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591218
  • Wen
    2009/12/5 22:02:55
    转载自Mtime的评论——剧情及演员简介
    闹闹大人的博客 闹闹大人 发布于:2007-09-17 14:18
    呃……关于这部片子,因为要说的东西太多了,反而不知道要从何说起。足足看了五遍之多……它是这样一部片子,你在看的时候不会觉得怎样,之后却会反复地想起,然后在看第二遍的时候时不时地低呼“啊,原来是这样!”
    Aaron是一名摩门教的传教士。请先不要皱眉,虽然我在第一次听到男主角之一这……呃……稍显不寻常的职业时也适应了好
    闹闹大人的博客 闹闹大人 发布于:2007-09-17 14:18
    呃……关于这部片子,因为要说的东西太多了,反而不知道要从何说起。足足看了五遍之多……它是这样一部片子,你在看的时候不会觉得怎样,之后却会反复地想起,然后在看第二遍的时候时不时地低呼“啊,原来是这样!”
    Aaron是一名摩门教的传教士。请先不要皱眉,虽然我在第一次听到男主角之一这……呃……稍显不寻常的职业时也适应了好一会。好吧,无论如何,他已经是了,我对摩门教没有什么了解,不知是否真像电影这样,总穿着一件白色的衬衫,胸前别着胸卡,不许喝酒,不许唱歌,不许看电影,不许和家人通电话,甚至不许使用自己的名字……更别提同性恋了。
    相比之下,另一位男主角Christian则过着完全不同的生活。他年轻、漂亮、开放……甚至有些放荡,是那种会喊着说自己是同性恋的人。
    然后,这两个人相遇了,用个俗点的却很贴切的词语来说是——命运的相遇。
    Aaron初来乍到,乘坐的出租车刚好停在Christian工作的餐馆门口。彼此都注意到了对方,却也不过是匆匆一瞥。车开了,Aaron移开了目光,而Christian也若无其事地回去工作。但两个人的缘分又怎会仅限于此呢?值得注意的是Aaron从机场一路驶来,新奇又茫然地望着窗外不断后退的夜景,此时路边有人举着个大牌子上书“Welcome to hell!”似乎早已预示了他日后的命运。然而,又是否真的是hell呢?
    不排除Christian本身对Aaron一见钟情,他会去招惹摩门教徒主要还是因为一个无聊的赌约。很俗的桥段,但在这里还算用得不错。而Aaron对Christian也很有好感,但也仅仅表现在作为一个摩门教徒对同性恋比较宽容,再加上……几分关切?片中没有明说,但我总觉得Aaron似乎之前就有意识到自己的同性恋倾向,直至遇见富有魅力的Christian,终于无法再无视自己真实的感受。其间有几场精彩的交锋,充分表现出彼此信念和生活方式的不同。
    重要的一场是Christian追着Aaron进了洗衣房,有一搭没一搭的和他聊天。Aaron没能扛得住Christian的请求,告诉了他自己的真名;Christian则教Aaron洗衣服,告诉他colorful和white不能混在一起。
    个人最偏爱的一场却是Christian和自己的室友Julie(一个黑人女孩)组队同Aaron和他的室友打篮球,结果自然是大获全胜。值得一提的是Julie这个角色,虽然是配角却非常的出彩,而且对于今后的情节发展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终于两个人的感情积淀到一定程度,在一次小小的事故中,Aaron没能抵御Christian的拥抱(请注意,这里的“拥抱”就只是拥抱而已!+_+)这显然对Aaron是一个极大的震动,特别是当他发现Christian的态度仍然是那样玩世不恭。于是在激动的情绪的推动下,他明白地表达了自己对Christian种种恶习的谴责。
    而事实上,Aaron对Christian是有一些不同的意义的,所以他的这席话对他的触动很大。他开始在欲望之外找寻一些更深层次的东西。例如参加帮助AIDS患者的活动。他与AIDS患者的互动是本片的一大亮点。从忐忑不安到镇定自若,Christian的成长清晰可见。同时这一事件也为后面情节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接着又是一场发生在洗衣房里的戏。这次是Aaron碰巧遇到Christian。获悉Christian由于自己的话所做的努力后,此时Aaron最烦恼的,是教义与爱情之间的冲突。因为害怕所以逃避,他对Christian重复了他曾经告诉他的话——colorful和white是不能混在一起的。
