圣诞节,却是为了通知家人自己即将离世消息的故事,由华裔导演陈俊彦执导,在美国影片中独树一帜,展现了东方式含蓄沉静,别具一格的亲情。尽管故事在德克萨斯的一座小城展开,却与普通的中国家
20世纪80年代,由于人们的观念保守和防护措施不完善,同性恋和艾滋病被关联在一起,并被许多人视为洪水猛兽避之不及,《1985》即为这样的时代背景,讲述了一个生活在纽约,不幸感染艾滋病的青年艾德里安时隔多年返回家乡过圣诞节,却是为了通知家人自己即将离世消息的故事,由华裔导演陈俊彦执导,在美国影片中独树一帜,展现了东方式含蓄沉静,别具一格的亲情。尽管故事在德克萨斯的一座小城展开,却与普通的中国家庭别无二致,充满熟悉的气息。父母准备好满桌的饭菜等待儿子回来过节,进门第一句就是“你变瘦了”,在餐桌上聊着家长里短,甚至催促儿子去“相亲”。在男主待在家中的短暂几天里,全方位地展现出了各种层面的人际关系,父母,兄弟,青梅竹马的好友,曾有嫌隙的同窗,仿佛在另一个位面上重构过去的生活图景,一切恍如昨日而又物是人非。艾德里安所面临的最大困难和挑战是怎样向父母和盘托出自己的境遇,在这座他曾经生活的封闭保守的小城中,童年伙伴卡莉成了一个缓冲地带,面对她表达的爱意,艾德里安似乎正巧有了一个恰当时机坦白真相。在被传统观念筑起高墙的小镇上,卡莉成了第一个缺口。与家人坦白之前,在花园中与父亲共饮的夜晚,他却得知父亲早已悉知他的同性恋身份,但父亲却警告他不要告诉母亲。“你会伤她的心。”然而在母亲送她去机场的时候,他却意识到,三人都保守着同样的秘密。那些压在他心上的一切,因为变成三份而更为沉重,同时也因为分担而得到了宽恕和救赎。而弟弟的角色仿佛是这座几十年不曾改变的小镇里,另一个艾德里安的象征,在他身上映射出了艾德里安自己的影子,我们可以从这个少年身上窥探出形成现在艾德里安的一切因素,比如猜测离开家乡多年未归的真相。很显然,前二三十年的人生中他的生活并不算圆满,然而重新见到弟弟时,在某种象征意义上,他再次遇到少年时期的自己。他与弟弟一起听被教会禁止的流行音乐,带他选购磁带,送他播放器,甚至看限制级电影,他用开放包容为弟弟构建了一个与封闭小城格格不入的秘密世界,似乎是在重新塑造从前的自己。在离开时,他在磁带里给弟弟留下了一封信,说了一些真挚的、深刻的、甚至有些莫名其妙的话。然而弟弟在听到这些话时流泪了,理解了超出他年龄的那些深沉的忧伤。他必然懂得,因为与艾德里安生长在同样环境的“另一个自己”必然懂得。艾德里安也许将在不久后迎接死亡,而被他改变的“自己”有机会重新开始向阳生长。艾德里安似乎并没有完成他的计划,直至离开,他也没有亲口说出自己已准备好的坦白与告别,然而一切都已经变得不同。那些从细节和琐事里猜到却未诉之于口的真相,实际上并没有默契的心照不宣那么美好,而更像是一种略带苦涩的纠缠和牵绊。亲情是悲哀的,因为在人类始终崇尚理性和企图掌控自己人生的终极目标里,亲情是无法选择的。无论被抛入幸运还是不幸,无论被赠与礼物还是重负,人们都必将背负它前行。《1985》的故事线与2016年诺兰执导的影片《只是世界尽头》极为相似,但无疑更具东方的含蓄色彩。《只是世界尽头》中,从回家告知自己病情的男主下车之前,家中就展开了激烈的争吵,仿佛暗示这便是他不愿返回的家中司空见惯的日常。无处不在的争吵贯穿了男主居家的全过程,整部影片淹没在语气激烈的谈话和大量推到面前的特写上,毫不掩饰地表达着厌倦的情绪,直至男主最终在家人的争吵中离开,镜头始终对准着尖锐的矛盾。而与《1985》一样具有东方特色的家庭片,似乎都执着于回归细水长流的温情,也许印证出了大多数人根深蒂固的东方道德伦理观念。在艾德里安送家人贵重的圣诞节礼物后,父亲不止一次埋怨他破费太多并询问他是否做了违法的事情,最后,他说出了艾德里安一直隐瞒但早已被得知的性取向秘密。在“在你准备好之前,不必告诉我。我也会做好准备的。”在机场送别时,艾德里安的母亲这样说。她仿佛什么都不知情,但又仿佛什么都知晓。他们有底线,黑白分明,但当子女的行为挑战父母的传统观念时,他们最终还是会选择包容和和解。或许内心难以轻易接受,或许私下仍有微辞,但他们试图逐渐接受这一切,接受他们孩子的任何样子,像每个孩子接受无法选择的环境和亲情——不是迫于无奈,只是向爱妥协。或许曾经试图逃离,但最终会发觉那一切难以割舍。这一次说再见,不是为了离别,而我们终于泪流满面。
