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321363
  • 知心恨人
    2020/2/24 2:15:34
    献给加菲尔德的花束

    (写于2017.11)

    上个月我去高雄电影节看了加菲主演的NTlive版《天使在美国》。

    去看aia完全是机缘巧合。我是加菲的屏幕粉,与其说视他为偶像去追求,更像视他为优秀的艺术家去欣赏。不追他行程,所以完全不知道aia会在台湾放。我留意高雄电影节是因为张震,他的作品在期间放映,他本人也会去现场站台,然而等到我上官网看排片时,人家已经全部播完了!造化弄人啊!抱着聊胜于

    (写于2017.11)

    上个月我去高雄电影节看了加菲主演的NTlive版《天使在美国》。

    去看aia完全是机缘巧合。我是加菲的屏幕粉,与其说视他为偶像去追求,更像视他为优秀的艺术家去欣赏。不追他行程,所以完全不知道aia会在台湾放。我留意高雄电影节是因为张震,他的作品在期间放映,他本人也会去现场站台,然而等到我上官网看排片时,人家已经全部播完了!造化弄人啊!抱着聊胜于无的心态看接下来的排片,就在茫茫片海中看到了aia。像做梦一样。我知道这场戏在美国一票难求,别说现场了,即使是NTlive版要在中国看到也很难。作为一个生活在厦门的贫民窟女孩,如果不是因为高雄电影节,我可能一辈子都无缘看这场戏。我浑身过电,泪盈于睫,当下只有一个念头:来不及了快买票……多亏了台湾线上付款程序之繁琐,等我弄完七七八八的信息时,头脑已经冷静下来。上FB随手一搜,就捡到了今年最大的便宜——有人在二手主页出票,两天上下场,原价一张800NT,现在两张900,我当场尖叫!一波三折,就是这么搞定了我的高雄一天两夜豪华云恋爱之旅。

    我之前不了解任何《天使在美国》的内容,只知道加菲演一个艾滋病患者,联想片名,起初以为是一部抗艾励志片,因为从国内社交平台流出的各种资源看,画面里的加菲总是穿着一身病服,眼睛有光,活灵活现,笑容温暖治愈,乍看还真是天使。然而等我迷迷瞪瞪地过完这两晚,至今已过一个月,看了各路老师的评论,仍然不知道如何描述这部戏。它足以载入史册。

    故事从一个美国犹太人的葬礼讲起,有着女巫一样的弯勾鼻的牧师(我不知道犹太传统里给死者祝祷的人物叫啥)念了一串希伯来风味英语,关于宗教传统、移民历史等等,对于亚伯拉罕一神教一知半解且互相混淆的我,ok,宗教,这是第一道坎。

    舞台场景一转,第二道坎接踵而来。James McArdle饰演的路易(我认为全剧最幸福的人,先睡加菲后睡小狼),就是死者的孙子,和同性爱人普莱尔坐在长椅上聊人生。这个人神经兮兮的,可能是个搞哲学的,大谈里根治下的美国与理想国的辩证关系——我听不懂。

    第三个场景发生在臭名昭著的律师罗伊的办公室,听他骂完一串荡气回肠的脏话,一旁小狼演的摩门教徒乔忍不住了:朋友,你能不能不要在god后面跟fuck。两人谈话时,罗伊老是在乔背上画圈抚摸(太gay了!)这个马基雅维利主义的社会上层律师是同性恋,并且垂涎着年轻可口的乔皮特。这一幕的信息量同样让我头大,什么保守党,什么社会科层制,什么摩门教,我都不知道啊!!!

    第四幕是乔家里,妄想症的妻子哈珀老是怀疑夫妻的床下有人,歇斯底里地发疯,渴望有小精灵带她去南极看臭氧层漏洞。然后墙上真的出现了以时空旅行为业务的人。我当时真的觉得我是场下智商最低的人,这段哈珀的独白里牵扯到社会学、哲学、还有地理,我统统懵逼。

    总之,开头二十分钟,我气还没喘匀的时候,连甩到我脸上的四个包袱,足够奠定了我对全剧的看法:厉害死你。

    主要角色陆续出场后,线索开始分明,我自己理出三条,不一定对,我并没有看明白这部戏,而且已经过了一个月,记忆难免有偏差。

    一是围绕着两个同性艾滋病患普莱尔和罗伊,他们身边的路易、乔、黑人变装皇后护士和乔的妈妈汉娜和鬼魂。

    二是普莱尔得病后出现的各种幻觉:Prior Walter是个古老的名字,可以追溯到英国中世纪时期,被病痛折磨时,他开始幻想其他普莱尔来找他,有拿着镰刀的死神,提着灯的老人。还有天使,经过一次一次的拷问和告解,最后从天使那里得到解救。应了片名,天使在美国。

    三是哈珀与普莱尔两个神经病的脑电波交流。哈珀的第一次妄想里就出现了变装花冠女王的普莱尔。这两人从没有在现实里会过面,但人不可能凭空想象出一个全新的人,一切都是现实的映射。忘了戏中的谁说,大致意思是自己以为从无聊现实中制造了一个有趣的幻境,其实幻境何尝不是源自无聊的现实。两个被恋人背叛的可怜人,一个得病后被恋人抛弃,一个得知丈夫是同性恋,巨大的煎熬让他们在妄想的场域里互相开解。最后也是他们俩上了天堂到此一游,普莱尔得到救赎,回到人间,迎接千禧,而哈珀就不得而知了。

    信息量之丰富、复杂和深刻让本咸鱼目瞪口呆,宏大叙事、魔幻现实以及社会批判,每个词都足够一个资质平平如我的人钻研一生,而我竟然如此幸运,在这么少不经事的年纪里看到一部融合了这一切的文艺作品,我不知道别人在看这部戏的时候是什么心情,但是我,在很多时候的某一秒,有如神谕降临。

    论体力消耗,加菲绝对是全卡司里排名第一的一个。我在台下看他充满女性特质的小动作、看他歇斯底里的发疯、声嘶力竭的求饶,额上的青筋和哭太用力冒出的鼻涕泡都清晰分明,心里既为他鼓掌,也为他担忧。我能喜欢上这样一个优秀的青年演员是多么骄傲的事,而又担心这种浸入式演法让他被困在角色里出不来。普莱尔这个角色太费心神了,虽然结局雨霁天青,但过程中的生理疼痛、情感煎熬和精神折磨并不是好消受的,就像林黛玉之于陈晓旭,未免让人唏嘘。

    第一晚看完从影院出来已经是凌晨十二点半,沿海的公路灯火通明,尽管沿街商铺都打烊了,但车来车往,依然没有午夜的感觉。我大着胆子一个人走在路边,前面两个女士,三十出头,讨论着刚刚结束的片子。我记得很清楚,其中一个女士说,电影中出现的grace其实是恩典,字幕翻译成高贵,可见译者应该是没有这方面的宗教背景的。她的声音也好听,低柔,文静,娓娓道来。我当时想,等我三十岁的时候,是不是也可以像她一样,那么优雅地和朋友欣赏和讨论一场自己喜欢的艺术家的表演。

    第二场那天是周日,台北在举行彩虹游行,而高雄上班族在当晚举行万圣节趴。凌晨地铁已经停运,我徒步回美丽岛。这条路有4公里,我怀着满肚子感慨走在公路上,说不清是巧合还是命中注定,狂欢告一段落的男男女女们在酒吧门口说笑,穿成变装女王的老外、浓妆艳抹的男护士、打扮成恶魔的少女,就像他们从刚刚散场的电影里走出来一样,从上世纪80年代的里根美国走到21世纪的台湾,与此同时,我的朋友圈全是结束了一天游行的朋友们的感触。我不知道这种情况算不算伪道德主义,毕竟我是认同“当一个人说我不歧视LGBT的时候,他已经在歧视了”的,不过至少我能说,那一刻,我们是同样的自由的灵魂。

    我喜欢加菲的时间不长,今年六月考试周太无聊,找了《超凡蜘蛛侠2》出来看,和记不清情节的第一部截然不同,高中时我还觉得这个蜘蛛太丑了,脸太长,五官奇奇怪怪的,而两年后,几乎是一瞬间,这张脸给我“生命之光、欲望之火”的冲动,只凭着这张脸,我就可以想象和他恋爱、上床。这对我来说几乎是不可能发生的,所以他是特别的。

    荷兰弟版小蜘蛛出来后,我看过有人批评《超凡》里感情线太突兀,恋爱、分手、复合都像嚼快餐。我不认同。让这样的一个彼得帕克用湿漉漉的眼睛凝视你,细细软软的嗓音念你的名字,任谁是格温斯黛茜都受不了吧。暑假在家补了《血战钢锯岭》和《社交网络》,越来越觉得这个男人耐看。我会一直记得,穿着吊带西装裤的少年,在提琴协奏的背景乐里被镜头拉到我眼前,那是我已有认知里所能想象到,30年代美国少年最好看的样子。

    【详细】
    122932993
  • 提知道
    2020/1/29 17:23:01
    A satirical, realistic stage play

    寒假里看到的一场精彩绝伦的舞台剧。神仙剧本覆盖了政治、宗教和种族歧视、同性恋等社会问题,以黑色幽默为基调,加上演员们深厚的表现力,把社会各阶层的大小人物的喜怒悲哀与生死别离演绎得淋漓尽致。


    寒假里看到的一场精彩绝伦的舞台剧。神仙剧本覆盖了政治、宗教和种族歧视、同性恋等社会问题,以黑色幽默为基调,加上演员们深厚的表现力,把社会各阶层的大小人物的喜怒悲哀与生死别离演绎得淋漓尽致。


    【详细】
    12195129
  • collette
    2019/5/24 10:57:47
    “这是一场游行”