    事情发展到这里似乎进行不下去了,于是导演安排Aaron和他的室友出了一场小车祸。惊魂未定的Aaron与前来安慰的Christian终于……用Aaron室友的话来说就是像两个高中生一样抱在一起接吻。是的,Aaron与Christian第一次接吻就被Aaron的教友给撞破了。Aaron被连夜遣送回家。Christian追到机场,恰逢盐湖城大雪飞机停飞,赐予了两人宝贵的一夜。这段床戏非常值得一看。如果说之前是Christian的成长,这里则是Aaron的破茧而出。Aaron的青涩与Christian的诱惑,Aaron初时的拘谨与后来舍弃一切的气势。两人未发一言,眼神之间的交流却诠释了一切……亲密接触后是灵魂间进一步的交流。Aaron叹着气的同时脸上却仍挂着笑,说:“这下我随你坠入到地狱里去了……”在这里我们还会得知Christian的过去,一个泛着悲凉惨淡的白色雪花的故事,细讲起来又会是一部电影……
     相拥一夜,翌日清晨,Christian起床却发现Aaron不告而别,唯一留下的是一枚不知是有心还是无意落下的怀表。我个人更倾向于是有意留下的,因为当Christian兴冲冲地记下千辛万苦终于查到的Aaron家的电话的时候,竟然发现纸的背面是Aaron重重描绘的字迹,正是那个电话号码。
    Christian因为找到了Aaron的号码一扫忧闷的情绪快乐的狂欢的时候,Aaron的日子可不好过,先是被驱逐出了教会,接着一直深爱着他的母亲似乎也接受不了在摩门教看来已成异类的孩子竟而对于他精神抛弃,甚至不与他眼神对视。但是他还是坚持着,尽管梦里会有一个长着他的模样的天使不停地滴下血来落在他的脸上。他的母亲挂掉了Christian打来的电话,还告诉Aaron说Christian是因为赌约才来勾引他的,现在根本就已经忘了他。Aaron的心里渐渐塌陷崩溃,最终拿起刀片来割开了自己的手腕……
    Christian再次打来电话的时候,Aaron的母亲告诉他自己的儿子已经死了,并咒他被执行摩门教的最高惩罚被火烧死。悲伤的Christian在日记中写下了这样的句子:“周二,凌晨三点,我又失眠了。这就像是我等待开始检查我破碎内心每个角落的时候了。我已经扔掉了报纸,洗完了剩下的碟子,除了坐在这胡思乱想之外我不知道该做什么……”此时Julie因为Christian把她的CD拿给那个AIDS患者(曾经的音乐制作人),而得到了知名公司的赏识。因为看不惯Christian的沮丧却又无法可想,她把这些句子抄下来谱成了一首歌……
    实际上,Aaron并未自杀成功,带着手腕上的伤他被父母送到了一个类似监狱的精神管教所,他们希望那里能够治得好他的“病”。Christian在餐馆的老板鼓励下,亲自登门拜访了Aaron的母亲,预哭着把Aaron留下的怀表塞到了她的手里。那一刻Aaron的母亲第一次认识到,Christian,这个使自己的儿子变成同性恋的人,并不是什么洪水猛兽,也只是个人,也只是个孩子……并且深爱着自己的儿子…
    影片没有交待Aaron是如何得以从那个监狱一般的地方脱身的,但我想应该是他的母亲,他那个曾经被他当作最好朋友的母亲。
    Aaron来到了Christian的房门前,开门的却是一个半裸着上身的陌生男人。Aaron默默地走开了,来到了他做传教士的时候曾经帮助过的女人那里,她给过他一张名片,告诉他会随时为他提供一餐饭。你或许猜到了,这个女人便是Christian工作地方的老板。女人说:“我最近不相信偶然,只相信奇迹。”而在Aaron身上发生的一切也正是个奇迹。他告诉她有一天晚上他听到一种声音,就像是天使的声音,而那其实是一首歌,也许那黑人女孩不是很出名,但他认得她,认得她手心捧着的那块怀表,她的歌就像是在对他一个人唱的一样,那歌词更是在向他传达天使的指引……
    这是Christian从后堂出来…手中的盘子“哐当”落地,原来他把他的房子给转租了。两人紧紧地拥抱在了一起。而老板风趣地告诉看得目瞪口呆的顾客说“那是因为Aaron给了很多的小费。”^^
    在结束之前我想说一下Christian的名字。Christian这个名字很常见,但在这里选择这个名字我想一定有它的深意。女老板说的一句话或许能很好的对此做出解答:“你们的教堂不喜欢酒精和同性恋……好吧,我现在是绝对不会加入了。不能想象这两样都没有的天堂。”!
     