公众号/影调radio
看完了这部《1985》,还不错,节奏很慢,剧情很平,很符合东方人含蓄内敛的情感,真实地让人忍不住泪流满面!故事讲述史密斯饰演的艾滋病晚期患者在弥留之际,决定搬回老家德克萨斯,向保守的父母坦白自己的境遇!还没来得及学会告别,却已不得不学着面对死亡和自己爱的人一一作别,在生命弥留之际珍惜和家人在一起的珍贵时光,为爸爸买一件他一直舍不得买的皮大衣,帮助妈妈做家务,给弟弟买他喜欢的磁
看完了这部《1985》,还不错,节奏很慢,剧情很平,很符合东方人含蓄内敛的情感,真实地让人忍不住泪流满面!故事讲述史密斯饰演的艾滋病晚期患者在弥留之际,决定搬回老家德克萨斯,向保守的父母坦白自己的境遇!还没来得及学会告别,却已不得不学着面对死亡和自己爱的人一一作别,在生命弥留之际珍惜和家人在一起的珍贵时光,为爸爸买一件他一直舍不得买的皮大衣,帮助妈妈做家务,给弟弟买他喜欢的磁带,带着弟弟背着父母看R级限制鬼片,带着自己家的狗狗再出去回味童年时光,和青梅竹马的玩伴喝酒蹦迪,畅谈心事,把一切最美好的回忆留在当下。人来人往,潮起潮落,惟愿此生,不留遗憾!
1985 -“今年我参加了6个葬礼,我失去了很多朋友”这可能是他和家人度过的最后一个圣诞节,他花光了所有积蓄给家人买了圣诞礼物。遛狗的时候经过一片空地忍不住情绪的崩溃依偎在狗狗身边放声哭泣,他不能把真相跟家人坦白,只能默默离开坚持余下的生命,他发现弟弟有着跟自己相似的一面,留下了录音带告诉弟弟一切会变得有些黑暗,在它们光芒万丈之前,不要气馁,我与你同在。托付自己最好的朋
1985 -“今年我参加了6个葬礼,我失去了很多朋友”这可能是他和家人度过的最后一个圣诞节,他花光了所有积蓄给家人买了圣诞礼物。遛狗的时候经过一片空地忍不住情绪的崩溃依偎在狗狗身边放声哭泣,他不能把真相跟家人坦白,只能默默离开坚持余下的生命,他发现弟弟有着跟自己相似的一面,留下了录音带告诉弟弟一切会变得有些黑暗,在它们光芒万丈之前,不要气馁,我与你同在。托付自己最好的朋友在未来将真相告诉弟弟。与父亲最后一次告别最后一次拥抱,父亲还是穿上了自己送的外套,母亲不舍地将他送到了机场:"You don't have to tell me, until you're ready. And l'Il try to be ready when you are"1985年的圣诞节后,Adrian登上了驶往纽约的飞机,家人们却不知这是一场诀别。
Adrian刚回家对家里的狗子说“如果你比我走得早,你会等我吗,要是我比你走得早,我会等你。”我没看简介不知道电影剧情的走向,我以为Adrian是因为迫于压力想结束生命,直到他在切菜的时候不小心切到手指,慌张把染血的菜,砧板和菜刀直接扔进了垃圾桶,不让母亲碰他,我才明白他发生了什么…哎,这个1985年的圣诞节,我不知道擦了多少眼泪和鼻涕…
看完这部电影,首先让我有感触的是电影的黑白色调,第一,因为电影是发生在1985年的,黑白色调整体更能呈现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第二,黑白色调让整部电影的感情更为压抑,既将Adrian的生活变得更平淡,更普通,但同时也让Adrian在向Carly坦白自己的遭遇和给弟弟Andrew留语音时的情感对比更强烈,看得让人潸然泪下。
这部影片讲述的是艾滋病人Adrian在自己生命
看完这部电影,首先让我有感触的是电影的黑白色调,第一,因为电影是发生在1985年的,黑白色调整体更能呈现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第二,黑白色调让整部电影的感情更为压抑,既将Adrian的生活变得更平淡,更普通,但同时也让Adrian在向Carly坦白自己的遭遇和给弟弟Andrew留语音时的情感对比更强烈,看得让人潸然泪下。