    安德鲁·加菲:这是一场游行。

    第一次记住安德鲁·加菲尔德的是2007年的电影《男孩A》。电影讲述了一个因为少年时期的冲动犯罪而在监狱里度过了大部分人生的男孩杰克出狱后的生活。杰克是个因为一时的错误而被永久贴上了“恶魔”标签的人。尽管他隐去少年时的名字,找到了新的工作、朋友、爱人,甚至还在一场车祸中救下了一个女孩儿。然而,无论是社会还是杰克自己,都没能真正原谅他的

    安德鲁·加菲:这是一场游行。

    第一次记住安德鲁·加菲尔德的是2007年的电影《男孩A》。电影讲述了一个因为少年时期的冲动犯罪而在监狱里度过了大部分人生的男孩杰克出狱后的生活。杰克是个因为一时的错误而被永久贴上了“恶魔”标签的人。尽管他隐去少年时的名字,找到了新的工作、朋友、爱人,甚至还在一场车祸中救下了一个女孩儿。然而,无论是社会还是杰克自己,都没能真正原谅他的过去。那时的加菲和剧中的主人公一样只有24岁。对于这个始终纠结在自责、羞耻和同情当中的悲剧角色,加菲的表演成熟动人,既有涉世未深的天真腼腆,又带着深深的孤独和恐慌。相比《社交网络》和《蜘蛛侠》这类好莱坞热门,考验同理心的独立剧情电影和舞台剧似乎才是加菲最为擅长的。

    如果用一部戏来更新我们对加菲的记忆,那么,不是《社交网络》,不是《蜘蛛侠》,而是2018年的《天使在美国》。这部分为上部《千禧年降临》和下部《重建》的长达将近8小时的年度大戏剧本来自普利策获奖剧作家托尼·库什纳。2018年的国家剧院复排正是该剧首演25周年的纪念版本。这是一部野心很大的传奇剧目,在美国历史和包括同性恋的少数群体平权运动中意义重大。1980年代里根保守主义政府下的美国,艾滋病毒的肆虐引起了社会恐慌,政治的黑幕、白人种族主义的根深蒂固、精英主义者们的人性污点也随之被揭露。艾滋被看做是“道德沦丧、社会腐败的标志”。公共卫生危机变成了对性取向的袭击和对私人欲望的政治干预。媒体和政府机关将这次传染病危机的主角——病毒转移到了特定生活方式和群体,对艾滋病折磨和死亡的暴露甚至引发了一阵以挽救道德危机为名的谋杀。在里根宣扬“家庭价值”的政权下,同性恋者们作为HIV病毒高危群体加剧了异性恋中心的美国社会的恐慌。在美国电视媒体对“家庭”的描绘中,人们更愿意看到“一条宠物狗“,而不是“你的同性恋兄弟或姐妹”。排挤引发羞耻,憎恶导致仇恨,《天使在美国》正是在这场人性崩塌和身心创伤中酝酿而出的关于爱与死的千禧年魔幻史诗。

    安德鲁加菲在其中所饰的主人公Pryor Water是同性恋、艾滋病患者、爱人、被抛弃的儿子,也是坚强活出“生存=爱”的同志先驱和先知。Pryor年轻、优雅、富于同情,而艾滋让他的一切都改变了。在死亡必将随着痛苦到来之际,人对于有限与无限的期待完全被颠覆,如何面对以不久后的死亡作为终点的时间?如何,像Pryor所说,“保护”自己的爱人?如何在绝望中去爱或者去恨?凡看过演出的人都会同意他在七个半小时的演出中所付出的身心精力让人佩服。

    如前所说,无疑,《天使在美国》是一部用意极强地寻求政治进步的戏。难得的是,加菲对于该剧在这一层面上的意义理解的十分到位。用搭档Nathan Lane的话来说,加菲讲起这部戏时比作者托尼·库什纳还要善用言辞。在百老汇表演之前,加菲接受?采访,反复讲到了该剧“改造”人的力量:用八个小时的华丽和痛苦去抵抗死亡和仇恨,去“想象一个更好的未来,一个没有人在羞耻中生活的世界”——“去意识到彼此相爱和彼此需要的重要。”加菲用感情学戏、学会生活的态度证明了他的成熟。加菲也意识到《天使在美国》在当下社会中的意义,他比喻说这场八小时的大戏就是一场游行。虽然如今感染艾滋病毒并不再等同于被下了“死亡通知”,同性恋群体的权力也获得了一定承认,但在有特权集体存在的社会里,那些不合群的、不妥协的、不顺从的总是面临着压迫性的道德指责和物质剥夺。《天使在美国》借艾滋危机所揭露出的黑暗人性真相时:只有当每一个“普通人”都受到威胁时,人类的努力才能从互相仇视转移到共同寻求解药。爱和同理心是可以改变社会的,但全社会范围上的同理心是需要去以政治手段争取的东西,《天使在美国》的台上景观实则是拉上你加入了这场游行。

    【部分原发于“新现场”(原英国剧院现场)公众号】

    【详细】
    101991623
  • pangueban
    2019/5/22 21:47:38
    终于看到了最后

    当一个话剧长达七小时,最有耐心的人也会望而生畏。托尼.库什纳凭借才华横溢的笔触与敏感锐利的语言让情感与思想奔流而出,让冗长变成了华丽的游行。它不需要更多的溢美之词,一次普利策奖和两次托尼奖足以证明它在观众的心上的地位。

    《天使在美国》——一部93年的话剧在今天仍然显得鲜活生动。托尼.库什纳为我们呈现了一副在美国80年代的迷离混乱的生活,剧中充满了象征性的幻境,人物内心的憔悴与悲伤

    当一个话剧长达七小时,最有耐心的人也会望而生畏。托尼.库什纳凭借才华横溢的笔触与敏感锐利的语言让情感与思想奔流而出,让冗长变成了华丽的游行。它不需要更多的溢美之词,一次普利策奖和两次托尼奖足以证明它在观众的心上的地位。

    《天使在美国》——一部93年的话剧在今天仍然显得鲜活生动。托尼.库什纳为我们呈现了一副在美国80年代的迷离混乱的生活,剧中充满了象征性的幻境,人物内心的憔悴与悲伤,逃避与束缚在神话的构架下搭建而成。它聚焦于那个年代同性恋的生活,那些饱受歧视的目光与在艾滋的折磨下挣扎求活的形象,作者更是野心勃勃地囊括了那个时代政治、经济、宗教、种族的诸多问题,用华丽壮美的想象飞往人物理想的彼岸,他没有让想象漫无边际地蔓延,它与人物的现实命运紧密贴合,与他们生存的环境息息相关,在奇思妙想和黑色幽默的背后,用条理分明的冷酷笔调描写所有人面对疾病的脆弱与无助。有些表达惊人地直率,而有些则覆盖在朦胧的宗教与政治的面纱之下。他用复杂的语言一遍遍定义世界,用不同的语言解释世界,希望借此揭示简单的真谛。像是剧中所说的“女王会原谅她击败的敌人”,它用复杂和冗长的语言诠释了爱、妥协、宽容与和解的真正内涵,为人们献上一部史诗巨作。

    我在看到了加菲获得托尼奖最佳男主后才了解这部剧。在看完第一部之后,我用了半个月时间才下定决心去看第二部,我怀疑自己是否能做到全神贯注享受语言的狂风骤雨,是否能真正地领略作者精心绘制的舞台画面。最后我下定决心看完,并写了这篇拙劣的观后感,希望可以传达内心的震撼和喜悦,也希望能和更多人分享这种乐趣。

    【详细】
    10196687
  • 果冻
    2019/2/9 22:47:18
    这是一场针对你我的审问

    《天使在美国第一部:千禧年降临》

    《天使在美国第一部:千禧年降临》

    http://www.bilibili.com/video/av40152931/?share_source=copy_link&p=1&ts=1549675231&share_medium=iphone&bbid=Z74342772EA6FDEC4CECB97F21389CA0402E

    戏剧看得比较少,这应该是第六部吧。布景和场景的转换处理让我叹为观止,只觉得好别致,好精巧。灯光的控制也真是细致入微了。总之各方面都让人觉得认真、精致。Live和我在剧院现场看的几部有一个最明显的区别就是:现场的演员不知是已经表演倦了,或者是觉得这个城市、这个舞台配不上他们,表演得让人感觉不认真、没尽力。所以我想,如果想看到真正的、像live里那种级别的,就得去有名的大剧院里去。

    像是一场审问:同性恋、异性恋的标签到底带给你什么?你是否正视自己?你是否正视过社会的背景?你是否能区分两者?你是否正视过你的爱?你是否正视过别人对你的爱?

    这些才是看完后需要消化的。

    我不喜欢政治,Roy的故事并没给我多大感受。我只是好奇他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回顾一生,会有怎样的感触?

    Joseph:我并没有他在正视自己这条路上的挣扎,这条路我走得从容自然。他逃避,压抑,所以自然,他也没有正视对Harper的感情。这印证了那句话:要想爱别人,需先爱自己。

    Harper:什么是正常?什么是疯癫?人类社会武断地定义,就跟武断地断定“动物是没有感情的”一样荒谬。自己感知力无法触及的地方,不是客观地让尊重其原样、虚心地记录观察、小心地不轻易定义,而是武断地归类、定义、贴标签,然后义愤填膺地声称“治疗”这样的“不合理、不正常”,反映出的那种狭隘、胆小、蛮横、自负、无知装有知让人哭笑不得。

    Louis:这个任性的角色我能够理解,我试着代入其中,我置验我自己:那样的情况里,我会怎么做?结果一点都不主旋律,这不需要懊恼自责,这是事实,唯一的问题只是:我如何尊重它?