    片子的最后在Lila’s这个不大的餐厅,诸位像片子的开头一样鱼贯而入,大家坐在感恩节的桌前……感谢主,感谢自己……Aaron回想起自己之前对女老板说过的一番话:“有的时候这一切看起来就像是一团光点,但是,这些日子越来越多……我感觉到我们之间都是联系的,而且很美丽……很有趣……很美好……”就比如此刻紧握在手中的另一只温暖的手一样。
     
    Colorful & White……Colorful只不过被漂白了一些,而White被染上了些颜色,而已。
    影片最后有情人终成眷属,这是同志电影里难得的happy ending,我也在其中备受感动于贯穿整部电影的那条真爱的出路……
     
    PS1:不得不提一下两位男主角
    好男孩,
    Steve Sandvoss(饰Aaron)
    年仅19岁的Aaron,从小生长在严格的摩门家庭里,在父母的期望下,也走上摩门教传教士之路。虽然在白衬衫、黑裤子配上乖乖头的传教士装扮下,还是难掩Aaron的俊俏外表。第一次离家远行,就来到L.A.这个花花世界,对爱情及现实社会还朦朦懂懂的Aaron,却在短短几个月中,却体验到人生中最大的改变…成为一个好男孩的条件到底是什么呢?Aaron是一粒埋藏太久太深的种子,他怕见到阳光,他藏匿于土壤,然则春芽已经在囊壳中应运而生。终于有一天,它见到了阳光。他还在依恋泥土的包裹,并愧疚与对泥土的背叛,但,是种子,必定萌生,来势汹涌,无力阻扰!
    而现实生活中Steve Sandvoss可说是拥有成为「好男孩」的所有必备条件,文武全才,拥有令人刮目相看的哈佛大学中文系毕业的学历(女星娜塔莉波曼也跟他同时期于哈佛大学就读)。在求学时期,他已经展露艺术方面的长才,无论是摄影、文学、戏剧表演,Steve Sandvoss样样都没有缺席。就在他以优异成绩毕业于哈佛大学之后,他毅然决然搬到洛杉矶(L.A.),希望能在演艺事业找到一片天空,幸运之神也十分眷顾他,第一次参加试镜,立刻被选中演出《迫近之日》的主角!
    Steve Sandvoss是幸运的,但他的个人魅力,的确让人印象深刻,波士顿地球报曾赞誉Steve Sandvoss:「每当他出现的场景,这片同时也找到了它的深度。」更有媒体赞誉他为「拥有布莱德彼特般的俊俏脸孔,更添加了智慧的光彩。」Steve Sandvoss成功地在片中塑造了「好男孩」形象,不仅征服了男同志的心,而且无论男女,当你看到他的阳光笑容,你很难不被他打动!
     