这部影片讲述的是艾滋病人Adrian在自己生命最后的时光里,趁着圣诞节的时间回家和家人团聚,准备告诉父母自己的情况,同时也把这当作自己和家人的最后一次告别。不过,这个想法的实现并不是一帆风顺。
1.Adrian对父母的坦白
Adrian应该最初是有想法向父母坦白自己的,他曾说我有些事情想在恰当的时候告诉你们。但由于自己的父母的宗教信仰,以及后面发现父亲可能知道自己和Leo关系的事并阻止自己告诉母亲实情,Adrian最终没有向父母透露自己得艾滋和是同性恋的事。这一定程度上也和Adrian的男友Leo向父母告知实情后,父母断绝了与Leo的联系,甚至在Leo死后也不愿让Leo回到俄亥俄州。Adrian害怕自己与家人的关系破裂,所以他最终选择了隐瞒。
2.Adrian向Carly坦白
Adrian在家乡的好友Carly是唯一一个Adrian告知实情的人。起初,Adrian并没有想告诉Carly自己的情况,因为他也害怕Carly不能接受这些。但最终他还是告诉了Carly这一切,在我看来,也是因为他想不留遗憾,既然父母接受不了,就只能向Carly倾诉,同时他也希望Carly能在自己去世后告知弟弟Andrew自己的实情。而Adrian在告知Carly实情时的情景,那种一拥而上的悲伤,让我久久不能忘怀。
影片聚焦于上世纪八十年代艾滋病肆虐的时期,Adrian生于加州北部的一个保守小镇,那个小镇宗教气氛浓厚,父亲是一位虔诚的宗教徒。
三年未曾回家的Adrian,这次回家过圣诞节了(相当于中国过春节)。就像我们回家过年一样,看着还是单身的Adrian,在饭桌上,母亲透露说与他从小青梅竹马的那位女同学Carly也还是单身。
影片聚焦于上世纪八十年代艾滋病肆虐的时期,Adrian生于加州北部的一个保守小镇,那个小镇宗教气氛浓厚,父亲是一位虔诚的宗教徒。
三年未曾回家的Adrian,这次回家过圣诞节了(相当于中国过春节)。就像我们回家过年一样,看着还是单身的Adrian,在饭桌上,母亲透露说与他从小青梅竹马的那位女同学Carly也还是单身。
圣诞节,三年没有回家的史密斯从纽约回到小镇。这次,他本打算向家人坦白自己的秘密,但面对感情需要修补的家人,这实在是一件困难的事。出乎意料的是,父亲知晓他的一部分秘密,请他不要像母亲坦白同性恋身份,这让他更难开口。他把秘密告诉了曾经的青梅竹马的好友卡莉,坦白自己身患艾滋命不久矣。史密斯给弟弟留下了一段录音,带着秘密返回纽约。这是一部很棒的独立电影。从故事切入的情节开始,带着秘密的儿子处理家庭关
圣诞节,三年没有回家的史密斯从纽约回到小镇。这次,他本打算向家人坦白自己的秘密,但面对感情需要修补的家人,这实在是一件困难的事。出乎意料的是,父亲知晓他的一部分秘密,请他不要像母亲坦白同性恋身份,这让他更难开口。他把秘密告诉了曾经的青梅竹马的好友卡莉,坦白自己身患艾滋命不久矣。史密斯给弟弟留下了一段录音,带着秘密返回纽约。这是一部很棒的独立电影。从故事切入的情节开始,带着秘密的儿子处理家庭关系,构成了很强的戏剧性。随着细腻的情节展开,观众逐渐理解了他的处境,新的戏剧性出现了——父亲知晓他的同志身份与生活的不顺。但对史密斯来说,这不是全部,他是位将死之人。故事的情感经过了如此三个层次的强化,结局令人心痛。在第一层故事中,史密斯与他的家人之间存在隔阂。弟弟在窗口翘首以待,哥哥回家后,他却表现的闷闷不乐。父亲是位教徒,重视规矩,两个孩子都在压抑的环境下长大。而史密斯本人,更是心事重重。导演使用了一组动态构图。通过运动交代了环境,同时逐渐推至史密斯的特写,此时构成了开放式的构图,将观众的注意力引导至史密斯的内心。画外的电视中,正谈论着真相与谎言,而史密斯正受其困扰。史密斯尝试与弟弟和解,并取得成功。这场戏交代了两条重要信息,同时也起到了舒缓观众情绪的作用。史密斯看起来很开心。但事实并非如此。橱柜分割了画面,父亲与弟弟此刻所构成的父子关系,让史密斯触景生情。他给朋友打电话。他们面临一样的困境,朋友已经不被家人接纳。导演在镜头语言上表现优秀,对情绪的把握十分到位。这组镜头暗示了宗教在史密斯家庭的重要地位,以及史密斯身处其中的煎熬。圣诞节,史密斯赠与家人昂贵的礼物。一切看起来,似乎很美好,史密斯与弟弟开着玩笑。