    Prior:Andrew演得有点过力,导致这个角色少了一抹悲伤的色彩。这个角色我很不愿带入,那样的绝望悲伤瞥一眼就已经让我很难受,深入我会怀疑身边的亲情友情。

    “你压抑的会坚持,你静观的会消失。”压抑的地方就是一个结,阻碍着能量的流动。美国是个敢于正视自己、敢于自省的国家,因此才有让人叹为观止的自由、活力和创造力。反观中国……其实人也是如此,正视自己,接受自己,才能保持着思想的开放、包容以及活力。我希望自己没有边界。

    另外我很好奇美国人是否都那么发散、精准的使用意象,用和别人交谈的方式探索、游戏、了解自己的思想?中国的含蓄是否也是与那相反局面的一种助因?其他的因素是什么?

    【详细】
  • 99561431
  • Messi
    2018/7/16 12:03:16
    Simply a masterpiece

    The screenplay and acting performances are just shocking. Not a single actor of the ensemble cast gives a bad acting. The line design and the line delivery are simply speechless. The play takes a c

    The screenplay and acting performances are just shocking. Not a single actor of the ensemble cast gives a bad acting. The line design and the line delivery are simply speechless. The play takes a comedic and fantastical approach to a very serious and deep subject, making itself rather accessible to the general audiences.

    【详细】
    9521330
  • 沙紫萦
    2018/4/17 20:11:42
    Blessing

    Blessing

    人世间开始疯狂,上帝才开始歌唱。

    Blessing

    人世间开始疯狂,上帝才开始歌唱。

    ——王菲《四月雪》

    当先知站在天使面前的时候,天使们问他,谁会在末世降临的时候去乞求圣职的祝福呢?

    我想我在接连看了两遍天使在美国之后,仍旧只能浅显而又无力地回答这个问题,却仍旧没办法简洁、有力、肯定而全无疑问地直面它。

    或许,这也正是这部戏剧的魅力之所在吧。

    诱使我能走进剧场,坐下两天总计1000多分钟全神贯注地随着剧情被高高抛起,又如羽毛一样被轻轻放下的最初原因,当然是加菲本人。

    但这篇文章里我反而不想从一个全然的粉丝视角去讨论他在这部作品里的表现与成败,或是这部作品带给我的感触和体验。

    因为那无论是对于加菲本人还是这部作品本身,都实在是太过不够尊重了。

    剧作者Tony在NTlive放映前的片头谈笑着,说我们当时给这部戏剧起名叫同志狂想曲的时候,仅仅是因为我们觉得它有趣,会像一个噱头,但仔细想想其实是有些过于矫情和做作了。但显然,这部戏剧本身当然是有野心的。

    要我说,编剧本人还是过于谦逊了,这部剧何止是有野心的,它大概有着庞大的,令人感到惊叹和震惊的野心。

    他想讨论的政治、宗教、种族、平权、信仰、人性,显之于外的同性元素倒反而让我觉得是这其中最普通平凡而又没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因素了。

    因此老实说,我觉得AiA是一部稍微有些观剧门槛的戏剧,他的情节设置和铺展中有很多是为了想要探讨的主题,和最后所有的主题碰撞与升华与服务的。加上本身这部作品的整个时长就非常考验观众的注意力,所以尤其在Part Ⅰ的部分会有一部分人觉得过于平铺直叙,并且会认为场景和时空的切换过于散乱了。

    (比如我其实也是看到Louis去找拉比说话之后,才意识到最开始那个葬礼就是他外婆的葬礼,等到Joe回到家里喊“Buddy”,我才意识到Harper和他的关系,第一次看的时候前面我也看得很乱)。

    并且在大段的议题探讨上,很多十分严肃而宏大的议题都设置在一个单一场景里的对话中,比如Louis和Belize关于种族歧视的那个大段对谈,Louis和Joe关于法案裁定的那部分的大段争执,很多严肃而又深刻的议题都被设置在这种两个人之间的对话情景中。

    相对来说,Louis和Joe吵架的那段因为有比较激烈的情绪起伏和情节冲突在,我觉得还是不太容易晃神的,但是Louis和Belize两次单独对谈的部分,都稍稍有些过于密集和连续了,尽管有刻意穿插的台词笑点和议题本身推进的铺排,但还是很容易有一部分人在这个部分有晃神和觉得过于枯燥和晦涩的感觉。

    并且哪怕是对于上述这些比较直白的议题讨论里,很多也是在第一次直接和快速的台词接受时,我觉得观影者是没法完全沉浸和真正理解到这个讨论中,两个在对话的人究竟是站在什么样的立场抱有什么样的观点的,很多部分我自己也是在看第二遍的时候才终于渐渐觉得又多理解了一点。

    因此我觉得对比上周看过的泰特斯,我觉得泰特斯在全剧的制作和倾向上,是那种哪怕没有任何戏剧观影经历,也能完全的从气势、韵律、剧情,这些“热闹”的层面上感受戏剧的魅力和乐趣的编排。

    但AiA则需要一点鉴赏力和耐心,甚至需要一次一次又一次的重头鉴赏,才能像是逐步揭开面纱一样的体味其中埋藏的每一个观点,然后思考消化,然后就能获得层出不穷的新乐趣。

    所以就我的个人观点来看,这实在是一部脑力消耗巨大的复杂而又动人心弦的精彩表演体验。

    故事的剧情由一对同性恋人的故事为中心展开,世界和联系像是一张蛛网,彼此粘连又向外扩展。

    毫无疑问的,Prior是整个故事的中心与交汇点,在他与自己软弱,轻易地背叛,轻易地怀疑,轻易地逃跑,又最后想要回来的恋人Louis的纠缠中,一切故事的序幕缓缓拉开。

    然后他与自己幻想中的朋友Harper相遇,他们交换关于对方的预言,交换并且断言彼此的天启,目睹同一场令人心碎的背叛与出轨,然后一个劝导另一个不要放弃心里的希望和留恋。

    Prior和Louis与Harper的Joe,他们在凑巧,激情,混乱中厮混,意乱情迷,之后争吵,然后终于触碰到无法跨越的障碍,最后分崩离析。

    然后我们看见寻找先知(Prior)的天使,提携后辈的坏仙女(Roy),无意中帮助了Prior,但却无法处理好自己和儿子(Joe)乃至儿子整个家庭关系的母亲。

    Prior像是一根线,藉由他,我们将一群或许本不该有交集,也不应该在这个时代里碰撞与冲突的角色融合起来。

    那些上流社会的精英们就合该把艾滋病遮掩成癌症然后体面又充满讽刺意味地死去,而底层的小人物们就活该在绝望和痛苦中走完他们被厄运光临而变得短暂的一生。

    但突然地,他们的命运就在某一刻像是被一股神秘的力量,也许是神的,也许是命运的,也许是我们不曾知晓的什么力量突然扭转了,谁又知道呢。

    总之,故事就是这样发生了。

    说实话Prior这个角色和我预想的有些不太一样。

    可能是因为之前我正疯狂的沉迷他在《沉默》里那个小神父的角色,兼之刷了很多加菲本人的访谈和综艺,对于Prior这种全然地像是换了一个灵魂的转变多少有些适应不良。

    加菲对于Prior这个角色的代入感和细节上的严苛和连贯性几乎是几近疯狂的,除了最后一幕五年后,由于Prior本身的成长和变化,那种Drag Queen式的小动作和表情不再那么明显,其余在他的每一场戏份里,哪怕是和天使的对峙与谈判里,那些明显的,可以看得出他研习过角色之后代入习惯里的小细节都在持续地提示着所有观众,这个角色本身的身份、背景,解释着他命运里的性格里的那些可追溯的和会有发展的。

    最为明显的是两个很妙的习惯性小动作。

    一个是他的舌头在口腔里细细小小地移动,偶尔轻轻地触碰口腔内侧然后在脸颊上鼓起一点,他在思考和倾听的时候这个小动作总会偶然闪现,即使是那些画幅构图非常好看的侧脸镜头里,你也很难错过这个镜头。这个动作天然地带着一点戏剧色彩的浮夸和骄矜,有一种含蓄又高贵的优雅姿态在里面,和另外一个惯性动作几乎是很好地相辅相成着。

    第一幕幕间拍到观众席时有个很有趣的一幕,场下的一位观众正和旁边的同行人谈论着,一边在模仿Prior那个很经典的反手摸住自己脖颈的动作。

    整部戏剧里除了主动的蜷曲身体和瑟缩的动作之外,很明显地能看到Prior的脖子一直是以一种近乎天鹅的优雅姿态在高高而又修长地伸长着的,所以整个人从气质和姿态上都完全符合一个Drag Queen所特有的那种,带点Drama,但又不同于完全的花孔雀式的炫耀,在细节上明显有所区别的仪态。

    仔细注意的话会发现,Prior的所有肢体语言,尤其是上半身的肢体语言,他的Stop的手势,拒绝倾听和交流,甚至是拥抱和触碰的姿势里,手臂和手腕整个的曲线和关节,都有一点带着舞姿的曲线和节奏感。

    但在其他时间里,这种外露的姿态都没有他第一次遇见自己的幻想朋友Harper那次来的那么激烈和浮夸。甚至你在他坐在床上涂护手霜时的姿势,你都能感受到这个角色背后人设里那种独特又有趣的人物定位。

    而哪怕是在他最为歇斯底里和肢体碰撞最为强烈的与天使的搏斗的那场戏里,他的摔倒与猛扑都是带着举手投足的夸张感和戏剧感的。

    我觉得能把这样的气质和自带由始至终贯穿全场,真的是极其有心又精彩的呈现。

    AiA里非常奇妙的,只要加菲的妆发脱离了浓妆(主要是见Harper穿裙子的那个场景的那种),尤其是他穿着病号服在床上的所有场景里,他像是突然又减龄成了十几岁的少年,甚至让我觉得比他演花朵时的那种高中生感觉还要再年轻一些,但又和他自己本人的那种少年感又明显的不同。

    Prior的年轻是那种,脆弱的,玫瑰上的露珠一般好像轻轻一碰就会碎掉的奇异美感,它本身是纯粹而澄澈的,但又折射着玫瑰本身的艳丽和娇色,带着一种绝望和破碎的美,像是神话里那个对着自己湖里的影子而顾影自怜的美少年。然而这种柔弱又美丽的少年气息,却又在他开口念台词,抬手做表演的时候又被瞬间粉碎。

    他像是有预感似地说着,我怕你会离开我。

    他在不知道像谁诉说似地追问着“Why the poor poor me?”