    坏男孩,
    Wes Ramsey(饰Christian)
    在美国,21岁才算成年,但年方20的Christian,早已是情场老手,阅人无数。他在高级法式餐厅工作的经历,更让他不乏床上伴侣。原本,他严守「绝不从一而终」的情场准则,反正年轻就是要拿来挥霍的!当阳光灿烂的Aaron出现,Christian的爱情观念,却因此180度大转变,他也因此体验到什么才是真正的「爱情」…
    Wes Ramsey成功塑造既天使又恶魔的Christian,他南欧般的咖啡色发色,让人更加为身困情关中的Christian怜惜!Wes Ramsey是从纽约最富盛名的朱利亚戏剧学院毕业的高材生,他在纽约经历过10年的舞台剧磨练,堪称戏剧功力深厚的硬底子演员。之后Wes Ramsey转战电视及电影界,先后演出《圣女魔咒》(Charmed)跟《CSI犯罪现场》(CSI Miami)等影集,《迫近之日》则是威士雷姆西在大屏幕走红处女作。
     
    PS2:04年圣丹斯电影节时很风光的一部兼有宗教色彩的同性恋题材电影,在中国被译为《闪亮的日子》《遇见好男孩》《迫近之日》个人喜欢第三个……很美国的一部片子,个人认为足以超过李安的《断臂山》!

    我特别喜欢它里面的一些台词:
    “有的时候这一切看起来就像是一团光点,但是,这些日子越来越多……我感觉到我们之间都是联系的,而且很美丽……很有趣……很美好……”
    “有时候我想生活也不过就是这样的,但我宁愿从上帝的角度想生活……所有的一切……甚至这个(死亡)…… 是有意义的”
    PS3:比别人更加偏爱同性爱恋题材的影片不是真的想改变自己或别人,但总是会从中得到不同于普通爱情的悸动,所以坚持认为同性爱可以走向另一个天堂,不能理解的人只是因为不够接近。
    【详细】
    28225289
  • 阿卓
    2019/11/22 11:30:16
    我们的生活都有一块哽在喉咙上碎冰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上周六去看《触不可及》的点映(电影这周五也会公映),去看电影的前一天,我先去了一趟医院挂号,周五下午四点多,上海六院全是老叔叔老阿姨排队。 到了候诊室门口,更是鲐背老人的天下,配合着眼前通过窗子钻进来的夕阳,我还真看到点日薄西山的景象。正像我们经常感慨的那样...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上周六去看《触不可及》的点映(电影这周五也会公映),去看电影的前一天,我先去了一趟医院挂号,周五下午四点多,上海六院全是老叔叔老阿姨排队。 到了候诊室门口,更是鲐背老人的天下,配合着眼前通过窗子钻进来的夕阳,我还真看到点日薄西山的景象。正像我们经常感慨的那样...  (展开)
    【详细】
    12045253
  • 眉间尺
    2006/7/8 15:58:01
    《疯狂的石头》:一石激起千层浪







    在谈论宁浩的影片《疯狂的石头》之前必须要提到一个人,就是麦当娜的导演老公盖里奇,这位曾经当过电影院放映员的独立影人因为电影处女作《两杆老烟枪》而名声大噪的,他的这部cult经典电影在全世界范围受到追捧,在影片中盖里奇似乎独创了一种全新的电影语言,随后他的第二部同风格作品《偷骗拐抢》也大获成功,以简单的纯娱乐性吸引了无数的年轻观众。然而在几年以







    在谈论宁浩的影片《疯狂的石头》之前必须要提到一个人,就是麦当娜的导演老公盖里奇,这位曾经当过电影院放映员的独立影人因为电影处女作《两杆老烟枪》而名声大噪的,他的这部cult经典电影在全世界范围受到追捧,在影片中盖里奇似乎独创了一种全新的电影语言,随后他的第二部同风格作品《偷骗拐抢》也大获成功,以简单的纯娱乐性吸引了无数的年轻观众。然而在几年以后,他却急转直下,先是玩砸了影片《踩过界》,随后重回老路推出黑帮电影《左轮手枪》依旧是劣评如潮。盖里奇的失败很大程度是由于他开始在乎自己作品的思考性,当他将哲思引入到原本结构复杂的影片中,让原本好玩的电影开始变得生涩难懂,从而丧失了他原先作品的简单和纯粹。

    如果说盖里奇在丢失自己原先赖以成功的东西,中国的年轻导演宁浩却把盖里奇丢失的东西重新捡了起来,将其改头换面溶入到了中国本土文化中,正所谓洋为中用,而且用得极其服贴。影片《疯狂的石头》的故事被导演宁浩放置在了山城重庆,结合了大量本土的重庆方言俚语,令整部电影不但充满了乡土味,而且妙趣横生。将一些耳熟能详的音乐略加处理作为背景也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影片在快速的剪切和场景转换中更是挥发出极具创意的快感。影片人物角色的设置相当众多,彼此关系相互交织。他们往往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环环相扣,令情节总是在不可思议地发生变化,令观众能长时间将注意力放在影片,并且伴以不停地大笑。