镜头突然转至旷野,史密斯哭泣与之前形成情绪反差。这三组镜头的最后一组,空间跳跃很大,美中不足。但实际上,这个镜头在之后又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它既是铺垫,又具有象征意义。本片作为低成本的独立电影,在视听上有许多讨巧的技巧。它有很多画框式的平面构图,有分割画面,包括大光比与黑白画面,都能让主体的展示更加简洁、清晰。而这些画面,与旷野中无限延伸的镜头形成对比,有了不一样的象征意义,似乎史密斯的某种情绪得到解放。纵深镜头再次出现,是史密斯向朋友坦白艾滋病时。这里的设计非常令人惊喜。两人的对话一直是开放式的构图,目的就是深入人物内心。同时,由于没有先构建出轴线,空间显得很怪异,在心理上给观众造成了强化作用。反而是对话结束,导演才交代了全景。电影结束时,有一段很长的多时空抒情,像教科书一样。母亲送别史密斯。她早已察觉到儿子的心事重重,只是一直小心翼翼的不戳破。离别时,她对儿子说,“在你没有准备好之前,可以不告诉我。”别离的情绪开始在电影的时空中延续。镜头回顾到史密斯的家中,他可能永远也不会再回来。尤其是第一个镜头,暗示了死亡的命运。同时这组镜头也起到转场作用。弟弟起床后,发现家人不在。他回到房间,听哥哥留下的录音。随着史密斯的旁白,时空跳回到哥哥在机场等待飞离。剪影又流畅的完成跳回家中时空的过渡。并且时间关系上,也很流畅的完成了弟弟从中景到宽特写的变化。在记录这段话时,哥哥思念着自己的爱人。而弟弟虽然对真相一无所知,也感受到哥哥的情绪,因而泪流满面。他与哥哥有太多相似之处。过渡回另一端的机场,哥哥也拿出随声听,随着音乐再次展开抒情。这一次是与史密斯有着情感羁绊的所有人。安慰完史密斯的卡莉因为吻过史密斯,而独自去医院检查,很显然她会提史密斯保守秘密。不善言语的父亲,表面上的不情愿都是假象,他还是穿上了史密斯买给他的礼物。这个被爷爷管教长大,经历了越南战争的虔诚教徒,在知道儿子的同志身份后一直保守秘密,并反复告诉儿子,“你可以依赖我。”一直沉稳的母亲,颇厌恶的关掉了收音机中的宗教节目。她大概以为,家庭的隔阂都是因为丈夫信仰上的顽固。弟弟来到哥哥房间,拥抱哥哥的枕头。这对兄弟可能此生不会再见。画面终于回到故事的主人公史密斯,并结束于他的思念。这梦幻般的光影实际上并非第一次出现。如果跳回到电影的开端,就会发现片头光影的呼应,令人回味。片名之所以叫《1985》,大概是史密斯人生的定格。
自己也没想到,2018观影最大的惊喜是这部LGBT电影。
电影名称以八十年代全球恐艾危机为背景,不像《每分钟120击》那般轰轰烈烈,颗粒感十足的画面倒像是一本角落里泛黄的悲情小说。
1985年圣诞节,在纽约麦迪逊大道打拼的广告人艾德里安回到多年未归的老家。他的老家是加州北部一个保守小镇,这里的人们笃信宗教。父母因儿子回家非常高兴,爸爸虽然脾气倔,但也准备了一桌好饭,妈
自己也没想到,2018观影最大的惊喜是这部LGBT电影。
电影名称以八十年代全球恐艾危机为背景,不像《每分钟120击》那般轰轰烈烈,颗粒感十足的画面倒像是一本角落里泛黄的悲情小说。
1985年圣诞节,在纽约麦迪逊大道打拼的广告人艾德里安回到多年未归的老家。他的老家是加州北部一个保守小镇,这里的人们笃信宗教。父母因儿子回家非常高兴,爸爸虽然脾气倔,但也准备了一桌好饭,妈妈关心个人问题,暗示和儿子青梅竹马的初中女同学还是单身,让他去相个亲,基本反应就和我们春节回家一样,
艾德里安也好像终于长大懂事,不再和父母对抗,曾经那么看不起这个小破城和家庭的他,现在却懂得回家探望。他还给父母、弟弟带了超级昂贵的圣诞礼物,并和关系淡漠的弟弟一天天融洽起来。
如果只看表面,你不会想象到这部电影其实是一个极其悲伤的故事。艾德里安是个同性恋,并且已经是艾滋病晚期,他身边的同伴一个个死去,自己也将不久于人世。这次回家,应该就是他和家人过得最后一个圣诞节了。回家,就是为了告诉父母这一切……然而艾德里安从短暂地回家到离开,却始终没有将真相说出口。
电影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这个镜头:艾德里安在家乡超市外碰到中学同学,两人尴尬寒暄,右侧排列整齐的购物车好像一支巨大的弹射器,如同艾德里安周遭不可抗拒的命运,给他带来巨大的精神折磨。