    他要Louis走,他说等你的伤痕变得能够看见了,等你让我见到鲜血的时候再回来。

    他因为自己被附身时口中说出的箴言而吓到惊恐万分(这一幕真的太过震撼了)。

    他挣扎而疲惫地说,“我恨天堂,但我已经没有力气去抵抗了”。

    他说,无论如何,都还是请祝福我。

    在每一个时刻,每一个瞬间,你都又会突然发现,无论是他Drag Queen的那面,还是他美到连时间都为之屈服的那面,都不过是肤浅的水面所映射出的有关Prior的假象。

    他不过是一个生病的孤独的凡人,哪怕他在木偶剧场时露出了那种因为心碎,而近乎美到绝望几近梦幻般的表情,他也不过是一个像所有最普通人类一样,遭受过打击,经历过痛苦和绝望,但仍然愿意不去拒绝成长,然后心怀希望的平凡人。

    这两种似乎有些矛盾的气质在舞台上被完整的组成一个独一无二的Prior,他让你几乎毫无怀疑地真的有这么一个人,如果你不是一个像我一样几乎看过了他过往出演过的所有角色的粉丝,你根本不会相信他本人其实完全与Prior全然不同甚至差出了一个天地。

    你甚至会开始相信或许这就是演员的本色出演(是的我确定我身边的路人观众的反应证明了他们真的对加菲大概产生了什么误解),正是这种真实感和令人产生迷惑的代入感,让你避无可避地被Prior的出现和命运的起伏牵动着你的心,就这么把你的目光和注意力紧紧地钉在舞台上,追随着整部剧情的推进和发展。

    考虑到这里,或许那些在Part Ⅱ里几乎持续了全场的高潮和爆发,那些哭泣,呐喊,疼痛,崩溃,疑惑,探寻,求救,也都成了这种全情投入里理所当然地一部分,我大约很难去下定论,这种极耗体力的演出与剧烈情绪把控下的表演水平保持,究竟到底是从头到尾贯穿始终的代入感的细节与演绎哪一个更为劳神费力和艰难?

    又或许这本来就是相辅相成必定会一起成就的完整的一个部分。

    所以每次在第二次全剧结束,荧幕上出现加菲谢幕的场景时,我都会从心底突然很想给Prior一个拥抱。

    他那么美丽,脆弱,但又坚韧,柔软,他全然无害,像是一朵温室里过分艳丽却又跟周围格格不入的花,但当风雨打开时你却发现他是不可被弯折的,他痛苦,他软弱,他哭泣,他呐喊,但他没有弯折,没有放弃,没有倒下,他被祝福,然后再祝福我们每一个。

    我没法用语言去概括他的挣扎、选择、成长和重生,但这样一个比我们大多数人都更脆弱,又比大多数人都要坚强太多的美丽灵魂,让我无法不发自内心的为他流泪和鼓掌。

    因此无论如何,我几乎无从挑剔起加菲作为Prior的这次演出,他和所有的演员们真的正如在Oliver领奖时的小姐姐所讲的那样,真的都在为这部作品奉献着自己的心与灵魂。

    加菲之外这次最吸引我目光的是小狼饰演的律师Joe的那个角色。我之前没太看过他的作品,还是事后去百度了一下才后知后觉地反应过来,他就是神探夏洛克巴斯克维尔的猎犬那集那个咨询人。不过感觉在看过AiA之后,有非常明显地被他圈粉。

    令我很惊讶的是,小狼的Joe身上,有一种近乎天真又理直气壮的邪恶混乱。

    他在大量的场景里露出那种孩子一样甚至带着纯真的快乐的笑,我觉得这种诠释方式,是在竭力诉说着Joe这个角色上有一种割裂的,全然矛盾的道德观念。但在这位年轻的律师心里,这本身是可以完美的兼容与自洽的。

    他拒绝承认自己是个同性恋,但又不可抗拒地被Louis吸引,然后他把这一切归咎于“人要怎么样才能和神或是天使抗衡呢?那是不可能的”。

    这一点又恰好与Prior后来以病弱又毫无准备的姿态下,赢得了与天使的搏斗,甚至能在理解了希望本身之后,对天使说出,“你们所看到的并不是将要发生的,而只是你们所恐惧的”。

    这两组情境之间,遥遥地形成了微妙又讽刺的呼应。

    他在说起自己对妻子有责任,说起自己对Roy的认同,说起自己关于写下裁定书的每一个裁决时,每一次都发自内心的有一种天然地认同。

    他相信那些上流社会的阶级划分和规则,他渴望像自己的领路人Roy一样按部就班地走向迈向世界中心的旅途,因此当他践行这些规则,他更改关于同性恋案件的裁决,哪怕是其实这是涉及他本人利益的裁决时,都是毫无愧疚,并且一本正经的认为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

    但当他回复到感性的一面,他问起Harper我们搬到华盛顿去吧,他诉说自己与Louis的爱和渴望,他对Roy说我崇拜你,我希望成为你那样的人时,他又笑得像个最纯粹的孩子。那是一种直白的、完全发乎感情的快乐和喜悦,你会不自觉地相信他真的爱Louis,他真的享受他为之露出笑容的这些事,你甚至能够感同身受到他的那种近乎纯粹的喜悦。

    而这种道德上的天然信赖,和情感上的完全坦率所造成的矛盾,让我对Joe这个角色充满了好奇和疑惑。

    我无法想象一个人要如何顺理成章地切分自己的社会身份和内在感情,并且把这两个部分都充分认同与表现的理直气壮与理所当然。但仔细想想这确实又是目前的社会里大多数人在过着的生活模式——我们戴上面具,像是人格分裂出的两个不同的人,一个摆出专业而缺乏良知与道德的营业姿态,而悄悄留下一个偶然出现的,仍然相信我们自己是善良又柔软的小人。

    一旦接受了这种设定,在这个角色的理解上我觉得就变得通畅和容易了许多。

    你会意识到我们每个人都曾经有过这样的挣扎,不一定是性向,但必然是某些不够主流的,说出来会被人嗤笑和另眼看待的。

    我们试着去迎合主流的喜好和倾向去塑造我们的道路和人生,却因为抗拒不了本能和热爱的吸引而不断地痛苦和挣扎;我们漠视问题去粉饰太平,假装什么事情都没发生过。但一旦什么东西被触碰,被引燃,将一切白花花散落一地地炸出来摊开你眼前,你就又突然崩溃,跪地求和,却发现一切都已经太迟了。

    因此尽管Joe本身在设计上注定不会是个太讨喜的角色,他是邪恶阵营里的助纣为虐者,尽管他仍然有残存的职业道德,这残留的一部分,让他不能接受干涉听证会的做法罗森堡案件里Roy的干预。

    他是那个对妻子置若罔闻毫不关心的人,尽管他也为了妻子甚至会去拒绝梦想中前往华盛顿工作的机会。

    他是毫无负罪感与Louis出轨的坏男人,尽管他也曾经甚至为了这份爱愿意放弃信仰,放弃自己的一起去拥抱他渴望的。

    最终你会承认,他就是我们身边每一个冷漠而又利己主义的社会人,我们试图自圆其说,试图说服与欺骗自己,但永远忘记自省和面对真实的自己。

    所以就算没有他迷人的身材和可爱的屁股,我也依然喜欢他这种大胆的,近乎直白和热烈的表现和演绎。除了在Harper说也许我会生下一片药,完美诠释“吃什么就生下什么”这句台词时,他的笑让我觉得有种一瞬间有些出戏的属于观众会有的那种忍俊不禁。

    除此之外的所有时间里,我几乎是十分着迷于他对于这个角色的体现的。那种混合着冷酷和深情,又带着些裹足不前的优柔寡断的姿态,可以说是非常鲜明又极具个人特色的展现了。

    James的Louis大概是从人设上我注定天然不喜欢的一个角色,但他又偏偏是最接近所有人,最像每一个平凡人的那一个。

    他喜欢夸夸其谈,谈论看似高大上但其实并不真的明白自己在讨论什么的议题。Prior其实对他的这一特质也心知肚明。但他爱Louis,所以对他来说看着Louis为着高尚又空泛的议题追着自己的尾巴打转(我故意换了个更文雅一点的说法),这就是全纽约最好看的戏。我相信他真的爱Prior,只是他的这种爱和俗世里大多数情侣的那种都并没什么不同,看起来鲜花锦簇甜蜜温柔,但经不起什么磨难和冲撞,受到一点颠簸就像是大海上的浮板,被风浪迅速地冲散到不知道什么地方去。

    所以我一直觉得Prior对于他是什么样的人从头到尾都是知之甚详的,所以当他在说我害怕你会离开我的时候,并不是完全无的放矢的杞人忧天。

    也正是如此,Louis躲避着说你不会死的,但不愿意去直面每一个尖锐而直接的问题时,Prior任由他的逃避但并没真的拼命追问。只是Prior因为他的爱意,总是愿意哪怕是欺骗着自己在相信,相信也许他不会逃走的。哪怕在Louis离他而去之后他的幻想里,Louis依然是西装笔挺风度翩翩的迷人模样。

    所以他能很快地就能从好友的表情和回答里就得出了“他走了”这个结论,但他依然会歇斯底里地问,我快要死了,可是我该死的男朋友Louis在哪儿?