    《疯狂的石头》是一部纯粹的娱乐商业电影,它并没有想表达什么过于深刻的主题,仅仅是为了单纯的娱乐观众。相比之下,中国电影长久以来相当缺乏趣味性,电影人大都固步自封,多数认定艺术品质才是影片的唯一标准,而大大忽视了电影的产业特性。多年来中国电影只有一个冯小刚能够适时推出合乎观众口味的电影,用低成本换回大收益,事实证明中国已经不缺少能够拍摄高水准艺术片的人才,而恰恰缺少的是能把握市场脉络拍出成功商业电影的人才。不要以为商业片比文艺片好拍,拍一部垃圾商业片自然很容易,但要拍出一部能让观众喜欢的商业片决非这么简单。

    影片《疯狂的石头》虽然以夸张的手法来制造笑料,但是你绝不能忽视这部影片严密的逻辑性,片中很多的笑点的成功都在于预先埋下的伏笔,比如影片中有一桥段国际大盗模仿《谍中谍》里下坠盗宝却发生绳子不够长,气得大盗骂了句“奸商”,观众观看仔细得话就会联想到影片上半段中商人卖10米绳子给大盗的镜头。另外还有一个桥段,谢厂长接到儿子求救的电话却数番不予理睬,形成这个幽默的契因是影片伊始谢小盟曾被谢厂长发现在厕所教人用绑架蒙他老爸,这个笑点可谓一炮双响。这样的巧妙布局衔接非常之多,虽然夸张但是非常有说服力,足够观众开动脑子来联想。由于影片中有着太多戏剧化的巧合,太多预设的幽默包袱,而人物彼此之间又有太多的联系,因此在如此庞大的信息量之下故事极易发生纰漏。不过最终宁浩和他编剧小组做得非常好,整个故事讲得相当严密,使影片从头至尾并没有出现过明显的漏洞。这样一部商业电影绝对是需要精密地反复推敲过,而并非耍耍小聪明就可以搞定的。

    从影片《疯狂的石头》投放市场的回报来看,影片真正表现出一匹黑马的潜质,事实上从不少院线按排的档期和放映时间段来看,这部电影其实被大片排挤到了角落,它的成功靠得是观众的口口相传与媒体的赞誉。因为是低成本影片所以在宣传上并无太大动作,而且影片的演员阵容也缺少大腕,导演宁浩更是不为人知,所有一切决定影片没有任何其他卖点,只有影片本身。这部影片让我想到了去年的另一部影片《独自等待》,不过相较那部低成本影片,导演宁浩比不上伍仁贤的名气,主演郭涛也比不上夏雨的名头。虽然我一直觉得中国内地演员的表演都太正,不过《疯狂的石头》的演员们的确让我看到了惊喜,演员的表演要有怎样的延展性关键得看戏怎么来编导。宁浩以前也导过两部艺术片,不过就目前的成绩来看,他倒不仿专攻娱乐片,中国电影不缺艺术片导演,缺得是宁浩和伍仁贤这样的娱乐片导演。

    有些人认为宁浩是模仿了盖里奇的《两根老烟枪》,事实上个人以为本片绝非单纯的跟风模仿,因为影片《疯狂的石头》的故事概念是全新的,在笑料和情节的设计都建立在自己的文化上,只能说这是一种借鉴。这种借鉴一直是韩国电影人最善长的,他们奉行拿来主义,将国外影片的精华吸收消化来发展自己的电影,因此我们现在看到的韩国电影不光精致而且多元化。在年轻导演宁浩的身上我看到了韩国电影人的那份学习精神,他懂得去吸纳外来文化为我用,拍出具有自身特色的娱乐电影。《疯狂的石头》这类小成本的娱乐电影正是中国电影目前可以努力发展的方向,此类电影很适合中国电影现在的国情,毕竟能够象张艺谋、陈凯歌、冯小刚这样引来巨资拍摄大片的导演屈指可数。况且中国电影即使投拍大制作也是难望好莱坞项背的,中国的电影市场也远不及北美市场,倒不如努力多做出些低成本的精品来稳步上升。