电影我只看了一半,就忍不住来评论打星。其实故事本身很一般,但是这个节奏实在太过另类,舒缓到让人难以相信这是一部美国电影,情感表达也细腻到不像话,如果不是这些美国人脸孔反复提醒,观影过程绝对会以为这是一部中国家庭伦理片,它的气质在西片中过于特殊到让我不得不写个加长短评mark一下,整体氛围让我想起了前不久看过的国产片《八月》,简单说就是很喜欢。并非剧情,而是这个片子的味道。
电影我只看了一半,就忍不住来评论打星。其实故事本身很一般,但是这个节奏实在太过另类,舒缓到让人难以相信这是一部美国电影,情感表达也细腻到不像话,如果不是这些美国人脸孔反复提醒,观影过程绝对会以为这是一部中国家庭伦理片,它的气质在西片中过于特殊到让我不得不写个加长短评mark一下,整体氛围让我想起了前不久看过的国产片《八月》,简单说就是很喜欢。并非剧情,而是这个片子的味道。
太细腻太动人。最后adrian和leo在舞池里的画面,突然觉得这部电影就是要用黑白拍。carly的亚裔脸庞也很适合黑白(她太美了…)最后几个无声段落特别好,让人叹气,好的剧本真的几秒就让你看到人性了…adrian跟狗哭着说我真的不知道怎么告诉他们、我真的很想你的片段,我也曾有过…
另一个感叹的是,1985年,heavily repudican的america,好像到今天还没怎么变
太细腻太动人。最后adrian和leo在舞池里的画面,突然觉得这部电影就是要用黑白拍。carly的亚裔脸庞也很适合黑白(她太美了…)最后几个无声段落特别好,让人叹气,好的剧本真的几秒就让你看到人性了…adrian跟狗哭着说我真的不知道怎么告诉他们、我真的很想你的片段,我也曾有过…
另一个感叹的是,1985年,heavily repudican的america,好像到今天还没怎么变过。adrian说他朋友去世了,爸爸妈妈都不想接纳他的时候,想到conversation with friends (写于最近)里写,google “how do i tell my parents...” 最先出来的搜索提示是 “I’m gay”.
很感谢在这个时间看到这部电影,之前之后可能都不会对他写给弟弟的那封信那么有感触。“you’re gonna have some tough days. Days where you’ll feel like everything sucks. ... days where you’re gonna feel like you just don’t belong. ...and i want you to know, you’re not the only one that feels the way you do. There’s a whole world out there for someone like you. I promise you you’re not as different as you think you’re. And mom and dad, they might not get it. A lot of friends might not get it either. ... and i know that you’re gonna learn to be happy with who you are. And you may need to be in another place to be happy. And you know what? That’s ok. ... and in another time, at another place, you’re gonna meet the right people, people who are just like you. ...so hang in there Andrew. Things tend to get a little darker before they get brighter.”