    他还是会在看见Louis时忍不住讽刺地说,这公寓实在是太小了,Louis和Prior两个人住着就很舒服,但加上Prior的病就显得太过拥挤了。

    所以他才会在Louis说他要和好时,问你为什么要回来?为了赎罪?然后在知道对方并不是抱着相同的打算时,故作平静又矜持的抬高了下巴点了点头,然后假装若无其事地说,哦,是的,你没说。

    你发现了吗,Louis就像是我们每个人在流年不利里都曾经爱过的那个人渣,你说不上他到底有多么好,但你就是看他的一切都特别可爱,即使他轻易地背叛你,轻易地离弃你,你放得下狠话你也并不真的能狠得下心来恨他。

    他是我们每个人心口那道有点痛的名为Louis的伤疤。

    对我来说,Louis这个角色本身就是无根而又轻浮的,他的爱恨都来的太过轻易和飞快。

    他被欲望吸引的利落又干脆,他在分手当夜就忍不住要寻欢作乐发泄和宣泄自己的情绪(顺便说,对于我这种粉丝来说的Part Ⅰ里加菲的那个Man in the parker杀伤力实在太超过了)。

    他可以毫无愧疚的和Joe说,生病的并不是我的男朋友,然后转过脸来无耻又色情地挑逗他;也会一脸真诚地对Prior撒谎说我并没有和什么人约会,直到一切谎话都被当面戳穿。

    甚至就连他和Joe分手的原因,都是荒谬的,他能接受男朋友是个共和党,是个摩门教徒,但不能接受他是邪恶的Roy的butter boy。

    你会觉得他一切的动机和决断都和深思熟虑根本沾不上一点边,他像是一个完全被本能驱使的社交动物,遵从一切应激反应和本能地指引去做符合生物天性地趋利避害。

    他或许不是真的不能接受一个缠绵病榻的伴侣,但他对于Prior在生病并且会一直生病这件事感到恐惧,所以他就逃跑。

    他对于和Joe的肉体关系感到享受和愉悦,那么他就继续。

    他的一切决定和命运都并不复杂和难懂,但反而就是过于纯粹和直白,才让人觉得有些不可理解的无稽。

    但James的演绎却让这种简单又恶劣的人物身上充满了人性。

    他也会背对着Prior因为难过和恐惧,一边压抑着自己就要迸发出来的抽泣一边浑身颤抖着,尽管这也让Prior不愿意和他分享自己的病情,因为他甚至还要转过头去安慰比自己更崩溃的Louis。

    他也会不能置信地抓着法律文书,自嘲着自己是咖啡机先生,满怀怒气地质问Joe,不敢相信他竟然“坏”到了这种地步。

    他可以厚颜无耻地说出我们可以商量陪护时间表,我可以在那些时候晚上来陪你;他也一样会为了同性恋群体被否认的宪法地位和权利而推开那个自己正热恋与迷恋着的人。

    你能清楚地从Jame表现出的神情与姿态上看出他身上那种贯穿始终的矛盾与挣扎,你会在他身上看见普通人,甚至看见某一个瞬间的自己,我们为了并不高尚的理由作出错误的决定,我们为了自己不值一提的利益而作出后悔终生的决断。而Louis不过是无数个平凡缩影的集合和放大。

    我无法喜欢他但我也无法谴责他,因为我自己也不是全然干净而无罪的,我同样也没有资格向他的身上掷出石块。

    另外一个有趣的部分是我虽然没法长篇累牍地说明他们有多棒,但我意外地十分喜欢Harper和黑人护士Belize的演绎。

    Harper像是一个人最偏执而又敏感的部分,会沉浸在幻想和沉思里逃避现实,追求答案,最后终于在探索和追问里认清现实,最后逃出环境的保护。

    我特别喜欢Denise对于这个角色诠释方式,那种带着一点紧张感又神经质,让你分不清这一幕到底是现实还是幻觉的朦胧感,这大概没法更恰到好处了。

    而Belize反而是最洒脱又成熟的那一个。

    他看得透一切,又不惧怕一切,他是那个你最为忠诚而甜蜜的朋友,你们比任何恋人都更了解彼此甚至甜蜜。

    他永远不会离去,他会在你最难过的时候陪你唱歌,亲吻你,安慰你,直白地剖开你,劝解你,温柔又狡黠地维护你,帮你度过难关。

    而他又对自己所身处的地位和自己生活有着清醒但又并不悲观的认知。

    我喜欢他说,“我生活在美国,这就够艰难了,我不没法再去热爱它。你去吧,Louis,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心有所爱”的样子。

    我也喜欢他说,“写美国国歌的那个白人疯子把自由的调子定的高的没人唱得上去,自由是离我最遥远的东西了”。

    他就像是你想成为的那个自己一样,冷静、一阵见血,永远知道自己是谁,需要什么,又该怎么去做。

    而偏偏这个角色却被演绎的同样Drama而又玩世不恭,你几乎很难意识到他才是全剧里最为超脱和冷静的一个角色,哪怕是高高在上的天使也比不上他,即使他只是伟大的Roy那个该死的死对头黑鬼护士。

    至于Nathan Lane,有人能对他有什么否定和质疑吗?不存在的。

    从他开口说第一句,我希望自己成为一个有着八个触手和一大堆柔软吸盘的章鱼开始,到他皱起八字眉的假笑;乃至他死的时候,他终于再次说,下一辈子,我要做一只章鱼。

    他所饰演的Roy从头到尾都是这样坏得光明磊落又毫无芥蒂的反面角色。他从没后悔自己所做过的任何一件坏事,也没犹豫过自己做出的任何一个关于权利和向上的选择。

    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他和自己的医生说,什么是同性恋?同性恋是花了十五年都甚至没能在市政府通过一个无足轻重的反歧视法案的群体,是在这个社会上默默无闻而毫无影响力的无名小卒,你认为我是这样的人吗?

    多么奇妙啊,即使在这部作品被创作出二十年后的当下,作者借Roy之口讲出的这句话仍然振聋发聩,足够令许多人面红耳赤,好好地自省。

    你看这就是这部戏剧里角色设置的那么精妙的部分。

    而更为精妙的是这些角色又难能可贵的没有停留在自己的性格和设定里,反而一直在随着剧情的推进和发展,不断地成长着。

    整部剧里我最喜欢的两幕恰巧是这种成长对比鲜明并且冲突和对撞最为浓烈的两幕。这两幕都是两对情侣之间的空间彼此寝室,同时争吵的场面。

    第一次是在Louis离开Prior之后又心怀愧疚的回去,此时Joe正自私地准备向Harper坦诚自己的同性恋身份。两对情侣都在争执,都在互相伤害,然后互相控诉,然而微妙的是他们,一对在挽留,而一对在拒绝。

    Joe一面向Harper坦白着,一边却又说着我不会离开你的,然而这种近乎无耻的行为却让Harper无可避免的走向了崩溃。

    她呼唤谎言先生,她说,但我会离开你的。她拒绝了Joe毫无诚意的挽留宁可逃避到幻想里的南极去,她也无法继续在这个男人身边停留一秒,甚至想在他把下一句说出口之前就离开这里。Joe就是那个威胁着她拿着刀子在卧室里的男人,她每天都在担心着这把刀究竟什么时候会落下,然后直到这把刀终于落下,她发现她仍旧无法接受。

    于是她只好拒绝,然后她主动逃跑。而Joe却反而在努力挽留。

    在另一个时空的同一个瞬间,Louis一边说着他即使搬回来他也看不出什么改变,另一边理所当然地声称我仍然会看护你,而Prior绝望,甚至觉得这一切绝望地可笑,他要他马上走,哭喊着如果我还能站起来我一定会杀了你,他要Louis马上消失,却在自己吐血吓跑了对方之后,只能自嘲地说一句,哦,这可真有用。Louis做了主动地那个逃兵,而Prior却半真半假的要将他推走。

    这两处交叠的空间里所正发生着的事情,有着微妙的相同之处,却又发酵出全然不同的化学反应和发展,不难看出,Harper在此时是比Prior更为有决断和更勇敢的一个,而这时候的Prior还不能从这段感情中全然走出来,冷静而坦然地面对不应该也不值得再留恋的旧爱侣。

    这或许也是为什么当他们一起到了天堂入口处时,是Harper在问他,你真的要在这个地方度过漫长而无尽的永恒吗?是Harper告诉他,我要回家了,你也该回去了。

    于是到了接近尾声的地方,同样还是一样的两对伴侣,同样还是相似的场景,但只有Louis和Joe留在原地,而Prior和Harper都已经在探索和渴求里成长成了新的灵魂,有了新的决断和选择。

    Prior从曾经的深爱到不能抑制自己的情绪,到他终于发现生命应该有新的意义,新的希望,他仍然保持着一颗爱的心,但他已经不再需要,也不会再要你回来。

    所以他当Louis感情真挚地说,Prior我想要回来的时候,皱着脸哭泣着说,我爱你,Louis,但你不能回来了,永远不能了。

    他或许会悲伤地接受那个来自旧恋人的吻,这但已经不再是他生命的全部意义了。

    他能活下去,他有更美好的理由和原因可以活下去,他再也不会执着于每天要花上几分钟才能确认那个陪在他身边的Louis是真实存在的了。

    他已经得到了更好的祝福,关于生命的意义的,关于让他愿意努力活下去的希望的。

    而同样的,Harper也终于不再因为深爱着Joe而忍受他一次又一次的所谓“爱”带来的伤害,就算是Joe依旧带着那种或许曾经吸引过她的纯粹的天真,看着她的眼睛说,你是我的良心,我爱你,别在这个时候离开我,她也再不会为了这个动摇了。