    文:眉间尺
    【详细】
    10562061
  • 虎霸天上
    2012/11/1 21:39:09
    胡氏江湖——对于《侠女》的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在看《侠女》前一个小时的时候,我始终觉得有些不舒服,却又说不出哪里不舒服。晚上躺在床上仔细想了想,又看了一些对于此片的评论,才发现原来是因为前面这几个出现的人物似乎都没甚表情,杨女侠更是没说几句话,我的不舒服来自于在看多了现代武侠片细腻的感情、人物心理描写后乍一看这种以动作、故事为主的片时的不习惯。

           在看《侠女》前一个小时的时候,我始终觉得有些不舒服,却又说不出哪里不舒服。晚上躺在床上仔细想了想,又看了一些对于此片的评论,才发现原来是因为前面这几个出现的人物似乎都没甚表情,杨女侠更是没说几句话,我的不舒服来自于在看多了现代武侠片细腻的感情、人物心理描写后乍一看这种以动作、故事为主的片时的不习惯。

           但其实这种以人物动作、表情为主要表现手法,忽略人物内心、感情表现,并将作者完全置于中间场的做法在中国古代的传统话本小说中十分常见。在这些小说中,因为你看不知道人物的内心想法,有时候会对他们的行为对话产生莫名其妙的感觉。不过这可能也是现实中人与人交往时的情况。从自我看来,别人如同一个黑箱,你只能通过他的言行去揣摩他内心的想法或者此人的性情爱好,而不会指望他自己来告诉你,因这种告诉往往与你自己亲眼所见大不相同。

           不过,也有人认为这些人物俱是脸谱化表现,大多为了一个目的而存在,而不似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这种说法不无道理,但私以为以胡之爱好传统文化,追求超越精神的背景来看,他这样的处理倒也无可厚非,反而是对中国传统小说、戏曲的一种继承式发挥。正如一位评论家所说,胡关注的乃是人与人之间的横向关系,而非纵深的探索。

           但是侠女中有个人物,就是顾书生,这个人物的性格值得我们注意。我感觉这个人物在纵深面上有所发展。

           欧阳年问他信不信鬼神之说,顾冠冕堂皇地说:子不语,怪力乱神。欧阳年说:信则有,不信则无。可从顾前后的表现来看,他恰恰是一个对鬼神之说充满好奇的人,甚至都有了神经质的味道。比如,前面他的夜探破庙,故意制造出阴森恐怖之氛围实则反映的是书生眼中的破庙,他觉得这里面有一些不干净的东西,所以才疑神疑鬼,草木皆兵。后来欧阳年来叫他画像,有一个欧阳年眼部特写,十分诡异。画完之后,他又趴在门柱上看欧阳年离开的情景,发现他鬼鬼祟祟,专躲道士和尚,一回头人又突然没了。这里如同鬼片一样的拍法同样反映了顾眼中的世界。他天天疑神疑鬼,甚至疑到了光天化日下的人身上。他一而再再而三地探破庙,又怕又好奇,但好奇始终占着上风。再结合后来的颇有些多管闲事的表现,可以看出这个不热衷于功名的书生却是个于平静生活中喜寻刺激之人。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有点娱乐八卦的潜质。同时,顾又有些自命清高,自认为“熟读兵书”,不屑于乡试,倒想在其他事情上(比如在墙上贴符驱鬼,再比如后面用了些小计谋帮杨杀门达)实现自己的才华(当然也源于他善良的本质,自信身正不怕鬼神,同他相比,那些东厂之人却是很快便被他们一干人的装神弄鬼给吓住了)。从他成功后自诩为诸葛孔明面对自己的“杰作”狂笑数分钟也可看出,他此时可谓是自我膨胀到了极点。甚至从这杀戮当中找到了快感,觉得实现了自我价值。但是当他踩到了尸体后,他又陡然觉得寒毛俱悚,以前对待鬼神时好奇坦荡的心态荡然无存,他这时才真正意识到他设计的这些机关造了多少杀孽,大叫“杨小姐,杨小姐”。我感觉这个情节有对从前武侠小说、武侠片当中对反派人物像砍瓜切菜似杀戮的反思的意思。我自己原来看武侠的时候也经常有这种感觉,好像这些反面人物(包括很多身不由己的小喽啰)不是有血有肉的人一样,一刀一个,他们的存在就是为了彰显侠客的豪气干云、嫉恶如仇似的。我一直期望能从现代的武侠电影或者小说中看到对此的讨论,没想到却在60年代的《侠女》当中看到了。接着顾看到慧圆大师一干人等来了,他狂喜地奔上去问的竟是“大师你有没有看见杨小姐?”一干僧众在掩埋尸体,他却一个劲地找杨小姐,从慧圆大师的神情上来看,大概也是觉得这是个没慧根的。所以他的自我质疑其实并不彻底,千山万水找杨小姐应也是想找到这个他造成杀孽之最初善的目的来聊以慰藉,说服自己并没有做错。综上来看,胡老在这个人物身上应该是下了重力的。