也呼应了很多年前青峰说的,如果你现在有想做的事情,但它不一定被身边的人理解,不要害怕,不要放弃去寻找那个在远方等待你的知音。
同志,艾滋,种族歧视,恐艾,恐同,保守的家庭,这其中一定有一项是普通人也会面临的境遇,某个夏日的午后,少年被父母逼着离开了家,因为他放弃继续读书,受不了从小到大被老师同学嘲笑,只因为那仅仅一件校服钱,他不想再继续这种生活,每次伸手要钱的感觉真的很差,在离开学校的十五天后,这个十四岁的少年被父母赶出家门,开始了他的成年生活,他永远忘不了提着几件衣服留着泪看着远去的家的那种感觉,他被抛弃了,未来
同志,艾滋,种族歧视,恐艾,恐同,保守的家庭,这其中一定有一项是普通人也会面临的境遇,某个夏日的午后,少年被父母逼着离开了家,因为他放弃继续读书,受不了从小到大被老师同学嘲笑,只因为那仅仅一件校服钱,他不想再继续这种生活,每次伸手要钱的感觉真的很差,在离开学校的十五天后,这个十四岁的少年被父母赶出家门,开始了他的成年生活,他永远忘不了提着几件衣服留着泪看着远去的家的那种感觉,他被抛弃了,未来不知道是什么样,直到一年后他回到了那个陌生的家,他再也不是那个无知的少年,他再也找不到家的感觉,更像是走亲戚,这一走又是二十年,一直在漂泊,他不知道哪里才是家,他宁愿死在他乡,骨灰撒在大海上,来世再也不愿与他们相识,化作一只麻雀,却不想飞过他们的房顶。不需要他们的关心,而我只是想让他们告诉我,你们为什么那么恨我?仅仅是因为我的出生不是你们想要的?或许这就是答案,或许我早就从其他六位兄姐那里得到答案,而我只是不愿意承认罢了。
1985 (Yen Tan, 2018)
8/10
故事线特别像多兰的《只是世界尽头》,但更加简洁,less艺术片感;一小时处,一切戏剧化细节开始展现,人物LGBTQ身份出现,“生命尽头”状态在约二十分钟后揭露 - 但这部电影不是为这些剧情转折而拍的;前一小时,一切生活细节都与异性恋、健康者无异,可以看到作者并没有(过度)消费边缘化群体;也并没有马上引入生命倒计时概念
1985 (Yen Tan, 2018)
8/10
故事线特别像多兰的《只是世界尽头》,但更加简洁,less艺术片感;一小时处,一切戏剧化细节开始展现,人物LGBTQ身份出现,“生命尽头”状态在约二十分钟后揭露 - 但这部电影不是为这些剧情转折而拍的;前一小时,一切生活细节都与异性恋、健康者无异,可以看到作者并没有(过度)消费边缘化群体;也并没有马上引入生命倒计时概念,让第一小时完美的聚焦于家庭内部的互动,发掘忠于宗教信仰的小家庭波澜不惊的表面下“雷霆万钧” - 男主角作为开拓者,也作为出柜者,plus留给弟弟的启发性的录音。
绝对是我的年度十佳的有力竞争者之一吧;私心,因为很多情况不同但类似的情绪;意外的共鸣,就像看《狗十三》的时候;这部似乎是更加地“不同情境”,由此也让这份情绪更加珍贵 - 现在刚看完,不够冷静的情况下,甚至觉得有看完《鸟人》后那种对生命方法论的思考。我在失去自己所最爱的生活的一部分,大概是只需要劝服自己,只是没有遇到Adrian提到的“people that are just like you”;但我等了太久;即将奔二,能认可自己完成了“need to be at another place”的开头几步,但冬天... 永远都是那么艰难。
You’re gonna have some tough days; days where you feel like everything sucks, and you don’t wanna get out of bed; days when you gonna feel like you just don’t belong. I’ve had a lot of those days. And I want you to know; you are not the only one that feels the way you do. There’s a whole world out there for someone like you. I promise you are not as different as you think you are. And mom and dad that might not get it; all of your friends might not get it either, and some of them might say some pretty mean and awful things, because they just don’t get it. But I get it, and I know that you’re gonna learn to be happy... with who you are. And you may need to be at another place to be happy, and you know what? That’s okay; that’s why I left home. It might seem like the hardest thing to do at first , but it might be the right thing for you to do. And in another time, at another place, you’re gonna meet the right people; people that are just like you. People that are just like me. So hang in there, Andrew. Things tend to get a little darker before they get brigh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