    她甚至会转过头来去告诉Joe,去迷失,去探索,而她已经可以甩开这个人,走的头也不回。

    于是在这个新的,他们已经成长成了全然不同的自己的同一个瞬间,他们的时空和命运再一次交汇在一起,同步协奏成命运转折起伏后成了新乐章的交响乐,宣告The great work begins起航的开始和底气。

    当然,这部作品里对于宗教、政治、性别、种族一切一切的隐喻和探讨都仍旧还有太多太多。

    譬如像藉着Joe的母亲和他说,Harper是个女人,你不同,你是个男人,你搞砸了没什么大不了的。而Joe也一样只是垂头丧气地说,妈妈,就算我是个男人,我搞砸了事情也是会有大麻烦的。

    再比如或许有些人永远不能理解,为什么明明那个关于同性恋退伍军人的案子已经被判胜诉,Louis仍然会为了“我们并不是由于承认同性恋者的宪法权利,而只是由于技术因素判他们赢”而大发雷霆。

    诸如此类的探讨和细节还有太多太多,Louis和Belize关于种族歧视的玩笑和争执,哪一个点都足以成为一整篇论文的研究主题,得到更为深入和深刻的探讨。

    在这个时代,在这个当下,我并不知道我是否还有机会再在这样的场合上再看一次天使在美国;但在这个时代,在这个当下,我认为每个人都该看一次天使在美国。

    我们应该永远祈求并享受祝福,永远在黑暗的时代里仍旧心怀希望。

    你看,Roy在离开这个尘世的时候还在对Joe说,“你并不知道热爱能带你走到哪里去,它能把你带到连你自己都无法想象的地方去。”

    And I bless you——more life.

    【详细】
  • 930311923
  • 亮马河畔
    2018/4/16 0:08:39
    屁股疼

    13:30 — 23:05

    坐了近九个小时,也算是破自己纪录了!

    终于在剧院看了去年大热的《天使在美国》,不应被神化,输给《汉密尔顿》不冤。

    同性艾滋题材很容易让人和《达拉斯买家俱乐部》《平常心》《每分钟120击》等联系起来做比较,算是写出了120BPM里Nathan“离弃”Sean两个人的心路历程。不过正如Tony本人所说,从艺术形式上戏剧天生不及电影的

    13:30 — 23:05

    坐了近九个小时,也算是破自己纪录了!

    终于在剧院看了去年大热的《天使在美国》,不应被神化,输给《汉密尔顿》不冤。

    同性艾滋题材很容易让人和《达拉斯买家俱乐部》《平常心》《每分钟120击》等联系起来做比较,算是写出了120BPM里Nathan“离弃”Sean两个人的心路历程。不过正如Tony本人所说,从艺术形式上戏剧天生不及电影的表达(大致意思如此)。作为中国观众对党派、宗教、法律、权利等政治相关的感受力也天然较弱,欣赏趣味少了很多,整体台词也偏弱,难免觉得冗长。

    第一部很精彩,第二部转场、舞台效果和戏谑喜剧部分差强人意。

    加菲真是块宝啊,不过私心觉得我家James才是全剧的MVP??!

    Whatever,还是好想看现场啊!

    20180415中间影院

    北影节2018

    【详细】
    9299405
  • 行在爱尔兰
    2018/3/13 12:03:24
    崩塌与等待

    你们身上还都流有犹太人的血液。长达八个小时的戏剧就以这样的结论开始了。

    拉比对着那口小小的棺材念着悼文,追怀往昔的同时,又似乎警戒着未来。

    哈珀总是那样不安焦虑,她说我们头上的臭氧层正日渐稀薄,每个人的生存都面临着不确定的威胁。丈夫乔正要弃她而去,陷在这样的自我困境中,她想要逃离。于是,幻觉出现了:让我们出发去南极吧!

    我怀疑我会生出一片药丸,正完美地诠释

    你们身上还都流有犹太人的血液。长达八个小时的戏剧就以这样的结论开始了。

    拉比对着那口小小的棺材念着悼文,追怀往昔的同时,又似乎警戒着未来。

    哈珀总是那样不安焦虑,她说我们头上的臭氧层正日渐稀薄,每个人的生存都面临着不确定的威胁。丈夫乔正要弃她而去,陷在这样的自我困境中,她想要逃离。于是,幻觉出现了:让我们出发去南极吧!

    我怀疑我会生出一片药丸,正完美地诠释了吃什么生什么的道理。哈珀终究没有去到南极,她仅仅是在大雪纷飞的冬夜来到纽约中央公园,荒诞离奇地声称,自己啃下了一棵松树。

    究竟有谁能安慰她的恐惧,千禧年到来之前的摧毁与崩塌。

    艾滋病四处蔓延,冷战阴影之下的核危机,东西方阵营的对抗,宗教冲突,里根主义,摩门教徒,犹太移民,太多的政治主题折射在个人混乱躁动的生活中,从而获得了更加确切而触动人心的意义。

    普瑞尔罹患艾滋病,恋人路易斯尽心尽力地照顾着他,但是面对深夜惊醒,便血哀嚎的普瑞尔,路易斯退却了。那个罗马女子,信守诺言,坚贞等待。祈求上苍,即便丈夫已被战争折磨得残缺不全,请依旧把他送还。可我,为什么还要离开?自责悔恨,路易斯终究离开了,投入了与乔伊的热恋。

    闻是一种欲望。面对想要离开的乔伊,路易斯以他那无比机智而诱人的语言极力挽留。这一段有关嗅觉和触摸的描述,深获我心!天啊!怎么可能,乔伊怎么可能逃脱路易斯精心布置的诱人漩涡?本不是同性恋的他,即将开启从未有过的欢愉!

    而乔伊也面对着他自己的混乱与抉择,究竟要不要离开妻子,独自一人去华盛顿?究竟要不要与罗恩沆瀣一气,违背自己的职业道德,掩饰他的欺诈罪行?

    海滩上,乔伊扒光自己的衣服,赤裸地面对路易斯,希望他能留在自己身边。我可以为你做任何事。但是,得知乔伊在为自己最厌恶的政客服务,路易斯发了疯似地暴跳如雷。政治归属的不同应该是路易斯离开乔伊的根本原因。这就体现了当时社会上意识形态的分裂。剧作家成功地将党派斗争的现状反映在一对恋人的激烈争吵之上。

    可以说是乔伊的老师吗?那个总是满口脏话,咒骂着世界的罗恩,正也感染了艾滋病。但他拒不承认那是艾滋。像我这般有权有势的人,怎么可能会有这种受人唾弃的疾病?我得的只是肝癌。

    我希望来生做一只章鱼。这就是罗恩的遗言。大约是由于病痛产生的幻觉,罗恩的病床前,总是有那位老冤家的幻影。病痛折磨之下,最后的诚恳忏悔与涕泪涟涟,成功博取了冤家的同情,请你为我唱支歌吧!

    选择爱谁才不会尴尬。特别喜欢这句歌词。我真的被这位愤世嫉俗者的临终忏悔深深打动了,甚至流了泪。可是,我们都被他骗了。到死,他都不会改变自己的性格,变得温情脉脉。

    原谅,是这世间最美好的品质。朋友劝说路易斯为罗恩念犹太教的悼文。可是,谈何容易?若不是在哪位女性的带领下,路易斯根本做不到。但是最后,她仍不忘补上一句:你这个王八蛋。不可能完全原谅,这才是人性的真实。强有力的真实,而非温情默默的颂歌。喜欢这样的处理方式,惊诧之余,全是默叹!

    舞台上的荧光灯,令我想起美国艺术家弗莱文的装置。简洁,象征着精神上的某种启示,营造出诡谲神秘的气氛,又透着行将毁灭的压抑。三个旋转的小小空间,即是主要人物展演生活的舞台。

    崩塌的世纪末,新的时代会否降临?每个人都在不安中等待,那最后的审判。想象着,天堂的模样!

    【详细】
    92211443
  • 圆首的秘书
    2017/12/4 14:40:19
    上帝离开,末世降临,谁来庇佑世间的生灵?
    “上帝到哪里去了?”他大声喊叫,“我要对你们说出真相!我们把他杀死了——你们和我!我们都是凶手!”

    自《快乐的科学》(Gay Science)

    “上帝到哪里去了?”他大声喊叫,“我要对你们说出真相!我们把他杀死了——你们和我!我们都是凶手!”