           相比而言,反倒是本片主要人物侠女更像是一个被符号化了的女性。她穿白衣,冷若冰霜,前面很少开口说话,下山的唯一目的就是报仇,与书生的那一晚纯粹是为了给他们家传宗接代,勾引书生唱的曲子竟然还是李白的《月下独酌》,私以为胡让杨唱这首曲子应是有深意的,看看词的最后一句: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其实已经暗示了后面的发展,杨对顾说:你我孽缘已尽,那些个事就不要再提了吧。而杨在报仇后也是留下孩子便上山出家了,“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我认为应是期望两人都能忘却世情,从佛教信仰中去寻找归宿的意思,不过最后只有杨这样做了,顾却始终割不断红尘烦恼丝,踏遍千山万水寻找杨。让我感到奇怪的是,杨最后的开悟出家却是把仇家杀了之后再去出的家,她呆在山上的两年却并没有放下仇恨,难道这就是所谓的了断俗事?那这与那些造孽之后又去出家赎罪的人又有何区别?出家反倒成了造孽有恃无恐的理由了?

           再说《侠女》的武打段落,是极有风致的。也许是看多了后来武打大片中的特效,飞来飞去,再看60年代简单利落的武打,主要用剪辑去完成这些场面,倒也别有一番味道,特别干脆洒脱。竹林击敌一段,动静结合,雾气氤氲渲染气氛,阳光穿叶间间隙而过,一缕缕射下来,很有万剑齐发的气势,使得这整片竹林也变成一个刚(剑一样射下来的光)柔(雾气)结合气质的表演场。战前四人所立位置与变化增加了一种战前肃杀冷凝的气氛,很有些古龙小说的意境。借竹下飞一击即中那一刀也格外潇洒。还有结尾时树林中的最后一战,禅师们从崖上跳下来的慢动作画面穿插树林河流的镜头,使得禅的味道非常浓郁(只是没什么实际意义)。

           对于《一缕禅机》这个片名来说,胡金铨在表达他的这点“禅机”上似乎有点过于表面化。比如大师们每次感化恶人用的都是阳光下自己的表情,以及最后大师留出金色的血液,手指西方一段。说实话,并没有感染到我。也可能是我们现代人善用理性来思考问题,如果光只用一些感性的形象丢给我们,或许有一时的触动,但彻底让我们有所开悟这似乎是不可能的(也可能是我没啥慧根,因为艺术音乐之类也是用感性形象来感染人的)。就像最后许显纯在大师一番谆谆教诲之后还假装被感化却行的是偷袭之实。而且片中的这几个大师放的太高了,始终站在上面看凡尘种种,似乎与我理解的“生活禅”“人人皆佛”的理解不太一样。如果说胡有在此片中传播禅理的目的话,我认为并不太成功。

           综上来看,我感觉《侠女》的主要成就还是在他的美学、意境方面,至于其他的,那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详细】
    56383009
  • sitemap