    自《快乐的科学》(Gay Science),弗里德里希·尼采

    今年4月,英国国家剧院重排了百老汇经典话剧《天使在美国》(Angels in America)。虽然只在英国和美国上演,但这并不妨碍该戏通过英国国家剧院现场(NT Live)走向世界各地,我们也有幸在中间影院看到了这样的史诗巨作。

    《天使在美国》全戏长达七个半小时,由上半部分“千禧年降临”(Millennium Approaches)和下半部分“重建”(Perestroika)构成。最初,上下两部分剧作并没有同时创作出来,因此也从未由同一个团队完整地演绎。直到1993年,两部分才在百老汇沃特·科尔剧院一地先后上演,随即便引起巨大轰动,以至于两部作品史无前例地分别获得了93年和94年托尼奖最佳话剧奖。

    在之后的二十年中,编剧托尼·库什纳(Tony Kushner)不断对剧本进行修改,至2013年出版了最终的修订版。从《天使在美国》故事发生的1985年至今,美国进行了数次总统换届,全剧的主题艾滋病逐渐得到了有效控制,同性恋婚姻在美得到了合法化,右翼再次登上政治舞台;历史仿佛是在前进,但某些方面好像又回到了起点。正因如此,今年4月英国国家剧院的根据这版剧本重排的《天使在美国》,可以说既涵盖了库什纳对20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美国多个政治社会议题的回望和反思,也无疑充斥着剧作者对近几年来美国社会的不满和指涉,甚至不乏对未来社会的精准预言。

    或许也正是基于这些,《纽约时报》剧评人、文化版副主编帕特里克·海利(Patrick Healy)才认为,《天使在美国》称得上是“近二十年以来美国最具影响的戏剧作品”。

    89631241
  • 2017/11/26 10:07:22
    我在Angels in America里看到了什么

    11.25在北京中间剧院如同马拉松一般看完了AIA的NTLive版本,以下全是个人主观感受。

    真的是好看,八个小时的戏剧要推广起来很难,但是改编成电视剧戏剧冲突、一人饰多角都让它更适合放在剧院。导演也说故事三个小时内讲不完。更别提蕴含丰富的台词、敏感的话题了,能成为aia的观众真是幸运啊。

    这部戏剧是看的时候还在笑,仔细想想真的好惨笑不出来的那种。

    先说舞

    11.25在北京中间剧院如同马拉松一般看完了AIA的NTLive版本,以下全是个人主观感受。

    真的是好看,八个小时的戏剧要推广起来很难,但是改编成电视剧戏剧冲突、一人饰多角都让它更适合放在剧院。导演也说故事三个小时内讲不完。更别提蕴含丰富的台词、敏感的话题了,能成为aia的观众真是幸运啊。

    这部戏剧是看的时候还在笑,仔细想想真的好惨笑不出来的那种。

    先说舞台效果,这家剧院也不大,但是舞台利用得很好,上部里的旋转舞台让三条主线非常明晰,甚至有了纪念碑谷的美感;下部里更是打破了空间的限制,我至今没明白到底是整层升降还是只有一层木板在移动...

    人物:

    Prior:说真的今天简直是一场加菲粉丝面基会==之前忘了在哪看到了,男演员最重要的特质就是脆弱感,加菲真的把脆弱感把握得很好,怎么个好法呢,就把加菲想像成ABO里的omega就好了……一个汁水丰富的楚楚可怜的加菲。当他说出“全纽约几千个同性恋患艾滋,就我一个人没有朋友没有爱人照顾,我做错了什么”的时候,我真是要哭了,然后下一秒就说“快来问我为什么我知道你男朋友是摩门教徒啊!!”和“cnm我是先知!!!”的时候,我又一秒笑了……但是最后Prior病愈的时候简直判若两人,眼神里的光芒让人觉得,如果有天使应该就是他这个样子了吧。

    小狼:可能是之前我已经刷到了小狼在这部里光pp的剧照,也可能是looking和queers里太惊艳,也可能是受制于角色“摩门教徒共和党同性恋律师”等多重身份限制,我反而觉得小狼在这部舞台剧里没有太突出的表现,尖声细语的情感爆发一次很有力,多次之后反而觉得他的演绎方式有一些单调。憋骂我,我觉得木偶戏那场还是很不错的...Joe和Louis的chemistry也够足...

    剩下几位演员我之前都是闻所未闻。

    个人最喜欢的是Belize,这位former drag queen太可爱了,傲娇又金句频出啊,但是又经常心软,一脸“I beg you pardon???”的表情超好笑。我觉得这个角色贡献了全剧最佳金句,关于“那个写美国国歌的白傻逼把自由这个词的调写的如此高以至于谁都唱不上去”,一句话顶100部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了。他是我目前看过的影视剧里唯一一位说“我住在美国但我恨这个地方”的人儿了。他和roy的对手戏也很棒,两个gay=1000只麻雀!

    说到Roy,他也是很棒的角色,介绍背景的主持人(感觉这位主持人小哥哥非常厉害!一般暖场我都不太听的)说这个角色是基于真实的历史人物,患了艾滋说自己是肝癌,去世后两周就被吊销营业执照。一开始十分钟左右的电话戏就完全塑造出了一个非常强势忙碌、左右逢源的资本家的形象,之后也不是没有他流露脆弱的时候,但是稍显脆弱之后他就会重新大笑“哈哈哈你被我骗了吧我只是想骗你唱歌”,可怜又可恨、丰富不脸谱化的人物。

    主持人有说一句特别好玩的话,“两位直男演了gay,两位gay演了深柜”??这部剧特别棒的地方在于几位主演随意排列组合都有不错的对手戏,比如Prior和Belize装作走错门把Joe大骂一顿,比如Prior和Harper Fantasy friends的关系,比如Prior和他ex boyfriend's boyfriend's mom Hannah从对立到互相和解...

    还有一些我觉得特别好的场景,比如前面提到的木偶戏(之后在Joe和Hannah争吵时桌上残缺的木偶,Hannah说即使我哭我也不会让你看见的,这对母子的相处模式别扭得令人心酸),比如第一幕里四人在台上对峙最后两对伴侣都关系破裂(非常强的戏剧冲突,紧张又不凌乱,既不messy也不dirty)第一幕结束时的伴随moonriver起舞的prior和Lou,Louis在喋喋不休然后Belize一副“老娘真想撕烂你个arrogant Jewish racist的嘴”表情...

    总之,一部创作于1991,背景设定在1985左右的戏剧现在看是一点都没有过时,没有了里根和戈尔巴乔夫的世界甚至看上去更糟了。但是最后Prior小天使温暖的笑容又给了我们继续在这个混乱邪恶的世界上坚持到下一个千禧年的力量,毕竟生命在于运动(不是),人类在于motion migration and movement ,即使我们把静止作为目标。

    另外一个不太好的消息,我觉得加菲和小狼好像都有地中海的趋势……腐国的水太硬了

    再另外,各位演员的美音都说得挺好不出戏的,看了一下饰演Louis的James居然是苏格兰人,很厉害了……

    【详细】
    89461973
  • RiverBoy
    2017/9/29 14:10:46
    一个思考
    看完2017NT版 Angels in America 之后又去找了之前版本的片段来看,发现Andrew Scott, Justin Kirk, Andrew Garfield 对同一个角色选择了完全不同的诠释方式。前两位基本都是帅气的小伙儿,特别是在HBO电影版中,主角成为了很标准的阳刚温柔型美国小生。而在2017年的新版本中,这个角色从举止到服装全方位女性化了(加菲演娘娘腔真的演得好自然啊)。
    看完2017NT版 Angels in America 之后又去找了之前版本的片段来看,发现Andrew Scott, Justin Kirk, Andrew Garfield 对同一个角色选择了完全不同的诠释方式。前两位基本都是帅气的小伙儿,特别是在HBO电影版中,主角成为了很标准的阳刚温柔型美国小生。而在2017年的新版本中,这个角色从举止到服装全方位女性化了(加菲演娘娘腔真的演得好自然啊)。

    一个有趣的思考:也许在2017年(的英国),随着社会各个层面对少数群体的了解程度增加,文艺作品将一个同性恋角色诠释成娘娘腔反而不会有“刻板印象”的嫌疑,观众会直接理解为角色本身的特性并顺利接受他。而在HBO的电影版(2003年)里,还需要将主角刻画成典型的阳刚男性才能让观众顺利接受角色的魅力。如果刻画成女性化角色,不仅会让人觉得是歧视,而且2003年到底谁会看一个主角是娘炮的非喜剧类电影呢?这种男性角色,也许算是另一种“刻板正面形象”。

    另外,2017年版本也完全颠覆了2003年电影中的天使造型。这个仿佛从地狱里爬出来的天使,其实更加契合这个角色的行为。2003年的那个天使,其实又算是对天使的刻板正面形象了。
    【详细】
    8837523
  • CC
    2017/8/21 23:32:59
    遇见既是幸运

    写在《天使在美国》落幕与Andrew Garfield生日

    其实并不知道天使在美国的最后一场结束后的12点就是加菲生日,直到周日清晨迷糊间看到闺蜜发来信息说昨晚在NT的SD和一群中国小伙伴给加菲唱了生日歌。

    夏季末尾的伦敦这么遥远,而我只能躺在空调房里努力码完一篇剧评……

    天使在美国应该是我心目中今年最棒的舞台剧没有之一。它是如此大格局又太精致的一部戏,可

    写在《天使在美国》落幕与Andrew Garfield生日

    其实并不知道天使在美国的最后一场结束后的12点就是加菲生日,直到周日清晨迷糊间看到闺蜜发来信息说昨晚在NT的SD和一群中国小伙伴给加菲唱了生日歌。

    夏季末尾的伦敦这么遥远,而我只能躺在空调房里努力码完一篇剧评……

    天使在美国应该是我心目中今年最棒的舞台剧没有之一。它是如此大格局又太精致的一部戏,可惜我英语蹩脚如我,如果不是凭着对03版美剧的印象,现场绝对全程懵逼,完全get不到剧情的精妙与台词的美好。由于对西方文化背景的认知局限,AIA绝不是第一眼的神剧,并且被长达8小时的剧情和无敌大的信息量持续轰炸之后,再回过头重温现场细节才更觉得震撼与不容错过。

    所以抛开牛逼到获得普利策奖的剧本,先说一点最直白的感官上的体验:

    剧情节奏的把握很精准,即便大段台词听不懂的时候也毫无睡意。

    三条主线、五位主角的剧情随着的场景的紧凑地切换慢慢地从独立到交织,悲催的现实交替着荒诞的虚幻场景,最后又走向各自的结局,这样的架构和制作简直史诗级别的,看完会觉得特别地过瘾和满足(最后一刷一口气看完Part I&II的我已经满足到连SD都放弃了,只想让加菲早点回家休息)。

    舞美和转场效果设计十分强大和走心。Part I把整个舞台切成若干个小场景又毫无违和感,每一个场景转出来的时候都很精致;Part II的大部分场景用了整个舞台,又穿插几个上下前后移动的小场景,视觉上让舞台更有延生和层次感,布景更换的效果也做得十分艺术。

    全体卡司演技是开挂的。

    加菲把Prior扮演得美好又脆弱,傲娇但坚强,几乎每一幕都在哭泣,也几乎每一幕都能一边流着眼泪一边逗笑全场,得知前男友跟别人在一起后忍着病痛喊出的那一声撕心裂肺的“Louis”情感爆发力破表,心碎的感觉无比真实,走进剧院之前从没有想过加菲的表演会如此摄人心魄。

    大律师Roy的扮演者Nathan Lane也超出我的预期,强大的气场与张力跟角色所代表的权利地位完美吻合,整个人物塑造完全不输TV版中的男神阿尔帕西诺,不过人家毕竟是百老汇戏骨,只是自己太孤陋寡闻而已。

    另外一个惊艳到我的是Denise妹子,人美演技好,SD十分Nice,Harper这个角色也几乎幕幕落泪,虽然被描绘成有精神问题在婚姻关系中也处于弱势,但让人觉得这是个至始至终都跟随内心并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女性。

    James McArdle的Louis是我一刷的时候不太喜欢的一个角色,觉得特别渣,自私软弱还一大堆道理,并且跟加菲的CP感也很一般,但是二刷就发现这样的表演和人物刻画其实非常符合逻辑也不乏打动人的地方,之前应该是被TV版的角色印象先入为主了,并且一刷毕竟错过了Part I让人物变得片面,后来看了下演员介绍应该年纪蛮小的,有这样的表演可谓惊人。

    所以,整个牛逼的卡司让小狼的表演略显平淡,相比之下总觉得Joe这个角色的张力和内心戏还可以更丰富一些。当然,不能忘记小狼贡献了身材无敌棒的背面全裸,真的是在舞台上脱到一丝不挂!

    顺便说一句,加菲也贡献了脱到只剩底裤,以及女装和床戏!

    荧幕作品往往很容易被镜头剪辑和后期特效影响最终的故事呈现效果,而舞台剧的最大优势就在于一气呵成的直白强烈的感官体验,没有谁的表演会被修改,就连忘词笑场场景崩坏有时都会被观众喜爱。

    AIA的很多场景都处理得令人难忘。

    开场大律师在办公室飙电话的一幕,Roy仅仅是拿着一部电话说出那些台词,傲慢和强势分分钟侧漏,还制造出笑点不断高潮迭起的现场氛围。

    Prior和Louis躺在卧室里讨论病情与死亡的那一幕,两个人亲密纠缠在一起姿势太过温馨甜蜜,而对话又是那么悲伤和绝望,这种甜到忧伤的场景下Louis软弱害怕的阴暗面无所遁形,以至于后来他离开Prior的举动即便渣到人神共愤也能获得观众一定的理解。

    Part I最后Prior在幻想中与Louis跳舞的场景也是美到心碎,Moon River的乐曲中,穿着睡衣坡着腿的Prior步履蹒跚的走向向他伸出手的穿着礼服的Louis,小心翼翼地相拥亲吻(居然还配了Prior祖先灵魂的旁白:20世纪 世界是 如此如此的陈旧……),一曲终了Louis消失了,只剩下回到现实中的Prior独自转着圈跌落在床上。

    而把2对Couple决裂的两幕放在同一时间同一场景中,绝对是个超赞的神来之笔,穿插的对白形式对4个人的表演要求也很高,Louis的解释和Joe的坦白急切但苍白无力,在Prior的尖叫和Harper的崩溃中,悲剧与冲突被放大到了极致。

    当然,AIA这剧最赞的部分还是在编剧,先抑后扬的戏剧化冲突是舞台剧标配,但做到在如此复杂的剧情格局下依然保持逻辑和情感的精致完整,就有点可怕了!

    宏大的时代背景和主题,它讨论了里根时代的美国政治、宗教、种族、LGBT人群、绝症、自由与平等,让鲜明的人物们来呈现故事,犹太同性恋和他的艾滋男友、不敢出柜的摩门教徒和他恐同的母亲、精神恍惚不被疼爱的妻子、权高势广的共和党深柜大律师、异装癖黑人护士(这个角色其实写得很招人喜欢,三观正又不像主角们纠缠不清可以说活得特别明白),也有虚幻的天使、灵魂甚至旅行咨询顾问来讲述隐喻。每个角色都刻画得深刻而丰满,看到第二遍的时候觉得画风清奇台词神经兮兮的天使也毫无违和感。

    而故事的巨大张力在于真实感,前半部分所有角色都活在伤痛和迷茫中,编剧借着Louis之口告诉观众,所谓的美国梦是中产阶级白人基督教徒异性恋的梦, 美国的民主也是他们的民主,跟故事里这些同性恋、有色人种、异教徒都毫无关系,他们无所谓自由,在死去或被背叛的途中也不可能得到爱与理解。大部分的场景都显得压抑绝望,冰冷的家和孤独的病房。直到Part II第三幕Prior在天堂拒绝了天使重返人间,那种希望和光明随之归来的感觉犹如春回大地冰雪消融,尽管现实世界依然糟糕,但每个心灵总会找到出路。结局是很美国式的HE,所有的情侣都没有在一起,但似乎每一个角色都认清了自己变得更好了,除了死去的大律师。歧视和不平等照旧存在,部分人群的自由依然遥不可及,艾滋仍无法治愈,破镜也不可重圆,但似乎人们可以找到方向,不再如此迷惘和绝望,也能够有机会活得更幸福一些。

    故事的最后,Harper坐在飞往西海岸的航班上,告诉我们: Nothing’s lost forever. In this world, there is a kind of painful progress, longing for what we’ve left behind, and dreaming ahead. At least I think that so. 而五年后的新年,20世纪的最后一个十年伊始,Prior站在天使雕像的喷泉前对观众说:冬天让天使脚下的泉水冻结,但千禧年来临之时,它将会融化,天使之泉将治愈人们的疾病与痛苦。艾滋病会夺去我们许多人的生命,但绝不是全部,人们会纪念死亡也会与生活做斗争。世界不断前行,我们最终都会被社会所认同。我祝福你们,生生不息。人类伟大的杰作即将开工!

    结局的这两段看起来有点太过美式的励志和美好,但在8小时的政治宗教人性洗礼之后,它也确实让人感觉完满。

    以上冗长的碎碎念大概就是为了吹,编剧实力牛逼,制作良心感人,演员个个开挂,哈哈哈!

    以及回家好好学英语才是正经事,不然这辈子每一次从剧院出来都得怀着暴殄天物的遗憾。

    额,貌似又立了个Flag!

    最后当然要吐槽下加菲的Stage Door表现,彬彬有礼温柔可人到犯规,他也会很耐心地听你讲完每句话并认真地说感谢,也会回应各种签名、合影、抱抱的需求,简直不能更有求必应,堵到门的迷弟迷妹们估计都要幸福到起飞。

    加菲的举手投足和说话方式在我遇到过的男神中可以加冕软萌之王无误,跟预期的画风完全不同(不过话说似乎加菲一直低调得让我从没有机会搞清楚他是什么画风)。之前感觉软萌度能跟他一拼的大概只有很少出没在SD的本老师了,但是闺蜜昨晚现场目击剧中小男友出现在SD时某人居然嘟起嘴索吻,我觉得也不能有谁了!

    天使在美国大概是今年我遇到的最美好的事物了,但它也差一点成为我这一年最大的遗憾。

    现在回想起五月那个人潮涌动的西区傍晚7点时分,站在错误的剧院门口突然意识到自己完美地错过了整整一部Part I时那种如坠冰窟的心情,依然觉得人生如戏:这是要智商被甩出多少个银河系之外,才能成就的如此戏剧化的荒诞时刻!

    虽然过程曲折,但幸好结局圆满。

    【详细】
    87673671
  • connotation
    2017/8/19 22:09:41
    Age of millennium

    I saw #angelsinamerica today, but only this #millennium part, and only one part of this show is needed to impress me. The story is labyrinthine and melancholy, with the heroine and the heroes busil

    I saw #angelsinamerica today, but only this #millennium part, and only one part of this show is needed to impress me. The story is labyrinthine and melancholy, with the heroine and the heroes busily traveling among the story lines and finally collide, creating a theatrical conundrum, which gives the audiences a deep thought of the superficiality of modern society: what is love? What is life? What is religion? What is after life? What is death? What is equality? Good stories are always about asking questions than solving them. And THIS is a good story. Apart from that, #andrewgarfield really amazes me. His eyelid seems slouch yet vividly sparkling with tears the very next second. His actions inflated with energy just like #isabelleadjani on the screen. And the co-star in the play, #jamesmcardle, brilliantly portrayed a sensitively controversial lover of #prior. #russelltovey #nathanlane and #denisegough, all dedicated their first-rank performance in this show. I think this play rekindled my passion in stage play and musical once again after #manandsuperman starring by #ralphfiennes and #indiravarma. I wish I could find the 2nd part of this play but my hands are tied. It's a pity that #nationaltheatre's show are not for sale on the open market. How much I wish they were!

    【详细】
    87621307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